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范文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

第1篇: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范文

中央的提法是,可再生能源将在2030年能发挥“重要替代”作用;2050才能“成为主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业界看来,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高昂,电价很贵,风电和光伏的核准电价都比火力发电价格高得多;从技术上看,可再生能源还有比较大的改进空间。

首先,从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来看,中央制定的政策相对比较谨慎。

中央政府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有几个具体的思路。其一是财政补贴,类似“金太阳计划”,每瓦补助十至二十几元,更有效的办法是把高于现有电价的差价用电网分摊,每个电力用户负担一点义务。目前的政策是每度电里拿出4厘钱补贴可再生能源发电。

然而,这个支持政策会受到中央财力的约束。按这个补贴规模计算,在2009年,全国最多可以拿出100多亿元补贴可再生能源发电,这远远不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速度。

在财政补贴之外,中央对于可再生能源,给予了一定的政策空间和限制。

为了保障可再生能源的有序发展,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法》,同时制定了总体规划,设定总量目标。最近,有关部门正在完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提及,到2020年,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是1.5亿千瓦,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将是2000万千瓦。

政策的制定,是向社会公布国家设定的可再生能源的总量目标是多大。这意味着国家给出了多大的市场空间,也表示国家支持什么,限制什么。如果不按照这个目标而过于扩张,国家的财政能力会进行限制,可能就会走起来碰到困难。

例如,按照《可再生能源法》,国家在总量目标规划范围内有全额保障性收购计划,超过了总量目标,政府就没能力收购了,政府强调规划的背后,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要和国情能力匹配。

其次,我们必须同时正视,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实践中看,地方政府明显有些激进。

截至目前,可再生能源已经缔造了很多遭到地方政府疯抢的全新概念,比如“风电三峡”、“中国太阳城”等等。

现在各地政府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步子明显偏快,全国各地都在搞新能源产业基地,已经搞了100多个了,而且规模都非常庞大,每个都要做成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这就脱离了国情,脱离了市场的容纳能力。

这一方面表明了可再生能源热潮在持续升温,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地方和中央两方面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温差。地方的热情明显高于中央政策,很多地方甚至没有搞清楚可再生能源的现状就盲目上马项目。

地方的冲动,有可能导致可再生能源将经历相对过剩的过程。

再次,应该用市场化的手段调解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和规模,行政支持应更多地运用到规划和技术研究等方面。

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主要措施是扩大产能,拼命扩张,在核心技术发展方面却做得不够。

从中央的政策层面看,应该考虑如在国情许可的前提下,培育可再生能源的市场。用市场化的手段调解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和规模。

政府应该在可再生能源规划和研究等方面,投入更多的支持。

目前,我国对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力度远远不够。当然,当前还有煤炭、石油等大块能源的现实问题要解决。但对待可再生能源仍然需要满腔热忱,要投入更多的关照和支持。

第2篇: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可再生能源;质检机构;发展状况

前言

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农村可再生能源产品及检验机构的总体运行和发展状况,并从检测机构的性质、地位、业务范围、和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详细地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质检机构发展的建议。

1、国内外再生能源质检机构的运行状况

在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质检机构是国家依法设置的技术保障体系,其指导思想是“寓监督于服务之中”,为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承担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产品质检的工作。目前各个农村可再生能源质检机构的业务工作均已深入开展,开始进行行业服务和国际交流活动。质检机构为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了科学、公平、权威的信息依据。然而国外的农村可再生能源质检机构是由国家经费支持并且具有一定的法律地位的社会中介组织,其运行管理的方式趋于市场化。国外的质检机构不仅具有政府赋予的监督职能,还可以开展自主研发和创收业务。质量评价机构在机构资质、采用标准、技术水平等方面得到了国际互认。国外质检机构因为具有比较先进的技术设备为国家的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国内外质检机构的比较分析

2.1质检机构的性质

中国的质检机构的技术研发大多依附于科研机构和专科院校,是国家政府执法的技术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因此,中国的质检机构在组织、财政、技术上都不可能达到完全的独立,也很难具有真正独立的法人地位。因为质检机构的不完全独立性,也就无法保证其在质检监督上的第三方公正性。国外的质检机构采用市场化的运营方式,可以通过研究同类产品和技术进入市场盈利,具有较强的研发积极性。又有可以得到政府资金的支持,拥有大量的技术人才和资源也为技术研究提供了保障。因为具有独立社会法人地位,与国家的行政直属机构相比更具有第三方的公正性。

2.2质检机构的资金来源

我国农村可再生能源质检机构的质检是由各级政府下达监督检验任务。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指令性的产品检验任务不断减少,也就导致质检机构的可持续资金来源减少。因为资金上的不足,导致其未来的继续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国外的质检机构不仅可以得到政府资金的支持,还可以通过开展技术咨询服务等产生增值业务,资金来源有了保障。

2.3质检机构的业务内容

从宏观上看,国内外的农村可再生资源质检机构都是从事可再生产品和设备的质检工作,但是从微观上看有一定的区别。我国的质检机构检测的对象主要是微水电、小风电。沼气、太阳能等,这些可再生能源都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开发和推广的产品,因此采用的检测的执行标准、设备、和检测方法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目前,我国检测的主要目的是检验仪器设备是否合格、安全系数是否达标,这属于最基本层次的检验,这说明我国的质量意识和厂商的诚信处于低层次。国外的质检机构的检测目的对可再生能源的产品和设备给出一个综合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是否合格和达标的最低层次。

2.4质检机构的基础设施

我国因为质检机构的经费不足,导致基础设施落后、仪器设备老化,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较慢,没有发展活力。并且其所使用的设备通过市场买卖,在精准度和准确性上没有保证,检验技术软件开发能力较弱,跟不上技术发展的现状,而数据精度依赖仪器,从而导致检验效率低。而国外的质检机构的技术研发水平以及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远远超过中国的发展现状,由于仪器设备和检测技术的先进性,其检测的精准度和效率也比较高。

2.5质检机构工作人员的素质

在质检机构的人员素质上,中国农村可再生能源质检机构的人才队伍远远落后于欧洲一些国家的人才素质。主要有一下几方面原因:首先,中国的质检机构人员结构趋于老龄化,这是一个特备普遍的现象,并且人才多数来源于专科院校。再次是因为国内的质检机构所从事的检验业务也比较单一,这就对工作人员的创新研发能力要求不高,并且对人员的考核也是通过论文或者单纯的效益来考察,这是造成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的原因之一。最后,也因为质检机构的效益不佳,收入来源又少,致使很多有才华的人员离开质检机构,造成优秀人才的流失。国外的农村可再生能源质检机构收入来源有保障、就是检验仪器先进,也因为其具有市场竞争性使得质检人员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不断进步,同时,还开发同类技术产品设计软件,在行业中保持技术的领先地位和权威性。

2.6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

中国的教育一直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的思想比较保守创新能力较弱,而农村可再生能源的质检机构人员大多也是通过考试选拔上来的,加之长期受上级领导知道工作,缺乏主动找市场和研发的精神。国外的农村可再生能源质检机构的的工作人员有很强的的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通过市场竞争性大大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提出建议

3.1改革国内质检机构的管理体制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将质检机构设置为自收自支的行政单位,国家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在业务范围上一方面为可再生能源行业提供技术保障,一方面面向社会通过市场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等,拓宽资金的来源。在法律上保障其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授权其成为社会公益机构。

3.2加强软硬件的建设

除了部分采购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外,还要加强研发队伍的建设,不断研发新技术、新设备。实现自主开发。

3.3拓宽服务领域

我们应该在质检机构完成指令性监督检验业务的基础上,要积极走向市场,加快服务社会化,参与竞争,拓宽服务领域,开展技术开发和咨询、质量认证咨询、保险检验、验货检验等业务,实现长期稳定创收,增强质检机构的造血功能

