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的课堂教学范文

传统的课堂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的课堂教学

第1篇:传统的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课堂;开放;教学;模式;思想;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2-0069-01

课堂是什么,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课堂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程与教学活动的系统。它的本质特点是生态性,或曰生命性。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怀特海强调,根本不可能有独立自主的生命,事实上一切生存之物都有依赖性。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其中,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人的因素,知识是实现师生生命交流和促进师生生命丰满和完善的基础与中介。然而,也正是因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了人的存在,才有了知识的传播与生成;也正是有了知识的传播与生成,才使课堂教学中富含的生命价值得以体现,才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生态意味着开放。一种生态系统只能在适当的环境状态下存在,只有保持对外开放,也就是说只有和外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才具有生命力。生命就意味着永远不完善、不确定,因为它取决于它的身外之物。生命体越是自主,就越是不足,生命体越是前瞻,它就越是需要外界组织和实践。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是一种封闭、僵化的状态,教学过程分强调预设和封闭。照本宣科,教学情景“单一化”、“格式化”设置,也不能确定“世界是课本”的新的课程理念。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中的“活力因子”缺乏,教师竭力维护师道尊严;在课堂上主宰一切,学生不敢言、不敢思、不敢自主,处于被动压抑状态,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必然带来课堂教学的革命。只有突破封闭、僵化的传统课堂,才会使开放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应运而生。

一、开放的课堂,应是让生活走近学生的课堂

传统课堂,时间、空间固定,立体交错地为课堂教学设置了一堵无形的围墙。学生在相同的时间,静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同一个教师同样的教学内容。这样压抑了学生对创造的需求,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使学习与生活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造成了学生与生活的脱节、分离。学习失去了鲜活与情趣,人就会变成机械的呆板的人。开放的课堂将使人们的视界提升到一个新的领域。人们总是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教师应充分使教学内容与整个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课内外、校内外及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自主化,协作化的学习环境,拓展学习内容和学习时空,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发展他们的思维。

二、开放的课堂,应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课堂

构建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传统的课堂,教师主宰了一切,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教师按照教材预设的“教学通道”进行学习。原本由学生做的实验,被教师的演示代替了,原本由学生主动思考而萌发的创造思维火花被教师的思路取代了,实施“单边”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压抑状态,这样极大的束缚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手足。开放的课堂十分注意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积极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进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之目的。

三、开放的课堂,应是民主的课堂

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主导”代替了学生的“主体”,教师“独霸课堂、满堂灌”,使课堂氛围处于一种低调、刻板之中。新课程改革的课堂应是师生关系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应该是宽松的、愉悦的、和谐的。教师在开放的课堂中应扮演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能够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彼此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究,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四、开放的课堂,应是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的课堂

第2篇:传统的课堂教学范文

虽然现在大半个中国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高效课堂,但新课程别强调情景创设,我觉得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中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上课伊始,我就以孩子们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导入:很久以前,乌龟与兔子之间发生了争论,它们都说自己跑得比对方快。于是它们决定通过比赛来一决雌雄。确定了路线之后它们就开始跑了起来。兔子一个箭步冲到了前面,并且一路领先。看到乌龟被远远抛在了后面,兔子觉得,自己应该先在树下休息一会儿,然后再继续比赛。于是,它在树下坐了下来,并且很快睡着了。乌龟慢慢地超过了它,并且完成了整个赛程,无可争辩地当上了冠军。兔子醒了过来,发现自己输了。

兔子的心里一直很郁闷,过了几个月,兔子委托小黄狗向乌龟第二次宣战,结果小黄狗赢了。兔子这下纳闷了,这是为什么呢?德高望重的裁判长大象伯伯画出了兔子和小黄狗跑过的路线(电脑出示),原来兔子跑的图形是正方形,边长40米;小黄狗跑的图形是圆形,半径40米。谁跑的路程短呢?接下来我指名学生比划了两个图形的周长,并且计算出了正方形的周长是C=4a,40×40=1600米。而圆的周长则无法计算,把矛盾引发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于是引出新课题:圆的周长。

