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二胎政策的意义和作用范文

二胎政策的意义和作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二胎政策的意义和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二胎政策的意义和作用

第1篇:二胎政策的意义和作用范文

关于生育政策调整的时机与必要性,近年来坊间已经表述充分。在1980年那封著名的公开信中即称:“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就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平均每位妇女生育2.1个孩子,才能维持人口代际更替水平;如果还不调整,总人口在达到峰值后将快速减少。越往后,生育政策调整的正向效应越弱,政策所产生的副作用也越大。

事实上,在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就开始减少了,比前一年少了345万人,越往后减少的越多。相对应的则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今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两亿,本世纪30年代中期将达到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目前的1/7提高到1/4。显然,这是未来中国的一个超级难题。

发展形势已然明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若是不放宽人口政策,将可能导致一系列负面问题。加之近些年放宽人口政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启动“单独二胎”既是应对人口红利下降、劳动力短缺等问题的积极措施,又有助于建立一个强大的社保和养老体系,顾及了人情伦理,让一些人少了后顾之忧。

放开“单独二胎”政策意义重大,这是中国人口和生育政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所作出的重大调整。对改革者来说,就是着眼民族的长远发展,清醒地把握各方面的意见、诉求、建议,使改革决策顺应民意,遵从科学。而这必然也会面临思想观念和利益固化两个方面的阻力。此次先行放开单独二胎,即是打破这个障碍与藩篱的改革智慧与步骤。

第2篇:二胎政策的意义和作用范文

经济危机爆发至今,我国经济发展遭遇瓶颈,就业难已经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实,不仅是大量工厂的倒闭造成许多农民工返乡,每年还有数以万计的应届毕业农村大学生失业,但是伴随农民工返乡潮和迎接大学生失业的不是农民从业率的持续下滑,而是农民从业率的逐年增长。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居民人口数量在全国总人口数量所占有一定数量的百分比,同时农民工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研究我国农村从业率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党和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农民工的返乡潮,我国党和政府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兴”的号召,推动返乡农民投身牧副渔。施行了一系列改善居民保障住房政策,提高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开放二胎生养政策,提高农村人口数量,对我国农村居民从业率的提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二、模型设定

为了更好更清晰的得到我国农村从业率的影响因素,我们选取了“中国农村从业人口(万人)”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择“农村人口(万人)”,“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人)”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2表示)。3、模型数学形式的确定农村从业人员数量(Y)和农村人口(X1)大体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农村从业人员数量(Y)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X2)也大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为进一步分析农村从业人员数量与农村人口,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农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Y=β0+β1X1+β2X2+ ui其中没有任何因素影响下的农村从业人员数量由β0表示;农村人口对农村从业人员数量的影响由β1表示;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对农村从业人员数量的影响由β2表示,随机误差项为ui。

三、模型估计

利用Eviews软件,做Y对X1、X2的回归,回归结果如下

? = -6606.552 + 0.476808X1 + 397.2612X2

四、模型检验及修正

(一)经济意义检验。所估计的参数β1 =0.476808,β2 = 397.2612,说明农村人口每增加一万人,就会使农村从业人口增加4768.08个单位,也就是说,农村从业人口的数量受农村人口数量的影响较大;当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每增加1平方米/人时,农村居民从业人口数量会因此增加,增加的规模约为397人,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居民从业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村人口数量以及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而且受二者的影响特别显著。

(二)统计意义检验 。拟合优度检验(R2检验)。可决系数R2=0.990311,调增后的R2 =0.989019,这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即解释变量 “农村人口数量”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对被解释变量“农村居民从业率”的绝大部分差异作了解释。调整后的R2 =0.989019,这说明解释变量X1“农村人口数量”和X2“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能解释98.9%的被解释变量Y“农村居民从业人员数量”。也就说明我们的变量选取的是正确的,我们建立的模型是合理的。F检验 。针对H0:β1=β2=0,在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的情况下,在F分布表中查得自由度为k-1=2和n-k=15的临界值Fα(2,15)=3.68,由表2中得到F=766.5396>Fα(2,15)=3.68,所以应拒绝原假设H0:β1=β2=0,说明该回归方程显著,即“农村人口数量”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等变量联合起来确实对“农村居民从业人员数量”有显著影响。t检验 。分别针对H0:βj=0(j=1,2),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的情况下,查t分布表的自由度为n-k=15的临界值tα/2(n-k)=1.753。由图2中数据可得,与β1、β2对应的t统计量分别为1.679740、3.796790,其绝对值均大于tα/2(n-k)=1.753,这说明在显著水平α=0.05下,分别都应拒绝H0:βj=0(j=1,2),也就是说,当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解释变量 “农村人口数量”(X1)和 “农村人均住房面积” (X2)分别对被解释变量农村从业人员数量(Y)都有显著的影响。

(三)计量经济意义检验

1.多重共线性检验 。Y与X2的组合为最优方程,被解释变量Y与解释变量X1和解释变量X2的拟合程度都很高,虽然在Y与X2的最优方程中加入解释变量X1后解释变量X 1的t值有所降低,但是R2的值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这说明解释变量X1和X2对于整体模型是具有改善作用的,而且t值检验符合,又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个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不高,所以解释变量X1和X2均不能舍弃,解释变量X1和X2联合起来能够很好的解释被解释变量Y。因此,模型可以被认为是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

