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时代的发展范文

网络时代的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时代的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时代的发展

第1篇:网络时代的发展范文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但也存在着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信仰缺失、人心浮躁等,不同的价值观念也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的社会成长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而新闻价值取向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必然会发生转变,这也是网络时代新闻价值取向的一大特征。媒体是我们日常生活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新闻媒体不仅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同时媒体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在信息终端不断发展普及的过程中,手机、电脑等网络设备也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价值的内涵也发生了新的转变。而有了内外环境的变化后,媒体在进行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也不再局限于以往的广播新闻,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媒体信息的传播者,自媒体也成了网络信息时代的一个新的概念。

二、广播新闻传播要提高吸引力

在广播媒体宣传时,不仅要注重内容的新鲜性,新闻本身也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在网络新闻中,娱乐化的倾向也能够更加吸引读者,并且这样的方式也会带来更高的点击率。而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时也存在着新闻价值取向选择问题,如何提高新闻内容的趣味性也是传统媒体工作者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特别是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娱乐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广播新闻传播也需要进一步迎合大众化的口味。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新闻的传播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而这种方式也是广播媒体所擅长的。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广播新闻也需要不断挖掘自身的这种优势,通过新的方式来加以表现。很多国外的新闻媒体在进行新闻播报的过程中,都会采用围绕特定场景中的人物或者事件来开展新闻的播报,这样观众就会将注意力放到与场景以及事件相关的问题上,从而更好地掌握和了解所播报的新闻内容。

三、广播新闻要有一定的逻辑性、系统性

在新闻媒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同时,广播新闻内容的采编也要更加注重逻辑性和系统性,传统的新闻采访方式在新媒体时代缺乏足够的竞争力。网络新闻由于其更新速度快的特点,新闻内容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一家网络门户网站的新闻头条基本都是相同的,因此进行系统性、逻辑性的策划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新闻内容的价值。而这样的新?内容也能够更好地获得话语权,在新闻经营过程中所表现的差异也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来。而针对一些突发事件、大型的事件新闻上也必须要满足发现及时、报道及时、观点鲜明、深度剖析、后续不断等多方面要求,这样也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不同新闻媒体各自的优势。

四、广播新闻在现今网络时代应有的价值观

1.发挥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的新闻影响力

新闻在目前社会发展中负面的影响力也是很大的,但在网络时代中的发展也是巨大的,这是不能否认的。目前新闻的方式过于娱乐和低俗化,这是网络新闻发展所产生的附带产品,而目前来说网络的监管欠缺,从而大量出现类似的情况,新闻的失实也经常出现,从而对网络媒体的本身形象造成影响。因此,目前广播新闻在节目内容上要确立新闻的真实性为首要原则,所有的新闻都要经受广大人民的真实性检验,重新树立新闻广播的公信力。

2.发挥社会主义新闻题材的价值引导

社会主义新闻传播活动更是不以追求利润作为唯一目的,而是以服务于广大受众作为宗旨的,着重注重其体现的社会历史内容。

第2篇:网络时代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网络经济;会计;发展趋势;策略选择

一、网络经济时代会计的发展趋势

1.会计目标的内涵与职能将发生重大变化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传统的会计信息只充当了信息过滤的角色,它负责筛选进入会计系统的信息,然后进行分类汇总以得到相应的财务报告。其设计目标主要是如何使会计循环中各项工作自动化。在网络经济时代,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企业的股东结构日趋多元化,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考虑现有投资者的信息要求,更要将企业推向潜在的投资者,吸引潜在投资者的注意,以此增强其发展潜力。同时要求企业的会计目标更倾向于决策作用,即要求企业通过网络及新型的财务分析软件,全面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经营发展情况和趋势,向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等信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常规的、结构化较强的工作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会计核算职能由于采用现代化的手段而弱化,会计人员更多从事那些非结构化、非常规的会计业务及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分析评价工作,会计的管理职能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在管理型会计模式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为一体,使得财务会计在现有的以核算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了参与决策、实施适时控制和开展经济分析等内容,整个会计系统将成为一个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在内的全面核算和全过程管理的系统。

2.会计核算的重心将发生转移

在网络经济时代,人力资产和物力资产均为企业拥有或控制,并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效益;企业的资源趋于多元化,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成为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企业将不完全依赖物力资源和资金等有形资产来获得发展,而是主要依赖人力资源、商誉、专有技术、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企业的资产从有形化向无形化发展。由于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地位有显著提高,因此会计核算的重点将从有形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详细反映无形资产的构成、取得、使用和摊销等情况。

3.信息将作为资产进行计量

网络经济下,信息的增值能力正在逐步超过资本的增值能力,伴随着资产从有形到无形的过程,一项新的信息资产“域名”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如商标一样,域名网址必须先申请,经全球域名机构lana注册登记后,方可正式使用。域名网址往往与企业的名称、商标和产品名称密切相关。电子商务中,一个网址即代表一个企业,无论是“虚拟企业”还是“实体企业”,只有通过域名网址,企业方可在网上进行国内国际交流,从事跨国经营。如何计量这项资产众说纷纭,但一般认为,域名应是企业继专利、商标、专有技术、商誉之后的又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

4.会计的实时报告成为可能

企业财务目标不仅仅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而且也是相关者得益最大化。在传统会计信息中,信息的提供受到技术的限制,会计信息系统加工信息需要较长的时间,传统的会计假设要求必须为编制报表留出一定的时间,这就要求将企业持续经营划分为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连续的期间,形成定期报告形式,以便于核算和报告企业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网络经济条件下,财务数据的收集、加工、处理,都可以适时进行,不仅迅捷,而且可以双向交流;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得到极大提高,信息的及时性成为使用者的强烈要求;企业外部使用者可以随时登记企业网站读取网页上的信息,或根据授权通过防火墙身份检查,正当合法地利用数据中心浏览所需的数据;阅读者甚至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以财务会计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再加工,获取更深入的信息。这样,企业外部与内部的信息使用都可实时获得最新的信息,而不必等到会计期间结束。网络计算将使会计核算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极大延伸,会计核算效率极大提高;动态核算将极大地改善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丰富会计信息内容,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实时报告将极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有效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服务。

5.会计人力资源价值将产生巨大变化

在网络经济下,一个崭新的财务管理时代———网络财务时代已来临。网络财务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下,利用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原有财务系统引入网络技术。它的推出及应用,使企业的经营跨越了时空的限制,在管理方式上割除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管理等模式,支持在线办公、远程办公、分散办公和移动办公等方式;同时,在信息提供上,实现远程报表、远程查账、网上财务信息查询方式。与我国传统的利用算盘、纸、笔“老三件”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相比,已有根本的不同,因此,会计人员除了具备会计、税收、金融、法律、审计、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外,还必须能熟练地利用网络财务实现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以及经营预测、决策,为企业提供及时可靠的经济信息,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6.会计信息更趋标准化,会计报告体系更趋完善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环境下,网络技术特别是internet技术正改变着时间和空间的差异,从而要求会计信息形成一个统一传送、存储、使用的环境,不少跨国公司通过internet向相关的信息客户发送可随时更新信息的联机财务报告,这一方面为会计信息走向国际化并与其产品一起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要求会计信息的组织方式、传递机构等逐步国际化和标准化。由于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会计职能的转变,未来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将更加丰富,揭示的内容将更加充分,不仅包括财务信息,而且还包括产品市场份额、用户满意度、雇员数量及素质、新产品开发和服务等非财务信息;不仅包括历史性信息,而且还包括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企业管理部门的计划以及企业实际经营业绩等比较前瞻性信息;不仅包括企业整体性信息,还包括分部信息;不仅表内信息更加充实,表外项目披露也更加详细和充分,另外还披露企业管理部门对财务及非财务信息的分析等。

