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渔业养殖技术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养捕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和认识渔业,充分利用沿海浅海滩涂面积宽广、内陆水资源丰富、水生物种类繁多、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优越条件,实施一系列鼓励养殖开发的政策,引导广大渔农民积极调整种养的产业结构,参与鲍鱼、青蟹、对虾、罗非鱼、中华鳖等水产养殖开发,引进和推广养殖先进实用技术,水产养殖面积和产量迅速攀升,养殖产量和捕捞产量比例从建市初期的3:7提高到6:4,养捕产业结构性调整显著。
(二)特色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几年来渔业结构性调整,我市沿海和内陆水资源丰富的村、镇,至少拥有一个水产养殖主导品种,形成了对虾、鲍鱼、蟹、中华鳖、罗非鱼等为主导养殖品种的生产区域。目前,全市拥有地都青蟹、前詹鲍鱼、云路中华鳖、埔田青蛙、白塔淡水鱼等10个无公害产地认证养殖基地、面积1200公顷。并建设了较大规模的海淡水六大养殖:①惠来县前詹镇沿海一带30万立方水体鲍鱼养殖基地,年可生产商品鲍1000吨、培苗1亿粒、产值1.2亿元;②揭东县地都镇1万亩青蟹养殖基地、年产量2000吨、产值1.5亿元;③揭东县云路镇4000亩中华鳖养殖基地、产值3亿元,年可获利超过1亿元,为我市目前特色养殖业经济效益最高的优势品种之一;④揭东县白塔镇1万亩淡水鱼养殖基地,年可生产优质商品鱼1万吨;⑤以揭西县为主3万亩罗非鱼养殖基地,年可生产优质商品鱼2万吨;⑥*市*镇一带2000亩水产种苗生产基地,年可生产种苗20亿尾。全市形成了沿海、沿榕江两个重点水产养殖带和*市*镇及揭西县平潭镇两个特色渔业生产区。这些特色养殖品种的发展,挖掘了生产潜力,调整了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加了收入,推动了水产养殖业向“一乡一品”、专业镇的方向迈进。据*年渔业生产统计,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2万亩、产量91054吨;主导品种草鱼产量15040吨、青蟹2357吨、对虾3879吨、鲍鱼574吨、罗非鱼15770吨。主导品种养殖快速发展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发挥当地渔业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海水名特优品种养殖。我市沿海位于南海突出部,海流交换快,陆上工业污染源少,底质平坦,多泥沙,水质清澈,是我省少有的鲍鱼、西施舌等贝类的天然生长繁殖场所,也是贝类资源原种供给地;榕江口浅海区及下游潮盛带,水温高、温差小、咸淡水交汇处,水质肥沃,浮游生物丰富,是河海鱼类混栖繁殖生长良好场所,盛产的地都青蟹远近闻名。近年来,我市沿海各地充分利用当地渔业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采取加大资金和技术扶持力度,积极培育、总结、示范和推广当地较具竞争力的青蟹、鲍鱼等名优品种养殖。为把我市的“惠来鲍鱼”、“地都青蟹”两大主导品种做大做强,制订了青蟹、鲍鱼养殖技术规范,创建了揭东县青蟹、惠来县鲍鱼两个省级无公害养殖示范区,打响了养殖品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促进了我市海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二)实施种苗工程,丰富养殖新品种。“物以稀为贵”的经济法则告诉我们,要取得较好的收益,就应当以市场为导向,适时引进外地、外国的优良品种,提高名优新品种的养殖比例。加快实施种苗工程,提高良种覆盖率,适合市场发展的需要。*年,全市淡水鱼苗繁育场27家、面积120公顷,当年产鱼苗16多亿尾,是粤东地区鱼苗集散地,鱼苗远销*、*、*、*、*等省市。
近几年来,我们加快种苗工程建设,确立了新的发展思路,建设了以市水产良种繁育中心、*市鱼苗场为龙头,连结*、*、*、*、*、*等十家鱼种繁育场,加强对水产科技信息的收集和名优新鱼类的引进、论证、繁育与推广,先后引进国内外名优新鱼类20多个品种。引进品种有苏丹的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泰国露斯塔野鲮、笋壳鱼,*加州鲈鱼、*大口胭脂鱼、巴西鲷、奥尼罗非鱼亲本,以及从*转入的红尼罗非鱼(原产地以色列)、淡水白鲳(原产地南美亚马逊河),此外还在国内移入散鳞镜鲤、兴国红鲤、高背鲫、彭泽鲫、东北鲫、桂花鱼、叉尾鮰、建鲤、四倍体鲫鱼、水晶巴丁、光倒刺鲃、斑鱯等。大大丰富了养殖品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调整优化淡水养殖品种结构,发展地方特色品种养殖。我市水产养殖快速发展,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吃鱼难”问题得到解决,渔业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市场水产品供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渔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养殖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传统四大家鱼养殖逐渐被名优新品种代替,养殖布局向朝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市特色养殖品种有:①淡水白鲳。该品种*年我市开始引进,*年人工繁殖获得成功。从首次人工繁殖成功以来,孵化量逐年增加,现年产鱼苗2亿多尾,鱼苗远销*、*、*、*、*等省市。制订了《淡水白鲳养殖技术规范》,加快标准化建设,推广面积5000多公顷,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②中华鳖。我市现有养殖面积约300公顷,年产量3000吨、产值超3亿元。中华鳖无论从养殖规模、还是经济效益在当地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产值占整个淡水渔业15%以上,其仿生态养殖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产品在上海、*等城市占据着很大的市场份额。③罗非鱼。我市现有罗非鱼养殖面积2000公顷、产量1.5万吨,是我市淡水养殖业发展最快的主导品种之一,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外,桂花鱼、鳗鱼、*青蛙、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等品种养殖也初具规模。目前,全市特色品种养殖规模占总面积25%、产值超35%。
积极发展地方特色渔业。我市揭东县云路镇中华鳖养殖业发展较快,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户养鳖业的发展,成为当地较有特色的产业;揭东县白塔镇万亩商品鱼养殖基地,其优质商品鱼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揭西县大力发展罗非鱼产业,积极推进“一条鱼”工程,创办罗非鱼出口加工基地,走产业化经营路子,成为山区农民脱贫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惠来县依托*鳗鱼出口企业,大力发展鳗鱼养殖生产,现有养殖面积1000亩,年产量超1000吨。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鱼、虾、鳖、鳗等特色渔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布格局。
(四)因地制宜,推广*水库立体种养模式
我市内陆山区*水库众多,约有800宗,面积约1万公顷。水源充足,植被良好,水质清新无污染,是发展牧渔业的优良基地。多年来,我市水产科技人员、养殖专业户经过认真实践探索,成功摸索出*水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实行水面养鱼、周边养鸭、山坡种果、果林养鸡。达到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使鱼、禽、果配套复合生态种养,逐步形成专业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生产基地,推动山区农业经济的发展。这种养殖模式通过自然界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物质消耗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去年实施*水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139宗,面积616公顷。年产鲜鱼2310吨,新增产值1179万元。上市肉鸭51.5万只、肉鸡35万只、生猪1.6万头,总收入4813万元。同时还节约养鱼饲料4132吨、578.5万元,节省投饲料等劳务工23.4万个,单养鱼一项可增收1792万元。该模式的成功推广为山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五)开展山坑田改造和旧鱼池整治,拓展渔业发展新空间
我市内陆山区山坑低产田多,面积约有8万亩,种植效益差。我市各地渔业主管部门把大力引导农民改造山坑低产田,挖池养鱼和旧池塘整治作为当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列入当地的发展计划。近年来,我局在揭东县白塔镇和揭西县平潭镇创办了旧池塘整治和改造山坑低产田二个示范点,并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了全市现场会予以推广。揭西县充分利用当地山坑田多、环境资源良好等优势,通过开展一系列宣传以及举办技术培训班,多渠道筹集资金,落实各种优惠扶持措施,鼓励农户自发改造山坑田,发展罗非鱼养殖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年至*年,累计改造山坑田养鱼16000亩,仅此一项年可增加水产品8800吨、产值8000多万元,农民增收2500万元。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我市发展水产养殖业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周边兄弟市相比,还存在着产业规模小、标准化低和投入资金不足等问题。要把我市渔业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还是要向兄弟市学习,克服存在的薄弱环节,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开展旧基池塘整治,建设标准化鱼塘养殖基地。计划从今年起,用3-5年时间对全市10万亩老鱼塘进行改造,全面提高养殖池塘的初级生产力。今年计划对揭东县地都镇的半咸淡水养殖基地和白塔镇宝联无公害养殖基地的池塘进行改造,建设一个青蟹标准养殖示范区和无公害淡水鱼养殖基地示范片。
(二)搞好“一乡一品”优势品种养殖,增加渔民经济收入。重点扶持揭东县的地都青蟹、云路中华鳖、白塔宝联商品鱼,惠来县的前詹鲍鱼、周田对虾,揭西县的平潭罗非鱼和*市*种苗等养殖品种,力争水产优良品种覆盖率达80%以上,水产养殖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程度达到70%以上,农民在水产养殖方面年均收入增长10%以上,促进当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新疆地域广阔,水域生态条件多样,宜渔水面积位居西北首位。“十五”以来,池塘养鱼已成为新疆渔业的主体。渔业水质环境不仅是渔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且直接关系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涉及到渔业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对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几年,有关新疆渔业水质环境的监测仅仅局限于某些大水域,如博斯腾湖[1]、额尔齐斯河[2]、伊犁河[3]等,此类水域水产品产量比重较小,而对水产品产量比重较大的池塘水质环境监测的研究尚处于空白。在遵循渔业生产全程控制的基础上,必须把源头监管作为重点,强化对新疆主要渔区池塘水质环境监测并对其进行安全评价。本研究以新疆主要渔区池塘水质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无公害淡水养殖水质的各项评价指标,对全疆主要渔区池塘水源水和养殖水的多项参数进行检测,分析新疆主要渔区的池塘水质理化性质和污染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污染指数对池塘水质环境作出评价。
1材料与方法
1.1采样点的布设
综合考虑新疆主要渔区池塘的渔业养殖规模、产量、养殖密度、养殖技术、采样区域的合理布局及新疆水域生态条件的多样性,将乌鲁木齐、昌吉、克拉玛依、伊犁、塔城、哈密、吐鲁番、库尔勒、和田等9个渔区确定为采样区。水样采集依据《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6-2000)进行,采集池塘水源水和养殖水两种类型的水质作为研究对象,共采集水样50个,其中池塘养殖水30个,池塘水源水20个。在20个池塘水源水中包括地下水(井水和泉水)8个,水库水6个,河水5个,湖水1个。全疆池塘养殖面积为10047hm2,池塘养殖产量为64476t[4],采样点所涉及的池塘养殖面积为1578hm2,占全疆池塘养殖面积的15.7%;池塘养殖产量为11870t,占全疆池塘养殖产量的18.4%,以上数据表明本研究的采样点已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1.2水质分析方法
