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命教育的特点范文

生命教育的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命教育的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命教育的特点

第1篇:生命教育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生命教育;体育教学

中职体育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授体育知识技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的任务,而且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生命、关爱他人、注意安全等良好道德品质的任务。体育课的教学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为渗透生命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何实施“生命”教育思想渗透学科教学之中这一理念,如何把生命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之中,如何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值得思考的课题。那么,如何寓“生命教育”于体育教学之中呢?

一、对当前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现状透视

调查表明,中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这个年龄段,既有强烈的独立意识,要求别人尊重、理解和信任;又好冲动,做事不顾后果等特点。同时,在当前急剧变化与发展的时代,社会上各种负面因素对学生的生命观带来了种种不利的影响。长期来,学校、家庭对学生生命观方面的教育极其薄弱。致使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生命缺乏正确的认识,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观的认识出现了偏差,甚至个别学生走向极端,轻生、自残以及毁灭自己或他人。那么,如何对中职生进行“生命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让每个中职生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懂得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从而使他们珍惜生命,正视现实,勇对困难,调整心理,控制自我,在任何情况下绝不做危害他人、学校与社会的行为。这是我们做老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可是,笔者通过对绍兴市6所重点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就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抽样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数25份,实收问卷数20份,有效问卷数18份)表明:真正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体育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只占了8%,已经认识到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的,但尚未实施学科渗透的占42%,尚未认识到渗透生命教育重要性又未开展的占40%,其他占10%。同时,笔者在听课与评课中也同样发现了与此相似的情况。多数体育教师偏重于体育知识的讲解与体育技能的训练,很少提及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哪怕是联系教学内容偶尔提到的要引起同学们注意的也较少。由此得出,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迫切性。那么,应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呢?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贵在“有心”

作为中学体育教师不仅要看到当前中职学校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更要树立信心,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不仅要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原则,更要做一个渗透生命教育的“有心人”,注重日常体育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实施渗透生命教育。

1.更新理念,明确生命教育的重要

理念是行动的向导,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转变理念,树立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生命内容、生命安全等的指导的理念。可以说,这是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前提。我们应明白,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最需要运动,因为运动可促进学生骨胳、肌肉、内脏器官等的正常全面发育。运动可强健学生的体魄。学生体格的健壮,反过来又能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提高学习效率。然而,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注意生命个体的正常发挥,明确及时渗透生命教育的重要。

2.理解内涵,注意生命教育渗透全面

体育教师应懂得生命教育内涵的丰富多样,而决不是单一的,应注意生命教育渗透的全面。如有的体育教师把生命教育的渗透简单理解为学生运动时的大量出汗,有的理解为学生运动时仅注意安全即可,有的理解为学生运动时不出现意外就是等。其实,做一个渗透生命教育的有心人,以上这些远远不够。他必须懂得体育学科渗透生命教育内涵的丰富性、多样性、全面性。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贵在“得法”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贵在“得法”。它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明确内容,掌握方法,结合学科特点,联系中职生身心实际,讲究渗透方式;不可生搬硬套,应自然得体,犹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么,应怎样渗透呢?

1.联系学科知识,把握渗透时机

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应联系学科特点,把握渗透时机。体育学科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尤其是语文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相对比较容易,因其所选范文不少篇目是直接与生命教育有关的。而体育学科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一堂体育课,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讲究教学方法,安排教学环节。其各个环节之间是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传授体系。倘若一定要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体系中插入一个生命教育环节,则显得生硬、死板,也有损一堂课的整体性。

因此,生命教育应结合体育学科特点来进行,找准体育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生命教育的联结点,将生命教育的目标、内容巧妙地蕴涵于其中,自然地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譬如,在体育基本理论的讲授中,让学生在听、思、议、辩中学习和掌握自我健身与保健的科学方法,明确体育健身对强健身体及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拒绝各种诱惑,克服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努力引导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2.结合实践活动,贯穿渗透内容

教师应密切结合体育教学具有很大的实践性特点,把生命教育的内容适时渗透到每一项运动中,让学生通过每一项运动的实践锻炼,达到实现生命教育的目的。在实践课上,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运动量,及时关注学生在运动中的各种反应,设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活动项目,激励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挑战自我,进而形成互爱、互助、互珍、互竟,关爱他人,爱护自己,合作进取的良好品质。

在实践活动中克服畏难情绪,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体育活动有的项目较简单难度低,有的项目较复杂难度高。对于难度较高的运动项目,不少学生有畏难心理,怕做不来,怕出问题。此时,体育教师一要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二要讲清活动要领,三要做好示范动作,四要为学生做好安全保护措施,五要及时为学生纠正错误动作,六要做好总结评价工作,七要在各环节中适时点化生命教育的内容。避免不该出现的突发事件,注意保护自己,爱惜生命。

如在“滚翻”项目的教学中,通过各种项目训练,可提高学生身置的变化和控制能力,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提高摆脱困境的技能,还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对各种滚翻动作要讲清要领,做好示范。并在训练中不断纠正错误,注意生命安全。又如在“横箱分腿腾越”项目教学中,可采用小组合作及竞赛的方式,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力争上游的良好品质。

