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范文

对生命教育的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生命教育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生命教育的理解

第1篇: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范文

无论是中文的“生命教育”还是英文的“Life Education”,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诠释。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都将生命教育纳入小学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当中,有的幼儿园还邀请家长到幼儿园与孩子们一起上“生命教育”课,指导家长与孩子如何善待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

我国幼儿园也进行过关于生命教育的探索,如新华实验幼托分园、杭州市胜利幼儿园、上海闵行区幼儿园等。上海市青浦三原色幼儿园开展的《幼儿园生命启蒙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通过开展“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关怀”等活动,增加了幼儿阶段生命启蒙教育这一学习内容,探索在幼儿园开展生命启蒙教育的策略。

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对如何开展生命教育进行了调查了解,以期为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提供帮助。

一、调查范围、内容与方法

(一)调查范围

幼儿园部分在园幼儿家长,共计237个家庭,其中大班106个家庭,中班85个家庭,小班46个家庭。教师共16人。

(二)调查内容

1.幼儿对生命的态度的现状调查。

2.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认识的现状调查。

3.幼儿家长对教育理念的认识的现状调查。

(三)调查方法

以问卷调查、访谈为主。幼儿园设计了家长调查问卷,以分层抽样的方法向237名幼儿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37份。对个别家长进行随机访谈,了解幼儿的情况以及家长对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的态度及建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对生命的态度的现状调查

1.幼儿对自我生命的尊重与珍爱现状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幼儿在对自我生命的尊重与珍爱态度方面,大班幼儿、中班幼儿、小班幼儿的差别不大。30%左右的幼儿能够肯定自己的价值,做到正确地认识和欣赏自己,但大部分幼儿无法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在对自我生命的珍惜和对危险的回避意识方面,大部分幼儿的回答是有时能或不能,而这也是家长希望幼儿得到教师引导的一个方面。

2.幼儿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与珍爱的现状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在幼儿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与珍爱方面,小班中的大部分幼儿能够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爱,并通过语言或行动进行表达,在家长身体感到不适的时候,有52.2%的幼儿能够主动表示关心。此外,有63%以上的幼儿能够尊重长辈与不同职业的劳动者,有51.8%的幼儿能够主动向他人问好。可是,在是否能够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分歧方面,有76.5%的幼儿表示有时候能或不能,这说明幼儿对他人的尊重与珍爱具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行动体现。

(二)家长的教育理念的现状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是大班106个家庭、中班85个家庭、小班46个家庭。

分析表3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大部分家长比较重视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大部分家长的育儿观念比较新;家长与教师的沟通存在一些问题;绝大部分家长对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给予肯定并表示支持;幼儿家长整体素质比较高,为幼儿园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提供了基础;无关因子的分析。

在设计调查问卷时,课题组假设家长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对幼儿教育的关注程度与家长从事的工作和学历有关。从调查结果来看,它们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有的家长学历高、工作忙,但是仍然能够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与教师进行沟通;有的家长学历不高或者工作比较轻松,而对孩子教育的问题过问甚少。因此,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态度与其从事的工作和学历无关,而与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关。

(三)教师对生命教育的了解与认识

本次问卷调查对大班6名教师、中班6名教师、小班4名教师进行了调查。

分析表4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教师对生命教育缺乏了解。

第二,教师对开展生命教育的方式了解不够全面。

第三,部分教师对生命教育的范畴理解存在偏颇。笔者对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汇总梳理后认为,目前国内幼儿生命教育的大致情况是:①有关生与死的教育。②有关自身健康与安全防护的教育。③有利于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教育。④帮助幼儿建立优质生命信念的教育。第五,爱护生命与感恩的教育。

在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生命教育的理解又是怎样的呢?

在表4中所列举出的项目均属于生命教育的范畴,但是有的教师对其中的某些项目并没有进行选择。这说明教师对幼儿生命教育还缺乏了解,如对生命教育的意义、内涵、范畴的概念不明确,对开展生命教育的策略缺乏整体规划与系统构架。

第四,无关因子的分析。在设计调查问卷时,课题组假设教师对幼儿生命教育的了解程度与教师的学历、年龄、教龄无关。从调查结果来看,它们之间也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有的教师学历高、教龄长,但是对幼儿生命教育知之甚少,甚至一点儿都不了解。有的教师学历较低、教龄较短,但是却对幼儿生命教育具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对生命教育的了解与教师的学历、年龄、教龄无关,而与学习培训有关。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幼儿对生命的态度整体情况比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幼儿无法较好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有的幼儿在对自我生命的珍惜、对危险的回避意识方面还需要得到更多的引导;幼儿对他人的尊重与珍爱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行动体现上缺乏技巧。

2.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第一,教师对生命教育的意义、内涵、方法缺乏了解。第二,幼儿园原有课程体系中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比较少。第三,实施生命教育缺乏整体规划与系统构架。第四,社会上有不少关于生命教育的教育资源,但是没有进行整合、开发。第五,家长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二)思考与建议

1.提高教师对幼儿生命教育的重视,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观。教师只有具备正确的生命教育观,才能更好地开展生命教育,达到保护幼儿生命的目的,释放幼儿生命潜能,开启幼儿生命智慧。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生命教育理论的学习,形成正确的生命教育观,把对生命的理解作为开展幼儿生命 教育的基础,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引导幼儿建立美好的生命信念。

2.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家长对生命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幼儿生命教育的目标不是通过幼儿在园的集体教育就能够达到的,教育的实施者也不仅仅局限于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幼儿园在了解家长的愿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进行生命教育培训、开展户外亲子活动等,促进家长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到生命教育活动中。