接下来,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绳绕法、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并且测出圆的直径,计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最后比较表中的数据发现:圆的大小不一,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并总结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d或者C=2∏r,通过学生的测量,探讨,交流,学生不仅体验了新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了一个再发现、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同时又了解了圆周率的创始人祖冲之,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感想和体会:

一、情境创设要自然,导课激趣要有感召力。

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我们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

创设情境可通过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可以是教师在课前设计的,在上课开始的时候作为创设情境,积累经验和提出问题之用,显然,关键在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二、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发现新知,掌握新知。

第3篇:传统的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传统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模式

一、前言

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即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其课堂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英语课堂教学,顾名思义,是语言的教与学的过程,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但长期以来,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更强调语言的形式,缺乏语言的实际操练,使英语课堂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下降。而任务型教学模式既注重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也兼顾了语言的交际功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方式。笔者认为,当前应倡导英语课堂教学从传统型向任务型转变。

二、传统型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在很长时间内,英语课堂教学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记忆型教学或单纯性接受型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程序通常是三步骤:教师呈现教学内容;学生接受教学内容;通过练习和测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此教学程序单一、固定、不灵活,而且收效甚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控制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学习者被动参与,接受教学信息。传统语言教学模式重视理论知识,忽视实际应用;重视教材内容,轻视社会实践;重视考试成绩,忽略操作技能。

但是,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不是“教会的”,而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习得的”。单凭教师单方面的呈现,很难使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有效地习得语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培养的英语学习者也只能是被动的“语言接受者”和“语言复制者”。学生只能凭借在课堂中教师给予的知识形成“记忆库”,然后进行搜索来完成各项练习。这也造成了一个问题,即英语学习者如何应对纷繁复杂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在现实中往往会出现一批“高分低能”的英语学习者。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在英语课堂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英语教学要向课堂要效率,任务型教学模式为广大师生开启了一条新的道路。

三、任务型教学模式

3.1任务型教学的概念

国家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Task-based Learning Model),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应用为导向,在教师特定的语言交际项目和活动的任务中,达到学生自主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3.2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特点

任务型教学特别强调语言学习者的自主性,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语言交际法的延伸,更强调语言学习的过程。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最明显的特点是它更强调采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来帮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和运用语言;当然在其中不论是“真实任务”还是“教学任务”,都能使他们产生更强烈的语言学习动机,从而使其成为自主的学习者。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另一重要的特点是教师作用的变化。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课程教学的设计中,教师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根据自己对语言本身、语言的学习和语言的教学的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语言需要和能力,从而设计恰当的教学任务,并能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也能够根据实际的操作情况调整教学设计。这也要求教师必须参与课程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研究,成为自主的实践者。

四、任务型英语教学的优势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根据笔者这几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总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目标明细化

与传统教学相比,任务型教学的一个显著的优势是目标明细化,这里的目标主要是指课堂任务目标明确化和系统化:即教师在课堂任务设计中每一项任务都是具体的,也就是说教师当把任务提出来的时候,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另外课堂的所有任务应该是系统的,而不是零散的或随机性太大,语言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跳跃式的。

4.2组织多样化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形式的任务,以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根据话题或任务内容的不同,任务的设置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从人数上来看,有学生个体独立完成的任务;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的任务;全班一起完成的任务。从形式上来看,可以是问答、对话、讨论、辩论、小品等;另外,可以在课堂中加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如PPT,VIDEO,使课堂形式多样化,能有效地鼓励和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4.3参与广泛化

任务型教学另一个明显的优势是参与的广泛度。与传统英语教学相比,学生的参与度更广。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全班学生都参与其中,收集和网络信息,并在任务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样的教学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综合理解能力,也实现了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极其重要的是在任务执行中学生所建立的信心和感受的成功。

