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规划发展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TU145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213-01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战略在空间上的落实和具体化,是城市各种建设的总体部署与安排,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而人类生存环境的含义极其广泛,既包括自然环境,又包括人工环境或建筑环境,也包括社会、人文环境。科学的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居生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规划理念
人类已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趋于全球化,使世界范围的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城市的发展不仅面临国内其他城市的竞争,而且还将遇到经济实力强劲的国外城市的挑战。如何从城市规划角度奠定城市发展基础,创造城市发展条件,提高城市效益和竞争力,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意义,也是城市规划高标准、严要求的新课题。
1、加强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形象设计,实现具有自身个性化的园林城市;注重突出自己的特色、风格和品位,依托自然和人文景观,挖掘文化内涵,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承接传统又求新意,传统风格与时代气息并重;园林规划、建设、管理三者并驾齐驱;巧用造园造景艺术手法,以绿为主,以美取胜。北京是首批园林城市,北京在创建园林城市中,着力保护古都风貌,用绿化来体现古都的庄重和历史文化风范。传统风韵与时代气息并重,古典与现代融合,实现了古都风貌与时代精神的巧妙结合。
2、从城市整体布局出发;审时度势,量体裁衣,系统整合。城市规划必须具有战略眼光,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要根据城市未来的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人口规模、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历史人文环境,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海港、空港、公路、铁路、通信、供水、供电等方面的发展,以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科学的预测和规划。每个城市必须以自己的优势为依托,走发展特色经济之路,塑造城市鲜明的个性和形象,以避免城市之间的重复建设,减少城市之间的无序竞争。城市规划往往要通过建筑语言来表达,为此要充分发挥人的智慧,发挥建筑师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自然、环境建筑、文化等融为一体,形成城市的独特风格。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城市总体功能能否有效发挥,关系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能否协调发展。城市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制定好城市规划,要按照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统筹兼顾,综合布局。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进行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遗产等一系列关系。通过加强和改进城市规划工作,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制定城市规划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要听取专家的意见,多方比较,反复论证,经过法定程序审批,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规的权威性,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人不能随意更改。
二、建生态城
18世纪末到19世纪,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的人口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人们要求与大自然融和、恢复良好生态环境的愿望日益强烈,如傅立叶的“法郎基”、欧文的“新协和村”、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美好愿望,但没有得到很好实施。后来人们又提出许多理论,如意大利嘎涅的“工业城”、法国柯布西埃的“光明城”、赖特的“广亩城”等,其基本思想都体现了生态规划的原则,实现城市的生态良性循环。而真正进行有意识、有组织地系统性的研究始于近代20世纪20~30年代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复兴于60~70年代的环境和资源危机引起的系统生态学的研究,繁荣于80~90年代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1981年前苏联科学家由此衍生出“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生态城市”的理想居住模式,生态城市建设才开始真正走向其实施阶段。
生态城市的含义就是指生态上健康的城市。它是技术和自然地充分融合,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这里的“生态”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二是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换句话说,就是指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即高效、和谐的人类栖地。从目前的认识水平和建设生态城市的需要出发,可以将生态城市的含义作如下理解:(1)从生态哲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实质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生态城市的价值取向所在。且只有人的社会关系和生态意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能实现;(2)从生态经济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经济重在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量的增长;(3)从生态社会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教育、科技、文化、道德、法律、制度等都将生态化;(4)从城市生态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稳定,达到动态平衡状态;(5)从城市规划学角度看,生态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城市景观成为城市文化的空间构成与表现;(6)从地理空间角度看,生态城市是一城市化区域、城乡复合体,城与乡融合、互为一体,这里城与乡只是分工上的不同,与传统城市和乡村对立的二元经济模式有本质区别。
生态城市是一种以和平为功能的建设观。建立生态城市不仅仅涉及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改造和建设,还涉及到人们的观念、意识、伦理和生活方式,因此需要各学科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综合分析、系统进行。
三、现代城市规划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现状、问题、完善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现阶段新型城镇化开展的时代意义