2.自相关检验。对于我们得到的模型Log? =-0.7504+0.6666LogX1+0.0044LogX2

该回归方程的可决系数较高,回归系数也大体显著。对于样本量为18,两个解释变量的消费模型,在给定0.05的显著水平,查DW统计表可知,dl=1.046,du=1.535,模型中DW=1.337683,落在区间[1.046,1.535]内,所以无法判定是否有自相关。所以我们改用LM检验。

用Eviews软件,对上式模型回归的输出结果中,对其做LM检验,在“lags to include”中选取滞后阶数为“2”,显示LM=0.4093,根据P值,应接受原假设,不存在自相关。

五、模型应用分析

从我们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农村人口数量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对我国农村从业率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我们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的从业率,从而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1)政府加大力度推广惠农政策。当政府退出了更多更实惠的惠农政策之后,农村居民发现自己在城市这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付出高劳动力所得收入并不算多,便会响应政府号召回乡发展。

(2)农村居民保障用房的解决。 当农村居民的住房问题解决之后,农村居民会不在强烈要求进城寻找创业机会,在对于家的强烈归属感的情况下,会选择在家乡从业,投身农林牧副渔事业,这样可以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复苏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第3篇:二胎政策的意义和作用范文

关键词 生育政策 性别选择性生育 出生性别比 偏高

文章编号 1008-5807(2011)03-071-02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出生性别比一直保持在106~107的正常范围内,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出生性别比开始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据三次人口普查及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1982年为107.63,1990年则升高到111.27,2000年达到119.92,而2005年则上升为120.49。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出生性别比却一直处于失衡状态。性别比偏高给个人、家庭、社会都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的长期存在将会严重危害我国社会的稳定及未来的发展,因此找出导致性别比偏高的原因,对于有效的抑制其偏高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结果来看,导致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多数研究者认为我国独有的计划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失衡之间有个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是关联程度有所不同。可以说,计划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失衡产生影响,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但这一影响作用是如何发生的呢?本文将从社会政策视角出发,理清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偏高之间的关系,以期找出解决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有效途径。我国的生育政策有其丰富的内容,本文中仅就其生育数量控制政策进行讨论。

一、 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影响作用分析

导致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因素十分复杂,但几乎所有学者一致认为,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人为的进行性别选择。那么,人为的进行性别选择与生育政策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呢?本文认为生育政策对人为进行性别选择是产生影响的,作为人为性别选择的后果即出生性别比偏高与生育政策自然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生育政策推行的地区差异性客观上强化了男孩偏好的观念

出于对人民群众实际利益的考虑,我国在不同地区实行有差别的生育政策,即“一孩”政策、“一孩半”政策 、“二孩”政策。在这三种政策中,“一孩半”政策除了包含对生育数量的限定外,还涉及到性别的限定,即生育第二胎是有条件的,是基于第一胎的性别的,只有第一胎是女儿的才可以生育二胎,这本身就是一种性别短视。“一孩半”政策施行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它本身所带有的性别短视却在一定程度上暗含了女儿和儿子是不等价的。这些都使这一政策遭到了误读,使它不自觉的纵容、甚至激化了男孩偏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有意识的进行性别选择,从而激化了出生性别比的失衡。

(二)生育间隔的规定客观上为人为性别选择提供了条件

生育政策对于生育间隔有明确的规定,虽然目前许多省份已经取消了这一规定,但是仍有很多省份在执行。这一政策即是在生育二孩时必须与第一胎至少间隔四年,它在制定之初是从保护妇女婴儿健康以及提高人口质量的角度出发的,但是却客观上为有意识的性别选择提供了条件。蔡菲在海南的调研中发现,选择性别的引产行为多发生在政策允许的较高胎次和不够生育间隔的计划外怀孕中,并且在这些不符合生育政策规定而进行引产的妇女中,不够生育间隔的妇女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引产女胎所占比例在 80 %以上。有相当一部分人利用生育间隔,在生育第一个女孩后在不满生育间隔的时间里提前怀孕,通过胎儿性别鉴定,如果是女胎就称没有达到生育间隔规定属于意外怀孕,主动进行引产手术,如果是男胎,就会违反生育政策规定想方设法将孩子生下来。可以说,生育间隔的规定给人为性别选择生育行为提供了可行性的有利条件,这对出生性别比的失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生育政策在政策规定上不自觉的产生的对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影响,并非是该政策实行的初衷,因此,许多省份都进行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修改,逐渐的取消了这一规定。

(三)生育政策切断了人们通过生育数量自然进行性别选择的途径

勿庸讳言,我国较低的生育率水平是通过执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达到的,并非是因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发生的。在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以及社会保障水平下,在农村儿子不仅意味着一个劳动力,他还被寄予了更多的期望。不仅承担着赡养老人的义务,还保证了家族香火的延续,这种传统的生育文化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并且一直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行为,造成了对儿子的偏好,也说明了人们为什么对性别诉求如此突出的原因。那么,这些与生育政策又是怎样发生联系的呢?生育政策在其中又是如何产生影响的呢?在生育数量控制政策执行以前,家庭生育行为是不受数量的限制的,在这种情况下,按照自然规律家庭通过多生是可以满足其性别需要的,这个家庭会不断地生育直到生出儿子为止。但是有了生育政策对家庭生育数量的限制后,通过多生来满足其性别需要的途径便被切断了。当一个家庭只能生育一个孩子或者生育一个女孩后只剩下一次生育机会时,对性别的诉求就会变得格外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便会千方百计的进行非法的性别鉴定,如果是女胎便终止妊娠。