3.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不同的生命教育教学目标。幼儿生命教育的实施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进行。对于幼儿来说,要理解“爱生命”有一定难度,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不同的生命教育目标,能够细化生命教育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4.寻找适合开展生命教育的途径,采用多种方法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教师充分利用原有的教学资源开展幼儿生命教育。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绘本故事开展幼儿生命教育,通过主题教学活动开展生命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生命教育,通过家园共育开展生命教育等。通过角色游戏开展幼儿生命教育,能够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模拟生活情境,以一种轻松的心态与人交往,并在游戏中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第2篇: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范文

西方国家明确标举“生命教育”(lifeeducation)的概念,是在1979年澳大利亚悉尼成立的“生命教育中心”(lifeeducationcenter:LEC),该中心后发展成为一个正式的国际性机构(LifeEducationInternational),属于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GO)的一员。其基本的宗旨是:防止“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可见,由于文化背景与社会状况的不同,国内外对生命教育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

1、美国的生命教育起初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美国的死亡教育名为谈死,实则通过死亡教育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以正确的态度保持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死亡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形式。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思想,并且在美国加州创建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思想。到1976年美国有1500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基本普及。为推广生命教育,美国成立了各种专业协会,出版了许多专业及普及性的书籍和杂志。如成立了“美国死亡教育学会”、“死亡教育与咨商学会”,出版了《生死学》、《死》等特别的杂志,各种书籍、影片、视听教材更是不计其数。美国生命教育的实施因地而异,如印第安纳州通过互联网及电子传媒推动生命教育;LifeSkillMinistry是另外一个专门训练青少年生活技能的机构,用来帮助青少年远离犯罪、贫穷等。目前美国的生命教育大致分为品格教育、迎向生命挑战的教育、情绪教育三部分。

2、日本于1989年修改的新《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的自杀、欺侮、杀人、破坏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也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近年日本流行的“余裕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余裕教育”的口号就是“热爱生命,选择坚强”,是针对现在日本青少年的脆弱心理和青少年自杀事件而提出的,目的是让青少年通过“余裕教育”认识到生命的美好和重要,使他们能面对并很好地承受挫折,使他们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余裕教育者认为,热爱生命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热爱其他生命。为此,“余裕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经常到牧场体验生活。更有日本的专家建议,要把中小学体验农村生活变为“必修课”。

3、英国的中小学也非常重视生命教育,很多学校都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这是一个具有特色的预防宣传机构,目的在于引发孩子对生命的热爱。中心设有专业人员,开设生命教育和训练课程,在专业人员的引导下,让学生学到个体关于“自己”的知识,例如探索身体有哪些功能,友谊和情绪如何影响到自我的决定等,这些课程有高度的互动性,鼓励学生发问;同时,生命教育中心也鼓励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参与。还有些英国中小学为青少年开设了有关死亡的课程,进行死亡教育时,邀请殡葬行业从业人员和医生护士走进课堂,与学生共同讨论人死时会面临什么情况,并且让学生轮流通过角色替换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亲人因车祸身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感觉。

4、澳大利亚中小学也设立了生命教育中心,其课程是根据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制订的,目的在于协助学生发展社会技能,发展学生的决策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向说不。

5、德国也实施了“死的准备教育”,出版了专业教材,引导人们以坦然、明智的态度面对死神的挑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善良教育”,即重视对学生善良品质的培养,并将其列为德育生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德国“善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爱护动物”(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同情弱者”(鼓励学生帮助盲人、老人过马路,为身有残疾的同学排忧解难);“宽容待人”以及“唾弃暴力”。

二、启示

我国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孙效智指出,国内外生命教育在具体议题上固然有不同的侧重,但面对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则是互通的。因此,借鉴国外小学生命教育的有益经验,将有助于我国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

1、重视生命教育,制定生命教育目标

由上可见,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在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并在学校的培养目标中注入生命教育的内容;同时,制定详细的生命教育目标,以期教育学生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死亡现象,从而珍惜自己的人生。帮助学生科学地了解人的生与死,以理解的态度面对生命历程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从而使人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国外生命教育的目标大致分为三个方面:⑴认知目标,揭示生物自然界的生命现象,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本质是真、善、美;⑵情意目标,从精神心灵的探索出发,启迪学生珍爱生命,发扬善性,学会关爱生命,建立自我意识,对生命充满希望;⑶行为目标,激励学生快乐成长,规划人生,激发人生,激发奋斗潜能,学会保护生命,自我实现。由于我国忌讳死亡的传统文化,生命与死亡教育很难得到国人的认同,至今在学校教育中仍是一片空白。目前只有上海和辽宁两地从2004年起逐步开展生命教育,借鉴国外的经验,我们要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内容之中,制定详细的生命教育目标,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首要任务。

2、科学设计生命教育课程

在国外,生命教育并不是一门固定的学科或课程,而是随机的、整合的。因此,在课程设计上,他们坚持生命的完整性与统整性,重视各学科的统整以及生活事件的关联性。美国死亡教育的先驱列温顿(Leviton)曾提出了课程设计要考虑六个因素:⑴受教对象;⑵教学取向;⑶学生人数;⑷开设科系;⑸教学方法;⑹教学目标等。在我国,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要结合国情,特别是中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一些具体化的、贴近真实生活的情境,并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对生命感情、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不同程度的理解设计不同课程。