二、网络时代会计业务面临的问题

1.计算机犯罪日益猖獗,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侵蚀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一切信息在理论上都是可以被访问到的,除非它们在物理上断开连接。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但与此同时也将自身暴露于风险之中,网上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恶意攻击屡屡发生。一些通晓计算机尤其是网络知识的专业人员可能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嵌入非法程序以达到侵吞企业公有财产的目的。再者,当财务数据在跨地区跨国之间传递的过程中,网络黑客或其他竞争对手也有可能对其进行恶意破坏性的修改,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采取措施提高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功能,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就得不到保障,这样不仅不利于而且还有可能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的决策。

2.计算机系统具有脆弱性,数据传输安全受到威胁

在网络时代,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一方面大大加快了处理会计数据的速度,另一方面由于技术上和管理上的缺陷,也造成了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无法保证。除去网络化会计信息系统易受网络病毒感染外,系统间数据的大量流动还可能使企业的机密信息无形中向外开放,数据通过线路传输,某个环节即使出现微小的干扰或差错,都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另外,如果是在国际线路上传送的数据,在通信网中会计数据极有可能被改动、增删或窃取。随着电子计算机构造的日趋复杂化,计算机人员秘密改动数据和程序将会很难发现和核查。

3.无形资产转移难以控制

知识经济形成后,会计控制的客体发生了变化,由部分有形资产转移到了无形资产。实务经济形态中的各种有形资产是一种静态资产,只有借助外界的力量才能转移,但无形资产是一种动态资产,如人力资产的转移无须借助外界的力量即可发生,在利益机制的驱使下在网上很容易转移。

4.会计档案管理的安全与保密面临巨大威胁

会计信息的传递和利用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完成,载体与信息相辅相成。传统会计实行纸质档案管理,在网络时代,新型磁介质载体将取代纸质档案管理成为新的管理方式。虽然磁介质载体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信息使用者的查阅,但此类载体信息具有可变性、可操作性和对系统的依赖性,而且计算机软硬件更新换代频繁,如果隔代兼容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档案的安全和保密会面临巨大威胁。

三、网络经济时代会计业务开展的策略选择

1、重视加强组织管理

我国加入wto已4年,会计制度完全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已成为必然趋势,这也是会计实现网络化的重要前提。为此,财务部门应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建立健全一套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使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化工作有章可循,依法办事,走上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各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人员岗位责任制、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

2、建立数据备份和数据档案管理制度

电算化系统下会计信息是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中的,很容易被删改或消失而不留下痕迹;另外,由于电磁介质容易变形、损坏,使得会计信息存在丢失或损坏的危险,所以,必须采取各种严格的措施加以控制。存取数据时,要设置口令、密码,验明用户身份;修改、删除数据时,随时留存操作日志,留下操作的痕迹以便日后核查;每次操作完成退出系统时,系统都应提示用户进行备份,使得数据一旦遭受破坏,可以直接从备份盘中恢复数据,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另外,为防止非法篡改,还可对一些重要的文件进行特殊定义,未经授权不得改动。数据资料备份要有专人负责,建立相应的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对任何非法伪造、涂改、变更,故意毁坏数据文件、账册、软盘等行为都要进行严肃处理。

3、加强网络安全防范

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树立全新的信息安全理念,寻求最佳的安全解决方案,避免因网络安全防范失误而可能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影响系统安全的因素有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因素,也有利用计算机舞弊或犯罪的人为因素。系统的安全控制就是指防止这些因素危及系统安全,发现影响系统安全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使系统尽快恢复正常的所有措施。加强对电算化系统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明确管理员、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尽可能选用安全等级高的操作系统产品,并经常进行版本升级。对计算机资源授权控制、会计数据资源控制、系统维护控制、防病毒、防“黑客”等多方面入手,设置多级保密措施,提高数据的标准接口技术,加强网络安全防范。

参考文献:

第3篇:网络时代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媒体整合;传统媒体;多媒体化;媒介形态

网络因其自身具有的多媒体性、超强互动性等特点,作为新的媒介载体,实现媒体之间的整合,使得各媒体之间可以在广度、深度以及高度进行更大的整合,并且可以通过多种不同形态的接收终端传播,形成与传统媒体不同的一种崭新的媒介形态。

1 媒体整合发展趋势

以我国媒体发展现状为背景进行分析,媒体整合的趋势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针对传统媒体来说,通过对高新传播技术以及传播方式的充分运用,通过采取主动或被动的方式来谋求多媒体的经营,以此来实现以网络为载体的媒体自身与各类新媒体之间的有效整合。另一方面是针对新兴媒体来说,新兴媒体主要是指网络新闻充分发挥自身在传播渠道中所占的优势,以便于谋求获得对新闻的采访报道权。新兴媒体的存在要充分发挥自身具有的强互动性以及多媒体性等优势,更好的在内容渠道上获得突破,可以给更有效的摆脱传统媒体的束缚。

通过一种或者多种媒体的整合形成全新的媒介形式,充分的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利用了虚拟世界媒体化社会的特点,完善了传统媒体形式为人体器官功能延伸所具有的缺陷,使整个媒介更具有参与性和互动性。网络平台成为媒体的主要载体和发展平台,并且可以通过更多的媒体终端呈现在人们面前。这些终端可以是MP3、手机、电脑以及IPad等等。媒体整合已经成为发展的主流趋势,是区别于以往所有媒介形式的一种全新媒介。

2 网络时代媒体整合发展优势

2.1 信息全球化

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局限性,在媒体上的应用更是将信息的范围逐渐扩大了全球范围内,并且传播的速度更快。例如,新浪网对美国“棱镜门”的报道。传统的媒体在网络背景下,逐渐利用网络来进行信息的传播,极大程度的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以及全球性。在信息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不再禁锢一隅,可以接触到空间中更多的信息,传统的信息传播不再具有垄断性,人们可以借助多种终端设备来进行了解,真正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以及图像符号传播与手段的有机结合。网络背景下的媒体整合时信息更具时效性与权威性,把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可以更快速的送到人们手中。例如中国水利报刊通过网络的应用,比以前单独运转,可以将时效提前72小时,而且可以实现国际上信息的传送。

