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范文

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第1篇: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新能源;时间与速度;经济

前言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能源的巨大需求正在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中国出口增长的同时,高耗能高污染的发展模式也日益成为中国人担忧的对象。

为此,本版近期特推出“可持续发展”系列,共8篇,聚焦新能源及环保主题,希望引起读者的进一步关注。

新能源是相对于长期广泛使用、技术上成熟的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等)而言,已经开发但还不能大规模使用或正在研究试验、尚需进一步开发的能源。

新能源开发空间有待拓展

新能源包括海洋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氢能等等。也就是目前通常说的可再生能源(水电除外)。新能源技术在世界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例如太阳能的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地热直接应用,生物发酵及热分解以制取沼气和气体燃料,潮汐发电技术等等。

中国《可再生能源法》确立了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发展的基本法律制度体系。自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对可再生能源投资投入和可再生能源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比较完整地规定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法律制度,有益于解决中国日益突出的能源供需矛盾和环境恶化问题。

除了《可再生能源法》,国家发改委还牵头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例如制定了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颁布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发改委还与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联合颁布了《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和《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此外,风能和生物质能资源的普查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可以再生的能源资源。它清洁且对环境无害或危害很小,其另一特性是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2007年中国风电装机累计已达到605万千瓦,在建420万千瓦,该年的装机比过去20年总和还要多。但相对于中国目前的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业界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仍不满意。可再生能源在中国电力工业中仅占很小的比例。到2006年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1.3亿千瓦,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21%。对于大型水电是否列为可再生能源,仍有争论。然而,除水电以外的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尚不足1%。

可再生能源发展缓慢的原因

可再生能源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它相对高的成本和所需的电价。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一般比煤电高,生物质能发电为1.5倍,风力发电为1.7倍,光伏发电为11-18倍。可再生能源发展迟缓,与快速增长的火发电装机容量相比微乎其微,因此比例可能进一步减小。以风能为例,中国风能资源相对丰富,据估计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约10亿千瓦,其中,陆地风能资源约2.5亿千瓦,海上7.5亿千瓦。中国推动风能发电近十年了,尽管近期增长较快,然而风电装机容量也只有约605万千瓦。

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焦点集中在降低成本,这是共识。然而,过度关注成本和所需的电价,是中国可再生能源战略的一个误区。表现在,一是过于迫切降低成本而急切要求设备国产化,二是对可再生能源电价控制过紧。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必然有一个大发展,这一点不应当怀疑。但是,开发时间和速度很重要,这应当是可再生能源战略乃至能源战略的一个重点。简单地说,无论利用不利用,风一直在吹,阳光普照。但是,煤越挖越少,大气污染排放越来越多。

大规模地降低可再生能源成本,显然需要设备国产化。但是,设备国产化有一个先引进技术还是先做成市场规模后再国产化的选择。在市场规模很小的情况下,引进技术需要政府行为和干预。除了扭曲市场之外,引进可能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谈判过程。相反,有了市场规模,国产化必然随之而来,且速度很快。以火电30万和60万千瓦机组设备为例,当笔者10年前做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机组的电厂项目时,设备基本进口,政府并没有刻意要求国产化。事实是,几年前30万和60万千瓦设备已基本国产化。大市场吸引了技术,造就了中国30万和60万千瓦发电设备的制造能力。

另一个问题是行政控制电价。行政主管部门对于风能项目的电价实行特许权招标,企业则为了获取项目压低竞标电价,以不到0.4元/kWh中标。而根据风电的基本情况测算,除了自然条件特别好的风场,加上特别乐观的假设之外,能够达到商业要求的风电价格都应该超过0.6元/kWh。经验证明,中标企业可能没有想真正地按建设承诺经营这些风电场,而是先拿下项目,慢慢做,或等待政策,或再与政府讨价还价。当然,为装饰门面,亏本建设经营风电的企业,可能有,但不多。

在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和价格问题上,必须包括环境治理成本以及资源耗尽溢价。环境治理成本很容易理解,资源耗尽溢价则需要解释。涉及对能源矿藏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经济分析中要计算资源利用的经济成本。由于这些资源无法再生,被耗尽时必须用进口或国内替代品来替代,因此资源利用的机会成本包括了资源耗尽后其替代品的成本。耗尽溢价或费用可根据经济价格和年开采量占总储量的比例来确定,该溢价与经济开采成本相加后就得到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总经济成本。如果在可再生能源定价时,将目前的可再生能源成本价格,扣去用煤发电的环境治理成本和资源耗尽溢价,可再生能源的价格不会比煤电高。

此外,还应当动态地来看可再生能源成本和价格问题,不应当将目前国家批给可再生能源的价格看成是一成不变。长远的看,不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会上涨。因为,不可再生能源资源价格会因为稀缺和增加环境治理成本而上行,而可再生能源的价格则可能由于技术进步和市场规模带来的迅速国产化而下行。现在认为被批高了的电价,以后可以下调。除非价格当局认定已经批复的价格永远不变,但是这样一来,那能源价格还改革什么?

当然,许多价格上的考虑是出于对提高目前电价水平的担忧。这种担忧是合理的,但至少在现阶段不能成为阻碍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原因。因为,以目前可再生能源占发电

的极小份额(大水电除外)来看,可再生能源电价再高一些并不足以影响整个电价水平。

可再生能源的优点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对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举足轻重。在资源紧张的现实条件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中国社会的共同选择,也是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从战略高度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1月1日正式生效以来,虽然不尽人意,但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一个法律框架。中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包含大水电)将占总装机容量的30%以上。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步伐。国家发改委决定在2005-2007年间设立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鼓励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供热和地热泵供热。这些政策和规划为可再生能源的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在降低可再生能源成本方面,还有其他一些措施,如通过平摊电价或实行价格补偿等机制,计划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竞争力。

推广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

经验证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相对缓慢,需要特殊政策和努力去推广应用。显然,科技攻关,降低生产成本,是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和发展的关键。但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式增长方式造成中国能源后备储量不足,资源过快消耗,从而影响能源安全和长远发展。发展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而且时间和速度都很重要。

“十一五”计划确定了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的发展目标。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十一五”末期的500万千瓦规划目标,但是与可开发利用的约10亿千瓦风能储量和每年8000万千瓦火电装机相比,是一个小数字。发展速度是不是能再快一些,政策能不能更优惠些,措施能不能更有力些?比如,采取风电强制入网和收购政策,强制某一电网范围可再生能源的份额,还有其它一些激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贷款优惠政策。

目前可再生能源发展还有其它障碍。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小而且分散、成本高,会给电网带来一系列运行、负荷匹配、增容和成本增加等问题,实践中存在上网问题。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设备和产品的技术论证、检查及监督,也缺乏有资质认证的专业公司,增加运行风险。因此,可再生能源企业风险较大、盈利较差,较难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

第2篇: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乡村旅游区;可再生能源;旅游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3-010-01

一、旅游循环经济及其研究现状

旅游循环经济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是在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条件下进行旅游开发和开展旅游活动,在旅游业所涉及的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中,积极开展生态旅游、生态管理和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的观念措施,在旅游区内的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之间建立循环链,实现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快速发展。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旅游循环经济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的范围多集中在概念、运营模式、发展体系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国内对旅游循环经济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但是没有进行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技术支撑方面应用研究,本文试着从可再生能源技术在乡村生态旅游区的应用入手,探索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旅游区清洁生产的新范式。