第3篇: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范文

一、选取主题进行模拟实验教育

为了更好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我们可以借助许多资源来辅助教学。例如,每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节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与生命教育相关的一些节日进行模式实验活动,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在3月12日植树节的时候,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植树活动,通过植树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因为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植树造林是为了保护地球环境,对我们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模拟相关的情景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果学校有条件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访艾滋病患者,为他们送去一些生活用品等。在生物知识中,生命的孕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个过程,教师可以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时候结合实验来渗透这部分知识。例如,在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生命孕育的过程,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生命科学的教育纪录片,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教师再随着纪录片的播放为学生作进一步的讲解,让学生对生命孕育的过程能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二、深化认识端正生命学习态度

由于生活阅历的原因,高中生对一些生命现象的理解还不够深刻,这就会导致他们在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些知识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措施来加深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深化学生的生命体验。然后,教师再结合生物教材中的知识点,带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这样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就会越来越深刻。例如,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大量的生物繁殖以及个体发育的知识,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观察与之有关的一些现象,来体会生命的繁衍过程,这样引导学生学习,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爱好,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对学生的要求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会感到压力过大,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为了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室外进行体验学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到室外去寻找我们周围真实的例子,然后进行实地学习。

三、改变模式完善生命教学方法

第4篇: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热爱生命;大中学生;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概念,其后他所倡导的关于生命教育的理念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1979年澳洲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致力于对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防治。1989年,日本新修订的《教学大纲》针对青少年自杀、对人的污辱行为、杀人、破坏自然环境和浪费现象等日益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为内容的道德教育的目标。

在我国,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台湾比大陆起步要早些。1997年,由于当时台湾的一些学校一再发生暴力及自杀事件,台湾当时负责教育工作的陈英豪认为,必须尽快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所以就于该年的年底在全台湾的中学中开始进行生命教育。

当生命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台湾如火如荼地开展之时,我国内地教育界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却才刚刚起步。2003年5月,我国教育部修订了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与原课程标准相比,新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增加并突出了生命教育的内容。新课标规定,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意义,体现生命的价值……”。这些规定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新的亮点之一。此后,上海市和辽宁省相继启动了在中小学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工程。2004年8月,160多名在北戴河参加会议的中国青年志愿者也发出了在中国青少年中开展生命教育的倡议,认为生命教育应该是在学生中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令人遗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以扭曲的形态在现实中运行的。学校教育中过度地强调升学和考试,人的生命的意义被压缩成了数理化英等科目的学习和分数。当人被异化为分数的奴隶时,其人格、人性、道德、意志、审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就都被忽视,这种以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为主要取向的教育必然会造成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特别是当高中生升入高校后,升学压力骤减,各种心理因素造成的问题涌现,因此自杀现象就增多。

生命教育旨在引导青少年正确地认识自我,也正确地认识他人,从而使他们做到既珍重自己,同时也珍爱他人,即培养青少年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态度,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使他们善待生命,完善人格,从而实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这一角度看,生命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乎段。

一、家庭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

老舍先生说过,父母的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家庭是孩子获得生命的的地方,是孩子生存的第一空间,也是孩子生活的第一场所,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重要环境。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其他任何组织或任何外人都不可能替代的。人类文明史也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启示:家庭教育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早且最易被铭记于心的启蒙教育,所以它可以被看做是教育之源;同时家庭教育又是一种最能深入骨髓的学前教育,它又可以被看做是教育的基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采用“爱”的教育的方式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生命至上的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培养孩子珍惜生命和重视健康的意识。要让孩子知道,生命来之不易,所以要体验对生命的喜悦,要理解生命的尊严,使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并树立起自己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学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舞台

学校是学生接受全面教育的场所,学校对青少年正确生命观的形成负有重大责任。但是,当今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之下,学校教育严重地被异化,人类早期的关于人文主义价值的理念,即人对生命、希望、自由、公正、平等、爱和美等的追求已被应试教育的功利性的目的所取代,教育过程中缺少对人的尊重,缺少对人的生命情感的培养和生命意义的追寻。因此,学校应把生命教育放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来加以认识,加以思考,从而构建起一种新的进行生命教育的模式。学校不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要融人生命教育的内容,要设法开展多种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而且还要重视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培育学生对生存的感受能力和生命意识。同时,在学校的管理中也要充分体现其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关怀和对生命的呵护。

三、社会环境是生命教育的条件

第5篇: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范文

一、结合多媒体技术渗透生命教育

为了有效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声画结合的技术来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

【案例】执教《珍爱生命》一课,在上课之初,笔者思量了很久,最终决定运用多媒体进行导入,引导学生加强对生命的重视。教学方式确定下来之后,笔者到互联网上搜集了近年来关于初中生自杀事件的相关报道,并把这些报道进行剪辑整理,最终形成了一个长达五分钟的视频。当笔者把这个视频播放给学生看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对视频中的主人公表示惋惜。看到学生的反应,笔者适时地说:“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仅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不能因为一时想不开而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样做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父母都是不负责任的。”听到笔者这样说,很多学生都默默地点头表示赞同。受到刚才多媒体视频的感染,接下来正式上课的时候学生都表现得非常积极,很多学生在上完课之后都表示自己对生命又有了全新的理解,一定要珍爱生命。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感受更加深刻,心灵受到更加强烈的震撼。这样的生命教育方式无疑是非常有效的。

