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路工程测量规范范文

公路工程测量规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路工程测量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路工程测量规范

第1篇:公路工程测量规范范文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测量、测量技术

公路测量工作在工程建设中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最主要的外业工作,对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都有这很重要的关系,更是贯穿整个公路建设的全过程,这项工作若有闪失,给整个工程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显著的,重则工程报废,少则部分返工。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测量工作,提高责任意识。

1.公路施工测量所担负的任务

1.1熟悉图纸和施工现场

设计图纸主要有路线平面图、纵横断面图和附属构筑物等。在明了设计意图及对测量精度要求的基础上,应勘察施工现场,找出各交点桩、转点桩、里程桩和水准点的位置,必要时应实测校核,为施工测量做好充分准备。

1.2公路中心线复测

公路中心线定测以后,一般情况不能立即施工,在这段时间内,部分标桩可能丢失或者被移动。因此,施工前必须进行一次复测工作,以恢复公路中心线的位置。

1.3测设施工控制桩

由于中心线上的各桩位,在施工中都要被挖掉或者被掩埋,为了在施工中控制中线位置,需要在不受施工干扰,便于引用,易于保存桩位的地方测设施工控制桩。

1.4水准路线复测

水准路线是公路施工的高程控制基础,在施工前必须对水准路线进行复测,如有水准点遭破坏应进行恢复。为了施工引测高程方便,应适度加设临时水准点。加密的水准点应尽量设在桥涵和其他构筑物附近,易于保存、使用方便的地方。

1.5路基边坡桩的放样

路基放样主要是测设路基施工零点和路基横断面边坡桩。

1.6路面的放样

路基施工后,为便于铺筑路面,要进行路槽的放样。在已恢复的路线中线的百米桩、十米桩上,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量各桩的路基设计高,然后放样出铺筑路面的标高。路面铺筑还应根据设计的路拱线形数据,由施工人员制成路拱样板控制施工操作。

2.施工测量的目的及其重要性

施工测量的目的,就是要将线路设计图纸中各项元素准确无误地测设于实地,按照规定要求指导施工,为公路的修筑、改建提供测绘保障,以期取得高效、优质、安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必须做到:(1)施工测量是一项精密而细致的工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产生错误。一旦产生错误而又未及时发现,就会影响下步工作,甚至影响整个测量成果,从而造成推迟工作进度或返工浪费,给国家造成损失。(2)测量人员要牢固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为了保证测量成果的正确可靠,坚持做到测量、运算工作步步有校核,层层有检查。不符合技术规定的成果,一定要返工重测,以保证有足够的精度。(3)测量人员要与道路施工人员紧密配合,了解工程进展对测量工作的不同要求,适时提供有关数据,做到紧张而有秩序地工作,按期完成任务。(4)各种测量仪器和设备,是施工测量人员的不可缺少的生产工具,必须加强保养与维护,定期检校,使仪器、设备保持完好状态,随时能提供使用,保障施工测量的顺利进行。

3.施工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以往,人们修筑公路时,对施工测量主要依靠三大件:角度测量用经纬仪、高程测量用水准仪,边长测量用钢卷尺。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3S和4D技术对测绘产生的深远影响,测绘已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许多新技术在施工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

3.1电磁波测距和电子测角技术的应用

各种类型的全站仪近年来发展很快,市场上已有近百种。一般的测程都可达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测距标称精度为3mm±3ppm*D,测角精度可达1″。全站仪除了用于一维、二维、三维控制测量外,还可以将野外测量结果自动记录于电子手簿上,通过接口设备传输给计算机,对测量结果进行自动处理,即可绘出所需图形。全站仪用于施工放样尤为方便准确。

3.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的应用

GPS是利用卫星导航电文进行空间三维定位的一种新技术。它的发展为公路工程施工测量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目前,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GPS卫星星座,记作(21+3)GPS星座。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六个轨道平面,卫星高度20200㎞,运行周期为12个恒星时,保证地球上任何地方、任何时刻都能接受到至少四颗以上卫星发出的信号。这四颗卫星在观测过程中的几何位置分布对定位精度有一定影响,对于某地某时,甚至不能测得精确的点位坐标,这种时间段叫做“间隙段”。但这种时间间隙段是很短暂的,并不影响全球绝大多数地方的全天候、高精度、连续实时的导航定位。 GPS这一应用是测量技术的一项革命性变革。它具有精度高,观测时间短,测站间不需要通视和全天候作业等优点,使三维坐标测定变得简单、精密。GPS已广泛应用到公路工程测量各个方面。

