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道德与法治的感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7-006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s into the impact of care intervention by the peripheral vein piercing center vein buy tube(picc) patients on adherence and complications. Methods Choose 120 cases of outpatient service PICC patients as observation objects from January 2012 in December 2013, with 64 cases of the implementaion of the general PICC buy conventional tube and care for health education from the hospital for the control group, in addition to the set of 56 example look 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eneral PICC buy tube care outside, the comb guide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outpatient service such as follow-up care interventions, USES the homemade questionnaires to patients with an investigation. Results Watch adherence set of patients with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difference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PICC buy tube; Care intervention; Adherence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导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方法。PICC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全胃肠外营养、化疗、大手术、中长期输液治疗及连续麻醉用药的患者,具有安全方便、留置时间长、易于操作等优点。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周期长、需长期输液,PICC的应用为其开辟了一条新的静脉途径。化疗药物常伴有较严重的毒副作用,增加了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及静脉炎的痛苦,往往会影响患者下一个周期的治疗。PICC置管不仅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还可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保证化疗过程的顺利完成,如今在临床应用广泛[1,2]。由于患者化疗后需要间隔2~3周,因此在化疗间歇期患者能遵嘱进行规范化护理和导管自我维护,是决定导管能否安全留置的关键,同时对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影响[3]。本研究对观察组化疗间歇期PICC置管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64例化疗间歇期行PICC常规门诊护理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3年2~12月56例行门诊PICC置管护理干预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认知状态、肿瘤类别、血常规、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患者一般状态良好,排除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语言表达障碍、生活不能自理患者,两组一般情况见表1。
1.2 护理干预
对照组行常规PICC置管护理,观察组则予以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出院随访等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①良好沟通。在进行PICC置管前,多数患者对置管的原因及导管头端近心脏等存在一定的恐惧,同时导管在体内留置时间较长,患者担心其可能产生副作用等,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心理支持情况进行沟通和宣教,并制作PICC护理常规宣传册,配合图片资料等形式,使患者及家属理解PICC置管的基本常识,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对个别患者的疑问和顾虑等进行详细的解释,对PICC置管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予以客观科学分析,并运用成功的案例对患者进行正面强化教育,这样可以让患者逐渐产生“自己人”效应。由于PICC置管时间长,对维护期间产生的医疗费用十分担心,护理人员应熟悉相关疾病的医保支付优惠政策和报销比例,减轻患者及家属的顾虑心理,配合置管期间的自我维护和规范护理,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精神支持和鼓励,积极参与自我护理,让患者感受到被重视。②维护宣教。为了强化患者自我观察方式和方法,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宣教单和操作手册,随时供患者及家属阅读,同时告知患者如何学会自我观察PICC置管后的不良反应与症状,如是否出现穿刺点渗液、渗血,穿刺血管是否出现红肿热痛和酸胀等不适感觉,贴膜粘贴是否出现瘙痒、气泡等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指导患者按规范要求行PICC置管穿刺侧手臂的正常活动,如简单的家务工作、持重物时不宜超过3kg,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可促进康复。在进行穿刺部位清洁时,要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防止局部感染,避免锐器划伤导管和压迫穿刺血管;着衣宜选择比较宽松的衣服,指导如何正确使用保护套。上述宣教活动需要反复进行,不断对患者进行强化,提高患者对导管的自我维护能力和认知能力,出院时将患者导管的基本情况、门诊维护手册、健康宣教手册等发放给患者,并做好相应的导管维护记录,便于患者出院后在门诊能够按要求进行规范护理,帮助患者从思想上认识到自身对PICC置管预防感染、降低并发症和促进自我恢复的重要性。③强化干预。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状况,尤其对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文化程度不高患者应加强沟通,及时找出患者可能存在的思想误区,掌握患者对导管维护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对一些特殊的患者要反复宣教、耐心演示,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依从性,在门诊导管护理后发放联系卡以方便患者与医务人员保持联系,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导管自我维护知识掌握和遵医嘱情况进行追踪,了解患者对导管维护依从性状况,便于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1.3 评价标准
