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当下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范文

当下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当下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下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

第1篇:当下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26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01

1 网络环境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影响

网络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为其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方法和思路,但同时也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挑战。

1.1 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势

网络技术带给中小企业最大的优势是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可以使用网络技术和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进行报表的制作和信息的统计。通过网络可以节省工作人员很多的时间,并且可以将公司的发展情况和管理模式及时、准确地展现在网络页面中,可以让公司管理者及时了解公司的发展状况,然后对本公司的资金流通和管理做到全面了解和掌握,做到了真正地掌握公司的财务动态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经过精确、高效的数据分析,可以到达财务、货物供应、市场、公司管理及库存上的协同管理。

1.2 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很大的网络安全隐患,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我国出台了很多便利和优惠的政策来为中小企业保驾护航,也颁布了很多法律来保障中小企业的财物安全问题。但是网络安全这一块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一旦网络安全出现问题,那么中小企业就有可能出现财务损失,甚至可能出现破产的可能。其次,中小企业在新的环境下,缺少一些专业型的财务管理人才。由于财务管理人才不能紧跟社会的潮流,不能及时获取和学习一些新的财务管理手段和模式,专业素质达不到现阶段的财务管理要求,这也是当前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并且中小企业也不能及时对该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培训。最后,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基础和硬件设施不达标,也是当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匮乏和周转不灵活的问题,在财务管理中硬件设施的选用方面,就大大缩减了预算开支。这也就造成了一些有关财务管理的计算机软件不先进,存在很多安全漏洞,以及硬盘质量不合格等问题的出现。

2 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1 重视法律对网络财务管理的作用

我国正在建设一个法治国家,法治当然要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不论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都要制定和出台相应的网络财务管理的法律,来对一些通过网络盗取其他公司财务信息,攻击其他公司财务网站的不法之徒予以严厉惩罚,并且可以规范在网上进行的一系列的销售、购买、支付等涉及财务安全的行为。有法可依可以让中小企业根据相应的网络财务安全管理法律,对自己公司的财务管理手段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能营造一个安全、干净的网络环境,让中小企业更能有信心地使用网络技术来进行本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使工作能更加透明、安全和高效。

2.2 提升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技能和素养

人才是一个公司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下网络环境下,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光要有高超的财务专业素养,还应当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理论和操作知识。这样可以让计算机网络在财务管理中发挥其最大作用。所以公司要招聘更多的具有先进的管理手段的高素质人才,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要对本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创新技术的培训,使工作人员能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技能,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公司财务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处理和维护,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

2.3 加大资金投入,提升硬件的安全性能

由于资金投入不到位,所以中小企业在公司财务管理硬件设计上有存在质量安全不过关的问题。中小企业应该清楚一些财务管理软件和计算机硬件对本公司财务管理安全性的重要作用,所以要加大对于财务管理软件开发的资金投入,打造自己公司专业的软件开发团队,对信息做好保密工作。此外,对于一些计算机硬件的投入上也应加大力度,在最大程度上防止了黑客和病毒的入侵。这样才能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安全保障。

3 结 语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要想避免自身财务管理的弊端,就必须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然后探索解决问题的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公司的财务管理水平,这样才能营造一个符合社会发展的,安全高效的网络财务管理模式,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提升自身的社会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梁彤缨,陈广兵.网络环境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考[J].会计研究,2003(5).

第2篇:当下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范文

1.1计算机网络安全概念。参照ISO为“计算机安全”的定义:“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不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使网络系统联系可靠性地正常运行,确保网络服务正常有序。”计算机网络安全不仅包括组网的硬件、软件,也包含共享的资源和服务,所以定义计算机网络安全应考虑涉及计算机网络的全部内容。

1.2计算机网络防范的重要性。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企业、家庭、个人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到丰富全面的资源,但同时自身保密的信息资源也存在着被盗用或者披露的威胁。比如目前网络支付平台的大规模发展,人们可以更方便、快捷的实现购买目的,但也致使一些非法分子利用某些手段窃取用户账号、密码,给用户和商家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价钱网络安全防范。

2计算机网络安全中潜在威胁

2.1操作系统的安全问题。目前,我国用户使用的最普遍操作系统是Window系列,并且多数是非正版软件。非正版操作系统本身存在安全漏洞,特别是有时用户会疑问为什么明明已经安装杀毒软件,但计算机依旧不明不白中毒了。这是因为使用的非正版操作系统不规范、和计算机硬件相冲突、无法及时更新病毒数据库,致使系统安全大幅度降低,黑客就可以轻易利用漏洞侵入计算机,操控用户的计算机。

2.2资源共享的安全威胁。网络时代的带来,使人们可以简单的实现网络共享,比如同一局域网环境下用户只需右键点击文件包,轻触“共享和安全”5个字即可实现共享;又如在互联网中,用户上传本地文档到网络硬盘或者通过渠道向好友传送文档,均可实现资源数据共享。但用户只看到大量数据信息的共享,却没有注意到病毒也会趁虚而入。用户在共享的时候,没有设置相应的要求,导致黑客、病毒、木马等入侵者进入系统对数据进行破坏、篡改、删除,更为严重可以窃取用户重要个人信息,实施非法犯罪行为。

2.3网络协议的安全问题。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协议是TCP/IP协议,也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但是该协议在开发之初并没有对协议内容的安全性进行设定,导致现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入侵者可以利用IP地址追踪盗用、源路由攻击等手段侵入计算机删除、盗取用户大量机密数据,特别是一些黑客利用截取连接等攻击手段入侵银行、企业等机构,窃取商业机密。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当下网络安全中的最重要问题。

2.4病毒问题。和医学上的“病毒”不同,计算机病毒不是天然存在的,往往是某些人编制的一组指令集或者程序代码。因为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化的普及,计算机病毒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的存储介质里或者程序软件中,当用户对存储介质或者软件进行操作时激活病毒,其以一定速度和数量繁殖传播,从而感染其他软件,致使整个计算机网络瘫痪崩溃。

3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防范方式

3.1建立健全安全机制。依据相关法律、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各种安全机制,特别是对公共场所的计算机网络设置安全制度,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

3.2提高病毒防范意识。计算机安全问题的一大问题就是病毒防范,在当下网络化的时代病毒的频频出现已经成为重要安全隐患。在个人计算机中,用户不仅要重视查杀病毒,还要注意病毒的预防。例如,使用正版系统软件,及时升级更新病毒数据库,保证网络安全;定时、定期地对计算机进行扫描,一旦发现病毒立即消除。在公共场所,比如学校、企业、网吧等需要建立局域网的地方,要使用基于服务器操作平台的杀毒软件和针对各客户端操作系统的防病毒软件。

