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总结范文

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总结

第1篇: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总结范文

合作学习模式,即指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并在小组内进行分工与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加深学生的学习记忆,促进初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使初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得以提升,帮助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从而实现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

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种观点,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使自身的学习能力得以有效进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初中学生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从而促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另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能够帮助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培养初中学生责任感以及奉献精神等,使初中学生获得身心健康发展。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具体内容体现如下:

1.指导学生进行课前合作预习

在合作学习模式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指导初中学生进行预习,使初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能够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在预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学生可以及时做出标记,这样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就可以有所针?Φ慕?行课堂学习。并且,这种方式还有利于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疑问,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以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迅速得到提升。另外,这种自主预习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初中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学习中,始终带着兴趣而进行探索与实践,有助于提升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初中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启发,最终实现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水平的进步。

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以保障学生的进行有效预习,并且,教师也可以先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知识的探索,使初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升,从而使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充分的提高。

2.针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辩论

对于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可以通过探究的方式,让初中学生在组内进行积极的探究与思考,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并且,教师应充分培养初中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初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身于小组合作学习之中。由于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性格的差异,有些学生较为外向,因此很愿意在小组合作中积极的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有的学生较为内向腼腆,在小组合作中怯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导致小组合作中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外向的学生不断发言,内向的学生一直保持沉默。所以,教师应充分看到这一点,鼓励所有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对于内向的学生,教师更应多予以关注,不断对其进行鼓励,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从而实现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水平的总体进步。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辩论的形式,来提升初中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参与性,可以先提出一个具有辩论性的问题,让学生就这一问题进行积极的辩论,并且,教师应在小组内选取出一个小组长,或者让学生在小组内自行选择。而后要求小组长带动全部组员针对所学知识进行探讨,并制定出辩论的对策,使本组能够取得辩论的胜利。这样的方式不但有助于激发初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初中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增强,使每位小组的成员都能够为了本组的胜利,而不断对辩论性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使初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能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如,在学习《侵权要负责》时,教师针对侵权行为的分类,让学生围绕如何判定不作为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辩论,从而发挥出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性。

3.进行课后合作的指导

在初中学生进行课后复习时,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学习的记忆得到巩固,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提问,促进彼此之间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也可在课后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使学生的学习可以延伸到课后,全面的促进学生合作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进步。在课堂教学实践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来促进学生在课后的合作与交流,使初中学生不断取得道德与法治学习水平的进步。

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而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知识进行探索,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魅力,从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第2篇: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总结范文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教育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目前的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越发贴近,而传统模式下的教学不太注重生活教育的理论作用,以致于课堂学习内容脱离实际生活,无法正确有效的发挥课本知识,也阻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也受制于此种困境无法进一步提升。对于内容丰富生动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是无法实现教材编排人员和授课老师“学有所用”的愿望,为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育模式具有积极改善意义,将书本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赋予乐趣,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实验成果,也证明了此种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现状

由调查取样可知,在目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一部分初中教师还没有将生活化教学理论灵活运用于教学活动,传统的生硬教学模式依然是某些老师授课的主要方式,一味的讲解与提问让课堂教学陷入冷清无聊的尴尬处境,缺少针对性的课堂互动不仅不能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一是由于老师缺乏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理解,不能对其进行良好定位,无法走出?魍辰萄?模式的束缚,提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达不到用生活实际提高课堂生动度的水平;二是由于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无法正确引导学生开展交流和探讨,也就无法营造共同提升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从而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偏离了生活化教学的正确方向。

三、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一)营造生活化学习氛围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老师要做到从实际生活出发,将生活教育理论与教学过程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在新学期伊始,老师要根据生活化教育的理论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同时设定生活化的学习环境,以便于生活元素渗入课堂教学,促使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此种方式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深化理解,也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比如在对《成长的节拍》进行教学时,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准备1-2个关于学生自身的成长故事,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互相分享讲述,以引导学生充分融入课堂内容,同时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情绪。

(二)提供多样化的教学点

在初中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发现总结与学生相关的生活素材,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导向选取有助于他们理解的活动案例作为授课素材,从而提高生活化教育模式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比如在《享受学习》的课程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熟练掌握,明确课程重点,并细心观察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和课堂后多与学生接触、谈心,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将自己与学生互动中得到的感想作为课堂引入点,从而成功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课堂进行过程中,以学生遇到的普遍困扰或乐趣作为讨论话题,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这样既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在课堂中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困惑,对学生正确认识接下来的学习生涯具有指导意义。

