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产品开发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城郊景观特点进行分析,重点突出景观与行为的相容性分析,确定乡村旅游景观观赏型和农产品开发利用型乡村旅游产品为主导产品。
一、引言
乡村旅游以乡村旅游资源为中心吸引物,它符合生态学的基本要求,是能促进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旅游产品,因此具有生态旅游产品的一些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方面表现在对自然、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达到最小化原则。参照《绿色环球:国际生态旅游标准》确定乡村旅游产品的生态化标准。一是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不造成环境危害。二是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要保护旅游地的濒危物种、生物多样性、乡土植被、自然水系和自然风景。三是旅游产品在开发和经营阶段都必须保持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和敏感。
二、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的是中、宏观尺度的景观结构(空间格局)、景观功能(生态学过程)和景观动态,近年来这一概念已越来越广泛地为旅游研究者所关注和采用。
1.景观结构理论与城郊旅游开发
Forman和Godron认为,组成景观的结构单元不外有三种斑块、廊道和基质。斑块是指在外观或性质上与周围环境存:在差异,同时又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区域,如植物群落、湖泊、草原、农田、居民区等。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环境不同,如林带、狭长河流、道路交通线、峡谷等,对的线性或带状结构廊道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廊道的宽度、内容、形状、连续性以及与周边斑块、基质的相互作用关系等。基质是指斑块和廊带所在的背景区域,也是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大的背景结构,常见的有森林基底、草原基底、农田基底等,数目多而面积小的斑块使景区的景观多样性增大,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在城郊旅游开发与规划中借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斑块代表的是城郊旅游产品,比如旅游景区(点)、特殊景观、住宿设施、娱乐设施等;廊道代表的是城市中心区与城郊地区的连接通道以及城郊地区内部和旅游斑内部的交通线路或旅游线;基质是指除此之外的背景,主要是指乡村旅游景观,由此形成一个由斑块、廊道、基质构成的网络结构。
2.乡村旅游景观特征
从景观特征来看,乡村旅游景观是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复合体,由村落、农田、道路、沟渠、小片林地、水面等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当组合方式发展变化或出现了明显不同的新的组成成分时就形成新景观。乡村旅游景观作为基质,在通常情况下面积超过现存的任何其他景观要素的总面积。当景观的环境背景或干扰状况发生显著变化,作为景观重要组成部分的基质也会产生相当显著的变化,甚至发生基质替代。
在城郊由于特定的地域环境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生态旅游景观的稳定性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大,如修建旅游道路及相关设施、修建旅游渡假村等都会对景观造成极大的影响和破坏。在规划设计旅游产品时,要特别注意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思想,将景观要素进行合理组合,以保持景观的可持续性实现功能优化。同时根据旅游景观的异质性原理、多样性原理、边缘效应原理,针对城乡交错带景区的特点,选取不同的景观生态设计模式。
三、乡村景观相容度分析
确定了城郊景观的格局再对景观的相容度进行评价。乡村景观相容度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衡定。一是行为与景观价值功能的匹配特征。行为与景观价值的匹配特征表现在乡村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程度,及景观满足城乡居民引致需求行为的程度和能力。二是行为对乡村景观的破坏性。相互冲突的行为导致乡村景观的质量(如美景度等)下降,景观生态破坏,自然生产性降低和景观类型退化等结果。减少或杜绝这种行为对乡村景观的破坏性在乡村规划上具有的积极意义。三是行为对乡村景观的建设性。相容度较高的行为会促进景观的建设。
王云才将都市郊区开放空间景观类型依照独立景观形态进行分类,并进行人类干扰行为的具体划分,建立相容性判断矩阵,以判断值为0、1、3、5、7、9代表景观类型与行为类型之间的不相容、几乎不相容、弱相容、中等相容、相容性较强和完全相容六个等级。根据对郊区行为与开放空间景观价值功能的匹配特征分析、提出相容度较高的景观行为的建设性意见。
四、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类型
本人认为城郊乡村旅游产品中比较有代表性,并且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旅游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乡村旅游景观观赏型
旅游产品包括传统观光和人造乡村旅游景观旅游。传统观光乡村旅游是以自然生产和环境为基础,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体,以乡村旅游资源和乡村风情为基础,以生态旅游为主题,感受和参与生态乡村旅游包括生态乡村旅游观光、乡村风情及务农旅游等,领略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旅游形式。人造乡村旅游景观旅游的特点是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人造景观、景点较多,投资较大,面积有限,因此生产性能差,乡村特征不明显。高科技乡村旅游观光旅游是融观光旅游、现代高科技农业旅游科研、生产于一体的高科技乡村旅游资源。具有科技含量高、教育性和观赏性强的特点。
2.农产品开发利用型
本人所指的是大乡村旅游下的各种农产品类型。旅游产品是旅游业和乡村旅游生态系统有机结合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产出。在不违背生态规律的前提下,可根据旅游业的需要,优化选择符合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满足市场需求和游客需求及兴趣的农作物种植和林、牧业、渔业的各种农产品。如利用租赁、教育农园形式开发的旅游产品。农民将土地出租给市民,农园平时由农地提供者代管。种植粮食、花草、瓜、果、蔬菜等市民喜爱的农作物类型,栽种的作物主要是享受耕作的乐趣,并以休闲体验为主。同时使用的农具和采用的耕作方式等都要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通过这种形式,可提高旅游产品的层次,保持游客有较高的回头率。
3.农村文化体验型
文化体验旅游就是以乡村特有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和饮食文化等为载体,开展民俗节庆体验、节事活动反映了一地的文化底蕴,是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产业。农耕文化和饮食文化的魅力在于通过游客的亲身参与体验到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务农体验旅游是通过亲身参加农事活动,真实体验农村生活,尽享劳动、丰收后的喜悦,真正达到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精神享受。
4.综合功能型
主要是融上述三种功能于一体,利用农村或山区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乡土文化,吸引游客前去度假,使旅游者获得乡村生活的体验和享受淳朴的乡野之趣。近郊环城市游憩带的短线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有非常稳定的客源市场。应注重开发康体、休闲、娱乐项目,可依托森林风景资源开展“森林浴”活动。利用森林中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含量较高的氧气、负离子、植物精气等,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得以康复,从而恢复人体健康。可开展野餐、露营、漂流、水上活动、康体娱乐等,在旅游项目开发时利用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野生生物种类和适宜的康体气候特点,多开发反映自然野趣和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
五、结语
鉴于城郊地区特殊而独特的景观条件和生态环境,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运用景观生态原理来构建合理的产品结构,不但要突出乡村旅游和农事特色,更要突出乡村旅游的生态效益,提供丰富的旅游产品,避免向游客提供城市化的娱乐项目和接待服务的倾向,保持乡村旅游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制定科学的产品规划,对旅游产品实施动态管理,促进当地生态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鹂:旅游体验与景区开发模式[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2]庞振刚董波:上海城乡交错带生态旅游开发战略研究[J].旅游学刊,2001(2)
(一)三亚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势分析三亚城市是我国旅游的重要地点,其在城市旅游产品的实际开发过程中也有着诸多优势,首先从资源优势上来看,占据着丰富的自然优势,可将其向着热带滨海生态旅游城市的方向进行发展。在设施资源及文化资源的优势上也都有具备,三亚的通讯设施比较完备并拥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外来文化也表现的较为突出。另外在区位优势及政策环境优势上也都具备,三亚城市的形象资源优势相对比较完备,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及中国园林城市等多个金子招牌,所以在这些综合优势基础上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就比较方便。
(二)三亚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影响分析三亚城市的旅游产品开发对这一地区的旅游也发展将会得到进一步的促进,能够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进一步的推动,有助于加快城市的设施配套建设及完善,增进就业的机会。同时也对地区的旅游吸引力得以有效的改善,从而提升三亚城市的形象。对城市旅游产品的开发会对城市旅游起到更好的推广作用。