二、结合调查访谈渗透生命教育

除了结合多媒体技术渗透生命教育之外,笔者还结合调查访谈渗透生命教育。这样的生命教育方式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地感受到生命的可贵。调查访谈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科研方法,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运用得当的话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在进行《珍爱生命》第一课时的教学之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利用课余时间去编写一个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对我校初中生对生命的看法进行调查访谈。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到互联网上搜集了很多相关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然后对此进行归纳和整理,编制了全新的问卷和访谈提纲。做完这一切之后,他们又对我校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访谈和调查。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学生对生命这一话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看到此种情况,笔者还把学生分为正反两个辩论小组。正方认为,要珍爱生命;反方认为,不需要珍爱生命。经过正反两方的激烈辩论,最终正方获胜。通过这次调查访谈,学生对珍爱生命进一步加深了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比笔者苦口婆心地讲授效果要好很多。一切都是学生自己探究所得,事实胜于言表。

三、结合社会活动渗透生命教育

我国对于生命教育的研究起步很晚,因此在教育方法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查阅国外相关的文献资料,笔者发现国外很多国家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时候往往喜欢采用社会活动的方式,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亦采用了这种方法,且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案例】还是以《珍爱生命》一课为例,为了加深初中生对生命的理解,笔者联系了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请他提供方便,让学生近距离与一些临终病人进行接触,给予他们关爱。这位朋友收到我的请求之后,与院方进行了协调,最终我们的社会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在医院里,当学生看到这些临终病人时,都表现得很有爱心,给予了他们最大限度的关爱。有的学生陪病人谈心,有的学生给病人表演节目,有的学生给病人献上了花篮……看到这些临终病人,学生似乎才感觉到生命是短暂的,应该珍惜生命。看到学生的表现如此之好,医院院长还破例让他们参观了太平间,给他们讲述了很多有关死亡的知识。这一次的社会活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笔者让学生回去写一写参加这次活动的感想,他们在感想中无不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

四、结语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可有一些少不更事的初中生,他们可能会因为某些事情而放弃生命。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有义务也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在生命教育中体味生命的珍贵,让他们更加珍爱生命。

参考文献

第6篇: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范文

一、终身教育与生命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

1.终身教育定义

终身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用穷极一生的时间来追求知识的过程,包括不同的教育方式和阶段,总之一切正式和非正式教育都属于终身教育的范畴。终身教育旨在让每一个人在任何需要的时刻都能够学到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是我国的教育改革方针。按照教育的阶段可以分为幼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四个阶段;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等特征。从终身教育的各个阶段可以看出,每个社会个体都可以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机会,去加强和增加自己的知识,让自己具备更多的技能。

2.生命教育定义

生命教育的过程正是让学生重视自己生命活动的过程、享受生命的过程,从而提高社会和个人价值。在生命教育的实践中,生命质量得到提升,从而能够更好地探索和了解生命的本质和内涵。生命教育的内容包含对生命的欣赏,对学生周围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对生死的态度,以及对他人的关怀。生命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感受到生命的变化无常,从而对自己短暂有限的生命更好地去规划和利用,构成良好的社会关系,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生命教育是为了控制青少年的自杀率,引导青少年对生命正确认识而被提出的。生命教育认为生命不仅仅是一具驱壳,也是精神的载体,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来支撑。

3.两者之间的关系

生命教育和终身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密切,生命教育应该成为终身教育。生命教育不仅是针对青少年,还应该伴随学生的成长终身进行。不能因为成年而对生命教育忽视,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会随着成长而出现不同的变化,在成长的各个阶段,生命教育都不可被轻视。

生命教育必须是终身进行的,因为学生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生命教育的帮助,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和疑惑,需要生命教育帮助其引导。应该采用终身教育的观念,长期有效地进行生命教育,针对不同阶段的不同问题,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措施,帮助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终身教育中生命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失去了生命教育的参与,仅仅只学习了科学知识和思想教育内容,学生仍然会对生命产生怀疑和丢失信仰,出现疑惑和对生命的质疑,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其所学的其他知识将变得毫无意义和作用。

二、生命教育发展维度与意义之所在

1.法律维度的意义

从社会和法律的角度来说,生命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人是社会的主题,人随着社会的进步,也在不断地提高和进步,生命在社会中被逐渐地异化,导致利益和价值多元化。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不足会导致信念缺失,从而对生命和人生感到迷茫,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将会作出对自己和他人生命以及社会有危害的事情,从法律的维度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针对这一情况必须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利用正确的眼光看待生命,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待生活不迷茫,有自己喜爱的事物,能够创造出有用的价值,让学生拥有更加和谐的生命状态和更加健康的心理,从而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发展。

2.生存需求角度的意义

从生存需求的角度来说,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本质。有了生命才能接受和承载更好的教育,教育是为生命服务的,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多生存的本领,面对生命的挫折时能够更加坚强。通过生命教育可以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人能够拥有更多的能力,发掘自己的潜在能力,让生命的质量更加饱满,具有更加辉煌的人生意义。生命教育是教育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命教育不仅仅帮助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的疏导,更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生存的技能,达到生存的需要。生命教育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学会关注生存和发展,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并且采取实际行动去实现这种意义。

3.人的本质角度的意义

从本质的角度来看,生命教育是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之外,还应当全面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开发出自己的潜能。在生命的过程中,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处理好,同时保留自己的个性,显示出自己的本色,让思想和学业共同进步,同时还要保障身心健康,德智体美相互促进发展。学生学习的阶段是心智尚未成熟的时期,非常敏感并且易于冲动,反复性很大,所以一旦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开导和理解,将会很容易形成消极和颓废的情绪。学生在认知方面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没有实践能力,导致看待问题时会出现偏差。

