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学的本质范文

生物学的本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学的本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学的本质

第1篇:生物学的本质范文

【关键词】生物标本 植物学教学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006-02

生物标本是从事生物分类区系、形态解剖与系统进化研究的重要科学依据。标本收藏与诸多宏观、微观生物学科领域息息相关。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标本作为遗传基因的载体,也成为保存物种遗传多样性的基因库,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通过标本馆所收藏的标本情况,可以客观地反映一个区域或一个部门科研工作的历史沿革、科学进展与科学水平,以及当地生物物种资源的分布情况。就高校生物标本馆而言,在建馆宗旨、服务对象方面与其他标本室有所不同。它主要面向师生,服务于教学、科研,立足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以南京大学植物标本为例,就如何充分发挥标本室在植物学教学中的作用做一些探讨。

一、南京大学植物标本室简介

南京大学植物标本室建于1915年,迄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从建立之初到现在,它在教学科研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通过老师和学生的采集和国内外的交换或其它单位和个人的赠送,现有标本十多万份(不包括复份及尚未整理就绪的)。

标本馆的标本数量虽不多,但在国内综合性大学中名列前茅,且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特别是成绩卓越享誉国际的植物学家、禾本科分类学专家耿以礼教授1934年回国后,他一直在南京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近50年,他一生致力于禾本科的研究、标本采集和整理,为南京大学标本室做了极大的贡献,也为中国植物学界做了杰出的贡献。他在完成著作《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东亚的蓼科》,以及《中国植物志》九卷二分册)禾本科(竹亚科)期间,收集了大量江南、华南一带的禾本科、蓼科等的标本,并对这些标本做了整理和鉴定,极大地丰富了标本室的收藏,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正因如此,南京大学植物标本室在国内外高校的标本室中独树一帜,并以禾本科和蓼科的标本丰富著名。此外,莎草科、葫芦科标本也有特色,数量也较多,还有其它科属标本,它们大多数均经过专家的研究鉴定,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二、标本室在植物学教学中的作用

1.标本室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桥梁

植物学的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单纯理论的学习不仅枯燥无味,而且不易理解,结合实践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标本室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场所,填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例如在讲授孢子植物时,由于采集地的限制,不可能取到较全的蕨类标本和苔藓标本,在讲授该部分知识时学生就会难以理解。标本室内丰富的收藏,可以给学生最直观的认识,从而加强记忆和理解。

2.作为永久保存的标本,可以保证教学的进行。

标本室应用于植物学的教学中,可使教学不再受时间、地点等外部条件的限制。植物学的教学密切联系实践,但因为教学进度的原因,总是有很多无法采到的材料,特别是干冷的冬季,很多实验材料都难以落实,标本室就可以保证我们材料的落实和教学的进行。在材料比较集中的时节,可以预先将材料收集好,保存在标本室内,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处理,就可以在植物学理论课和实验课中发挥重大的作用。标本室内历史悠久的标本,也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直观方便的捷径。

3.标本室的收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植物学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枯燥的理论课很难让学生印象深刻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但结合标本室的教学,效果就会大不同。特别是南京大学标本室的标本,很多都是历史悠久的收藏,像很多科的标本,多是解放前和解放初期采集的,标本保存的非常完好,采集信息非常齐全。学生看到这些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标本之后,都非常激动,不但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动手实践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再结合课堂教学的前提下,他们更乐于积极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动手处理好自己采集来的标本,包括完善采集信息、修整标本、做好标本记录等,极大地提高了授课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第2篇:生物学的本质范文

    物理教材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的、基本的工具。因为教材体现了物理科学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及技能和研究方法,体现了教学大纲中的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在物理学习的全过程(即课前预习,课内听讲,课外复习、练习、考试、试卷分析与评讲)中,学生都不能离开教科书。同时,学校学习,尤其是课堂学习,在时间、空间、知识范围和深广度、智能培养与训练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当今世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科学知识急剧增加,今后将面临很多需要认识、探讨、分析和解决的复杂问题,这就使得学生读书能力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有了读书能力,学生今后可以从工作需要出发,独立、有效地从浩瀚的书本中去寻找和猎取大量必要的知识。只有这样,才算获得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终身受用。就眼前来说,物理概念抽象,规律公式繁复,而高考对学生“双基”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迁移能力要求很高,要求学生会读书,也是解决物理难教难学这一长期困扰广大师生的老问题的重要方法。

    在物理学习中,常见学生在阅读时出现“四不”现象。

    读不惯:学生开始学物理,由于不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常常认为学物理就是背公式,做习题,只要完成了作业就万事大吉,不习惯阅读课本内容。

    读不细:阅读时,有的类似看小说、翻连环画,一晃而过,不假思索;有的用朗读语文、外语的方法来读物理,死记硬背,不重视将现象与概念、规律联系起来,阅读之后,收效甚微。

    读不懂:一开始阅读物理,由于方法不当,常常现象与概念脱钩,便感到读不懂,产生倦怠情绪,以致觉得物理难学。

    读不实:好动好奇是现在的高中学生的特点之一,因此导致注意力不持久,兴趣易转移,使阅读流于形式收不到实效。

    针对这些现象,在教学中,认真分析教材和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可采取以下阅读课文的基本程序:

    (1)首先理清课文的层次和条理。课文大致分几个部分?每一部分想要探讨什么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2)抓住重点,反复琢磨。概念和规律作为第一节内容的重点,要真正理解它们的物理含义和使用条件,有时对一个概念或规律要逐字“咀嚼”。对于重要的地方,可采用眉批和标注的办法,以加强认识,帮助理解。

