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全民健身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全民健身的目的和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全民健身的目的和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全民健身的目的和意义

第1篇:全民健身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 北京奥运会 全民健身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1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与全民健身的联系

北京奥运的三大理念与全民健身运动是体育全球化的产物,又是推动体育全球化的动力。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这是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一次伟大交融,是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一次伟大交汇。现在看来奥林匹克精神已深入到每一位中国人的心灵,促进着全民健身事业的蓬勃发展。

1.1人文奥运与全民健身

“人文奥运”内涵最为丰富,涉及面最为广泛,影响也最为深远,是三大理念的核心和灵魂。北京奥运会展现了“和谐、交流和发展”的文化主题,就是通过奥林匹克理想与各国民族文化风情的相互交融,引导推动社会与文化,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达到促进世界的和平、友谊与进步的目的;展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体魄、良好的心智。人文奥运,恰恰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目标,它关注人的需求,促进人发展,增进人的健康,是教育人全面和谐发展。

1.2科技奥运与全民健身

“科技奥运”的理念引导着我国人民建立科学健身的思想概念。北京奥运会后,人民越来越清晰的感觉到,奥运大舞台展现着国家科技水平的发展程度,蕴含着科学的训练、科学的指导和科学的竞争。因此,“科技奥运”在转变广大群众的健身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人们树立“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讲究科学”的思想。文明的群众体育活动和科学的健身方式,对提升全民健身事业的科学化水平有着深远的战略性意义

1.3绿色奥运与全民健身

“绿色奥运”的提出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改善健身环境的作用。“绿色奥运”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北京市政府确定的“绿色奥运行动计划”圆满的完成了各项规划的目标。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在一定时期引导着城市环境保护及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体育的的广泛开展提供了基础,营造了全民健身运动的整体大环境积极向上的氛围,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向更高的层次上发展。

2北京奥运会后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战略思想

2.1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改革与发展之路

全民健身活动要做到针对不同的对象以致服务不同的人群。作为事业就有它自身的资金来源和工作方式,由于服务对象的多元化,要求运作的灵活性。筹集社会中一切可以利用的多元化资源,保障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具体落实,需要社会中上、下各种体育机构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作用来引导全民健身事业良性发展。

2.2坚持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并重协调发展

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规律。从社会意义上看,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两个方面,只有全民健身的普及,才会为竞技体育提供充沛的资源。“奥运争光”与“全民健身”是相辅相成的,体育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质量的不断提高,才能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摆正全民健身的位置有着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意义,使体育事业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实现体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只有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并重协调发展,才会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3北京奥运会后全民健身的发展对策

3.1加强全民健身规范化管理体系及法制化建设

《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已经纳入法制化轨道,需要国家专门设置对应的教育宣传机构,集合奥运会中培养出的高级全民健身管理人才,组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运作机构,政府加强监管和保障,营造一个依法维护和保障全民健身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作为今后的一项重点建设工作。

3.2健全面向大众的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

全民健身计划,指导思想明确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努力奠定建设体育强国的坚实基础。建立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实现体育健身服务的多元化,提高人们对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满意度,提高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对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3加快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大力弘扬民族文化

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促进与世界文化的进一步交融,汇集形成地域特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积极大力发展体育文化建设。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传承着多民族的体育文化,要运用多渠道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和国际交流,向世界人民展现中华民族独有的民族体育文化。在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过程中,要科学地把握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监管和保障,推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振梁.北京奥运会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仁[J].体育文化导刊,2004,(3):3-6.

第2篇:全民健身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目前我国对于全民健身路径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并没有法规针对全民健身路径的利用情况、器械的使用效果以及居民的健身需求情况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居民 全民健身路径 大众健身活动

健身路径的建设,为大部分群众无偿提供了方便、使用的健身器材,适应了小康社会群众的健身需求,使很多的人参加经常性的锻炼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内容和手段,同时提高了群众的健身意识,增加了体育人口,健身路径的使用也促进了群体工作观念的更新,拓展了群体工作的思路,对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1.研究目的与意义

对银川市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情况及居民趋向研究目的是对银川市全民健身路径的调查性、使用性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其更好的发挥作用,而且能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思路。同时对于全民健身工程乃至整个全民健身都有参考与借鉴的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银川市公园参与全民健身路径锻炼的人群。

2.2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法:

就公园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配置、种类、占地面积、分布、指示标志、参与人群等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管理和指导状况及法规建设等问题。

(2)访谈法:

根据现场调查时出现的问题,与部分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进行了访谈,并与银川市体育局的有关负责人进行访谈,了解更为详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3.结果与分析

(1)健身路径使用者的基本情况

银川市公园全民健身路径使用者的年龄结构为:<18岁的占2.4%,18—30岁的青年人占3%,31—45岁的中年人占到7.5%,而>60岁的锻炼人群占60%,不难看出使用者中60岁以上的人群居多。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这部分入群多退休在家,各方面的压力较小有充裕时间,而且他们健康意识较强,因此参与的人数居多。说明全民健身路径的设立为老年人提供了既便捷又有效的锻炼手段,以上数据也进一步说明全民健身路径不但深受老年人的喜爱,同时也受到其它年龄段人群的普遍欢迎。

(2)练习者的性别结构

在银川市公园参与全民健身路径的群体,职业分布比较广泛,工人占32.5%,农民占10%,公务员占7%,医疗业占10%,教育业占9.5%,商业占6%,无职业占25%。

(3)练习者的健康状况

没有疾病的人占60.8%,其他的有疾病的人群中,有一种疾病的人有30.7%,有两种疾病有6.89%,有三种疾病的仅占1.79%。这一结果说明,大多数的锻炼者还是以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为主,是对体育的本质功能的追求,也反映出了人们的预防意识的提高,这是非常值得我们高兴的。

