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种植现代化范文

农业种植现代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种植现代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种植现代化

第1篇:农业种植现代化范文

引言

现代化新技术是农业种植生产的重要保障,也是经济社会得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支撑。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较少,水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发展现代化新技术,推广新技术新措施,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提高农业生产种植效益的根本出路。此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加,耕地资源不足,水资源不足等对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也对本区农业种植提出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促进农业种植技术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进步,保证农业生产的重要出路就是发展现代化新技术。

1 现代化新技术在农业种植生产中的应用意义

在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中,为保证农业种植生产效益,有必要推广和应用现代化新技术。一些地方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农业生产对新技术和水资源的依赖性极强,农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灌溉发展和现代化新技术的应用。只有水资源充足才能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才能保证农业高产。而一些地区水资源缺乏,农业生产面临缺水和技术不足的严峻形势。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长和水资源可供量短缺矛盾日益突出,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水资源总体短缺的同时,农业灌溉高耗水的状况应该改善,同时还要推广应用现代化新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一些地区水资源紧缺、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灌溉用水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要保证当地粮食生产,就必须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推动现代化新技术,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节约灌溉用水,扩大灌溉面积,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当地粮食生产能力创造条件。推广现代化新技术,是保证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解决当前用水矛盾的根本出路,也是加强当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2 现代化新技术在农业种植生产中的应用策略

目前,现代化新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库技术、无线传感器监控技术、可视化技术、光技术生物技术。其中,生物技术又包括组织培养技术、生物农药技术。这些技术措施满足农业种植生产需要,需要把握技术要点,使其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应用数据库技术,能实现对农业种植生产的监测与控制,通过构建完善的数据资料信息库,有利于农业种植生产的信息化管理,促进农业信息技术共享,为提高施肥、管理水平提供信息资料与参考。同时,数据库系统还有农业专家的指导方法和意见,能帮助农民解答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种植效益。无线传感器监控技术能感知外界温度、湿度、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含量,对周围环境状况进行监测,掌握周围环境是否满足农业种植需要,对存在的不足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为农业种植生产创造良好条件。可视化技术能实现对农业生产种植的监测与管理,发现不足并及时采取修复措施。光技术主要应用于大棚生产之中,满足作物生长的光条件需要。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培育新组织,提高作物生长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作物更好生长。

3 现代化新技术在农业种植生产中的应用效益

3.1 节水效益。某地区2011年应用现代化新技术后,加强增效综合示范项目建设,亩均灌溉用水量大为减少,地下水开采量相应减少,农业种植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项目实施后,0.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年总节水109万m3,根据水权转换办法,配置给其它灌溉面积,每立方米按0.071元计算,年节水效益7.74万元。

3.2 增产增收效益。由于项目区内实施现代化新技术,提高作物灌水的保证率,通过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制种业和经济作物,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据估算:枣树小管出流滴灌亩均增产50kg,价格以8元/kg计,年增效益24万元。葡萄小管出流滴灌亩均增产50kg,价格以5.6元/kg计,年增效益33.6万元。啤酒花小管出流滴灌亩均增产75kg,价格以4.6元/kg计,年增效益31.1万元。辣椒滴灌亩均增产95kg,价格以3.40元/kg计,年增效益38.3万元。低压管道输水灌溉亩均增产粮食55kg,价格以2元/kg计,年增效益 3.3万元。现代化新技术项目区年均增产增收效益共计159.4万元,增产增收效益明显。

3.3 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采用现代化新技术后,与传统农业种植技术比较,浇水、施肥、打药等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按每亩地每年节省1个人工计算,现代化新技术实施后,年节省人工0.5万个,每个工日按50元计算,年节省人工费用25.05万元。节地效益,现代化新技术还可以节省田间渠道占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一般可节地5‰,节地20.05亩,节地效益6.26万元,现代化新技术总经济净效益110.73万元,社会及生态效益良好。