    (3)看完后归纳、总结,形成体系。只有形成了知识体系,才能融会贯通,牢记于心,使知识得到升华。

    这一基本程序要与通常用的“三读法”结合起来。

    通读:上新课前,要求学生预习,通读新课内容,大致了解知识结构和要点,不忙于解疑答题。阅读中,了解哪些是新内容,对概念和规律要用着重号标出,疑难地方作记号。

    细读:要求具体地将现象和概念、规律等联系起来,细致地逐句阅读,弄清其内涵、外延,明确逻辑联系,对抽象难理解处反复多读、多思,并同相关的旧知识联系对比,抓住实质识记,以了解知识的脉络。

    精读:做到弄清重点字句,懂得术语含义,能把来源于现象的概念、规律活化,达到见“物”能明其“理”,知“理”能联其“物”,能灵活地将物理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要精读关键字句,以深化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例如楞次定律是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重要规律,其内容是“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其中关键词是“总是”、“阻碍”、“变化”。“总是”指出了楞次定律适用于任何电磁感应现象,“阻碍”不是“阻止”,并说明“原磁通”增大时,感应电流的磁场要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原磁通”减小时,感应电流的磁场要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课文阅读指导有如下四种类型。

    第一,答疑性阅读。即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从中解答疑难。一边看书,一边圈画重点句子,一边做笔记。最后大家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再整理成笔记。

    第二,示范性阅读。对于比较难以看懂的课文,教师给予示范性阅读。如《光子说》一节,可逐段阅读,逐段解释:第一段,经典波动理论在解释光电效应实验规律上遇到的矛盾;第二段,光子说的提出及光子说的内容;第三段,光子说解释了第一、第三个实验规律;第四段,光子说解释第四个实验规律;第五段,光子说解释第二个实验规律,特别对于光电效应方程,如何从能量守恒出发,用自己的语言作出叙述,并将其变形。通过较详细的阅读解释,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课文的能力。

第3篇:生物学的本质范文

关键词 职业教育能力本位;高职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342-01

1 教学现状

动物生物化学是安徽省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动物防疫与检疫和兽医(宠物医护方向)两大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指导动物生产和兽医临床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该课程是从有机化学和生理学中脱离而发展起来的,其教学内容特点是抽象、深奥、枯燥、繁杂、信息量大、重难点较多,所涉及的内容繁杂、理论点多而面广,可以说是专业基础课中一门相对比较难教难学的课程。再加上安徽省池州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所招收的学生不分文理科,还有一些是通过对口考试招生的中专生和职高生,这些学生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化学基础;而且很多学生对专业基础课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初次接触到这门课程,使得绝大多数学生感到入门很难,不知如何学习,在日常教学中普遍反映听不懂,这样时间一长也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1-4]。

2 存在的问题

目前,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呆板,教学内容体系不是从实际应用出发,讲授了太多基础理论内容,而亟需的与实践有关的内容却又安排得太少,此种教学内容体系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模式陈旧,没有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现状与要求,使得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主动性学习不足;实验实训安排不合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完全独立分开;考核评价体系缺乏科学合理性,以理论考试为主,让学生死记硬背,一考定“终身”。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动物生物化学中深奥难懂的理论以及错综复杂的代谢反应转变成浅显易懂、形象化和具体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就成为目前该课程实际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3 改革与创新

3.1 强调职业教育的能力本位,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结合职业教育学生特点,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和高职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走向出发,强调职业教育的能力本位,以实用、够用为主,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简化知识结构,轻讲(或略讲或不讲)有关的化学结构、化学反应等纯化学方面的知识;重讲各种物质代谢对动物机体的影响,联系生产实际,阐述与动物养殖、疾病防治和饲料、兽药开发利用的关系,突出实际技能的培养。

如笔者在教学时,将课程内容围绕着“能量”一词做文章,以“能量”作为关键词:讲述能量如何产生及利用;通过什么方式产生;哪些物质能提供能量;能量产生过程中酶的作用;能量产生的物质整体联系等。将课程内容以“能量”为纽带串成一条线。每一个知识点在讲解时力求概括、简洁,尽量使用学生能够听懂并能理解的话语去讲解,而不用或避免过多使用一些专业术语。

3.2 更新教学模式,推进情景项目式教学

引入项目式教学,采用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划分成几个项目,每个项目下又设几个任务,项目下的任务在具体教学时可根据生产实际通过设置一些连续的可操作的生产情境,逐一展开探讨;实验实训穿插在项目任务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每完成一个任务,即进行总结,提高教学质量。

3.3 强调学生主体,教学方法多元化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围着学生转,开展灵活多样的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各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演示式、趣味引导式、案例式、归纳总结式等;还可让师生互换位置,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另外,利用网络条件,建立课程BBS贴吧、课程QQ交流群,引导学生就课程的一些重难点发贴讨论,同时教师也参与回复。通过提供给学生一些更易接受的辅助学习平台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激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个人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4 实验实训“做、学、教”一体化,突出技能训练

完善校内实验设备,逐步推行开放式实验;加强电脑模拟试验,制作动画视频;增加校外实训基地和实训的机会。在实验实训中采用“做、学、教”一体化教学,以“做”为中心,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做”是“学”的中心,“做”是“教”的中心。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3个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递进式分阶段教学模式。将学生对实验实训课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5 突出技能考核,建立合理化考核评价体系

