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时代对孩子的影响范文

网络时代对孩子的影响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时代对孩子的影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时代对孩子的影响

第1篇:网络时代对孩子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传统;网络;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149-02

信息时代,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媒介环境,重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关系,家庭教育亦不例外。本文以传统家庭教育与网络家庭教育为研究对象,主要就二者的基本特点、内容和实施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和分析。

一、传统家庭教育与网络家庭教育的基本含义

本文所述的传统家庭教育与网络家庭教育,并非指家庭教育的“古老”与“现代”、“保守”与“进步”等通常意义,而是着眼于媒介变迁与发展视野,即以网络媒介作为家庭成员生活、生存基本方式为临界点,将家庭教育区分为传统家庭教育与网络家庭教育。因此,本文所讲的传统家庭教育,意指前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也就是说,网络尚未进入家庭,家庭与家庭之间,家庭成员内部之间交往关系、教育关系的建构主要依赖于常规化媒介手段(诸如面对面交流、电话交流、向电视学习教子育女之道等)的支持和在常规化媒介环境里所发生的家庭教育。所谓网络家庭教育,意指人类社会普遍进入信息时代,家庭与家庭之间,家庭成员内部之间交往关系、教育关系的建构主要依赖于网络媒介而引发的家庭教育活动,家庭教育生态的信息化与网络化。

二、传统家庭教育与网络家庭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媒介环境的时代巨变,一方面,促进了传统家庭教育向网络家庭教育的发展、跃迁,另一方面,也使得家庭教育的内在结构、作用方式、实际效果等发生了根本性改观。而唯有将家庭教育置于历史变迁的长河中,即将网络家庭教育与传统家庭教育进行全方位比较,才能更为清晰地洞见这种变化,也才能更为清晰、准确地把握网络家庭教育的基本特征。下文将就此展开分析和讨论。

1.从家庭教育发展的环境媒介来看。在传统家庭教育中,教育环境具有封闭性,家长和长辈在教育中具有权威地位,家长总是扮演着教化者的角色,子代总是扮演着被教化者的角色,这决定了双方在社会教化上的不平等性,社会教化中的“父为子纲”称得上是一切文明社会文化传承的基本法则。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由于电脑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传统的家庭教育环境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家长在孩子面前不可能永远保持权威者的形象,因为互联网所营造的网络世界使他们的权威受到严峻的挑战。而网络的开放互性使家庭教育环境由封闭性权威性向开放性民主性转变。

但是无论是在传统家庭教育中还是在网络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环境是家庭教育的基本要素,在个体成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创设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是每个家长都应该关注的问题。然而,网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孩子接触到什么样的信息家长一般不易察觉,这在无形中就加大了家庭教育的难度。

2.从家庭教育的内容来看。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主要是以伦理道德规范的教育为主,并且从具体的礼节入手,主张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而到了近代传统家庭教育的家长为了孩子以后能够立足社会,获得较好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把家庭教育的重心放在子女的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上来,认为只要孩子在考试中有好分数,能够进入重点中学,考上重点大学就行,而渐渐忽略了对孩子良好品德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网络时代,素质教育成为时代的主题,不仅要求一个人有较高的智力水平,而且还要求一个人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合作精神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不再局限于品德教育或是知识技能教育,而是将两者完美结合,并且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然而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家长教育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从孩子的品德教育抓起,教育孩子学做人。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就需要有大量能够创新科技的主体——人,即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能够创新的人不仅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和人际交往能力,而品德是良好人格和人际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培养良好品德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特征,从而成为人际交往的有利保障。因此传统家庭教育中对品德的重视是值得现代教育借鉴的。

3.从家庭教育的基本运作方式来看。中国在长期的家庭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传统家庭教育中,首先主张家风对儿童的陶冶,很多家族家庭都重视家风的培养,把家庭和睦、孝敬父母、敬业守法作为家风培养的内容,并以家训家规的形式保留下来,对后代进行教育。其次,主张以正确、正面、正当的内容与方法教育儿童,重视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对儿童的教育不仅要言传更要注意身教,因为儿童的分析辨别能力差,又喜欢模仿,如果周围的人以身作则,就能见贤思齐,反之则会受到负面的影响。所以由这几点可以看出传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以父母的教导言行为主。

网络时代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促使我们必须对传统家庭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家庭教育方式开始向民主化、个性化、多元化变革。在网络时代,父母与孩子们面临的是同一崭新的世界,同一全新的知识体系,孩子们在学,父母们更要学而且要有勇气和孩子们一起学,甚至向子女们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网络技术使家长们能通过电脑互联网为孩子们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指导他们从电脑网络中利用各种资源,逐渐成为孩子们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督促者、辅导者甚至咨询者。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再把自己作为权威,因为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孩子对家长不再是盲目地遵从和依赖,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从互联网上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自主学习,塑造自我。

但是家长的榜样作用是从古至今都不能否认的,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家长在平常生活中就应该做出表率,做正确的事,说正确的话,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不管是在传统家庭教育中还是在网络家庭教育中,家长都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做好孩子们的榜样。

三、总结

本文主要着眼于媒介变迁与发展的视野,对传统家庭教育与网络家庭教育的环境媒介、教育内容和运作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从环境媒介来看,传统家庭教育具有封闭性,主要依靠父母的教育与书籍内容;网络家庭教育则是比较开放,孩子们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在父母那里无法学习的知识,父母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从教育内容来看,传统家庭教育比较注重子女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渐渐忽视了品德教育;而网络时代的来临使父母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更为重视,不再单纯关注孩子的知识技能或者品德教育,而是将两者完美结合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运作方式来看,传统家庭教育主要注重父母对孩子的熏陶,主张家风等对孩子的陶冶;网络家庭教育则是父母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起到榜样作用,还要接受新的教育理论,学会用互联网来帮助孩子并教育孩子。

参考文献:

[1]张良才.中国家庭教育的传统、现实与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06,(6).