二、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旅游循环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1.可再生能源技术介绍

可再生能源是指一些人类认识和利用有着相当长历史且对环境和生态友好的永不枯竭的能源。与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相比,可再生能源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丰富,储量庞大;环境污染小,干净清洁,对环境友好。目前,许多国家制订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使其在全球总能源耗的比例由目前的5%提高到2020年的15%左右。随着一大批成熟技术的应用,可再生能源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应用的范围也会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成为未来的一种主要能源。

2.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旅游循环经济应用中的意义

(1)节约运营成本

煤炭和柴薪使用简单方便,前期基本上不需要设备投入,所以乡村旅游区对煤炭、柴薪的利用占有很大的比例,其利用方式也仅仅局限于最基本的燃烧方式。使用可再生能源最主要的是前期设备投入,成本相对较大,但从长远来看,可再生能源设备只需一次性投入,后期几乎没有花费,且经济环保,能够节约乡村旅游区的运营成本。

(2)降低常规能耗

降低常规能源的使用的比例是应用可再生能源的一个重要目标。乡村生态旅游区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储备,比如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有些旅游区还具有丰富的地热能。要合理的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技术,需要依据乡村生态旅游区的可再生能源组合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利用方案体系,把其应用到旅游区所涉及的各个行业、部门和区域,可以有效的替代常规能源,降低其使用比例,实现乡村旅游区的生态化发展。

(3)净化生态环境

常规能源使用所排放的烟尘和燃烧废弃物等严重影响了旅游区的光环境、大气环境、生物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且燃烧废弃物的随意堆放或不正当处理给旅游区造成明显的污染。应用可再生能源,没有SO2、CO2烟尘排放,没有固体废弃物产生,不会对旅游区的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对旅游区生态环境能够起到净化作用。

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乡村生态旅游区应用的推进措施

乡村旅游地多是环境优美、资源组合较好的地方,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其所暴露的问题如常规能耗过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废弃物随意堆放等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把乡村地区的优势可再生能源技术利用到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中去,对于乡村地区节能减排、优化环境、提高空气质量及对资源循环利用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1.政策激励

与传统常规生化能源利用相比,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前期资金投入较大,旅游企业难以接受,所以政府应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来激励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旅游区的应用。第一,制定激励政策。制定推进可再生能源的相关政策,根据乡村旅游区的规模、能源利用方式等制定出针对乡村旅游地区的激励政策。第二,实行价格补贴政策。对乡村旅游区采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减免税收、价格补贴等优惠,企业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前期成本由政府部分补贴。

2.技术改进

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量技术还远没有达到大规模应用阶段,应用成本较高,应当从国家层面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究和改进。一方面需要加强研发工作,各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应该积极进行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使一批处于试验阶段的技术达到推广层面,丰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体系;另一方面,积极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欧美和日本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应该积极的引进并学习消化。

3.观念更新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是一种环保型、无污染的、可循环利用的能源系统,但是由于目前设备成本较高,没有引起乡村地区旅游企业的重视。应该积极的引导乡村地区旅游企业经营者意识到可再生能源的潜在优势,并给予其一定的政策和价格优惠,使其在观念上意识到利用这项技术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4.示范推广

我国乡村旅游区处于旅游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其能源利用系统尚不是很完善,尤其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区更是缺乏。建立乡村旅游地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成本效益将会为旅游区特别是乡村旅游区所重视;二是其所建立起来的运作模式将会为其他旅游区借鉴,为其他旅游区建立可再生能源利用模式提供经验。③

参考文献:

[1]谢军安,郭苏智,王锡莲.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模式构建[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3,(8).

第3篇: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能源;可再生

建筑节能设计是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当前资源能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在建筑节能设计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是促进建筑节能设计水平提升的必经之路。建筑的节能设计也是为了带来相对的经济效益,体现了建筑节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目前,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一个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当代社会的冲突提醒我们,人类显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矛盾制造者。城市无限扩张后,巨大的隐患埋在人类的未来。问题不在于丰富现代城市,而在于如何规范它。这引出了一个问题,人类如何用自己的双手来对待世界。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来,在著名的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增长的极限》,再到目前的“低碳”的理念,我们逐渐意识到,人类必须学会克制自己的无限无尽的欲望在发展过程中,否则他们将承受来自大自然的无情消解。于是,绿色建筑理念开始萌芽,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城市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也开始流行起来[1]。被广泛引用的可持续性定义是从1987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题为“人类的未来”的报告开始的。所谓的“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对人类社会的经济利益破坏未来的基础。”这一长期来看是非常有意义和值得进一步考虑的。为建筑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在考虑环境、城市与建筑问题,它应当是整个人类当代和长远利益的短期利益;应该考虑一个地区的局部利益与整个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在一个公平、合理的方式对这颗星球的未来人的有限的地球资源共享。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也应该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劳伦斯在“可持续发展的西雅图”说,“这意味着可持续性是使幸福生活比生存,所以如果我们真的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减少消费。”在资源和环境的消耗相当于做有害于人类自己。

1建筑工程节能相关概述

建筑节能就是合理的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的建设,包括建筑本身,保温功能,建筑材料在能源消耗和建筑采暖能耗的生产等等。在确保建筑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同时,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采暖和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自然能源的水平到标准。一言以蔽之,建筑节能是指减少采光照明、空调制冷、采暖供热、改善室内环境质量、调节室内湿度的能源消耗,以及地热能源、太阳能的应用,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

2可再生能源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是实现“人文-建筑-环境”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于20世纪率先在发达国家兴起,发展绿色建筑是从建筑节能起步的,在建筑节能取得进展的同时,又将其扩展到建筑全过程的资源节约、提高居住舒适度等领域。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时间较晚,但目前已经获得了快速的发展,通过不同星级绿色建筑的项目分析,目前社区的绿化率达到38%,平均节能率达到58%,节水率达到15.2%以上,可循环材料达到了7.7%。人们相信,二十一世纪的城市必须更环保、更有科技感;因此,促进可持续城市的建设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关键问题。可持续性概念是一个广泛的全球性问题,包括有关人、环境和社会的各种相互关联的研究。可持续城市的重要性可以通过确定可持续性的作用加以阐明。事实上,这种可持续性代表了一种新的方法,它包含了“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基于重新思考的过程,旨在将当前城市的整体实施与环境、技术、经济、社会和人民联系起来。由于建筑施工和运行所需的能源消耗增加了二氧化碳(CO2)的排放量,目前国际公认的做法是采用创新的方法减缓这一问题。鉴于此,绿色建筑的能源性能对建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可持续发展是与能源的性能高度交织在一起。因此,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力和波浪等)不但对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可持续能源(包括废物能源)在可持续性的增强方面具有很大影响力[2]。回顾以往的研究,在绿色建筑方面的研究材料表明,绿色建筑(包括低能耗、超低能耗和零能耗建筑)有明显的交叉在一起的节能设计,以先进的集成技术来减少能源需求和消费(加热、冷却和电力等)。针对绿色建筑的可持续能源效率,在建筑中应用可再生能源是一个基本的准则。在这方面,太阳能可持续系统一直是发展绿色建筑的关键因素。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也是可利用的最丰富的能源,且在转换过程中不会产生危及环境的污染。在太阳能建筑设计中,建筑师设计起着统领作用,协调各专业,发挥自身特长,将建筑设计与太阳能应用技术巧妙而有机地结合起来。太阳能系统一般包括太阳能供电系统、太阳能空调系统、太阳能供暖系统以及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连接器已被利用作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冷剂充电的家用热水系统不但制造简单,包括一般平板太阳能集热器,而且同时能提供充足的能耗。因此,建议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进一步设计和开发中利用各自的成果,冷却和加热系统是最近研究绿色建筑的一个主要热点[3]。建议考虑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未来生态城市发展中的应用。这表明,在社会、环境和经济方面,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可能是相当有益的。回顾近年来的学术尝试,主要集中在风力发电的利用、以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太阳能的利用。但是,它仍然是研究开发新的可再生能源的关键。绿色建筑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可有效降低建筑的能源和资源消耗,降低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让城市功能朝着美好人居环境的目标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绿色建筑的重要技术之一,可再生能源具有资源分布广泛、适宜就地开发利用,且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等特点,是自然界中可以永续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3结语