(4)练习者使用器械的目的

调查显示,不论哪个年龄段,锻炼者均把增进健康和交流交往作为参加健身路径锻炼的主要目的,对体育健身的价值认识较高。近年来,政府通过多渠道对体育锻炼价值观的宣传和正确引导,锻炼人群对锻炼的目的也有了多方面的提升,在提高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注重心理健康和对健康美的正确认识。通过参加健身路径锻炼促进了交流交往,人们走出自身居住的狭小生活空间,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形中将自身的生活空间扩展到了整个公园,社区的空间,不仅充实了自己固有的生活空间,而且使微观生活空间变得丰富多彩。

(5)使用健身器械的时间特征

调查显示,根据体育人口的标准(每次锻炼在30分钟以上,并且每周锻炼不低于3次,每次锻炼强度中等),银川市健身路径锻炼者中符合体育人口标准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6.2196。体育人口数量超过了《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标准》中的体育人口占全市人口总数的4096的标准,说明银川市健身路径锻炼者的体育意识认识程度较高,有较好的锻炼习惯。没有达到体育人口标准的这部分入群,主要是处于事业发展阶段的中青年(45岁以下)。由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和繁忙使他们锻炼的时间十分有限,一般多是利用周末和清晨的短暂的时间进行锻炼,并且由于工作的性质无法形成有规律的运动,影响了锻炼的时间和频度。

在锻炼时段的人群中,早晨锻炼的人群最多,不固定时间锻炼的人群居次,占38.1%说明目前大部分人群的锻炼习惯算固定,部分属于见缝插针、随意性较大。是否固定锻炼时间一方面反映着人们的锻炼坚持性,另一方面也反映着人们的工作、生活状况,工作生活紧张繁重者可能导致作息不规律,长此以往就有可能诱发许多社会性的身心疾病。有固定锻炼习惯的人群当中,晚上锻炼的人群比例比较大。为此,有必要在健身路径附近加一些照明设备,以提高健身路径的利用。

4.建议

(1)加强对健身路径的研发,针对性强一些,年龄段分化的器械详细些。同时提高器械的安全性。

(2)加强对健身路径的管理和引导,如每个区有1—2名的器械使用及维修的管理者,既可以更好的管理又可以节省开支。

(3)公园应结合健身器械每年组织多次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健身比赛,提高参与气氛,形成规律性和制度化,突出娱乐性、休闲性和健身性。

参考文献

第3篇:全民健身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全民健身 社会活动 社会责任

随着我国体育健儿在世界各级赛事上不断夺金,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展示了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高昂的斗志,同时也向世界宣告了一个体育大国的崛起。然而,这仅仅是体育精英的大国崛起,而不是全民体育的同步兴盛。全民健身是体育大国重要内容之一,要实现全民健身,成为体育大国,社会责任就不能缺失。

我国体育精英辈出的意义

我国已是体育大国。近十多年来,我国体育运动员频频在国际级赛事上夺得金牌,尤其是自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一举夺得16枚金牌,向世界宣称中国走入世界体育大国行列之后,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28枚金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32枚金牌直到北京奥运会的51枚金牌,我国体育竞技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从许海峰的第一枚射击的奥运金牌到如今的全面开花,我国体育竞技事业已经走到世界的前列。

参与国际顶级体育赛事展示大国风采。运动员在世界顶级赛事上的表现背后是一个国家自信的表现,只有国家处于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时才能在体育赛事上接连夺金。某个体育项目领先具备偶然性,众多项目上金牌的斩获则与运动员的国家信念和精神紧密相关。

举办世界顶级体育赛事体现综合国力。每一项国际级的顶级体育赛事,都和举办国的经济情况、综合国力息息相关。尤其是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更是一个展示综合国力的平台,奥运会举办的成功与否,都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息息相关。体育赛事体现的是大国的实力。北京奥运开幕式的华彩篇章到体育项目的精彩纷呈,再到闭幕式的鸿篇巨制,北京奥运会都向世界宣称了中国的力量,展示了东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我国全民健身滞后导致“大国不强”

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结果却相差万里。我国无论是单项技能的较量还是人体全面技能的测试,都已经是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因为全民健身的滞后,距离体育强国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国民日常健身场所日益减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决策者以GDP为中心的城市经营方式,城市中国民的日常健身场所日益减少,用来休闲、运动的室外场所逐渐被林立的高楼所取代。而且,很多城市、甚至是二三线城市已经有了房地产过度开发由城市中心向城郊过渡区蔓延的趋势,而这种过度开发固然可以给城市带来更高的GDP,但是,后果之一却是城市空地的减少和空间的拥挤,国民日常健身场所日益减少。

全民健身虽有条例,但是执行效果牵强。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法制办又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全民健身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十三条明确规定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全民健身日组织开展健身宣传、教育和活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应当结合自身条件积极参与……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在全民健身日向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并免费提供健身指导服务。鼓励其他体育设施在全民健身日向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但是,条例在执行过程中,已经由日常的全民健身变成了一年一次的“健身走秀”。甚至是这一年只有一次的“走秀”,很多城市也是摆摆样子,参与的人群缺乏代表性,效果牵强。

收费健身场馆增加,免费健身场地减少,器材缺失严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一些收费性质的健身房等健身场所开办起来,可以为人们提供有效的健身指导。但是,因为其较高的收费标准,将城市中很大一部分需要锻炼健身的群体拒之门外。而与之相对的,城市免费健身场地也在不断萎缩。虽然,国家利用发行彩票等多种方式,筹建了许多健身路径等小区内的健身设施,但是这些设施大多面临着损坏、缺失的窘况。同时,利用纳税人金钱建立起来的公立体育场馆,在很多时候宁可闲置,也不向市民开放,又导致了本来就稀缺的健身资源的浪费。

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奢谈全民健身。作为占国民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因为农村文化资源的匮乏,以及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沿海地区农村相对要好的多),全民健身基本成了一种奢谈。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出现了众多的“留守村”、“老人村”,农村的青年人到城市从事底层的劳动赚取谋生的薪水,农村仅剩下老人和孩子看守家里的土地,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对农村人口来说已经意义不大。