第2篇:网络时代对孩子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 网络 中小学生 负面影响 应对策略

当人类跨入新世纪之际,网络就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用“知识爆炸”来形容似乎已不为过分,这对教育的影响巨大,对我们的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一、网络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

根据调查显示,中小学生是网络用户的一支主力军,网络对中小学生的学习确实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也显示出了网络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上的失控。孩子年龄小,很难控制自己,上网浏览、上网聊天、上网游戏后很容易一发不可收拾,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都消耗在网上。这就是家长们普遍抱怨的“网瘾”、“网虫”现象。这种现象的确比较严重,有的孩子整天沉迷在网吧中,造成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的下降。

2.道德上的失控。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还处在形成时期,他们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接受各种不健康的诱惑,造成道德上的失控。如有的孩子常上黄色网站,有的学会了网络漫骂,有的进行了网络诱骗,有的滑向了网络犯罪,等等。北师大劳凯声教授曾在北京市进行了一项调查,在被调查的4000多人中,80%的中学生上网,其中上过的占4.5%。这个结果虽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一旦出现了问题就是100%的家庭教育问题。

3.情感上的失控。处在未成年期的孩子,情感控制力比较弱,往往是情感超过理性。他们在虚拟网络中,很容易被对方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产生所谓的“网恋”行为,造成情感上的失控。在北师大劳凯声教授的调查中,对于“网恋”现象,50%的孩子对此有认同感。

4.性格上的失控。有的孩子长期沉溺于网络世界,逐渐将自己从现实世界中淡出,其性格也往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们对现实世界感到乏味,缺乏精神,而一旦进入网络世界,立即精神百倍。严重者甚至不愿与家长沟通,不愿与周围的同学、教师沟通,性格上产生了扭曲。

5.学习风格上的失控。网络的过度便利性可能使孩子产生学习的惰性,遇到问题不是苦思冥想,而是首先求助于网络,他们热衷于以“下载”的方式完成作业。养成这样的学习习惯,孩子的学习质量、内在素质必将受到威胁。

二、引导中小学生正确上网的对策

为了正确引导学生健康、科学地上网,上“安全网”,让学生吸取有益的知识,克服弊端,发挥网络的优势,本文对引导中小学生正确上网提出以下几点应对策略:

1.学校应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学校应大力培养适应网络时代需要的教育工作者,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掌握计算机信息和网络技术,把网络中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带进课堂,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其正当的爱好和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至于沉迷网络。另外,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帮助他们辩证地分析网上的一些现象;加大宣传力度,使青少年认识到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地减少和避免网络对学生的伤害。

2.家长应及时了解子女,重视子女的心理需求。家长要尽量学会使用电脑,学会使用网络,以成为子女网络的良师益友。家长应对孩子上网的时间、内容和地点进行合理监督。对家庭电脑可以安装反黄软件,其中“网络爸爸”就是一款很好的软件,它可以对孩子上网的时间、访问的站点等进行设置,还可记录和检查孩子在哪些时间进入过哪些站点,并通过设置时间保护学生的视力。此外,父母要引导孩子对网上信息作出正确性的判断,避免他们受到网络带来的危害,引导孩子有目的性地学习网上的知识。节假日家长应多关心孩子的课余生活,避免孩子到网吧上网。

3.社会应共同关注,积极配合。各个相关的社会组织也应加入到关注未成年人健康上网、健康成长的队伍中来。网络专家和网络工作者应研究、开发出适合中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网络产品,建立一批有质量、有层次、有特色,能够吸引中小学生的网站和教育基地,在网上举办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心理专家要对中小学生网络迷恋进行心理研究和分析,开展咨询服务。其他组织和机构也应尽自己的力量,积极关注网络时代中小学生的成长。

4.政府应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净化网络空间。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要尽快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机制,出台有关法规,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或传播不健康信息的行为和现象。虽然规定网络服务营业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但放眼看看,哪个网吧没有接纳未成年人?哪个网吧采用了反黄措施?因此,网络、网吧管理还须大大加强。政府和有关职能管理部门要对网吧经营者进行强有力的管理和监督,加大力度,使他们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经营,给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当今网络对教育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教育者对待网络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因素,利用网络不断加强中小学生的技能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龙艳.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05:10.

第3篇:网络时代对孩子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网络时代 模式

1.网络时代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探讨背景

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优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提供了宽阔的平台;网络内容和形式具有生动性和多样性,更具吸引力,将其应用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学习效率;网络平台具有平等性和公平性,有助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公正性,缩短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提高驾驭的时效性。

2.网络时代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

2.1复杂性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交流平台,各类政治思想在网络平台上相互渗透,其信息内容参差不齐、真假难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由于网络上的的信息传播渐渐摆脱了国家和政府的控制,使得其信息量非常大,信息内容更是复杂难辨,容易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疑惑或者混乱。

2.2紧迫性

信息的传播者及信息的接受者具有自主性等网络的重要特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其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帮助其更好地看清世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科学的逻辑思维,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借助网络对外宣传各种政治主张,抢占主要地位,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提供更有利的发展空间。

2.3开放性

网络时代背景下,技术及技术广泛应用于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传统的面对面教育的模式对时间、地点和场所的要求较高,如果选择不恰当,容易影响教育效果,使教育者的传授工作难以正常进行。但是,网络不一样,其以正在以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传播不受时间限制等优势,为广大用户提供了开阔、自由的空间,具有开放性。

3.网络时代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

3.1教育和服务相结合的模式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将教育和服务理念融入其中,使网络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教育功能,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网使命,增加其服务模式。可以将学生定为重点服务对象,服务工作的展开可以通过提供勤工俭学、电子图书、就业辅导以及心理咨询等模式。

3.2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助网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其思想特点开展相关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网络发现问题,在网下进行问题的解决,所以,要做到网上与网下相结合,营造一个轻松、健康的网络氛围,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心理疑惑,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总结,在网下对其进行社当的交流沟通,解决学生的疑难,排解新心理压力,从根本上解决了师生的实际需要。

3.3监督和引导相结合的模式

学校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网络监督体系,通过相关条例和规章的制定,实现网络管理的规范化,做到责任明确、有章可循,也可借助网络技术严密监测高校的网络,识别不良信息并拦截屏蔽。其次,让大学生接受法律规范和网络道德规范的相关教育,引导其树立起正确的网络道德观,要求大学生遵守文明上网公约,加强其网络道德意识。

3.4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模式

首先,家长要重视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引导他们遇到困难和困惑时积极寻求家长的帮助。其次,学校要借助网络技术,建立红色网站,宣扬马列主义,开设网络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最后,社会作为公共场所,更有义务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正确引导大学生安全上网,防止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社交和网络游戏,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成长。

4.结束语

网络技术是人类创造的成果,其归根结底是由人来控制和管理的,相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助网络技术,可以探索出科学合理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对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陶然.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研究[J].学理论,2010,29:213-215.