水样的监测参数依据《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确定,测定项目包括总大肠菌群、汞、镉、铅、铬、砷、铜、锌、氟化物、挥发性酚、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乐果、六六六(丙体)、滴滴涕(ο,ρ'-DDT、ρ,ρ'-DDT、ρ,ρ'-DDD、ρ,ρ'-DDE)15项。总大肠菌群采用多管发酵法测定;汞和砷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镉、铅、铜、锌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铬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氟化物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挥发酚采用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乐果、六六六(丙体)、滴滴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
1.3水质评价方法
评价标准依据《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的标准限值。池塘水质评价的方法参照《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6-2000),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对水质监测项目进行评价;采用综合污染指数对采样区域水质环境质量进行整体评价。单项污染指数的计算方法:(公式略)。单项污染指数≤1时,单项污染指数=计算值;当单项污染指数>1时单项污染指数=1.0+5×lg(计算值);Pi>1,指标超标,判定为不合格;Pi≤1,指标合格。综合污染指数的计算方法:(公式略)。根据《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6-2000),我国渔业水质按综合污染指数划分为三级,水质分级标准见表1。
2结果与分析
2.1池塘水质理化性质及污染特征
表2数据表明,新疆主要渔区池塘水源水水质的15个监测指标中,除总大肠菌群项目在个别地区有超标情况,其它14种项目不超标,均达到无公害养殖用水标准。池塘养殖水水质的15个监测项目中,总大肠菌群、汞、氟化物三个项目在个别地区有超标情况,其它12种项目均达到无公害养殖用水标准。池塘水源水和养殖水水质的共同特征是:不存在有机磷类农药(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乐果)污染,有机氯类农药(滴滴涕、六六六(丙体))对水质的影响也很小;重金属类(汞、镉、铅、铬、锌、砷)虽然有微量检出,但含量低;挥发酚今后在个别地区可能出现点源污染,需跟踪监测;氟化物、总大肠菌群在水中的含量较高。总大肠菌是水体受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在某些条件下,大肠菌群细菌在水中能自行繁殖[5]。总大肠菌群在池塘水源水和养殖水中的均值分别为1902个/L和3405个/L,在池塘水源水和养殖水中都存在超标的情况,超标率分别为15%和20%。总大肠菌群超标,从大环境看,是因为新疆是一个畜牧业大省,牧场牲畜粪便未经处理而进入河道等地表水体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池塘水源水和养殖水中总大肠菌群指标偶有超标。从小环境看,一是因为池塘水的自净能力较弱,微生物易繁殖;二是可能生产过程中投放了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鸡粪等畜禽粪便[6]。氟化物主要集中在鱼体的肝脏和骨骼中。人长期饮用含氟量高于1~1.5mg/L的水时,则易患斑齿病;水中含氟量高于4mg/L时,则可导致氟骨病[7]。氟化物在池塘水源水和养殖水中的均值分别为0.50mg/L和0.73mg/L,整体含量都比较高。这是由于土壤和环境地质的因素,新疆有部分地区为高氟地区,造成水体中背景含量较高[8],导致水体中氟化物指标偶有超标,属正常现象。汞在环境中有多种存在形式,其中甲基汞的毒性最大,在鱼体中的半衰期可长达两年,是鱼体中的主要污染物;甲基汞摄入后90%可被人体吸收,长期食用被汞污染的食品,可引起一系列不可逆神经系统慢性汞中毒[7,9]。汞在池塘水源水和养殖水中的均值分别为0.00001和0.00011mg/L,整体含量都远远低于0.0005mg/L的标准值,说明全疆的池塘水源水和养殖水并不存在普遍性汞污染的问题。该项指标只在1处池塘养殖水中存在超标,测定值为0.0031mg/L,而该项对应的池塘水源水的测定值低于检测限0.0004mg/L,表明此处池塘养殖水汞污染只属点源污染。
2.2池塘水源水分类与评价
新疆主要渔区池塘水源水类型可分为四类:地下水(包括井水和泉水)、水库水、河水、湖水。由于新疆除博斯腾湖等少数湖泊为吞吐性淡水湖泊外,多数湖泊为河川尾闾闭口咸水湖[10],以湖水直接作为池塘水源水的情况较少,以前面三种类型作为池塘水源水情况较多。新疆池塘水源水水质评价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新疆主要渔区池塘水源水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0.54,污染评价为尚清洁,样本合格率为90.0%。不同池塘水源水类型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从低到高的排序为:地下水<湖水<河水<水库水。水库水和河水的污染评价为尚清洁,主要污染因子为总大肠菌群;湖水和地下水的评价为清洁。水库水由于其汇入成分较复杂,工业、农业和生活上未经处理的废、污水往往汇入水库,加上水库水的流动性相对较差,水域环境容量相对较小,水质自净能力弱,导致其综合污染指数均值是四类水源中的最高值。泉水和井水(地下水)取自地下,其受到污染的可能性最小,因此对应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也是四类水源中最低的。而河水、湖水虽为地表水,但其流动性相对较好,水质自净能力较强,导致这两类水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值居中。
2.3新疆各区域渔业水质现状与评价
新疆主要渔区渔业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见表4。由表4数据表明,从全疆范围看,新疆主要渔区池塘水源水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0.54,污染评价为尚清洁,样本合格率为90.0%;新疆主要渔区池塘养殖水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0.92,污染评价为尚清洁,主要污染因子为总大肠菌群和氟化物;样本合格率为70.0%。虽然水源水和养殖水均为尚清洁,但养殖水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值已接近1.0,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体养殖水域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有必要对全疆主要渔区池塘养殖水做进一步的跟踪监测,确保我区水产品产地水质环境的安全性。从表4中也可以看出,20个水源水中有15处于清洁水平,占整体的75%;30个养殖水中有18处于清洁水平,占整体的60%。这也说明,与我国淡水渔业环境相比较,我区池塘养殖渔业总体上还是拥有水面资源丰富和环境良好的地缘优势[11]。如何将这种地缘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扩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水产品的生产,提高渔业效益,增加渔民收入,也是我区渔业主管部门应积极思索的一个问题。
本研究采样地区涉及北疆的乌鲁木齐、昌吉、克拉玛依、伊犁、塔城;东疆的吐鲁番、哈密;南疆的和田、库尔勒9个地区。不同区域池塘水源水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从低到高的排序为:东疆<北疆<南疆,其中东疆处于清洁水平,北疆和南疆处于尚清洁水平。不同区域池塘养殖水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从低到高的排序为:东疆<南疆<北疆,其中东疆处于清洁水平,南疆处于尚清洁水平,北疆处于污染水平。应加强北疆地区池塘养殖水质环境的监测,并积极探索改善池塘养殖水质的科学方法。北疆和南疆的池塘水源水综合污染指数均值分别为0.56和0.59,两者数据接近,但是池塘养殖水综合污染指数均值北疆为1.0,南疆为0.82,前者大于后者。原因可能是北疆池塘养殖的历史要早于南疆,前者的养殖技术也比后者更加成熟。在经济效益的刺激下,北疆地区的池塘养殖密度更高。
有数据表明,北疆整体平均单产为6075.82kg/hm2,南疆为5005.45kg/hm2,两者存在一定的差距。高的养殖密度,带来高产量的同时也降低了池塘水的自净能力,恶化了水质环境。另外,养殖户为保证高密度下的高成活率,也会采取违规用药等影响水质环境的方式。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如何建立健康的池塘养殖模式,实现渔民和渔业环境的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一、大力推进了海洋环境监测站的建设步伐,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能力稳步提高
20*年*市在海洋环境监测站的建设方面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工作:一是进一步推进了机构建设。为了进一步明确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的职能,今年,我市在原来海洋环境监测站的基础上成立了*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该中心的建立使我市的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职能以及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职能得到进一步明确。二是大力提高了能力建设。为了保证我市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今年,我局在进行了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咨询有关专家,制定了实验室建设方案,对已有实验室进行了改造装修,并将实验室建设面积扩大到400多平方米,目前*市的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在技术设备上已建立六个实验室,拥有43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为了提高现有科技人员的工作能力,选派了8名技术人员参加了技术培训,人员培训率达57%。
二、进一步加大了海洋环保经费的投入,确保海洋环保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20*年*市用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经费累计达到1*3.2万元。其中,奥帆赛区的海洋浮标系统建设投入573.2万元,海洋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投入350万元,海洋环境监测经费投入120万元。海洋浮标系统主要包括三套浮标系统、一套波流测量系统和一套常规单要素监测系统。监测仪器设备上添置了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精密仪器。在监测上主要的投入为:海洋环境监测经费38.5万元,渔业环境监测经费11.5万元,奥帆赛区海洋水文、水质监测预报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前期经费35万元,*文昌鱼水生野生动物市级自然保护区建区监测、调查经费10万元,海洋环境执法检查和巡视以及“白泥”污染治理前期调研的经费5万元,各区(市)海洋及渔业环境监测经费约20万元。
三、我市开展的环保工作
(一)制定了地方性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制度、规划、标准并做到了严格执行
1、进一步完善了*市海洋环境保护法规
为保护和改善我市海洋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我市海洋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健康发展,今年我市完善了一系列*市地方性海洋环保法制法规。起草并送审了《*市无居民海岛利用与保护管理办法(草案)》;按照市政府的立法工作计划,完成了《*市海洋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立法调研和草案的编写工作、完成了《*市渔业资源增殖管理办法》、《*市胶州湾海域管理规定》的起草工作。
2、以制度和规划来规范和指导海洋环保工作的开展
