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区初中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 要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归纳法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温州市鹿城区4所初中的3907名初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并与全国同龄初中学生进行比较。从总体评价等级上来看,温州市鹿城区初中学生高于同年龄段的全国初中生,建议通过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逐步提高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改善初中学生健康状况提供保障。
关键词 初中学生体质 现状分析
一、研究对象
以温州市鹿城区部分在校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检测并分析鹿城区四所在校初中学生的原始体质健康数据,其中温州第二十一中学1084人、温州第二实验中学1145人、温州第二十三中学955人和温州第四中学723人,共计3907人,其中男生2093人,女生1814人,年龄跨度为13~17岁。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身体形态特征
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同年龄初中男生平均身高为163.95cm,温州市鹿城区初中男生平均身高为163.36cm,温州市鹿城区初中男生平均身高比全国同年龄初中男生低了0.59cm。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
另外,在体重方面,温州市鹿城区初中男生平均体重比全国同年龄初中男生低0.64kg,女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1kg,且男、女生数据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温州市鹿城区初中男生的身体发育状况一般,而女生身体发育状况良好。
(二)身体机能特征
调查显示,温州市鹿城区初中学生平均肺活量指标与全国同龄初中学生具有显著性差异(P
在台阶指数方面,温州市鹿城区初中学生平均台阶指数与全国同龄初中学生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
(三)身体素质特征
调查显示,温州市鹿城区初中学生的力量素质(立定跳远)明显高于全国同龄初中生的平均水平,两者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
(四)综合成绩评定
调查显示:鹿城区初中男生优秀率为10.16%,良好率38.35%,及格率46.72%,不及格率4.77%;女生优秀率为17%,良好率42.39%,及格率37.13%,不及格率3.48%。由此可见鹿城区初中女生优秀率和良好率高于男生,而不及格率低于男生。另外,全国同龄初中男、女学生的总体评价等级分别为,男生:优秀率为9.24%,良好率36.82%,及格率48.34%,不及格率5.60%;女生:优秀率为16.14%,良好率42.82%,及格率37.01%,不及格率4.03%。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将鹿城区初中生总体评价等级与全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温州市鹿城区初中学生体质状况好于同年龄段的全国初中生,这为温州市鹿城区的中学体育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逐步提高初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特别是改善男、女生不合格人群的体质状况和男、女生总体评价等级之间的差距应该成为今后体育工作的重点。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男学生的平均身高、体重略低于全国同龄初中男学生(P
2.反映身体机能的肺活量和台阶指数上,温州市鹿城区初中学生的指标平均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同龄初中学生(P
3.温州市鹿城区初中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除男生的坐位体前屈外,其它各项成绩均好于全国同龄学生(P
4.温州市鹿城区初中女生的优秀率和良好率均高于男生,而不及格率却低于男生,表明温州市鹿城区初中女生体质状况好于男生。
(二)建议
误区一:重生成轻预设。很多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能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很多思维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比如在学习“正比例函数”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知道表示函数的方法,并能区分各自的优缺点,那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画函数图象掌握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并通过分析获知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这个过程我们也是要控制好的,并不能一味地注重学生画图的过程而忽略分析函数特征的分析环节,甚至为了个别同学的作图而延误整个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对策:针对这种现状,对于教师而言,要作好充分的预设。首先,真正认识生成教学,生成教学的前提就是教师在上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结合数学教材充分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我们甚至有必要把2001的实验版和2011年的试行版相对比。其次,分析学生,预设教学过程。如预设导入情景,预设学生回答,预设学生的解题答案等。再次,对于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学生知识基础和技能上的差异,我们可以采取点拨、提醒、小组协作等方式帮助他们在自己原有基础层面上有所提升。最终真正达到生成教学的科学落实,教学目标,学生能力的有效提升。
误区二:重主体轻主导。这种现象在很多数学习题课或知识应用课中出现。教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努力开发学生资源,让学生对习题进行小组合作式订正,采取兵教兵的方式来解决习题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方法确实能非常有效地完成习题的订正,但是学生毕竟是学生,会做的学生在教不会做的学生解题的时候,很多情况下是把整个解题过程再次呈现给其他学生,是一种机械地传输式学习,缺少方法的点拨、思路的引领、形式的变迁。这样的结果是学生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
对策:首先,课前分析学生对应知识中存在的问题,是对知识点理解得不到位,还是解题环节不熟悉,像二次函数的应用中,我们就要根据学生对二次函数本身的性质掌握情况,再去分析学生相对应的应用情况。其次,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订正,并引导学生在订正的过程中分析错误的原因,总结解题技巧与方法。再次,要给学生总结和反思的机会,而必要的点拨和纠正还是由教师来完成,这种情况在基础较薄弱的农村学校更为重要。最后,教师需要变式训练或变式作业的布置,以达到对知识应用的融会贯通。