第4篇:网络时代对孩子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 网络; Web2.0; 儿童; 儿童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李少梅(1968—),女,陕西延安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研究。E-mail: 。

一、引 言

网络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类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作为“.com”的一代,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不自觉地接触着大量的信息,学前儿童也不例外,而这些信息在给儿童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将很大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和行为习惯。[1]置身于信息海洋的新一代儿童,与以往任何时代都不同,他们的生活正接受着来自于Web2.0时代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领人类社会从互联网Web1.0时代进入了Web2.0时代。如果说Web1.0 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那么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换言之,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时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

Web2.0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二阶段,它的核心概念是互动与分享,其技术主要包括博客(Blog)、RSS、百科全书(Wiki)、网摘、社会网络(SNS)、P2P、即时信息(IM)等。信息环境中的Web2.0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教育传播模式和应用方式,改变着传统意义上对“学习”的定义,这意味着学习者不仅能够在时间上、空间上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而且学习模式、信息获取途径、学习方法等都会有普适性的革新。学习不再是只充当教学计划内的角色,也可以是随时随处发生的非正式学习。[2]在Web2.0所提供的学习平台中,不仅学习者之间可以在社会化的网络中进行广泛的交互协作,学习内容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学习无处不在,这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学习者个体个性化的需求,也为终身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互联网对儿童发展的渗透方式

在以Web2.0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网络对教育的影响已不再只是作为一种工具或手段,它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对教育的影响、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都是广阔而深远的。也许学龄前阶段的社会关系、生活环境相对来说并不复杂,但是他们所接触的环境无处不带有社会文化色彩。因而,网络也会以其势不可挡的冲击力,像进入成人世界那般进入儿童的天地。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因其个体的特殊性使信息技术不会过于直接地作用于个体,而是通过与儿童接触的抚养者、居住环境、玩具用品,特别是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与形式,以一种强烈而深刻的渗透方式影响着儿童身体、智能和社会性的发展。[3]

(一)幼儿园教育

在儿童的综合发展中,幼儿园教育是其最主要的受教育方式。从投影、电视到计算机,再从多媒体技术到更加开放互动的网络环境,不少幼儿园已经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热情。当然,硬件环境的创设并不意味着已经达到了现代化环境的要求。究其本质,新技术引入学前教育的最终目的乃是实现信息技术和学前教育的充分整合,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4]

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儿童的学习环境将真正体现出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等特点,而技术手段的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也将对幼儿园教学产生深远影响。[5]这些影响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教学资源

以互动分享为核心的Web2.0技术拓展了获取信息的途径,在加快知识更新速度的同时,加强了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资源互动。而网络信息的不断聚合也会将教学资源以集约化、模块化的方式在网络中形成数据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多元化、形象化、知识化的共建共享,大大拓展了学前儿童教育的资源共享,打破了幼儿园教学资源之间画地为牢的时空界限,实现了学前儿童信息化教育零距离、最大化的资源共享,这对于未来的幼儿园发展和园所之间的学习共建都有重要意义。[6]

2. 教学方法

由于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局限性,幼儿往往对抽象的知识难以吸收、消化。而幼儿园教学可以利用新兴的媒体、技术,将其融入更为生动活泼的视频、动画、音乐、图像、游戏、动漫等,使抽象难懂的内容可视化、立体化,以更多趣味性、互动性、丰富性、形象性、实用性的方式呈现。在网络环境中,孩子们还可以探究无法用肉眼看到的微观世界,走进美丽神秘的大自然深处,甚至兴趣盎然地与卡通人物对话。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学前儿童的求知欲望,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带来愉悦感,同时也能使他们迅速掌握学习内容,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 教学模式

由于学龄前儿童个体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往往更习惯于选择服从,其知识源也主要来自老师和家长。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悄然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尤其是网络环境的开放、互动以及人性化的发展,为儿童的发展创设了一种适应性、触发性、沉浸性和诱导性的学习氛围,[7]使儿童有机会进行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也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他们必须走出传统的角色,随时掌握新资料、汲取新知识、利用新教材,从注重自己的“教”走向学生的“学”,解决教学内容滞后于时展的矛盾,完成作为儿童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角色的转换。[8]

(二)家庭环境

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站,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将直接影响着幼儿个体的综合发展。

随着网络触角在生活中的逐渐扩展,互联网因其庞大的信息、快捷的传递和人性化的交互等特点,拓展了传统意义下的社会圈,也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参与到分享互动的群体中,成为互联网资源共建共享者中的一员。通过网络,他们可以登录丰富多样的儿童资源网站、收听有关幼儿保教知识的微博、关注载有幼儿教师心路历程的网络博客、参与同城论坛家长互动的分享讨论。他们能够通过最先进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汲取新鲜的教育理念,获得有助于孩子智力开发、学习成长的优质教育资源,找到一个可以和孩子共同参与的娱乐教育平台。他们逐渐认识到学前儿童身体、心理、情感、人格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希望通过多种途径来拓展孩子的兴趣,促进个体个性的积极发展。

与此同时,那些开始或已经涉足网络世界的儿童,也在模仿着成人,好奇地睁着双眼窥探这个五彩缤纷的虚拟世界。作为父母,在网络不断普及和深入的今天,也应及时调整改变自己的角色,更多地参与到儿童的活动中来。尤其在儿童接触网络并对其进行主动探究的过程中,父母应成为他们学习的指导者和设计者,不仅要合理引导儿童对新事物的接触,解答他们的好奇,还应引导儿童进行自主性、探索型的学习活动,进而培养他们宽阔的视野和创新意识。通过互联网,儿童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学习到信息的获取、处理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儿童信息素养的启蒙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三)网络虚拟社区

陈鹤琴曾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9]Web2.0时代的到来,不但影响着家庭环境中父母对于孩子的培养教育方式,也改变着父母了解有关孩子信息的方式,这一点在“家园共育”中尤为突出。