3.3打开防火墙。防火墙就是一个计算机和它所连接网络之间的软件,具备很好的网络安全保护作用。入侵者如果想要接触目标计算机,必须要穿越防火墙的安全防线。计算机网络安全不止是单纯的防治病毒,而且还要抵制外来非法入侵。防火墙可以最大限度的阻止网络黑客的“拜访”,防止他们随意更改目标计算机的重要信息。可以说,防火墙就是一种简单、有效、可以广泛应用的网络安全机制,可以防止网络上的不安全因素进入局域网。计算机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设置防火墙的配置,更加合理有效发挥防火墙的作用。

3.4设置数据加密功能。对于当前网络化社会,资源的共享避免不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有必要对计算机关键文档信息设置加密处理。最常使用的数据加密方法有对称加密、不对称加密和不可逆加密三种。对称加密即单钥密码加密,用户以明文和加密钥匙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目前是使用最早也是水平最高的加密技术。入侵者想要获取相应文件,必须要通过加密钥匙将其转化为明文;不对称加密算法就是用两种不同又能相匹配的公钥和私钥进行加密,如果入侵者想要解读文件信息,就必要要具备两个钥匙;不可逆加密算法不存在密钥保管和分发问题,直接输入明文,就能用加密方法将其转换为密文,再经过相应数据处理,很难被破解。目前这项技术非常适合在分布式网络系统使用,入侵者想要解读数据,就必须输入明文才可通过相应加密步骤。

3.5提高网络安全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对于个人计算机用户就是网络管理人员,在日常使用中,用户要不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加强网络安全操作水平;对于企业、学校、机关单位等设立局域网的场所,必须要常备专业网络管理人员,积极处理计算机网络中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黑客和病毒、木马的侵入,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运行。

4结束语

第3篇:当下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范文

网民的“本能释放”

“本能释放”指的是人自身所存在的一种本能在特定环境中不自觉地释放出来,网络炒作事件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本能释放”的特征。

1.好奇探究

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信息繁多,人们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会迷失方向,而这一特点正好满足人们好奇探究的本能。受到好奇心的驱使,网民对炒作事件会通过各种渠道去跟踪研究,网络的便利为网民创造了条件。在此推动下,网民参与炒作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事件的发展。

2.减压宣泄

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美好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制造了很多压力。当我们意识到某事对我们有压力时,我们会开始努力应对。应对是指试图处理那些过于繁重或者超出我们资源范围要求的过程。

这是一个需要努力处理和控制压力的过程,而“分散注意、远离或者回避”是有效的应对策略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网民有时是为了发泄自己内心所存在的压力,借助网络的虚拟性,参与炒作事件,排解自己心中的情绪。

3.无聊释放

在关于净化网络视听的新闻中,一名北京小学生说:“上次我上网查资料,突然弹出一个网页,很黄很暴力,我赶紧把它给关了。”于是有网民将这段新闻到论坛中,引来众多网友围观,“很黄很暴力”也迅速成为流行语,更有人“人肉搜索”这名小学生。

新闻采访本身并没有什么差错,但是很多网民对此乐此不疲,原因在于网民长期无聊的心理,其内心本能得不到释放,只能在这种行为中消除自己的无聊状态。

网民的“满足”

1.探索知识

每个人都有探索知识的心理,特别是网络世界中,网络主体呈现年轻化的特征,有强烈的求知欲。网络时代的到来恰好能满足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正如比尔・盖茨所讲的:“信息高速公路把无数老师和作者的最好劳动聚集起来,让所有人分享。”在互联网上,各色人物、新鲜事物、时事热点都在不停地更新,等待网民去挑选,网民对知识的渴求得到充分的满足。

2.娱乐时尚

网络世界是一个娱乐时尚的世界,娱乐时尚心理是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上或某个群体中普遍流行的,表现为追逐某种生活方式的一种趋势和倾向。它的发展和变化离不开人的相互“模仿”和“暗示”。在经济社会、思想观念深刻改革与变化的时代,网民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多层次的格局,网民在娱乐时尚的同时满足自己的内心,网民在热点事件出现时,往往以娱乐的心态去面对。

3.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的概念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A・H・马斯洛提出,他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有五个层次,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在这当中,自我实现是人类独有的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每个人都很看重自己的价值,但是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而网络世界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网民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4.彰显个性

网络带给了网民无限的可能性,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他们本身就具有标新立异、注重自我的群体性特征,在网络世界,他们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年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网络偏好选择互动创作和展示。在这样的背景下,网民很容易参与到网络推手制造的事件中。

关于网民加强自我调适的几点思考

网络炒作事件愈演愈烈,网民在当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当下网络技术还不够发达、网络法规和制度还不够健全的情况下,网民加强自我调适是一个积极可行的途径。

1.正确认识自己与网络的关系

有时人们过分夸大网络的作用,认为网络虚拟社区已经构成一个拟态社会,甚至可以代替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传播。这种错误的认识在网民中普遍存在。网民首先要做的是明确认识自己与网络的关系。虚拟性与匿名性是网络导致网民主体自我意识模糊的一个因素,所以正确地认识自我、控制自我、把握自我是保持自我意识清晰的重要手段。人们必须认识到,无论自我意识如何分裂,自我都可以在身体的认知和感知层面上保持统一。因此,网民对于自我意识的培养在网络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2.区分真实与虚拟

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往往会在其中迷失,很多时候分不清楚自己究竟在现实还是虚拟之间,因此认识网络的同时,还应认清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区别。在网络中,众多网民有着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大流量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二次传播者。技术的进步给了人们更大的信息支配能力,同时也要求人们更严格地控制自己的行为,积极文明上网。

所以,网民首先应明白自己要立足现实生活,不要对网络虚拟生活过度依赖,让网络成为对现实生活有益的工具。网民要在上网前明确自己上网的目的,加强自己的自制力,避免浪费时间,在网上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网民要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不要让网络干扰自己的现实生活。

3.提高自身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指的是人们在面对大众媒体传播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性回应能力,它的实质是人们怎样处理与媒体关系的问题。当下信息化时代不可避免地造成信息爆炸这一现象,人们每天都在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对受众来说,提升媒介素养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网络受众更多地是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与休闲。但是,面对各种信息,网民已经不只是受者,也是传者,这就要求网民有较高的对媒体信息筛选解读和批判的能力,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管理监督,构建和谐的媒体环境。