二、三亚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究
(一)三亚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主要问题分析三亚城市旅游产品开发当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城市主城区旅游景观的开发不足,品种相对较为单一,主城区旅游景观缺乏,对旅游资源的挖掘还不足。城市建设还有待加强,城市的交通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交通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水平和旅游城市的需求不相适应,市容市貌有待改观,城市的公共服务体系有待提高。三亚城市旅游产品的结构相对较为单一,缺乏深度及可参与性,产品的开发层次较低,质量上存在着参差不齐的情况,并且有着严重的重复建设。旅游服务意识相对不强,服务水平还有待强化,旅游专业人才较为缺乏。
(二)三亚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的应对策略探究针对以上的相关问题,对三亚城市旅游产品的开发要能够从多角度进行实施策略,重点拓展城市主城区域的资源开发深度及广度,还要加大整合城市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力度。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就是要能够树立旅游资源的无限性观念,将三亚城市自身的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充分的将三亚主城区河流经管及特产一条街等充分利用,满足旅游者身处城市休闲购物的心理需求。并要能对主城区的资源开发深度进行有效加强,可进一步的对三亚城市旅游的内涵进行深化。其次要对三亚城市旅游产品的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这样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使之得到合理充分利用。要将热带滨海城市观光类的产品作为核心,这一类型的产品开发和当代的旅游需求相吻合,有着比较强大的市场生命力及竞争力。重要的的是要将产品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对产品的附加值得到有效的增加,将热带滨海城市特点得到有效突出,发挥产品的亲和力优势。
另外要将会展以及康体运动的旅游产品作为辅的开发内容,其他的产品作为补充。要重点培育及开发会展旅游及康体休闲旅游,大力开发美食购物旅游及节庆活动等专项的旅游产品。从而实现城市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对旅游者的不同需求得到满足,这些内容将会成为三亚城市旅游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不仅如此,还要讲城市度假旅游产品作为是主导的开发内容,要继续将城市作为发展的依托,对度假旅游服务设施进一步的进行完善,提高度假旅游者的接待能力。再者就是要在城市的建设上进行加快速度,改善城市的旅游环境,对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得以完善,通过设计市区景观线路来提供多种观光交通方式,进而方便游客的观光活动。对市容市貌也要得到有效的加强,以及在政府的职能方面进行强化,完善公共服务的体系建设,加强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从而实现服务优化的目标。对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战术,加强外语的水平提升从而方便接待国外或者是港澳台的游客,这样通过产品的开发也能够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最后要能够在服务的优化方面要得到实现,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认真执行相关的工作实施方案及有关地区、国家的行业标准,不断的将服务水平得到提升。还有就是要结合城市的特色,对城市的文化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促使文化的潜在价值转化为有形的旅游产品。三亚城市在包容性上较强,这些也为城市旅游的产品开发的多样性提出了要求,在这一方面要能够从本土的文化作为基础,再次基础上扩充其他领域的文化因素在产品的开发上。重点对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同时要引进文化产业园区进驻三亚,对文化事业及教育事业大力支持。只有从多方面进行加强才能够促进三亚城市旅游产品的开发,促进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结语
1.1注重主题设计
体验式旅游产品的设计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好的主题,并由此展开一系列的产品演示与延伸。好的主题能加强旅游者在活动中的综合体验感,并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旅游产品的品味和体验价值。[3]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通过各种体验式的场馆设计与展览布置,让游客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更好的城市,什么是更好的生活,从而留下了丰富而难忘的旅游印象。好的主题要来源于旅游目的地的本土文化,这样提炼出的主题才能够独具魅力,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同时,主题还要兼具个性化、娱乐化、互动化等体验旅游的特征,这样才能对游客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使之愿意参与到旅游活动过程中来,实现享受一次独特的旅游体验的目的。
1.2注重场景设置
游客的旅游体验需要在一个真实的场景环境中获取,也可以说是在一个布置精美的“文化大舞台”中实现,逼真的场景能够迅速把游客带入特定的情境与氛围当中。全球闻名的迪斯尼乐园在场景设置方面就独具匠心,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打造一个个真实的动画世界,游客在进入这些场景后很快就能有身临其境之感,迅速进入白雪公主、小熊维尼等奇幻的天地,获得深层次的旅游体验。因此,旅游企业在设计体验式产品时需要注重优化旅游场景的设计与布置,可以通过色彩、造型、服饰以及现代声光电技术等手段来打造与主题相得益彰的情境,给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感官刺激。
1.3注重参与互动
体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强调顾客的参与性,游客不单只满足于品尝美味的食物,而且希望参与到食材的采摘挑选、加工制作以及菜品样式设计等诸多环节中去。在这一过程中,游客可以与专业的技师充分互动,自由享受各种服务设施,甚至能够学习掌握部分专业的技能,获得全面的旅游体验,留下深刻的记忆。目前在一些农家乐果园比较流行的“亲子采摘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亲子采摘符合游客追求亲历亲为的天性,与简单的直接购买相比,这种活动项目既满足了动手的乐趣,又增加了劳动的成就感,可谓一举多得。
2南通长寿饮食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南通素有“长寿之乡”的美誉,其独特的人文与生态环境孕育了悠久的长寿养生饮食文化传统,早在清代就出现了专门研究食疗食补的养生家丁其誉,他在对家乡长寿现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著名的《寿世秘典》,从顺应岁时、合理膳食、适常起居、中医调理等方面对饮食养生进行专门的论述,文中的不少科学论点对今天开发饮食养生产业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近年来,随着长寿旅游日益受到市场的青睐,南通各地区已经开始对长寿旅游产品进行设计与开发,并逐步推向旅游市场,以如皋为代表的农业类长寿养生食品(香肠、肉松、黄酒、萝卜干、茶干等);以如东、启东为代表的海鲜类养生食品(文蛤、海带等);以海安为代表的河豚养生饮食旅游等。[4]这些产品的出现已经为南通长寿饮食文化旅游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发展基础,在旅游市场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应。但客观分析,作为一项新的旅游产业形态,长寿饮食文化旅游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也不是太多,因此南通目前的产品开发中还是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
2.1长寿文化体验不足
目前到南通参加长寿饮食文化旅游的顾客还是多以品尝特色美味菜肴为主,所注重的往往是菜品表面的色、香、味、形,无法体验到菜品本身所蕴含的长寿文化元素。这样一来,游客常常是满足了口腹之欲,却无法留下深层次的印象。其实,南通的长寿饮食文化旅游发展不单是依托提高饮食的质量,更关键的是要能够挖掘出饮食背后所蕴藏的长寿养生文化,使游客能够享受到独特的长寿文化体验,否则就会陷入与其他饮食品牌同质化竞争的误区,丢失自身的特色。
2.2产品形式较为单一
调查发现,南通目前的长寿饮食文化旅游开发还是以食品类产品为主,游客的消费多集中在品尝美食与购买食品礼盒这两个领域。饮食文化旅游有着丰富的内涵与外延表现形式,可供开发的绝不仅仅是长寿食品,还可以涵盖美食节庆、厨艺比拼、特色餐厅、田园观光、食俗食礼、美食文学作品欣赏等多个领域。从体验经济的视角分析,食品类产品还处于较为初级的旅游商品开发阶段,南通旅游企业在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延伸产业链方面做得还不够,并不能够为游客带来较为丰富的旅游体验。
2.3参与性项目较少
体验旅游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让游客参与到具体的旅游活动过程中去,从而获得娱乐、教育、审美等各种体验。南通的长寿饮食文化旅游项目多数还是停留在静态观光游览、被动听取讲解的层面上,缺乏参与和互动,这就减弱了旅游活动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游客体验饮食文化,不仅仅满足于吃到美味的食物,更希望了解食物的原料与烹饪制作过程,甚至亲身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去,以满足自身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涉及范围较广,应该可以开发出丰富的有吸引力的参与性旅游项目。
3长寿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3.1创新产品的文化主题