1. QQ班级群

作为即时通信的网络工具,QQ班级群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参与者可以针对任何话题进行实时讨论,实现“幼儿园—家庭”的交流协作和共同教育。教师既可以通过与孩子学习成长有关的话题,和家长们实现一对多的共同讨论,也可以就单个儿童情况,在教师和家长之间进行一对一的对话。此外,通过即时通信软件的附属功能,如电子邮件、群相册、群共享、群公告、微博、空间等,可以建立起更加便捷化、立体化、个性化的交互模式,加强家长和教师、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帮助彼此更充分地了解儿童的表现。

2. 班级Blog

在家园共育中,一些幼儿园组建了Blog圈,主要涉及教学心得、活动札记、教学设计、育儿日记、生活杂感等内容。[10]家长可以分享教师的教学心得,也可以汲取其他家长优秀的教育方法和经验;教师也可以通过家长日志,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并对一些家长在教育中的难题困惑进行解答指点,给予正确的建议和合理的帮助。

3. 校园网站

校园网站的搭建可以提供给家园双方一个更为平等、互动、透明的平台。通过园所新闻、专家讲坛、活动动态、教学研究、站内调查等板块,家长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幼儿园教学管理活动的相关动态。同时在家园互动方面,一些网站还设立了网站留言板、热点话题讨论区等模块,[11]希望通过不同的网络交互模式扩展交流空间,为家长和教师提供双向互动的便捷渠道,更好地促进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四)教育电子产品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在加快市场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同时,也刺激了教育类电子产品的兴起和快速发展。教育电子产品,即利用电子和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变被动教育为主动学习的电子学习工具,从录音机、复读机到电子词典、视频学习机,每一次更迭都深深打上了科技发展的烙印。而当下最令孩子们爱不释手的是以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新一代电子产品,它以强大的人机互动模式、多媒体化的学习方式,集便携性与实用性于一身,开创了现代电教产品的新时代。

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龄前儿童,平板电脑在开发儿童学习兴趣、满足儿童发展需求等方面也挖掘甚深。

1. 人机交互

在外观上,平板电脑轻巧简约,便于儿童拿在手中进行操作,而内容界面也会随着儿童的持握方式横竖变换,这种人性化的设计也深受儿童喜欢。在人机交互方面,平板电脑不再局限于键盘和鼠标的固定输入方式,以手写和全屏触摸的方式进行操作。这对于充满好奇喜欢探索的儿童来说,只需手指的轻轻点触、拨弄、滑动等,就可以完成和平板电脑的亲密接触。这样的操作不仅简单易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儿童小肌肉的发展,锻炼手指的精细动作,提高手指的灵活性。此外,进入虚拟世界的儿童,在多媒体网络技术营造的学习氛围里,接受着来自于文字、图像、声音、颜色、线条、视频等多重感觉刺激。这些刺激提供了一种儿童自身内在产生兴趣的学习环境,不仅使其全神贯注于手头的任务,减少了其他环境刺激所引起的分心,又如同电视一样毫不费力地维持了儿童的注意力,并把儿童引导到值得他们加以关注的电脑教学内容之中。[12]

2. 儿童早期教育软件

众所周知,游戏是儿童最好的学习方式。根据学龄前儿童这一学习特点,互联网也为此搭建起一个更为广阔的娱乐、教育平台,提供了丰富多样可供下载的儿童早期教育软件。借助于平板触屏电脑开发的早教软件中,也多以教育游戏为主。这些软件综合了游戏的教育性与娱乐性等特点,以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及其认知方式、发展规律,将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大领域。而每个领域,不仅收容了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相关的诸多环境,通过生活化场景的介入和在游戏间的不停切换,将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经验一点一滴呈现,同时又针对儿童潜能发展的需要,提出了更为详细的可评估目标,以期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技能、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发展。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经验、需求来选择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通过弹琴、画画、学拼音、玩游戏等活动,在特定的内容领域里以主动探索的方式发现问题、获取信息,发展解决问题的技能。而对于家长来说,在多样化的智能活动中,他们也可以按己所需,有针对性地拓展儿童兴趣、启蒙学习、开发智力,以达到促进儿童个性成长和协调发展的目的。

三、互联网:良师益友?洪水猛兽?

随着儿童对网络痴迷程度的加深,以及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电子产品逐渐趋于低龄化,反对学前儿童接触网络的声音也越来越多。面对互联网这把双刃剑,许多家长显得无所适从。互联网虽然可以被视为一个寓教于乐的大课堂,但也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杂烩。笔者认为,我们既应看到它作为良师益友的积极影响,也应看到它作为洪水猛兽的潜在威胁。再者,我们可以借鉴古代“大禹治水”的道理,他没有选择不治大水或筑高堤治大水,而是采用了开凿水道、疏导大水的办法。[13]这正如网络时代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办法,不应过度轻视网络的负面影响,自信于孩子的自控力而忽视放纵,也不应夸大网络的负面影响,以过度的保护主义避免孩子和网络接触。面对问题,寻找合理有效的途径进行疏导,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家长合理引导是关键

学前期儿童虽然年龄小、判断能力差,但这个时期他们的接受能力却极强,所以儿童应该在父母的陪伴和监护下上网,尤其在鉴别网络良莠信息的时候,父母一定要进行有效屏蔽和合理引导,为其建立正确的示范。对于三岁前的孩子,笔者是不赞成他们过早地进行人机接触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需要的是和父母的亲子互动、和大自然的接触、语言能力的发展等,学会在真实的世界中交流对于他们而言更为重要。[14]三到六岁的孩子,随着身心发展过渡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在其好奇探索的天性和网络时代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他们内心也容易产生接触网络的需求。如果父母也希望让孩子提前接触电脑,那么使用频率最好控制在每周一至两次为宜,每次使用时间也不宜超过半个小时。因为学前阶段正是孩子身心发育的关键期,长时间的接触电脑,可能会造成视力下降、骨骼发育不良等问题。一旦在情感上过分依赖,也会对儿童个体社会化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为避免或减少网络的负面影响,在儿童接触网络之初,家长就有责任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尽可能地和孩子共同参与到网络中,一起学习成长,一起互动游戏,加强儿童对网络的正确认识,提高其自制力和判断力。

