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学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复杂和抽象的,对于高中生来说,对于一些直观性的知识比较容易掌握。因此,教师结合课堂演示实验来讲授新知识或复习旧知识,学生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另外,通过演示实验,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各种实验仪器并能正确、规范地使用,在以后的学生实验中,能够独立、高质量地完成各个实验。所以,演示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直观教学手段之一,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
生物学科主要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在生物教材中,几乎每节课都穿插了实验内容,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生物学知识,提高学生实验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并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一直观教学手段。一方面,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学,在实验室的设备配置和规范管理方面都比较落后,另一方面,在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下,部分生物教师依然穿新鞋走老路,还在采用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虽然在时间加汗水的强大阵容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但是却压抑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久而久之使学生的兴趣消失殆尽,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显然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新的教学形势要求我们生物教师在教学中端正认识,努力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实验环境,为他们创设亲身实践、动手操作、亲身感受与体会、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和科学探究的成功感与自豪感。
二、如何运用实验教学
1.运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会激发学习的兴趣,而兴趣又是思维活性的触发剂,求知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就会围绕着这个问题积极地思考起来。但是,单纯由“实验”表面的“魅力”所引起的只是直接的兴趣,如果没有更深层次内涵的吸引,维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就要善于“创造”种种诱因。比如,从生产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引出实验课题,不断明确实验目的、意义,不断提出有趣而又有思考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等等。通过这些手段,及时地把学生的直接兴趣发展为间接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相信学生能成功完成实验,也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从实验中体会,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运用试验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求实态度。生物实验课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求实态度,观察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观察程序和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培养学生观察力是很必要的。观察方法的培养:
①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进行观察,抓住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样才能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局部观察即细微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事物最本质的属性,捕捉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发现事物各个侧面的特点。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认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在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
②对比观察。是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因此,必须通过反复多次的观察。在脊蛙反射实验中,首先让学生把去脑的蛙进行翻身反射试验,这样来确定脑是否除净,这种实验要反复进行观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验证脊髓具有反射功能时,也应该重复使用不同浓度硫酸来进行刺激,反复进行观察,最后使学生认识在适宜的条件刺激下,脊髓能完成低级的反射功能。只有指导学生反复的观察,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学生;实验能力;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390-01
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生物教学工作的基础。做好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养成科学学习方法与习惯,提高科学素养,提高生物成绩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重视在生物教学中提高高中生生物实验能力。下面结合实际,就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性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符合培养未来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随着高中教育的改革,对学生各项能力的要求就越来越多。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也要求对学生进行各项能力的训练,这是由生物学科的本身特点决定的,同时也是新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需要。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指的是:(1)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提问,增强学生问题意识。让学生充分挖掘问题的实质,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2)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会提出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会鼓励学生继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就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3)通过探究实验,充分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和追求科学、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实验的艰辛、复杂,以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实验过程中磨练出求实、探索、协作的科学精神。如果能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做到上述几点,将有助于将高中生培养成基础扎实的综合性的高素质有用人才,符合培养未来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实现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至关重要。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助于生物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生物教师会按照实验教学的要求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步骤,使学生掌握在生物实验的教学中逐步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简要使用方法、选择实验材料的方法、实验仪器的读数方法等。同时,为了使学生按照生物实验的正确操作规范完成各项操作,避免因错误的操作对实验仪器造成损坏,生物教师还会在实验前让学生对实验仪器的基本使用原理、实验仪器的基本使用原理等有所了解和掌握,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实验。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会有所提高,这样就会促进今后生物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也可以使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实验对生物学原理、生物知识等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促进生物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今后生物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所学的生物知识
不管是哪一门课都需要学生记忆许多知识点,生物这门课也不例外,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生物知识,不仅会使学生疲惫不堪,而且会使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厌烦情绪,降低学习效率。如果在生物教学中生物教师能够利用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好奇心,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能力,就会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还可以为学生更好地记忆生物知识提供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而获得许多感性材料,使学生更加牢固地记忆生物知识,且可以实现生物知识的意义识记,使学生真正将生物知识牢记在心中。