南通发展长寿饮食文化旅游产业,其关键要素在于长寿文化的挖掘与开发,文化的优势也就是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从游客体验的视角来分析,文化体验首先需要明确一个形象鲜明的主题。好的体验主题是对所提供的体验产品超功能性的概括,会让游客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向往,也可以提高旅游产品的品位和价值。[5]因此,体验式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首先需要从丰富的文化素材中提炼出鲜活的旅游主题,并据此展开相关的策划与运营。南通长寿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和提炼产品的文化主题,从而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如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可以推出“寻找古籍中的长寿美食”,可复原古籍中记载的养生美食菜品,让游客品味与鉴赏浓郁的文化韵味,然后从游客参与的角度推出“学做一道长寿菜”,游客可学习如何挑选食材,并在专业厨师的指导下练习烹饪技法;从生活体验的角度推出“寿星的饮食一天”,游客与长寿老人近距离接触,细细体会一日三餐中所蕴含的奥妙等。总之,旅游主题的选择要依托南通本土的文化特色,突出趣味性、参与性,以充分调动游客的参与热情。
3.2注重场景设计,营造逼真的体验情境
从旅游体验的视角来看,好的文化主题需要以逼真的场景设计与布置来作为载体,以实现为游客带来全面的感官刺激与享受的目标。南通的旅游企业可以按照不同旅游主题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多方资源条件,为游客搭建真实可信的体验舞台。以长寿文化主题餐厅为例,长寿元素符号可以体现在场景设计的各个方面:餐厅的装饰可以选择古典的民族风格,服务人员穿着体现长寿文化的服装,菜品的命名要蕴含长寿文化典故,其他如摆台设计、菜单样式、餐具造型、背景音乐等皆要为长寿主题服务,使得游人能够在浓郁的长寿文化情境中获得深刻的体验与感悟。当然,除了上述的硬环境外,软环境的提升也十分必要,这就要求餐饮服务人员要学习掌握一系列长寿饮食文化知识,对菜品的文化典故、营养价值、烹饪手法、食俗食礼等要熟记于心,如此才可帮助游客更好地体验餐饮背后的文化底蕴。
3.3开发参与性旅游项目,拓展旅游产业链
从旅游消费市场的特点分析,一地的旅游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书面与口头上,而是要实实在在转化为游客能够直接体验与感知的具体的产品形式与服务类型,才能产生较好的市场效益。国内不少景点的文化品位与历史价值首屈一指,可游客市场反响平平,其原因多在于产品形式过于僵化陈旧,不能调动游客的兴趣。目前南通的长寿饮食文化旅游项目多以静态展示、教科书式讲解为主,缺乏参与性和趣味性。今后可多设计与开发让游客能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的产品形式,如长寿文化知识有奖问答、长寿食品外包装DIY设计、食材选择与采摘比赛、烹饪技法现场传授等,使游客能够获得第一主人公的角色体验,在玩乐的过程中获得长寿养生知识,留下深刻难忘的旅游印象。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开发出的产品类型是丰富多样的,南通要以长寿文化为核心,树立“大饮食旅游”的观念,拓展现有的旅游产业链,除了继续做大做强系列长寿食品外,还可以开发长寿饮食文化知识教育培训、长寿绿色无污染食材培育基地参观、长寿饮食旅游纪念品制作推广等相关产业领域,延长与拓展相关产业链条,充分发挥旅游经济的乘数效应。
3.4举办大型的主题节庆活动,树立品牌形象
举办大型的节庆活动是体验式旅游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有利于营造浓厚的文化旅游氛围,突出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以苏州的国际旅游节、扬州的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为例,这两个城市的旅游节庆都已经成功举办多届,吸引大批的游人前往,取得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南通可以通过策划与举办长寿饮食文化主题的节庆活动,将美食与民间传统艺术、地方风俗表演、商业推广等诸多元素相结合,延长游客在南通的停留时间,使其能获得深入全面的文化体验。比如如皋地区至今流传着“讨千家米”“过百路巷”“偷百岁碗”等与长寿、养生有关的独特的民俗风情,可以将其改编成趣味性十足的节目,定时定点由专业演员来表演,抑或让游人参与角色扮演,体验别样的长寿之乡风情。
4结语
针对上述色纺原料选配特征,色纺梳理是不能简单套用本色纺棉或化纤的工艺方法和器材选配规则的。为了便于探讨,我们针对梳棉器材工艺选配,以常见的三类典型色纺产品为例进行分析:①纯棉或纯棉为主的产品;②涤棉混纺产品;③粘胶或粘棉混纺产品。
1.1纯棉或纯棉为主的产品对于纯棉或纯棉为主的产品,主要讨论原料中含色纤维比重较大的产品类型。此类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原料是棉纤维,是要经过两次梳理的。第一次的梳理对象主要是未经染色的原棉,梳理后一般称为棉网(即撕碎的棉条);棉网经染色之后作为原料还会再经第二次梳理。两次梳理的目的(参考文献1),一是为了清除一次梳理无法清除的细小棉结形成的有害色结、色点;二是减少混色过程的清梳落棉,棉网作为混色原料(落棉率低)可避免因各组份原料的落棉比无法控制而导致的色比失控。第一次梳理器材工艺选配举例见表1。说明:第一次梳理的棉纤维原料虽与本色纺无差异,但随后还会再经第二次梳理,因此第一次梳理以“轻柔梳理、有效除杂”为工艺原则,梳棉机不必配用附加分梳元件、不必强分梳;刺辊针布采取小工作角,有利于减少纤维损伤和纤维释放。第二次梳理器材工艺选配举例见表2。以上只是讨论了含色纤维比重比较大的产品,而对于含色纤维比重较小的产品,可采用混色梳与本色梳先分后合的工艺路线(A、B条工艺),即先将色纤维与部分本色纤维混色梳理成混色棉条(A条),同时将其余的本色棉做成本色棉条(B条),然后再将混色棉条与本色棉条经并条工序合并处理(A条+B条),采用这种先分后合的工艺路线时,其中的混色棉条梳理工艺类同于已讨论的色纤维比重比较大的产品梳理工艺,另一本色棉条梳理工艺则等同于本色纺。
1.2涤棉混纺产品涤棉混纺类产品涤与棉的混比大都比较接近,如T/C65/35,C/T50/50等。梳理对象主体为异性混合纤维,有色涤、染色棉、本色涤和本色棉的混合物,其中的棉纤维大都采用棉网。梳理器材工艺选配举例见表3。2.3粘胶或粘棉混纺产品粘胶或粘棉混纺类产品梳理的主体原料为异性混合纤维,如有色粘胶、染色棉、本色粘胶和本色棉的混合物,其中的棉纤维大都采用棉网。梳理器材工艺选配举例见表4。
2色纺牵伸胶辊技术
2.1存在问题
因为色纺原料选配的特殊性,如果不采取个性化的技术措施,则在纺纱过程中胶辊很容易出现缠绕花、部分纤维脱离胶辊控制、胶辊表面很快老化变硬等。静电绕是染色棉纤维胶辊绕花的常见现象(不同于本色棉纤维的粘绕)。因为经过染色的棉纤维中含有的可导电成分减少,虽有修复性的助剂类物质介入,然而纤维的性能仍不能完全恢复使其抗静电性能下降。纺纱过程容易因纤维与纤维、纤维与胶辊之间摩擦挤压而产生静电,静电产生的干扰力诱发纤维运动状态改变,这是造成胶辊绕花的主要原因。染色纤维中染料等成分的化学性能是复杂的,不同颜色的染料化学性能不同,这对纺纱胶辊应用中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这些成分在胶辊对纤维的挤压摩擦作用下会从纤维中部分释放出来,一是有些物质因摩擦升温产生粘连性,导致胶辊表面产生纤维粘绕;二是有些物质对胶辊表面产生化学破坏作用,使胶辊表面快速老化变硬;三是色纺品种改变时,先前滞留在胶辊表面的异色染料成分还会对后来的品种产生异色污染。染色纤维间的抱合力小,有些色纤维容易随风飘逸,这也使胶辊对纤维控制带来困难,不仅容易产生胶辊绕花,还会出现纤维飘逸脱离须条主体的情况,这将导致须条截面中的色比发生变化,最终成纱产生色差、布面色起横,严重时还会对成纱的号数、重不匀产生不利影响。
2.2技术措施
2.2.1胶辊选型
2.2.1.1胶辊品牌选择对于色纺,不是最贵的胶辊就一定最适合色纺。染色纤维可纺性差,纺纱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生活好做、胶辊不绕花、须条纤维受控不脱散;成纱条干并不是首要指标,色纺纱号也不会太细。因此,一般是不必选用高档的进口胶辊,以国产品牌为宜。我们曾经做过对比,相比一些进口胶辊,无锡二橡胶的WRC-965胶辊价廉物美。
2.2.1.2胶辊硬度的选择相比本色纯棉纺,纯棉色纺用胶辊硬度可以略硬:一是因为色纺胶辊可纺性和寿命是更重要的;二是因为色纺要面对多品种、小批量、常翻改的市场需求,工艺力求简单统一,品种翻改前后要尽可能不改变工艺或少调整工艺,以减少翻改带来的产量损失。为了保证同一工艺能适应多种性状的纤维,胶辊加压量是要偏重掌握的,选用硬度偏高的胶辊也是配合加压工艺的需要。
2.2.2胶辊制作处理由于染色纤维可纺性差,染料等化学成分对胶辊表面破坏作用较强,因此,胶辊表面的涂料处理方法至关重要。相比纺本色纯棉纺,胶辊涂料要偏浓掌握,采用二次涂料法(参考文献2):第一次用A、B组份比例较大的稀涂料封底,第二次再使用A、B组份比例较小的浓涂料形成保护层,以起到抗静电、耐磨、防老化的作用。即使是免处理胶辊,一般也是要进行表面涂料处理的。免处理胶辊上车运行后能逐渐形成再生膜,但这一自动生成的保护层不足以解决色棉纺纱时的静电等问题,染料等化学成分对胶辊表面的危害作用在再生膜产生的过程中已经发生了;因此,免处理胶辊色纺前还是要进行涂料处理,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稀涂料一次处理或两次处理。
2.2.3胶辊使用管理因为染色纤维对胶辊表面的侵蚀作用,胶辊的制作更换周期要适当缩短。异色品种翻改时,若有异色污染风险,既使不到周期的胶辊也需调换;但可以只做简单保养,待有适合品种时再返用。因并条胶辊回转速度高,适纺性问题比较突出,更需采用个性化管理方式:一是对于特殊品种,胶辊可按需适时调换,不可固定胶辊更换周期;二是对于个别易发热胶辊,并条操作工可结合巡回清洁工作,采取牵伸前后胶辊对换的方法来冷却、缓冲胶辊发热引起的绕花问题;三是要制作多种备用胶辊,以便不同品种选用。
2.2.4相关配套
2.2.4.1品种安排品种安排要尽可能将色彩相近的品种在同一台机器上接做,避免因防范异色污染而频繁调换胶辊,以减少翻改工作量。
2.2.4.2纺纱工艺除胶辊压力偏大掌握以加强对纤维的控制外,适当降低车速是必要的:一为减少摩擦升温引发的静电现象;二为缓解升温导致色纤维中染料助剂类物质粘化侵蚀等负面影响;三为避免并条高速时牵伸区纺纱通道产生的气流、紊流,减少色纤维因气流影响产生飘逸脱离棉条主体的机会。降速是人们不希望的,但色纺时常会适度降速,因为高速引发的各种问题带来的产、质量风险,比适度降速的损失大。3.2.4.3环境配合因为棉纤维中的蜡、脂、胶、蛋白质、糖分类物质在染色过程中被去除或减少,胶辊因湿度引起粘绕的机会下降,所以,可适当加大车间相对湿度(参考文献3),如细纱车间的相对湿度可比本色纺高5~10个百分点。这样的相对湿度环境带来的好处是:①减少静电产生的胶辊绕花;②色纤维间的抱合力增加,纤维飘逸情况减少,有助于胶辊对纤维的控制。
2.2.4.4吸风系统粗、细纱牵伸吸风系统的力度可适当加强,以减少零散纤维在胶辊表面的飘落积存而诱发缠绕花;并条吸风系统的吸点配置和风速控制要合理(参考文献4),对于牵伸胶辊上方采用吸风式清洁方式的并条机,尤其要防范吸风配置不当问题,如果风压风速偏高,是有可能吸走部分色纤维而引发色偏或色差、甚至产生号偏或重不匀。
3色纺差异化产品开发与器材
3.1段彩纱段彩纱是色纺新产品开发的成功案例,用段彩纱做成的时尚服饰深受人们青睐,其生产技术核心在细纱工序(参考文献5、6),主要是后区变牵伸和双粗纱条喂入。其特征是:粗纱条一主一辅;主条连续运动、辅条间断运动;主条由胶圈牵伸控制、辅条为简单牵伸控制,前区定牵伸、后区变牵伸。段彩纱技术在不断发展延伸,如在2014年上海国际纺机展上,日本丰田公司展出的新型段彩纺纱机有了新变化:粗纱条双喂不分主辅;三罗拉配两个半宽胶圈,中铁辊为左右台阶式,前中和前后罗拉分别组成两个胶圈牵伸区,分别控制两根粗纱条;双牵伸区均可变牵伸;集聚纺技术介入,双负压吸风槽准确控制左右须条。这是通过器材、专件的变化,带来段彩纱技术的发展延伸的案例。