(二)幼儿园混合教学促变革

网络时代的到来推进着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化,让学前儿童接触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和学前教育充分整合将会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然而倡导信息技术并不意味着排斥传统教育媒体,那些真实形象的实物演示、乐趣盎然的集体活动以及教师无微不至的温暖关爱,都彰显着弥足珍贵的价值。我们不应完全否定传统幼儿教育课堂教学的优势,那些与自然的亲近、情感的培养、身体的活动、团体的交流等都是信息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在信息技术和传统教育逐渐整合的过程中,最终将走向“混合式教学”,即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儿童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两者将相辅相成地推动学前教育的变革,促进儿童的综合发展,优质而高效地培养能够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三)家园互动共享借鉴经验

互联网为家园互动搭建了非常便捷的平台,教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之间都可以就学前儿童发展教育中的问题进行交流沟通,寻求帮助解答。对于困扰着家长们的儿童上网问题,集思广益,有不少可行的办法可供借鉴。例如上网之前,父母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上网的时间并严格遵守,最好让孩子在节假日的时间内集中上网;选择一些优秀的、健康的、适合孩子的网站,可以考虑使用过滤软件,为孩子选择安全的信息和服务;设立儿童专用的浏览器;通过网络监管功能,为孩子上网进行“限时”,并对部分网站进行限制访问。此外,孩子迷恋网络,往往与他们课外生活贫乏有关,父母应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多与孩子一起参加户外活动。孩子正常成长也离不开同龄群体的密切交往,让孩子体验从小生活在伙伴的友谊之中,鼓励孩子与朋友交往,也是减少网络诱惑的好办法。[15]

(四)企业责任意识不可少

随着平板电脑受宠于消费市场,作为朝阳行业的教育电子行业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不少企业也做好了跨入电教产品领域的准备,预期分享这块市场蛋糕。作为软件的开发商,尤其在儿童教育软件开发方面,企业应该和消费群体的教师与家长在监督和指导儿童发展方面形成一股合力,聚合专业人士的指导建议,建立消费群体的意见反馈机制。在考虑信息技术产品应用于学前教育问题上,企业应将重心回归到本源的产品价值上,也应更好地思考如何将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有效统一起来的问题,杜绝功利的商业行为,有力地维护儿童权利,打造出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产品。[16]

总之,学前教育阶段作为一生中发展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其发展状况对个体未来的社会性和人

格发展产生着持续性影响。当我们从未来社会的发展来思考今天的学前教育,以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重新审视学前儿童的发展,可以推测,在学前期进行科学的、适宜的信息素养启蒙,可以为个体日后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奠定基础,促进儿童在后期成长中对信息技术的理性使用,对提升全面素质、培养未来社会的人才具有重要价值。因而,辩证地看待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在合理有效的疏导中减少或避免洪水猛兽的威胁,发挥其良师益友的积极影响,在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帮助儿童立体感知这个世界的过程中,真正促进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爽.信息技术对学前教育的影响[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2] 张学波,林秀瑜.信息化环境中的教育传播实践应用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9):37~40.

[3]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4] [10] 何磊,黄艳霞,金晓晓.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J].学前教育研究,2009,(1):56~59.

[5] [8] 杨九民,李书明.现代教育技术[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 陈鹤婷.幼儿信息化教育探赜[J].科教文汇,2011,(8):72~74.

[7] 钟志贤.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4,(3):7~11.

[9] 李玉莲,张文芳.用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指导家园共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6,(3):38~40.

[11] 俞白.家园网络互动模式的探索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3):106~107.

[12] [美]乔治.S.莫里森(George S. Morrison).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M].王全志,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3] [14] 李萍,沈浩,涂雄悦.网络与孩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第5篇:网络时代对孩子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 网络时代 领导 求是 服务

【作者简介】 张帆,福建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明辉,福建行政学院对外培训部教授。

网络时代是人的思想层次、境界需要快速提升的时代。领导者肩负着为群众谋福利,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的使命,必须变革传统的领导行为模式,找到一种让人自觉自愿追随的方法。领导者用服务的心,将所有人的愿景化零为整地整合起来,由领导者来阐述,由领导者来激励,形成让人认同的领导魅力,才能创造领导服务的最大价值。

一、网络时代通过“求是”与“服务”实现领导价值

网络时代之前的领导是以控制产生价值。它在所有价值产生的过程中都是以强制为基础的。由奴隶社会“你不听话我使用暴力”,到封建社会“你不听话我不让你种地”,到资本主义社会“你不听话你没有劳动的权利”。这种控制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以往的社会生存和安全的威胁是大多数人要维系生命和家族的繁衍的基础。但暴力在今天依然有效。大至国家的军队国防,小到父母对孩子的惩罚措施,资本、土地、资源等依然在现实中发挥着基础的作用。然而,这些单一资源的控制作用正在弱化。正像到达一个岗位,上级给予一张任命书的作用是一样的。凭借这张任命书可以站上某个位置,但能不能取得该位置的价值取决于思维的变换。网络时代强调的是,作为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注意网络时代到来后人性需求产生的深刻变化,改变自己在工业社会中形成的“我说你听”、“我打你通”、“我命令你执行”的直线式思维方式,要善于拓展权力的视野,超越权力,在“实事求是”和“为人民服务”上下更大工夫。

工业时代的权力大都是在暴力、财富的基础上赋予的控制手段。这种手段更多的作用是对下属的管理。当今社会,无论是一个地区、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企业,要使事业成功,争取上级的支持、争取部门的协同、争取外部的配合是同样决定成败的。无论组织内外,对相关资源能不能进行整合,对于利益攸关者能不能形成共享双赢的关系是非常关键的。单纯进行博弈的最终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在现实中,任何事业的成功有一千个理由,失败却可能只要一个理由。一个事业的成功,领导的支持、部门的配合、下级的努力、社会和客户的认同,我们很难说哪个更重要,因为他们缺一不可。领导创造价值的重点已经从控制下级、达到目标转向驾驭全局、产生价值。领导者作为一个组织、单位或地方的负责人,决定事业成败的重心已经由能否控制好组织群体沿着一个目标行进,提升为能否整合各方资源给组织带来价值。整合资源拥有者和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已经成为领导者事业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领导者要突破思维的定势,从全局着眼面向未来,创造业绩。