三、终身教育背景下实现完善的生命教育理念

1.建立起生命教育的思想体系

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要想实现和完善生命教育的理念,必须建立起生命教育的思想体系。以学习成绩为目的的教育方式必须进行改革,重视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在教育中多加人人文关怀,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根据,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本质,找到生命的成就感。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对学生的尊重,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的个性。让学生有生活的信仰,从而支配自己的生命活动。针对学生对生命感到枯燥无味的状况,需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和对生命的理解。多开展与生命题材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的性格和心理进行锻炼,让学生能够追求心灵教育,更好地调动内心的情感,达到美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这样才能拥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彰显出自己的特色,不断地肯定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为社会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只有建立起生命教育的思想体系,从思想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帮助,让学生及时地纠正自己的消极情绪,体会到生命的价值,能够更好地学会控制自己内心的情绪,避免出现逆反的心里,杜绝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将自己的时间和经历放在更加有意义的事情上,不荒废生命和实践,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掌握自己人生的方向,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之人。

2.建立生命教育的课程内容

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选取优秀的生命教育老师,帮助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生命教育,对学生充分地尊重和关爱,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教育和感化,杜绝学生对生命出现淡薄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只有自身的生命意识觉悟高,才能更加有生活的动力。学校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建立起自身的生命教育教师团队,稳定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从而能够更好地开展系统的生命教育。

其次,要对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教育体系。在教育的过程中以学校的教育为主,社会和家庭的教育为辅。全方位地配合生命教育,承担起不同的职能。政府机构需要成立相关的生命教育机构,为其提供有利的保障和基础。社会应该多开展积极的教育活动,将生命教育贯穿到各种社会活动中,创造出更好的教育氛围。新闻和网络也应该创造好的舆论导向,宣传正确的生命观;在家庭中,要时刻保持轻松和充满爱的环境,让学生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下成长,体验到关爱和幸福。

第三,要增加课堂教学的潜能,建立起良好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和看待生命。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将教育理论、哲学思想等作为生命教育的必修课,并且加人关怀、自然、科学等内容。目前,关于生命教育的课程体系还比较少,所以急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体系,将理论知识与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的必修和选修课程,让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更加全面和立体,不仅在理论上对其有所认识,在实践上也有理性的认识。在课程内容上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结合,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不会感觉生命教育的枯燥,从而质疑教学的内容,要将生命教育巧妙地融合在学生日常学习的课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生命教育的本质,对其造成深刻的影响,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3.建立起生命教育的项目体系

首先,要建立网络化的心理疏导通道,增加对生命的多元化探讨。为学生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培养学生的心理咨询能力,让学生可以相互之间进行开导和探讨。为每个学生安排心理咨询人员,尽可能地及时解决学生的各种生命问题,排解其心理压力,构成学生的倾诉通道。有了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将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让消极的情绪及时得到排解,不至于积累在心理。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细致的开导工作,这样才能扎实地做好生命教育工作,让生命教育工作起到切实有效的作用。

其次,要积极地探索生命教育的有效方法,提高生命教育的质量。丰富生命教育的形式,多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在实践活动中逐渐感悟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自我管理和服务,拥有更多实用的社会技能。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必须合理地安排和创新,对学生多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多了解名人的相关事迹,邀请名师进行讲座,宣传和介绍生命的价值,让学生有前进的动力和目标,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而不是自暴自弃,或者将自己的不幸归结到他人的身上,认为是他人的过错,这样容易产生不好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危害。在生命教学的教学方式上多探索,开发出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上有更多的领悟。

第三,采用新型的方式进行开展,以尊重生命价值为核心理念,在生命关爱中实现生命的意义。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帮助有困难的人群,解决他们的问题和生活需要。将学校作为小型社会,采用社会工作者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实践,无论是正规还是非正规教育系统的学生,都应该给与关怀和帮助,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和精神困惑。采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以及方法技巧,与生命教育工作相结合,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学习和生活,帮助其健康成长,展现生命教育的意义和优势。在开展生命教育时,要积极地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大胆地运用到生命教育中来,吸引学生参与到生命教育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生命教育的内容了解得更加透彻,记得更加牢固。

第7篇: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范文

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可行性

1.对生命教育的定义的简单阐述。

生命教育的思想,最早于1968年由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开始明确提出并倡导践行。1996年前后,我国台湾地区校园一再发生暴力与自戕案件,引起了台湾当局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开始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香港对生命教育也予以极大关注。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开展的生命教育,主要是针对青少年自杀、人生意义的缺失与环境保护提出的。[1]可见,开展生命教育是由人类社会的发展态势决定的,也是教育对迅速变化的社会环境的主动适应。

关于生命教育的定义,目前国内有不少学者有自己的阐述,我认为以下几种颇具代表性:

浙江大学的张云飞这样定义:“所谓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的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2]

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认为:“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提高生命的质量和增强生命尊严的意识,使学生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3]

浙江大学的王东莉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多层次的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要让生命的其他物种和谐地在同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4]

总之,渗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生命教育的主题。[5]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如此看来,生命教育与语文教育有共同的目标。

2.关怀生命:语文教育的基本旨归。

教育除了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6]因此,知识教育理应为完成这样的教育使命而努力。知识的终极价值是生命价值,知识教育理应成为生命化的教育,始终指向一个个永无重复、永难穷尽的生命个体,始终以关怀每一个个体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为自己的基本旨归。[7]

以关怀生命为基本旨归,就是要以生命发展为价值追求,建立起适宜个体生命提升的知识教育体系。[8]教育只有融入个体生命并成为个体生命的有机组成,才可能获得其终极意义。知识教育的意义,只能在生命本身,而不可能在生命之外。当然,作为知识教育的重要一环的语文教育也理应以完成这样的教育使命而努力。