2.2 新闻信息与新闻落点重新定位

传统媒体中新闻第一落点是报纸,然后是刊物,随着在网络背景报、刊、网媒体的整合,网逐渐成为新闻的第一落点。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持的网络是最快速的,因其所具有全新的传播理念以及特征,在现代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毋庸置疑的成为了新时代公众信息消费的主要供应者。现在社会上大到国家政事,下小到市井生活在网上都可以找到。其所具有的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以及多对多的信息传播以及交流方式,使得更多的消息可以成为网民的谈资。因此,网络成为最新的新闻信息第一落点。而报纸可以就信息的根源以及结论上着手,正所谓“以深制快”,在大众及时了解事件后,保证其可以了解事件的本源。最后刊物可以进行学术方面的研究,在理论建树上面展现出自身所具有的的优势,做到“以理制快”“以理制深”,因为网民利用网络了解信息后一般很少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这样在网络背景下,媒体的整合显示出了更旺盛的生命力。

2.3 内容相互融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媒体出现,其主要是采取对传统媒体新闻进行转载的方式,但是同样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报刊也在采取网络上的新闻信息。例如在欧洲足球锦标赛期间,《中国青年报》就另辟了一个专栏,主要就是在新浪和网易等各大新闻网站上众多网友们的评论,针对不同的球赛进程以及结果进行精彩热议,这种例子数不胜数,传统的专业专栏已经改变,大众也可以参与进来,更贴近受众的生活,更易被大众接受。通过媒体的整合,多个媒体之间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你缺我补,我缺你有的信息要求,互不干扰,相互补充,真正实现了共赢的目的。

2.4 吸引更多助力

任何媒体如果想要更壮大的发展,依靠自身力量明显是不切合实际的,一个媒体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资源,就代表这个媒体关注点众多,具有良好发展的基础与潜力,进而就能吸引更多的广告投资客户,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但是如果这个信息注意力资源的过程中是单独一种媒体的话就会显得势单力薄,例如报刊消息的时效性,而通过媒体的整合,与网络媒体之间有效的联系,建立报刊专网可以有效的改善自身所存在的缺点,能够更有效的吸引系统内外广大读者的关注,保证报刊与网络媒体的兼容性与整合性,更有力的吸引广大受众的注意力,增强了媒体的公众里,实现在原有基础上更强大的发展。

3 网络背景下几种媒体发展形式

3.1 电子报刊

电子报纸与电子杂志的出现是媒体整合后的产物,是一种依托于网络平台的一种新型媒介。报刊媒介主要是一种平面媒体,主要是人体视觉感官的一种延伸,本身在具有很强单向性的同时还具有极弱的互动性。因此,传统报刊在发展上具有很大的挑战,而电子报刊则成为媒体整合一个新的发展趋向。

电子报纸与电子杂志是一种以多媒体为载体,具有极强的互动性的媒介形式,具备完善统一的发行渠道,在信息的传递上不仅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而且可以利用多种终端设备来实现。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目前电子报纸和电子杂志还不是很完善,但是不能否定的是其在媒体整合中所具备的的诸多优点,使报刊媒体更具备独立性,已经发展成为媒介融合中的一种新型的雏形,相信随着时间的推荐,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3.2 电视媒体

在媒体整合背景下,电视媒体这种传统主流媒体形式更要把握好发展方向,保持住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在电视媒体发展中要注意关注未来电视的关键,不在把电视单独的当做电视来看。在电视媒体产生到现在,媒体整合是一个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改变,主要以广播技术、数字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作为高新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为广播电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网络背景下,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电视以及卫星移动电视等新媒体逐渐增多,使整个电视媒体呈现出丰富的整合特征。

以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TV以及卫星移动电视为代表的多种具有整合特征的新兴媒体,与传统电视媒体相较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可以更完美的实现多终端与小众化传播,逐渐成为一种媒体整合的新媒体。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可以更快、更好、更远的发展下去,被大众所接受。

3.3 链接新闻

网络媒体的兴起对传统纸质媒体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而网络媒体所具有的一大特点就是文本的链接功能。在信息中每一个关键的人名、时间、地名以及一个词语或者是一个句子都可以用链接的方式与相关具体的资料进行关联,以便于获得更丰富、更详细的资料。另外,区别于纸质媒体的网络媒体因为不受版面所限制,可以及其详尽的发表相关资料以及深度报道。通过媒体之间的整合,纸质媒体可以通过借鉴网络媒体的特点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长处。纸质媒体可以借鉴网络的链接功能将有关背景、人物、事件进行链接,寻找事件的关联点,以昨天发生的新闻事件来作为今天事件的背景,以便于更好的了解事实。经过链接新闻的应用可以将怎样扩展到原来、现在以及未来怎样,使主体新闻在深度、宽度以及厚度上都得到了更广阔的发展。

4 结语

媒体的整合主要就是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展示出更多的特色以及优势,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所具有的时效性、整体性、统一性等特点,以整个网络平台为信息的载体,使整个媒体具备更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媒体整合是时展的主流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逐渐呈现出多样化,而人们的需求不但是媒体的消费者,更是供养着,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要在这种“需求”的系统中,共同合作、相互协调、生死与共,实现真正的共赢。

参考文献

[1] 建民.广播跨区域整合发展渐成趋势――2008全国广播媒体整合发展与崛起方略研讨会纪要[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07).

[2] 建民.国内广播跨区域整合发展渐成趋势――全国广播媒体区域整合发展与崛起方略研讨会在杭召开[J].新闻实践.2008(06).

第4篇:网络时代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高校电视;网络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2-0000-00

1 网络时代的高校电视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视媒体实现了媒介自身功能的扩展,由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宣传工具扩展到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远程教育等领域。高校电视台在解决我国当时教育资源短缺,尤其是教师资源短缺问题,以及为我国的社会文化普及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大规模传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从而,我国形成了规模庞大的远程电视教育传输与收视网络,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提高民族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传播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得到了蓬勃发展。它的兴起与繁荣使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传播模式的格局,由此对高校电视台的生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给其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新传播环境下,电视技术与计算机网络的整合发展将是高校电视台未来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网络和电视媒介的融合以及高校电视传输的网络化,并没有构成高校电视的发展危机,而是高校电视在网络时展的拓展和延伸。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传统电视制作与传播提供了更先进、更广阔的表现手段,使高校电视的传播功能更为强大和快捷。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实现网络与教育电视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渗透,拓展高校电视制作与传播的领域,改进、扩展和丰富高校电视的传播功能,使高校电视的参与性更加广泛,使高校电视资源更好地实现共享,使高校电视节目更加人性化、互动化,使其更好地满足受众对教育信息多样化、多元化的需求。作为高校传统传播主力的闭路电视,在网络传媒的挑战和推动下,实现了与网络传媒的整合,必将会呈现出全新的传播态势和强大的生命力。

2 网络化传播对高校电视发展的促进作用

高校电视与网络传播一体化整合发展,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可以克服传统电视传播的诸多缺陷。换句话说,网络化传播对高校电视的发展有深层次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1) 网络化传播增强了高校电视的传播时效

校园闭路电视传播由于按传统线性流程播出,最大的缺点就是稍纵即逝。这对于生活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来说,存在诸多不便。而电视和网络一体化整合使节目内容既可同步实况播出,也可异步传播。另一方面,传统电视节目内容的更新往往受制于节目板块进程的整体安排,很难突破。而网络中的电视节目内容则可以超越线性流程而随时进行更新,并与用户见面,从而大大加强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