为了促进我市海洋环保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施行,制定了《海洋与渔业系统实施〈行政许可法〉办法》;结合*市海洋环保工作的实际需要,开展了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的前期调研,在*市编制的《海洋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委托中国海洋大学拟定了《*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方案》。准备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海洋生态保护为重点,以海域环境容量控制陆源污染物和海上污染物入海总量为手段,进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及海洋环境管理的对策研究,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3、制定了标准并做到了严格执行
为了推广生态养殖,减少因养殖而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损害,20*年*市重点制定了《*市无公害食品日本对虾生态养殖技术规范》、《*市无公害食品刺参池塘养殖技术规范》、《*市无公害食品菲律宾蛤仔底播增养殖技术规范》等10个技术标准,并严格执行了已有的现行标准。
(二)认真组织落实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海洋信息、海洋工程、保护区等方面的工作
1、建设了海洋水文、水质监测暨预报系统,准确提供了海洋环境预报信息
为了保证2008年奥帆赛的顺利举办,满足国际帆联关于奥帆赛对海洋水文的专业需求和对水质的要求,*市积极组织开展奥帆赛区海洋环境监测预报系统建设工作,完成了海洋水文数据通信系统改造扩容和“波浪骑士”浮标的电池更新改造工作,初步完成了小麦岛海洋环境监测站的技术改造,进行了通讯试验。自20*年8月1日起每天小麦岛监测站的部分海洋环境监测信息,并应奥帆委的要求,在雅典奥运会期间和残奥会期间同步向奥帆委提供小麦岛监测站逐时海洋环境监测信息。
2、海洋环境保护信息工作全面加强
为了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对政府、公众等各方面的服务作用,今年海洋环境保护的信息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主要工作有:为了让公众及时了解海水浴场的海洋环境状况,暑期在新闻媒体、浴场显示屏上每天了海水浴场的现场监测数据;向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省海洋与渔业厅等部门报送了12篇海洋环保信息;筹建了*市海洋与渔业网海洋环保专栏,专栏内将定期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各类信息,目前该网站已投入试运行,市民可以上网查看;在各类报纸上了20多篇*市的海洋环保信息;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上了*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共同开展奥运会帆船赛场海洋环境保护合作安排等内容的大量海洋环保工作信息。
3、强化了对海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
随着海洋环保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胶州湾及邻近海岸带功能区划》的实施,*对涉海工程项目的管理已逐步完善。今年对7项涉海工程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初审、审批,对在建涉海工程项目进行了跟踪检查,开展了施工期监测,实施了对涉海工程的全过程管理。
4、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20*年,*文昌鱼水生野生动物市级自然保护区获市政府批准建立,该保护区的建立推动了我市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展了大公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联合有关部门加强了对保护区海域的执法检查,及时发现、制止各种违法行为,有效地保护了保护区的环境和资源。开展对保护区的资源环境调查,在综合调研的基础上开始选划长吻虫珍稀动物保护区和胶州湾特别保护区。
5、海洋标准计量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关于海洋方面的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公布*市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状况。
(三)开展海洋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依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1、进一步强化了海洋执法监督和巡查力度
加强了海上执法队伍的建设,加大海上执法的力度,认真贯彻《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涉海工程项目实行严格控制和监督检查,建立起了海洋与渔业环境监视举报信息网和联动共管机制,重点打击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及海洋资源的违法行为。我们今年开展了保护海洋国土“蓝箭专项执法行动”,有效地保护了我市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在“海盾20*”专项执法行动中,查出了多起围填海和海洋污染案件,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处罚。
开展海域使用、海洋生态保护执法检查,查处沿海一线的乱圈、乱占等违法养殖行为,对与*市海洋功能区划相抵触和违规破坏海岸自然景观的海水养殖建设项目坚决予以打击,爆破清理了在*前海一线非法筑造的3000余平方米鲍(参)池。通过执法行动维护了法律的尊严,规范了海域使用秩序,树立了海洋执法部门依法管海的权威,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严厉打击了非法采挖海砂行为,保护了我市的海洋资源和海洋生物栖息地。在海砂执法检查中,我们坚持长期检查和阶段性突击检查相结合,专项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做到常抓不懈,从严打击。自开展示范工作以来,共查处了多起船舶非法采砂行为。
2、强化了海洋赤潮防灾减灾工作
我们开展了赤潮防灾减灾和应急监测工作,编制并实施了《*市赤潮监控方案》,建立了*市赤潮监视信息网,成立了全市海洋赤潮防灾减灾领导小组。为避免赤潮对2008年奥帆赛带来不利影响,我市编制并开始实施了《*奥帆赛场及邻近海域赤潮防治行动项目建设方案》。主要内容包括赤潮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应急反应预案等内容。
3、进一步强化了海洋环境监视监测工作力度
我市已经建立了*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新建了常规、微生物、病毒及生化等实验室,先后开展了近岸海域养殖区的环境监测和水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养殖产品药残监测和贝类残毒监控等工作,初步发挥了监测机构为奥帆赛区服务的职能。制定并实施《20*年*市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方案》,开展了近岸海域海洋环境污染现状与趋势监测,海水浴场泳期环境监测预报、胶州湾底部重点底播养殖功能区等海域海洋环境监测和小麦岛污水处理厂、*碱厂、团岛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监视性监测及邻近海域环境状况监测,重点加强对奥运帆船赛区的监测,目前,各项监测已按计划要求完成任务。《20*年*市近岸重点海域海洋环境监测评价报告》也已编制完成。
4、如期了*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今年上半年,按照国家海洋局的要求,以2003年*市海洋环境监测结果为依据,对海洋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完成了2003年*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编制工作,并进行了,同时将质量公报上报了市政府、国家海洋局等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为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进一步了解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提供了保证。
5、开展监测机构计量认证
*市的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在技术设备上已建立了六个实验室,拥有43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其中2名技术人员获得了省技术监督局实验室内审员资质,并组织多人参加了培训;我市的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中心与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和北海监测中心采取合作共建的模式,实行边监测边建设边发展的原则,目前主要工作依托北海分局预报中心和监测中心来开展。与省计量认证委员会签订了计量认证咨询合同,由对方指导进行计量认证申请工作,正在积极申请进行我市海洋环境检测、渔业养殖水质的监(检)测和水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监控能力的计量认证资质,
(四)开展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
为了提高全社会海洋与渔业法律意识,保护海洋环境。在“两会”召开之际和“海洋节”开幕前夕,我们通过*日报、招商周刊等新闻媒体,以“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履行海洋行政管理职能”、“大力发展高效渔业、加快渔业现代化进程”等为标题,分别以6个整版的篇幅进行报道,宣传效果明显。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利用重大节庆活动和深入基层召开环保知识宣讲现场会等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利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对严重的违规行为予以曝光。我们还多次在开展海洋和渔业环境监测时,邀请记者进行现场采访,向群众直观、详细地介绍监测的方法、过程,以及环境监测对海水养殖的重要作用,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提高了全民海洋与渔业生态环保意识。
(五)积极开拓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新领域新晨
1、开展了我市首例海洋生态污染损害整治恢复工程项目
根据历年对胶州湾东岸*碱业公司排污口附近海域的监测结果,在征求我市海洋环境保护咨询委员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治理胶州湾东部海域“白泥”污染的方案》,提出在政府的扶持下,由污染单位进行“白泥”污染治理的建议,力求通过“白泥”污染治理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市实际的海洋生态恢复的路子。目前,市政府正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该建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一、大力推进了海洋环境监测站的建设步伐,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能力稳步提高
2004年青岛市在海洋环境监测站的建设方面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工作:一是进一步推进了机构建设。为了进一步明确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的职能,今年,我市在原来海洋环境监测站的基础上成立了青岛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该中心的建立使我市的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职能以及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职能得到进一步明确。二是大力提高了能力建设。为了保证我市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今年,我局在进行了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咨询有关专家,制定了实验室建设方案,对已有实验室进行了改造装修,并将实验室建设面积扩大到400多平方米,目前青岛市的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在技术设备上已建立六个实验室,拥有43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为了提高现有科技人员的工作能力,选派了8名技术人员参加了技术培训,人员培训率达57%。