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对理论学习普遍感觉枯燥无味,兴致不高,但对动手操作兴趣大。为适应学生的该特点要求,应改革传统的以理论考试为主的模式,倡导理论考试与实验实训考核相结合,突出技能考核,同时加入学生的平时表现(如上课情况、作业情况,回答问题情况等)的考核模式,将三者有机结合,使考核体系更趋合理,更加贴近实际。比如在100分内,理论成绩占35分,实验实训成绩占50分,平时表现占15分,另外再附加20分用于对在学习上有独特想法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进行额外加分。此种考核模式的采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与创新,勤动脑动手;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了实际操作技能,强调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3.6 重视师资建设,强化生产一线锻炼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定期邀请校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交流动物生物化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经验;定期送教师到养殖企业、饲料生产企业、兽药生产企业去访问学习;积极鼓励教师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利用学院创立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与相关企业合作,在符合规定要求的前提下,拨出一定的专款作为教师教学科研活动经费,用以资助和奖励教师的教研、科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通过这些措施,一方面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能从根本上、整体上提高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4 结语

对传统的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实行全方位的革新与调整,突出职业能力,采用项目式教学,“做、学、教”一体化,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生产、创新人才为目的,紧扣专业生产实际,真正做到淡化学科性,强化职业性;淡化理论性,强化实用性;淡化系统性,强化针对性;实现教有所学,学有所教。

5 参考文献

[1] 肖红波,卢向阳,孙志良,等.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4):135-136.

[2] 张源淑,邹思湘,刘仪.动物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3,38(2):254-258.

第4篇:生物学的本质范文

一、研究方法

学生个人进行制作,具体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询问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学生可以到图书馆借阅有关书籍,问问教师怎么能做得更好,还可以上网查阅有关资料。

二、进行开发低成本学生物理制作的基本原则

开发低成本的物理实验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把握好开发原则,灵活地运用各种途径,这是开发低成本学生物理制作的基本前提。设计低成本学生物理制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科学性。物理实验制作的过程先应正确地反映物理现象及规律,其反映的是物理现象的客观变化过程。一个良好的实验设计,不仅要在实验过程中遵循实验规律,合理地应用实验器材,还应巧妙地使用实验方法。整个实验制作过程让学生从中得到相应的结论之外,还能够通过具体的实验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迪,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简易性。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曾经说过:“一项演示实验使用的器材越简单,学生就越熟悉,就越想彻底地获得所验证的结果”。因此,在实验设施较为欠缺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遵循这个规律,取材于生活中简单的原料,设计更为简单易懂的实验。例如,饮料瓶、橡皮筋、鸡蛋壳、蜡烛、水杯、易拉罐等,这些来源于生活的材料都能设计出简单易懂的实验。

(3)直观性。学生物理实验制作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以及切身的感受,去参与整个实验过程。运用低成本是学生物理实验制作的优势,改进实验过程,创新实验模式等,使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去,提升学生物理实验制作的直观性。

(4)安全性。在设计学生物理实验制作时,对一切有危险的和有害的??验及原料都应避免。例如,水银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就应当避免用水银做实验原料。

(5)创造性。低成本物理实验制作是学生探究新事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学生通过低成本物理实验过程,不仅获得了物理规律,还通过参与实验过程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因此,在低成本物理实验设计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相应的实验器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目前开发低成本物理实验制作的基本途径

1.从日常生活用品中开发低成本物理实验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品都是可以用来设计物理实验的,这些简单的实验不仅可以提升实验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而且缩短了实验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例如,在探究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选用生活中的热水瓶和小型音乐播放器做实验。将小型音乐播放器打开,音乐声响起后,将其放入干燥的空热水瓶中,塞紧瓶塞,音乐声随即消失。实验设计时选用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热水瓶和音乐播放器,克服了课堂上制备真空环境较难的难题,不仅让学生从中理解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客观规律,还拉近了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从废旧物品中开发低成本物理实验

低成本物理实验材料还可以从废旧物品中选取,例如易拉罐、饮料瓶等,用这些废旧物品来做实验,不仅简单易懂,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和环保意识。

例如,在关于摩擦力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一个空的饮料瓶,盛满水,然后选一名力气小的女生,让其举起该饮料瓶,女生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然后教师在饮料瓶表面涂一层洗涤剂,再选一名力气大的男生来举起饮料瓶。然而由于该洗涤剂减小了摩擦力,男生并不能举起来。

通过这个实验,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样的课外小实验简单易做, 取材容易, 不受条件限制,不仅能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还能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和想象力。

3.从人体体验中开发低成本物理实验

在物理实验中,充分运用人体自身感官的能动作用,可以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

例如,在寒冷的冬天,让学生通过搓手这个动作来感受自身热能的变化,使其明白搓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一种手段。双手摩擦后手变暖和了,从而体会到摩擦生热的道理。学生通过这些亲身感受所学到的知识,比任何语言描述都更为生动、可信,印象也更深刻。

四、讨论

1.可能出现的问题

(1)教师方面。由于教师个人能力的原因,可能造成一些可以进行的小制作、小发明没有开发、制作出来的情况。

(2)学生方面。学生动手能力差,想做的做不出来,简单的又不想去做,眼高手低。

五、结论

科技制作来源于生活,又最终服务于生活。学生通过科技制作学习了物理知识、机器的工作原理,同时也发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使用的器材的不方便、欠合理之处,依据现有的知识、能力进行科技小发明,是今后开发的方向。附学生《低成本制作》问卷调查

(在选项上打“√”,可多选或者自己补充选项)

1.家庭基本情况是:

A.单亲家庭

B.留守家庭(父母不在身边)

C.以上都不是

2.父母的职业是:

A.个体户 B.农民工

C.企事业单位 D.其他

3.家庭月均收入是:

A.1000元以下

B.1000~2000元

C.2000~3000元

D.3000元以上

4.自己平均每天的零花?X(包括吃饭)是:

A.10元以下 B.10~15元

C.15元~20元 D.20元以上

5.家中自己拥有的玩具是:

A.没有 B.小汽车模型

C.玩具枪(布娃娃)

6.自己平时是否喜欢自己动手制作、发明?