4.加强自我道德修养

第4篇:当下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国际间竞争的日趋激烈,对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加大。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现阶段的主流英语教学模式便凸显出其弊端。当前,以教师授课为中心,以粉笔、书、黑板、嘴、录音机以及幻灯片为主要授课方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占据主流地位。这种教学模式下,一方面师生之间难以形成互动,知识单向传递,学生被动接受,缺乏知识信息的反馈;另一方面,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普遍存在独立学习能力差等问题。实践证明,传统大学英语教育模式下培育出的英语人才无法满足新时代对其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标准。大学英语教育模式亟待改革,而21世纪发展迅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供了契机。

(二)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1.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包括教师的信息素养及信息使用能力等)有待提升;其二,现行大学英语教材内容滞后,更新缓慢,缺乏时代性和时尚性;其三,教师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氛围得不到有效调动,学生乏于进行英语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不高。

2.学习环节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造成这一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这些地区,英语教育起步较晚,一些先进的英语教学理念和学习理念尚未在实践中得到良好的运用。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普遍偏弱。

3.语言学习环境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资源软硬件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尚未形成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条件,严重影响教学成效及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具体体现在:①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并未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一是少数民族地区学习英语的学生较少,学习氛围不够浓厚;二是外教稀少,学生少有机会或没有机会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②受自身经济条件限制,多媒体学习条件不容许。多数学生并未配备电脑,这使得他们未能充分运用丰富的学习资源来提升自身的英语能力。

二、基于网络多媒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迄今为止,我国大学英语共经历了三次改革,逐步由以语法为主的教学,转变至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主的教学,进而发展为今天的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英语的综合能力的教学。大学英语教学在不断的改革与创新过程中,为国家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英语人才。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合作的不断加深,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现实需求迫切要求大学英语进行深入改革,尤其是基于当下网络环境对英语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在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并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进一步明确了推动大学英语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强调了应加大基于网络多媒体环境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改革和推广。基于网络多媒体环境的大学英语改革成为英语学科研究的新焦点。原教育部高教司张尧学司长曾在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讨会上指出“这次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把原来以阅读理解为主改到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英语的综合能力上来”。当今时代下,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俨然已成为推动教学改革深入进行有效手段和必要手段。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改革和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使之由单纯讲授的被动学习,转向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方向发展,这与少数民族地区大学培育大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的目标是一致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其授课方式灵活,集声、文、像于一体形成对学生的多感官刺激,友好的授课界面易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容易形成师生之间的有机互动,其拥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胡琰,2014)。同时,网络环境的媒体综合编辑,开放式、自由任意快速传播和多次复制信息的特点,拥有海量存储和共享信息有助于大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形成良好的信息检索、信息传承和共享习惯。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立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迫切需求,也符合高校教育培育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为培育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大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一教学模式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方向。

三、基于网络环境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分析

(一)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设计,依据教学模式设计理论和《课程要求》,从少数民族地区具体实际出发,设置课堂语言学习、课堂答疑及能力训练和学生上机自主学习三个模块,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互为补充。

1.课堂语言学习模块

课堂语言教学以大班读写译课程为主,学时设置为每周两学时,学生人数为120~130人,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教材选择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持编写和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本模块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读写译能力。教学过程按照:课前预习本课涉及的内容——课上运用多媒体课件讲解本文重点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课后为学生布置自主学习内容。

2.课堂答疑及能力训练模块

课堂答疑及能力训练模块开展,以小班为主要形式,需将大班分解为小班来进行小班训练,每班人数为30人。授课地点选择普通的教室即可。授课课时安排以每班隔周2学时。授课内容主要以答疑大班课程存在的疑问以及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先针对课堂语言学习模块学生自主学习后存在的疑问进行答疑,然后重点进行听说能力的训练。

3.学生上机自主学习模块

学生上机自主学习模块,为学生自主掌控的模块,教师主要负责组织、监督以及及时给予指导。本模块每周设置2学时,学生通过在本校英语自主学习中心进行上机学习,从而完成英语学习相关任务。同时,也可以随时登录本校建立的大学生英语学习网站和平台,充分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来进行英语自主学习。

(二)建立语言学习、互动学习、网络学习交叉的教学模式

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构建语言学习、互动学习、网络学习交叉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也是融合课堂学习、互动学习以及网络自主学习的全新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与校园网资源的有机结合,也实现了教师讲授模式与师生互动操练模式的融合。

1.课堂教学模式与校园网学习模式的融合

充分运用高校数字校园网丰富的资源优势,以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脱离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更加个性化和自主的英语学习。充分利用课堂知识向学生讲授本课涉及的重点语言知识,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运用校园网英语学习平台巩固复习、完成作业、或进行拓展性学习。

2.教师讲授模式与师生互动操练模式的融合

传统教学中,单纯以教师课堂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无法取得良好的英语教学实效。因此,必须逐步向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模式的方向转变。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运用形式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操练,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运用语言的能力,提升学生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四、基于网络环境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创新之处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基于网络环境的立体化英语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引导者。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基于网络环境的立体化英语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重要标志。而学生则成为教学的中心,教师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服务。教师通过选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和激励学生主动、自由的获取知识和技能,并自觉投入到整个学习过程。基于网络环境的立体化教学中,教师可以自由的将想法融入到教学中,网络环境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创造空间,也为他们结合学生需求修改教材提供了帮助。

(二)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构建网络环境为基础的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抑制,使得学生的个性更加突出,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学习(吴晓昱和王秋燕,2014)。通过网络,教学可以以灵活的方式开展,师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了解自身的进步与不足,及时进行改正和调整,教师也可以通过交流发现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同时,通过丰富的网络个性化教育资源,可以为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创造条件,从而获得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整合教育资源,发挥校园网优势

基于网络环境的立体化英语教学模式是基于拥有丰富资源的校园网数字资源平台。在保证校园网资源得到充分应用的同时,为学生英语学习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刘巨涛,2013)。借助基于校园网构建的数字资源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师可以自由的从数字资源平台可以获得更多的素材、案例来充实教学案例,同时也可以采用英语学习平台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现代化教学的创新之处,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着关键作用。

四、结语

第5篇:当下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情报;方法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情报工作有了更高效的工作环境,但是也存在更多功能价值有待开发的局面,要充分的依据现实情况做用户需求分析,提升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提升信息采集、传递与应用品质,从而达到整体服务效果与工作效率的提升。

1 网络环境对图书情报工作的影响

由于网络技术有效普及以及功能多样化,多种数字化的信息表现形式运用广泛,为信息传递与保存工作提供了更多便捷与功能优化。例如视频、音频、图片以及电子文本等形式让信息表现更加的多样化,而这些多样化的信息形式与传统单纯文字图片纸质形式具有更多的便捷。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系统的基础建设功能有效的满足存储、检索与信息读取应用功效。其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信息储存实际所需空间更小。而由于技术的发挥,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在获得便捷的操作感受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网络信息技术,满足实际工作中的技能所需。在当下网络信息新环境下,图书情报工作人员不仅要具有基本的信息收集与整合能力,同时需要对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利用有充分的掌握。需要对现有的信息资源做到有效整合处理、优化配置才能有效的发挥图书情报工作价值与质量。