结束语

国内可再生能源质检机构的发展现状落后于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国内质检机构应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改进技术提高检测效率。同时国内质检机构还应该通过自身的管理体制改革、仪器设备的研发,不断地提高我国可再生能源质检机构的整体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秦开.质检机构走向大社会[J].中国技术监督,1995(3):10-11

[2]杨文成.论中国质检机构的发展[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1997(6):11-12

第3篇: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范文

目前,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水力、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能产业均实现了高速增长,水电装机超过2亿千瓦,风电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规模稳居世界首位,太阳能光伏产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可以说,我国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1整体上缺乏科学规划 产能过剩危机和资源浪费现象较为明显,尤以光伏产业和风能产业突出。

1.2发展不均衡 产业链不均衡。新能源产业从上游技术设备、生产环节到应用输出,应形成合理的整条产业链;投资不均衡。从新能源的整体情况看,风能和太阳能领域投入资金较大,生物能源、核电的投入比例偏低,而地热、潮汐、沼气等能源领域更少。新能源发展的战略意识存在局限性;城乡不均匀。新能源在农村地区应用较少。

1.3技术创新问题 技术创新是新能源发展的瓶颈。目前,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几乎清一色从国外引进,自主研发企业数量少、投入少,既有的成果实际推广应用成效甚微。

1.4技术应用问题 新能源规模化生产的成本较高,配套设施跟不上。

1.5利益结构问题 我国在新能源产业方面面临着基础设施和基层公共服务能力严重缺失的问题。只有突破体制障碍和能源结构利益障碍,新能源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2.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2.1 科学评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潜力 合理利用城市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需要科学评估城市(有时包括其周边地区)可获得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资源数量、质量、开发利用条件,利用系数的评价和利用潜力的评估,是利用的基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因种类繁多,集中度低,利用条件也各不相同。

2.2合理规划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资金可获得量、当前利用量与政策以及资金投入量密切相关。以生物能为例,秸秆、畜禽粪便和林木薪柴等可收集利用的数量与可作为沼气、秸秆发电、气化液化等利用的规模,不仅与农业政策有关,而且与政府给予的资金、技术支持有关。

2.3能源结构的低碳化 由于目前国内外未将水电、核电以外的可再生能源列入能源消费核算体系,可以以下几组数字进行说明。中国一次商品能源消费结构是:石油19%、天然气4%、煤炭70%、核电1%、水电7%;世界一次商品能源消费结构是:石油35%、天然气24%、煤炭29%、核电5%、水电6%。在中国目前的能源结构里面,煤炭占了70%,水电、核能等新能源只占8%。改变以煤为主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可能实现“发展”和“低碳”两个目标。

2.4 调整能源产业结构 优先开发水电,适度控制煤炭产能增长,是调整现阶段调整能源结构的主要任务。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生产规模最大的国家,一次农业生产结构中,煤炭占70%。我国电力结构特别是电源结构明显不合理,水火电比例为1∶5,火电比重偏大,需要继续贯彻优先开发水电的方针,并加快发展核电,优化电源结构。

2.5 做好地质勘探等前期工作,制定科学规划和开发方案 在充分摸清煤油气田的地质构造特征、储存状况、储量规模及分布等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开发方案,是今后开发过程中能够实现低碳化的关键。

3.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的措施

3.1政府应出台战略计划加强产业引导 根据中国国情,考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市场的运行,建立和完善新能源和节能政策体系,建立能源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发挥后发优势,使政策对新能源和节能产业的制度保障具有综合性和战略性。

3.2加大技术创新和投资力度 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中国目前的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较低。因此,要特别加大对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从人才方面,注重技术性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投资巨大的新能源技术研发,必须以国家投入为主、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建立公共研发平台和检测平台,成立工程技术中心,在技术研发、风险投入、上市融资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形成集研发应用于一体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

3.3坚持实用性第一的原则 首先是基础设施的完善。如电网布局、新能源汽车赖以运行的充电站建设等,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为新能源的应用提供基本条件;其次是完善补贴机制。需要在补贴领域和补贴方法上进行扩展,如财税支持等;最后是调整能源利益结构。关键应该通过补贴或绩效考核等途径,对现有能源利益结构进行调整。

3.4促进经济发展与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供需平衡 调整国内的能源消费政策,鼓励使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启动国内市场,建立绿色能源的民族品牌。

3.5实现多元化发展 大力发展除风能、太阳能之外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能源、沼气、垃圾焚烧、地热等。生物质能源在中国发展潜力巨大,中国可用的农林有机废弃物年产能4.74亿吨标煤,利用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植物年产能4.25亿吨标煤,两项合计年产能8.99亿吨标煤。应重点发展农林废弃物(如秸秆)发电、生物质液体化(如生物柴油)和生物质燃料等。

第4篇: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范文

一、中国太阳能发展现状

(一)中国太阳能资源

中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储存量可达到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广阔。中国地处北半球,南北距离和东西距离都在5000公里以上。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大多数地区年平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日辐射量最高达每平米7千瓦时。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与美国相近,比欧洲、日本优越得多,因而有巨大的开发潜能。

(二)发展现状

201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光伏发电装机由基本空白增加到700万KW,国家能源局《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00万千瓦(21GW)以上,这意味着未来3年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有望扩大6倍以上。从近期的动向可以看出,相关部门鼓励国内光伏市场快速发展,对冲欧美“双反”风险。

到2012年年底,全国从事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企业达到300余家,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达到30GW,太阳能电池年产量超过日本和欧洲,并已初步建立起从原材料生产到光伏系统建设等多个环节组成的完整产业链,特别是多晶硅材料生产取得了重大进展,突破了年产千吨大关,冲破了太阳能电池原材料生产的瓶颈制约,为我国光伏发电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光伏产业有95%的市场都在国外,国内的应用还是十分有限。长期来看,中国再不广泛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中国经济发展所遇到的能源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能源问题必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中国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有荒漠面积108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光照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1平方公里面积可安装100兆瓦光伏阵列,每年可发电1.5亿度;如果开发利用1%的荒漠,就可以发出相当于中国2003年全年的耗电量。目前,在中国的北方、沿海等很多地区,每年的日照量都在2000小时以上,海南更是达到了2400小时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太阳能资源大国。可见,中国具备了广泛应用光伏发电技术的地理条件。

(三)多晶硅价格下跌

自2008年以来,多晶硅价格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到目前国内多晶硅现货价格已由500美元/千克回落至45美元/千克。

多晶硅产能扩张速度过快,而需求增长相对缓慢是导致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2010年国内组件价格最高时16元/瓦,随着多晶硅价格的下跌和欧美的反倾销策略,到2012年光伏组件价格已经下跌至4.5元/瓦左右,同时随着光伏组件价格的下跌,其他产品也受其影响,出现大幅度的下跌。这为投资太阳能光伏电站的企业来说是空前的好机会,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从2010年1.8万元/千瓦到2012年已经降至0.9万元/千瓦左右,投资成本节约一半左右。

2010年我公司投资的10MW光伏电站,本电站装机容量为10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为2004万kW・h,装机年利用小时数为2004h,有效电量为1984万kW・h,扣除厂用量(1.5%)后,可供上网电量为1954万kW・h。按本电站工程静态总投资22526.69万元计算,本电站工程单位kW投资为22527元/kW,单位电能投资为11.24元/kW・h,单位发电成本为0.709元/kW・h,单位发电经营成本为元0.133元/kW・h。按满足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稍大于财务基准收益率8%的条件测算,本电站测算经营期上网电价为1.296元/kW・h(不含税),借款偿还期为11.2年(静态),财务净现值(Ic=8%)为57.99万元,大于零。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0.08%,财务净现值(Ic=8%)1599.71万元。