A.喜欢 B.不喜欢 C.一般

7.家中遇到电器、桌椅等损坏,自己如何处理的 :

A.等待父母修理

B.自己尝试修理

C.等工人修理

D.其他

8.自己是否喜欢学习物理学科?

A.喜欢 B.不喜欢 C.其他

9.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学科?

A.动手实验 B.细心观察

C.多做物理习题 D.大胆猜想

E.其他

附件2:学生低成本制作问卷调查分析汇总

(共140份,回收130份,【】内为选择人数所占比例)

(一)问卷调查汇总:

1.家庭基本情况是:

A.单亲家庭【3.1%】

B.留守家庭(父母不在身边) 【1.5%】

C.其他【95.4%】

2.父母的职业是:

A.个体户【30.8%】

B.农民工【42.3%】

C.企事业单位 【7.7%】

D.其他【19.2%】

3.家庭月均收入是:

A.1000元以下【3.8%】

B.1000~2000元【19.3%】

C.2000~3000元【57.7%】

D.3000元以上【19.2%】

4.自己平均每天的零花钱(包括吃饭)是:

A.10元以下【11.5%】

B.10~15元【73.1%】

C.15~20元【11.5%】

D.20元以上【3.9%】

5.家中自己拥有的玩具是:

A.没有【62.4%】

B.小汽车模型【11.5%】

C.玩具枪【12.4%】

D.其他【13.7%】

6.自己平时是否喜欢自己动手做些小发明?

A.喜欢【43.2%】

B.不喜欢【34.6%】

C.其他【22.2%】

7.家中遇到电器、桌椅等损坏,自己如何处理的:

A.等待父母修理【42.3%】

B.自己尝试修理【30.8%】

C.等工人修理【19.2%】

D.其他【7.7%】

8.自己是否喜欢学习物理学科?

A.喜欢【43.2%】

B.不喜欢【34.6%】

C.其他【22.2%】

9.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学科?

A.动手实验【42.3%】

B.细心观察【50%】

C.多做物理习题【57.7%】

D.大胆猜想【43.2%】

E.其他【19.2%】

(二)分析汇总:

从问卷的整体调查情况汇总来看,反应现象为以下几点:

(1)学校学生家境整体上来讲都不富裕。

(2)学生多为农民工、个体户子弟,父母为企事业单位的学生人数较 少,家庭收入状况普遍偏低(再者家庭人员较多,家里生活保障可以说是低于人均收入较多的状况)。

(3)学生群体中存在单亲家庭甚至是有留守儿童(陪同爷爷奶奶生活)。

(4)学生自己平时零花钱少,娱乐设配缺乏。

(5)学生有尝试动手制作小的发明器件的愿望和喜欢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

第5篇:生物学的本质范文

关键词:校本课程研发;学生主体地位;高中生物生活化校本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3-0054-04

高中新课程理论指出:校本课程必须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必须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必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能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等。作为新课改的重要举措,提高校本课程的人本性、适切性,凸显学生主体性成为了实现校本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尽管各地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新课程中提出的校本课程目标还是存在着不小的距离。

一、源自现实的观察与思考

资料研究表明,目前一些校本课程开发做得好的学校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相对较好。这些学校的学生能够作为主体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形式为:在校本课程开发前期作为学习兴趣的被调查者;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作为受教者;在校本课程评估中作为课程效果的反馈者。这些学校中,校本课程开发主要依靠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的实际质量其实主要取决于教师。

由于成年人和未成年人有着不同的视角,所以学生真正的、大量的需求往往得不到较好的满足。因此学生常常以不选这门课、听课走神、厌学、轻视校本课程学习等来表达他们对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的态度。更有甚者,有的学校为了加强应试教育,部分教师把校本教材编成了学科知识的加深与拓宽,繁、难、偏、旧,使校本课程完全脱离了学生的兴趣,也成了不能落实的课程。

张雄飞教授在《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一书中指出:“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体。”教师该如何当好这个媒体呢?

近年来,笔者试图大胆突破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局限性,尝试组织高中学生直接参与编写校本教材,使学生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获得更大的参与权与话语权。基于重点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特点,笔者连续组织三届高二年级生物选修班的学生,由他们亲自研发校本课程,通过创编高中生物生活化校本教材,引发了校本课程研发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思考与实践。

二、学生创编高中生物生活化校本教材的价值思考

1.对校本课程开发中学生权利的思考

在课程实施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把思考的权利、动手的权利、交流的权利、阅读的权利、质疑的权利、研究的权利还给学生。而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教师还要把参与权与话语权还给学生。所谓参与权是指,学生要有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机会。个人话语权是指,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要有言说的权利,即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基于自己的体验,表达自己对校本课程各方面的理解和建议,并且他们的话语能够真正地被发出、被听到、被重视。

对于大多数高二学生来讲,他们的生理和心理虽然还不够成熟,但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思维和个性,他们最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把他们培养、转化成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主体,对增强校本课程建设的适切性、人本性是很有意义的。

2.对高中生物生活化校本教材编写价值的思考

资料研究表明,近年来,关注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的学校和教师正逐步增多,但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现行高中生物学教材的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内容主要局限于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作业设计的生活化研究等等,而较为系统的生物学生活化校本教材相对较少。