对于各种体育实践活动的教学,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先易后难,逐步提高,帮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增强学习自信心;重视保护与方法上的指导,把握生命教育的时机,强化生命与安全、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意识;使学生认识、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推己及人,学会欣赏、关怀他人的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3.注重身教得当,讲究渗透方式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只有严于律己,才能施教于学生。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教师应处处率先示范,为学生作出表率,注意渗透得当,讲究渗透方式。如课前对体育器材的检查,对教学场地的实地察看。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且为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排除了隐患。这是对学生生命的负责,更是对教学工作的负责。课中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对活动项目的讲解,对操练动作的示范,对活动应注意的问题等都需从学生生命的高度来认识,都需注意渗透得当,都需讲究渗透方式。

又如教学中培养学生耐力的跑练等,教师应身体力行主动参与到这一项目教学活动中,不可以单是指挥者、组织者,而应是积极参与者。这样,一可以督促学生自觉完成任务;二可以随时掌握运动情况,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三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四可以与学生打成一片,和谐师生关系;五最终达到实施渗透生命教育的目的。

总之,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应更新教育理念,结合中职生身心特点,联系教学内容,讲究渗透方式,持之以恒,长抓不懈,方能见效。

参考文献:

[1]王北生 赵云红.从焦虑视角探寻与解读生命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 2004,25(2).

第2篇:生命教育的特点范文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在师生的互动教学过程中,挖掘人本身的生命话题。在以生命教育和德育教育、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中,教师在不断的实践、锤炼、反思中成长,学生接受知识、参与活动的同时获得感悟和体验,逐步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不断提高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下面就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谈谈自己的感触和体会。

一、以“生命课堂”为依托,了解生命教育内涵

有一位教育专家在解读新课程时说道:“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在课题研究实施阶段,课题组对学校现有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继承学校特色教育的基础上,把生命教育和学校传统特色教育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整合,重构开发了一种全新的校本课程――“生命课堂”。“生命课堂”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从人与环境、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三个方面,分低、中、高三个年段设置了相应的课程。课题研究以教材作为依托扎实地展开有自己学科生命气息特点的教学活动。

这样展开教学,系统、规范,且有教材、课时、教师等最基本的保障,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延展生命教育内涵。为了使“生命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其教育功能,本课题分解开设了相关的子课题:围绕生命教育基地开设“生命课堂”课程的研究;生命教育与学科教学渗透整合的研究。并有专门老师负责。作为本题研研究的子课题,“生命课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主要内容依托教材,由各位课题组成员承担相关内容展开研究,各有侧重。“生命课堂”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正不断地完善,依托“生命课堂”这一形式,生命教育快捷、有效地渗透在学科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在德育活动中养成积极的生命价值观

除了在课堂教学上渗透生命教育,开展各种形式各样的活动,把生命教育和德育相结合,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逐步养成积极的生命价值观是生命教育的另一重要形式。为此,学校课题组以高年部花园、生物园为基础,建立了三个“生命教育基地”。在生命教育的基本思想引领下,学生开始去了解生命现象、体验生命的历程,同时来感悟生命的意义,从而确立起健康、正确、具有积极意义的生命价值观。

围绕“生命教育基地”,同学们走进大自然,在了解动植物的生命现象过程中,获得对生命历程的体验。人类在大自然中生息,与大自然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学生都乐意接近自然和探索自然,也喜欢欣赏大自然,他们渴求了解生物及其周围环境。帮助学生在课内外展开观察、收集和分类等活动,尝试去解释生命现象,探索生命现象背后的本质,从而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使之成为有一定科学见识的公民。

三、搞好“三结合”

1.要将生命教育同其它学科教育相结合。生命教育不单纯是健康知识教育,更是一种深刻的人文教育。我们要使各位教师明确“生命教育”的意义。“生命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只有教师有了生命教育的意识,并且热爱生命,那么他才能将生命教育的思想体现在他的教学中,才能在课堂上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我们还可以将生命教育同一些边缘学科(心立刻、政治课、品德课、健康课)教学内容相结合,利用事例向学生讲述生命于我们的伟大意义。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己对他人生命的珍惜和尊重态度,使学生在人格上得到健康发展。

2.生命教育同课外实践相结合。生命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者理论,而大多都是通过举动行为表现出来的。生命教育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特殊教育,以具体的行为或举动教育人,才能真正影响人,感化人,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影响人的成长。

因此,生命教育必须注重实践教育的作用。通过一些课外活动进行生命教育,如请交通管理员给我们作报告,讲讲交通事故对生命的无情吞噬,请消防员讲讲水火对生命的残酷毁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产房、婴儿室、手术室等,了解生命的起源,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喜悦和理解生命的尊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正确的生命意识。

第3篇:生命教育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生命教育;绘本

1生命教育的内涵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最早提出“生命教育”一词。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认为:生命教育是教导个体了解、实践和体会“爱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一种价值性活动。

2绘本阅读的发展及意义

绘本一词源于日本,中国最早的绘本原型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洞穴人在墙壁上刻画一日生活,在动物的鳞片、皮毛、骨头上用一些特殊的线条组成符号进行记录。最早出现绘图与文字结合形式的是战国的帛书,名为《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绘本阅读丰富了幼儿教育教学的途径,强调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在3至6岁阶段具有爱模仿的特点,他们运用自身原有经验对于绘本中的人物情景产生自己的体验与领悟,可以一定程度的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3生命教育中绘本阅读的实施策略