(三)生活化课堂作业

由于初中课程种类较多,课堂时间有限制,单纯利用课堂时间无法达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有效吸收理解,所以老师多会预留课后作业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预留课后作业时,老师要注重灵活性和科学性,避免传统模式的抄抄写写,因为生硬的作业方式很容易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一味地死记硬背对提高学习成绩很难有所帮助。对此,老师要创新思维,将生活化教学模式融入到课后作业中,用动态作业取代静态作业。比如布置话题类的调查采访,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

第3篇: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总结范文

1.1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涵。大学生法制教育,“主要是面向大学生,尤其是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法制教育。是指高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法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信仰,养成懂法、守法、护法的习惯”。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不同于法学教育,法学教育重点在于学习法学的理论知识。而法制教育在于通过对基本法律知识的学习,培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信仰,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1.2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意义。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非常重要。第一,加强法制教育是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党的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述为“自由、平等、公正、法制”,这也是衡量公民自身素质的重要标准。高校法制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为根本目的,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被当做法学教育,仅仅教授法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忽略法律素质的提高。只有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第二,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是时代法治的要求。我国的一项基本治国方略就是依法治国,建设民主法治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大学生,只有掌握良好的法律知识,具备完善的法律意识,才符合时代法治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第三,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能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法制教育能帮助大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和人生观。

1.3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1.3.1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司法部联合的《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明确规定:“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德育的内容,“已由单纯的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到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等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教育。”由此可见,高校的法制教育,本身就是德育的一部分。高校德育不仅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要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只有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才能确保高校德育内容的完整性。

1.3.2法制教育能提高德育的实效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一方面,德育中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道德等内容是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思想基础,另一方面,“法制教育中法的各项制度在制定与形成过程中既融合了思想、政治、道德领域对大学生的要求,又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宣告和界定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的正当性。思想、道德和法律都以社会历史与现实为立足点,在内容上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在实施中相互作用、相互支撑,在功能上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影响社会秩序的要素”。总之,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融为一体,共同服务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分析

1985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在全国高等院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经过多年的法制教育,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总结和分析法制教育的实践,我们会发现,目前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2.1高校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重视不够。目前,各高校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但重视不够。例如,多数法律基础课的老师都由社科部、政治理论教学部等老师担任,部分老师没有受过系统专业的法律教育,对法律知识不够了解,无法保证教育效果。另外,由于课时的限制,老师讲述的法律知识较少,无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了解必要的法律的知识,更谈不上法律意识的培养。

2.2法制教育缺乏创新性。法制教育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但很多学校在法制教育上,都选择集中授课,传授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学生没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会大大影响法制教育的效果。对大学生进行考核的方式也很简单,采取考查试卷的形式,大多数学生为了考试只是对法律理论知识死摘要:法制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制教育能够提高德育实效性。在依法治国大背景下,本文针对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加强高校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德育大学生法制教育联系关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理解所学法律知识,更不懂得怎么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都不利于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

2.3法制教育的实效性不强。中国犯罪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作的一项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不太高,尚未达到国家、社会、公众所要求的期望。

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途径

3.1加强课程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起来,帮助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社会主义道德觉悟。2005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调整,设置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这就要求教育者既注意法制教育与德育在性质、特点、形成及规律、作用、原则、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相互区别,更在二者的相互联系中探求有机整合。在具体的讲授方式中,老师应尽量减少理论说教,更多通过一些典型的道德与法律案件对学生进行教育,理论结合实际,引发学生思考。既要激发学生运用法律思维思考,又要让学生在真实案件中做出道德价值判断。要让道德和法律成为学生的信仰,而不是为了应试的教条。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时,首先要能想到通过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解决问题,让法律思维优先,首先发挥法律的作用,将道德思维提升至更高层次。学生结合实际有效运用法学理论,并全方位思考和解决问题,初步达到整合德育和法制教育的目的。

3.2开展灵活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法律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需要更多的法律实践活动丰富法律课堂教学。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坚持基本原则,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强化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

(1)组织学生参观监狱,参加庭审,请一些法官或律师在校园开讲座,组织学生模拟法庭,能够让学生更直观体验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权威。

(2)随时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可以在各个高校建设高校法律教育网,在网络上播放一些法制教育的案例和宣传片,通过网络进行法制教育宣传,强化教育的时效性。