误区三:重表扬轻点评。生成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一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中,很多老师慢慢地就多了一些口头禅,如:你真棒!你回答的很好!很聪明!……这样类似的表扬激励,学生听多了会感到严重的听觉厌倦和疲劳,在学习中反而会失去积极性,对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缺少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那么所谓的生成教学也只能流于形式,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真正生成。
《丝绸之路的开辟》位于岳麓版七年上册第十六课。这一节课的重点是张骞出使西域,难点是西域都护的设置和丝绸之路的开辟。情感教育目标是学习张骞、班超报国的理想、无谓的勇气和开拓精神,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和平外交精神。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很重要。在引入《丝绸之路的开辟》时,笔者首先提问:“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告诉学生,有些水果不是我们中国自有的,而是由外国传入的。用简单、生活化的问题导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铺垫。
在整个新课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情感教育目标,笔者尝试采用故事法、读图法、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历史课堂上最吸引他们的莫过于生动的历史故事。在学习张骞通西域这一子目录时,笔者向学生讲授了两个故事:《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班超“投笔从戎”》。通过两个小故事,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时笔者提问:
张骞为什么要出使西域?
张骞有没有达到他预定的目标?
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样的影响?
为什么西汉政府要设置西域都护?
你从张骞、班超的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品格?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牢固地掌握了相关知识点,同时也使得相对枯燥的文字章节变得富有活力,让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牢固。
关键词:逆反心理;客观因素;对策
逆反心理就是指个体在接受外来的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与常理相悖的心理状态或情绪反应。对待他们的逆反心理的消极方面,关键是要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地强化他们的是非意识与鉴别能力,引导他们的心理误区。这样就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逆反心理负效应的产生。在教学或家教活动中对学生的逆反心理加以正确引导,使其变成催人上进的动力。但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蘼等。逆反心理的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防止其发生。本文就城区初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展开研究和讨论,探索和寻找原因,探究解决的方法,以便更有效地克服和防止城区学生逆反心理负面影响,更加有利于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城区学生逆反心理出现的原因
1.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是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观原因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理倾向。希望能摆脱成人的监护和束缚;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作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情倾向于批判态度。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越出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当自我表现欲望受到妨碍时,就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并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
2.学校不良教育的影响,是产生逆反心理的客观因素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不按照中学生的心理变化的特点进行管理,而是采用简单、粗暴、强制性的压服或惩罚的方法,过分控制学生的行为使其感到压抑,使得学生把老师的合理要求、正面教育视为专门针对他们的“管”“卡”“压”。造成其认识的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他们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他们认知事物和看问题时的偏差太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对老师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评,把家长的指点、提醒、督促等看成是和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父母和老师的对立面上。
3.家庭教育的影响也是造成逆反心理的客观因素
城区家庭教育观念上家长存在误区,只重视智力的培养,没有好好把握教育规律,不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往往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甚至失去信心,反其道而行之,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同时在一些家庭中教育要求不统一,家长的溺爱,放任,或者专制,或采用打骂等不正确的教育方法,面对家长的指教,孩子有意无意地回避,甚至背离。父母和孩子在认识和观念上存在时代的落差,中学生在接受新事物的意识与能力方面往往比父母强。年青人接受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快,且能即学即用,少有顾虑;而父母们不仅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有些已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而且他们在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上也往往比青少年慢半拍。这种认识的落差也就不可避免地使我们与父母容易产生矛盾。同时,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又往往是专制与粗暴的,远远超出了孩子所能承受与容忍的程度,从而对孩子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使得他们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4.同龄群体不良因素的影响