群体差异性大。受经济水平、文化差异、风俗习惯的影响,我国健身情况呈地域性差异。不仅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具有差异性,北部地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也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和体育设施的健全方面。另外,由于生活节奏的不同,我国老年人参与锻炼的比例远远大于中青年。而女性的锻炼比例要高于男性。

强化社会责任,推广全民健身。

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四个重要:体育已经成为推广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已经成为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要方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沟通世界、联系世界的重要桥梁。所以,我们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强化社会责任,努力做到全国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幼,所有人都能增强体力,增加身体柔韧性,增加身体的控制力,保持身体在一个健康的水平,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的目的。

从青少年和儿童抓起,调动社会力量,推广全民健身。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只有全面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和身心健康,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才能保持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斗志。合理规划中小学教学用地,保证中小学学生的活动空间,努力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和教师资源,让每所中小学都有运动场地和系统的健身培训,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活动的空间。合理配置中小学的体育设施,尽量做到中西部、重点和非重点之间的平衡,避免健身资源的倾斜和浪费。

调动社会力量,做好健身路径的推广和维护。健身路径一般设在居民小区内部或者公园等方便市民到达的地方,因其便利性备受居民喜爱,每天有健身路径的地方往往都是小区内人流密度最大的地方之一,有的地方甚至在健身路径周围形成了小型的市场。这一方面说明健身路径的受欢迎程度,另一方面也说明健身路径还是未能满足居民健身的需求。而且,在一些小区,因为健身路径使用率过高等诸多因素,导致健身路径器材损毁严重,有的甚至已经不能使用或者使用危险性增加。这都需要有关部门协调各方面力量,做好健身路径的日常维护。除了宣传居民爱护健身路径的器材之外,还有定期检查,发现有损毁的马上进行修复,保证器材的正常使用。小区内的健身路径可以委托小区物业公司对健身路径的器材进行打理,并通过健身路径冠名等方式筹集维护资金,调动器材维护公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广大农村城镇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健身活动,体现大国提高全民体质的社会责任。作为占全国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是全民健身运动中不能忽略的内容,只有城镇居民参与的全民健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体育管理部门要针对农村生产生活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多种途径筹集资金,广大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农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农村基层政府要把提高农民体质,促进农民健康作为工作内容之一,利用政府的权威和号召力引导企业和农民参与到全民健身活动当中。

改进党政官员考核内容,增加“居民健康”指标。官员政绩不再围绕GDP,而是以改善居民身体素质,促进人体健康为重要内容,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在官员考核中的权重。当地居民素质情况与官员政绩挂钩,并对任期内居民身体素质下降或开展全民健身不力的地方官员考核减分。各级政府官员要把工作中心和重心向改善国民身体素质转移,将“招商引资”的含义扩大:招“健身商”,引“健身资”。把参与全民健身、提高国民素质作为企业家投资的重要内容之一,并给予积极投资全民健身的企业家以精神、物质上的奖励。

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让全民健身深入人心。加速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宣传力度十分必要。因此要以社会文化为突破口,通过各种媒介加大宣传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培养居民的锻炼习惯,让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深入人心。

第4篇:全民健身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安阳;广场舞;兴起;特色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改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推广简便易行和适合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特点与体质状况的体育健身方法。”[1]安阳市政府为响应国家号召,满足群众体育锻炼需求,积极引进体育健身器材、修建体育场所、培养体育健身人才,为安阳群众体育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条件。

一、广场舞的概念、类型和特征

(一)广场舞的概念

广场舞的定义还没有达成统一,从特点、内容、功能、目的和意义等角度不同角度出发对广场舞的定义进行解释。通过翻阅资料和查找文献,牟顶红在《广场健身舞研究现状综述与趋势展望》认为,广场舞是指人民群众自发的、在广场上进行的、统一的,以健身、自娱、交友为目的,在音乐伴奏下的以舞蹈为载体的健身活动[2]。

(二)广场舞的类型

广场舞蹈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彩,从现有的表现形式来说,可分为:(1)原生态广场舞蹈。主要是在农村,广场舞爱好者在传统节日或祭奠祖先时会身穿地方特色的服饰,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在大型的广场上跳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舞。(2)加工整理的广场舞。是在原生态舞蹈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创新的一类民间舞。(3)创作的新广场舞。通过利用不同种类与特性的舞蹈元素,编导可自由发挥和想象进行编舞。(4)踏歌广场舞蹈。是近几年非常流行的,一种中老年人广场舞。是在音乐的高低节奏下踏出自由的舞步,是一套在网络、民间广泛流行的广场健身舞。此舞简捷明了,柔美舒缓,对锻炼身心十分有利。(5)即兴广场舞。“即兴舞蹈”是现代民间舞蹈,没有正式的计划和调度的上升。即兴广场舞只要有音乐,任何人都可以编可以跳。没有统一的动作和组织团体。适应人群范围广,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运动。

(二)广场舞的特征

特殊性、主题欢快、集体性、因陋就简、自娱性和自发性。

二、安阳广场舞的兴起

(一)安阳的文化背景

安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是中国古朝之都,甲骨文、《易经》的发源地。以殷墟、红旗渠和中国文字博物馆最为有名。安阳的历史造就安阳现今的发展,安阳市大学校园崛地而起,广泛传播发展安阳文化。中国文字博物馆和殷墟遗址的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快速拉动安阳经济的发展。

