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命意义的理解范文

生命意义的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命意义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命意义的理解

第1篇:生命意义的理解范文

国际视野下的韩愈柳宗元

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先生在香港新亚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学统至为纯正。毕业时全汉升教授提醒先生,学问离不开学术交流,要先生多参加学术会议。时至今日,先生的足迹以遍游神州大地,与名家学者、饱学大儒悉心交流。从北京高校到台北学府,学术重镇南京,古典名校复旦。学术起源地香港,学术成果在祖国各地受到重视,乃至新加坡、日本、韩国、美国等地也颇具影响。

先生自幼醉心韩文,二十年前的专著研究韩愈,是学界常被征引的。论及当今东亚地区的韩柳研究,先生高视阔步,指出韩愈柳宗元已经在国际文化学术领域被奠定殿堂级的客观地位。韩柳文研究已经不专属华人学者,不管世界那一角落,只要是谈人类文学的发展与历史,始终不能绕过韩愈柳宗元。韩柳已经成为全球文明的共同象征之一,因此,全球大学的东亚系都会涉及韩柳文,东亚的学府更不在话下。

精英更应学韩柳运化事业生活

邓先生少年好学,在极艰辛的条件下,奋力读书。为维持家计,先生白天做童工。先后在塑胶、食品、汽修等工厂努力,晚上就在夜中学完成学业,还争取时间阅读古籍。渐渐成诵。随后升入大学,转任讲师,继续学业,任职澳门,数十年如一日,勤学不止,笔耕不辍,得到学界的肯定。西北大学副校长。中文系教授李浩在评价先生韩愈研究时说:“(作者)对韩愈愍恻民瘼的志尚、苦心孤诣的立论、以文为戏的幽默,产生一种隐微的心灵感应。作者说孟子那勇于负担文化复兴大任的精神深烙在韩愈内心,“向慕之怀转化为一种实践的力量”。这既是解剖韩愈,又何尝不是作者磊落襟怀的一种坦露”。

先生挚爱文化,尤重对青年人才的关怀。从文化发展与社会进步上,先生阐明青年人才文化学习的历史意义:现在传世韩愈和柳宗元的文章,能够经历千百年的种种天灾人祸的劫难而留传下来,今天并且融入全球文学研究的领域,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营养。这一流传的事实,已经足以证明其中蕴合的永恒意义。超越了一切物质性的价值观念,而成为文明的表征。对于当今社会各部分的精英人才来说,理解韩柳文,不在表象的文辞字句,而是其中的超越意义。运化于事业与生活,便不会计较目前的境况与得失,而能够更长远的观照自我与世界,于是生命自能活化,心思自能灵动。

明照生命打开现实枷锁

第2篇:生命意义的理解范文

一 国际理解教育的背景和意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国际理解教育是“全球一体化”发展所需要的价值理念支撑。它的目的是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开展教育活动,帮助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各国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尊重,以便促进世界的合作与和平,发展与团结。它将爱国主义教育上升到全球意识,唤起了人类最本位的价值观―向往和平,合作发展。这是各国在教育上的一种突破,也是人类人文素养提高的一种表现。因为,国际理解教育以全球的和平与发展为目的,帮助人们树立了全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促进了整个人类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无论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应在国际理解教育的帮助下,形成追求人性真,善,美的精神理念。

二、国际理解教育的育人目标―国际知识;国际交流的技能;国际理解的情感态度;国际理解的文化意识;国际理解的学习策略

国际理解教育无论是作为一门课程还是一种教育理念,都是以育人为目的的。这里借鉴《英语课程标准》的五个维度的分级目标,来归纳国际理解教育的育人目标:1.在知识领域,包括对中外各国事实性知识的了解,如文化,政史,自然,人权,环境等。2.在技能领域,包括语言交际能力,合作竞争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3.在情感态度领域,包括和平,民主,宽容,坦诚,同情的价值观体现等。4.在跨文化意识领域,包括区分本土国家与世界各国的文化,意识的差异等。5.在学习策略领域,包括以活动为载体,学会与人交往的策略;利用信息化媒体手段获取大量信息的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国际合作交流学习等方法。

三、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生命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人,作为生命的有机体,具有可教育性。生命教育的六个理念是: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国际理解教育正是对这些生命理念的解读。它本质上就是一个价值问题,也是运用价值观解决问题的体现。解决世界问题的关键是重建人类的价值观念体系,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地球”之间的新观念。因此,生命教育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它肩负着沉重的使命,它也是人类捍卫和平,遏制冲突的重要武器。

四、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形式―学科课程渗透式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综合活动课程

目前,我国的国际理解教育,主要有两种课程形式。1.学科课程渗透式教育。即通过自然学科,人文学科,道德教育的教学活动或内容,来渗透国际理解教育。2.专门开设国际理解教育综合活动课程。即将国际理解教育聚合到专门的课程中去,避免了各学科分散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如缺乏问题凝聚点,或引不起学生的注意。这两种课程形式,都在国际理解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国际理解教育的拓展渠道―扩大教育开放

扩大教育开放是拓展国际理解教育的有效渠道之一。它主要包括:1.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即坚持以开放教育促改革,开展多层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2.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即引进国外知名学校,一流专家来我国从事教育科研和管理工作,办好中外合作学校。3.提高交流合作水平。即推动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六、国际理解教育存在的问题

国际理解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种种矛盾和争议。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精神和本国国际化需要的矛盾冲突;各国语言,文化差异造成的困难,实现人类和平与共存的未知性,这些都阻碍着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此外,国家理解教育课程的不完善,不系统,也是它面临的问题之一。但是尽管如此,国际理解教育,仍然越来越重要的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七、国际理解教育的未来展望

第3篇:生命意义的理解范文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科学,其中“数”是“形”的抽象概括,“形”是“数”的直观表现。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这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数”与“形”的关系,明确、深刻地揭示了数形结合思想的价值。下面以“分数除以整数”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合理、有效地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所学知识,使他们真正获得发展。

一、以“数”化“形”,在新知疑惑处尝试

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强,遇到新学或较难的数学问题时,难免会出现疑惑、困顿。这时,如果能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将抽象的“数”转化为直观的“形”,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片断1:画图研究4/7÷2,大胆尝试算法。

例题: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学生列式为4/7÷2,一部分学生直接报出结果为2/7)

师: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1:我想,分数乘整数就是分子乘整数,分母不变,那4/7÷2就用分子4除以2,分母不变,得到2/7。

师:分数除以整数我们还没有学。除了计算,你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获到结果?