2012年我公司投资的40MW光伏电站为例,本电站装机容量为40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为5942.5万kW・h,装机年利用小时数为1486h,有效电量为5883.0万kW・h,扣除厂用量(0.5%)后,可供上网电量为5853.6万kW・h。按本电站工程静态总投资41482.45万元计算,本电站工程单位千瓦投资为10371元/kW,单位电能投资为6.981元/kW・h,单位发电成本为0.503元/kW・h,单位发电经营成本为元0.109元/kW・h。

按现阶段上网电价1.00元/kW・h(含税)计算,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10.27%,财务净现值(Ic=8%)为6475万元,大于零。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8.31%,财务净现值(Ic=8%)7723万元。

二、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

“十二五”期间我国在能源领域将实行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仍然是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努力提高清洁能源开发生产能力。以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大型沼气工程为重点,以“设备国产化、产品标准化、产业规模化、市场规范化”为目标,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甘肃省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根据《甘肃省“十二五”规划纲要》,2015年全省风电装机规模达到17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0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装机占全省电力装机比重达到36%。为实现“十二五”能源工业发展规划目标,促进甘肃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甘肃省将利用各种途径来发展可再生能源。

目前的太阳能发电技术主要有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其中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尚处于试验开发阶段,而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已经成熟、可靠、实用,其使用寿命已经达到25~30年。

要使光伏发电成为战略替代能源电力技术,必须搞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而这个技术已经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合理开发太阳能资源,实现地区电力可持续发展,根据《西北电力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研究》,甘肃电网2015年需电量906亿kW・h,最高负荷为15500MW。2006~2015年尚需增加近6600MW的容量和约450亿kW・h电量,电力、电量缺口甚大。因此,甘肃电源项目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在火电、水电项目建设的同时,将大力提高太阳能、风电等清洁、高效的优质能源的比重。

第5篇: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范文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11-0058-04

Abstract:“Low carbon economy”was first found in 2003, British 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carbon economy.” Today social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has become a global consensus.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Party's eighteen comprehensive exposition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reform of the institutional 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irection, focusing on tasks, energy-efficient, low emissions as the core of "carbon revolution" has brought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Jiangsu Province,with a large population and a large industrial, has taken pace on the low-carbon economy , but the energy is still inadequate. Jiangsu Province shows a high-carbon energy using characteristics, heavy industry with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high pollution is the main source of GDP growth, the proportion of the use of new energy and renewable energy is a little low, the way of low-carbon economy has a lot of difficultie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 then focuses on what the impact social development has of energy,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coping strategies on energy demand under social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in Jiangsu and make the summary on this paper.

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 Jiangsu Social Development; Energy Demand; Impact;Energy Strategies

一、引言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将低碳经济定义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1-2]

江苏省是全国工业大省,同时也是资源小省,自身资源能源并不富足,近年来江苏省的能源自给率越来越低,发展中所需要的能源主要是来自于外省的化石能源,这是江苏省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目前,江苏省正面临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江苏省人口众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步伐的加速使得江苏省加大了对资源能源的需求;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的进步,江苏省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3]这两方面的现状正严重制约了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是促进江苏省社会和谐的重大威胁。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江苏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江苏省的能源利用情况必然会受到影响。江苏省目前的能源消费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为主,这些能源均为高碳型能源。选择低污染甚至于无污染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化石能源低碳化是支持江苏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途径。因此,基于江苏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江苏能源利用现状及江苏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低碳经济下江苏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应对策略。

二、江苏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江苏省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5088.3亿元,位列全国第二,比上年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比去年增加3634.3亿元,增速为2.9%;第二产业比去年增加31057.5亿元,增速为8.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0396.5亿元,比去年增长了8.4%。

首先,通过媒体宣传培养低碳意识。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各类媒体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在引导着主流价值,因此,媒体宣传是最有效的宣传方式。低碳社会是一种新的生活理念,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普通民众可能对它的概念不是特别清楚,所以,要想建成低碳社会,加大宣传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在倡导全社会低碳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能为发展低碳经济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其次,改变消费方式实现“低碳生活”。江苏省经济的发达伴随的是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据统计,江苏省人均收入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此基础上,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不仅体现在物质上,更希望能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实现低碳生活,不仅仅需要从国家政策、产业及能源结构等大的方向开始改变,消费方式的转变也是通向低碳生活的重要路径。而这一路径需要靠广大的居民才能实现,这也与人们所追求的生活目标一致。低碳消费方式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代表着更高的生活水平,即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保证个人的基本需求。试想如果环境质量下降甚至恶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必然也会下降,所以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是江苏省的必然选择。使用节能产品、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等等都是为实现低碳生活做出的贡献,目前江苏省正在施行这些做法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二)健全相关能源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低碳经济下的能源利用问题提出专门法律法规,但是在几部能源法,例如《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清洁生产促进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2010年),及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规章和地方法规中已经提出需要进行低碳化的变革,并构筑了低碳发展的基本框架。这几部能源法确实为我国的能源结构转型做出了很大贡献,并为我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梁海的环境。

江苏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的低碳立法经验,尽快出台低碳能源利用的地方性法规,并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改进现有法律中存在的问题,填补现有法律存在的空白:一是发展理念问题,要着眼于节能减排的目标,不能只流于形式,为了这个目标而带动各行业的积极性;二是关于节能范围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不能只约束各个工业企业,而应该将责任放到每一个公民的身上,实现在终端处节能减排的目标。

(三)发展多元化的能源结构

目前江苏省发展最快的新能源有风能、太阳能,为进一步深化调整能源结构,还应该继续发展各种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如生物质能源、沼气等。生物质能源在江苏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应重点发展沼气的利用。江苏省能源产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规模不断壮大,但新能源技术水平不高、开发利用率低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此,江苏省首先应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降低经济发展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其次应积极引进技术人才,鼓励科技创新,加强国内外的技术合作,加大引进优惠力度,吸引低碳技术更多落户江苏。

(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0世纪70年代以来,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煤炭等资源已经被大量开采,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能源使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开始实行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为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贡献因素。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即所谓的“节流”。江苏省工业企业众多,能源消费量大,因此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效果是最显著的,新的工艺、材料的开发对提高终端的能源利用效率也有成效。江苏省正在经济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建设工程量大,给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与提高效率创造了条件。

另外,发展循环经济也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一种手段。循环经济旨在实现经济活动过程中“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封闭循环模式,以保证原料的最大化利用和对环境的最小化影响。江苏省可以通过分类回收垃圾、建立水循环系统、整治污染水源、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等措施,来实现资源、能源的最大化利用。

(五)加大与能源相关的技术开发力度

首先加大开发与能源相关的技术。与能源相关的低碳技术主要包括清洁煤技术和新能源技术。清洁煤技术就是用化学方法,将煤炭中的硫化物、氮化物等除去,使之转变为清洁的燃料或化工产品。清洁煤技术包括煤炭气化、煤炭液化、多联产以及燃料电池。该技术可以使燃煤时减少对空气的污染,使煤炭的利用效率提高,使粉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少,使环境污染得到改善,利于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推进洁净煤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增加企业及其它主要用煤行业的经济效益。新能源技术方面,核能的利用率高,清洁无污染,江苏省已经建成了核能发电站,但是核能发电所占的比例很小。江苏省太阳能以及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技术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是目前两种能源的应用范围很小,发展空间很大,所以江苏省应该再接再厉,加大科研力度,拓宽其利用范围。