4.4成效显著化

通过任务型教学,学生能在各种任务的执行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使用英语,自觉地操练英语的各种技能,从而达到英语有效习得的目的。当然,这不是仅凭一个任务或一堂课能达到的,这需要长时间反复不断的坚持与系统的规划。与传统英语教学相比,任务型英语教学更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成效更显著。

五、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5.1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关系的把握

语言输出主要是指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用和操练英语。但语言的输入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平衡。在语言输入问题上要注意三点:其一,在英语材料的选择上要根据学生的水平,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否则不能起到语言输入的功效;其二,在学生执行任务、完成语言输出后,教师要及时准确地评价与反馈,对学生的错误语言输出进行纠正(教师要注意方式、方法),以达到学生正确信息输入的目的;最后,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时间比例要恰当。

5.2活动的趣味性与实用性的关系的把握

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和活动中要趣味性与实用性兼顾。过分考虑任务和活动的趣味性,可能会造成无的放矢的尴尬,学生笑过之后是否真正学习到什么。过分地考虑实用性,即此任务的设置能直接达到解决某问题的目的,但过分枯燥或与学生实际生活经历差距太大,如科技类话题或文章,教师就应该在任务的设计上注意趣味性,步步为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设置任务系列。

六、结语

任务型教学为教师提供了新型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强调语言形式的教学方法,而采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关注语言习得过程、重视语言技能培养的开放式教学。任务型教学模式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将形式与内容相融合,真正地体现了教学互动和语言习得的本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第4篇:传统的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政治;教学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不仅蕴含着许多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凝结着可以在我们政治教学中利用的有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当前政治教学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传统文化在政治课堂应用的必要性

1.是提升学生学习综合能力的需要

新课标对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当前初中学生对政治课的知识功能和培养能力的价值认识比较明显,但德育和其他功能尚未得到学生整体认同。教材与学生实际要求差距较大,造成了教育目标的要求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窄化了中学政治课的功能,从而使政治课失去吸引力。将传统文化运用于政治课堂教学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必然要求。

2.是改进传统滞后教学方法的需要

当前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呆板,实施传统的满堂灌手段,教学过程忽略丰富多样的生命内涵,缺乏情感的自然真诚的流露,缺少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实效。学生不能主动地提出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较差,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缺乏。

3.是贯彻人文素养教育的需要

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思想发展,提高人的素质,通过明“理”、动“情”、导“行”实现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政治教学的价值就在于造就勇于进取、善于创造、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一代新人。因此,我们理应站在素质教育的前沿,把握住课程改革的契机,顺应时展的要求,以实际行动促进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

二、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尝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教师要切忌主次不分,拘泥于所引用的传统文化本身上,从而犯了舍本求末的错误。

2.简要性原则

政治课中所运用的传统文化要尽可能简单明了,要能够达到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理解度。在引进传统文化尤其是古诗文时,应尽量避免选择那些古奥的,艰深的,尽量不要选用,以免弄巧成拙。

3.针对性原则

在想政治课中运用传统文化知识,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等情况,合理的确定内容与方式。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熟悉、关注、感兴趣的传统文化题材作为载体,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分析问题。

三、传统文化在政治课堂教学的具体运用

1.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课堂导入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创建情景,设置质疑,把教学内容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最佳的状态。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可以采取表演、辩论、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参与。例如在讲授社会实践的主体时,我先引用了《尚书》和《老子》中的古文:“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诗文一出现就引起学生极大兴趣,他们边诵读边相互交流这些诗文的含义。接着,我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两组古诗文中的民”和“百姓”在今天是指哪些人?这些诗文对你和执政者有何启示?学生们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踊跃发言,而我所要做的,只是将学生的发言顺理成章地引导到本框题的核心知识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应当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样的教学方法,即开拓了思路,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学习迁移”,帮助学生理解疑难知识