四、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根据高中生物教学要求,做好生物实验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树立仔细观察的意识,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还可以不断使学生通过实验仪器学会观察植物体、动物体细胞的结构、变化的方法,将学生迅速带进微妙的生物世界,激发和保持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好奇心,间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
五、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助于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果
如果能够逐步提高高中生的实验能力,大多数高中生就会随着能力的提高而独立完成大部分生物实验,会越来越会对实验结果加以分析,越来越注重小组合作,越来越乐于探索实验的过程和分析结果,有助于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探究生物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进而不断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果,实现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
总之,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生物教学大纲的新要求和生物教学理念的改变,高中生物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注重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的掌握而不是一味的追寻结果,使学生在亲手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生物知识,以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和课堂效率,使学生真正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所得、有所获,实现生物教学目标,满足素质教育要求,将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所需的高素质综合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罗阳佳,薛婷彦.让实验回归课堂[J].上海教育,2012(31).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307-01
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因此,在生物教学中生物实验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生物实验能够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不仅动脑,还要学会用眼睛进行观察。生物实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很好的训练效果,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对生物实验产生的现象会积极地进行思考,使学生的生物思维变得更加的敏捷。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本人根据多年的生物教学经验,就实验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
一、通过实验使学生充分理解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
探究性实验是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经历了质疑、思考、动手、分析、解疑的过程,符合高中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利于学生把已有的生物学知识系统化,整体化,从而转化为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学生的整体素质优化增添坚实丰厚的生长点。如在“叶绿素的分离和提取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巧妙地将问题设计成新的探究点,让学生探索,比如:滤纸条的制作时为什么要剪去两个角?用滤液划线时为什么要细、要齐等探究问题的提出,会促使学生设置必要的对照实验,并从中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探究,把知识真正内化,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知识迁移的能力,很好的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在以往的学生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都是书本上指定的,课前由教师准备好的。实验时,学生完全按规定的步骤进行。在这过程中,学生完全成了机械的操作者,没有任何自己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当然也就不会产生自己独立的思考与想法了。而素质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因此,教师可结合具体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去主动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这样,就可使学生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提高实验课的效率,也可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例如,高中生物课本中有好几个实验都要用到洋葱根,这样洋葱根的培养就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除了按书上的方法培养外,也可尝试其他的培养方法,如“沙培法”等。在这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培养洋葱根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这样不仅可使学生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成就感,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生物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以及思维方法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时期的教学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一定的能力以及学习、思维方法,在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就要用到观察这种能力,要正确分辨土壤中有什么种类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有什么特点,它们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中,就必须细细观察;并且还涉及到取样方法的选择及物种数量的统计,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性和耐心;又如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时,为什么要向试管中注入等量的麦芽糖、加入等量的酶试剂、反应进行相同的时间?为什么不同温度酶的反应速率不同?学生就会积极地为这些“为什么”而思考分析,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提高学生对现象的观察、问题的探究与概念的形成,使知识理解、结论的检验、思维的发展融为一体,在手脑并用的实验中得到锻炼,这对于学生掌握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学生形成一种较为系统性的思维方法,不仅仅是用于实验,并且对于学生平常的决策、办事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已上升为一种理论指导方法。
四、联系生活实践,科学实验教学
高中生物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其知识也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就可以在进行生物实验讲解的过程中穿插一些生活实例,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基因突变”“细胞癌变”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畸形儿的出生就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腌菜、烧烤类物质是能够引发细胞癌变的,通过教师这样的讲解,学生在理解课本上的实验时就能够联系实际,加深学习的印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用生活化的例子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得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
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讲到“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个实验的时候,教师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通过给学生讲解三鹿奶粉中蛋白质的检测,并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三聚氰胺这样的物质会被加入到牛奶中却很难检测出来。经过学生的一番思考,教师再对学生讲“牛奶中蛋白质含量的检测主要是以氮元素的含量检测为主的,并不是直接检测蛋白质,而三聚氰胺该化合物的含氮量很高,因此就被不法商贩用作了食品添加剂”。经过这样的一个案例,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蛋白质的定量检测过程,而且让学生对具体实验也产生了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验水平。
总而言之,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依赖于科学实验。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将探究式教学引入生物教学,尤其是与生物实验教学相结合,是生物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郑春和.浅谈高中生物学的探究性实验[J].生物学通报,2003
关键词:中职护理;药物学;提高兴趣
一、引言
药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和药学的桥梁学科,覆盖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等机能学科,又覆盖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学等形态学学科,同时又与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药物学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必修课,是学生将来参加护士证考试的必考内容。然而,药物学内容多,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不容易记忆,学生对于学习药理学缺乏热情,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学习兴趣呢?