3.3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电子计算机已成为测量工作的最优化设计的辅助工具,是测量数据处理、自动化成图以及建立各种工程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的最有效和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微型计算机在测绘施工单位的普及应用,传统的平板仪测图正逐渐被数字化测图所取代。借助电子手簿在野外进行全要素数据采集,通过机助制图系统在内业编辑数据,生产数字化产品,经过相应的软件处理,这些数据能很容易进入GPS系统,这样我们就能很便捷地获得带状地形图和立体透视图、纵横断面图。当设计人员输入线路参数时就可获得土石方工程量及其他有关数据和信息。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遥感技术也开始进入公路工程测量当中,尤其是目前正推广应用的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给公路工程测量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8

第2篇:公路工程测量规范范文

关键词:市政道路 测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U4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工程测量概述

测量控制是施工的根本,因此我们将根据现行施工规范要求对设计单位所提交的坐标点、高程点、平面布置图进行交桩复核测量无误,方可进行场区内,对现状地面标高进行统一复测,建立场区平面控制网,绘制控制网桩位图,施工控制网桩位及测量资料须经各方审定签认后方可实施。

2 平面控制基准点的测设

根据该工程总平面图设计沿线布设一条闭合导线,以此作为今后施工各种结构物、各种管线的首级控制点。导线起始于建设方已交坐标点,导线点的布设应根据工程范围,通视条件均匀分布,但必须满足施工放样的要求,边长≤250m,方位角闭合差≤10√n(n为测站数),相对中误差≤1/1500。

控制点的选择应便于长期保存,即要满足精度要求,又要分布均匀方便今后施工需要,同时要考虑到加密控制点的布设。控制点外业观测完成后,进行内业数据的计算整理和复核,边长与角度经过整理平差后反算得出的成果资料,需报监理工程师审验后方可投入使用。

随着各项工程的展开,控制点将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如通视情况不理想或距离较远影响精度,击破在首级控制点的基础上进行加密控制点布设。布设点均要进行闭合或符合到相临的首级控制点三个,内业计算出的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投入使用。

3 高程控制的测量

高程控制点应与平面控制点相同,当平面坐标测试工作完成后,按照《工程测量规范》中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将高程传至各个平面坐标点位上,并计算出的各个高程应是通过闭合平差后的成果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再行使用。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施工过程中建立临时水准点,每百米方块地区域设置一水准点,遇构筑物处应加设,距回填土边线不少于15m。当施工用的水准点桩不能保存时,应将其高程引测至稳固的构筑物上,确保精度不应低于原有水准点的等级要求,同时对于所有水准高程控制点要建立复核制度,尤其是在雨天后,应进行复测闭合,及时修正避免点位下沉碰撞引起高程不符造成质量事故,在使用任何水准点前必须进行相临两点的复测。

4 施工测量

从施工流水的划分、开工次序、进度安排和施工现场暂时工程布置情况等方面,了解测量放线的先后次序、时间要求以测量放线人员的安排。

根据现场施工总平面与各方面的协调。选好点位,防止事后相互干扰,以保证控制网中主要点位能长期稳定地保留。

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部署,制定切实可靠的测量放线方案。

根据场地情况、设计与施工的要求,按照便于控制全面又能长期保留的原则,测设场地平面控制网与标高控制网。

验线工作:各分项工程在测量放线后,应由测量工程师及专职质检员验线以保证精度、防止错误。

测量人员要对每项工程将要施工的设计图纸提供的各种数据以及相关的几何尺寸进行复核,认真学习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做到心中有数,发现不符现象及时与设计、监理等有关人员共同解决。