人们居住环境既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绿色建筑是实现“人文-建筑-环境”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再生能源技术是绿色建筑中的重要技术措施,在利用可再生能源时,也应注意以下三点问题:(1)因地制宜。可再生能源在不同地区应用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能源状况和气候条件,有选择、有侧重的利用可再生能源;(2)新技术开发。加大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新技术研发,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特别是加大相变储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联合利用的技术创新或产品研发;(3)可再生能源耦合技术。研究可再生能源的耦合技术,将分项技术整合,以改善单一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形式效率低、无法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节能优势等缺陷,同时,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常慧.可再生能源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J].建筑节能,2013(04):39-41.

[2]杨光.绿色建筑中可再生能源利用方案的设计[J].节能,2013(02):48-51,3.

[3]蔺兵练.浅谈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7(01):146.

[4]谢国丽,杨军.中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意义及建议[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2(04).

[5]孟宪建.浅析可再生能源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应用[J].能源与节能,2011(12).

第4篇: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印度 风电 立法 政策

一、印度风能开发概况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风能开发利用国之一,拥有世界领先的风能市场规模。目前,印度全国发电装机总量的8.5%来自于风能,2011年度,印度吸引了折合103亿美元的清洁能源投资,约占全球清洁能源总投资的4%。在该年度,印度风电新装机总量为3019MW。

二、印度风能开发各个阶段及相关立法与政策内容

印度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主要推动力源于上世纪七十年生的两次“石油危机”后提出的能源自给要求。1981年,印度科学技术部设立了专门的可替代能源委员会(CASE),开始统领全国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作,正式拉开了印度风能开发的历史大幕。从这一时期开始至今,印度的风能发展可概括为如下几个阶段:

(一)机构设立和技术示范研发阶段(1981―1990)

1、成立相关机构

最初,印度可替代能源委员会(CASE)主要负责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项目规划工作,同时也负责进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统筹工作。1982年,在印度能源部之下又设立了一个独立的机构――非传统能源局(DNES),该局委托印度热带气象研究所出版了印度第一部风能资源评估件。

此外,一个隶属于DNES被称作印度可再生能源开发机构(IREDA)的国有有限责任公司在1987年建立起来,该机构专门从事融资协助工作,为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项目提供有期限的“软贷款”(soft loans)。

1984年在DNES支持下,第一个私人所有的直接接入电网的风力发电机组开工建设,该机组位于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Gujarat)的Verawal地区,1986年DNES又在四个邦启动了5个装机容量550KW的示范性风电场项目。

印度政府十分重视与其他风电先进国家的合作以更快的发展其风电行业。1988年,丹麦援助机构(DANIDA)在印度援助建设了两个分别在古吉拉特邦和泰米尔纳德邦的10MW的商业项目,这是印度最早的一批大容量接入电网的风电示范项目。这些示范项目和鼓励政策一起为印度风电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2、制定相应规划目标

印度政府在第七个“五年计划”(1985―1990)中开始启动旨在探索在市场引导策略下开发包括风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国家级规划,该规划设定的预期目标是20GW(后来调整为到1990年达到45GW,2010年达到49GW,2012年达到102GW)。

3、出台相关鼓励政策

为了实现上述新能源规划,印度政府为私有投资者提供了许多鼓励性政策,其中主要的财政鼓励措施有:一是在项目建成第一年固定资产100%加速折旧。二是对所售风电电力收入5年内免征所得税。三是强制性要求各邦电力委员会按指定价格收购电力。四是向大型和中小型风电设备制造商提业现状报告,使得这些企业能够从税收优惠期中受益,减少关税和消费税,放宽外国投资限制。五是一些邦允许风力发电的第三方直接销售。六是“储蓄”(banking)和“过网”(Wheeling)的便利优惠。①

(二)市场开放和自由化阶段(1991―2003)

1991年开始,印度政府实施鼓励私人投资进入风能开发领域的政策,电力市场开始向国内和国外私人投资者开放。

1、非传统能源部的设立

1992年,建立10年的非传统能源局(DNES)升格为非传统能源部(MNES)。在这一阶段,更为细致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指导得以制定,同时,MNES制定了在第八个“五年计划”(1992―1997)中通过鼓励私人投资者参与将风电容量提升到500MW的发展目标。

2、财政激励措施的实施和修订

MNES实施了很多实际的财政激励措施和政策以鼓励私人投资者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包括对各邦如何设计各自市场导向激励措施的指导细则等,并于1993年了相关件,对加速折旧、与“储蓄”、“过网”和第三方销售相关的优惠措施等都做了一定程度的修订。1995年印度政府还正式公布了第一个技术标准及证书和项目程序指南。但在这一阶段,印度仍然还没有一个全局性的长远风电发展战略,技术上的研发也只停留在风速数据的采集等方面。

3、发挥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在风电发展中的作用

从1993年到1999年,世界银行在通过IREDA在印度实施了总数为1.95亿美元的可再生资源开发项目(RPD),该项目旨在支持商业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开发。

(三)通过电力立法促进发展阶段(2003―2008)

2003年,印度国会通过了《电力法》(Electricity Act 2003),该法针对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规定了相应的鼓励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并网和离网风电业的发展。②《电力法》还对中央和各邦政府提出了有时间要求的政策措施,要求各邦电力管理委员会(SERC)逐步提升总电力消费中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份额。③

在《电力法》的基础上,又制定了2005年《国家电力方针》(National Electricity Policy 2005)、《国家电费方针》(National Tariff Policy 2006)和《农村电气化方针》(Rural Electrification Policy 2006),这些更为具体的政策件进一步强调了可再生能源份额和优惠费率的重要性,设定了提高和管理可再生能源的具体要求。

也是在这一时期,2006年非传统能源部(MNES)更名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部(MNRE),成为世界唯一的负责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部级国家机构。

(四)制定新的鼓励措施和实施阶段(2009―2012)

1、实施GBI补贴

2009年,印度政府开始对并网风电项目实施基于实际发电量的激励措施(GBI),一项GBI相当于0.50卢比(0.01美元)/kWh,上限是29000美元/MW/年,总量以一个风电项目10年“生命期”计算为116000美元/MW。④

2、广泛实施RPS义务

各州电力监管委员会(SERCs)均要求其管理的配电公司承担相应的RPS义务。由于各邦自然条件不同,在2010年,中央电力监管委员会提出了一个补充机制,以帮助可再生能源禀赋较差的邦实现其RPS义务,该机制的核心就是建立可再生能源证书(REC)交易制度。⑤该机制的设计出发点是以市场机制来调动发电企业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积极性,但目前该机制的运行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评估。

