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村规划建设方案范文

乡村规划建设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规划建设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村规划建设方案

第1篇:乡村规划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乡村规划;建设;问题

农村建设现状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了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需要加强对乡村的规划和建设,为农民营造出更加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生产功能,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根据我国近几年的乡村规划建设经验可知,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应该对社会服务系统、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变更加以重视。

1安防系统构建问题

安全是乡村规划建设工作的根本。在实际的建设工作中,安防系统的构建需要利用以下几种措施来实现:第一,标识设置措施。为了满足村民对居住空间的归属心理需求,可以在规划区、村小组的显眼位置增设标识。第二,民宅高度及空间的合理规划措施。在民宅规划建设工作中,既要满足村民的安全需求,也要满足其与其他村民的沟通交流需求、对陌生人的监控需求。因此,应该根据既有民宅高度合理计算出符合上述要求的高度。第三,安放装置应用措施。为了保证乡村的安全,可以将安保系统引入村民家中。例如,可以将安保系统设置于村委会中,并按照一定的距离在适当位置设置报警点。当民众遇到危险时,可以就近选择报警点,触动安保系统,向村委会发出警报,进而起到提升村落安全水平的作用。

2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保护问题

2.1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结合我国以往的经济发展经验可知,粗放型管理模式虽然能够为人们带来较多的经济效益。但其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产生的破坏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在乡村规划建设中,应该尽量减少民宅重修、路线规划等工作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设计师在设计乡村规划建设方案的过程中,应该将生态环境为基本参照依据,使得乡村规划与自然环境成分融为一体,为村民营造出更加自然、绿色的生活空间。

2.2人文环境保护问题

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乡村已经形成了相应的人文环境。对于村民而言,他们已经对原本的人文环境形成了较大的依赖。因此,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应该注重对人文环境的保护。以减少变更为原则,将乡村规划与周围环境容为一体。这种处理方式的优势在于:村落原本的人文环境可以增强自身的特征。如果该村落将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淳朴的人文环境可以作为一个宣传要点。

3功能分区与线路规划问题

3.1功能分区问题

与城市规划工作不同,乡村的农业属性决定着其功能分区较为复杂。为了满足村民的实际需求,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类型,将村落划分为私人空间、农用空间、生活空间、半私人空间等多种。以生活空间为例,设计师应该合理利用村落已有的资源,在生活空间中规划出乡村公园、河流区域等公共性质的空间范畴。这种规划建设方式的应用能够为村民带来更加舒适的居住体验。

3.2线路规划问题

乡村规划建设中需要重视的线路规划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供电线路。供电线路的规划应该以满足村民的实际用电需求为目标。为了避免村民用电需求的增长引发供应不及时问题,在选用配电设备的过程中,应该在整个村落电能需求结果的基础上,留出一定的多余参数。第二,给水线路。为了保障水资源的正常应用,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应该分别以乡村、住户等多级结构为单位,为其配置主闸阀和分支闸阀,满足村民的实际用水需求。

4服务环境营造问题

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应该以为村民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为基本目标。在营造村落服务环境的过程中,可行的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垃圾清理规划措施。为了避免堆积的垃圾影响村容村貌,可以按照村落的规模,以一定数量的住户为单位,在村落中设置数量适宜的垃圾暂时存放点。规定每晚5点由专人负责清理垃圾,以此提升村落环境的清洁度。第二,车辆存放规划措施。为了改善村落的整体环境,可以分别根据民宅的特点应用不同的存放方式。如果民宅中本身设有地下室,则可以将自行车、汽车等车辆存放于地下空间中;如果村民的住房为半架空结构,则可以规定将车辆存放于架空区域。这种便捷的处理方式不仅满足了村民的实际使用习惯,还能够起到优化乡村环境空间的作用。除此之外,乡村中其他服务系统的设置同样应该遵循人性化原则,使得乡村规划建设能够有效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

5结论

结合我国以往的乡村规划建设经验可知,服务环境系统、线路规划、功能分区以及安防系统等部分很容易出现问题。为了给民众营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在实际的乡村规划建设工作中,设计师及规划人员应该遵循人性化原则,从村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在优化村落风貌的同时,为村民带来更加便捷、温馨的居住体验。乡村规划建设的开展应该与城市规划统一起来,使得各个地区融为一体,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地理环境优势。

作者:卢希峰 单位:山东省莱州市郭家店镇人民政府乡村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办公室

【参考文献】

[1]王彩萍.浅谈乡村规划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9):58.

[2]姬文军.浅谈生态移民村庄规划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7):194.

第2篇:乡村规划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低碳;乡村规划;可持续发展;

引言:20世纪90年代开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在此理念的引领下,“低碳”开始广泛深入到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各个环节,尤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种低碳方案中,我国开展了多以城市为主的低碳城市建设,即我们所熟知的“低碳城市”,乡村通常是被忽略的领域。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减少乡村的碳排放,从低碳的理念对乡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才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1.低碳乡村规划内涵

低碳乡村是指在一定规划、政策和制度建设的推动下,村民以低碳为理念和行为特征广泛参与,以村镇为核心,以人居、环境为切入点,以农民种植和养殖高效产业化为重点,实现“资源节约、能源高效、农民增收、环境友好和低碳排放”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低碳乡村规划作为乡村地区的低碳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基于低碳理念基础之上,试图以不损害自然环境的方式实现人类价值的乡村规划。它坚持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为价值取向,实现乡村地区的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现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从而达到乡村地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协调。

2.低碳乡村规划的内容

由于我国部分城市开展了低碳城市规划的实践与研究,因此,低碳乡村规划内容的编制可以借鉴低碳城市规划的研究成果。但由于乡村规划与城市规划在规划内容、规划深度等方面不一样,不能完全按照低碳城市规划的要求来编制低碳乡村规划。

2.1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经济发展为低碳乡村规划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产业规划是乡村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乡村地区的产业得到发展,才能更好地建设低碳乡村。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低碳产业,淘汰一些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企业。例如浙江省磐安县部分乡村地区拥有良好的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规划可以考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农家乐旅游产业;同时加强对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衍生品的开发,结合农家乐及旅游产品的开发,农产品可通过游客实现产销一体化,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走低碳产业发展之路。

2.2用地布局规划

用地布局是对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作出整体安排与部署,它决定了今后乡村发展方向,间接影响到今后乡村地区碳排放量。紧凑式的用地布局是低碳乡村规划的一种方式,低碳的用地布局一般以紧凑、多功能的形式组织乡村的各种用地。紧凑的用地布局具有土地利用率高、功能多样性的特点,并且有利于减少居民出行距离和次数,从而大幅减少由于通勤造成的碳排放量。所以,在编制过程中,应根据乡村的地形地貌、历史形成格局,在低碳理念的指导下,采取紧凑的用地布局来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种用地,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构建与发展低碳交通体系提供基础

2.3能源设施规划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乡村地区的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相对单一,效率比较低下,生活的主要能源仍是柴薪和煤炭。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大部分的乡村地区利用程度较低,尤其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煤炭和柴薪的使用成为乡村地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在编制乡村规划时应当努力做到:推广太阳能、沼气能等高效清洁能源,促进乡村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发展;大力推广节薪灶、节煤炉,提高乡村地区能源利用效率;

2.4住宅建设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开展,乡村住宅的新建和改造将成为我国住宅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建筑在乡村地区中是使用最频繁与能耗最大的,因此,加强住宅建筑的节能减排,尽量减少住宅建造与使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乡村地区住宅合理节能减排的关键,更是对乡村地区住宅建设低碳化路径的一种探索。在当前低碳经济发展时代,人们普遍意识到住宅建筑生命周期循环使用的重要性。建筑对能量的需求和消耗超过了交通和工业,绿色建筑已深入人心,住宅的低碳化已经尤为重要。

3.低碳乡村规划的对策

3.1建立低碳乡村建设组织机构

低碳乡村建设项目应该由地方政府分管负责人牵头,计划、农业、林业、水利、乡镇企业、环保、科技、规划部门或乡村组成低碳乡村建设项目实施小组,吸纳低碳技术专家参加,组成领导、专家、乡村工作人员、农民和乡村乡镇企业家共同配合的组织机构。项目小组成员应是多部门、多学科合理搭配人员内部结构。关键岗位人员要稳定、低碳环保意识要强。项目小组应定期组织低碳技术应用培训,将低碳技术自上而下贯穿项目全员,从而使低碳乡村建设项目能够持续、有效地实施并得到良好实效。

3.2低碳乡村制度的完善

建设低碳乡村,应尽快建立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法律和低碳乡村考核制度,将低碳乡村和低碳城市置于平等位置,从法律、法规体系上为低碳乡村建设提供依据。目前,在低碳乡村建设方面,世界有很多国家已经制定了低碳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制度体系以及乡村环境规划制度、低碳乡村清洁生产制度、乡村环保责任制度和低碳乡村环境监测制度、低碳农业财政补贴制度等,但在这方面还应该不断补充并逐步完善。

3.3构建低碳乡村建设的宣传氛围

应当充分利用横幅、标语、会议、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手段,向乡村农户宣传低碳理念。以发放宣传资料、趣味单元剧、知识问答等形式,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度普及低碳知识,推广低碳发展理念。支持高校、环保组织等机构利用自身优势向乡村开展低碳公益活动,进行低碳知识的专门培训。改变农户家庭能源结构、应用可再生能源技术来减少碳排放,鼓励农户以实际行动开展低碳生活,践行有责任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3.4培养低碳农户,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

在低碳乡村建设中,应注重对低碳农户的培养。低碳农户生活在乡村农户身边,对乡村现状了解较多。在日常生活中,低碳农户也可以现场去对乡村农户进行指导。应调动低碳农户的积极性,其具有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能够在乡村中起到示范效应。在具体管理中,可以考虑建立低碳农户的档案,定期组织环保组织、科研机构以及技术部门对低碳农户进行低碳知识与技术的培训。让低碳农户负责对当地农户进行低碳信息、技术的传授。

4.结语

低碳理念下的乡村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采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之一。在今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从低碳的视角来编制和建设低碳乡村规划,以期降低乡村地区的碳排放,促进低碳社会构建,使乡村走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第3篇:乡村规划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乡村规划 生态体系 两型梦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 A

在中国急剧扩张的城市正在吞噬乡村,村民为了在沿海发达城市的工厂里谋得更好的工作而纷纷离开乡村,乡村将是未来城市消费的奢侈品。在中国传统的乡村凝聚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对乡村的保护规划,实际上是对民族文化之根的固本和养护。

1:乡村的魂―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是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一种适应农业生产、生活需要的国家制度、文化教育等的文化集合。农耕文明决定了中华文化的特征,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产生活的实践总结,是华夏儿女以不同形式延续下来的精华浓缩并传承至今的一种文化形态,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理念已广播人心,所体现的哲学精髓正是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资源。

