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命的意义和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生物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父母长辈的庇护下,养成了只知道享受上一辈人创造的物质财富,却很少有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习惯,面对升学、考试的压力和青春期朦胧情感的困扰开始自暴自弃,甚至舍弃生命或残害他人,不尊重生命、轻视生命,不知道生命的存在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国家颁发的《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生物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生物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利用生命科学的丰富知识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切实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生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生物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物学具有生命教育的特别优势,所以生命教育应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物课堂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生命,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认识生与死的意义,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三、如何在生物课堂渗透生命教育
下面谈谈在《急救》一课中我是如何渗透生命教育的。
1.帮助学生认识生命。
虽然中国孩子在各项智力竞赛中遥遥领先,他们的基本生存能力却不容乐观,防险意识更是让人担忧。对于发生火灾、地震、洪水之后如何避险等知识,很多学生不能准确回答,有的认为这些离自己太远。我就利用历史罕见的汶川大地震中的“抗震小英雄――林浩”的资料和“中国骄傲――七岁女孩袁媛”帮助父母脱离危险的事迹,让学生认识灾难的无情,懂得生命的宝贵、生命存在的价值和生存的艰难,以及学会防灾避险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爱惜生命。
生命是经过大自然无数年的演变才出现的,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任何微小的自然条件都有可能将生命扼杀在摇篮之中。在讲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时,我先让学生观看几起由意外伤害导致的生命陨落,让他们亲身感受“死而不能复生”和一个人的死亡给家人、亲友带来的巨大悲痛,从而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增强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在讲解急救的重要性时,介绍“急救黄金四分钟”,讲解意外发生后四分钟内身体各器官发生的变化,四分钟后各器官发生的不可逆转的损害,使学生认识到体内器官的脆弱和重要性,进而认识到生命的珍贵,珍惜自己的生命。
3.在角色扮演中体验生命和谐之美。
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我们不但要做到爱惜自己的生命,还要尊重别人的生命,给别人以帮助。有关“骨折和止血的急救方法”的教学,我采取的是小组合作的形式,组内同学分别扮演受伤者和急救人员,急救人员亲自动手用课前准备的毛巾、纱布等材料为受伤者进行包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既学会了急救的知识,又增强了合作意识,体会到了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是珍贵的,对他人的生命要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了积极的人生观。
4.延展教材,用更多的知识保护生命。
四十五分钟是短暂的,学生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急救方法,在导学案的最后,我介绍了一些常见的意外事故的急救措施,如:溺水、火灾、中暑、异物等,使学生在获得更多急救方法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生存技能。
四、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生命教育
一、高中生物实施生命教学的策略
1.传授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思想,而生物教学对实施生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高中生物在给学生传授生命形成到死亡的同时,要给学生说明生命的重要性,传授生命健康的知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吃垃圾食品、经常运动等,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同时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样的,需要珍惜、尊重别人的生命,绝对不做危害他人生命的事情。总之,高中生物要始终把生命教育作为重要目的之一,传授学生健康知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珍爱每个人的生命。
2.探究社会热点,体会生命的真谛
事实上,社会上许多自杀、他杀等社会暴力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会生活压力大,对生命失去热情导致的。所以,在生物课堂上通过对生命由来的探究,告诉学生生命的真谛、存在的意义。通过探究社会热点,告诉学生生命的意义,净化心灵,通过知识的熏陶,智慧的诱发,照耀人的心魄,让人的心灵持续健康,体会生命的真谛,从而达到珍爱生命。总之,通过探究社会热点,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真谛,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
二、高中生物教学实施生命教学的意义
高中生物教学实施生命教学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的必然,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公民成为和谐的个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物质经济的蓬勃发展,公民的精神世界日益空虚,通过实施生命教学,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快乐,引导其正确对待社会凶杀事件,逐渐减少青少年犯罪。面对社会犯罪逐渐低龄化,高中生物实施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本文作者针对当今社会犯罪低龄化的现象,说明了高中生物教学实施生命教学的意义,并且简要说明了实施的策略,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命安全;压力;珍爱生命;重要性
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是一门培养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意识、掌握必要安全防范能力的综合性必修课。学生从出生到上学,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告诉他们不玩火、不碰电、不吃陌生人的东西、看灯过马路等安全常识。生命安全教育是我们关心的头等大事,要让学生更好的成长,就要掌握有关公共安全的常识,了解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一、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意义。但归根结底一句话,生命是无价的,只有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才能重视起生命的可贵。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感人至深的案例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明白生命不可重来,同时也要懂得重视他人的生命。