经济全球化指的是超越国界的世界经济活动,通过一些对外的贸易、流动资本、转移技术、提供的服务以及互相联系依存所形成的一种覆盖全球的有机的经济整体。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们国家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中有很大的优势,同时,对于自身的产业升级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城镇化的发展创造了很大的空间。信息技术在快速发展,世界正迈向信息化的时代,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信息已成为其得要的剂,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很大的改善,信息产业也是一个走成全球的产业。一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一些新的行业诞生,例如信息咨询行业以及互联网行业等,二是发展了服务业,使第一、二产业的比重得到改变。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城镇化的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例如数字城市概念以及智能城市的出现,对城镇化的空间布局以及网络交通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我国开展城镇化进程的必然因素分析
首先,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基数较大的国家,人均资源占有量比较少,我国共有十四亿人口,大约占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如今也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数量多,拥有充足的劳动力,这也是一个优势。然而,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所以,要把人均的意识增强起来,对各种资源都要大力节约。与此同时,还要对人中实行一定的调节与控制,所以,这对城镇化的环境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工业化的进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常情况下,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化的进程的推进,这对于城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较为发达的国家工业化进程会经历3个时期,一是工业化的初期,主导的是轻工业,二是工业化中期,主导的是重工业,三是工业化后期,主导的是服务业。国情的特殊性以及世界形势的因素,我们国家的工业化首个阶段是为了对国防的巩固,对西方世界的威胁以及封锁的解除,所以,重工业成了我们国家的工业化的起点,第二个时期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的轻工业,第三个时期是进入二十一世纪重工业的开始,最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重点是服务业。尽管重工业的基础比较好,但是,导致出现重工业较重,轻工业较轻的局面,产业结构发生畸形。
三、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问题所在分析
首先,缺乏规划管理的实施手段,一方面城市规划没有全面的审批管理,按国务院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分区规划以及控制性的规划,应该经政府进行审批,如果审批不及时的话,城市规划管理的权威性就会面对严重的挑战。没有充分的规划实施管理依据,就会导致决策的失误。因此,有个别房地产企业对规划会进行随意更改。另一方面是城市规划执法主体管理职能不健全。目前,许多城市的规划执法主体管理职能都不是太健全,还没有形成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管理模式,导致城市规划无法达到统一。最后,城市规划与管理没有足够的费用投入,现在城市规划执法职能需要的经费,还没归入财政的预算费用中,经济来源非常不稳定。规划工作的经费不足,在规划的编制以及新技术应用方面都没有足够的资金。除此之外,城市规划人员也没有太高的素质,很多城市在管理执法方面出现力量不足的局面,在处罚标准方面也较轻,规划执法水平与城市规划工作不适应,城市规划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其次,缺乏规划管理公众参与机制。现在我们国家很多城市的规划管理还是以政府一方事务为主,没有把社会各界的聪明才智充分的发挥出来。对社会效益的规划,经济效益的评价,还未形成规范的表达机制。这也使得我们的城市管理工作出现很多问题,有些政府部门过度追求经济利益是非常突出的表现,对于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在社会效益中的实现较为忽略,这对整个城市持续性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四、新型城镇化理念下的城市规划完善性策略分析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关键是规划。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规划决定城市未来的发展,规划要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从我们所看的四个城市和国内外经验特别国际上优秀城市来看,抓好发展规划有以下几点需要高度关注和重视。
一是抓好城市发展目标定位的规划。每个城市都要有发展目标定位,纽约是国际大都市,法兰克福是国际交通枢纽城市。我们江西要建设什么样城市?我认为要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城市、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我们的目标定位应该是生态城、园林城、现代文明城。从这几天所看的四个城市的特点,苏书记亲自倡导的“一大四小”等一系列城市建设思想,在实践中给城市建设带来了巨大变化,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群众营造“美的空间、人的乐园”。
二是抓好城市发展规模的规划。城市不仅要做大,关键是要做优。我们要以营造最适宜人居环境、最佳创业环境为目标,根据基础条件、能源资源、环境容量等,科学确定城市人口规模和 区域规模,使城市有足够的承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城市成为最佳最优城市。
三是抓好城市发展形态的规划。城市形态应提倡功能明确、生态连接、多核组团式的发展。荷兰的商业中心在阿姆斯特丹,行政中心在海牙,港口城市在鹿特丹。世界上比较优美的城市,除新加坡之外,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是很好的,由14个岛屿互相联系,组团之间以森林、河流、海岸线为连接,交通快捷,城市在绿树丛中,人们生活高度方便,文化素质、文化程度比较高。我们要防止简单“摊大饼”式发展,倡导组团式形态。
四是把城市发展特色的规划做好。把城市的特色创造出来,就要对江河、山林以及湿地等这些自然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创造出具有特色的产业,通过历史文化以及旅游资源的利用,把城市文化品位提升上去,把城市个性的魅力彰显出来。
五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得到持续性的发展,城市规划离不开精心的论证,历史的积累与沉淀对城市的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进行规划与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对人民与历史负责。不但要把建设的规划工作做好,还要为人们创造休闲娱乐的空间,为城市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是把规划科学决策的机制完善起来。要以政府为主导,通过专家的指导,部门间的合作,公众的参与,科学的决策,对规划进行严格的编制,并进行审批。
五、结束语
总之,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城市的建设对整体规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也处在非常关键的时期,也面临着很难得的机遇,所以,对于中内以及省委对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要认真落实,相信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一定能为我国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范恒山,陶良虎.中国城市化进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田光进.中国城镇化过程时空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 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 杨焕彩.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J].山东经济改革研究,2010(7):4 - 9.