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耕文明。长达6000年的农耕文明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农业文明都不能与之相比。西方历史上的巴比伦、古埃及、古罗马、古印度等文明已经成为历史,人们这样评论他们的过去――“只要人类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片沙漠。现今的中国不仅没有成为沙漠,而且这片土地还在支持着中国走向另一个新时代的文明――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新农村建设风起云涌,湖南的乡村建设即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集中起来说,就是不少地方或多或少把“新农村建设”变成“新城市建设”。如果按照今天有些县市的方法与路径来进行乡村建设,速度越快,投入越大,收效会越小。有的地方还会产生一定的负面问题。

现今新农村的建设我们应将目光投向5000年的中国文明史,且应延续这条古道,同时又必须增添一些当代的文明元素,关键这些元素不能喧宾夺主,因继承与发展才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2:乡村体系―人与自然生态

一个村庄有一个完整的村庄生态体系。乡村建设的原则:生活第一、生产第二、市场第三。在作乡村规划的时候,规划需本着生命和生态的三个“家”原则――鸟类的家在树上,人类的家在地上,水生物和微生物的家在河边。

如孙君老师言:“城市人以人为本,农村人以自然为本;城市人靠借据来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农村是靠诚信与土地来维系着人与人的关系;城市人过节乡村游,农村人过节城市游;城市人还在追求生态住宅,而农村人出生就拥有生态家园;城市提倡人与自然要和谐,农村人与自然和谐千年之久;城市是动态的,农村是静态的。”

农村有非常之多的优势,就如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初期那阵,是一个未经雕琢的璞玉地。一些偏远的农村,远离尘嚣,可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是城市人们梦想的绿色家园。都市近郊的土地,价格直追市区,因交通运输之便,近郊的绿色有机蔬菜、农副业加工业、水产养殖、民俗旅游、周末度假等,暗藏着无限生机。

我们在进行乡村规划时应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农业生态工程方法,从乡村当地资源与生态环境出发,设计与实施适宜当地的生态农业模式。

3:乡村建筑―保护每一个时代的文化

农村的古民居,老家具等已成为都市人追逐时尚的对象。现在城市社区、豪华别墅,都在再现农村田园风光,可是众所周知临摹的古民居和田野风光是无法与自然乡村相提并论的。

乡村规划项目不是拆旧房、盖新房,不是推销城市已普遍化的电器和汽车,而是让新农村与就农村并存,新文化与就民俗并存,时尚与传统并存。

瓷砖房作为新时代农村建筑的代表,是现代文明的符号。我认为在乡村规划建筑改造时我们在保护古建筑和老居民住宅的同时应保留瓷砖房这一时代的文明而非一味的否定拆除。让时代的年轮在乡村建筑上折射出不同年代农村的更进变化。为这快速发展的时代的人们保留一些可追忆的事物。

4:两型乡村―湖南浏阳市蕉溪乡水源村

水源村隶属于长沙市浏阳市蕉溪乡,地处浏阳城区和工业新城之间,距浏阳城区10千米,距工业新城14千米,是连接浏阳“一市两城”的纽带。东南与太平桥镇接壤、西南与洞阳镇相邻、西北与高升村搭界、北临常丰村、东接蕉溪村。村域面积1928.35公顷。全村共有5475人,1575户,属于特大型的村庄。

村内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地属丘陵。土地肥沃,植被茂盛,层峦叠翠,有山有水,山水相映,环境优美。民风淳厚朴实,宗教文化浓郁。村域西北部邻近风光旖旎的万丰湖,浏阳之美掩映在这碧波荡漾中,给过往客人美好的印象,同时也吸引了大批的城市居民到此来垂钓休闲。水源村距大浏高速公路、长浏高速公路出口分别为7km和15km,交通便捷,可进入性好。从水源村走大浏高速至大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仅需40分钟车程,与周边景区联系密切。

4.1“两型”及“两型乡村”概念

“两型”即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两型的根本内涵是社会、经济、生态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两型村庄要规划建设集中居住地,确保耕地无抛荒;喷灌、滴灌、渗灌等实用型节水技术推广普及率要高于20%;农膜回收利用率高于65%,农药瓶、化肥内包装回收率高于95%;推广实用沼气、节煤省柴灶,清洁能源使用率高于50%;每一个聚居点按规定设立垃圾集中收集点,实行生活污水简易处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确保土壤养分、重金属、农药残留合格率高于90%。此外,农户四改(改水、改厨、改厕、该圈)率要达到8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100%覆盖。

建设“两型乡村”,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节约、清洁、安全、可持续发展,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新的理念。因此,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劳等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建设“两型农业”,全面推进新农村生态建设。

4.2湖南浏阳市蕉溪乡水源村规划核心亮点

在“资源的整合、思想的统一、工作的责任和科学的方法”思想的指引下,以新农村建设的落地为根基,把中央新农村建设20字具体化。

水源村在坚持集约用地的原则下,根据湖南地方特色,对村的布局采取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形式,依地形地貌特点,形成多个自然村庄,各自然村庄依山傍水、因地制宜,保留湖南特有的乡村风貌景色。

4.2.1贯彻村干部始终参与性和提高村民的积极性

如何让水源村的历史文明和现有资源文化转化为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农民文化,转化为经济,转化为水源人们的奋斗目标。经过前后多次的入乡住在村民家中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对整个村调研和走进村民家近距离的聊天询问,我们认为既然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那我们的项目就应该围绕为农民做事开展。而农民最听村支两委的。

4.2.2根植“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来对水源村进行规划

在乡村规划中最难的是文化与精神的内容,是规划的生命所在。我们总结出目前中国大多数的乡村规划都是基于用城市的概念来设计乡村,没有该村庄的思想和生命基础,特别没有本土文化的根基。在做水源村规划前我们不断读取国内外乡村规划的经典案例并反思,吸纳好的规划思想结合水源村的地域特色进行规划文本思想的设计。人、自然、建筑、精神、文化是一个生命体,只有独立的规划和建设,系统就不存在,新农村建设也就难有完整性,就谈不上新农村建设的生命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村民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主体,因为我们要建的是农民的新农村。

我们通过对水源村的交通区位的分析,以及水源村周边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优势,确定水源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休闲观光农业为基础,借助万丰湖生态旅游的发展,重点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结合旅游发展的主线,充分整合村域内旅游资源,依据发展需求增加村庄内旅游配套设施如交通、住宿设施的投资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

(1)环境治理:提出农村生活污水、猪粪污染、生活垃圾处理的具体措施,从技术改从技术上对村民进行指导,思想上灌输生态文明意识,提高村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觉悟;从而从根源上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建设一个水源村人民喜欢的、符合实际的、环境和明风优美的新农村。

(2)村容村貌营造:近期通过改水改厨改厕、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达到饮水安全、村容整洁、居住环境舒适等“两型”村庄建设要求,提高村域整体形象。

(3)设施建设:完善道路、农田水利等各项基础设施,为水源村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平台,为村民提供便捷、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4)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引导农民搞好土地流转,盘活和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5)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合理布局和科学的政策引导,建立水源村现代化农业经济体系,全力提升传统产业,因地制宜的发展农副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动水源村产业的升级,达到生产发展、农民收入提高的目标。并将此目标根植在维护水源村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石上,让产业发展成为促进水源村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中坚力量。

(6)景观塑造:对万丰湖周边的建筑进行整治改造,重点对庙嘴等邻近319国道的建筑及村庄环境进行整治,在满足环境友好、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和生态文明意识得到整体提高的背景下再鼓励村民自行参与结合万丰湖片区旅游的发展,充分挖掘其旅游价值,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7)为水源村的建设提供一个村干部合理的引导规划和村民自主参与的可落地文本和图纸,达到建设的投入收益最佳点,减少重复投资与建设。

4.2.3建筑改造保留时代的文明

针对水源村的废弃的古建筑在村民的记忆话语中对其进行修复和完善,对老的土砖废弃建筑进行保留修缮作为村民活动室等场所。对已有的数量众多的瓷砖房进行保留和细部美化。让人们穿梭在水源村中能看到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和现代所留下的时光痕迹。让村民们拥有美好的回忆。

从水源村现状独栋建筑分析,具有湖湘建筑普遍建设的坡屋顶,但建筑立面较为单调,变化较少,其建筑特色并不明显。若将独栋建筑放到一个整体中来分析,村域内主要视线轴上的建筑统一为白墙红瓦的建筑风格。青山绿水、白墙红瓦,相互映衬,亦可谓“万绿丛中一点红”,也别有一番乡村风味。因此在村民住宅设计规划中,尽量避免整治规模太大并减少整治资金的投入,住宅建筑仍以“白墙红瓦”为其主要基调。

从总体进行规划和远景描绘后,建筑的实体改造我们将在水源村进行挨户挨家的具体指导和设计,由村民参与建设具有村民自己愿景的美好家园。

总结

一个时代有自己特定的文明与信仰,同时又含有特有的困惑与挑战。水源村正在“三农问题”这样一个特定的大背景下,演绎着一场文明与现代和谐的新农村的革命。我们要将乡村的规划实践转化成为一种爱国和道德伦理的运动。呼吁农民自身的智慧、创造精神和主动性。在跟随党的农村规划建设大的时代背景下,为湖南地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谱华章。

参考书籍:

[1]孙君.农道:没有捷径可走的新农村建设.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

[2]孙君.专家观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权威解读.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

第4篇:乡村规划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探索与要求;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从改革开放伊始,我国就逐步地实施了对于城乡的规划建设,并且在改革开放程度不断深入的环境中,循序渐进地推动着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各个环节的完善与发展,到目前来看,国家城乡规划所取得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其具体的建设获得了全方位水平的有效提升。但是,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加深刻地对我国的发展实施着影响,城乡规划建设依照具体的时代要求实现进一步的优化开展迫在眉睫。因此,目前诸多学者都加强了对城乡规划建设各项工作的研究,并针对其建设中的各项问题提出了诸多的解决对策。

一、我国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探索及具体要求分析

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我国在区域发展以及区域内的城乡发展等环节,都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不平衡状态,这对于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是一种极大的阻碍,尤其是城乡之间存在的差距,严重地影响着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城乡规划建设一直是我国国家建设中的重点。本文下面就分析一下我国城乡规划的探索及具体要求:

首先,就城乡规划的探索来讲,我国从改革开放时期开始,就非常关注这一事项,一直到现在已经取得了诸多的进步。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是一种城乡之间独立发展的二元规划策略,未能注重二者之间的统筹与协调,《城市规划法》以及村庄和城镇的规划建设的《管理条例》规定还在很深的程度上影响着城乡统筹规划工作的实施。一直到2007年下半年我国《城乡规划法》的编制与出台才打破了以往的规划建设僵局,将建设工作推向了新的台阶。