(学生想到画图的方法,猜想算法,如下)

生2:从画法(1)中可以看出,4/7里面有4个1/7,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有2个1/7,即2/7,所以用4÷2/7(分子除以整数,分母不变)就可以算出结果是2/7(如图A)。

生3:从画法(2)中可以看出,最后涂色部分占整张纸的4/14,化简后为2/7。我发现把4/7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4/7的1/2,4/7的1/2可以用乘法4/7×1/2计算,所以4/7÷2=4/7×1/2,结果也是2/7(如图B)。

……

对于2/7÷2这道新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题,部分学生能凭直觉和前面所学分数乘整数的经验,猜出结果是4/7。然而,对“2/7是怎样算出来的”“为什么这样计算”等问题,学生的认识是混沌的。通过画图,还原题目的原始形态,既是研究分数问题的重要途径,又是尝试算法的直观依据。其中,画法(1)特别形象直观,一眼就可以看出每份有2个1/7。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形象地演示画法(2)中把4/7平均分成2份的动态过程,直观呈现“每份是4/7的1/2”,并引导学生用已学的乘法来计算,为他们理解算理与掌握算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以“形”明“理”,在探究交流中体验

“数学思想的形成需要在过程中实现,只有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才能体会到数学思想的作用,才能理解数学思想的精髓,才能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感悟与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不能依赖教师简单的说教,而要通过创设适合的情境、设计恰当的问题和活动,让学生自己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获取过程,使他们深刻感悟其中的数学思想。

教学片断2:结合图形计算4/7÷3和3/5÷4,明晰算理。

师:尝试用这两种算法计算4/7÷3。

生1:用第一种方法计算,分母不变,分子4除以3除不尽;用第二种方法计算,4/7÷3=4/7×1/3=4/21。

师:看来,第一种算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那第二种算法对不对呢?

生2(出示右图):可以画图检验。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4份涂色,就表示这个长方形的4/7;把4/7像这样横着再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涂色,这一份就是4/7的1/3,4/7的1/3可以用4/7×1/3来计算,从图中可以看出每份是这张纸的4/21。

师:画图研究3/5÷4,思考怎样计算,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生3(出示右图):先在长方形中表示出它的3/5,再把3/5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涂色,通过画图发现这一份就是3/5的1/4,可以用乘法3/5×1/4计算,所以3/5÷4=3/5×1/4=3/20。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最后涂色的部分就是这张纸的3/20。

……

计算教学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数的运算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与严密的逻辑性,学习数的运算就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因此,计算教学一定要达到“明算理,会计算”的双重目标,仅通过教师空洞的说理与枯燥的计算训练是达不到的。有了前面尝试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研究计算4/7÷2的经验,在计算4/7÷3和3/6÷4这两道题时,学生主动找“形”来帮忙,利用画图来理解算式的含义,自主探索计算方法。通过动手画图、课件的动态演示,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探寻算理、算法的过程,为学生深入理解算理、切实掌握算法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学生在探究交流中体验到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优势。

三、以“数”概“形”,在归纳推理中领悟

“形”具有形象直观的优势,但也有其粗略、繁琐和不便于表达的劣势。只有以简洁的数学描述、形式化的数学模型表达“形”的特性,才能更好地体现数学抽象化与形式化的魅力,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形”。特别是计算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直观分析中抽象、概括出正确的结论,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

教学片断3: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总结一般方法。

(回顾探究过程,再次出示前面研究的三幅图,如下)

师:你能想象一幅图,再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吗?如果把A平均分成B份呢?

生1:每份就是A的1/B,即A÷B=A×1/B(B≠0)。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2:除以一个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

学生虽然经历了以“形”助“数”的研究过程,但还只停留在对具体、特殊实例的理解与认识上。上述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想象、推理、归纳等活动中,自主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结论A÷B=A×1/B(B≠0)更是对前面直观形象的探究的抽象概括。至此,学生的学习已从研究具体算式上升为推广总结一般普遍的方法,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跨越。

四、“数”“形”对应,在反思总结中提升

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与活动经验的积累离不开总结反思的过程,宝贵的学习经验只有经过概括、内化、提升,才能有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与生命发展的内在支撑。因此,数学课堂中的归纳总结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提炼学习过程中应用的方法,以提升对数学思想的认识,提高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片断4:回顾学习过程,提升对思想方法的认识。

(师结合板书,引领学生回顾“举例猜想验证归纳”的研究过程)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生:画图。

师:研究数的问题,可以找图形来帮忙,这种借助直观图形来理解算式含义的方法,是数学上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叫数形结合。这节课,我们不仅发现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还亲身经历了有价值的学习过程,收获了数形结合等宝贵的数学思想方法。

……

整节课,教师大量运用几何直观,在探究算理的过程中,每道题都运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每次计算都结合图形来明确算理,使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依托于具体的实例研究。将“数”与“形”一一对应的板书,既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算理,牢记算法,提升计算能力,又是对本节课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直观再现,给学生形成了强烈的视觉记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的同时,通过更高层次的反思、抽象、概括,使学生将所学内化为自身的学习方法与经验。

第4篇:生命意义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生命质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调查表;6 min步行距离

[中图分类号] R541.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8(a)-0113-04

Improving effect of supplementing qi and nourishing yin method for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ardiac failure of acute exacerbation

LI Lin DU Hongyao LIU Lizhuang DAI Yu SONG Yuzhen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angs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bei Province,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supplementing qi and nourishing yin method for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ardiac failure of acute exacerbation.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chronic cardiac failure of acute exacerbation of type of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treated in Tangs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on basis of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added with Shenmai Injection, for 14 days. After treatment for 14 days, the cardiac function effect and syndrome effect of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 scores, 6 min walking distanc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for 14 days, the cardiac function effect and syndrome effect of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45, 0.042); the scores of 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01); the 6 min walking distanc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01). Conclusion Supplementing qi and nourishing yin method on basis of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cardiac failure of acute exacerbation, lengthen 6 min walking distance.

