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环境治理范文

网络环境治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环境治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环境治理

第1篇:网络环境治理范文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子档案的不断增多,其带给档案管理工作更极大的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者已经逐步认识到纸质与电子档案管理之间的互补性,意识到只有实现两者的共同进步才能应对时展带来的挑战,并有效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网络环境下的纸质与电子档案管理,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二、网络环境下纸质与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存档的滞后

虽然电子档案具有其自身无与伦比的巨大优势,极大的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便捷性,但因为法律凭证效用的限制,导致纸质档案仍旧存在其必要性。这种现状已经决定了在档案存档工作中,纸质管理始终是电子档案存在的基础。

但从实践调查的结果显示,在部分行业中,因为档案数量过多以及员工工作量巨大等原因,导致电子存档的工作相对滞后。在这种背景下,工作人员为了查找某一档案不得不在大量的纸质档案中进行翻阅,这容易到其他档案被损坏和遗失,并不能发挥电子档案的优势。

电子存档的滞后还容易造成纸质档案的遗失,进一步造成电子档案不完整,失去了宝贵的档案资料。

(二)两种档案的内容不相符

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档案凭借其更便捷的管理、存储和输送方式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极大的减少了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量。

在这种背景下,部分档案管理工作者经常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失误,造成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内容不相符。具体的说,在档案内容修订时,部分工作者仅仅是在电子档案中进行了修改,却因为其他事情遗忘了对纸质档案的修改。这就导致两份档案的内容不一致,导致在最终的对证中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

三、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实现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管理的互补

(一)及时做好归档整理工作

众多档案管理者要在网络环境下提高工作的效率,并且实现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互补,其首要的任务是转变自身的意识,必须要明确两者具有的特殊性。

首先,纸质档案是电子档案的基础,只有纸质档案才具有法律的真实效力,只有确保纸质档案无损坏、无遗失,才能利用电子档案的巨大优势提高工作的效率。其次,电子档案具有充分的便利性,对电子档案进行翻阅、查询和拷贝能够减少对纸质档案的磨损,保证档案的真实有效。

明确这一认识,档案管理工作者才会督促自己正确对待两种不同的档案,才能在纸质档案建立以后进行及时的归档和整理工作,才能及时将纸质档案转变为电子档案,并对纸质档案进行科学的保存。

(二)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能力与素质

与此同时,只有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素质与能力,其才能够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才能做好纸质与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具体地说,随着管理者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其才会在档案修订时及时找出和修订纸质档案,并以此为基础对电子档案进行更新。

此外,在网络环境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将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共存。这就要求档案管理者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档案进行单独的管理工作,不可将其混合管理,从而导致两种档案的管理质量下降。

这就对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只有不断提高其能力与素质,档案管理者才能够根据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特性优化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这就需要众多单位管理者定期组织档案管理工作者参加培训,针对其业务能力以及基本的素质进行有效的培训,使其能够应对网络环境下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共存的管理工作,同时建设优秀的管理队伍。

(三)加强监督与核查工作

最后,管理者要确保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就应该进一步加强监督与核查工作。

一方面,管理者应该安排人员对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监督。首先要监督纸质档案的借阅、查询以及修改的情况。其次要监督电子档案是否有被传输和修订。一旦发生单方面的变换,监督者必须要追溯其根源,确保档案内容的真实性。

另一方面,管理者需要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的核查工作。这就需要技术能力较强的员工担当此工作,要根据软件和系统的痕迹对电子档案进行定时的核查,确保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相一致,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2篇:网络环境治理范文

关键词:网络;图书馆;管理;数字化;维护

一、引言

高职学校图书馆是学生拓展自我知识空间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在学校图书馆实现相关知识的查找,可以不断提升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图书馆对于高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近年来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管理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其馆藏信息资料进一步拓展,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进一步提高。

二、网络给高职图书馆管理带来的新变化

(一)图书采购的新变化

没有网络的时候,高职图书馆每年都需要派出很多的图书采购人员,到不同的地方去采购不同的图书,这样的采购工作的难度较大,参与人员的管理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图书馆每年为此付出的成本也是十分惊人。当网购成为现代社会商品交换的主流之后,更多的图书采购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通过网购可以降低传统采购图书的成本,降低参与人员的工作强度,更好地规避了采购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行为,规范了现代图书采购的效率和准确度。

(二)图书资料数据的拓展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资料的获取更多的可以从网络上获得,例如网络上有土豆、万方、知网等一系列的资料数据库,可以保证人们在这相关的数据库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和信息,高职学校的图书馆就是为学生、教师查阅相关数据资料的地方,图书馆的建设近年来已经开始向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更多的学生可以在高职学校的图书馆通过网络免费查阅相关的数据信息,这样可以进一步构建图书馆馆藏资料的广度。

(三)图书的管理更加高效

图书馆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站将在馆的图书显示出来,学生可以不去图书馆,通过手机或者笔记本等直接查询到相关图书的借阅信息,不跑冤枉路,这样可以实现图书借阅更加高效、快捷,一旦图书换回图书馆之后,学生可以第一时间通过网络查到,可以实现学生借阅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同时现代信息化技术可以将相关书籍的信息通过扫二维码获得,这样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误差,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最为准确的图书管理。

三、基于网络技术的图书管理措施

(一)工作人员网络信息化技术的掌握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升级,图书馆应用网络化、信息化技术也是具有长期的更新、优化的特征。相关的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图书馆要想实现更加先进的网络化技术,就需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因为新的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不断拓展工作人员的应用能力,只有工作人员进一步掌握了网络信息化技术,图书馆的网络化发展才能进一步实现。