其次,就城乡规划建设具体要求而言,它主要分为科学整合与系统协调两个方面。科学整合是要求全国范围内的各区域呈现之间要构筑以核心城市以及中心城镇为辐射点的整个大空间整合的规划,同时着力保证小城镇中的中心城乡获得优先突出的地域与交通的整合,从而推动区域城乡整体空间、小城镇城乡等各方面的一体化城乡网络的建成。系统协调则是要求城乡规划发展必须与区域发展的计划相互协调,尽量达到对基础设施、资源等方面的协调建设与应用,全面推动区域发展中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等在城乡协调规划中的渗透。

二、我国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当前存在的具体问题

1、城乡规划建设法律体制不够完善

我国虽然在2007年针对城乡规划建设出台了具体的法律规定,但是,城乡规划是以时展为指引而处于流动状态的工作,各种新的规划发展的需求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国家必须具有详细的不断完善的新型规划方案及专项法律保障。这就使得我国现存的法律体制不够完善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从而制约了呈现规划建设各个方面的协调统筹平衡状态的实现,因此,要想真正地推动城乡规划的优化建设,国家还面临着法律体制等方面的极大挑战。

2、城乡规划建设缺乏科学合理指导

我国当前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时,普遍缺乏一种全局整合、长远利益的目光,简单地应对某个城市或者乡村地区的开发需求进行随意的开发建设,普遍不能真正地将每一项开发工作纳入到长远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中。从具体方面来讲,这是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以区域和城乡科学整合、协调发展等为依据的具有针对性的系统长远规划方案所引起的,国家相关的城乡规划的负责部门无法严格地依照科学合理的指导方针对每一项开发工作做出详细的审核与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得城乡规划建设落入了一种对空间布局不够合理、规划区域功能较低、产业与人口密集程度搭配不均的状况中。

3、城乡规划发展的协调平衡不足

我国进行城乡规划发展牵涉到经济、政治、文化、资源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只有全面地将这些问题统筹起来实施协调的建设,才能够保证国家的城乡规划在整体方面实现协调。但是,目前我国存在的城乡发展严重不平衡的问题,直接地阻碍了各种规划因素协调性的不足。同时,我国对于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开展,往往将重点置于城市发展方面,对城市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完善城市各种投资环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但是,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经济发展活力不够、基础经济活动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这就使得乡村在城市快速发展的状况下更加地落后于城市水平。

三、我国当前解决城乡规划建设工作问题的对策

1、全力推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

国家当前对于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主要是以《城乡规划法》作为依据,要想推动城乡规划实现良好发展,就要将此法作为中心和基础来逐步推动本法律的更新完善以及其他相关辐射法律法规的大力健全,为我国逐步萌生的新的规划需求提供法律法规保障。具体来讲,国家要利用多种渠道及方式来向所有的城乡住户进行《城乡规划法》的普及性宣传,指引当前的城乡建设人员按照必要的审批工作要求以及相关制度等来进行具体的建设。同时,国家还应当鼓励城乡居民针对法律的不足来提供完善建议以及创新见解等,着重推动其他相关法律对《规划法》的补充,全面推动我国城乡规划系统合理实施。

2、完善城乡规划机制与体系建设

首先,国家在目前推动城乡规划合理有效的实施,还必须致力于健全城乡规划建设的各项项目审核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建设保障机制等的建立,确保城乡建设的各项活动在开展之前能够得到国家相关负责部门对于各种条件的审核,保证各项建设符合国家城乡规划的整体建设方案。同时,还要积极地加大周围群众对于各建设活动的监督,追究非法建设活动的法律责任,将各项建设全面纳入城乡规划的大体系。而且,国家要为某些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基础建设项目,提供法律、政策、资金等方面的保障,推动民间力量对于国家规划建设工作的帮扶。其次,国家还要以全局与部分、短期与长远、发展与保护、城市与乡村等方面的统筹兼顾为原则,来调节并完善城乡规划建设具体的体系。

3、加大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投入

国家当前开展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是利国利民的一项大事,也是保证我国立足于国际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大对于城乡规划建设中各项工作的投入必不可少,尤其是要极大对于建设工作的各项资金投入。国家除了为城乡规划建设进行财政拨款之外,还可以通过政策优惠等策略来调动其他力量的参与,并努力拓展筹集渠道,致力于补偿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国家在进行规划建设投入时,关键还要针对当前乡村建设不足的问题,来加大各项投入对于乡村发展的适当倾斜,以缩小城乡建设的差距。

四、结语:

城乡规划建设是国家各项事业的重中之重,国家一定要努力加大对于此工作的研究,着力针对其建设中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完善,并从各项基础保障方面为规划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参考文献:

[1] 周仲平. 城乡规划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城市建设,2010(33)

[2] 王婷芳.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好城乡规划建设[J]. 城建档案,2009(12)

[3] 王波,姚宏伟. 村镇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2(16)

第5篇:乡村规划建设方案范文

目的于动员中央、省属驻武各单位、市区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部队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乡村建设管理年”活动动员大会。加快乡村建设步伐,加强乡村经营管理,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全力推进乡村化进程。刚才,扎东同志对今年乡村建设管理工作了具体布置,希望各县区、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下面,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加快乡村建设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把乡村建设管理作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2010年。依照建设区域中心乡村的功能定位,加快乡村建设步伐,加强市政管理工作,创新乡村经营模式,乡村建设管理经营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投资10多亿元,组织实施重点项目50多项,北一环路等22条道路建成通车,火车站站舍改扩建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城北集中供热项目当年建成供热,乡村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快速推进,开工建设廉租住房4669套、经济适用房1600套,改造棚户区4120户。乡村服务功能有了新的增强。乡村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供热、垃圾处置、美化亮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不时加强,新增绿地面积12万平方米,乡村绿化率达到25%乡村经营不时创新。进一步完善发展集团经营结构,拓展经营范围,提升运作能力,乡村经营实现综合收入10亿元。特别是依照管好用活的思路,进一步加强了土地经营管理,新增建设用地2.58万亩,乡村贮藏土地3000多亩,实现土地收益8.09亿元。乡村管理有所加强,城区主要街道环境卫生明显改观,乡村面貌进一步改善。

只要我鼓足干劲、创新思路、扎实工作,这些成果的取得说明了这样一个财政比较困难的地方。就可以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乡村建设步伐,推动乡村的跨越式发展。

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乡村建设管理和经营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差距,看到成果的同时。从总体衡量,乡村化水平低,乡村建设管理和经营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差距。一是乡村规划滞后。已经编制的一些规划,广度和深度不够,特色不明显,规划的指导性、约束力不强,超规划滥建、未批先建、乱批乱建等现象依然存在随着乡村建设步伐的加快,规划滞后的问题日益突出,存在建设等待规划的矛盾。二是乡村基础设施单薄。虽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但道路、供排水、路灯等基础设施欠账多。特别是背街小巷的道路、环卫设施匮乏,不能满足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乡村管理有待加强。重建设轻管理、重收费轻服务的问题比较突出,乱停乱放、占道经营、乱设摊点、乱贴乱挂、乱倒垃圾、随地吐痰小便和破坏公共设施等未能得到根治,城乡结合部和背街小巷的卫生状况差别较大。四是乡村经营需要进一步创新。乡村经营还有很大的差异,建设资金缺乏的问题仍很突出。

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加快乡村化进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首先必需抓好乡村建设管理工作,乡村代表一个地方的形象。这不仅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由城市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的

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一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乡村建设管理是实现武威科学发展的现实选择。乡村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可以实现生产要素有效集聚、基础设施相互共享、资源集约开发利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据统计分析,乡村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带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5个百分点;每增加1个城市人口,可带动2.5万元消费;每建设1平方公里的市政工程,可带动23亿元投资。作为近200万人口的大市,市区建成区面积只有30平方公里,乡村人口只有30多万人,而且规划建设滞后、发展空间缺乏、乡村功能不全、发展品位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要实现经济较快发展,必需充分发挥乡村拉动作用。如果我不能为企业发明宜居、宜创业的乡村环境,就很难把大企业、大项目、好项目留在武威。乡村环境是最为重要的发展环境。通过全面提高乡村建设管理水平,不只能够彰显城市特色、增添乡村魅力、展示市民风貌,也会提振广大干部群众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的信心。必需在乡村建设管理上下功夫、求突破,把乡村环境做优、做美、做精,全面提升吸引力、竞争力和可继续发展能力,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二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乡村建设管理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国际经验标明。即意味着经济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经济增长加速,结构变化深刻,产业和人口主要向城市聚集,乡村化进程加快。就我市而言,目前正处在扩大总量、调整结构、构建骨架、夯实基础、强化保证的重要发展阶段。提出工业强市战略,旨在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加速推进城镇化,提高我市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随着这一战略的实施,必将有力地推进全市工业化进程,进而加快乡村化进程。同时,随着乡村化的发展,又会加速资金流、信息流、物质流的涌动和集聚,对工业化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市农业人口众多,生态环境脆弱。加快乡村建设,可以让更多的农业人口走出土地、进入乡村,降低农业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搞好乡村建设、提升乡村竞争力,不只可以充分发挥生产力的聚集效应,实现乡村化与工业化的互动,而且也能有力地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必需把乡村建设放在全市加快发展的突出位置,充分发挥乡村的先发效应”带动效应”加快乡村化发展步伐,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从全国来讲,三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乡村建设管理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举措。目前。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乡村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新阶段,对乡村建设和城市经济的辐射带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武威而言,由于工业很弱,乡村聚集带动能力不强,承担不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重任,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异。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对农业出台了多项减免和帮扶政策,农民的收入增幅达到多年来的最高水平。但是如何坚持农民收入的继续增长?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让大部分农民脱离农业,从事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是历史性的任务,要求我加快构建“市—县—镇”三级城镇化网络,发挥比较优势,打造产业集群,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就业空间,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去年以来,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动身,提出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核心经济区,启动了金大快速通道等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可以大大改善武威城乡交通环境,实现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资源服务共享,形成中小城镇集群,提高城镇化率,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发挥乡村的集聚作用,增强乡村的辐射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正在力图突破小城市的建设格局,四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乡村建设管理是解决民生突出问题的有效方法。为居民提供生活舒适的居住环境。初步拉开了中等乡村的发展框架,随着乡村容量和品位的不时提升,市民的生活环境有了明显改观,生活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自来水还没有完全覆盖,有些片区还在使用自备水源,水质不能完全达标;道路虽然明显改观,但道路两侧建筑物破旧不堪,没有特色;乡村市容市貌还有待改观,市民的工作、生活环境也没有达到整洁卫生、文明有序、舒适惬意;城区房价上涨过快,保证性住房覆盖面有限,夹心层”群众住房困难,人民群众意见较大;乡村供热、供电、供水、供气、物业管理方面的问题还相当突出。县城、集镇的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就更为突出了这种状况如果临时得不断改变,就会有损我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需践行“人民乡村人民建、人民乡村人民管、人民乡村为人民”理念,切实加强乡村建设管理,满足市民求安、求美、求便捷的要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群众生活得更加舒适、更加幸福。