二、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药物学习现状分析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在初中时学习能力比较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往往意识不到药物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在面对药物学繁杂的知识点时,感觉到这门课程理论性太强,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太多,又不能像护理实训一样进行直观,可以直接操作,时间久了,就丧失了学习兴趣。在后续的临床课学习中,由于药物没学好,影响了其他课程的学习。
三、探索方法,提高学生的药物学习兴趣
针对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药物学习现状,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试图寻找到适合护理专业学生学习药物的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明确学习目的,改善学习动机。药物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必修课,但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对学习药物学的原因并不明确,因此,明确学习目的,是我们需要做的第一步。由于学生是在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学习药物,并不了解后期内科外科等临床课程都与药物关系紧密。这里,我们可以邀请专业课老师,参加护士证辅导考试的学生,医院的护士走进课堂,与同学们分享药物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比如,护士证考试中会考到药物的使用方法,内科护理中,每一种疾病都有相对应的药物治疗方法;护士在配液时应该选择哪种溶剂,药物之间受否有配伍禁忌,这些都与药物学这门课程紧密联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改善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二,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一,信息化教学。翻转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通过信息技术掌握学习内容,然后在课堂上进一步深化掌握,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药物学这门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课下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和查阅相关资料,对所学药物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有基本的认识。课堂上,通过结合临床案例进行讨论,针对如何使用药物,用药指导等方面展开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做中学,学中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二,案例教学法。本门课程要教会学生如何用药,如何进行用药护理,与临床专业关系密切,因此,可以采用病例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性的选择多个经典病例,提出与药物相关的问题,比如医生为什么选择这个药物,病人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在用药前、用药中、用药后要如何进行给药护理,学生通过讨论,结合教师讲授,对所学药物就会有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强化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的教学思想;其三,探究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是一种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结合药物学的特点,除了在课堂中给出案例,还可以给出不同的知识主题,比如抗高血压药合并其他疾病时,用哪一类的抗高血压药合适,为什么要这么选择,这些内容在课本上并没有明确答案,反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求知欲,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自己总结,再由老师进行点评,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其四,除了以上三种教学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多种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与护士证考试内容相联系。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在实习后就可以参加全国护士证考试,而药物学作为护士证考试的一项重要考点,在平时授课中一定要紧密的结合护考相关知识点。通过将历年真题分类,与药物相关的护考内容应当在授课过程中作为重点体现出来,让学生学习起来有目标,主动地学习。第四,成立药物学习兴趣小组。每个班成立药物学习兴趣小组,利用班会或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趣味的药物活动。例如,开展“诺贝尔奖中的药物”活动,了解都有哪些人因为药物获得诺贝尔奖;开展讲座“阿司匹林传奇”,讨论一个药物的百年发展史;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药店中病人和药师,医院中病人和护士。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药物的积极性。第五,家校合作,促进学习。通过多种媒介,如课堂表现汇报、QQ、微信,报喜单等,向家长传达药物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情况,对表现好的学生的家长发送报喜单。因为药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让学生向家长传递如何正确使用药物的方法。例如,抗高血压药需长期服用,不可突然停药;阿司匹林要饭后服用,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让家长也参与到药物教学中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创造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教师改善教学方法,家校合作,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参与到药物的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刘晓健.浅议如何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6(9):1049,1080.
