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时代的便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背景
中国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迅速增长,全球迅猛的发展态势,影响了中国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增长,五年之内中国的手机大大普及,各种移动终端的用户规模已经达到7亿之多,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在更广泛的领域之内,拓宽了经济领域的发展态势,数之不尽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将移动互联网行业的产业规模无限扩大,给中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带来了更多发展的可能,移动营销的数量级别大大提升。在这种广阔的发展前景之下,移动互联网给我国的通信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过程中,通信企业传统的营销模式自然受到了外来新事物的挑战,只有创新性的使用营销模式和营销策略的改进,才有可能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的通信企业带来新的生机。
二、电信运营商管道化发展
在当今信息时代传统的电信运营商面临的诸多挑战与机遇。由于当下网络用户不断增多及网络运营压力也不断增大,运营商对客户的服务能力明显存在着不足以及系列问题,其硬件与软件的创新之点较少,客户使用流量费用较高,导致其优惠板块存在严重问题。在以上问题的困扰之中,电信运营商必须直面挑战,寻找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新路子。在当下信息时代,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运营背景下,诸多运营商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竞争,这就导致其个体运营在追求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应当及时寻找管道化趋势的创新。以驻外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为例,其中英国在2007年电信运营商提供的移动互联网产生的流量占流量总数的60%左右。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公司的增加以及升级,导致户用户不断倾向于互联网巨头,这就使得个体小营业户不断向移动互联管道发展。就此方面的研究,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也将不断向此靠拢,发挥自身的巨大潜力,优化资源,实现创新与发展并进。
三、如何可持续发展并实现盈利
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能力和互联网平台的对外开放模式,对于运营商的服务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希望互联网运营商能够向低成本、快速化的方式发展。在这种形势下,精细化的流量经营才能够成为电信运营商的出路。管道化之下的运营商竞争更加激烈,国内三大主要运营商都建立了自己的视频业务和应用商店业务中心,业务内容和业务模式基本类似;其次,运营商与互联网业界异质竞争也日益加剧,运营商正逐步介入IM、电子商务、手机支付等互联网应用领域,与互联网业界展开竞争。
四、如何实现电信运营商的商业价值
移动互联网时代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营销模式是不能适应现代化便捷需求,也不能够帮助人们实现快捷购买欲望的,由于现在商品和服务的极大丰富,而使用移动终端来进行采买、消费和体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捷,因此,消费者往往会在引发兴趣、渴望购买、加深记忆之后才决定是否购买。在这种发展态势之下,用户的需求是绝对的中心和关键,精准地寻找客户,然后进行实时的共享和沟通,掌握与客户沟通的便捷桥梁,让客户掌握主动权和主导权,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的主要特点。客户可以参与实时的对接和沟通,而且通信企业的营销模式更加注重受众之间的扩散性、交互性和传播的精准性,在客户服务和客户的细分上,需要以更短的营销渠道和更加强有力的互动性来带动营销模式的成功。
五、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向前推进,给电信运营商带来了更多发展的机会,对于体验式的经济和多重经济模式的整合,是可以提升网速和应用,将电信产品的体验式营销内容与客户的需求密切结合的方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通讯营销模式整合,对于营销行业来说,是推进整个通信营销事业走向绿色环保、可持续性发展的环境机遇,也是提升和构建流量营销管理模式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乌韦.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网广告精准营销研究[D].西南大学,2016.
[2]李燕鲁.面向移动互联网的SD移动公司营销模式转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5.
[3]崔瑾.移动互联网时代小米手机国际营销模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
【关键词】互联网+ 现代生活 传统行业
1 什么是“互联网+”
“互联网+”即利用互联网与其他产业绑定,通过互联网的实时性,便捷性,易操作性等特性为相应的行业创造最大的利润价值,从而发挥出互联网的突出优点。“互联网+”代表着一个新兴的理念,一个全新的经济形态,能够真正的改变相关行业的体制架构,使得传统的实体行业与IT相互融合,无缝衔接[1]。
1.1 表层含义
“互联网+”主体词汇为“互联网”,“+”即为加号的意思,取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之意。加号之后可以添加任意词汇,如“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最早是由马化腾向政府提出的互联网重要发展战略之一, “互联网+”就是使用互联网的大环境,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实时性,广泛性,把互联网行业和一些相关的传统行业真正的结合起来。这听起来像听起来是简单的相加,但是其实际效果绝对要超出简单的加法运算[2]。
1.2 深层含义
“互联网+”成为2015年国民最热关注度的一个词汇,这个理念带来了一次大范围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相当多的实体店商抛弃了原有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投身互联网行业,由此可见,“互联网+”给予了传统行业的结构模式巨大的挑战,产业改革的春风将会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兴起吹遍全球[3]。
2 “互联网+”的当前意义
乘着“互联网+”东风,中国的经济结构一定会发生巨大的变革,尤其在世界经济体系不稳定的今天,借助“互联网+”拉动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提升刻不容缓[4]。
2.1 “互联网+”与“+互联网”
我们可以把“+互联网”看作是一个产业信息化的过程,信息化是实现“互联网+”的前提,“+互联网”是实现信息化的必备手段[5]。
2.2 实现“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好处
(1)互联网的便捷性,及时性。(2)利用“互联网+”能便利的统计出用户的需求,方便线上线下的互联服务。(3)有了“互联网+”之后,从业者只需要把自己的网站打造的新鲜有趣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广告效果。(4)发表消息的及时性无可比拟。(5)从前的传统行业商品与服务断层,“互联网+”模式的形成很好的杜绝了这一现象的出现,订餐人可以随时联系到送餐人员,病人也可以随时联系上自己的主治医师,这种线上线下的密切联系是“互联网+”不得不提的一大亮点[6]。
3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
传统行业一直是主导中国经济的巨头。自从步入20世纪以来,互联网行业逐渐的被人们所接受,在完善的信誉保障的前提下,网络新鲜性,实时性的巨大优点得以展现发挥,网络交易的火爆同时也造成了实体经济的凋零。
3.1 从餐饮行业说起
在十年前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互联网的时候,餐饮业老板只能通过租好的商铺,买客流量大的门市店来占据优势,需要单方面承担非常高额的费用。于是,人们便开始考虑是否能够利用便捷迅速的互联网改善这一问题,“互联网+餐饮”相关研究领域油然而生[7]。
3.2 “互联网+”与O2O模式
O2O模式是最早由美国提出的,即Online To Offline,就是指将一些本与互联网无关的传统产业和线上的运行模式挂钩,让网络真正的成为一个服务大众的平台。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让跟多人发现了这种线上线下模式的好处:在线商品的商品价格、商品图片、商品信息同步更新,线下实物送货到家,如果说以前的商业模式更注重商品交易或者商品质量,那么,O2O模式更注重的则是商品的服务。“互联网+”的理念正是希望能够完成对用户生活的终身服务,二者理念相同,我们有理由相信“互联网+”或者O2O的未来发展一定是为用户提供无差评的全方位服务以及良好的极致用户体验[8]。
3.3 传统行业如何应对“互联网+”的浪潮
首先,传统商家要想成功进驻互联网一定把线上销售的相关问题优先考虑;其次,“互联网+”产业的运行并不仅仅只是靠商品作为卖点,更不仅仅是把互联网当做一个销售平台,他更注重的是商品的特色、卖点、质量和新意;再次是如何运用好互联网,真正的“互联网+”要做到实实在在的为百姓考虑,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传统商家才能不被信息时代淘汰。
4 结语