3.2丝雨纱、丝彩纱将彩色纱与棉条一并喂入并条机,在并条牵伸区中,彩色纱被牵切成断续状分布在棉网中,与棉网复合,之后经粗纱、细纱进一步复合,最终形成的纱线织物布面有“彩色丝雨”般的花纹。这一产品的技术关键(参考文献7、8)是对棉条牵伸的同时实现对彩纱的牵切;但对胶辊选型制作、牵伸加压工艺配置有特殊要求。以上两个色纺差异化产品开发案例,说明色纺差异化产品开发离不开器材配套,没有适配的纺纱器材,将无法开发差异化产品;换言之,色纺差异化产品开发需要更多更好的器材和相对应的技术方案。
4结语
【关键词】新产品;产品开发;风险;策略
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新产品的范畴与科技领域的新产品的含义不同,不仅仅是新发明创造的产品,其内容广泛得多。新产品除包含因科学技术在某一领域的重大发现所产生的新产品外,还包括如下方面:在产品销售方面,只要产品在功能或形态上发生改变,与原来的产品产生差异,甚至只是产品单纯由原有市场进入新市场都可视为新产品;在消费方面,能进入市场给消费者提供新利益或新的效用而被消费者认可的产品。从管理的方面又包括:国际性新产品、全国性的新产品、本地区的新产品、本企业的新产品。从管理角度分类新产品的目的,主要鼓励企业积极主动的开发新产品。提示企业并不是只有世界性的、全国性的产品才是新产品,只要企业积极努力,在开发新产品工作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但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市场将逐步发育,市场体系将逐步完善,成为全国统一的市场。企业要开发本地区、本企业的新产品应特别慎重,以免一哄而上,重复引进,一旦供给大于需求,则将导致产品滞销,企业受损。
新产品从研究到开发到生产和销售,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这种风险既蕴含着可使企业发展和盈利以及获取技术优势与市场优势的机会,但也存在着失败的风险。新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存在技术风险、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一旦遇到风险而失败则给企业的损失是巨大的,新产品开发失败的原因是很多的。国外的一项调查,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消费品40%,工业产品仅为20%,服务类产品为18%。而据对国外700个工业企业的调查,新产品开发综合成功率率仅为65%。新产品开发所以失败,风险较大其原因是很多的。客观原因主要有:国内外竞争对手抢先进入市场,推出新产品,市场竞争加剧;银行贷款利率升高,投资风险增大;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较快,新产品开发步伐赶不上科技发展速度,使新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就夭折;市场需求变化加快和市场趋于分散,迫使企业的新产品面向范围更小的目标市场。
主观的原因有:技术上不过关,有的新产品对技术要求甚高,但企业技术能力有限,使产品质量不能保证。如有的企业生产的电热水淋浴器,由于技术上不过关,竟然发生消费者洗澡时触电身亡。新闻媒体一曝光很少有消费者再购买这种热水器了。另外企业信息不灵,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够先进,或只是本地区先进,这样就失去了技术上的优势。有的企业在产品开发上由于技术障碍产品迟迟研制不出,造成开发时机过迟,市场已被竞争者占领;过分重技术轻市场。既过分重视技术的先进性而忽视对市场需求的分析,结果开发出来的新产品尽管技术水平和性能均比较高,但因不符合国情或超过消费者承受能力而缺乏市场需求。集中表现在产品售价太高。例如,某企业开发一种省力型打谷机,可以减轻农民在进行谷物脱粒操作时困难和体力消耗,但开发成功后难以打开销售局面。原来传统的人力打谷机已占据市场,该新产品的售价比一般打谷机高出几倍,因而对于节俭的中国农民来说无疑显得价格偏高;市场不利因素估计不足。在估计新产品的市场容量时过于乐观,看不到不利的市场因素,结果对市场做出高估计,导致决策失误。例如,某企业开发一种液化汽残液处理器,认为有全国成百上万液化汽用户,因而市场潜力是巨大的。但开发成功后,却遇到大量市场风险而失败。因为这种产品首先要获得公安部门的许可,并获得煤气公司的同意。因而不仅审批环节多,而且涉及到与煤气公司的利益关系,煤气公司想与这家企业联营,但利益分配难以处理,结果双方合作不欢而散。其次这种残液处理器只能安装在液化汽罐里面,而用户不能自己拆卸液化汽罐,因此只能在新液化汽罐出厂前安装,市场客户量大大缩小。此外,国内也有企业在开发这种产品,且在安装方便性方面要好得多,致使市场竞争激烈;新产品投放市场后,企业没能熟练运用促销手段进行宣传,价格过高或过低,缺少配件,售后服务跟不上,没能掌握好产品推出的时机等。
以上原因导致企业开发新产品遭受一定程度的失败。一种是企业连开发新产品的开发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都无法收回的彻底性失败;一种是能在开发的新产品中获取利润,但没能达到预期的利润或市场占有率目标的有限度的失败。
但是不论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面临何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企业必须不断推出新产品,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是增强企业活力的重要条件。
为了使开发出的新产品在市场上获得成功,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消费者需求的心理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因此新产品开发方向应从以下几点考虑:1.节能产品。能源短缺是世界性和长期性问题。无论是工业产品还是日用消费品,都应尽可能少耗能。在国际汽车市场上,美国汽车一向是无可替代的。然而,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得耗能少的
日本汽车战胜美国汽车,动摇了多年的霸主地位。2.小型和微型产品。人们的审美观念已从厚、重、长、大转向轻、薄、短、小。因此小巧的商品受到重视,如袖珍收音机、微型计算机等。3.多功能产品。指产品的性能和用途扩大。产品一物多用,一机多用。4.操作简单产品。新产品趋向使用高科技,但操作要力求简单、安全、自动。例如,新型的煤气热水器做到了“水龙头一开,热水即来”,受到了消费者的偏爱。5.多样化产品。指通过对现有产品的扩大、缩小、部件替换、组合等方法改变产品结构,增加品种、规格、型号等,满足更多顾客,更多方面的需求。例如,可伸缩的晾衣架给消费者带来了方便。
那么我们在开发新产品中可以采取哪些策略来降低风险呢?首先是优质策略。即开发起点高、质量高的优质产品。采用这种策略不能一味的追求技术先进、质量好,必须注意适合国情、适合顾客需要;注意市场潜力,才能有助于新产品迅速占领市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其次是低成本策略。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大力降低成本。主要从研制的技术路线、产品结构、使用材料、工艺改革等方面挖掘潜力,以低廉的成本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迅速形成大批量生产,提高利润。再次是配套策略。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主动为支柱企业和大型企业开发生产所需的配套产品,为其配套服务。如一些中小型企业为大型汽车厂配套生产电动刮水器、新型电灯等。一般说,为主导企业提供配套的产品若能达到其需求时,新产品的销路即不成问题。最后是拾遗补缺策略。即积极开发国家经济建设急需的或短线缺门的新产品。这种策略有利于企业填补空白,在市场上抢占优势地位,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为使新产品开发减少风险获得成功,企业还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首先必须以满足社会为出发点。满足社会需要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经营活动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需要又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贯彻满足社会需要的原则,应优先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满足消费者和用户的需要。这就要求企业在开发新产品之前对市场做出调查研究,了解国家经济建设和市场需求的情况。使企业的决策保证按照满足社会需要原则开发新产品。其次新产品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不发达,人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办事想问题必须从国情出发。这就要求企业在开发新产品时,必须要适应我国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和消费习惯;适应我国资源供应和配套能力。脱离国情而去开发新产品,必然招致重大损失。再次新产品开发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新产品的科技水平不能与科技发展趋势差距过大。以免新产品投放市场时,在科学技术上已是老化产品而很快进入衰退期。当今新产品的发展,在式样方面趋向于多样化、系列化、小型化、微型化;在质量方面趋向于多功能、高性能、节能源、省资源、防污染、防噪音、兼容性强;在操作使用方面,趋向于轻便化、安全化、自动化、半自动化、易操作、易维修等。此外新产品要符合国家政策,适应国内外目标市场的国情习惯、社会心理、产品价值观等。这样才能加速产品的推广使用。有利于新产品在市场上扩散。还有新产品必须采用国际标准。产品的国际标准是世界各国公认和通用的标准。开发新产品采用国际标准,能使我国工业产品在短期内赶上甚至超过国际水平。同时也为我国工业产品进一步打入国际市场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最后,开发新产品应考虑结构相似,工艺相近的原则。开发新产品要求在时间上争取一个“快”字。为保证质量,企业可考虑开发与原产品的原理、结构相似,制造工艺相近的新产品。这些新产品不必使用专用设备,零部件与原产品通用,工人熟练程度高,研制开发费用和生产成本低,可在较短时间内开发出新产品投放市场,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有不少企业在产品开发方面缺乏科学管理,往往不调研、不预测、不论证,看到市场上某种产品热销,就一哄而起,蜂拥而上。大量的重复生产,势必造成积压。据报载去年我国78%的商品供过于求,全国目前库存积压商品总量在5万亿元以上。另外,大批重复引进的生产线绝大部分开工不足;与此同时,我国消费者的若干需要却得不到满足,许多空白点无人开发。究其原因,除体制方面的问题外,就是许多企业管理者(决策者)还没有认识到,新产品开发也是一门科学。没有意识到新产品开发是企业“永葆青春”的秘方,但我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的深入,随着人民需求的不断提高,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也会成为企业的一个亮点!
【参考文献】
[1]苏亚民.现代市场营销学[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