(二)投入更多的精力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需要不断拓展图书馆在相关技术的应用上,一些先进的技术需要通过不断的引进,才能实现更好的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学生对其评价可以进一步说明这样技术应用是否满足需求,也是图书馆是否进一步加大相关的投入必要性的说明。另外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需要不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这些都需要图书馆的管理层不断加强对这一方面的认识,有效重视起信息化技术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三)数字化建设

今后社会是网络的时代,需要不断提升图书馆在这一方面的有效应用。具体来说,有电子数据库的构建,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图书借阅系统的优化等。学生、教师到图书馆的主要目的还是查阅相关的数据、信息,实现对相关教学知识的有效理解和验证,数据库的建设可以进一步拓展数据、信息查阅的空间,不断实现相关数据库的购买,定期维护等,这样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库查询到相关的论文资料、国家标准、专业书籍等。图书借阅系统的优化更是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书籍是否在馆,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查阅图书馆的网站上的书籍借阅系统,就可以准确掌握,这就需要进一步构建这一图书借阅系统的几个重要环节,实现图书信息的全程跟踪。另外还有图书馆需要进一步加大电子阅览室建设,更新计算机,实现上网查询资料的快捷性、高效性的特征。

(四)加强图书馆之间的横向联系

图书馆在资源共享上需要不断强化,这十分重要的,因为高职全凭自己的实力构建数字化图书馆、复合型的图书馆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这就需要进一步学习社会上的公共图书馆发展经验,不断构建自己的联盟机制,实现不同高职学校图书馆之间相对联系,基于网络化建设,将不断的数据信息资源实现共享,这样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减低图书馆在不同领域的投入精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图书馆资源上的共享优势,强化了图书馆之间的联系。

(五)强化后期维护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建设不是一次性的工作,需要不断投入人员和资金进行后期的维护,尤其是一些基础的计算机、存在等电子设备等都需要定期检查其工作性能,保证其正常工作,在必要的时候需要进行相关基础设施的更新升级,这样才能满足网络技术更新换代的需要。因此图书馆需要有长期的资金和固定的维护人员,这样才能保证维护的有效性。

四、结语

图书馆是高职学生查阅资料的主要场所,需要进一步强化其与网络化的联系,实现数据库的有效构建,这样学生查阅的广度才能进一步提升,图书馆建设是一个高职学校教学等综合实力的体现,需要学校不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实现其建设的高标准。

【参考文献】

[1]刘会敏.传承:一个不争的事实――谈高校图书馆的消亡[A].2014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Management and Social Science(PMSS 2014),2014,01:124-125.

第3篇:网络环境治理范文

一、网络教育优点

1.充分利用网络,有利于学生交流

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利用网络媒体的在线学习优势,创造新的学习方式,而不仅仅是重复传统的课堂学习。移动互联网对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重新考虑利用网络媒体,设计新教学活动。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在网上辩论的组织点在讲授时做出及时辩论。植物生理学课程有效教学活动,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以找突破口反驳。这大大增加了辩论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2.提供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机会浏览网页数据库,他们可以参加感兴趣的座谈会,还可以选择学习进度和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同样的知识。调查表明,学生喜欢把机会留给自己喜欢的课程。在线学习可以提供选择的机会,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取得好成绩。

3.使用公共和个人反馈形式,有利于个性化教学

在传统的学习中,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为学生学习的评价是教师一个人完成的,其他同学不能参加。相比之下,在网上学习的教学环境,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作业,并通过网络合作等方式,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这种形式的反馈信息是公开的,可以更好地交流学习。

二、网络教学的具体使用

1.引导学生选择有用的学习信息

网络信息丰富多彩,有很多网上的资料为人们学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但信息良莠不齐,如何合理选择正确的信息,是网络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发育阶段,缺乏一定的信息辨别能力,缺乏抵制力,所以教师必须在教育过程中进行更多的指导,并在教学过程中密切监测,做好预防措施。

2.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解释和讲解的课程。教师可以发挥其主导作用,但在其他时间内,整个学习过程应根据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需要做的是提供相关知识的指导和意见。我相信,任务驱动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竞争和比赛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如何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中,网络是信息的主要来源,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生身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是教学的重点对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学生的教学活动是最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如果没有很好的评价方式,我们无法知道网络教学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和优势。

三、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践

面对网上课程,如何能上好是许多老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听了一个星期的在线课程教学,我总结了几点:

1.提出教学重点进行引导

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规划是主要的,有必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明确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向,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让学生知道此过程的重难点,以教师教学中心为主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其他技术,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

2.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具有较高层次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个人的发展也必须根据终身教育的观念选择方向,我们需要通过更加积极有效的方式发展自我学习,满足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信息社会需要新型人才具备强大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此要求前,学生必须学会收集有关互联网的主题信息。在收集过程中,学会筛选信息,存储、分析和利用。这个过程可以在整个学习中进行,或者在校外等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活动中。

3.创设情境,引导学习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学生反映情况随机创设情境,专门帮助学生发展上述的一般能力。

4.总结综合评价

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了解一些评估和评价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和评价的多样化,以利于学生思考和判断学习成果的质量和价值。在教师的具体评价中,可以根据这些指标来衡量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并进行评估。因此,教师应采取教学对策对学生的学习给予适当评价反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网络课堂教学的迅速崛起正以自身的优点快速发展,而且得到了教育部门更广泛的关注。在这个阶段,似乎这种形式的教学还存在缺点和不足,改善其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让我们与网上教学共同成长,努力创新。

第4篇:网络环境治理范文

关键词:网络作品保护;集体管理制度;否定;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9-0313-03