在互联网拥有绝对优势的时代里,传统行业商家进行“互联网+”模式的核心不在于是否拥有自己的相关团队抑或是属于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而在于企业内部的深化改革,真正的将“互联网+”理念融入骨髓才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核心。
参考文献:
[1] 曾铭.读懂互联网+[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55.
[2] 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20-123.
[3] 刘润.互联网+战略版:传统企业,互联网在踢门[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18-100.
[4] Veronesi.Technological Revolutions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2(1):15-18.
[5] Bob Lord.Converge:Transforming Busines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Marketing and Technology[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48-105.
[6] 安杰.一本书读懂24种互联网思维[M].台湾:台海出版社,2014.46-117.
关键词:互联网经济 传统产业产业转型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在新旧事物的交替发展过程中,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企业发展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电子商务平台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重要产物之一,为产业转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这一背景下,传统产业需要进一步融入到互联网经济体系中。
一、互联网经济
(一)内涵
互联网经济立足于信息知识的环境下,具有应用性强、反馈快、范围广的特点。目前,虽然对于互联网经济内涵尚无共识,但互联网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活动正在日益被人们所重视。互联网经济是以知识经济为形态,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互联网经济是时展的需要,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二)特征
1、应用性强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技术的应用性不断增加,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加,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便捷,互联网经济这一特点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
2、反馈快
互联网经济立足于网络信息技术,数据传输迅速,信息的反馈较快,互联网经济这一特点为行业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产业的升级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3、范围广
互联网经济是一种不设门槛、没有限制的经济形态,换言之,任何人在任何地域都可以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主体。这一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载体,为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各种服务,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二、互联网经济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阐述
(一)互联网经济冲击传统产业,加快我国产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经济对于传统产业造成的冲击体现在众多领域。其中,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传统行业的发展思维造成了重大的冲击。互联网经济的出现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为我们产业的升级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中,更加重视用户的体验,更加注重以优质的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不同于传统产业,互联网产业的创办和运行模式简单,运行效率高,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大。在互联网环境下,经济运行方式正在发生不同于以往的变化,而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务巨头的出现就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为网上个体经营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互通有无。我们以传统的金融行业为例,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利润低、投资不便捷。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产品对金融行业的传统业务造成了明显的冲击,这“倒逼”传统的金融行业开改革创新,推出互联网理财产品,这是传统产业在新经济模式面前必须做出的选择。
(二)互联网经济融合传统产业,改变产业发展模式
互联网经济对传统行业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有形商品和服务的数字化融合。电子商务平台作为重要的互联网经济活动,可以有效整合线上和线下的资源,将电子商务平台上无形物品的交易需要传统的运输渠道变成有形的商品。一般而言,这种商务贸易的付款和电子订货主要发生在生产商和商业企业中,但是,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日益完善,企业与互联网用户之间实现了直接的联系,省去了中间的环节,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成本。在这一过程中,快递服务业成为产业升级中的一个重要融合方式。第二,知识产权等新兴经济形态与互联网经济的融合。互联网经济本身便立足于知识经济的基础知识,互联网经济和知识经济的融合是互联网时代的应有之义。在整个互联网网络贸易的过程当中,需要很多相关行业来参与运行,不断产业之间相互融合,缩小服务存在的显著差异,进一步为产业活动创造更大的市场潜力。
(三)立足电子商务平台,融合行业发展优势
在互联网经济影响下,很多魍巢业开始电子化,这利于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们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电子商务平台不断完善,规模日益扩大,网上交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立足电子商务平台,为传统零售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新的机会和可能。与此同时,中国的制造业在互联网经济的影响下逐渐转变,更加关注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不是单纯依靠价格优势取胜。在当今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产业的产品定义和服务方式都更具个性化,传统产业正在朝着时展的方向转变。
三、结束语
一、“互联网+”概述
1.“互联网+”的特征
(1)跨界融合。跨界融合旨在通过变革创新,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跨学科、跨行业的深度融合。跨界不仅拓展了互联网的应用广度与深度,而且通过创新充实了“+”的实际内涵。
(2)创新驱动。“互联网+”的实际应用是在创新2.0驱动下主动寻求各个行业发展的新业态,力求创新体系的重塑,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3)重塑结构。随着科技革命的推进以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行业的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原有的界限、结构与格局也被打破。通过重塑结构,传统行业也能够找到新的发展亮点、产生新格局。
(4)尊重人性。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之所以能够受到大众的青睐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主要因素是其通过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来实现对人性最大限度的尊重和多元的包容。
(5)开放生态。创新2.0驱动下的跨学科、跨行业融合需要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方面的开放式生态服务系统,充分考虑用户需求,为创新营造宽松的生态环境。
(6)连接一切。连接在跨界、融合与创新中不可或缺。连接作为一种对话与存在方式,连接的内容、形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使用体验。
2.“互联网+”公共图书馆。“互联网+”公共图书馆不仅仅是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的简单叠加,更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时代下的先进技术、智能设备、简单而又易于操作的软件来实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变革与创新,为全民阅读提供全天候图书馆服务与阅览空间。