其次,加大资金投入。据2014年江苏统计年鉴显示,2013年江苏省对工业污染防治施工项目的投资达74.48亿元,是2010年总投资的4倍。由此可以看出,江苏对于保护环境、污染治理这一方面更加重视,同时也显示出江苏省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过去的发展模式给现今低碳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以至于现在江苏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去治理环境污染。因此,改变这种“治标不治本”的现状需要从头抓起,将资金投入到能源技术的开发以及人才的培养上,从源头减少污染的排放。科学技术是硬道理,江苏省应加大自主创新技术的开发力度,根据自身情况,加大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节能技术的投资,使江苏省逐渐形成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并重的清洁型能源消费结构。依靠苏南地区已有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雄厚的经济基础,加深对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开发,促进与之相关的制造业的发展,发展新型制造技术与工艺,降低设备制造成本,逐步推进全省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利用比例的上升,为江苏省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消费结构奠定基础。

第6篇: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生物能源;发展现状;优点;发展前景;可替代能源

在全球资源短缺与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各国都在积极寻找可以部分替代地球石化资源且污染较小的能源,而生物能源作为一种兼具矿物能源和其他新能源特点、优势的可再生能源,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迄今为止,以粮食为原料的第一代生物能源已经在很多国家的生产领域内应用,取得了客观的技术和经济效果,人们对生物能源替代石油能源有了普遍的认可和共识。但是,关于生物能源的争论一直不断,下面就探讨一下当前生物能源现状,以窥探生物能源的发展前景。

一.生物能源的优点

生物能源,是指通过生物的活动,将生物质、水或其他无机物转化为沼气、氢气等可燃气体、乙醇、油脂类可燃液体为载体的可再生能源。其不同于矿物能源,又区别于其他的新型能源,同时兼具两者的特点和优势,是目前一种应用前景良好的可再生能源。它的开发与利用,不仅能解决能源危机问题,还能减少环境污染,改善日渐恶化的生活环境。这些优势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的。

第一,用于开发成为生源能源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进而降低大气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助于降低大气环境污染;第二,生物燃料能够充分的燃烧,在环境中可以很好的分解,降低空气中的粉尘含量,对控制雾霾等空气状况有着良好的作用;第三,能源植物的种植,对农田、水土保持、生态系统、野生动物及水质保护等都有着积极作用,有助于解决环境与生态问题。由此可见,生物能源的优点是较多的,不仅能缓解能源危机,更能保护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不受污染,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家园,保护人类身体健康。所以,生物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必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生物能源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

现阶段,生物能源主要有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生物制氢、沼气等几种形式,下面从它们的发展现状入手,探讨生物能源的发展前景。

第一,生物柴油。当前,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为植物油,世界各国采用的植物油也各不相同。比如,美国以转基因大豆油为原料,加拿大以双低菜籽油为原料,巴西以蓖麻油为原料、马来西亚以棕榈油为原料。关于生物柴油的制法,目前有四种常用的技术方法,即微乳液法、高温裂解法、酯交换法、直接混合法。此外,我国清华大学的相关专家学者提出了工程微藻法,这一技术方法还没有成熟并推广使用,但是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生物柴油在成品油市场上已经有了广泛应用,欧洲地区应用的较多,但是实际开发生产中一直存在低收入、高投入问题,这是阻碍生物柴油发展的主要问题。

第二,燃料乙醇。燃料乙醇是目前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生物能源。其生产中所采用的原料主要有四大类:纤维素原料(农作物秸秆、柴草、伐木剩余物等)、糖质原料(甘蔗、甜菜等)、淀粉质原料(玉米、大米、甘薯等)及其他原料(亚硫酸盐纸浆废液等)。就目前而言,生物制合成燃料乙醇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生物法、化学法等,每一种方法的工艺流程既有相似又有不同。最常用的是生物法中的发酵法,特别是糖类作物发酵乙醇的方法最为成熟。在实际情况中,燃料乙醇生产一直面临着原料不足、成本高等问题,所以从长远角度看,利用纤维植物转化成燃料乙醇的技术方法是一种很理想的方法,不仅成本低,又能解决原料不足问题。

第三,生物制氢。生物制氢的应用,既为生活提供了所需要的氢气,又开辟了一种废物回收利用的新途径,是一种绿色的生物能源生产工艺。生物制氢的原料是相当广泛的,有牛粪、淀粉废水、豆制品废水、玉米秸秆、酒糟、纤维素、污水等。制法具体有光合生物产氢、发酵细菌产氢、光合生物与发酵细菌的混合产氢等。鉴于生物制氢的主要原料很多,应用起来较方便,是未来能源制备技术的主要趋势之一。但是,生物制氢依然有许多技术问题有待创新与突破,如光合生物产氢方面,唯有实现创新才能促进这一种生物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四,沼气。沼气是一种抗爆性、燃烧值很高的绿色能源,其原材有禽兽粪便、食品加工废物、作物秸秆、酒精废料等。作为一种绿色、清洁的生物能源,沼气不仅在发达国家应用广泛,在发展中国家也有着广泛运用,而我国沼气主要运用于农村地区,如供暖、做饭等,工业领域应用现状不如农村地区,且缺乏系统化的发展。

以上是最常见的四种生物能源形式,在发达国家的开发与利用比较广泛,但在发展过程中均遇到了不同问题。比如,生物柴油的低收入、高产出问题,生物制氢的技术创新问题,这是生物能源发展的主要障碍。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国家,生物能源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加快,生物能源发展有着极好的前景。我国应基于资源优势,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并坚持自主研发,推动国内生物能源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效缓解了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是科学技术的一次进步,更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场重要变革,是人类智慧与崇明才智的展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解决能源问题和保护环境,必须积极开发与利用生物能源。一方面,加大生物能源研发力度,另一方面增加资金投入,同时对生物能源的产业化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建立一条科学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莉.生物能源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J].化工文摘,2009,02:48-50.

[2]唐三元,席在星,谢旗.甜高粱在生物能源产业发展中的前景[J].生物技术进展,2012,02:81-86.

[3]邱桂红.生物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10,09:265+267.

第7篇: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范文

这6个配套文件分别是《关于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和规范运行的实施意见》《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

文件从输配电价、交易机构、发用电计划、售电侧等重点领域进行了部署,这标志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经济日报》记者围绕文件内容分别采访了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法制和体制改革司、电力司、新能源司等相关司局负责人,并就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解读。

访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负责人

变独买独卖为多买多卖

问:《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实施意见》着重突显以下九个主要特点。

一是明确了市场建设在具备条件的地区逐步建立以中长期交易为主、现货交易为补充的市场化电力电量平衡机制 的初期目标。

二是强调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竞争性环节电价,与扩大直接交易主体范围、市场规模以及市场化跨省跨区交易机制协同推进。

三是提出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类市场模式和一系列市场交易品种;对区域和省(区、市)电力市场范围和功能进行了界定。

四是明确规划内可再生能源在优先发电的基础上,优先发电合同可转让,解决当前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与系统调峰容量不足,以及跨省区消纳与受电省发电企业利益冲突的问题。

五是将各类发电企业纳入市场主体范围,以促进公平竞争和市场效率;将电力用户纳入市场主体范围,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电力供需平衡。

六是建立了与电力供需相对应的实时价格机制,可以更好地保障电力系统的实时平衡,从而彻底解决直接交易只考虑电量平衡、不考虑电力平衡的弊端。

七是允许试点地区结合本地区输电网架结构的实际情况,选择采用区域电价或节点边际电价。

八是针对市场化后系统发生紧急事故、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情况,明确了应急处置原则。

九是对市场信用体系制度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问: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路径是什么?

答: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路径是: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竞争性环节电价,按照电压等级和用电容量不断扩大参与直接交易的市场主体范围和电量规模,选择具备条件地区建设现货交易和中长期交易同步开展的电力市场试点,建立适应现货交易要求的优先发用电机制;电力市场试点运行一定时间后,总结试点经验、完善交易机制、丰富交易品种,视情况扩大试点范围,推动各电力市场的融合与联合运行。

非试点地区按照《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以及《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的有关内容开展市场化交易,在国家制定的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基础上,规范扩大电力直接交易,逐步过渡到适应现货交易要求的中长期交易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形成现货市场。各地零售市场按照《关于推进售电侧改革的实施意见》开展市场化交易。

问:推进电力市场改革能否降低电价?

