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交通运输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交通运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它不但促进着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而我国当前的交通运输状况就滞后于经济发展,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制约性。对此,本文将根据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的状况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对策。
1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
1.1交通运输滞后于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交通运输产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依然是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的。主要存在着运网规模不够强大和运输设备、交通管理水平跟不上等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的。我国的交通运输量密度和交通运输设备的利用率等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给我国的交通运输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和压力。但乐观的是存在矛盾的同时说明我国交通运输产业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的。
1.2缺乏资金投入
交通运输压力大,就意味着要兴建更多的道路,然而资金不足是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原因。首先,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类经济活动市场竞争激烈,从而导致建设材料等物资价格大幅上涨,人力资源紧缺,同时费用也逐年增加。受各种因素共同影响,交通运输建设在资金投入方面相对有限。其次,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各地交通运输资金投入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各个地区交通运输建设状况参差不齐。虽然我国交通部门对交通运输建设已经投入大量资金,但是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
1.3交通运输网设计不合理
交通运输发展情况对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交通运输建设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交通运输网设计不合理。当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无论是企业的生产需求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都和城市的交通运输网络息息相关。但是从目前我国城市交通运输网络来看,很多一线、二线城市都存在严重的交通拥堵情况,严重影响了物流运输的速度,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限制了城市经济发展的脚步。
1.4交通运输缺乏个性化服务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生活的质量, 对交通运输工具及交通运输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受到资金和成本控制等因素的影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落后,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人员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不高,导致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在服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无法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加剧了交通运输行业内部服务同质化的趋势,导致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效益下降。
1.5安全保障不足,管理体制落后
交通运输的安全问题始终是危害社会和人身安全的隐患。受到经营管理方面的影响,铁路、公路交通事故频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购买服务的信心, 从而影响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然而事故的责任并非全部来自当事人,也有部分原因来自交通运输管理的松懈。我国交通运输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落后,无法完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所以,为了保证交通运输经济能够跟上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必须加快交通管理体制的改革。
1.6城市运网结构与规模不合理
运网规模的增长态势不及交通运输工具的增长,经济得到了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和改善,相应的人们对交通运输工具要求的数量就会增加。但是现实的情况是,由于运网规模增长的速度慢,交通工具数量增加了就会造成道路拥挤,甚至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速度衔接不上,抑制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运网结构不合理和交通管理技术落后,以及运输设备落后等是当前的大中小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城市运网结构不合理,城市道路的堵车情况十分的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业的运输效率,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缓慢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2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策略
2.1明确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目标
要想有效促进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首先需要切实实现合理的统筹规划,联合建设以及分层管理的发展方针。明确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目标,并通过科学政策的指引,完善机制的管理以及丰富经验的优化来实现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
2.2加大交通运输的投资力度
交通运输建设及管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所以,资金始终是制约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此,政府需要重视交通运输管理,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同时,广泛吸收社会投资和国外投资,扩大交通运输建设的资金来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交通运输进行投资的对象除了国家投资和地方筹资外,应该多通过筹资的方式吸收社会各方面的资金和国外投资资金等。并通过各种交通费用等的征收,来进一步实现对交通运输的管理和维护,将资金实现最有效的利用。同时可以有效的发挥市场经济机制的作用,摸索像有偿使用以及多种筹资等方式来发展交通运输。
2.3控制行业成本
资金是限制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交通运输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成本控制是关键。首先,需要强化交通运输行业的成本控制能力, 各个相关行业也必须投入到成本控制当中。所以,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以成本控制为目标的财务管理和联动机制。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就是成本控制中心,通过对建设资金的分配、预算、效益等进行评价,全面实施成本管理,最终实现交通运输经济的全面发展。
2.4适度开展个性化服务
交通运输经济同样处在消费领域,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希望享受到同消费价格相等的服务。所以,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要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舒适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但是,服务的水准还要掌握好适度原则,因为我国现阶段交通运输经济还处于发展阶段,没有大规模实现个性化服务的条件。
2.5优化交通运输结构
在完善的交通运输管理机制上,需要优化交通运输的结构,使交通运输管理机制能够有效的应用在交通运输的各个方面上。首先,需要进行交通运输政策的制定,实现政策对交通运输的宏观调控作用。其次,需要计划交通运输的发展战略,并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规划以及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生产来实现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作用。再次,是进行交通运输市场的培养和发展,并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健全来规范化交通运输市场,使交通运输市场能够对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起到促进和协调发展的作用。
3我国交通运输产业的发展展望
交通运输产业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市场经济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扩大市场经济的同时需要依赖于交通运输,为此对于交通运输的数量以及质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的向城市转移,加上旅游业的发展,交通运输量在不断的上涨,对于交通运输的安全性以及高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上面分析,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还是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的。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土地面积十分的广阔,但是资源分布的十分不均匀,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硬性要求。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未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前景较好。
