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整体设计范文

环境整体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整体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整体设计

第1篇:环境整体设计范文

设计之初,我们一直思考:到底怎样才能称作光环境体验馆?

体验是环境与人的关系,而环境是由整体构成的,是“体验”的载体,人才是体验的终端。关于“馆”,我理解为一个真正的“馆”――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绝对不能成为“店”――商店,卖场、灯具城。“光环境”这个概念为“馆”的内容指出了方向,这里的主角不是灯,不是空间,更不是好看的家具,精致的配饰,甚至不仅仅是单独的光,而是由光营造出的环境氛围。这种氛围是体验馆的核心内容,是对人的感受的关注,也是“筑设计研究院,但不得不承认,对于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我们还是外行。这对于从事灯光设计的我们和作为甲方的雷士照明来说,无疑也是一次冒险和尝试。雷士邀请了室内外专业的工程队伍和设计人员进行配合设计,由我们把握设计的方向和最终的效果。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非专业”的知识背景和“非传统”的团队合作,我们避开了对于建筑形式、室内空间形式,室内家具配饰的过分关注,而让这些元素去配合光,演绎光,将光推到整个建筑的主体地位上。

我们在前期曾经做过几轮方案,有些方案可圈可点――理念新颖、形式前卫。但经过与甲方以及照明行业的相关领导的几轮的讨论,得到了一个统一的认识――形式感过强的空间,会转移人们对于光的注意力。光的魅力在于能够将一个普通的空间演绎出无限种可能,光环境体验馆就是这样一个演绎光的空间,因此我们必须将丰富形式尽量的收敛,从而凸显光在空间中的作用。在这样的理念下,光环境体验馆的最终形式得以确定。

体验馆的设计采用了极简LOFT的风格。近年来,LOFT风格在国内越来越多的被运用。我对于LOFT的理解,不仅是将原始材料材质直接应用于装饰。德国著名工业设计师克拉尼先生曾经说过,最合理的东西,一定是最美的,LOFT之美就是将功能性和合理性作为审美的基础,将功能性元素本身作为装饰元素。在体验馆中,清砖,水泥等元素直接运用到装饰表面,以最为简洁的几何线条。通过白色涂料,将光线漫射开来,形成了简约、纯净,具有现代感视觉体验的空间。清砖、水泥原始的材质在灯光的演绎下,凸显了质朴而现代的视觉感受,通过内与外,前景与背景、正型与负型对比的设计手法,使空间环境具有了较强的空间感和层次感,简约而不单调。

整体体验馆主要有五大功能,第一个,也是最主要的功能,即是模拟光环境,让人们体验光在各类环境中创造的不同的视觉和心理体验。我们在其中设置了超市。卖场、卧房、客厅、餐厅、景观建筑、办公、模拟通道等多种不同功能的照明空问。这里不仅供展示,还可以成为建筑师、灯光设计师进行照明实验的场所。在这些空间中,我们采用极简几何的风格,模拟家具饰品,使其筒约化,意象化,从而避开了常规的真实家具和配饰给人带来的风格倾向,将光打造成空间的主体。同时,我们在每个空间中布置了多种不同类的灯具,例如模拟办公空间中覆盖了向上出光,向下出光的格栅灯,不同配光的射灯和洗墙灯,不同光源的嵌入式筒灯,在超市、卖场空间里对被照物体配备多种不同的投光灯具和环境的泛光灯具,对于橱柜等进行多层次的布灯,在家居体验区布置水晶灯、射灯,模拟天光窗,不同样式的灯槽等。在此基础上,将这些灯具分解到大量的可调光回路上,通过控制系统对不同的回路进行了多种的组合,控制各种灯具的开关和明暗,形成了多种模式的灯光切换效果,在不同的灯光模式下,空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孔,不仅展示出不同灯具的效果和特性,更使光在空间中的作用被极大地放大。

第二,是体验馆的销售功能。销售是体验馆的辅助功能,也是必要功能。基于对市场的经验和企业未来经营方向的考虑,我们主要设置了三个相对独立的销售空间,商照灯具、LED灯具、花灯灯具,另外还包括一个附属的光电展示区。这几个区域的设计统一在整体风格之中,我们将之定位为展售区,既为销售,更为展示,但其灯具密度要明显低于一般灯具城的密度,这样不会给人们产生“灯具大卖场”的印象,从而创造更好的空间体验。

第三,是体验馆的活动功能,体验馆需要承担举办颁奖、产品、企业年会等各种活动的功能,我们在体验馆二楼设置了近300m。的多功能厅,可容纳200人在这里进行活动,并在厅内设置了舞台和一条特殊的灯光T台,以方便举办大型活动,同时创造了灯具和灯光演绎的条件。多功能厅同时也是一个光环境的综合展厅,通过舞台光、灯光T台、隔断帘内藏灯光,以及座位区顶部三种不同类型的灯具,通过控制进行灯光的组合,创造多功能区多种应用的可能。

第四,是体验馆的办公功能,雷士北京运营中心的近百名员工将在这个空间内办公。在体验馆的二楼,我们增加了能容纳就90人的开放式办公空间和能容纳20人的会议室。在开放式办公空间里,我们将LOFT理念中的功能性语言充分的运用,将顶部的空调管线等进行白色乳胶漆的弹涂处理,并定制上下出光的大型灯具,通过反射式照明与直射照明组合的方式,兼顾整体天光环境的模拟和桌面照度保障,实现办公空间光环境最大的舒适感。会议室内,我们采用水泥硅酸钙板进行装饰,将水泥质感暴漏在外,并且配上外漏的铆钉,使空间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工业感,但通过LED灯光的细节刻画,银箔壁橱的点缀,又凸显灯光所传达的细腻和高雅。

第五,是体验馆的科普功能,在体验馆的二楼设置照明科普展示空间,包括光源、光效、色温等对比的空间,光知识的介绍,仪器介绍等,我们通过光格子、发光板等照明语言,使参观者能够更加直接的获得更多与光有关的知识,让其对灯光有更加理性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加正确的选择灯具,选择照明方式。

在这些功能之外,还有一些非功能空间,从体验的角度出发,成为体验馆的点睛之笔。例如入口处的门厅,我们利用无缝拼接的透光膜,在入口内矗立一块8m高的大型发光墙面,在透光膜内部设置3000K和5000K两种色温的T5灯管,将之分为两个逻辑回路,通过调光系统进行混光,每五分钟模拟日光在一天中的色温变化的循环,同时在四周墙壁上镶嵌了8m高的灰镜,创造了宏大奇幻的空间气氛,给参观者带来心灵的震撼,前台的企业LOGO,我们采用射灯投影的方式,用最低的成本,体现出企业创新和环保的理念;进入体验区的圆形站台,采用装饰语言和多层次的灯光处理手法,衬托中间的一盏自汉代流传至今的“长信宫灯”,表达了对于传统的尊重。甚至在卫生间里,我们也采用了灰镜作为吊顶,用水晶灯和几组射灯进行不同的灯光模式组合,创造舒适高雅的体验,并且设置通红外感应,使灯光根据人的空间移动渐明渐暗,舒适而贴心。

建筑的照明也是体验馆重要的一个元素,我们将建筑设计成为一个巨大的白色盒子,采用弹涂白色外墙乳胶漆进行表面处理,在正面下方和侧面顶部设置了不同出光方向的LED全彩投光灯,使整个建筑的色彩均匀的变化。建筑八口处向内挖出一个20°的斜面,将大门垂直于建筑方向设置,大门是一块8m高的白色夹胶玻璃,室内的发光墙的光线从大门透出,神秘庄严。在橱窗部分,我们设计了一个大型的灯光橱窗,通过GOBO灯,对灯光的角度进行精细的调试,在背板上打出数个大小和方向不同的椭圆的光斑,光影在墙面上形成美妙的图案,形式感极强,真正使光成为了主体,成为一件展品。