在众多同辈群体中,青少年受同辈群体的影响对同辈群体的依赖、最突出、最明显。这是因为在青少年同辈中,青少年不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都有相近的爱好、兴趣和共同的行为倾向,它们之间相互容易认同,最能达到或造成相互转化与感染。比如在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观、出风头、唱反调就使一些本来正常的青少年心理上被潜移默化了,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稳定和模仿性,容易使其逆反心理形成。为此,在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中同辈群体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二、对待城区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1.学校方面
(1)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要求尊重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学生能力,要形成“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学生在进行德育渗透时,纠正他们的病态心理,端正他们的人格是长期而艰巨的德育工程,抓住他们的每一点小进步、每一粒闪光点加以激励,可以让他们在肯定中循序渐进地进步。
(2)教师教育方法要妥当
据有关专家分析指出,容易造成学生逆反心理的教师,工作方法大多较简单粗暴,往往是三下五除二或是三板斧。这样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学生是难以接受的,继而形成逆反心理。对于有些道理教师要反复讲,经常讲,讲明白,讲透彻,循序渐进,以理服人。只要教师态度诚恳,指导思想对头,学生还是能够理解和谅解教师的,这样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会消除。遇到问题时,冷静地分析,换位思考,想他们之所想,找出问题的结,根除病源。多些镇静,少些脾气,严肃而不失尊重,批评而不失风度。总之,学生的逆反心理,并非是不可解的疑难问题,我想只要我们本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化他们,用恰当的方法去教育他们,学生的逆反心理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转化。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加强,避免师生冲突。因此,老师要注意遵循教育规律,研究学生接受心理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采用民主的工作方法,把平时工作做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理解、尊重学生,要注意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体谅和宽容学生。聆听他们的心声,关心他们的生活,用心去感动他们。因此,教师要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他们是会理解教师的,是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的。
(4)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和表率。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有许多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就必须自己先做到,正人先正己。诸如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教师上课就不能迟到、早退或拖堂;要求学生不打架、不骂人,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就必须举止文雅,以理相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这样,教师的要求学生才会渐渐地接受,学生的逆反心理才会渐渐地消失。
2.家庭方面
(1)家长首先必须以身作则
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很严,但自身却很放任。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认为当父母的都没有做到,凭什么总是要求自己去做?因此不服管教。所以,做父母的应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传”在家长和孩子中间架起信任的桥梁。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父母影响,自然而然地接受父母的意见。
(2)理解孩子
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了解、尊重与平等相待孩子。宽容地对待他们的某些极端的做法,平心静气地与之进行交流,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朋友来看待。
(3)必要的沟通
沟通,是我们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也只有沟通,才能让我们了解我们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也让我们的孩子知道我们对某些问题又是怎样看的。而当彼此都能够了解对方的想法之后,也才有可能相互理解与通融。很具体地说出不满意孩子的某种行为,也应说出自己不满意的心情,要用提醒的语气带出,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出发点是关心自己。启发孩子思考,是引导而非教导。因此家长的教育方法要讲求艺术性。
(4)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要适中
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也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然而现实生活中,在相当一部分的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他们往往想把自己失去的东西在子女身上得到补偿。这样脱离子女实际、超越了子女水平的家长期望,因为超出了孩子承受能力,所以,会使孩子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厌烦情绪,产生逆反心理。因此,作为家长应该面对现实,理性地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水平。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心理现象,中学生逆反心理是无法被斩草除根的,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才能有效抑制学生消极逆反心理和化解致逆因素,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田建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中国教育报,2005,3,25.