3.1选择合理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应该有选择地为幼儿提供可供阅读的材料,营造宽松自然的阅读环境,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以及热爱生命的兴趣。强调了幼儿在阅读中的自发性与参与感。教育根据幼儿的身体和心智发展的特点、各班的实际发展情况、认知水平等,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例如小班应该选择图画内容占比较多的绘本,内容宜浅显易懂,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关爱身边朋友、动植物为主;大班则主题更深刻,如面对亲人去世,小动物去世应该怎样排解哀伤的情绪等等。何为好的生命教育类绘本?首先,内容应是积极向上的,对待生命以及生活持有积极乐观,符合新时代幼儿思想行为心理发展的;其次,绘本的主题应该是接地气的,生活化的。这样才更容易使幼儿理解主人公的情绪,达到共情,才能真正的将生命教育的真谛为幼儿所用,生命教育才更有意义。第三,绘本的选择还受幼儿教师自身生命观与人生观的影响。教师是幼儿的示范者、引导者,教师对于班级内动植物的悉心培养,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待人接物的良好方式都会时时刻刻的影响着儿童。因此,教师应该先确立起正确的生命观,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以饱满和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个生命,幼儿也会耳濡目染向更加积极的方向去发展。3.2方式多样化。幼儿园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注意持续时间短,经常容易分神,即使老师的语言很丰富活泼,但是不如让幼儿与绘本互动起来,幼儿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几个幼儿分角色扮演绘本中的情景,教师巧妙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动作,使儿童身临其境。教师可以作为一个旁观者,当故事进展到或者引人发问的阶段,教师要适当介入。在情景表演中适时暂停,询问孩子,如果是他们应该怎么做,从而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生命意义,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提供给幼儿发挥想象力以及对生命进行思考的空间与条件。在记忆发展方面幼儿形象记忆占优势,在开展教学中可以使用绘本与自然结合的形式,教师和幼儿带着绘本走到自然中去,感受生命的韵律,在树叶沙沙作响,鸟儿声声啼叫中开展生命教学,丰富幼儿的生命情感体验,充实幼儿的生命认知。教师可以将某一个绘本的最核心内容提炼出来,在开展过程中将故事辅之以幼儿创造性的思维,从而创造出一个幼儿真正感兴趣,贴近幼儿,参与感与体验感更强的绘本,同时在生命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幼儿去做,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3.3家园合作式。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学者骆双曾对家庭结构对生命教育的影响做过调查,调查显示由祖辈抚养缺少直系亲属教养的幼儿在受教育方面属于弱势状态,家庭教育带来的缺失将会导致幼儿自我认识不清晰,对于生命缺少敬畏之心,自我中心性强等特点。因此教师要家园共育,引导家长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改善教育方法。向家长强调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很多家长认为幼儿年龄还小,对于生死之事还不能理解,而且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不知作何解释。教师对此现状,应向家长介绍绘本的特点以及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教给其必要的应对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醒家长要以生活化的形式帮助幼儿塑造正确的生命观。通过生命教育,家长在绘本阅读中进一步强化积极的亲子关系,学会与幼儿共成长。

第4篇:生命教育的特点范文

从生命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轨迹来看,它包含两个层次,分别是生命本体的层次和生命价值的层次。首先,生命本体的层次是指对待他人生命的教育、对待自然生命的教育、对待社会生命的教育以及对待自己生命的教育等内容。生命教育主要是针对教育中对生命意识的淡漠提出的,是对唯才教育中对生命完整性的肢解进行的反抗。其次,生命的价值不仅仅是生存、活着,更在于生命的意义,在于自主支配自己的生命,在于凸显生命的独特个性。所以,生命教育不仅限于尊重、呵护自然的生命,更在于关注生命的完整发展、灵动发展和个性发展。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生命教育,即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它既包括对生命本体的关注,又在于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学区的“小学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采用了文献研究、调查、个案研究、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同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实践研究。

■ 提高生命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十分重视在各学科领域实施生命教育。小学的自然、体育与健身、品德与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例如,自然学科介绍了生命的起源和构成等;体育与健康学科通过各种活动锻炼身体,教给学生生命运动的常识、保健的方法,保证生命的物质基础;品德与生活学科则讲解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心理健康”疏导学生心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顺利、失败和成功。我们根据这些学科的特点,要求在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

不容置疑,学科教学首先要体现学科特点。我们所说的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就是在体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凭借课堂教学渠道“有意识、无痕迹”地渗透生命教育。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也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比如,“语文”学科渗透人性的教育和人文意识,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意义的理解追求;“音乐”与“美术”学科教会学生欣赏生命之美。各学科的教师在现有的教材中搜索生命教育元素,挖掘生命教育题材,然后进行整理、排序,最终构建生命教育分年段的学科教学目标,每一个任课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命教育。学科渗透工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生命,更加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 围绕生命教育创生专题教育活动

我们在原有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将“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红十字教育、法制教育”专题,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与生命教育的需要,进行了统整与创新;将校园文化与生命教育整合;将社会实践与生命教育整合;将民族精神教育与生命教育整合。从学生的兴趣、经验、社会热点问题或历史问题出发,结合社会、学校和学生的特点,整合相关内容,形成校本课程。我们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探究体现“生命”内涵的专题教育的新形式。