(3)充分利用电视媒体作用,通过观看一些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比如中央台法制频道和今日说法节目都很受学生欢迎,可以在师生中多宣传。

(4)在学生中创建法律社团,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和以案说法等活动,增强法律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理解法律的能力。除了要宣传法律的理论知识外,社团更要注重对学生实际法律问题的解决。例如对就业合同、贷款合同的解释和分析,对于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纠纷方面法律的解释和解决的途径,等等。要让学生意识到法律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同时,让学生把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比如在学生假期,可以组织学生社会实践,去城市、农村的一些地区调查中国的现状,结合课堂教育和社会教育,开辟新的场地进行校园法制宣传。

3.3实行依法治校,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学校纪律实质上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道德教育工具”。纪律是一种行为规则,是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规章制度和守则的总称。各高校应该通过制定各种纪律、制度保证学校有一个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依法治校,把学校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在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时,高校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使高校的各项制度合理合法。尤其是在涉及学生方面的规章制度时,可以让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讨论中,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保障学生的基本权利,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的习惯,保证自我行为的规范。同时,学校对学生的合法权利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保护,不能随意地批评、处罚学生。对问题和纠纷的处理要按照法律的程序和方法解决,让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总之,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我们应该把德育和法制教育整合起来,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娄淑娟.高校学生德育工作中法制教育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6.

[2]黄咸强.论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高校德育的整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9.8.

[3]石红.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结合的价值基础[J].思想理论教育,2007.17.

[4]冯东山.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J].法制与社会2014.8.

第4篇: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总结范文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指对高等院校的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法律基本知识的教育。而大学生法制教育与普通公民的法制教育相比,大学生更侧重于理论教育,对于普通公民进行的法制教育主要是法律条文的教育,而对于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则不能简单的进行法律条文教育,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大学生不会像中小学生一样简单的服从家长和学校,而是对许多社会现象进行独立的思考,他们不仅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再是对法律单一的认识和接受,而是更多的探讨和论证,法律为什么会这样规定?会给我带来什么?这些都成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特点。当然对于非法学专业学生而言,不可能学习所有的法律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大学生如果想更多的了解某一门法律课程,则可以通过其自学能力得以解决,所以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心应该是提高法律意识和树立法律信仰。

二、现代学校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地位

我们认为,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对建立法治国家、造就法治人才和培养守法公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根本环节,是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学校的系统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基本的法律意识。首先,现代学校法制教育是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律信仰的基本途径。所谓法律信仰,就是人们对法律的无限信服和崇拜,并以之为行为的最高准则。“一个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生成相当重要,它是一个国家法治化的关键性要素”。正因为如此,伯尔曼的至理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才会广为流传,成为所有崇尚法治的一条真理。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的一种认同和依归,其实质是追求法律至上,只有法律信仰才可能守法。中国几千年的专制传统,却没有民主法治的文化遗产,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演绎下来的中国现代文化,不可避免的存在重人治轻法治的封建残余,如果再不强化法制教育,法治精神就无从谈起,法律信仰更是空中楼阁。现代教育的系统性、规模性和科学性有组织性等显著特点,使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在培育受教育者的法治信仰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通过学校的法制教育,向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具有法律信仰和法治精神的社会成员,就能使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法律文化和法治环境,为最实现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现代学校法制教育是教育青少年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青少年犯罪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从数量上看,青少年刑事犯罪逐年上升。

总结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共同犯罪、结伙作案多,带有“黑帮”性质的团伙犯罪亦有增加趋势;突发性犯罪多,作案动机、目的比较单纯,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严重犯罪多,作案手段比较野蛮和凶残,往往不计后果。这些很多都是因为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较差而导致的严重后果。一些青少年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无事生非加上法制观念极其缺乏等,其一旦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刺激,很容易走向犯罪道路。而学校利用其自身的优势,根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放矢的施加法制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其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能够有效地遏制青少年犯罪。