[2]魏龙渝.教育科学研究概论.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3]舒达,蒋长好.素质教育全书.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关键词】初中生 英语教学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99-01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成熟的重要阶段,这阶段思维活跃、记忆力强,正是学习外语的最好时期,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我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以来一直在改进和研究的问题,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一、培养学习英语的正确价值观,培养兴趣
价值观很大程度上支配和影响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方面面,是教学的真正向导。学生正是在价值观的影响下做出不同选择。有些学生觉得我又不出国,学英语有什么用呢?从而对学习英语有消极影响。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学好英语,不仅仅是因为英语是升学,参加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还因为英语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显著,国家发展和国际合作非常需要英语;另外,英语学习好的人,其智商更高、思维更活跃、反应更灵敏、沟通更灵活、给人印象更深刻,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更有优势,更容易获得成功;学习英语的过程是艰辛的,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需要坚强的毅力,这对学生思想的成长也是大有帮助的。所以,教师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向学生讲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让学生自主构建英语知识,发现英语学习规律,锻炼英语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只有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会激励学生勇敢面对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不会轻易被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苦难和挫折吓倒,才能够更加全面地汲取整个人类的文化、知识、经验,进行国际间的沟通和交流,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教学过程中,加强英语学习的热情,培养兴趣
学生有了对学习英语的正确价值观后,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加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讲究课堂教学艺术,用有趣的学习内容、灵活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艺术的课堂授课吸引他们。有趣的学习内容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上课氛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提高课堂的效率,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提高和综合应用,能更多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更深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课堂授课的艺术性,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愉悦,更加乐意享受这种学习的过程,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所以,为了激发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保持他们的兴趣,巩固他们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如初学、巩固和复习,就不能用同一样的方法,配以先用的教学手段,比如:录音、歌曲、新闻、演讲、电影等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艺术的呈现所要讲解的内容。教学过程中,不能让枯燥的单词记忆、死板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段打消了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让学生永远兴趣盎然。
三、用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初中生非常愿意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活动能够使学生把学到的英语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活动中,较为真实地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并且通过学生的个人努力和点滴进步,极大地提高参与程度和积极性。经常组织全班性语言互动活动、配对式交流活动、小组式讨论活动、个人表演(演讲)活动能充分实现语言到生活应用的目的,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让学生产生学好英语的成就感,让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努力克服学习英语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平时开展课堂小游戏是使学生享受轻松快乐教学的好方法。利用初中生集体荣誉感较强的特点,设计了男生和女生PK的游戏,能获得较好的成效,不仅使得教学内容得到了很好的复习巩固,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另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另一种活动形式就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增长,开阔视野,更能激发兴趣,增强语言实践机会。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丰富多彩。英语课外游戏就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外活动之一。当然,英语课外游戏的形式不胜枚举,只要老师多动脑筋,或者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编出一些实用有趣的游戏是很有意义的。此外,开展英语竞赛,举行英语晚会,英语诗朗诵,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讲座,开辟英语角,出英语墙报等等,都是英语课外活动很好的形式。这些活动都能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和谐师生关系吸引学生的兴趣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用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灵,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那么如何才能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呢?
1.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
教师的传统角色被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导致了长期以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话语关系,教师是主体,言语中居高临下,学生则只是被动的接受教育的对象,没有话语权。传统的师生关系,由于受传统社会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规定,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威依从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必须摆脱这种传统的思想束缚,正确认识教师所应充当的角色,平等地对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导师,对教学活动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在生活上,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可以谈心,也可以游戏。