一、提出的问题

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是国际上较为通行的著作权管理模式,其通过集体组织的设立、权利人的授权等程序来实现对著作权的保护,尤其在著作权的批量化许可行为、报酬的支付等方面因其便捷性而受到青睐。目前,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作品的大量涌现对其著作权的保护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地保护网络作品成为热议的话题,而采用集体管理制度实现对网络作品的保护成为了现今学界较为主流的观点。

但是,中国的集体管理制度起步较晚,发展还不成熟,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缺陷。“2014年1月16日,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副司长汤兆志在出席由国际作者和作曲者协会联合会(CISAC)召开的‘版权和集体管理研讨会’时表示,中国的集体管理制度还存在四大缺陷:‘法律法规设计有缺陷、集体组织公信力不够、集体组织自身管理存在问题、人们的版权意识还不强。’”①面对现状,集体管理制度是否能真正解决网络作品的保护问题?是否可以另辟蹊径,排除网络作品的集体管理,而采取自我管理的方式实现对网络作品的保护呢?值得深思。

二、中国现行集体管理制度及其缺陷

(一)中国现行集体管理制度

在中国,著作权主要分为两种管理模式:一是行政管理,一是集体管理。行政管理模式即是国家公权力为更好地实施《著作权法》、保护相关合法权益而设置专门的政府机构予以监管,与之相对,集体管理组织则多为民间组织。根据中国《著作权法》第8条第2款规定,中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是非官方的非营利性组织。

中国的集体管理组织出现较晚,从1992年底成立第一个集体管理组织音著协开始,至2010年,中国集体管理组织体系才得以基本建立。中国现行《著作权法》对于集体管理组织并无详细的规定,仅在第8条作原则性规定,在司法实践中难以适用。直至2004年12月,国务院制定通过《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才对集体管理组织的设立、机构、活动、监督、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使中国的集体管理制度有法可依。但不可否认,在立法上仍然存在诸多缺陷,仅有管理条例的规制是远远不够的。

(二)现行集体管理制度难以保护网络作品

1.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中国《著作权法》自2001年第一次修改时才将集体管理制度引入现行法律中,但仅在第8条以一款原则性的规定一语带过,并未对其相关制度予以具体规定,显然在司法实践中不会起到太多实际的效果,2010年的修正仅对部分条文予以调整,并未触及集体管理制度的完善。此后,虽然制定了《条例》予以弥补,但仍然存在立法缺陷。如邻接权是否使用集体管理、美术作品的追续权等方面。

2.集体管理组织自身存在问题

能够行使集体管理的前提不仅是法律的保障,同时也要得到权利人的信任。现今,中国民众对于集体管理制度所知甚少,并且普遍对其持怀疑态度,纠其原因,其实是集体管理组织自身存在问题。其一,集体管理组织的垄断地位。虽然中国的集体管理组织属于民间组织,但其行政属性浓郁,监督机制不足,导致其在管理活动中形成超然的垄断地位,难以得到权利人的信任。其二,日常管理存在不足。例如信息公开渠道的建立就难以使人满意。虽然《条例》规定集体组织必须向权利人公布完备的权利使用信息,但是现实中却存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使得权利人宁愿自我保护,也不愿将权利交由集体组织管理。

3.网络环境的特殊性

网络环境具有即时性、海量性、互动性等特点,与传统的著作权保护相比,有其特殊之处。其一,运营商往往有自己的运作模式,在中国,其目前并没有和集体管理组织建立起成熟的合作机制,例如如何建立商业运行模式、合理收取使用费等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答案。其二,用户长期以来已经形成“拿来主义”的习惯,集体管理组织又没有形成较高的公信力,无法取得用户的信任,难以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

三、《〈著作权法〉修改草案三》的修改及其评价

(一)引入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

面对上述诸多问题,法律的及时更新已经呼之欲出。目前,中国正在积极推进《著作权法》的第三次修改,且被看作是首次主动修改。2012年10月,国家版权局内部讨论了第三次修改草案,并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该草案对现行法律的体系、具体条款均有重大变动,其中针对著作权集体管理存在的问题,将原则性、难以实施的规定予以细化,增强了可操作性。但是,修改草案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这主要表现在61条、72条①确立的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

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是指集体管理组织,在得到国家相关行政部门的授权后,可以代表全体权利人行使著作权或者相关权,除非权利人书面声明排除集体管理。这就将集体管理组织规制的对象从会员扩展至全体权利人,大大增加集体管理组织的管理范围。

该管理模式并非中国首创,而是在国际社会中早有先例。例如北欧,在长期的集体管理实践中,逐渐确立延伸性集体管理模式,并广泛运用于广播电视节目的转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俄罗斯也设立了相关制度,在音乐、音像作品等领域确立了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这些成功的经验是中国在本次修改草案中决定引入该制度的理论基础,也为中国立法提供了借鉴的余地。

该制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一,法定性、授权性、广泛性。该项制度触及到全体权利人的切身利益,因此需要严格贯彻其法定性,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全部要件、得到行政部门的授权、本身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集体管理组织才可以行使。其二,非自愿性、特殊性。该特点主要针对非会员。该制度是对民法上私权自治制度的突破,首先确定集体管理组织的管理权,非会员只能通过书面否定的方式才能予以放弃,具有非自愿性。同时,非会员也有依法单独获取报酬或者禁止非法使用的特殊权利。