(二)安阳举办的大型广场舞表演

安阳广场舞的发展由秧歌舞的引进而发展,2011年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在安阳市举办高水平、高层次和高规格的“全国老年人健身秧歌交流活动”,为全国老年朋友们搭建起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为安阳群众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迎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安阳市第十届运动会暨首届全民健身大会,500名老人在开幕现场进行太极拳和太极扇表演,首次上千名健身爱好者表演秧歌舞,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2012年安阳汤阴掀起广场舞热潮,城镇居民积极参加比赛,唱响“舞”出美好新生活;2014年春节期间安阳市政府推出“唱响安阳・公益周末百姓大舞台”,不仅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展现出广场舞的魅力舞步;安阳首届广场舞大赛作为安阳航空运动文化旅游节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内容,向来自全国的游客展示安阳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面貌;2014年8月安阳市“全民健身日”主题活动,首先亮相的是大型舞龙、盘鼓表演,随后,1200多名太极拳爱好者进行了太极拳、太极扇表演,场面壮观。抖空竹、柔力球、体育舞蹈、轮滑、健身气功、梅花拳、广场舞……近3000名健身爱好者身着盛装,轮番上阵,赢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欢乐中原・文明安阳”广场文体展演活动,广场、居民社区、农村文化大院成为广大群众展现才艺、享受文化发展成果的大舞台;近几年各企事业单位为了宣传企事业文化,曾多次举办广场舞比赛:舞动安阳第二届万达杯广场舞大赛、华强城安阳首届网络广场舞大赛、恒大绿洲社区广场舞表演,健身舞者的欢快的步伐吸引大量的观众前去观看,促使更多的观众参与到广场舞的锻炼行列中。

三、具有地域特色的广场舞

安阳市政府为了响应国家《全民健身计划条例》,推行大众体育健身活动,修建大量体育场所和设施。广场舞是群体性项目,会影响周边的群众日常生活,安阳市政府便将大部分的健身场地和设施建在远离居民小区的交通要道和公园内,对群众参与健身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一)广场服饰健身舞

统一的健身服装,轻盈的步伐,展现出中老年青春活力。经济条件的提高,人们健身意识增强,健身消费方面的改观,人们意识到服饰在健身运动中的重要性,安阳市政府广场的兴安中老年广场舞的组织者与健身爱好者,身穿统一服装起跳安阳风味“小苹果”;安阳姐妹金东广场舞《原香草》、《草原上的山杏花》;激情广场舞一年时间刮起人数上千最炫“健身风”阵容。

(二)交谊舞

交谊舞是广泛流传于社会各阶层的一种社交性、体育性舞蹈,是一种集交际、健身、艺术、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体育活动。目前在我国,交谊舞已成为一项健康的业余文体活动。交谊舞的背景是安阳市广场的音乐喷泉,傍晚灯光闪烁,给交谊舞爱好者提供健身条件,人数众多,各个年龄段的群众都积极地参与其中,跟随音乐、氛围缓解工作生活压力。

(三)活力四射健身操

现今,广场健身操是一种适合年轻一代的广场舞,它对安阳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价值。由于中国老年广场舞盛行多年,节奏比较缓慢,负荷量较小,40岁以下的群众会感到枯燥,认为浪费时间,对健身、减肥效果不太明显,很少甚至不参加群众体育。广场舞的发展需要满足各个年龄短的需求,活力四色的健身操进入广场,使一大部分年轻人离开房间、远离电脑手机,参与到健身舞的队伍中。

(四)排舞

排舞,又叫排排舞,不分年龄的一种集体舞蹈。2008年8月,排舞作为一项新型大众健身项目引入中国,它将健身性、娱乐性、观赏性、趣味性和群众性等容为一体的运动形式,并与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随即风靡全国。学跳排舞不但可以从中学到优雅的姿势,还可以放松心情,舒缓紧张的情绪,并且轻松达到健身减肥的效果,受到众多中年人和年轻人的喜爱。

四、结论

一定价值观念上,广场舞彰显出一个城市的文明和城市的发展。目前广场舞运动的开展更多是自发的、松散的,一方面为了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为了广场舞运动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与普及,需要充分地调动政府、单位、社区等多方面的力量,鼓励广场舞组织者加大广场舞的宣传力度,积极参加培训,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编排具有安阳特色的广场舞,通过网络宣传让中国,让世界了解安阳,了解安阳的风土文化。(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指导老师:刘传勤

课题编号:yjsxscx2014-03mdjnu群众体育视角下对女性参与体育运动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1995]14号《全民健身计划纲要》[Z].北京:国务院法制办,1995.

第5篇:全民健身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高校;全民健身;区域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改变,人们的健身意识也有所提高,但仍旧存在不少误区。有些人认为无病无痛就是健康,也无需锻炼;有些人则认为自己经过一天的工作,就是得到了锻炼,则无需再运动等等。这些误区影响着全民健身的开展。还有其他,如:时间不足、场地缺少、缺乏指导、没心情、体力不支等诸多因素也影响着人们健身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同时中青年人群健身的缺失也是一个问题。中青年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脊梁,他们挑起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得重担,却在全民健身中缺席,在一定程度上对全民健身计划开展起到了阻力作用,制约着我国“体育人口”的增长。潍坊市民健身去处有健身俱乐部、公园、广场、白浪河沿岸、各大高校校园内的场地设施、各小区的场地器材都能为市民提供健身服务,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体育人口”的需求。通过驻潍高校在潍坊地区全民健身中的作用的分析与研究,寻找出高校在区域全民健身中所起到的作用,用以指导高校更好的在区域全民健身中发挥作用。

1 场馆资源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在我国目前体育场馆并不充足的情况下,高校体育场馆担负了重要责任,是对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一个良好补充。应该改革体育场馆的对外经营模式,最大限度的利用高校体育资源。由于诸多原因,向社会开放的高校体育场馆无法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体育锻炼的需要,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也没能获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因此,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经营的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我们提倡最大限度的利用高校体育资源,但学校体育场馆的经营活动毕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商业经营,高校体育设施最主要的任务是为高校的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服务的,因而不能用一些纯粹的经济指标来评价和衡量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活动。在处理教学训练与对外开放两者矛盾的过程中既不能本末倒置,又要努力寻求矛盾的统一,实现最佳效益。