[2]陈水芬.现代市场营销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河南;文化旅游资源;旅游业
河南由于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具有发展历史文化旅游的优势,因此要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中心,深入挖掘开发新的旅游项目,河南要根据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与特点,进一步加强旅游城市的整体规划与旅游项目的精心设计。实行全省一盘棋,在注意突出各地的优势和特色时,更注意互补互济,形成各地区之间的资源互补、市场互补、发展互补,提高旅游经济的整体效益。独特的旅游产品可以成为旅游景区的形象标志,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要切忌盲目开发一拥而上,降低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
一、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河南不仅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一位世界文化遗产评委曾告诉冯骥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少有一半在中国,冯骥才则认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半在河南。我国各种类型的民间文学形式几乎在河南都可以找到,它包括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谚语等,构成了中国口承文学的通史,对过去人们的道德思想形成了很大的影响。河南的神话被称为中国神话史上的奇迹之一,新郑黄帝、周口伏羲、泌阳等表达了东方才有的内在而隽永的民族想象。流传于信阳一带的汉族民间长篇叙事诗《郭丁香》是汉民族的长篇叙事史诗,可以和《阿诗玛》、《格萨尔王传》、《江布尔》相提并论。然而,民间文学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异,有些不再流传,迅速消失,继而消亡。为此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挽救这些濒于灭绝的文化遗产,让其焕发出新的光彩。
(一)以朱仙镇木版年画、豫西剪纸、淮阳泥泥狗为依托,打造民间文化艺术品牌
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历来为国内外美术界重视和敬慕。其制作采用纯手工刻版,木版与镂版相结合,水印套色,种类繁多,所用原料为植物配方熬制,采用炮制工序,用纸讲究,色彩艳丽,庄重深厚,题材和内容大多取材于历史戏剧、演义小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年画乡土气息浓郁,民间情趣强烈,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淳朴古老的民族风格,是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支奇葩。
发源于豫西南,承载诸多南北朝时期特色的灵宝剪纸是灵宝民间普遍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周朝。灵宝剪纸分阳刻、阴刻、叠剪、单剪四种,题材大都是人物、动物、草木花卉。可贵的是它能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画面。如《龙凤呈祥》、《凤凰戏牡丹》象征婚姻的美满与神圣,《刘海戏金蟾》象征爱情的忠贞,《喜鹊登枝》寓意喜上眉梢、喜事盈门,《新媳妇怀里抱娃娃》表示“得子”等等。在剪纸艺术天地里,民间的巧手剪纸艺人尽可以凭借她们的想象描绘出理想中的一切,以形传神,表达出巧意、新意、美意,借此表现人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
泥泥狗”是淮阳太昊陵“人祖会”中泥玩具的总称,是一种原始图腾文化下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又称“陵狗”或“灵狗”。其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无所不有,造型虚幻、神秘。“泥泥狗”因其造型古拙、荒诞,在众多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河南周易学会会长助理理杜教授解释:《神异经》记载,说混沌是只黏糊糊、黑油油,既像狗又像人熊,有耳听不见、有眼看不见,给世界造成黑暗的野兽,这为淮阳“泥泥狗”的颜色、形象提供了根据。而《庄子》中那个类乎神话开天辟地的寓言故事,为泥泥狗为何下腹畅开提供了根据,可以肯定地说:河南淮阳“泥泥狗”正是中华先民对中华大地“破混沌”“定乾坤”的记忆复制,小小的“泥泥狗”实际永远在向人们传递着“开天辟地”的信息。
此外,河南还有许多民间艺术,如开封盘鼓、麒麟舞、锣戏,宝丰马街书会,安阳“曲沟抬阁”等,我们要大力抢救整理,挖掘开发,打造精品,创造出民间文化的品牌。
(二)以媒体为媒介,打造中原戏曲、歌舞、影视文化品牌
河南豫剧历史悠久,唱腔悠扬,慷慨激昂,许多剧目广为人知,如《花木兰》、《穆桂英挂帅》、《赵氏孤儿》、《朝阳沟》等,不仅豫剧,河南还有越调、曲剧等众多剧种。这些年来,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更是让河南戏曲名扬海内外。此外,我们还排练了《风中少林》、《河洛风》、《大河秀典》等歌舞节目,拍摄了《少林寺传奇》等影视作品,在国内外也应起了不小的反响。我们要以此为起点,以媒体为媒介,多加创新、修改,打造中原戏曲、歌舞、影视文化品牌。
二、加快对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
有人说,河南地上文物全国第二,地下文物全国第一。作为我们熟知的物质文化遗产,如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遗址、郑州商城遗址,开封龙亭和相国寺等都已得到开发,但更多的还没有开发出来,如夏都遗址、宋都遗址等。仅以开封为例,开封不仅有龙亭、相国寺、繁塔、铁塔等地上名胜古迹,而且地下还有北宋都城遗址和明代周王府遗址等,是著名的城摞城。在金明广场东部的地下,就埋藏着宋东京城外城西墙的遗址。开封城墙也是城墙摞城墙,这在全世界也不多见。开封曾经发现了“马道摞马道”的奇观。 1981年,在龙亭湖湖底发现了明代周王府的遗迹,开封供开发的还有著名的州桥。《水浒传》中杨志卖刀的故事使州桥名扬天下,而“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的诗句,又使文人对州桥产生了几分向往、几分依恋。古州桥遗址就在开封自由路与中山路交叉口往南不远处,桥面距地表4.3米,南北长17米,东西宽30米,桥洞高6米,宽30米,可容纳近千人参观。如能在此建一座地下博物馆,该是何等壮观的景象。但这一切都还没有得到开发,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仅仅是开封就有这么多的文化古迹可以开发利用,整个河南省又该有多少可以开发利用的物质文化遗产呀!把这些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起来,更能彰显中原文化的悠久和灿烂,其效益和影响远远大于建几所仿古建筑。
三、以洛阳、开封、安阳、郑州为中心,打造历史古都文化名牌
从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到封建社会的昌盛时期宋朝,在长达3500年的岁月中,曾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河南。中国古都中,殷商古都安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商都郑州都位于河南。这在全国甚至在全世界都是少见的。我们要利用这种优势,打造历史古都文化名牌。
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横跨安阳洹河南北两岸,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作坊、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2006年,在40多家权威考古机构参加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评选活动中,殷墟遗址以最高得票数入选。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殷墟进行评估后认为,殷墟的价值堪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古代文明媲美。
洛阳号称九朝古都,东周、魏、晋、后唐等先后在此建都,其最辉煌的时刻应该是汉唐之际。“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这是盛唐的洛阳;豪富人家竞相传抄《三都赋》,搞得一时“洛阳纸贵”,那是魏晋的洛阳。如今,洛阳的龙门石窟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洛阳的牡丹也是名动天下,洛阳的白马寺依然香火旺盛。 但总觉得“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历史遗迹不是很多,还应该加强考古和挖掘。
开封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早在新石期时代已有先民活动,而建城的时间可追溯到夏、周。开封城的建立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曾有七个封建王朝在这里建都,特别是宋代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68年,成为开封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时称“汴京富丽天下无”。如今的开封城,除了那幢突兀的铁塔,已经找不到一丁点宋时的痕迹。那中州盛日,“铺翠冠儿,金雪柳”的绝世繁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那运河里的林立帆船,大相国寺前的技艺杂耍,也都成了遥远时空模糊的印象。但城内四处悬挂的诗书字画,栩栩如生的汴绣,浓郁的美食文化,明示着一脉相承的中原文化,依然靠着强大的文明惯性及坚韧的生命力,延续下来。此外,开封地下历史遗址很多,已经探明的就有宋代宫殿遗址、宋城墙遗址、州桥遗址、明代周王府遗址等,开发的潜力很大。
四、联合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塑造河南文化旅游品牌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文物资源大省,文物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价值突出,开发利用潜力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优势。《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国家文物局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围绕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这一战略定位,在项目规划、经费安排、政策措施等方面加大对河南的支持力度。