3、普遍推行保护性电价(feed-in tariffs)

截止到2013年3月,25个SERC中的13个已经推出了针对风电的保护性电价收购制度,所有实行该制度的邦均采用“成本加成”方式确定该保护性电价,各邦根据各自资源情况、项目成本和其他影响因素确定本邦的具体价格。

三、成功的经验及尚存的问题

(一)印度风电开发立法及政策经验

1、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可再生能源开发工作

印度在1981年设立了专门性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机构――可替代能源委员会(CASE),之后又在能源部之下设立了非传统能源局(DNES),1992年后者升格为非传统能源部(MNES),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事可再生能源开发管理的部级机构。2006年,MNES又更名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部(MNRE),成为世界唯一的负责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部级国家机构。

2、示范性工程和政府规划政策的导引

印度政府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时起就开始关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问题,从建立在西部古吉拉特邦(Gujarat)的Verawal地区的第一个风电示范电场开始,在风电先进国家的帮助下先后在全国设立多处风电示范项目,为之后的风电大发展打下了经验和人才上的基础。

同时,印度政府也很早就在国家能源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地位,1985年开始的第七个“五年计划”中就设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预期目标,经过若干次修订,该目标最终调整为到201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要占到总发电量的10%。⑥

3、保护性收购等制度性支持措施的推动

在发展初期,印度政府在风电入网方面实施强制性入网要求和长期保护性电价政策(FIT),保证了风电能够顺利入网。但这些措施是以牺牲电网利益为代价,在风电规模日益扩大的情况下难以继续全面维系。在这样的背景下,2003年后印度中央政府和各邦电力管理委员会(SERCs)开始实施RPO要求,该机制事实上就是尝试引入市场机制以促进风电业发展,这一政策和RECs交易机制的合并实施对印度风电发展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4、各类财税优惠措施的激励

印度政府早期采用了各种财税优惠措施,如加速折旧、减免风电企业所得税和风机购买消费税等,对风电企业进行直接补贴,降低风电企业运行成本。2009年后,印度政府开始实施GBI补贴,从传统的增量补贴向存量补贴转变。GBI补贴与以往补贴主要的区别在于不再对投资者扩大装机容量进行补贴而是根据已装机风机的实际发电量进行补贴,这更有利于激励投资者在整个风电产业链上的积极性。⑦

(二)印度风电立法及政策尚存的问题

1、尚缺乏专门的可再生能源立法

目前,印度风电开发的法律依据散见于《电力法》、《可再生能源电价令》、《电网法》等立法中,相关政策措施也是分散于电力电价政策中,如2005年《国家电力方针》、《国家电费方针》和《农村电气化方针》等,适用时较为散乱。同时,由于印度为联邦制国家,印度国内的风电开发立法和政策还区分为中央和地方各邦两个层级,这样一来印度的风电开发立法存在门类较多,层级也较为复杂的现象。

因此,如果能有一部综合性、专门性的《可再生能源法》,在其统领下对包括风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开发进行统一规制和安排,则印度的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法律依据更为明确,效果也更好。

2、部分政策和规划之间还存在矛盾

如印度国家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NAPCC)和统一能源政策(IEP)间就存在不一致的问题。NAPCC是在2008年提出的,该计划要求在2009―2010年度印度电力消费总量中须有5%的比例来自可再生能源,同时规定在此后的10年间每年递增1%,这就意味着到2020年,印度电力消费总量中15%的应来自可再生能源。而在2006年印度计划委员会提出的IEP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到2032年才不过5%。

3、电力技术上存在障碍

和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印度还存在不少对发展包括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而言在电力技术等方面的不足,比较突出的有并网技术、电力预测技术和电网调度技术等方面,这些技术障碍会导致电网结构性低效和不稳定从而影响风电健康发展。因此,印度政府亟需对国内电网进行现代化改造,提高电网吸纳各种不同能源电力的能力,为风电发展创造更好的硬件环境。

4、部分政策措施实施效果还有待检验

由于印度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国情,印度在风电发展中早期采用的政策措施较多都是在供应一侧以保证投资者参与的积极性,对市场机制关注还不足,在完成了风电业的商业化的基本任务后,印度政府也开始逐步实施适应市场要求的鼓励性政策措施,如RECs交易制度、GBI补贴等,但由于目前还存在多种其他支持措施的“竞争”,这些市场化措施的实际效果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

四、结语

风电业的发展最终目标是商业化,但在实现商业化之前,国家的财政补贴是必要的。补贴的目的是维持风力发电发展的规模和连续性,从而使得风力发电的成本持续下降,最终实现商业化。在商业化任务基本完成后,风电发展的政策机制还是要回归到市场竞争的基本要求上去,印度风电立法及政策的发展也是遵循了这一规律。同为发展中国家,印度风电立法和政策的内容和演进变化趋势对我国风电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

注:

①施鹏飞. 印度发展风电的现状和政策[J]. 上海电力2007(1):94

②GWEC,Indian Wind Energy O-

utlook 2011,P19

③GWEC,Indian Wind Energy O-

utlook 2011,P20

④GWEC,Indian Wind Energy O-

utlook 2011,P23

⑤GWEC,Indian Wind Energy O-

utlook 2011,P17

⑥IRENA, 30 Years of Policies for Wind Energy,P92

⑦IGES,Market Mechanisms Co-

untry Fact Sheets:India http://pu-

b.iges.or.jp/modules/envirolib/upl-

oad/984/attach/india_final.pdf

第5篇: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税收政策;改革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际上遥遥领先的能源大国,而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是严重的。目前节能减排已经在税收政策的推动下有了很大的改进,同时也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更要加快税收政策的改革,尽快推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税收政策,以此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目前,全球变暖现象严重,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更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并且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前提保证,以此来改善生态环境。我国的煤炭众多,许多的能源动力来自于煤炭,在这种高消耗的社会环境下,有大约96%的原料被当成垃圾排放到自然界中,破坏生态环境,给自然界带来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因此,在这样的国情前提下导致能源消费结构出现了不合理的情况,从而给我国能源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由于煤炭的需求量巨大,只有不断地去开采才能满足如此巨大的需求量,大量的植被也在开采中被破坏,使得环境被污染,生态被破坏,甚至对地质的变迁也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税收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税收制度并不完善,还有很多方面没有涉及。因而政府要尽快对现有的税收政策进行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相符合的税收政策。如果税收政策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产品的价格空间,同时也会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错误地引导人们的消费意识,同时也不利于培养人们的纳税意识。所以政府要尽快进行税收改革,从而使我国能够进入低碳经济社会。