【关键词】初中教学 生物实验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43
从初中生物的学科属性来看,实验是初中生物的学科基础,也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生物学科的课程教学要求,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调研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主要途径。因此,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与提升学生素质的科学方法。
一、初中生物实验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
第一,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的基本内容。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实际操作的教学过程。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创新,因此,实验教学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生物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
第二,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的基本方法。因为实验能够通过直接的操作和直观的现象来展示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很好地解释生物现象的内涵所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形成条理性的总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教学内容,也会更加能够掌握生物学习的规律。例如,教师在讲授水中生物的相关教学内容时,因为学生难以用肉眼进行观察分析,所以学生会存在困惑和疑问。因此,教师要组织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利用显微镜来观察水中生物,这能够给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和感受,从而更加容易掌握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等知识内容。
(二)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动力,尤其是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生物实验能够带给学生较大的乐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于之前的生物教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不仅如此,实验教学还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这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显微镜的使用是实验教学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其他生物实验的重要基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是富有乐趣和挑战性的,也具备一定的难度,显微镜的使用的学习过程相对复杂,要求学生能够按照规范来进行操作,并且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因此,在具体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严格地遵循取镜、安放、对光、观察以及收镜来进行操作,从而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为以后的生物实验操作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操作行为,及时纠正错误的操作,对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加以纠正,同时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进行操作的练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信心。
第二,能够加强学生观察以及操作能力的提升。在开展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身要准确地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且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传达,及时向同学介绍实验的操作要领,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在实验中提升自己的操作能力。
第三,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初中生物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积极地转变自身的教学角色,主拥爻晌教学的引导者,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操作空间,同时要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科学策略
(一)规范实验演示环节
实验演示是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进行生物教学的有效手段。实验演示能够直接地展示生物理论知识,让学生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同时,这也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是学生学习实验操作规范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时必须要重视自身的规范性。因此,针对实验演示的具体操作来看,教师要重点注意把握这些问题:实验演示的内容要结合相应的教训内容;突出学生的观察和感知力的培养;要强调实验演示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在具体的演示操作时,要结合相应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具体而言,优化和规范实验演示教学的策略包括:第一,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实验的重点与难点,要求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同时,还要对实验的重点进行反复演示,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第二,初中生物教师自身的实验操作要规范。在进行实验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操作规范,清楚正确地演示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认识和掌握,并且要主动地讲解相关的操作要领。
(二)拓展课外实验,提高科学素养
生物教学并非完全依靠教材,也需要适当地拓展课外的内容,因此,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还需要主动地获取适当的课外实验内容,充分地利用周边的资源,组织开展富有趣味的课外实验,可以包括下面几种形式:
第一,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最突出的优势在于需要的器材简单,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同时能够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体会到实验的乐趣所在。例如,制作细胞模型、自己配制饮料等等,这些实验能够让学生在欢乐学习的同时,掌握相应的生物知识和操作技能。第二,科技小发明。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废物利用,制作一些有用美观的工艺品。通过参与制作科技小发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知识运用能力都将得到有效的提升,也能够引导学生树立客观严谨的实验态度。实验教学的核心特征在于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从中体会到实验所包含的生物知识,这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也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物化学;PBL;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123-02
