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科护理注意事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纠纷严重影响到医院的工作秩序和医务人员的工作、生活,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新生儿科存在较高的医疗风险,是医疗纠纷相对比较高发的科室,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科的信誉和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因此,对新生儿科医护人员来说,了解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是当务之急。总结2005年1月~2011年12月发生的影响较恶劣的17例医疗纠纷,旨在分析新生儿科的特点及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有助于吸取教训,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营造和谐的医患氛围。
医疗纠纷构成情况
2005~2011年发生影响较恶劣的医疗纠纷17例,其中8例(47.1%)系早产儿病情稳定后(住院19~34天,平均26±4.7天)突然出现严重感染、胃食管返流等情况导致死亡,家属不能理解;3例(17.6%)系危重患者死亡后家属认为诊断有误,死因不明确;2例(11.8%)系双胎儿、早产儿,病情复杂,住院时间长,经济花费巨大而治疗效果不好,家属认为系医疗护理不周所致;1例(5.9%)因住院期间未及时进行眼底筛查而后发现视网膜病变;1例(5.9%)因先天性肾积水术后未做听力筛查而后发现听力障碍;1例(5.9%)因早产儿发生严重颅内出血导致脑积水,家属认为救治不力;1例(5.9%)因肠道感染继发肠梗阻,家属认为系口服止泻药物所致。
17例纠纷中,男11例(64.7%),女6例(35.3%),早产儿13例(76.5%),胎龄32~36.4周,平均34.6±1.2周,4例(23.5%)为足月儿。
新生儿科的特点和纠纷原因
封闭式管理容易引发信任危机,医务人员沟通不到位:新生儿科为封闭式管理,家属不能陪护,父母看不到孩子,更不能亲自照顾孩子,加上受某些媒体不负责任的负面报道的影响,容易对医疗护理过程产生怀疑。部分家长甚至把医疗服务理解为裸的金钱交易,我付钱医院就应该治好病,只准成功,不准失败。而医护人员如果不能通过有效的沟通使家长明白患儿的病情,理解诊疗过程,打消家长的质疑,则可成为医疗纠纷发生的隐患。
新生儿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家属期望值过高:新生儿各脏器发育不成熟,机体抵抗力差,生存能力低,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尤其是在新生儿病房占主角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更容易罹患各种严重疾病,且在生后不同时期易患疾病不同,如早期易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性肺炎,晚期易患感染性疾病等。而我国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初为父母者一方面对新生命充满期待和兴奋,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患有严重疾病,另一方面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认识不到新生儿疾病的特点,认为进了医院就是进了“保险箱”,对健康期望值过高,因此当新生儿病情由轻变重,出现病情变化甚至死亡时往往不能接受,归咎于医疗护理不周,从而引发医疗纠纷。
新生儿疾病容易遗留后遗症: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发育不成熟,脏器功能娇嫩,致病因素往往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如围生期窒息可引起脑、心、肺、肝、肾、凝血等多系统功能受损,长期高浓度氧气吸入可导致视网膜病变、慢性肺部疾病,加上多数药物缺乏新生儿用药剂量的安全性研究等,因此容易遗留后遗症,影响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新生儿科收费高,经济花费大:新生儿科尤其是重症监护室集中了各种新技术、新仪器,危重患者治疗护理费用高,给患儿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家属对医疗收费特别敏感,绝大多数家属不能承受高额度的医疗支出,使欠费成了医院的一大顽症,使医疗工作受到影响,而催促患儿家属交费成了儿科医护人员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使家长反感,从而加重了医患之间的矛盾[1]。而医疗费用增加也使得患儿家长希望在付出高费用后能得到最好的治效果,一旦不尽人意,便引发医疗纠纷。
防范措施
加强医患沟通,认真履行告知义务:从患儿入院开始就要向其家长认真告知住院期间注意事项、患儿的诊断、治疗方式、可能需要做的检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后遗症、大概的经济花费等。住院期间根据病情再反复告知,出现病情变化时随时告知家长,务必使家长对患儿的病情有较全面的了解。对于病情复杂、病情危重的患儿更应反复告知,尽量降低家长的期望值。17例纠纷中无胎龄32周以下的早产儿,说明该类患儿家长期望值相对较低,出现病情变化甚至死亡后容易接受。涉及特殊治疗、特殊检查等存在风险的医疗过程,一定要以书面形式告知家长,严格遵守知情同意原则,并要求家长签字[2]。同时,向家长解释病情时要以疾病事实为基础,诚恳、耐心、真实、准确地进行表述,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既不能因过于谨小慎微夸大病情的危险性加重家长的不安,也不能过于“善心”,交代病情时轻描淡写,使之误认为病情很轻,引起不必要的纠纷[3]。必要时集治疗小组主要成员共同与家长沟通,以体现对患儿的重视。当本院不具备诊疗能力时,不要拖延转送上级医疗机构的时机。
完善筛查制度,加强出院宣教: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住院期间不仅要治疗原发疾病,还要根据需要进行脑、眼、耳及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低等可严重影响生存质量的疾病的筛查,务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住院期间不符合筛查标准而未进行筛查者,出院时要做好出院宣教,除告知家长日常护理的注意事项外,还要以书面形式告知需要复诊的时间和内容,要求家长签字,以引起家长重视。
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狠抓医疗文书质量: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决定医疗效果的直接因素,只有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技能,才能在医疗工作中得心应手。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应该充分认识新生儿科的高风险性和复杂性,重视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医护人员应经过专科培训才能上岗,并定期进行业务考核,提高工作能力。17例纠纷中8例为恢复期出现病情恶化,如能更严密的观察病情,及早发现临床症状并给予有效治疗,则可能提高部分患儿的存活率。医疗文书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的重要依据,应该认真书写,妥善保存,保持医疗文书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和规范性,一旦发生纠纷,医疗文书能为判明责任提供有效的证据,同时也可以预防和平息一些患儿家属维权过度引起的纠纷。
严格收费制度,执行合理的收费标准:每天向患儿家属发放的“当日费用清单”是患儿家长了解患儿病情及治疗方案的一个途径,多收费、重复收费很容易使患儿家长对整个诊疗护理过程产生不信任,从而影响医患关系。因此应合理用药,合理检查,严把医嘱录入和核对关,使收费更趋透明化、规范化。对家长存在疑问的地方耐心解释,消除误解。
“前事之鉴,后事之师”,深入认识新生儿科的特点和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充分吸取经验教训,这样才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张红梅,彭淑梅,王波.儿科医疗纠纷原因分析与防范[J].现代医院杂志,2008,8(5):111-112.