[Key words] Chronic cardiac failure of acute exacerbation; Quality of life; 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 6 min walking distance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其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笔者认为治疗心力衰竭不能仅限于缓解症状,还应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命质量;阻止或延缓心室重塑,防止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降低病死率。因此如何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是临床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6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于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心内2科治疗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试验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8.25±7.84)岁,平均病程(8.43±3.21)年,平均体重指数(BMI)(25.51±2.13)kg/m2;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82±7.26)岁,平均病程(7.96±3.82)年,平均BMI(26.10±2.53)kg/m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1.1 诊断标准 慢性心衰急性加重诊断标准[1-2]:①有基础心脏病病史、症状及体征,但长期病情处于平稳状态;②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③突发呼吸困难;④突发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⑤心率较前增快15~20次/min,闻及奔马律;⑥心室较前扩大;⑦闻及干湿音或哮鸣音。符合以上①②项者可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符合以上③~⑦中任意一项可诊断为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心功能分级评定标准: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制订的心功能分级标准。气阴两虚证诊断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关于“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订:主症:心悸,气短,体乏,多汗;次症:头晕心烦,口干,双颊暗红;舌脉:舌色暗红,苔薄或苔少,脉细数或结代。符合主证3项加次证1项者可诊断为气阴两虚证。

1.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诊断标准;②符合气阴两虚证诊断标准;③年龄≤80周岁;④知情同意,志愿受试。

1.1.3 排除标准 ①严重心功能不全并危及生命者;②合并严重肝肾等器质不全者;③合并糖尿病等内分泌系统疾患者;④合并精神疾患者;⑤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⑥3个月内参与其他临床药物实验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据患者实际病情,予以正性肌力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减轻心脏后负荷,适当使用β受体阻滞剂,用药原则参照《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1]。试验组除常规西药治疗外,予以参麦注射液(河北神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Z07052622)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4 d。

1.3 观察指标

①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调查表包含身体领域(8个条目)、情绪领域(5个条目)和其他领域(8个条目),总共21个条目,主要用于评价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躯体活动、工作、情绪、社会关系、性活动等。评分越低,生命质量越差;评分越高,生命质量越好。调查结束后,由经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对问卷进行双录入,以保证质量。②6 min步行试验要求患者在平直走廊里尽可能快地行走,测定6 min的步行距离。若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心功能疗效判定标准[4]:显效:心衰症状、体征显著改善,心功能恢复达2级及以上;有效:心衰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心功能恢复达1级及以上但不足2级;无效:心衰症状、体征无改善或恶化,心功能恢复不足1级或未恢复甚至恶化。

②气阴两虚疗效判定标准[4]:显效:主证及次证基本消失,中医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主证及次证部分消失,中医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主证及次证未好转或加重,中医症状积分减少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疗效比较

治疗14 d后,两组心功能疗效经秩和检验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5)。见表1。

表1 两组心功能疗效比较[n(%)]

2.2 气阴两虚证候疗效比较

治疗14 d后,两组气阴两虚证候疗效经秩和检验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2)。见表2。

表2 两组气阴两虚证候疗效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调查表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调查表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 0.020、0.010),且试验组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01)。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调查表

评分比较(分,x±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 0.01

2.4 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比较

两组治疗前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 0.010、0.001),且试验组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01)。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距离比较(m,x±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 0.01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气虚而致血瘀,阴虚导致水泛。如若外邪入里,血瘀水泛症状加重,可致心气愈虚[5-6],故而气阴两虚是心衰病机之根本,欲纠正患者心衰症状,改善心脏功能,必先益气养阴,改善患者气阴两虚体质[7]。参麦注射液益气固脱,使患者气虚、阴虚证型得以改善,心衰症状缓解。参麦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红参和麦冬。红参是参的熟制品,性温,味甘、微苦,归于脾、肺、心经,其有效成分人参皂苷、人参多糖有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的功效[8-10]。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归于胃、肺、心经,其有效成分麦冬黄酮、麦冬皂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11-13]。二者合用可益气固脱,养阴生津,亦可增强心力,降低心脏前负荷,促进心肌修复[5-6]。这与本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本研究试验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治疗后,发现试验组患者心功能疗效、气阴两虚证候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参麦注射液有助于缓解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症状,改善心衰患者气阴两虚体质,对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大有裨益。

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调查表是一个有效、敏感且适合于中国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生命质量调查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信度和效度,且内容全面、简单、安全,许多大规模的临床试验都将其作为评测工具[14-15]。6 min步行试验最初由Guyatt提出,其简单、易行、经济、安全、重复性好,接近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日常生活,可以检测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提示患者的短期预后[7]。本研究试验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治疗14 d后,发现试验组患者明尼苏达心衰量表评分、6 min步行距离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益气养阴法能明显改善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生命质量。王艳红等[8]在对34例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亦发现,经常规西药口服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后患者体力明显恢复,乏力症状缓解,心功能明显改善,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益气养阴法与西医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在临床症状、心功能及生命质量改善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者,是辅助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27):98-118.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3):195-208.

[3]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84.

[4] 华琼,翟立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5例[J].中医研究,2011,24(9):49-50.

[5] 李刚,蔡学英.参麦注射液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长期疗效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1):49-50.

[6] Lloyd-Jones D,Adams R,Carnethon M,et al.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09 update: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atistics Committee and Stroke Statistics Subcommittee [J]. Circulation,2009,119(3):e182.

[7] 那开宪,余平.6分钟步行试验在CHF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7,35(12):3-5.

[8] 王艳红,王,世慧娜.参脉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34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研究,2008,21(10):212-214.