【关键词】城市发展;规划;交通问题;对策
如果在城市规划前期没有科学合理的进行交通方面的分析和实地考察,就很容易为日后的交通问题的日益严重埋下隐患。比如城市环境污染、交通安全以及交通拥堵、城市用地紧张等交通问题在现在的城市中普遍存在,所以如何在城市的交通规划里遵循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是非常值得去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1.城市发展规划里所存在的交通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步伐也逐渐的加快,加上城乡一体化的推行,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使城市的规模很快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虽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表现的象征,但由于发展方式或者是体制上的不同步,从而导致的城市的扩张较为盲目,缺乏合理的规划。忽视城市内在的社会功能与环境的质量,导致交通问题越来越凸显。经过分析调查,可以将造成城市交通问题的原因归为以下几点:
1.1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较快,而道路容量相对又严重不足。
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可以发现我国城市道路的总容量很低,人均道路面积也低于国际标准。虽然各个城市在近几年来逐步的进行城市交通的改革,大力的拓展交通面积,还将城市人均道路面积扩大到了630平方米左右,但其的增长比率还是不能满足城市交通的增长比率。以湖北省武汉市的交通情况为例:近十几年来,道路的建设面积的年涨幅约为6%,而机动车的年涨幅约为19%,这两方面有着很大的差距,通过武汉的交通数据,能够很明显的推测出我国大城市的交通的基本情况,城市的道路的扩展速度无法同日益增长的车辆数量相匹配,这就逐步的造成城市发展中路与车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1.2部分城市出现功能整体协调的失衡,导致交通需求增加
在目前我国的发展阶段,城市依旧还是各类公共资源高度聚集的中心,在有限的城市范围内,教育、服务、医疗等都聚集在城市的中心地区,再由于城区的区位优势普遍较高,各类资金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产业也在城区集中。这也造成了城市交通的压力。
1.3各个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较差
目前,我国城市的公交出行的分担率只有35%。远远低于南美和欧洲等大城市的45%到65%的出行比例。由于城市道路的拥堵情况日益严重,公交系统的车速也不得不随着降低。据统计,我国目前的城市公交车平均速度约为每小时10公里,比自行车的速度还低。另外还存在着站点不足、等候时间间隔长、准点率不足等问题。
1.4停车空间和停车设施严重不足
我国大部分的城市规划都进行的比较早。所以导致在进行城市交通规划时,缺乏科学合理的预测,对静态交通的发展问题缺乏足够的考虑,在一些大中型的公共设施和建筑上没有严格的按照规定划分出停车空间,也没有进行设施的落实,或者出于利益以及方便的考虑,将已修建的停车场所改做它用。随着现今的汽车数量的上升,停车场的设施以及管理政策都难以进行科学合理的应对,从而造成机动车的停车设空间与停车施严重缺乏。
1.5其他原因
在城市里,还存在着一部分市民缺乏应有的交通知识与素质,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以及法制观念都很淡薄,使机动车与自行车电动车违章行驶,抢道、行人违章横穿马路等行为屡见不鲜,很容易造成交通拥堵甚至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2.我国的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和解决方案
大城市交通情况非常复杂,造成大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城市交通规划一直是全社会人民关注的重要问题。社会上众多学者专家在城市交通规划、城市道路建设、城市运输服务、多样化出行手段等许多方面进行了科学的论述和探讨。也提出很多比较先进的理念。如:日本的工程学者提出了在东京市修建地下交通枢纽系统,来改善城市拥堵的交通。这些案例给资源有限,经济水平不高,人员密集的中国在面对交通拥挤情况时,带来了实质性的参考。
2.1构建完善合理的体制,加强上层引导力
城市的公共交通体系是一个城市的基础,是城市是否繁荣的生命线。城市交通体系有着公共性、服务性、市场化的特征。直接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国现有的公共交通体制比较落后,需要重新构建合理可行先进的经济体系、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通过上层的引导,科学化的管理,合理利用宝贵的城市公共资源。才能解决当下公共交通体制的矛盾和问题。
2.2发展城市公交智能化
发展城市公交的智能化,体现在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调度智能化、能够及时的反馈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优化线路的调整。当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技术采集的数据信息也更加准确,在城市公交管理中多运用GIS系统能够更加智能快捷的规划好城市公共交通。
2.3大力发展大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
当前特大型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极为严重,这就要求着城市应当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轨道交通系统有着准时、快捷、高效等特点比较适合特大型城市。但是轨道交通的缺点也非常明显,造价高昂、建设周期漫长、技术要求高。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要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在城市客流量比较大的路段建造轨道交通系统。在建造城市轨道运输系统是应当循序渐进,切勿盲目大规模兴建,立足长远,做好统筹规划。
2.4 国家出台政策引导小型汽车的发展
当前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政策,这也就决定了汽车工业作为我国国民支柱产业的主要发展目标。当下特大型城市交通情况不容乐观,城市中一些大排量的汽车不仅带了更多的污染废气而且也占用了更多的行驶路面。出台一些政策,限制大排量汽车,推动小排量的小型汽车的发展,才能缓解当前大型汽车造成路面拥堵,停车场拥挤的现象。
2.5大力发展微循环道路运输系统
从西方国家道路发展的经验来看,在城市的主干道建立支干道等微循环道路系统对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西方发达国家城市主干道并不是非常宽敞,但是支路比较多,交通四通八达,城市微循环系统很发达。反观我国城市主干道非常宽敞,但是道路设计不符合规范,城市支干道不够发达,使得城市的主要车辆都集中在城市的主干道上,这就加剧了城市交通的拥堵。要想改善这一状况,应当完善城市的微循环道路系统,加大公路密度,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的效率。
2.6加大宣传力度,号召市民低碳出行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汽车已经逐步的走进千家万户,市民出行通常使用私家车代步,造成上下班高峰期,道路拥堵严重,车辆运行速度缓慢。这就要求这政府机构加大宣传力度,号召市民低碳出行,近距离可以步行,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缓解交通压力。远距离可以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一些特大型的城市可以在城市非常拥堵的路段采用单双号限行的政策,缓解交通压力。
3.结语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环节,关系着居民的切身利益。市政规划部门在进行城市道路规划师一定要高瞻远瞩,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规划方案要经得起考验,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要求。城市交通建设部门在建设城市道路时要细心谨慎,将最先进的技术投入道路建设中,并且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打造出高效、快捷、安全的城市交通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国家赋予的职责,造福百姓。■
【参考文献】
[1]郭亮,贺慧,杨超.基于行为需求的城市交通规划目标与对策研究[J].城市规划,2012(01):17-18.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研究
1 规划管理的意义
1.1 规划管理面临的挑战
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一是传统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价值认识不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城市建设资金短缺;二是传统的规划管理强调的是计划性和强制性,若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则投资商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容易影响投资商的积极性,若规划执法不严又容易产生各种腐败现象;三是城市规划代表的是城市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目前我们低规格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有的城市还没有独立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难以承担起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协调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关系的职能;法人之间以及多种经济法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1.2 规划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
首先,要树立规划的资源意识。城市规划不仅是一种重要资源,而且是一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使用权的取得主要通过有偿出让、转让。土地出让转让的关键是土地价值问题。尽管影响土地价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就具体某一块用地来说,它的价值往往由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情况和城市规划确定的开发条件来决定。《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服从城市规划”的规定,明确了城市开发用地的性质、功能和容积率等开发要求由城市规划来确定,这些开发要求直接左右着开发效益。因此,通过城市规划的科学测算,合理确定开发商与城市政府收益分配比例,可以为政府筹集大量的建设资金。具体地说,城市建设中容积率的提高、原有建筑的加层、“破墙开店”等用地性质功能的改变都可以产生很高的级差收益,但这不是项目开发本身产生的,而是政府长期基础设施投入的结果。这些收益不能全部纳入开发商的口袋,而要通过规划的手段,使政府基础设施投入产生的收益回流到政府的口袋中,为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城市规划直接创造了经济效益。