几个月前我曾陪同一位国内知名艺术家来到体验馆,短暂参观之后他对我说,“我会记住这里,这里很美,好像一个艺术馆。光的艺术馆”。这使我感到莫大的鼓励。项目历经七个月,反复多次的修改,最终成为今天的样子,在整个照明行业成为一个标杆性的案例。光在体验馆中,不只是一种功能性的元素,更像一支独特的画笔,在空间中涂抹,创造丰富的心灵体验。

虽然在设计中还有一些小小的遗憾,例如部分家具尺寸比例欠推敲、施工细节不够完美、通风处理不够完善,但是总体来说,雷士照明光环境体验馆通过光来塑造的空间的多种面孔,它是一个有趣的项目。

项目地点:北京北五环东路

业主:NVC雷士北京运营中心(住美嘉业)建筑室内灯光一体化设计:刘洋,陈洁然郑见伟等

作者:刘洋,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灯光工作室设计师

第2篇:环境整体设计范文

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高三复习;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234-02

一、课标要求、教材及学情分析、设计思路

1.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教材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地理科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打下基础。本节作为高三的复习课,以课标和考纲为标准,整合知识,结合高考真题演练,使学习达到课标和考纲要求。

3.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三年级的学生,对自然地理各章节的整体性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认识肤浅,不能真正理解整体性的含义,完整的知识体系尚未建成,知识的运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设计思路:高三复习课往往教师讲解过多,学生单纯记忆,难以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复习课也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提高学习主动性。通过对身边地理问题的探讨,以及高考真题的演练,体会答题思路和方法,真正在学习中贯穿整体性思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举例说明某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能绘制地理环境整体性关系图,能说出整体性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身边案例,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及表现;通过高考试题的演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地理事物间普遍联系的观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通过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全局观。

4.重点难点: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

引入:一组自然地理要素图片,导出本节复习内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展示课标,引导学生理解课程标准

过程一:提问:自然地理环境由哪些要素构成?整体性含义是什么?用图表表现整体性。(学生绘图,教师巡视指导,请一名同学上台板演)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修改自己的学案)

过程二:探究活动一:

问题:说说石家庄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各要素有什么联系?(自由结组,讨论)(生)地形:太行山的山麓冲积扇。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地区。河流:数量较少、水量少(相对于南方)。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土壤:棕壤为主。师生完善补充同学的回答,老师给出石家庄自然地理要素的图片,增强直观性。针对学生对土壤的认知度较低,教师对土壤的知识进行适度补充:降水少,冬季气温低,植被为落叶林,在这样的气候、地形、植被影响下形成了棕壤,它是从炎热多雨的南方发育的酸性、贫瘠的红壤到东北肥沃黑土的过渡性土壤类型。问题:石家庄会不会是常绿阔叶林,土壤为红壤?师生共同总结:在一定的气候、地形条件下,会形成对应的植被、土壤。这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具有一致性,具有统一演化的过程,这正是整体性的一种表现。

过程三:(师用身边案例过渡并激趣)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许多知识的获得从旅行中得来,双休日去不了远的地方,家门口附近的景色也不错。这是去年秋在封龙山的照片,大家看看怎么样?(学生简单评价)

探究活动二:

问题:封龙山植被覆盖率将近达到90%,这是多年植树造林的结果,同学们能不能说说看,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有什么有益影响?(填绘在学案上)

师生共同总结:地理环境某一个要素的变化,使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这体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即: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也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过程四:引入热点问题:近期石家庄人最关注什么?(大气质量、雾霾严重)。给出材料。

材料一:据新华社石家庄8月29日(2014年)电继北京、天津之后,石家庄29日公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成果。石家庄环境空气PM2.5来源中,一部分是区域污染传输贡献。材料二:根据研究结果,石家庄市政府出台了《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2013年-2017年)》等文件,确定了“压煤、抑尘、控车、减排、迁企、增绿”的方向,科学施治。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落实,今年石家庄市环境空气质量将有所改善。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某一要素的变化(材料里面的要素是“大气”),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练习反馈

1.近年来,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环境恶化,反映了( )。

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③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必将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五、总结归纳

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不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习体会一种思维方式,运用整体性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因地制宜地处理好人地关系。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有必要正确理解这一基本原理。就目前来说,作为高中学生,那就是在回答地理问题时,全面分析,整体把握,能运用整体性原理正确分析原因,区位评价。

六、拓展应用

例1:(2014全国I高考为例)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中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分)

【答案】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要求学生先在学案上写出答案,对照课件订正答案)问题:如何回答自然地理成因类问题?(结论:从自然环境几大要素入手)布置作业:完成学案,完成习题检测。

七、课后反思

第3篇:环境整体设计范文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计算机认知矫正;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1(b)-0154-04

Effect of computer cognitive correction on social function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

CHEN Haiping1 ZHANG Qiuping2 ZHANG Li′na1 ZHANG Lei1 YU Hongying1 ZHANG Lihua1 LI Lin3

1.The Second Ward of Psychiatric, the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0013, China; 2.Department of Nursing, the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0013, China; 3. Department of 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 the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001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mputer cognitive correction on social function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 Methods One hundred schizophrenia patients underwent rehabilitation period in the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Hangzhou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computer cognitive therapy and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routine work and entertainment activities,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for three months. Three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disease severity was assessed by PANSS, the cognitive function was evacuated by WCST and the social function was evacuated by SDSS and PSP. Results There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sease severity, cognitive func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Three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PANSS scores such as total score, positive symptom score, negative subscale scores and composite scor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WCST scores such as complete the card number, card number, correct classification number, completed categories in categori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persistent error number, number of random error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SDSS scor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the PSP scores such as social useful activities, personal and social relations, self care, interference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scor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CCRT can further stabilize the condition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under rehabilitation period, and has excellent effect in enhancing cognitive function and social function.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Computerized cognitive remediation therapy; Social function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临床症状可涉及感知、思维、情感及行为等方面,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会出现认知功能损害甚至终生精神残疾[1-2]。处于康复期、病情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规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以继续控制疾病,但是在患者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逆转方面的作用较小,使患者无法回归社会[3]。目前临床中关于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CCR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研究较少,本次研究以此为主体初步探索CCRT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术年会制订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4];②完成神经系统的神经和精神状况检查;③首发精神分裂症;④病情进入康复期;⑤患者或监护人同意参加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基础性颅脑疾病;②伴恶性肿瘤性疾病;③伴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④出院或病情波动导致不能完成本研究;⑤色盲、色弱。本次研究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所有入组患者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21~53岁,平均(36.28±8.19)岁,病程6月~7年,平均(3.25±0.68)年;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2~55岁,平均(35.17±8.24)岁,病程8月~7年,平均(3.17±0.62)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参加常规的工娱活动,持续3个月。

观察组患者接受CCRT:将计算机程序化的认知矫正系统作为治疗工具,患者经过简单的电脑操作培训后,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计算机认知作业练习。CCRT内容包括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计划训练、社会认知4个模块。每个模块由8~16项练习组成,每项练习包含8~16个不同难度的认知矫正任务。治疗按照认知灵活性-工作记忆-计划训练-社会认知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每次治疗需完成8~10个来自不同练习的治疗任务,治疗任务的难度随着治疗的深入和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逐渐增加。整个操作过程运用无错化、程序性学习语音强化等方法,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计算机程序化认知矫正任务,逐渐提高患者问题解决和信息处理的能力。每周练习3次,30 min/次,持续3个月。

1.3 病情严重程度

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5]评估两组患者的病情程度,包括阳性症状(幻觉、妄想)、阴性症状(言语贫乏、情感淡漠和社会性退缩等)、其他症状(攻击行为、思维障碍等)。按7分制打分(1=无,7=极度),总分为阳性因子分、阴性因子分及一般精神病理因子分之和。阳性量表分值7~49分,阴性量表7~49分,复合量表评分-41~42分,分值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