[9] 朱林平,曹旭焱,刘岩,等.慢性心力衰竭缓解期中医临床论治思路[J].世界中医药,2013,8(7):818-820.

[10] 陈华,吕妍琨,杜荣品,等.Rho激酶抑制剂与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4,9(6):808-809,812.

[11] 陈凌燕,孙兰军.孙兰军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衰的临床经验[J].环球中医药,2013,6(4):270-271.

[12] 寇建荣.益气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LVEF及E/A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1):321-323.

[13] 寇建荣.益气养心汤对气阴两亏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素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7):330-333.

[14] 郭立.芪苈强心胶囊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0):97-99.

第5篇:生命意义的理解范文

在世界建筑设计史上,有三次重要的浪潮一是流行于1888~1910年问的“艺术与工艺运动”,二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其三就是1919年成立的“包豪斯”。于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将工匠、艺术家、画家、设计者集中起来参与到建筑设计中,组成一个制造业的大联盟,该联盟是一个积极推进工业设计的舆论集团,由一群热心设计教育与宣传的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企业家和政治家组成,时间已过去整整一百年了,制造联盟对于后世的建筑体系的影响是巨大的,制造联盟宣言表明了这个组织的目标;通过艺术、工业与手工艺的合作,用教育,宣传及对有关问题采取联合行动的方式来提高工业劳动的地位,在这个运动中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布鲁诺・陶特,今天我们在联盟的百年纪念日来回忆他,意在通过了解他的生平去回顾一段值得纪念的历史。

“建筑不仅仅是一门与社会最密切相关的艺术,而且,它的实现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的结晶,在这一意义上,它是一门完完全全的集体艺术。”

(布鲁诺陶特)

摘要:1914年布鲁诺晦特在德国科隆博览会创作的“玻璃亭”被后人当作西方现代表现主义的代表作载入史册。1919年陶特与朋友们的“玻璃链(the Glaserne Kette)”至今仍是一段理想与浪漫的佳话。1924~1930年晦特放弃浪漫的乌托邦幻想,他与马丁・瓦格纳推出了生态城市建筑的雏形:布里茨・豪夫埃森社会住宅区,体现了陶特的理想、观念和改革热情。1933年后被纳粹德国迫害的现代建筑天才们成了蒲公英,飞到世界各地去生根、发芽。

关键词:天才建筑师,陶特“玻璃亭”,“玻璃链”,共和国“社会住宅”,蒲公英

AbStract:1914,Taut's Glasspavilion exhibitedfor the Exhibition of DWB in Koln,Which is arepresent archtectural Work of Expressionismin the historian.1919,"the Glaserne Kette"ofTaut with his friennds,that is a fine story of romantic and idealism.1924-30,Taut gaveup Utopin's fantasia,planed HufeisensiediungBritz with Martin Wagner,which was arough Typ of ecosystem Urbandesign andsocialdwelling.The concept was linkedwith idealistic reform enthusiasm and programmatic pathos.The Block of U-formrepresen Taut's ideal,idea and revolutionpassion.After 1933,those modern geniusarchitects persecuted by Nazi,they flewaround the world to take root and self unfoldlikes Dandelion.

KeyWOrd:Genius architect,Taut'sGlasspavilion,the Glaserne Kette,Pubulic'sSocialdwelling,Dandelion。

中图分类号:K811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4-8537(2007)11-0137-07

玻璃亭

1880年4月4日德国著名天才建筑师布鲁诺・陶特(BrunoTaut,1880~1938)(图1)诞生于东普鲁士的魁尼西堡(Koenigsberg),他是商人攸立游丝・陶特的第二个儿子。1902年陶特毕业于魁尼西堡建筑职业学校,在完成他的建筑职业教育后,陶特迁居柏林并且开始在布卢诺牟林的犹太风格建筑事务所工作。

从1904开始,陶特在斯图加特跟随泰欧斗・费瑟尔(1862~1938)教授工作,通过教授介绍,陶特首次获得一个设计任务的委托;路德维西堡的奥特离兴乡村教堂的更新改造工程(圈2)。在这期间,他开始学习表现主义绘画并创作了许多绘画作品(图3),这对他的现代设计审美观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泛泛而论,德意志制造联盟(DWB)中颇有一些成员做出来的建筑设计属于表现主义风格的范畴,陶特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员。从几个重要的方面来看,表现主义者的理念与包豪斯(Bauhaus)努力想要实现的一些想法是息息相关的。格罗庇乌斯希望借助于艺术的方式,把他的学校变成社会变革的策源地:通过在包豪斯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既能把学生训练成工匠与艺术家,同时又能塑造他们的人格。

1908年布鲁诺・陶特回到柏林,开始在沙烙特堡高等技术学校学习艺术史和城市设计,并同时开创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1912年陶特被委任为德国“花园城市”协会(DeutscheGartenstadtgesellschaft) 的咨询建筑师,并且在柏林近郊的马格德堡(Magdeburg)和法肯堡(Falkenburg)等地推动了几个“花园城市”的设计方案。

1914年发生了很多对现代建筑影响重大的事件,不仅圣伊里亚的“明日之城”启动了建筑的科学幻想,光一个德国科隆博览会就出现了格鲁庇乌斯・迈耶设计的示范工厂、维尔德的剧院和布鲁诺・陶特的“玻璃亭”(Glasspavilion也有人叫它水晶宫)(图4、5)三件重要的作品。布鲁诺・陶特提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毫无疑问,我们知道建筑是房子,但是房子是不是建筑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1914年德国科隆博览会出现了一座用五光十色的玻璃嵌板措建而成的拱型建筑(图6、7),设计者陶特的灵感来自于一位作家保罗・希尔巴特(Paul Scheerba~)的作品,希尔巴特专好作奇思异想,受他的启发,陶特运用现代材料建构了一座极其富于想象力的七彩颜色和怪异形状的建筑。新材料和新技术满足了陶特奇思异想的创作欲,在这座“玻璃亭”的束带层上,铭刻着一些“彩色玻璃消弭仇恨”之类希尔巴特文字,玻璃亭里题写了很多格言出自于马克思・史克尔巴特(Max Scheerba)的格言:“砖石房屋只能伤害我们,彩色玻璃才能消除敌意”,“没有玻璃宫殿,生活将成为负担”等等。这个建筑设计被后人当作现代西方表现主义的代表作,陶特在运用奇幻般的乌托邦创作着他认为不