4结语
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未来的公路交通经济发展应当根据经济发展的战略和地区发展的特色进行合理的布局,合理的利用有限资源,并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运输方式,提高公路运输管理效率,从而促进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作为流通经济范畴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交通运输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我国交通运输经济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当前国内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环境研究
从实践中来看,当前国内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生产领域的交通运输环境,另一种是消费领域的交通运输环境,全面认识这两种环境对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生产领域的交通运输环境。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经济依然没有完全复苏,国内生产领域中的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具有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国际出口市场的不断萎缩,导致大量的成品或半成品必然通过交通运输方式实现全国范围的相互流通。在该种现实条件下,国内的经济发展的开发度决定了生产领域的短期滞后性。由此可见,交通运输行业在当前的生产领域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尤其表现在业务量限制方面,进而导致该领域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不确定性特点。
其次,消费领域的交通运输环境。从实践来看,对于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业内需拉动问题而言,应当将重点放在消费领域,即假日经济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等,这些都是促进消费者获得交通运输产品与服务的重要内容。据调查显示,消费者在商务出行、旅游以及网购方面的消费正在稳步提升,因此当前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 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
从本质上来讲,交通运输业主要负责的任务是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货物在空间位置上的转移和调度,无论政治、经济,还是社会生产生活,都离不开交通运输。以下以2012年上半年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之现状为例,对当前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进行总结,
据统计数据显示,本文由收集整理2012年上半年我国公路、水路客货运输量与周转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速,但较之于去年同期则有所减缓。形成规模的港口实现货物吞吐量超过47亿吨,同比增长7.2%,同时其增速也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1个百分点;而规模以上的港口实现集装箱吞吐量超过8400万标箱,同比增长8.8%,而且其增速要比去年同期降低4.3个百分点。2012年上半年,我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达5490亿元,此数据同比下降了6.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速降低21.7%,其中投资规模也出现可幅收窄现象。上半年我国公路建设上投资达4733亿元,同比下降7.8个百分点;内河建设方面投资211亿元,同比增长33.1个百分点;沿海建设方面的投资为450亿元,同比增长4.9个百分点。公路交通运输业发展大大加快了国道运输干线的建设,但是农村公路交通运输条 件依然非常有限;港口集装箱和大型的散货泊位能力非常有限,尤其是主要港口航道依然有待进一步开发。从整体上来看,许多大、中城市的路网结构建设并不合理,现代化的快速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依然没有建成,交通结构相对比较单一,城市交通建设领域的大容量地铁及轻轨交通方式依然没有大的突破。
当前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经济发展资金比较紧张,尤其是固定资产领域的投资在不断的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银行信贷资金难以及时的落实,地方政府财政资金落实不到位;第二,航运业发展趋势不乐观,市场呈现出需求放缓、成本上涨、运力增加以及运价下降和亏损扩大等态势,以致于多数中小航运企业面临破产风险;第三,2012年上半年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整体上来看相对稳定,但是一些重大运输事故有增无减。从总体上来看,当前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迅速,同时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相对于中国的发展要求而言,供给仍然难以满足客观需求。
三. 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战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及其成因分析,笔者认为要实现交通经济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从实践来看,可持续发展理论所研究的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与可持续发展,而对于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而言,不仅要研究其与身体环境的关系,而且还要加强其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交通运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同时还要注意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相处。基于对当前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现状与供需矛盾分析研究,笔者认为未来中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应当坚持如下发展战略:
(一)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对交通运输系统实施全面战略性调整
从实践来看,交通运输具有能耗量大等特点,因此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对能源进行合理的使用,对交通工具进行优化配置,从而降低其能源消耗,以保护环境。根据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应当对当前的交通运输结构进行优化,建立以低碳环保为主体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当前交通运输业主要分为交通、民航和铁路三个部门,让三者之间各自为政,很难实现统筹规划。各种运输经济发展特征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之路,打破传统的部门分割,实现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体系的战略性调整。
比如,就运输占地而言,复线铁路通常与16车道公路的运输能力基本相同,但铁路所需用地宽度为15米左右,而公路则需要占地122米,由此可见,铁路的实际占地仅为当前公路建设占地的八分之一。上述指标,在各部门自行制定发展规划时不可能也没必要成为参考依据,但是如果按照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达到节约资源、能源、与自然协调的目标,在制定规划时,必然成为重要依据。
(二)提高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水平,走集约化道路
从实践来看,管理就是生产力,它主要是通过对交通运输经济过程的控制、生产环节以及工艺规律等进行研究,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组织策略,以保证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质量,并提高其管理效率。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实践中,应当采用新的交通运输方式,以最少的能源耗损来满通运输经济发展之需求,从而实现交通运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可以通过运筹学对库存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哈桑降低其库存量,从而实现节约库存成本之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交通运输线路及交通运输工具的合理选择,在保证运输生产资料安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从而走上集约化道路。
(三)引进先进技术,构建智能化的现代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系统
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发展新型的节能运输工具,同时探寻新的替代能源。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采用纳米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燃油燃烧充分度,而且还可以有效降低污染气体的排放量。将太阳能和原子能引入到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而且还能够保证现代交通运输能源供给的持续性。同时,要将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大力发展智能性的现代化运输系统。在建立全方位的电子控制系统基础上,充分发挥准确、实时以及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机制,对交通运输工具、驾驶人员以及道路等因素进行综合管理,提高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安全性。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服务质量,以提高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人性化。
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的行业发展与管理模式研究
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就是进行模式设计。但是通常情况下模式设计可以分成两个情况,分别是行业管理模式以及行业发展模式。行业发展模式是指先确定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增长因素以及环境因素,而且需要通过论证其在不同因素下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之上再制定相应的战略方针。而行业管理模式则是在行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之上,通过结合其他行业管理模式以及运输科技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指定的战略措施,在缓慢的对行业模式进行转变和调整。
