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重难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学期我承担六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本班多数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很感兴趣。由于本班留守儿童较多,缺乏家庭教育,导致了少部分的学困生,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困生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分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材是从2020年春季正式实行,全册共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完善自我
健康成长),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第三单元(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
1、通过第一单元《完善自我
健康成长》的教学,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学会如何尊重自己、他人。懂得宽容的意义,养成友爱宽容的品质,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学会思考过去的事并从中得到经验和教训,从而完善自我,让自己做得更好。
2、通过第二单元《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健康关系到人类的安危,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懂得环境保护的方法,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自觉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举手之劳做环保”的自觉性并从自己的身体力行中感受到幸福和自豪之感。
3.通过第三单元《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的教学,了解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不同文明只有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才能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4.通过学习第四单元《让世界更美好》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各个国家只有团结起来,形成共识,达成共通,互惠互利协同发展,才能为人类世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对于学生们认识我们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也有一定的引导意义。和平的友善的生存环境,需要我们人人努力为之奉献力量。世界是多边的不是单边的,只有热爱和平,用科技发展造福人类文明,才是地球家园上每一个成员共同的责任。
三、教学目标:
1.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2懂得宽容的意义,养成友爱宽容的品质,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3.
懂得反思的意义,养成反思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
4.初步了解全球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等状况,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采取的相关对
策,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有权利也有义务的观念。
5.
了解我国曾经发生过的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知道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感受人们在灾
害中团结互助的可贵精神,学习在自然灾害中自护与互助。
6.养成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学习历史的习惯:了解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之间的依存关
系,能够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7.
初步感知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对人们的重要性,争做环保小卫士。
8.
知道科学技术与运用是如何推动社会的发展的。
9.
通过收集中国在联合国的声音和声影,整理中国参加联合国活动的具
体事例,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10.
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
四、教学重难点:
1.
懂得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学会如何尊重自己、他人。
2.
懂得宽容的意义,学会如何宽容。
3.
懂得反思的意义,养成反思的行为习惯。
4.
明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5.
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及其危害;知道如何预防自然灾害。
6.
初步了解古代早期文明发祥地;知道要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7.
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
8.
知道科学技术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影响,明白科技改变世界,科技让梦想成真。
9.
知道国际组织的分类及重要作用,了解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构成和作用,明白中国与国际组织的相互交流、支持作用。
10.
知道战争带来的伤害,明白和平是世界潮流;知道中国为推动和平做出巨大的贡献。
五、教学措施:
1.让“四种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转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观念。
2.课堂教学应体现对儿童的尊重,理解和关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道德与法治。
3.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在交流中感悟,享受健康的学习生活。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micro-course has been paid close attention by front-line teacher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ourse in the moral education classroom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can make the classroom full of vitality. The use of micro-course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be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and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micro-course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emphasiz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correct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so that micro-course truly serv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关键词:微课程;职业道德与法律;运用策略
Key words: micro course;professional morality and law;applica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1-0136-03
0 引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时代”也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教学也应运而生。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由一系列相对独立、开放的学习资源构成的支持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的短小精悍的课程。开发中职德育课的微课程,是为德育课堂的日常教学服务的,是为了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微课程必须应用在中职德育课堂的日常教学,才能让中职德育微课程焕发出生命力。本文将以中职德育必修课程之一《职业道德与法律》为例,阐述微课程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 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微课
微课程的使用既要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又要有可以挖掘的深度,才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因此。笔者认为:微课程的使用,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用之,否则,就是流于形式了。以《职业道德与法律》为例,微课程可以在教学中承担不同的角色,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来使用微课,具体运用如下:
1.1 课前预习