【关键词】新生儿科 健康教育 模式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中国医疗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入,社会各界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也愈来愈高。尤其目前国内绝大部分新生儿科是全封闭、无陪人的科室,在长期见不到婴儿的情况下,家属的焦虑及担忧心情可想而知。
健康教育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对病人及其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新生儿是生命力极其脆弱的个体,需要家庭悉心照顾,这就需要其家人有相关育儿知识支持【1】。
张素珍等[2]人的调查显示,新生儿科的家属对健康教育的方式需求主要是护士个别指导与专家集体讲课为主,这与我们科调查的结果一致,所以我科自2011年8月至今开展了系统化与个体化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2011年10月至2011年12月在我普通新生儿科共收治新生儿患者623例,,愿意接受系统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的家长共468人,选择作为实验组,患儿父亲346 人,母亲54人,(外)祖母37人,(外)祖父5人,其他26人。2011年5月至2011年7月在我普通新生儿科共收治新生儿患者536例,全部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选择作为对照组,患儿父亲415 人,母亲85人,(外)祖母17人,(外)祖父3人,其他16人。两组患儿家长在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方面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观察组468例,对照组536例。观察组按系统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对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即入院时简单告知住院规则,出院时进行随机出院指导。
2.1 系统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
2.2培训与考核
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系统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及评价方法,要求每一位护理人员掌握。
2.3实施
2.3.1系统化健康教育
2.3.1.1专家授课 在患儿入院时,由入院护士告知家长,每周二、五下午科室会有经过系统培训的主管护师以上的人员进行授课。授课内容主要是新生儿喂养、新生儿疾病观察的方法、新生儿沐浴、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新生儿预防接种、抚触等,方式主要是理论讲授和现场示范。并且在课后对家长的掌握情况进行提问并登记,当然授课的语言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态度诚恳,善于利用正反两方面的具体举例,使家长易于接受和掌握,既要使家长思想上高度重视,同时又要注意避免造成心理恐慌。
2.3.1.2文字图画教育 主要是由科室编制,经过医院审核之后,制成简单易懂、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小册子或单张,内容主要有防病育儿指导、住院指南、出院后注意事项、各种常见疾病病因、预防、治疗和护理知识等。因为健康教育小册子则便于携带,阅读受时间和条件限制少,重要的内容便于查找,而且可反复参阅。
2.3.1.3录像 在医院病房的多媒体视频上播放相关的录像。主要内容①安全教育,如防止婴儿跌倒、丢失、坠床等,我院是专科医院,住院的绝大部分是儿童,其次是孕产妇,这两种高危人群的安全都是社会与医院关注的重点,所以他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教育是健康教育内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②用药教育,自卫生部开展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标准以来,很多病人不理解,所以加强用药知识的宣教,使病人和家属掌握一定的用药知识,也是我们目前健康教育努力的方向。③消防安全,告知病人及家属住院期间万一发生火灾、停电、水浸、地震时应该如何处理等。④病人的权利和义务,在医患矛盾日益严重的今天,医护人员在做所有治疗和护理的同时,一定要关注病人的知情权及参与权,方能在沟通、协调方面取得主动,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2.3.2个性化健康教育
2.3.2.1入院宣教 入院护士接收患儿后,对病情作初步了解,介绍自己及主管医生,告知亲属探病时间、大概住院天数及费用。视患儿病情让亲属了解各种检查化验知识,如血常规、大小便常规、其他辅助检查如B超、X先等。对其进行医学知识教育,讲解该患儿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可能要给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并给予安慰、鼓励,减轻焦虑情绪。
2.3.2.2住院教育 住院过程中,利用探视时间或是电话沟通,配合医生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儿目前的病情进展,主要的治疗护理措施,辅助检查结果,向家长指导患儿的日常生活护理方法,让家长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量,并咨询住院期间的家属的特殊需求如给婴儿拍照、摄影等,进一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发放费用一日清单,对有疑问的收费项目进行解释, 促进护患沟通,减少不必要的纠纷发生,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2.3.2.3出院指导 与家长一起给新生儿做体格检查,包括身长、体重、头围的测量方法及各项生理反射等,并告知其代表的意义。告知其出院后注意事项,如小孩发热的处理、用药方法、皮肤、脐部护理、预防接种等,并预约复诊及保健的时间。同时请家长对我们住院期间的护理服务质量和健康教育方法进行评价、征询改进的方法等。
2.4统计学方法
【关键词】 安全管理;产科;护理