二、 解决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途径探讨

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影响作用不能否认,但是它并不是造成性别比偏高的根本性因素,造成性别比偏高的根本性因素是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以及两性社会经济地位不平等,这些都导致了人们对男孩的偏好。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性别比偏高问题首先必须弱化并最终消除人们的男孩偏好,转变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从这一点来说,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倡导两性平等,从根本上实现男女平等,消除人们的男孩偏好。

男孩偏好只是一种思想,如果不付诸于生育行为,其本身并不能直接导致性别比的偏高,它必须有一定的技术条件支撑才能够实现。我国的男孩偏好一直存在,但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的性别比一直处于正常状态,其原因就在于使选择性生育变为现实的技术的不可获得性,性别鉴定技术在没有引入前,人们虽然存在性别偏好,但仍无法选择生育的性别。20世纪80年代后,胎儿性别鉴定技术和人工流产技术得到不断发展,使得选择性生育变为现实,男孩偏好便付诸于生育行为。因此,严厉打击“两非”是有效解决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另一途径。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打击“两非”的行动虽然短期内对控制性别比失衡有显著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与消除人们的男性偏好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解决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注释:

P“一孩半”政策是指头胎生女儿的家庭在间隔几年后可以生育第二胎。

参考文献:

[1]杨菊华.“一孩半”生育政策的社会性别与社会政策视角分析.妇女研究论丛,2009,(3).

[2]杨菊华.胎次――激化双重效应:中国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关系的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人口与发展,2009,(4).

[3]蔡菲.选择性别引产是导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主要原因.人口研究,2009,(3).

[4]杨成钢.从行为机制看性别比问题与生育政策的关系.人口研究,2009,(3).

[5]杨菊华.生育政策的地区差异与儿童性别比关系研究.人口研究,2006,(3).

第4篇:二胎政策的意义和作用范文

关键词:文艺理论;现实主义文艺;电视真人秀

中图分类号:G220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1-0102-02

一、文艺理论中文艺的功能

文艺自身有着怎样的文艺价值?他对社会的意义在于哪些方面?这些问题在文艺理论中对于艺术功能的论述是深刻而又有意义的。马克思在评述拉萨尔的历史剧《济金根》时就提出了对“真”“善”“美”的建议。马克思认为,“真理”是作品的功能和价值,而“善”是作品的教育功能和价值;而“美”是要求文艺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要保持高度的统一,真善美三者既互相发挥各自的作用,同时又在文艺作品中相辅相成。也就是说,马克思告诉人们一件合格的文艺作品要具备认知、教育、审美这三个方面。让人首先熟悉这种艺术,其次被这种艺术所感动,但又不失审美要求。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艺术不是抽象而来的,而是生活的一种反应。马克思认为,艺术是人们认识社会的一种工具。大千世界为艺术创作提供素材而与此同时,创作人也应把自己的情感、观念、认知赋予在作品中,引起观看者的共鸣,激发人们的情感,随文艺作品的起伏而起伏。这也是艺术作品的强大感召力。文艺作品还会拉动整个社会的审美,艺术作品的形式要统一,思想性、真实性、艺术性要高度统一,塑造好典型。塑造典型的过程就是从个体到群众,再从群众回归个体而且要高于原型,方能引起观者的共鸣。马克思在对文艺功能的论述中,实际上有着浓重的现实主义色彩。

二、现实主义文艺理论

在文艺理论中,对其现实主义文艺理论是如此刻画的:现实主义文艺理论最基本要求就是认为文艺作品要对现实关系的真实反映。对当今社会现象一种艺术化表达,展现社会的本质以及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就是体现出真善美的“真”,因为只有创作者尊重事实,在“真”的条件下完成创作,人们才能透过艺术作品看到本质,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与审美,以达到认知的目的,从而发挥出艺术作品本身的价值。

文艺理论主要表现在对人物塑造的主要观点上,进行合理地夸张和虚构,尤其是要注重细节的表达,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典型。马克思虽然没有在马克思文艺理论中详细解读典型这一概念。但是在恩格斯的书信中人们可以找到对典型的看法:“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个体”。在塑造典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个性与共性的关系;2.个性与共性的统一;3.什么人什么事可以表达共性?注意这三点,才能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电影或电视剧作品是如此,在真人秀上亦是如此。马克思主张在典型的环境中寻找典型的人物,在我国一些真人秀中也有表现:如《二胎时代》中节目组的选择主题是机于二胎政策放开的大环境下,挑选的家庭也都是适合要二胎或者即将要二胎的典型人物,这让观众看起来才更贴合生活,尊重事实,产生共鸣。

三、真人秀中的文艺理论

关于“真人秀”这个词,人们并不陌生,我国的真人秀起步并不晚,但是一直处于默默无闻的阶段,直到2012年才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真人秀的“繁华盛世”,随之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文化现象。真人秀当前没有明确的界限,多指“由路人(非艺人)在规定的情景中,根据事先的游戏规定,为了一个明确的目的,做出自身的动作,同时摄像师也将此行为记录下来制作成节目播出”,也泛指“由制作者制定游戏规则,由路人(非艺人)参与录制的电视游戏竞技类节目”。它也被定义为“在一个特定的虚拟空间内发生的真实故事,将具有全范围的、真正的近距离的镜头和人物作为一个节目的核心”。