二、进一步加大了海洋环保经费的投入,确保海洋环保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2004年青岛市用于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经费累计达到1043.2万元。其中,奥帆赛区的海洋浮标系统建设投入573.2万元,海洋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投入350万元,海洋环境监测经费投入120万元。海洋浮标系统主要包括三套浮标系统、一套波流测量系统和一套常规单要素监测系统。监测仪器设备上添置了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精密仪器。在监测上主要的投入为:海洋环境监测经费38.5万元,渔业环境监测经费11.5万元,奥帆赛区海洋水文、水质监测预报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前期经费35万元,青岛文昌鱼水生野生动物市级自然保护区建区监测、调查经费10万元,海洋环境执法检查和巡视以及“白泥”污染治理前期调研的经费5万元,各区(市)海洋及渔业环境监测经费约20万元。
三、我市开展的环保工作
(一)制定了地方性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制度、规划、标准并做到了严格执行
1、进一步完善了青岛市海洋环境保护法规
为保护和改善我市海洋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我市海洋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健康发展,今年我市完善了一系列青岛市地方性海洋环保法制法规。起草并送审了《青岛市无居民海岛利用与保护管理办法(草案)》;按照市政府的立法工作计划,完成了《青岛市海洋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立法调研和草案的编写工作、完成了《青岛市渔业资源增殖管理办法》、《青岛市胶州湾海域管理规定》的起草工作。
2、以制度和规划来规范和指导海洋环保工作的开展
为了促进我市海洋环保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施行,制定了《海洋与渔业系统实施〈行政许可法〉办法》;结合青岛市海洋环保工作的实际需要,开展了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编制的前期调研,在青岛市编制的《海洋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委托中国海洋大学拟定了《青岛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方案》。准备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海洋生态保护为重点,以海域环境容量控制陆源污染物和海上污染物入海总量为手段,进行《青岛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及海洋环境管理的对策研究,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3、制定了标准并做到了严格执行
为了推广生态养殖,减少因养殖而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损害,2004年青岛市重点制定了《青岛市无公害食品日本对虾生态养殖技术规范》、《青岛市无公害食品刺参池塘养殖技术规范》、《青岛市无公害食品菲律宾蛤仔底播增养殖技术规范》等10个技术标准,并严格执行了已有的现行标准。
(二)认真组织落实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海洋信息、海洋工程、保护区等方面的工作
1、建设了海洋水文、水质监测暨预报系统,准确提供了海洋环境预报信息
为了保证2008年奥帆赛的顺利举办,满足国际帆联关于奥帆赛对海洋水文的专业需求和对水质的要求,青岛市积极组织开展奥帆赛区海洋环境监测预报系统建设工作,完成了海洋水文数据通信系统改造扩容和“波浪骑士”浮标的电池更新改造工作,初步完成了小麦岛海洋环境监测站的技术改造,进行了通讯试验。自2004年8月1日起每天小麦岛监测站的部分海洋环境监测信息,并应奥帆委的要求,在雅典奥运会期间和残奥会期间同步向奥帆委提供小麦岛监测站逐时海洋环境监测信息。
2、海洋环境保护信息工作全面加强
为了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对政府、公众等各方面的服务作用,今年海洋环境保护的信息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主要工作有:为了让公众及时了解海水浴场的海洋环境状况,暑期在新闻媒体、浴场显示屏上每天了海水浴场的现场监测数据;向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省海洋与渔业厅等部门报送了12篇海洋环保信息;筹建了青岛市海洋与渔业网海洋环保专栏,专栏内将定期有关海洋环境保护的各类信息,目前该网站已投入试运行,市民可以上网查看;在各类报纸上了20多篇青岛市的海洋环保信息;在中央电视台、青岛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上了青岛市人民政府与国家海洋局共同开展奥运会帆船赛场海洋环境保护合作安排等内容的大量海洋环保工作信息。
3、强化了对海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
随着海洋环保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胶州湾及邻近海岸带功能区划》的实施,青岛对涉海工程项目的管理已逐步完善。今年对7项涉海工程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初审、审批,对在建涉海工程项目进行了跟踪检查,开展了施工期监测,实施了对涉海工程的全过程管理。
4、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2004年,青岛文昌鱼水生野生动物市级自然保护区获市政府批准建立,该保护区的建立推动了我市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展了大公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联合有关部门加强了对保护区海域的执法检查,及时发现、制止各种违法行为,有效地保护了保护区的环境和资源。开展对保护区的资源环境调查,在综合调研的基础上开始选划长吻虫珍稀动物保护区和胶州湾特别保护区。
5、海洋标准计量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关于海洋方面的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公布青岛市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状况。
(三)开展海洋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依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1、进一步强化了海洋执法监督和巡查力度
加强了海上执法队伍的建设,加大海上执法的力度,认真贯彻《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涉海工程项目实行严格控制和监督检查,建立起了海洋与渔业环境监视举报信息网和联动共管机制,重点打击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及海洋资源的违法行为。我们今年开展了保护海洋国土“蓝箭专项执法行动”,有效地保护了我市近岸海域的生态环境。在“海盾2004”专项执法行动中,查出了多起围填海和海洋污染案件,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处罚。
开展海域使用、海洋生态保护执法检查,查处沿海一线的乱圈、乱占等违法养殖行为,对与青岛市海洋功能区划相抵触和违规破坏海岸自然景观的海水养殖建设项目坚决予以打击,爆破清理了在青岛前海一线非法筑造的3000余平方米鲍(参)池。通过执法行动维护了法律的尊严,规范了海域使用秩序,树立了海洋执法部门依法管海的权威,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严厉打击了非法采挖海砂行为,保护了我市的海洋资源和海洋生物栖息地。在海砂执法检查中,我们坚持长期检查和阶段性突击检查相结合,专项执法与联合执法相结合,做到常抓不懈,从严打击。自开展示范工作以来,共查处了多起船舶非法采砂行为。
2、强化了海洋赤潮防灾减灾工作
我们开展了赤潮防灾减灾和应急监测工作,编制并实施了《青岛市赤潮监控方案》,建立了青岛市赤潮监视信息网,成立了全市海洋赤潮防灾减灾领导小组。为避免赤潮对2008年奥帆赛带来不利影响,我市编制并开始实施了《青岛奥帆赛场及邻近海域赤潮防治行动项目建设方案》。主要内容包括赤潮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应急反应预案等内容。
3、进一步强化了海洋环境监视监测工作力度
我市已经建立了青岛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新建了常规、微生物、病毒及生化等实验室,先后开展了近岸海域养殖区的环境监测和水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养殖产品药残监测和贝类残毒监控等工作,初步发挥了监测机构为奥帆赛区服务的职能。制定并实施《2004年青岛市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方案》,开展了近岸海域海洋环境污染现状与趋势监测,海水浴场泳期环境监测预报、胶州湾底部重点底播养殖功能区等海域海洋环境监测和小麦岛污水处理厂、青岛碱厂、团岛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监视性监测及邻近海域环境状况监测,重点加强对奥运帆船赛区的监测,目前,各项监测已按计划要求完成任务。《2004年青岛市近岸重点海域海洋环境监测评价报告》也已编制完成。
4、如期了青岛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今年上半年,按照国家海洋局的要求,以2003年青岛市海洋环境监测结果为依据,对海洋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完成了2003年青岛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编制工作,并进行了,同时将质量公报上报了市政府、国家海洋局等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为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进一步了解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提供了保证。
5、开展监测机构计量认证
青岛市的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在技术设备上已建立了六个实验室,拥有43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其中2名技术人员获得了省技术监督局实验室内审员资质,并组织多人参加了培训;我市的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中心与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和北海监测中心采取合作共建的模式,实行边监测边建设边发展的原则,目前主要工作依托北海分局预报中心和监测中心来开展。与省计量认证委员会签订了计量认证咨询合同,由对方指导进行计量认证申请工作,正在积极申请进行我市海洋环境检测、渔业养殖水质的监(检)测和水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监控能力的计量认证资质,
(四)开展海洋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
为了提高全社会海洋与渔业法律意识,保护海洋环境。在“两会”召开之际和“海洋节”开幕前夕,我们通过青岛日报、招商周刊等新闻媒体,以“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履行海洋行政管理职能”、“大力发展高效渔业、加快渔业现代化进程”等为标题,分别以6个整版的篇幅进行报道,宣传效果明显。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利用重大节庆活动和深入基层召开环保知识宣讲现场会等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利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对严重的违规行为予以曝光。我们还多次在开展海洋和渔业环境监测时,邀请记者进行现场采访,向群众直观、详细地介绍监测的方法、过程,以及环境监测对海水养殖的重要作用,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提高了全民海洋与渔业生态环保意识。
(五)积极开拓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新领域
1、开展了我市首例海洋生态污染损害整治恢复工程项目
根据历年对胶州湾东岸青岛碱业公司排污口附近海域的监测结果,在征求我市海洋环境保护咨询委员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治理胶州湾东部海域“白泥”污染的方案》,提出在政府的扶持下,由污染单位进行“白泥”污染治理的建议,力求通过“白泥”污染治理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市实际的海洋生态恢复的路子。目前,市政府正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该建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2、建立了我市范围内的第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文昌鱼自然保护区