第2篇:农业种植现代化范文

一、农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基

农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根基,不断取代人力劳作,农机的进步是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的保障。农业生产能推动农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和劳动力方面占据较高的比重,现代农机的发展替代人畜力生产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手段,农机的利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生产条件,将分散的农业逐渐整合成大规模种植,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向着现代农业高效化、规模化、标准化与产业化的方向不断进步。农机的推行让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是农业史上重大的改革,促进农业生产水平,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有了稳定保障。现阶段,我国的农业还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农机作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衡量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标准。努力提高农机的利用和推广范围,是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二、农业生产中农机起到优化生产绩效的作用

农机的利用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传统的农耕依靠人力和牲畜进行生产,由于体能的消耗和工作效率的低下,农业生产往往处于较低水平,农机的出现有效的改变了这种局面,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农机不断向着高效快速的方向进步,对农业的支撑作用逐渐提升,通过高效率的生产,优化农业生产绩效,农机在生产中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能提高生产质量和产量,这是传统农业不可能完成的,所以,发展农机技术是保障农业生产效率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手段。

三、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

农机生产的高效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关键,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我国的科学技术的改革使农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贡献率不断增大,现代农业生产中,机械插秧、机械喷药、机械收割逐渐取代传统农业人工播种和收割,实现了生产的高效率;节水灌溉、精确播种、稳定产量、化肥利用等先进技术的利用上也取得突出成果,有效利用现有土地完成高产量的生产目标;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抗旱排涝、工程技术等农业先进技术的利用,有效增强了农业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了农产品产量,改善了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农产品产量,节约了能源。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技术的发展保证农业生产水平,农业生产能保证我国社会化主义进程的发展。

四、农机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

我国的农业还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在农机的推广和利用方面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偏远山区的农业耕作还遵循祖辈的劳作方式,整体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机作为衡量农业现代化的标准,在推广方面应该不断得到加快,结合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农机的设计和价格作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让偏远山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提高,才能真正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在现代农村经济建设中,农业生产依旧占据农民收入的高比重,农业生产水平影响农民收入水平,因此,农机对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机械化生产的技术水平和农产品生产率相比传统的人畜生产有着很大的飞跃,有效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商品化和专业化,使农业生产更加有序化,农机的合理使用保证农村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益,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农业与经济的矛盾,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五、农机的推广能有效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水平

农机的推广和利用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业产品质量和产量,由于农机的现代操作手段农民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在农业生产中,农机的利用是人为操控的,在利用农机进行农业生产前,农民对于农机的了解和操作应达到一定水平,因此,农民的整体素质有了本质上的改变。农机的操作不是简单的劳动力操作,是以一定的生产目标作为使用手段的,考虑到农机对生产成本的降低,在操作农机时,尽可能利用现有农机完成生产作业,考验农民对农机的了解和操作水平,更深层次是农民自身素质影响农机生产效率。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能有效的促进我国农村现代化改革,提高农业生产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稳定保障。

结语:

第3篇:农业种植现代化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目标。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走中国特色农机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不断促进劳动过程机械化。随着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农村金融信贷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土地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大幅度增加,农民对农机具购置和农机化作业的需求越来越强,将为农业机械化的加快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一、农业机械化改善了农业设施装备条件

农业机械是农业设施装备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农业是从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农业设施装备,从狭义上讲就是农业机械装备,从广义上讲,涵盖了农业机械装备制造、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配套设施建设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农业机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不仅在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还积极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进一步提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不仅大力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环节机械化,还推动种子处理、灌溉、植保、烘干、贮藏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全面提高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领域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提升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的推动力,促进了农业集约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和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体制创新滞后,农业内部缺乏科技进步的动力和源泉,缺乏有活力的科技创新主体。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载体,健全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促进农机化科技进步,实现农艺与农机紧密的结合,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科技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又一重要标志。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品应用开发相结合,适应农业精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型农机产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科研、制造、教学、推广等单位紧密衔接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完善多方协作、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农机化科技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的主体,通过引进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生产手段、生产管理和生产组织水平。

三、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农业生产的季节和空间限制,使得在任何地方进行农业生产成为可能,尤其在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和开发特色优势农产品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农业设施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第3个重要标志。设施农业推动了农业工业化的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施农业的发展客观上为农业工厂化生产、智能化控制、机械化操作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成为广泛应用农业机械装备的重要平台,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装备大量集成应用于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又是一体化产业,农业关联产业通过产业化经营的利益纽带连接为一个整体,不断将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工商资本注入农业,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将农业带入现代化发展的轨道。因此,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第4个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实现农机产业化。通过农机产业化经营,鼓励农机服务组织承包经营闲置和流转土地,为农户、种养大户、农业企业提供代耕代种代收等系列化农机作业服务,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四、农业机械化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了重要平台