1.我国真人秀在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中的典型环境体现

我国真人秀大热是从2013年湖南卫视引进韩国MBC电视台户外真人秀《爸爸去哪儿》而真正掀起了一场真人秀狂潮,几乎在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在2013年11月1日播出的《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第四期收视率达到了历史最高的13.7%。这股“亲子热”在各大卫视掀起狂潮,浙江卫视的《爸爸回来了》、深圳卫视《中华小当家》等一系列亲子秀接踵而至。《爸爸去哪儿》无疑是成功的,根据马克思文艺理论的观点来讲此节目基本上达到了对“真”“善”“美”的需求,另外在满足社会大背景条件成熟的前提下,与客观现实相契合,才能最大发挥文艺的教育功能与价值。笔者所理解的现实主义,除了细枝末节以外,能够将典型的人物与典型的社会环境微妙的契合,也就是说真实地再现典型人物。才能最大化地将作者给观众的教育意义与信息传递出去。《爸爸去哪儿》节目组抓住了当今中国社会“独生子女”现象。绝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小孩,而由于父母的工作需要导致父母对孩子陪伴的缺失,容易诱发一些家庭矛盾的滋生。节目组以明星树立典型,重新阐释了独生子女社会背景下的父爱,抓住了全社会的痛点,从而一炮而红。

但国外的真人秀节目早于国内,节目类型也很丰富,节目内容比较成熟,像美国的《下一顶级模特》《学徒》《美国偶像》《工程》《助航》等,韩国的《Running man》《无限挑战》《我们结婚吧》《超人回来了》等,其中有些真人秀已经举办十年之多。然而各大电视台和各大网络媒体仿佛看到了真人秀的美好前景而纷纷向往。如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名模选秀节目America’s next top model,爱奇艺也在2014年举办了《爱上超模》;韩国的《running man》节目被浙江卫视购买版权名为《奔跑吧兄弟》;韩国《我们结婚吧》被江苏卫视引进大陆更名叫《我们相爱吧》;韩国的《无限挑战》被中央电视台引进并拍摄成《了不起的挑战》等,当然质量良莠不齐,但是大部分真人秀节目都进行了本土化的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不单单是请用中国的歌手、演员,而且主要是基于传统文化和道德标准的道德教育在中国受众的成长接受心理的考虑。在西方真人秀节目中,真人秀更加喜欢将人性极大的暴露出来,以给人心理上的冲击。而在我国,规避是我国真人秀的重要任务。借鉴自《阁楼故事》的真人秀《完美假期》则是尽力淡化窥私部分,让一部分社会学家的访谈加入进来,重点研究中国社会转型期中人物之间的新关系。那么为何国外的真人秀所探讨的人性层面却在中国无法搬上荧幕?这还是由于我国的环境所导致:观众并不熟悉真人秀这种娱乐形式,观众的大众审美还有待培养;西方的真人秀是基于当地的社会形态而产生的,将其生拉硬套到中国市场,可能会适得其反。

2.真人秀的真实性还有待考量

文艺理论中国的现实主义文艺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认为文艺作品是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是对社会关系的解释,可以展现社会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通俗来说,就是讲文艺作品的真实性。文艺作品虽然有一定的夸张和戏剧的成分,但是还应该从实际出发,按现实面貌再现实际,真实的细节,尊重社会背景,揭示社会本质。尤其是真人秀,挂着“真”的字眼更应该重视对现实的真实描述,而现在的大部分真人秀不是真而是作秀。

关于真人秀兴起,不得不说一些病态的社会影响。人们都戴着假面具来生存,同样的虚伪,同样的造作,就像一部无聊的电视剧,每个人都是这部戏的主角。长此以往,人们喜欢窥探,喜欢通过依附其他人的生活取悦自己,于是窥伺成了人们的一种乐趣,人们爱讨论别人的私生活,但人们也害怕被别人窥视,陷入恶性循环。国内外有很多真人秀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一特点。如韩国SBS电视台《星期天真好》的单元栏目《室友》让男女明星同住一个屋檐下,并在屋子里布满了摄像头,24小时不间断拍摄。有人说,为了反映现实的现实表明。但是许多真人秀通过后期的剪辑和节目组的引导加工之后,最终呈现给大众的不一定是真实的样子,或是为了收视噱头而加工的炒作,有时候这样做虽然暂时满足了节目的观赏性,但却引导的是错误的审美与错误价值导向。这与马克思的现实主义文艺理论是相悖的。

四、从文艺的发展来看真人秀的未来

本论文例举真人秀作为例子向大家解释了文艺理论中的现实主义部分。真人秀的三个基本要求是要有互动性、个性化、责任感,这与文艺理论的基本要求基本一致。不仅是真人秀,作家在创作文艺作品时,要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绪、感受,让观众产生共鸣,这就是互动性。抓住典型,看清背景,注意共性与个性的区别,同时个性又育与共性之中就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作为一个文艺作品,要有最起码的教育功能和审美能力,这也是社会所赋予的责任感。