自去年开始筹建青岛文昌鱼水生野生动物市级自然保护区以来,我局开展了一系列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工作。委托海洋大学编制了《青岛文昌鱼水生野生动物市级自然保护区论证报告》;组织专家对论证报告进行了评审,并通过了评审;协调了市环保局、市规划局、青岛海事局、部队等有关单位的意见,并获得了相关单位的支持;将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建议提报了市长办公会,并获得了市领导的支持;今年又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需经省政府批准”的要求,将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建议提报了省政府及省海洋与渔业厅、省环保局等相关单位,获得了省政府及有关单位的支持。8月10日青岛市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建立青岛文昌鱼水生野生动物市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为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面积61.81平方公里。文昌鱼保护区的建立标志着该保护区申报工作的完成,建设、管理工作的开始,成为我市范围内(包括陆地)建立的第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
四、我市积极开展开创性工作
1、推进了国家级海洋环境监控区建设
为做好奥帆赛区海洋环境保障工作,青岛市政府和国家海洋局积极磋商,于今年7月8日,在青岛国际新闻中心签署了《共同开展奥运帆船赛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合作安排》。通过双方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大奥帆赛场及附近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监督和整治,为使青岛承办一届最出色的奥帆赛,实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总体目标将产生积极作用。这是全国沿海地方政府首次与国家海洋局合作共同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工作。
协议签署后,为保证该项合作的顺利开展,我局又会同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就合作具体方案进行了认真地论证,编制并上报了《奥帆赛场及邻近海域国家级海洋环境监控区实施方案》,准备在国家海洋局和青岛市政府同意后,尽早组织实施。
2、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大面积赤潮的监测、科研及防治项目
为从根本上改善我市前海海域环境质量,杜绝赤潮的发生,根据青岛市政府的指示精神,我局会同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等科研单位编制和上报了《青岛奥帆赛场及邻近海域赤潮防治行动项目建设方案》,准备在前段赤潮研究和监控的基础上,整合和优化我市赤潮研究、监控资源和力量,联合开展“奥帆赛场及邻近海域赤潮防治行动项目”,该项目目前已经立项。
我们针对目前青岛近海赤潮发生特点和发展趋势,在奥帆赛场及邻近海域布设37个站位,进行了大面积的监测,监测项目包括水环境、沉积物环境、生物环境指标。据此,我们编制了《青岛奥运帆船赛区及邻近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和《浮山湾海洋环境质量状况》专题报告。
另外,我们还强化了海洋赤潮的日常监督监视工作,组织项目承担单位不定期地对奥帆赛区的重点区域实施了不间断的监视和监测,并对近岸海域发生的两起赤潮现象进行了应急跟踪监测监视,对赤潮可能发生的概率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
3、开展青岛奥帆赛区海洋监测预报系统建设项目,建成我国近海岸最先进的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系统
我市正在积极开展奥帆赛区的海洋水文、水质监测系统建设,主要建设内容:浮标站建设、高频测流站(地波雷达)建设、移动监测车和监测船定制、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海洋预报中心建设、前期海洋环境基础调查。该系统将成为我国目前近海岸最先进的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系统。
该系统建成后将根据需要,比赛海区及临近海域的海洋水文预报,提供奥运水文监测预报现场服务。主要包括:过去24小时水温、波浪、潮汐的逐时监测数据;水温、波浪、潮汐、潮流的实时监测数据;实时卫星遥感图像;未来24小时的逐时水温、潮汐、潮流、波浪预报;未来48-72小时每天4个标准时段的水温、潮汐、潮流及波浪预报;未来一周每天2个时段(上午下午)的水温、潮汐、潮流、波浪预报;未来10天的台风中期趋势预报;比赛期间的海洋灾害(台风、风暴潮、巨浪)警报;奥运帆船比赛要求的其它预测预报服务项目。
关键词: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a);白斑综合征;进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9-1601-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9.001
Research Progress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of White Spot Syndrome of Procambarus clarkii in China
WEN Zhou-rui
(Hubei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Wuhan 430071,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epidemic situ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white spot syndrome of Procambarus clarkii in China, including the epidemiology, pathology, detection technique and immunoprophylaxis of white spot syndrome, and put forward th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 Procambarus clarkia; white spot syndrome; advance; strategies
近年来,中国小龙虾(即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人工养殖业发展很快,2014年全国养殖产量达到66万t,湖北省养殖产量39.3万t,约占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的60%[1]。2015年湖北省稻田养虾面积18.65万hm2,池塘养殖面积6.79万hm2,各类水体养殖小龙虾总面积超过26.67万hm2,小龙虾产量43.3万t,同比增加10.2%;湖北省小龙虾养殖、加工、流通、餐饮综合产值603.1亿元,同比增幅达23.79%。
随着小龙虾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规模迅猛扩大,苗种与产品流通空间拓展,养殖过程中小龙虾疾病的危害日益严重,特别是白斑综合征时有发生,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小龙虾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本文旨在对当前中国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的发生流行情况及其研究进展进行全面分析,并对防治措施进行探。
1 白斑综合征概述
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disease,WSD)俗称白斑病,是由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引起的严重传染性疾病,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严重威胁着全世界对虾的养殖安全。白斑综合征病毒属线头病毒科(Nimaviridae)白斑病毒属(Whispovirus)[2]。白斑综合征的特点是发病急、死亡率高,死亡速度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亚太地区水产养殖发展网络中心(NACA)将其列为强制通报的疫病[3]。2008年被农业部定为一类疫病。
2 小龙虾白斑综合征在中国的流行情况
小龙虾在中国的人工养殖历史不长,养殖初期由于集约化程度不高等原因几乎未见发病,最近几年小龙虾的疾病逐渐增多,小龙虾白斑综合征在部分省份开始流行。最早于2006年5月在浙江省舟山市发生[4],2007年5月江苏省首次在省内发现养殖小龙虾发生白斑综合征[5,6],2008年江苏省白斑综合征发病面积近6 667 hm2,占整个养殖面积的20%[7]。2008年5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在湖北检测到白斑综合征病毒[8]。2009年5月安徽省某养殖场发现[9]。现在已成为威胁小龙虾产业健康发展的一种主要病害。
3 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中国学者开展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魏静等[10]用小龙虾作为动物模型培养增殖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随后关于WSSV在小龙虾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WSSV在小龙虾体内增殖和感染的特性,研究将其用于对虾病毒增殖、药物筛选和免疫反应等方面的实验动物模型等[11]。最近关于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流行病学的研究
3.1.1 病原的确定 王忠发等[4]对浙江省舟山市一口小龙虾养殖池的发病小龙虾进行实验室病原学检测与病原回归健康小龙虾,证实引起虾病暴发的病原体为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丁正峰等[6]对扬州邵伯湖、淮安白马湖、南京禄口、盱眙等地的发病小龙虾采集了100余只样品,从患病小龙虾体内检测出大量WSSV,并证明该病毒即为引起小龙虾病害的病原。2008年长江水产研究所鱼病研究室首次在湖北荆州养殖小龙虾中检出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张叔勇等[8]在湖北省境内的养殖小龙虾的样品中也分离到WSSV。陈昌福等[12]证明患病小龙虾组织中存在致病性病毒和细菌。潘子豪等[9]证实安徽某地养殖的小龙虾近年暴发的疫病病原为WSSV。洪徐鹏[13]对取自南京市农贸市场,产地分别为南京市六合区的养殖池塘、江苏高淳县的石臼湖和固城湖、江苏丹阳市的长江水域以及江西鄱阳湖的小龙虾样本(平均体重20 g),经过PCR检测后发现,江西鄱阳湖、江苏高淳县的石臼湖和固城湖的小龙虾不携带WSSV,其余各采样组均不同程度携带WSSV。
3.1.2 发病症状 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病虾活力低下,附肢无力,无法支撑身体,应激能力较弱,大多分布于池塘边;②病虾体色较健康虾灰暗,无光泽,部分虾头胸甲处有黄白色斑点;③虾体解剖后可见头胸甲内侧有一层薄膜,疑是蜕壳困难;胃肠道空而无食或充满水,部分病虾有黑腮症状;④部分虾尾部肌肉发红或者呈现白浊样;⑤ 死亡过程是先死大规格虾,再死中规格虾,最后小规格虾也陆续死亡;⑥解剖后可见患病虾肝胰脏肿大,其颜色较正常虾深,部分患病虾的肝胰脏有坏死现象,肠道的颜色有明显分节的现象;⑦血淋巴不易凝固,头胸甲易剥离。死亡率为30%~50%[6,12,14]。
3.1.3 流行季节 小龙虾白斑综合征发病季节一般在3月底至7月。江苏省2008年监测到的最早发病塘口为4月16日,较2007年提前近一个月[5]。朱建中等[11]研究表明,接种WSSV的螯虾,22~25 ℃时,一般于2~7 d 内死亡;30~32 ℃时,平均死亡时间2~6 d;15~19 ℃时,平均2~10 d 内死亡;8~10 ℃时,平均死亡时间3~13 d。试验结果显示,较高的温度季节感染强度较大。
3.1.4 感染途径 潘子豪等[9]认为冷冻饵料鱼是导致小龙虾感染WSSV并暴发流行的原因之一。因为小龙虾养殖有的使用冷冻海水饲料鱼,混杂海虾等甲壳类,促进了WSSV向内陆地区的“迁移”。养殖水体的排放或者实验室垃圾处理不善导致带有WSSV的病虾或寄主进入长江,从而被长江中的小龙虾摄食导致感染WSSV[13]。内地从沿海地区引进小龙虾、南美白对虾等苗种也增加了引进白斑综合征病毒的风险。
试验表明,注射和口服均能使小龙虾感染发病,而浸泡方式不能使小龙虾发病。在水体中,WSSV可能不以离体传播为主要方式,病毒以存在于组织内的形式,通过食物链来完成从一个宿主到另一个宿主的传播。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认真处理好发病死亡的虾,如在远离养殖塘处掩埋等,以杜绝病毒的进一步扩散[13]。
3.2 有关病理学研究