网络信息技术也促使图书情报工作的资源共享与相关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各大网络平台提供了图书情报工作必要的信息服务载体与操作形式。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促使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更为便捷化,处于信息开放共享的工作环境。在信息技术支持之下可以共建更广阔的图书情报网络平台,打造出较为开放性的网络信息数据库。而要想获取相关网络信息平台,需要涉及到网络平台建设的物理网络、逻辑网络、管理网络与用户网络各层面,相关建设工作需要专业的网络信息技术支持,同时还需要相关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调控配置与共享渠道的建立。而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提升,相关网络平台建立的成熟度不断提升,有效的促进图书情报工作效率的提高。

网络环境支持促使图书情报工作不断地创新发展,有效的通过网络操作多元化功能提升情报统计与绩效评估工作的提升,通过对费用、交易、利用清棵与时间等相关测度分析利用,有效的对图书情报工作做有效的评估,拓展了图书情报工作的全新变革。

2 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工作的常见问题

网络环境一方面提供给图书情报工作高效便捷度,另一方面也为图书情报工作带来一定挑战。在海量信息的现存状态下,信息量与信息广度得到了较大的增长,从而导致在信息筛选上存在更大难度,需要找到目标性和具有高匹配度的信息需要更高的检索操作技术,如果信息技术无法有效辅助筛选工作的进行,信息选择鉴别工作量将会更大,导致功能难度提升。在情报用户中,部分情况会存在对网络资源的排斥与操作能力的缺乏,进而导致网络信息资源无法有效充分利用。同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情况的差异,部分用户无法承担昂贵的情报费用,从而导致图书情报工作发展受困。在情报收集、检索与应用中,信息分布表现出不均衡状态,同时信息获取也存相应难度,从而导致不同国家、地区、专业领域方面存在实际应用效果的差异,同时在创新能力上也因为自身环境条件的限制而产生差异,进而导致信息不对等情况。

3 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工作的提升对策

3.1 优化情报工作环境

信息产业的发展,在初期投入上具有较高成本,同时生命周期较长,对于海量图书资源,作为个人与单个组织无法有效促使图书市场的全面信息化。因此,要积极发挥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导向作用,通过发展眼光不断的提升图书情报工作信息化建设便捷性,较好的促使国家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建立完善,让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其真实价值。加大图书情报用户的发掘,充分的对网络信息做有效的采集、组织、整合,让信息提供更为准确性,提升信息利用率,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图书情报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由于用户市场的开发,有效的将网络图书情报工作价值凸显,给予其应有的网络信息建设工作基础保障。

3.2 规范法律法规

在网络信息建设的当下,要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工作的完善,促进信息市场法制化运作,将信息资源不合理配置问题做有效的调整,同时通过有效正常来鼓励地区、组织间做有效的合作,保证信息流通工作的顺畅性。同时要保证的应有的著作权、知识产权与信息安全管理,确保情报工作的规范性。要保证网络信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有效的保证网络信息发展的健康环境。

3.3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图书馆一般属于非盈利型机构,图书情报工作主要有国家进行有效管理与投资运营,然而由于网络环境与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相关工作需要在国家主导下逐步的引入市场推动力。由国家做好信息资源的保障体系建立完善,市场的进一步投入开放运用可以有效的促使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充分利用。要建立健全市场运作体系,有效的促进信息资源更深度的数字化,将管理更加多元化,有效的得到融资方式的多样性,积极促使组织联合。图书情报工作由于更多的属于被动型服务,需要依据用户反馈需求来进行服务的提升,而这种模式会导致用户流失,要积极的转为主动服务意识,发掘用户潜在需求,提升用户粘度。

3.4 做好用户需求调查

图书情报工作如果要不断地提升其价值,需要对用户需求做充分的了解,从而有的放矢的提升图书情报服务工作的有效性。做好用户搜索查询信息记录,依据用户对图书情报需求情况做对应的图书情报需求工作的掌握,进而有效分析,发掘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以改进的功能,提升图书情报服务系统更高效的处理能力。需要用户需求方面强化工作人员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提供实际工作效率与提高服务水平。有效的通过用户年龄、职业、性别等综合信息做有效分析利用,从而让服务工作更为人性化,贴合用户需求。

3.5 加强图书馆联盟建设

图书情报工作需要各机构与单位的支持,让现有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得到不断的整合利用。同时也需要提升网络网速、改善网络兼容等问题来配合图书情报服务效果提升,让整体的图书情报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与充分利用。

4 结束语

网络环境为图书情报工作带来了更高效便捷的工作环境,促进图书情报服务多元化、高效化发展,但是也存在信息安全、海量信息筛选难以及信息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要充分的依据实际情况做信息利用改良,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图书馆机构联盟,引入市场运作机制,有效的促进图书情报工作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娜娜.基于网络环境的图书情报组织变革研究[J].知识经济,2015,(21):18.

[2] 王龙.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图书情报工作[J].价值工程,2015,(34):223-224.

[3] 林丽.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研究[J].知识经济,2013,(19):53-54.

第6篇:当下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网络新闻 趣味性 煽情性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说网络把人类社会带入了“比特时代”。随着网络媒介技术的大跨步发展,网络作为一种集数字性、实时性、综合性于一体的新闻平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经济压力下的媒介经营组织为了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也更加趋向于商业化运作,迎合受众的心理需求的趣味性、煽情性、刺激性的新闻成了竞争制胜的有效筹码,而过度的娱乐化新闻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认知水平。

纵观人类社会媒介的发展,趣味性作为新闻价值五大要素之一,在满足受众需求、提升媒体自身竞争力方面显示出了强大的优势。而趣味性和煽情性的混淆,使得新闻工作者往往容易利用这种模棱两可的分界,以满足受众心理需求为借口,在新闻报道趣味性的面具下充斥着煽情性的新闻符号。从而在历史上导致了19世纪30年代以《纽约太阳报》等廉价报刊的出现为标志而产生的“黄色新闻”泛滥的浪潮。不过,在这里并不是说煽情性的新闻都是“黄色新闻”,这两者之间不能就此随意划等号,因为“黄色新闻”只是众多猎奇性、煽情性的新闻中的一个分类。那么对于当下网络新闻的趣味性和煽情性这两个原本应该截然不同却被混为一体的概念而言,如何对其进行统一的界限划分和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了我们不得不面对与解决的问题。