“迁移”是心理学上的概念,这个概念在教学中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的意思。初中生在平日已经逐步掌握了一部分传统文化知识,并且对其中的内涵有着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和能力是教师可以加以利用的一部分资源。思想政治课是以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严肃性、抽象性和深刻性的特点,这对于高中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教师应该通过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设疑,创设阶梯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例如关于矛盾的同一性特征的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教学时我引用了老子的《道德经》上的一段话进行讲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然后请同学们尝试翻译,从中不难体会出“美丑”“善恶”“有无”这样一组组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性。

3.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现传统文化

使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它可把教学内容变的更加具体,有效地降低教学难度,优化教学过程,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和氛围,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政治课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既能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鉴赏中深化所学知识,又能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浓烈的情反氛围中深受鼓舞和教育,产生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例如理解“事物发展的原因”一内容时,就可以在多媒体中播放古诗朗诵,并配有相关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哲理:“冬青树上挂凌宵,岁晏花凋树不凋。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明・杨基《感怀》)从而能让学生通过感官刺激达到理解把握学习内容的目的。

第5篇:传统的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初中政治

初中政治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及法律意识、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的意义非常重要。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则是学生掌握好知识,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核心。本文试图比较现阶段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上的优缺点,从而使教师在应用这两种教学手段上趋利避害,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的一个缺点就是“填鸭式”,枯燥无味,学生学得被动且无兴趣。其中涉及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加上学生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普遍不喜欢上思想政治课,极大地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已成为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因而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将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教学整合后,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虽不能彻底改变这种“填鸭式”教学局面,却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辅助教学,能充分利用影像、图片、动画、声音等多媒体表现形式,形象、生动、直观,打破了“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以教师灌输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将课本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形式形象化,从而调动学生的眼、耳、脑,使他们兴奋并唤起更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创造一个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的场景。将有用的材料、信息,系统地进行编码,贮存起来,随时可用。这样就不至于使政治课上得干巴巴的枯燥乏味。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自己学习、领悟、体验,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提高认识,受到启迪,获得感悟。通过多媒体教学,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减轻了认知难度,可以使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得到突破,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多媒体教学可以扩展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由于教学媒体的简单(粉笔加黑板模式),课堂教学的任务似乎仅仅是讲解或传授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这种口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手段,限制了大量的信息、材料进入课堂,更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从材料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这种教法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而现代教学手段恰恰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将需要板书在黑板上的原理、观点、定理、或需要展示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教学内容,事先做在课件中。从而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大了教学内容的含金量,扩展了认知空间,缩短了认知过程,优化了课堂结构,增强了教学吸引力。课堂上教师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领会课堂内容,进行探究性实践活动,使得教学效率得以大大提高。同时它在扩展教学内容的同时,也使教学过程真正转变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提高了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与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的培养,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第6篇:传统的课堂教学范文

一、调查目的及意义

人类社会正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建立,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需要国民创新素质的提高,而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必然是依靠教育。但令人遗憾的是,创新恰为目前我国教育最薄弱的环节。因此,更新教育观念,以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时展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呼唤,以由老师主动教学为中心向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转变为突出特征。调查研究的最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校对创新教学模式的深入实践。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微信与电子版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发出电子调查问卷 400份,收回有效问卷 381份。发出微信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6份。其中,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年级同学人数各占25%。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教学模式的微信问卷调查分析

目前大部分同学觉得该院教学模式比较僵化,老师的教学比较古板,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这种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可能更符合现在教育的实际情况,更能适应高校教学;只有很少的学生认为这种模式有助于老师管理和约束学生。调查结果表明,学生认为教育模式僵化,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占62.67%;认为在当前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能约束与管理学生,有助于帮助学生的成长与学习的占6.67%;认为现今教学模式虽然有时过于僵化,但很大程度上能适应当今的高校教学,比较符合当今的教育实际的占30.67%。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现在的教学模式是不喜欢的,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学生认为不应单纯地以学生学习成绩来评价的占83.56%;应以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评价的占80.14%;学习成绩不应成为学生发展的唯一因素占65.78%;学生如果连学习都不能搞好,谈不上其他的占24.66%。几乎所有同学都认为学生的能力不能单独地以学习成绩来衡量,而是应该以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来评价,出现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最为关注的仍然是书本知识掌握的多少。所以,技能训练的快慢、 探究能力的高低,批判精神、 创造性、责任感与合作态度仍然被边缘化。虽然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能力指标中的一个,但是它绝对不是最重要的指标。学生的学习成绩不足以代表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同时,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应该成为学生发展其他方面能力的阻碍。