■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感受生命意义

课外活动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各校充分利用班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2009年,学区组织全体师生观看了残疾人杂技团的《生命之光》演出。残疾人的精湛表演和身残志坚的精神,深深触动了学生的心灵。还有,大山子二小组织全体师生开展了“珍爱生命·顽强拼搏”的励志活动;酒仙桥中心小学开展了“小包裹大爱心”义卖会、“情系玉树·共同成长”等活动,通过这一些列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顽强,生命的可贵。

■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生命价值

从学校和班级两个层面,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调适,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陶冶学生的心灵。

各校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小学生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和体验。在动物园、植物园、自然博物馆、社区绿地、敬老院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生态保护和休闲对促进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对与生老病死有关场所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珍爱生活,关心他人;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实地训练、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在遇到突发灾难时的人道主义救助精神。如酒仙桥教辅中心作为学区生命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发挥教辅功能优势,组织开展了“阳光少年”行动、“用知识守护生命”征文、“做快乐的自己”实践体验、“送艺术进校园——想飞的孩子”文艺演出等活动。此外,高园小学开展了“养花种花,扮靓校园”花卉养植活动,并在北京市园林研究所挂牌为“小学生科学实践基地”;北苑小学开展了“赋予落叶新的生命”、“园中有我家乡石”实践活动;花家地二小开展的“阳光活动”、“寻找幸福”体验活动。通过活动教育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引导学生从学习、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活动、环保等多角度,表达自己快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 家校合作生命教育进社区

通过家校合作,“小手拉大手”,让生命教育走进社区,共同提升家长和社区居民的生命意识,发挥生命教育的社会功能;同时,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丰富生命情感。一方面,我们鼓励家长共同参与活动设计,协助开展生命教育体验活动;另一方面,与社区等相关单位合作,开展各项生命教育体验活动。如带领学生深入社区,开展以“关爱生命、健康成长”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走访儿童福利院、敬老院、酒仙桥残疾人康复中心,慰问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捐助贫困家庭。有的学生坐在轮椅上体验了残疾人生活的不便。一位坐在轮椅上体验的学生说:“我真的没有想到转动轮椅的轱辘是那么困难。”在春节前夕,孩子们冒着严寒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看望老人和孩子,给他们带去了歌声与微笑,更送去了温暖和爱心。孩子们还在社区草坪内树立标志牌警示人们爱护花草:“小草也是生命,请你脚下留情。”围绕生命教育主题,望欣园小学联合东湖街道办事处、北小河公园管理处举办“消防安全启动大会”和“低碳生活,快乐成长”游园活动,同学们把自己制作的“安全知识宣传卡”送到每一位社区居民的手中,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对社区的热爱;南湖中园小学开展了“追溯我生命的起源”、“和家长共画家谱”活动;望花路小学开展了“寻根百家姓,传承中华魂”活动;酒仙桥中心小学开展了“给长辈洗脚”活动。这些活动使得大人和孩子相互影响,生命意识共同得以提升。

■ 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

学生的生命意识加强了。通过学科渗透、专题教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家校合作等形式,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懂得了不但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还要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对同学有礼貌,对老师、家长有礼貌。

教师富有了生命的情怀。在参与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教师把尊重生命作为师德的重要支柱,在教育教学中实践生命教育,着力于班级精神的涵养,着力于生命课堂的构建。在课堂上,在教育教学行为中,充盈着自己的生命情怀。

第5篇:生命教育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生命教育;缺失问题近年来,媒体关于中学生自杀、自残或伤害他人的报道屡见不鲜,从中反映出一些学生在认识自身生命意义和价值上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这也折射出中小学教育中对生命教育的缺失。中学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心理发展和智力发展还较为不足,且容易冲动、不理智,因此很容易出现思想上的偏差,特别是遭受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他们往往采用偏激的手段解决问题,所以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珍惜生命、学会感恩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中学生生命教育缺失问题

1.生命教育没有受到充分重视

近年来,中学生生命意识淡薄,对自我及他人生命不尊重、不珍惜,有关中学生自杀及伤害他人生命的报道屡见不鲜。然而,目前除仅有辽宁、上海开始启动生命教育外,生命教育仍然发展缓慢,严重滞后于我国社会、时代的发展。作为教育行政当局,要成为生命教育的发动者和引领者,要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将之纳入学校教育目标中,并制订相应的教育政策加以推动。

2.生命教育研究没有积极开展

国内的生命教育研究多是学者自己展开,研究内容各有偏颇、系统性不够,同时研究内容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实践性不强,不能有效的指导学校生命教育实践。与大陆相比,台湾学校生命教育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与台湾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对生命教育的研究是分不开的。台湾教育当局倡导实施生命教育的同时,还经常组织专家、学者、中小学教师等就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教材、实施状况等方面开展研究和探讨。这些研究都有力地促进了台湾地区学校生命教育的发展。台湾生命教育取得的成绩值得大陆学校借鉴。