测量内业计算整理出的各种点线角度高程等数据,必须经过两个人复核无误后,才可以进行放样。经过复测放样的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后,约请监理工程师现场验收并在验单上签字批准,再向施工队进行交底。交底应以书面形式并配有草图,内容要明确,数字准确,交接人均应有签字存档备查。

测量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对每一步的测量工作(内业、外业)一定要严肃认真,做到依据正确、计算精确、一丝不苟,步步校对,杜绝偏差,减少损失,确保工程测量万无一失。

5 竣工测量

竣工测量不仅是验收和评价工程是否按设计施工的基本依据更是工程交付使用后进行管理、维修、改建和扩建的依据。因此,竣工图和竣工资料是国家基础建设工程的重要技术档案资料,必须按规定绘制整理并长期保存。

做好竣工测量关键要从施工准备开始就有次序、一项不漏地积极各项报验复测的资料,尤其对隐蔽工程,一定要在覆盖前或进行下一步工序前及时测竣工位置。

设计图纸、设计变更通知、洽商记录要在施工全过程保持完好,随着工程进展每一项工程完工后及时竣工报验,未完工的也要心中有数,随时注意积累,每道工序记录、放样、复测、报检等资料要分类分工期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6 施工测量控制

本工程将作为我公司的重点工程,施工测量控制工作由2名测量专业的高级工程师负责主持。熟悉和核对设计图中的各部位尺寸关系;制定各细部的放样方案;准备好放样的数据。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方格网。在建立方格网的过程中,点位布置要考虑便于方格网测量和施工定线需要,布设在建筑周围、次要通道或空隙处。这样能长期保存。

在标桩的顶站安装一块10cm×10cm的钢板,钢板下面焊有锚固钩,然后将其埋固于桩身混凝土之中。标板上最后标定点位时,在钢板上钻一个直径为1-2mm的小孔,通过中心区一个十字线。小孔周围用红漆画一圆圈,使点位醒目。施工中,在标桩四周打入保护桩,在上面围绕铁丝,对测量标桩加以保护,防止受毁坏。

7 测量资料

本工程采用测量记录及各种记录的表格,能保证资料的完整及内业、外业资料齐全。施工中认真注意收集整理资料,确保竣工后工程资料准确无误。

8 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用于测量和抄平的经纬仪、水准仪、铅垂仪及50m钢卷尺等主要测量工具必须定期经过市计量检测中心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在用钢尺量距时,两端保持水平,拉力在30m保持10公斤测试改正视当时施测时温差变化的大小而定,应适当考虑。每次轴线测量应有另一人进行复核,并认真记录。

参考文献

[1] 杨少伟、吴明先、符锌砂.道路勘测设计(第3版).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06

第3篇:公路工程测量规范范文

【关键词】: GPS定位系统; 公路工程; 控制测量; 应用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7-0668 (2008)0110016-03

一、概述

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在最近的两年得到了迅速推广,这主要依赖于GPS系统可以向全球任何用户全天候地连续提供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等技术参数。我们先了解一下GPS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在测量领域的应用特点。

1.1 GPS系统的组成

GPS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卫星群和地面监控系统两大部分组成,除此之外,测量用户当然还应有卫星接收设备。

1.1.1 空间卫星群

GPS的空间卫星群由24颗高约20万公里的GPS卫星群组成,并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各平面之间交角为60o,轨道和地球赤道的倾角为55o,卫星的轨道运行周期为11小时58分,这样可以保证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地平线以上可以接收4到11颗GPS卫星发送出的信号。

1.1.2 GPS的地面控制系统

GPS的地面控制系统包括一个主控站、三个注入站和五个监测站,主控站的作用是根据各监控站对 GPS的观测数据计算卫星的星历和卫星钟的改正参数等并将这些数据通过注入站注入到卫星中去;同时还对卫星进行控制,向卫星指令,调度备用卫星等。监控站的作用是接收卫星信号,监测卫星工作状态。注入站的作用是将主控站计算的数据注入到卫星中去。GPS地面控制系统主要设立在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和美国本土。

1.1.3 GPS的用户部分由GPS接收机、数据处理软件及相应的用户设备如计算机、气象仪器等组成,其作用是接收GPS卫星发出的信号,利用信号进行导航定位等。在测量领域,随着现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的GPS定位装置和高精度的技术指标为工程测量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例如:我们在控制测量中使用的天宝(Trimble)4800GPS测地型接收机其技术指标为:

双频主机、天线,RTK电台一体化;

独特的电池设计、无需接线,使用4h以上;

5次/秒的快速位置更新,可靠的卫星"超跟踪"技术;

新型于薄式控制器,4M或10M的PCMCIA数据存储卡;

测量精度:静态测量5mm+lppm

RTK测量 10mm十1ppm(平面)

20mm十1ppm(高程)

这些技术指标充分的满足了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

1.2 GPS的工作原理

GPS系统是一种采用距离交会法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需要的位置P点架设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ti同时接收了3颗(A、B、C)以上的GPS卫星所发出的导航电文,通过一系列数据处理和计算可求得该时刻GPS接收机至GPS卫星的距离SAP、SBP、SCP,同样通过接收卫星星历可获得该时刻这些卫星在空间的位置(三维坐标)。从而用距离交会的方法求得 P点的维坐标(Xp,Yp,Zp),其数学式为:

SAP2=[( Xp-XA)2+(Yp-YA) 2+(Zp+ZA) 2]

SBP2=[( Xp-XB)2+(Yp-YB) 2+(Zp+ZB) 2]

SCP2=[( Xp-XC)2+(Yp-YC) 2+(Zp+ZC) 2]

式中(XA,YA,ZA), (XB,YB,ZB), (XC,YC,ZC)分别为卫星A,B,C 在时刻ti的空间直角坐标。在GPS测量中通常采用两类坐标系统,一类是在空间固定的坐标系统,另一类是与地球体相固联的坐标系统,称地固坐标系统,我们在公路工程控制测量中常用地固坐标系统。(如: 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和1980年西安大地坐标系。)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坐标系统间的转换参数进行坐标系统的变换,来求出所使用的坐标系统的坐标。这样更有利于表达地面控制点的位置和处理GPS观测成果,因此在测量中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GPS测量的技术特点

相对于常规的测量方法来讲,GPS测量有以下特点:

2.1 测站之间无需通视

测站间相互通视一直是测量学的难题。GPS这一特点,使得选点更加灵活方便。但测站上空必须开阔,以使接收GPS卫星信号不受干扰。

2.2 定位精度高

一般双频GPS接收机基线解精度为5mm+1ppm,而红外仪标称精度为5mm+5ppm,GPS测量精度与红外仪相当,但随着距离的增长,GPS测量优越性愈加突出。大量实验证明,在小于50公里的基线上,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2×10-6,而在100~500公里的基线上可达10-6~10-7。

2.3 观测时间短

观测时间短采用GPS布设控制网时每个测站上的观测时间一般在30~40min左右,采用快速静态定位方法,观测时间更短。例如使用Timble4800GPS接收机的RTK法可在5s以内求得测点坐标。

2.4 提供三维坐标

GPS测量在精确测定观测站平面位置的同时,可以精确测定观测站的大地高程。

2.5 操作简便

GPS测量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目前GPS接收机已趋小型化和操作傻瓜化,观测人员只需将天线对中、整平,量取天线高打开电源即可进行自动观测,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即求得测点三维坐标。而其它观测工作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等均由仪器自动完成。

2.6 全天候作业

GPS观测可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连续地进行,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三、GPS系统在实际测量工作中的应用

公路工程的测量主要应用了GPS的两大功能:静态功能和动态功能。静态功能是通过接收到的卫星信息,确定地面某点的三维坐标;动态功能是通过卫星系统,把已知的三维坐标点位,实地放样地面上。开封市的省路网改造项目应用GPS测量是于2001年开始的,2002年在省道豫04线和尉氏--通许段48公里的中线测量和国道310线郑汴高速连接线11.8公里的控制测量中推广使用了静态功能这一技术。据开封市公路工程勘察设计院有关专家介绍,经过多次的复测验证,GPS技术定线测量的精度可以完全满足公路勘察设计和公路建设的精度要求。