二、强调交通安全
近年来,交通事故频频发生,每时每刻都威胁着我们的生命。为了有效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学生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这样才不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痛苦。
三、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中小学生社会经验较少,自我保护意识薄弱,让许多不良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使得学生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可以提高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让罪恶的魔爪不敢伸向他们。其次,学校还应该开展一些关于生命安全教育方面的讲座、校刊、宣传标语、图片展等,这样有利于引起中小学生对生命安全的重视,也可以提高他们对不安全因素的分析能力。
四、提高自护自救的能力
中小学生仅知道如何避免危险的发生是不够的,还要掌握自护自救的技能。针对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危险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办法,相信在这种声情并茂的情景下,会让学生牢牢记住实用有效的自救方法。
安全教育是学校最为重视的教育内容之一,学生的安全是教育教学有效开展的前提,所以初中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十分必要。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既是新课改的教育需求,也是教育行业不断完善和健康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黄丽莎.生命安全教育如何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1(17).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素质教育;生命教育
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是新世纪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国家的既定教育政策,也是国家赋予教育的使命。当前,高职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延伸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关注集中到对生命的认知和尊重上。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不仅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学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生命,保持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发现生命的意义,找寻生命的价值;另一方面,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对生命有正确认识,全面系统地了解生命的发展规律,物质与精神的平衡以及个体、社会、自然三者的协调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他们将学会尊重自我生命的生老病死之规律,同时也尊重他人生命的自然发展过程。在认识生命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以及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对生命的责任感,在与不同生命个体的交流与互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加强与其他生命个体的协调进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素质教育和生命教育开展现状
21世纪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创造了条件,素质教育进展到现在取得了一定成效,应试成绩不再是衡量学生良莠的标尺,更多的关注度集中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上。尤其对于高职学生,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接轨,学生的人文精神内涵得到丰富,高职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人格不断健全和完善。另一方面,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成为了教育参与者们关注的重点。然而相比较发达国家,我国在生命教育上起步较晚,存在认识不够全面、内容不够深刻、形式不够丰富等各方面的缺陷。多数高职学生刚刚成年,正处于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关键时期。然而长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职业高中仍然持有这样的观点:过分强调学科专业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道德、人格、心理承受能力的锻炼和培训。有不少高职教师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教育谋求的是“何以为生”的本领,他们轻视了生命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意义,没有尽到引导学生对人生负责的义务。意志力的磨练、审美情趣的养成、人格的塑造与完善、乃至为人处世之道等在我国现行的高职教育中难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学生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思考,心之所向无处托付,导致他们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产生怀疑,甚至会因为被一时偏激的价值观所遮蔽而丧失整个生活的意义感。
不久前,南京某高校一名大四女生预设微博遗书,宣称自己因患有抑郁症自杀,此事引起网络轰动,广大网友对此唏嘘不已。不论该女生是因为何种原因得了抑郁症,或者造成自杀行为,这件事情暴露出很多问题,值得我们的深思:在高职学生中,心理问题已经逐渐演化为以生命为代价的心理疾病了,类似例子充分说明生命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开展程度还远远不够。许多学生在遇到情感、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挫折时,自身不能正确面对,加上外界疏导和关心不及时,造成心理抑郁,导致行为偏差,甚至构成对自己的生命威胁。
类似事件还有很多。大多数选择自杀的学生除了心理疾病的原因外,有很大一部分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仅仅因为父母的责骂、同学的争吵等小事就选择自杀,行为草率而冲动,这种无视生命的做法让人心寒。其次值得人警醒的是学生对生命的漠视。不但对自己的生命不珍视,在同伴遇到危险时亦不会珍惜他人的生命,不仅不去救助反而视而不见,生命的意义在他们的头脑中完全丧失,他们所具有的素质也因一时的冲动而销声匿迹,以上迹象直接威胁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和和谐社会的建设。生命教育已经迫切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教育。
二、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一)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础