1.4 认知功能

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6]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通过对128项卡片按照不同的规律进行分类,包括完成卡片总数(0~128分)、正确分类卡片数(0~6分)、持续错误数(0~128分)、随机错误数(0~64分)、完成分类数(0~6分)5个指标。

1.5 社会功能

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7]、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8]评价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情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PANSS量表总分、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复合量表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PANSS评分中总分、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复合量表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WCST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WCST评分中完成卡片总数、正确分类卡片数、完成分类数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显著低于治疗前;其中,观察组WCST中完成卡片总数、正确分类卡片数、完成分类数均高于对照组,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社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SDSS评分值低于治疗前,PSP评分中社会中有用的活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自我照料、干扰和攻击行为等分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 0.05);其中,观察组SDSS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SP评分中社会中有用的活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自我照料、干扰和攻击行为等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CCRT是一种适应中国文化背景的全新认知治疗技术,已经在多种精神疾患中获得了成功应用。王玲芝等[9]研究指出,CCRT可以有效改善强迫症患者的部分认知功能。章小彩等[10]研究发现,CCRT可以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执行力。认知功能障碍已经成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最大特点之一,是社会功能缺陷的根本原因,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及社交,同时造成巨大医疗消耗[11-12]。

CCRT采用计算机程序实现对多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使得该方式从整体上呈现高效、便捷的临床特点[13-14]。本次研究发现,在完成为期3个月的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PANSS总分、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复合量表分均较低,说明CCRT可以有效优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症状。精神病症状涵盖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CCRT对这两方面的具体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多表现为选择性注意力及觉醒度下降,记忆及学习能力下降等,较多研究也证实认知功能障碍与精神分裂症预后不佳密切相关[15-17]。CCRT为患者提供视觉刺激,通过更加生动的形象呈现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该方式在优化被训练者注意功能方面的积极作用已经被公认[18-20]。本次研究在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3个月后WCST中完成卡片总数、正确分类卡片数、完成分类数较高,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较低。WCST是临床应用最多的认知功能评价手段,具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以上结果提示CCRT可以更为有效的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具体表现为日常生活能力、学习工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障碍[21-22]。郭细先等[23]研究表明,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可直接损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是患者回归社会困难的内在原因之一。本次研究最后采用SDSS、PSP评分明确CCRT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优化方面的作用,结果发现CCRT可以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减轻已经存在的社会功能缺陷[24]。

综上,得出以下结论: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可进一步稳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在增强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方面具有卓越效果,值得在日后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丽娜,郭茜,李惠,等.不同重复经颅磁刺激模式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和精神症状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5):732-735.

[2] Mutschler J,Rüsch N,Sch?infelder H,et al. Agomelatine for depression in schizophrenia:a case-series [J]. Psychopharmacol Bull,2012,45(1):35-43.

[3] 李艳莲,熊爱莲,侯凌峰,等.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应用行为治疗的作用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21(3):430-432.

[4] 胡存安.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和分型的推荐方案及说明[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5(6):483-487.

[5] 司天梅,杨建中,舒良,等.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45-47.

[6] 舒畅,王高华,王惠玲,等.精神分裂症症状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成绩的相关性[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 18(8):580-583.

[7] 宇虹,杨金伟,周郁秋,等.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支持性干预方案的设计与验证:预实验[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2):3787-3790.

[8] 刘寰忠,李泽爱,沈怡芳,等.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在儿童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8):957-960.

[9] 王玲芝,郭耀光,沈峰.计算机认知矫正训练治疗强迫症的临床初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4):749-752.

[10] 章小彩,李琳,朱小英.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注意功能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8):599-602.

[11] Coppola D,Melkote R,Lannie C,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aliperidone extended release 1.5 mg/day-a double-blind,placebo- and active-controlled,stud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J]. Psychopharmacol Bull,2011,44(2):54-72.

[12] 陈立勇,陈重,李雪晶.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含量测定及与神经电生理的相关性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3):1422-1425,1428.

[13] Shin YS,Kim SN,Shin NY,et al. Correction:increased intra-individual variability of cognitive processing in subjects at risk mental state and schizophrenia patients [J]. PLoS One,2016,11(5): e0155573.

[14] Zheutlin AB,Viehman RW,Fortgang R,et al. Cognitive endophenotypes inform genome-wid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 schizophrenia [J]. Neuropsychology,2016,30(1):40-52.

[15] 学全,汪凯,董毅.精神分裂症社会认知功能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8):502-505.

[16] Afe TO,Bello-Mojeed M,Ogunsemi O. Perception of service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living with schizophrenia in Lagos,Nigeria [J]. J Neurosci Rural Pract,2016,7(2):216-222.

[17] 何宗岭,黄吉林,李涛,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p害的比较[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 39(7):411-414.

[18] 朱叶,方菁,张蓓,等.精神分裂症社会认知功能缺陷的功能影像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2):232-235.

[19] Liu YC,Chen KC,Yang YK,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emispatial in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 of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J]. Percept Mot Skills,2011,112(3):703-710.

[20] St?[lberg G,Ekselius L,Lindstr?im LH,et al. Neuropeptide Y,social function and long-term outcome in schizop?鄄hrenia [J]. Schizophr Res,2014,156(2-3):223-227.

[21] 于文红,李志新,赵静.发病年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5, 50(10):1207-1210.

[22] Cieslak K,Walsh messinger J,Stanford A,et al. Olfactory performance segregates effects of anhedonia and anxiety on soci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J]. J Psychiatry Neurosci,2015,40(4):140268.

[23] 郭细先,徐莉,陈连洲,等.住院方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 19(6):580-583.

第4篇:环境整体设计范文

公共建筑总体空间的整体环境布局是一项具有一定全局性的问题,在分析中应该从建筑设计的整体入手,在综合考虑环境和空间中各个要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布局使这些因素能够在建筑中进行有机结合,得到协调一致的发展。单体公共建筑对于整体环境布局来说是一项局部性的内容,按照局部服从整体的设计理念,在设计实践中通常应该先从整体布局的设计思想入手,通过对各要素的合理分析和利用,解决全局性的建筑问题,继而对局部布局产生影响,使问题得到顺利的解决,这样才能保证单体公共建筑设计有据可依。同时,随着建筑设计中整体环境布局问题的深化发展,也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对总体设计方案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修正和补充,使总体与局部布局能够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在这样的反复推敲之下,随着设计师设计思路的不断延伸和发展,设计师有可能在公共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在实际建设布局的刺激下爆发出新颖的设计思路和灵感,进而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捕捉更为优秀的设计方案。相关研究实践表明,在公共建筑设计实践中只有对整体环境特色进行充分的考虑,才能在设计中正确处理好建筑设计室外环境与空间关系。这主要是由于只有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才能在建筑中取得紧凑的空间组合效果、良好的建筑通风和采光条件以及便捷的交通等优秀公共建筑的必备条件。同时,科学合理的总体环境布局也能够保证公共建筑与建筑周围环境之间的和谐性,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经济性。此外,合理的总体环境布局,能够妥善处理好公共建筑中整体建筑与个体建筑在空间、造型、体量等方面的内在关系,使建筑在建成后能够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既保证了公共建筑本身的实际功用和优美的造型,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建筑环境的艺术性。