2 高校体育场馆如何服务于区域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在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前提下,面向全社会开放学校体育场馆是一项重要的举措,不仅对缓解当前场地、设施系统资源紧张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又拓宽了学校体育设施的功能,从而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的合理开放必将为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产生积极而重要的作用。高校管理者应积极转变观念,合理开发高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加快向公众开放学校体育设施的步伐,缓解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和体育场馆、设施不足的矛盾,推动《全民健身条例》的实施。

在场馆资源方面高校可以:(1)在满足学校教学训练前提下,向大众开放体育场馆据实际观察与资料查阅发现,驻潍高校体育场馆使用高峰期一般集中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与训练时,时间集中在上午十点到十二点,下午两点到五点(夏季至六点),清晨、傍晚与夜间这三个大众健身的时间段是无集中使用的,节假日则基本无教学与训练计划。这样就为广大的社区居民的健身计划提供了合适的场所同时缓解了潍坊在全民健身事业上的压力。(2)积极承办各类体育赛事,引导民众健身驻潍高校,其体育资源足以承办一些全国性比赛(足球、篮球、排球比赛);省市级比赛及企业、社会团体等各类比赛(田径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羽毛球赛、足球、篮球、排球比赛等)。通过这种比赛形式,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各类运动项目,了解规则并参与到当中去,以此来推动全民健身目标。

3 高校体育文化在区域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3.1 高校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

校园体育文化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教学、训练、竞赛以及课外娱乐活动等为主要内容造成一种有意义的校园氛围。通过这种氛围的潜移默化地渗透,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指导着学生向着健康而有序的方向永无止境的发展。无论学生愿意与否,只要长期置身其中,肯定会受到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校园文化倡导的精神所形成的氛围的熏陶与感染,并将这种精神逐步地不自觉地内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与具体的思想教育相比,校园体育文化的效果在短期内不明显,但其作用却是长远而牢固的,一旦形成,就不再容易改变,而且有可能伴随受教育者一生。

3.2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社会化功能

首先,校园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建立起学校与社会的桥梁,促使教育者能在这种模拟的文化氛围中摸索,以提高自身社会意识与社会情感,促进个体社会化,促进人际交往,培养社会活动能力,期望在步入社会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推动社会的进步。其次,对于教育者来说也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教育者对教学大纲的实施以及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适应社会需要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资和文化的需要。

3.3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娱乐身心功能

在校园中生活的每一个个体,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职员工,都担负着繁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他们都有休闲和娱乐的需要。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不仅能使他们强身健体,保持乐观向上情绪,而且还能通过活动的氛围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享受生活乐趣的目的,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

4 结论

4.1 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体育资源作保证,但目前潍坊市全民健身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尽管潍坊市高等院校汇集了较为丰富的体育资源,却没有建立与全民健身对接的良性机制。

4.2 潍坊市高校体育人力资源闲置现象非常普遍,高校未充分利用丰富的体育人力资源为全民健身事业发挥作用。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未能完全对接。

4.3 普通高校体育经费绝大部分来源于财政拨款,高校没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促进学校体育的开展;体育场馆的开发利用及经营管理水平较低,亟待改变体育场馆的开放理念及提高经营管理的水平。

4.4 高校校园文化必须不断吸取营养,保持旺盛的活力,适应社会的要求,就能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康万英.全民健身与拓展高校体育社会功能的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13(2):218-220.

[2]任林峰,李守江.浅析高校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2,30(2):124-126.

[3]李欣,王坤,吴薇.高校在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中的作用[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5,30(5):110-113.

第6篇:全民健身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全民健身运动;发展;促进作用

一、前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依据自身的生存条件、地域环境以及生活与生产的方式,创造与形成了诸多独具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提高各民族健康水平、丰富其业余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少数民的传统体育运动已呈现出淡化的发展态势,或已逐步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有一些优秀的体育运动项目已经趋于失传。此现象的产生不仅对于各少数民族自身的体育健康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也造成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流失。因此,在全面推动与普及全民健身运动的新形势下,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与整理,使其重要的健身功能以及所蕴涵的文化理念得以有效地唤醒与重生,不仅有助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同时,更能够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助推。

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价值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于各少数民族的生产实践活动,并伴随着少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逐步成为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时期的历史沉淀与发展,我国各少民族已形成了凸显本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运动发展体系,在提高全民族体质健康水平、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相对与当今社会而言,在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健康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整理与开发,更彰显出巨大的社会价值。首先,有助于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健身价值的唤醒与发挥。我国少数民族共有几百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数量和形式丰富多彩。因此,对这些优秀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挖掘与整理,充分发挥其重要的健身功能,将对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与普及起到积极的充实与促进作用。其次,有助于实现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与各自本民族的历史沿革、、风俗习惯以及生产与生活的方式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具有独特民族特色。因此,对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与整理,能够实现对其所蕴含的深邃文化内涵的有效传承。第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具有重要的开发与运用的价值。长期以来,由于受“金牌战略”思想的影响,我国体育领域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重竞技而轻社体”的现象,造成了我国社会体育发展明显滞后于竞技体育发展的现状,使得社会体育成为我国体育整体发展体系中的短板,致使基础设施匮乏、组织体系不健全以及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的支撑与维护。在此状况下,开发与整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具有经济实用的价值优势。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发挥天然优势,缓解资源匮乏的尴尬局面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于场地、器材以及活动组织形式的要求普遍较低,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依据参与群体的特征与要求,以及地域条件、气候条件的变化进行相适应的调整,凸显出巨大的自主性与可操纵性,因而,呈现出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所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

这种天然优势的存在与发挥,使得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具有了厚实基础。首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能够极大地充实全民健身运动的内容体系,使得广大民众在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过程中,具有了更为宽泛的选择范围。其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所蕴含的天然优势,简化了全民健身运动组织与开展的程序,摆脱了对于基础设施的过于依赖,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第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于民间,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更易于为大众所接受。因此,相对于全民健身运动而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更具有适应性,因而呈现出巨大的实用价值。第四,在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引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能够有效地彰显“全民性”的发展宗旨,最大限度地实现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目标,对提升我国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促进作用。

(二)实现文化理念的融合,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蕴含着本民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实现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挖掘与整理,既是对其重要健身价值的唤醒,更是对其文化内涵的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通过多民族文化的不断碰撞、交流与融合,逐步形成了完善的体系,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发挥出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借助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引领,立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理念的感召,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进行有效的挖掘与科学的整理,唤醒其重要的文化内涵,发挥体育重要的育人功能,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体系的融合,进而实现对社会环境的净化,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8).