河南目前现有博物馆104个(2010年统计数据),全省在册文物点达到28168处。目前,全省已登记的各类文物点达到28168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198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4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00余处,馆藏文物140多万件。我省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达到36项,居全国第一。我省的文物保护科技、科研水平等多项指标多年稳居全国第一。
依托文物资源优势,培育和打造文物精品景区,全省已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达到200多处,成为河南旅游业的重要支撑。
(一)开展古墓文化游
中原地区历来就是古代帝王将相理想的陵寝之地,“生在苏杭、葬在北邙”,“北邙山头无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就是这块“”风水宝地”的写照。的河南的地下文物属全国第一,著名的皇帝墓葬群有:淮阳的太昊陵、新乡的潞简王墓、巩义的北宋宋陵、三门峡的虢国墓、安阳殷墟商王陵区、、密县的打虎亭汉墓、洛阳古墓博物馆。另外,河南的历代名人墓地也很多。如:张衡墓、关羽墓、白居易墓、二程墓、韩愈墓、这些都是值得开发的旅游资源,通过游览让游客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数千年墓葬文化的演绎变迁,游客通过游览期间,了解大量的文物、壁画、墓室的建筑风格及历史;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风俗民情。
(二)增加博物馆精品游
众多的历史文物精品大量保存在河南各地的博物馆,对于这部分文化资源历来没有引起重视,由于历史久远,加上游客的历史文物鉴赏水平有限,很多文物就束之高阁,默默地尘封在博物馆中。近几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央视的鉴宝节目不断掀起文物收藏的浪潮,很多市民百姓逐渐认识到文物的价值,纷纷加入到文物收藏的行列,同时这些节目也让更多的人对文物的价值和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加上博物馆不收费,我们可以开辟一些博物馆精品游,如:河南博物馆、郑州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安阳博物馆、开封博物馆、南阳汉画像石博物馆,吸引更多的人去认识历史了解历史、从而更好的保护我们古人留下的文化历史资源。
总之,利用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河南省旅游产业,是我们目前一项重要的任务。从旅游经济发展的观点分析,河南省凭借如此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已形成的旅游产业规模,旅游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如果我们紧紧把握旅游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开发、保护、利用河南的文化旅游资源,提高河南旅游产品质量,突出河南旅游产品特色,使河南旅游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将对河南省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成纪.中原文化研究及其现实意义[N].光明日报,2008-02-05.
[2]王保国.移民与中原文化的传播 [N].光明日报,2008-02-05.
[3]魏新生. 开封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与利用研究.
[4]张宏山,河南传统文化资源开发问题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06.6
[5]何新年, 河南文化资源的特点与开发[J] 中州学刊 2004.1
[6]张春香,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12
[7]栗洪伟,河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12
[8]杨宏恩 田晓燕,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6
[9]《河南省志》 河南人民出版社
[10]《中国旅游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
[11]《河南旅游大观》河南大学出版社
[12]《河南旅游地理》河南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工科学生;毕业设计;人才;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80-02
一、高校毕业生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差距
毕业季百万高校毕业生涌入到人才招聘市场,为谋求一个良好的工作而日夜奔走,但同时电视求职类节目中各招聘者大呼千里马难求。造成供求紊乱局面的主要原因是高等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同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1,2]。大学生在接收四年的全面且规范的高等教育后,无论知识还是素质层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据多数进入企业的应届毕业生反应,对职场中的基本常识和工作中必需的职业技能缺乏了解;学院所学知识在工作应用少;理论脱离实际,动手能力差,这些束缚了他们工作后的发展。进入企业后往往需要重头开始学习。同时,企业反映毕业生能力与企业需求有差距。从校园到社会企业衔接不当,是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工科学生本科毕业设计现状调研
毕业设计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企业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如何将所学知识转换为有社会价值的生产力;缩短进入社会、企业后的适应期;为今后的顺利工作积累经验。因此完善毕业设计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点。通过调查分析整理多所高等院校的工科毕业设计情况,了解到目前毕业设计(论文)总体质量普遍较高:综合性设计在原理上创新性较高,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解决了实际问题。总体情况如下[3,4]:毕业设计(论文)分为综述类、研究类和设计类三大类。毕业设计分为开题、中期检查及论文答辩三个环节。开题包括选题、制定工作计划、调研和搜集有关资料及文献阅读。为确保毕业设计及时保质保量的完成,学院在毕业设计中期组织中期检查。同时毕业设计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研究类毕业设计过分强调机械制图的作用忽略其他工程能力锻炼形式,设计类毕业设计产品设计过程单一、片面与企业需求脱节,设计类毕业设计机械制图的绘制方式过于局限。下表中列出了国内多所工科院校毕业设计中研究类和毕业类毕业设计要求对比。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增强研究类毕业设计工程能力训练的全面性。研究类毕业设计,以攻克技术难题为出发点在设计、组织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最终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技术难题。研究类毕业设计的工程基本训练包含实验、系统调试、工程实践、机械制图等。机械制图不是工程基本训练的唯一方式。对于选择研究类毕业设计的毕业生,今后工作用到机械制图的领域很少,而且机械制图能力在本科教学和课程设计中已经得到训练,因此,在毕业设计中将机械制图作为强化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理论分析计算、实验研究和设备使用与调试或计算机软件使用,这些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的基本,也是今后工作的重心。因此研究类毕业设计应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试验台架的搭建,实验测量、系统调试、工程实践这些同样能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工作上,强化工程能力训练的全面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工作量和成果的学术意义作为工程基本训练量化的衡量标准[5]。
2.强化设计类毕业设计产品开发流程的完整性。设计类毕业设计,根据实际应用要求设计某些机构或设备实现特定的功能,整个产品开发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但是很多工科的毕业设计一般是是先按照设计要求画出图纸,然后再根据图纸写出约1.5万字的说明,这与企业产品设计流程概念相违背。现代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中采用的是V模式设计流程[6],开发过程大致包括:市场定位,需求分析,功能需求建立,系统设计,结构设计,三维实体仿真,功能测试、验证,系统测试,验证,出二维零件图,制造。工科毕业设计强化的只是产品设计中的工作图设计这一环节。学生进入产品设计领域还是零基础,需要重新学习。故设计类毕业设计应该从市场需求出发,强化产品开发流程的完整性,熟悉产品开发流程的各个环节。
现代社会掌握先进技术,富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传统应试教育下培养出的人才同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毕业设计是由校园到社会的过渡阶段,是培养创新能力,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缩短这一差距的必要手段。因此为了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对工科本科学生毕业设计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增强研究类毕业设计工程能力训练的全面性,研究类毕业设计应将工程能力训练的重心转移至试验台架的搭建,实验方案实施、试验系统调试、工程实践上;其次,强化设计类毕业设计产品开发流程的完整性,设计类毕业设计应该从市场需求出发,强化产品开发流程的完整性,使学生熟悉产品开发流程的各个环节;最后,提高设计类毕业设计的机械制图方式的灵活性,工科院校设计类毕业设计应灵活掌握手工绘图、二维计算机辅助绘图和三维实体造型三者的比例,提倡使用计算机绘制方式,不必拘泥于图纸的数量和形式。
参考文献:
[1]沈颂华.浅析社会对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与高等学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D].第二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2004.