2合理利用公共建筑整体环境中的有利因素

总体环境布局,特别是在建筑室外环境的设计和建造方面,在长期发展演进,中国内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建筑经验。通常情况下,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环境中固有特色的思想来表现一种建筑设计中的全局性设计理念,通过对空间环境中的有利因素进行合理的提炼,能够充分为我国当今公共建筑设计创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也就是说,对造园学说中“因”与“借”的辩证统一关系加以明确和分析,才能真正发挥造园学说在公共建筑设计中的思想指导作用,提升建筑设计水平。“因”和“借”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公共建筑设计中要兼顾两种思想,才能充分利用建筑整体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保证建筑设计质量。如若只强调客观的因而对主观层面的借有所忽视,在建筑设计中以自然条件为支配,则必然会使总体建筑环境布局陷入到自然主义的僵化思想中;同样,若重视借而忽视因,也就是对自然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有所忽视,在设计中追求推理自然环境的抽象设计思想,就会使室外空间布局设计产生一种矫揉造作之感,影响设计质量。所以,必须准确把握建筑设计中的因借关系,掌握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因素的正确方式,在充分考虑建筑本身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建筑周围自然环境的个性特征,使建筑与环境水融,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升建筑设计整体艺术境界。对于室外环境的具体空间组合来说,在设计中应该对建筑周围的具体规划、交通情况和其他建筑群体的设计效果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因地制宜地将公共建筑设计与周围建筑整体布局相融合,保证城市整体建筑设计的艺术效果。例如,当公共建筑建设在城市主要道路的交叉路口时,为了兼顾这一地段、交通、主要街景等整体环境的特殊要求,建筑设计师一般在不损害本建筑功能的基础上,以此特殊环境的自身特征为主要设计依据,比较自然的对建筑的空间和形体进行科学的处理,使建筑能够与室外环境真正达到和谐统一的建筑艺术效果。

3依照建筑设计构思图对建筑环境进行创造

对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的整体布局环境进行设计,应该在利用建筑环境中有利因素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建筑环境中的个性景观特色,尊重设计者的创新构思需求,在适当的加工和改造之后,使环境传达出的精神情感,能够为公共建筑设计的总体设计布局服务,这在建筑室外公建的科学组合中,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特定的建筑环境必然存在一定的设计局限性,在某些层面上可能会与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相违背,甚至有时固定的环境现状会与设计者的设计意图相冲突,此时,设计者就应该在保留建筑整体环境中有利因素的情况下,着力改造环境中与设计者设计意图不相符的因素或不利因素,以实现整体建筑空间布局的和谐性。例如,我国北京故宫的整体布局就为了充分表现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威严崇高地位,在室外空间设计中,创造性的建造了严谨对称的建筑空间布局。从正阳门一直到太和殿,长达1700m的距离,陆续设计了五座城门和六个风格面积迥异的封闭性空间。这一系列组织室外空间和环境布局的手法,是利用长、横、方等不同形状的园林院落与不同形体的公共个体建筑相配合而完成的,构成了具有不同建筑氛围的封闭性空间,使人们在欣赏中能够有节奏地由一个院落过渡到另一个院落,获得弦弦相应、步步紧扣的空间效果。在这一空间构图的序列设计中,由南至北,前面是相对矮小的大清门,两侧是对称性的廊子,构建出一个低矮、狭长的空间;北端是一个相对开阔的横长院子,矗立着高大威严的天安门。可以说,北京故宫在空间和环境氛围的营造上,是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经典案例。

4结语

第5篇:环境整体设计范文

1、现代城市商业建筑公共环境的特点分析

(1)商业性公共环境是现代城市商业建筑中的组成部分,公共环境的建设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为了获取利益,因此具有一定的商业性。

(2)复杂性现代城市商业建筑与其他建筑相比,其复杂程度要更高。因为现代城市商业建筑的功能更加的丰富和完善,公共环境作为商业建筑的枢纽和过渡部分,承担的环境职能也越来越多,因此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二、现代商业建筑公共环境设计原则分析

1、现代城市商业建筑公共环境设计原则概述

现代城市商业建筑公共环境的设计要根据商业建筑的公共形态和公共环境的功能出发,现代城市商业建筑中的公共环境对于商业建筑的商业活动和城市文化建设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公共环境的设计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保证能够发挥出公共环境的最大潜能。

2、具体原则分析

(1)整体性原则建筑空间的影响力与吸引力是由建筑环境的整体效果产生的。要尽量与城市建设保持一致,换句话说就是与城市外部空间环境和城市交通保持一致,要与周边建筑环境相统一。整体性还体现在公共环境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相统一,现代城市商业建筑要保持与城市外部整体空间环境及自身商业建筑特点进行协调互补,实现整体性的和谐。

(2)多样性原则公共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属于艺术创作,而多样性与统一性是艺术创作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注意公共环境的整体性设计的同时,还要注意公共环境设计的多样性,要注意组成公共环境各个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保证每个单元都能够最大程度的吸引消费者。公共环境设计的多样性要求要基于整体性要求,在保证设计实现整体性的大前提下,要尽量的实现公共环境的多样性,提高公共环境的丰富性,实现公共环境与商业建筑其他环境的灵活沟通,而非作为一个单独存在的独立个体。

(3)可持续发展原则随着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的进一步深入,现代城市商业建筑中的公共环境也必须强调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保证公共环境实现基本功能的同时,要尽最大程度的提高公共环境的环保效益。在公共环境的设计中要尽可能地多采用现代环保材料,保证公共环境的设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4)人文性原则人文性原则主要是体现公共环境的文化设计方面。公共环境是商业建筑与城市文化相互交融的过渡点,商业活动本身也是一种社会活动,也是城市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公共环境必须要充分体现城市的人文性原则,要体现出人们物质文化水平及消费观念,要展现出现代城市商业建筑的创新和先进之处。

三、现代城市商业建筑公共环境设计

1、水平空间设计现代城市商业建筑公共环境的水平空间设计要保证整体性原则,即要与商业建筑的整体建设效果保持一致。比如要在消费者停留较多的地方摆放休息用的沙发座椅等设施,在商场门口处设置自动取款机等。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进行思考,为消费者提供尽可能多的便利和舒适,增强消费者心中的满意度。

2、竖向空间设计公共环境的竖向空间主要是在节假日的时候发挥职能。由于现代城市商业建筑的规模不断扩大,其内部结构竖向空间也相对较大,如果不将如此空旷的竖向结构加以利用,不仅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还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必须在过节的时候,要注意在商业建筑公共环境的竖向空间内悬挂横幅和节日祝福语,为消费者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让消费者感受到人性化的商业经营理念。

3、有机空间设计建筑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个有机体,公共环境更是如此。对于公共环境的有机空间设计要充分发挥创新和想象能力,提高有机空间的多样性,当然要在统一性和整体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丰富,提高公共环境与其他商业环境的交融和沟通。

四、结语

第6篇:环境整体设计范文

一、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环境艺术,顾名思义,它是以一定的环境为基础的艺术表现形式,将作品融入环境中,达到与周围环境和谐的目的。环境艺术设计的重点在于材质的选择、空间的选择和比例的选择,使作品能够与环境自然的融为一体,达到一种超凡的艺术形式。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十分广泛,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设计都属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范畴,例如广场、雕塑、壁画以及室内的装饰设计等。可以看出,环境艺术设计以艺术形式引导人们的生活方式,以独特的协调的行为和方式。在表现意境上看,环境艺术主要以人居环境入手,例如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自然环境包括水、空气、阳光等,人们在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例如经济、娱乐等,又时时与周围的环境互动,创造了富有生活情趣的环境,即人造环境。人造环境反应了人的审美素质、环境控制力等,在人造环境中,人们不仅能够满足生理方面的需要,同时也能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是人们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感应,在所创造的环境中实现人与自然的结合,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装饰工程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