(二)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中国立法引入该制度的初衷是好的,其旨在通过集体组织的集中管理,批量化解决例如授权困难、权利人维权力量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使得著作权的保护成本降低,提高司法资源的利用率。但是,目前拟确立的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却存在很多缺陷,与立法初衷难以统一,不符合权利人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集体组织的权力在法理上无来源依据。集体组织作为一种非官方非营利性组织,其所拥有的权力必须严格依靠法定,遵循“法无明文规定皆禁止”的法理思想。代表权作为一项私权,必须来源于当事人的授予,否则将造成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侵害。本次修改草案中的规定,将集体组织的代表权无限地扩大,推定其自始即具有代表权,当事人只有作出否定的权利,否则皆视为代表权存在。这种做法将导致当事人“被代表”,剥夺了当事人自由选择的权利,和私权的意思自治原则具有强烈的冲突。况且集体组织作为强势的一方,这种范围过大的保护将为其滥用权利提供便利,当事人往往因种种原因不敢与其对抗、公开声明否定,这在无形中逼迫当事人必须承认该代表行为,是不符合法理也不符合人权要求的。

其次,进一步导致集体管理组织的垄断。上文已经提到,集体管理组织因其行政色彩、转悠性质而存在垄断的现象,这一直遭到权利人和部分学者的诟病,本次修改稿的内容更是将这种垄断推向一个高峰。不必经过授权的代表行为进一步加剧了集体管理组织的垄断地位,使权利人的弱势更加明显。

最后,没有意识到集体管理组织自身存在的问题。集体管理组织的“管理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源于自身问题导致的民众信任度低。若不解决授权问题,管理活动难以开展的现状是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信息公开渠道的不健全、垄断地位与市场规律的矛盾等等,这些现存的问题尚且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又通过设立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剧权利人对“被代表”的担心,无疑是治标不治本。这只会导致集体组织的信任度继续下降,而且可能滋生滥用权利、与第三人恶意串通等违法行为,权利人的弱势地位不仅没有得到扭转,甚至于是否授权的自由都是限制重重,这无疑与《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背道而驰。

四、网络作品可否定集体管理

通过上述阐述可知,中国的集体管理制度还不成熟且面临多重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再行介入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不仅会使得集体组织的运作更加力不从心,而且难以有效达到保护网络作品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将网络作品排除在集体管理的范围之外,转而采用自我管理的模式保护网络作品。具体做法可以参考如下意见:

首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弥补集体管理制度的相关立法的同时,明确集体管理制度涉及的范围,将网络作品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从管理范围中删去。此外,针对网络作品的保护专门立法,例如,管辖权如何确定、法律术语的完善、合理使用范围的适当扩大、支付补偿金等问题,均应设定详细的规则,使网络作品的保护有法可依。

其次,加强技术监控手段。网络作品侵权行为往往具有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因此加强技术手段可以从侵权条件上遏制此类行为。目前已经广泛运用的手段有:小说阅读网站常用的防拷贝技术,应对传统的非法复制行为;德国开发的数字水印技术,应对音乐作品的非法下载行为等。此外,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网络监控技术等等技术手段也都渐趋成熟。这些新兴技术手段是短期内应对网络作品侵权行为的一条捷径。

最后,加快树立版权意识。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树立用户的版权意识,从根本上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网络的便捷和廉价,已经使用户形成了免费使用的习惯,如不及时扭转,那么保护措施的推行将受到很大的阻力。例如,曾经尝试推行的音乐付费下载、KTV收取版权费等,都因为负面反映太大而难以进行。因此,版权意识的树立是根本做法,但是需要长期的过程,只能循序渐进。

五、结语

网络作品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导致著作权保护存在诸多困难。集体管理制度虽然有其优势,但是在网络作品的管理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虽然中国希望在《著作权法》的修改中,引入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予以完善,但是在平衡各方利益时过于偏重对集体管理组织的期待,忽视了对其权利的限制,反而导致集体管理组织垄断性增强等负面影响。在网络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大胆将网络作品排除在集体管理的范围之外,不失为一个值得考虑的新思路。通过自我管理的方式保护网络作品,或许会在现阶段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于玉.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应对数字网络环境挑战[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2] 罗向京.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发展与变异[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3] 杨东锴,朱严政.著作权集体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梅术文.著作权法上的传播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5] 杜伟.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若干问题探析――基于著作权法的立法考量[J].知识产权,2013,(1).

[6] 卢海君,洪毓吟.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的质疑[J].知识产权,2013,(2).

[7] 高恩胜.著作权法修改草案若干规定的否定性创见[J].求索,2012,(11).

[8] 倪静.论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反垄断规制的新思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6).

[9] 梁志文.著作权延伸性集体许可制度的移植与创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8).

第5篇:网络环境治理范文

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如何提高企业内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是摆在企业管理和计算机管理人员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企业信息安全问题及其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综合治理的措施。

【关键词】网络环境;企业信息安全;综合治理

一、网络环境下企业信息安全问题

网络环境下企业的信息安全是一个系统概念,分为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层面。网络安全的定义是:确保以电磁信号为主要形式的,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进行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利用的信息内容,在各个物理位Z、逻辑区域、存储和传输介质中,处于动态和静态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审查性和可抗抵赖性的与人、网络、环境有关的技术和管理规程的有机集合;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的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网络环境下企业信息安全问题主要有:

(一)数据窃听和拦截

数据“窃听”和拦截是指直接或间接截获网络上的特定数据包并进行分析来获取所需信息。在网络中,当信息进行传播时,利用工具将网络接口设Z在监听模式,便可截获或捕获到网络中正在传播的信息,从而进行攻击。因此,一些企业在与第三方网络进行传输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重要数据被中途截获,如用户信用卡号码等。