作者单位:459000 河南省济源市妇幼保健院 产科病房患者病情复杂,影响愈后的因素较多[1],对母婴的安全威胁较大,直接关系到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加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的法律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因此产科护理中应提高护理质量,进一步强化护理管理中的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母婴安全,从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我院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安全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产科病房共收治产妇892例,年龄为22~45岁,平均年龄28.8岁,共娩出胎儿927例,其中剖宫产453例,正常分娩439例。单胎妊娠857例,双胎妊娠35例,无多胎妊娠。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102例,胎盘早剥3例,胎膜早破76例,前置胎盘48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强化护理安全管理。通过问卷调查,调查患者的满意度,查阅护理记录,找出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
2 结果
通过调查患者的满意度为100%,实施安全管理期间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5例新生儿出现新生儿窒息,经积极抢救后均康复出院。
3 护理体会
3.1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本次研究中产科病房存在的安全管理隐患共有以下几点:①护理记录不规范:护理记录语言不连贯2例,护理记录于医嘱不吻合1例,未及时记录2例,涂改护理记录3例。②健康教育不到位:妊娠高血压患者私自下床活动2例,胎盘早破患者下床小便1例,手术前患者进食至无法按时手术1例。③抢救经验不足:一例大出血患者抢救过程中出现混乱。④责任心不强:输液卡未标注输液速度1例,执行医嘱代签字2例,血压、体温记录不及时1例。以上情况均被及时发现并予以改正,未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3.2 安全管理措施
3.2.1 实施护士长安全管理责任制 产科护理工作繁忙而琐碎,经验不足的护士难免会出现差错,因此护士长应切实负起安全管理的责任,及时检查护理记录,定时对病房巡查,一旦发现护理措施不得当之处应及时指出,并找到相关责任人指导其改正。对于较典型的护理错误要及时开会予以说明,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次研究中虽出现不少问题,但均能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因此未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另外其他护理人员之间也应加强监督,发现问题时应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
3.2.2 加强对护理记录的质量管理 科室内要统一护理记录标准,护理记录字迹要认真、清晰,语言要规范准确,体温、血压等相关数据记录要准确及时[2]。应加强与医生的沟通,确保护理记录与医嘱相吻合。记录过程中若出现错误,要更换纸张重新记录,避免涂改。院内定时组织护理记录培训工作,指导护理人员用规范的语言准确记录,提高护理记录的水平。
3.2.3 提高护理业务能力 科室内定时组织培训,定期考核,提高护理人员心肺复苏、心电监护、静脉穿刺等的相关业务技能。规范抢救程序,护理人员应熟悉各种抢救仪器及抢救药物的使用,出现危重患者时要沉重冷静,切勿惊慌失措。科室内可组织抢救演练,提高护士的急救水平。急救后护士长要组织学习,及时总结失败和成功的经验教训,以及抢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再次发生。
3.2.4 开展法律知识学习,强化责任意识 定时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方法》[3],在护理人员中普及法律知识,使护理人员正确认识患者权利和护士义务,明确护理人员的责任,提高风险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使护理人员切实认识到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是对自己的保护。安全管理不到位往往是因为制度不健全或落实不到位导致,因此要建立健全护理规章制度,制定护理质量标准,并根据科室内具体情况及时补充和修改。
3.2.5 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有关研究指出60%以上的医疗纠纷均由沟通不良导致[4]。护理人员应强化服务意识,转变观念,充分理解和尊重患者,与患者交流时要保持热情、耐心,避免语言冷漠粗暴。护理人员有提前告知患者疾病相关注意事项的义务,若没有提前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则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引发护理纠纷。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患者入院后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并给予相关健康指导。用药时中要及时告知患者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并嘱患者自行观察,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告知护士或医生。
3.2.6 加强对产后及新生儿的护理 产后患者多精神疲惫,分娩结束患者回到病房后,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嘱患者安静休息,并告知患者或家属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及时观察和了解患者情况,避免术后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出现。新生儿娩出后,为增强婴儿与母亲的感情应尽量使母婴同室[5],同时要指导产妇正确怀抱婴儿,嘱产妇尽早给予胎儿母乳喂养,并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对于无乳汁若乳汁缺乏的产妇要给予新生儿饮食指导,保证新生儿营养物质的均衡。及时观察和了解新生儿的状态,出现异常时要及时告知医生。对于出生后出现新生儿窒息等疾病的患儿要及时采取抢救措施或转入儿科积极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杨团珍,徐岩.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手册.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330331.
[2] 何静.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管理防范差错事故.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6):20142015.