教育的对象是人,故此教育应当以人为本。而生命是人存在的形式,则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教育应以生命教育为初衷,关怀人的生命、关注人的价值。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实现了从人性萌芽到人性完善的过渡。在高职教育中,学校不仅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面向职业需要和社会需求,同时要加强学生身心变化、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综合素质建设。
其次,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健全学生人格发展,范围囊括了“德”、“智”、“体”、“劳”等各方面的内容,其获得途径主要有社会活动和社会经验。尽管新世纪以来深刻的社会变革带来了更加多元化的社会价值体系,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促进个体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从而促进个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共进—仍然没有发生变化,这一内涵与生命教育的核心,即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相契合的。因此要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高职教育应当以人为本,将育人与育才和谐统一。新时代的素质教育必须紧密联系生命教育,高职院校应该把生命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第一位。
(二)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的企业文化和用人需求对高职学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新世纪高品质人才必须具备以下三大素质:一是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二是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三是独立的创新精神与不断创造的能力。生命教育不能流于形式,其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更要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生命内涵之丰富,形式之多元,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以生命的视角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自己、人与他人的关系,并主动帮助他人理解、认识生命的真实意义,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实际上,人的生命与人的主体有必然联系,生命承载着主体,如果失去了生命,人的主体也无从谈起。因此。生命教育的缺失将影响主体教育的顺利进行,没有生命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完善的。就像没有了生命的支撑,思维将无法存在,没有了生命教育,学生缺失了对生命的意识,包括正常的行为、情感和意志等,素质教育更无从谈起。而没有素质教育提供生命教育的有利条件和实施氛围,生命教育亦无从开展。可见,生命教育与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互为和谐统一的关系。
(三)素质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结合提供学生全方位的保护
素质教育的形式更倾向于隐形教育,其进展通常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改变和影响学生的行为。生命教育提倡进行人文教育,重点在于对生命的人文关怀,所有和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都应以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为目的,包括正面认识死亡。尽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死亡这个词是比较避讳的,但我们要认识到时代在发展,充分认识到死亡的威胁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在理论性的传授之外,高职学校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人文教育环境,将生命教育知识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每一位学生都要爱惜生命,尊重生命。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更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生命主动帮助更多的人,而不是伤害他人,危害社会。生命教育的目标在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给学生正确的引导,教导他们如何关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世界,引导他们发现生命的意义,挖掘生命的潜能,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成为充满活力,健康成长的人。
三、素质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的实施途径
生命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在其进行过程中,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生命是生命教育的基础,生命教育必须“以‘生命’为本”。为了确保实现生命教育的顺利进行,首先要把关注生命和尊重生命的角度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关键,还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发展需要知识的促进,激励学生不断丰富身心内涵,形成完善的人格,培养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的责任心,最终把自己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和热爱生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各高职院校应当结合自身学科建设的特点和发展优势,加强师生心理交流和互动活动,使教师能及时把握当代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动态变化,透彻地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适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他们出现的心理危机进行预防性干预,将危机问题扼杀在萌芽中,保护他们的生命。另外,学校要也及时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有目的地对教师进行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培训,充分利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感召力,鼓励教师以身作则,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以健康的心态影响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分享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美好情感,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人格陶冶,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可以借鉴业已顺利开展的素质教育活动形式,通过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特色团组织活动或者开展党员先锋活动来全面实施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命知识,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生命意识。活动内容可以针对高职学生迫切渴望接触社会的特点,直面职业要求和社会挑战的需要,充分发挥实践对学生的影响。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组织大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红色根据地等,在榜样力量的感召下端正思想态度,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组织面向高职学生的戒毒以及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活动,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和法律防范意识;还有组织野外生存,野外踏勘和野外露营,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刺激学生互相帮助,在挫折打击中寻求团结协作,在饱经磨难后体验成功,从困境中反省,在成功中总结经验,从而更加尊重生命,增强生命的责任感,体验和感悟生命的快乐。