[2]李志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与变异探析[J].体育科学,2004(1).

第7篇:全民健身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 教学改革 全民健身计划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是中国体育事业一跨世纪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宏伟工程,它标志着我国群众体育和国民体质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体育教育专业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在初步分析全民健身计划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体育系在计划实施中的任务,以及体育专业教学应如何适应计划实施等问题。

1、全民健身计划基本特点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明确2010年全民健身工作的奋斗目标与任务确定了实施对象、对策、措施和步骤。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1.1 大众性

全民健身,顾名思义,就是全体人员的健身活动。政府制定计划实施全民健身,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下一个世纪的到来。

1.2 重点性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儿童是重点,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把学校体育真正作为全民的基础来抓。

1.3 科学性

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充分发挥体育科技队伍的作用,体育科研单位和体育院校要以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的科学研究为重点,建立健身理论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挖掘整理我国传统体育医疗、保健、康复等方面的宝贵遗产,为群众提供大量的健身方法。

1.4 标准性

制定体质测定标准并进行体质测试,人们可以根据这些标准制定锻炼的原则,方法和过程。

1.5 法规性

全民健身计划是政府颁发的具有法规性质的文件,任何单位和个人的行为都不能与之违背。如:侵占场地步施或挪作它用;各种国有体育场所都要面向社会开放等,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的等级制度。

2、体育教育专业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中的任务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为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提出很多新问题,也提供了大的发展机遇。

2.1 为全民健身培养优秀的体育师资

体育教育专业是以培养体育师资为主的教学机构,在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学校体育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必须抓好学校体育工作,以此带动全民健身活动。而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直接地与体育教师的素质相联。因此,体育教育专业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优秀的体育教师。

2.2 为全民健身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

从现在的社会体育实践看,在全民健身活动中,需大量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管理人才。体育教育可以从学历教育培养的专门人才。现阶段可在体育专业内设与社会体育有关的辅修方向或专业方向,进一步过渡到设置社会体育专业。如:门球裁判、健美操教员、体育舞蹈指导员也可以与社会的有关健身部门联合举办各种形式、项目的培训班。

2.3 为全民健身培养体质监测员

在“一二一”运动工程中,具体倡导每人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每所学校保证每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借此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能力,使之逐步为体质监测人员。

2.4 对全民健身进行研究和技术开发

体育教育专业,有较好的人才资源,可充分发挥这种资源优势。对全民健身基本理论,健身方法、健身用品等进行深入而广泛研究和技术开发,如创编不同职业的健美操和开发健身器械等,使之逐步形成有特色的研究中心和技术开发中心。

2.5 开放经营体育场馆

体育系各教研室可将专项场馆承包,在保证教学、训练、科研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 实行有偿服务,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增加第二课堂以及提供教育实践的机会。 转贴于  2.1 主考学校主办条件

2.1.1 生源

高等教育体育专业自学考试主要为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而培养合格的体育师资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目前各级学校和部门的体育专门人才的合格率远远达不到国家的要求,且供求关系日趋紧张。

反复调查研究表明,开考“高等体育教育专业”长线本科和短线专科,10年之内全省生源可保持在年均3000人以上,且招生和分配情况是相当理想的。理由有:

一是在职体育教师需要继续学习提高。

二是全省八所师专,十几所体育中专,其毕业生中绝大部分都愿意参加更高学历的自学考试。

三是仅每年高考“落榜”的体育专业考生就达三千人左右。

四是社会上有志于体育事业的青年,如湖南各地区民办武术馆和武术学校,每年毕业的写实性中专学员就达2干以上。这些学员90%以上都愿意来湖南师大体育学院继续深造。

五是省内各宾馆中的健身康乐教练员,各保安公司的职员都应具有专业的体育技能、运动医学和康复保健知识,也主要依靠自学、深造。

2.1.2 主考条件

湖南师大建校已有50多年,是进入全国“211工程的重点大学。现在校全日制学生、函授生、夜大生共计14000多人,学校占地面积2000亩。总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70万余册。学校有博士、硕士点30个,从1979年起有41个专业,100多个研究方向招收1000多名研究生。

湖南师大体育学院是全省唯一的培养体育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单位。目前有在职教职工125人,其中有正教授8人、副教授56人、博士1人。设施方面有标准的田径场和室内综合体育馆,有篮球、排足球、武术、体操、舞蹈室内训练馆,有标准的跳台游泳池和各种运动检测实验室,理论教学大楼面积近3000多平方米,除保证本科生的教学、训练外,有余力满足自考学生的教学、训练和实验的需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开办“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自考(本、专科)是切实可行的。  3、体育教学改革与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相适应

体育系教学改革与发展,应顺应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要求,更新办学观念,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方向,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3.1 转变教育思想

改变相对封闭的办学方式;改革以培养教师的单一目标,改变以竞技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与社会的联系,利用社会的力量联合办学,适应对人才的需求;在保证培养 教师规格的前提下p着力复合型体育人才的开发,注重多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终身体 育思想和能力的培养。

3.2 改革课程体系

改革课程体系不是对原有课程体系的全盘否定,而是继承体育专业以前课程调整和改革的优点,注入新的社会信息,并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调整,遵循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规律,实行主辅修课程体系。主修保证学生的质量规格,辅修扩充学生知识面,以增强社会适应性和竞争性。探讨、研制社会教育专业方向新的课程体系,创建社会体育专业。