通过以上两组调查的数据可以得知,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缺陷:1.重视教师教授内容的单向输出,忽视学生的接受和反馈;2.重视知识占有,忽视思维训练;3.重视课堂教学,忽视课外拓展;4.重视记忆性考核,忽视能力型考核。

因此,为推动本科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有必要尝试进行有建设性意义的课程教学实践改革。此项改革能够促进教师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能培养学生主动追求真知的品质,可以为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奠定能力、知识、心理基础。

(二)关于讲授及考核方法的问卷调查分析

多年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或者灌输给学生。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

本次问卷调查涉及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管理、工商管理、会计、金融、经济、农业经济、市场营销、物流等9个专业的500多名学生,认为讲课方式应以讲授为主的占11.03%,应以讲授与讨论结合的占43.83%,应以讨论为主的占45.14%。发现大部分专业的学生不喜欢上课太死板,课堂仅仅由老师一人主导授课,而且喜欢通过与同学或者是小组自由讨论学习课堂上那些空洞的理论,还有一部分学生喜欢老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现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所以不高,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这就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病。因此,由于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尝试采用研讨式教学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于学生对考核方式偏好的调查中还发现,21.74%的学生认为以闭卷考试为宜,而高达78.26%的学生以开卷考试为宜。大部分学生期末的考核喜欢写论文的形式,非常少的同学赞成采用闭卷考试这种传统古板的模式。大部分同学喜欢写论文,是因为可以基于自己的思想观点自由发挥,也可以针对自己所选专业中的某个问题在写论文的时候重点分析,例如,经济专业、农经专业、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等这些知识弹性较大的专业,应该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基于各个专业的理论知识,对当前的经济热点做出切合实际的分析,这样才能看出每个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同时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思辨性和实践性。

四、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重视教学学时改革,正确把握培养方案中学生学习的量与度

老的课程经过精简、压缩、整合,腾出了一些时间,但新的内容太多,课程排得满,学生没有余力去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参加自己爱好的活动或发展自己的特长。因此,每一门课程都要作进一步的精选、整合和精简,新的内容是学不完的,教师关键是要善于从“广而博”中选择,重构“少而精”的教学内容,着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只要安排得当,总学时还可以再降下来。但是,照目前的情况,教师即使给学生留出了一定的时间,一部分学生也未必能很好地去学习与利用,因此,还得在学风建设上下功夫。

(二)重视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变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为综合测评的评价方式,应实行学生成绩评定综合化。把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学习纪律按一定比例综合记入学生成绩,并加大课堂讨论、讲课、作业等得分构成的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把竞争压力分散,减轻了期末复习考试的压力,也有利于减少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动机,而且与靠考勤加强课堂纪律相比,综合测评方式把出勤率与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挂钩,使出勤率保持在较高程度,同时减少了课堂闲人,维护了课堂纪律。

另外,教师通过建立一定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把课外活动中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测评结果纳入学生成绩,进一步强化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对期末考试试行非标准化考试,教师着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考查与培养,确立体现创新特点的考试模式;在考试内容方面,根据学科、专业、年级采用不同的题型,加大主观性试题比重;在考试方式方面,根据情况采取开卷笔试、闭卷笔试、论文、口试、操作考试、社会调查、综合考试等多种形式,探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准确检测学习质量的考试评价制度。

(三)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力度

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必须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方向,要把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定位在教师指导下启发学生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学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教师的作用发生了与之相反的变化,不断强化“少教多学”,最终实现“教为了不教”。

(四)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建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