从文艺的发展来看,首先思考文艺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人类在满足基本需要以及同这些需要密切相关的生产后,才会考虑文艺享受,真人秀也是这样,它是我国社会主义背景下经济物质达到一定水平、物质文化提高下的产物,所以真人秀的成长是依附经济发展的土壤而生长的,真人秀已经成为电视节目里最热的板块,对此,国家也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管控。2015年7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上公布的《关于加强管理的现实展示》(以下简称《通知》),为真人秀更大力度的提升和完善、丰富思想内涵、传递正能量提供了政策依据,在实现教育和社会意义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当今真人秀节目过分泛滥的情况下,一台好的真人秀一定要充分把握住观众的心理,不能一味地为了满足观众的好奇欲,不要一味地借鉴模仿别人的功劳,不可不去审视作为媒体的责任感。通过集思广益,不断地收集新鲜的观点,不断听取群众的意见,通过文化创新让每一期的节目都能让观众产生共鸣,为做中国杰出的电视作品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彻阍.文艺理论(第二版)[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陆梅林,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一卷)[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第5篇:二胎政策的意义和作用范文

【关键词】 急诊剖宫产; 麻醉方式; 效果比较

中图分类号 R61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8-0040-03

doi:10.14033/ki.cfmr.2016.28.022

剖宫产是解决产科难产、抢救孕产妇和新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但是剖腹产对母婴均可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时可能发生近期或者远期的并发症,甚至是后遗症。随着临床剖宫产经验的不断积累,剖宫产率逐渐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麻醉水平的提高[1]。为进一步寻找急诊剖宫产手术中较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本文结合2013年2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接收的100例剖宫产产妇,对这些产妇采用不同麻醉方法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2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100例急诊剖宫产手术产妇,所有产妇中不包括妊娠并发症、肝肾功能不全、心脏病、传染病以及精神异常等。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1~34岁,平均(27.5±6.9)岁,其中初产妇28例,经产妇22例,平均孕周(39.1±1.2)周;对照组,产妇年龄22~34岁,平均(27.8±6.2)岁,其中初产妇26例,经产妇24例,平均孕周(39.2±1.1)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采用硬膜外针穿刺,并将腰穿针置入到蛛网膜下腔,并注入2.5 ml 0.5%布比卡因,退出腰穿针,硬膜外穿刺针向头侧3 cm备用[2]。

1.2.2 对照组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采用硬膜外针实施硬膜外穿刺,同时向头侧方向3 cm置管,将4 ml 2.0%利多卡因注入,根据产妇的实际反应情况选择是否追加用量[3]。

1.3 观察指标

(1)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麻醉效果分为优、良和差三种,其中优:产妇在术中没有感觉到疼痛;良:产妇在术中出现了轻微的牵拉疼痛;差:产妇在术中感觉到明显的疼痛,需要继续进行麻醉;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2)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恢复知觉时间。(3)麻醉前与胎儿娩出后产妇的血压、心率。(4)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产妇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同时间产妇血压、心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麻醉前和分娩后的血压、心率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麻醉前和分娩后的血压、心率方变化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观察组产妇中出现1例呕吐,1例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产妇中出现2例呕吐,2例低血压,3例心率缓慢,4例在术中出现寒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55,P

3 讨论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许多已经过了最佳生育年龄的妇女都准备生二胎,针对高龄孕产妇这一社会现象,剖宫产手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的胎心异常、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伴广泛出血、宫缩无力等异常情况需要进行急诊剖宫产实施治疗[4]。剖宫产手术与其他手术一样需要对产妇实施麻醉处理,但同时又和其他常规手术存在着不同,麻醉方式不当不仅会对产妇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对于新生儿的健康同样也会造成影响,因此在临床急诊剖宫产手术中应该谨慎选择麻醉方式[5]。

剖宫产手术常规麻醉采用的是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方式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在术中可发挥一定的镇痛作用,在剖宫产术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6]。但是有学者进行过相关统计,会出现10.0%~25.0%的骶部神经阻滞不全,产妇在术中会感觉到手术操作的牵拉疼痛,而且在麻醉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麻醉时间的延长必然会延长产妇剖宫产的手术时间。手术时间的延长以及患者出现的牵拉疼痛均需要连续使用物,无形中使得物的用量增加,由此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应的也会提高,产妇需要承受的痛苦也会增加[7]。

腰-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则是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方法有效地结合到一起,这种麻醉方法不仅可以继续保留硬膜外麻醉方法的优点,而且有效地避免了硬膜外麻醉的缺点,经腰麻的优点也融入其中,这样的麻醉方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发挥麻醉作用,阻滞效果更加全面,同时具有一定的肌肉松弛作用[8]。对产妇实施麻醉后,在很短时间内可发挥麻醉作用,便于尽早开展手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同时由于其物用量相对于常规的硬膜外量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也会降低[9]。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麻醉效果优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变化较大(P

综上所述,对于急诊剖宫产手术产妇在麻醉过程中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不仅麻醉起效时间快,而且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的相关生理指标较为稳定,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永富.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应用在急诊剖宫产手术中可行性探讨[J].当代医学,2015,21(2):150-151.

[2]黄文欢.不同浓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9):150-151.

[3]黄丽洁.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剖宫产手术产妇进行麻醉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1):277-278.

[4]刘国强,高保柱,华伟.剖宫产手术中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21-423.

[5]王志刚,曹观海.不同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9):96-97.

[6]吴文书.不同椎管内麻醉方法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2,18(16):96-97.

[7]吴丽娜,高翔,陈彪.2种不同麻醉方式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5):784-785.

[8]关军,于振峰,高志红.不同麻醉方法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5):135-136.