(二)数据丢失

计算机系统由于系统崩溃、硬件设备的故障或损坏、网络黑客入侵、计算机病毒发作以及管理员的误操作等各种原因会导致数据出错、丢失和损害,如果没有事先对数据进行备份,后果不堪设想。

二、网络环境下企业信息安全问题的成因

(一)信息系统的安全缺陷

信息系统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体,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缺陷和通信链路的安全缺陷构成了信息系统的潜在安全缺陷。计算机硬件资源易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影响,软件资源和数据信息易受计算机病毒的侵扰、非授权用户的复制、篡改和毁坏。计算机硬件工作时的电磁辐射以及软硬件的自然失效、外界电磁干扰等均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工作。通信链路易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信息系统的安全缺陷通常包括物理网络的安全缺陷、过程网络的安全缺陷以及通信链路的安全缺陷三种。如网络协议和软件的安全缺陷,因特网的基石是TCP/IP协议簇,该协议簇在实现上力求效率,而没有考虑安全因素,因为那样无疑增大代码量,从而降低了TCP/IP的运行效率,所以说TCP/IP本身在设计上就是不安全的,很容易被窃听和欺骗。

(二)恶意攻击

这主要是指人为威胁,通过攻击系统暴露出的要害或弱点,使得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靠性、可控性、可用性等受到伤害,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和政治损失。人为威胁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操作失误为代表的无意威胁(偶然事故);另一种是以计算机犯罪为代表的有意威胁(恶意攻击)。恶意攻击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中断、截获、篡改、伪造,无论哪种方式,其结果造成的危害都是很严重的。

三、网络环境下企业信息安全问题的综合治理

(一)容灾备份

首先,要解决网络的物理安全,网络的物理安全主要是指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电源故障;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设备被盗、被毁;电磁干扰;线路截获。以及高可用性的硬件、双机多冗余的设计、机房环境及报警系统、安全意识等。在这个企业区局域网内,由于网络的物理跨度不大,只要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备份,并且加强网络设备和机房的管理,这些风险是可以避免的。这个是整个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

其次采用容灾备份技术。容灾备份是通过特定的容灾机制,在各种灾难损害发生后,仍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提供正常应用服务的信息系统。容灾备份可以分为数据备份和应用备份。数据备份需要保证用户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一致性。而对于提供实时服务的信息系统,用户的服务请求在灾难中可能会中断,应用备份却能提供不间断的应用服务,让客户的服务请求能够继续运行,保证信息系统提供的服务完整、可靠、一致。一个完整的容灾备份系统包括本地数据备份、远程数据复制和异地备份中心。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这样一个系统,只有对不可中断的关键业务才有必要建立容灾备份中心。

(二)信息保密

1、信息的加密

加密是提高计算机网络中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防止信息被外部破析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也是最可靠、最直接的方案。加密算法主要有两种:私钥(对称密钥)加密法和公钥(非对称密钥)加密法。在计算机网络的出入口处设置用于检查信息加密情况的保密网关,对内部网内出网的电子文件,规定必须加保密印章标识,并对其进行检查和处理:无密级的文件,允许出关。由国家保密局立项研制的内部网保密网关已经投入了使用,它能够为保证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保密起到重要的防范作用。

2、数据完整性验证技术

数据完整性验证是指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验证接收方接收到的数据就是发送方发送的数据,没有被篡改。

3、网上信息内容的保密检查技术

为了了解网络用户执行保密法规制度的情况,及时发现泄密问题,必须加强对网上信息内容的保密检查。

4、身份验证技术

为了使网络具有是否允许用户存取数据的判别能力,避免出现非法传送、复制或篡改数据等不安全现象,网络需要采用的识别技术。常用的识别方法有口令、唯一标识符、标记识别等。口令是最常用的识别用户的方法,通常是由计算机系统随机产生,不易猜测、保密性强,必要时,还可以随时更改,实行固定或不固定使用有效期制度,进一步提高网络使用的安全性;唯一标识符一般用于高度安全的网络系统,采用对存取控制和网络管理实行精确而唯一的标识用户的方法,每个用户的唯一标识符是由网络系统在用户建立时生成的一个数字,且该数字在系统周期内不会被别的用户再度使用;标记识别是一种包括一个随机精确码卡片(如磁卡等)的识别方式,一个标记是一个口令的物理实现,用它来代替系统打入一个口令。一个用户必须具有一个卡片,但为了提高安全性,可以用于多个口令的使用。

(四)病毒防治

防病毒软件必须满足以下要求:能支持多种平台,至少是在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上都能运行;能提供中心管理工具,对各类服务器和工作站统一管理和控制;在软件安装、病毒代码升级等方面,可通过服务器直接进行分发,尽可能减少客户端维护工作量;病毒代码的升级要迅速有效。

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可以以一台服务器作为中央控制一级服务器,实现对网络中所有计算机的保护和监控,并使用其中有效的管理功能,如:管理员可以向客产端发送病毒警报、强制对远程客户端进行病毒扫描、锁定远程客产端等。正常情况下,一级服务器病毒代码库升级后半分钟内,客户端的病毒代码库也进行了同步更新。要做到经常对防病毒定义码进行更新与升级,防止由防病毒软件产生的漏洞。对于防火墙,除合理布署外,安全策略要从严掌握。要尽量关闭信息系统不使用的端口,以防止入侵者对系统的攻击。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管理人员要了解应用程序所使用的端口,以免造成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第6篇:网络环境治理范文

关键词:自主学习;网络环境;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1-0000-02

自主学习就是自我指导学习,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其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个人学习目标的学习行为和过程[1]。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学习支持系统,自主地选择认知工具、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通过可选择的交互方式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实现有意义知识构建的学习方式。