3.2.1 更新教学内容

可以从学科和术科两方面同时进行,为配合计划的实施,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调整,主要任务在于删除那陈旧的内容、避免相同基本理论和技术在不同课程中的重复、增添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方面的内容,尤其应增强适应全民健身计划要求的健身方法和手段等内容。术科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改过去同一教学内容分散为集中安排,这样能极大的发挥教学内容的整体作用,形成教学内容的优化效果,同时还增设健身方法指导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等内容。

3.2.2 创新教学方法

体育系学、术科各门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和提高,从理论上形成新的教法体系。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异,充分体现针对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新的教法时,应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同时在实践中筒便易行,实效性手段要加以总结,进行推广。

第8篇:全民健身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全民健身 负荷强度 意识 对策

一、全民健身运动的现状

1.经常参加体育的人数状况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我国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报告结果中的数据显示:1996年我国城市居民中十六岁以上的有34.34%的人参加了一次体育活动,达到体育人口的为15.50%,2000年调查报告中显示,无论是参与体育运动总体人数还是体育人口的比例,都明显比1996年有所提升,尤其是体育人口提高的幅度极为明显,可见这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一期工程取得了标志性的成就。

2.体育锻炼的场地和设施状况

众所周知,每一项体育运动的开展,它的必备的条件就是体育场馆和设施。因为场馆和设施是体育运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然而,体育场馆和设施也是全民健身运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综观我国的历史,虽然经历多年的努力,政府在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上都有很大的投入,但距离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场馆建设速度极为缓慢,数量严重不足,人均占有场地量仍然很低。即便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也是如此。更有甚者,在这些大都市里,即使建起了各类不同的体育场馆,但这些场馆的归属权和经营权也都发生显著的变化。大部分被私人承包经营,许多场馆、器材不能向大众公共开放。这样公共型场馆的数量在不断减小,从而导致参与运动的人口数量在不断减少。

3.大众体育的消费状况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把目标放到了生活质量方面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涌入人们的脑海,体育锻炼越来越受到重视。体育消费已成为大众消费领域所读到的新话题。“花钱买健康”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这时体育已从福利向消费过度,从而走向市场化。通过文献资料表明,即便体育走向市场化,“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慢慢被人们所接受,但是由于客观原因,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城乡差距严重,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城市高于农村,这与经济发展不平衡基本相符。迫于生活的压力,大部分人还是把精力投入到工作方面去,为生活而奔波,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也就更谈不上体育结构的消费水平了。

4.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状况

根据国内外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一些文献资料表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起步较晚,至从1994年6月10日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以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数量上迅速增多,他们遍布全国各地。根据《中国群众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表明,随着我国社会体育导员数量的增加,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有明显增加趋势。到目前为止,根据我国人口数量和参与体育人口的比例来看,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的要求,到2010年,我国将会有一支60-65万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基本上接近社会体育指导员与总人口千分之五的比例。这样才能有助于促进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然而,目前我国所具有的社会指导员数量与之距有一定的差额,不仅如此,在这些社会体育指导员中,总体数量缺乏,各级别之间的数量比例不协调;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普遍偏大,表1显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年龄结构不甚合理,41-50岁的占31.43%,31-40岁的占27.18%,50岁以上的占26.1%,其中9.23%是61岁以上的,30岁以下的仅占15.27%。从总体来看,虽然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偏大,但他们从事体育工作的年限并不长,其中5年以内的占据29.38%,10年以上的占32.30%;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极不合理,需要加大力度进行优化。

文化层次方面: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层次较低,但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更低;从表2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7.3%,高中占45.6%,初中占39.4%,初中以下占7.7%,在文化层次上至少有50%的社会指导员学历偏低或缺乏体育专业基础知识。

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建立积极健康的全民健身意识

世界卫生组织(WTO)界定: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它应包括正常的心理、生理、精神状态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健康是人人追求的崇高目标,也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本保证,健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目标,促进健康是社会共同的责任,每个公民参与体育锻炼是显示综合国力的的重要方面,尤其是青壮更是应该参与其中,因为他们是社会推进全民健身的主力军,因此,要增强他们的全民健身意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建立积极健康的全民健身意识。

2.加大投资力度,推进全民健身的持续发展

通过《全面健身计划》颁布以来,群众体育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区域是在经济上呈现一定的差距,人们在消费观念上持有不同的态度,所以有部分地区开展的并不太理想,主要是缺乏一定的资金做保证,这就需要政府给一定的扶持,把《全民健身计划》这项活动落实到实处。据2001年中国群众调查的结果报告显示,全民健身活动各活动地点的经费来源比较单一,为保证场馆的运作,除政府投入外,更多是靠自已的收入,有自办俱乐部、租赁体育场馆设施、出售会员卡等,这些费用的主要来源是参与健身的消费者,虽然国家一些场馆管理者一致认为体育是社会公益事业,其经营是非赢利性经营。但是,体育场馆搞经营只是为了保证维持一种良性循环的运行状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加,为确保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对体育事业方面的投资随财政的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政府目前应该鼓励社会各种形式的团体,开展和支持体育事业,大力发展体育产业,鼓励和引导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体育市场的开发。从而在更大更广的程度上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3.高度重视和保障体育指导员的培养

为了发展大众体育事业,真正提高全民体育锻炼的水平,就必须重视体育指导员培养的目的性,如果这一最根本的保障都不能明确实现,那么不管其他方面的条件多么完善,其他各项事业取得多大的成绩,一切都将陷入本末倒置的错误之中。所以,有关部门首先应出台明确详实的体育指导员认定制度,地方政府、公共社会团体、体育协会应为体育机构、场所、社区配备体育大学毕业或参加过体育指导员培训、具有资格证书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4.选择适宜的体育活动项目锻炼的负荷强度