第6篇:二胎政策的意义和作用范文

关键词:以人为本 计划生育工作 农村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R16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193-0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提出,是适应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是实现农村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把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有效的结合起来。人是社会存在的根本因素,所以控制了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就成为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本质上贯彻到农村建设中去。

一,“以人为本”思想在农村计划生育管理中的意义所在

首先,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满足农民追求小康社会愿望的理论保障;其次,把农民的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利于提高党在我国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民主化水平;再次,有效的降低我国农村的人口压力有助于提高农民平均的生活水平,使广大农村群众能够共享党和国家的发展成果,这在促进社会稳定和维持社会治安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和目标。最后,“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与实施,有助于深层次的挖掘阻碍农村发展的矛盾所在,在让管理者明白挑战的原因的同时还能把风险扼杀在摇篮中。

二,我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1978年以后同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一起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计划生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减弱,特别是人口基数很大的农村地区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抚养孩子带来的压力也在不断减小,这就致使一些富裕的家庭想要二胎,造成人口压力的加大;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进城务工的人员也在逐渐增多,再加上我国对进程务工人员的待遇以及各项政策还存在很多不足,导致了一些务工人员钻了政策的空子,对生育不加控制;我国社会老龄化显现加剧,这一过程也正是老一代老去新一代出生的转折时期,也给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2、我国民主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我国的民主政策仍然不够健全,民主执法还存在一些漏洞。我国几十年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特别是在农村,从以前的制度强制实施到现在的依法治理和民主决策相结合,这充分体现着我国民主法治在不断健全。然而,由于一些管理者素质的欠缺以及制度上的不少缺陷,导致了一些计生干部不作为现象的出现,让农民群众产生了多生一个也没什么的错误思想。

3、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这就促使着农民不断的外出务工,从而导致农村空巢家庭的大量出现。这些空巢家庭主要是由老人和小孩组成,导致了村委会和计生管理人员对这类家庭管理力度的丧失,村干部的权利受到了弱化。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缺乏有效的奖励措施,只是强调了超生会处罚,而忽略了对少生行为的奖励。

4、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是需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实施的,执法部门、公安部门、医疗机构等部门都是监督与实施这一政策必备可少的环节。执法部门只注重违法后的处罚,公安部门对上户口的要求太模糊,医疗机构只是开出出生证明而不去调查是第几胎,这些都是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症结所在。

三、要把以“以人为本”思想落实到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去

1、让计划生育的理念深入到群众心目中去,加强对计生理念的宣传工作。各种政策理念的落实都离不开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运用有效的宣传手段是完成我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中之重。村干部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职能,计生管理人员要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抓住群众一起劳动或者聚会的时间来适当的宣传国家相关的计生政策;把一些先进的个人来作为宣传的案例进而鼓励群众少生优生;还可以组建一支独立的计生宣传队伍,定期的去周边村庄和地区宣讲与考察,把一些有效的方法运用到本村中去,定期的去群众家中宣讲教育,并针对性的对一些想要二胎的家庭进行超生的利害分析;还可以利用当地的媒体力量来进行宣传,例如在地方台播出一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的公益广告等;把本村的一些“权威人士”聚集起来运用他们的影响力来宣传计生政策。

2、加强农村计划生育的组织建设,使各级的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把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作为计生工作的指导思想。村支书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在维持本村协调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计生组织机构的建设工作,并配合各级的人大、政协和组织纪检等部门来贯彻实施计划生育的各项政策。

3、加大对先进计生家庭的奖励力度,把利益真正落实到群众的身上,做到“以人为本”思想的要求,与此同时加大队伍建设,促进相关社会职能的顺利发挥。国家要落实各项政策,使得做到少生优生的家庭得到合理的奖励。各级政府要统筹各级管理部门的工作,把控制生育的各个环节加以严格审核改进,杜绝等腐败现象的出现。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要做到有效的发展,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上到各级政府部门,下到个村级领导,再到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要时刻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为我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落实尽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第7篇:二胎政策的意义和作用范文

根据西方人口学理论,只有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才会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现象也取决于上述两种因素。其中死亡率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是双向和分段的,死亡率初期的下降会导致人口年轻化,而后期下降则会促进老龄化。但是生育率的下降则会直接促使人口的老化。所以,生育率下降是人口老龄化的决定因素。对于生育率和死亡率变动的根本原因,许多西方人口学家则认为是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现代化所导致。所以,人口的老龄化可以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同样也是受生育率和死亡率变动的影响。其中生育率的下降则是我国人口老化的根本原因。而这种生育率的下降正是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自从20世纪7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推行以来,我国人口生育率便大幅下降。根据《2002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主要统计数据》可知,我国2002年的出生率为12.86‰,比1973年的出生率下降了15.21‰,而我国少年人口比重也急剧下降,从39.7%下降到24.9%。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的老龄化并不完全是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因为即使没有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的人口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老化。但是计划生育政策却是中国较之西方发达国家提早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人口老龄化的催化剂。

2目前我国人口发展的突出问题——人口老龄化加剧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对社会的发展也起着促进或延缓的作用。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在人口控制的问题上取得了卓效可喜的成绩。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的统计,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现在1.8%左右,这种生育率的下降让我国13亿人口日到来推迟了整整4年。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人口的发展也使得人口老龄化问题尤为突出。