网络时代,组织领导者的资信和被领导者的认同产生更为深刻的价值。过去管理者依靠组织的任命,即手上掌握的强制手段,规范手下的手脚按照规范的动作去干活。今天,领导者要用的是人的头脑,要让人用心工作、用脑工作,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认同和组织的任命是同样重要的。当生存和安全的威胁不断降低时,尊重、交往、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不断提升的同时,就要求我们要突破组织成员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的基础要求,创造让组织成员在工作中活出生命意义的氛围。这又突破了工业时代的一个根本点,即组织成员在组织中只有组织目标而没有个人目标。在这种变化面前,工业时代的铁则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以权力为中心的金字塔组织正在向扁平化管理的组织过渡。细致严密的规范控制正在向满足各种各样的人个性化需求的引导制度过渡。以罚为主的奖惩激励正在向满足人性化要求的价值激励过渡。这样,领导的作用就由工业时代以权力为基础的控制转向网络时代以服务为基础的引导过渡。

工业时代是控制产生价值,网络时代则是服务创造价值。网络时代的领导需要认真体验“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精髓,在认真体验被领导者交往、尊重、自我实现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服务实现领导的价值。

二、“求是”与“服务”是对工业时代领导行为的变革和超越

第6篇:网络时代对孩子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网络时代;德育教育;初中学生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互联网已走进千家万户,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思想交流与舆论传播的平台。同时,学生上网也已经非常普遍,而且网络对学生的影响也在不断地加深,这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难度。互联网的信息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并且其具有开放性和普遍性,学生在进行信息获取时,如果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互联网带给学生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基于此,网络德育工作成为初中校园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初中各德育教师要针对目前的形势,对当前初中网络德育教育工作做出新的调整。

一、我国当前初中网络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素质问题

德育教育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育,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化素质和德育教育素质。在初中校园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有些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目前,有些进行网络德育教育的教师对于自身的工作职责都认识不到位,没有意识到网络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在德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够合理。在德育工作中,习惯于对学生采取硬性措施,如严格限制学生的上网时间,这样做的后果必然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师生关系的紧张,造成网络德育教育工作效果不理想。

(二)对网络德育教育工作不重视

在当今全球网络化的环境下,有些校园的德育教育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上,不能适应现阶段网络化背景下的教育需求。校园中的德育教育工作跟不上网络发展的步伐,造成校园的德育教育工作落后。而且很多教师对网络德育教育工作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对学生没有进行良好的引导与教育,给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造成了一定的不了影响。

(三)家庭教育的弱化

对于一个学生的网络德育来说,影响很大的还有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网络飞速发展的当前,家庭中对于孩子上网的态度及要求,对学生的网络德育教育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一个家庭中,家长不能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看到孩子在上网就会产生很大的顾虑,认为孩子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家长便加以制止。这样只会让孩子产生叛逆心理。可以说,很多家庭的网络教育没有适应时代的进步,缺乏有效的家校合作,没有形成教育合力。

二、优化初中网络德育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创建一支优秀的网络德育教师队伍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初中校园要在网络德育教育工作中取得教育优势,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德育教师队伍。这就要求我们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平台的开放性的普遍性,认清网络思想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同时,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主动对网络知识及网络技术进行研究与扩展学习,并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修养。德育教育工作者还要善于利用网络知识充实德育教育工作内容,以顺应网络时代的德育教育要求。此外,作为一名初中德育教育工作者,还要时刻关注网络上的热门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关心的话题,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多运用网上的正面材料,利用网络媒体交流手段,如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和健康的心理引导。

(二)利用网络优势,创新德育教育方法

初中校园在长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已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德育教育工作思路与方法。这些方法对于我们进行网络德育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也不能一味的生搬硬套。我们应该根据时展的形势,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地调整我们的教育方法及手段。在当前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德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将图片、视频等运用其中,使教育内容具有直观性、生动性,能够使其更具有吸引人、教育人、易于被学生接受的特征。德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德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意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德育教育的各个环节。

(三)以德育教育为主线,营造健康的校园网络德育氛围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网络对初中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很多学生都从网上获得信息,这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初中校园里,德育工作者要不断的充实德育教育内容,创新德育教育手段,对校园中的网络加强管理,从根本上起到净化作用,为初中校园的网络德育工作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同时,还要注重营造校园的网络德育氛围,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以德育教育为主线,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校园里开展一系列的网络德育教育活动。如校园文化节、网络技能大PK、我为班级代言网页设计制作大赛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升华校园网络文化的健康内涵。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社会网络媒体日新月异,初中校园的网络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而艰巨的任务。这需要教师对传统的德育工作进行积极改进,并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个绿色网上校园,形成健康向上的网络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网络文化的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第7篇:网络时代对孩子的影响范文

1.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家庭教育的结构在逐步变化,家庭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也在转变。首先,改革开放以来,功利的家庭教育观曾经在大学生家庭教育中占据主要地位,以功利家庭教育观指导的大学生家庭教育有以下特点: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在家庭教育的形式方面,注重成人辅导、轻大学生自学,注重批评处罚、轻实践锻炼;在家庭教育目标方面,注重智育、轻德育及大学生个性发展。功利的家庭教育观注重单向的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逐渐发展为实践的家庭教育观,即以的实践理论为指导的,通过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施加影响的方式。实践的家庭教育观注重大学生家庭教育过程的变化,以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家庭以及家庭教育研究者的重视。

2.家庭结构的变化。

中国当代家庭结构的变化出现日益复杂的现象。主要特点有:第一,独生子女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家庭结构的核心,独生子女是大学生家庭结构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第二,单亲家庭、隔代家庭等现象已经成为新时期大学生家庭结构的重要一部分。单亲家庭指由父亲或母亲单独抚养孩子的家庭。单亲家庭家长由于离婚造成的心理失衡对大学生心理造成消极影响;单亲家庭往往出现父亲或母亲一身兼两职的现象,在教育子女方面,出现精力不足、时间不够、力不从心的现象,家庭教育的总量受到了影响。第三,家庭教育思想方法上容易造成偏差,往往更加注重孩子的智育、轻视德育,把教育的重心放在提高子女的成绩上。

3.网络时代的影响。

网络时代的到来,在改变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对家庭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给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时代对家庭教育的影响主要有:首先,对父母与子女之间亲子关系的影响。父母与子女之间传统的权威关系逐渐消失,被民主交流、平等对话、“朋友式”的亲子交往方式所取代。而这种新型的亲子关系决定了大学生家庭教育的质量,是构建积极有效的家庭教育的重要前提。其次,对家庭教育目标的影响。受传统的功利家庭教育观的影响,重视对子女学业方面,即是一种“外部目标”,而网络时代的教育目标更加强调人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积极追求创新成为网络时代家庭教育追求的目标,即是一种“内部目标”。最后,教育主体的转变。网络时代的到来可以为大学生自我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大学生借助网络,使得自我发展的动机水平不断提高,个人的心理素养逐渐加强。外在教育只有转变为自我教育,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重要力量。