发展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装备的快速增长,相当一部分新机手缺乏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系统培训,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亟待丰富和提高。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机化教育资源,结合各类培训项目,加大对农民机手的教育和培训;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机化科研领军人才;坚持在实践中锻炼人才,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扎实、结构合理、业务精通、技能娴熟、素质全面、充满活力、开拓创新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和管理人才队伍。

五、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农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按照完善县一级、加强乡一级、充实村一级的要求,建立完善国家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机技术推广、质量监督、安全监理和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坚持“扶持、引导、规范、服务”的方针,加快农机服务组织发展。鼓励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机械、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联合,创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益,使之成为引领农机手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全面提高农民组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丽凤,宋扬,陈红艳,等.农业机械工程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装备技术,2010(1).

[2]陈栋栋.我国进入减人增机发展现代农业新时代[J].现代农业装备,2009(11).

[3]陈昂辉,邵益民.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丘陵地区发展农业机械代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农机,2009(6).

[4]陈柏槐.农机化的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J].湖北农机化,2008(6).

第4篇:农业种植现代化范文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金融支持;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0;F8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349-01

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各环节对金融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决定了向农业现代化转变的步伐。应根据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际,增强金融业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1-2]。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总目标。金融对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但目前农业现代化的金融支持还存在着些许不足,现论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1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1.1 金融支农的服务功能薄弱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我国金融机构农业相关贷款余额达14.6万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占增量的30%。进一步推行农信社深化改革,目前我国由农村信用社改建的农村银行机构已超过400家,其中农村商业银行212家、农村合作银行190家。数据显示,各商业银行出于商业效率考虑已经在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服务功能逐步减弱。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与四大国有银行相比,在实力上存在较大差距,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落后,且服务手段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2 农业保险体系缺位

农业保险为国家的农业政策服务,对农业的健康发展起到根本保障作用,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对“三农”提供保险有利于改善农业和经营主体的经济地位,便于农业资金的流入,但因为农业保险回报率低,而且缺乏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的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多不愿办理农业保险。数据显示,2007―2012年,保费收入超过600亿元,赔款超过400亿元,5年来,农业保险的总体赔付率已经超过66%,明显高于其他险种的赔付率水平。这也成为各保险公司“惜贷”的主要原因,由此增加了农业融资的难度,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各金融机构严格控制成本高、拉低平均收益率的农村贷款。

1.3 需求主体对金融产品和服务了解不够

随着农村经济环境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对“三农”支撑作用日益明显,广大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多数农民对于金融服务的了解仅仅是简单的存取款业务,对于贷款、理财、担保等其他各项服务不甚了解,对于各大银行新推出的业务信息也无法及时获取,这都限制了金融支持的推进。由于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导致农业企业由于对金融业务不了解而无法顺利获得贷款。

2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发展的建议

2.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现代化

由于农业企业运营风险高且收益低,使得金融机构更倾向于支持其他高收益的产业,而不愿支持农业企业。因此,需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同时为金融机构提供各种金融政策扶持,鼓励金融机构增强对农业产业的支持、提高业务服务水平和质量。例如可以针对农业产业的金融产品提供政策支持,对在县及县以下地区开设业务网点的金融机构给予优惠政策,对新兴农业金融机构给予金融支持等[3]。

2.2 疏通农业现代化风险分散渠道

农业保险为国家的农业政策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风险保障。从国外农业发展来看,很多国家通过建立相关法律制度来保障农业的抗风险能力。为开办各项农业保险提供低费率和高补贴;通过实施各项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整合农业保险与信贷为农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同时通过规范现有的保险服务,扩大服务范围,政府提供补贴等方式提高参保率。此外,试推行存款风险基金和存贷款保险制度也是有效的措施。最后,还需在农村金融的监督管理上进行改进,主要的途径是增强监督力量、明确分工、提升监管技术等[4]。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作为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程,除了信用社、农业银行、农村发展银行、邮政储蓄以外,农村金融体系应将证券、保险、汇率和信贷等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疏通农业现代化风险的目的。