3.缺少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和教师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学均未把生命教育课纳入学科教学计划中,生命教育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生命教育能够顺利开展,必须设置专门科目、课时,编写教材,培训和配备专任教师,而当前极少数中学即使设置生命教育的相关课程,也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存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所以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习到相关的课程,使部分学生根本不了解生命教育这一教学内容。此外,绝大多数中学根本没有专业的生命教育教师,或者是别的科目的教师兼上这门课程,教师本身就缺乏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可想而知教学效果肯定不尽如人意。

二、中学生生命教育对策

1.加强生命教育的针对性

在对全体学生进行普遍教育的基础上,我们应特别关注那些易冲动、易产生暴力与攻击行为的少数“问题孩子”及受欺侮者。对性格孤僻、家庭情况复杂、经济贫困、纪律观念淡薄、学习困难的同学要给予特别关注和帮助;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情绪表现,注意发现学生的消极情绪和受拒斥现象,要积极寻找原因,而不应让受欺侮者忽略、忍耐或者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

2.创新教育方法

生命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它在现实的生活中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者理论,而大多是通过举动行为表现出来的。生命教育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特殊教育,以具体的行为或举动教育人,才能真正影响人,感化人,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影响人的成长。因此,生命教育必注重实践教育的作用。可以通过一些课外活动进行生命教育,如请交通管理员给我们作报告,讲讲交通事故对生命的无情吞噬;请消防员讲讲水火对生命的残酷毁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产房、婴儿室、手术室等,了解生命的起源,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喜悦和理解生命的尊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和正确的生命意识。

3.实现教育的立体性

生命教育是一项学校、家庭、社会积极互动的系统工程。需要三方面密切配合,实现立体化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不光是学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家庭、社会各方面应该全力配合,形成一个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氛围,共同担负起对学生生命教育的责任。为形成教育合力,我校通过举办“家长心理教育、生命教育学校”的方式来对学生家长进行指导,帮助家长认识、了解自己的孩子,同时又教给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帮助家长掌握家庭管理和人际沟通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家庭情趣,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和体验.让学生感受自然生态保护和休闲对促进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对人的生老病死有关场所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珍爱生命,关心他人;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实地训练、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在通到突发灾难时的人道主义救助精神

三、结语

总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学生珍爱生命,更要启发学生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学生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学生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在中学阶段有其特殊性,要把握学生的特点,导入恰当的生命教育内容,辅以有效的实施途径,不仅要有对生命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带领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生命的体验,感受生命的意义。只要我们建立起对生命教育的充分重视与足够认识,身体力行,就能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生命教育体系,达成生命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蔚莉.中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及其影响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9,06:84+98.

[2]温静.当代中学生生命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171+173.

第6篇:生命教育的特点范文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呢?

(一)渗透生命教育要循序渐进

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要讲求循序渐进,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育要求。小学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低年级学生要初步认识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了解自己的身体,有性别意识;初步掌握交通安全、防溺水的基本技能;了解家庭用气用电安全、饮食安全等自我保护知识等。高年级学生则要学会了解身体的生长情形,进一步理解性别认同;学习必要的自我保护技能,并学会识别可疑的陌生人,初步掌握突发灾害时的自救知识等。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学段有着不同要求。如“我是谁?生命有何意义?”小学低年级,让学生初步了解自己的身体,有性别意识,喜欢自己;小学高年级,学生要了解身体生长情形,懂得同情关心,初步认识和体验生命可贵。

(二)与之相关内容要提炼统整

在科学教学中,科学教师要挖掘教材的渗透点,研究渗透的方法。首先要根据科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必要的系统的分析,了解和确定教材的各个章节中,与生命教育有关的结合点,并把这些结合点都一一列举出来,作出合理的统筹规划,作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依据,这样在什么地方渗透生命教育,就有一个阶段性的教学计划,制定出一个基本的措施方案,做到了方向明确,目标清楚,心中有数,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然后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使生命教育在科学教学中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科学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

在科学教学中可以根据科学课程的教学特点,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科学教师可以通过读、写、听等各种方法,把生命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师在渗透生命教育过程中,不能倾盆大雨,也不能从主观臆想出发,而是要紧扣教材的知识点,在保证完成知识点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细水长流地渗透、滴灌,在“润”字上多下功夫,来实现生命教育渗透目标;也可以在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调查研究、演讲、小品、游戏、演习、看录象、查资料、做小报等形式,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中认识自我,学会调适,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陶冶学生心灵,培养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实践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四)相应课外活动要延续拓展

课堂教学中进行生命知识的渗透教育无疑是对中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但由于课堂教学本身所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内容广泛的生命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未必能一一涉及。而且生命教育又是形象性、实践性极强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理论,而大都是通过行为举动表现出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影响人的成长和发展。因而,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以具体的行为或举动教育人,才能真正影响人、感化人。所以形式多样,富有实践性的课外活动正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渗透性教育的不足。

1、让学生在课外种植植物或饲养小动物,并记录。

2、让学生体验生命诞生的不易。

3、让学生体验生命的脆弱。

4、结合时事或重大的节日让学生体验生命的珍贵。

第7篇:生命教育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生命教育;安全;健康;成长;目标层次;有效途径

生命教育就是教育者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这种关怀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在此教育实践中班主任的价值得到实现,学生的生命质量得以提升。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和生命教育的意义

1.1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

1.2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

1.2.1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在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培养他们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增强他们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1.2.2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技术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提供了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负面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

1.2.3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使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指导,会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行为失控等现象。