2) 网络化传播提高了高校电视的收视率

传统的高校闭路电视节目由于按线性流程播出,用户只能根据节目时间表和节目预告查寻节目内容信息,收视率较低。而电视传播和网络传播一体化整合后,通过强大的网络搜索功能,用户所需的节目信息迅速呈现在电脑屏幕上,极大地加强了接收节目的确定性和针对性,提高了接收信息的效率。

3) 网络化传播增强了高校电视传播的双向互动

传统的传播方式,基本上属于单向和被动的传播方式,用户只能通过直接或间接对电视机或收音机进行控制来体现微弱的主动性,通过电话、信件体现微弱的双向互动性。而电视传播与网络传播的一体化整合,使电视发展到由点到点的双向交互式的传播水平,充分体现出人的主动性和传播的双向互动性。由用户根据自己的时间、地点、兴趣主动搜索,选择节目的内容,控制节目的播放,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校园闭路电视线性传播所导致的受众的被动状态。

4) 网络化传播扩展了高校电视的传播容量

高校传统闭路电视的信息容量只能局限在有限的时间段内,信息流量变得非常有限。而电视传播和网络传播的一体化整合突破了传统电视传媒线性播出的流程,使所有信息都可以同时呈现在网上,从而大大增加了电视播出的信息容量。

5) 网络化传播扩大了高校电视的传播区域。

原来的闭路电视节目的覆盖范围受制于闭路电视网的范围,覆盖区域一般较小。而电视传播与网络传播一体化整合后,电视节目不仅可在高校校园内传播,而且通过互联网络,任何电视节目均可迅速实现全球性传播。

3 制约高校电视和网络传播一体化的因素

虽然,网络化传播对高校电视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辨证的看到,在高校乃至现有的传播环境和网络环境下,电视传播与网络传播的整合发展仍然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1) 校园主干网络虽然采用光导纤维,但接收终端的网线仍然采用普通双绞线,使传输效率大打折扣。这种干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网络条件与数字时代的信息流通要求极不相称。而对高校来说,由于校园网络拥挤所导致的网速缓慢、视频传输不畅等因素,制约了网络电视节目的质量,从而影响了部分师生上网观看电视的积极性。

2) 高校闭路电视系统和校园网络受制于资金、设备、人员等方面的因素,存在设备老化、制作流程复杂导致内容更新缓慢等问题。

4 高校电视与网络传播一体化对高校电视提出的新要求

1) 对高校电视从业人员提出的新要求

应对激烈的电视媒体业的挑战,高校电视与网络传播一体化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从业人员有文理并重、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观念和敬业爱岗、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在高校电视这个团队中,需要更多复合性人才,他们应是既会编导,又懂摄像,还能够后期制作,是一专多能的多面手,这样才能满足网络时代高校电视发展的需要。

2) 对高校电视的技术含量提出的新要求

网络时代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很大程度上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电脑平台上运作,集平面视觉设计、三维制作于一体。一个节目已经不是简单地靠单一的软件就能实现,需要多种软件甚至是不同的技术平台来实现,不仅涉及计算机技术,而且还有多媒体制作技术以及网络技术。

3) 对高校电视节目的内容提出的新要求

高校电视的定位是“教育”,因此注定了其节目内容要以其教育内涵建设为主体,它是赢得更多学习者的关键,是其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网络时代,高校电视应大力提高节目内容的质量,从节目的知识结构组织、表现形式、教学内容的设计等多方面打造精品课程,逐渐消除“课堂搬家”的现象。在节目的宽容度上也要向多元化发展,服务层次应尽量满足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需求,发挥高校电视的教育张力。

4) 对高校电视的管理与工作理念提出的新要求

统筹规划,走信息资源联合开发、资源共享的道路,不再由高校某一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资料构成的,而是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按照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在规律,确立目标和任务,按各自不同的特点形成若干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最终形成集约的管理模式。

在崭新的管理模式下,我们还应看到,任何一种传播方式只有充分发挥个体优势,才能经受得起新型传播方式的冲击和挑战。报纸、图书和杂志等印刷媒体无论在广播、电视盛行的时代,还是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始终经久不衰,正是因为电子书籍无法替代纸张印刷品的诸多传播优势。同样,电视和网络传媒一体化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个体优势,才能在今后发展的进程中开创出更广阔的生命空间。

5 结论

网络时代高校电视既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也存在挑战。网络媒介的多领域渗透,将更好地拓展未来高校电视的发展空间。高校电视与网络化传播的互融,将是高校电视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教育电视制作与传播模式的变革,我们更应借助于信息网络技术,实现网络与教育电视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渗透,拓展教育电视制作与传播的领域,以期改进、扩展和丰富教育电视的传播功能,充分挖掘高校电视节目的教育内涵,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电视在网络时代取得更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网络时代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 网络时代 网络会计 问题研究

网络会计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更开创了新的经济组织和经营方式。本论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网络会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研究解决其问题的对策,进而在积极进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引领会计行业的进步。

一、网络会计相关知识简述

1、网络会计产生的原因

会计是社会生产力的产物,“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会计环境在网络下也发生了变化。Internet技术为会计信息系统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提供了技术上的自由空间。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网络会计便产生了。但从全社会的角度看,传统会计仍占绝对主导地位,一些小单位仍沿用传统的手工记帐方式,当然这与网络会计的要求相去甚远,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相当大的差距。

2、网络会计的特点

第一、会计信息反映比较全面

传统的会计处理的信息实时反馈能力不强,网络会计实现了实时跟踪功能,网络会计的在线数据库包括了企业所有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可以动态地跟踪企业的每一项业务变动,这样就有效的扩大了会计报表及附注的信息容量。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上网访问企业的主页,而企业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化服务技术,获取本企业及相关企业的有关财务指标,通过在线访问,满足企业多方面的需要。

第二、会计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及时

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获得全面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以往财务部门信息实时反馈能力不强,也无法反映报表数字处理的会计程序和方法等方面的信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应用,网络会计实现了实时跟踪的功能,企业内外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获取所需信息。

第三、会计信息更具个性化

在计算机网络中,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取相关会计信息,灵活选择相应报表项目,使信息的获取过程具有交互性,并可对这些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第四、信息的无纸性

传统会计提供的信息量是非常有限的,而网络会计利用计算机内存很大的这一特点,可以更加全面地统计企业的经营业务和成果。另外,网络会计下,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和传输功能,代替了手工会计处理信息繁琐和成本高的缺陷,节约了企业与部门对于纸张需求的经费开支,提高了信息的质量,也为国家提倡节约型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网络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得不到保证

网络会计使得传统的依靠签字盖章确保凭证有效性和明确经济责任的手段不复存在。传统会计下,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性是通过白纸黑字、相关签字盖章及内部控制制度来确保的,网络计算机集成化处理促使传统手工会计的组织控制功能弱化。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网络会计环境下,不能排除相关企业会计数据被随意修改而不留痕迹的行为。这种情况下,许多信息涉及重大商业机密的信息有可能被竞争对手非法截取。

2、计算机病毒侵袭,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使企业在利用网络的同时,也将自己暴露于风险之中。在网络化系统中,计算机病毒开始通过网络来传播。计算机病毒可以随时破坏计算机内的程序、数据,会计信息随时可能被网络黑客或者竞争对手非法截取并恶意篡改。网络黑客的蓄意破坏或者病毒的感染,将可能使整个系统陷于瘫痪等等。