2.3 创新宣传形式,提高宣传效果

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业务推广过程中,应主动了解农民的切实需求,及时反馈总结并进行研究开发,同时还应结合地域性与适应性。多措并举深化宣传内容、丰富宣传形式,根据不同客户层次和群体,开展问卷调查和客户回访活动等,了解客户需求,同时,大力推广使用自助设备、电子银行渠道,鼓励客户体验优质高效金融服务。例如揭西农村商业银行于2013年9月1日开展的为期1个月的金融知识宣传月活动,重点围绕个人贷款、借记卡、信用卡、银行理财、网上银行、自助银行、银行代销产品、防范诈骗及非法集资8项银行主要产品和服务的基本特点、安全使用提示等内容向公众进行宣传讲解和风险提示。活动中,揭西农村商业银行分别在辖下营业部和17个支行设置了宣传展位,并采取手机短信、宣传折页、张贴海报、LED屏滚动播放、工作人员现场答疑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以深入浅出的语言、真实生动的事例向广大客户宣讲基本金融知识,推介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

3 参考文献

[1] 朱建华.农业产业化与金融支持关联性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邵阳市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3(4):310-311.

[2] 代洪丽.广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2(7):76-77.

第5篇:农业种植现代化范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面临机遇;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师农业现代化的中心环节,它凝聚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成为发挥增产作用的基本手段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繁重体力劳动的必要条件的根本途径,从而带来生产力的质的飞跃。过去,我们讲农业机械化,仅局限于种植业中的耕、播、收、脱,这是小农机的观点。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机械化横跨工农业,涵盖大农业(大农业包括农业、畜牧业、林业、水产业),是为大农业服务的,农业的快速稳步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农机化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农机化发展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战略和农牧业发展目标,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宗旨,效益为目标,调整农机经营结构,找准结合点、切入点和需求点,充分发挥农牧业机械在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农牧业生产、农牧业科技进步中的作用,满足大农业发展的需求。

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机遇

一是中央政策扶持,中央把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实行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这为农机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加之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资金技术的引进开发,也为农牧业机械化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再有就是国家连续多年实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大大激发了农民的购机热情,使全旗农机总动力保持较快速度增长,为全旗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是现代农业驱动,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农机本身是先进科学技术的载体,是实施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承担着先进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重任,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农机是重要的物质基础。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的逐步发展壮大,这样就大大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可以说,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农业机械化当前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农业机械化水平要求不断提高,需求范围不断扩大。我国农业机械目前的发展趋势为:

一、由传统种植业向机械化种植业拓展,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推进种植业现代化进程,对于夯实现代农业根基、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种植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正确引导种植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机械作业效率高、质量好,即省时又省力,还能节省成本,提高效益。 所以种植业的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种植形式,走机械化、自动化的管理之路。

二、由传统耕作机械化向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发展,传统的种植模式不仅增加生产成本,破坏土壤结构,增加水土流失,降低耕地生产能力,而且大量施用化肥,过度开采水资源和秸秆焚烧等,严重恶化了生态环境。保护性耕作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用联合收割机或秸秆还田机将作物秸秆粉碎均匀抛洒在地表,然后用免耕播种机直接进行免耕施肥播种,这样就能显著改善土壤结构、蓄水保墒、防止水土流失,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保护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改革传统的耕作方式,大力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走循环型、节约型和可持续发展型农业之路。

第6篇:农业种植现代化范文

在刚刚结束的“微软Cloud OS第二届云创益大赛”上,参赛团队“慧云信息”的作品“智慧农业云平台”获得了创业组“最佳商业价值奖”。记者在现场采访了“慧云信息”核心成员,广西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慧云公司)首席执行官王筱东。