2.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
热爱学生是英语教师工作的起点。热爱学生首先要热心、细心、耐心教育学生,鼓励他们奋发向上。爱的天平,绝不能放上偏见的砝码。作为教师,不能只爱几个得意门生,要以同样火热的心爱每个学生。热爱学生还表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上,所谓“严师出高徒”。因此教师对学生要热爱而不骄纵,尊重而不迁就,信任而不放任。但严格要求不是苛求,不是强迫命令,更不是简单粗暴,而是教育性、说服性、指导性的和谐统一。
3.多表扬学生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别吝惜几句赞美的话,初中的学生们大部分都喜欢受到表扬。中国有句谚语“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赞扬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及求知欲望,同时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即使学生真的做得不好,老师都不要严厉的责怪、批评,而应鼓励他们。一旦学生做好时,就及时表扬。
二、满足学生成功的欲望
我们要不吝啬地满足学生成功的欲望,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我们要鼓励学生尽量用英语来回答问题,当其怯生生地运用不很流利的英语回答你的问题时,即使有错也要大大地赞扬一番,然后再委婉地指出其存在的小错误。当学生偶尔能运用未学过的音标知识拼出一个未学过的单词时,要给予赞扬和鼓励。
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如学了Come and meet the family之后,让学生来个My family的即兴演讲;学了自我介绍后,来个Introduce myself的小作文……这样就“文尽其用,人尽其才”,使其体会到“我也能用英语说话写作”的喜悦。
另外,还可以经常进行些小竞赛,如“英语单词接龙”竞赛、朗诵课文竞赛等等。
总而言之,要尽量唤起学生潜意识中的成就感,让其在成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英语趣味教学法
初中学生个性较活泼,所以老师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太单一、固定、死板,应该灵活多样。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英语,老师应该采用些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1.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在现行的初中教材中都有一些简单的英语歌,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收集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在欣赏美妙的音乐之余,也感受到英语之美,达到爱屋及乌的效果。比如学生们刚接触英语后不久,就有一首“Good morning to you”,在学生还没有学习英标之前,要口头说这几句日常用语,可能较困难,而作为歌词,同学们就容易掌握。
2.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游戏
做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很受同学的欢迎,这也是大多数英语老师常用的方法。轻松、自由的气氛,使学生消除了紧张,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到知识并由被动接受转为开动脑筋主动探求知识,发展创新思维。到了初二单词就起来越多,最令学生们头痛的是记不准单词。比如,在学习人体各器官时,教师们就可以做“touch”的游戏,本人就试验过,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们兴致很高,都希望被叫到讲台上表演,效果确实很不错。
3.使用多媒体,增强直观感
关键词:新疆区内初中班 多元智能特点 成因
中图分类号:G7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80-02
依据课程教学标准新的要求,在从事教学中,要让各级学生能够掌握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等能力,为建设现代化国家而培养各类人才[1]。因此,要面向全体学生需求,使在教学中的每一位学生尽可能掌握发展和锻炼的基础知识。新疆区内初中班是自治区加快新疆地区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培养民语与汉语兼通的新疆杰出人才,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期望区内初中班学生将来能够成为建设新疆现代化的主要力量[2-3]。
在多元智力教学理论中,主要倡导的是要积极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提高每位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和得到全面进步[4-6],多元智力教育理论在很多教育观点理念上与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借鉴多元智力教育理论的观点应用在我们的教学中。但究竟怎样将多元智力教育理论及其教育观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并能结合实际课堂的教学现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昌吉地区的回民中学区内初中班中的民考民班学生,分析了这些学生的多元智力特点、结构共性及形成的原因,以便使在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积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1 研究方法与过程
1.1 研究对象的学生情况
研究对象为昌吉地区的回民中学区内初中班中的民考民班学生(以下简称内初班)。调研中实际发放调查问卷合计190份,其中回收了186份的有效调查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97.9%。
1.2 调研测量工具
根据加德纳研制的智力核查表和内初班实际情况进行修订,构成了该研究所采用的问卷调查表。加德纳原核查表共计有80道题,根据内初班学生的实际课堂教学情况,依据美国Surfaquarium咨询公司所研制的多元智力教育调查问卷,经过修改和局部完善了加德纳原核查表。为了确保调查问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并尽可能早些发现调查问卷等存在的问题,在进行正式测试之前,首先进行了相应有关方面的预测试;根据预测试的结果,进而再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相应的补充完善。最终正式使用的调查问卷信度为0.743。该调查问卷合计有40题,试题采用五级记分法计分。共从不同的八个维度考察内初班学生的多元智力的分布情况及特点,每个测试的维度有5道题,该问卷测试根据学生们回答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统计,通过分析能够获得学生们的多元智力情况和特点,如学生的智力哪些是强项及哪些弱项等,授课教师也可通过调查分析的情况和特点进行改进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1.3 测试过程及结果分析
采用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集体测试,首先由测试人向学生们读取测试问卷的要求,等待学生们基本全部理解要求,然后再示意学生进行答题。在进行具体的y试的过程中,学生在做题时遇到不容易理解的问题或其它困难时, 可以随时举手询问测试人。为了有效减少测试学生的担忧和获得测试数据的真实有效性,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答题,一般15―20分钟学生即可完成问卷的测试,问卷现场收回。然后统计数据,将有效问卷的原始数据依次录入电脑,依次对统计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
2 新疆内初班学生多元智力情况及特点