人口老龄化是指某一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总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按国际通用标准,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便可以称为“老龄化社会”。美国《纽约时报》指出,我国的老龄化速度太快,从而飞速经过了这个原来西方社会可以建立起一个中产阶级的时间段。联合国的统计数据也表明,我国的老龄化速度是全球最快的。根据我国老龄协会提供的数据,我国老龄高峰将于2030年左右到来,并持续20余年。到2l世纪中期,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能超过4亿,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则会达到3亿左右。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不仅速度是全球最快的,而且这种人口老化趋势也超过了国家经济社会的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我国社会的人口是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人均收入水平低、综合国力不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前提下进入老龄化的。这种情况与发达国家老龄化是截然相反的,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工业化完成之后经济达到高度的发展水平之下才出现。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还存在着区域失衡的特点。我国各地区老龄化程度自西向东呈阶梯上升,地区间差距较大。东部沿海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已超过8%,其中上海达就到11.46%。而西部地区老年人口比例均在5%以下,部分地区仍是典型的年轻型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此,老龄化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人口问题,同时它也成为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

那么,13亿人口大国的养老问题该如何应对?目前,国家有关部门以及众多人口学学者都提出通过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来缓解这股银色浪潮的汹汹来势。但是,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却面临着资金严重短缺、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我国养老保障的短缺金额到2010年将达1100亿美元,而未来30年内将会出现3.7万亿的资金缺口。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在研究报告《银发中国——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和经济分析》中指出,即使在我国的城市也有近一半的劳动力人口享受不到公共养老体系的保障。全国职工有近3/4的人没有任何退休保障。报告还指出,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基金的运作是拆东墙补西墙的现收现付制,即是用现在工人的税来养活目前的退休人员,不做任何基金积累。虽然,目前我国正努力促使“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换,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养老基金仍然存在巨大的收支缺口。到2004年,我国全国养老保险欠费达到了450多亿元,在全国范围内,许多省市都面临着养老保险收不抵支的情况,甚至是积累亏空。加之农村养老问题也日益提高到政策议程上来,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着艰巨的挑战。

3新时期人口政策调整的思路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人口总和以及生育率都被控制到了更替水平以下。然而,就在我们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同时,我们也步入了人口老龄化时代。因此,我们在积极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以外,还应该重新审视只注重控制人口数量计划生育政策,必须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调整,为其注入新的内容,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3.1“控制人口数量”与“优化人口年龄结构”两手抓

经过30多年的人口控制工作,我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已降低到了1.8,显著低于人口更替水平,这宣告我国人口的成功转型。尽管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惯性等因素作用,人口总数还将继续增长一段时间,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预示着人口增长速度将继续放缓。因此,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前提下,我国人口政策应该逐步重视“优化人口年龄结构”。笔者认为,正确处理“人口数量”以及“人口年龄结构”之间的矛盾,是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所在。具体的做法是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在人口生育率过低的地区有计划的放松可生育二胎的范围。目前,我国的生育率转变在农村地区还是不充分、不彻底,生育率水平普遍比较高;另一方面,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生育率水平却过低,如北京和上海,总和生育率已经降低到1.0以下。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在生育率高的地区仍然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而在生育率低的区域可以适当放松,刺激生育率回升,以达到优化人口年龄结构的目的。2004年上海市推行了《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新条例扩宽了可以生育二胎的人群范围。条例推行之后,上海并没有出现申请生育二胎的,市民的生育意愿也并未因此改变。相关调查表明,上海市民生育观念上逐步发生了变化,大部分市民在生育问题上都会全面考虑事业发展、经济负担等因素。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桂世勋教授认为,新的政策是在人口数量控制和缓解老龄化之间找出平衡点,这有利于调节人口结构。根据上海的调整情况,我们可以预示,通过调整独生子女的计划生育政策来优化人口年龄结构是可行性的。

3.2重视人口素质的提高

老龄人口比重上升的结果会带来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是劳动力来源的基地,在总体人口中处于核心地位。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多寡及其在总人口所占比重的大小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关键因素。因此,为了缓解未来劳动年龄人口短缺的形势,国家的人口政策重心应逐步转向以提高人口素质为主,必须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增加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支出,鼓励全社会各种力量投资办学,并从政策上予以倾斜。通过提高劳动人口的素质来丰富劳动力资源,增强单位劳动力创造财富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出生人口素质,重视出生缺陷和残疾人口问题,降低新生婴儿的死亡率。这对保证未来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3.3人口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既要以儿童、老人为出发点,同时也必须关注成年人问题

人口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实际上都是围绕着政策对象进行调整的。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长期以来以婴幼儿、老人为主要出发点,较为重视儿童成长和老年人问题。但是,从人口发展是动态的,今天的成年人群体也就是明天的老人群体。因此,出于对问题前瞻性的考虑,现时我们也应该重视成年人的问题。特别是在如今失业现象严重、下岗人口增多的情况下,我们尤其应该把人口充分就业、劳动力充分利用作为制定人口政策的出发点,把增加就业人口规模作为政策目标,保护劳动年龄人口的个人利益。

我国人口老龄化热潮既是一种客观的发展趋势,也是具有其深刻的历史和制度根源。解决老龄化问题,既靠我们大力发展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也要求我们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客观地对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进行调整,以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2005年1月6日是国家有关当局所确定的“13亿人口日”。当天零点后,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的第一个婴儿幸运地成为我国的第13亿个公民。虽然,这两种命名都是象征性的,但是“13亿”这一标志却意味着我国的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性高度,同时,它也意味着中国的人口发展将面临更加艰巨、更加复杂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竞能.现代西方人口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顾宝昌.综论人口态势——与实践的对话[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3周皓.低生育率条件下的中国人口控制[J].人口与经济,2000(5)