3.实施方法。

(1)激活文本,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光彩。

翻开语文教材,我们不乏看到讴歌生命的篇章,如:《谈生命》、《那树》、《我与地坛》、《热爱生命》、《紫藤萝瀑布》、《再塑生命》等,它们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绝好教材。语文教师应该激活这些文本,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光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呼唤生命教育》和《老王》这两篇,它们恰恰可以概括为从呼唤珍惜自己的生命到呼唤关爱他人的生命。

《呼唤生命教育》一文,在对生命教育的理性认识的陈述中透露着对个体生命的人道关怀,表明了作者对待生命教育的急切的心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对高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篇章。在讲授《呼唤生命教育》时,我这样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从而让学生从理智上树立生命教育的理念。

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明确“生命教育”的内涵。

首先布置学生作预习,让学生或上网搜索或采访身边的此类现象,并调查这些现象给家人朋友乃至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让学生更加具体和真切地了解这种现象带来的严重后果。通过预习,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向同学们讲述此类事件及其严重后果。接着学习正文――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和明确生命教育的定义。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这一点,我激活更多文本作阐述:

因为“生命是尊严的”,“它没有任何等价物,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它”,所以我们能听到李白虽彷徨在歧路,却勇于展望:“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苏轼虽困在黄州,却洒脱自得:“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朱自清虽受现实扰乱,心中苦闷,但却能够超然地说:“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因为每个个体生命的宝贵和独特,即有价值,所以我们能看到这些充满感情、饱含人生智慧的文字。

在我们目之所及的世界中,不仅仅人有生命,动物、植物乃至大自然的一切也都有生命。《紫藤萝瀑布》包含着对花的生命的歌颂: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风筝》中,“我”践踏了弟弟的风筝梦,成年后那份深深的自责,不正体现了对生命的呵护吗?《邓稼先》一文中,邓稼先向我们展示的不正是生命的奋斗不息吗?这些不都能引领我们认识生命的价值吗?

这时,看到学生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望着我,我也备受感动,动情地说:“生命是有价值的,我们必须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和珍惜生命。这不仅是对我们自己而言,对他人我们也应该有关爱情怀,因为生命是平等的。”于是,引起对《老王》的链接学习。

②《老王》与《呼唤生命教育》的共同点:珍视生命,提倡关爱情怀。

《老王》一文中最感动人的一句话莫过于:“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我”出身名门望族,自小受传统文化熏陶,又经历了。在那场运动中,“我”应该是不幸者吧,但对比老王,“我”却认为自己是一个幸运者。这源于“我”对老王真心实意的关怀和牵挂,这份心意在字里行间自然流淌,请学生把这些句子找出来,体会作者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对他人人生的关爱。通过示范,学生能准确地把这些句子找出来。

接着进一步感受作者对老王的关爱。“我”作为一个有幸者,为什么会对老王这个不幸者感到“愧怍”呢?从原文关于“我”的心理描写中可以找到答案:“我”不认为老王对我一家的特殊照顾和给“我”送鸡蛋是应该的,因为“我”付了钱,因为“我”平日照顾他的生意;“我”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好意,“我”后悔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羞辱他。概括而言,那是因为“我”珍视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个体生命的人格,哪怕是老王这样的普通劳动者。“我”用平等观念去看待老王的艰辛生活,“我”认为社会对不幸者只有关爱的义务,而没有嘲笑的理由。老王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硬撑着僵硬的身躯来看“我”,给“我”送来了他不舍得吃的鸡蛋和香油,“我”的关爱在老王身上有了传递,关爱使老王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感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生之为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人,关爱地球上一切的生命。

通过对文本的激活学习,学生受到了很好的感情熏陶,在课后作业――《〈呼唤生命教育〉课后感》中,写出了自己对生命的深刻且独特的见解。

(2)我手写我心,从作文练笔中加深对生命教育的感悟。

生命教育的内容有:重建生命的神圣感,培养社会责任感,协调好生命与生活的关系,正确处理现实中的问题。通过文本学习,可布置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写成作文。许多作文题也正要求学生作这些感悟:如《生命的赞歌》、《生命的奇迹》、《生命・自然・美》等,都能让学生在写作中树立自己的生命观。

(3)角色模拟。

角色模拟实际上也是属于增加学生体验性的一种教学方法,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模拟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找到合适的题材让学生编排课本剧,使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感受他人的喜、怒、哀、乐,然后由学生表达角色模拟的感受,从而加深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事件的客观评价。

通过体验他人的生活,学生会主动思考自己的生活,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学习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节选)》,可安排淘金人、比尔、驯鹿、狼、病狼等角色,通过体会淘金人顽强的生存意识,学生会树立积极面对生命逆境,运用正确方法解决生活难题的人生观。

二、语文教学之于生命教育的有限性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促使其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9]生命教育与德育教育、美育教育和生物学教育关系密切,这是生命教育研究者们的共识。众所周知,语文教育者历来也都重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与美育教育,但语文教育还有它自身要完成的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所以语文教育并不等于生命教育。

首先,从语文教学的主体的状况来看,在各类信息趋向爆炸的今天,学生对生命和人生的看法比之过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程改革的步伐难免跟不上学生心理的变化。今天的学生,追求平等和自由,他们服从真理,但不盲从压力。特别是高中生,他们已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是,这些观念难免还有些稚嫩,有些偏颇,这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仅仅靠语文教学是不能完全解决的。