(三)建立教育保障制度
加强制度建设以确保素质教育和生命教育的顺利实施。完善素质教育绩效评估体系,鼓励素质教育中获得成果的学生和教师,严格监督教育进展,重点将生命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生命教育顺利实施的保证条件。
关键词:中专 语文教学 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15-01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命教育。由于中专学校教育对学生学业的成绩考核往往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核,绝大多数中专学校的教学往往以学习和考核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并没有将生命教育纳入到教学系统中,造成中专学校教育中的生命教育严重缺失。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主课程,对传承先进文化和传授生命教育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理应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担。
中专学校对生命教育的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在生源方面,由于近些年大学扩招,成绩较好的学生大多进入高中、大学学习,进入中专学习的学生的整体文化基础较差,对待生命意义的意识淡薄。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办学压力大,中专学校招生均采用免试入学,大多数中专生进入入学后,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自己的要求较低,学习缺乏动力,部分学生还有自卑和失落的心理,这一切造成多数学生对生命价值没有充分的认识。其次,在教师方面,中专学校更注重学生的就业情况,多数老师在教学中更偏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语文课程由于不属于考察范围部分学校不给予开设,更谈不上语文课上的生命教育。学校对于语文课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更没有意识到生命教育的缺失,对学生造成的深刻长远的影响。最后,在大环境方面,当今社会对生命教育也存在不利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命教育的氛围不浓,当前社会利益至上,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不断侵蚀着学生的思想,学生对生命的意识十分淡薄;二是网络媒体对恶性事件的宣传,这些媒体只注重点击率,却忽略了生命教育,社会媒体没有担负起到应尽的教育义务;三是中专学校受到大环境的影响,教学内容非常专业化,教学目标单一,学生来学校只为学到某门或某项技术,这样的教学思想和模式让生命教育大打折扣,最终造成中专学校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失。
为改变这种不良局面,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对有关生命的知识内容进行充分的升华和拓展,做到每节语文课都有生命教育的影子,生命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呢?第一,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生命是教育的基础,要进行生命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在语文教材中,有古人对生命的感慨,有今人对生活的感叹。在课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古今名人的情怀,从古人跌宕起伏人生中看到豁达的胸怀,从圣人宁静致远的哲思中看到超人的智慧,从前人百折不挠的奋斗中看到现在生命的可贵,从今人波澜壮阔的人生中看到生命的意义,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会感知生命的来之不易和生命的唯一性。第二,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美好的事物人们都会珍惜,生命更是如此,只有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学生才会更加珍惜和热爱生命,才能体会生命的意义。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待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好的内容片段要经常让学生分享感动,分享快乐,分享美好。老师要经常给学生观看一些承载美好生命意义的视频,让学生明白生命中虽然有各种烦恼、不幸,但是只要坚持,一切都会变得美好。当学生从老师、同伴那里获得了力量,知道了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美丽的景色去欣赏,那么多美好的事物去享受,那么多美好的理想去追求,学生自然就会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追求美好幸福的生活。第三,让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的生命最终会逝去,生命的意义在于活着的过程中赋予了什么内容,诠释了什么意义。语文课程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的课程,更是一门人文教育和精神教育课程,在这个课程中,要让学生明白生命的过程由自己书写,生命的意义由自己确定。乞丐和科学家的人生都是人生,但其人生的意义大不不同,科学家为人类做出了贡献,将自己有限的生命变成了永恒,而乞丐的人生如同水中的痕迹,当其生命逝去时,其人生的意义也随之消失。只有为国家、社会和民族做出贡献的人,才没有虚度光阴,生命的意义才会得以彰显。第四,改善中专语文教学内容和模式。中专语文教学没有占到重要的位置,老师们对语文教学有敷衍的现象,学校要将语文教学提升到重要的位置,不要一味的重视专业知识。为了更突出生命教育的主题,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应该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模块,对学生进行专门教学,不应只局限在将生命教育穿插在语文教学中。
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方式,还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和老师的不懈努力和探索,更需要集思广益,开发新的生命教育方式和内容。生命教育是一项长远的有重大意义的工作,中专及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完善,让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最大体现。全体教育工作者行动起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1]曹明海,张秀清.语文教育文化过程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
[2]雷静,谢光勇.近十年来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 2011.