PICC技术能够避免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而带来的血管损害,也可以减轻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但护理维护不当极易引发血栓、静脉炎、导管堵塞和血流感染等并发症。根据北京协和医院制定的PICC置管护理金标准[4]和PICC整体管理模式,成功将置管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控制在4.8%以下,远远低于国内外的同类数据。对于血管重度损伤、严重水肿、重度皮损患者而言,PICC导管就是他们的“生命线”。本调查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自身对PICC管日常维护的依从性进行调查,问卷共包括七个问题,其中包括六项有关导管维护的问题和一项是否出现并发症的问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遵循导管维护时间、正确日常自我维护等方面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发生导管阻塞、感染、导管破损、管道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57%,对照组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关键词:封管;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导管感染;护理
血液透析是当前治疗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一种常用手段。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在血透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深静脉置管,虽然该方法具有创伤小、留置时间长等优势,但极易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故做好封管护理工作至关重要[1]。我院对收治的患者采用了不同的封管护理方法,现将具体情况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观察对象均为我院于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均行深静脉置管。本组66例患者中,男38例,女28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5.6±4.4)岁;疾病类型: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19例多器官功能衰竭,7例药物中毒伴肾功能不全;置管部位:37例颈内静脉,20例股静脉,9例锁骨下静脉。根据就诊顺序的先后,将6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值得比较。
1.2方法
1.2.1深静脉置管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别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下行深静脉穿刺。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首先,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之后采用双腔包行深静脉置管。使用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法,置管后连接时用肝素帽,导管内依然保留纯肝素。与此同时,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口,留意是否出现渗血。2 h后,若穿刺口依然干净,则使用5%的聚维酮碘溶液呈顺时针方向对穿刺消毒3次,再用透明贴或者贴膜覆盖。
1.2.2封管方法 血液透析后需要封管。在封管之前,应先给予15 ml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动脉端与静脉端的残血。对照组:取2 ml生理盐水,再取12500 U肝素,稀释后注入到导管内封管。实验组:取8万U庆大霉素与12500 U肝素混合后,注入到导管内封管。封管后,重新换掉肝素帽接头,取无菌纱布覆盖。
1.2.3管道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应每日对患者导管插入情况进行检查,交接班时注意登记好导管的置入体内长度、日期等信息,留意双腔有无回血、穿刺口皮肤变化情况。每次操作之前,应先将封管液与残余血液抽出,然后取10 ml生理盐水注入,导管通畅才可进行下一步。
应注意的问题:封管多采用脉冲式手法为主,若封管时发现堵塞或阻力较大,不可继续向内推压,以免血栓进入到血液内。溶栓治疗时,可采用尿激酶方法;封管时,必须完成一侧封管才可进行另一侧封管,以免导管和空气长时间接触,引发空气栓塞。
1.3观察项目 记录并比较两组的导管相关性感染事件发生率,评价两种封管护理方案的优越性。
1.4判断标准 符合以下条件者,均可被诊断为导管相关性感染:病人穿刺口皮肤发生红肿、热痛,且出现脓性分泌物或者结痂,为局部感染;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恶心、头痛等症状,且均出现血透后,经过几小时或几十小时后,症状消失,或者减轻,而血透时会再次出现至少3次以上症状,为全身感染[2]。
1.5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分别为x±s、%,检验方式分别为t与χ2,以α=0.05为校验水平,P
2结果
实验组共3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约占9.09%;对照组共10例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约占30.30%。实验组感染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χ2=4.694,P=0.030
3讨论
在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并发症,较常见的如感染。有研究[3]指出,超过50%的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菌血症的原因,认为与血管通路感染有关。实际上,封管方法及护理措施是否恰当与感染情况的发生密切相关。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实验组采用了庆大霉素与肝素联合使用的封管及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肝素封管及护理方法。从结果中可看出,实验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仅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30%,两组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这表明,在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采用庆大霉素与肝素的封管护理方法,效果优于单一的肝素封管护理方法。本文结果与相关文献[4]阐述的观点基本保持一致,进一步说明了庆大霉素与肝素的封管护理方法在血液透析者中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较高。
为了预防或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采用恰当的封管方法,并加强护理干预非常重要。①合理选择导管及敷料。导管的材质会直接影响微生物的附着能力。一般情况下,生物相容性较好的管道,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与感染的发生。因此,在选择导管时,应选择材质较好的,敷料也一样。通过使用透明贴膜,能够将穿刺口皮w大范围覆盖,且紧贴皮肤、透气,可实现对穿刺口皮肤的实时观察。②置管技术。操作人员的置管技术是否熟练,与感染事件的发生紧密相关[5]。反复地穿刺置管,很容易损伤局部皮下组织,增加炎性反应的发生风险。为了避免技术因素引起感染,本次研究中的置管操作均为同一名医师完成。③避免导管长时间留置。导管置入体内时间如果过长,很容易引发感染事件。护理人员应严格把握导管的使用指征,及时处理可能引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不良现象。同时,注意采取恰当的封管方法。④严格按规范流程操作。在血透封管操作中,护理人员高度重视个人卫生。比如,接触患者前,必须使用消毒洗手液将手清洗干净;使用导管时,必须对动脉端与静脉端消毒;若出现栓子或血块,应及时把导管浸泡于尿激酶液中;使用臭氧空气对消毒机进行消毒处理,并适当限制家属探视,预防交叉感染。
由上述可知,在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操作中,采用庆大霉素与肝素封管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肝素封管护理方法,不失为预防血透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的一种良好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撒志梅,张雪梅,李梦娇,等.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方法的改进及应用效果[J].宁夏医学杂志,2015,37(08):749-751.