三、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法制教育的欠缺使大学生缺乏正确的认知

现在很多高校重视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道德和法制教育。我国从1987年就在高校开设《法律基础》课程,而后又于1998年设置“两课”,以及后来的05年课改后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后面简称《基础》),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都流于形式。尤其05年课改以后,道德与法律结合,压缩了原有的课程内容,并且很多老师原来要么是学德育的要么是学法律的,其上课也根据自己的专业能力将该课程上成单一的德育课或者法律课程,没有起到应有地效果。另外一些高校内部本身存在不少问题。有些班主任或辅导员责任心不强,缺乏对学生必要地关心和了解,以至于学生不良行为的发展,甚至沦丧到违法犯罪。另外由于学校管理不严,规章制度不落实,对大学生迟到旷课,考试作弊和打架斗殴等违规违纪行为未能及时的处理和有效控制,这无疑助长了学生的侥幸心理和反叛心理,使一些不正之风愈演愈烈。

(二)社会不良现象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冲击

现实生活中很多不良现象对大学生思想造成了不小的冲击,金钱与权力凌驾于法制之上;权钱交易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而遵纪守法、热心助人的人没有得到褒奖甚至还受到诬赖误解;还有一些以低俗下流挣人眼球,甚至还以次成为名人,这一切都让大学生迷惘、彷徨,导致一些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认知产生错觉,甚至导致其不能明辨是非。另外社会上对一些现象的误读,也使大学生无所适从,很多学生对违法犯罪认识片面,就像药家鑫一样,认为交通事故中撞人不如撞死,怕受害人难缠进而犯罪。相信权力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拿钱买命,无法无天。有这些思想的人还不在少数,这些都是舆论媒体的片面报道对大学生所产生的一些误导,而这些误导有些却引导着大学生行为。最后网络深深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其中一些低俗、下流、污秽不堪的东西冲击着大学生地视野,这些极具刺激和诱惑力的东西很容易让大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甚至毁掉自己,近来大学生犯罪其中很多都和网络有关。

(三)家庭教育的欠缺使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是传播道德规范的重要场所。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部分家长要么过分溺爱孩子,要么对孩子过于严厉。过分溺爱的孩子会使孩子过分自我、缺乏磨砺、缺乏同情心和责任心。而过于严厉会使孩子形成冷酷自卑的心理。部分家长自身素质低下,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不良影响。

四、新时期大学生法制教育构建

(一)充分有效地利用《基础》课程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基础》不是原来两门课程内容的罗列,也不是两种知识简单的相加,而是要构建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的一门新课程。该课程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放到首要位置,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领悟法制精神和道德精神以及两种精神的实质,帮助大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等综合素质。为此,该课程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只熟悉自己所教的学科,还要通过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应当提高对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教师要能够寓法制教育于道德教育中,使学生认识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以道德自觉为目标,而道德的最底线就是法律。教师要建立“整体教育观”,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内容有效地融合,而不是割裂两部分的内容。一方面让学生懂得自觉地学法、守法、护法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从根本上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学法、守法、护法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让学生懂得把基本道德义务纳入法律规范,有助于人们道德情操的养成。因为如果只靠个人的良心和社会舆论来保障道德要求的实施,显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利用法律强制手段加强法律的执行环节,才会使道德义务的约束力从“软约束”变为“硬约束”。这样既可以增强人们对法律的信任和敬畏,又可以增强人们对道德的认同,从而保证道德教育的成果。

(二)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目的是让他们在了解和懂得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增强法律意识,使他们对法律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从而自觉地遵守和维护法律,这也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及大学生社会化的必要途径。也是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和融入社会,更快地实现自我的一种方式。道德教育的理想结果是培养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如果一个人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那么他的内心道德标准就会要求他遵守法律的规范,因为能够遵守法律的规范本身就是一种道德;法制教育的理想结果则是培养一个知法、守法的人,而法律的基本原则都是来源于道德,对法律规范的深入理解和内化就是对道德规范的遵循。因此,我们法制教育的成果除了培养良好的法制观念外,还可以进一步升华为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道德教育的成果除了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外,还可以促进良好法制观念的形成,将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统一起来,有利于法律规则和道德规范相辅相成地调整大学生的行为,也有利于指引和保障大学生的健康。

(三)课堂教学与社会化教育相融合

法制教育不能离开社会这个大环境,而教育者必须学会利用社会这个大课堂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法制教育。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主流媒体,把握一切有利机会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改变传统“课堂说教”式教学,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实践活动中,感受为什么要遵守纪律及如何遵守这些规范。如何在社会上保障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如何才能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当然主流媒体也要积极地引导,褒扬楷模,批判错误。对社会道德模范大力褒扬广泛宣传,而对于少数的不法分子进行大力的批判,以警示社会公众。这对于正处于身心重要发展阶段的大学生,给他们现实有力的道德和法制教育。