二、新时期大学生家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重要性没有被充分认识。

虽然目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高校、家庭的重视,但家庭教育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一方面,我国高校受传统办学思想的影响,长期都实行封闭办学、封闭管理,很少与大学生家庭取得联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高校扩招后,高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才逐渐增多,但仍有许多高校没有认识到大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将大学生家庭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价值。另一方面,许多家长认为子女上了大学,完成了升学任务,已经长大成人,就逐渐放松了家庭教育,忽视了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价值。

2.高校与家庭沟通不畅、互动不足。

目前,高校与大学生家庭之间的有效沟通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首先,高校与家长联系的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与大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不可能像中小学阶段的教师家访、家长会那样,让家长定期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因为高校召开家长会等形式极为不便,很难实现。其次,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或者学校较远,家长去学校看望子女的机会较少,即使去学校看望子女,也只是短暂的停留,很难与高校院系领导、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联系。而学校也未能建立一个大学生家长联系机构,不便于大学生家长与高校的沟通。最后,高校与家长之间的信息沟通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等学生出现问题,如违反校纪校规、出现身体或心理问题时,学校才与家长进行沟通,家长并不能事先知情,没有能力阻止事情的发生。高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障碍,导致了家长对子女情况了解的片面性,对家庭教育造成了不利影响。

3.大学生自身对家庭教育认识不足。

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顺利考入大学,已经步入成年人行列,不再需要家长的教育,不再愿意接受与家长沟通。特别是对于那些家长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家庭,子女就更不愿意接受家长的教育。另外,由于部分大学生对自由、独立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自己已经成年,摆脱家庭、父母的束缚便是自由和独立的标志,所以对家庭教育盲目排斥。大学生出现的这种盲目排斥家庭教育的态度,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效果。

4.大学生家庭教育理论还不成熟。

大学生家庭教育需要一定的理论做指导,只有科学、系统的大学生家庭教育理论的指导才能使大学生家庭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然而,目前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理论方面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实践需要。

三、新时期强化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对策

1.重视大学生家庭教育工作,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

新时期,要发挥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整体功能,必须整合学校、家庭及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形成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合力。首先,学校应采用多种方法手段改变目前家庭教育受到弱化的局面。第一,利用新生入学的机会,通过给家长书信或者召开家长座谈会的形式,让家长配合学校搞好家庭教育,给家长提供做好家庭教育的一些具体措施建议;第二,学生入学后,通过各种联系手段,建立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及时与家长长效沟通机制,让家长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第三,学校成立由学生工作处领导的,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大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指导、协调工作。其次,社会应营造一种积极的大学生家庭教育氛围。具体措施有:第一,各类新闻媒体应加大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对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内容、手段等方面做宣传和引导;第二,社区、学校等应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大学生家长学校,向大学生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大学生家长的素质;第三,各类科研院所加大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力度,增加大学生家庭教育的课题项目研究,逐步建立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科学体系。最后,大学生家长要改变过去的传统家庭教育观念,采取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互动系统中;主动采取多种途径与学校的辅导员、班主任联系,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学习工具,扩充自身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素养。

2.采用多种沟通渠道、建立长效互动沟通。

大学生家庭教育需要借助多种远程交流工具,建立长效的沟通渠道,第一,电话沟通。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家庭教育交流手段之一,电话交流快捷、方便,家长可以直接了解子女的学习和生活现状,及时发现子女心理方面的问题,从而迅速地进行指导、沟通和交流。如果家长在电话沟通时发现子女在思想上出现波动,可以立即与学校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进行联系,了解情况。第二,网络沟通。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沟通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的喜爱。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工具,如QQ、MSN等实现对话和沟通;家长还可以登录学校的教育网站,了解高校的最新动态,学习最新的家庭教育理论知识。第三,书信交流。书信沟通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家庭教育的沟通方式,其优点是便于学生抒发内心真实情感;私密性较强,目的也比较明确;手写书信富有感染力,更能打动人心。第四,定期或不定期看望是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一种良好沟通方式。第五,拜托亲友探望子女是大学生家庭教育的一种延伸。

3.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大学生家庭教育只有和学生的自我教育联系起来,才是成功的教育。我国的大学生年龄通常在18~24岁之间,这个时期的青年思想基本成熟,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新时期大学生家庭教育提倡一种“互动”式的教育,只有家长与大学生良好互动,才能对大学生家庭教育效果产生积极影响。第一,在高校中,通过讲座、谈话等形式,指导大学生分析、判断问题,促进大学生思想观念转变,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第二,针对新时期独生子女存在的“自我为中心”的现象,通过设置集体活动,使学生融入良好的集体氛围中,学会谦让、合作等优良品质;第三,针对目前大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通过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自觉提高思想认识;第四,大学生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学习工作、假期实践等方式,开展自我学习,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4.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工作。

第8篇:网络时代对孩子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 信息时代 思想品德教学 培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一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正处在思想道德萌芽和发展阶段,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一、信息时代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由于信息时代社会意识的多元化,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网络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信息量,提高了生活的选择性。同时,网络包罗万象、纷呈复杂、难以控制。网络对人的素质要求是较高的,人们要有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能力,又要有分析、处理、吸收和创造信息的能力,能用最少的时间,从大量信息中获取最有价值的有用信息。网络使人直接交往减少,人也面临着情感的变化问题。网络具有交互作用,不同于报纸、电台和电视台,使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功能发生根本变化,学习方式发生根本变化,这个网站不行换一个网站,老师不行从网上找一个讨论。所以网络使教育的手段、方式、过程,甚至师生关系、人们的观念都发生革命性变革,并对青少年德育提出严峻挑战。