我们在教学模式方面进行的探索刚刚起步,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和经验。但是,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修正和完善。本文通过调研分析学生对现在教学模式的一些观点和建议以及当下的教学就转变教学观念、加强课程建设和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希望能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借鉴应用。

第7篇:传统的课堂教学范文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开局之年,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内在要求逐步加深,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地和逐步实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被提升到战略高度。同年4月,“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在北京召开。随着此次大会的召开,新一轮的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逐渐兴起。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一轮改革大潮,广大教育者必须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一、多元智能理解观

多元智能理论由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在当时的美国,判断人的智能一元化观点颇为流行,在此观点的影响下,美国建立了许多“统一制式”学校,每个学生在学校都学习相同课程,考试评估采取类似SAT和IQ的各种形式。加德纳教授认为此种方式有利于英才教育,但是对于其他很多人来讲却有失教育公平,在这一背景下,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具有七大智能,它们分别是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这七种智能在人类处理日常信息、解决日常问题的过程中通常是以组合的方式运作的。后来在《多元智能新视野》一书中,加德纳教授强调他不否认其他智能的存在,但对于这些智能的确认和界定持谨慎态度。

多元智能理论在世界多国得到了重视,并被积极运用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在这一过程中,加德纳教授注意到由于世界各地对教育改革过分热情,教育的目的被戏剧性地忽视了。为此,他在《多元智能新视野》一书中明确提出应该将“理解”作为教育的一个直接目标,甚至是第一目标。他认为真正的理解是“如果一个人能把在任何教育背景下所获得的知识、概念和技能(此后合并简称为知识),应用到与这些知识确实相关的新的事件中或新的领域内,那么他就实现了理解。同样,如果他不会应用所学知识或选择了不恰当的知识,来解释变化了的新形势,那这个人就没有实现真正的理解。”以其所提出的多元智能七大智能为理论基础,他给出了通往理解的七个切入点,它们分别是运用叙述切入点、运用逻辑切入点、量化切入点、基本原理或存在切入点、运用审美途径作为切入点、运用经验途径作为切入点、运用学生之间的协作途径作为切入点。加德纳认为通过在课堂上实现理解的多元切入,有利于转变学生单一的学习和理解模式,有利于在理解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进行运作,培养学生带着专家的思维去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而最终实现真正的理解。

二、传统英语课堂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以语言知识的传授为基本要务,担负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大基本能力的重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通常面临的课堂实际情况是:在为数不多的课时之内要完成既定的、繁重的教学任务;用全校统一规定使用的一两本教材,去面对诸如班级大、学生人数多、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动机目的差异较大、对语言知识内容的要求各异的现实情况。故而常常出现的情况是:课堂教学设计往往仍然以教师为中心。此处的以教师为中心并不单单指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从头讲到尾,更多的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方式、对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相关内容的筛选和组合方式所决定的一堂课在学生面前的展示方式,这种方式由于以上所谈到的一些客观实际情况的影响,往往具有单一性,很难顾及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与要求。所以即便是一堂经过精心设计、内容满满的课上完时,教师们也会发现,学生众口难调,常常会顾此失彼;同时,很难兼顾听、说、读、写能力的均衡培养,而且学生中普遍存在对课堂内容的实际掌握与教师预期值之间相距甚远的现实情况。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并且也在课堂上得到了积极应用,在学生中也获得了一定好评。但是在课后,往往会有一部分学生抱怨在课堂上收获不多。

三、反思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其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是,在长期的教学中的确积累了一些较难解决的问题,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解观无疑给广大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个从更高角度来反思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全新视角。