交通运输科技发展循环经济的评价体系建设
我们通常都是通过围观评价以及宏观评价来对循环经济进行评估。大多数情况下,微观评价都是对某一产品或者企业的评价,主要考虑其产品质量是否合格,是否可以将其囊括在交通运输系统的范围内,同时为了更好地改进产品及参与循环过程而进行的全面的技术评估。而宏观评价则是指在某一范围对循环经济进行发展现状的评估,主要的评估内容是其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实际的发展现状等,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在工作中我们有哪些优点以及不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循环经济规划提出更好的引导。由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当前条件下缺乏一个可以实用的评估指标体系。因此我们一定要以系统层次、科学实用、完备简明以及动态稳定的基础上监建立一个全新的评价体系,并给出一个适用于现状的评价指标体系,这对于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的发展的唯一出路。
交通运输科技循环经济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研究
对于围观评价过程来说交通运输循环经济的相关标准以及规范是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的。它可以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判断,决定其是够可以加入到可循环系统中来,是否需要改进一些地方才能更好的在可循环过程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构架;实施设计
1 引言
随着道路拥挤的剧增,日益膨胀的道路交通越来越需要一种智能化的控制。智能交通技术是一项综合运用检测、通信、计算机、控制等现代高新技术,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利用效率、减少交通公害的新兴技术。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方面的压力,各国都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的力度。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的概念是从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它是指将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与网络等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对交通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运用运筹学、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技术对交通运输进行控制和信息服务,促进车、路、人之间的互动和协同运作,最终使交通运输服务和管理智能化、安全化和高效化。
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以下:顺畅功能:提高交通网络的通行能力,增加交通的机动性,提高运营效率;调控交通需求;安全功能:提高交通的安全水平,降低事故的可能性,防止灾后危险扩大化;环境功能:减轻堵塞,降低汽车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2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
目前,交通拥挤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和经济损失,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压力,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的力度。
2.1 国外发展现状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竞相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道路交通运输智能化的研究试验。目前,美、日等发达国家在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研发和试点应用的同时,从拓展产业经济视角,不断促进智能交通系统产业形成,注重国际层面竞争,大规模应用研发成果。如美国,参与智能交通系统研发公司达600多家,其中半数以上为美国大型公司,包括航空和国防工业公司。日本在四省一厅联合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研发活动后,一直在加速智能交通系统实际应用进程,积极推动如车辆信息通信系统 (VICS)、电子收费系统(ETC)等应用。
2.2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短缺,各级交通部门充分发挥“后起国”优势,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一些先进技术逐渐在中国部分大城市交通部门得到应用。2000年,国家交通部、建设部、公安部联合全国各大科研院所和多家高校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规定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主要集中在不停车收费、出行者信息服务、城市交通管理、公共交通系统、智能公路系统等9个方面。此外,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确定了包括杭州、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在内的国内10个示范城市。
3 城市市智能交通建设的方案设计
3.1 智能交通系统方案需求分析
根据城市社会经济、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现状,其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目标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发展相协调,以提高人流与物流的移动效率。从基础信息采集、信息融合以及信息三个方面来说,具体包括:
⑴建成覆盖全市的多方式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在全城范围覆盖内,采用地埋式线圈、红外线探测、雷达探测等定点,微波、视频检测,浮动车采集技术以及今后基于移动终端的动态采集技术进行信息采集。只有强大的信息采集系统,才能进一步实现公用信息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实现信息处理的功能,将大量的基础数据提炼成有用的信息,并最终提升到知识层面和应用层面,满足智能交通系统各个层面的需求。
⑵完善城市交通信息共享平台,准确的融合所有信息。利用多媒体电子的空间基础信息,逐步完善城市智能交通公用信息平台,它是与外部环境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重要通道;是信息汇集的中心和信息交换的枢纽,对各子系统起到支撑作用。各个信息系统的完整性确保了信息传播交换的顺畅,对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⑶建成多层次、多手段的交通信息体系,实现全市范围内交通信息诱导服务,提高出行效率。
3.2 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构架
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吸收了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的经验和成果,并结合中国交通特点,道路交通实际状况,确定了适合中国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如图4.1所示,该框架中将整个智能交通系统按照信息的流动和存在形式分为三层:信息基础设施、公用信息平台和应用服务。体系框架中的主体是信息基础设施、公用信息平台、交通仿真和应用服务。其资金、体制、人力和技术等保障措施也是框架不可缺少的部分。
3.3 智能交通系统功能分解
智能交通系统所包含的的功能很多,主要的功能发挥先进的导航系统作用、自动收费、协助安全驾驶、交通管理优化、道路管理效率化、协助公交车辆运营、商用车效率化、协助行人、协助紧急运营等,如图4.2所示。
不同国家和地区道路交通现状不同,对于智能交通系统 功能的具体选择和运用上也有所不同,2004年1月,我国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的修订工作在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组织下开始进行,主要涉及到用户服务、逻辑框架、物理框架及应用系统。
3.4 智能交通系统实施设计
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内容庞大、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需要多个领域、多个部门的长期合作,其研发、建设、管理均需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制定一个总体策略,分阶段实施。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⑴根据交通发展现状,确定智能交通系统 的技术研究重点、应用建设重点、产品开发和产业化以及标准化方面。
⑵综合运用现有数字化公用平台,建立起能够支持智能交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确定各相关部门工作内容,并进行全市范围内的普及应用;在已有的交通设施产品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交通信息采集、检测设备,车载装置、手持移动终端等,并实现批量化生产,逐步形成交通信息服务产业。
⑶继续加强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使郑州市智能交通进入大规模服务应用期,不断扩展新的系统和功能来满足公众对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
4 结束语
由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作用领域的范畴需要不断的更新。对于针对推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发展所提出的一系列的设计方案应进行长期坚持不懈的探索。随着整个城市的建设,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重点都会发生变化。因此,要想一次规划,终身受用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要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模式还需进一步研究
另外,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方案的规划相对来说还比较片面,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虽然已有相应的很多城市建设可以借鉴,具体应用时难以确定。因此,还需进一步展开理论和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冯晓,陈思龙.改善城市道路机动车排放污染的智能交通手段[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2).