4杜鹏.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第8篇:二胎政策的意义和作用范文

珍惜难得岗位 努力拼搏工作

我镇党委和领导非常重视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工作,非常关爱退伍军人的健康成长。9月份,##党委组织二十多名退伍军人开会,党委###书记高度重视,亲自主持召开了会议,指出了党和政府对退伍军人安置工作的重视,肯定了退伍军人在机关工作中的作用,鼓励退伍军人珍惜难得机会,抓紧学习,努力工作。#书记的讲话给我们广大复员军人以巨大精神鼓舞,具有重大教育启发意义,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学习指明了方向。作为从事基层工作的乡镇工作者,我对##书记的讲话精神体会颇深,并争取在以后工作做到以下几点:

一珍惜难得岗位,提高工作责任心,树立争创一流的决心。

目前我们县有庞大的复员军人群体,复员军人安置问题矛盾突出,虽然党委政府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是能够进入机关工作的毕竟是少数,因此机会相当难得。作为一名复员军人,应当树立危机意识和感恩意识,珍惜难得岗位,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争取一流的成绩,回报组织的关心与厚爱。作为#镇的计生办副主任,我认认真真对待工作,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奉献,谦虚谨慎,务实工作,唯恐辜负了组织和同志们的期望。我所负责的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圆满完成了上级规定的计划任务,在全县处于领先地位。之所以经常加班加点,不怕吃苦,不计个人得失,就是为了向组织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切实用实际行动回报组织的关怀。今后,将树立提高工作责任心,树立争创一流的决心。

二加强学习,提高工作水平,树立奉献意识与服务意识。

正如##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复员军人由于早年参军,接受专业教育的机会较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有待于提高。孔子曰:“知耻而后勇”,只有正确认识自身不足和差距,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实现自我超越。因此,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减少不必要的应酬与娱乐活动,抓紧时间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计生法律法规,结合岗位需要开展专业知识学习,同时注重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向身边领导和优秀同志学习,学习工作方法和老同志的奉献精神,切实提高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提升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能力。

三持之以恒,努力拼搏,树立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

第9篇:二胎政策的意义和作用范文

【关键词】前置胎盘;瘢痕子宫;剖宫产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10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596-01

近几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多,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的并发症也逐渐增多,其中前置胎盘是较严重的并发症,而且可能并发胎盘植入常致严重的产科大出血,甚至危胁孕产妇的生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瘢痕子宫并发前置胎盘患者62例,选取62例单纯前置胎盘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平均年龄29岁,既往1次剖宫产56例,2次剖宫产6例,据前例剖宫产最长12年,最短1年,随机抽取62例单纯前置胎盘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平均年龄28岁。

1.2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胎盘植入率、子宫切除率、术中出血量>1000ml发生率等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α=0.05,P

2讨论

随着剖宫产技术的提高,剖宫产的安全性也有了明显提高,剖宫产已成为抢救孕产妇及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其剖宫产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有资料报道,目前国内医院剖宫产占分娩总数的40%-70%[1],比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15%明显要高。瘢痕子宫是其远期并发症之一,有1次以上剖宫产史的妇女再次妊娠发生前置胎盘的风险增加2.6倍。前置胎盘患者中胎盘植入发生率为1.18%,其中80%有前次剖宫产史。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的孕妇发生胎盘植入的相对风险是无瘢痕子宫者的35倍[2]。随着近几年计划生育政策的相对开放,生二胎指标的放松,以致使许多妇女的再次妊娠发生增多,这也是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增多的主要原因。瘢痕子宫在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产时的出血量、子宫切切除率等方面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1可知发生胎盘植入瘢痕子宫患者的出血量均较多,由此可以看出产前明确诊断情况,可以在手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减少患者出血量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核磁共振(MRI)、内镜技术等也逐步得到应用。血清学检查简单易行,但特异度不高,可作为复查方法[3]。由于磁共振检查费用相对较昂贵,临床不够普及,操作也较复杂,帮重复性没有超声好,常常用于超声无法确诊而临床又高度怀疑有异常时。

前置胎盘合并瘢痕子宫对孕妇的危害,除了胎盘植入和发生粘连、出血量增多外,其并发症也会增加,如大量输血、膀胱、输尿管、肠管损伤及羊水栓塞等同时存在的远期并发症如;月经不调,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随着医疗技术和药物的发展,胎盘植入的治疗方式由过去的子宫切除术转变为多种方式治疗。因此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酌情考虑保守性治疗,可选择应用MTX、米非司酮、5-氟尿嘧啶、利凡若及中药,中西药联合治疗。胎盘植入部位子宫切除术、剖宫产术中选择子宫动脉栓塞等方法治疗。如果子宫穿孔,破裂情况严重,不能控制时应立即行子宫切除术。

参考文献

[1]黄玲,黄醒华.对孕妇的心理评估与干预[J].中国围产学杂志,2001,4(3):186.

[2]Ananthcv smulian jc,vintzileos Am.The association of placenta previa with history of sesarean delivery and abortion:metaanalysis[J].Amjobstet Gynecol,1997,177(5):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