笔者认为,首先需要反思的是传统的以学生为中心或者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一堂课的中心应该是随着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推进而有所变动的。以学生为中心,不是单纯地喊口号让学生来唱主角。要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进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之前,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恰当地考虑到并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可以表现为不同学生之间智能强项的差异,也可以表现为不同专业学生由于其所受专业训练的影响而表现在发现和解决问题时,运用智能组合模式的差异性。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加德纳教授认为要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其途径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不同的人可能适合的途径不同。教师的中心作用首先肯定不是单纯的知识展示,因为这已经既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发展要求,也不能有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更不能满足国家社会发展对个人能力的多元化要求。课堂教学过程在以教师为中心时,教师的中心作用应该是就某个语言知识或文化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智能组合模式,给学生打开通往理解这些知识的不同途径,让学生通过这些不同的途径,找到能促进语言学习的智能强项(这有助于极大地缓减和削弱学生的学习焦虑)。再通过教师的中心作用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途径,如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审美途径、协作途径,促使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些知识。虽然打开理解的多元化切入点并不一定能在每个学生身上实现专家思维培养,但是就语言学习来说,笔者认为如果教师有效发挥了这一教师中心作用,那么由此呈现的课堂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同时在客观上极有可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最终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

其次,也应该反思课堂传授的知识本身。如果说课堂上实现理解的多元切入点是课堂教学目标之一,那么这些知识一定不是随机选择的,也不应该是碎片化的。它们应该是有内在联系的、有层级性的,只有这样,在教师给学生们提供多种理解途径和方式时,学生们才有可能通过不同的理解方式理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潜在联系。英语语言本身是一种知识,这门知识又由诸多知识构成,因为英语不仅是一种日常交流工具,更是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载体。如果学生通过理解的多元切入点实现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通过这些途径本身认识到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多种潜在联系,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将其推而广之,从而大胆地推测这必然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语言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这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意义重大。

第8篇:传统的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政治;政治教学;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指,能反映出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它展现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生活屏保、历史风貌、价值取向等。初中政治教师应当将传统文化应用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弘扬传统文化。

一、应用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思考

初中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如果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政治概念,学生会对政治学习产生错误的认知,他们会觉得学习政治知识的意义就是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认为学习主体性消失,从而不愿意主动思考政治知识。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应用具有争议性的传统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辩证及讨论的过程中学习政治知识。以初中政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与家人的相处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元代郭居敬编撰的《二十四孝》一书中卧冰求鲤的故事。让学生思考故事主人公的继母病了,想吃活鲤鱼,主人公去河上卧冰求取一条鲤鱼,这样的事例算不算孝顺?在现代社会里,作为子女应当怎样与父母相处?教师应用主题探讨式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轮流回答问题。学生在提出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的过程中辩证地思考初中政治知识。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卧冰求鲤的故事不能成为孝顺的典范。学生们认为,继母要吃鲤鱼,可以应用去市场上买鱼、与其他人交换鲤鱼等方式获取鲤鱼,如果获取鲤鱼不方便,可劝导继母食用其他的滋补食物。学生认为,古代提出的孝顺是一种把等级观点引入到家庭中的概念,现代的子女不应该应用“孝顺”的态度对等父母。而父母和子女之间应该构建怎样的人际关系,则引起学生新一轮的讨论。初中政治的概念是固定的,而政治概念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政治概念本身具有争议性。如果学生不能深入地探索这些政治问题,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就会出现偏颇,初中政治教师可让学生探讨具有争议性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去粗取精的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政治概念知识。

二、应用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熏陶

我国的很多传统文化已经被人们认可,并且影响深远,初中政治教师如果在初中政治课堂上将传统文化作为案例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迅速地理解传统文化中包含的意思,并且愿意接受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初中政治教师应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以初中政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尊重诚诺这一节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季布一诺》这一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认为季布的一句诺言比一千两黄金更贵重?他遵守诚诺的行为背后隐含着一种什么精神?教师应用分组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探讨这个问题,应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可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深入地探索政治知识。学生们从诺言的概念、诚诺的性质、遵守诚诺的意义这三个角度来探讨季布一诺的典故。学生认为,诺言的概念,就是答应了对方去做某件事。一句诺言对托负方与被托付方都有约束力。在深入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我国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背后有较深的历史底蕴,也反应着我国的传统价值观,这些文化传统是构建我国政治思想的一部分,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素材,让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政治知识。