答:现行电价体制下,用户终端价格主要包括发电上网价格、输配电价、政府基金和附加三部分。本次改革以核定输配电价为切入点,将电网企业购销差价作为主要收入方式转变为按照政府核定的输配电价收取过网费。市场建设重在理顺价格形成机制,构建反映供需变化、实现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间传导的价格信号,变独买独卖为多买多卖,其作用在于提高市场的竞争性,增强电力用户的用电选择权。从目前电力供需形势来看,在一段时间内电能量价格应该呈下降趋势。随着电力供需形势变化和市场机制的完善,电价将出现有升有降的局面。同时,监管机构将加大市场运行中市场力、串谋报价等问题的监管力度,避免市场平均价格大幅波动。

问:《实施意见》中为什么要突出建立现货市场?

答:这一次电力市场建设与2019年的市场化改革相比,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提出了电力市场建设应中长期交易和现货交易并举;逐步建立以中长期交易规避风险,以现货交易发现价格信号的电力市场。

过去我们推广开展的大用户直接交易,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中长期电力交易机制,由于缺乏市场化的电力电量平衡机制,不能真实反映电力供需,价格信号存在失真情况,因此,需要建立现货市场。

交易机构收取手续费不会造成电价上涨

访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负责人

问:为什么要出台《关于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和规范运行的实施意见》?

答:建立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形成公平规范的市场交易平台是贯彻落实中发〔2019〕9号文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要求的重要途径,是中发〔2019〕9号文明确的近期推进电力体制改革重点任务之一。组建和运行相对独立的交易机构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涉及主体众多,需要制定专门文件对交易机构设置、职能定位以及运行规则等内容作出规定,以便指导后续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和规范运行工作。

问:从电力市场建设的实际看,对电力交易机构组建的总体考虑是怎样的?

答:电力交易机构不分级、互不隶属,同一地域内不重复设置开展现货交易的交易机构。考虑到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实际需要,对各类交易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总体考虑如下:一是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主要职能是落实国家计划、地方政府协议。二是其他区域交易机构。主要职能是开展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三是省(区、市)交易机构,主要职能是开展省内中长期交易,有条件的探索开展现货交易。

组建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旨在搭建公开透明、功能完善的电力交易平台,不以营利为目的,依法依规提供规范、可靠、高效、优质的电力交易服务。

问:如何理解电力交易机构的相对性和独立性?

答:交易机构的独立性主要体现在:一是交易职能上,交易机构负责市场交易组织;二是组织形式上,按照政府批准的章程和规则组建交易机构,可以采取公司制和会员制;三是运营管理上,交易机构具有与履行交易职责相适应的人、财、物,可向市场主体合理收费,日常管理运营不受市场主体干预,接受政府监管;四是人员任命上,高级管理人员由市场管理委员会推荐,依法按组织程序聘任。

交易机构的相对性主要体现在:一是依托电网企业现有基础条件成立,交易机构人员可以电网企业现有人员为基础;二是可以采取电网企业相对控股的公司制、电网企业子公司制等组织形式;三是组建初期,可在交易机构出具结算凭证的基础上,保持电网企业提供电费结算服务的方式不变;四是交易机构和调度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市场运营业务,共享网络拓扑结构、安全约束等电力系统运行基础信息。

问:电力交易机构收取交易手续费是否会造成电价上涨?

答:市场建设初期,交易规模处于起步阶段,电力交易机构原则上不收取交易手续费,日常运行所需资金由各股东或会员单位按出资比例进行分摊。条件成熟后,可收取交易手续费,具体标准由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议定,按程序批准或同意后执行。

电力交易机构收取交易手续费不会造成电价上涨。首先,现有模式下的交易成本隐藏在电网购销差价中,交易机构独立后只是将交易成本透明化,可考虑在核定电网企业输配电价时扣除该部分交易成本。其次,交易机构收费在市场主体电费中的比例较小,不至于造成电价上涨。根据国际经验,交易相关费用仅占电能单价的1 至2。建立市场化的交易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低成本,所降低的成本会远远大于为保障交易机构正常运转所收取的交易相关费用。最后,交易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收取交易手续费形成的当期盈余会在下期返还市场交易主体。

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售电业务

访国家能源局电力司负责人

问:售电侧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思路是什么?

答:售电侧改革是本次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点,也是亮点。中发〔2019〕9号文件提出要稳步推进售电侧改革,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售电业务。

一是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按照有利于促进配电网建设发展和提高配电运营效率的要求,探索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的有效途径。逐步向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放开增量配电投资业务,鼓励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发展配电业务。

二是建立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根据开放售电侧市场的要求和各地实际情况,科学界定符合技术、安全、环保、节能和社会责任要求的售电主体条件。电网企业应无歧视地向售电主体及其用户提供报装、计量、抄表、维修等各类供电服务,按约定履行保底供应商义务,确保无议价能力用户也有电可用。

三是多途径培育市场主体。允许符合条件的高新产业园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售电主体直接购电;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成立售电主体,允许其从发电企业购买电量向用户销售;允许拥有分布式电源的用户或微网系统参与电力交易;鼓励供水、供气、供热等公共服务行业和节能服务公司从事售电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发电企业投资和组建售电主体进入售电市场,从事售电业务。

四是赋予市场主体相应的权责。售电主体可以采取多种方式通过电力市场购电,包括向发电企业购电、通过集中竞价购电、向其他售电商购电等。

问:什么样的企业或个人能够成立售电公司?

答:售电公司以服务用户为核心,以经济、优质、安全、环保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鼓励售电公司提供合同能源管理、综合节能和用电咨询等增值服务。

根据中发〔2019〕9号文和《实施意见》,电网公司、发电公司及其他社会资本均可投资成立售电公司。拥有分布式电源的用户,供水、供气、供热等公共服务行业,节能服务公司等均可从事市场化售电业务。个人也可以投资成立售电公司,只要符合售电公司准入条件即可。

问:售电公司组建程序是什么?

答:按照简政放权的原则,《实施意见》对售电侧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作了创新性安排,这是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准入机制方面,将以注册认定代替行政许可的准入方式,以降低行政成本,实现有效监管,提升工作效率,重点是一承诺、一公示、一注册、两备案。

一承诺,就是符合准入条件的市场主体应向省级政府或省级政府授权的部门提出申请,按规定提交相关资料,并作出信用承诺。一公示,就是省级政府或省级政府授权的部门通过信用中国等政府指定网站将市场主体是否满足准入条件的信息、相关资料和信用承诺向社会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纳入年度公布的市场主体目录,并实行动态管理。

一注册,就是列入目录的市场主体可在组织交易的交易机构注册,获准参与交易。两备案,就是在能源监管机构和征信机构进行事后备案。

问:售电公司如何分类?

答:售电公司分为三类。包括电网企业的售电公司;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网并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售电公司;不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独立售电公司。同一供电营业区内可以有多个售电公司,但只能有一家公司拥有该配电网经营权,并提供保底供电服务。同一售电公司可在多个供电营业区内售电。

问:电网公司参与竞争性售电业务,如何保证售电公司间公平竞争?

答:为确保售电市场的公平竞争,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一是交易机构应选择独立性相对较强的组织形式。在电网企业成立售电公司从事竞争性售电业务的省份,交易机构原则上采用相对控股的公司制或会员制,确保多方参与。

二是电网企业的售电公司也必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运营。

三是电网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设置 防火墙,从人员、资金、信息等方面确保市场化售电业务与输配电业务、调度业务、非市场化售电业务分开。

四是加强监管,将电网企业关联售电公司独立经营情况作为重点监管内容。

问:发电企业成立的售电公司是否可以拥有配电网经营权?