二、强化措施,明确目标。全力推进乡村跨越式发展。

不只关系到今年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乡村建设管理年活动。更是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开展乡村建设管理年活动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依照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编制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偏重,维护开发并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新城区建设步伐,不时改造提升老城区,进一步完善乡村功能,全面提高乡村管理水平,有效改观脏乱差,积极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国家级文明乡村,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努力推动乡村跨越式发展。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加快编制乡村规划,第一。引领乡村科学发展。规划是打基础、管久远和前导性的工作。乡村发展的实践标明,规划的效益是最大的效益,规划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规划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规划既不能省,也不能拖,越拖造成的违章建设、重复建设、败笔建设就越为严重。必需把乡村规划作为乡村建设、管理和发展的龙头来抓。一要加快规划的修编工作。进一步完善乡村区域内基础设施、公益场所、服务设施、工业布局的详细规划,合理确定建设项目。今年要全面启动新一轮乡村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组织完成武威市《乡村总体规划(20022020河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专项规划》杨家坝河两岸绿地景观规划》乡村总体设计》新城区广场景观规划设计》和天祝、民勤和大靖镇的规划修编工作,组织完成全市31个乡镇、202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使乡镇规划制定率达到61%村庄规划制定率达到54%二要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乡村规划的核心是合理布局,科学定位。一个地方换一个领导就换一次规划,执行性差。有体制、政绩观的问题。但更有规划自身的问题:科学性、超前性、可行性如何?建设金大快速通道和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敢断言,任何一个头脑冷静的领导都会把这条路修下去,把城乡融合区发展起来。为什么?符合自然条件;第二,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第三,沿线的老百姓,如果你不修这条路,不答应的所以规划能不能坚持下去,与编修水平的高低有关系。规划要突出超前性,注重乡村建设的内涵和特色,注重乡村发展与工业现代化、环境优美化、群众方便化相结合。特别是要逐步形成武威独具特色的乡村风格、建筑语言。要加强乡村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把乡村规划与集约用地、合理用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城中村、破旧厂房、闲置仓库等存量土地,减少乡村控制区内乡村分散用地,加大工业企业和物流市场“出城入园”力度。工业落后,特别是老城区工业区比较少,要用三、五年时间把我所有的工厂,包括家具市场、建材市场都搬到郊外的工业园区,将来武威老城区这一块将会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居住环境。要坚持一条,老城区,包括新城区里面再不能建工厂,不论效益多好的项目,都不能在乡村中办工厂。一方面发展很快,一方面土地的未用先弃”情况比较严重,土地管理国家实行的非常强硬的政策,一定要有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的概念。这里我要给各县区强调一下,该办的土地手续一定要办好。三要增强规划的民主性。要加强规划的宣传,扩大群众对规划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使乡村规划符合民意,深入人心。要健全规划公示、公布制度,凡是重要的乡村规划,特别是市政建设以及旧城改造项目的拆迁红线图、拆迁安排方案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联的规划方案,都应及时向社会公示,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切实保证广大市民群众对城市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现在把一些规划放到广场里面,征求全社会的意见,效果非常好。讨论金大快速通道规划时,专门请了沿线的5名农民代表、5名村干部、5名乡镇干部来参与审查,除了有名同志要求继续建设那种住宅后院养几只鸡、几头猪,人畜不分的居住方式外,其他人认识很清楚,一定要按新模式建。干部、专家不要看不起农民,提的有些意见比我有水平,又是规划的实施者、享用者。有些领导,说这个意见不行,回去再研究研究,发掘发掘,如何解决?自己没招。乡村的规划要征求市民的意见,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一定要听听农民的意见,意见很实用,参与规划,提过意见后,征地建设的工作也会好做很多。要让他有知情权,大家才干团结起来一起干,要是强行压迫,明明是好事,还是会反对,做群众工作要注意方法。四要增强规划的权威性。明确乡村重大规划的编制和调整,必需经过专家审查、听取市民意见、乡村规划委员会讨论、政府有关会议审查、听取党委常委会建议、人大依法审议、上报省政府备案等有关法定顺序,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上述顺序批准擅自规划、选址、用地和建设。市区任何单位和个人搞修建都要经过市规划局批准,未经批准不得修建。乡村规划一经确定就具有极强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乡村建设中都必须服从、执行和维护乡村规划。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能,建立健全监察网络,进一步加大对各类违法建设行为的监控和查处力度。要加强规划执法,健全规划执法队伍,决不允许再出现一例违法违章建筑。

高标准建设城市,第二。不时完善乡村功能。把乡村规模做大、功能做优、形象做美,关键取决于项目建设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一要精心搞好设计。设计是建设的前提,建设出精品,首先要设计出精品。要把乡村当作艺术品来对待,无论是新城开发还是旧城改造,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片区开发,无论是一片组团还是单体建筑,都要精心搞好设计。造型、用料、色彩、外观上精雕细刻,道路、水系与周边环境的整体协调上和谐搭配。特别是要注重体现地域特色、文化内涵、精神风貌,以灵动的造型、新颖的风格、深厚的底蕴展示乡村魅力。今后所有的设计工作都要全部公开,面向全国招标,挑选最佳方案,精心组织实施。设计我多花点钱没事,一是坚持招标,二是要走出武威,甚至走出甘肃省,大家都见过80年代的火柴盒”这样的设计,一个是廉价,另一个是方便,因为在家里搞设计,市领导好说话,外面设计一方面是贵一点,再一个是不好说话,有时设计进去也是败笔。设计一定要搞出精品,开门搞设计,集思广益,上海、北京、清华的设计理念好多不只代表全国的水平,更是代表国际水平的自己的力量要出够,要请我本省的专家,也要联系外面的把外面的好设计与本土的实际联系起来。上次清华的人来,就给他提了建议,有些设计脱离了武威的实际,比如大面积地搞墙上的装饰,但是这里风沙很大,风一刮,墙上的装饰落满土。二要建设精品工程。同样的图纸不同的工匠打造进去的废品是不一样的今年,市乡村建设重点工程多,质量规范要求高,必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科学组织、精心施工,确保各项工程高效有序进行,确保把每个重点项目都建成精品工程。各责任单位要抓紧逐项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明确开工日期、施工进度和竣工时间,实行专人负责、定期调度,确保尽快开工、快速施工、如期竣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着力抓好乡村水系和绿化、亮化。要结合新城区建设、杨家坝河防洪景观建设和海藏湖生态治理,建设生态湿地,解决好城区河道水源问题。要依照大空间、大绿量、多品种的要求,推进乡村绿化改造建设,搞好重要路段和节点的绿化,切实提高乡村绿化水平。要结合乡村道路改造,同步推进亮化工程,逐步实施路灯改造,搞好沿街建筑物的灯光装饰,让武威的乡村夜景亮起来。三要加快重点工程建设进度。新城区建设,要重点抓好体育馆、影剧院、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中心广场等标志性工程和局部行业行政服务大楼建设,年内体育馆、影剧院、博物馆和局部行业行政服务大楼要主体完工,科技馆、图书馆、中心广场要完成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争取开工建设热电联产项目和武威城区地表水供水工程;加快城区东滨河大道、南关西路等26条道路建设,配套完善供排水、供气、供热等设施,争取大部分道路年内竣工通车;改造建设老化供水管网12公里,新建污水管道35.6公里、改建污水管道72.4公里;新增天然气用户15000户;实施钟楼片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完成局部主体工程。旧城改造,要坚持先安置、后拆迁,加快乡村背街小巷改造步伐,加强无障碍道路、集贸市场、公共厕所、社区居委会用房等设施建设,提供更多便民为民服务。保证性住房建设,要多方筹措资金,落实建设用地,年内新建廉租住房5000户,改造棚户区2.4万平方米,积极调控房价,遏制房价过快增长,解决乡村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今年建设部门要提早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供热问题,现在矛盾是搞集中供热,明年的热电联产一旦建成,这个就没有用了不搞,今年老百姓的供热问题又解决不了需要统筹。二是保证性住房的建设,和大城市不一样,武威的房价不是炒出来的而是住房修建的总量不够。一方面在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一方面有些房地产开发商,拖着不建,因为他房地产开发和工业企业不一样,拖延时间,待价而沽,提高效益,获取暴利。这一点上,批地的时候,要加上一个相应的期限,什么时候开工建设,什么时候完工,如果时间到还是拖着不建,就要收回土地。这一方面抓一、两个买了地,拖延时间不开工的典型,土地该收回的就要收回。

创新经营模式,第三。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大活力。乡村是最大的国有资产。一个城市是否具有潜力,关键在于政府能否依照市场规律建设经营乡村。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符合武威实际的经营模式。一要气魄再大些。政府要在搞好乡村规划的前提下,通过借款、贷款等方式,对规划用地加大投入力度,乡村建设上突出大手笔、大动作,集中财力每年都搞几项大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优化开发环境。要适应乡村建设发展的需要,坚持管好用活的方针,加强土地储藏,遵循市场规律,成片连方地储备土地,实行“块状开发”发挥规模效益。今后,决不能再搞“线状开发”不能只征用沿街、沿路十几米宽的土地,把路边变为门店的开发区,决不能让路边门市形成阻碍乡村发展的隔离墙”要把生地养熟、炒热,再以拍卖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收益再用于乡村建设。土地的问题同志们要有一个深入的认识,这几年之所以乡村能发展,基础设施能完善,就是因为经营土地,这是符合法律、法规的土地法》没有说是不能经营土地,只不过是对公开拍卖等程序上的规定很严。现在不拍卖土地,就守到那个地方,无论是乡村土地,还是农村土地,武威还能发展吗?与西班牙客商谈项目的时候,说了一句话,项目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是全世界政治经济学公认的两者结合,才干科学发展。要把土地经营好,利用好,给人民群众带来新的收益,给当地带来新的发展。土地要经营、要拍卖,关键是顺序,一要相信部,二是谁出了问题就查谁。不要走极端,如果说我武威城区的土地有利用起来,不拍卖,不经营,靠什么搞建设?土地的经营要“管好用活”前提是管好”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公开拍卖的顺序;用活”要用土地生财,赚的钱不是拿来吃、拿来喝,拿来买汽车,而是要为群众办实事。二要思路再宽一些。树立经营乡村的理念,创新和完善投融资体制,突出发展集团在乡村经营中的融资作用,强化乡村资产的集中统一管理,通过盘活非经营性资产、拍卖经营权,为乡村建设筹集资金。要树立借助外力的观念,狠抓招商引资,对于市区的服务业和房地产业要放手让有实力的企业家去开发,放宽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准入门槛,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参与道路、燃气、自来水、污水处置等设施建设。今后凡是参与乡村开发建设的只要符合乡村规划,不论是外地的还是外地的不论是个人独资还是合伙经营,都要积极地鼓励支持,公平竞争,一视同仁,搞好服务。三要步子再快一些。要以土地贮藏经营为重点,抓好供排水、供热、商砼、物流、钢结构、质量检测、房地产开发等经营项目。土地贮藏经营要按照管好、用活的总要求,年内力争再储备土地2000亩,为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证,争取到十二五”末,使我市的城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到50万以上。