一、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从事生命教育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博士,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让青少年认识生命和珍惜生命是这一活动的重中之重。
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生命教育应该成为指向人的终极关怀的重要教育理念,是在充分考察人的生命本质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人性要求、全面关注生命多层次的人本教育。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懂得,要让所有的生命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
笔者认为,作为职业高中的教师,更应以生命观的视角看待不一样的教育对象,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影响学生的生命观。印度伟大的诗人泰格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气息。”笔者也始终认为,一个人在一生中是会深深受到其老师影响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同时在教育教学中应当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类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在这种呼唤中让学生不断找到人性的美,不断塑造自己完整的人格。
二、生命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课文中所涉及的学校、家庭、家乡、购物、网络、保护动物、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自然灾害、慈善活动等的题材,有的与日常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适当渗透有关生命方面的教育。例如,与人为善,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老师和同学,学习建设性地与他人沟通与交往;学习调节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能够承受挫折与压力;钦佩顽强的生命;积极锻炼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文明上网;学会拒绝烟酒和;理解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珍惜水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认识生与死的意义,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懂得尊重生命;学习并掌握应对灾害的技能。这样,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
1.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案例教学法
结合自己教学的相关内容,把生命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生命的重要性。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学习时间的用法,教师必然会说到时间的重要性,但这并没有说服力。笔者认为,可以设计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例如,要求学生以一天的时间为例,画一张圆饼,把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写上,然后撕去学习以外的任何纸张。这时,学生会发现,在手中的纸张所剩无几。通过统计,学生会分析自己的时间花在哪里了?有多少是花在学习上的?然后,再组织学生观看韩似燕老师所采用的录像《一生一闪而过》,思考问题“既然面对人生当中这一闪而过的上学时间,我们该如何把握呢?”然后,笔者会做一个如何有效管理时间的实验:一个容器里面,先装满小石子,然后再往里面装沙子。因为还有很多空隙,所以可以装进很多沙子。但是,如果先装满沙子,再装石头,就装不进去了。学生自己讨论,从实验和录像当中得到的体会如何有效地去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即要把80%的时间用到20%最重要的事情上。笔者认为,这种方式,比苦口婆心地说教,更有效果。
2.在小组合作教学中运用“雁行理论”
这是韩似燕老师教给笔者的一种理论,即让学生懂得没有一只野雁会飞得太高,因为它只用自己的翅膀飞行。与拥有相同目标的人同行,能更快速、更容易地到达目的地,因为彼此之间可以相互扶持。愿意接受他人,也愿意协助他人,是成功与否的必要条件。轮流从事繁重的工作是合理的,轮流担任与共享领导权是必要及明智的,leader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每个成员都必须准备好担任leader的准备;同时,如果一直站在同伴的身边,彼此支持、彼此陪伴、互相包容,那么,生活就会更加单纯和快乐,可以面对更多的挑战。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化被动于主动,组成学习小组,互相扶持,渡过学习生涯,而且在今后的人生路上也会受益匪浅。
3.帮助学生确立目标
在教学中,可以播放“林义杰的马拉松故事”,让学生明白如何正确确立自己的目标:目标是从陌生到自我认同,是产生在自我评估之上的。因此,不能给自己过大的目标。笔者也在教学中非常注意“因材施教”。例如,职高的有些班级,都是清一色的男生,而有些班级又都是女生。笔者上英语课时,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对于女生班级,进行一分钟演讲的活动;而这种活动,在男生班就行不通。又如,同样的听写任务,笔者对男女生的要求也不同,女生班级要求60分及格,而男生班级只要求30分,甚至让他们自己定及格的分数线。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求学生每次都得有进步。也就是说,目标是阶段性的,但又是整体性的。