保住葡萄园300万元收入

慧云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农业现代化的IT企业,它是入围决赛的队伍中惟一一支以农业为服务对象的企业。王筱东告诉记者,慧云公司作为国内专业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提供商,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利用国际最先进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升级改造传统农业,推动农产品“现代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据了解,慧云公司推出的“慧云智慧农业云平台”是其自主研发并运营的农业智能化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利用“物联网+智能手机”的组合,让农业企业在全生命周期中方便、快捷地监控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并作出及时响应,以达到保障农作物产品质量的目的。该平台可以完全通过Microsoft Azure运营,为广大中小农业企业降低部署IT基础设施的成本。

此外,由于受到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农业企业有着固定的生产周期,忙闲分明,而通过云服务的方式,农业企业则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周期使用慧云智慧农业云平台的服务,从而在农业生产上获得最大的灵活性。

“比如,慧云智慧农业云平台的用户之一是一家葡萄种植园。它通过引入我们的信息平台,获得了巨大的价值。”王筱东说,慧云公司将这家葡萄种植园的种植流程固化到云平台上,通过云服务实现葡萄园的标准化管理。例如,在葡萄育苗期,云平台会给管理员发送一条手机提醒消息,告诉他们需要将葡萄苗盖到沙床里面,保持充足的水分。另外,种植园安装了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如果监测到一个葡萄园连续一周的空气湿度都超过80%,就会给葡萄管理员发送预警,提醒他们注意预防霜霉病、灰霉病等疾病的发生。

“南方早熟的葡萄通常在4月份上市,这些葡萄在1到2月份就开始生长了,这个时期的葡萄最怕低温。如果遇到低温天气而没有及时进行升温处理的话,这些葡萄很可能因为低温冻死而导致种植园颗粒无收。更要命的是,低温通常都出现在夜间和凌晨,这个时间大家都在睡觉,防止葡萄被冻死非常困难。”王筱东告诉记者,在这样的场景中,慧云智慧农业云平台的“物联网+移动+云”的组合就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

在应用了慧云智慧农业云平台的葡萄种植园中,温度传感器会自动检测到低温并及时报警,将警告通过短信发送到农场工作人员的手机上。这样,即使是夜晚,工作人员也能立即发现种植园的低温情况而做出及时处置,从而避免了低温造成的减产。“这家位于云南的种植园在今年春天恰好遇到了低温,附近的葡萄种植园中只有这一家的葡萄保住了。通过统计,我们的云平台为这家种植园保住了至少300万元的收入。”王筱东说。

云让农业信息化成为可能

“我们认为,新形势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将沿着农田进园区、农民进社区的路径进行。在这种模式下,农民将逐渐变成产业工人,实现智慧的农业劳动。”王筱东告诉记者,在这样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和趋势下,信息技术特别是云计算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农业企业存在地域分散、IT基础薄弱和运维困难等现实问题。“与其他行业相比,信息化只是想不想的问题,而农业企业原先一般根本就没有条件进行信息化。”王筱东直言,“你不可能要求农业企业在一个种植园或者农田旁建一个机房,所以,以前即使有一些农业企业有信息化的需求,由于条件所限,往往也无法实施。现在,云计算提供了创新的交付模式,让农业企业的信息化成为可能。”王筱东说。

慧云智慧农业云平台架构于Microsoft Azure云平台上,利用了Azure灵活、高效的云计算特性,农业企业可以非常方便地利用IT资源。“Microsoft Azure公有云可以说让我们省心、省钱、省事、省力。”王筱东告诉记者,省心是因为Microsoft Azure高度可靠,完全可以保障企业级的IT应用;省钱是因为Microsoft Azure是按需投入的,这为资金本来就有限的农业企业带来了福音,大大降低了它们在IT上的投入;省事是因为它极度简化了运维工作,用户不需要关注IT运维的任何内容,不让用户和开发者在IT运维上分散精力;省力是指Microsoft Azure可以非常便捷地实现切换,大大降低了IT人员的工作量。

“有了强大、简单的Microsoft Azure公有云作为底层技术支撑,又有传感器组成的物联网进行种植场的各类信息采集,同时移动互联网为农户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接入问题。”王筱东表示,这样的组合完美地解决了农业企业普遍面临的信息化难题。农业企业只需安装几个传感器,再接通智能手机,就可以接收到来自云平台的信息和服务,并且还通过云平台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集约化。