二、在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2.1学生生命问题的日益凸显。

2.1.1生命安全问题的凸显。

青少年生命总面临许多不安全因素的威胁,出现众多安全问题。主要威胁有:

(1).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泥石流、洪水、台风等 ;

(2).事故灾难。如:火灾、溺水、触电、踩踏、交通事故等;

(3).公共卫生事件。如:非典、禽流感、水污染、食物中毒等;

(4).社会安全事件。如:敲诈、绑架、拐卖、性骚扰、校园暴力等

据《北京晚报》报道统计,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多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但这些死亡事故中,约有80%的非正常死亡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得到避免。

2.1.2生命健康问题的凸显。

身体是生命的载体,但现在的青少年身体出现了种种健康问题。如:近视、肥胖、体质虚弱、疾病等。据最新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小学31.67%;初中为58.07%;高中为76.02%;大学为82.68%;学生超重比率升高;同时,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等指标为近20年来最低。

2.1.3生命内心问题的凸显。

有数据显示,在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一些学生出现了伤害自己的生命、伤害他人生命、伤害异类生命的行为。据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15至34岁青少年的死亡原因中,自杀排名第一。

2008年10月4日,山西朔州学生李某把年仅23岁的教师郝旭东捅死在教室里。

2002年清华大学某学生“为了测试熊的嗅觉”将硫酸泼向北京动物园的5只熊;

2.2学校生命教育的缺失。

学生生命问题的凸显与学校生命教育的缺失之间的矛盾要求学校必须实施生命教育。但与需求相矛盾的是,学校对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很严重:

2.2.1缺乏专门的课程;

我们的学校有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却没有重要的“生命”课。生命教育的内容、时间、人员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2.2.2缺乏系统的内容;

不少学校的生命教育动地听命于“行政指令”和“政府文件”,致使生命教育的缺乏系统性、阶段性与和谐性。

2.2.3缺乏实际的训练;

学校生命教育要通过一些实实在在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然而,绝大多数学校没有相关的训练,以致学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措手无策。

2.2.4缺乏深入的研究。

许多学校的生命教育缺乏对学生生命问题的深入研究;缺乏对生命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的深入研究;缺乏对生命教育时代特殊性和地方适应性的研究。

三、生命教育内容构架

3.1港、台、大陆的中小学生生命教育内容的比较。

3.1.1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

台湾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由教师讲解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让学生了解迎接新生命、成长、生病、衰老、死亡等现象。二是学校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孤儿院等机构去参观、访问。培养学生对社会及他人的关心,使他们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教育设计了十二个主题,涉及到环境教育、伦理教育、价值观教育、信仰教育等,内容十分丰富。

3.1.2香港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

人与自己:包括认识自己,情绪、情感控制,自我管理等;

人与他人:包括亲情、友情、爱情、世情等;

人与环境:包括社会、政治、文化、传统、咨询、传媒、自然生态等;

人与宇宙:包括人生哲学、生死教育等;

3.1.3大连市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

小学阶段初步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初中阶段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高中阶段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形成文明的性道德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3.2生命教育的基本原则。生命教育的内容十分宽泛,笔者认为,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可按以下几个原则来构架:

3.2.1系统性原则。

兼顾学生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

3.2.2阶段性原则。

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3.2.3地方适应性原则。

体现地方的实际情况和独特需求。

我们每名班主任在生命研究的过程中都有着共同的体会: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意,带着信念去耕耘,带着希望去播种:用生命的温暖,光大人性的美好;用生命的活力,唤醒智慧的潜能在生命教育的园地里,谛听花开的声音。

参考文献:

[1]王晓红 生命教育论纲[M]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12)

[2]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江苏教育, 2003,(10)

[3]王立科 生命美育: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J] 中国青年研究,2003,(9)