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被感染的小龙虾胃、鳃等的上皮组织以及结缔组织的细胞核明显肿大和嗜伊红染色;电镜观察发现胃部、鳃部组织的细胞核内有大量的杆状病毒样病毒粒子[15]。在受感染濒死螯虾的胃、中肠和循环血淋巴中观察到大量病毒粒子;在肝胰腺组织的细胞中观察到少量病毒粒子[16,17]。感染WSSV后螯虾血细胞密度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至感染后第6天血细胞密度仅为对照组的21.3%;被感染血细胞内的病毒量始终呈上升趋势,达到最高感染率时螯虾处于濒死状态[18]。黄桦等[19]的试验结果显示,受感染的小龙虾体内病毒含量与其死亡呈正相关;健康的小龙虾和感染病毒的小龙虾体内的ATPase活性分别为7.337 U/mgprot和4.212 U/mgprot,有极显著的差异。小虾对WSSV敏感性比较高,感染后易死亡;中等虾对WSSV敏感性比小虾低,感染后不易死亡;大虾对WSSV敏感性最低,感染后最不易死亡。
3.3 WSSV检测技术
在养殖生产中,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白斑综合征病毒,对正确诊断、科学防治至关重要。不少学者开展了WSSV检测技术研究。徐进等[20]对传统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的PCR检测方法中的病毒模板DNA的提取方法加以改进,建立了一N快速检测小龙虾WSSV的PCR方法。王轶南等[21]应用抗WSSV的混合单克隆抗体标记螯虾血细胞内的病毒,进而通过流式细胞术对血细胞的病毒感染强度进行了初步定量分析,其结果对阐明WSSV在螯虾血细胞内的增殖规律及进一步研究WSSV的感染机制奠定了基础。李文杰等[22]建立的巢式PCR方法适宜于WSSV的检测,特别是对小龙虾感染早期和中期的检测,同时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小龙虾亲本、苗种的检测筛选,以及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的WSSV动态监测。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法可以快速、灵敏、特异性地检测小龙虾WSSV,其灵敏度与巢式PCR相比,高出约500倍,且不需要专用的PCR仪,是检测WSSV的一种理想方法[23]。张玲等[24]利用建立的WSSV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感染了WSSV后小龙虾组织内病毒数量的时序动态变化。
3.4 免疫预防研究
有些学者进行了有关小龙虾白斑综合征免疫研究。袁军法等[25]利用原核表达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结构蛋白VP28口服免疫小龙虾,结果表明VP28 能有效激起机体的免疫反应。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蚕蛹体内表达的重组病毒囊膜蛋白rVp28制成的疫苗口服免疫小龙虾,观察了其对白斑综合征病毒人工感染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重组囊膜蛋白rVp28免疫后,对口服感染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对注射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6]。Jha等[27]认为用在酵母细胞中表达的病毒囊膜蛋白VP19与VP28重组蛋白制成的疫苗对小龙虾免疫预防白斑综合征是可行的。也有人尝试利用中草药提高小龙虾的免疫力。郝忱等[28]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中草药复合添加剂(0.3%大黄+0.3%羊藿+0.2%黄芪+0.2%板蓝根)可以促进小龙虾的生长,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以及抵抗白斑病综合征病毒的能力。洪徐鹏等[29]发现,添加0.8%的黄芪多糖可提高小龙虾26.67%的存活率,对提高小龙虾抗WSSV感染有很好的效果。
4 防控对策
随着小龙虾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未来几年小龙虾养殖产量将继续上升。因此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要。2014年农业部办公厅就小龙虾白斑综合征防控下发文件,2015年开始把湖北省等内陆省份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纳入国家水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为全面做好小龙虾白斑综合征防控工作,提出以下对策。
4.1 深化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的研究
在短短的10几年间,小龙虾从一个基本未开发利用的野生种,迅速发展成年产量数十万吨的养殖对象。因环境胁迫变大,流通频繁,受病原威胁加大,种质退化等因素,导致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发生白斑综合征。迄今对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的研究十分薄弱,亟需开展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病原学、流行病学、快速检测诊断和防治技术研究。
4.2 加强疫病监测报告
加强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监测,及时全面掌握发病情况,一旦发现疫情,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定的疫病报告制度报告。利用省级水生动物疫病监控中心和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建设全省的小龙虾病害预警体系和防控网络。
4.3 实施苗种产地检疫制度
苗种带毒是WSSV蔓延的重要原因[5]。严控疫区苗种流出,严格实施苗种产地检疫,建立引种的检疫隔离区,试点建立无白斑综合症苗种场。对苗种场、良种场实施防疫条件审核、苗种生产许可管理制度。根据水域和流域的自然隔离情况划区,并实施划区管理。
4.4 积极开展技术服务
水产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加强对养殖生产者的指导和技术培训,指导他们严格按照相关养殖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
4.5 强化养殖生产管理
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加强水源管理,防止水源带毒;选择健康无病毒苗种,把好苗种质量关;控制合理养殖密度,调控好水质,保持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使用优质饲料,减少养殖自身污染;捕捞成虾时,要尽量小心操作减少人为干扰,避免留塘虾产生应激反应。
4.6 严格控制疫病扩散
发现并确定疫情后,要采取紧急的强制控制、扑灭等措施,并及时发出通报,严控疫区小龙虾流出。及时捞出病死虾,避免因小龙虾自相残食引起病原迅速扩散;对病死虾要采取焚毁、掩埋、高温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发病池塘水体、接触疫病水体的工具、器皿等其他物品必须消毒杀菌处理,发病池塘水体未经处理严禁排放,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渔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2] 陈爱平,江育林,钱 冬,等.白斑综合征[J].中国水产,2010(10):64-65.
[3] 于 力,李庆章.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的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8,30(6):486-490.
[4] 王忠发,何伟贤,许文军.白斑综合症病毒引起小龙虾疫病爆发流行的病原学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8):1397-1399.
[5] 薛 晖.春季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病防治介绍[J].水产养殖,2009(5):43.
[6] 丁正峰,薛 晖,夏爱军,等.白斑综合征病毒在养殖克氏原螯虾中感染流行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8,31(4):129-133.
[7] 唐建清,夏爱军,韩 飞.2012年江苏克氏原螯虾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水产养殖,2012(12):36-39.
[8] 张叔勇,舒新亚.淡水螯虾的病毒性病原研究进展[J].水产科技情报,2009,36(4):170-175.
[9] 潘子豪,杨政霖,陆承平.安徽地区克氏原螯虾白斑综合征的诊断及朔源[J].微生物学报,2013,53(5):492-497.
[10] 魏 静,陆承平,黄 ,等.用对虾的致病病毒人工感染克氏原螯虾[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8,21(4):78-82.
[11] 朱建中,陆承平.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在螯虾动物模型的感染特性[J].水产学报,2001,25(1):47-51.
[12] 陈昌福,杨 军,刘远高,等.克氏原螯虾暴发性疾病病原及其传播途径的初步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27(6):763-767.
[13] 洪徐鹏.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在市售克氏原螯虾中携带情况调查[J].江西水产科技,2012(4):13-15.
[14] 张修旺,严维辉.克氏原螯虾疾病产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水产养殖,2009(7):35.
[15] 雷质文,黄 ,莫照兰.人工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的克氏原螯虾的病理学试验[J].中国兽医科技,2002,32(10):23-25.
[16] 魏克强.白斑综合征病毒浙江分离株在动物模型克氏原螯虾组织中的分布[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06,28(6):897-901.
[17] 朱 斐,吕梦园,许梓荣.白斑综合征病毒感染克氏原螯虾后的PCR检测及组织病理学研究[J].淡水渔业,2012,42(6):43-48.
[18] 王轶南,战文斌,唐小千,等.白斑症病毒(WSSV)对克氏原螯虾血细胞的感染规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0,40(9):56-60.
[19] 黄 桦,许永刚,沈全华,等.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对不同规格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致病力及ATPase活性的影响[J].水产养殖,2015,36(1):1-6.
[20] 徐 进,范玉顶,周 勇,等.常规PCR与巢式PCR法快速检测克氏原螯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J].淡水渔业,2008,38(6):52-54,62.
[21] 王轶南,战文斌,邢 婧.流式细胞术检测对虾白斑症病毒(WSSV)对克氏原螯虾血细胞的感染[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8,38(3):384-388.
[22] 李文杰,周国勤,朱菲莉,等.检测克氏原螯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巢式PCR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2):98-102.
[23] 周小燕,魏育红,杨 贺,等.LAMP和巢式PCR检测克氏原螯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比较[J].江苏农业科学,2011(1):27-30.
[24] 张 玲,唐小千,绳秀珍,等.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克氏原螯虾体内白斑症病毒(WSSV)的动态变化[J].中国动物检疫,2015, 32(6):69-74.
[25] 袁法,李莉娟,谷万港,等.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VP28免疫后克氏原螯虾血清酶活性及中和活性[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51(S2):253-258.
[26] 许梓荣,魏克强.克氏原螯虾口服疫苗免疫对白斑综合征病毒人工感染的保护作用[J].中国兽医学报,2005,25(6):588-593.
[27] JHA R K,XU Z R,PANDEY A. Protection of Procambarus clarkii,against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using recombinant subunit injection vaccine expressed in Pichia pastoris[J].Fisheries Science,2006,72(5):295-307.