[2]陈荣波.智能交通系统理论的研究与实现[D].长春市:吉林大学,2004.
[3]张可,齐彤岩,刘冬梅,等.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研究进展[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5,5(5).
交通运输行业是带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国民经济水平、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伴随着交通运输工程建设数量的持续增加,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逐渐呈现出来,经济问题就是其中最严峻的一项,主要体现在筹资方式狭窄、资金监管水平不高等几个方面。面对这一问题,相关部门需要从城市运输建设特点着手,对现有经济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以此来进一步促进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稳定发展。
一、城市化交通运输中存在的经济问题
交通运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命脉,运输体系是否科学完善直接关系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所以,交通运输一直以来都被政府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交通运输体系进行了不断优化与完善,尽管该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却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经济问题所占比例最大,这些经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益性强,融资方式狭窄
与一般市场经济行为不同,城市交通运输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大幅度提升国民经济水平。所以,从性质上来说,城市交通运输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这也直接导致了其融资方式的局限性,只能依靠政府部门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和个人很难将资金投入其中。加上国家近年来对财政政策给予了改革,加大了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渠道的管理,从而使得城市交通运输的融资方式更加狭窄。
(二)资金监管制度存在安全漏洞
交通运输工程具有工程量大、工程周期长等特点,所以,一旦交通运输工程立项,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对建设资金的有效管理成为了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就目前大多数交通运输工程的资金管理现状来看,普遍存在监管不到位、监管制度不健全、资金管理存在安全漏洞等问题,使得资金浪费、怒用、侵吞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了确保交通线的建设能够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在项目建设中,必须确保建设方案具体、完善,除了要对前提施工、土建施工和设备安装施工的各项操作进行明确规定之外,还要提高对工程验收和试运行两项环节的重视程度,从根本上做好工程建设工作。一般来说,交通运输工程从立项到竣工,再到试运行,需要经历很长的工期,如果施工经验不足、施工技术不成熟,那么施工工期将会更长,随之而来的就是投资周期长、回收周期漫长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资金管理的困难程度。
(三)涉及面广,建设成本高
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区域经济的长足发展,所以,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各组织机构给予大力支持,这些组织机构和部门主要包括交通局、公安局、环保局、规划局、电力部门、燃气部门、自来水部门以及通信部门等。由此可见,交通运输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随之而来的就是建设成本的增加,这些成本除了必要的建设成本外,还包括一些非工程项目成本,比如说,交通疏解、树木移植以及城市环境的保护等。此外,城市交通系统还涉及了多个专业和领域,例如,给排水系统、环控系统、车站建筑、通信工程等。所以,若想使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实现预期的建设目标,必须由多个部分有效配合,对各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将各个专业和领域的优势发挥出来,促进交通系统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此外,建设成本高也是当前城市交通运输中的一个主要经济问题,尤其是在通货膨胀不断加剧的今天,工程建设中所涉及的成本也在持续提高。众所周知,交通运输系统建设的目标主要是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所以工程所在处几乎都是建筑密集区,不仅交通情况拥挤,而且施工环境复杂多变,一旦施工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到施工安全。所以,必须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这也是交通运输工程施工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城市化交通运输中经济问题的对策
交通运输工程建设是一项全面而又系统的工作,其中所涉及的经济问题亟待解决。就当前城市化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现状来看,对于经济问题的解决,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拓展交通融资渠道
针对融资方式单一这一问题,相关部门若想将其有效解决,首要任务就是拓展融资渠道,在原有资金来源的基础上,实现资金来源多样化。经过一段时间深化改革,目前交通运输建设中所涉及的资金来源除了传统的政府支持外,还增添了国债支持和银行资金募取两种方式。所以,为了确保上述两个融资渠道能够实现有效融资,就要求交通投资建设部门除了要对国债努力获取之外,还要尽可能与银行业建立良好的联系。与此同时,还要将民间资金充分利用起来,将民间闲置资金投入到交通运输系统建设中,解决工程建设资金不足这一问题,促进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制定有效的城市交通保障机制
交通保障机制的制定和完善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交通运输建设单位需要以国家政策发展变化为依据,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现状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并且积极探讨与之相关的融资模式,大胆创新融资方法,确保融资机制能够满通工程建设需求。其次,对于交通保障机制、扶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也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利用政府导向保证城市交通运输进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只有确保保障机制科学合理,才能够确保交通运输建设目标顺利实现。
(三)完善交通建设资金监管体系,定期审查资金使用
资金监管体系的完善也是交通运输部门日后工作的一个重点所在,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方面可以确保资金的使用满通运输建设需求,避免出现资金滥用、挪用和占用的情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提高交通运输部门的管理效率。与此同时,还要做到对资金使用情况的定期审查,审查内容主要包括资金使用是否科学,是否存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应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联系,进行查找和修正。对于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惩罚。只有完善内部约束与配合机制,才能够从根本上将督促和监督的作用发挥出来,杜绝资金风险的产生,提高资金利用率。
(四)发挥政府部门职能
上文提高,在交通运输工程的建设与运营中,涉及了多个专业和多个部门,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是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将其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建立与交通投资建设部门的有效沟通,从工程建设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同时,政府部门职能的有效发挥还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对员工竞争精神、责任意识和学习意识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以间接的提升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对交通运输行业的长足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对我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推动作用,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从本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城市化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经济问题,如果不能这些问题有效解决,势必会阻碍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不利于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这就要求城市交通管理部门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构建科学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将现有的经济问题有效解决,为交通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