3、高素质财会人员相对短缺,经验匮乏

网络会计作为信息现代化与商贸有机结合的产物,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现今在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薄弱,文化程度偏低,视野偏窄,对会计制度知之甚少,职业能力明显不够;既会会计业务操作,又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专业人员相对缺乏。另外,国家对这方面投入的资金也不多,相关理论体系也不健全。因此,高素质财会人才的相对短缺日益成为网络会计的绊脚石。

4、网络会计内部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网络会计安全管理的工作流程还在探讨之中,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也不能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提供完整配套的法律依据。另外,在网络时代,新型磁介质载体将取代纸质档案,但此类载体信息具有可变性,所以会计信息和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将面临巨大的威胁。

三、网络会计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保障会计信息安全方面

企业应按照会计电算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和实施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完善现有的网络会计安全体系,实行职责分离。同时应建立会计数据系统的防火墙,从而保护内部信息。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进行分类,并针对相应级别进行建设。另外,要实行职责分离,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将网络会计安全纳入法制化轨道。

2、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为保护企业网络系统的安全,首先应重点加强对信息输入与输出的控制和管理,还应高度重视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及相应的技术手段与措施。具体操作可分为以下几点:一是在输入系统前数据都要经过检验,输入工作也应由多人多组分担;二是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与数字签名,以此来加强对数据处理的控制。三是在系统内分出监控与操作两个岗位,对每一笔业务同时进行多方备份。二是在网络系统中做好预防病毒的安全措施。四是国家适时制定法律、法规保障。

3、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网络会计人才是复合型人才,目前在我国,这种复合型人才还非常缺乏的,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问题是网络会计发展中面临的最大困难。首先,国家必须重视对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其次,企业必须重视这类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最后,还要对这类人才加强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法律意识的加强。

参考文献:

第6篇:网络时代的发展范文

论文摘要:网络时代图书馆地位逐渐动摇,本文从图书馆面临的冲击,图书馆的应对,图书馆未来需要自身转型三个方面探讨了未来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

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正日益普及和广泛,笔者认为图书馆只要开展个性化服务,发挥计算机网络优势等方面做好工作,图书馆在信息时代就不仅不会衰落,而且还将成为一个虚实结合,即现代网络与传统文献的结合,功能更加齐全,人们更加需要,更喜欢的地方。

1 图书馆面临网络时代的冲击

图书馆和准数字图书馆商业公司既属于知识信息业,又属于信息服务业,是信息产业和文化,教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称为自由市场力量而不称作市场力量,是因为在我国现阶段,自由既意味着灵话,又意味着不规范。

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的杜会地位己经动摇。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的信息环境和企业的生产方式与生产能力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整合与销售的准数字图书馆商业公司方兴未艾。知识在生产方式中逐渐成为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价值主林。由于能力追化、工作茫然、思路混乱、经费紧张、意识陈旧和管理僵化,以及缺少重点、特色与自生能力。图书馆作为知识中心和信息枢纽的传统地位已受到准数字图书馆商业公司的有力挑战,图书馆若再不调整、改革文献信息收集挖掘、加工整合与管理服务的思路、方式方法和手段。不形成新的、有竞争力的核心优势。则在信息化、知识化的现代杜会中,读者和用户会逐步流失,会逐渐失去存在的意义、价值和必要。

2 图书馆应对网络时代冲击的措施

2.1 冲出误区

在新的社会信息环境和知识获取及使用环境下。对图书馆工作性质 服务对象 工作内容和手段.以及功能和宗旨在认识上的误区。阻碍了图书馆的发展进程。

我们都承认,在现阶段的信息环境和前场环境下。用户多元化多层次的文献精求与知识个性化需要、以及教育文化发展的产业化与知识资本的竞争化.对的确跟不上时展步伐的图书馆提出了严峻挑战。并造成图书馆的生存危机。可以这样讲,随着解放后国家政体的改变而出现的到现在半个世纪糊不变的图书馆“老面孔”在几十年经济转轨的历史发展阶段中,在逐场失去既有用户而又长期不开发或开发不了新用户的情形下。在信息技术和知识市场的推动下,走向衰亡并由“新面孔”的类似准数字图书馆商业公司的部门、机构取代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如果再不积极应对,花大力气扭转图书馆出现的颓势.就有可能出现我们图书馆人不愿看到的结果。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社会职能、公益属性和社会效益加市场、利润与竞争”应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主题与模式。

没有市场便没有竞争,由于图书馆所承担的社会职能及其制度化和知识消息的公共物品属性。以及对其社会效益的独特要求,我国从政策、法律、制度、机制等方面,按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通过行政手段,使其长期保持非市场性和非竞争性。

2.2 原有优势的利用与重组开发新的核心优势

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的集散地。图书馆学、情报学及文献档案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构成了图书馆发展和存在的学科基础、社会基础;图书馆界众多的图书馆馆员.特别是能开展深层次咨询服务工作的学科馆员,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宝贵人力资源;图书馆长期积累的丰富的、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文献信息资源是社会各行各业所求知识的源泉。利用这些基础和能力,开发这些资源是必要和可行的。从中可以调整挖掘出能稳固图书馆生存地位,具有可持续发展与竞争能力的新的核心优势。

校注书籍、编撰使用工具书并提供使用帮助与相关报务早己有之;图书馆参考咨询,深层次服务及科技查新。二三次文献开发和情报工作是图书馆的强项。研究型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能开展深层次咨询服务工作的学科馆员,根据本单位的特色学科、重点专业和资源特点.开展专题型特色全文数据库群的建设;公共馆可以结合地区、区域和社区特点,开展专题型特色全文数据库群的建设。服务本地的经济建设,科技发展,提供政策参考,在建设特色全文数据库群的同时。

上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准数字图书馆商业公司难以比拟和超越的竞争优势。们的优势仅在数字图书馆研发技术 研发人员和一般知识库的开发与商业运作上。第三,它们不会把资金运作在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社会效益好的投资上.这是商业公司的赢利本质决定的。最后,图书馆自建的这些全文数据库具有特色性、专题性、数字图书馆技术与人工智能完美结合性、高质量性和用户针对性。图书馆若能打破思维和体制壁垒,理顺机制。从人财物上多方集力量,将深层次咨询服务工作进行准用场化运作。既能扭转图书馆的颓势,又能在服务社会行业的同时切实提高为本地区、本部门服务的水平与质量。

2.3 图书馆服务的创新

面对社会的信息需求。图书馆的服务已经开始走出图书馆,面向社会,面向需求,上门服务。在做好阵地服务的同时,工作人员主动与用户联系,了解需求.采用新的服务方式,主动为读者服务。如金陵图书馆在南京清江花苑小区开设清江分馆,了解信息需求,编辑专题剪报,提供信息服务。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有清华大学图书馆.聘用专业人员为学科馆员.提高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质量。