生物化学知识点多、内容庞杂、基本理论抽象难懂,对于各专业学生而言,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因此如何将这些知识点变得浅显易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已经成为大多数生物化学教师不断探索的目标。此外,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专业人才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知识背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形势下,为适应高素质创新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学生自学动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1]。PBL教学法是近年来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医学教育模式。该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平台,以小组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本文就PBL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一、生物化学教学概述
1.生物化学的重要性。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中发展迅速、渗透性强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纽带,在医学基础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它的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中,并且产生了分子药理学、分子病理学、分子免疫学等交叉学科,不仅如此,在实际医疗过程中,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探索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都离不开生物化学理论和技术的运用,因此,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2,3]。
2.生物化学的教学现状。生物化学课程知识点多,概念抽象,多数同学反应难以理解。根据我国国情,“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在我国教育实践中仍占主导地位[4]。在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生物化学学科发展很快,然而在有限的学时内,通过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兼顾这门课程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要让其变得浅显易懂,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极大的考验。
二、PBL教学法的重要性
1.PBL教学法产生背景及发展概况。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Dr. H. Barrows首创,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并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教学过程。它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作全面培养。由于PBL教学法强调以问题解决、问题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强调社会流合作的作用,强调支持与引导等,其形式、内容与传统教学课程有较大差异。
在国外,自20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加拿大、美国、英国、日本相继引入PBL教学法,到目前为止全球大约有1700余所医学院采用了PBL教学模式[5]。目前在我国,医学,生物技术、计算机等专业均开始了此方法的教育尝试[6],尤其以医学专业开展较为普遍,在生理学、药理学、医学统计学等的教学实践结果证明,该方法除了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7]。
2.PBL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PBL教学法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提倡给学生充分自由思考讨论发挥的空间,因此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法旨在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因此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促进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PBL教学法能促进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多是各自独立学习,学生间很少有沟通。而作为医学生,特别是将来要进入临床工作相关专业的学生,如何与病人沟通,如何与同事协作完成治疗至关重要。PBL教学法通过把学习设置于问题情境中,将学生分成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先查阅资料,然后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创造了更多学生交流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机会,因此能够促进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4.PBL教学法能促进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生物化学这门课程,PBL教学模式是通过把问题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分析和找出问题的答案。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对老师产生了依赖心理,有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分析想办法解决,而是直接从老师那里获取答案。长此以往,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得不到锻炼,更谈不上提高创新能力。
5.加强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如何应用到临床当中。由于生物化学知识抽象难理解,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讲授课本的内容,学生不仅觉得难懂,甚至也认识不到这门课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而PBL教学法往往是通过向学生展示临床案例,通过案例提出问题,将生物化学与临床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化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当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本学科的知识也在迅速更新,对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在此形势下,为适应高素质创新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由知识的传授变成了引导者,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索[8]。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上比传统教学法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1]张敏,陈立军,靳秋月,等.基于PBL模式的综合性生物化学实验探索[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17):3335-3337.
[2]殷冬梅,沈勤.医学生物化学中多元教学模式的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版,2010,12(9):891-893.
[3]查锡良,药立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5.
[4]吕蕊.浅析PBL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5,(2):180-181.
[5]宋向秋,肖海,李志平.PBL教学法的发展历程及对中国医学教育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7):96-97.
[6]朱丽.PBL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3,12(1):177-179.
[7]陶小军,杨静娴,徐志立,等.药理学课程PBL教学模式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1):13-15.