【关键词】港口航道 海岸工程 港口发展
一、我国港口发展面临的现状和形势
1、全球经济贸易环境依然波动
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与我国经济贸易关联度最大的美国、欧洲、日本的金融和实体经济受到重创,尽管这些国家也在不同的层面采取了救市和经济振兴措施,但是到目前,这些国家和地区最多是遏制了经济继续下跌势头,失业率等经济指标仍然不尽理想,经济全面恢复尚需时日。因此,我国经济的主要外部市场仍然没有走出低谷,“十二五”初期恢复性增长幅度不会很大,这将会影响到港口需求市场,特别是外贸集装箱运输市场。但是,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运行,我国与国际上其他新兴市场的合作越来越广泛,将会引发新的港口服务需求,为我国港口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2、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变
全球性经济危机给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对我国高度对外依存的经济结构提出了强烈的警示。我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所出台拉动内需的各项措施,正是为了抵御外部市场经济下滑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抑制。2012年以及今后较长的时期内,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将在落实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方面,交通运输业正着力推进“三个转变”,即交通运输发展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由主要依靠单一运输方式的发展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转变。交通运输业的“三个转变”顺应我国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形势,也符合交通运输业自身的发展规律,“三个转变”也对我国港口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现代交通运输业战略不断实施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行业不断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分析行业面临的发展形势以及对交通运输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的认识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交通发展新战略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不断实施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战略,才能实现调整交通运输结构、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对照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战略要求,我国港口发展将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和设备的系统性和科技含量;注重服务功能的拓展,逐步成为综合运输体系的枢纽和现代物流链的节点;注重集约发展、安全发展,全面提升软硬件实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我国港口发展趋势的展望
基于我国港口发展现状,面对国内外经济贸易形势的新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国港口发展将呈现以下主要发展趋势。
1、外部需求引起港口吞吐量结构性变化
由于影响我国经济的外部市场的波动,国内经济将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些外部因素将对港口服务需求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十二五”期间,我国港口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恢复回升,特别是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将保持吞吐总量增长的一定幅度,但年均增速估计不会达到“十五”或“十一五”前期的水平。外贸吞吐量在总量中的比重不会有大的提高,很可能有所降低,而内贸货物的吞吐量比重却有上升潜力和空间。在港口内贸货物吞吐量中,内贸集装箱将会成为快速发展的亮点,内贸煤炭、原油、矿石、粮食、建筑材料、成品油、液化气等主要货种将在保持目前总量水平的基础上仍然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2、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港口资源
港口资源包括海岸、海湾、河岸和岛屿等符合港口开发建设的水域和陆域天然资源,也包括已经建设和运行的码头设施、技术装备、集疏运系统以及形成的临港产业链等资源。由于港口建设所需的天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以及现有港口运行资源在地域、规模、功能布局上的结构性不平衡,港口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日益突出。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实施以来,我国港口管理体制的主要模式是“一城一港”,即港口所在地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的要求设置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由其行使地方政府对港口的行政管理职能。在经过各地港口分头开发建设的阶段以后,港口资源需要整合的问题已经逐渐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港口业的转型升级,我国港口资源整合也会经历先由政府倡导、相对集中管理和开发阶段,走向后期由市场需求为导向、商业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只有在这样的港口资源整合模式下,才更加有利于我国港口形成整体的集约能力,提升我国港口在世界港口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确立我国港口发展高目标
2009年4月,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表明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实施我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战略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而深远。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站在现代世界港口、航运体系的角度,比照国际上先进的国际航运中心的水平提出的,既包含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等基本要素方面的建设要求,更重要的是包含了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国际航运综合服务集聚区等体现现代航运服务功能和国际海运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要求,因此充分反映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高标准高要求,将成为我国港口今后努力的引领性方向和目标。
经过长期的历史变革,港口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贸易和文化的交汇点。港口不仅仅是运送货物和接送旅客的交通枢纽,而且还具备了工业、贸易和商业功能,在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事业的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正在成为现代物流链的重要环节。我们相信,在“十二五”时期我国港口航道的发展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王任林.交通运输地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关键词:交通运输 财务管理 模式创新
一、交通财务管理模式概述
(一)财务管理的一般概念
财务管理的定义:对企业资源在资金形态上的获取和在使用过程中加以管理,履行企业的有关责任并达到企业价值目标的理论、方法和组织体系。
(二)交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研究背景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交通运输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在其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与时展不相符的弊端。对于交通运输企业来说,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保持企业良好的运营状态,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此外,用规范的市场机制去引导交通建设的发展,能够帮助交通运输企业广泛的吸引投资,扩大融资空间。但是,在我国交通运输在随着高速公路等的相关基础设施水平飞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的挑战也日益严峻。为了减缓这一现象,政府在交通运输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政策支持以及财政支持,这对于交通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发展和创新管理模式的契机。
加强交通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交通财务管理水平,创新交通财务管理的模式,对我国的经济的复苏和腾飞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在这种背景下,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于交通企业来说,是一项非常艰巨同时又迫切的需要改革的任务。