根据对内初班学生多元智力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各维度的特点见表1。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可知:(1)按学生多元智力的平均值排列顺序,学生自我内省智力值最高,其次是逻辑―数理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值最低。(2)在八个维度多元智力中,其平均值的离散程度相对比较大是音乐―节奏智力,平均值的相对离散程度最小的是逻辑―数理智力。可见在内初班的学生在音乐―节奏智力方面的相对差异还是较大的,相对差异比较小是在逻辑―数理智力方面。
3 新疆内初班学生分布特点成因分析
在多元智力各个维度方面,内初班学生相对比较强的是在自我内省和逻辑―数理智力方面,而表现最弱的则是在人际交往方面。
3.1 内初班学生表现为较强的自我内省智力
自我内省智力是指对本身自我的认知及其在认知的基础之上而做出相应行为的能力。它可使个人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以及处理个人问题;该方面智力较强的学生一般都会比较主动地去学习和思考,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在哪些方面有所得,哪些方面有所失。因此该智力方面较强的学生会比较注重学习方法,及时总结经验;能够积极主动的结合具有的问题,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去安排、制定学习计划,因此学生一般都能够保持比较强烈的学习意识。
学生在进入内初班以后,他们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可能一年有三百多天将要在学校里慢慢度过;因此,针对刚入校的内初班新生的出现的各种不适应的有关现象,学校都会去积极的引导学生,充分去发挥学生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积极深挖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管理的潜质,达到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目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的主要组织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采取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新生等活动。学校通过组织部分高年级的学生,用他们自己过去的亲身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经历,来帮助和引导刚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新生们,使他们能够尽快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因为高年级的学生说的比较具体的事情和内容,而且都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也起到了比较显著的效果。二是学校比较重视学生组织,例如学生会及共青团的组织建设,使学生会及社团等学生组织机构能在学校的学生事务管理中能够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能够起到连接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纽带和桥梁的作用。通过学校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大幅度的提高了内初班学生的独立意识、生活及学习的自理能力。
在比较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内初班学生在逐渐成长,不断走向成熟。因此,他们对人生的理解及自我认识更加具体和深刻,使学生们的自主意识同时也在不断得到强化和提高;他们逐渐意识到必须发挥自己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认知水平也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对所看到的事物能够进行仔细和主动地去观察,对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复杂新鲜事物和新的问题也不再是人云亦云,而是学会了以批判的态度从多方位和多角度去看待新的问题。在新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在心理上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的不断强化,在内初班学生身上自我内省智力就表现的相对比较突出和优秀。
3.2 逻辑――数理智力表现较强
依据多元智力的基本理论,人们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对其智力的发展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哪一种智力得到了鼓励,学生个体的智力发展就有可能向那方面倾斜。内初班学生在逻辑―数理智力方面表现为比较发达,原因是我国的测试及教育导向产生的影响,与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较大关系。传统的教学方法相对比较重视逻辑――数理智力等方面的训练,同时采取的考试方法选拔内初班学生在逻辑――数理智力等方面具有比较高的区分度,因此具备该方面特长的学生才可能有机会被选拔到内初班。
3.3 人际交往智力表现较弱
主要包括来自环境和教育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环境的影响。社会文化赖以产生、存在和进行发展的基础保证的前提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决定了社会文化。从自治区整个大的环境来考虑,地理位置是在我的西北部,位于亚欧大陆的腹地。而且这里高山环绕,大多数的人口均集中在被高山、沙漠和戈壁切割而成的绿洲上,自然气候环境相对比较恶劣,交通多有不便,因此导致信息闭塞。相对封闭的环境条件也容易造成人们保守和封闭的心理。对于内初班学生来说,主要招收的都是乡镇及村级小学的应届毕业生。相对城市来说,新疆的农村更加封闭,因此对人际交往观念的认知也相对比较落后。第二各方面来自教育的影响。内初班学生在上小学时,由于受到师资力量、师资水平、教学方法及教师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学生的人际交往智力往往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和开发;而且教师在讲授各门课程时,没有重视对学生之间的互动及交流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有限;学生在考入内初班以后,学校全部采取的是寄宿制和全日制教育方式, 导致与其他人交往的机会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内初班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新疆内高班培养优秀的生源,因而每个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很大,没有其它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之外的事情上。
4 结语
多元智力教育理论主要提倡学生要全面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的综合素质。可以学习和借鉴多元智力的基本理论,将多元智力的基本理论与新疆内初班的实际教学现状相结合,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多元智力,使每个学生的多元智力在已有的基础上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发展,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目的。
参考文献:
[1] 徐亚妮.新课标背景下运用教育技术推进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创新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4):114-116+120.
[2] 武金峰,刘军.新疆区内初中班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5,26(1):85-88.
[3] 赵霞.新疆区内初中班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新疆石河子市师范学校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2):117-124.
[4] Howard.Gardner著.霍力岩、房阳洋等译.智能的重构―21 世纪的多元智能[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5] 郑新丽.让多元智能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J].现代教育科学,2010(1):14-15.