三、应用传统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初中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开展政治实践,教师可以把传统文化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应用实践的方法感受传统文化,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背后的思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初中政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爱国知识为例。在十月一日将到来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让学生了解在战争年代,古代先贤报国的方式是忠于国家,或出使四方不辱使命,或投身战场舍身报国。那么,在和平的年代,学生可以以怎样的形式报国?教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十月一日到来以前完成一个爱国活动,这一爱国活动必须能够展现出学生的爱国理念。教师应用项目任务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深入地探索政治理论知识。初中政治教师把传统文化与政治活动结合起来,可让学生在开展实践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实质,结合社会的发展改变传统文化的实质,保留传统文化的实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生成独有的政治知识。总之,初中政治教师如果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政治教学中,就能为学生创建一个熟悉的传统文化情境,让学生能够深入地探讨政治知识。本次研究论述了把传统文化融入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方法,研究的成果可以为初中政治教师们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第9篇:传统的课堂教学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专业技能课;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217-02

一、传统专业技能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烹饪专业的专业课的学科理论是建立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的,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则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烹饪技能专业课程是烹饪专业的主要的核心课程,主要学习烹饪(点心)的制作原理和工艺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实用性。目前在烹饪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的课程中主要的教学方式是演示示范教学法,即通过授课教师的讲解和具体操作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这是一种类似于师傅带徒弟的学习方式,也是烹饪行业中一直流行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传统的学习模式,通过教师讲课、示范和学生训练所传播出去的信息量只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不可能大幅度提高教学的容量和难度,学生的技能训练和理论知识停留在比较低的层面。比如上课教师教了三个产品,学生也就最多掌握三个产品的制作。而在实际的训练练习过程中,学生会碰到更多的问题,如不同原材料对制作工艺的影响、工艺流程的改进和制作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在原有的产品制作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等问题。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同样也会碰到许多问题: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时间传授更多的工艺;如何在教学中“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提高教学效率等。“教”与“学”之间如何更好的有机结合在一起,让教师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更大的发挥,一直以来都是困扰烹饪专业技能课教学的一个问题。

在实践中尝试将专业技能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活动,以及不同内容和要求的技能模块通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进行有机整合,构建一种新型、开放式和互动的专业技能训练教学模式,从而达到优质的教学效果。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源于美国,在2007年之后开始流行。“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场所,进行答疑解惑、知识灵活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使得翻转课堂变得更为可行。

翻转课堂的特点之一:具有极强的交互性。应用于烹饪技能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微视频的实时反馈,随时检查自己技能训练的质量,及时纠正错误操作,汲取其他同学的优点,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翻转课堂的特点之二:教学资源高度共享。①互联网的信息资源;②校园网上的资源库、教师的相关教学课件等;③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等。转课堂的特点之三:教学内容多元化。翻转课堂中的学习内容不是静态的,而是在不断变化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来对多种资源进行加工、组合和整理,便于更好的消化吸收。翻转课堂的特点之四:适合个别化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根学生的需要做出反应。学生同样可以根据自我的学习情况,来调整学习的进度和内容。翻转课堂的特点之五:基础性欠缺。在基础教学和理论教学方面欠缺有效的讲解和指导。

三、传统教学方式与翻转课堂的有机结合的创新实践

烹饪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有其非常特殊之处,因此既需要传统教学模式的示范演示教学,又需要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下的翻转课堂的补充,扩展和深入。因此本教学设计的改革思路是基本功和基础产品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演示示范和模仿练习让学生掌握好基本制作技术;在此基础上,采用翻转课堂进行进一步的教学,将同一系列(模块)的不同类型的产品等制作成微课,通过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课堂内的协作学习,课后的交流学习,以及教师的反馈和指导,使得学生可以学习并掌握更多更好的专业技能。主要的课堂创新设计如下。

1.根据课程内容设计烹饪专业技能课学习的模块。首先根据不同课程学习的内容划分为不同的主模块和子模块等。主要可以划分为基础产品、自主学习产品、创新产品等模块,然后根据不同的模块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