现代图书馆应以用户为中心,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摆脱传统的服务方式。摒弃单个、重复、被动、琐碎的手工服务把服务模式从“单纯服务型”转变为“服务经营型’.把服务推向市场.开展信息的深加工。如代查、代检票、代翻译、代办手续、代复制、联机检索、光盘检索、联机目录查询、网上专题信息服务等。提供信息资源的范围和载体更广泛。图书馆从文献资料的收藏者和提供者,转变为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开发者和提供者。例如:金陵图书馆实行的集体借书证借阅方式.国家图书馆为政府机关厚而大学送信息上门等

网络环境为图书馆的服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机会,图书馆应抓住这个机会,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整理、服务赋予新的内容和方式。图书馆的整体组织、人员安排、业务流程都要不断适应网络环境的要求。传统的服务方式可以利用网络环境来发挥新的效益。例如:图书馆的查询、外借预约、相际互借等服务,可以通过网络功能实现。同时利用网络的技术优势,拓宽服务领域。例如:信息的收集就不仅仅是采访部门的事,参考咨询人员要参与信息资源的收集,原来意义的图书馆分工被打破。图书馆服务工作和信息服务人员将越来越重要,“网上信息冲浪员“网上信息标引员”“网上信息导航员”将会成为新型的图书馆服务人员。

3 图书馆应当实现自身转型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必须从传统意义的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型。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对图书馆在21世纪的生存和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信息社会的图书馆,占据了最为广泛丰富的信息源,因而最有可能在未来“信息高速公路”上扮演“信息数据源”的作用。到时候,各种书籍、报纸、期刊论文都将向数字图书馆集中。一方面作为文献保存,另一方面通过网络传递给读者。现代图书资料用户已不在把图书馆单纯地视为收藏书籍资料的场所,更希望图书馆成为快捷、准确查找所需信息的中继站,图书资料传递的网络化是大势所趋。

信息高速公路将引起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它的出现也将对作为信息资料收藏服务部门的图书馆产生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1,馆藏结构发生变化,出版物减少或不在发行,代之以电子形式存储的资料。2,图书馆服务和阅览环境的改变,用户可以不到图书馆,而是通过网络向图书馆发出申请获取资料信息。3,图书馆不再仅仅充当一个收藏家,而更是一个信息加工者和生产者,它可以将有用的信息加工成复合式数字文本。

信息高速公路为图书馆和用户架起一座桥梁。社会的信息化和信息的社会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趋势和潮流。在新的形势下,高效率的信息传递与服务将成为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图书馆将有更大的能力和更多的机会从事有偿咨询和服务。所以图书馆的自身转型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宿世明. 图书馆生存的边界条件与重生 [J].现代情报,2006,(8).

[2]唐文华,胡亚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生存空间及核心竞争力[J].现代企业教育,2006,(21).

第7篇:网络时代的发展范文

论文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教育电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网络时代,教育电视需要依靠自己不可替代的优势,不断地发展,创新高质量节目来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

电视由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宣传工具扩展到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远程开放教育等领域。教育电视凭借着传递信息量大、传输质量高、视听效果好等优势占据了教育领域主流传播媒体的地位,为解决我国当时的教育资源短缺,尤其是教师资源短缺问题,以及为社会文化普及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大规模传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一、教育电视发展不可替代的优势

互联网建设发展的过程也是建立一个互联网传播环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电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使现有的教育电视传播形式陷入窘境。面对挑战,在困境中冷静思索,我们会发现,现阶段在我国的互联网环境下,教育电视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互联网的带宽问题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宽带互联网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输带宽问题,但经过大幅度压缩的信号在图像分辨率和声音效果方面都是不可能和电视传播的质量相提并论的。要想利用高质量的视听效果达到教育目的,教育影视节目的电视传播途径仍然是现阶段的最佳选择。

二、网络电视发展策略

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传统电视机构大力介入网络视频行业,央视的中国网络电视台、浙江卫视的新蓝网、上海文广的上海网络电视台等相继推出,与此同时,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进程,通过互联网协议向个人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提供视频服务的网站。网络宽带化推动互联网从图文时代进入视频时代,视频广告形态渐趋成熟,此时广电背景的网络电视台的兴起,预示着网络电视这种新的传播模式的确立,随着新旧媒体融合的深入,视频网站作为一种有影响力的新媒体,被纳入主流传媒格局已是大势所趋,网络电视将是未来视频综合门户的主要形态。网络电视台对视频网站的整合方式主要表现在传播者的整合、传播渠道的整合、传播内容的整合以及受传者的整合等方面,对网络视频传播业产生的影响将是深刻而长远的。

1.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网络媒体时代的到来,有线电视网络所孕育的产业机遇非常明显,宽带网的突起使三网融合的双向传播成为可能。三网融合后的有线电视网络视频类双向传播可以为我们提供Internet接入、视频点播、电视电话、电视会议、电子商务等各项服务。西方发达国家的当前国际上的有线电视网络正在大幅升值,资本流向非常明显,新产业诞生的所有条件几乎都已经具备。而我国的有线电视在向数字化、多功能化、产业化和大规模联网方向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当成为未来信息社会新兴的网络媒体支柱。我们认为有线电视HFC宽带网络可以有效地将电信、电脑、电视三种传统网络合而为一,这也是在我国现阶段经济水平条件下,可供选择的通向信息高速公路的最佳基础网络。加快实现有线电视全国联网,将十分有利于加速国家信息化基础建设的进程,三网合一的模式也将加速国家网络经济规模的形成,从而带动相关信息产业尽快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2.放宽政策

网络电视是未来电视发展的趋势,所以,国家要推动这一趋势的发展,那么就需要在政策允许多家电视台或者网络公司拿到经营的牌照,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对与IPTV紧密相关的有线电视网数字化改造,国家广电总局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这将有利于IPTV的发展,但IPTV业务如何定位,IPTV业务谁可以经营。一直以来国家广电部门都没有给电信或者宽带运营商发放电视频道或者节目经营许可证的计划,国家相关部门要尽快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3.实现网络运营商的融合

广电媒体布局新媒体无法绕开网络的选择,也没有自己的宽带网络。因此,广电媒体的网络电视布局最终必然要考虑能否与电信运营商合作以及如何合作的问题,这才是其新媒体战略能否真正实施的关键所在。众所周知,电信和广电行业彼此融合是我国未来网络电视产业的发展趋势。但是,在他们利益分争的现实情况下,网络电视产业的发展就只能依靠建立一条以内容提供集成商、网络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为主要环节的产业链。广电媒体虽然拥有强大内容资源,但是缺乏网络技术,所以只能通过与网络运营平台合作来发展网络电视,以内容换网络技术和网络影响力,实现产业延伸和增值。由此,我们进行不断的努力来达到与网络运营商的合作融合。 转贴于

三、网络时代教育电视发展策略

1.教育电视数字化、网络化

从电视媒体技术的发展方向看,教育电视系统的全面数字化给教育电视带来生机。设备的数字化提高了电视频谱的利用率,信号抗干扰能力也大大增强;改善了电视节目的保存和复制质量,使节目质量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还可以实现条件接收,带来各种个性化的增值服务。我国的教育电视作为传播知识的重要媒体之一,应紧跟电视技术发展的步伐,要进一步加强采集、制作、传输等全过程的数字化平台建设。网络化是数字化的有益延伸和拓展,它将分散的、孤立的节目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开放的电视多媒体网络,达到节目共享,不仅能提高供素材的实时利用率,也可以进行分工协作,节省大量的人力、时间。教育电视系统应该在现有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发展大家公认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组建跨领域的信息资源传播平台,建立起适应信息时代挑战的大传播机制,这对教育电视而言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将给教育电视注入新的活力,开拓出新的空间。