答:为了调动发电企业参与售电的积极性,也不至造成新的厂网不分,《实施意见》对发电企业的售电公司拥有绝对控股增量配电网(不包括公共配电网),并未专门限制。而是通过试点,逐步探索社会资本(包括发电企业)投资增量配电网的有效途径,经营区内的发电企业也可以有多个选择。

推进自备电厂与公用电厂公平竞争

访国家能源局电力司负责人

问:本次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答:自备电厂是我国火电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中发〔2019〕9号文改革任务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自备电厂监督管理,逐步推进自备电厂与公用电厂同等管理,有利于加强电力统筹规划,推动自备电厂有序发展;有利于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提升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水平;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有利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问:如何统筹各地自备电厂的规划建设?

答:未来新(扩)建燃煤自备电厂项目(除背压机组和余热、余压、余气利用机组外)要统筹纳入国家依据总量控制制定的火电建设规划,由地方政府依据《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核准,禁止以各种名义在总量控制规模外核准。

问:对并网自备电厂运行管理有哪些要求?

答:按《指导意见》要求,并网自备电厂:一是要严格执行调度纪律,服从电力调度机构的运行安排,合理组织设备检修和机组启停。二是要按照两个细则参与电网辅助服务考核与补偿,根据自身负荷和机组特性提供调峰等辅助服务,并按照相关规定参与分摊,获得收益。三是要全面落实电力行业相关规章和标准,进一步加强设备维护,做好人员培训,主动承担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责任和义务。

问:自备电厂在环保方面应满足哪些要求?

答:《指导意见》明确,自备电厂应安装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设施,确保满足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要求,并安装污染物自动监控设备,与当地环保、监管和电网企业等部门联网。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最新环保要求的自备电厂要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改造等措施,限期完成环保设施升级改造;拒不改造或不具备改造条件的由地方政府逐步淘汰关停。对于国家要求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自备燃煤机组,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相关改造工作。鼓励其他有条件的自备电厂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为解决弃风弃光弃水问题提供政策基础

访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负责人

问:此轮电改对于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有何意义?

答:近年来,并网消纳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障碍。今年以来新能源消纳形势更加严峻,新能源与常规能源之间的运行矛盾不断加剧。大量的弃风、弃光现象既造成了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巨大浪费,削弱新能源行业发展动力和后劲,也严重影响国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实施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步伐。在目前情况来看,除了技术因素外,出现并网消纳问题更多是体制机制原因。

中发9号文明确提出解决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无歧视无障碍上网问题是当前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从一定程度上讲,是否能够有效解决弃风弃光弃水问题将是考量本次电改成效的重要目标之一。近期出台的6个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也将落实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放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为从根本上解决弃风弃光弃水问题提供了政策基础,是保障今后可再生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

问:此次电改配套文件具体是如何考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问题的?

答:一是建立清洁能源优先发电制度。《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优先发电制度。优先安排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保障性发电,优先发电容量通过充分安排发电量计划并严格执行予以保障。在发电计划和调度中将优先安排可再生能源发电,逐步放开常规火电等传统化石能源的发电计划,并将加强可再生能源电力外送消纳,提高跨省跨区送受电中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

二是建立适应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市场机制。《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形成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市场机制。规划内的可再生能源优先发电,优先发电合同可转让,鼓励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同时,将建立电力用户参与的辅助服务分担机制,积极开展跨省跨区辅助服务交易,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

三是加强和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管理,提高系统运行灵活性。《关于加强和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自备电厂参与提供调峰等辅助服务,并推动可再生能源替代燃煤自备电厂发电。四是在售电侧改革中促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允许拥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电源的用户和企业从事市场化售电业务。

问:在保障可再生能源消纳方面下一步还会有什么政策措施?

第8篇: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范文

1 中美可再能源政策比较与分析K

1.1强制性政策的比较与分析SAJ:

制定一定的法律、法规或条例,从法律上保证可再生能源(RE)的发展,这是中美两国共同作法,也是两国共同的特点。事实证明这是十分必要的。举例来说,美国所以能在风能、太阳能方面取得世界公认的成就并在生物质能发电技术上进入世界的先进行列,一个重要原因是RE技术的发展很久以来就得到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技术和保护。如早在1978年美国"公用事业管制政策法"中就规定电力公司必须按可避免成本购买热电联产和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电力。这一政策为RE发电技术与化石燃料发电技术的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到1992年,在"能源政策法"中,进一步对RE发展提出了要求,即要求到2010年RE提供的能量应比1988年增加75%;同时规定对RE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予投资税额减免,并授权能源部资助RE的示范和商业化项目。;d!JE

1995的中国政府颁布了首部"电力法",明确鼓励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与此同时.原电力部还出台了"风力发电并网运行的管理规定"。无疑这些政策措施对促进RE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作用。zU[Ee

但是,相比较而言,两国在强制性政策的规定方面却显示了不同的特点:N

中国的特点是:注重政策的宏观性、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论述,它的优点是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有多种选择。缺点是如果没有与之相配合的实施细则(例如就政策如何支持,怎样鼓励,支持到什么程度,鼓励维持到什么时候等问题作出相应的具体规定)。否则这些条文和要求将无法变为现实。UO_

美国的特点是:即有宏观性的论述,又有具体政策的规定,1992年的"能源政策法"即是一例。因而这些政策看起来明确具体、界限清楚、要求严格。EDGP

美国可再生能源政策的另一特点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紧密配合,既有联邦政府全国性的统一规定和要求,又有各地区和州政府的特殊、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如根据联邦政府的"能源政策法"的精神,有些州政府又制定了"系统效益收费制"和"可再生能源设备通行权"等适用本地区的政策和规定。这样,上下配合,互为补充,从而形成一套完整有力的政策体系。E:$

美国政策的第三个特点是及时审视,随时调整。即根据客观实际需要和形势变化而不断地调整或制定新的政策,这一特点在其他几类政策上亦有体现。如为了适应目前电力工业资产重组和反管制改革所带米的影响和变化,有些地区及时地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配额制"(RenewableProtfolioStandard)的政策规定等。}w

1.2经济激励政策的比较与分忻/v.

尽管经济激励政策多种多样,但从中美两国使用的频率和广泛性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jI1q8

(1) 补贴政策,0kn

这是中国常见的一种激励手段,美国则使用不多。一般而言,补贴有三种形式:G

一是投资补贴,即对投资者进行补贴,如中国政府对地方小水电建设的投资即属于此类。美国过去对风力发电投资者曾实行过15%投资补贴,但现在已停止使用。对投资者进行补贴的优点是可以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增加生产能力。扩大产业规模;缺点是这种补贴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无关,不能起到刺激更新技术、降低成本的作用。5o2TZ

第二种是产出补贴,即根据RE设备的产品产时进行补贴。中国目前还没有这种补贴政策。这种补贴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即有利于增加产品产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也是美国加州目前正在实施的一种激励措施(即对RE产生的电力给予0.6一1.0/kwh的补贴)~`

第三种是对消费者(即用户)进行补贴。这是中国广泛采用的一种刺激措施。除了在推广太阳能设备、微型风力发电设备中广泛采用外.在农村户用沼气池,高效率柴灶和其他生物质能技术试点示范也曾广泛采用。美国加州对购买PV系统的用户也采取了类似的鼓励措施。这一政策的理论依据是:通过刺激消费,达到扩大市场需求的效果,反过来带动生产能力的扩大,进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实践证明。这一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就RE而言,只有当消费市场足够人时,才可能达到目的,而足够大的消费市场需要大量资金,如果仅仅靠补贴则是难以实现的。]dEsbQ

但是,不管怎么说现阶段补贴政策毕竟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中美两国(特别是中国)可再生能源之所以有今天的规模和水平,同该项政策的作用则是不可低估的。然而,从总结经验角度来看,补贴政策的实施应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n)