(三)交通财务管理的目标
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对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统筹安排,节约使用资金,保障在交通运输中各个部门的正常运行以及资金需要,量入为出,不能盲目的编制预算。
加强资产管理,防止企业资金的流失和无效的投资。财务部门应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以及企业关于资产管理的各项规定,并逐步制定和完善资产管理办法。
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制度,制定财务报告和投资活动分析,提高企业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量,如实反映企业资金的使用和预算的执行情况。
对企业的经营现状进行监测,以如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企业经营状况的监测,可以为企业制定发展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加强企业和政府以及其它相关单位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个单位和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共享,实现全面优化管理。
二、交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措施
就我国现阶段交通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交通企业大部分已经实现了股份制改革,转为自负盈亏的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盈利性企业。按照其他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历程,交通企业只有形成集团规模,才能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已经组建了一系列的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大型的交通运输集团,比如集团、路桥集团等。作为自负盈亏的企业,经济利益是企业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中进行改革,从而在根本上实现企业经营的目标。这就要求企业要将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质性的改良,并且在改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研究,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发展。
(一)更新财务管理念, 建立财务管理预算中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最重要的是财务管理创新。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巨大冲击,企业必须要居安思危,进行“以人为本”的动态的管理理念,而不是固守一些老套的管理理念,忽视人在管理中的主管能动性和创造性。对市场变化比较敏感并且相对比较依赖其他企业的交通运输企业来说,要树立风险意识,预测市场变化可能带给企业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预算管理可以有效的规避这些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使交通运输企业的资金得到合理化的使用。鉴于此,我认为交通运输企业应该充分重视对财务管理的预测和决策,运用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方式进行资金的筹集和合理使用,强化相关人员的和相关部门的预算管理和监督管理职能。
(二)充分发掘交通财务管理的科学形势,树立财务管理的新目标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对企业的影响要远远大于物质资本对企业的影响。交通运输企业要根据国家政策和自身管理点多线长,层次分明,同时还要兼备交通基础设施的维护更新等特点,运用成本领先战略,在做好财务预算的同时,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在交通运输企业进行财政预算和使用的统一管理,从组织上确保财务管理模式的运行环境以及交通企业融资,克服企业利益与投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升交通管理的财务管理水平。企业要不断的创新经营目标,由单一的面向股东转为面向多元利益的主体,满足各方主体的利益最大化目标。
(三)创新思路, 拓展资金活动空间
企业要进行融资和筹资,要求企业要敢于创新,争取在资本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传统的融资活动已经不能满足千变万化的市场。在这种形式下,交通运输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运用知识资本进行理财活动,要突破自身发展的局限,积极争取各种渠道的资本融资,来支持交通建设的发展,尤其是通过银行借贷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在投资方面,要把企业的有形资产转化为无形资产,用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交通运输企业还可以通过发行各种有价证劵减轻企业内部的资金压力或者用合营的方式与其他行业进行联合经营,共同承担财务风险。
(四)建立综合财务管理中心,发挥网络信息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知识化、信息化和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普及,交通运输业要利用这一趋势突破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局限,使远程管理在交通财务管理中发挥其便捷和迅速的作用。交通企业要建立综合财务管理中心,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交通财务部门会计管理中心。这个中心能有效地围绕交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有针对性的在筹资、开源节流、财务监管等方面进行规范的作业,切实提高交通运输企业发展中资金的利用效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制定相应的监管制度和奖惩制度,并坚决执行。这样的话,交通建设企业可以有效的进行分级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能够加速我国交通财务管理技术向国际化迈进。然后,要充分考虑各级各部门的职能和管理体制,突破性的将财务管理中的各个重点领域结合起来,使各层级的管理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从而支撑起与交通建设相关的各项服务。
(五)建立完善的企业集团财务决策及风险防范管理机制
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几乎都是在各种风险和不确定状态下进行的,不考虑风险因素,就不能搞好财务管理工作。从企业集团财务决策角度看,风险的存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决策时缺乏可靠的信息。进行风险决策,往往是根据历史资料来确定将来每种后果的可能性概率分布,而并不是未来准确的描述。只是一种近似的估计,使各种决策可能具有一定的风险。二是财务决策事项的未来发展过程将直接受到未来客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如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改变、市场景气与否、产业结构调整、市场价格和总体物价水平的波动等,所有这些都使财务决策处于风险之中。完善企业集团财务决策风险防范机制,要正确认识风险存在的客观性、高风险高收益,要加强企业集团财务决策的程序化和科学性,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才能切实保证企业集团财务工作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随着我们国家“十二五”计划热火朝天的开展,交通运输方面也将会有一个飞跃性的发展。科学有效、新颖独特的财务管理模式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的广泛的开发建设。交通财务管理相对于其他领域的财务管理来说还算是一个全新的开发管理模式,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大力发展的同时,本着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原则,开发全新的资金管理模式,对企业的建设资金成本进行科学有效地控制,同时吸纳大量的创新型人才,促进相关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只有资金的保障才能保障各项建设事业的顺利开展,随着法制的日益健全,我国的交通运输财务管理一定会一更加有力有效,更加科学合理的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17号《收费公路管理条例》
[2]许如清.稳步提升交通行业财务管理水平[J].交通财会,2009
[3]李文忠.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J],会计之友, 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交通财务“十一五”重点工作规划纲要.2006
关键词:服务业;重点行业
评价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不仅要考察该地区服务业产值的总体情况,同时还应综合服务业内各具体行业的发展状况。每一个地区发展传统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同时,都应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重点发展的行业。
一、物流业
现代物流是应用现代高科技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集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分拨、配送、流通加工、、销售等环节为一体的组织方式,其实质是通过对物流过程的严密组织和科学管理加快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通过有效的物流运作,可以引导需求,拉动生产,使物流成为经济增长的催化剂。近年来的发展经验表明,物流对城市经济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尤其是对于地处交通枢纽的城市,物流的迅速发展将大大的提高其在该地区的物流中心、经济中心地位。同时,物流业的发展已经超越单一行业的意义,成为整个经济竞争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