同于“建筑”的“房子”,表现了一个天才建筑师改造世界,进而改造人类的思想意识的梦幻。

玻璃亭有一个多面玻璃的小园顶玻璃砖砌墙,小室其它墙面上贴满了彩色马赛克贴面,中间还有一段阶梯状的流水池(图8、9)。光从玻璃屋顶照进来,射八水池,再反射到墙面上经由玻璃砖和马赛克的无限次反射,房间里充满了光的舞蹈。陶特在亭内大量使用“彩色”玻璃并15妙地运用光来塑造,就好像是在表现玻璃和光的灵魂(图10)。

从那以后,作为职业建筑师,陶特一直在德国各处继续推广他的玻璃建筑。陶特的玻璃建筑的最基本构想是以地面与顶棚两个水平面来确立空间。地面的处理中最重要的又是起于水缘。从希腊以来,如何对柱子和墙进行处理是西方建筑理论中的中心论题,在建筑构成中,柱子和墙等垂直部分也是决定建筑形态的最重要因素。同时,无论是绘画还是照片,垂直的因素都对画面起到支配性作用。而陶特一反传统,指出了水平因素的重要性。

玻璃链

1919年陶特和他们的朋友们组成艺术劳工委员会,由于受到了政治上的压迫,不得不转为书信联络,这一系列信件被称之为“玻璃链(theGlaseme Kette)”。每个人都书写下自己对现代艺术的感受和思想,与别人分享,互相讨论,这有点像今天的互联网,他们甚至给自己起了新ID,比如陶特叫Glas(玻璃),格罗庇乌斯自称为Mass(体量)。但是透明而纯粹的玻璃是十分易碎的,时间不长,当他们发现,他们的那些浪漫的理想与现实的工业体系差距甚大时,“玻璃链”就破裂了。

社会住宅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战争的创伤(图11)和大柏林爆炸式的急速膨胀,人口大量密集地涌入柏林,特别是由于1914~1918年的经济危机所导致的建设停顿,在柏林出现了耸人听闻的住房亏空,城市急需要建设大量住宅以度房荒。应时,投资商们在柏林建起了大量兵营式(图12)的出租住宅来缓解尖锐的矛盾。

1924~1930年在柏林兴建了大约135000套住宅,而这仅仅是1928~1930年繁荣的建设量的30%~40%。因此,“大住宅区”建设的理论问题,摆在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工程师面前:它的高难度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它的理性化与系统化建设方法,特别是早期工业化建筑类型的建造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社会住宅的功能和随之而来的其它问题,成为他们不可回避的现实。

受当时魏玛共和国社会主义的影响,这个时期陶特开始放弃他浪漫的乌托邦幻想,转而强调建筑应是社会行政中的一部份,它代表的是现在的社会文化,而非尚未实现的理想。他受新实用主义(Neue Sachlichkeit)的影响,强调设计的合理性。他受包豪斯学院的影响,放弃早期独尊权贵式的建筑设计,转而追求纯粹理性的建筑。他了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巴比伦城市构想,在纯粹理性建筑思想的指导下,直面当时经济萧条的局面,创造一种形式简单并且能满足一切生活必须,同时又是高雅而真实的居住建筑形式。

他和城市设计局的建筑师马丁・瓦格纳(Martin Wagner)合作,领导了当时十分前卫的社会化居住区建设工作。在1923年后陶特设计了大量的社会住宅。从1924年至1931年,陶特出任了柏林GEHAG建筑顾问,负责柏林许多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案,使他有机会实现他的功能主义与节约劳动的理论,他先后领导建设了一万多套社会住宅(图13、14)。而这正是20世纪建设平民住宅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为了克服投资商们在柏林建起的大量兵营式出租住宅的弊端――灰暗,呆板、不良的采光和通风,陶特和马丁・瓦格纳(MartinWagner)合作规划设计,推出了生态城市建筑的雏形:应该被收录到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内(Weltkulturerbe-ListederUNESCO)的布里茨・豪夫埃森居住区(HufeisensiedlungBritz)和蔡棱道夫的“汤姆大叔小屋”森林居住区(Waldsiedlung OnkelFores Hiitte in Zehlendorf)。在这个大型居住区中体现了陶特的理想,观念和与之联系在一起的改革热情。在居住区里,陶特规划设计了单元式,公助廉租标准住宅。它们相连成排,住宅中阳光充沛、通风良好,建筑立面审美出色,每家承租人都有像梯田式属于自己的花园(图15)。他的合作者马丁・瓦格纳则在斯塔芬哈根街(stavenhagener Strasse)住宅大楼中设计了预制建筑构件包括椭圆楼梯,这在当今已司空见惯,而在当时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布里茨・豪夫埃森居住区中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位于社区中心的“马蹄型中庭”,它充分反映出创作者纲领性情感:通过建筑再造居民之间的社区意识。“马蹄”的外侧不同宽窄的前花园和不同层次的绿地伴随着街道沿不断变化方向的环形街道,彻底改变了柏林的传统街块显而易见的死板格局,建构了一种亲切活泼、充满活力的,具有聚落生活气氛的空间形象。相对于住宅室内空间,“马蹄”的内侧则整体建构了“公共客厅”:绿色的外部空间。在这个新原型中,人们可以通过对新形式的空间体验,亲身感受到“个人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这一明显社会学的内在含义。“马蹄型”原型了新建筑的类型和新价值观的特殊宣言,它是在挑战欺压和偏见(图16~27)。

为了避免工业化建造的单调,建筑体部设计虽然整齐对称,但是针对每个单元细节都有相应的个性化设计。他认为,简单的“功能”结构往往不具备感染性,往往是细节的改变,在毛坯墙镶上玻璃的新窗户、新门、新的颜色、新的面砖等,如果你有眼光的话,就会从这些细节中发现建筑的魅力。他在设计中,通过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组合拓宽广场空间,运用色彩这种最便宜的设计元素,突出了不同品种的建筑、尤其是每个街道自己的特点。