一、趣味性和煽情性的区别

煽情的最初来源是趣味。在19世纪的中期,娱乐性新闻作为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产物登上了社会舞台。与先前的政党报刊不同的是,大众报刊的内容更加通俗,贴近生活,政治色彩较弱。而到了19世纪末,这种趣味性的内容已经开始在利益的角逐中扭曲变形,一种纯粹的煽情新闻从趣味性中衍生出来,达到了最高点,最为明显的就是“黄色新闻”的泛滥。从范围上来讲,趣味包含着煽情,而“黄色新闻”又是煽情中最为严重的一个方面,想要彻底的把他们区分开来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限定并使两者相互制衡。

在《新闻学简明词典》中载有“兴趣性”的一则条目,即:兴趣性是指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有读者感兴趣,而在写作上也要富有情趣,能够引人入胜。兴趣有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指对读者个人的吸引力;间接兴趣则指读者对事物的普遍关心。新闻报道必须引导读者培养高尚的情操与健康的趣味,反对迎合少数读者的庸俗兴趣,摒弃一切低级趣味。但是在当前的网络媒体中,趣味性大多表现为一种以煽情为主线的网络信息,主要表现为:新闻标题的煽情化倾向——“标题党”的出现;新闻内容的暴力、犯罪、冲突、灾害、“星腥性”等倾向;视听效果的刺激、暴露、戏谑倾向等,撞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为了争取大众,他们不得不迎合大众的实际文化水平及阅读情趣,供给识字不多的读者们大量的刺激性的、粗浅易懂的新闻消息;为了方便大众,他们不得不把报刊编排得醒目悦人,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样,廉价报刊才有可能吸引大量的广告商,获得丰厚的广告收入,从而进入“良性发展循环圈”。

在当前网络新闻中,煽情性的信息不只是存在于“娱乐”新闻的分类栏中,更为主要的“战场”则是最为人们关注的社会新闻,原本用以一种令人感兴趣的形式吸引大众的趣味新闻却在无意识的主观倾向中将煽情性添入其中。但作为一种大众引导机制,媒体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该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尽可能地寻求网络新闻趣味性和煽情性的平衡点。

二、趣味性和煽情性的平衡点

针对网络娱乐煽情信息的泛滥和受众对于趣味性信息的需求,在为两者谋求一个平衡点的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从新闻取向上来看——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取舍。由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内国际形势的相对平和,受众对新闻的选择更加倾向于阅读软新闻,即“亲近性新闻”。但是从长久来看,公共政策秩序和国际国内动态不可能一直被人忽略,人们对于硬新闻的需求有一种潜在的“第一位”认识,而软新闻等娱乐性信息是作为一种生活内容的补充,并没有占据其主要的思想领域。所以就媒体之间的竞争形势来看,过度的娱乐性煽情性新闻在未来是没有发展前景的,只会为人们所摒弃。

其次、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精神和价值取向。追求趣味是人的天性,有人认为,“它和艺术之间的分野也很难下定义,因为两者在社会及心理上的功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可以说十分接近。”趣味和煽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新闻工作者在严格秉承新闻价值规律的同时也要注重“度”的把量,不能唯利是图。要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因为作为“把关人”之一的新闻工作者对受众所接受的信息有直接控制和影响作用。要能够区分趣味与煽情,避免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黄色新闻”浪潮的再次出现与涌动。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市场标准的衡量下,人们迟早是要淘汰那些浅薄的、浮夸性的报道。

第三、网络新闻法规和新市场秩序的建立。网络作为新兴媒体,其信息的综合性、交互性以及实时性都优于传统媒体,对于社会舆论的形成具有引导作用。但是当下我们对于网络的把握并不全面,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纰漏和不可控性,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因此除了应发挥政府对于网络的监督管理之外,还要在现有规范的基础上尽快出台相关的网络新闻监管法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媒介为了吸引受众,一味炒作所谓的“热点”:热点消息、图片、新闻等,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内容却占据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使受众沉浸在一种拟态环境中。面对当前的竞争格局,媒介经营者应以一个更高的站位来对将来的市场进行前瞻性评估,整顿网站内容的过度煽情化倾向,赢得受众的尊重,以全新的新闻视角和思维方式推动数字时代网络新闻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李磊:《外国新闻史教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②赵蕊,《电视新闻报道的新倾向及其反思》,《记者摇篮》,2009(12)

③钟鑫,《谈广播音乐节目主持的娱乐性和文化性的统一》,中国播音主持网,2008-9-10

第7篇:当下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信息网络安全;信息网络技术;控制

中图分类号:TP393.08

1 信息网络安全的含义

信号传输进行有效保护,维持信息网络在中不受到外界的恶意干扰,有效保证信息网络软件和网络中程序的正常运行。保障信息网络的安全,不仅能够维持网络长期稳定的工作,还能高效保证网络中数据域信号的安全与完整。在信息网络中,特别重视对信息与数据的有效处理,因此,安全保护数据的与信号的完整性和保密性,能够有效防止其受到病毒入侵,以及被恶意篡改或毁坏。在数据安全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使市场的发展以数据形式更为直观的表现出来,以此为基础使管理者做出更为客观的判断。从网络管理者角度分析,信息网络的安全能够有效促进网络的建设与进一步完善,在为广大客户提供有效服务的同时,获取一定收益。而就用户而言,信息安全网络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更为高效的满足了用户的数据与信息的需求。信息网络的安全控制,不仅是新时代信息网络发展的要求,更是网络建设进程中的标志性进步。

2 信息网络安全控制的必要性

2.1 信息网络的构建为资源的共享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大量的网络也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建设提供了更多便利,信息网络逐渐深入到社会发展中的各个领域中。伴随着信息网络建设和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社会企业开始将信息网络到企业的实际运营中,通过建立企业局域网以实现企业数据资料的有效管理,并通过网络有效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而在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更多的网络漏洞也逐渐暴漏出来,使得数据容易被盗取甚至破坏。为有效提升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建立网络的安全管理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2.2 网络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和网络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网络的安全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信息网络系统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网络软件破损等问题,网络性能也需要定期加以控制,因此,在信息网络安全控制中应对网络软件管理和网络性能及时加以检测。网络软件作为网络层次性构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具有良好的完整性将直接影响其在网络环境中的。一旦网络软件出现破损,就会造成软件与网络环境的不兼容,网络软件无法运行,会直接对网络的安全产生影响,因此,保证网络软件的完整性能够有效保障网络的安全。从另一个角度讲,网络性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信息网络的安全控制。在网络的数据传递过程中,一旦网络性能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数据传输效率,极易导致传输过程中数据的丢失与破坏,因此,有效控制网络性能也是保障网络的必要手段。