腾“云”实现农业现代化

正是因为有了Microsoft Azure公有云的强大支撑,王筱东对智慧农业云平台的开发进程变得非常顺利。王筱东告诉记者,慧云智慧农业云平台之所以能够为农业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离不开Azure出众的云服务能力和强大的开发支持,当然,也离不开慧云公司对农业客户需求的了解,以及对慧云智慧农业云平台的研发和投入。

“慧云智慧农业云平台具有精准化、标准化、便捷性、易用性等特性。”王筱东介绍,精准化是指该平台利用了无线传感网络、卫星定位、RFID等物联感知技术,精确获取农业生产情况、生态环境等海量数据,并借助自动化控制技术减少现场手工操作、节省劳动力使用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标准化是指该平台依托农业科研机构,整合农业专家资源,推广业界最佳的实践经验,指导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同时,该平台可以帮助农业企业降低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

第7篇:农业种植现代化范文

关键词:现代化大农业;农业科技创新;含义;重要作用

现代化大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相比广泛使用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办法施行的社会化农业。目前农业技术以植物学、遗传理论、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为基础利用农业理论经验解决农业的栽种、培育、饲养等实际问题。现代化大农业还利用了电子信息技术比如计算机等机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随着农业企业的规模日益壮大,农业生产要与加工、销售的制造的联系势必日益紧密。

1农业科技创新对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作用

1.1农业科技创新是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基础

我国是农业大国因此只有发展好农业我国才能在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且目前我国人口最多粮食的需求也是最多的。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要进行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粮食需求日益上升,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使得我国劳动力在不断减少。根据社会调查结果,确保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保障。显然,要保障粮食的安全就要利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粮食安全审查力度确保粮食安全从而提高粮食的质量推动农业快速发展。

1.2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成为加快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而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就要以高质量、高产量、高效率、安全等为目标。因此进行农业创新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加快农业发展、转变农业的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有产量低、安全系数差、污染大等缺点因此首先要改变农业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为人们的后代着想实现农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改善污染大效益低的现状,因此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是实现农业以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1.3农业科技创新是使农民富裕的重要方式

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城市中找工作,这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而农民的主要收入就是农产品的出售,因此增加农民的收入减少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方式就是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率。我国发展农业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策略。现代化大农业的快速发展主要依靠科技,有一种“科技富农,科技兴国”的说法,因此只有将农业科技运用到农业的生产中去才能加速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2现代化大农业中进行科技创新的策略

2.1现代化大农业中进行科技创新要考虑环境的特点

农业生产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因此气候、空气、土壤的成分等都对农作物的生长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在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环境中季节性气候的特点,比如新疆哈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干燥少雨,春季多风、冷暖多变因此适合种植哈密瓜,而夏季酷热、蒸发强适合种植大枣,冬季寒冷、低空气层稳定则种植巴塔木。此外要考虑区域性比如:地势平坦阳光和水源充足的地方适合种植大豆和玉米等农作物,因此区域性也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一大特征。所以农业技术的应用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因素从而有效的进行农业资源配置。

2.2现代化大农业中科技创新要坚持以农民为中心

农民的知识水平有限,因此帮助农民掌握科技技术才是发展的根本。在研究农业技术时要以农民为中心充分考虑到农民的素质、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比如主要以农业为主的新疆哈密地区总人口56.27万,农业人口18.5万,工33.33万hm2地。此地区以农民为主导,给农民提供一系列的技术培训服务。传统的农业种植主要依靠以往的技术和经验。因此,要充分让农民认识到农业创新的重要性和作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和质量。

3结束语

现代化大农业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对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有重要的意义,它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和农户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目前的现代化大农业利用农业科技进行创新,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增强了农业竞争力,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综上所述,只有利用农业科技创新并坚持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显示区域性的特点、坚持以农民为中心才能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使我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强国。

参考文献

第8篇:农业种植现代化范文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之间的关系

(一)我国现代化建设基本要求来看,需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今,我国工业化已处于中后期发展阶段,而城镇化发展迅速,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三者相融合,相支持,但农业化却拖后腿,因此,要实现“四化”发展,关键还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而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关键还在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使其向农业现代化方向发展[1]。