补贴资金来源问题。根据美国和西欧的经验。一是通过系统效益收费来筹;另一个是征收化石燃料税,中国主要由政府财政支付;而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财政收入有限。需要补贴支援的事业很多,所以依赖政府财政的支持不是长久之计。

补贴策略问题,即应给谁予以补贴和以什么样的的运行机制进行补贴,如果对用户进行补贴,正如前述,不一定能达到政策的预期目标:如选择投资者给予补贴,并采取公开招标,公平竞争的机制,则可能取得既扩大生产规模,又能降低成本的双重目的。rb>

(2)税收政策[

这是中美两国(尤其是美国)应用最多的经济政策,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的税收政策:一种是税收优惠政策,如减免关税、减免形成固定资产税,减免增值税和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收入税)等。从理沦上说,减兔税收不需要政府拿出大量资金来进行补贴。只是减少一部分中央或地方的收入;而且,目前RE产业规模小,不会构成对全国税收平衡的影响,因而易于实施。只是由于大多数税种不进入生产成本(关税例外),只影响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因而,实际上对鼓励企业改进生产制造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没有直接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业,一旦这种优惠政策取消企业便生存不下去的原因所在。如美国的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和销售。税收减兔政策取消后,其销售量从1980年的1746000m一下降到1990年1026000m,生产企业减少了近200家,又加世界闻名LUZ太阳能热发电装置也面临着联帮政府和州政府税收优惠取消后破产的威胁。B

另一种税收政策为强制性税收政策。如对城市垃圾和畜禽场排放的污水等物质。实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等即属此类。各国的实践证明,这类政策,尤其是高标准,高强度的收费政策,不仅能起到鼓励开发利用这类资源的作用,还能促进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的作用。因而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刺激措施.m8Nf

应指出的是,税收减兔政策的目的在于促进技术进步和技术的商业化,因而应对什么企业减免和减免税收后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经济的和技术的目的).则是实施这一政策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cG?0>

(3)价格政策e

由于RE产品成本一般高于常规能源产品,所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对RE价格实行优惠的政策。在美国"能源政策法"中规定公用电力公司必须以避免成本收购RE电量,同时美国的一些州还作出按净用量收费的办法。这些实际上都是电价优惠的措施,在中国,原电力部也就风力发电上网电价制定了较优惠的政策。$

但是实际上,两国所制定的政策的法律效力存在明显的差别。一方面美国的电价优惠政策覆盖了所有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中国仅限于风力发电;另一方面美国的规定是由联邦政府以法律的形式而签发的,而中国的规定尚属部委一级批准实施的计划,而且未经过国务院和人大委员会的审议批准。:tn

理论分析和实践都已证明,价格优惠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激励措施,只要应用得当,可以起到促进技术进步和降低成本的作用。其关键性的问题有两个:y

一个是差价补贴的资金来源问题。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通常的办法是:政府、电力公司和用户共同承担;或全部由用户承担,如通过电费加价来筹集资金。现阶段由于RE产业规模小,补贴资金需求量小,这种做法是一种比较现实的办法。z|q%转贴于 EN

另一个是价格优惠对象的选择标点其涵意与前述补贴政策基本相同,这里不再重复。r,.0

(4)低息(贴息)贷款政策~P

低息(或贴息)贷款可以减轻企业还本期利息的负担,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缺点是政府需要筹集的一定的资金以支持贴息或减息的补贴,贷款数量越大,贴息量越大,需要筹集的资金也越多。因此,资金供应状况是影响这一政策持续进行的关键性因素。目前美国已没有这类的贷款政策,中国的实施规模也很小,完全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y

为了提高贴息贷款的经济效益,关键性的问题与提高价格政策和补贴政策的实施效应完全相,即要正确地选择贷款对象和实施科学的贷款程序。 :V3ml

1.3研究开发政策的比较和分析*cR{/+

重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工作是中美两国共同的特点。其主要表现是:s2B3 |

(1)从70年代以来两国部实施了一大批科学研究与开发计划;cZ/

(2)两国政府投入巨额资金用以支持RE的研究和发展;,S)Y

(3)建立并形成了一批国家级的试验室和研究队伍。@}v

但是相比较而言,中美两国这方面政策的差别也是明显的:J~{

(1)资金投入强度相差悬殊。以"九五"(1990-1995)为例,中国政府用于"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经费不足1.0亿元人民币,而美国 政府投入RH研究和开发项目却高达14.56亿美元。两者的差距不言而喻。尽管中美两国经济基础不同,实力不在一个档次上,不能简单地直接相比较,但是从中国可再生能源及研究开发的实际需要和实际上已得到的支持来看,政府的投入是严重不足的。 5j%T>

(2)在RE的研究开发方向,中国只有一个积极性,即中央政府的积极性,地方和工业界基本还没有介人或介人甚少:近年来虽然有所改善,但实际投入RE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则屈指可数。美国不仅有联邦政府的投入,还有工业界、企业家和个人的投贤,一些州政府还设立了专门的研究开发项目和计划。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目前美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整体上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拥有世界最大的规模的风电场。太阳能热发电站和生物质能发电系统,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依然对其研究和开发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支持,提出并实施了一批新的规模宏大的开发计划,这不是偶然的,这跟该国宏伟的社会经济目标、环境目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对研究、开发的巨大作用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关系 1

1.4市场开拓策略和措施的比较和分析S&:=

中美两国在可再生能源市场开拓方面显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和策略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和经验;但是从RE技术商业化发展的需要来说,这些努力还是不够的,特别是在市场运行机制的探索上更显得不足。因为愈来愈多的实践证明,在阻碍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众多因素中,运行机制是一个比技术问题和经济成本更难以解决的问题。从技术来说,目前RE所遇到的各种技术障碍几乎都可以利用现有科学技术而加以解决,经济成本问题也将随着运行机制的改善而得到改善,而机制问题由于涉及国家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等更加广泛而复杂的因素而难以解决,因此,市场开拓是中美两国尤其是中国今后应予加强和改善的方面。6cqL`

2 认识和建议 NHLs@F

©清洁能源技术论坛 -- 论坛讨论主要围绕清洁能源技术、位为专业技术论坛。

0"qxJs

综合上述可以得到这样几个认识,即:中美两国为了推动RE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已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尽其所能,采取一系列的技术、经济、法律、市场和研究开发的政策和措施,大大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这己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是,从两国长远的发展目标和现实需要来说,RE技术还必须有一个更大的发展。这样就需要两国政府(特别是中国政府)应在总结过去国内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措施,补充、修改、完善己有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和措施,研究制定新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和措施。为此目的,结合以上的比较分析,我们愿为中国政府提供以下建议。供在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政策时参考:bvJ

2.1 加强立法,从法律上和政策上保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这一条己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目前中间的"电力法"和"节能法"都己肯定RE的战略地位,在明了政府热情支持和鼓励的态度。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政府的有关部门应立即根据法律上的相关规定,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细则。要进一步明确各地RE发展的合理的比例。明确亨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对象应具备的条件以及亨受优惠条件后应达到的经济目标和技术目标。#,

2.2 全面推行还本付息加合理利润的定价原则。1994年,电力部以部发94(461)号文件形式向全国各大电网,省、市、区供电部门发了风力发电并网运行的管理规定。该规定明确提出电网必须就近收购风电场的电量,其上网电价按生产成本加还本利息和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超出电网平均电价的部分,采取均摊方式,由全网共同负担。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这一规定也有其不足之处,即没有定义全网的范围,由此在如何承担风电差价问题容易产生争论。建议将这规定修改和完善后,上报国务院,进一步明确风电上网电价高出电网平均价格的部分,由区域性电网厅覆盖的地区的电力用户承担,并将这一原则的适用范围扩人到其他类似的可再生能源产品。如沼气发电稻壳发电,生物质发电以及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的并网问题,均应按此原则办理。 .WiK