3 网络安全控制现状

3.1 缺乏建立防范措施

在信息网络中,由于网络数据的多样性和数据组成形式的不同,会导致网络中的数据库及其管理出现漏洞,造成网络程序的运行存在缺陷。网络中数据漏洞与程序缺陷的存在,使得信息网络安全面临数据盗取的威胁。分析缺陷出现的原因,能够得出缺乏在网络中建立起防范措施是其中一大重要因素。防范措施的缺少,使得网络中程序设计的漏洞无法得到及时填补,造成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漏洞不断恶化,使得网络数据面临威胁,进而影响到网络的安全。

3.2 网络操作不当

信息网络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包括企业局域网络的建立,商业网络信息管理和网络数据交换等,在网络的不同表现形式中网络操作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而在网络系统的多种形式中,由于网络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不成熟而出现操作不当,也会在网络中形成安全漏洞。在安全漏洞上继续开展网络会造成漏洞进一步扩大,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信息网络的操作不当通常是由于操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加之操作技术掌握不牢固,也是形成漏洞的原因之一。

3.3 网络病毒入侵

网络在为数据交流搭设平台的同时,也为病毒的入侵提供了机会。由于网络具有公共性,在信息网络中,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共享,也造成了网络病毒的扩散。从病毒入侵网络的方式角度讲,能够将病毒入侵方式分为很多种。普遍存在的是通过病毒进行密码破解,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网络中的企业网络管理和商业性的数据网络交流。密码破解是指通过在指定的网络中植入密码文件病毒,通过网络程序的运行带动病毒密码文件运行,再通过病毒中的密码破译工具进行密码破解,达到数据盗取的目的。其次是通过病毒进行网络的非法入侵。网络黑客通过制造病毒,使其直接对网络漏洞进行访问,通过漏洞进行数据的盗取,破坏。

4 信息网络安全控制技术分析

4.1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安全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是通过在网络之间建立起更为深入的网络访问控制关系,以防止外部网络用户通过非法途径入侵到内部网络,防止内部网络中的数据受到侵害。防火墙的建立是通过对多个网络传输中的数据进行检测处理,并以此决定数据能够经过协议允许而作进一步的传输,被检测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仍继续受到防火墙的监视,以保证传输的数据在对网络数据安全构成威胁时立刻对其进行处理。从网络安全体系中的层次角度分析,防火墙以其最为基础的网络安全防护形式处于防护层的最底层,这也使得防火墙技术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技术的性质。防火墙作为网络安全控制部件,同时具备网络硬件和软件的共同特征,既能够对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数据传输边界进行界定并开展有效控制,也能在对网络数据资源开展保护,进而实现对了信息网络数据的有效控制。就防火墙设立的不同技术内容分析,防火墙能够划分为网路地址转换型,包过滤型,检测型和型四种类型,由于不同类型的防火墙采用不用的数据处理技术,因此在网络防火墙的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应用。

4.2 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通过数据置换或数据变换等方法对数据内容进行变形,进而达到数据保护的目的。数据在经过变形后,会经过网络中的数据传输途径进行传输或储存。由于传输的信息经过精密的数据加工,并且对应的数据也需要特定的数据码进行翻译,所以利用数据加密技术能够保证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伴随着当下信息网络技术和数据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数据加密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对数据完整性的保障和数据身份的鉴定。为实现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加密技术子添加了数字签名程序,通过签名对数据内容进行标记,并同数据内容一起发送出去。在接收端接收到数据后,首先要将数据签名与对应的数据进行比较,进而判定数据内容是否完整,以此实现数据完整性的有效控制。

4.3 安全隔离技术

从信息网络数据传输中的风险角度分析,信息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来源于网络中的物理部分,协议部分和实际应用部分。就网络安全威胁中的物理部分分析,网络数据传输线路的破坏以及信息设备中网络数据传输元件的损坏,都是来源于信息网络物理部分的安全威胁。信息网络中协议部分的安全威胁则包括网络中邮件地址的伪装,病毒粉碎后碎片对系统的攻击以及带有病毒的软件装载造成网络数据破坏等,由于网络中的协议能够对病毒会黑客起到有效的防御作用,因此协议部分的安全威胁主要表现为协议漏洞,及时对网络协议进行漏洞修补变能够有效避免网络中病毒的入侵。实际应用部分中的安全风险主要来源于网页中恶意的数据代码,带有病毒程序的恶意邮件等,由于信息网络中实际应用部分中存在的病毒攻击途径较多,因此网络数据在实际应用部分所面临的威胁也最大。为有效提升网络环境中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安全隔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信息网络数据传输过程中。安全隔离技术是指通过在网络数据传输途径中建立起安全隔离通道。通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使用专用的数据传输通道和特定的数据安全协议,以保证数据在交换过程中与外界网络环境相隔离,以有效避免网络环境中病毒数据和黑客的数据侵略。数据隔离通道还能够在通道的内外实现安全的数据交换,这也使得安全隔离技术能够在更为广阔的领域中加以应用。

4.4 入侵检测技术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实质是利用网络中的硬件和软件对网络系统中传输到数据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将数据与病毒数据的特征进行对比,以此判定数据的特性,一旦发现数据存在病毒数据的特性,便立刻对该数据进行处理,以有效保证网络系统中数据的安全性。在对病毒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处理方式是按照信息用户定义的处理方式对病毒数据进行处理。入侵检测技术最为鲜明的特点是利用数据检测技术对网络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检测,通过对病毒数据作出及时的处理以有效避免病毒数据带来的网络威胁。在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中,数据检测程序通常布置在信息网络设备的数据接收端口,对网络系统中的数据流直接进行监控,为进一步提升入侵检测系统对病毒数据的检测效率,通常会在病毒检测程序中设立网络数据协议,以协议的形式对网络中病毒和黑客等侵略行为进行有效识别,并通过网络系统进行对应处理。为保证入侵检测系统能够高效识别病毒数据,应及时更新系统中的病毒数据库,保证数据库中的病毒数据信息能够与当下的病毒特征形成对应关系,以此保证网络数据中的病毒识别程序能够对新型的病毒数据加以识别,进而提升入侵检测系统的病毒识别能力,提高对于病毒的及时防控能力,进而保障网络安全。

5 结束语

为适应社会对信息安全的需求,建立起有效的网络安全体制十分必要,通过加强完善信息网络安全控制方法,将虚拟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管理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对信息网络安全的有效控制。基于目前我国信息网络技术基础,开展对网络数据安全控制的研究,进而实现对信息网络安全的充分控制,并为我国日后的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实现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天光.信息网络安全技术浅析[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冯东国.浅析信息网络系统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信息系统工程,2012.