[8]曹蔚,张雅,王四旺.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2):133-135.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the PBL Teaching mode in Biochemistry Teaching
ZHOU Xian-li1,SU He-ling1,LIU Yong-ming1,LIANG Bin1,LIANG Cheng-qin1,XIE Qi1*
(1. College of Pharmacy,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
2. College of Biotechnology,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 Guilin,Guangxi 541004,China)
教学中难点问题的突破一直是我们最关注的话题,但由于教学手段的单一性,不但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更是使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厌学情绪,这种不良情绪又反过来影响了教学,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教学难点的突破成为了现实。
多媒体兼具形象具体的优势,声色兼备、动静结合,使教学活动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血液循环”这节课的时候,同学们普遍反映内容繁杂,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心脏结构与血管名称容易出现混乱,再加上知识抽象,使之成为了教学的一大难点。但若是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必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形成具体的展示出来,这种逼真的效果会让学生一目了然,另外,还可以用Flas课件模拟循环过程,用不同颜色的线路分别代表静脉血和动脉血,循序渐进,将循环过程分解依次展示在同学面前,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一来,难点就能轻松的突破了。由此可见,灵活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轻松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二、利用多媒体实现抽象知识形象化
生物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这并不代表知识就形象易懂,相反,生物学科中有很多内容是人们难以理解的,所以,单靠教师讲解是很难实现教学效果的突破的,因此,我们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优势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充分利用定格、慢放、重复等技术手段增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在学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节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讲解兴奋的传导途径,把传导途径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增强学生感官认识,实现抽象知识的形象化,这时候我们教师只需要在恰当的时候引导一下,学生就会牢固的掌握这些知识了,这比教师在板书教学效果要好的多。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效率一直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的目标之一,特别是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提高信息量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大量的知识信息集合起来,不仅可以增强信息的直观性,更能增强师生互动交流,其优势十分显著。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这一课的时候,我们可以与“光合作用”这节课进行对比学习,分析两种作用的差异性和相同之处,然后将交流讨论的结果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对比学习不仅可以提高这节课的学习效率,丰富学习的知识量,同时增强了前后知识的关联性,既巩固了旧知识,又用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了新知识的意义构建,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四、总结
关键词:兴趣 物理 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乐之者”意为“乐于学习的人”,“乐”即“学习的乐趣、兴趣”。好奇心是激励人们探索知识、保持学习兴趣的起点,是促使人们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时时注意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物理。为了做好这一项工作,本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活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从初二开始接触物理,要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起始阶段的教学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初二学生一开始时学习物理的自豪感和迫切心情毕竟是短暂的,当他们进入课程教学后,能否保持较浓厚的兴趣,是他们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现在使用的新教材较原教材能比较容易达到这一目的。
1,指导学生阅读,提高阅读兴趣。
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的重新安排切合学生的实际;课题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和产生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要能充分重视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2,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新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较原教材多很多。认真做好这些实验,既能清楚地引入概念,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初二前半学期的实验,一定要认真做、全部做、帮助学生做,而且要做得成功。这样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更加投入。
3,密切联系生活,激发学习动力。
可向学生讲述有趣的自然现象,比如:①一杯热水冒“白气”。冰棍也冒“白气”。②冬天能看到口中哈出的“白气”,夏天却看不到。③高压电能电死人和畜,但鸟雀却平安地停在高压裸线上。对自然现象讨论,既体现了新课程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又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动力。
二、优化教学策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思想不稳定。兴趣易转移。如果单靠有趣的实验、生动的讲评等直接兴趣,不大可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持和发展。为了保持和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和效率意识的教育。
1,不断鼓励学生,增强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要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要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主动参加课堂练习。在课堂上我经常提问一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引导他们回答,不断地肯定他们。一些学生就是在我的不断肯定下,对这门功课产生兴趣的,自己愿意来学习物理的。
2,重视情景创设,培养探究意识。
我注意用教学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学习“能量的转化”时,我让学生做这样的练习:2001年3月23目,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坠落南太平洋,在坠落过程中它的高度逐渐降低,这时它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少,由于跟大气层的摩擦,它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逐渐增大(要求学生填出能量的名称)。这类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分析航天领域中的一些问题,既可以帮助学生解开生活中的谜,也可以巩固刚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再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把教学内容与社会气象问题结合起来:出现严重的干旱时,为了缓解旱情,要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升华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水蒸气就凝华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融化为雨点落到地面上(要求学生填出物态变化的名称)。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走向社会,知道社会在飞速地发展,从而想到自己学习的重要性,发展学习的兴趣。