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的有机融合侧重于在创新2.0驱动下进行服务结构的重塑,注重读者的需求与使用体验,以开放、宽松的生态环境为读者提供所需的阅读资料与信息、便捷智能的阅读体验、无处不在的阅读空间,为全民阅读的推广助力护航。
二、“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观念的转变与创新
1.树立积极心态,深入认识“互联网+”。树立积极的心态,深入认识“互联网+”的本质与内涵、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的密切关系、公共图书馆馆员角色的重要性、“互联网+”环境下工作内容与服务模式的多元性等,有利于公共图书馆馆员积极迎接互联网时代带给公共图书馆的机遇与挑战,找到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和读者的契合点,认真深入学习业务技能与网络信息知识,创新读者服务工作的方式方法,利用公共图书馆各种形式的文献、知识、数据与资源为读者提供所需的信息,为读者到馆阅览、网上阅览与访问,了解读者活动提供相应的空间和信息数据。
2.积极探索“互联网+”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目前,互联网已经实现了与工业、农业、金融、交通、医疗、旅游、教育等传统行业的跨界融合,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腾讯、支付宝、微信、P2P网络信贷等早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图书馆的发展也必然受到“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业务、新技术和新生态的发展为基础”的“互联网+”的影响。对于应用如此广泛的互联网,公共图书馆也需积极探索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的有机结合以及“互联网+”在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方式方法中的应用。
3.引导馆员树立多元化的服务意识。互联网与图书馆的融合也对馆员的业务知识、专业素养、网络信息技术、智能化设备应用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元化的读者需求也给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互联网+”的时代环境下,馆员不仅需要学习和掌握业务知识、专业技能、网络信息技术、智能化设备应用,更需要树立多元化的服务意识,主动了解读者需求,积极探索服务模式的创新,利用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在内的网络信息技术以及微信、微博、支付宝等平台将公共图书馆的文献等资源与互联网有机结合,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与效率,针对读者需求提供多元化、全天候、无处不在的图书馆服务,使全民阅读落到实处、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1.了解读者的阅读习惯及获取信息习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化设备的普及,智能手机、4G网络、平板电脑日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低头族”的队伍也不断壮大。有相当部分读者的阅读从书本转移到更加便捷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电子书也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有了这些便携的移动设备,读者不仅可以将排队等候、乘坐交通工具、茶余饭后的碎片时间利用起来,阅读感兴趣的文本以及观看视频课件,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各种所需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公共图书馆就需要在做好线下图书借还、报刊阅览等日常工作的同时,根据读者的阅读习惯及获取信息习惯来探索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与读者沟通的网络信息平台,为读者推出合适的阅读内容和阅读空间来阅读并交流读书笔记与感想,获取讲座、交流活动等信息,促进全民阅读的有效推进。
2.方便读者阅读,提升文献的流通速度与效率。目前,已有图书馆与书店合作,读者可直接到书店去选择感兴趣的图书,并凭借该图书馆的借书证将图书借走,由该图书馆负责与书店进行结算,这样一来,读者就可以直接、快速挑选到感兴趣的图书,使图书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当然,此类方案的实施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相互流通之中,其可行性还需要各公共图书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互联网+”所提供的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为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文献的流通速度与效率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3.简化手续流程,便捷业务办理。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模式下,时间是毋庸置疑的宝贵财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节约时间提供了有利条件。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为生活的各个方面提供了便利,在信息与大数据的流通下,各种业务的办理手续与流程都更加便捷和人性化。在公共图书馆领域,此种便捷同样受到读者与馆员的大力欢迎。
四、“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服务策略的调整与创新
1.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平台质量。为了实现与互联网的有机融合,公共图书馆首先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建设,为服务策略的调整与创新提供必要的设施支撑。其中,硬件设施不仅包括场馆建筑、停车场、办公设备、阅览座位以及其他配套设施,还包括图书查询、阅览与借阅机器设备等;软件设施不仅包括图书查询、阅览与借阅软件,更包括开发、使用一些方便读者获取信息的软件。通过实践不断创新,以使公共图书馆的硬件与软件设施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不断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平台质量,为读者提供线上线下的图书、报刊等资源的阅览与借还服务,为全民阅读的推进提供基本保障。
2.迎合读者习惯,精确服务定位。科技的发展与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多种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从各个角度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互联网+”环境下读者的关注点是信息内容的精准推送。了解了这个现实情况,公共图书馆就需要“有效迎合”读者习惯,制定全面的服务策略,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阅览目的、不同知识层次的读者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精确进行服务定位,提升读者的阅览体验。
3.加强馆员培训,提高服务效率。科技的发展进步、互联网与公共图书馆的有机融合对馆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馆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还带来了新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公共图书馆就需要以创新的思维对馆员进行相关业务与知识的培训,促使全体员工掌握与日常业务相关的业务知识、业务技能、软硬件操作技能等,帮助图书馆员快速地、熟练地掌握“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所要提供的各项服务。图书馆员应具备相应的服务理念、知识结构、职业道德准则等,而且图书馆员在集体学习之外还要开展“自我导向性学习”。
4.加大服务宣传,惠及更多读者。在“互联网+”环境下,传统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公共图书馆的各项好的服务与活动有待更加清晰、明了地传递到每个人手中。因此,公共图书馆还需加大服务宣传力度。
1 绪 论
互联网金融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不再是互联网与金融业简单结合的产物,而是为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并且在保证客户信息安全与网络技术水平可以支持的基础上,逐渐被广大用户所接受的一种新模式。以其强大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作为核心优势,以简便快捷的业务流程为扩展用户资源的关键,以及成本较低的运作模式为其大规模发展提供了条件。对于商业银行来讲,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商业银行应逐步调整其经营管理理念和服务内容,以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更胜一筹。