装饰工程中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设计形式,特指在房屋装饰中的环境设计,蕴含了人们对改善生活或工作环境的追求,同时也是人们对审美需求的满足。装饰工程中的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较高,需要注重设计的整体性、特色性等,同时又要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努力呈现出整体与局部的和谐,从而提高环境质量和审美情趣。一般的,装饰工程中的环境艺术设计有一下几个特点:第一,人文性和自然性的统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环境污染严重,人们的身体素质明显下降,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必须积极改善局部的环境,提高其服务功能,满足人们对环境、阳光等良好自然条件的追求;同时,还要积极提高什审美情趣,满足人们对丰富精神世界的追求,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一个充满美的环境。第二,积极向上。环境艺术设计要以积极的设计理念指导装饰工程,要表现出正义、肯定的主题,不能以消极的、有害的设计损害整体的环境。同时还要与周围的环境努力达成一致,既不能破坏自然环境,也不能损害人类的身体健康。第三,局部和整体的统一。装饰工程中的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虽然相对狭小,但也要主次分明、局部和整体分明,即在设计时既要满足整体大众化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以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丰富整体的内涵。

三、装饰工程中环境艺术的影响

1.满足了人们的功能需要

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是人们的功能需要,只有科学的环境艺术设计才能够有效地提高环境对人们的影响,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和精神需要。例如,在装饰中一般都会为人们留有充足的采光区域。

2.促进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存环境的恶化让人们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高了环境艺术设计的科学性。人们在装饰工程中开始秉承科学的设计理念,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一方面,设计理念更加环保。环境艺术设计将充分重视环境的影响,以尊重自然环境为前提,抛弃了狭隘的“人类中心观”,在设计时努力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更加注重整体利益。整体环境对局部环境的影响显著,因此,在设计时,整体的、持续的利益将代替局部的、短暂的利益,有利于实现局部与整体的和谐。第三,更加集约化。集约化意味在装饰中要抛弃粗放的设计形式,追求空间的最大效率的利用,以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无限的环境,营造出无限的美。

3.提高了审美的价值

环境艺术设计融合了艺术、自然和人文等多种因素,满足了人们多样化需求。在环境艺术设计时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满足了人们的听觉、触觉、视觉、心理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利用植物、水等自然因素对环境进行了再创造。例如,在装饰中利用盆栽烘托环境的文艺性和自然性,让人们获得良好的环境体验的同时,获得美好的精神享受。

四、结语

第7篇:环境整体设计范文

ABSTRACT: The reflection of the localization , integration , standardization and legitimation in urban design are the present need and a newly work field be opened as well as a base of the breakthrough of urban design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Beautification only in urban design is very single consideration that should get rid of in operation. The paper expresses the links between localization , integration , standardization and legitimation in urban design.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景观、环境品质日益受到重视, 城市设计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城市规划管理中。但由于缺乏全面的认识, 城市设计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效能。因此, 正确认识城市设计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准确把握城市设计的定位与发展趋势, 确立当前城市设计工作的思路和重点, 对当前城市建设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1  当前城市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认识上尚未达成共识

现代城市设计从开始产生到现在, 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摸索,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取得了长足进展。然而, 由于城市设计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短, 在城市设计缺乏主流理论的情况下, 人们对城市设计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在认识论上和方法论上尚未达成一定的共识, 特别是城市设计在现有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地位与关系不明确。对于城市设计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存在、还是依附于现有的城市规划体系而存在, 对于城市设计在何种层面上或何种程度上与现有的城市规划体系相结合等问题没有明确, 导致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在工作中的认识错位。

1.2  宏观上缺乏整体性

目前, 国内城市设计的开展缺乏宏观层次上的研究和系统指导。城市设计不是在城市的整体范围内、在统一策略的指导下有重点、分层次、全面性地开展,而是盲目地投入于城市局部地块、街道的景观环境设计, 在很多情况下, 只顾及于为城市重点形象工程服务, 甚至与景观整治、环境改造联系在一起, 成为城市中掩丑遮弊、装点修饰的重要手段, 沦为城市美化设计。这种状况, 是与城市建设水平的发展不相适应的, 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环境品质的全面提升, 导致城市品质的参差不齐, 使城市设计的宗旨大打折扣。

1.3  实际运作中缺乏法制依据

目前, 我国还缺乏成熟的城市设计法规, 完整的城市设计法规体系更是没有。这种情况, 一方面导致管理部门的工作缺乏章法, 主观性、随意性因素比较大, 例如, 城市设计的编制就是五花八门, 管理部门面对多种多样的设计成果, 缺乏明确的评判指标, 在审批过程中难于决择;同时, 没有明确的审批程序, 导致城市设计成果的管理和落实实施缺乏明确的步骤安排。另一方面, 严重影响了城市设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合法性, 也不能满足城市设计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要求, 使城市设计的实施目前只停留在政府行为深度参与的公共性很强的项目上。在许多主要由业主开发行为聚合而成的地段建设中, 城市设计往往只具有技术的引导性, 不具有法令的强制性和行政的实效性, 严重影响了城市设计的实施效率。

2  城市设计的地方化

2.1  是当前城市设计研究的切入点

当前, 对城市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 (2) 城市设计的具体手法。

基础理论的研究, 无疑是不断提高城市设计水平的根本, 同时也是它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的依托。然而, 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 对各种概念的界定不同,对城市设计的外延与内涵的理解不同, 城市设计在理论上还存在着很多纷争, 主流理论尚未确立, 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的检验和总结。固执地停留在基础理论的争论上, 不仅会降低城市设计的实效性, 同时也延缓了城市设计在实际建设中发挥作用。

具体手法的不断摸索和创新, 是一个充满生活情趣和想象力的领域, 对于城市空间景观环境品质的提升, 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然而, 孤立的手法营造,可能会使城市建设出现点睛之笔, 但也会丧失对大规模的空间景观环境的关照, 同时使自身失去现实的实效。

从地方化的思路出发, 紧密结合城市自身的空间景观环境特质, 结合城市设计工作的实际状况, 使理论研究与现实实践结合在一起, 从而使理论手法运用与城市特色相融合。因此, 地方化是城市设计研究的切入点, 使其在理论上和手法上都获得支撑。

2.2  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

任何一个地区或城市, 必须根据自身城市化的特点, 审时度势, 及时开展城市设计活动, 以确保城市空间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 能够协调、均衡地发展, 促进城市生活质量的实质性提高,顺应并一定程度上引导地区城市化的进程。日本横滨从1960 年代中开始意识到城市设计问题,于1970 年代初成立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城市设计小组, 结合横滨在空间环境方面的缺点和特质, 展开了切合实际同时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设计工作, 为城市空间品质的提高和改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使横滨走上了一条“创造性和实验性的城市”道路。1980 年, 发表《城市设计宣言》, 1989 年发表《城市设计交流宣言》, 1992 年举办《横滨城市设计论坛》, 横滨成为现代城市设计的焦点城市。

2.3  是体现城市特色的要求

没有特色的城市是不会得到人们认可的, 城市的发展不能以某种既定模式为基准, 而要结合特定的地区和城市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城市设计活动中, 确立一种合情合理的价值准则和理性标准, 以引导城市建设形成特色和独有的魅力, 避免与其他城市的雷同, 有现实意义, 也是城市设计的终极目标之一。

横滨城市设计小组在工作中, 根据横滨城市自身特色确立了工作的重点, 如: (1) 保护步行者的权利; (2) 尊重地形和绿化的地域自然特点; (3) 保护和延续历史的城市创造; (4) 丰富绿化和开敞空间; (5) 尊重沿河和滨海开敞空间; (6) 增加人们相互交流和接触的公共场所; (7) 既要有形式的美, 又要有内容的善。围绕这些课题, 横滨经过近30 年的建设, 形成了由水、绿化、开敞空间交织相衬的城市特色, 成为颇富特色的日本现代城市。