在讲到keep quiet in public时,笔者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有关quiet的故事,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安静对学习的重要性。安静是一种修养。学生提出的第一个故事是两辆马车在马路上经过时,发出声音很响的一定是没有装货物的马车,从而委婉地告诉学生:安静不下来的人其实就是肚子里没“货”的人,要想有货,必须静下来。又如,有学生转述了一位老师曾经讲过的一个故事:“有一次,我陪一个外籍教师去学校图书馆参观。图书馆阅览室里座无虚席,大家都安安静静地在看书。两人往里面走了几步,那位外籍教师突然站住不动了。我问他怎么了,并做出继续邀请他往里走走看看的手势(这所图书馆以历史悠久、建筑宏伟、环境优雅而著称,来这所大学的学者几乎都要参观这座著名的图书馆)。那位外籍教师仍站在原地不动,他指了指自己的脚,摆了摆手,又朝周围埋头学习的人看了看。我还没明白过来,只见外籍教师突然蹲下身去,迅速把自己脚上穿着的皮鞋脱掉了,然后把皮鞋拎在手里,脸上浮现出心安理得的松弛神情,光着脚继续往里走。原来,他是怕皮鞋走在木地板上发出的声音干扰大家的学习。”从外籍教师的举动中,可以看出他发自内心地对他人的一种尊重。第三个故事是“一桶水”的故事。两个退休的老教授家里,卫生间里永远都放着一桶水。笔者一直以为是他们节约的一种表现,直到有一天,笔者无意中知道他们放一桶水是中午和晚上休息后冲马桶用的,以免影响邻居的休息。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笔者顿时有一种羞愧感。通过学生自己寻找故事,并总结出内容,足可以让学生明白“why do we keep quiet in public and how to keep quiet”。
三、不足与思考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很多时候我们还是惟“分”为好,给予“优等生”足够的关注。通常情况下,老师只看分数,分数高、成绩好的学生一好百好,“一白遮百丑”,即使他们做错了事,也不批评他们。因为学生成绩好,就对他身上的缺点视而不见,听之任之,对学生好的心理和品德的形成,都是不利的。笔者认为,要注意观察学生,从细节处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健康成长。
作为教师,每天、每堂课、每分、每秒,都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人说,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一旦失去了自尊心,人的思想就会瓦解。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激起学生的自信心,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通过成功体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在英语的课堂学习中,英语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创设情境,给学生更多的操练英语的机会。这样,就有可能在交际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对于教师而言,只是花了几秒、几十秒的时间,但是对学生的一生,却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校的理论课作为意识形态领域宣传的主要途径,为当代大学生传播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高校的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高校理论课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高校理论课教学中,只有对生命教育进行有机渗透,才能构建生命化的理论教育教学体系。
关键词:
;生命教育;重要性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所以教育应从尊重生命开始。轰动全国的复旦投毒案,主犯林森浩2015年12月11日,这个同学眼中的学霸,父母的骄傲。学术知识过人,人生必修课却惨遭挂科,最后甚至对他人的生命于不顾,触犯了法律,这样的悲剧之所以会发生在高校中较优秀的学子中,是值得我们每一位高校理论教师反思的,这是生命教育缺失的表现。我们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其生命的尊重,对世界观的教育,高校的理论课在这其中要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理论课中为什么要融入生命教育
1.高校理论课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大高校校园内部,不断有自杀、暴力、残害动物、投毒等等案件出现,而且最近几年出现频率渐多,从马加爵到药家鑫,再到复旦投毒案的林森浩,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生命教育在高校的重要性,成为高校理论课中不可忽略的环节,提醒我们要加强重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我们应把学生视为积极的、主动的生命载体,让他们学习知识、认识自己、了解社会的进化成长过程中,实实在在地、真真切切地感受健康,感悟生命,不能讳疾忌医,应居安惧危,让他们感受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社会和真实的生命。
2.大学阶段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关键时期
步入大学的殿堂,年满十八周岁,都是成年人了,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基本保持平衡。在认知方面,绝大部分大学生能正确处理好个人和他人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并对自己的未来有很好的规划,但也会有部分学生思想偏激,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倾向,比如:自我意识过强,抗挫折力差,自控力弱,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存在攀比和叛逆等心理,导致高校种种漠视和践踏生命的行为屡屡发生。从大学生身心发展来看,他们已经具备了进行生命教育的物质条件,更有进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为了这些未来的栋梁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撑起我们伟大的中国梦,须将生命教育融入到高校理论课的教学中。
3.高校的理论课是进行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学科教育