三、加快税收政策改革、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

国家对环保企业都应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引导企业树立低碳理念,并且对税收政策进行改革,让企业参与低碳经济下的税收奖罚财政政策。首先对环保投资企业,可以采取退税或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办法;其次对生产环保设备的企业可以免征关税和增值税;然后对废旧物资回收的企业可以实行免税政策;最后对采用污染控制技术的企业应允许加速折旧,使税收政策的改革来促进企业进行低碳经济和环保产业的发展。这样不仅可以使原本被废弃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还能在企业资源回收的同时带动可再生资源技术的研发,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加入低碳产业,为社会带来低碳经济效益。同时大力宣传低碳产品的益处,促使民众认识了解并喜爱上低碳产品,从而去购买使用低碳产品,对购买低碳产品的消费者政府可以适当地给予补贴或税收优惠,进一步引导人们进行低碳消费。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国家也要引起重视,尽最大可能促进企业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更是人们应对恶劣气候变化所采用的重要措施。但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的利用率极低,远远低于国际上能源消费结构的平均水平,人们没有认识到可再生资源的重要性。因此,国家更要加多少强对可再生能源作用的宣传,使人们能够对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加以利用,同时不仅要推出更加实惠吸引人的税收优惠政策,也要在增值税和所得税上给予更多优惠,对可再生能源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的推进与发展。在原有的税收优惠基础上,要适时推出新兴的税收奖惩政策,以此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比如,我国目前就缺少针对碳税,它的缺失使税收对二氧化碳破坏环境行为没有调控的力度,从而使税收对环境保护失去了作用。如若征收碳税将会使化石能源产品的价格有所提高,通过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将会对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最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由此可见,碳税不仅有利于成本的节约,更会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要走低碳经济的道路,对于低碳经济的转型要求要努力去适应,把低碳经济和税收政策结合起来,提高激励效率,引导低碳消费、生产和投资,对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利用,让民众明确政府的低碳发展导向作用。而对税收政策的改革,应该立足于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使低碳经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华.浅议企业的税务筹划[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1).

[2]马慧.税务筹划浅谈[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

第6篇: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范文

电力员工学习这门课程的前提是已有网络分析的基础知识和电磁学方面的理论基础。但是,仍然需要灵活和模块化的课程内容结构以及在智能电网电能生产的课程中增加能量转换方面的概念,以防止电力员工在电力系统学科方面的基础薄弱。课程不仅需要有大量算例、案例讲解和习题的教材,而且需要一个实验室用来让电力员工亲自实验,体验一些智能电网的功能。

现有电网的挑战

(1)低效:当今电网的总体效率大约只有40%。

(2)集中式发电:集中式发电,使分布式电源接入困难。

(3)参与度低:消费者参与电力市场的机会受限。

(4)缺乏预测功能:电网缺乏预测不良电能质量问题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侧重于研究系统故障保护的问题。

(5)集成度低:很少对操作数据和系统管理进行整合,形成业务流程孤岛。

这些原因以及老化的基础设施和劳动力,更严格的环保和排放标准,负荷的增长和复杂性增加,导致有必要发展拥有智能化的电网即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的特点

智能电网是带有智能和通信功能的自愈式电网。智能电网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广域网内传输功率的能力。

(2)配有双向通信网络、自动化控制设备、智能测量设备和快速决策功能模块。

(3)预防为主,扩大电网参数的数据采集量,以减小对用户的影响。

(4)抵御攻击和自然灾害能力以及快速恢复能力。

(5)互操作能力:新的电网需要能适应旧式的集中式发电机和分布式发电,有存储备用容量、为即插即用系统留有空间,如混合动力汽车。

(6)实时报价功能,为电力市场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7)鲁棒性和适应多种类电源的能力,电源类型有集中式发电和分布式发电(如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热电等)。

(8)快速解决电能质量与各种质量/价格之间优先选择的问题。

尽管智能电网的一些设计和标准已经存在,但是很少有电力从业人员能知道智能电网的构架(见图1)和具体功能。因此培养电力员工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使从业人员在未来开展电力生产和智能电网时,具有解决智能电网技术难题的能力,这将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本教材旨在解决能源系统基本原理、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技术、智能电网的存储技术、智能电网的基本原理、智能电网的实时测量、智能电网的决策与控制、智能电网设备的通信、协议、标准、安全和保护等问题。

方法介绍

为了让从业人员更好的掌握这本教材的内容,本课程分为两部分:理论(分为7个模块)和实验(旨在为电力员工提供一个动手实验的环节)。本节主要对每个器件进行简要说明。

能量转换原理基础

电力生产通常有不同的形式,而且通常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反之亦然。完成这些转换的分别是发电机和电动机。电机通常是由转动的转子和静止的定子组成。电机中能量转换来源于定子和转子之间的传导或电磁感应。转子的运动可以是线性的(如线性电机或震动或往复运动的剃须刀)。这些设备是智能电网集中式发电系统电能生产的基础。

由于集中式发电的大功率生产能力和经济的尺寸方面的优势,在未来的电网中仍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集中式发电保证了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在智能电网中的优势是明显的。从业人员必须了解当前能源系统的一些概念和原则,因此《智能电网的建模与分析》教材给出了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的基本概念。这本教材是基于电路、电磁和电机编写的。教材的详细内容涉及:电机及其等值模型、应用范围、测试程序、性能分析及限制条件、尺寸的标准要求、现有设备与未来电网的互联、通过定期运行和维护。

通过举例和手算例题使电力员工掌握这些方面的基本知识:确定在不同连接负荷和功率因数下的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终端电压和相电压;掌握电机空载和短路时的等效电路;掌握两种电机的转矩特性和速度关系以及调速器、励磁和其他主要功能的作用;掌握换流器和逆变器的数学模型和特性。

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技术

随着负荷需求和维持当前生活水平的能源成本的增加,急需使用灵活、经济、可持续、便捷和高效的新能源。为了减少集中式发电机的投入,需要可移动、可持续、独立于电网连接的新电源。当在这种形式的基本微型电网中加入自动化设备、通信工具和智能电网的其他功能后,其将适用于智能电网。

可再生能源可作为电能和热能的来源。大部分可再生能源是绿色能源,是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现在的电力员工应该了解可再生能源是环境友好型能源,也应明白可再生能源的潜力和局限性。根据可再生能源的类型(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小水电),在本模块中对其优点、缺点、设计模型和结构进行讨论。同时给出了可再生能源占有率的表达式

(1)

为了完善可再生能源的知识,还需要在本模块中讨论成本优势、互联标准、效率、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成本效益分析)和安全要求。

智能电网的储能技术

由于负荷的波动性特点,基于电力系统的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有着巨大的潜在效益。同时由于在负荷需求高峰时,储能系统可在短时间内作为直接动力源并弥补发电机启动时的能量缺口的能力,可提高输电和配电系统的鲁棒性。因此,储能技术对于智能电网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本文的重点是研究和比较各种储能技术(如大功率电池、大电容器、抽水蓄能、氢能、大功率风轮等)在额定功率、充放电时间、容量、可靠性、成本和环境影响方面的特点。通过在本模块中给出有关储能问题求解方法、设计和实验、不同储能设备尺寸的选择等实际问题,确保从业人员掌握本模块的基本内容。

智能电网的基本原理

当今的电力网络是垂直操作结构,包括发电机、输电系统、配电系统以及控制和维持电网可靠性、稳定性和效率的设备。尽管当前的电网能满足电力需求,但是随着可再生能源使用普及率的提高,电力运营商正面临着技术更新快和电力市场动力源改变的新挑战。这就需要智能电网具备通信保障方案、实时监测能力,提高智能弹性、可持续性、鲁棒性和安全性的能力。因此当前的从业人员应该掌握未来电网设计、操作和控制的方法以适应未来的工作。