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1 互?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正面影响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不可否认地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了诸多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为银行创新营造新环境,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同时为商业银行发展了众多的电子渠道用户;其次,为银行业带来更为宽松的监管环境,以适应金融行业发展的需求;最后,主要表现在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上,便捷的支付方式、较低的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处理成本和供需双方简易的交易流程都是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独有特点,这一点是传统银行服务所无法比拟的。除此之外,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促使商业银行业务增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运作成本。
2.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负面影响
大量的商业银行客户资源被便捷的操作模式及廉价的交易成本的互联网金融所抢占,商业银行传统的金融业务因此受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方面,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业务造成巨大冲击,许多中小企业会倾向于选择审核流程相对较宽松、到账时间更快捷的互联网金融方式进行融资。其次,在负债业务方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个人存款收入。随着电子商务的接受度的日益增长,各大金融机构纷纷推出更高收益的理财服务,可以随时消费提现,能满足客户随时使用资金的需求。
商业银行之所以遭受现在的危机,总的来说,是因为它们没有处理好两个外来挑战:一是没有处理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随科技发展的变化,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新兴支付及信贷平台与传统商业银行的贷款机制相比,确实有诸多优点;二是没有处理好监管制度的变化,互联网金融给消费者提供了一条简便快捷的信贷及消费渠道,而商业银行依然停留在传统的信贷和消费模式,确实无法满足“被宠坏”的消费者的信贷及消费需求。
3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竞争短板
3.1 大数据的缺失
商业银行缺失大数据,是其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竞争力的最大缺陷,以马云的阿里巴巴集团为例,通过虚拟网关,阿里巴巴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便可以迅速获取客户的相关信息,阿里小额贷款可以借助大数据支持下的客户数据优势,积累众多商户数据,并对各商户的信用进行统计,对于那些信用良好的商户,可以便捷地进行小额贷款等业务。而且阿里巴巴还可以通过支付宝渠道在贷款过程中对商家的信用和现金流动方向进行检测,进而对贷款后期的风险进行统计。阿里巴巴集团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阿里小贷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7165%,而传统商业银行贷款体系的坏账率则高达0.9456%,与此同时,阿里信贷的业务流程较传统商业银行而言要快捷得多,这都是传统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商业银行受到制度和法规的限制,因此很难在大数据时代有效挖掘潜在客户数据,大大削弱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总之,商业银行缺失大数据,是其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竞争力的最大短板。
3.2 业务流程的僵化
互联网金融模式果断摒弃了传统商业银行模式,得到了广大贷款者的青睐。以阿里信贷为例,仅需要3分钟,淘宝商户就可以完成在线贷款申请工作,不需要进行人工审批,只要贷款商户符合贷款要求,款项即可即时到账,大大缩短了贷款时间和贷款流程。而反观商业银行,贷款必须到指定的营业网点办理,并且信贷流程十分烦琐、审批时间过长和审批材料众多也是其弊端所在,大量中小企业的贷款因其僵化复杂的内部流程而无法享受到高效优质的服务体验,因此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逐渐摒弃了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总之,僵化的业务流程也是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竞争过程中不可小觑的短板。
4 提升商业银行竞争力的举措
4.1 掘金大数据,合作中求共赢
谁掌握了大数据时代的客户数据,谁就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制高点,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不得不面对这一强大的竞争对手。而商业银行在大数据的获取上有着天生的缺陷,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采取积极的合作态度,争取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与互联网企业建立合作共赢关系,而不能采取一味的恶性竞争方式,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合作:一方面,借助互联网企业平台,商业银行可以共享用户信息和用户相关数据,如此一来,在拓展客户规模的基础上可以精准地把握客户的需求,并且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可以得到降低,而风险控制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依托商业银行的支持,互联网企业可以进一步完善其支付工具和金融即时到账业务,通过交叉销售和金融合作,可以将监管上的盲区降到最低,并且可以逐步提升贷款额度,如阿里小贷资本本金总计只有16亿元,而放贷上限设定为24亿元,如果单凭阿里自身的力量,难免无法满足所有客户的资金需求,如果与商业银行合作,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贷款的额度,进一步满足客户的贷款需求。
4.2 重视客户体验,再造业务流程
互联网金融深度整合了互联网技术和金融核心业务,其平台具有开放性、尊重客户体验和交互式营销等特点,所以商业银行在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过程中就面临着经营的模式变革和业务流程简化的问题。商业银行针对自身业务流程冗杂的缺陷,应遵循“小、快、简、整”的原则进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和重构,以获取客户的青睐。具体而言,要将小微企业贷款作为商业银行的目标市场,必须引起商业银行的足够重视;除此之外,银行业务渠道体系应以互联网和商务电子为依托进行重构,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为目标,尽可能将繁杂的业务流程进行简化,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以提升客户的贷款体验。
关键词:互联网+ 支持政策
一、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蓬勃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最近一个时期会同相关部门就涉及互联网领域的有关前瞻性、战略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四方面的工作目标: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制度改革,完善基础条件,推动示范应用。
在物联网、云计算、移踊チ网等领域组织实施了三百余项重大示范应用项目,突出强化引导带动效用,支持建设了七个云计算示范城市,16个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80个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和53个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时代潮流,我们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来迎接和拥抱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国务院关于“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的出台,掀起新一轮的互联网发展浪潮,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助力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互联网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同。
二、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互联网+”
(一)“互联网+”发展目标。