(一)连云港市发展物流业的意义
1)迎合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发展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连云港市与国际、国内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发展现代物流是应对国际物流业竞争和发展本地经济的需要。
2)提升连云港市桥头堡地位,疏通和完善路桥物流通道
连云港市拥有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区位条件和陇海一兰新经济带的“龙头”地位,它凭借港口所处的独特区位优势,连接我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基地和东部迅速崛起的沿海经济区,为发展区域内商品经济和多方位的对外经济联系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发展通道,也使其成为连接中西部地区和国际市场的纽带。连云港市现代物流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沿桥地区的物流通道的完善和运输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连云港市“龙头”作用的发挥、路桥经济带发展空间的拓展、对外物流服务能力的改善和桥头堡地位的提升。
3)促进临港工业及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
连云港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极大地改善连云港市目前的物流条件,提升现代物流服务水平,可满足连云港市临港工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企业对高质量物流服务的需求,也可营造良好的物流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选择到连云港市投资兴业,从而促进连云港市临港工业、海洋经济及外同型经济的决速发展。
4)促进“区域国际商贸中心”战略目标的实现
连云港市发展现代物流将促进连云港的集疏运系统的改善,促进高效的物流设施和差异化的物流服务网络的形成。这不仅有利于港口国际贸易和航运业务的进一步拓展,更有利于“区域国际商贸中心”战略目标的实现。
5)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目前连云港市正处于一个重要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时期,发展现代物流一方面可以引导部分传统产业转型物流业;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工商企业的物流经营成本,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工业产业升级和商业货畅其流,提高连云港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6)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近年来连云港市的服务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与苏南等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服务业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和竞争力弱等方面。现代物流业是覆盖国民经济所有产业和为全社会服务的新兴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物流业将会带动运输、仓储、贸易、流通、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一大批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连云港市服务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连云港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1)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产值占服务业较大比重
2006-2010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产值及所占服务业比重如表1-1所示:
近年来连云港市运输邮电业发展迅速,2010年产值为69.8亿元,比上年增长34.6%。作为传统服务业的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虽然开始出现下降趋势,但2010年仍然达到14.99%,占据服务业的基础地位,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运输量稳定增长
连云港市近年来运输情况如表2所示:
连云港市货物运输量和吞吐量增长迅速,2010年全社会货运量和港口吞吐量别为13937万吨和13506万吨,与上年相比,增速分别为23.97%和18.70%。
3)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连云港市经过统一规划和建设的综合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①公路网现状分析
连云港市是全国 45 大主枢纽之一。随着连盐高速的建设和连临高速即将建设,连云港市域内的骨架公路网已基本完成,形成了连云港与南、西、北三个方向地区的高速通道。但目前,市域内与高速公路连接的道路等级偏低,主要以二、三级公路为主,同时连云港现状干线公路网分布不均匀。另一方面,连云港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主要的出海口,与其联络的疏港道路现状为国道310和连徐高速公路,公路运输能力有限,抑制了连云港港口作为主要对外港口的发展和运输能力。
②航道网现状分析
目前,连云港市航道以盐河为主干线,北接沐北运河,西接蔷薇河,东接善后河,南接京杭大运河等航道,构成了干支相通的航道网,为促进连云港市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连云港航道较为发达,但分布不均匀,对水运的优势发挥和行业发展存在制约。
③铁路网现状分析
以连云港为东端起点,横贯中国东西的大动脉一陇海兰新铁路与中亚相连,向西可直达荷兰鹿特丹港,全长10900公里,成为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距离最短的亚欧大陆桥。但总体来说,铁路集疏运能力较差,影响到港口能力的发挥。
【关键词】天津市;生产业;制造业;支撑
随着天津市北方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其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2010年制造业总产值达到1.39亿元,约占全国比重的10%,在环渤海经济圈乃至全国都具有重要地位。天津市在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的同时,以现代物流、科技研发服务等高新技术应用为代表的生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已逐渐成为推动天津市制造业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关键力量。
1.天津市生产业的界定
1.1 生产业的内涵
国内外学者对生产业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最早是由Machlup[1]在1962年提出的,他认为生产业就是知识产出的行业,提供各种专业知识服务。在国内,很多学者也对生产服务业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定义,例如陈阳,曾刚[2]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出发给出生产业的定义;钟韵、阎小培[3]则从生产服务业的作用出发对其进行界定。根据上述分析,参考相关文献[4-5],可将生产业总结为:不直接为消费者服务,不直接参与生产或物质转化,主要是满足中间需求,向外部组织的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投入服务,是现代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活动,具有中间投入、产业关联、知识密集等特性。
1.2 天津市生产业的界定
生产业的本质属性是其他产业部门的服务或产品的中间投入,因此,对于天津市生产业的界定,可借鉴Momigliano and Siniscalso(1982)[6]的思想,采用李冠霖[7]、Goodman[8]等学者的方法,利用投入产出表,来进行界定。首先根据《天津市2007年投入产出表》(42部门)计算服务业各部门的中间使用率,以50%作为分界线,将中间使用率高于50%的部门划归为生产业,经计算,天津市服务部门中间使用率高于50%的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需要指出的是,在国家和天津市的十二五规划中都将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以及综合技术服务业归类为现代服务业。鉴于此,可将天津市生产业最终界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八个行业。
由于《天津市统计年鉴》与《天津市2007年投入产出表》统计口径有所差别,在进行天津市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时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替代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用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址勘探业替代研究与实验发展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以便充分利用相关数据,更加科学的分析天津市生产业发展现状。
2.天津市生产业的发展现状
2.1 天津市生产业总体发展状况
近年来,天津市生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006年天津市生产业的产值为1232.24亿元,2010年为3047.26亿元,5年期间增长了247.29%,对GDP的贡献率也由2006年的27.61%增加到2010年的33.03%。2006年-2010年期间,天津市生产业平均增长率达到23.46%,对GDP的平均贡献率也达30.82%,具体情况如图1、图2所示,表1则显示了天津市生产业内部各部门的具体产值情况。