一、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现状

(1)自主学习意识不足。笔者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不是积极主动的查阅资料,认真思考来解决问题,而是直接将问题抛给老师,请教该如何解决。导致学生缺乏思考,对问题的理解和对问题的解决方案缺乏独自的构建,学习效果不好,且容易遗忘。

(2)学习较为盲目,学习效率低。学生在课外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容易迷失在杂乱无章的知识的海洋中,找不到方向。经常是相关资源下载了许多,精力都放在了资源的寻找中,而下载的资料大部分都不曾有看。最终导致耗费了很长的时间,却没有收获多少知识,学习效率极为低下。

(3)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的兴趣变化太大,学习目标一变再变。往往是对许多内容都只了解了点皮毛,对内容缺乏系统的认知,在真正用到时却是知之甚少。

(4)自控能力差,缺乏持之以恒的意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兴致高涨时,能废寝忘食;情绪低落时或遇到困难时,容易放松自我,沉迷于娱乐不能自拔。

(5)资源丰富但良莠不齐,查阅困难。目前各高校纸质资源和网络资源丰富,但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很难快捷的找到所需资源。

二、原因分析

以上存在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在教师层面。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教师不应该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情景环境,提供一定的教学资源,要教授给学生如何进行知识的检索,寻找所需资料;要教授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知识构建的方法;帮助学生制定自主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指引下展开自主学习。

二是在学生层面。首先,在我国高考制度的大环境下,高职学生一般在专科二批及以下,与本科学生相比,整体上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都有一定差距。这就导致了学生自我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比较懒散。其次,自我管理能力欠缺。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不能持之以恒的按照既定目标展开学习。现在,随着校园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网络教学以其资源的丰富性、学习方式的灵活性等优势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展起来。但是,从笔者所在的学校来看,网络环境下,教师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监督,大多数学生只是利用网络来玩游戏、聊天,而且沉迷于此,根本无心学习。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身边没有教师和各种规章制度的监督。学习者必须有非常明确的学习动机、高度的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的能力;学习者应当明确自己的目标,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支配学习实践,知道如何学习才能达到目标,也知道如何评价自己的学习效率,测试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成绩。但是,绝大部分高职学生与这些要求距离较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只是把学生不加指导地放入到庞大的网络之中,任其自流,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必须抓住网络环境的有利特点,为学习营造探索创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

三、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学习中。网络技术在自主学习方面凸显了它的特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生动的学习环境,网络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越来越大[3]。

首先,网络中资源丰富,无论是教学视频还是电子文档,基本上在高职学习阶段,学生想要学习的绝大部分知识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能在网上找到相应的资源和解答。

其次,基于网络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计算机能够连接网络,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生都可以展开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完成或未能解决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得以解决。

再者,学生的交流范围进一步扩大。学生可以利用校园网络与同学、老师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也可以借助即时通讯软件和论坛等方式,针对某一问题交换看法。既解决了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又拓宽了知识面,结识了朋友。提高了对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培养。

四、网络环境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学习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即存在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作用,又存在教师等外在因素的作用,还存在学习任务、教学管理等多种因素的作用,要想使学习活动协调、高校、合理的运作,需要各方面因素科学合理的合作[4]。

第7篇:网络环境治理范文

网络技术对合理使用制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技术保护措施、网络格式合同等大大挤占了合理使用制度的空间。同时网络技术的涌现和普及也使得传统的合理使用制度成为个人侵犯着作权的合理借口,一部分着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流离于着作权保护之外。传播方式的变革,亟待对着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做出调整。为了恢复网络环境下被打破了的利益平衡,因此,有必要对网络环境下着作权合理使用制度进行研究。

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对着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在网络环境中的挑战、网络环境下着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存在的必要性以及我国当前应对如何完善着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做粗浅的探讨。

一、 网络环境下着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内涵

(一) 着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概述

着作权又称版权,即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权利。着作权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两部分。“无传播也就无权利”,东西方的知识产权学者,大抵认为着作权是随着印刷术的采用而出现的。

着作权是印刷技术、商品经济以及出版自由等多种因素发展的产物。“没有合法的垄断就不会有足够的信息生产出来,但是有了合法的垄断又不会有太多的信息被使用。” 因此,着作权法自其诞生以来就具有双重目的,即一方面要保护创作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因其创作活动而应享有的权利;另一方面又要促进作品的广泛传播、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着作权法要实现其双重目的,就必须在垄断与分享之间创设并维持一种平衡。因此,在保护着作权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平衡着作权人、作品传播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着作权法对着作权作了必要的限制。着作权的合理使用就是其中最主要的限制之一。

合理使用是着作权法的一项基本制度,着作权法理论界关于合理使用这一概念的表述有所不同,以下是我国两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定义:(1)合理使用是指在利用有版权的作品时,既不需要取得权利人的同意,一般也不需要支付报酬,而且不构成侵权。

(2)合理使用指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不必征得着作权人的同意,又不必向其支付报酬,基于正当目的而使用他人着作权作品的行为。

两者虽然在表述上不一样,但实质上都是指在某些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况下,可以不必经过作者同意以及不必支付报酬而使用其作品。从着作权人行使其着作权的角度来说,在特定情况下,权利人不得行使其着作权,或者虽然由他人行使了应当由着作权人行使的权利也不属于侵权,是对着作权人权利的限制与例外。

第8篇:网络环境治理范文

关键词:远程开放;智能电源;远程电源控制管理器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9-7241-02

Management of Reachctrl Power Internet Experiment in Open and Distance

YU Hai-we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00, China)

Abstract: Using a new Experiment management In Open and Distance, we can control the device's power by the computer that connecting LAN or Internet, unlimited by expecial device or program, and we can query, connect, unconnect and reset by Remote Power Distribution Unit.