智能电网的实时测量

智能电网的功能包括对网络中的各种器件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有必要对各种运行参数进行适当监测。通过对系统的运行参数如电压、相角和频率进行实时监测以实现对电网的实时监测。利用新工具(如同步相角测量单元(PMU)、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能量管理系统(EMS)、需求侧管理(DSM)、远程终端单元(RTU)、双向数字通信)进行监测、测量和分析。本模块将深入讲述PMUs、智能仪表、智能电子设备(IEDs)、SCADA、RTUs、EMS、DMS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同时需要通过测量所得的数据来判断电压和相角的稳定性和故障评估。可通过仿真以及案例分析来自我检查对本模块的掌握程度。

智能电网的决策与控制

电力消费者希望不断减少支出,因此未来的电网需要更强大的控制功能。未来电网不仅需要能控制电气和机械系统,而且还应能够控制负荷,从而减少电力需求和相关成本。本模块主要讨论电力系统控制设备的功能和控制技术,同时还讨论了局域和广域电网的控制和状态估计。培养电力员工具备设计和操作未来电力系统控制方案的必要技能这是极其重要的。另外,除了学习本模块的综合研究外,电力员工还应设计并提供解决方案以区别未来电网的实时测量系统。

智能电网的通信、协议、标准、安全和保护

随着公共线路和用户不断要求降低成本,能源企业正在慢慢调整以提高效率和操作的灵活性。通过引入通信系统,试图改善智能电网电力系统的配电和输电系统的需求。考虑到用户和公共线路之间传输信息的灵敏度,通信基础设施应该是高效和安全的。在本模块中将讨论用户和公共线路之间用于收集和传递信息的不同标准、协议和安全选项。同时本节给出了习题和案例分析用来检测知识的掌握情况。

实验操作

本教材包括用计算机仿真包(NEPLAN、PSAT、MATLAB)和运用实时实用的实验室规模的电力系统设备进行实验练习。

(1)电力网络的测量技术工具,例如功率表、智能仪表实验。

(2)介绍电力仿真工具以及其他潮流计算工具,如NEPLAN、PSAT、MATLAB。

(3)用不同可再生能源和不同负荷类型进行实验。

(4)动力机械和交直流的控制设备以及感应电机和发电机。

实验案例

本模块针对目前在为从业人员提供动手练习而开发的各种实验和仿真的一些原则进行讨论。在本小节通过一个例子讨论实验应有的如下目标:

(1)了解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过程。

(2)研究储能系统如何并入电力系统。

(3)探究可再生能源系统(如光伏发电系统)的多变性和随机性。

(4)开发一种兼容AC和DC电源的系统。

(5)三相系统的应用研究。

(6)用图2的配置进行系统研究,如潮流计算、最优潮流计算和故障研究等。

结论

第7篇: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生物质能源 电力企业 经营战略 SWOT

PEST

1、生物质发电行业概述

生物质能源指的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并存储在生物体中,然后利用相关技术加以利用的能源。它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可再生性。生物质能源主要来源于农林废弃物,可以利用规模化种植来确保产量,同时能够持续生产,属于可再生能源。

第二,资源丰富。我国属于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非常丰富,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每年产生的生物质总量达50多亿吨,相当于20多亿吨原油。

第三,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生物质能源使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其利用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由此极大地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环境分析

2.1、政策影响

我国于2006年1月1日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同时还制定了12项相关的配套法规,其中,《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政策》》、《可再生能源电力并网及有关技术标准》等文件和我国生物质产业密切相关,促进了生物质能源的利用。

2.2、经济因素影响

针对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状况,不但要通过立法来加以保护,同时还需建立稳定的经济政策来加以激励。经济政策主要包含低息贷款、财政补贴、定价政策。

第一,低息贷款。低息贷款通常由国家融资机构、国际金融组织来提供。随着生物质发电技术的日益成熟,国家要加大资金以及政策扶持力度,使得商业银行能够为其提供低息贷款。

第二,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指的是国家对生物质发电研发部门以及发电企业给予的资金补贴。利用财政补贴,激励研发部门以及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促进生物质发电技术的发展。

第三,定价政策。2006年国家发改委颁布实施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该办法规定生物质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传统上网电价,二是补贴电价,补贴标准为每度电量0.25元。2008年,国家发改委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属于补贴范围内的秸秆直燃发电企业,补贴标准每度电量0.1元。

3、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2005年以降,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国信如东、国能单县、河北晋州三个秸秆发电厂,并辅以《可再生能源法》,确保我国生物质发电厂的良好发展,此后,国内生物质直燃发电的装机容量逐年攀升。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截止到2010年,我国累计核准生物质发电项目约170个,投资费用从2006年的168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586亿元,年增长率约30%。

4、 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经营特征

第一,区域分布集中。国内生物质电厂投资较为集中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截止2009年底,该地区生物质发电厂装机容量已占全国总量的49%,投资额占到全国的50%。其次,分布在中南、东北以及华北地区,其中,中南地区的投资额占到全国的21%。

第二,建设规模大,投资费用高。山东单县生物质发电项目总投资3.4亿元,规模为1×25MW单级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山东京能生物质发电项目投资总额达2.59亿元,该项目设计两台12MW的发电机组。山东莘县建设两台15兆瓦发电机组,项目总投资3亿元。

第三,发电原料的成本高。生物质发电产业是较为常见的“小电厂、大燃料”产业,燃料的充足供应是确保生物质发电厂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农林废弃物具有收集范围大、重量轻、体积大,不便于长途运输等特点,使得收储比较困难,燃料成本高。

第三,缺乏核心技术、关键设备需要进口。现阶段,国内出产的生物质发电设备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锅炉的适应能力比较低,二是原料输送机的性能不强,三是原料水分测量机械较为落后。以上情况导致国内生物质发电企业需要进口锅炉以及燃料输送设备。

第四,电厂分布过于集中。现阶段,我国对生物质发电产业的扶持力度比较大,促进了国内生物质发电厂的发展,但发展的过程中也彰显出电厂规划过于集中,出现区域投资过热、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5、生物质发电厂选择经营战略的重要性

基于我国生物质发电企业的以上概述,可以得出:选择一个对的、符合企业发展的经营战略对一个处于困境中的生物质发电厂极其重要,能够引领企业的发展方向,将企业带出当前的经营困境。

经营战略的选择首先要基于战略分析工具中的PEST方法和五力模型分析法对生物质发电厂的外部环境进行研究,从政策法规、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行业环境等角度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对于战略制定的影响。其次,要基于SWOT方法对生物质发电厂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使企业在分析现行战略的基础上,抓住机会,扬长避短,确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经营战略。再次,选择适合生物质发电厂自身的经营战略。最后,通过优化企业内部资源、调整组织机构、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转变经营观念、加强同行业对标等方面确保该战略的实施,为企业未来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6、结语:

当前我国生物质发电厂应积极面对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和弊端,充分分析自身的经营现状,通过对其外部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以及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分析,探究影响企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从而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制定相应的经营战略,使企业能够摆脱目前的经营困境。

【参考文献】

第8篇: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范文

节约资源与减少环境污染要靠每个组织和个人的自觉行动。低碳经济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觉悟、对减排的认识、科学的态度。如果人们对于减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它,那么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只能是停留在口号上。目前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与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国家相比还很弱,环保观念属于新观念,要培养我国公民的绿色觉悟,增强环保意识还任重道远。在《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文化素质。要提高人们认识,转变观念,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低碳经济的重要性。要看到温室气体效应对全球济、社会、生态环境、人们生存条件的严重威胁,也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为此,学校、媒体、政府和其他组织在帮助转变公众和社会的观念,发展低碳经济的教育培训方面要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作用,倡导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使全社会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对于企业,则要推行绿色经营的理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和精益生产方式;对于个人,要培养节约是美德的观念,以节能减排为荣。碳经济研究是我国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是一件重大的民生问题,关注低碳经济就是关注民生问题。