[3] 张宁.产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7):102103.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早产儿
近年来随着产科和新生儿科急救医学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抢救成功率逐步提高。但此类患儿病情危重,需随时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以便及时使用急救药物,且此类患儿大多需要较长时间的静脉营养支持,但又由于静脉隐匿,造成穿刺困难。为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对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3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行脐静脉置管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37例(因需保留脐带,均为我院产科分娩的新生儿),其中男86例,女51例;平均胎龄31.63±4.92周,出生体质量1.28±0.34 kg,均无下肢及臀部的血液供应障碍及脐膨出、腹膜炎等疾病,于生后呼吸、循环稳定且出生后12 h内行UVC。均征得家长知情同意并签字。
1.2 脐静脉置管方法
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适当保留脐带1-2cm,根据出生体重或测量脐静脉插管长度,目标深度为(1.5×BW+5.6)cm,选用美国Utah Mebical Products,Inc公司的一次性脐静脉插管装置。极低出生体重儿仰卧于新生儿辐射抢救台,碘伏消毒皮肤,范围是脐周5cm,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抽吸肝素生理盐水(1U/ml)冲管并检查管道情况。插管开始,首先在脐带根部系一根无菌缝合线,从脐静脉插入插管至预定长度,回抽有无回血,如有回血用缝合线固定插管,再次消毒,无菌敷料覆盖,胶布固定。床旁X光拍片了解插管位置并定位,详细记录插管时间,保留日期,使用过程中常规应用一线抗生素预防感染,拔管后常规将脐静脉插管末端送细菌培养。
2 结果
穿刺成功率100%,留置时间3-22天,平均11.96±4.01天。置管期间12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8.76%,其中导管感染5例,系真菌和链球菌感染;堵管3例,立即予5u/ml肝素生理盐水冲管后通畅。置管期间出现腹胀3例、渗液l例(留置7天使拔管)。
3 讨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1周内往往喂养困难,需要静脉营养支持,同时对于并发症的治疗也需要静脉给药,因此建立静脉通道十分重要。与外周静脉插管相比,脐静脉插管的优点包括:可以用于全肠道外营养,减少了重复外周穿刺所带来的疼痛,同时也可用于换血疗法[1,2]。与其他中心静脉插管相比,脐静脉插管相对简单,操作时间短,不需要麻醉。然而,脐静脉插管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与很多因素有关,如:插管型号的不匹配,未严格无菌操作等。脐静脉插管的不良反应有:与导管有关的血液传染,空气栓塞,导管插入与拔出时的大量血液丢失,血栓栓塞,心脏填塞,心律失常,心包或胸膜渗出,急性肾损伤[3,4]。
极低出生体重儿因生长发育不完全、各系统功能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受到外源性病原菌的侵袭而发生感染。本组137例,置管期间12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8.76%,其中导管感染5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各1 例,分别置管 4天及 7 天,出现脐周分泌物增多拔管;肺炎克雷伯菌 2 例,临床无感染征象,置管 10天及14天拔管。4 例患儿血培养均阴性。酵母样真菌 1 例,该病例置管 16 天后出现低热、白细胞增高而拔管,同时血培养报告为白色念珠菌。与文献报道相似[5,6],因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十分重要,置管时间较长者应注意合并真菌感染。
通过本组137例脐静脉插管的体会以及对相关文献总结,笔者认为,脐静脉插管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项: (1)插管后射线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Vernooij等[7]报道了一例因置入动脉引起的臀部组织坏死,本组137例病例均准确置入脐静脉且由射线确定导管尖端到达准备位置。(2)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更换输液器,脐带局部消毒,更换无菌纱布。(3)牢固固定导管于皮肤,防止其脱落与位移。(4) 细菌学检测:每周1次分别做外周血和脐部穿刺处皮肤的细菌培养。适当使用抗生素。(5)勤巡视病房:观察生命体征、面色、意识及有无感染、周围组织坏死等。(6)保持导管通畅:采集血标本或输入血制品后,用生理盐水或原输液彻底冲洗导管,同时不得有气泡进入脐静脉插管系统。(7)严格控制滴速:防止因输液速度过快造成肺水肿、心衰等并发症。(8)监测血常规,Shalu Narang等[4]认为红细胞压积的升高与导管相关的血栓栓塞有显著的独立关系,在出生1周内的低出生体重儿中,当红细胞压积高于55%时发生血栓栓塞的几率较高;另一方面,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水平可及时发现置管过程中因失血引起的贫血;此外白细胞计数亦是一项较敏感的感染指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脐静脉插管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且成功率高,应用范围广,既可迅速建立给药通路,保证危重患儿的抢救,又可较长时间留置,避免反复静脉穿刺,不仅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又可减少患儿的痛苦,为患儿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快捷且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能有效的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存率,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护士、医生均应熟练掌握此项技术。同时为了最大可能地减少并发症,医务人员需严格无菌操作、标准化护理。
参考文献:
[1] 陈玮琪,李思勤,梁海华.脐静脉插管置留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J].广东医学, 2001, 12: 1107.
[2] Joanna BN, Justyna CK, Dariusz G et al. Complications of umbilical vein catherisation. Case Report[J]. Pol J Radiol, 2011; 76(3): 70-73.
[3] Haase R, Hein M, Thale V et al. Umbilical venous catheters-analysis of malpositioning over a 10-year period [J]. Geburtshilfe Neonatol, 2011;215(1):18-22.
[4] Shalu N, Jason R, Timothy P S, et al. Risk factors for umbilical venous catheter-associated thrombosis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J]. Pediatr Blood Cancer,2009;52(1):75-79.