(二)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来看,大量农村人口及壮劳动力大规模涌入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只剩下妇、幼、残、弱无劳动力或低劳动力人群,而面对大面积空留出来的土地,即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将这些土地充分利用起来,更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使用,可在农业发展方面走集约化发展道路,进而实现增产增收。可见,只有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才能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三)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现在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业生产成本攀升,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农业生产规模小,比较效益低,农民就业难度大,农民收入持续下滑,农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较差,面源污染问题严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人居环境条件差等现状,迫切需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对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农业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是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新型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还应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在现有农业生态模式下要保证不欠新账,将过去的农业经济发展中签下的生态环境历史账还请,保证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二者的协调统一。那么还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1)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随着现代农业生产、种植技术的发展,农药、化肥、地膜等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的农产品工具得到极大应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新时期,还应减少化肥、农药、地膜等的使用,鼓励、推广使用缓释肥、有机肥,扩增绿肥农产品种植面积,并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此外,使用后的地膜要正确处理,建构美丽新农村,全力以赴打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2)做好水利设施、耕地、水域滩涂、草原等的保护力度,并严格按照集约节约用地制度与耕地保护制度办事,实现农业资源的最大利用,不断发展生态农业,做好农业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3)强化农村清洁能源建设,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到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来,做好农村地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设施建设(包括沼气、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水利循环使用设施建设)等。

(二)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

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关键还在于加快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增强新农村建设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扶持市场竞争力强、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面较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尽量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强农产品附加值。并加快绿色农副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生产步伐,树立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境外促销,让特色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增强农业产业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出口率[2]。

(三)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建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结构失衡等问题,还应在加大农村地区有特色的农产品建设,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主导农产品,成立特色农产品品牌,建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做好特色农产品的贮藏保鲜工作。若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允许,还可种植药材、花卉,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鼓励商人到农村地区办厂,包括药材生产与加工基地,花卉加工基地、水果、粮食等加工基地等,并从国内外引进先进的保鲜、加工、储藏技术,将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结合起来,用以留住劳动力,增加就业率,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此外,还应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将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起来,种植黑麦草等,将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建构农牧结合、粮饲兼顾的新型农业结构。另外,还应强化生态旅游设施建设,凸显农业的休闲价值、文化价值与生态价值,加大观光旅游项目建设力度,通过刺激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农村地区其他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民家庭经营等新模式,为农民节约更多成本,享受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另外,还应加大农村地区网络信息建设,在农村地区推行和实施电子商务营销,带动物流业的发展,通过电子商务营销方式的实施,实现农产品的产供销一体化。加大农作物电子商务示范点建设等,将农业产业的发展与一、二、三产业相融合,增强农业产业链附加值。

(四)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

要推动农村地区农业产业化建设、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就应抛弃过去的靠牛拉土、靠手播种的农作物种植方式,不断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农作物的现代化机械种植,尤其是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小麦)等的播种、收获环节的机械化建设,做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以及农机后续维护保养工作,提升农民素质,还应教会农民善于利用市场信息,根据市场信息需求进行农产品种植。例如:2009年的大蒜种植热潮等,通过市场流通链条来推动农村地区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

(五)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现代化经营体系

要激发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动力,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推动农业现代化经营体系。让农民成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自觉参与者与真正受益者。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为重点推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实施。以农村“三资”管理平台建设为重点,管好农村集体资产,利用好农村各种资源,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迅速发展,从而更好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9篇:农业种植现代化范文

滑县是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全国唯一的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十连冠”,素有“豫北粮仓”之称。然而,近年来,仅仅依靠种粮发展经济的传统农业模式已成为制约滑县向现代农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面对新挑战,滑县滑州农民专业合作社依靠土地流转,发展特色农业,转出了一片新天地。

联合社创建:滑县现代农业步入快车道

2011年,滑县瑞阳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瑞阳合作社)由做粮食贸易多年、返乡创业的青年王卫东创建。由于合作社实行规模种植、集约经营、统一管理、真诚守信,当年就加入了1000多户,发展订单农业4万多亩,流转土地2300多亩。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到2012年,瑞阳合作社流转土地3000多亩,订单农业近5万亩,取得了更为丰硕的成绩。