1926年后马丁・瓦格纳以在柏林建立的大型住区布里茨・豪夫埃森为契机,在荷兰国际会议中开展了“建设经济型住宅”的研讨,而陶特则在1931年后,接受了普鲁士艺术大学的柏林工学院的邀请,开始教授居住建筑和居住区规划(图28)。

蒲公英

1933年陶特在社会主义的感召下赴莫斯科访问,回国后,他发觉自己已被登录在希特勒的黑名单上,后来仓皇逃遁,受邀来到了日本。通过在日本的生活和他对日本的了解,陶特认识到:在日本传统建筑设计中十分重视地面而常常抹去墙的存在;即使空间与空间之间需要分割也尽可能不设墙,而是采用拉门,拉窗等可滑动的轻便隔扇。这甚至可以说是日本传统建筑被默认的主题,也正是日本传统建筑中最根本的特征。在日本,他留下了他的传奇作品――日向邸住宅并在那里被聘为日本工业艺术研究所的顾问。在他的指导下,日本人学会了大批量生产产品的工业设计,陶特的观念成为当时日本工业设计的理论基础。历史使这些被纳粹德国迫害的天才们,成了无数蒲公英小伞,他们飞到世界各地去生根、发芽。1936年,陶特又去了革命后的土耳其,发展建筑设计教育直到去世。

今天,我们在纪念德意志制造联盟100周年之际,缅怀德国现代建筑的著名建筑师布鲁诺・陶特(图29),通过了解他的生平去回顾一段历史,再次认识摆在我们面前大量有待开拓的领域,尝试新美学标准的合理性:它与我们整个时代文化精神的密切相关性它与我们所追求的社会公正、和谐以及工作与生活的统一的密切的主导关系。通过艺术、工业与手工艺的合作用教育、宣传及对有关问题采取联合行动的方式来提高工业劳动的地位,我们认为……批量生产与劳动分工并没有什么危险,只有在工业没有产生优质产品的目标时,只有当我们忘记了自己是社会的公仆、以为自已是时代的支配者时,才是最为危险的。“建筑不仅仅是一门与社会最密切相关的艺术,而且,它的实现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的结晶,在这一意义上,它是一门完完全全的集体艺术。

第6篇:生命意义的理解范文

论文摘 要:化学是一门与生命密切相关的教育课程,在化学的教育中透视着生命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化学了解生命,认识思考生命的重要意义。由于人们对生命的理解不同,现有的生命教育也各不相同。通过对生命意识的诠释,把人们的终极追求目标作为生命教育的理念,同时,把认知、情感、行为这三方认识作为化学教育中生命意识教育的构造维度。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及能量变化的学科,生命物质和生命过程的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生命研究与化学研究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化学教育不仅仅是化学科学文化知识的传输,也是在传递对世界、生命价值的认知过程,生命价值的体现也在于它是人类创造和实施一切有价值事物的前提与先决条件,所以生命意识教育就是主要帮助人们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尊重其他存在的生命。

一、结合化学教育进行生命意识教育

化学与生命的密切关系是作为化学教育中进行生命意识教育奠定可靠的物质基础。如果把生命意识仅作为一个概念来理解那是远远还不够的,生命意识毕竟是一个鲜活的个体展现的现象,特别是对人的生命,不仅是作为具有生命特征的个体而鲜活存在的,更是为了追求生命的最终意义而存在的理念。而化学发展史却有很多生命意识教育的内容,化学家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例如:教师在传授原子论时,可以向学生们介绍著名的原子论创始人英国化学家道尔顿,他深信“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并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他治学的座右铭,最终可以自学成才。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教育进行意志品质的思想教育,让人们可以充分认识生命的意义在于坚持,也是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二、充分运用化学教育进行生命意识 教育

在化学教育中可以透视出对生命意识的教育,利用化学与生命相关的丰富资源让人们认识生命和对生命的理解。生命意识是指人对生命的存在、价值及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包括存在意识和价值意识两个方面。存在意识是人对生命存在的基础性的认识和理解,价值意识则是指人在生命存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去实现生命价值的自觉意识。在化学中涉及生命知识的内容很多,关键在于如何才能把这些内容与生命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能够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例如:教师在教授氯气相关知识的时候,结合录像播放氯气泄漏所引起的人员伤亡以及对环境的严重污染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氯气是怎样的一种气体。再如:在制造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气体以及铜与硝酸、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时,这些气体容易污染教室和实验室的空气,也严重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这也需要让学生做到不留多余污染物,并且一定要把残余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再通过一个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进行化学的妥善处理,以便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通过对这些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也可让学生知道生命的脆弱和珍惜生命的意义,从而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生活和对生命意识的正确认识。

三、化学教育中透视着生命意识教育的情感维度

化学教育与生命意识的情感态度,可以激发人们探索化学与生命的关系,并在实际的生活中运用化学的知识与原理来认知生命的规律、实施对生命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健康的情感态度有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可以探索把化学原理与规律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从而提高对生命的认知度,并在日常生活习惯中形成良好的保护生命的意识。反之,负面的消极的情感态度,不利于化学教育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的开展。通过了解生命意识的复杂结构,体会生命的珍贵与脆弱,才会欣赏出生命的美丽,从而养成对生活情感的积极态度,升华对生命的美好憧憬。

总之,化学教育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工具,它还是要建立在对人类生命的关怀的基础上的。生命是自然的产物,尤其是人的生命,生命意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将生命的价值与教育统一起来,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关于生命意识的问题,实现对生命的保护,促使心灵完善,达到提升生命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汪荪萸.化学教育中生命教育的渗透[J].课程与教学论,2009.

[2]李清秀.化学与生命教育把文化基因根植入心灵之中[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6).