[5] 陶连琴,朱婧,谢微微等.新生儿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 102-105.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产科2008年1月~2009年7月共分娩新生儿1023,发生新生儿窒息50例,其中轻度窒息36例,重度窒息14例。
1.2诊断标准在本次研究的50例新生儿中,窒息诊断和分度按《实用新生儿学》标准来分类: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为四到七分为轻度窒息,小于或等于3分为重度窒息。
2结果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 897%,其中轻度窒息占72%,重度窒息占28%,本院中轻度窒息的均抢救成功,重度窒息者除因例外死亡外,其余也均抢救成功。
3讨论
3.1诱因本研究中所涉及的50例新生儿窒息死亡的中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其中脐带因素22例,在所有的原因中所占比重最高,新生儿脐带缠绕、过短或脱垂、受压等原因导致胎儿在母体的子宫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缺血缺氧,从而发生新生儿窒息。在这几类原因中最常见的脐带异常,缠绕紧者的胎儿缺氧多表现在孕妇临产时,胎儿的下降造成脐血管受压,在宫缩较强或胎头下降时表现更加明显。正由于这个原因,医院在产前应对孕妇进行B型超声检查,对有此类症状的胎儿重点监护,并进行胎心电子监护。产妇的羊水过少也可反映胎儿可能处于缺氧的状态,因为此类原因发生的胎儿窘迫、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率也占很大比重。在对这50例新生儿窒息的研究分析表明,羊水过少使羊水显得更为粘稠,污染程度更重,产妇在分娩时易致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因此,医生在产程中应及时准确观察羊水性状,尤其对有高危因素的产妇,应采取相应措施,以便尽旱发现胎儿窘迫,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不同的分娩方式与新生儿发生重度窒息之间无必然联系,但确与分娩时胎儿在宫内的状况、适应症的选择及助产者的技术紧密相关。如果助产士助产时机及适应症当,且操作技术熟练,可以及时结束分娩而达到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效果。
3.2抢救的护理新生儿窒息的情况发生后,应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胎儿脱离母体后立即用吸痰管轻轻插入新生儿的咽喉部,吸净新生儿口咽鼻粘液及羊水,拍打婴儿足底促使婴儿啼哭,建立呼吸。窒息胎儿产出后没有自主呼吸的,要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一吹一压20~30次|分,新生儿胸前微微隆起时即停止吹气,轻压婴儿胸部将气体排出,同时可用葡萄糖、地塞米松和维生素自脐静脉缓缓注入以提高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必要时加压给氧。患儿这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可用碳酸氢钠静脉缓注。当新生儿重度窒息应立即气管插管吸净分泌物后应小流量给氧。抢救新生儿的同时要密切观察心脏,如患儿心跳变慢而弱或暂停可给予肾上腺素0.1~0.3mg/kg静脉注射,同时加胸外按压心脏配合人工呼吸给氧。抢救时应免损伤呼吸道粘膜,人工呼吸时吹气不可过猛,加压给氧时压力不可过大,同时注意婴儿保暖以免着凉,应放在婴儿辐射台抢救。
3.3复苏的护理一旦发生窒息,医护人员应做到及时规范运用ABCDE复苏方案,严格遵循复苏指南中的复苏流程处理,复苏体征指标为出现自主呼吸,皮肤转为红润,心率大于100次|分,神经反射出现表示复苏满意。另外复苏后用小儿面罩给与氧气吸入3~6小时。以后根据情况间断给氧,浓度宜百分之40%~50%为宜,肌注维生素K.可预防颅内出血,静推氟美松2.5毫克,可增强肌体抗休克能力,纳洛酮0.2毫克加10%葡萄糖20毫升静推,可改善呼吸。同时新生儿窒息儿复苏后应密切观察并预防颅内出血、脑水肿、吸入性肺炎、持续性胎儿循环、等等并发症。将取头低脚高侧卧位行引流,保持呼吸通畅,间断或持续给氧,复苏后婴儿即使呼吸恢复,但低氧血症缓解需要实践,如果出现呼吸困难、青紫、嗜睡等应及时通知医生。
3.4护理注意事项新生儿窒息是孕母因素、胎儿因素及分娩时情况等等都有关联,其中孕母因素占的比重较大,医护人员应提前熟悉产妇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对胎儿所造成的影响,对慢性宫内缺氧、宫内发育迟缓的胎儿应尤其注意。多数新生儿窒息在产前可以得到预测。因此孕期孕妇保健的加强,加强孕期医院对孕产妇的系统管理,可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一旦发生新生儿窒息,医护人员必须密切配和,全力对窒息新生儿进行合理恰当的抢救,并作好复苏后护理。畅通婴儿呼吸道是根本;建立婴儿有效呼吸是关键;严密观察婴儿病情变化,及时合理用药;积极预防并发症;除支持疗法外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要对患儿的心率、呼吸、肤色进行评估,以此决定下一步的操作,整个过程要求及时。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生儿苍白窒息;护理;体会
新生儿苍白窒息是儿科常见疾患,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出生后最常见的紧急情况,必须积极抢救和正确处理,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1-2]。为了提高新生儿苍白窒息的护理疗效,本文选取我院自2010年10月-2012年9月以来收治的28例新生儿苍白窒息患者,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9月收治的73例新生儿窒息患者,按照窒息类型分为:青紫窒息患者为45例,占61.6%,苍白窒息患者为28例.占窒息儿总数38.4%。所有患儿在发病年龄及发病类型上不存在特异性差异。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
新生儿苍白窒息患者家属容易产生悲观、焦虑、紧张、烦躁、不安、绝望、恐惧等不良情绪,要认真地向家属讲解新生儿苍白窒息的相关知识,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产生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积极配合治疗,为治疗的安全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3]。
2.2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新生儿苍白窒息患者的心率、呼吸、脉搏等各项生命体征,及时做好记录,并且报告医生,协助医生做好对症处理。
2.3 复温保暖:
新生儿苍白窒息患者进入病房后,将患儿放在辐射抢救台上,立马进行复温保暖,控制好复温台温度,定时进行测量,并且做好相关记录,待患儿体温达到36摄氏度,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即可下抢救台[4]。
2.4保持呼吸道通畅:
一旦患儿面色出现发绀、有喘息样呼吸,马上采用简易呼吸器给氧。呼吸道分泌物多者可先用一次性吸痰管或间接喉镜下口吸法吸出分泌物后再给吸氧[5]。
2.5恶心、呕吐护理:
新生儿苍白窒息患儿经过急救复苏后,常出现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要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保持患儿头高足底位2-3分钟,防止呕吐物再次经气管造成患儿窒息。
2.6 出院指导:
对于即将出院的新生儿苍白窒息患者要提前做好统计工作,引导患者家属办好各项出院手续,购买、配置好出院的药物,告诉患者家属要按照遗嘱服用药物,告知患者家属回家的各项注意事项,要求患者家属带患儿按时到医院进行复查[6]。
3 结果
本组28例新生儿苍白窒息患儿经过有效急救和精心护理后,26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所占比例为92.8%,2例患儿自动出院,所占比例为7.2%,全部救治成功,无一例患儿出现死亡。
4 小结