中职生由于基础比较弱些,很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比较低。对他们而言,德育课的地位也不高,因此,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做到提前预习功课,这就影响了德育课堂的上课效率。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微课来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人教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内容共有五个单元的内容,其中有的单元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兴趣不大,比如其中的第二单元《知荣辱,有道德》。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道德知识是“假、大、空”,离现实太遥远。根据这一情况,笔者在讲授该单元第一课《感受道德之美》时,制作了微课《叩想沉寂的心灵―你所不知道的老师》,讲述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所特殊学校的事例。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程,然后根据教师设计的微学习单,思考三个问题:1、道德离我们远吗?2、你心目中具有高尚的道德的人是什么样的?3、道德判断的标准是什么?上课后,教师先播放微课程;然后学生回答课前预习时教师布置的问题;最后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判断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在本节微课程使用过程中,学生课前观看微课,完成微学习单的任务,对本课内容有了简单的了解,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了解他们掌握知识的程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下面学习社会公德等其他内容作了较好的铺垫,从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1.2 课中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在何时把微课程运用到教学中。具体运用如下:
1.2.1 导入新课时
在讲授道德课的内容时。笔者发现:单纯的播放视频容易让青少年处于“旁观者”的位置,学生不认为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因此,就会使道德教育发生困境,会产生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分离的情况,道德教育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如果采用微课导入,它具有针对性强、信息丰富的特点,通过创设与学生相关的情境,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前面所举的道德的微课程案例《叩想沉寂的心灵―你所不知道的老师》,笔者在有的班级直接用在了导入新课时:学生一边观看微课中关于特殊学校老师的一些事迹,一边思考微学习单上给出的问题,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回到进行总结,整个过程大概在6分钟左右。通过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1.2.2 突破难点时
微课的特点是短小但目标明确。即它的时间虽然短,但内容必须是要有针对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教学难点时可以运用微课来突破难点。由于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很快的理解难点,这时,微课的优势就可以体现出来了。
比如,在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的第十二课《依法进行生产经营》第一框“维护劳动权益”时,为了让学生掌握“识别和防范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各种侵权行为”这一难点。笔者制作了微课《你会签合同吗?》,这节微课的类型属于“知识型”微课。这一类型的微课主要是围绕教学的重难点而设计的,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笔者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把求职的路径、签订合同的流程、如何防范侵权行为、如何维权等核心问题用“思维导图”显示出来,并且配以从网上下载的相关动画,让学生对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有了系统的认识,与单纯的教师讲解相比,学生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讲解方式,掌握新的知识。
1.3 课后拓展
微课的使用除了体现在课前、课中,还可以在课后。由于微课的移动性,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可以在课后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变得可能了。一般情况下,中职生课后主动复习的不多,但对于他们喜欢上网的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把微课程挂在空间里或qq群里,让学生点击。当然,也许有人会质疑这样的效果。笔者是这样来进行操作的:把学生是否观看与学生的期末考核挂钩。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生的期末成绩是由平时、期中及期末三部分组成,那么教师完全可以把学生课后点击微课的学习情况来作为其中的一个考核指标。通过这样做,相信可以慢慢改善学生学习德育课不积极的状况。
2 注重微课程运用效果评价与反馈
微课程运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是学习兴趣,提高中职德育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因此,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提高,学习效果如何,都说明微课程的运用是否有效。所以,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1 自我评价
学生通过微课程的学习,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是否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从原来的不想学变得想学?是否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自己的情感态度上是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有了探知欲,能主动学习知识,并且自己的情感态度方面发生了较好的变化,才能说明微课使用是有效的。根据《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本课程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因此,学生也可以自己评价通过学习,自身的法律意识是否有了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是否有了提高?
自我评价的形式可以是自我反思,也可以是通过一定的习题来体现。每一节微课都会有相应的练习题,一般来说是客观题,学生可以通过自测来判断。但是根据德育课的特殊性,也可以是论述性的题目。比如可以布置“讨论黄赌毒的危害”这样的题目。
学生在线做题,既可以发现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也可以得到老师的指导。
2.2 他人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微学习单的情况来对他们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模式,从而得出微课使用效果如何。
比如,笔者前面所讲的微课《叩想沉寂的心灵―你所不知道的老师》所设置的三个问题,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来观察学生的一些行为方式是否符合学生规范?他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当然,教师的评价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有差异性,即差异性评价,才能达到评价应用的效果。
不管是他人评价还是自我评价,都要牢记微课程为课堂教学服务的这一宗旨。
3 微课程运用的思考
3.1 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指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以《职业道德与法律》为例,本课程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因此,微课程在运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人文素养、信息素养、专业素养、身心素养等。
比如:在讲授第四课《恪守职业道德时》,为了让同学能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能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笔者制作了微课《我爱我的岗位》,以浓缩的方式展示了一些典型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既有讲解,也有案例,并且借助了一些动画。让学生感同身受,从而明白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运用微课教学,避免了空洞的说教,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3.2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微课的运用要理论联系实际。教师所制作的微课,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学习,积极的展示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比如,在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笔者制作了微课《实施宪法,人人有责》。在微学习单上,笔者布置了模拟法庭的任务,让学生扮演法官,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行中思,在活动中学习,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微课在运用的过程中要避免娱乐化,否则就偏离了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宗旨了。
3.3 正确处理与传统课堂的关系
根据中职德育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制作成微课。所以,从目前来看:微课资源的使用并不能从根本上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微课的运用必须以传统的课堂为基础,不能脱离传统课堂单独存在,因为德育教学的主要阵地仍然是课堂教学,而微课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两者的存在并不冲突:微课为传统课堂增添活力,传统课堂为微课提供发挥的场所,二者相互协调,让政治课堂发挥最大的立德树人功能。
4 结束语
微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微课走近中职德育课堂,可以辅助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将微课应有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研究还刚刚开始,相信今后一定会有更多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燕.微课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全丽莉.微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有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4(12).
[3]王俊.微课在中职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2015(8).
[4]刘涛.微课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