[4]肖川,《生命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人民教育》2007年第12期

[5]肖川,《生命教育在学校中的落实》,《江苏教育》2008年第3期

[6]赵冬俊,《生命的教育》,《班主任》2005年第7期

[7]冯建军,《生命教育在于唤醒人的生命意识》,《河南教育》2006年第12期

第8篇:生命教育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中职生;生命教育;德育

一、中职学校生命教育的现状

中职学校对生命教育的定义不明确,主要以珍惜生命为主题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强化学生日常对安全知识的掌握,面对突发事件的自保自救等为主;而对生命教育方面只注重“生”的教育,注重在现实中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使生命教育陷入大而空的泥潭中,忽视学生对于“死”的认识和正视,其实对中职生群体来说,他们对“死”的理解较为片面,不够深刻,对于生命和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缺乏深入了解和思考。第一,生命教育与学科教育没有结合。学校仍把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作为首要任务,忽视了课堂中对生命教育渗透和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精神需求,缺乏人文的光辉。中职的文化课、德育课、专业课等都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教师未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内容,课堂教学更多关注教学设计,完成教学任务;专业课方面只注重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二,中职学校生命教育不系统。没有可使用的生命教育教材,用安全教育代替生命教育;当前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整体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学校不重视生命教育,也没有在教学中践行生命教育,导致中职学校生命教育不系统。各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没有意识将生命教育理念融入其中,使校园文化与生命教育相背离。另外,教师对学生的课间和课后时间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非课堂时间内的行为,教师也应该投入一定的关注,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保证实现更加全面的生命教育系统。师资队伍缺乏,有30%教师不清楚什么是生命教育,有超过半数的班主任从来没开展过生命专题教育。当前的教学大环境都在提倡“以生为本”的理念,但教师资源匮乏,学校在任用教师时就不会综合考虑教师的能力,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种生命教育的开展。教师水平不高,那么在接触生命教育这一全新教学理念的时候,理解起来就会存在一定困难,自然就不能在教学中很好地开展生命教育。实际上,许多教师根本就没有将生命教育作为教学的必要环节,仍将学生的知识、技能作为教学中心,没有真正地对学生实行生命教育,导致学生在生活中出现各种令人痛心的事件。未能建立起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式的生命教育网络,未达到教育目的。生命教育在中国起步较晚,未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因此,开展生命教育举步维艰。目前,社会对学校生命教育的支持相当有限,回避了生命教育中的死亡教育。学校的这种行为,在短期内会提升教学质量,但对学生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学校也很难承担不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后果,因此,学校要综合社会各界以及学生家长的意见,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网络。

二、中职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方式

(一)开发生命教育校本教材

学校针对中职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架构校本生命教育教材:中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从教育实践和教学实践两方面,开展学科渗透、专项课程教育、德育渗透、主题活动,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校本教材的开发要结合本地资源特点和学校办学实际,让校本教材为促进当前开展生命教育提供先决性条件。教材是进行各项教学活动的基础,因此,学校应在开发生命教育校本教材方面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让学生在对教材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了解生命的含义,在各个教学环节都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宝贵。我国著名生命教育教师黄欣雯在讲述《南瓜汤》一课的时候,对学生的生命教育效果很好,在课文讲述过程中,黄欣雯教师让学生运用自身思维进行联想和反省,让学生享受理解生命的美好过程。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1.利用情感展开生命教育。人都是情感性非常强的动物,如果学生没有情感,那么在追求幸福和生命方面就不会存在动力。中职学校的学生,在社会上有时会受到人们的轻视和白眼,导致中职学生在情感上往往十分冷漠,因此,需要对学生展开情感的生命教育。学生要处在公平、公正的课堂中才能够体会到更加友好的情感体验,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在这方面的感受。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可能会出现错误,但中职教育要清楚,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即使在出现错误的时候,也应该受到足够的尊重,这也符合开展生命教育的相关原则。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关心,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做出最正确的选择,这也是利用情感展开生命教育必须做的。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提升自己对生命的珍惜与尊重,不仅要教学生知识,还要加强与学生的生命互动,使学生对生命足够的敏感。2.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保证课堂生命活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突出生命教育,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中心,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作为课堂教育的主要方式,并针对中职学科的特点,努力探索实施生命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保证课堂的生命活力。教师在优化课堂设计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及互动教学法等,采取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融入生命教育的学习之中,从而有效加强生命教育的质量。以情境教学法来讲,教师在课前准备好相关的情境,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到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就会很快融入教师设定的环境之中,当然,教师需要在教学情境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学生在经过一个周期的学习之后,自然就会将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印在脑海之中[1]。3.增强教师的生命教育理念。要想让学生拥有充实健康的生命意识,就必须有身心健康的教师,正视学生的某些“标新立异”或“异想天开”的行为,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独一无二的东西,用自己的思想来开展生命教育,形成一个有生命活力的个体。增强生命教育理念,并不是理论足够就可以,还需要学校对教师在生命教育方面的能力进行培训。生命教育领域中,有许多层次比较高的专家,例如,李子勋、杨凤池、朱建军等,这类的专家可能比较难请,但学校也要为教师提供比较优秀的培训资源,提升教师的生命教育理念。

(三)在德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1.以德育课程为载体,充分把握生命教育的元素。中职学校的德育教材种类丰富,从生命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来看,德育课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在德育课程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生命尊严、生命活力,帮助学生挖掘生命潜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哲学与人生”课程通过哲学的观点,让学生掌握关于生命的起源、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伟大,使学生学会珍惜生命、热爱生命;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有积极的心态,才能战胜困难。“礼仪规范教程”课程让学生明白“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的道理,使学生懂得对已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引导学生在礼仪规范中发现世界的美好及生命的意义,体验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2.关注学生成长,建立学生生命成长档案。以建立学生生命成长档案的方式,对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效果进行评估。运用心理测试和问卷,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潜能发展情况;通过记录分析学生的在校表现,了解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和生命意义观的发展状况,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效果的量化评估。3.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让学生观看有关生命教育的影视、文学作品,组织学生一起探讨影像中生命与死亡的价值,让学生学会从中感悟生命的可贵,从而学会欣赏生命。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参与一些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社会活动。组织学生到法庭旁听、到监狱、戒毒所等法制教育基地参观,让学生感受到自由的可贵,生命的珍贵;组织学生经常到敬老院、福利院做义工,送温暖、送爱心;帮扶贫困、残疾的学生,增进学生对苦难的理解,珍惜现在的生活状态,学会献爱心和感恩等[2]。4.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生命教育网络。要紧紧抓住建立和巩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形成生命教育综合系统。家庭教育是基础,中职学生更需要家长的关爱,家长应多鼓励与表扬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爱与温暖;同时,家长要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的言谈举止、道德观念和行为,对生命的理解、价值观等,对子女有引导和示范作用。学校是生命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生命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生命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社会是生命教育的大环境,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门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针对不同人群、机构、企业和单位开展生命教育,增强人们对生命价值、意义和责任的认识,坚持媒体舆论的正确导向,让社会充满正能量,避免负面的事物对中职生思想行为产生不良的影响[3]。

三、结语

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学生珍爱生命,还应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学生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学生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树立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的意识,使他们能拥有一个更出彩的人生[4]。

参考文献:

[1]杰•唐纳德•华特士.生命教育:与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战[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学风.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及实施途径[J].教育评论,2001(6):52-54.