Key words: open and distance; ReachctrlPower; RPDU

随着实验环境的进一步改善,电源智能化管理成为了远程控制实验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远程开放式网络实验环境采用智能电源(ReachctrlPower)技术分析

实验室智能电源(Reachctrl Power)又叫远程电源管理器、IP电源、智能PDU、机架式电源分配单元,是新一代智能电力分配管理设备。

智能电源(Reachctrl Power)增加了传统PDU、PCU设备所不能提供的智能管理控制模块和控制芯片,构成了可远程控制和计划管理的电源分配单元。通过远端网路控制技术,网络电源控制器可以实现对设备电源的带外远程控制,不受特定设备或特殊程序局限,不需打开设备外壳,仅需通过连接局域网或互联网,结合RPDU就能在任何联网电脑上控制其权限内的用电设备电源开关,并对其下联端口的各设备的供电进行远程查询、连通、断开或重启。

1.1 实验室电源管理存在的基本问题

所有设备的电源都非智能的,即管理员和用户都无法做到远程实现对设备电源的控制。

1.2智能电源(Reachctrl Power)技术优势

智能电源(Reachctrl Power)具有多种特性,如:远程控制、集中式管理、自动周期控制、安全性管理、可靠性管理及可扩展性等。用户无论身处何地,只要能连入相应网络,便可直接或通过计划任务在指定时间内控制设备的电源情况。

具体来讲,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

技术先进:通过对原有家用型插线板的替换,达到工业级供电标准,消除火灾、触电等安全用电隐患;使用全硬件设备,无需安装其他软件或插件,通过网页浏览器便可实现对设备的管控。

远程操作:通过浏览器,输入设备地址,便可以实时获取所有智能电源下联用电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包括但不限于微环境的温度、湿度、每用电设备的当前电流等信息。 通过网页,可以自定义每个用电设备的监控方法和探测方式,让平台自动完成对所有下联用电设备的探查、异常报警;通过网页可以完成对下联用电设备的电力供应的通、断;

保障措施:当电源连接的设备为网络设备时,可设定要监控的网络设备位置等相关信息,实时发现网络设备运行的异常状态,在异常发生时自动重启设备;ReachctrlPower系列产品具有TEL口,当网络出现故障时,可使用电话访问管控设备;有详尽的日志记录功能,保证维护工程师可以随时追溯任意时间的所有异常报警信息。

1.3 智能电源(ReachctrlPower)产品特点

远程管理:提高运营商在遇到网络设备或服务器设备出现故障时的响应能力和自主处理能力,在最短时间内迅速排出故障恢复系统正常运行,达到一点控全局的效果。

网络检测:当电源连接的设备为网络设备时,可设定要监控的网络设备位置等相关信息,实时发现网络设备运行的异常状态,在异常发生时自动重启设备,有效降低了人工维护的成本。当长途链路异常情况下,也不影响内部环境的正常供电和对电力的控制;

2 远程电源管理解决方案与网络电源控制系统RPDU

2.1 硬件环境

傲视恒安网络电源控制器也称为网络电源、智能PDU、机架式PDU、远程电源控制管理器(即RPDU),主要用于数据中心(IDC)、机房、IT电源设备、服务器等的电源控制和监控。该公司是国内首个具有“条件触发任务功能”的高级远程电源控制设备生产商。其产品通过远端网络控制技术,以带外管理的方式对远程服务器进行状态查询、关机、重启等操作,不受特定设备或特殊程序局限,不需打开设备外壳。

其他高端智能电源产品可连接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数据设备,支持用户使用局域网、Modem拨号、Telnet和串口超级终端进行访问,也支持各种无线传输设备,包括短波、移动通讯网络、卫星线路等进行统一集中管理。

当用户对运行的服务器或其他数据设备自动检测时,如发现服务器应用服务停止或网络设备运行宕机,发生故障,远程电源集中管理系统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重启来解决故障,同时还可以按照预设的时间进行自动重启。

另外,远程电源集中控制管理系统有可靠的故障保持设计,如果硬件设备意外断电,来电后系统可以自动恢复到断电前的状态,即使设备系统发生故障也不会影响到当前的供电方案。

2.2 软件平台

远程管理解决方案主要通过RPDU管理平台来实现。它可以提供针对每一端口的单独口令保护机制,可以划分清晰的管理层次。用户可以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在web页面上进行简单操作,仅需经过用户名认证,即可实现对用电设备电源的控制及其存放环境状态的查询。网络电源控制器分为单口和多口设备,即可以控制单一的设备,也可以控制大量的设备。为单一安装和集群安装带来很大的便捷,实现按需分配。对大量的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可以在集中管理平台上轻松实现。

可以支撑标准的大型数据库,如SQL Server,Orcal等,所有用户的登录信息都会通过分布式的数据库进行集中统一认证,并且任何输入的控制信号的传输都受动态加密保护,防止了篡改、伪造等未被授权的用户调用设备的操作和设置功能。

2.3 远程电源管理解决方案的实现路径

“用户自定义管理”:用户可根据自身情况设定时间计划任务和触发条件任务,完成自动控制和无人职守式的管理。

“数字化控制”: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每台用电设备进行供电控制和管理,可设定时间任务或条件触发任务进行定时开、关、重启,或有选择地自动解决故障。UPS搭配使用可以提供额外保护,能远程控制电源,从而实现设备和其它管理装置的循环。