[3]张咏梅.信息通信网络数据安全讨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4]李天顺.浅析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在当下网络发展中应用的必要性[M].北京电力学院出报社,2008.

[5]张茂辉.伦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作用[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9.

[6]于文林.信息与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研究[J].信息技术周刊,2011.

[7]陈阳.浅析信息网络安全防范策略[J].信息技术周刊,2012.

第8篇:当下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绪论

近年来,“网络教育”“互联网+”频频出现在媒体和书籍资料中,不断被人们所熟知。教育是百年大计,在这样的趋势下,教育行业也响应“互联网+”的方针和政策,一批批网络教育平台兴起,为我国国民教育贡献了巨大的力量。沪江网校就是一个典型的网络教育平台,它是沪江旗下的一个在线学习平台,以社群学习为核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学习性指导和服务。沪江网校倡导大家一起学,互相监督,互动交流,让学生们的学习变得更加地快捷简单。但是,在各大网校日益兴起的今天,沪江网校的规模和质量问题也日显突出,这不仅是沪江存在的弊端,也是如今各大网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开展网络教育的各个机构都非常重视学习资源建设、教学支持硬件系统的完善,但是对于学习满意度的研究并没有像系统建设一样有明显的进展。

二、文献综述

刘景福(2001)阐述了网络教育的情感缺失现状及其成因,提出网络教育不仅要加强认知的培养,同时也要对情感给予较多的关怀,并就如何在网络教育中加大情感关怀的力度提出了对策。

程建钢(2002)就“清华教育在线”网络教育支撑平台,详细讨论了与平台相关的设计原则、模块结构与功能设计、主要特点和关键技术。

武法提教授(2003)在《网络教育应用》一书中对网络教育的定义作了明确的阐述,并且指出网络教育是一种系统的组织活动。

张学波(2004)分析了国内远程高等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现状,归纳了国内为共建共享优质资源所做的准备,讨论了建立共享机制的几个关键因素和程序,以及资源共享后带来的一些思考。

刘丽莹(2015)指出在远程教育环境下,网络教学本身比较开放并且很难去监控到老师与学生的交流状况。所以要想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要实施远程监控,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保证教学工作科学有序地展开。

陈奇(2015)指出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教育这一重要的行业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把线下的课程转到线上,最大化地利用互联网这一快捷的平台,推动教育行业的发展。

王海荣(2016)基于学习者视角,对国内有代表性的三类学习中心的服务质量进行调研。结果发现,学生整体满意度较高,但是还是存在一些指标比较低的情况。

黄炜(2016)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回顾了在线教育发展的背景、现状和模式,然后运用案例分析法研究了“互联网+”环境下在线教育的模式特征,并提取了相关影响因素,对四种典型的在线教育模式进行了实例对比分析,构建了在线教育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线教育模式在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均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影响在线教育发展的多个具体因素相互之间也存在区别,在线教育产品应当注重内容的品质与来源,更大程度地提供开放资源,注重功能的多样性和系统的稳定性,有针对性的为用户提供服务,使用户满意度提升,促进其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王盈(2017)采访了网络教育的杰出代表鲍岳桥,他指出了中国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以及在线教育将会成为一个大趋势。

目前关于网络教育的质量评价有多种方式,但是都太过于定量,大多以学生的成绩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一个指标。然而,在线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应该以“学生满意度”来衡量在线教育的质量。因此,作为研究网校服务学生满意度的研究者,应该实地调查与采访,获取学生最真实的感受,并且对调查的结果用模型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采取措施积极解决问题,尽量让在线教育的弊端降到最低。本研究通过查阅并研读了大量参考文献,注意到国内外一些研究者已经就如何提升网络教育学习满意度的问题进行了论证,同时也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总体来说,我国内地研究者的研究通常是基于一些经验的感性认知,还缺少量化分析,难以令人信服。

三、影响因素收集

沪江网校是一家著名的在线教育企业,它的主要业务集中在外语学习这一块,但是同时也涉及其他考试学习。由于网络教育尤其是外语学习主要是大学生们,所以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1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包括研究生在内),并从150份样卷中抽取了100份样卷进行数据分析。对影响网络教育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列举如下:

1.环境封闭;

2.缺少监督,很难坚持;

3.没有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案;

4.归属空虚感,缺少情感交流;

5.受网络或者时间等方面的限制;

6.视频质量一般,甚至失真;

7.功能不完善,开发能力不足;

8.平台的兼容性不够,无法支持常用系统和浏览器;

9.师资很难保证;

10.照搬线下教育弱点多;

11.效率较低。

(一)调查方案

1.调查对象

由于对全社会的网购用户进行调查难度较大,难以操作,而在校大学生是学习外语的主体,其具有鲜明的代表性,所以从实际角度考虑,选择了在校生(包括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

2.调查形式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中测量影响因素的度量主要采用 5 级李克特量表,用?聿饬恳饧?统一程度,即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非常同意分别为1、2、3、4、5。 然后根据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影响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3.调查方法

为了了解影响在线购物顾客满意度的因素,就近选择在校园里进行调查研究。调查中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一共投放了150份调查问卷,询问同学们对沪江网校学习满意度的感受,从中选出 100 份问卷进行整合分析。

(二)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经统计,这 100 份问卷中男生占 53%,女生占 47%,都具有在沪江网校学习的经历,并且对于网络教育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具体情况如表 1 所示:

表1 关于在线教育满意度影响因素的评分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评分较高的影响因素有环境封闭、缺少情感交流、师资很难保证,而评分较低的影响因素有受网络或者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功能不完善,开发能力不足等,其中有74%非常同意环境封闭问题,58%非常同意师资很难保证问题。与此同时缺少监督,照搬线下教育弱点多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四、影响因素分析

(一)调查结论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得出影响沪江网校学习学生满意度的几个重要因素:

1.教学环境封闭。在线教育学生一般是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进行的,学生只能和屏幕前的老师进行对话,没有其他可以活动的地方,并且也很难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2.缺少情感交流。在线教育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仅仅局限于知识本身,不会像线下那样沟通个人的生活,学生也很难把自己的一些除了知识点本身的困惑告诉给老师。

3.师资很难保证。在线教育的很多平台都声称自己的老师是一线名师,然而这些老师的资质以及学历水平,教学经验,我们很难去查证,导致学生花了冤枉钱。

4.缺少监督。在线教育的学生不可能像在课堂上有老师全方位监督或者是线下家教那样还有家长的监督,很多学生在网校买了网课,但是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花了钱,花了时间什么也没有学到。