由于海洋捕捞资源的日益减少,以及人们对海参营养保健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刺参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满足市场需求,为人类提供更加丰富的高营养食品,刺参育苗和增养殖近年来在山东和辽宁以及江苏福建等地蓬勃兴起,每年创造数百亿元的效益,并且通过放流增殖对海洋资源的保护和环境修复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山东省作为刺参的重要产地,有着发展刺参养殖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近年来,刺参养殖规模和产量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刺参育苗水体100多万立方米,刺参养殖面积达到42万亩,年产刺参5.7万吨,产值70多亿元,占全省海水养殖总产值的1/3,而辽宁省的总育苗水体也已逾200万立方米。我县作为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近年来,随着渔业结构调整和养殖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刺参育苗及增养殖业已成为我县继扇贝养殖后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规模和产量迅速膨胀,许多从业业户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收入,并不断地到省内甚至省外开发养殖市场。然而由于养殖高速发展缺少统一规划,养殖布局不合理,技术不规范,生态环境恶化,导致病害接踵而来,甚至出现大规模死亡现象,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有可能给这一新兴的产业带来毁灭性打击,为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对有关乡镇刺参养殖单位进行了调查,并通过咨询有关专家的意见,整理成调查报告如下:
我县产业化现状
我县自1978年在全国率先研究成功刺参人工育苗技术以来,通过近30年刺参育苗及增养殖的实践和技术开发,刺参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不断提高,目前,全县有刺参育保苗场1000多家,育保苗水体近30万立方米,刺参养殖面积近2万亩,先后进行了海上沉箱养殖、围堰养殖、浅海围网养殖、海底网箱养殖、人工控温工厂化养殖及参鲍混养、鱼参混养等多种养殖模式,集中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养殖方式:
自然海域增殖
自然海域增殖是我县刺参养殖传统的生产方式。虽说刺参自然海域增殖历史较长,但是以投石设礁、海藻增殖、苗种放流为主要技术措施的较为规范的刺参海底养殖方式,即刺参底播养殖在我县只有20来年历史。特别近年刺参底播养殖在北部乡镇广泛实施,但是,实施海区限于刺参自然分布区,而且投石数量多半偏少,放流苗种数量和规格偏小,放流效果多半并不理想。
人造设施养殖
相对于刺参天然海域底播养殖,刺参人造设施养殖属于收容养殖。我县现行刺参收容养殖既包括以投石造礁纳潮式池塘养殖和以利用潮间带混凝土筑坝围堰为主的投石造 礁放流式港圈养殖,也包括海面网箱养殖、海面网笼养殖和海底围网养殖。在我县刺参池塘养殖和港圈养殖起步最早,近3—5年在我省和辽宁迅速普及,不过依然集中于烟台、威海、大连、青岛各地,并且由于多种原因,产量相差悬殊。海面网箱、海面网笼养殖和海底围网养殖是近几年出现的刺参养殖新方式,由于刚刚起步,规模较小。
作为刺参养殖的主要生产方式,刺参自然海域增养殖由于有许多环境条件适宜的天然海域可供利用,生产潜力极大,并且便于实施多品种立体生态养殖,生产效益稳定,今后还会成为效益最高的刺参养殖生产方式;池塘养殖易于选址,由于独门独户,易于看护,有望继续迅速扩大,不过,刺参养殖池塘选址也不可盲目,不可忽视低盐度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和藻类过多繁殖所造成的危害。作为刺参养殖最新生产方式,网箱养殖将在稚参夏季培育和秋冬培育时有明显优势,经过几年试验发现,随着参苗个体的逐渐增大,而网箱内饵料的供应不是和网箱附着物过多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参苗生长速度下降。围网养殖应该得到大力推广,我县南部乡镇潮间带水位普遍偏低,且多为泥沙底加之养殖的藻类、贝类面积较大,海区底部的有机物和饵料生物比较丰富,且围网养殖相对投资较少,将围网内的海区底质稍加改造即可投苗养殖,这种养殖方式既有池塘养殖的优点,又克服了池塘养殖水体交换不好的缺点,而且通过改造可以利用潮下带没有刺参生长的海域,扩大刺参养殖面积。
栉孔扇贝养殖遭到病害影响以后,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把发展刺参增养殖生产列入我县的主要产业来抓,不断加大刺参增养殖的投入力度,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产量产值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如表所示:
乡
镇
年
份
南隍城乡
北隍城乡
大钦岛乡
小钦岛乡
底播数
(x)
收获数
(t)
底播数
(x)
收获数
(t)
底播数
(x)
收获数
(t)
底播数
(x)
收获数
(t)
20__
662
48
810
36
1050
27
226
18
20__
308
60
380
50
612
45
205
36
20__
246
69
310
30
550
50
150
47
20__
260
62
400
42
550
50
100
50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一些池塘养殖的刺参,由于养殖水体饲育密度过大,换水量少,投喂的饲料营养缺乏,特别是投喂过剩残饵及粪便积累过多,一些池塘由于光照调整不好,造成大量的石莼等大型藻类过多繁殖及腐烂,甚至有个别池塘出现大量浒苔繁殖,造成有害的h2s气体,并可能导致病原菌的大量繁殖,致使疾病暴发,使养殖业户束手无策,损失惨重。
讨论与分析
通过以上调研和统计的图表显示,刺参苗种底播数量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不大,综合分析有也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自然海域亲参数量过少,自然繁殖力下降
九十年代后期,我县基本废除了隔年轮捕的限令,各乡镇以及各海区承包者不断加大每年的捕捞力度,由于春季风浪较小,海况较稳定,因此春季刺参繁殖之前采捕量更是占全年的采捕量的75%以上,更有甚者白天捕捞不到,改在晚上捕捞,浅海区捕捞不到,就到深海区捕捞,致使自然海区成参数量越来越少,每年春季人工育苗选种时,我县不得不到周边地区求购“新郎”、“新娘”
。严重危及我县刺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投放的苗种规格太小,成活率较低
我县自20__年开始进行刺参规模化底播增殖以来,由于只注重投放数量,加之前几年育保苗技术水平较低,提供不了较大的苗种,虽然自20__年到20__年我县连续4年投放苗种500万头以上,但规格都在3cm以下,敌害侵蚀严重,死亡率高,因而增殖效果不明显。
自然海域环境污染加重,病害发生率上升
海区污染主在有三个方面:一是黄渤海工业和生活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使整体水质下降;二是育苗企业带病菌的污水排放和一些有害药物的排放,扩大了病害面积和传播速度;三是近两年连续几次的海上石油污染,造成近海滩涂和藻类污染直接导致摄入有害饵料,使自然海区的发病率上升。据了解,近一两年中,不但育苗业户、池塘养殖户,就连海区底播的刺参相继出现了肿嘴、烂皮、排脏、不摄食、形体萎缩乃至死亡等现象,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经过有关专家对刺参的疾病调查,发现了10多种新的病害。据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水科院海洋研究所等有关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刺参疾病以细菌性疾病为主,还有寄生虫病、霉菌病等病害。
片面追求刺参人工育苗数量,苗种质量堪忧
健康的刺参苗种是刺参健康养殖生产的基础。人工育苗从选种开始就存在种源不足的问题,一些生产者为了提高育苗数量,对亲参进行多次催产,有的找不到优质种参使用低龄刺参育苗。有的生产者为了追求出苗数量,进行大密度孵化采苗,苗种很大程度上靠抗生素维持生命,一旦进入自然海域,生存能力特别脆弱,最终导致大量死亡。特别是一些苗种生产者,在苗种发病救治无效的情况下,还将带病的苗种投放到自然海域,而这种作法又会导致病菌在自然海域的传播,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失。
刺参养殖生产管理粗放,养殖技术滞后
由于我县的刺参养殖发展时间较短,对刺参养殖的一些专题研究投入相对较少,刺参生殖、生长的一些基本规律还没有完全掌握。因此,在刺参育苗、养殖等很多生产环节没有精准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可循,特别是在病害防治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一旦发生病害,没有特别有效的手段和药物进行控制,给刺参养殖生产发展带来很大的风险。
建议和措施
潜力巨大的消费需求为我县刺参养殖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市场条件;海岸线漫长的天然海域和成片的海水池塘为我县刺参养殖提供了极其有利的生产条件。刺参作为新选养殖对象理应受到青睐。但是刺参养殖历史毕竟较短,许多相关研究还不深入,许多生产技术尚待完善。为了解决目前的问题,根据调查情况,综合有关专家意见,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一)在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指导下,对刺参资源采取增养殖和保护并举的方针,在每年有计划增养殖大规格健康苗种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自然海区的亲参,在繁殖季节严禁采捕,实行隔年轮捕或隔区轮捕制度,严格限制采捕规格和时间,收获时在增殖区留足足够数量的成年参作为自然繁殖的亲参。
(二)加强刺参人工育苗生产管理和刺参原种基地建设
规范我县刺参人工育苗生产,尽快实现我县刺参育苗由数量到质量的转变,把好苗种生产关,严防“病由种入”,严禁带病的苗种底播到自然海区。在我县选择二到三个无居民岛建立刺参自然增殖区,严格保护,不投放人工苗种,作为我县育苗场采集种参的基地。从根本上改变我县参种缺乏,劣质参种充数的局面。
(三)对刺参养殖区加强日常管理,定期清除刺参底播区的敌害生物,通过投放人工鱼礁,营造海底森林,改造增殖区的生存环境,丰富刺参饵料来源,提高刺参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缩短养殖周期,并通过定期定量投苗,使刺参在该区域保持最佳的生长密度,建立高效可持续养殖模式,达到最佳可持续经济产量。