3.1 国道310线郑汴高速连接线控制测量

3.1.1建立布网方案

国道310线郑汴高速连接线北连郑汴高速,向南穿越正在开发的开封经济技术园区,地物地貌较为复杂,部分区域和方向有遮挡,该测区内原有BJ54坐标系的E级控制点二个(已知起算点),其中a1 (X=3852759.5680,Y=528870.9190,H=72.0080)位于医药商厦门前, b1 (X=3852808.6230,Y=527915.2590,H=72.0000)位于大学西边的路口处,根据工程需要在市委、水利局、书店、雕塑、检察院附近加密控制点,以便于测设,我们建立控制网。

3.1.2 大地测量法

主要采用大地测量仪器如经纬仪、全站仪、测距仪等。国道310线郑汴高速连接线控制网采用测边网,高程采用测距三角高程,按照观测技术要求进行施测。外业观测数据经数据处理并进行平差计算。

3.1.3 GPS静态测量法

GPS静态测量法就是根据制定的观测方案,将三台天宝4800GPS接收机安置在待定点(a2,c1,c2,c3)上同时接收卫星信号,直至将所有环路观测完毕。观测数据经平差计算得到54北京坐标系的坐标。

3.1.4 大地测量法与GPS测量法结果比较

由于两种测量方法本身的测量误差和坐标转换数学模型误差以及在平差计算中观测量权配置等因素引起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值,由于其三维坐标差值均小于±10mm,因此可以满足国道310线郑汴高速连接线加密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3.2 GPS的动态测量(RTK)在东京大道新建工程的应用

东京大道新建工程周围地势起伏较大,在北城墙外JD4~JD5区间穿越五十公顷面积的国家森林公园,大范围的密林、密灌地使通视较为困难,而规范对附合导线长、闭合导线长及结点导线间长度等有严格规定,一般对于高等级公路均要求达到一级导线要求。这样,导线附合或闭合长度和结点导线结点间距等指标都有严格规定,这种要求一般在实际作业中难以达到,往往出现超规范作业。开封市公路局勘察设计院于2000年用10人花费20天时间,用全站仪和测距仪通过导线形式完成了该路段进行了控制测量。2001年在工程开工前对 该路段实施GPS的RTK动态测量,对中线进行恢复和校核。

以已知控制点 JD4、JD5为基准点,然后在基准点JD4上架设GPS基准台,用GPS1H和GPS2两台天宝( Trimble)4800GPS接收机分别安置在控制点上,测出点HZ4、ZD7、ZD8、ZD9、ZD10、ZH5、的三维坐标,每点测量时间为5s。根据所测坐标计算出相应边长值。

为验证市勘察设计院2000年的对东京大道新建工程在控制测量的精度,我们分别以JD4和JD5为基准站对国家森林公园周围原加密的控制点A、B、C、D、E也进行了RTK测量,进行了坐标比较。

运用GPS测量的基线有14条,边长差值最大为16mm。控制点坐标测量点数7点,除E点发现有人为的破坏痕迹外,三维坐标能够比较的元素有27个,差值小于施工测量规范规定的要求,从以上比较可知,RTK测量可以用于工程的控制测量是非常有效的新技术。原来10人20天的外业任务,使用GPS测量仅用5人6小时时间,可见利用GPS测量能大大提高作业的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保证了高等级公路测设质量。

四、小结

通过以上对GPS测量的应用事例的探讨,可以看出GPS在公路工程的控制测量上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第一 GPS作业有着极高的精度。它的作业不受环境和距离限制,非常适合于地形条件困难地区、局部重点工程地区等。

第二 GPS测量可以大大提高工作及成果质量。它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整个作业过程全由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自动记录、自动数据预处理、自动平差计算。

第三 GPSRTK技术将彻底改变公路测量模式。RTK能实时地得出所在位置的空间三维坐标。这种技术非常适合路线、桥、隧勘察。它可以直接进行实地实时放样、中桩测量、点位测量等。

第4篇:公路工程测量规范范文

摘 要由于GPS-RTK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沈阳康平到法库公路网项目为例,概略叙述GPS-RTK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确定放样精度也是本文的研究内容,正因为RTK能快速放样,高精度点的位置和高程,它在公路放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引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各等级公路网的基本形成,高速公路也逐渐向山区发展。公路定线放样是公路建设的重要工作。GPS RTK以其高精度、高效率、易操作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公路放样测量中。