加强乡村管理,第四。全面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乡村管理的好与差,反映了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体现了市民的整体素质。要大力营造人人都是主人翁、人人关心乡村建设、人人参与乡村管理的社会环境,社会总动员,全民齐参与,行业顾大局,人人做贡献,努力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一要加强教育。搞好乡村管理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要通过多种形式,广大干部群众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凝聚健康向上的乡村文化主流,提高乡村的文明水平。要有针对性地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开展各种贴近实际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和培养乡村文明新风尚,激发群众热爱乡村、建设乡村、管理乡村的热情。要从强化市民文明意识入手,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广大市民真正明白一个文明市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二要严格管理。坚决地杜绝随地小便、吐痰的恶习,这次“乡村建设管理年”一定要杜绝这些恶习。观察到无论是十多岁的小孩还是七十多岁的老人,都有随地吐瓜子皮的坏行为,还有一些打扮得很时髦的年轻姑娘也是再有就是年轻人吃的泡泡糖,南城门广场地上的泡泡糖都能把人的脚粘住,有关部门要严格管理,对这些都要严厉惩罚。要加强宣传,让市民养成好习惯。也观察过,街道上只要有交警或是拿红旗的小学生维持,秩序会好一点,只要没有人管,闯红灯的翻栏杆的还是很多。当然我设施上要多考虑,有些地方可以多开两个路口。再一个关于随地吐痰的问题,那么我街边可以搞一些吐痰的地方,沿线10里、5里连个垃圾箱都没有,那一口痰不可能含到嘴里面,素质还没到那种水平。觉得随地小便是武威城里最损形象的事,也是最容易解决的公安、建设、环卫联合上,抓住就罚。要有效改变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写乱贴、乱停乱放、乱倒垃圾等各种不良习惯。突出抓好环境卫生整治,经常性地发动市区两级单位的干部职工和广大市民,对市区范围内所有大街小巷、办公场所、小区院落、城乡结合部等重点部位进行集中清理清扫清运,坚持经常整洁。要突出抓好交通整治,强化交通平安宣传教育,坚持站岗值勤与巡逻相结合,严肃查处交通违章行为,纠正翻越栏杆行为,保证市区主要路段人车各行其道,交通疏通。要突出抓好市场秩序整治,搞好集贸市场管理,打击欺行霸市、假冒伪劣行为,取缔店外摆摊、以街为市、以路代市、沿街叫卖的不良现象,确保行商归市、座商归店、各类摊点上市交易。要突出抓好市容市貌整治,更新和增设城区的公用设施,补修破损的路面,清除城区内的残墙断壁;建议文明施工,制止占道施工及乱堆乱倒建筑垃圾,撤除各类违章建筑;加强户外广告标语管理,制止乱贴乱挂;加强花草树木养护管理,更新增设路灯,清洗、美化临街楼房和店铺。要突出抓好噪音污染整治,取缔车辆高音喇叭,制止音像制品商店、电器销售门市部、建筑工地及娱乐场所噪音扰民,为市民提供一个和谐舒适的居住环境。三要加大投入。启动乡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改变城管设施装备落后、管理手段落后、维护投入缺乏、管理费用缺乏等一系列问题,切实提高乡村管理水平,为广大市民发明一个干净、整洁、舒适、宜居的乡村环境。需要强调的省上今年将开展第八次全省乡村卫生检查评比,能否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验收,对我重大考验。创卫”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参与。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全市上下营造创建卫生城市的浓厚氛围,使全市人民了解创卫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重要意义。市爱卫办要充分发挥组织、指导、协调、督查的职能,协调城建、卫生、环保、交通、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和凉州区政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市监察局、市政府督查室要对各单位创卫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督查,表扬先进,批评后进。创卫工作中谁丢分谁负责,哪个部门推诿扯皮追究哪个部门的责任,绝不姑息。

统筹城乡建设管理,第五。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城乡一体、统筹发展是打造生态、和谐、宜居城市的殊途同归。农村建设的现代化,整个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局部,不可或缺。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是从我市实际出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上的创造。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规划要充分体现城乡空间融合、特色产业聚集、经济社会统筹、环境条件良好、群众生活富裕的中小城镇集群和新农村融合发展区的特点。要加快金大快速通道建设,加大项目对接力度,采取企业化运作机制和市场化手段,整合交通项目资金、政府投资、银行贷款,年内基本建成金太阳产业园至武威城区段工程、黄羊镇至土门工业园区段工程,年内拉通全线路基工程。要围绕金大快速通道,做好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的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布局建设设施农业小区和农民新居,统筹考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设施。要科学谋划武威城区、三个县城和武南镇、黄羊镇、大靖镇等重点城镇的建设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把城镇建设好、管理好,辐射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坚持城乡规划“一张图”科学调整镇村布局,突出发展中心镇和城镇组团,转变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以中心村镇为重点,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着力建设覆盖城乡的水、电、路、气等网络,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增强小城镇的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空间载体和硬件支撑。要将镇村管理纳入乡村管理体系,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加快村庄道路硬化、垃圾集中收集处置,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

三、提质增效,加强领导。确保乡村建设管理年活动取得实效。

加快乡村建设,科学编制规划。搞好乡村管理,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客观需要,也是营造良好建设环境、投资环境、干事守业环境的重要内容。全市上下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社会总动员,全民齐参与,行业顾大局,人人做贡献,确保乡村建设管理年活动取得实实在效果。

严格执行规定,第一。维护群众利益。乡村化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让更多的人享受乡村现代文明的过程。市民是乡村的主人,乡村的建设和管理都要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让人生活的更美好。当前,乡村建设管理中涉及的矛盾和利益抵触很多,要进一步完善利益协调机制、矛盾排查调处机制、权益保证机制,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工作中要着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身手,要转变作风,下村蹲点,深入群众,自觉理顺群众情绪,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建立感情;制定政策、执行政策时要防止简单化,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考虑群众接受水平,把切实维护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认真解决土地征收、乡村拆迁、环境整治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一要做好乡村房屋拆迁工作。房屋拆迁、棚户区改造中要严格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要求,及时按规范兑现弥补,实施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二要做好农用地征用工作。农村土地征用过程中要突出解决“城中村”改造问题,建设好农村小康住宅,健全失地农民社会平安机制,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确保失地农民有房住、有事干、有保障。三要加强物业管理工作。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大查处力度,切实解决好物业管理中供热、供电、供水、服务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加强组织领导,第二。严格督查考核。市、区有关部门都要把乡村建设管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认真研究具体的落实措施,对重点工程项目,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靠前指挥,抓好落实。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的具体任务要分解落实到领导、落实到部门,确定具体的工作时限,明确达到效果,制定可行的奖罚措施,加强督查落实,接受社会监督和群众评判。今天动员会后,凡涉及到乡村规划建设管理任务的部门单位,要迅速拿出自己的实施方案。市文明委、市爱卫会及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加强督促检查,对工作开展有声势、有力度、有效果的要通报表彰,对推诿扯皮、无所作为的要通报批评,并建议市委、市政府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加强作风建设,第三。不时提质增效。要把开展乡村建设管理年活动与提质增效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大胆解放思想,突破观念障碍,抢抓机遇,积极探索促进乡村建设管理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着力解决大局观念不强,各自为政、推诿扯皮的问题;着力解决工作责任心不强,效率低下、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问题;着力解决纪律涣散、吃拿卡要、不抓落实、坐失良机的问题。通过开展乡村建设管理年活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事顺序、降低运行本钱,做到岗位有职责、工作有规程、办事有时限、结果有回音,以良好的作风推动乡村大发展、快发展。

广泛宣传发动,第四。营造发展氛围。充分利用一切宣传手段,采取一切宣传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开展乡村建设管理年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乡村建设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具体措施,把全市上下的视线引导到市区建设管理上来,把干部群众的热情和干劲引导到发明良好的人居环境上来,把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区域中心乡村的目标上来,进一步增强市区干部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真正把建设市区、美化市区、发展市区变成每个市民的自觉行动。乡村建设管理部门广大干部以及各街道、各社区的同志,既是乡村建设管理的工作人员,又是宣传员,要模范执行有关政策,深入群众及时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耐心细致地做好宣传教育引导工作,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使群众真正理解和支持我各项工作,为加快乡村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加强队伍建设,第五。发挥主力军作用。开展乡村建设管理年活动,城建部门责无旁贷。要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对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布置不打折扣、不讲条件,分配什么任务就接受什么任务,接受什么任务就坚决完成什么任务,确保政令疏通。要加快推进建设系统内部改革,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对现有人员定岗、定责,消化富余人员,逐步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要加强城建集团内部管理,严格监督,规范运行。这里要特别强调城建系统、乡村管理系统的廉洁自律问题,乡村建设也好,土地征用也好,这些都是高危行业”两手抓,一手抓项目、抓发展;一手抓廉洁自律,要警钟长鸣,常说常抓常管,绝不手软。

切实加强队伍管理,要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学习,不时提高整体素质。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完善工作考评机制,特别对执法工作人员和协管人员,要根据工作考核情况进行末位淘汰,提高队伍的整体工作水平,更好地担负起建设管理乡村的重任。

第6篇:乡村规划建设方案范文

一、时期我县城镇建设获得的首要成果

时期,我县坚持以规划为先导,以项目建设支持,创新体制、发扬潜能、加大投入,城镇化建设获得了明显成果。

(一)规划治理成效明显。突出规划先导效果,共投资1000多万元用于规划编制,更新数字化地形图380多平方公里。先后完成了《县城镇系统规划》、《县城市总体规划》和《景色胜景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汪家化工小区、城东片区、城南新区等20多个节制性和建筑性具体规划编制;启动了城乡统筹规划及各乡镇集镇总规修编工作;完成了全县110个行政村乡村规划。经过精心编制系列规划,城市规划区面积由136.98平方公里扩展到240平方公里,城区具体规划掩盖率到达80%以上,初步构成了掩盖县、乡、村的三级规划系统,为城乡建设科学发展供应了有力保证。在增强规划编制基本上,不断完善严重项目专家会审、征询和规划委员会民主决定计划制,制订出台了《城区村(居)民房屋建设治理方法》等一系列标准性文件,并加大规划批后巡查密度和力度,严格查处违法建设行为,使规划审批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进一步加强,执行监督机制更加完善。