其次,从语文教学的目的目标来看,过高估计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生命观念的塑造,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语文教学,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简单明了的生活困难时,有时会显得苍白无力,难以言表。只有与其他学科取长补短,结合学生的成长经历,教给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最后,从个体的生命发展历程来看,语文教学只是学生生命历程一个短暂的环节,而生命教育并非阶段性教育。学生未来的人生之路还很漫长,境遇也会有所不同,他们的生命观念还会不停变化和完善。现在我们能做的只是在他们的青少年时期打下一个黄金般的底子,期望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生命教育是现代教育不可遗漏的一环,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未来公民的需要。教师要不断充实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将生命教育融入于教学中,与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情感和体会,使学生能充分地感受生命的价值与喜悦。只有每一个人都对生命有了崇高感和敬畏情怀,能在生活中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与可爱,我们的世界才能走向文明和和谐。

参考文献:

[1]王晓虹.生命教育论纲.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第一版.

[2]张云飞.呼唤生命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语文必修4.

[3]王晓虹.生命教育论纲.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第一版.

[4]王晓虹.生命教育论纲.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第一版.

[5]郑晓江.生命教育的概念、内容和原则.中国德育,2007,(3).

[6]叶澜.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创建而努力[J].教育研究,2004,(2).

[7]王帅.知识教育的生命特质及其有限性.教学与管理,2007,(3).

第8篇: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卫生职业学校 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Measures for Moral Education of Combination Life

Education with Hygiene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Ling

(Changzhou Hygiene Vocational School, Changzhou, Jiangsu 213002)

AbstractLife education, as an advanced 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model, should be carried out with moral education among hygiene vocational schools. This essay mainly talks about the involution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life education in hygiene vocational schools, as well as the ways to combine the life education with other moral educ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ygiene vocational students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Key wordslife education; hygiene vocational school; moral education

传统的学校德育主要是“思想品德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普遍存在着生硬简单和脱离实际的问题。现代道德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将人的完整生命纳入道德教育的范畴。将生命教育融入学校德育工作,积极促进每个学生完整人格的发展,实现道德生命的回归,这样才能体现德育的时代性。尤其是卫生类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医疗卫生单位工作,服务对象是一些需要恢复健康的病患,工作与每个病患的生命密切相关,因此,更应将生命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贯彻“学校教育,德育为首;德育工作,生命为重”的理念。

1 生命教育内涵

生命教育,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释。中山大学李萍教授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以寻求人的生命本体为基础,以尊重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人的生命的整体性、和谐性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河南大学刘济良教授认为生命教育就是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学生的关爱情怀,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通过分析专家的见解,结合本人多年来的经验,笔者认为生命教育就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及其存在价值,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失落与痛苦,教会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守护好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

2 卫生职业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现状

2.1 生命教育实践步履艰难

生命教育是我国近十年来教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理论界的“繁荣”并没有给生命教育的实践带来实质性的进展。当前我国生命教育的实践如“星星之火”,远远达不到其理论上的热闹程度。从全国范围来看,只有上海、山东、江苏、福建等省将生命教育纳入了中小学正式课程,其他省市的生命教育实践并没有本质上的突破,①而职业学校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更是相当贫乏。

2.2 生命教育课程体系不全

卫生职业学校许多专业开设生物学、人体解剖组织学、生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但向学生传授和培训的主要是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开设的伦理学、心理学和哲学等课程,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等教育,但主要是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学生实施正统的思想教育。在卫生职业学校教育中,除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和政治经济学教育之外,还应进行人性本身的或人与人之间的、人与环境之间的、人与其它生物之间的和谐、环保、共存共荣方面的教育,简称“生命教育”。在现有的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中,没有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缺乏“生命教育”教材,甚至专题的“生命教育”班会或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很少开展。

2.3 生命教育内容缺乏整理

生命教育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也得到不少体现,有很多生动的教育案例。然而,当人们缺乏认识,没有将其当作一门知识科学深入研究的时候,这些内容和案例是散在、孤立、不系统的,更谈不上从理论上、知识体系上系统地加以整理和归纳。这种现状易被社会上出现的众多极端现象所改变。因此,人们重新提出“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的倡议。同时开发专门的社会学课程如《生命学》或《生死学》等。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和学者已经开展相关研究,但尚处于初创阶段,系统、成熟的课程教材尚未见到,更缺乏成熟的理论知识体系。

3 将生命教育融入卫生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

3.1 重视队伍建设,实现生命教育全员参与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生命教育有效实施的保证。要使生命教育融入学校德育工作,必须造就一支德才兼备、勇于奉献的德育工作队伍。而德育工作队伍至少包含领导、德育教师、班主任三个层面。学校要将生命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形成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德育工作的氛围。通过领导重视,全体教职员工思想统一,让生命教育工作落实到位,实现将生命教育有效地融入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

3.2 加大科研力度,引领生命教育科学发展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或理念,目前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生命教育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的认识,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和低层次上,没有把握其本质。要对生命教育形成理性的认识,弄清生命教育的本质和精神内涵,首先就要理清、探究生命教育自身所包含的哲学理念,以“理念”统摄全局,引领理论与实践的方向。因此,在生命教育实施之前,必须要加大对生命教育方向的研究力度,为生命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理论支撑,引领生命教育工作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进而形成卫生职业学校特有的“生命教育”实践模式。

3.3 开展实践活动,搭建生命教育的有效平台

实践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载体。生命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理论进行教育,通过实践活动中的行为举止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因而生命教育要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存感受,培养生命情感。因此,必须把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作为生命教育工作的有效平台。