【关键词】学生;英语兴趣;减退;成因;对策
在黔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里一些学校没有开设英语课,或者对小学英语没有进行考核,有的边远学校里,小学英语课形同虚设,使学生升入初中后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但总的来说多数学生是对英语怀有很大的好奇心和兴趣的。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许多农村学生进入八年级后英语成绩两极分化逐步严重,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日益淡薄。英语作业不完成,英语课堂上睡大觉,与老师作对等不学或厌学英语的情况相当普遍,令部分英语老师非常苦恼,节节抱怨。面对这种局面,作为英语老师该怎么做呢?笔者根据在农村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我们当务之急是总结学生兴趣减退的原因,对症下药,研究让学生能够持续英语学习兴趣兴趣的对策。
一、英语学习兴趣减退的原因分析
1、学生主体的原因。
(1)学生畏难心理的产生。他们刚升入初中之初是对英语怀有很大的好奇心和兴趣的,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英语词汇量和句型的逐渐增加,大部分学生觉得英语要记的单词太多,词汇记忆枯燥乏味,而且忘得快,压力过大,不知不觉产生了畏难心理,兴趣渐退,能坚持积极学习英语的学生逐步递减。
(2)学生自信心理的不足。少量农村学生性格较内向、性格孤僻、封闭自我,缺乏自信心,英语课堂上害怕读错被人耻笑,不愿意开口讲英语,英语课上只看和听,英语学习成了“哑巴英语”。
(3)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农村中学地处较偏僻,交通不便利,与外界交流相对较少,在现实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缺少使用英语的环境,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目的不甚明了,以为老师的苦口婆心是为了老师的业绩和奖金,根本没有学习自觉性。
2、教师主导的原因。
(1)教师教学观念的影响。虽然新课改持续已久,但一些农村教师墨守成规,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理念要求仍然有较大差距。多数教师的课堂以传授知识为主,对学生情感及个性的培养关注不够;课堂教学大部分以“讲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或以“谈话法”为主,教师问,学生答;课堂交流以师生交流为主,生生之问的互动很少,教学评价单一。总体上没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最初对英语的好奇和兴趣得不到有效持续。
(2)教师评价学生的影响。一些农村教师依然以教师为中心,师道尊严思想严重。英语学科词汇多,句型多,考查内容细的特点常让学生感到难、烦,特别是基础薄弱的农村学生。而正值青春期的他们又非常好动,能持续40分钟投入课堂是有较大难度的。因而课堂上出现一些小动作,偶尔开小差是常见的。然而一些教师不能接受这些,认为是对其师道尊严的挑衅而大加批评,一见就批,逮着就狠狠批。这种不注重批评方式的批评不仅没有使学生改正错误,反而促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而迁移到老师所教的课上,继而对英语学科失去兴趣,甚至讨厌。
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主要对策
1、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感到英语学科的价值。
初中生年龄小,他们把英语当成通过考试的一门科目,知识面狭窄,阅历不足,还不懂得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世界。要使学生懂得学习英语的目的,我们英语老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科的价值,责无旁贷,要让学生明白:当今世界正处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迅猛发展,计算机的普遍运用、网络的连接,正在使人类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英语则是这个世界最广泛和最有用的交流思想和语言的工具。可以说英语已成为进入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学好英语无疑是加重你在日益紧张的就业压力中的砝码。生活中英语也无处不在,电器要有英文说明书;MP3、GDP、CEO等国人都耳目能详,无需翻译成汉语;“秀”、“酷”、“摩登”等词,大家都懂是怎么来的。在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充分利用英语学科的这一优势,紧扣教材,联系社会热点、焦点,充分展示英语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在日常生活和日益紧张的就业压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意识到,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和使用英语的基本技能,是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明确了学英语的目的,就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推动学生去努力学习英语。
2、重视词汇教学,是持续英语学习兴趣的保证。
教师要尽量利用直观教具,自身要重视词汇的教法,让英语音、形、义结合呈现生词,因为学生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直观思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英语老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要尽量利用已有的经验和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直观教学是采用如图片、实物、玩具、幻灯片等一系列辅助教具及手势、动作、表情等的直观刺激的一种教学手段。一些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实义动词、方位介词和表示情感的形容词等可采用直观教学。这种方法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兴趣,而且会对他们的学习态度产生积极影响,使他们的内心产生要学会这种语言的渴望而积极参与。如教授人体部分的名词时我是这样处理的。老师站在讲台前指着自己的身体说“body,it's my body.”并把body按音节用不同的两种彩色粉笔写在黑板上,body,并教学生连—续快速念三遍。很快,学生掌握了这个单词的音、形、义。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可以顺利进行Head、ear、eye、hand等人体的其他部位名词的教学。
3、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 新课程 初中化学 学习兴趣 学习成绩 家长文化程度 教育环境1 问题的提出