3  城市设计的整体化

3.1  是对城市设计的全面理解

城市设计的目的不是仅仅限于城市中局部地块的环境改造和景观整治, 这样还只是把城市设计局限在局部“美化城市”的层面上。城市设计以人的精神感知和行为活动的品质作为目标价值取向, 其所涉及的控制要素跨越了从人文到自然各个层面, 构成一个以有形要素为载体的环境系统。因此, 城市设计不是狭隘的景观环境设计, 更不是局部地块的形象工程设计, 景观环境设计只是整体的系统环境中的一个子系统, 是不能脱离整体而独立完成的。同时, 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和人人平等的民主原则, 城市设计的终极目的就应当促进城市整体范围内的空间、景观、环境品质的全面提升, 因此应当涉及整个地区或整个城市等大规模环境。

3.2  是形成城市特色的保证

目前, 国内许多城市在城市建设中不考虑自身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特征, 不顾城市实力, 把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形象工程的建设中。这种做法, 造成了许多城市的雷同, 事实证明,简单依靠几个地块、几个街区的景观环境表现, 不会形成城市的整体特色, 甚至会造成城市的分块割裂, 给人华而不实的印象。

横滨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围绕着地形和绿化、步行空间、沿河和滨海开敞空间这些特色要素, 长期经营, 塑造了独特的城市风貌。由此看到, 整体化正是形成城市特色的基础。城市特色的形成, 需要整个城市范围内的环境品质的互动协调, 需要特色景观环境要素在一定程度上的均质分布。通过对全市域范围内的城市景观环境要素的整体研究,确立特色纲领, 树立全局观念,提炼具有特色的控制要素, 在整体范围内统一协调, 合理分布,有利于城市特色的整体凸显。

3.3  是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基础

城市的形态特征存在着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的划分次序, 正确的整体化思路是确保城市设计工作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构架之下, 在保证城市景观、空间、环境平均品质的基础上, 确立从整体到局部的划分体系, 并从中确立重点。

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划分,首先需要从宏观的层面确立城市空间、景观、环境特征及要素构成与分布, 并划定重点地区, 在此基础上, 针对重点地区展开详细的景观空间环境设计, 构筑城市精华。每一层次都取决于上一层次设计的限定, 尽管每一层次之间的限定可适当松弛, 但整体的、方向性的限定仍是基本的,局部与整体之间始终存在引导与反馈的关系。

4  城市设计的规范化、法制化

4.1  是城市设计发挥实效的必要条件

历史表明, 城市设计的理论、实践与立法是相互促进的,现实的生活环境问题促进了设计理论的探索和实践, 而在引起各种影响因素共同关注的时候, 其规范化、法制化又成为必须。

城市设计规范化、法制化,包括设计管理、实施维护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条例, 是为整个设计过程服务的一个行动框架和对社会经济背景的一种响应。同时它又是保证城市设计从图纸文本向现实转化的法制保障, 城市设计的内容作为土地使用的外在条件(规划设计要点是土地使用的本质条件, 具有法律效力) , 从统一有序的城市空间总体上指导和控制具体的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 同时又为个体设计和环境设计留下充分的创作余地, 成为城市整体与个体之间的纽带。从管理层面上看, 城市设计是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有必要通过规范化、法制化的手段, 加大管理力度, 提高它在规划管理中的实效性。

4.2  地方化为城市设计的法制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普遍性的城市设计法规法令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深思, 在城市设计发展和应用比较早的美国、日本等国, 都没有覆盖全国的城市设计法规。目前, 国内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建设水平有比较大的差异, 所面临的城市设计问题也不同, 被动地等待普遍性的城市设计法规和操作规范是不可取的, 将会严重滞缓城市品质的提升。因此, 地方化的思路为城市设计法规的法制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不同城市, 可以适时地根据自身城市化的进程和城市设计工作的实际状况, 因地制宜的拟定城市设计的相关法规法令, 维护城市设计工作的客观性和稳定性, 促进城市设计工作持续、规范地开展。

4.3  是城市设计整体化的保障

各阶段的城市规划、各种层面、各种范围内的城市设计, 都是城市设计实施的依据, 就整体性而言, 仅仅依靠这些是不够的, 要实现在城市整体范围内品质的均质提升, 解决大规模环境的特色和质量问题, 需要从政策层面上来进行积极的引导和规范管理, 制定更深入细致的政策和标准。

美国旧金山针对城市自身的特点, 编制了覆盖全市的《城市设计准则》, 作为城市中环境建设的管理依据, 对城市整体范围内的空间景观环境进行引导。尤其是对那些非中心、非重点的地区, 对那些没有专门编制城市设计方案的地区, 标准与准则极大地发挥了作用, 使这些地区的空间景观环境纳入城市整体的水平控制之中, 避免建设品质的参差不齐。因此, 通过各种政策、标准和设计审查来管理较大地区范围的环境特色和质量的作法应当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 上述政策和标准的制定也正成为城市设计师的重要工作。

5  规范化、法制化的三个层面

5.1  规范机构组织形式, 促进城市设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目前, 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城市设计都是由分散的各职能机构负责, 各机构分别处理各自管辖范围内的专项设计问题。这种形式有不少弊端, 尤其是在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 各机构履行的职责常常混淆, 导致城市设计目标不确定, 缺乏整体策略指导及相互间的协调。

事实上, 城市设计往往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 城市设计必须寻求一种能够统一和均衡这些因素的机构组织。

日本横滨在城市设计实施的开始, 即成立了城市设计小组,主要通过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建筑的建设, 步行商业街区和绿化开放空间的复兴, 向市民们传播普及城市设计的信息, 同时, 设想发展出一套能促进各行政机构之间和政府与民间合作的工作体制。随着形势的发展, 横滨城市设计小组升格为城市设计室, 职能也有所转变, 管理、引导和协调成了工作的重点。与外其他设计者相互合作逐渐增多, 城市设计的实施面也不断加大, 甚至扩展到横滨市郊区。鉴于城市设计活动性质和范围的扩大横滨城市设计室又增加了景观建筑师、市政工程师等新成员。从而保证了这一机构能更有效地工作。同时也与外聘专家,如照明工程师、雕塑家、历史学家、行政官员及城市管理者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在一方面, 适应了城市设计活动数量增长的需求, 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城市设计组织和相关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工作亦更具规范。到了1990 年代, 全日本的城市设计活动在横滨的带动下, 取得了显著成绩, 社会各界及市民们亦对城市设计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而城市设计室这样的机构自身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有关城市设计的各种活动和实践亦更易于为广大公众所接受。

因此, 严密高效、统一稳定的机构组织, 会使城市设计工作卓有成效。有效的城市设计机构组织应该包括城市设计实施管理机构和城市设计技术机构。实施管理机构具有行政管理权, 是城市设计实施的协调、审查和批准部门。城市设计技术机构是实施管理机构的技术支持部门, 为实施管理机构提供技术咨询, 包括城市设计的总体策略研究、城市设计的编制、各种城市设计法规的制定等。

5.2  明确城市设计体系, 促进操作程序的规范化、法制化。

在我国, 城市规划体系是具有法定地位的完整体系, 是当前城市规划管理的主干。而城市设计无论是整体的或局部的阶段都不具备独立的法定性和完整性,在以法制为核心的管理体制中更不能独立运作。因此, 当前的城市规划体系作为完整的、法定的体系, 是城市设计落实与实施的基础和依托。各阶段城市设计的纲要性内容都应该在各层次的城市规划中得到落实, 从而保证城市设计的核心内容在法制管理中获得落实。

按照地方化与整体化的思路, 将城市设计划分为单独编制的城市设计和各阶段城市规划中的城市设计, 单独编制的城市设计又分为整体城市设计和局部城市设计, 与城市规划各阶段相互配合、紧密协调, 构筑完善的城市设计体系。

整体城市设计主要是针对对城市整体空间景观环境具有结构性影响的范围所展开的城市设计, 通过研究自然环境、历史文脉和物质空间等宏观层次控制因素, 从整体上确立设计范围内的城市结构、景观环境特征及其构成, 建立长远的、有特色的城市形态与人文活动的目标体系和结构体系, 在此之下, 确立实现这一目标体系和结构体系的要素构成与控制原则, 划分重点地区和一般地区, 为局部城市设计的展开提供依据。