生活化的生物学科课堂教学很受学生欢迎,他们常常在课后饶有兴趣地讨论、提问,更多的是提出了大量与他们的生长、生活、学习相关的生物学问题,有一些是学生当前阶段敏感的生理、发育、健康等问题。不时会有学生亲自动手自主研究一阵子,有时还会不可避免地因为有限的生物学知识而误读生活与科学。这给笔者提供了良好的创新视角。

我们编写的高中生物生活化校本教材,属于学科类校本课程。教材内容要根植于学生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不断观察与理解自然;要能够引导学生遵循生物学规律与方法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要能够启发学生用生物学的视角解读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要能够激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积极改善当下生存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生活的理念,养成科学生活习惯和技能。

3.学生创编校本教材之于学习方式转变的价值思考

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重大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笔者在实践中深切感受到,让学生直接参与校本课程的研发,学生将全程参与编写的各个环节做法,将为学生创造促成学习方式转变的极好机会。因此,笔者以让高中生物选修班的学生为普通班高中学生编写“高中生物生活化校本教材”为抓手,开展了初步的尝试。

这里所说的“学生”特指笔者执教的高二生物高考选修班的学生。让这些学生首先参与尝试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他们比普通班学生掌握相对更为深入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所以直接参与研究与编写能促使他们“以学致用、致用促学”。另一方面,他们除了能以“表达兴趣与选择”、“作为课程实施的对象”、“反馈课程成果”等形式参与之外,还能以“学生兴趣评估”的组织者、校本课程构建者、课程文本编写者等身份,更深入地参与到校本课程的研发中,因而成为研发的组织管理者和课程创建者。再者,学生直接参与调查、规划、编写的校本课程可能更符合高中学生的兴趣、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符合现代学生的阅读交流习惯,也将会更有利于本项校本课程的广泛实施。

三、 抓住学生创编校本教材的关键点,开展写作指导

学生在创编过程中学习兴趣的保持、科学性的把握、创编经验的体验与积累等,都关系到创编的进程与质量。因此,教师必须抓住学生创编过程中的关键点,有效开展写作指导,才能使纷杂的创编过程转变为有效、持续的学习活动。

1.激发并整合两个兴趣点

笔者先从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入手。生物班学生的热门话题是:生活中的生物科学。在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学生特别感兴趣问题时,生物班的学生发现,用他们已经掌握的、或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够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青少年学生经常困惑的生物、生活、生命等问题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而且是他们有一定能力去尝试的事。于是,笔者组织生物班学生针对本校全体高中生开展一次“你对哪些生命现象好奇?”的调查,以摸清大部分高中学生生物学校本课程学习的兴趣点。

但是,学生显然对要把这些兴趣点编写成相对较为系统的校本课程学习教材心存畏惧。笔者通过向学生解释研究与写作对个人成长的意义,介绍编书的基本环节和技巧,客观分析写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对策等,使学生的畏难情绪有所化解。同时,笔者通过一份热情洋溢的倡议书,进一步巩固学生研究与写作热情。倡议书的最后这样写道:“知识不是为考试服务的。在中学时代就尝试一次编书的经历吧,当你的名字变为铅字的时候,你一定会为自己骄傲的!老师希望你在这次尝试中的感悟对你今后的学习与工作都有所启发,更希望这本书不是你此生唯一的著述,而是你著书立说的开始……”虽然这只是几句鼓励的话,但极大地激发了生物班学生的写作兴趣。

2.把握科学性这一课程内容的核心点

科学性是任何一本科学教材的根本和核心。有的生物学校本课程将植物标本的制作、竞赛的辅导、生物学实验等混杂在一起,就会使整个校本教材显得凌乱。也有一些校本教材在科学细节的严谨性上存在不少的漏洞。

针对这些可能发生的情况,笔者在对学生进行写作培训时强调了两项科学性要求,一是注意宏观写作体系中潜在的生物学体系与脉络的科学性,可以一条科学生活的脉络作为写作主线,使教材在科学体系上呈现出一定的连续性,不可东打一榔头西打一棒子,把相关生物学知识做简单汇总。二是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与编写上,要求学生始终保持踏实、严谨、细致的态度,努力做到对生活中生命现象的解读是科学的、准确的,从而保证教材在知识细节上的科学性。对学生提出了遣词造句应符合生物科学表达的基本规范,要能够传递科学研究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图例的选择要真实、准确,要与相关内容相匹配等要求。

这两项科学性要求,使学生创编的教材初稿中的科学性失误减少到了最低点。而教材科学性的全面把握还有待于教师对教材的修改与最终的审定。

3.有序落实编写过程中的操作点

笔者认为,抓住创编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的操作点,对学生开展创编指导,能够使学生逐步体会创编过程其实是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从而真正体验学习方式的转变带来的学习乐趣。同时也能使创编过程化难为易,有序开展。

(1)开展生物学校本课程学习兴趣调查。笔者先指导生物选修班学生通过学习兴趣调查,了解掌握普通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设计提问、发放问卷等形式,汇集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然后通过归类分析,选定了写作内容。这一做法使我们的校本教材编写能切合我校广大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2)形成编写栏目,明确写作体例,开展小组学习与研讨。万事开头难,针对学生的能力也有差异的事实,笔者先组织了编写核心小组的同学,对收集来的相关生物学问题整理分类,确立科学写作的栏目。然后由编写核心小组的同学对全班同学按小组的形式进行写作分工,明确相对统一的写作要求。然后,各小组通过资料查询、小组讨论、文字写作、科学性审核等环节,完成各小组的写作任务。这一环节使每位学生都有了参与编写的机会,也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得以充分开展。