二、更新经济结构,推进清洁生产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尚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六个方面,其中高投入、高消耗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与投资结构、资源供给结构之间的非合理化;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与生产技术结构之间的不适应;不协调主要指三次产业之间以及各产业内部结构的非优化以及企业组织结构的不合理。经济结构问题是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内容,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经济增长阶段,一个国家的结构是不同的。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在世界经济结构进化的等级系列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及其调整升级的步伐是其经济增长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所以,经济发展要保证质量必须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区域合理布局,将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推进清洁生产、防治工业污染作为工作的重点。

首先,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行业内部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在工业内部加快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和低耗能产业,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我国在保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国正处在第三产业的发展时期,尤其要大力发展信息业、咨询业、科教文卫以及法律、会计等中介机构。提高服务业的知识含量是一项紧迫任务。要大力推动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加快高新技术在金融、咨询、贸易、文化等服务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增强服务业的竞争能力。

其次,加强高耗能行业的结构调整,淘汰陈旧设备,削减小型、分散、工艺落后的污染源,推广高新技术,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3]具体做法是通过制度实施相关法规,制定节能专项规划,制定和实施鼓励节能的技术、经济、财税和管理政策等综合措施,采取激励性和约束性的手段,引导、支持企业向低碳经济领域积极投资,参与开发清洁能源;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完善准入制度,提高了新建项目的市场准入门槛,并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建立起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地方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挂钩相结合的机制。

三、改进能源结构,积极发展能源新技术

以能源结构调整推进低碳经济能源开发深度和能源利用效率问题,它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长远困扰和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4]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我国的能源消费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能源的消费和生产主要以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为主,化石能源的供应刚性特征和对环境的污染特点,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面临着能源供应和环境容量的制约瓶颈[5]。为此,必须采取科学的应对策略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并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做到能源、经济及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修正能源结构。逐步降低煤炭终端消费比例,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避免和减少能源开发利用引起的环境污染,推进技术进步,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加速发展天然气,适当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方向。我国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和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需要一大批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跟进研发。当前关键和迫切的问题是增强我国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产业的术创新能力,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源技术发展能力,带动国际社会共同参与到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发展中来,共享可再生能源创新成果。因此,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与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科研成果的转化,建立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另一方面在学习、借鉴和引进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低碳技术。

其次,遏制奢侈消费,减少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也是一种必然的战略选择。[6]我国的能源利用率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与中等收入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这反映了我国工艺与能源利用技术方面的落后。[7]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仍比世界水平高2.4倍,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大大高于世界先进水平,能源利用效率为30%左右,比世界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能源消费强度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8]节约能源已经被能源专家视为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同等重要的“第五能源”,而且可以大大节省能源开发投资。因此,大力提高科技技术创新能力,开发应用高新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本,已成为是今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创新制度,营造减排环境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是政策制度的创新和制定,这是解决我国高碳创新问题的重要举措。英国、美国、日本、德国、丹麦、芬兰、荷兰、挪威、意大利、瑞典等国近几年分别推出了各种低碳经济法案,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的保障。先后引入了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协议、能源税和碳税制度等多项经济政策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也开征国家碳税。[2]对我国来说,当前应该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支持低碳经济的政策体系,营造减排环境,为低碳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首先,加强能源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确立能源中长期规划的法律地位。我国2008年8月29日通过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总结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有益经验,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主线,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这对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全社会环境意识,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都将发挥积极作用。[9]但是清醒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应该根据《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理念修订《节约能源法》,颁布适应各个领域的子法,增强节能减排的可操作性。如颁布针对各种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相关法律,加快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建立。从法律上促进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和地热的进一步开发,实施强制性的最低能耗标准和节能认证,推行能效标识制度。

其次,利用税收政策刺激和引导全社会节能减排。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杠杆可以在促进低碳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合理的税收政策,是引导和推动节能减排的有效手段。税收通过作用于产品价格、对能源的需求及消费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同时通过税收激励政策对节能减排项目投资产生积极作用。具体的做法包括:对生产节能产品的企业给予不同额度的税收减免,对不执行节能标准的耗能产品征收较高的所得税,对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项目和专用设备投资以及生产节能产品服务的技术转让承包、技术咨询服务所取得技术收入等给予所得税减免优惠;限制高污染、高能耗及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降低或取消高能耗及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将现行消费税征收范围扩大到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及其产品,逐步调高税率,使之与节能减排的需要相适应;实行支持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税收政策,以及支持生物质能发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通过对再生能源使用给予免税方式,提高再生能源的竞争力和开发经济的合理性。

再次,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相应的资金保障机制。一是加大财政节能降耗减排投人力度,逐步提高环保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二是加大技术创新投人力度,加大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技术保障体系。加大投入时,着力做好四件事:第一,注重支持能源产业和能耗低、效益高的产业发展,推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重点行业重大节能技术改造、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工程、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及节能管理的能力建设。第二,完善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及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管理制度,逐步加大对清洁生产、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开发等项目的支持力度。第三,研究建立废旧家电回收基金。第四,建立“谁节能减排、谁受益”的机制,对节能减排的项目提供低息贷款、资金担保或直接补贴。最后,建立起新干部任用的考核指标———绿色GDP。从制度上改变过去官员升迁只看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偏向,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政收入考核评价体系,使财政收入的增长建立在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基础上,而不是靠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实现。把节能减排纳入综合考核评价,强化环境成本的观念,杜绝不计环境代价发展经济的倾向。

五、更新地表状况,确立碳交易机制

碳汇是指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碳汇是降碳的一种积极有效的途径。在《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的一系列气候公约国际谈判中,国际社会对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汇聚作用越来越重视,逐步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碳汇项目。[10]尽管我国的森林碳汇潜力巨大,但相对于碳排放总量仍显不足,此外考虑到我国1/3的沙漠和1/3的高原土地,森林覆盖率低、总量不足,我国森林覆盖率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位。人均森林蓄积9.421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居世界第122位。[11]所以,要发挥碳汇的作用,必须改造地表状况。应当通过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发挥碳汇的作用。除植树造林以外,我国还应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草原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建设与保护政策,进一步增强了林业作为温室气体吸收汇的能力。

第9篇: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STSE;物理教学;核心素养

一、STSE教育理念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意义

(一)使物理课堂更贴近生活实际

物理知识最早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在生产劳动中的经验累积,前人总结出的知识与规律引领着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探索,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不断开拓着人类对新世界的认知。STSE教育理念中的重要思想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因此,STSE教育理念与中学物理教学相结合应该是天衣无缝的[6]。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巧妙融入STSE教育理念,将学生从枯燥的课堂模式中解放出来,以生活实际作为学生学习的新环境,将目光聚焦于生活中的热点话题,联系生活、技术、社会实际,将书本里冷冰冰的文字描述转变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与现象,让学生认识到科学贴近生活实际与应用的一面,并对其产生亲切感,这不但能吸引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欲望,而且能使学习过程变得更为轻松灵活,知识掌握更加牢固持久。