要实现人的生命的总体生成,需要借助各门学科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这其中,高校的理论课是基础性的又是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高校的理论课分为思想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把德育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悟、体验生命的意义,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健康的生命情感,提高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形成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也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高校理论课中融入生命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首先,提高高校理论课教师自身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的,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是项长期、连续的过程。高校的理论课教师要融汇生命教育于本学科教学之中,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生命意识:自爱才能传递爱,只有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有真正的热爱,才能将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通过讲授等形式传递给学生。捕捉生命教育的契合点,充分利用好马克思理论每一次课的课堂教学和实践课教学,将生命教育的观念融贯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在高校理论课教学中挖掘生命教育的内容。高校的理论课本身并没有那门科目或单独的章节是讲生命的,也没有专门讨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部分。但是,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教材的许多内容都是旨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理论工作者应努力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作为教师要结合高校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理论课教学内容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感受生命意义,探索生命的真谛,使我们高校的理论课教学透射出生命的气息,尊重生命。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教学环节中侧重知识,忽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与锤炼。高校理论课的每本教材中都有关于生命教育的素材,抓住教材中蕴涵的生命教育资源并结合时事热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大学生审视生命的意义。比如,在学习《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一章中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知识时,我给学生讲了十年前的马加爵因5角钱和同学发生口角而杀害同寝室友的案例,及两年前轰动全国的复旦投毒案,让学生在被案例吸引的同时,明白一个道理,珍惜同学情,合理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及个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自我身心的发展,遇事不要冲动,尊重自己的生命同时也尊重他人的生命,能够安然活着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我们要学会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及遇到的每一个人。生命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轻视和践踏别人的生存权,让学生学会经营生命,通过思政课的教育让当代大学生真正认识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深刻涵义,懂得尊重生命。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学习的是新课标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精神。而通过实验、实践活动来开展生命教育,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的精神。在八年级上册课本中有这样一个活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我们如何才能观察到鱼鳍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只要把哪个鱼鳍剪掉,再观察鱼在水中行为的改变,不是很简单快捷吗?而这个时候,老师适时将生命教育话题引入,剪掉鱼鳍也许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实验数据,而这种通过残杀动物生命取得实验结果的方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想一想,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既不伤害鱼的生命,又可以顺利地完成实验呢?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让学生在懂得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更懂得了爱惜其他动物的生命。同理,在做完蚯蚓的探究实践后,教师也应该带领学生将蚯蚓放归大自然。通过教育,让学生有了爱护生命的意识,认识到动物的生命同样是需要我们去尊重和爱护的。
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生命教育的延伸
每一个生命都有着自己存在的意义,他们之间也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人类想要保护自己,就应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所以,在生物课上开展生命教育不单单是珍爱和尊重人或动物的生命,应该扩大到整个自然界中的所有生命。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在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教学中,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和领会。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观导致了人类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肆意破坏,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然而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生物多样性对于农业、医药、工业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三、生命教育的反思及应注意的问题