其次,要把市场机制引入城市规划,规划管理要靠“两手”。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方式按价值规律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方式,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力要素流动和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这种运行机制对形成城市土地市场和带动城市建设起了十分重要的的作用。在这种运行机制下,如果城市规划不利用市场调节这只“无形的手”,就无法对城市建设实施有效的调控。当然,城市规划工作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政府行为,无论在什么体制下都是以政府的管理或干预的形式维护公众利益的一种社会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商追求的是最高最大的利润,这种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往往会造成对公众利益的侵害。市场土地供给的有限性与价格的上涨趋势也往往会导致土地投机活动。市场调节的结果也往往只使直接经济效益高的项目吸引了很多投资者,而维护城市正常功能的绿地、道路交通设施等公益事业仍然难以吸引投资,只能依靠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城市规划的调控来加以解决。如不加以控制和引导,市场机制很容易导致城市建设的盲目性和城市功能失调。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管理工作既不能单靠行政手段进行控制,也不能仅靠市场调节进行规范,而要靠“两手”,一是行政法规“有形的手”,二是市场调节“无形的手”。
第三,城市规划要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当前城市建设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设资金问题。有资金才能改造城市,没有资金城市就难以发展。所以.城市建设资金问题,是我国乃至世界所有的城市市长所关注的问题。没有建设资金,规划得再好也没有用。在国际上,城市建设资金一般有三个来源:一是税收,西方国家都是用税收来搞城市建设的。像日本大版市1996年的建设资金是1500多个亿,还说不够。二是级差地租,以土地来挣钱,比较典型的是香港。三是各种收费,增加城市积累。就我国来说,税收不是我们的办法,规划费用也不是办法,国务院早已三令五申,不许乱摊派。地方政府唯一能掌握的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用不好,城市就不能发展;级差地租用得好,城市就会发展。
2 规划管理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规划管理因其工作的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周期性、对投资环境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引导 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引导通常通过公共政策制定、规划的编制和规划信息的管理来实现。通过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对城市的自然资源进行配置,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提出要求,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作出安排、对城市功能进行布局、对城市土地的开发方式(序列、时间、开发强度等)作出规定。
调控 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对经济实行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一方面,城市规划管理可以协调不同利益主体(如政府与投资者、投资者与投资者、投资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城市规划管理可以控制投资开发火向、结构、空间、速度、节奏,它对投资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规划编制、规划政策和规划项目的审批来实现。例如、以商住楼为主体的房地产投资过猛时,可以通过严格限制其它用地性质改为商住楼用地性质、严格控制商住楼用地的开发强度、严格要求商住楼规划设计质量、严格履行审批程序等措施对其抑制。
规范 投资行为是一个市场行为,而没有规范的市场行为只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和投资的失败。规范的市场才能使投资者(尤其是中长期投资者、境外投资考)有安全感。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行为的规范作用是通过规划编制管理、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考察管理来实现的,它告诉投资考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如果投资者犯规,则将受到纠正。
保障 投资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来自许多方面,其中一个风险来识于他人对投资者利益的侵犯和损害。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者合法利益的保障作用通过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监察管理来实现。例如,当投资者已获得菜一块土地开发的合法权力时,他人在该块土地上违法进行建设,导致投资者在资金、机会、土地等方面的损失,这时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就是对投资考合法权益的保护和对违法者的惩罚
服务 投资需要服务,这种服务来自各方面。规划管理也是一种服务,它对投资者的服务主要通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服务宋体现。规划局机构设置和运转效率、规划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优劣、规划局形象好坏等等,都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心理行为和投资效果。例如,规划管理人员的腐败会直接增大投资者的成本,增加投资风险;反之,良好的服务会增加投资考成功的机会,减少投资失败的可能。
【关键词】城市规划 建设 管理 空间利用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2-0199-02
一 城市规划的作用和意义
1.城市规划的作用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做好城市规划才能不断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城市规划的政策性很强,它能有效促进社会政治文化的提升,对城市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系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的发展,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因此,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城市规划能够不断扩大城市面积,实现乡村城市化的目标,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良好的职业教育,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此外,城市规划还能对医疗、环境、卫生进行改善,维持社会治安的稳定。
2.城市规划的意义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用地进行保护和管理,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步伐,科学用地是城市规划的首要任务。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严格控制城市规划的质量,按照国家规定的城市建设的标准,对城市用地和管理进行有效控制,能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的发生,实现城市经济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 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规划建设具有盲目性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规划都没有考虑城市发展现状,盲目追求城市国际化,会阻碍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2.城市规划缺乏严肃性和权威性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但是人为因素会导致城市规划缺少严肃性和权威性,我国城市规划常出现政府部门随意更改的现象,更改后的城市规划常过分注重形象和政治工程,这就造成城市资源的浪费,也会使城市居民质疑城市规划的权威性。
3.城市规划的民本思想不强
大多数城市规划中的民众参与度不高,地方官员常常越俎代庖,使得规划人员必须按照领导的思想,使得规划的合理性受到破坏,无法与城市居民的现实生活接轨,民众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
4.城市规划体系有缺陷
目前,许多城市的规划体系存在缺陷,城市规划建设的指导力度不强,也没有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对其进行及时补救,可操作性差,使得城市规划建设局面混乱。
5.城市规划与现实脱节
城市规划与现实脱节,具体表现为:中小城市规划超前和大城市规划滞后。由于城市规划没有建立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在城市规划中没有细致分析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没有进行明确的城市定位,使得城市规划与现实脱节。
6.城市规划过于单一
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过于单一,不具有多样性,但是全国各地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和文明程度等具有很大的差异,城市建设和发展面临的问题也千差万别,城市规划过于单一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 完善城市规划的有效措施
1.对城市进行综合分析和准确定位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必须采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对城市进行细致的综合分析,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水平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对城市发展进行合理的定位,制订科学有效的城市发展目标,加快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2.完善社会法律体系