在我们国家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过剩从而导致肥胖,“减肥”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最敏感话题。这时人们就会把目光投入到健康上来,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然而,增进健康的主要途径是要参与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效果好坏是一个人获得健康的主要因素。据芬兰科学家报道: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比不运动的人早死率低频56%,偶尔运动的人比久坐不运动的人死亡率低23%,可见运动对人体寿命影响是很大的。参与体育运动必须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并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可是,过高的运动负荷会损害健康,过低的运动负荷会达不到健身的目的,那么选择适宜的负荷强度也就成为进行身体练习获得健康的有力保证。

通过现代健身领域科学研究数据表明,通过体育锻炼获得健康一般以有养运动代谢为主,中等强度为宜。中等强度体育锻炼活动是指一般每周消耗1000卡热量的体育活动,其吸氧量达到最大吸收量的60%。而每次锻炼时保持心率100-120%次/分,应占锻炼时间2/3左右为最佳。实践证明,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明显减少患有冠心病、癌症、糖尿病等一系列“文明疾病”的可能性。对大众而言,经常参与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对获得健康活动的人们是足够的。但是并不意味就不能参与大强度体育锻炼了,对于不同的人群,要因时因地而宜,采取相应适宜的负荷强度,最终达到健身的目的。

三、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宣传引导

大力加强宣传力度,使居民对“全民健身工程”的认知有待提高,理解全民健身工程的伟大意义。根据现有条件和状况,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根据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书籍、广告等媒体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增强居民健身意识,提高居民对健身的认识水平。

2.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构建场地设施

体育场地也是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一是体育场所要考虑“全民性”。根据体育人口的年龄结构、社会阶层、活动项目等特点,对体育场地规划建设,要符合实际,具有特色,人民喜爱的健身场所。二是体育场所建设要有新的理念,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健康的基础上,向“多功能”和“场园一体化”的格局方向发展。积极开发农村和社区体育场地,为构建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体系而努力。因此政府、社会和单位应高度重视中青年人的健康问题。

3.不断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在我国发展较晚,1994年我国才正式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针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目前现状所存在的特点,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动承担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任务。通过对师范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工作分配困难原因进行的客观分析,结合当前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当紧缺的现状,提出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新途径,高校体育专业应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参与培养体育指导员工作,以适应全民健身运动的需要。鼓励并支持对健身锻炼的爱好者与社会体育指导员一起参与全民健身的指导工作,加入到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中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存在问题可以归结为人们的健身意识观念淡薄、场地设施资源缺乏、数量短缺、开发利用不足、经营管理不完善、法制制度不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严重缺乏等,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政府及各级体育部门应该出台一些关于鼓励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政策,克服由于这些不利因素给全民健身运动所带来的困难,创造出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公平环境,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倡导先进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董新光.全民健身大视野 [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2003.1

[2]同英,王智平.对不同年龄人群未参加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

[3]肖莲花,金育强.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7).

[4]李显国,刘涛,赵先卿.构建和谐社会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3).

[5]旷怡,张翔,刘平.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结构的研究[J].内江科技,2008.

[6]黄国琴.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探析[J].林区教学,2007,(6).

[7]雷厉.体育场馆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综述)[J].山东体育科技,2000,(4).

第9篇:全民健身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关键词:有氧健美操;健身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391-01

21 世纪初,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大众体育开始出现变化,尤其是双休日的出现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日渐深入,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健身娱乐活动。有氧健美操作为一门融体操和音乐以及舞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以其独有的魅力(表现形式新颖、动作简单易学、音乐节奏极富情趣、充满激情与活力)吸引着社会中不同层次和不同年龄的人,在全民健身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有氧健美操是融体操、舞蹈和音乐于一体,通过徒手和使用健美器械的组合性身体练习,达到健身、健美、健心目的的一种新兴体育项目。它又被称为"节奏体操"、"有氧体操"、"有氧舞蹈"。

健美操运动具有"人为性"特点,它的运动形式是人们根据需要而人为地创造动作去进行练习。人的肢体各个部位、关节、肌肉和器官的锻炼,为了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可以科学地通过改变身体姿势,动作方向,动作方向,动作路线、动作频率、动作速度和动作的节奏进行调节,以创编适宜于不同人群或个体需要的练习。

有氧健美操遵循了人们运动的一般规律,并形成了有独特风格的运动形式,丰富了人体运动的内容,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和可靠方法。成套健美操一般都是由准备部分,头颈、四肢和躯干动作,跳跃动作和放松动作四大部分组成。与基本体操和广播体操相比,它着重练习身体各部位的关节、韧带和肌肉。

有氧健美操的练习部位全面,能均衡地对人体施加影响。从人的站立、行走、跑动等基本身体姿态到练习不同动作时的身体变化活动,健美操都能通过有针对性的动作组合加以控制。健美操是动态的健美锻炼,动作频率较快又有时间的限制,运动负荷较大,动作讲究力度,发展某些部位的肌肉,使人的形体按健美的标准得以塑造。长期从事健美操锻炼能够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提高音乐素养,通过健美教育提高认识美、鉴赏美、表现美直至创造美的能力。由此可见,有氧健美操除了具有其它运动项目增强体质、发展身体素质的共性外,其独特的锻炼价值是其他项目所不能比拟的。

有氧健美操的编排从人体结构、动作组合、服装配置、场地安排、人员组合等方面充分考虑美学因素的影响和效果;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练习,动作富有美感,练习充满活力。人们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锻炼,心情愉快,不易疲劳,还可消除精神紧张,使人忘掉苦闷和忧伤,恢复心理平衡,使人的精神面貌和气质修养有所改善和提高。

综上所述,有氧健美操运动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可以在全民健身运动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具有战略意义。更为难得的是这项高雅的运动由于其自身所具备的诸多有利因素,使它获得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于增强国民体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为根本目的的全民健身运动来说,大力推广有氧健美操运动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随着国家和个人对体育投资的增加,制约因素也会很快减少,有氧健美操将会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卢锋.娱乐体育 [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2]黄宽柔、梁柱平、周龙惠. 健美操 健美运动 [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