(二)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围绕“城乡建设程度走在全省山区县市前列”目的,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累计完成基本设备投资达5亿多元。先后高标准建成了污水处置厂、垃圾填埋场、饮水水源等公用设备项目,完成了城区大路、安泰大路、解放路、凤翔路、沮阳路、航天路等首要道路的综合革新;稳步施行了城区垃圾和环卫打扫保洁改革,分阶段施行了消除城区“泥巴路”、“断头路”、“摸黑路”实事工程;启动了城区“四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单位(小区)创立活动,继续施行城区增绿、补绿工程建设,具体推进城区街道绿地、天井绿地、公共绿地建设,完成了桃花岛生态示范园、鹏程国际广场、迎宾大路等城市绿地建设;施行景象亮化工程,对城区主次干道和主要建筑物施行了亮化。城区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先后引进和建成房产开发项目10多个,新增房屋建筑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积极启动经济合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等。当前,城区绿地率达37.15%,绿化掩盖率达41.76%,人均公共绿地上积到达11平方米,城乡情况进一步改善,功能品尝日渐提高,经济发展情况更加优化,人居情况明显改善。

(三)城市特征日益光鲜。一直将“以人本”理念贯串于城市规划建设的各个环节。对事关群众亲身好处的主要规划编制、严重改建项目、社会关注的热难点问题等,均采取专家论证、民意查询、网上投票、媒体宣传等方法向社会大众公开,普遍集中民智、堆积民力。坚持从人民群众亟需处理的突出问题动手,落实惠民政策,施行利民工程,着力改善民生。在完成最低收入家庭租住房屋补助应补尽补的基本上,积极推进保证性住房建设,共累计完工保证性住房近3万平方米,基本完成了“住有所居”的目的;先后对城区22条巷道进行硬化和亮化建设,处理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充分发扬城区依山傍水的天然优势,着力打造生态城建,彰显山川特征。坚持采取因地制宜、施行节能照明、节水绿化、普遍采用乡土树种和原资料、完善多方监督系统降低工程造价、积极推行建筑节能等多方办法,不断增强节省建城的认识,着力打造“节省”城建。

二、存在的首要问题

(一)城乡规划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势存在必然差距。一是前瞻性不够。如城市规划不能知足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城市燃气等未在规划中予以充分思索;二是规划容量不足。如城市建设用地尚不能很好知足工业园区发展和严重公共基本设备建设的用地需求;三是操作性不强。建设详规的掩盖率不够,新农村建设规划还不能有用知足农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

(二)城乡建设程度与山川园林城市定位存在必然差距。一是城区骨架拓展迟缓,建成区面积较小,各类功能分区混同,不利于城市性质的构成和凸显。二是建筑程度较低,建筑物立面、颜色、装饰和全体作风等方面尚不尽人意。三是绿化层次较低,绿量不足,道路绿化、天井绿化和公共绿地建设程度偏低。四是亮化方式单一,标准不高,短少精品和特征。

(三)城乡治理程度与人民群众的愿望存在必然差距。一是基本设备建设滞后,不能有用知足城乡居民的交通、出行、饮水、照明等需求。二是村镇规划治理亟待增强,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不相顺应。三是城乡卫生情况有待进一步改善,局部单位(小区)的垃圾集并房没有建设到位,居民区内部和乡村情况情况亟待增强和改善。

三、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的工作建议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正处于加快转型的战略时机期和蓄势勃发的具体收成期,我县城镇建设面对可贵的发展时机,我们将紧紧掌握时机,突出大项工作重点,具体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突出特征,高标准规划城市

1、着力构建完善的规划系统。一是加速完善城乡统筹规划。积极将纳入省、市域城镇系统全盘思索,力争使何在省市域城镇收集中占有相对有利的地位,为发展争夺有利的政策区位。二是加速完善城镇总体规划。依据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实时对各乡镇集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三是加速完善景象节制规划。启动城区景象节制规划和保宜高速及荷当、保宜、南等省道沿线景象节制规划编制,做到有的放矢建设和治理县域空间景象元素。四是加速完善具体规划。加大城区和乡镇重点地段、重点区位的节制性具体规划和建筑性具体规划编制力度。五是加速完善专项规划。根据城市发展实践,合时对城市给水、排水、道路、绿化、燃气等基本设备规划进行修订、完善。六是加速完善乡村建设规划。在完成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基本上,有序启动宜居乡村和漂亮乡村示范区规划编制。

2、着力配套标准的治理方法。一是制订出台城市规划治理技能规则。结合实践,制订出台涵盖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与适建范围、建筑容量节制目标、建筑间距与建筑让步红线节制、建筑物高度节制、城市建筑景象节制、市政工程设备节制、绿地节制、建设工程完工规划验收等内容的综合性治理规则。二是制订城市“四线”(红线、绿线、紫线、蓝线)规划控制技能文件。城市“四线”规划控制技能文件经审批后实时向社会,便于大众查询,以保证城市规划有序施行。三是不断完善治理方法。完善房产开发建设、农民公寓建设、城市绿化建设等专项治理方法,促使各类建设标准有序。

3、着力履行严格的执行机制。一是完善规划评审决定计划机制。坚持主要规划和房产开发项目规划方案提请县规划委员汇集体审议定策机制。二是履行规划公示准则。将城市总体规划、“四线”规划控制技能文件、个人建房等专项治理方法以及房产开发项目审批状况等经过收集实时向社会公示,承受社会监督。三是完善规划施行责任追查准则。依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准则严格执行责任追查准则。关于不按《城乡规划法》和《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实行报建手续、躲避监管、擅自建设的,应予以严格查处,切实维护规划的严格性。四是健全规划批后监管机制。要坚持起“全天候、无裂缝”的规划监察巡查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处置,保证城市规划准确施行。

(二)多法并举,高层次建设城市

1、多渠道筹措城市建设资金。一是内部挖潜增资。在保证财务投入不变增进的基本上,充分应用现有资源、情况前提,积极对内挖潜,扩展资金起原。二是外部引进融资。认真研讨有关城市开发的投资政策,顺水推舟各方开发(投资)商的投资热情,加大城市房产开发工作力度,为城市建设融取很多资金。三是对上争夺津贴资金。认真体会上级投资政策、掌握政策时机,积极对上争夺城建项目资金。四是普遍汲取民间成本。充分应用县内局部老板、民营企业和外出打工人员二次创业、投资房地产、回籍兴办企业等热情,发明前提、吸引他们参加房产开发、市场建设,拓宽民间成本参加城市建设渠道。

2、大实力拓展城市框架。一是拓展城市框架。紧紧掌握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快车道的有利时机,积极抢抓城东新区、城南工业园区、汪家工业园区等很多具有优越用地和开发前提的区域亟待开发等有利前提,稳步扩展城区规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二是完善城市功能分区。对老城区局部功能进行恰当转移,合理规划建设工业、寓居、行政办公、商贸服务、文教卫生等功能区。三是着力建设“四区”。革新老城商贸服务区。保存老城区的商贸服务功能,对局部行政办公、寓居功能进行有序转移。采取多种方式对老城区局部危旧建筑和“城中村”进行革新升级;高标准新建城东新区。规划、引进、新建一批城市级的商贸、宾馆、餐饮等服务设备,指导局部行政事业单位、商贸服务业、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进入城市新区;打破性发展工业园区。积极为工业园区发展营建优胜情况,增强基本设备和服务设备建设配套,构成以工业化促进城市化、以城市化推进工业化的良性发展格式;高起点建设凤山寓居小区。高起点规划建设凤山寓居小区,将景色胜景区和凤山寓居小区打形成城区的后花圃。

3、全方位完善基本设备建设。一是大魄力施行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加速城东大路、城南大路、环城路新建和革新措施,分步延长凤仪路、沮阳路、复兴路,规划建设沮河三桥,着力构建城区表里迟滞的道路交通系统。二是大手笔施行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坚持以陌头绿地和天井绿地为点、道路绿化为线、滨河公园绿化为面,大力施行城区增绿补绿工程,力争城区绿化标准到达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具体增强街道亮化建设,以大路样板街、沮河景象走廊带和城区各首要企事业单位、标记性建筑物等为重点,逐渐推进城区景象亮化建设。三是大力度推进生态环保工程。施行城区洁净排污工程,统筹安排城市污水管网、垃圾集并房、垃圾池建设,大幅度提高污水、垃圾搜集率和处置率,坚持城区优越的生态、发展情况。

(三)协调推进,高程度统筹城乡发展

第7篇:乡村规划建设方案范文

重点讲三方面的意见根据会议议程布置.:

一、严格把关搞好危房改造工程

省委书记、省长亲自布置,第一、公平公正。总书记、总理特批。县委书记、县长直接参与会议接受任务,由此体现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水平。患均不患贫”农民中的一个重要文化心理,危改不但是民生工程,而且也是民心工程,必定是高度关注。各级高度重视,群众高度关注,处置稍有不当,就可能引发风波。要防止引发风波,就必需要公平公正。

选择最危险的户实施。二是对未实施的户要责任落实到人,第二、严把关口。一是安排危房改造工作时。作好巡查和监测,一有险情要立即排除,绝不容许发生危房倒塌压死人的情况。三是对地质灾害户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这一次改造,市危改办如作安排,一方面,要向市政府抓紧演讲;另一方面,对中观上观音等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要逐级报省政府审批安排治理。这才是工作的大事。

原则上都要依照黔北民居样式进行,第三、注重结合。一是要和黔北民居建设相结合。危房改造。从而把危房改造和黔北民居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但对于少数无力依照黔北民居样式进行改造的统一指导下进行除险加固。二是要和百里民居示范带建设相结合。207省道沿线所有五保户一级危房户、低保户一级危房户要全部安排改造。沿线乡镇的五保户一级危房户改造,经过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在百里民居示范带上。其他农户,凡是符合一般困难户一级危房户的作重点安排进行改造。

要实行领导、组织、干部包保责任制,第四、严明责任。危房改造。强化组织实施的责任。实行谁包保,谁负责。建立完善包保责任制的档案。

国土资源局等部门要配合各乡镇作好建设用地的把关,第五、确保质量。实施危房改造过程中。确保新的用地无地质灾害隐患;建设局等部门要配合各乡镇抓好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确保所有的危房改造都符合质量要求。

所有危改户的档案中,第六、完善管理。乡镇危改办要做到人员、场所、设备、经费四到位。对危改档案管理实行一户一档制度。所有资料要齐全,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必需要有图片资料反映。办公室对档案资料的管理要规范、全面,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资料齐。

第七、加强领导。各乡镇和县有关部门都必需要认真研究、统一部署、细化责任、加强检查、有力调度、严格考核、坚强推进。

第八、严肃问责。对于弄虚作假、挪用资金、出现质量平安问题、期完不成任务的要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全力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

找准差距认真总结。

把城镇建设列入“三大攻坚战”和“四化一强”战略重点,九届县委以来。城镇建设成为工作的亮点,从而改善了环境、树立了形象、赢得了好评。

城乡建设工作有了新的进步。城区建设方面:一是完成了县城第四轮总规修编,近两年来。县城控制性详规已形成了初步效果;二是摸索了新的政策环境下开展旧城改造的经验;三是新区建设有力推进;四是完善了南门一期开发等大量的遗留问题;五是作好了南门二期开发的一切准备工作;六是推动并建立了城镇建设的融资平台。其它小城镇建设方面,庙塘镇、新洲镇、桴焉乡、班竹乡、格林镇、碧峰乡、杨兴乡等乡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新农村建设方面,以沼气池建设为抓手、以“4321建设为载体、以“六大元素”为特色的黔北民居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百里民居示范带建设正在有力推进。