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进一步提质增效。互联网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基于互联网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经济提质增效的促进作用更加凸显。社会服务进一步便捷普惠。健康医疗、教育、交通等民生领域互联网应用更加丰富,公共服务更加多元,线上线下结合更加紧密。社会服务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公众享受到更加公平、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基础支撑进一步夯实提升。网络设施和产业基础得到有效巩固加强,应用支撑和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固定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人工智能等技术及其产业化能力显著增强。发展环境进一步开放包容。全社会对互联网融合创新的认识不断深入,互联网融合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破除,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相关标准规范、信用体系和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初步形成,“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二)今后“互联网+”的重点行动方向
(1)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以促进创业创新为重点,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开放式创新等,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强化创业创新支撑。鼓励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基础电信企业利用技术优势和产业整合能力,向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开放平台入口、数据信息、计算能力等资源,提供研发工具、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提高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培育和孵化具有良好商业模式的创业企业。
充分利用互联网基础条件,完善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集聚创业创新资源,为小微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障的服务。实施新兴产业“双创”行动,建立一批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发展开放式创新。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充分利用互联网,把握市场需求导向,加强创新资源共享与合作,促进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及时转化,构建开放式创新体系。
(2)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产业链协作,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在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形成制造业网络化产业生态体系。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3)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水平。鼓励制造业骨干企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同,促进生产、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系统全面互联,推行众包设计研发和网络化制造等新模式。鼓励有实力的互联网企业构建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面向细分行业提供云制造服务,促进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集聚与对接,提升服务中小微企业能力,加快全社会多元化制造资源的有效协同,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
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鼓励制造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形成面向生产组织全过程的决策服务信息,为产品优化升级提供数据支撑。鼓励企业基于互联网开展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质量诊断、远程过程优化等在线增值服务,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中职教育;物联网;计算机教学
当今社会,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离不开的一样东西,每时每刻人们都在网上寻找着自己想要的信息,搜索周边的优惠。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要多加强实践教学,尽量使教学信息化、网络化,这样才能适应不断扩大的人才需求量,提高教学水平。在这种物联网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有着广阔的前景,但是,纵观现在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还不能为社会提供足够多专业的计算机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一、物联网的定义及其特点
物联网就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去采集各种人们在互动、监控和链接过程中需要的信息,将其用互联网进行结合,形成一个便捷的传递网络。如此,便使得人与物体、物体与物体便捷地连接在一起,使人们在管理、控制这些物体的时候做得更好。通过把智能感知、各种识别技术、普适计算等技术应用到物联网中,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所以,物联网被称为在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中的第三次发展浪潮。
物联网与互联网相对来说还是不同的。首先来说,物联网就是各种感知的实际应用。在物联网时代,各种感知最终通过互联网相互连接,互联网中的传感器收集网络或传感器存在之地的各种信息,使得我们应用物联网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方便快速地更新所需要的信息。
其次,物联网实际上是基于互联网而形成的一个网络,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其实就是互联网的一部分,并且物联网中人与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传递信息靠的还是互联网。物联网中信息传递离不开网络。但是,通常传递的信息量过于巨大,难以保证其传递的准确性与安全性,这就要求物联网必须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网络协议。
最后,物联网就是提供一个人们自由交流的平台,使得人与物体,人与人之间方便地连接,这种连接不受任何场景和时间的限制。而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相互融合,会使物体的管理更加便捷,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如此,人们便能够深入地感受到物联网在工作与生活中带来的便利,引领人们去感受更智能、更便利的生活。
二、物联网在计算机发展中的意义
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日趋成熟,物联网必将和互联网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工业生产、环境监控、健康医疗、运动健身、交通运输等方面必将出现越来越多的物联网的身影,其涉及的范围也将越来越广。比如,苹果公司的iWatch就可以收集佩戴者的运动量、心率、通话记录、联系人,等等,还可以便捷地通过iWatch与他人进行通话,iWatch可以和苹果公司的iPhone相连接,实现物物互联,为人们在通信上提供了诸多便利,有助于帮助使用者完成高效、便捷的通信。
新一代的物联网技术还有诸多的作用,它必将改变我们未来的生活,在未来的各行各业中我们都将看到它的身影。如果我们将传感器安装到大桥、水坝、楼房、供电、供气系统中,再将其用互联网连接,将信息传递到整个网络中去,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然后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并通过这种分析、研究,更好地对检测对象进行管理、控制。这样人们就可以用更加智能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人的生活必将更加便捷,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将很好地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也将大大提高。但是想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就需要有一个强大的中心计算机,使这台计算机能够很好地对传感器获得的信息进行很好的整理、分析、研究和控制,只有这样,我们的设想才能够实现。
在未来也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当家里的防盗门非正常打开时会自动报警,并打开家里的摄像头;手机、钥匙、钱包等会感应到与主人的距离,并会自动提醒主人随时携带;衣服会感知周围的气温自动调节温度,等等。物流领域如果应用了物联网技术,那么就有可能出现以下情况:当货车超重时,货车会告诉你超载了,还会报出超载的数字。此外,货车还将就怎样合理地配置货物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当搬运人员卸货时,一只货物包装可能会大叫“哎哟,好疼!”,或者说“宝贝,能不能轻点?”;当司机在和别人扯闲话,货车可能会说:“亲,我等不及了,能不能快点发车!”