3,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必须做好学生对自己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改进。我经常给学生讲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如何科学用脑等知识。如利用“卧思益智”这一规律,要求学生养成躺下来思考问题,特别在每天晚睡觉之前躺下来回忆学过的内容。用这种方法学习,很多学生感到效果很好。
三、引导获得成功,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使学生在一次次成功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强化。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巩固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易转移,除了认识上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们在学习中遇到了自己认为所无法克服的困难。正如一个学生在分析自己遇到困难时谈到的:“提到学习困难,我认为自己主要的问题就是数学基础差……所以在物理课上一碰到关于数学方面的问题,即便是很容易的计算,我也感到讨厌,以致不做或者做错。”这个学生提出的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其实,新教材注重将物理知识联系社会实际,适当降低了物理习题中对数学知识应用的要求。但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中还是有困难的,他们一遇困难一般都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钻研新教材,备好课,力求讲得简洁、浅显、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疏通教材,使他们不感到物理知识难学,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感受成功乐趣,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亓毅飞 陈建文 陈宝 刘丹 单位:中山大学
开拓学生实验思维,激发学生实验兴趣综合实验有别于其他基础实验,其主要目的是培养本科生综合应用实验技能的能力,让学生能在整体上把握药学专业各实验课的独立性和内在的联系,切实感受到各药学专业基础实验课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和实用性,培养学生了解新药研发的基本概况和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中山大学在2010年推行第三学期小学期制以来,将《现代药学生物技术综合大实验》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这样可以将各个实验相互关联起来后,统一安排在一起集中完成,使之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实验设计阶段,我们将实验思路及大致技术路线设计好,某些实验细节由学生自己通过查阅文献确定实验方案,方案制定后,由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路线进行评审,评审的内容包括:路线的正确性、可行性,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方案以及实验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等。学生根据教师的意见对实验路线进行修改,直至合理。这样做不但可以开拓学生实验思维,使其将所学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兴趣,摆脱单一无趣的实验过程。 规范实验操作,重视实验报告以往的实验主要是讲授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后,学生按照既定的流程开始实验操作。结果是学生无法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导致部分学生认为所做的实验只要把试剂、药品加够就一定能做出来,甚至有的学生为此而多加试剂,不但造成大量浪费,实验结果也很不理想,反而质问实验方法有问题。通过综合实验,学生们从实验准备开始,小到试管的洗刷、枪头的灭菌和试剂的配制,大到仪器的选择,方案的确定都是学生独立确定。这些都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规范了实验操作,纠正了实验不良习惯;实验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各种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弱化实验教师讲授实验操作中那些地方容易出错,引导学生自己领会试验中的注意事项和需要注意的实验细节。实验分3个阶段:基因工程阶段、蛋白纯化阶段及抗体制备阶段,各个阶段实验完成后由学生系统总结实验思路,分析实验结果及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按照论文格式撰写实验报告,并在每个阶段结束后向全体师生做结果展示和总结问题。
综合实验的实验报告有别于一般的实验课程,我们要求学生尽量采用原始记录的形式,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这样既让学生了解到实验结果整理的重要性,又提高了学生研读中外文献的能力及科研性文章的写作水平,达到通过该实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考核模式的改进考核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实验过程部分、实验结果部分及结果展示部分,实验过程部分主要通过考察学生实验素养、实验方案设计、原始记录、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报告等。各个阶段结束后的总结及整个实验结束后的汇报对学生最后的成绩很重要,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综合评判学生对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鼓励学生根据问题和现象去查找原因,进行组内讨论,相互启发,分析现象的本质,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动手解决问题。在实验报告中强调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每次实验报告不能简单地列举实验数据,而必须对实验结果及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实验结果汇报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也更加符合实验课程的开设初衷,强调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新一代生物技术人才,使得生物技术综合实验课程成绩评定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
综合性实验是加强培养综合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当掌握这种能力后,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对实际问题进行改进和设计,达到创新的目的[5]。在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中,开设综合实验课程是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实验的目的不只是得到一个好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为了锻炼能力,出现问题并不是坏事,相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来锻炼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努力提高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践过程中获取知识、开拓视野、培养综合实践能力。最后,重视课后实验总结,加强师生交流,促进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促进提高综合实验教学的质量,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下良好基础。综合性大实验课程是实验教学中的新生事物,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充分准备,为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大量宝贵经验,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