1.生命教育应保证连续性和实效性。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要时刻谨记在教学过程中渗入生命教育,让学生从小就对生命意义和本质产生正确认识。初中生的接受能力有限,不可能一两堂课就能够清醒地认识的生命的真谛,因此要长期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要确保生命教育的连续性,使得生命教育真正获得应有的效果。
2.生命教育应注意跨学科的综合交流。生物课是中学生所学众多科目中的一门课,进行生命教育不应当只是简单地局限在生物教学当中,要注重多学科的相互交流。例如,生命教育中可以引入思想品德科目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从小就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通过不同科目之间的相互学习,能够更深入地让学生认识生命。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原则
一、重视生命的理念培养
(一)珍惜生命的意识培养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目的是让大学生明白生命的重要性和可贵之处,让大学生懂得去珍惜生命。生命观教育首先突出体现在生命个体生命的存在上,“离开个体生命的自为存在,一切都会失去真实的承担者和前提。”只有让大学生懂得生命个体存在,才能论及生命的意义和生命价值的创造。离开生命个体去谈生命观教育,就是一种空谈,没有实际意义。
(二)生死观教育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必须加强生死观教育,使大学生明白生与死是自然界变化的客观结果,要能够以豁达、坦然的心态去探讨生死问题。生死观教育内在的包括“生”的教育和“死”的教育。首先,大学生生命观教育要强调“生”。要让大学生懂得生命产生的不易,生命的产生给家庭,给亲人带来的快乐,强调生命的贵重性,让大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其次,要教育大学生正确的看待死亡问题,要让大学生懂得死亡的必然性和客观性。“古往今来,人如天地间之过客,匆匆走过世间大舞台,然后进入死寂且没有回应的另一世界。人类生老病死,就像宇宙间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永不停息。”
(三)生命责任感教育
造成部分大学生生命观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当前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缺乏,在社会生活中缺乏责任感。问卷调查显示,当前部分大学生生命责任感缺失现象比较严重:对集体漠不关心,对父母、朋友缺少理解和关爱。生命责任感缺失导致部分大学生无法正确看待自我在社会、集体和家庭中的位置,很难正确处理自我与他人,自我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在为人处世的时候以“我”为中心,心中只有“我”而忽视了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正是因为缺少责任感,才导致部分大学生生命观出现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成为了生命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原则
(一)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思想政治教育有自己的教育思路、教育方法、教育原则。因此,大学生生命观教育要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规律实施教育活动,切忌不切实际的灌输和家长式的教育方式。在实际的生命观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有区别、有选择的选择教育方法,避免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处理大学生生命观教育问题。
(二)整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性原则
既然造成大学生生命观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大学生生命观教育不能仅仅针对生命个体或个体出现问题的某一个方面去进行教育,而是要从整体的角度去把握生命观教育,综合各方面原因,实施综合教育,坚持整体的原则,统筹分析。但是每个学生又有其个体的差异性,生命观教育在整体教育的“一般化”中要注意个体学生的“特殊性”,生命观教育要注意整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三)变化、发展性原则
变化、发展性原则是要求我们在研究大学生生命观时要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大学生生命观问题的出现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生命观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量变的过程。每个个体生命的履历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在探究大学生生命观的时候不仅要考虑他们的现在生命观状况,也要追查他们过去生命观的情况,更要预测他们的生命观可能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疏导。
(四)疏导和治疗原则
大学生生命观问题有显性和隐性的表现,隐性的表现反映出个体大学生的生命观刚刚出现问题或问题不是很严重,可以通过教育、引导、疏引的办法来转移其注意力,及时的矫正其生命观扭曲的倾向;显性的表现则说明个体大学生的生命观问题已经很严重,如果单纯依靠教育的疏通和引导,对那些问题教重的学生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的,这时给以必要的心理治疗甚至是药物治疗才能解决问题。
(五)遵循实践锻炼原则
1、要生命观教育的生活化原则
生命观教育必须立足于大学生个体生命的生活之中,因为生命是在生活中存在、发展的。离开大学生个体的生活空谈生命观就成为了空中楼阁,成为一种不合实际的说教,是难以取得理解的教育效果的。
2、要生命观教育的体验原则
“体验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方式,是人追求生命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焕发生命活力、走向生命超越的方式,在人的生命存在、人的自我生命升华、人的精神的解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生命观教育就要重视和培养大学生的生命体验隋景,在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中使大学生体验到生命的各种境况,体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要情感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