就目前来看,我国网络已经得到了大面积的覆盖,高覆盖率的优质网络是物联网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些安装在各种设备上的传感器都需要通过互联网络来实现传递,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使得物联网中许许多多的物品产生的信息能够很好地去分析、控制管理,使得便捷化、即时化的管理变成可能,相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将变得更加有趣、更加智能化。
三、未来物联网发展趋势
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另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有专家认为,物联网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丰厚的收益,而且可以节约生产成本。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也许物联网可以肩负起全球经济复苏的重担。美国、欧盟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物联网的推广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驱动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按照对物联网的需求,需要数以亿计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同时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物联网拥有业界最完整的专业物联产品系列,覆盖从传感器、控制器到云计算的各种应用,包括产品服务、智能家居、交通物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各种领域。
四、物联网时代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发展融合策略
在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进行改革与发展。下面我阐述一下对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一些建议:
1.为了适应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有必要调整计算机专业结构及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紧跟时代潮流,找准企业发展方向,了解物联网技术人才的需求特点,积极地去建立新的培养体系,健全人才培养过程,大力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学生的特点入手,积极地去带领学生学习新兴技术课程,完善教学课程设置,让学生所学的知识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充分适应新时期对于物联网技术人才的需要。
2.我们要培养优秀的教师
所谓“名师出高徒”,要想让学生学到紧跟时代步伐的物联网技术,我们必须要建立健全优秀的师资力量,定期举行教师技能培训,增强教师自身素质,在教学实践中,举行各种教学质量评比,对教学质量优秀的老师,学校要适当给予奖励,对教学质量欠佳的老师,学校要努力帮助其找到问题所在,及时纠正错误。在增强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教师师德的培养,使教师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扎实的学术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应对时展对物联网技术人才的需求。
3.我们要努力建立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实践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计算机技术不同于其他知识,课本只是辅助作用,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要想使得实践教学能够很好地进行,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智能化、模拟化、数字化等特点。要对计算机专业人才进行一技多能的培养,必须通过物联网实训模拟设备来进行,利用模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切实提高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优化教学资源与环境,使传统教学与虚拟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以优秀的能力迎接物联网时代辉煌的明天。
五、物联网实践教学平台现状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兴起了许多开发应用于高校的物联网实践平台,这些平台存在着部分问题:一是由于公司研发人员没有实践教学经验,其开发的软件很难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课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导致实践与课程脱节的现象。二是各公司开发的物联网实验平台采用的都是高端的ARM处理器,而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开设的是51单片机课程。这些公司开发的软件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过大。三是各公司开发的物联网实验平台都只提供物联网感知层和网络层的相关实验,没有应用层的相关实验,即使个别的公司提供了这类实验,但是实际上很难与信息技术课程中所学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很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各公司所开发的平台大多价格昂贵,每套价格都在万元以上,学校的资金投入比较大。
物联网是时展的新趋势、新方向。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通过社会考察、学习和调研,探究课题研究方向,紧跟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准确找好物联网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向,反思当下物联网技术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许多不足,积极推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为信息技术专业向物联网专业过渡打下坚实的基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应紧抓物联网蓬勃发展这一机遇,为未来庞大的物联网产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超.基于物联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6).
[2]刘鑫国.浅析物联网背景下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J].福建电脑,2013(4).
[3]高立静.浅谈物联网产业背景下中职计算机的发展[J].职业,2013(14).
一、互联网时代旅游消费的特征
在互联网时代,旅游消费者的行为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特征,具体而言,有几个方面。
(一)互联网大幅度提高了旅游消费的便捷性
互联网的出现正在不断改变游客的消费习惯:搜索引擎可以使旅游者足不出户获得旅游地的各种信息,旅游门户和各种团购网站可以让旅游者比价选择旅游产品,大幅度降低了旅游消费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如携程、淘宝旅游等旅游电商平台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大幅度提高了旅游消费的便捷性。
(二)互联网增强了旅游者、旅游景区之间的互动性
在传统的景区营销中,旅游异地性的特点导致了旅游企业和旅游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传播途径往往是单向的,即旅游景区信息、旅游者被动接收。互联网为旅游企业、旅游者的信息交汇互动搭建了平台,能使信息更透明,反馈更及时,有助于旅游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并且,在旅游地关注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大量的信息聚合将形成特有的旅游地文化,有利于旅游地品牌的传播。
(三)互联网提高了旅游营销的精准性和时效性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旅游营销提供了全新的渠道,传播的成本更低、信息量更大、保存时间更长;依托用户分析技术的精准投放也大大提高了营销的精准性。通过旅游信息的分类、整理和聚合,一个主题会在不断“关注――体验――共享――更多关注”的传播循环中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品牌的增值。
(四)互联网扩大了旅游消费的个性化空间
传统的旅游出行方式要通过旅游中间商,提供的产品差异不大,难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游客。网络和自驾旅游市场的兴起,催生并不断扩大着追求个性旅游消费的“蓝海”市场。从自由定制机票、酒店到联系有共同爱好的“驴友”(徒步旅游爱好者)、“色友”(摄影旅游爱好者)等,互联网提供了将旅游需求转变为旅游消费的平台,使不同的旅游者都能更便捷地享受到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五)技术融合创新了旅游者分享旅游体验的渠道和方式