新生儿苍白窒息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并发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做好患儿的治疗工作:分娩前应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急救必须及时,动作迅速,准确,轻巧,避免发生损伤。通过对该疾病的护理,使我们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的医术是对患者生命的根本保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通过对本院收治的新生儿苍白窒息患者经过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复温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恶心、呕吐护理、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26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所占比例为92.8%,2例患儿自动出院,所占比例为7.2%,全部救治成功,无一例患儿出现死亡,提高了新生儿苍白窒息患儿的急救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熊全碧,林春艳,王正吉,等. 分娩至新生儿苍白窒息并发急性肾功衰护理体会[J].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31(5): 163-164.
[2] Jeffrey A. Bridge, Joel B. Greenhouse, Arielle H. Sheftall, et al. Changes in Suicide Rates by Hanging and/or Suffocation and Firearms Among Young Persons Aged 10–24 Year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2–2006 [J].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2010,46(5): 503-505.
[3] T. Ohmaru, A. Miki, A. Ohkuchi, et al. PP111. The preceding features before onset of gestational hypertension and preeclampsia in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The existence of the inflection point and the rapid increased speed of blood pressure[J]. Pregnancy Hypertens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omen's Cardiovascular Health,2012,2(3): 299-300.
[4] 盛志娟,向梅,金雅君,等. 误吸/窒息危险因子评估表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2): 3805-3806.
【摘要】: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在新生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比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大多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较低,加之在出生时难产或者护理上一些问题导致患儿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其临床特征表现不典型,治疗主要通过对症治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尽快使患儿康复。为此,探讨分析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的诊疗和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非常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 上呼吸道感染 护理
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是新生儿科就诊患儿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指上部呼吸道的鼻、咽和喉部的呼吸道炎症,俗称的感冒。由于难产护理不当及周围环境污染加上新生儿免疫机制未成熟本身体质弱等也会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新生儿刚脱离母体的保护,自身的一些器官系统发育还不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是很完善,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再由于新生儿刚出生,家人或者护理工作者护理不注意,容易导致新生儿上感。对于呼吸和免疫系统来说,咽部淋巴环和免疫器官组织发育不完善,新生儿的免疫力较低,同时呼吸系统各气管和支气管以及肺组织等发育不全,气道纤毛运动能力较差,由于刚出生肺部血液比较丰富。1新生儿呼吸系统的整体防御能力比较低,故上感较易发生注意防范。
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病毒引起,少部分为细菌或肺炎支原体引起。常见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或流感病毒等。细菌有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及嗜血流感杆菌等,多继发于病毒感染。肺炎支原体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 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常在各种诱发因素,如免疫功能、营养状况和环境影响等作用下发生。如果新生儿有先天性心脏病、佝偻病及免疫功能低下的婴幼儿都容易发病。2当新生儿周围环境变化剧烈或比较恶劣,也容易引起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回顾性分析163例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对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护理的要点细节进行探讨,提高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水平。
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63例新生儿肺炎病例资料,其中其中男性患儿95例,女性患儿68例。胎龄42W14例患儿.。体重
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中,病毒性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等,部分患儿可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部分病人可继发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新生儿一般表现为发热或轻微发热、喷嚏、鼻塞、流涕、咳嗽、咳痰,有时也伴随着急性腹泻等症状。患儿常出现上呼吸道局部的炎症改变和眼部表现。新生儿患儿哭闹不安、张口呼吸、吸吮困难、拒奶、有时伴有呕吐及腹泻。
2. 具体护理
2.1 护理健康教育 及时的与新生儿的父母沟通,向他们宣传新生儿喂养一些注意事项,特别是患儿的体温保暖,及时更换衣服,保持新生儿皮肤干燥防止再感染的发生。对新生儿刚出生后的一些机体变化进行宣传讲解,让家长们对孩子更了解,更注重一些细节性护理方式。
2.2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对于新生儿口腔鼻腔内有比较多的分泌物时,要及时的进行吸出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并且可以定期的给患儿翻身拍被,让患儿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及时的排除,必要时可以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同时给予拍背,以此更好的促进分泌物的排除和肺部的扩张。如果分泌物过多,让患儿侧卧头偏向一侧给予吸痰治疗,但动作应当轻柔,注意患儿的反应。