“人性化备案管理”:可以对每一个机柜的电源开关状态、环境监测数据(温湿度)以及用电情况进行即时监测,并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每月的报表管理功能,将机房配电系统和空调完全纳入机房管理系统。

“远程带外管理”:可通过Web界面或机房内部网络随时随地控制该产品下联的任意位置的服务器、信号传输设备或其他用电设备,并且可以通过与RPDU相配套的智能管理系统软件平台来定时、定任务操作相关设备,不受特定设备或特定程序的限制。

3 结束语

远程智能电源管理解决方案是对集成化、智能化的机房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有益补充和强大支持。

参考文献:

第9篇:网络环境治理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职院校; 教学档案管理

进行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研究工作是当前高职院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在网络背景下,也呈现出了很多新的特点,并体现出不同的管理形式。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研究,就需要充分总结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形式的更新设计研究。

一、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研究现状

进行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研究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的就是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特点研究,进而对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新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与此同时,还要对网络环境下新型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内容的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评估,找寻出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存在的不足,并通过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分析研究工作:

首先,进行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结合网络技术的应用经济适用性分析。使用F分析(即利用F统计检验方法,检验所应用的网络技术是否在显著可信的区域范围内,保证所进行的方案选择的显著性特点)的方法,对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经济价值分析。与此同时,主要是考虑到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引进相关软件的费用,所需要的系统的基本配置,并集合后续的教学档案管理实际需要,考虑到后续的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维护可能带来的费用。

其次,进行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的技术分析工作。截至目前,大部分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过程采用的是B/S模式(即依托于互联网,实现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建设),在该模式下,有很多的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案例可以作为参考依据,这也是网络信息技术在高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的技术基础。

最后,进行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的操作研究。使用正态分布检验的方法,进行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操作分析研究。网络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都是基于B/S模式架构,该模式在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运用中的普及程度和操作难度都相对较低,与此同时,该系统具备较为完善的信息管理归纳功能,可以低成本操作运行,具有较高的操作使用性能,是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放心引进的,对于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效率有着很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发展趋势探析

(一)结合网络技术整体规划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过程。在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中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首先要完成的是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整体性应用研究。一般情况下,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主体结构包括设计多层档案管理过程,并系统性地对学生档案进行高效管理。

在进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应用的设计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档案管理流程的优化设计,所选用的设计应用方法采用 DIV+CSS 技术,并根据教学档案信息调用比较多的实际情况,可以使用Visual Studio2015进行开发设计,保证所制备的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管理系统的完备性,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的总体表现力。

在进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的逻辑架构建设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档案管理使用的过程设计,在进行教学档案管理的逻辑体系优化过程中,要将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具体项目建设起来,并利用 构建相应的应用模式的优化,并利用 C#语言进行教学档案管理管理信息管理模式的优化,显示出不同层级的工作人员进行教学档案的调用效果。

在进行高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部分建设过程中,为了完成对教学档案管理过程中信息的有效管理,以及对于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工作的统一归纳,进行对于相关数据信息的整理归纳,保证后续的教学档案提取过程的顺利完成。

(二)结合网络技术优化高职院校教学档案调取过程。在进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高职学校教学档案管理中的调取流程优化应用过程中,主要利用结构化的理念优化现有的档案信息调取过程。具体来说,通过设计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途径模式,来完成对于教学档案的各种数据信息的处理。在后续的设计过程中,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流程优化过程中的应用还会进一步地实现优化完善。

在网络环境下教学档案管理技术使用的过程中,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人员所从事的管理工作都是依靠智能化的信息技术方法完成的。在信息技术方法的应用中,这些技术模式都是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进而有效保证教学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与此同时,在进行教学档案管理的(下转第146页)(上接第140页)智能化系统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不同类型的教学档案进行分类档案管理设计,给予不同的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不同的权利管理范围,进而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效率。

(三)结合网络技术控制高职院校教学档案信息维护过程。进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智能维护应用主要是依托于先进的互联网数据库技术完成的。在进行教学档案维护的优化设计过程中,就是首先按照教学档案管理过程的实际要求,持续性地进行汇总优化设计,控制好教学档案维护的流程需要,进而发挥出对于教学档案的维护作用。与此同时,在进行教学档案管理过程中,生成一个完善的维护管理模式,提升教学档案管理水平。

除此之外,在这个基本的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的管理维护模式的应用基础上,按照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本诉求,进行对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维护的完善修饰。例如,本文中要重点解决的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问题主要集中于:教学档案更新维护、教学档案类别精度控制。一般情况下,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管理在以下几个层面发挥自身的智能控制作用:第一,进行对教学档案内容导入的监测维护;第二,进行对教学档案类别的控制调节;第三,进行对教学档案数据库信息的整理收集。

与此同时,将教学档案管理部门引进的新的管理信息技术进行归纳汇总,在进行归纳汇总的过程中,将基本的操作管理功能退出,并给予必要的备注声明。在进行教学档案的维护的过程中,使用Rapid Prototyping法(即快速成型法,保证所建设的模型的时效性)持续性地进行对教学档案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保证其智能化控制管理作用。除此之外,如果研究院引进的新的教学档案信息输出不成功,就要根据教学档案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具体信息,进行相应的教学档案信息的更新检查处理,保证整个控制过程的顺利进行。为了完善整个教学档案信息控制管理层面,要根据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管理人员的具体信息进行优化设计。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研究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分析总结,完成对于教学档案管理各个层面的优化设计,高效地完成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档案类别分类、档案资源更新管理等操作,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高雪红.档案信息数字化进程给档案工作带来的问题及探讨[J]. 机电兵船档案.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