局部城市设计主要根据整体城市设计的原则, 对整体城市设计所确立的重点地区和广场、灯光等城市构成要素展开专项城市设计。对于以政府行为为主的重点地区, 如政府行为深度参与的公共程度较高的公共环境设计等, 可以由局部城市设计直接指导具体的方案设计并进入实施管理; 对于以业主开发行为为主的重点地区, 需要将局部城市设计转换为具体地块的城市设计指引, 由城市设计管理部门通过行政管理的手段, 对个体建筑设计和环境设施的设计进行指导、审查和批准, 使城市设计得以实施。

对于一般地区, 其空间、景观、环境方面的设计和控制, 主要根据整体城市设计所确立的基本要求与控制原则, 通过在各阶段城市规划中城市设计的逐步落实, 并最终提出一般控制要点来进行实施管理。而在此过程中所确定的需要重点控制和细化的地区, 则进一步开展城市设计, 并据此提出城市设计指引。

5.3  健全法规体系, 促进城市设计的依法运作与管理。

健全的法规体系不仅是城市设计工作自身必须遵守的共同准则, 同时也是城市设计在城市建设实施中的法规保障。

健全法规体系, 首先应该明确对一个城市应该从哪些控制要素上重点开展城市设计工作。当前, 对各种控制要素的内涵与外延界定不清, 随意性比较大, 有的以景观作为控制要素, 有的以环境作为控制要素, 有的以空间作为控制要素, 也有的则是混合交叉在一起。针对这一问题, 通过对各种城市设计理论进行理性和切合实际的梳理, 根据不同城市的空间景观环境特征, 并结合城市设计工作的实际状况, 对各种控制要素进行界定, 建立科学、合理的要素分类, 确定城市设计控制要素体系, 作为编制各种城市设计成果以及管理实施的重要技术支撑文件, 对于一个城市的具体的城市设计工作的展开是可行而必要的。

健全法规体系, 需要在明确控制要素体系的基础上, 制定全市性的城市设计策略和规则, 为各种城市设计成果与控制文件提供普适性的标准或准则, 从宏观上指导城市设计在城市整体范围内的实施, 保证城市空间景观环境品质的整体水平与持续提升。在美国, 除了在“土地利用区划管理规则” (Zoning Control) 以及“土地细分规则” (Land Sub2pision) 中包括的城市设计内容以外, 还制定有“全市性城市设计规则”和“全市性的城市设计导则”, 或通过“城市设计白皮书”之类的政策。

为避免城市设计成果的形式各异, 促进各种成果的有机衔接和体系化, 需要制定关于城市设计编制的各项技术规定, 从成果的构成上对城市设计的编制进行限定, 使城市设计编制工作规范化、系统化。

为了使城市设计成果实施,需要将方案有效地转换成具体地块的管理文件, 因此还需要制定关于编制城市设计指引的相关技术规定, 对如何编制城市设计指引进行了系统规定, 实现从城市设计的各项控制导则到每块用地的具体指引的有效转化, 提高城市设计实施的效率和可操作性。

6  结语

城市设计的定位和发展趋势, 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课题。城市设计的地方化、整体化与规范化、法制化还只是对城市设计的一个阶段性的理解, 避免了城市设计在“城市美化”层面上和单一设计项目范畴上的局限性。其立足点, 是紧密结合城市自身的空间景观环境特征和城市设计工作的具体状况, 这一点,正是当前城市设计最具实效、最有开拓性的工作领域, 也是城市设计在理论上和手法上获得突破并得到验证的基础。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深圳市规划国土局. 深圳市城市设计体系背景研究. 2000.

2  段进, 著. 城市空间发展论[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第8篇:环境整体设计范文

关键词:建筑;室内环境;美术;设计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的提高,导致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于建筑居室而言不仅仅重视其实用性,更加注重建筑室内环境的美感[1]。所以建筑设计师应该在进行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时候,在保证房屋安全性的基础上,需要增加对房屋设计美感的重视,因此,如何将美术设计和室内环境设计二者相结合,是建筑环境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建筑设计简述

在建筑施工中,建筑设计是其主要的依据,并且对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下面就对建筑设计的发展进行一下简述:

(一)建筑设计的分类

建筑设计主要分为两种表现形式,传统建筑设计和现代建筑设计。二者在设计方式上有着较大的不同,例如,现代建筑设计侧重对于不同建筑之间各项要素的匹配,而传统建筑设计则更加注重对过去设计方式的总结,从而对未来的设计方案进行指导;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侧重对于技术方面的应用,而现代建筑设计中择不但侧重对于技术方面的应用,还有其他社会方面的因素的考量。

(二)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因素

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所以建筑物的数量也不断提高,这就导致了现代建筑设计水平逐渐创新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需求。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融入多种传统因素,达到对设计的创新目的。例如,可以采用外国的优秀理念、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等。

二、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概念

早在1800年之前,人们一直将“建筑设计”和“建筑装饰”混为一谈,认为二者并没有什么区别,并且“建筑装饰”这个名词被运用的比较广泛[2]。而到了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之后,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导致了“现代建筑设计”逐渐代替了“建筑装饰”这个名词,并且一直得到延续。

而建筑室内环境设计不但要将建筑物作为一个六面体进行设计,更要使用多种学科的综合知识对与建筑物空间环境、物理环境进行设计。例如,使用平面原理、光与影、色彩、折射等多种手段,从而使得室内达到一种人们相应的环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建筑室内环境不是简简单单的装饰维护工作,更是运用多种科学手段,对房间的整体进行创新设计,使之可以满足于人们的审美需求。

三、建筑室内设计中装饰材料的运用

在对建筑室内环境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主要考虑的是对墙壁、地面、天棚等方面的装饰,而对材料的运用,不仅会影响到整体施工的成本,还会对整体的美感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在对建筑材料的选择一定要慎重,要根据建筑装饰的实情,选取相应的装饰材料。

在对装饰材料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全面展示出装饰材料的特点,这样才能使得整体的室内设计具有美感,通过将装饰材料色彩和搭配体现出不同的艺术感受,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于装饰材料的正确运用。

四、美术和建筑室内环境的主要关系

由于建筑室内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又要保证建筑的美观性,这个时候美术的价值作用就凸显出来了,美术和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构图设计

在对建筑室内环境进行设计的时候,如何对建筑物的格局进行设计是特别重要的,因为这会导致建筑物整体功效的发挥,同时也会对室内环境的整体视觉效果产生影响[3]。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例如,比例、形状、颜色等方面。在美术中,良好的构图不仅是进行其他工作的基础,也是艺术创作的重中之重。所以在进行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时候,要利用美术中的构图思想,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主次关系,从而使得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可以达到一种美感。

(二)透视技术的应用

将美术中透视技术运用在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之中,通过对建筑物的轮廓和色彩进行合理搭配,保证建筑物的主体安全性不受到破坏,而把美术的一些绘画程序运用到建筑实施的主体当中,从而形成完善的管理系统流程。

(三)建筑室内环境中色彩特点

由于室内环境的设计也是环境艺术,所以在室内环境的设计中应该减少对一些特殊颜色的运用,只有这样做才能保持整体色调的和谐,提高人们在室内居住时候的舒畅感,减少因为色彩而引发人们心情的波动,并且更应该注重对室内摆放物品的色彩搭配。

五、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和美术色彩的搭配

在对建筑室内环境进行设计的时候,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室内环境颜色进行良好搭配,而色彩是美术中的一项重要因素,只有色彩搭配合理才能让住户感到满意,具体来说分为三个方面:

(一)室内主体色的确立

建筑室内环境的主体是指对于室内家具等一些物品进行颜色方面进行设计。因为建筑室内环境的主体颜色对整体居住环境起到引导作用,同时还对整个居室的颜色基调起到了一定的指引[4]。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主体色的搭配一定要和室内环境整体相互搭配,色调的选取不能相同,这样容易起到反面作用,例如,如果在室内环境进行设计的时候,整体颜色定位绿色,那么主体色可以选择淡蓝色,这样可以保证室内环境整体的和谐,起到平衡的作用。

(二)建筑室内环境中背景色的设计

在对建筑室内环境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着重考虑到室内背景色的选择,因为背景色主要分布在室内的墙壁、天棚等位置中,不但对房间整体的色调起到控制作用,并且还能够烘托出整体的颜色效果,从而满足住户的需要。例如,如果住户是年纪比较大的老人,那么在进行建筑室内环境背景色的选择上,应该偏向选择较为柔缓的色调,从而体现出温馨、安详的感觉,对老人的生活起到促进作用;而住户要是年轻人的话,那么在进行建筑室内环境背景色的选择上,应该选择偏向活泼的颜色上,从而体现出朝气蓬勃感觉,给人一种向上的动力。

(三)建筑室内环境中点缀色的设计

在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收尾阶段,这时需要注意点缀色的设计。点缀色的主要含义就是运用美术中的艺术,对室内建筑通过一些额外的勾勒,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而使得整体的居住环境在色彩方面得到升华[5]。点缀色不但可以起到色彩方面的美化作用,甚至可以提高人们的办公效率。例如,为了减轻人们的工作压力,可以在室内多摆放几盆绿色植物,通过绿色植物的摆放,不但可以提高房间整体的美感,还可以减轻人们的工作压力。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越来越重视,这就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与美术相关概念和室内环境设计进行量化结合,通过配饰、色彩多方面的搭配,不仅能提高建筑物的美感,更能对建筑物室内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提高人们的生活品味。

参考文献:

[1]廖亮.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风格及其发展的趋势[J].科技风,2013(22):156-156.

[2]王孝娟.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措施[J].建筑设计管理,2014(9):88-90.

[3]姜杨,樊孟维.绿色文化--建筑室内环境中绿色植物的应用[J].神州(中旬刊),2012(12):31.

第9篇:环境整体设计范文

关键词: 建筑;设计理念;城市规划;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0前言

在进行城市建筑规划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应该了解现代化的建筑设计首先要考虑城市的整体设计理念,要与科技融合,还要考虑具有美学角度及使用效率等问题。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城市规划设计已成为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重要原则,而作为其核心因素的建筑设计只有合理科学的融合在城市设计中,才能体现城市化的整体效果,二者必须相互协调,相互补充,才能更好的完善城市的整体结构,从而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下面就针对于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进行具体的分析。

1建筑设计的含义

要将建筑设计更好的应用在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上首先要掌握建筑设计的相关理念,何为建筑设计?所谓建筑设计从理论上来讲,就是在构建实物之前,设计师根据建设任务,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前做出设计构想,拟定设计方案,并通过图纸体现出来,以作为建筑实施整个工程的依据。通过严谨的设计方案使工程能够顺利开展,达到让使用者满意,并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建筑设计是对城市空间地域的具体规划的实施。在特定的时代里,对空间的利用形体上与城市规划相互协调,从而达到美观、经济的要求,建筑设计主要是针对空间地域的一种表达形式。

2城市规划中应遵循的准则

城市建筑设计规划的具体落实离不开建筑设计的合理实行,为确保城市规划建设的稳步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城市建筑设计应遵循以下几项准则,一是,要以城市规划内容为准则,严格按照城市规划章程和建筑章程进行建筑设计。每个城市都有适合自身地域环境及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这也给我国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方向。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实现的基本前提,相关部门要严格的控制和审查建筑工程项目,从而预防不必要的损失和安全隐患问题,所以建筑设计要严格的执行城市规划理念才能很好的作用于城市建设。二是,要保护城市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无论什么样的建筑设计都不能破坏城市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以及历史遗留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无论是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还是文化遗产都是这座城市价值的体现,要更好的实行建筑设计需要与城市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三是,要创新思想,体现个性化城市特色。一个城市的建设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那么这个城市就会止步不前,创造个性化城市是永葆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了建筑设计师要有创新理念,以创新的思路,根据城市规划的设计,结合城市的自然环境与社会元素进行相互融合补充,设计出新颖的建筑,给城市的整体规划带来美感,更完善了城市的整体构成效果。

3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首先,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把握大方向的空间整体设计构成,包括对自然、人文以及社会三个大层面,而建筑设计就是针对具体的空间进行实物性研究设计,从而达到城市规划设计的具体落实,所以二者之间是即是相互独立的关系,又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所以,作为子系统的建筑设计必须要服从及遵循城市规划整体设计[1]。在设计局部与整体的建筑时,不但要注重建筑的大环境也要注重开发地盘的小环境,必须与城市环境相互融合。城市规划设计最重要的就是安排好建筑设计,好的建筑设计是谱写城市辉煌乐章的灵魂表达形式,就像美国规划设计师沙李宁曾说的,要把设计放在一栋房子里,将房子放在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放在城市规划里。所以建筑设计必须要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4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体现

建筑设计不但能够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对城市的整体规划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建筑设计不但能够展现城市特有的魅力,还能设计出某个建筑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体验,并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的从外观及内在设计达到满意的需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因素。

4.1直接作用于建筑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的核心是建筑物,是根据建筑相关法律法规及现状条件,系统规范的组织设计整体活动的一种工程设计手段,主要包含建筑实体、交通、景园的设施等详细的设计工程内容,而建筑设计直接作用在场地建设中并制约着场地设计要求。

4.2决定和影响城市规划的整体设计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满足,对建筑环境的整体要求也随之提高,而目前就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现状来说,大多的建筑设计都存在着新颖奇特的美体感受,设计师们根据城市规划整体设计出美感的建筑物,但是由于过分的注重建筑个体化的展现,反而忽视了城市的自身环境结构,这也就给城市的整体规划设计带来负面效果,空有一副好皮囊,却没有实在感[2]。北京的长安街一直受业内人士的关注和批判的焦点,原因就是再优秀的建筑师设计出的建筑作品,即使建筑效果美观,框架清晰,也要注重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协调,否则体现不出环境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而爱琴海的伊特拉岛屿的设计与之相反,注重与环境的相互融合,把建筑置身于环境中,回归自然的本源,被誉为艺术家之岛。可见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对于城市规划来讲,具有决定性作用和重要的影响力。

4.3完善局部才能把握整体

只有做好建筑设计才能使城市规划的整体设计充分发挥作用,才能切实的体现城市设计内涵与意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首先要与该城市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只有注重了自然环境,建筑设计才不会是个空框架,才能具有实体效果,也只有把建筑设计融于自然中,才能发挥建筑设计的自身价值。其次,是要有自己的设计特色,根据城市的总体设计规则思路,创新建筑设计风格,城市的特色体现也是建筑设计特色的体现,是一个城市外在价值的体现。再次,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建筑设计不但要注重城市的环境、人文,还要有一定的秩序以及把握相关的细节,才能给城市规划带来深远的影响,从而保障城市的整体运行。

5结论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建筑设计突出其重要性作用。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道路上,建筑设计发挥了其特有的魅力。给城市规划设计道路注入了生命力,建筑设计的构思设想要服从城市的整体规划设计,要站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角度上进行分析衡量,要突出城市的特色,还注重细节,更要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把建筑设计理念与大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使建筑回归于自然,更能体现建筑的生态绿色形象,不但给人们带来了健康环保的生活环境,而且展现了城市的生态自然,更体现出其艺术价值,城市规划是为更好的创造人类居住环境,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建筑设计则是为了让城市规划设计更好的有效的进行,突出城市特色,打造更美更自然的环境空间而服务。可见,建筑设计对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