加强法律效力,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社会法律体系,从而有效强化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得城市规划的可操作性更强。
3.增强城市规划的民本思想
对城市规划进行大力宣传,采取相应的交流平台使公民参与到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充分调动公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增强城市规划的民本思想。
4.完善城市规划体系
规划人员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该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编制出完备的城市控制、规划、建设和发展计划,使得城市规划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更强,促进城市发展,满足公民的生活需求。
5.解决城市规划与现实脱节的问题
我们应该注重城市规划的基础工作,对城市社会经济和基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采取完整、准确、科学、合理的手段将城市规划的基础资料统计好,进行信息的及时追踪,使得城市规划与社会现实相适应。
6.解决城市规划中的任期政绩问题
在城市领导的任期内,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文对城市领导的批准进行制约和监督,充分利用党和社会的监督权,实现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实现城市规划的多样性。
四 总结
城市规划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采取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城市规划,找出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能够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市民营造一个适宜居住的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发展规划作为城市的综合部署,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这种形势背景下,城市发展规划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撑,使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合理。本文对新技术运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虚拟现实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今后我国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一些帮助。
一、城市发展规划运用新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国的城市规划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城市发展规划工作不断完善,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城市发展规划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城市发展规划对于反映经济发展规律和产业增长的关注不够;城市发展规划对于人的实际需求与城市整体布局的协调有待提高;城市发展规划对于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的匹配性研究不够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规划。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城市发展规划满足新时期的发展需要,我们必须寻求新的出路,新技术就是在此时应运而生。
新技术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新技术的应用使城市发展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在城市规划中,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使城市发展规划的决策更加科学。比如,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以为城市发展规划提供地理数据、属性数据以及各种空间关系,使城市发展规划中涉及到的各项资料更加完整和准确。其次,新技术的应用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效率。与过去相比,新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城市规划工作的自动化,提高规划部门的工作效率,对于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效率也具有重要作用。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规划中通过数据和模型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决策者完成很多复杂的工作。由此可见,新技术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就对一些新技术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二、新技术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1、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简称VR,它综合了三维计算机图形技术、立体显示技术语音输出技术以及网络传输技术等多种技术,借助于这些技术和计算机设备模拟出来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通过触觉、视觉以及听觉等方面的模拟为使用者提供服务,在这个虚拟世界中,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目前,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工业仿真、军事、房产开发以及娱乐游戏等多个领域。在城市发展规划中,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获取工程项目的资料,使工程项目的设计、规划以及管理等工作更加快捷,提高了城市发展规划方案的评审和设计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空间中通过对城市规划成果和城市发展过程的再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风险,提高了城市发展规划的整体质量。
2、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AI,顾名思义,它就是模拟和扩展人的智能的一种科学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计算机科学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在人工智能技术中,计算机就是实现这项技术的物质手段和载体,人工智能的各项应用都是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实现的。现在,为了延伸人类的各种智能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人工智能的各项研究越来越多,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城市发展规划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决策支持系统方面。一方面,在决策上,计算机的决策支持系统借助于知识、数据以及模型,通过人机交互进行的方式对城市发展规划进行半结构或者非结构化的决策,对城市发展规划决策者起到辅助作用;另一方面,在管理方面,决策支持系统作为数字城市中重要的数据分析工具,能够完成大量的复杂工作,提高城市发展规划管理水平。
3、GIS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应用
(1)建立城市规划数据库
进行城市规划的前提就是城市的空间地理数据以及城市目前的发展现状。城市自身就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数据系统十分复杂,城市的地形图数据、规划控制数据、地下管线数据以及其他的属性数据都囊括在内。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利用GIS技术来建立起完善的城市规划数据库系统,对城市规划的各种数据进行实时的存储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起城市的空间分析模块,为城市的规划提供支持,实现城市规划的高效化、合理化。
(2)实现图文信息一体化
图文信息一体化指的是城市规划过程中一些属性数据与图形二者之间的双向查询。图文信息一体化对于城市规划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以往城市规划的进程中,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瓶颈就是图形数据与文档信息的有效关联。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依托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对城市规划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设计,实现属性数据与图形数据之间的有效关联和高度集成,进而进一步实现图文信息的一体化,为城市规划提供一个可视化的信息系统。
(3)进行自然条件分析
在对城市进行总体规划的过程中,对于城市现有地理信息的调查和分析可以使用GIS技术。通过利用遥感卫星可以实现对于一些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获取,通过一些专业的GIS软件将空间地理信息进行分类并且进行一系列的数据分析。比如,利用GIS软件对一些面积进行测算,就可以对城市的当前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必要的了解,从而对于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城市的用地规划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利用GIS技术对城市规划进行自然条件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的效率,进而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4)进行模拟预测