2.3 继续实施现有的减兔税政策,但运作方式应加以改进。具体建议是:;

(1)目前国家己对蔗渣和沼气发电等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实行为期5年内免交所得税的政策,建议对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及非电利用技术也实行类似的政策。%97qdG

(2)现阶段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较高,征收增值税后的上网电价将更高,以风力发电为例。通常将超过0.7元/kwh,这是电网难以接受的,另外,可再生能源发电不消耗燃料,没有进项税或进项税少,增值税不能抵扣或抵扣很少。因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增值税实际征收额远远高于常规能源发电。按全国统一的增值税率(17%〕征收是不合理的,也不利于与常规能源发电技术的公平竞争。建议实行与小水电一样的增值税税率,即6.0%。Z9^6

(3)制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含其他优惠政策)的对象应具备的条件,以及享受优惠政策后应达到的目标。2O

2.4 增加财政投入和银行信贷,加速RE技术的进步和国产化。在这方面,美同等先进国家已先行一步,注入了数10亿美元的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经费。中国RE技术基础薄,国产化能力低。要大模地发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的高效利用,某些关键技术的攻关和国产化是不可缺少的。结合中同的条件和需要,建议设立以下扶持政策:G~K

(1)增加RE技术攻关和国产化资金,其财政拨款应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成倍增加; ~9`M

(2)将RE技术列入国家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的重点扶持计划;Q!

(3)设立专用于RE技术的信贷资金,其中贴息贷款应在目前每年用于农村能源利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贷款1.2亿元的基础上有所增加;5T[;{Z

(4)凡利用国产设备兴建的可再生能源企业,可以优先得到国家政策银行的优惠贷款或贴息的支持;p

(5)凡使用国产可再生能源设备或零部件的企可免征或形成固定资产税,以降低国产可再生能源设备的造价,扩大市场销路,促进国产化。DI&Kp

C

第9篇: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区域能源;地源热泵;节能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4月12日

一、引言

我国目前面临能源短缺与能源消耗快速增长的矛盾,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均剩余可开采石油储量不到3.0吨,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9,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至2008年全年已达到48.0%;煤炭、天然气和森林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分别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2、1/23和1/6。

地源热泵技术作为一种有益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冷热源形式,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地源热泵在学术上的定义是指一种利用少量高位能,实现从低位能向高位能转移的热泵空气调节系统。从广义上看,它包括了使用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作为热源和冷源的系统,即地下土壤热交换器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热泵系统、地表水(湖水、河水、海水及污水)热泵系统。

二、国外现状

自1912年瑞士Zoelly提出的“地源热泵”概念以来,地源热泵系统因其利用可再生能源,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优点,在工程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美国的水源热泵技术应用偏重于住宅和小型商业建筑,在大型建筑方面,美国推行WLHP系统,即水环热泵系统,该系统是水源热泵系统的一种特殊方式。美国地源热泵工业已经成立了由美国能源环保研究中心、美国地下水资源联合会、爱迪生电力研究所及众多地源热泵制造设计销售公司以及政府机构和建筑商等146家成员组成的美国地源热泵协会,该协会在近年来投入了大量资金从事开发、研究和推广工作。

与美国的热泵发展有所不同,中、北欧如瑞典、瑞士、奥地利、德国等国家于20世纪六十年代逐步发展成为主要用于采暖的水-水型地源热泵技术,主要利用浅层地热资源,地下土壤埋盘管的地源热泵,用于室内地板辐射供暖及提供生活热水。

加拿大地源热泵市场增长急剧,其主要原因是加拿大联邦政府的拨款支持,以及各省政府有针对性的补贴和公共服务部门对住宅改造的激励,补贴程序由专门机构(如声誉很高David Suzuki基金会)独立研究。

亚洲地区,如日本,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建成了不少利用地表水、城市生活废水及工业废水的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系统,如东京幕张地区利用城市生活废水的水源热泵系统;八十年代初建成的东京箱崎地区区域供冷供热工程是首次采用了隅田川的河水作为热泵热源,第一期工程规模为11,000kW,具有4,980m3的蓄热槽。

三、国内现状

地源热泵在我国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到21世纪初,是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地源热泵概念逐渐出现在我国科研工作者的视野里并得到逐步重视。1997年中国科技部与美国能源部正式签署的《中美能源效率及可再生能源合作议定书》是我国地源热泵真正起步的标志性事件,这个合作对我国地源热泵初期发展起到了引导的作用。第二阶段从21世纪初到2004年,是推广阶段。这个阶段地源热泵系统在我国各个地区均有应用,相关科学研究也极其活跃,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系统培训,技术实施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某些项目出现了问题,引起了人们对此技术的担忧,而且房地产开发商更注重降低建设成本,而不注重新技术和建筑室内环境质量与科技理念,部分地源热泵企业在市场拓展方面遇到困难,艰难地生存。第三阶段从2005年至今,为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后,随着我国对可再生能源应用与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加强,《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和修订,外加财政部、建设部两部委对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和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的逐步推进,更是奠定了地源热泵在我国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中的突出地位,各省市陆续出台相关的地方政策,设备厂家不断增多,集成商规模不断扩大,新专利新技术不断涌现,从业人员不断增多,有影响力的大型工程不断出现,地源热泵系统应用进入了爆发式的快速发展阶段。

2009年6月1日,《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修订版正式实施。相比此前的规范,修订版更趋于完善合理,补充了地源热泵工作的缺失部分,将地下工况考虑到地源热泵实施细则中来,降低了工程失误系数,为科学应用管理地源热泵系统提供了坚实的保证,成为正确指导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应用的行为准则。

国家在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政策方面的支持,促进了地源热泵技术在国内多个省市的应用。

沈阳市大规模推广应用“再生水源热泵技术”,并自主研发了“混合式水源热泵技术”。在水源热泵技术的推广应用上,除了应用地下水源热泵技术,又创造了再生水源热泵技术这种新形式,用这种形式供热的节能效果还能再提高10%左右。

辽宁大连的星海假日酒店采用的海水源热泵集中空调能为4万m2的建筑提供制冷和采暖,在国内尚属首例,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海水源热泵工程。北京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热条件,发挥地热温泉的清洁能源优势和保健作用,相继将一些先进的技术,如地热尾水回灌、水源热泵等应用到地热供暖系统上,同时水源热泵式中央空调成为指定选用的空调型式。洛阳市依靠天然的资源优势,大力推广地源热泵技术,正骨医院、黄委会办公楼及宾馆、中侨大厦、丽景阳光生态园等单位已采用了水源热泵空调,运行效果良好。

四、结论

随着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维护等各个方面均变得有章可循,其推广应用时机已成熟。但地源热泵技术就像一个新事物必须经历挫折和教训一样逐渐地发展。作为一门新技术,它为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契机,在不远的将来,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步,经过研究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一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元普,王晔华.地源热泵系统的两种技术路线[J].建设科技.

[2]丛旭日.地源热泵发展及应用[J].建设科技,2005.

[3]赵明婷.水源热泵应用浅谈[J].科技信息,2010.23.

[4]向平,张智,范功瑞,罗惠珠.重庆地区水源热泵应用取水――水处理技术分析[N].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9.8.

[5]李红霞,温建军,邬燕妮.浅谈热泵技术的应用和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9.

[6]孙强.浅谈水源热泵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N].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

[7]美国能源部.北美及欧亚地源热泵发展报告[Z].国际地源热泵协会专栏,2009.8.

[8]张军.地表水源热泵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问题[J].技术交流,2007.28.

[9]徐伟.国际国内地源热泵技术发展[J].建设科技.

[10]陈薪,才隽.地源热泵发展掀开崭新篇章――2009年全国地源热泵委员会年会举行[N].中国建设报,2009.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