2.3 体温护理 当新生儿体温在38℃以上时,可服用药物退热,4小时可重复一次。如发生高热时,可用75%酒精兑一倍温开水在颈部两侧、腋下、腹部沟部等有大动脉搏动处做酒精擦浴,头部可用冷毛巾湿敷降温,防止惊厥。有高热惊厥时止惊药可用苯巴比妥钠肌注。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新生儿的体温和神志反应变化。
2.4 静脉通道的建立 对于患儿病情特别严重的患儿,为能及时给药进行快速治疗并进行相关的营养支持治疗,可以建立静脉通道进行静脉输注。注意操作过程应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带来更严重的并发症。由于新生儿的整体系统发育不完善,头部静脉比较表浅,容易辨别和穿刺,还易于固定观察,故护理工作中头皮静脉输液多一些。
2.5 喂养护理 新生儿机体能量储备较低,特别是在病理状态下,能量消耗更大,患儿的反应和反射能力也降低,患儿的食欲和胃纳功能降低,故患儿不远进乳和其他一些事物,随着病情的发展,患儿的能量逐渐被消耗造成患儿低血糖和低蛋白血症,患儿的抵抗能力进一步降低,此时应当尽快给患儿进行母乳喂养,可以每次少喂但是要多喂几次,保证总量的足够,一般每2个小时进行一次,喂奶时注意防止发生呛咳和吐奶。特别是由于新生儿上感后造成口咽部粘膜病变,患儿进食比较困难,喂奶需要特别注意防止呛咳。喂奶后一般要轻轻拍打后背可以使得患儿胃肠道中的空气排出,防止患儿发生溢奶和腹胀。对于患儿题为较高并且呼吸快,失水较多的患儿要给予一定量的水。3
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比较常见,症状表现不典型,需要早期诊断,早期积极治疗有效的遏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经科学有效的治疗后,多数可以治愈并且基本没有后遗症,复发的也很少。对于特别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情可能发展迅速,需要密切护理观察,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治疗措施,降低新生儿痛苦。
参考文献
[1] 丁金龙,应群华,屠凤娟等.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8):1021-1023.
[关键词] 护理干预;足跟血采集;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b)-0113-02
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目的是对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两种疾病进行筛查,其方法是新生儿出生72 h后,给予充足母乳喂养8次以上,采集新生儿足跟血样。而此项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关键在于采血是否成功。本院对480例住院新生儿行足底血采集,并及时予以护理干预, 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4~9月出生的48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因新生儿疾病筛查而行足跟血采集。且新生儿出生时间均 > 72 h,喂奶达8次以上。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240例。干预组,男124例,女116例;胎龄37~40周102例, 40~42周138例;对照组,男127例,女113例;胎龄37~40周106例,40~42周134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操作方法
干预组护理措施:(1)健康宣教。向新生儿监护人讲解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性,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费用情况,告知有自主选择权利,指导正确配合足跟采血操作。(2)舒适的环境。保持室温28~30℃,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2],天气寒冷时四肢发凉,血运不佳,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如果将其沐浴后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采血部位有足够的血供,所以新生儿沐浴后采血效果更佳[3]。(3)有效的采血方法。将新生儿置于温暖的治疗台上,并由助手固定新生儿,采血人员将新生儿右足取出置于治疗台平面(即新生儿心脏平面)以下,轻柔按摩足跟至采血部位皮肤自然充血,然后用75%酒精消毒后待干,右手持一次性末稍采血针, 在足跟外侧0.8~1.2 cm处刺入皮肤2~3 mm,在刺入点周围较大范围稍加压力,边挤边放松,使血成滴状,用干棉签拭去第一滴血,然后使血液自行流出,待血滴足够大时,将采血卡正面轻触血滴,血滴即被吸入滤纸并渗透至背面,形成直径8~10 mm的圆形血斑。每张标本取3个不能重叠的血斑。血滤纸片在室温下自然干燥, 注意避免太阳直晒或烤箱烘烤,3~6 h后放入密封袋置2~4℃冰箱保存,切勿受潮,7~10 d送检。(4)采血后护理。有学者认为新生儿感知的疼痛比婴儿和成人更弥漫、强烈和持久[4],是因为新生儿疼痛传导通路发育不完善,不仅缺乏抑制作用,而且会产生夸大的疼痛反应;所以要及时给予母乳喂养,并抚触和语言安慰,以减轻疼痛感,让新生儿得到心理和生理的上满足。对照组则按照常规的护理程序对新生儿进行足底采血。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采完3个8 mm的浸透滤纸正反两面的血斑标本采血所需时间来确定难易程度。容易:采血一次成功,无需挤压,一次采足3个血斑;困难:挤压一次采足3个血斑;失败:穿刺两针或两针以上。并观察血片标本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8 mm为合格,< 8 mm为不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 < 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采血难易程度比较
干预组240例,采血容易新生儿233例(97.05%),明显多于对照组180例(75%)。采血样本质量:干预组中 ≥ 8 mm 240例(100%),明显多于对照组221例(9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采血标本质量的比较
见表2。
3讨论
由于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开展,要求每个新生儿都必须进行足底采血这项有创操作,因而开展研究对此项操作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具有广泛的积极意义,并且刻不容缓。本研究显示对新生儿足底采血的方法进行有效护理干预能减轻新生儿的疼痛和生理反应。护理干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掌握采血时间。将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时间确定在72 h后,并喂足8次奶,是因为新生儿吃奶后,体内蛋白质发生代谢,血中苯丙酸就会上升,否则会出现假阳性而影响检测结果;采用72 h后7 d之内采血或在出院时采血,是因为增加新生儿吃奶量,避免头几天奶水摄入不足,小儿体内缺水、导致生理性体重下降,引起循环血量不足,影响采血成功与采血效果。二是选择好的采血方法是采血成功的关键。新生儿足跟采血采集的部位选择足跟外侧缘,此处血运较丰富,是因为小隐静脉走向起始于足背静脉的外侧端, 绕过外踝的后方,并沿小腿后面正中行径。针刺后血滴形成迅速且血量充足,缩短了采血时间,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足跟采血的成功率[5]。三是适宜的采血环境和采血后护理,使新生儿产生安全感和愉快的情绪,既拉近了医护关系,又增加了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顾学范.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28.