第7篇:生命意义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生命教育;实践

《品德与生活(社会)》不同于一般的教学课程,它更强调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生命意识,形成健全的人格。但就现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安排的现状来看,仅凭每周固定且十分有限的授课时间是很难实现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以及健康人格的养成。所以,授课教师在课程安排上,应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在开展生命意识教育过程中,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生命教育题材,通过恰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激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生命的可贵与美好,使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善待生命,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深入挖掘课本中的生命教育理念

生命教育的开展首先应以《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本为教育指导。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生命教学的文献,综合全国及我省优秀课程案例为指导,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采集学生对于生命教育的认知水平以及根本需求,教师应在教学中深入挖掘课本中关于生命意义教育的题材,并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的不同形成符合教师自身教学风格的课程内容,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深入思考,唤醒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例如,《人类渴望和平》一课,通过讲述战争频发的国家,孩子们的生存现状,感受生活在战争中的孩子们对生命的渴望,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和平的重要性以及生命的美好;《江山如此多娇》一课,通过向学生展示我们美丽的祖国锦绣风光,使学生感受地球上生命的可爱。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多姿多彩以及生命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二、通过模拟情景深化情感体验

生命意识的培养要以课本内容为依托,但绝不能只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讲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本内容创设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真看、真听、真感觉,从而使学生产生同理心,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生命含义的体验。例如,在《远离危险》一课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收集一些关于失火、触电等发生危险的相关视频,在课上给学生播放,让学生认识到火、电等如果使用不得当,十分容易发生危险,危及生命。教师应以此为例,让学生开动脑筋,想想生活中还隐藏着哪些危险,例如,高空抛物、马路上不按信号灯指示随意穿行、不设防护网的河边等,让学生了解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危险,带领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安全标示,让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约束自己,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现实生活

生命意识的教育是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美好,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所以生命意识的教育最终还应走出课堂,回归生活。所以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搭建实践的桥梁,让学生在生活中实际运用理论知识感受生活中生命的美好,从而使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爱惜生命。例如,在教授《灾难降临的时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一些紧急避难知识,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避难演习,让学生学习基本的避难、急救知识。当灾难真正来临的时候,学生可以冷静应对,在危难时刻拯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从而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提升学生的生命意识。

综上所述,强化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中关于生命意义的教学是当前教育环境下的重要之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强化自身对生命教学意义的理解,在课程的设计上要立足于课本,深入挖掘现实生活中生命意义教育的资源,将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态度和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生命意R,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会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第8篇:生命意义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中学生 生命教育 生命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1 生命教育内涵

人的生命具有两重性,一是生物性,二是精神性。生物性是指人和自然界其他广大生物一样的肉体生命(物质存在)的生理属性。精神性则指人之所以为人的高于动物的意识活动和超越生物性生命的精神世界。生物性是人生命的基础,精神性是人生命的灵魂。生命的教育应该是人生命的生物性内涵和精神性内涵的统一。

从广义上讲,生命教育就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生命教育的内涵是丰富的,不仅要教会学生珍爱生命,更要启发学生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不仅要告诉学生关注自身生命,更要促使学生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不仅让学生知道尊重人类的生命,还要让学生明白人与其它物种和谐共存的道理;不仅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2 生命教育的意义

2.1 生命教育是人的根本教育

生命是人类繁衍的基础,生命是人类文明的源头。人的存在,以人为追求,一切终归于生命的主题,一切都阐释着生命的意义。教育作为人类必须的也是让生命的存在变得更完美更有意义的一种活动,首先必须让学生认识生命特征和意义,学会珍爱生命,而教育的最高追求则是遵循生命发展的规律,引导人的生命走向更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

2.2 生命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和诱惑,容易使青少年学生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造成生理上的、思想上的困惑和矛盾,他们内心的不调和不畅顺又容易引发极端的心理问题,造成行为失控的现象。因此我们只有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3 生命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国家的强盛取决于国民的素质。生命意识是国民素质的基本内容。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完善生命,这对提高国民的生命意识和生命质量,对提高民族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具有重大意义。

2.4 生命教育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前提

生命的健美,生命与生命的和谐,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理想境界。哪个家庭愿意看到家人生命的离间相残或惨痛陨落?谁又希望看到生命你死我活的争斗,谁又愿意目睹生命被惨无人道的摧残?生命教育能提高人们对生命的尊重,提升生命的质量,从而能促进家庭的融和,促进社会的和谐。

3 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

3.1 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教育要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我们帮助学生认识每一个生命在自然中诞生的偶然与伟大,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认识生命的依存关系,认识生命的无常,认识生命在人类历史长河的短暂存在和永恒消失,让学生具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恻隐之心,懂得体己怜人,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别人的生命,能积极发掘自身生命的力量,自觉追求生命更重大的意义。

3.2 生命价值教育

生命是一个过程,人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每个生命都有重量,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生命价值的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拓展生命的宽度,充实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要让学生懂得生命要传承人文精神,要弘扬善,要释放爱,要承担责任,要追求真,要创造美。要让学生认识到人的生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生命的意义也不仅局限于自身。人的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完善自己,更在于为别人,为社会,为人类,为地球及自然的其他生命创造价值;生命个体在追求自身快乐与幸福的同时也让别的生命获得快乐与幸福才是生命更大的意义。

3.3 死亡教育

有生就有死,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生命教育中我们谈“死”,是因为要更好地“生”;我们谈“生”,是要超越“死”。因为死,生变得短暂有限,生变得难能可贵,因此我们要珍惜生命,要让生命更有意义。死如果是必然,我们就要坦然;死如果是偶然,我们要防范于未然,死如果比生更有意义,我们就超然。不要让生命轻易走向死亡,既然生我们就要珍惜生,必然死我们就不怕死。

4 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

4.1 开展生命的专题教育

充分利用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禁毒和预防爱滋病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多样、有效的生命教育活动,可以直接凸显生命教育,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

4.2 多学科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的信息和意义显隐于各学科课程中,如生物让人认识生命来源和特征,化学让人认识生命的构成与保健,物理让人认识生命的渺小与短暂等;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等可以让我们认识生命的责任,生命的精神,明白生命的价值。我们要善于发掘学科教学中生命教育内涵,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和生命意义的教育,提高他们生存的技能和生命的质量。