5.照搬线下教育弱点多。由于在?教育是线下教育的延伸与拓展,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线下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线教育也会存在,甚至还会更加严重,在这一点上,在线教育要积极创新。

6.效率低。由于有的课程需要实地演练,所以如果只是跟着视频里的老师走的话,学生难免会走神,同时没有主动动手去练习的过程。

(二)调查启示

在打破线下教育的今天,在线教育平台纷纷崛起,但同时在线教育的弊端也日益显著。越来越多的小企业也提供了在线教育的平台,使得像沪江网校这样的老牌在线教育平台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沪江网校只有及时地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积极地去解决问题,并且加大科技和师资等方面的投入,才能使得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结论与建议

面对当下网络教育竞争的日趋激烈,沪江网校作为一家资深网络教育平台,更应该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为其他的企业树立榜样,为此,我根据沪江网校学生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保证强大的师资

对于在沪江网校任职的老师必须要对其学历、能力、授课经验以及教学成果进行严格的审查,同时,对于与教学相关的老师的个人资料应该提供给学生,并且,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老师。

(二)加大技术投入

在线学习少不了互联网和一些硬件技术的支持,沪江网校要开拓更多的平台,对于手机、电脑、平板,无论是安卓还是苹果系统都可以支持,同时声音图像各方面也要越来越清晰。

(三)跟踪教学

对于老师的上课的情况要及时跟进,经常跟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意见,及时审核老师的学情报告,并且把它们反馈给自己的学生,以及学生对老师的意见也要有专门的人负责去沟通。

第9篇:当下网络环境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档案管理;保密技术;优化策略

近年来,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档案管理部门而言,档案的存储以及收发工作在互联网的帮助下能够更加高效快捷的进行。目前,电子化档案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档案管理部门通过将档案存放在云端来拓展档案的传播空间,让需求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快速的检索到自己想要的档案。然而,正是这种快捷性,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犯罪的机会。网络本身具有开放性以及虚拟性的特点,一些恶意软件或是黑客很容易利用这种漏洞来对档案进行攻击或是恶意读取、修改。因此,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成为了档案工作的重点内容。

一、网络档案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管理人员思想上不够重视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档案被存放至互联网上。这些档案不仅是个人信息的档案,还包括一些工程或是国家级别的安全信息问题。因此档案面临的安全威胁级别并不低,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种威胁已经呈现出频繁并且向着更高技术性的趋势发展。然而,在这种状况下,档案部门的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仍旧不足,只关心档案有没有适应现代化的管理需求进行了电子化,仍不去加强对这些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

(二)传输手段的不安全

档案的收集与管理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的利用档案,而不是说在收集之后就置之不管。因此档案是要经常被移出与收录的。在交接过程中,传输方式主要是以软件为主。目前我国使用最为广泛的传输软件无非就是MSN与腾讯QQ,这类软件虽然会在数据传输时进行加密认证,但认证级别并不高,一些技术较强的黑客能够轻易将数据截获,读取之后再释放,让档案传输双方都无法察觉。

(三)管理人员自身能力不达标

电子档案数量庞大,涉及到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网络中对档案的管理人员在一开始接受培训合格后上岗,在当时的条件下是能够保障档案安全的。但是由于互联网络发展迅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深入到生活学习的各个角落,因此档案在管理技术上也要随之提高。但是,由于思想上的局限性,档案管理工作者往往会疏于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对计算机网络并不能有效了解,为管理工作带来弊端。

二、优化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与加密的措施

(一)做好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步管理

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纸质文件是必不可少的。纸质档案相当于一份证明的“原件”,而这类原件的电子化就是将其扫描之后的文件形式。对于一份档案来说,若是需要经常性的被查阅或是移交,这个过程中档案比较容易受到损坏或是遗失。因此档案若是要进行转移,可以使用电子档案。同时,对于纸质原件也应该妥善保存,尽管已经有了电子档案,但由于网络环境的不安全,一旦电子档案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因此纸质档案一来可以提供原件,二来能够保障电子档案遭到损坏之后能够及时弥补。

(二)合理选择文件格式

档案的电子化有多种格式可以选择,对于不同用途的档案应该选择不同的格式来保存。对于档案管理部门而言,每年都应该对电子档案进行至少一次的读取,保证其有效性。在发现文件损坏或是无法读取的情况时,应该及时与档案建设部门联系,保障档案的完整性。

对于一些需要编辑的文件,像是人事档案或是工作档案,可以采用word格式进行存储,以便于在档案信息需要更新时能够方便的进行修改;对于一些像是工程的管理材料档案或是合同等档案,可以使用pdf格式来存储,这种图片文件的格式更有利于档案的安全保存。

(三)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

网络环境需要有效的制度去完善,对于一项信息系统,其政策法规是对运行中各项机制有机整合的标准,也是网络信息建设的原则。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首先就是要建立好一个管理目标,要求能够有效反映当下网络环境的特点,并根据现有法规的漏洞来进行优化。

完善的规定不仅是针对网络安全管理而言的,也还要加强对信息人才、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投资的培养。网络是一个开放性的环境,应该具备综合性较强管理条文。在信息安全方面,管理者要提出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条例,每个网络中的成员都应遵守,这样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

(四)做好档案保密工作

在网络中,一些档案是可以供人们浏览的,例如人事档案、个人简历等,而一些档案是不能够任意下载的,就像是工程或是国家档案。按照我国《保密法》及其实施细则,对档案的管理应该要分为保密档案与非保密档案。并且像是具有保密年限的档案,一旦时间到了就应马上解密,供人们浏览。对档案的保密程度划分要严密,过于贵重的保密应慎重入网。按照保密程度的不同,采取的安全协议标准也不一样。

(五)完善档案保密技术

1、对称型加密技术

使用单独的密钥对文件进行加密,在解密时也运用同一密钥。这种保密方法的计算量比较小,系统响应速度快,比较适合一般档案的管理。

2、不对称加密技术

不对称加密使用的是公共秘钥,需要传输双方用公密与私密结合来完成。这种方式适合于分布式系统中的加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密钥的妥善保存。

3、不可逆加密

这种加密技术指的是数据一旦被加密,就无法进行解密,只有在输入相同数据并且经过相同加密算法之后才能够得到相同的加密数据。这种技术适用于数据量不大的情况,例如合同档案或是工程招标投标档案。

三、结语

信息化的发展为我国档案管理事业带来了新的基于与挑战,在利用电子化与信息化的同时,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应该注意其安全性,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管理与保密工作,保障档案信息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