[2]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6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9.
[3]潘春芳.沐浴后新生儿采血效果分析[J]. 工企医刊,2009,22(5):26-27.
[4]ANANAD KJ. International evidence-based group for neonatalpain. Consensus statemen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of pain in the newborn[J]. Arch Pediatr AdolescMed,2001,155(2):173-180.
【关键词】 疼痛护理;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37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13-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门诊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42例,女性患儿38例。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处理,即对照组:40例小儿患者,其中,男性患儿为21例,女性患者为19例,其年龄为2―28天不等,平均13天;观察组:40例小儿患者,其中,男性患儿21例,女性换位19例,其年龄为2-30天不等,平均135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穿刺前疼痛护理 首先,穿刺材料的准备。在为患儿进行穿刺之前,护理人员应该常规准备好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必须用品,主要包括:静脉留置针、酒精或碘伏、无菌棉签、压脉带和胶布等。此外,护理人员还应为患儿准备安慰奶嘴、录音机等,以舒缓患儿的情绪,减轻其穿刺时的痛苦。其次,心理护理。由于本组研究对象均为新生儿,故而,在为其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具有一定困难。护理人员应该对疼痛有一定认识,并树立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时疼痛护理干预的意识,进行静脉穿刺的时候,一定要集中精神,面露自信,从而避免患儿家长出现紧张情绪。第三,饮食护理。患儿穿刺前,护理人员可以适当地给予其蔗糖水或葡萄糖水,以有效地缓解患儿穿刺时的疼痛感。糖水可以通过甜味对患儿产生刺激,从而激活其体内的内源性阿片,进而产生镇痛的重要作用。第四,环境控制。护理人员应该注意新生儿病房的环境控制,例如光线、声音等,因为强光和噪音污染均会刺激患儿正常的神经发育,从而导致其睡眠不良,心率加快。所以,在为患儿进行静脉穿刺前,应该确保其病房的安静和舒适,以免刺激其疼痛阈,加重穿刺痛感。
122 穿刺中疼痛护理 首先,护理。穿刺时,护理人员可以将两只手分别放置于新生儿的头部或双脚部位,使其成屈曲的。此种能够让新生儿产生安全感,从而降低其穿刺的疼痛。其次,穿刺时的注意事项如下:其一,仔细检查静脉留置针是否处于完备状态;其二,小儿头皮静脉的分支较多、且位置表浅,穿刺针应该在20度角的方向进针,见到回血后进针少许即可。整个的操作过程应该快、准、稳,动作迅速、轻柔。患儿的血管不显或不清晰时,可以轻轻地揉搓使血管显现,切莫用力拍打。穿刺的时候,护理人员应该一针见血,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以减轻患儿因反复穿刺而产生的疼痛。其三,由于新生儿的血管表浅,故而,在穿刺成功之后,应该立即松开压脉带,以减少因压脉带太紧而导致患儿疼痛。其四,护理人员应该加强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固定,防止拔针和脱针的出现,最大限度地避免再次穿刺,以减轻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负担[1]。
123 穿刺后疼痛护理 穿刺成功后给予新生儿积极的抚触不仅有助于刺激其前庭和运动系统的发展,且可以有效地对患儿的行为状态进行调节,减少其应激行为,从而进一步提高新生儿对疼痛的应对能力。
此外,穿刺成功后应该给予患儿安抚奶嘴,以减轻其激怒状态,对于缓解患儿心率、护理以及血氧饱和度等均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2]。
13 疼痛评估等级 按照新生儿描述式疼痛评估对本组新生儿的疼痛进行分级,即I―Ⅳ级分别表示新生儿无疼痛、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疼痛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处理,两组患者之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 果
观察组患儿的疼痛情况及静脉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
3 讨 论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儿科病房中极为常见的操作之一,而此项操作将会为新生儿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例如心血管机能不稳定、免疫及呼吸改变、代谢耗氧量的增加等[3]。从远期影响方面来看,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反复疼痛将会影响新生儿神经细胞的正常发育,导致其焦虑、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活动过度等并发症的出现。基于此,在为新生儿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应该加强对其进行疼痛护理,并将疼痛护理贯穿于穿刺的全过程,从而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疼痛感以及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陈香韶,黄慧恒,贺少琼疼痛护理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0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