[2]周翠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15,15(01):68-71.
[3]吴允东,陈芳.抗生素封管预防血透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效果的Meta分析[J].北方药学,2015,12(12):144-145.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活到老,学到老”,作为教师更需要不断学习充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个人教育教学素养。
1、以“主题式”教研活动为主线,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我校以“三定研备”活动为载体,通过集体备课、上课、评课、教后反思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推进我校课改模式的实践应用。集体备课中,要求老师们人人认真读教材、读教参、主备教师说课、说导学案设计思路,辅备教师人人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修改完善导学案。听课活动中,大家实实在在研究课堂教学微观领域经常面临的问题,发表见解,交流困惑,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本学期开学初,各学科确立了各自教研活动主题,围绕主题,进行了以学科为特征的教研活动。同时,学校组织了“解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题的大型教研活动。经过一学期的“主题式”教研,一方面,学科的教研氛围愈加浓厚了,另一方面,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有相应程度的提高。
2、借助片区教研平台,大面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本学期,我校为了响应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的号召,全面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进而提升办学品位和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县教育科技局教研室区域教研活动安排,于2019年12月11日进行了红旗小学片区教研活动。从这次活动开始,我校一改以往指派个别骨干教师作示范课的做法,尽量覆盖多年级、多学科教师讲研究课。课后大家针对课堂模式、问题设计、学生活动、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问题展开说课。同时,我们还推出一线教师作讲座,赵云波老师在讲座中解读了高效课堂下导学案的研备与运用。所有参与教师,无论是讲者还是听者,都进一步明晰了高效课堂的课改理念,实现了一次业务的大提升。
3、加强教师培训,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本学期,学校派教师外出长治、太原、太谷、长春、广州等地学十多人次左右,并要求外出学习的教师要做到认真学习,认真做好笔记,回校进行分享汇报,以便达到经验共享,促进教师教学理念进一步的辐射与提升。
二、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常规是教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准则,良好的管理体制是我
们顺利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始终抓
实抓好。重点做好了如下工作:
1、抓常规,促进管理规范化
本学期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质量意识,加强课程计
划的执行和管理,做到了“开齐、上足、教好”,同时也促进了学生
的全面发展。本学期加强了查课力度,也加大了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进一步加强了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与考核。
(1)抓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尤其是本学期面对全面更换的语文、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教师如何把新教材的理念、思想转变成教学行动,弄清楚新教材到底新在什么地方,在教学实践中怎样体现出新的理念和思想,如何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符合新教材的要求,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因此,学校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学期教导处多次组织了全面常规检查,针对老师们的教学常规,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每次检查教导处都认真总结,如实反馈,促使教师改正缺点,发扬优点。通过检查,发现我校有一部分教师对待备课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如有的教师手写教案书写整洁、有创新,集备导学案能深挖教材、设计有效的练习。
(2)抓上课。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上好一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学期继续加强听课,除了公开课以外,采用随堂听课制度,促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提高了课堂效率。
(3)抓课后辅导。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甚至抄袭作业。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强课后辅导,引导学生加强对学习的责任。