二、网络环境给青年学生思想品德教学带来的新问题

2008年4月2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了《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数据表明,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25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数量已经达到1.07亿,占总体网民规模的半数,是中国网民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年龄群体。与此同时,报告显示:“青少年上网行为娱乐性倾向明显,多以交友、游戏为主。青少年网民网络交友、娱乐行为倾向明显。绝大多数青少年网民有在互联网上沟通交友的欲望和行为,55.9%的人声称在网上结交过新朋友,同时青少年网民的即时通信使用率已经超过9成,而即时通信软件是青少年交友的重要途径之一。”①

以上数据表明网络道德现状令人担忧。互联网上充满了乐趣,也充满了诱惑和陷阱。一些学生上网,先是好奇,继而被游戏吸引产生好胜心而迷恋。甚至有的同学迷恋网上游戏,连课也不上,住读生翻墙外出,走读生夜晚不归家,把学校纪律,把老师、家长的教导抛于脑后。

三、信息时代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了众多的负面影响。我们无法回避网络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缺位这一事实。面对网络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学校的围墙挡不住网络的渗透,因此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增加一项新内容――网络道德教育已经势在必行。

(一)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教师应从做人的基本道德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待人处世的评判标准,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网上意识,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面对网络泥沙俱下、汹涌而来的信息潮流,不让学生上网、不让学生接触的“堵”的办法是注定要失败的。唯一的选择是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免疫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强化学生的国家观念,增强学生的政治敏感力和鉴别力。其次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加强对学生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能够自觉地抵制诱惑。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判断能力,辨别真善美、假恶丑,筛选信息就不成问题了。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网络技术能力。

在学生德育工作中,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托斯顿・胡森曾指出:“不要把学校看作一个教学工厂,因此,机器不能代替教师。在有理由用机器代替教师的情况下,也必须把这种教学看成反常。”网络时代,我不能用网络代替教师的榜样性、示范性。青少年自制能力差,心理尚未成熟,容易受到误导,只有及时受到良好的引导,才能度过网络人生的危险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崇拜感。因此,教师应言传身教,掌握德育主动权,提高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熟练地驾驭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同时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与学生倾心交谈,成为青少年生活中的良师、互联网上的益友。

(三)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不可否认,网络传播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经常在网上“冲浪”的学生,其知识面可能较宽了,但其基础知识不一定扎实,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也许相对较弱。我们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比如田径赛、诗朗诵、演讲会、辩论赛等),设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让他们在活动中提高动手动脑能力,提高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行为水平,体会与他人交往的乐趣,培养协作精神。

(四)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德育网。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校园文化建设应调整自身形象,增强对应能力,注入与时代脉搏相吻合的新的活力。学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建设自己的网站,创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真正构建一个真善美的校园网络氛围。比如:利用聊天室组织学生对周围的不良现象进行讨论,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德育活动的渗透性、情趣性、互动性和生活化;开设网上心理教室,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请心理辅导老师在网上咨询,引导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以便及时打开心结,健康成长。

(五)发挥家长作用,关注家庭电脑。

在网络走进千家万户的今天,家长已经成为孩子网络道德教育很重要的施教者。但有些家长片面理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孩子在网络上表现出的过度热情不过问,生怕扼杀了孩子的天赋,有些则过于相信孩子的自律能力,放任自流,结果大失所望。而一旦发现问题,部分家长又不分青红皂白,立即“封杀”、“限制”,往往激起孩子对网络更强的探秘心理。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家长在孩子上网的问题上,既要认识到网络对于孩子认识世界、学习知识、联系外界的重要性,又要认识到网络中有毒因素对孩子的危害,对孩子加以引导,趋利避害。

总之,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该有效加强网络管理,创建优良网络环境,倡导文明网络行为,尽快提高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成效,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2007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N].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3.

参考文献:

[1]陈金华.伦理学与现实生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陈文.论社会转型期中学生的道德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3.

第9篇:网络时代对孩子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顺应潮流;健康上网;课外活动

世界网络时代潮流汹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随着现代科技突飞猛进,信息网络技术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巨大实惠,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而中学生作为一个成长中的群体,正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关键时期。如何让中学生在当前环境下健康成长是家庭、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

通过问卷、座谈、观察等形式,我们认识到学生上网大多通过手机,或在家上网,还有极个别同学常惠顾网吧。面对网络这把双刃剑,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呢?为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学校除了正常的学业,要努力创设专门的情感与训练活动,培养青少年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及行为习惯,以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学校多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来充实课外时间,包括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让中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积极接触社会生活,学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地成长和提高。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乒乓球组比赛,篮球组比赛,广播操比赛,文艺演出,常组织学生到老年公寓打扫卫生,宿舍卫生大比拼,夏令营等活动。充分展现自我,实现价值,并在活动中找到友谊和自信心。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引导,通过开展活动创造人际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扩大人际交往范围,让学生掌握一般的人际交往的技巧,促进中学生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改善和提高。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利于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满足个体人际交往的需要。

学校要净化、美化生活环境,加强艺术教育功能,发挥艺术熏陶作用,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真正达到团结、友爱、严肃、活泼的校风校貌。

二、开展主题班会

在班级中联合班主任开展关于健康上网的主题班会,搞好学生的班集体建设,提高学生的人格感染力,从多角度审视网络带给我们的便利与糟粕,达到防微杜渐的效果。

三、设置“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信箱”,开展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开展性知识教育课程

消除中学生对性的神秘感和苦闷,对性有正确的认识,以消除他们对黄色网站的热衷,从而减少网络成瘾的可能性。学校还要积极加强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普及网络知识,促进网络教育,使学生认清网络本质,并养成科学上网的生活习惯。

四、引导家长配合老师尝试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技术和方法,

加强家长与相关老师随时电话联络,对“网络成瘾”学生进行行为纠正

我们要引导家长们认识到:注意发现孩子的优点,不要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孩子学习的优劣上。要知道,在学校的考试中,必然有成功者和失败者,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是前几名。如果家庭评定他们成功的标准只有一个,那些学业失败的孩子就更可能去网络寻找虚幻的成功。作为家长要千方百计让孩子有成就感,包括学业、特长、交友等各个方面,不能“堵”只能“疏”。特别对于网瘾学生更需要父母、老师更细心地关心,给他们多一点关切,耐心地和他们讲道理,帮助他们走出“网络成瘾”这个误区。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引导家长紧跟时代步伐,改变以往的传统教育、暴力教育和娇纵溺爱,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的网络健康教育,开展家庭网络健康教育的知识讲座,对家长进行适当培训,不断提高家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