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城市发展的战略来对城市的发展规模进行预测,进而制定出一些城市分期建设的经济技术指标。在进行模拟预测的过程中,需要利用相应的数学模型来对城市建设的综合环境以及其发展的规模进行评估,进而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在这个过程中,GIS技术中的空间叠置分析功能、拓补分析以及缓冲区分析等会得到广泛的应用,通过对所有要素进行综合的分析进而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预测结果,进而为城市的规划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预测结果的合理性关键在于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其与GIS系统的结合,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GIS的相关模块来对GIS系统进行二次开发进而进一步提升模拟预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4)进行城市总体规划
目前我国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城市的总体规划,是对城市的土地资源的开发、整治和利用进行总体上的规划和安排。利用GIS技术建立起城市总体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土地的总体规划利用进行动态的管理。城市总体规划管理系统具备统计以及空间分析功能,城市规划人员可以依据自身规划的实际需求来对城市空间信息数据中的一些可以利用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类统计,进而对城市的土地利用等进行全面的深层次的数据分析,对多种城市规划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优选,从而为城市的总体规划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结束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我国城市发展规划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在信息化的城市发展规划中,需要以虚拟现实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为支撑,这些技术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共同作用于城市发展规划,使城市发展规划更加科学,提高了规划项目的管理效率,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今后,我们要加强对城市发展规划中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文,李翅.城市发展对我国城市规划新技术与方法的改革探讨[J].中国经贸导刊,2010,04(12).
[2]牛羽.浅谈城市发展规划中新技术的应用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10(22).
[3]吴伟,孙毅中,成骅,赵晓琴.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平台建设进展[J].江苏城市规划,2009(12).
[4]刘友欣.浅谈GIS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8).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观;经济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the future cit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o provide a favorable basis for l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c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city. This article on how to improve the city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improve management efficiency, makes the city planning management towa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argument are discussed, for reference only.
Keywords: city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nomy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
现阶段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规划管理不善,大部分城市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进行排放,造成了城市环境的污染;而一部分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够健全,违规建筑大量存在,城市土地被胡乱占用,使得城市环境质量逐年下降。另外,由于管理工作不到位,有的城市为了完成建设目标,则与其他城市建筑风格雷同,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因此在我国的城市的发展中还需要统筹规划,并且在制定城市发展方案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
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依赖于城市规划,并且以城市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城市要想合理发展,就必须进行科学的规划,充分了解城市自身的性质和特色,分析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只有在科学城市规划方案的指导下,才能逐渐实现一座城市的最终发展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城市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多,城市规划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规划步骤主要包括资料的收集、城市经济状态分析、城市性质和发展情况分析、城市规划目标、制定目标实施方案、分阶段实施以及建设规划的管理等环节。一般情况下,城市规划的着眼点应该是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的重点是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规划,但是在目前的城市规划过程中,相关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城市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城市建设缺乏有效的实施措施和必要的保护手段,导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在很多大中城市开始出现能源短缺、道路交通设施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城市人口密度分布不均、水资源紧张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给城市的长期发展埋下了隐患,而且给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此城市规划部门应该正视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充分结合城市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城市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但是由于城市规划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实施的时间较短,城市规划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譬如,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过渡时期,受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的影响,城市规划的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没有有效结合在一起,而且很多城市的城市规划编制目标不明确,没有从本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城市规划目标的盲目性较大,没有充分考虑城市的资源和环境情况,导致很多城市规划方案先天不足。为此,为了保证我国城市建设的长
期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城市建设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前提,并积极探索与城市自身发展相适应的理论方法,保证城市经济、文化、资源、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国家的资源相对短缺,城市是我国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各类社会经济活动高度集中,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应该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保证城市发展逐渐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目标。
1.制定科学的城市发展规划
要想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不仅应该包括常规规划内容,而且应该综合考虑城市自身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城市发展规划应该建立一个可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构架,城市规划的制定人员应该综合考虑可能影响城市发展的各方面因素,以城市环境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城市规划的指标,将城市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消耗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制定相应的城市发展规划,进而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城市规划新思路,如果城市规划的初步方案超出了城市的环境承载力,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在城市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下,形成新的城市规划方案,并再次与城市的资源和环境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如果不达标需要再次改正,直到修正后的规划方案可以满足城市自身的环境和资源承载力为止。