4.3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生命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阵地。如通过野营和农村耕作劳动,让学生接受生存技能的训练;通过对与人生老病死有关场所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珍爱生活,关心他人;通过情景模拟、实地训练、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在遇到突发灾难时的人道主义救助精神;通过参观动植物园,让学生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和树立自然生态保护意识。通过种种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具体深切的生命体验,能帮助学生磨练生命,感悟生命,充实生命,丰富生命。

4.4 日常生活和管理重视生命教育

生命的危机无时不存在,生命的意外实在太多。如生活中卫生问题、安全问题、疾病问题,甚至人际交往、矛盾纠纷问题,随时都会影响学生的生命安全和生命质量。生命教育应该贯穿学生日常生活和管理,学校要时刻教育学生提高生命安全意识,平时管理宣传教育要到位,危险问题要想到,预防措施要做足,促使学生形成保护生命、优化生命的自我意识。

参考文献

第9篇:生命意义的理解范文

近几年,见诸报端的校园自杀和伤人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中学生生命的最主要的杀手。为什么年轻的生命如此脆弱?为什么中学生视别人的生命如同草芥?从生命意识的角度看,这是生命意识淡薄的表现,他们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极易轻易处置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他们或把它作为逃避挫折的应对方式,或把它作为报复别人的手段,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

造成当代中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除了社会的功利主义泛滥,中国传统文化对死亡的漠视和推崇等因素外,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教育应以人为根本,应全面关注人的生命本身,这应该是教育最初和最终的意义。可是,受应试的束缚,一直以来,形成了重知识灌输轻人文培养,重素质教育轻生命教育的局面,。

其实,对这个关乎人类本身的重大话题,语文学科是最有发言权的。远在古代,生命意识普遍淡薄的时候,已有许多典范:马篷起火,孔子问人不问马;孟子认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这些都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出浓厚的生命意识。到了近代,鲁迅对生命的理解就非同一般,他在许多文章中都阐明了生命是最为重要的观点,典型的“韧的战斗”就是他生命观的体现。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加强生命意识的渗透,使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珍惜生命。

一、重构学生的生命意识

对生命的理解及其态度,便形成了生命意识。受包含强烈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的西方思潮和对生命本着轻视和漠然态度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再加上家长和老师对生命话题的神秘和回避,必然助长学生形成贬低、轻视生命的意识。

纠正这些错误的生命态度,重构学生的生命意识,是语文学科的神圣使命。语文教材上的许多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生动范例。生命是脆弱的,甚至只是一场小小的灾难、一种不期而至的疾病、一件微不足道的器具,生命就会不堪一击,就像史铁生二十岁那年“从最狂妄的年龄跌入黑暗的深渊”,然而,生命又是坚韧的,残废了双腿的史铁生走出了自杀的阴影成了驰骋文艺界的巨人。学了季羡林的《清塘菏韵》,在感受生命的偶然性的同时,让人不能不为几棵莲子由弱小到茁壮的顽强的生命力产生深深的敬畏之情,莲子尚且如此,人类还有什么理由不因此而尊重、热爱、呵护和善待生命呢?让生命的唯一和神圣融入文化而铸成我们永恒的信仰吧。

二、树立生命本位的思想

当代中学生受成人世界的熏染,把追逐金钱财富、名誉地位,追求刺激和享受作为人生的幸福,这样只会离幸福越来越远。这种把生命的手段当作生命本位的本末倒置的做法,就会使人陷入深深的精神迷惘和生命危机之中,长期下去,就会怀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甚至轻视或放弃生命。

法国哲学家蒙田认为,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自然经过多少亿年的时间才哺育出生命,生命又经过多少亿年的进化才出现人类,所以,我们对生命应有一种感恩的态度,应树立生命本位的思想。离开了人的生命,什么都无从企及。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人的生命制造了一切艺术和文明。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忠孝礼义等道德,也是生命的一部分。离开了生命谈爱国爱民,孝敬父母,只能是一句空话。史铁生残废了双腿,从生生不息的自然界中获得了感悟,和自己的妹妹“好好儿活下去”了,这是对母亲最好的悼念,是对母爱最好的报答,是对孝顺最准确的诠释。

三、理解生命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学生认为,生命属于个人,处于高于一切的地位,人的生命价值在于为己。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生命,这是没有问题的。但不能把所谓“生命意识”与维护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对立起来,甚至不论善恶,不分美丑,不讲原则。我们所说的生命意识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前提,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既是我们的伟大民族精神,也是当今我们的时代精神。

语文教学应该张扬这种精神。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等课文都是极好的素材,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圣哲们告诉了我们同一个道理,那就是人活着应该为民族、社会、国家、宇宙作出贡献,这是人的生命的全部意义和内涵。

四、尊重生命的伦理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史怀哲认为,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他们都没有高等与低等、有价值的和没有价值的分别,我们应该宽容和尊重他们的存在,并将那些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这是形成良善和博爱品德的基础。

受封建等级制度和门户观念的影响,当代中学生习惯性地将人分成三六九等,他们歧视那些出身卑微、家境贫寒、成绩一般、有生理缺陷的学生,在实际行动中则轻视、摧残甚至扼杀这些人的生命,尤其令人感到可怕的是,许许多多的学生成了旁观者,他们对这种恃强凌弱的行为保持着冷漠和欣赏的态度。

针对这一现状,浸润着丰富人文情怀的语文课本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尊重生命伦理的教育的契机。如教授鲁迅的小说《祥林嫂》一文,很多教师仍然停留在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上,而没有上升到尊重生命伦理的层面。“柳妈”这一人物往往被师生定格为“可笑可悲”的小人物,而没有继续挖掘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她对弱者祥林嫂所持的冷漠和嘲笑态度,无疑成了加速祥林嫂死亡的催化剂,我们的身边有大量的这种人的存在。通过分析和讨论,学生会受到强烈的情感和道德的震撼,他们会反思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形成尊重生命伦理的意识,善待自己和他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