2.2 天津市生产业各部门发展情况
2006年-2010年期间天津市的生产服务业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各部门占整个生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如表2所示。其中批发和零售业规模最大,所占比重五年内平均达到了35.95%,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达到了20.23%;金融业则为17.76%,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高科技含量较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所占比例较低为5.72%,且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从表2可以看出,天津市生产业中以高知识密集度、高新技术等为特征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发展不足,而与传统服务业关系紧密的批发和零售业则占有相对重要的地位。
为了进一步分析生产业各部门的发展状况,表3计算出了天津市生产业各部门同比增长速度,增速最高的是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其平均增速达到了36.26%,增速最低的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平均增速为14.98%,这也进一步印证了近年来天津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发展相对缓慢的现实。除了住宿和餐饮业增速变化相对平缓,呈现出逐年小幅度增长的趋势外,其他生产部门的平均增速均达到20%以上,表明这些部门近年来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综上分析,天津市在2006年-2010年期间,生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成果,但是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生产业占GDP的比重依然偏低,例如在2009年,天津生产业占GDP的比例为34.4%,而北京和上海分别为:48.2%和46.4%。另外,天津生产业的内部结构中,批发、零售、交通运输、邮政、住宿餐饮所占比例达到60.17%,而最具现代服务业特性的金融、信息与科技、租赁和商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比重仅有39.83%,这说明天津市生产业规模不大,且发展比较分散,特别是科技、知识含量较高的现代物流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和科研服务业还不发达,对天津经济发展和制造业的支持力度较弱。
3.天津市生产业对制造业发展支撑的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是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是把经济学与数学结合的最为融洽的一种现代模型方法[9]。因此,可应用《天津市2007年投入产出表》进一步分析天津市生产业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借助投入产出表,分别计算出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来分析天津市制造业与生产业间的“投入”和“产出”数量关系,从而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的技术经济联系。
(1)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计算分析
根据《天津市2007年投入产出表》(42部门)所提供的数据,对制造业和生产业各部门的投入产出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出制造业对服务业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如表4所示。直接消耗系数反映了部门之间依赖程度的强弱,该数值越大,说明两个部门之间直接依赖程度越高,而完全消耗系数越大,则说明部门之间的依存和制约关系越大。
根据表4计算结果,天津市生产业中的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住宿和餐饮业、综合技术服务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据了直接消耗系数的前七名,这说明天津市制造业对其生产业的依赖程度很高。
需要指出的是综合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分别处于第六名、第七命和第十名,这说明天津市制造业对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的依赖程度相对较低;这三个部门完全消耗系数排名的进一步后移,充分说明天津市制造业发展依然存在结构不合理、科技手段应用程度较低等制约因素,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能力,限制了天津市制造业的整体产业发展和提升。因此,天津市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是天津市制造业、生产业产业升级和转型所面临的关键瓶颈因素;另一方面,也说明天津市科技类生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持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由于交通运输和仓储在物流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其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状况,而表4中的数值显示,天津市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在整个服务业中都排名第一,可以认为天津市制造业的发展在服务业中对现代物流业的依赖程度最大。因此,大力发展具有高技术、高效率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现代物流业,不仅是天津市物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制造业发展和提升的需要,更是天津市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2)影响力系数计算分析
影响力系数表示某一部门单位最终需求对其他部门的拉动程度,表5计算了天津市制造业各部门及服务业各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天津市影响力系数大于1的生产部门只有交通运输及仓储业,说明天津市生产业整体影响力系数较低,这与天津市生产业长期以来发展水平不高有关,由于天津市工业发展的外向性较高,加工贸易占有较大的比重,导致制造业对生产业的需求较低,限制了天津市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另一方面,高技术专门人才的长期匮乏、对金融等生产服务业的利用程度不高、制造业空间布局散乱等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天津市生产业的快速发展。
(3)感应度系数计算分析
利用《天津市2007年投入产出表》可计算出天津市制造业各部门及服务业各部门的感应度系数,如表6所示。
在天津市制造业和服务业所有部门中,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感应度系数最大,为3.68957,这说明以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业对天津市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进一步分析,可发现交通运输与仓储业感应度系数高于影响力系数,这表明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持作用明显,是各产业间重要的连接体,它的发展状况会对天津市制造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天津市生产业中,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感应度也大于1,说明这两个部门对天津市的经济发展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中间使用率分别高达69.73%和74.92%,显示了二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链接枢纽作用,并且随着天津市的经济发展,可以预见金融保险业、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对制造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将会逐渐增强。
此外,从表5和表6可以看出,综合技术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这三个部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处于较低的水平,研究与实验发展业的感应度系数仅为0.418068。反映出天津市制造业发展对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利用程度较低,严重制约了天津市生产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
综上分析,天津市以交通运输和仓储为主体的现代物流业处于较为突出的位置,各行业对其均有较大的需求;与此相对应的是,多数生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偏小,表明了天津市制造业企业对生产业的服务需求不足,产业分工亟待细化;另外,天津市制造业空间结构分散,也对生产业的需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产业空间布局需要优化;而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这类知识密度较高的行业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均小于1,尤其是感应度系数严重偏小,说明科学技术和生产制造的对接效果极不理想,对高科技行业对天津市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
4.天津市发展生产业的对策分析
(1)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科技信息产业和金融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