(4)抓教学后记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后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使自己的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教后反思的重要性。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学反思也是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我校要求教师课课进行简要的反思。
(5)抓作业布置与批改
要求教师详批详改,作业量适中,家庭作业有布置有检查。作业布置要依据教材精选习题,体现明确性和针对性,作业量要适中,难度要适宜,要有一定梯度,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作业批改及时,课堂作业不隔课,其它作业不隔天,做到“有做必改,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写清批改日期,批语简明易懂:少指责,多鼓励提高。通过多次常规检查,发现老师们批语有创新,有的老师自制印章给予学生图案表扬,有的老师将二十年前自能作文的三级评改优秀传统沿用至今,中年级的读书笔记有模有样、坚持不懈,写字书的字迹越来越规范。
三、深化课堂改革,提升办学品味
本学期,我校继续将“创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研究的立足点,低年级采用“课前热身—游戏引入—教授新知—竞赛巩固—自由交际表演”游戏型教学模式;中高年级采用“四二六”教学模式,实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突破:
1.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做好了教学目标、教学观念、教学关系、教学活动、师生关系、教学结构、信息交流、教学评价八个方面的转变,老师们已基本把新课改精神渗透于当前的教育教学之中。
2.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把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课改的核心问题来抓,目前已基本实现五个基本特征:一是主动性。学生自觉担负起学习的责任,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活动。二是独立性。学生表现为我能学。三是独特性。课堂上我们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四是体验性。我们强调参与,重视直接经验。五是问题性。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3、实现了课堂生态的转变。
我们所追求的课堂可以概括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目前,无论是我校低年级的智慧课堂,还是中高年级的高效课堂,课堂的价值体现出从“知识”到“生命”的质的飞跃,课堂具有六个特质:自主性、丰富性、选择性、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课堂成了学生的课或者以学为中心的课,再也不是教师的课,以教为中心的课。课堂成了一种生生、师生相互作用的合作过程,对每一个学生而言,课堂成了满足“个体”的内心思想、感情、心理需要,因而课堂也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课堂成了一种“人学”文化的真实体现,因而它有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围,人与人之间相互包容、倾听、接纳。
四、打造学校特色,促进多维发展
1、课外阅读、晨读、午写常抓不懈
(1)课外阅读:本学期,我校继续推进课外阅读活动,学期初就要求一二年级坚持每周填写一张“小书虫”读书卡,三四年级进一步写好读书笔记,五六年级更要注重阅读感想和读书交流展示,适应统编教材的要求。元旦前夕,我们为了落实和检测阅读活动的开展情况,一二年级成功举行的“书香飘万家”亲子共读活动让我们感动满满,三四年级制作的精美导读小报作了很满意的过渡,五六年级各班的读书交流会可以说更让我们看到了一条落实素养的途径。
(2)晨读:本学期做到真正落实晨读的内容,做到不挤占,不挪用晨读时间,背诵记忆必背古诗词的同时,力求提升学生诵读的能力和素养。
(3)午写:学期初,学校给各班下发了规范的“午写流程”,语文教师严格按照流程,借助“沃笔习字”软件,针对学生的三姿结合当天所学生字进行指导。在书写方面,我们通过作业检查、试卷卷面分加大考核力度。特别是元旦前夕,举行了全校学生硬笔书法比赛,我们欣喜地发现,全校学生书写水平实现了整体提升。
2、开发节日课程,努力构建项目式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们的过节热情,使祖国文化得以传承,在国庆节和中秋节到来之际,我校布置了假期特色作业即节日课程。活动以设置驱动性任务为抓手,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思考、观察、合作、研究完成,学生作品独具匠心,我们都已装订成册,作为我校档案资料的亮点进行展示。我们的活动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一项技能,而是更高层次的分析、评价和创造,这既提升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动手、评价、创造、学习的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以体现,真正使核心素养落地,进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五、知不足而后进
一学期来,我在努力做好自身的工作,但是不足之处也非常之多:
1、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是一句空口号,它需要以扎实而创新的日常工作为基础。在工作中我们也感到一些问题的存在,如教师的业务提高问题;怎样使集体备课进一步落到实处,课改的一些细节抓得还不够实,如有的班级表面分了小组,并组织学生合作,但实际上只不过是“走过场”。面对如此种种,我们还需要沉下心来去实践研究。下学期,我们的设想是把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再扎实一些,创造性更多一些,创新求实,稳步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