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造就了如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新媒体,正在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旅游者通过微博、微信即时分享旅游体验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文化、消费文化。而这种体验分享,催生了网络人际传播的渠道,由不同的分享体验构成了旅游产品的网络口碑,和传统的“口口相传”一样,成为了一种影响旅游消费的重要方式。
二、互联网技术改善旅游营销的几种途径
针对互联网时代旅游消费的特征,旅游景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帮助旅游营销提质增效。
(一)实现旅游营销媒介的立体化
营销媒介的选择是保证营销效果的关键环节。目前,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杂志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市场份额在逐渐减小,但由于传统媒体的特殊优势,互联网并不能在短期内将其彻底取代。旅游营销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利用好传统媒体,发挥影视媒体的高传递性、杂志媒体的高保留性、广播媒体的特定受众、图书和纪录片的特定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包括搜索引擎传播,即时通讯软件传播,微博、微信传播,网络论坛传播,数字地图传播,虚拟形象传播等新兴的互联网工具,实现旅游营销媒介的立体化。
(二)实现旅游景区形象的个性化
尽管目前我国旅游发展迅猛,但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很多。近来,出境旅游高速发展,大陆游客到日本等地“爆买”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目前的旅游产品难以满足游客的新需求,太多雷同的“古镇”、“乐园”陆续面市,却往往缺乏独特风格、缺乏精细服务,这些旅游产品替代性强,竞争激烈,一定程度上给游客带来了审美疲劳。要实现旅游景区形象的个性化,可以利用互联网“众筹”各方智慧,找到一些闪光点;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关键词筛选,找出游客过去对景区的突出印象进行重点强化。
(三)实现旅游营销对象的精准化
作为一个旅游景区,几乎不可能满足所有类型旅游者的需求,就要求景区必须要对游客进行筛选,找出理想的营销对象进行精准营销。经过对游客的年龄结构、出游目的、客源区域分析
之后,就首先要对营销对象“定位”,确定最重要的目标客群;然后是对旅游产品“定价”;最后就可以采用以互联网为主的多种营销媒介针对目标客源展开“定制”式的精准营销。这里说的“定制”,是从通过营销唤起游客需求开始,一直到游客体验结束的过程,也是当前国内旅游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的一个方面。例如,台湾的“向日葵农场”,是一个仅有10余员工的乡村旅游点,但农场通过互联网与外界沟通,能为儿童、家庭、团队在很有限的区域内提供海滨游览、植物讲解、烧窑体验、手工、采摘等多项旅游产品组合,根据游客的数量和停留时间提供定制式的精致服务,从细节处让游客全心投入到旅游体验当中。
(四)实现旅游事件和话题的引爆化
互联网时代营销传播的主要载体,往往不是传统的广告,而是通过有意无意产生的一些事件和话题。运用事件进行营销宣传扬名的旅游目的已不罕见,成功的旅游事件营销往往都是立足于自身实力,把握住了当时具有特色话题,掌握了正面宣传的方向,有明确引导性的市场指向。
2009年初,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在全球主要门户网站在世界范围征集“世界上最佳的工作”,历经数月层层选拔,英国人本・绍索尔击败3.4万名对手获得负责看护大堡礁的“最佳工作”。这期间,全球所有人都在关注护岛人选拔的过程;主办方昆士兰州旅游局以170万美元的低成本,却收获价值1.1亿美元的全球宣传效应。
(五)实现旅游产品的口碑化
信息化时代,旅游消费者在消费之前往往会在网络上进行广泛的信息搜索,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游客和游客之间沟通信息的主要途径。旅游口碑能提供有关旅游产品较为准确的信息,能降低游客预期和实际体验中的差距,可以降低旅游消费中的风险,并有助于促进潜在游客做出消费决策。在进行旅游口碑营销的过程中,需要整理并创造出富有特色旅游旅游产品信息,要能准确界定合适的信息传播者和潜在游客,更好找到能唤起受众情感“共鸣”的语境和条件。尤其要注意的是,开展网络口碑营销,营销者必需站在一个游客的立场,对旅游产品的描述不能有过度夸大和虚假描述的成分,提供给潜在游客有实际价值的信息。
三、结语
关键词:智慧旅游 互联网 互联网思维
1 概述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的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领域,成为人们身边不可或缺的工具。由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互联网思维,更是成为现今各行各业所追逐的新的思考方式、新的盈利点。普遍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智慧旅游”运用互联网思维,是在搭载着互联网的致富快车的基础上添了一双翅膀,促使中国旅游业飞得更高。近两年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定为“智慧旅游年”,全面提升中国旅游业整体的智慧化、智能化、便捷化、个性化水平,进一步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智慧旅游”是依托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下一代通信网络、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分析统计等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将其应用于旅游服务、旅游行政管理、旅游产业链发展等多方面、多领域的新型旅游形态。以旅游者互动体验为中心,以一体化、智能化的行业信息管理体系为保障,高度系统化深层次整合资源开发,激励旅游行业整体的创新发展,促进旅游价值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逐步实现旅游营销的科学化、管理的精细化、服务的便捷化。
2 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阶段
对于众多产业来说,旅游业是一种新兴的服务产业,在中国发展也就短短几十年的历史。旅游方式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大体经历了传统旅游、电子旅游、数字旅游和智慧旅游四个阶段:以人工、纸质传播的传统旅游,到以计算机、网络信息为传播媒介的电子旅游,再到以电子化、互联网化、数据化为主的数字旅游,到现今以智能化、云计算、4G网络、交互式的新一代的智慧旅游阶段。详情请看右图:
现如今,中国旅游业所处阶段是数字旅游向智慧旅游的交互时期,数字旅游已发展成熟,智慧旅游正在完善之中。通过近几年的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已经初步实现了旅游业的信息化,基本上建成了覆盖全国的旅游基础信息数据库和旅游基础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平台;旅游企业能够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信息平台进行服务性经营,实现了旅游的信息查询、咨询和订购等在线旅游业务;政府部门能够运用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对旅游业进行旅游行政管理,提高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同时通过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的信息数据整合,跨界交流、跨界融合,进一步加快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旅游企业的建设进程。
3 智慧旅游运用互联网思维特征
3.1 数据:大数据共享,深化服务体系建设。“缺少数据资源,无以谈产业;缺少数据思维,无以言未来”。 数据是“智慧旅游”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内容,智慧旅游运用大数据思维更好的实现面向旅游者、旅游管理者和旅游企业的现代化、智能化旅游服务,促进旅游业服务体系、营销体系和管理体系的优化升级。
3.2 用户:一切以用户为中心。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产品设计、研发、用户体验和口碑宣传等,都离不开用户的参与。智慧旅游就是建立在一切以服务用户为中心、便捷用户为目的,把快速、便捷带到每一个旅游者身边而发展起来的。
3.3 简洁:旅游产品简约便捷,更新快速。旅游产品设计简约、便捷,减轻用户寻找信息时的视觉疲劳,产品更加人性化、个性化,崇尚简约、极致的美,并且伴随用户需求改进、优化旅游产品,迭代更新旅游产品。
3.4 便捷:移动便利,随时分享。移动互联网给旅游者的出游带来了无尽的便利,旅游者可以随时查询旅游信息、随时分享旅游感受、随时预订旅游服务,使旅游体验更加自由化和便利化。
3.5 免费:免费服务,吸引用户,流量增值。“流量即金钱,流量即人口”,旅游企业提供免费服务,吸引大量的用户使用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企业、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何乐而不为呢!