(3)编写核心小组审稿,深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编写核心小组的同学相对学习能力更强,他们在汇总各小组的文稿后,要认真完成修改、审阅等任务,最终形成教材初稿。笔者发现,在这一环节学生的互动相当生动,有退回重写的,有开展科学性争议与讨论的,有商榷配图的科学性的等等。这一环节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得以进一步深化,学习潜力得到了很好的释放。

(4)教师对教材科学性的终审。以上前三个环节通常历时三——四个月的时间,当这些学生进入高三学习时,笔者便会接过教材科学性的最终审核任务,这也是保证教材科学性必不可少的环节。笔者还会适时地指导学生利用相对较少的时间,对教材进行包装,如设计封面、作序、署名等等。

四、 成果与感悟

三年中,笔者共组织学生创编两册高中生物生活化校本教材,一本书名叫《高中生健康实用手册》,已由内蒙古出版社正式出版;另一本暂时定名为《生命—生活—生物》,正在创编中。学生首次创编的校本教材从内容上看虽然相对浅显,但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形式也相对生动活泼,比较符合当今学生的阅读口味。笔者清晰地记得,学生第一次拿到他们编写的《高中生健康实用手册》一书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学生看到他们的名字出现在编者栏目里时,他们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校本教材中的“心路历程”一栏中的表述更是反映了他们创编过程中的最大收获与真实体验,文中这样写道:能够在高中阶段,利用自己所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编撰这样一本有意义的生物学科学读本,对于我们而言,是极富成就感和纪念意义的。编书,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写作、阅读能力,而且更可贵的是,我们因此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培养了合作意识。在整个编书的过程中,我们也曾有过迷惘,有过彷徨。例如,同学们提问的能力参差不齐,问题的质量和方向有时也会有所偏差,一遍又一遍的反复修改常常使同学们力不从心……像这样的困难,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无所不在的。但是,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不曾放弃——因为我们怀着一颗对于生物学学习无比热爱的心!读本虽小,但它凝聚了我们班每一位同学的汗水,是我们班每一位同学的思想结晶。我们享受这个过程,因为我们从中学到了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体验到了不断学习、探究创新的乐趣,培养出了团结一致、互相帮助的凝聚力。这份收获,我们将铭记于心。

第6篇:生物学的本质范文

【关键词】赛学研;物流大赛;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物流教育层次与相关技术需求在不断提升,物流教育也备受江西省政府部门的关注,并鼓励创新物流教学体系,如近三年来持续举办的江西省物流大赛,被列为重点工程,为高校和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

在此背景下,对于赛学研三位一体模式,以本科物流大赛与教学质量双向提升为目标,可以推动了江西高校物流类专业学科建设,对提高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策划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升高等学校本科物流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就业,加快高素质的物流师资与人才队伍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一、赛学研一体下实现本科物流大赛与教学质量提升的意义

以物流大赛为龙头,针对提升高校物流教育质量,构建与赛学研运行机制、反馈机制、物流人才教育培养三方面紧密结合的物流教学与科研开展模式,促进高校物流专业教育培养体系的进一步改革,以不断提高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首先,在“赛”(即物流比赛)的促进下,联动刺激学生的自主创新研究意识,发挥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实现高校师生同台竞技带来的总体师生专业素质与综合应用水平。

其次,在“学”(即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应用于实践,并与其他高校学习同台竞技,相互学习各自的优势,开拓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

再次,在“研”(即教学科研)过程中,基于物流大赛展开的竞争平台,推动高校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享在对实际物流企业研究中得到的新型理论与优化设计经验,探讨提出的方案解决思路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并以此运用与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最后,综合以上对“赛学研”三位一体进行循环联动应用,即比赛、教学科研、学生自主学习的相互反馈与螺旋提升过程中,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高校支持的前提下,极大的将师生在比赛过程中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代代传承、不断改进提升的方案设计优化理论体系,突破片面的、封闭的教育教学环境,最终能提高江西省高校物流专业的总体教育质量。

二、赛学研一体下实现本科物流大赛与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与建议

目前很多本科院校都在推进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实现赛学研一体下本科物流大赛与教学质量提升。本文建议以大赛成果为研究契机,创新改良教师的教学大纲、课堂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制定配套的“赛学研”深度融合运行制度、检验模式及奖励制度等,增强可行性,需要政府、高校、企业、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

首先,建立物流大赛与教育质量螺旋向上发展的运行机制,实现赛学研一体化运作。从物流大赛与教学质量互助螺旋提升的组织主体——师生自身专业素养、动力机制——共享的大赛研究成果、政策引导机制——教育硬件资源倾斜制度三方面来提出“赛学研”三位一体深度融合的运行机制。

其次,构建物流大赛与教育质量循环联动促进式发展的反馈机制,实现赛学研一体化质量循环提升。从物流大赛参赛队员传承的知识成果与参赛经验、指导教师的教学经验、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宏观指导策略、高校物流专业教育质量影响体系等综合反映状态,结合影响因子聚类分析与评价理论,利用SPSS或EVIEWS工具,构建“赛学研”三位一体深度融合的物流人才检验反馈机制。

再次,基于赛学研一体化,提出改进教学质量,实现良性的赛前准备与赛后研究成果循环传承的教学培养模式。如建立赛后应用资源与研究成果的资料整理项目工作组,改良现有的教学大纲,更新替换传统陈旧的教学参考资源,引入赛后新型物流专业知识研究成果,为下届物流大赛学生所需的综合应用能力提供知识储备,以形成赛前赛后循环联动效应。