一、围绕保安全,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以构建完善以确保质量安全为核心,以提高质量总体水平为根本,以执法监督和综合管理为手段,深入开展“农资保质”、“清新居室”、“平安六一”、“家电下乡”、“能源效率标识”等专项执法行动,全力保障食品、特种设备、健康安全类消费品三大安全。全年共出动3300多人次,检查企业1200多家次,立案查处24件,有效地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一是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制定食品及相关产品2009年度巡查计划和监督抽查计划,突出加强对获证企业的原材料、出厂检验、食品添加剂使用和关键控制点等环节的监管,累计巡查企业253家次,抽查327个批次样品,已出报告206个批次,合格179个批次,批次合格率为86.89%。严格实施年审,年审取证企业54家,22家食品生产企业按期换证,换证率达100%,新增取证企业11家。以奶制品使用相关产品、水产品、豆制品等产品作为重点产品,以石塘、松门、箬横等地作为重点区域,召开106家企业参加的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动员会,邀请专家为企业宣贯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督促企业切实落实整改措施,加强内部质量安全管理,完善相关台帐记录,着力完善食品添加剂使用申报、违法添加物快速溯源、市场准入机制,共收回企业自查自纠报告141份、企业食品添加剂申报表138份,并清理29家企业36项标准。二是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按特种设备数量、企业规模、行业影响力和近年来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在各镇(街道)选择3-5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作为试点,并以分区域、分行业的形式,联合安监部门先后在松门镇、石塘镇等13个镇(街道)的46家试点示范企业召开氨制冷行业、船舶修造行业等18次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工作现场会,促进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企业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结合实际,重新调整37家特种设备安全重点监控单位,并与各重点监控单位签订《2009年度特种设备重点监管单位安全责任书》。进一步深化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力度,陆续启动起重吊装作业、压力管道元件、液化石油气瓶充装等专项整治行动。先后4次向各镇(街道)和各有关部门通报了1412台超期为检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目前已落实整改1382台,整改率达97.87%。结合节前安全大检查,对“土锅炉”、大型游乐设备、客运索道、船舶修造企业以及重点监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共检查企业283家。深入开展无证使用、使用非法特种设备、超期未检、无证上岗等专项执法检查,共查处未办理注册登记的特种设备161台,超期未检设备8台,人员无证上岗9家,拆除使用非法特种设备1台,切实消除了一大批事故隐患。结合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实施,深入开展特种设备万人培训活动,以分行业、分区域形式先后安排10次培训,受训人员共2011人。三是强化其他健康安全类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结合*实际,确定水泵、电机、空压机、电动工具产品为重点监管目录,实施ABC分类管理,并对水泵、空压机行业开展质量分析,组织人员进行巡查,累计巡查企业150多家。针对省级定检和*市级专项检查及外省、市移交的不合格产品,责令相关企业立即停止生产不合格产品,并帮助企业分析不合格的原因及落实整改措施。切实加强水泵产品监管,举办160家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参加的产品质量分析会,邀请检测人员对近年来水泵不合格项目,结合实物对照标准分析讲解,提出解决和防止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对策和措施,指导企业改进工艺、提高质量意识、提升产品质量。进一步加大获证企业的专项检查、抽查、日常巡查力度,生产许可证企业方面,累计巡查430家、年审214家、上报换领证66家;CCC认证产品方面,协助CQC杭州分中心召开“*地区工厂检查说明会”,会同农林局、海洋渔业局对全市100多家食品农产品认证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在此基础上,完成72家20*年已初步建立质量诚信制度企业的抽查工作,先后在223家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和水泵和鞋类两大块状产业企业开展质量诚信自律活动。完成394家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CCC认证生产企业质量档案的建档工作,并及时录入*企业质量信用系统。
二、围绕保增长,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充分依托*市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这一平台,以实施名牌和标准化战略为抓手,使质量品牌工作从部门行为进一步上升为政府行为,推动三次产业转型升级。全年共申报16个*名牌产品、15个*名牌产品;钱江摩托参与起草的8个国家标准、中马园林主导起草的2个国家标准已批准,新增旅游行业协会标准4个、企业联盟标准2个。一是深入开展块状产业质量提升活动,致力提升工业产业层次。通过抓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完成16家出口欧盟的水泵企业标准需求信息调查、联盟标准制订备案、检测平台建设及联盟标准推广实施,督促指导新界泵业开展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潜水泵工作组秘书处工作,大元泵业的“高效环保型井用潜水电泵”被列为省级质量赶超项目。深入开展“49”示范企业活动,督促质量管理示范企业新界泵业、能源计量管理示范企业大福泵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示范企业东音泵业、产品质量诚信示范企业利欧泵业抓好各项目标的落实和完善。进一步发挥技术标准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全年共登记各类标准261项,办理采标确认119家企业155项,制鞋行业块状产业质量提升被省局立项,3家企业参与创建省级标准创新型企业活动,新增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0家。先后帮助13家企业建立计量检测体系,进一步推动节能降耗活动的深入开展,目前,申报各级名牌的工业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了计量检测体系。为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完善*出口企业数据库,及时做好应对技术壁垒相关工作,先后6次对78家企业通报预警信息。二是突出*市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建议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我局,统筹协调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联合农林、海洋与渔业等部门开展农业地方规范制修订活动,对全市53个农业标准规范进行清理,其中废止39项,修改复审备案14项;《无公害南美白对虾标准化养殖推广示范》、《高橙标准化推广示范》等2个项目获已通过省级验收,《*省生猪标准化生产推广示范》被省有关部门列入2010年培育计划;积极推荐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起草的《可口革囊星虫池塘养殖技术规范》申报省地方标准重点项目。三是立足*实际,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协助旅游部门制订《旅游推荐单位标准规范(餐饮、住宿、购物、休闲娱乐)》,有力地提升了旅游行业素质、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新增条码成员65家,复审96家;积极加强《*省商品条码管理办法》的宣传,宣传推广食品等11大类预包装重要产品实行强制附码制度。同时,深化“计量惠民”活动,对119家企事业单位的1738台(件)强检计量器具进行监督检查,基本实现了民生计量“四个全覆盖”和“四个百分百”的工作目标。加强强检计量器具的备案登记,受理97家单位1123台(件)强检计量器具备案登记,建立了14项21种2204台(件)强检计量器具档案。
三、围绕保民生,深入推进“十小”整规工作
注重把“十小”整规工作与保障民生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块状重点行业整治相结合,从而使“十小”行业整规工作成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创业的有效载体。截止11月份,全市16个镇(街道)全面开展“十小”行业整规工作,摸排出的8980家“十小”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中,已完成整规8317家,整规率达93.22%,牵头整规的72家食品加工小作坊,已整规69家,整规率达95.83%。主要做到四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市政府高度重视“十小”行业整规工作,并作为全年政府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3月上旬,协助市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市长到会作动员报告,对“十小”行业整规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建议市委、市政府将“十小”行业整规工作列入对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其中对镇(街道)考核列入加扣分项目,对各有关部门考核列入个性实绩项目。协助市政府与各镇(街道)签订《“十小”行业整规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行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实行分线负责。为进一步推广试点工作经验,建议市政府分别于7月份和9月份先后2次召开“十小”行业整规工作推进会,通过实地考察、典型发言,促使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入推进整规工作。鉴于镇(街道)人事调整,督促各镇(街道)重新建立健全“十小”行业整规工作领导机构。二是协调到位。积极履行市“十小”办职责,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2009年*市“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计划》,进一步完善“十小”行业整规工作7项制度,建立健全整规工作月报、主题宣传等相关制度,每月组织召开各镇(街道)和各有关部门负责人、联络员参加的工作例会,通报各地、各个行业的整规工作进展情况,交流整规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共同破解整规工作中的难点问题,研究部署近阶段的工作重点,切实形成各部门各负其责又紧密协作的良好局面。为切实加强对各镇(街道)的指导,专门抽调各有关部门人员,由各牵头部门的分管负责人带队,组成8个联系指导组,实行划片联系、蹲点指导,切实帮助联系镇(街道)解决“十小”行业整规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为及时了解全市各镇(街道)面上的进展情况,今年以来,先后5次牵头组织对全市各镇(街道)开展督查,通过实地检查“十小”行业单位,听取各镇(街道)“十小”行业整规工作汇报,并将督查结果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三是规范到位。总结推广石塘镇水产品加工小作坊工作经验,通过召开整规动员会、与镇(街道)开展底数“双确认”、健全数据库、实行“四框一盒”管理等工作,采取先易后难的整规方法,严格按照标准规范牵头组织开展食品加工小作坊整规工作。同时,通过日常巡查和监督抽查等形式进行有效监管,规定每年每家食品加工小作坊巡查次数和监督抽查不少于2次,重点检查原材料进货控制、生产过程管理、产品销售等环节执行情况,并逐步引导条件较好的小作坊通过改造提升。目前,已有2家食品加工小作坊通过整合提升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2家食品加工小作坊已上报申证材料,另有5家食品加工小作坊正在积极改造中。四是宣传到位。紧紧围绕“3·15”、“安全月”、“质量月”等主题宣传活动,结合新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宣贯活动,通过召开宣贯会、街头咨询、现场解答等形式,共培训相关从业人员1000多人,并逐步使“十小”行业整规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十小”行业整规工作信息平台作用,经常性邀请相关媒体对整规工作进行宣传报道,今年以来,共被各级媒体上刊登(录用)报道80多篇。
四、围绕促转型,努力加强队伍自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