2.整合网络资源,构建良好传播环境

随着教育电视节目人性化的日益增强和受众参与意识的逐渐增加,电视单向传播的先天不足显得尤为突出。受众更愿意参与信息的创造、选择、阐释以及评价。这促使电视传播向交互传播变化,以满足受众将自己的愿望、要求、观念反映到节目中去的要求。应该在注重传播环境改善的基础上,丰富节目形式,注重受众的需求,充分利用新环境的交互功能,解答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满足人们的求知欲、求深欲和求新欲,并且根据受众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节目内容、风格等。

四、结束语

随着“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阶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进程加速,将出现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以及终端设备制造商之间的融合趋势。广电推出网络电视的意图很明确,就是要整合内容、渠道乃至终端,做新媒体产业价值链的主导者。教育电视和互联网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直至找到最佳结合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电视能否找到自己适应教育需要的“角色”并适应这种“角色”,将是决定未来教育电视发展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周媛.电视教育的信息化发展趋向[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6).

第8篇:网络时代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网络时代;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问题;模式;创新

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化革新,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不同类型的网络技术在我国得到广泛的普及与应用,其重要性也不断得以体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目前网络技术在我国各行业领域内都得到了合理应用,我国已经正式迈进了网络时代。在此背景之下,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逐渐暴露出一些主要问题,无法适应网络时代的深层次发展需要,给企业的稳定运行带来了严重影响。因此,探讨网络时代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就变得极具现实意义,可以带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深化发展。

一、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指得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战略目标作为主要的工作导向,并且将可持续发展这一观念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目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工作基础就是管理人员的个人能力、个人素质、整体素质等。这样,就可以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较为科学的优化配置,也能将人力资源划分为不同的构成部分,这种类型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资源的所有内容纳入管理体系之中,可以激发企业人力资源的最大价值,发挥人力资源的内部优势,从而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在相对有利的一方,确保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网络时代的重要产物之一,这种类型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形成综合程度较高的优化体系,对传统模式的人力资源管理加以改变,实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网络时代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网络时代下的新兴产物,很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其自身的重要价值,对于如何合理开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也存在很多不清晰的地方。因此,这就导致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目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招聘问题。目前,很多企业在人员招聘方面,还在沿用传统的招聘模式,如校园宣讲、人才市场招聘等,这些模式虽然也可以为企业带来一些高素质人才,但是已经与网络时代相脱节。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没有认识到网络的重要性,也没有看到网络资源在人才招聘工作中的主要优势。企业如果不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人才招聘,就会使招聘工作存在明显的短板和局限,无法及时找到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还会占用相关人员的大量时间,使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进而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及效益提升。

(二)绩效管理问题。在任何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绩效管理环节的质量对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在绩效管理这一环节没有积极应用网络资源与网络技术,还在沿用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比如,在绩效管理的员工签到方面,目前仍然有企业沿用员工签字这一形式,这不仅无法保证员工到岗时间的准确性,也无法保证绩效管理的整体质量。可以说,绩效管理方面的问题,对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影响,是企业最需关注的问题之一。

(三)管理制度缺失。网络时代下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管理制度缺失这一主要问题。由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因此,很多企业无法对其进行合理把握,也没有制定符合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制度。这样,就导致一些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缺乏规范性,无法实现管理工作的统一,企业内部的员工没有工作积极性。企业若是能够认识到网络资源的重要价值,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与网络资源相结合,就能保证企业相关制度的完整、统一,也能进一步优化完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体系。

三、网络时代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主要发展趋势。包括如下4个方面:

1.体系日趋完善。网络时代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首先就表现在管理体系日趋完善方面。目前,网络时代给人们的生活及企业的运行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因此,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已经认识到了网络资源的重要价值。因此,很多企业特别是有多个分公司的大型企业,都已经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体系加以优化、完善。总公司的管理人员在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政策之后,可以将政策的内部核心问题、相关制度明细、蕴含的思想等利用网络资源或预先建设好的网络平台下发到不同的分公司内部。这样,所有分公司就可以在第一时间与总公司实现无障碍沟通,掌握总公司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内容等。与此同时,总公司也可以在网络技术的帮助下实现对不同分公司管理模式的掌握与分析,对所有分公司进行统一化程度较高的管理。只有这样,企业内部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才会得到不断完善,为战略人力资源的后续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绩效管理日趋现代化。上文已经说到,绩效管理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网络时代下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中,绩效管理现代化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企业目前在绩效管理中都改变了传统的管理形式,将绩效管理与现代化的网络技术相结合,比如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应用的指纹打卡机、人脸识别打卡机等,不仅可以将员工的到岗时间、离岗时间进行准确的记录,还能保证相关数据的准确性。总的说来,企业若想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把握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就需要保证绩效管理的现代化,这会给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带来深刻的变革。

3.招聘信息的全面性。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员招聘,经常会出现信息不全面的问题,给企业的人才选拔工作带来严重的困扰。但是,在网络时代下利用网络资源来进行人员招聘,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招聘工作较强的地域限制,更可以提高招聘工作的整体效率,保证招聘工作的具体效果。由于网络平台与网络资源具有相当强的开放性,不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因此,所有人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相应的招聘信息,若是符合相关企业在网上的招聘要求,就可以直接在网上投递简历,企业也会从中加以选择。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企业在招聘工作中人才的选拔质量,更可以确保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中招聘工作信息的全面性,一改此前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招聘工作存在的缺陷与弊端。

4.人员配置日趋合理。除了上述主要的发展趋势之外,人员配置的日趋合理也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在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传统模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无法充分认识到企业内部员工的个人优势,也无法把握每个员工的自身特点,因此无法将员工安排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导致人员配置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与不科学性,给企业的稳定运行带来了严重的阻碍。但是,新型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对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进行全面、细致地考量,进而掌握每个员工的自身特点,将岗位特点与员工特点相结合,实现人员配置的日趋合理。

总而言之,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对于企业做好相关工作有重要作用。企业的管理者及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只有对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趋势加以分析、总结,才能在未来切实做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成功构建新型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二)网络时代下新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企业在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发展趋势加以把握之后,就需要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措施去构建新型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只有这样,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得到切实开展,工作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1.转变管理理念。若想真正构建新型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需要企业的管理者与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转变已经根深蒂固的管理理念。企业管理者与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来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加以调整,不能一直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也不能一直采用落后的管理方法。

某企业的管理者为了在企业内部开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于管理理念进行了适时转变。首先,该企业的管理者根据网络时代的发展需求,树立了全新的网络观念,要求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与网络相结合,将网络作为工作的重要基本点,对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如人员招聘、绩效考核等进行网络化程度较高的开发。其次,该企业的管理者还认识到应当增加相关网络设备的投入,在财政预算中应当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网络化开发应用。最后,该企业的管理者还意识到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也应当认识到网络时代的重要性,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网络技术等紧密结合,工作人员应当学会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去开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以此保证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得以顺利开展。正是由于该企业的管理者适时转变了管理理念,才使得该企业内部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了积极支持,在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过程中才保证了相关效果。