[2]陆英杰,娄华.改革专业教学与社会人才需求对接[J].科技信息,2010,(5).
[3]李海志,谭海鸥,董超俊.产学合作与工科专业毕业设计,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04年01期.
[4]吉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实施办法,清华大学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教学管理办法,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西安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实施办法,四川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教学管理办法,中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华中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
Abstract: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four aspects of papers' published year, involving fields, research agencies and the first author which is related to study virtual prototyp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cluded in Chinese sci-tech periodical database of VIP,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condition of application of virtual prototype technology in nearly 10 years, and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application of virtual prototype technology focus 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uggested enterprise should apply virtual prototype technology actively to improve their market competitiveness.
关键词: 虚拟样机技术;论文统计;计量分析
Key words: virtual prototyping technology;paper statistics;quantitativ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C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9-0312-02
0 引言
虚拟样机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设计人员在计算机上建立能够反映产品特性的样机模型,用样机模型代替物理样机在各种工况下进行仿真试验和分析,测试和评估产品的整体性能,进而不断改进和优化样机模型的设计,直至获得最优设计方案后,再制造物理样机[1]。虚拟样机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产品研发和设计思想,极大地降低了产品研发和设计的技术风险和开发成本,缩短了研发周期,提高了产品性能,加速了新技术向产品转化的开发、研制与使用过程。进入21世纪以来,虚拟样机技术及其应用在发达国家已经获得重大进展,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不同领域。世界众多著名的制造公司在生产开发过程中都广泛采用虚拟样机技术,设计、装机、测试都在计算机中模拟完成,保证了产品一次试制成功[2]。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使企业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快速推出产品,迅速抢占国际市场,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依托“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这一平台,通过对2003~2012年10年期间与虚拟样机技术相关的期刊论文的检索,采用论文计量学方法,对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概括和总结我国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研究状况,以期为虚拟样机技术今后在我国更广泛地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本文以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论文为统计分析源,以2003~2012年为时间条件,以“全部期刊”为期刊范围,以“虚拟样机”为题名或关键词进行全部专业论文的检索,经过整理汇总,删除重复论文后共计2508篇。通过EXCEL将整理后的论文数据套录成数据库,采用论文计量学方法对论文的发表年份、涉及领域、研究机构以及第一作者等四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概括和总结近10年来我国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研究状况[3]。
2 统计分析结果
2.1 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论文年份统计分析 从图1和表1可以看出我国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数量的增长态势。2003年至2009年期间,论文数量逐年增加,2004年和2005年,论文数量增加的幅度最大,之后增加幅度在逐年减小,2009年论文数量达到顶峰。这表明,2003年至2009年,我国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发展得比较快,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从2010年开始,论文数量较大幅度减少,特别是2012年,论文数量减少到152篇。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可能是近三年对虚拟样机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力度减小,也有可能是相关研究论文的产出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库的收录有一定时滞性[4]。
2.2 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涉及领域统计分析 笔者对研究主题涉及到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汽车与发动机、工程机械、矿产机械、农业机械、机器人与机械手、教育等领域的论文数量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我国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涉及各个领域,部分论文同时涉及多个领域,论文涉及领域分布情况见图2。论文产出居前三位的领域是汽车、工程机械、机器人,这表明,随着汽车、工程机械、机器人领域近十年来的迅猛发展,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在这些领域中也取得了不斐的成果。
2.3 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机构统计分析 在2508篇论文中,没有署名作者单位的共有23篇。笔者将论文作者的工作单位分为本科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大专院校四类研究机构,统计结果见表2。发文数量最多的机构是本科院校,为2145篇,科研院所、企业和大专院校发文数量分别为419篇、368篇、117篇,其中科研院所、企业、大专院校与本科院校作者合著的论文数量分别为280篇、244篇、46篇,本科院校的发文数量远远高于其他机构。这充分显示,本科院校是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的主要机构。
2.4 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论文作者统计分析 根据论文第一作者发文数量的统计结果可知,无作者数据的论文10篇,大部分作者1至2篇,发文数量排列前10位的作者见表3,其中,七位是本科院校的教授或讲师,二位是博士研究生,只有一位是科研院所的高级工程师,由此可见,本科院校的教授和教师是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的中坚力量。
3 结论与建议
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检索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2003~2012年10年期间,我国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发展迅速,至2009年达到顶峰,近年又逐渐回落;应用研究涉及领域极为广泛,研究成果比较多的是汽车、工程机械、机器人领域;应用研究的主要机构是本科院校,应用研究的主要群体是本科院校的学者和教师。本文的检索分析结果不一定能够全面反映我国虚拟样机技术应用研究状况,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研究机构和群体比较单一。
虚拟样机技术问世之后,得到许多发达国家制造商的高度重视,立即将这一先进制造技术引入企业的产品开发中,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虚拟样机技术的应用研究,不应仅在本科院校,不应仅有本科院校的学者和教师,更应广泛推广到企业和科研院所,让广大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参与研究和应用。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企业应积极主动充分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减小产品的技术风险,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降低产品研发的成本,提高产品的性能,从而增强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提高我国企业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地位和市场竞争力。此外,虚拟样机技术的研究专家也应加强向企业推广虚拟样机技术,推动这一先进制造技术在我国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普及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卫东.虚拟样机技术与ADAMS应用实例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2]熊光楞,李伯虎,柴旭东.虚拟样机技术[J].系统仿真学报,2001,(1):114-117.