[3]涂潋滟.在中职学科教学中整合与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J].科学咨询,2012(9):32-33.

第9篇:生命教育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生物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实践

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这门科学研究的对象就是地球上包括人在内的生命。社会发展、生物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生物学在生命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根据学科特点,生物学科在培养人的生命意识和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具有直接的作用和独特的优势,生物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挑起这一重任,在传授生物学科知识的同时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

一、拓宽教学内容,挖掘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

生物学是一门以理解生命、爱护生命、发展生命为主题的学科,有着开展生命教育的丰富素材。生物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围绕教学大纲,多方位拓展生物教学内容,除了能给生物教学带来无限生机,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还能促进学生生命质量的提高。

渗透生物史

生物史中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科学史是一部思想史,是人类精神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能够揭示科学暗含的人性,有助于学生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评价、欣赏科学事业,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

揭示科学美

自然生物界物种繁多,形态各异,色彩斑斓,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生物科学的直观生动使得这门课程成为最具有生命活力的生命教育的强大而鲜活的阵地。人类具有伟大的天赋――对自然界的审美感,生物学教学中挖掘、体现这种对自然界的审美感,能实现生命教育的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热爱生命的具体目标,这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

交流科技信息

中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积极的探求态度,对生物科学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结合有关章节,深入浅出地介绍仿生学、遗传工程、免疫学等方面的新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前景,还可以组织学生课堂五分钟演讲,及时交流层出不穷的科技新信息。在交流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讨论:面对各种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的成果,人类该如何选择和取舍,该如何趋利避害?从而培养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的责任心和对科学技术的决策能力。

关注身心健康

“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了生命的乐趣。”健康是个人发展的主要资源。通过健康知识的普及,帮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正确对待友谊、爱情、家庭,培养自尊、自爱、自信、宽容的品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不断追求、挖掘生命的最大潜能,让生命之树结出成功的果实。在生物教学中,需要教师贴近生活渗透健康的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升华生命教育的情感体验

生命不仅需要学生去认识,更需要学生去体验。“真正的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而主要不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所以生命教育必须通过体验教学来实施。”学生有了实际体验以后,就更能理解他人在某种情境下的需要,因而能更好地与他人共处,从而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和尊重生命。

在角色扮演中体验

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能让学生换位思考,获得生命感悟。

如:结合“胚胎发育”内容,教师可以安排了一个活动:《妈妈带我去散步》。所有学生将书包(育儿袋中的小宝宝)端放在腹部,扮演怀孕妈妈,在操场上走两圈,再上一趟厕所。以这样的角色扮演来让学生体验孕育生命的艰辛。

在资料分析中体验

生物学知识中实例和数据比比皆是。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巧用实例和数据,不仅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还能启发学生感悟人生。

如在“动物行为”中,引用如下例子:松毛虫幼虫排成一路纵队,每一只尾随前面的那一只,由带头的幼虫率领去搜寻食物。法布尔有意将带头的幼虫放到最后一只幼虫之后,结果这些小虫不停地兜圈,累得动弹不了。由此学生很容易理解:动物的本能,一般有益其生存,但也可能是盲目的。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毛毛虫的愚蠢之处在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只知道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在那么多的毛毛虫中,如果有一只与众不同,它就能改变命运,告别死亡。

在实践实验中体验

通过实验实践体验,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人生境界。

平时的教学中,需要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可以采用同桌合作学习、课后学习搭档组合、课堂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培养合作精神,学会分享、沟通、理解尊重他人。

还需要教师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对周围的环境现象及各种环境问题展开探究,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去亲身体验生物实验所带来的信息,从而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和想象,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整合广阔的教学资源,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性

生命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应该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生命教育资源加以开发和整合,以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性。

家庭具有教育的优势环境,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资源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条件。在“生殖发育”内容教学中,教师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可以让学生更珍惜生命、更尊重父母……

城市里其他公共资源,都可以作为生命教育的场所和教材,包括:公园、社区、科技馆、博物馆、美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媒体和网络等等。如在开展保护环境的行动实践中,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利用当地的旅游景区,做环保志愿者,捡游人扔下的垃圾;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在社区的菜场里检举卖青蛙的小贩;呼吁市民集中回收废电池……利用公共资源开展一系列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得学生不仅是环保的呼吁者,而且是环保的行动者!

参考文献

[1]阮海洋,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6.1

[2]朱小颖等,在生命科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生物学教学,2007.6

[3]濮涛,在生物学教学中体验生命教育[J],生物学教学,2006.11

[4]周俊,开展探究教学、强化生命教育[J],生物学杂志,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