最后,形成“赛学研”三位一体循环联动发展的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活动的新趋势,是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坚持以比赛为基点,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实现制度与政策的不断创新;调动高校的参与积极性,实现师生教与学的能力的不断创新;指引企业的技术支持力量,实现经营过程优化改革的不断创新。

三、结论

综上所述,实现赛学研一体,可以突破原有高校封闭、片面的教师培养体系,通过物流大赛的经验交流与研究成果的共享,学生参与与知识转换的主动性,展开江西省内高校师生的零距离对话,实现良性的赛前准备与赛后研究成果循环传承与循环发展的教学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物流专业素养,达到“赛学研”三位一体联动提升。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改良教学体系,并增强学生进一步利用所学知识,结合企业实际运营背景,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实际动手能力,以及提升江西省高校师生物流专业的总体综合素质与理论应用水平,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因此可见,物流大赛组办力度与师生专业知识的传承途径均可在此赛学研模式下联动发展,取得一定效果后,在政府、企业与高校物流专业认知程度的快速提升影响下,实现进一步的提升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毛敏,张锦,徐菱. 浅谈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市场,2010.10

第7篇:生物学的本质范文

第一个误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公有制

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认识不全面的最多的就是把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认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就应该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正确认识的一道选择题中,认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公有制经济的有38%。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呢?这就要引导学生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去认识。

从理论上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必须由公有制作为国家的经济基础,但我国生产力水平不高,又决定了我国不能只有公有制经济,必须容许和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从实际上看,我国现在的工业主要是国有经济,农业主要是集体经济,但许多小商品生产和销售都是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一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销售,基本上都是非公有制经济,这就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在现阶段是不可缺少的。以公有制为主体,不等于否认非公有制等多种经济形式的存在和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和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共同组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二个误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发展经济,就是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认为现阶段发展经济就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学生并不少,主要是他们只看到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没有看到公有制经济的基础作用和决定作用。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在坚持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能否定公有制经济的基础地位。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走出这一误区的关键。

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都是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经济形式,都可以平等地竞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不能理解为在生产力不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鼓励发展多种经济形式,是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其次要帮助学生理解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基础。从经济制度性质来看,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作为国家的经济基础,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才能保证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巩固人民民主的国家性质。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由生产力决定的,但这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现阶段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能理解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经济就是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第三个误区: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矛盾的

认为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矛盾的学生也不在少数,主要原因是他们只看到两种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对立,没有看到他们是相互结合、共同发展的关系。在一次课堂教学讨论中,笔者组织了一次辩论。围绕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统一的还是矛盾的开展辩论。在辩论中,学生联系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认识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单一地把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认为发展经济就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片面的。

第8篇:生物学的本质范文

从“同课异构”活动说起,“同课异构”活动是一种高效的教研活动,通过两位或更多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各自独立地备课、上课,然后进行对比研究,可以促进所有活动参与者在教学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对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确实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制约,活动很难经常开展。在“同课异构”活动中得到的教研启示如何在日常化的教研中得到实施呢?如在“同课异构”中课堂被摄录下来,可以重复观察,可以研究教师的组织能力、提问能力、板书能力等,那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能否也这样研究教师的某方面能力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可以利用录音笔对自己的课堂或他人的课堂进行录音,然后通过录音整理教师的提问记录,进一步研究提高教师的提问能力。

那么,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帮助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呢?可以用摄像机摄,可以用数码相机拍,可以用录音机录,但问题是谁会在日常教学中把这些东西都带在身边呢?

智能手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的智能手机已不再仅仅是打电话的工具,而是一台可以随时上网的笔记本电脑,是一台数码相机,是一台摄像机,是一台录音机,完全可以用它为教师的教研活动服务。而它的最大优点就在于,手机都是随身携带的,随时可用。利用智能手机,可以很方便地在日常教学中展开教研活动。

二、研究方法

在智能手机促进物理教研日常化开展提高物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研究中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就是对教育文献直观的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地分析并进行量化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在本研究中,内容分析法研究的对象就是智能手机采集的板书照片、学生作业照片、课堂录音等第一手资料,它的优点在于真实和鲜活,贴近教学实际,缺点在于这些资料是原始的,需要加工才可以使用,比如,课堂录音,根据研究目的,提出需要的东西,如整堂课的提问记录,整理好才可以进行相关研究。比较研究法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在本研究中,可以比较不同教师同一节课的板书,也可以比较同一教师不同时期的板书,等等。

三、研究内容

1.教师板书的研究

研究者每次下课都把自己的板书拍下来,保存为一个个系列,课后反思字体大小是否合适,黑板上的布局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合理,内容是否精练又突出重点,是否漏掉重点,对比是否鲜明,总体是否美观,能否让学生对重点知识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纵向看,经过一段时期,如一个月,半个学期,进行一次阶段性总结,看板书有否明显改善,进步的地方有哪些,没有进步的有哪些,分析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一步改善。也可和往年同期的板书相比,进行研究。如老教师带有徒弟,可以进行师徒对比性研究。

2.学生作业的研究

一种是随机的,看到典型的错解拍下来,思路特别的拍下来,特规范和特不规范的拍下来,保存整理好以备上课之用,可以连到电脑上投影出来,这种作业反馈是最有效的。也可以作为研究之用,研究学生的错题规律。

另一种是确定的,如确定第一名、第十名、最后一名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作业进行跟踪拍摄,保存为资料,每隔一段时间和他们交流,既可以让他们横向对比,又可以让他们纵向比较,并让他们谈谈感想,并录音。通过这种跟踪研究,发现他们的发展规律,并预测他们未来的发展,注意关注他们的动向。