选择一个适合的产品开发过程对于成功完成产品开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定义良好的过程,可以有效地指导和监控产品开发实践活动,提高产品开发的效率、质量和可预测性。但是,如果过程定义不合理,却会反过来制约我们的工作,导致挫折、低效、低质量甚至失败。
产品开发是一个多学科综合的过程。以消费电子产品为例,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软件、硬件、结构件和定制件等各个学科和专业小组的活动互相依赖、交叉并行。传统的产品开发过程往往采用串行、离散、重量级的方法,存在着以下问题:
串行的产品开发过程不能有效支持产品开发的迭代本质,项目的风险往往在后期集中爆发,导致项目进度失控或产品草率交付。
传统产品开发过程把各个学科和专业小组的活动视为一系列静态的、离散的过程,对于多学科交叉并行活动缺少有效综合与协调。
传统产品开发过程采用的重量级方法导致大量的文档工作和漫长的开发周期,难以快速交付高质量的产品。
随着产品的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产品的功能和结构日趋复杂,其开发难度也不断增大。同时,技术和工艺水平的飞速提高,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产品的更新换代更加频繁,也使得开发时间日益缩短。在开发难度提高和开发时间缩短的双重压力下,传统的产品开发过程已经不能满足消费电子产品开发的需要。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的产品开发过程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国内外现状分析
为了解决传统串行的产品开发过程导致的产品设计改动量大、开发周期长、成本高、质量差等问题,人们提出了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与集成产品和过程开发(Integrated Product and Process Development, IPPD)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于建立产品开发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并行工程与IPPD本身并没给出具体的产品开发过程定义,尤其是对于产品开发的迭代本质和多学科交叉并行特性缺乏具体的过程方法予以支持。
在产品开发中,系统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起着统领全局,综合、协调各个学科和专业小组的关键作用。对于产品开发过程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是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工程领域,现有的各种系统生命周期模型和系统工程过程模型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对产品开发过程进行了描述,现有的重量级的产品开发过程大多数正是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这些模型本身比较抽象化和一般化,不足以作为产品开发过程定义。同时,由于系统工程长期以来主要应用于大型/超大型系统(如武器系统、航天飞机等),在应用这些模型进行产品过程定义时必须非常小心,否则容易产生过于重量级的过程。
反观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领域,对于软件开发过程的研究和实践近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迭代开发正取代传统的瀑布模型逐渐成为软件过程方法的主流。基于迭代开发的产品化的软件开发过程——RUP的出现,标志着迭代开发方法的成熟。以迭代开发为核心的一批敏捷方法(Agile Methods),代表着软件开发过程研究和实践中极为活跃的部分。但是这些过程和方法主要关注于软件开发过程,对于其他学科的活动通常只是作为软件开发过程的外部环境加以考虑,而不是从全局上予以综合和协调。
产品开发、系统工程、软件工程3个领域的过程方法各有所长,但都满足不了消费电子产品开发过程的要求,尤其对于多学科综合的迭代开发方法都缺乏具体的解决方案。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为消费电子产品建立一个能够有效支持产品开发迭代本质、有效综合与协调多学科交叉并行活动、轻量级的产品开发过程。
由于现有的过程方法都满足不了消费电子产品开发过程的要求,尤其对于多学科综合的迭代开发方法都缺乏具体的解决方案。因此,我们在综合产品开发、系统工程、软件工程等领域先进的过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适合于消费电子产品的、基于迭代开发方法的、多学科综合的开发过程——多学科集成迭代过程(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ed Iterative Process, MIIP)。在这里:
“多学科”是指MIIP能够有效综合与协调多学科交叉并行的开发活动;
“集成”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MIIP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集成了各个学科和专业小组的活动,二是MIIP在过程方法上集成了RUP、敏捷方法、系统工程、并行工程、IPPD等多种过程方法的先进思想和经典实践;
“迭代”是指MIIP基于迭代开发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 分析消费电子产品开发的多学科集成迭代特征,并为之建立合适的过程;
2. 研究迭代过程在多学科交叉并行情况下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3. 将多学科集成迭代过程应用到具体的项目中,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
4. 总结多学科集成迭代过程应用的经验教训,为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过程改进提供经典实践。
[注:一般研究内容3-6个,每个研究内容要展开来陈述一下]
四、关键技术研究
[注:关键技术研究是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不是要使用的主要技术]
多学科集成迭代过程(MIIP)以软件工程领域的RUP和敏捷方法为基础,将其扩展到系统工程领域,同时吸收了并行工程与IPPD的思想。MIIP的研究需要深入分析并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 消费电子产品开发过程具备什么样的过程特征?
2. 如何为消费电子产品开发过程建立合适的过程?
3. 对于消费电子产品,产品开发过程应具备什么程度的敏捷性?
4. 软件开发的迭代过程是否同样适用于硬件、结构件和定制件等其他学科的产品组件的开发?
5. 在多学科交叉并行的情况下如何进行迭代?
6. 各个学科如何在迭代之间进行协同?
7. 各个学科在独立并行和同步协调之间如何进行权衡?
8. 在实践中,产品开发如何实现从传统的串行过程到迭代过程的转变?
[注:关键问题3个以上,并建议每个问题要展开来陈述一下]
五、研究方案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1. 文献阅读:大量阅读文献,了解业界成熟的过程理论、经典实践和最新研究进展,建立充实的理论基础。
2. 过程资产分析:分析Z公司(一个大型的消费电子产品提供商)过程资产库中的现有过程定义文档,并将其与实际执行结果相比较。
3. 项目历史数据分析:分析Z公司项目历史数据,特别是项目计划、监控、度量结果和技术类工作产品,了解项目的实际执行过程。
4. 人员访谈:访谈Z公司项目经理、开发人员和过程改进人员,了解现有过程模型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和人们的期望。
5. 过程定义:在分析消费电子产品开发过程的特征之后,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学科集成迭代过程。
6. 讨论和评审:在新过程的设计过程中定期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讨论和评审,集思广益。
7. 过程试点:在Z公司选择一个现有项目进行试点,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过程定义。
8. 试点总结:总结多学科集成迭代过程应用的经验教训,为Z公司乃至整个行业的过程改进提供经典实践。
1. 基于复用定义软件总线架构
2. 面向快速软件服务的个体敏捷过程拟包括以下子过程:
a) 需求与组件池的匹配过程
b) 派生组件的开发过程
c) 需求的验证过程
d) 快速服务交付过程
e) 组件反馈维护过程
3. 借鉴CMMI和PSP来建立面向快速软件服务的个体能力成熟度模型,并进行评估
[注:如果是开发系统,则可画个系统结构图,并说明开发语言、工具、框架等]
本课题的研究经费来自Z公司的过程改进费用,Z公司有一支专职的过程改进队伍,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过程资产和项目历史数据,过程的试点项目已经选定,多学科集成迭代过程的核心思想已经开始在该项目中应用。课题研究各方面的资源已基本具备,可以支持研究工作的开展。
六、计划进度
[注:一般从开题到答辩是一年时间]
2019.10 开题
2019.12 定义面向快速软件服务的个体敏捷过程
2019.03 定义面向快速软件服务的个体敏捷过程中个人能力成熟程度
2019.04 选择2-3个专业服务项目进行推广试点
2019.06 对试点专业服务项目进行评估与改进
2019.07 撰写学术论文
2019.08 部门内部推广
2019.10 学位论文定稿和答辩准备
参考文献
[2] 熊光楞,徐文胜,张和明,范文慧。并行工程的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19
[3] 傅立丰,张耀宗,刘长红。并行工程的发展及应用。机械加工与自动化,2019(9)
[4] R. Winner, J. PenneU, H. Bertrand, M. Slusarczuk. The Role of Concurrent Engineering iWeapons System Acquisition. IDA Report R-338, Institute for Defense Analyses, 1988
[5] 朱焕立,刘玉宾。并行工程的产生、应用及研究现状。中州大学学报,2019(4)
[6] 万立,郑霞,刘清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的集成产品开发流程实现研究。计算机辅助工程,2019(6)
[7] International Council o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Engineering Handbook, Versio2a. INCOSE, 2019
[9] International Council oSystems Engineering. Guide to the Systems Engineering Body of Knowledge.
[10] Alexander Kossiakoff, William N. Sweet. Systems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Wiley-Interscience, 2019
[11] Systems Thinking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12] Watts S. Humphrey. Managing the software process. Addison-Wesley, 1989
[13] WintoRoyce. Managing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Software Systems. Proceedings of IEEE Westcon, 1970
[14] Frederich P. Brooks Jr.. The Mythical Man-Month. AddisoWesley Longman, 1995
[15] Roger S. Pressman. Software Engineering: A Practitioner’s Approach, Fifth Edition.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19
[16] Steve McConnell. Rapid Development: Taming Wild Software Schedules. Micosoft Press, 1996
[17] Walker Royce. Software Project Management: A Unified Framework. AddisoWesley Longman, 1998
[18] Barry W. Boehm. A Spiral Model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Enhancement. IEEE computer, 1988(5): 61~72
[19] Craig Larman. Agile & Iterative Development: A Manager’s Guide. PearsoEducation, Inc., 2019
[20] Barry W. Boehm. Anchoring the software process. IEEE computer, 1996(7): 73~82
[21] Philippe Kruchten. The 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AIntroduction, Second Edition. Addison-Wesley, 2019
[22] Ivar Jacobson, Grady Booch, James Rumbaugh. The Unified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AddisoWesley Longman, Inc., 1999
[23] 沈备军,陈诚,居德华。敏捷软件过程的研究。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