第5篇: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总结范文

关键词 高职学生 法律素质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 培养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意义

当代的大学生,普遍的法律意识淡薄,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不能够及时地运用法律的武器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所以说应该尽早注意对现在的高校学生进行法律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应用法律的习惯,随着现在社会的高速发展,网络时代已经完全和高校的学生融为一体,但是网络给学生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隐患,所以加强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对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氛围也有很大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触犯法律的现象。再有一点就是针对高职学院的学生,更要注重法律素质的提高,这是因为,现在的大学生数量直线上升,相对来讲,就业压力明显增加,由于高职学院的学生的文凭没有国家统招的高校高,所以在面对就业压力的时候很容易有不和谐因素的产生,而在现在的高职院校中,没有系统的法律培训课程,相对来讲,学生的法律意识就比较淡薄,这样就对学生的发展很不利,所以说加强高职学院学生的法律素质教育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也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力。

2 高职学院关于法律教育中存在的缺陷

首先,在现在的高职教育课堂上,仅仅涉及到法律方面的课程只有思想道德品德修养这一门课程,而且时间还是非常有限的,这主要是因为校方在这方面的重视不够,对学生法律方面的素养没有相关的意识。其次,就是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单一教学模式,在现在高职学院的思想道德修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针对法律方面的知识讲解比较笼统,理论性太强,没有相应的师生交流,没能让学生产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所以就更难将相关的知识点记牢,更别说相应的社会实践。再次,学校往往认为法律方面的教育不是素质教育中的一种,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法律素质的塑建。

3 当代高职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途径

3.1 首先培养高职学院在法律素质培养方面的意识

在以往的高职学院的教学过程中,没有相关的法律意识,所以高职学院的学生在法律素质的培养上是比较薄弱的,所以首先应该改善的就是校方,要通过相关的政策强制性地让校方执行对学生法律方面的教育工作,使学生在学校可以接受到比较系统的法律方面的教育,逐渐培养学生在法律方面上的意识,学校要在以往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上增加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也要进行相应的课外实践,具体的要求要和其它学科一样,进行统一的教学计划,课程模式的创设,还有平时学终的考试,其目的就是能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法律知识的基础之上提高法律素质。

3.2 在教学方面进行改革

以往的高职学校中,受着高职教育特点的影响,一直是以专业技能的教育为主的,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其它方面的教学,这就会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所以一定要改革高职的传统教学模式。首先,现在的高校中,很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高职教学模式也应该向着这方面进行靠拢,逐渐进行法律专业课程的学习,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应用比较新颖的方法,由于法律的特点,决定了如果应用“大满贯”的教学模式,学生一定不会记住多少,所以笔者建议高职的教育工作者要多运用法律学习当中的案例,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法律课程的兴趣,然后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掌握法律知识,这样学生还可以同时掌握法律条文的相关应用。其次,让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思想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法律条文的时候有一种亲切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再次,让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为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与法律知识相关的一些事件,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对这些事件做出客观的评论,在一点一滴中形成法律的素养,并且逐步提高。

3.3 加强高职学院的教师队伍建设

在高职学院中,相关的专业教师普遍都有很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但是在这些与专业无关的课程中,却很少有专业性较强的教师,所以在进行法律教学的时候,很难带领学生达到一定的高度,所以针对这一点,要全面建设高职学院的教师队伍,因为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基于此,学校要积极组织学校的教师进行相关法律方向的培训,来提高教师在法律方面的专业性,再有就是要聘请专业的法律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同时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因为法律教育是一个很严肃的教学工作,所以在平时,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法律道德观,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教导,并且以身作则,让学生对教师良好的品行进行效仿,最后就是校方可以聘请一些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者,经常给学生开展讲座,让学生可以在相关的法律工作者营造出来的氛围中切实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

4 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果没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那么很难在实际生活中保护自己,由于高职学院的一些性质,导致其学生在法律方面的整体素质不高,这就要求学校要配合社会共同为学生创立良好的法律学习途径,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师队伍的建设,社会实践的加强来提高学生的整体法律素质。

参考文献

[1] 丁志春,陈立娥.我省高职院校学生法律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及分析[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1(12).

[2] 武光太.大学生法律素质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3] 吕小燕,姬志茹.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