在城市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三点内容,其一,城市规划的出发点应该是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应该强调城市资源供给力与城市环境承载力,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对城市规划提出的要求。其二,城市规划的内容应该将城市的经济、人口、资源、社会、环境等都纳入规划计划中,保证以上各个因素互协调促进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其三,城市规划方案应该以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作为一个重要控制点,也就是说城市规划不能超出城市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另外,现阶段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城市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治理能力都在逐步提高,所以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为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方案制定时,可以不完全受城市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指标的限制,可以适当增加城市系统的发展规模。总之,为了保证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良性互动,城市规划必须引进资源供给力和环境承载力指标。
2.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是综合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应该坚持综合性原则,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应该可以反映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并在一定科学理论指导下分析城市社会、资源、人口、经济、环境等各个领域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制定综合性指标,确保该指标可以较为全面的反映和测度城市的发展状况。
其次,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应该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确保指标体系的复杂性和简型相统一,同时充分考虑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充分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可以得到广泛推广使用,同时还可以反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指标体系的内容应该简单易懂,可以为大众所接受,另外,在制定指标时应该使用现有的相关规定标准和统计资料,以保证该评价体系的权威性和可行性。
再次,应该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针对性,对于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该有所不同,各大城市应该严格依照本城市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发展目标制定适合自身的评价指标,使其真正发挥对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导向作用。最后,城市可持续发展评定指标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评价指标中的指标数据都应该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既要反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真实情况,又要符合城市系统分析和生态学原理,指标数据来源应该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与此同时确保评价指标的定义准确,并且可以量化处理。
三、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城市规划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保证城市社会、经济、资源、人口、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我国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国,王兴平.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J].城市规划,2011(02).
[2]范先明.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5).
[3]张春祥.试论我国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的互促机制[J].宁波经济丛刊,2009(01).
【关键词】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城市规划;专业建设;策略
1.前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使国内的城市规划事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从目前的城市化发展形势来看,由于我国城市规划事业上取得的进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为城市规划学科带来十分关键的发展机遇,但是就目前城市规划专业建设中存在问题来说,给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也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城市规划建设最初是为解决城市问题,但传统的城市规划,不仅没有解决城市规划中出现的问题,还将城市规划问题扩大。如何积极推进城市规划学科发展,成为加强城市规划专业建设的首要问题。
2.现阶段国内城市规划学科发展以及城市规划专业建设
2.1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状况
国内早期城市规划专业是从土木工程和建筑学中发展出来的,只有个别的高等院校开设城市规划建设专业,但没有受到学院的重视。近几来城市化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社会对城市规划专业建设人才的需求增加,是的城市规划专业在城市化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目前的数据统计分析,国内设置城市规划专业的高等院校超过150所,遍布国内大部分省、市及自治区。从当前的发展现状来看,高等学院城市化规划学科的教学体系已取得初步发展,由于受到高等院校的办学条件限制,导致城市规划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较低,国家应加强对城市化规划的重视。
2.2城市规划专业建设的发展
我国第一次开设城市规划专业是在1956年,距今50 多年,发展期间经过很多变故,在1978年正式恢复城市规划学科,距今也已30多年,设置城市规划学科的高校,已经由原来 30 多所发展到如今的 180 多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现阶段城市规划专业建设主要是分为三类,一类是在理工科建筑学基础上,建设城市规划专业高校,如清华大学;一类是在文科地理专业基础上,建设城市规划专业院校,如北京大学;另一类是在农业风景园林专业基础上,建设城市规划专业院校,如东北林业大学,各个院校之间的办学时间、与办学特色以及教学制度培养模式都大不相同。
3.城市规划学科与城市规划专业中存在的问题
3.1城市规划学科认知不全面
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城市规划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受多方面知识的影响,有一定的复杂性,导致学生对城市规划主体认识不全面,加大了学习城市规划学科的难度。学生对很多的学科理论知识吸收较少,对城市规划主体的认识不够全面,对城市规划的核心领域和职业定位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让人们对城市规划职业定位产生很大的困惑。尤其是在国内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城市规划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进一步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对城市规划学科的认知难度。
3.2城市规划课程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城市规划专业建设学科大部分是从建筑、理工以及农林类专业发展而来,而在城市规划学科课程设计上,主要注重对技能在微观形态的设计以及重视城市规划在操作技能工作上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在宏观上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事实上,综合性是城市规划建设的一大特点,表明城市规划建设,需要相关人员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工程技术、自然地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但在实际的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计过程中,老师对规划建设课程体系的设置比较单一,并没有科学的分析与规划教学课程体系[1]。
3.3城市规划实践教学问题
传统的城市规划教育模式,主要注重理论问题的学习,而忽视实践教学问题。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主要由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但很多学校在开设城市规划课程时,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实施,实践教学课程的时间安排的比较少,再加上学校缺乏实验室教师、实验建设力度不到位以及资金不足等问题,学生在校外进行实践的成本比较高,导致学校难开展实践教学课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4.城市规划学科发展与城市专业建设的对策
在新形势下,社会对城市规划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多,在高等学校的教育中,城市规划学科发展需要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推进学科改革,培养出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