但还存在很多缺乏:一是一些地方和部门重视不够。二是规划普遍滞后。三是管理不严。有放水养鱼的现象,应当清醒的看到以往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有放任自流的现象,有麻木不仁的现象,有熟视无睹的现象。四是落实不力。会上表态好,会下落实差;当面表态好,过后落实差。得过且过,推而不动。五是统筹不到位。

增强信心掌握形势。

但总体形势非常有利。一是县委把提升城镇化纳入“四化一强”发展战略,虽然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县城乡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加快推进城镇化已经成为广泛的共识;二是发展的动力很强、空间很大;三是基础设施条件不时改善;四是政策机遇前所未有;五是信贷融资平台更宽;六是规划条件较好;七是用地条件有利;八是房价比较平稳。

现在县处于提升城镇化的重要时期,总之。一定要坚定信心,有力推进城镇建设。

加快发展抢抓机遇。

要始终掌握以下几点:一是建设的模式。政府主导。

市场运作,群众参与。配套建设。二是临时的对策。规划先行、路网引领、突出重点、打造特色、统筹城乡、产业支撑。三是统筹的要求。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体化。

建设推进年,今年的工作定位:规划落实年。品质提升年。

新增城镇人口1.2万人,今年的主要任务:新增城镇建筑面积206472平方米。城镇化率达35.5℅,比上年增长2.3%完成廉租房建设160套0.8万平方米,解决住房保证812户2560人;完成危房改造1616户;建设黔北民居1660户。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科学规划。一是树立营销地方理念。二是掌握规划重点因素。

土地利用,首先要掌握三个关键环节:综合交通。生态

广场,环境。其次要掌握五个重点要素:标志。路径,区域,

广场是城镇客厅,节点。标志是视觉符号。路径是视线走廊,区域是功能分区,节点是集散之处。再次要掌握三点重要元素:环境,形态,色彩。

三是有力推进规划工作。

以指导城区建设。请县财政局作好好资金调度布置,首先是搞好城区规划。第四轮县城总规修编已经明确了城区的空间结构和发展目标。现在快速完成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县建设局在6月25日前将编制资金汇到重庆大学,6月底组织对初步规划效果的讨论。其次是搞好城镇规划。再次是搞好乡村规划。

狠抓建设。第二。

多元筹集建设资金。要大力解放思想,一是实行多元投资。通过政府投资、开发商出资、社会筹资、银行融资等办法。通过土地资源市场化、无形资产有形化、市政投入社会化、公用事业产业化等方式广辟融资的渠道。

二是搞好土地储藏。

三是抓好路网引领。

四是坚持突出重点。重点是一心(主城区—一城两区’两门(土坪、新洲)三通道(S207S303X326

五是作好特色打造。

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这两手都要抓好。拆迁安顿是旧城改造的难点,六是做到两手齐抓。也就是从的实际动身。要用宣传到位破解思想难题、政策到位破解拆迁难题、执法到位破解强拆难题的方法解决拆迁问题,努力做到以人为本、和谐拆迁。县城建设方面,东门片区、北门片区改造进入正常秩序后,要把重点放在新区建设上,努力加快推进城区扩容。其他镇应把重点放在新区建设上,既能实现扩容,又能促进改造。

靓颈工程方面要消除耸包颈现象,实施好美容、靓颈、爽身三大工程。美容工程方面要消除麻子脸现象。爽身工程方面要消除新西装套棉袄现象。

依法管理。第三。

树立没有战略指导的规划就一是搞好规划管理。首先。

坚定不移地执行好规划。其次,不科学的规划、不是科学规划指导下的建设就是破坏式的建设观念。建立和执行联合审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制度。对于村民建房,村建和土管联合成立审批办公室,接到村民申请后,办公室约请交通、电力等相关单位联合审查,然后统一收取费用,分别报批,20天内办结,最后由办公室通知村民领取审批手续。对于项目建设,由建设局牵头,协调国土、交通、电力、环保、水利等部门联合审查签署意见后,再报县人民政府审批。

二是搞好用地管理。坚持一个池子蓄水、一个渠道进水、

管好二级市场,一个龙头出水。城区和重点镇必需要垄断一级市场。绝不能出现个人随意建设的情况。一般镇和乡村也要搞好建设用地的统一管理,不能出现擅自占地建设的情况。坚决杜绝以罚代法的行为。

要实行好建设监督管理片区包保制、村建所和国土资源所半月巡查制、建设局和国土资源局季度督查制,三是搞好建设管理。首先。严防违法违章建设的发生。其次,对发生的违法违章建设要坚决处理在萌芽状态,不允许发展和蔓延。再次,对严重的违法违章建设要作坚决的处置。愿不愿处理是认识问题,敢不敢处理是决心问题,能不能处理是能力问题,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认识和决心的问题。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对违法违章建设要作坚决的处置。再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地妥善处置建成区内危房处置、规划区内无房户建房、乡村村民无力修建黔北民居等问题,严格控制城建规划区内村民建房面积和层高。对建成区内的居民危房,经检查认定和审批同意后,统一指导下进行除险加固;必需要拆除重建的不能逾越原有面积和层高。对规划区内的无房户需要建房的应当予以审批。不允许不是本村的人员在城区规划区内建房。乡村村民改建、新建房屋,原则上都应建成黔北民居,对于无房又确实无力修建黔北民居的也应当实事求是地予以审批。城建规划区内的村民建房必需要实行严格控制,建房面积不能逾越法规所规定的面积,层高控制在二楼(一楼一底)以内。最后,切实抓好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管,坚决抓好平安监管,防止出现质量平安隐患和发生平安生产责任事故。

(四)坚持双轮驱动。

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保证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今年3月下旬。对住房保证工程的实施作了全面的安排安排。

既能扩大投资又能带动消费,加快建设保证性安居工程。既能促进增长又能改善民生,应对危机、推动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必需坚持城镇廉租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双轮驱动。农村危房改造已作了明确,作好住房保障。这里不再重复。城镇廉租房建设要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县级匹配资金必需要到位。三是做到政策到位。落实好免收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土地出让收入的政策,第一、做到四个到位、一个公平”一是做到规划到位。要作好制定实施计划、确定保证对象、选定建设方案的工作。二是做到资金到位。除了中央和省、市的补助以外。并对廉租住房经营免征有关税收。四是做到监管到位。五是做到分配公平。把好事办好,关键是做到分配公正、公平、公开。科学确定保证对象准入条件,准确掌握生活困难和住房困难的水平。完善申请、审核、轮候、复核等制度,坚持动态管理,坚持阳光操作。采取媒体公示、群众举报、政府监督等措施严格把关,确保保证性住房优先用于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凤仪、安场两镇要作好配合,第二、按时完成今年廉租房建设任务。县建设局要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度、抓质量、强监管,保证把廉租房在规定的时间内建设完成。

先傲事者后忧”廉租房建设的时间紧、要求高、监管严,第三、作好明年廉租房建设的准备工作。先忧事者后乐。没有作好准备,项目安排下来就会措手不及。建设局和各有关乡镇要作好明年廉租房建设的准备工作,项目一安排就能快速落地,依照讲程序、讲进度、讲质量的要求有力推进建设。

(五)严格实行考核。

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农村危房改造、廉租房建设等实行严格考核。通过采取考核措施,制定严密考核方案。促进完成城乡建设各项工作,加大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力度。

三、扎实推进山水园林乡村创立

(一)充分认识重要意义和作用

全面推进我县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创建山水园林乡村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加强乡村生态建设,发明良好人居环境,弘扬乡村绿色文明,提升乡村品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乡村的重要载体。当前我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创建国家森林乡村的决定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县生态特色和发展战略有机结合的体现,打造名片的良好表示方式。

(二)迅速完善和审批创建方案。

推进创建工作

请各乡镇和有关职能部门务必认真组织讨论,县林业局代县人民政府起草的创建方案(征求意见稿)已经发到大家的手中。提出珍贵意见,6月20日前送县林业局。请县林业局作好督促和汇总工作,并于6月25日将修改后方案送县政府办公室。下面,再强调几点:

有力推进创立;二要优化绿地系统规划并纳入控制性详规;三要广泛宣传发动,一要成立组织机构。并向社会公布,实行绿线管制;四要根据《国家园林乡村规范》国家森林乡村规范》科学制订创建方案,并严格依照方案进行建设;五要沙阡电站选址在渔塘建设,使城区处于三面环水之中;六要实施八岔林水库或柏坝引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城区人饮问题,并调节西门河供水,增加城区灵气;七要精心设计和建设两城区连接大通道,形成生态观光大道;八要重点规划和建设一系列广场和公园等,形成山水园林乡村的支撑;九要在207省道土坪至和溪段及芙蓉江沿岸规划种植芙蓉花和野木瓜,使油桐花、木瓜花、芙蓉花三花竞放,形成观光带。

第8篇:乡村规划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广东;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制;机构设置

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是乡镇人民政府的重要行政职能之一,规划管理体制是否合理,是城乡规划功能能否充分发挥的首要条件,是实现城乡规划目标的重要保障。

1乡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发展趋势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既要服务于提升乡镇的公共品及服务的提供能力,又要着力于提高乡镇经济发展效率。目前,全国围绕乡镇行政管理体制,主要形成了“撤乡变街”、“强镇扩权”和“大科制度”三种改革趋势。全国的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在这三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下也出现了若干种发展趋势。(1)规划决策权限“上收”与事实管理重心“下移”。依据管理学的原理,决策行为与执行行为应该相对分离。推动规划管理体制与规划管理指导思想同步改革,改变传统规划管理中“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思想观念,将规划管理决策权“上收”,而将规划管理实施重心“下移”,形成科学合理的乡镇规划管理结构体系。(2)规划建设管理权限“收”、“放”有机统一。随着乡镇行政管理体制调整,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层级体系应进行相应调整完善。合理的管理层级机构体系可以使城市规划权限“收”与“放”有机结合,既保证规划建设实施管理按预期规划效果执行,同时又不降低规划建设行政管理效率。(3)探索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的合署办公化。《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鼓励各地探索基层规划、国土站(所、分局)合署办公机制。”推行乡镇“合署办公”机构改革,一方面能深化机构改革,理顺关系,精简人员;一方面也是创建“便民、利民、惠民”一站式服务以及加强基层综合执法力量的内在需求。