3.智能手机在教学中作用的研究

如在学生课堂反馈训练中,教师在巡视过程时发现典型的错误、共性的错误,可以立即拍下来,并即刻投影到屏幕上,当堂反馈错误之处,节省时间。可以同时拍摄多份作业、优秀的解题思路、解题规范性的示范等,从而高效解决问题。

四、研究成果

1.提高了物理教师教学语言能力。

2.提高了物理教师教学板书能力。

3.提高了物理教师教学课堂驾驭能力。

4.强化了物理教师教学效果。

五、研究注意

在课堂中,手机应设置为飞行模式,且为静音状态,拍照设置为静音及不开闪光,避免干扰正常教学过程。

六、研究困难

资料采集要日常化进行,需要有恒心,资料的加工包括整理、挑选、剔除、命名、归类存档等,工作量很大,从实际角度出发,可以挑某一个最感兴趣的方面坚持实施,或者采用阶段性研究,比如,某一阶段只研究板书问题,当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板书有了明显进步),转为只研究提问问题。

七、研究总结

智能手机的强大功能在教学中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但还没有被广泛使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观念的解放,移动式教学必将大行其道。将智能手机应用于教学研究,是由于它的功能可以满足教学研究的需要。因此,用智能手机实现教研活动的日常化既新颖又可行。

参考文献:

[1]方柏林,刘常庆.化排斥为利用:美国课堂移动设备管理策略探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0(10).

第9篇:生物学的本质范文

【关键词】概念 强化 内在联系

概念是指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生物学概念是反映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作为生物学知识结构的基本要素之一,构成学生学习内容的基本骨架,是学生进行生物学学习和思维的基本单位。生物科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知识体系中存在着大量专业性概念。很多情况下学生由于对某些基本概念理解模糊,而给后续学习造成很大的障碍。可见概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概念的掌握和运用是生物学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采取何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生物学概念教学呢?教师上网查阅有关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文献资料,阅读教育学理论书籍,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探究,总结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因为"基因的分离定律"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生物学概念很多,至少有15个,所以本文就以其课堂教学为例分别描述生物学概念教学策略。

1、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

科学概念的获得和掌握标志着学生对客观事物已有了理性的认识,而理性认识一般是以感性认识为前提的。如果借助具体的、生动的感性材料,将有助于学生发现事物的基本特点,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因此,教师讲授概念,经常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直接观察具体事物的机会,或者可以提醒学生动用已有的感性经验,以此增强概念教学的直观性,促进学生思维过程从个别现象向一般规律发展。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进行生物学概念教学实例如下:

1.1 讲授“性状”概念

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活动以及行为特征。教师列举了水稻的高度、熟性、米粒淀粉糯性,人的肤色、眼色、身高、体重、体型。

1.2 讲授“相对性状”概念,学生观看了人类相对性状视频

有耳垂与无耳垂、双眼皮与单眼皮、大拇指能向背侧屈曲与不能屈曲、食指和无名指等长与食指比无名指短、有发际美人尖与无发际美人尖、手指嵌合时左拇指在上与右拇指在上、小拇指弯曲与小拇指不弯曲、惯用右手与惯有左手等等。观看视频后学生当堂观察自己的哪些性状是显性性状,哪些是隐性性状。

2.充分利用概念的字面含义

生物学的概念繁多,根据它们的特征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但所有的概念都需要以一定的字词来加以表述,而这些字词作为代表生物学事物的语言符号,它们往往都有着较丰富的含义,它们常常是相应概念内在含义的最生动、最直接的表露。

3、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生物学概念的内涵反映了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本质特征,而其外延是指内涵所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在生物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分析概念,让学生理解关键词,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的概念教学在提高了教学效果的同时,也适时地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通过理解概念中的关键词,学生能更好掌握一个生物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把它正确重组到原有的概念体系中去。

4.运用变式训练

变式教学是在保持一事物本质属性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变换它的非本质属性来突出它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准确把握其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变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把事物的本质特征和非本质特征区别开来,找出共同点,从而获得准确的认识。变式的好处就在于能够突出要点,使它更鲜明,便于学生掌握。纯合体和杂合体概念教学过程如下:

5.精选概念习题

教师要透过现象抓本质,针对自己的教学安排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选择针对性强的练习题,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得到保证,要使学生成为练习的真正受益者。另外,通过评讲,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精选概念习题在课堂上当堂完成,及时反馈。

6.在运用中强化所学概念

概念的运用既是学习概念的目的,也是检验概念掌握的标志。在生物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联系生产、学生生活实际,设置概念应用的问题情境,适当地进行概念应用的模拟练习,学生在运用中强化所学概念。

教师展示了人类手的惯用性遗传图解,要求学生写出部分遗传学基本概念实例: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纯合体、杂合体。学生根据对相关生物学概念的理解,迅速作出了正确回答,在联系人自身运用中强化了所学概念。

7.比较分析概念间内在联系

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之间存在着这种或那种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归类,揭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本质区别,使概念清晰化和系统化。比较的方法多种,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灵活选用。日常教学中多用的是表格法和图解法(包括概念图)。概念图是一种将概念的各种本质属性按照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组织在一起形成的图示或流程,也可以是将一个概念和与其相互关联的其它概念按照概念之间的并列,包容或其它内在的逻辑关系组织在一起形成概念网络。概念图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它可以促进学习者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可以改变学习者的认知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了提高效果和学生的自学能力,概念图的绘制最好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只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