4.1明确学科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学科也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城市规划的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将城市规划学科与其他专业融合起来,是高等学院改革重点。针对城市规划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各大高校应为城市规划专业建设树立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延伸城市规划的内涵,将城市空间和相关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进而扩大城市规划核心理念。例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适当的加入城市社会学与城市规划学,遵循社会的发展规律,为城市规划发展增添更多的活力;此外,还应从理性和现实的角度出发,推动城市规划专业的发展方向,使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进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4.2科学合理设置课程
高校的老师应该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教学目标,严格加强学生对城市规划专业技能的学习,使城市规划专业课程体系变得综合和系统化。与此同时,教师应根据学习的教学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课程计划,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与学生自身的兴趣相结合,进而提高学生规划水平。相关的高等院校应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增加优势学科,明确办学宗旨;学校在设置专业课程,应树立以人为本教学思想,具体研究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需求,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老师还应设置科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自愿跟着老师的教学步伐认真学习,并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3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主要分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近几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实验室是城市规划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城市规划教学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在加强建设学校实验室方面显得非常重要,学校应不断完善城市规划的实验硬件设备,加大对多媒体室的建设,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做出相应的物质保证,让学生更多走进实践教学中,切实的感受到城市规划专业的实用性[2]。
5.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科学与专业建设的内容将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城市规划事业也将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高校应结合学校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结合时代的发展状况,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推动城市规划学科发展,提高城市规划专业的建设,对城市规划所涉及到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此外,学校还应该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城市规划专业人才,促进城市规划学科和城市专业建设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现如今,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发展,从起作用进行分析可以将城市规划的特点归纳如下:
(1)服务人民,目光长远。 城市规划是为了满足市民在生活对于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并将城市建设的第一目标定位可持续发展。
(2)较为健全的制度,执行过程较为严格。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国家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行为规范严格遵守, 在具体的规划过程中,遵守“一书两证”的制度的同时行驶合理的行政权力。
(3)较强的公众管理性。 现如今,随着城市建设制度的不断发展,公众在城市规划中的参与度大大提升,公众监督和参与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城市规划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4)责任明确、机构清晰 。 各级的人民政府为城市规划的领导机构,对城市规划进行整体的方向把握和指导,具体的措施执行则是由各级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来进行。 各部门之间封分工明确,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2公共管理视角下的城市规划职能探讨
在进行城市发展规划时,人们要遵循“三分规划、七分管理”的策略。 这是由于对物质环境进行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所占的比重较小,相反人们对于规划中的而公共管理政策更加重视。尤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职能应该转变,重点转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上来。社会经济转型期,城市规划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需妥善处理好规划与政治、经济、发展、现状、保护、环境、消费、未来、行政、市场、公众和利益等诸多关系。这些相互矛盾的关系是每一位城市规划工作者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在处理时往往会顾此失彼,有时让人不知所措,甚至对规划工作感到一片茫然。 为了履行好城市规划职能,必须对经济转型期城市规划的职能进行解剖分析和合理配置。按照公管理的运行职能,可以把城市规划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职能。 下面将针对公众管理视角下城市规划的四个职能进行详细探讨。
2.1 计划职能
在传统的城市规划定义中,主要工作是对在城市空间和土地利用两个方面对城市发展建设进行规划,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狭隘性。在公共管理视角下对城市的计划职能进行研究,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为了保证对市民的精神和物质需求进行满足,以及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固化要设立明确的可行的目标和任务。 在确定了目标之后,就要对城市规划的具体措施进行制定,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对城市多方面的发展提供方向。同时城市规划措施的制定,也为城市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尺度标准。 在制定了城市规划具体措施之后,就要考虑是否符合法律规范,在规划措施符合法律规范之后,对措施进行执行。 交给城市发展的有关部门从整体到细节、宏观到微观进行详细的规划和执行,把措施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个项目上。 最后在进行完所有的城市规划措施之后, 就进入对城市规划进行审核的环节,由相关部门对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进行审批。城市规划的计划职能是城市规划所有职能中最首要的职能,他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起到了指导和引领的作用,在公共管理角度上来看,计划职能的实现使得城市规划具有先进性和合理性。
2.2 领导职能
城市规划公共管理过程中处于领导的地位,其在领导职能方面的体现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规划引导、规划权利和规划协调。所谓的规划权利是指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通过采取命令、引导等手段来对权利进行规划,为社会主体提供公平的平台,使公众参与到城市管理的大环境之中去。 通过公共管理的力量对城市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同时政府进行组织、指挥和监督等工作。 而规划协调是指对城市发展中的各资源进行协调和管理,充分应用社会学、管理学和规划学等方面的知识,用科学的眼光对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实现城市发展的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最后关于规划引导的职能是指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为了确保城市规划在具体建设项目中很好地贯彻,而建立的有效的控制规范和引导机制。
2.3 组织职能
在公共管理角度上来看,城市规划的组织职能是由成熟规划组织构成、组织运行机制和组织管理体制所组成的。 现如今随着公共管理力量的进一步加大,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院、城市行政主管部门等城市规划组织机构加入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建设投资主体和广大市民也成为了城市规划组织的重要一员。 主要表现在管理规划运行机制方面,我国现如今的市场调节机制还不完善,有些地方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使得城市规划的决策不够合理。 与此同时,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阻碍了城市规划的有效开展,因此在我国,城市规划的组织职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2.4 控制职能
在对城市发展进行规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使得城市规划的开展过程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 由于政府各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差异,部门领导的决策不同,都会对城市规划造成影响。 因此,城市规划有关部门对于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掌握和处理,确保城市规划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现如今,由于我国正处于转型期,公民的法律意识相对薄弱,为了保证城市规划的正常进行, 政府各部门需要协助合作通过实现城市规划的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