(二)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

单纯的物理知识学习以及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教育与人才需求,新时代的人才需要具备创新思维与探究能力,STSE教育理念提倡开放性教育和参与性教育[7]。教师组织学生积极进行探究研讨,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追本溯源以及模拟解决方案,提出自己的见解,设计实验制定方案,将分析综合、推理论证、构建模型等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辩证性看待问题的能力,提升发散性思维的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三)培养核心素养下高素质人才

教师围绕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四方面进行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可在学习物理与科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现代科技意识,提升民族自豪感;在学习物理与社会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观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物理与环境时,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不断的渗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更加关心科技和社会的发展问题,形成正确发展观,培养核心素养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以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中“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节为例,在学生学习能量转化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当今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热点议题,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融入STSE教育理念,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素养。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新课标中,对“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节的教学内容要求包括以下四点:(1)了解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和核能的方式,初步了解核裂变与核聚变。(2)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互相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能量总和保持不变,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3)清楚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分类,认识能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4)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具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为[3]。值得注意的是,在分析教学内容要求的过程中,不能将其片面地理解为:为了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就应该避免过度开发不可再生能源而更多的开发可再生能源。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应该如何正确的看待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是在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思考的重点问题之一。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能量转移与能量转化的方向性、能源的分类与应用、能源与社会发展是“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节的三部分内容。通过先前的课程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能量及能量转换的基本概念,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基础。因此在新课讲授时,可按顺序进行教学,由浅入深、逐层递进。本节教学的重点聚焦于能量转移转化的方向性和能源与社会发展两部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当下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热点话题,在教学设计中渗透STSE教育理念,通过教学达到以下目标:首先,使学生掌握能量的转移、转化、耗散等基本物理概念,知道能量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不仅在数量上守恒且发生方向上不可逆,从而揭示能源危机的深层含义;其次,了解水能、风能、太阳能与核能的工作方式及应用转换技术,明白能源发展对社会发展的意义,通过对能源的分类与应用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最后,认识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通过讨论能源与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在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探究的教学模式,重点探讨对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给社会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开发与利用可再生能源,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辩证性看待问题的能力,组织讨论生活中能源利用产生的负面效果,并提出改善建议,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科学思维和环境保护理念,形成对社会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意识[8]。

(二)教学过程设计

1.新课引入环节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前面的课程学习中,我们已学习了多种形式的能量并知道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回想一下生活中有哪些能量转化或转移应用的事例?生:电灯照明时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煮鸡蛋时,燃料燃烧释放能量使水升温,水中的热量再传递到鸡蛋上使它变熟;汽车行驶时,发动机将燃料内能转化为汽车的动能。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教师活动:将学生所举实例中涉及的不同能量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梳理出能量关系转化图,如图1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得出能量转化的关系图,由图可以看出,在涉及能量转化或转移的反应前后,能量形式改变而总和保持不变,既然如此,为什么仍然要节约能源呢?设计意图:通过对已有结论进行反问使学生产生前后知识矛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积极性,为后续教学内容开展做铺垫。2.新课教学环节知识点一:能量转化或转移的方向性师:刚才我们列举了生活中能量转化和转移的事例,现在将它们的发生过程翻转,这些能量能自动反过来转化或转移吗?原因是什么?生:不能发生。因为能量的转化具有方向性,是不能逆转的。师:虽然反过程的能量转化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但科学研究表明,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自然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在转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一旦释放出去,便很难对它们进行收集利用,而且无法自动发生转换,只能以热量的形式存在于环境中,这种现象就称为能量的耗散。虽然能量在整体数量上没变,但是可供利用的部分却越来越少,这也是能源危机的深层次含义,同时也回答了为什么我们仍然要提倡节约能源这个问题。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能量转化与转移的方向性帮助学生建立能量耗散的物理概念,使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内涵并引发对能源危机的思考。知识点二:能源的分类与应用师: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一直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请列举出你目前所知的能源。生:煤炭、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师:上述这些能源大都来自自然界,仔细思考,其中有哪些是可以源源不断获得的,哪些是现阶段能够使用,但是不能无节制从自然界获取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能源进行可再生与不可再生分类。设计意图:在对能源分类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能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新能源教学的引入做铺垫。师:近些年,我国致力于新能源的开发,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比如,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百万瓦级核电技术电站———华龙一号,其安全指标和技术性能已达到国际第三代核电技术水平。我国的核能发电技术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对太阳能、水能、风能的利用效率也均处于世界先列。那么是通过怎样的技术手段将这些能源转变成我们需要的形式呢?(在课前请学生分组探究)结合课堂展示的工作原理图分组进行汇报。设计意图:通过对我国新能源开发方面成就的介绍,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分组探究各能源的工作原理,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力,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制造出先进的技术设备,又以先进技术设备为工具探索新的科学知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思考与讨论:与煤炭、石油这种不可再生能源相比,新能源具有怎样的优势?如何看待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是否因为其可再生的特质就能够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呢?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新能源对推动社会进步、保护环境、解决能源危机的意义,同时做到理智对待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不盲目推崇,培养学生辩证性看待问题的能力。知识点三:能源与社会发展师:人类大致经历了柴薪、煤炭与石油三种能源的使用阶段,每一次能源利用技术的提升,都会极大地推动社会发展,现如今,对能源的利用也正在由单一化逐步朝着多结构化方向前进。但是利与弊是共存的,不能只看科技社会进步的一面而忽略了科技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由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生1:汽车的喇叭声音太吵,影响日常的生活。生2:煤炭、石油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腐蚀建筑物、酸化土壤。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突破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意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能源开发利用带来的影响,思考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四者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的深层次认识,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和辩证性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师:同学们列举的很全面,小组讨论交流,该怎样做可以改善这些问题,做到可持续发展呢?生1:大力发展新能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开采与使用。师:这位同学从人类今后发展的大方向给出了建议,那么我们自身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呢?生2:可以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去超市买菜时自己带购物袋。生3:家里使用节能型的家电,平时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师:大家的提议都很好,要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树立新的能源安全观,大力提倡节能并付诸实践,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只有全民行动,注重细节,社会才能够与科技共同进步,人与自然才能真正和谐发展。设计意图:通过讨论生活中的节能方式,使学生意识到节约能源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避免空谈理论、不切实际,要树立节能环保的生态文明理念与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3.巩固与提升通过习题的布置对本节的知识进行巩固,使学生能够利用能量转化转移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

三、融入STSE教育理念的教学设计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对比

与传统“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设计对比,融入STSE教育理念的新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优点:(1)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小组合作探究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与分享精神,并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2)在授课过程中增加学生汇报环节,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汇报内容围绕科学与技术开展,让学生认识到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并从中总结自己学到的知识。(3)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强调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不再单一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健,王华,李春密.促进科学本质认识的HPS教学过程构建———以“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为例[J].物理教师,2021,42(2):12—16.

[2]廖伯琴.《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点解读[J].物理教学,2020,42(2):2—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0):43—46.

[4]陶梦雨,陆建隆.高中物理原子能教学渗透STSE教育的路径探讨[J].物理教师,2019,40(3):23—25.

[5]李思源,刘小兵,陈艳峰.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教学设计———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9(4):60—62.

[6]张智博,田勇.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中学物理教学应用研究[J].中学物理,2018,36(22):7—9.

[7]林丛.高中物理课堂渗透STSE教育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19(5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