在与茅台、五粮液等大型企业洽谈后,王卫东认识到绿色有机农业和专供粮食材料已经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仅仅依靠土地流转和订单农业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经过多次研究,瑞阳合作社、郑州瑞阳粮食有限公司于2013年投资并组建了河南第一个合作社“托拉斯”——滑县滑州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联合社)。联合社的组建,为滑县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开辟了新通道。

首先,创新经营业态。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已经发展了几十年,但属于较为松散的农民基层经济组织,在实体经营、发展行业和经营创新等方面未取得新进展。当前,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土地流转及发展农村、农业经济方面,或因为资金短缺难以为继,或因为市场营销不畅产品积压,或因为主体不明晰陷入诉讼。总之,虽然合作社总体数量庞大,但是真正做成功的却很鲜见。为了壮大瑞阳合作社的实力,弥补一般合作社的短板,联合社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打破了原有合作社规模小、资本缺、创新难、经营弱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使原有的合作社形成了合力,凝聚了人气,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开拓了市场,创新了合作社的发展业态。联合社的出现,还创新了原有合作社的经营方式。如果说原有合作社是千万只小舢板闯大海,势单力薄、难经风浪,那么联合社的成立则使合作社成为走向农业现代化蓝海战略的主力军。

其次,惠泽千家万户。联合社在土地流转后,每年每亩地补给流转农民1000斤小麦。据农业部门相关统计数字显示,剔除各项投入后,农民自种耕地每亩地净收入不足300元。但是土地流转后,农民不用投入一分钱一份工每亩地就可以净得1000斤小麦,这是极为划算的。另外,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可以外出务工,按每月务工收入2000元核算,一年收入是2.4万元,这是种植庄稼经济收入的数倍,同时还可以改变农民的小农意识和解放经营思想,使其发展步入更为快捷的道路。联合社的这些措施减少了农民对土地流转后收入的担忧,提高了其加入土地流转队伍的积极性。

再次,有益现代农业发展。大面积的土地流转对更合理地布局农业生产,更好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更好地提升农业单位产量,更快地提升粮食生产品质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通过统一采购、规模种植和统一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

另外,实现了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转变。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后,能够更积极地务工,努力改善其经济条件,更快地融入城市,为城镇化发展注入更丰富的劳动力。在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后,农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从分散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快速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土地的生产力和潜力进一步得到释放,并且使农业种植的布局和品种的安排更趋合理。

联合社经营:新型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联合社的健康发展需要各个合作社协调发展,而做好市场营销保证联合社每个组织的盈利是对联合社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联合社核心成员之一的瑞阳合作社在几年的探索中,在土壤改造、测土配方、品种布局、科技为农、农技服务、机械耕收、粮食仓储、市场营销等方面已经摸索出一套成功的方法。

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联合社经营改变了原有分散的土地经营模式,使土地实现千亩方、万亩方规模经营,提高了大型机械的耕收能力。原来,每季农作物每亩地耕收费用为80元,通过规模经营每亩地降低到60元,这样每亩地两季可节约成本40元,5万亩可节约200万元;统一采购农资,直接对准生产厂家,减少了流通环节,这样每亩地一年可降低农资成本30元,5万亩可节约150万元。同时还保障了农资品质,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科学种植全程服务。联合社在土地测土、配方施肥、种子选择布局、除草除虫管理、浇水追肥管理上全部实行科学种植的方式,使土地生产潜力达到最佳水平,粮食品质达到最佳标准,土壤改造达到最佳要求。科学的种植模式比传统的粗放式农业经营模式每年每亩地可节约成本30元,5万亩可节约生产成本150万元,也为农业现代化的持续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具有储备大宗粮食的库容。联合社的核心会员滑县瑞阳合作社是由滑县瑞阳粮食有限公司发起成立,该公司年销售粮食100多万吨,在滑县拥有50万吨的库容,完全可满足联合社粮食收获后的储存和保质,也确保了粮食进入市场前的较高品质。

生产与市场的无缝对接。在生产和销售方面,联合社是以市场终端客商需要的品种来种植。截至目前,联合社已与国内各大粮食加工企业签订小麦、玉米销售合同21.8万吨,保证了联合社的市场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