3.6 互动:打造粉丝经济营销模式。让用户爱上你的旅游产品,参与产品的研发设计,时刻保持互动,产生粘性,培养旅游粉丝,粉丝才是企业最忠实的目标消费群体,逐步实现“粉丝经济”,打造粉丝营销模式,形成旅游惯性经济产业链。
3.7 跨界:跨行业,实现多领域合作共赢。旅游业涉及行业广泛,连带产业多,只有众商家合作共赢,并博众家之长,多角度,多视野的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才能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4 互联网思维在智慧旅游中的运用
4.1 海纳百川,便捷交互,用户思维超体验。在旅游消费中,“旅游者就是上帝”。然而,在现今互联网横行的信息时代中,只要是旅游产品的使用者,就是上帝,这体现着互联网思维中的用户思维。
互联网思维告诉旅游企业,想要更好的生存,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运用“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进行市场定位、研发生产、产品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在其产业价值链中的每个环节都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真正了解和感知旅游消费者的需求,根植于用户,使旅游消费者对你的企业、你的产品产生认同感和信任度,才能使企业更加长久的发展。
4.2 免费服务,锁定用户,流量思维取胜局。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免费提供给使用者,这是互联网思维的又一主导思维――流量思维。流量思维的核心是“基础功能免费,增值服务收费”。免费是互联网一切业务的前提基础,也是企业吸引用户流量的一种方式。
旅游企业运用免费策略吸引用户的流量,最大程度的争取用户、锁定用户、黏住用户。待旅游网站的用户量达到足够的数量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其价值是无可估量的,能给企业带来无限的商机和价值。旅游用户若想使用高级功能,就需要付增值服务费,享受更优质、更有价值的服务。
对于实地的旅游景区,也逐渐趋向“基础免费,增值收费”方向发展,旅游景区向着第一门票免费,而内部的游乐设施和相关服务缴费的方向发展。
4.3 产品优化,简约极致,迭代思维更新快。信息繁杂、信息爆炸,困扰着每一个旅游者。旅游消费者的选择过多、选择时间短、视觉疲倦、信息重复、点击的转移成本低等因素都影响着旅游企业的销售。因此,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发、优化产品势在必行,以最简单的方式吸引住旅游消费者的目光,快速成交,是实现企业成功的制胜点。
在旅游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中,运用简约思维和极致思维,力求发挥简约美、极致美,专注于旅游产品的每个细节;增添惊喜,让旅游者的体验值超过预期值,从内心爱上旅游,享受你的旅游产品。在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上,运用迭代思维中的“微创新”和“敏捷开发”特性,以旅游者为中心、迭代、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发新产品,在旅游者原有喜好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创新和改进、优化,并快速更新上线。在旅游产品的宣传上,减少过度包装和夸大宣传,宣传旅游产品最本质的内涵。在旅游网站和移动终端设计上,崇尚简约、操作便捷,多种选择,根据用户喜好开发操作系统。
4.4 打造OTA跨界旅游共赢平台,跨界思维、平台思维联动。当今社会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谁能整合资源,谁就是王者。旅游电子商务平台OTA(Online Travel Agent)是一个集聚众多商家和旅游者交互的旅游信息平台,意在打造多领域、多行业、多部门的跨界交流平台,不仅实现旅游交易的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还是在打造多方共赢的旅游生态圈。但作为中小企业更要学会善用资源,搭载OTA旅游推介平台,实现合作共赢。
旅游产品与传统产品有很大的不同,涵盖面广泛且复杂多变,从产品的订购到消费,再到售后保障,需要强大的系统化服务支撑,这就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中的平台思维和跨界思维,做好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沟通,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体系。旅游企业内部须做好人才招聘和培训,注重员工忠实度培养,做好旅游产品信息服务等。外部沟通方面,必须有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接待体系的支撑,才能保证旅游者称心如意的旅游体验。
4.5 营销推广,打造粉丝经济,社会化思维更广泛。旅游企业如果仅靠单纯门票收入和餐饮酒店服务是难以获得长久发展的,注重旅游营销策略的运用,增加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激发旅游用户的参与性和创新性,让旅游者参与到旅游产品的设计、研发之中,优化旅游产品。
定期举办关于旅游产品创新大赛或摄影大赛,积极营销宣传,广泛招募英才,调动“粉丝”对作品创新、评选、互动,并利用社会化的传播媒介对旅游产品进行口碑营销,增加旅游产品的品牌效应。不断培养旅游粉丝,粉丝才是品牌的最忠实的目标消费群体,逐步实现“粉丝经济”,成为旅游惯性经济产业链。
4.6 信息共享,大数据思维为智慧旅游助力。智慧旅游运用大数据思维整合资源,促进旅游业营销体系、服务体系和企业管理体系建设。
旅游企业通过旅游大数据检索、分析、汇总旅游者的需求,精准市场定位、优化营销策划,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旅游;利用网络数据向旅游者传递更为精准、详细的信息,增强可信度。旅游者通过数据检索过滤和筛选旅游信息,寻找适合自己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
旅游管理者利用数据库分析旅游现状,找出旅游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信息化技术模型模拟解决方案,有效的指导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和管理旅游企业,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流程。实现旅游景区对客流疏导和调控,旅游酒店提供舒适的环境和服务,旅行社开发出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等。
5 总结与展望
“智慧旅游”作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搭载着互联网的致富快车,再添互联网思维的羽翼,如虎添翼,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旅游业向着更广阔的道路上发展。智慧旅游与互联网思维的对接,是旅游业与创新思维的融合,符合旅游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运用互联网思维优化“智慧旅游”中的整条产业价值链,促进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优化升级,带给人们更多的便利和优质的体验,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化要求,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J].中国科技信息,2014,08:32.
[2]蒋丽芹,包沁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我国智慧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3,0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