兴趣作为人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心理学研究的问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致力于素质教育并因此实行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指出,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一位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每位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课程改革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初中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如何呢?对此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2 研究过程与方法2.1 确定问卷指标
问卷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教学环节2个方面展开调查,对课程内容又从内容价值、内容编排、内容特点(化学实验、STS内容、化学史等)环节进行问卷设计,教学环节又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化学作业、课外活动等环节进行问卷的设计。2.2 问卷信度与效度
用SPSS11.5软件对问卷做了信度分析。采用克龙巴赫系数法,经SPSS软件分析输出结果为Alpha=0.8471,根据教育统计学评判标准可知此问卷具有比较好的信度,具有教育使用价值。
问卷编制好后,请本领域的部分专家和中学一线教师对问卷进行分析和评定,在专家和中学教师评定后,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及建议,研究者经过多次修改,确立了问卷的最终题目,修改后的问卷得到专家及一线教师认可。2.3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河北省内石家庄、保定、邯郸、张家口4个不同地市的9所中学的16个初中三年级教学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901人,其中男生443人,女生458人,城市中学、县城中学、农村中学分别有340人、347人、214人。样本比较具有代表性。2.4 问卷数据处理
对问卷采取赋分计值的方法进行统计,从而得到现阶段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现状。为了便于计算,对每道题的5个选项按从强到弱的原则,从A到E依次赋5、4、3、2、1分。由此可得出每份问卷的兴趣总分及学生对各个维度的兴趣得分,依据兴趣得分划分出学生的兴趣水平,从而得出现阶段学生学习兴趣的现状。
问卷满分为80分,按照等分原则,16分为一个档,将学生学习兴趣分为4个等级,非常感兴趣(80~64分)、感兴趣(63~48分)、兴趣不稳定(47~32分)、没兴趣(31分及以下)。依据以上的规定和学生问卷得分,可以推测出学生现阶段对化学学习兴趣的现状,从而进行分析对比。
由于样本的总体分布并非呈正态分布,因此采用Y检验,根据样本频数分布对调查结果差异的显著性进行检验。3 调查结果与分析3.1 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水平现状
从图1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水平分数的分布呈现正偏态分布,倾向于对化学感兴趣一方。从表1可以看出,初中生对化学感兴趣和非常感兴趣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89.6%。而对化学兴趣不稳定及没兴趣的学生分别为9.03%、1.37%,占了总数的10.4%。由此可见,新课程背景下河北省初中生对化学学习呈积极态度。3.2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差异比较3.2.1不同性别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比较
心理学研究表明,男女生在智力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那么男女生在化学学习兴趣上有无差异呢?调查结果如图2。
从人数百分数来看,对化学非常感兴趣和没兴趣的人数百分比,男生大于女生,感兴趣和兴趣不稳定的人数百分比,女生大于男生。为了说明这种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运用SPSS 11.5进行了卡方检验,经检验得出γ2=3.309,自由度为3,由此可以判断出性别不同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对男女生的化学学习要一视同仁。3.2.2处在不同教育环境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比较
环境对于人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教育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人生观、世界观、行为习惯及知识素养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教育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划分。本文考察的教育环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主要是从宏观环境中所包含的社会环境的角度来看,分为城市、县城及农村进行调查,结果如图3。
从人数百分比来看,对化学非常感兴趣的人数百分比,县城学校的学生高于城市学校的学生,高于农村学校的学生。而对化学感兴趣、兴趣不稳定、没兴趣的人数百分比,按照农村学校、城市学校、县城学校依次减少,那么他们之间是否呈现差异性呢?经过卡方检验得出γ2=30.205,自由度为6,则,因此可得教育环境不同,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呈显著性差异。
为了更进一步比较出教育环境不同对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影响,把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重新分为两大类,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即把非常感兴趣与感兴趣合并为对化学持积极的态度,把兴趣不稳定和没兴趣合并为对化学持消极态度,从而得到表2。
由表2可得县城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高于城市学生,城市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高于农村学生,由此可得教育环境、办学条件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较大影响,城市学校的师资配备、学习风气、教学管理水平应该高于县城中学,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却不高,可能是由于城市有些中学过分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对于一些教育资源没有做到有效利用,农村中学由于大部分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教学设备落后等原因,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2.3 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比较
通过日常的教学实践,研究者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有一定相关,那么,这一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呢?按照学生对自己成绩的评价,将他们在班级的学习水平分为优秀、一般和落后3个层次。成绩位于班级平均分左右的学生视为成绩一般,高于班级平均分的为优秀,低于班级平均分的为落后。调查结果如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