2现状评估

2.1广东省地方规划建设行政管理体制概况

伴随着近30年的快速城镇化,广东省经历了多轮行政区划调整和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广东省现行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基本可划分为,地级市-区-街(镇)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各地级以上市市区)、地级市-镇的“两级政府、两级管理”模式(中山、东莞)、地级市-县(市)-镇的“三级政府、三级管理”(除广州、深圳、佛山、中山和东莞等地级市以外的其他地级市)。

2.2广东省地方规划建设行政管理体制分类

依据乡镇与县(区)两级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的设置、二者隶属管理关系以及事权划分,可把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划分为两种类型:即垂直派出型与非垂直派出型。依据乡镇规划管理机构与其他同级机构之间的关系设置,可把乡镇规划管理机构划分为两种类型:即合署办公型与独立建制型。按照上述两种分类方式以及实际情况,可组合出3种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类型组合:垂直派出型+独立建制型,非垂直派出型+独立建制型,非垂直派出型+合署办公型。

3存在问题及原因

3.1垂直独立型

以中山市为例,这一模式在中山市土地城镇化和经济突飞猛进的城乡二元时代立下汗马功劳,但是随着土地资源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日趋严格,暴露一系列问题:(1)管理碎片化导致规划服务分割。随着中山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空间转变为包括市、镇、村的全域空间。由于规划编制主体众多,一个市级规划主管职能部门常常需要协调20多个镇政府和管委会。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建设用地指标分解为例,为调和与各镇街的矛盾,除中心城区外,中山各镇的最终指标分解大体按照平均分配思路进行,由此可见规划利益协调之难。(2)规划建设管理实施部门权责不明。乡镇要寻求发展,往往需要在政策资金、重大项目平台、用地指标等方面向上级政府和部门争取更多的支持,规划往往成为利益博弈和矛盾聚集的焦点之一。

3.2非垂直独立型

以东莞市清溪镇为例,非垂直独立型市-镇管理体制在东莞市改革开放过程中,迅速推动了农村工业化进程。但随着东莞空间格局的转变和改革发展的深入,现有规划管理体制制约了资源整合、区域协调和设施共享:(1)规划管理层级体系有待完善。由于东莞各乡镇的规划管理层级体系为“市规划局——镇规划管理所”,作为非垂直独立型机构的镇规划管理所,更多反映镇一级的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东莞城市建设的“局部有序,整体混乱”、“重复建设”等问题。(2)权责划分不尽合理。由于各镇规划所较低的行政级别设置,以致无法有效地履行规划管理职能,市规划部门每天要审批相当数量的规划建设方案,工作压力繁重,也导致相当部分规划难以及时的通过审批程序。

3.3非垂直合署型

(1)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机构未能实际整合。以H县L镇为例,乡镇城建规划办公室主要是乡镇城建、国土、城监、环卫和规划职能进行合并,但因国土所属垂直管理单位,而其它站所属乡镇管理单位,人员编制未能实际合并,乡镇城建规划办公室只是一个职能整合的联合机构。(2)乡镇城建办经费、设备设施等较为滞后,专业人才紧缺。如H县L镇乡镇城建规划办不是实体机构,没有正常开展工作需要的预算经费,工作开展困难较大。人员方面,13个人员(主职及兼职)年龄均在45~50岁之间,且无一人是城市规划专业,而且人员工作穿插、一人多职非常普遍。

4对策建议

4.1垂直独立型

借鉴佛山市顺德区“片区统筹、纵向分权”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经验,以中山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四大组团为基础,划分成四大功能片区,并由市规划局派驻片区直属机构,将原来的“市管镇”二级管理模式改为“市-功能片区-镇”的三级管理模式,进一步发挥城市规划在空间上调整城市资源的作用。按照“决策在上,执行在下”及“规划上收,审批下移”的思路,市规划局集中精力做好全市域层面工作,强化规划宏观决策及规划引领作用,片区直属局则侧重于日常规划管理和个案审批工作。探索建立地区规划师制度,选拔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能够在镇村地区担当起协调政府内部部门,政府与社会、城与乡间利益的专责人员作为地区规划师。由地区规划师代表镇党委、政府履行规划统筹协调和顾问职责。

4.2非垂直独立型

东莞市应建立与片区化空间格局相匹配的规划建设管理模式:以片区为规划管理单元,完善集中统一的规划管理,协调、组织各镇街的发展。市规划局内部以片区为管理单元进行分工,派出五大片区规划大队,分类指导各片区的镇规划所工作,在规划编制、项目审批上授予片区分局相应管理权限,以改变目前项目审批过于集中、规划编制过于分散的状况。东莞市应逐步达到每万人1.5~2名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的配置标准,并按照各镇面积、人口、经济指标及有关规定充实人员编制。

4.3非垂直合署型

理顺、完善机关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乡镇的规划建设审批权力。为了尽快理顺乡镇国土所的管理权限,建议县(区)将乡镇国土所由目前的垂直管理单位改为乡镇属地管理单位。努力争取将乡镇城建规划办工作经费列入预算,为乡镇城建规划办开展日常工作提供财力保障,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协调相关主管部门,采取选调、公开招录甚至聘用的方式,尽快充实乡镇规划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力量。

作者:曾秋韵 郭琦 单位: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欧阳南江,朱永盛,陈中平.转型时期东莞城市规划管理的理性思考[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9:7.

[2]何化忠,王萍,林琳.“市管镇”体制下的城镇规划管理问题及对策———以广东省中山市城镇规划管理为例[J].建筑科学,2007,01:94~97+102.

第9篇:乡村规划建设方案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环境,和谐,革新

1.城市规划的定义

城市规划是政府统筹协调城市发展各个领域的重要手段。而城市规划的“和谐”就是资源匹配、生态平衡、产业协调、布局合理、空间丰富、交通顺畅、环境宜人、居住舒适。城市规划确定了城市在产业发展、功能分区、资源配置、交通安排、环境设计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思路,制定规划应以和谐为本。和谐规划是建设和谐城市的基本保障,如何规划建设和谐的城市。总体来讲,为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城市需要,城市规划必须转变观念,要从政策的高度认识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城市规划必须要有整体观念、统筹城市资源、协调各方利益、化解城市矛盾。制订规划要按照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方针,做到科学有序、综合平衡、适应并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即建设一个和谐的现代城市。

2.城市规划编制的方向

城市规划中实现环境保护的对策结合我国实际,按照“五个统筹”以及环境保护所采用的“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总方针和总战略,通过在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研究,城市规划领域中应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对策:

1)城市规划编制的前期准备应将环境、人口、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布局协同考虑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年累计量,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

2)城市规划应同时编制大气、水、固体废物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订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环境目标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与处理、处置指标体系并制订最终治理对策。

3)城市规划编制应将整体环境“区域化”。区域化就是将城市的环境放到整体的区域中进行思考,用体系和城市群的概念来分析城市环境。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整体的城市,用辩证的思维来思考城市环境。

4)城市规划编制中环境问题思考的途径在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结合上,根据我国实际,并以现时的技术手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将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结合得更深入一步:

a.在城市总体规划或次区域规划层次上,确立环境限制是城市或区域发展限制性因素之一的观念,并通过对主要的环境限制因素及潜在的污染源的分析,合理界定城市的规模,选择适合的用地和人口分布交通运输方案;b.在改造和城区重整规划中,尽一切可能改善环境质量,包括完成基础设施的配套,降低太高的容积率和人口、居住密度,增加城市空间和绿地,消除用地布局不当如工业与居住相邻引起的环境干扰;c.在郊区发展中,通过对非建设性用地的功能区划,确定生态保护区和敏感区、景观敏感区,保护其不受城市化的不利影响;d.在市政详规层次上,将污水管网的设计、污水厂与环境影响评估结合起来。

3.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

1)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利用的调控手段。国家发展中出现了人均资源短缺的矛盾,而且是相当长期的矛盾。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上真正牢固树立起资源节约的意识,在具体工作中逐步建立起有关的制度。在未来,我国空间资源的节约是一个大战略。因此,需要研究城市发展的空间战略思想。过去的粗放发展应当变成今后的精明发展、集约发展、合理紧凑发展,对各类城市都应当如此。

总体上,还是合理密度为好。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可以根据情况,适当提高密度,目的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在农村和小城镇,建设用地的潜力不小,可以通过农村合理规划建设,节约土地以支持城市发展用地。需要强调的是,有关用地指标的工作,需要非常慎重。同时必须明确,城市发展用地指标的工作,属于城市规划的法定任务,属于城市规划的基本业务范围。水的节约和水源的保护、能源的节约,都是在城市规划中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2)规划建设生态良好的城市。这本来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任务。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和法制还不够完善,且国家重视工业的大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执法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当前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形势很不乐观。城市的环境保护已经上升到城市安全的层面,而且呈现区域污染的特点。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任务现在更加突出起来。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时,大力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此外,大城市的汽车尾气污染问题也提上了日程。

3)区域协调发展问题。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群和城市密集地区不断增长,城市发展的区域问题突出起来。区域性规划:a.要解决好城市之间的产业发展问题;b.统筹安排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c.安排好区域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d.安排好城乡的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后,从区域层面统筹安排乡村规划建设的任务就提出来了。做好村庄集镇规划也成为需要。农村建设和城市发展是分不开的。

4.城市规划的革新方向

4.1在城市规划中融入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活跃因素,当其与规划相结合时,也才能真正体现“规划”是为人服务的。二战后的西方城市主要面临的就是一系列经济问题,所以才成为制订规划进行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经济改革中出现大量的社会经济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城市规划。

20世纪20年代期间规划是以解决城市人口疏散为出发点,而今研究的问题就宽广得多,诸如城市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带来了新的因素,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虽然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完善、成熟了新的生命力,包括从城市如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如何确定城市在区域中的合理位置,到城市人口和经济发展如何解决人口就业、发展新区、保护旧城中心繁荣等问题结合起来。

4.2从更深层次和角度认识城市结构

1)社会经济作用的结果,对城市职能的多样化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复杂性有了重新认识,即城市的空间结构必须适应城市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需要;2)从空间结构上,对“功能主义”观点提出挑战,引导人们重新研究旧城市;3)重视保护原有的社区结构,允许适当的高密度,保护城市的历史文脉,保护有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4)重视传统的建筑形式和旧建筑的有机结合,改变过去对旧城市全盘推倒,大拆大建,彻底求“新”的做法。

4.3城市发展连续化

人们逐步对城市规划的性质以及相应方法有了新的认识,主要是否定了把城市规划当作是城市“终极状态”理想蓝图的概念,而是逐步把城市的发展视作一种连续不断的过程。现有关条例规定“5年小调,10年大调”的方针,其实也就是促使规划在实施过程中能得以及时调整和完善。

5.结语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的发展指导思想,必然会对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从近年来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环节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五个统筹”还有很丰富的内涵可以挖掘。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深入城市规划工作的各个层面,发挥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汪光焘.以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城乡规划工作[J].城市规划,2004(3):8-12.

[2]邹军.城镇体系规划:新理念、新范式、新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