关键词:GPS-RTK公路放样精度分析

一 GPS-RTK技术的工作原理

GPS RTK 技术的基本原理实时动态 RTK技术是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Real Time Kinematic)定位技术,它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站点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 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载波相位观测值)和测站三维坐标信息(如基准站坐标和天线高度)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在完成初始化后,一方面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另外自身也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再经过坐标转换和投影改正,即可给出实时的厘米级定位结果。GPS测得的高程是该点在WGS-84椭球上的大地高,因此必须采用高程拟合的方法,来求得正常高。而高程拟合的精度取决由GPS大地高程转换为正常高的精度(其中关键是高程异常的精度),也就是说,参与拟合的水准点的个数及分布的均匀控制程度和地形起伏状况。对于公路放样来讲,路线两侧布设的水准点足以保证中桩高程的拟合精度。

二 GPS-RTK放样的高程精度分析

下面以康平到法库新建高速公路为例。在康平到法库属于平原丘林区,在测设中采用寻找国家3等水准点及已知点水准引测方法,共获得6个分布均匀,精度适中的已知高程点。采用GSP推算出的高程与精密水准测量相比较,其结果是:

从表1中可看出,误差呈现出偶然性,最大偏差+0.060m,最小偏差-0.006m。误差的平均值为-0.005m。把精密水准当作误差很小看待,则GPS高程的中误差为±0.039m。

三 GPS-RTK放样的平面精度分析

精度包含几个部分:1、仪器本身的精度-目前各品牌GPS的RTK标称精度多数都是平面10mm+1ppm,高程20mm+1ppm,以平面为例,这个参数是指仪器本身有10mm的固定误差,再加上1ppm的比例误差;2、坐标系转换导致的精度损失-GPS测得的是WGS84坐标,该坐标需要经过投影、转换才能变成施工中使用的地方坐标系,这个转换过程受投影变形、施测精度、区域地形等的影响必然会有精度损失;3、人为操作导致的误差-放样时气泡是否居中,下桩时桩子中心有没有对准放样点也会影响精度;4、如果是网络RTK方式作业,其精度又受CORS网的精度限制了,一般情况下会比电台作业方式的精度更低,但特点是作业区域大,不需要自己求转换参数。最重要的原则是不超过3-10CM,高程误差不应超过+5CM.为了求定坐标转换参数,在已有的GPS控制网中选择能控制住测区的点,采用GPS静态测量技术测定各点的WGS-84坐标。由于放样线路距离长,地势复杂,考虑到动态GPS系统数据链的传递及定位精度的要求,实际求解时将测区分成5-10KM的若干测段,对每个测段利用LEICA一步法分别求解坐标转换参数。具体放样过程中,视测段的位置分别架设基准站及输入对应的坐标转换参数,流动站接收机输入与基准站相同的转换参数,在整周模糊度解算成功后,沿设计线路对地形地貌逐一放测,并实时注意质量控制因子的变化情况。

四 结论从上述过程来看,GPS -RTK 技术应用于公路路线中桩放样如下优点:1 GPS RTK作业过程的灵活,作业效率高作业时,对区域内的站点之间不要求通视。流动站与参考站之间的联系是建立在无线电波的基础上的,只要参考站架设完毕,在30km(有些地区可能短些)范围内,流动站可以任意作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当然要注意失锁的问题,一旦失锁,须重新初始化。GPS RTK技术在测量时,受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影响较小。它可以在夜晚、雾天、雨天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工作,而全站仪则不行。2 GPS RTK作业模式的一致性,提高了点位精度的均匀性测量时,其点位精度是实时显示的,且每一根中桩的放样过程基本一致,所测放的中桩点位精度也大致相同,因此可以保证中桩点位精度的均匀性。可以说使用GPS RTK技术能让测量工作变得过程快捷、成果可靠。另外,GPS RTK技术还可以应用在监测大桥形变,作路线控制点,公路GIS,地形图根控制等许多方面,可以预见GPS RTK技术在公路测量方面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