2.积极引进网络设备。企业若想真正实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在网络时代下的发展,还需要积极引进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网络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以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企业应当保证网络设备的整体数量,做到每个员工都能有一台计算机设备。此外,企业还要重视相应的网络软件开发,将符合工作实际的软件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以此保证网络硬件、软件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普及应用,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3.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企业若想实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实施应用,还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人员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实施者,因此其素质高低对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好坏有重要的影响。

某企业管理者想要在企业内部开展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但是发现具体的开展质量达不到相关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该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够高。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也不弱,但是这些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还在应用传统的管理方法,既不了解新型的网络技术,也没有兴趣将网络技术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因此,该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无法得到顺利开展。

基于此发展情况,该企业的管理者决定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该企业管理者定期在企业内部举行培训或讲座,要求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参加。在培训中,该企业的管理者高薪聘请了相应的培训教师,首先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思想、工作态度加以转变,让其认识到网络时代背景下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网络技术结合的重要性与实际价值,也让管理人员知道,二者之间的结合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除了转变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在培训中还会有相应的计算机教师指导管理人员如何操作相关技术,如绩效考核如何与网络技术结合、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人员招聘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管理人员终于意识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网络技术结合的实际意义,并且主动在工作中应用网络技术,实现了二者之间的完美融合。正是由于该企业的管理者着重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才使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网络技术相结合,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余云校.探究网络时代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J].商场现代化,2015(24).

[2]黄爱兰.“E+”时代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02).

[3]张贵知.网络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商贸,2011(17).

[4]万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历程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04).

[5]刘娅.网络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0).

[6]程剑华.传统人事管理与网络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4(10).

[7]王艺臻.浅谈网络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J].东方企业文化,2015(10).

第9篇:网络时代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网络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

图书馆是社会需求的产物,其天职就是为社会提供服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通过服务体现的。在知识经济成为社会经济主流,社会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的时候,社会需求也发生较大转变,知识总量的不断增长,知识领域不断扩展,用户自身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整体上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用户信息需求不断增加,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

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

(一)图书馆的网络化。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演变成一种将用户信资源连接起来、帮助用户搜索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机构,这种机制使得图书馆脱离了传统的馆藏式机构,成为一种网络信息资源和服务动态的集合。通过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可以提供一系列的网上服务,如网上文献检索、网上参考咨询、网上用户培训等,也就是说,除了纸质图书期刊本身是物理传递,不能在网上实现外,整个图书馆服务都在网上进行。读者通过网络可进行预借,图书管理员也可将读者预借文献放入规定之处,并网上通知,从而实现读者的自助借阅。这种网上借阅的方式,可以实现远距离服务、多个用户同时利用一种文献,同时文献资源也得到了跨地区、跨领域、甚至跨国界之间的共享。

(二)服务模式开始以“书”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是传递信息信息的工具,是人们交流的中心,随着电子图书馆的普遍,读者们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阻碍,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找到相关的书籍。因此,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改变过去以整理收集文献资源为主的观念,创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开发培养读者能力作为工作的重点。结合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针对读者的需求开展服务,以读者为中心,把丰富的资源信息推荐给读者,通过具体的咨询服务工作提高读者利用资源的能力。

(三)服务方式的转变。对于读者而言,他们去图书馆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知识、智慧和教育,他们已经不能满足简单的借还图书,而是要求图书管理员能够在广泛、庞大的信息资源中帮他们找到他们的需要。读者既要求获取信息,更要求服务的周到,在享受到图书馆舒适的物理环境、人文环境下,也希望体会到高质量的服务带来的精神愉悦。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对策

(一)建设网络资源的数据库。未来的图书馆,必须要针对自身特定的读者群体、特定的学科专业需求,利用图书馆可支配的资金,建设数字化、网络化的数据库资源,对自身图书馆藏文献特色进行加工、提炼,输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变成网络信息资源提供给读者,另外也需要及时购买专业的数据库,保证书籍的系统性、新颖性和权威性。网络时代,馆藏资源特色化、网络化是图书馆建设的战略选择。加强核心馆藏的数字化建设,开发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充分利用特色资源开展信息咨询和信息推送,实现信息增值。

(二)开展多样。一个完整的读者服务体系应包括外借服务、阅览服务、复制服务、咨询服务、检索服务、定题服务、情报服务等。随着读者队伍的壮大和读者需求的多样化,图书馆需要构建完善的读者服务体系,开展多样,增强读者服务的主动性。在完成外借、阅览、复制等传统服务工作的同时,提高利用现代化技术的效率,帮助读者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使读者得到满意周到的服务。

(三)信息资源共享,协调分工合作。网络环境下,我国的图书馆必然是多中心、多系统、多层次、多类型的局面,所以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要协调分工合作,使得资源与信息可以网上共享,网上服务也可共享。国家有关部门要宏观干预,分工合作,不要重复建设一样的数据库,浪费人力和财力。引进适应网络时代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发展需求的现代技术设备,推广普及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缩微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先进技术,实现真正的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模式,做到实体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共同发展。

(四)深入读者研究,加强读者教育。图书馆可通过问卷调查、阅读登记分析、网络日志分析和读者论坛等方法,加强读者研究工作,了解读者类型、读者心里、读者需求以及读者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改进工作方法,尽可能满足读者的需求。由于电子信息资源的大量增加,读者教育工作也变得较为重要。在信息理论与意识方面、网络知识与实用技术方面、计算机操作与使用方法方面,都应该加强对读者的培训。通过对读者的培训,使读者熟练掌握各种信息检索工具,既方便了读者,也减轻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量。此外,针对高校图书馆,我们也有必要通过各种专题讲座、定期培训等方式,加强读者的网络知识教育。例如经常对在校生读者进行包括图书馆馆藏与利用、光盘网络数据库的检索、标准文献的检索、各种类型计算机检索和数据库利用、图书馆新资源与新服务等培训手段,帮助学生提高对图书馆的利用程度。

(五)加强图书馆服务人才的培养。网络时代,图书馆服务人才也是需要知识全面、专业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以往传统只懂得如何帮读者登记借读等简单工作的服务工作者,以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求。因此,图书馆应该大力改善馆员知识结构,变单一型结构为复合型结构,变封闭式结构为开放式结构,变被动性结构为创造性结构,使图书馆员掌握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不断接纳和吸收新知识,扩大知识储备,提高知识层次,树立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的工作是将知识的收集、获取、利用和创新贯穿到各项工作当中。数字化、网络化的服务越来越普及,也将逐步成为主要的服务方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清醒地认识环境和用户需要的变化,使我们的变化速度、发展速度赶上并超过环境变化和用户需要变化的速度,具备自觉、主动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力,是图书馆服务人员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参考文献:

[1]罗岚,麦淑平,曾少霞等.论图书馆借阅参一体化服务[J].冶金信息导刊,2006(4)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