3.4 实现教学渗透突出生命教育课堂优势

卫生职业学校所设专业都与医学相关,课程设置中绝大部分是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的,这是卫生职业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专业课程,深挖教学内容,充实“生命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相关主题,寓生命教育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得到人性、人生、生命、伦理、心理、哲理的熏陶与渲染,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情感和生命意味,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为专业教育注入源头活水。

3.5 设置生命教育课程,健全生命教育体系

设置生命教育课程是学校实施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目前,对我国某些地区职业院校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对生命教育有较强的需求。目前,国内虽然有了部分《生命教育》教材,但主要是中小学适用教材,适合职业教育尤其是卫生职业教育的教材匮乏。因此,从事卫生职业教育的管理人员、教师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对生命教育进行探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生命教育》课程,弥补和健全卫生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编写适合卫生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生命教育》校本教材,让学生在《生命教育》的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同学分享生命教育的理念,以此,使卫生职业教育更具生命力。

第9篇: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中学政治课教师 生命教育 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Life Education Concept of Middle School Politics Teachers

LAO Lipi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Zhejiang 325035)

Abstract The life education is increasingly urgen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igh school Politics Teachers served as a major moral responsibility, moral education is part of life, so high school Politics Teachers should establish a correct view of life education, raise awareness of life education; to penetrate into the everyday life education teaching; and should lead by example, words and deeds carried out life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 school Politics teachers; life educati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在我国,生命教育的事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入,2008年后达到一个,而进入到2010年生命教育已上升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生命教育在中国也已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同时,对生命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诉求。

1 生命教育的内涵

1968年,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最早提出生命教育,他的《生命教育》一书,探讨了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健康的教育真谛。本文中谈的生命教育主要是在中学生个体的基础上对中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并在此基础上主动思索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定位,提升生命的质量,培养人们的人文精神”,①使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认识、欣赏、保护、热爱和珍惜,引导学生追求人生理想,感悟人生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解决与中学生紧密相关的种种生命的困顿。

2 中学政治课教师树立生命教育观的必要性

2.1 社会发展的呼唤

生命教育源于人们对现代社会变迁的种种反思:社会高度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逐步异化为追逐金钱、物质和权力的经济动物,人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出现对生命的漠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思想、新观念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的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在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2.2 生命意识的薄弱

中学生的生命意识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不够,缺乏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和矛盾的技巧;不会主动用法律和其他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沉迷网络,对“黄、赌、毒”缺乏应有的抵制意识;不能正确面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不能正确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等等。因而,导致了诸如青少年轻生自杀、漠视他人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

2.3 现实教育的异化

生命自身有其价值所在,如果把生命之外的东西当作生命的价值,就是对生命认识的一种误解,是对生命价值的贬低,把生命异化为生命之外的东西。一方面表现在学习目标取向的偏差。许多学生被灌输学习的目标为以后的人生职业做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知识本身走向了僵化,对受教育者有损。不否认知识技能对人类经验的记载、传承和重构能够有利于受教育者创造力的培养和形成,但如果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麻木地学习,就只会使学生“看上去很美”(分数很令人满意)。如果教育使学生用最好的青春年华只是为了感知记忆僵化的知识,为了升学、考试等人的生命自身以外的东西,师生终日淹没在对分数追逐的劳累中,顾不上情感和生命的关怀,知识本身也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表现在教育价值取向的功利化。目前,在众多学校教育中,教育价值是取向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目的是就业谋生;而关于生命层面的教育,如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生命的责任、生命的永恒等观念的培养却很少。“成人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来预测未来社会的需要,然后拿未来的要求来确定衡量现在学生的指标。”②这种功利化的教育中,不但抹杀了学生的自由精神,而且造成他们不懂如何珍惜生命以及思考生命的意义,更别说提高生命的质量了。

2.4 政治学科的特殊性

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者先受教育。中学政治课教师是中学德育教育的工作者,中学政治课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最有可能也最利于渗透生命教育,它有着其它学科不能比拟的优势,因而中学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地承担着生命教育的责任。中学政治课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沿阵地,旨在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且它“蕴涵着生命灵魂”,通过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为生命成长指明了方向。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把意志和信念刻入生命之魂,从而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此外,在中学政治课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在初中粤教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第一课就是“珍爱生命”。从这方面看,中学政治课教师该主动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为生命教育的前沿阵地开创新思路。

3 中学政治课教师的生命教育观

生命教育的实施需要以正确的生命教育观作为指导;让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认知生命的可贵,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中学政治课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对生命和生命教育的正确认识。

3.1 增强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生命教育理论之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的核心任务是不断地发掘、培育和发挥自身的生命意义,以便有资格照料好学生的灵魂。”③焕发生命的活力应是新时期每一个政治教师认真思考的课题,只有提高对生命教育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构建生命化的中学政治课堂。因此中学政治课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自身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中学政治课教师要有效融生命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生命意识:首先,教师要洋溢对生命的热爱,自爱才能传递爱,才能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传递给学生;其次,针对当前的思想政治学科现状,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观念与态度,在配合国家教育改革的同时,保持和激发自己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的热爱,坚持以生为本,将生命教育的观念融贯于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生命教育的真正内涵,不但在于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同时也在于能让教师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教师正确的生命教育观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策略,其目的是促使受教育者增强生命意识,构建生命意义,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2)增强对学生实行生命教育的意识。在提高对生命教育认识的基础上,把生命教育落实到现实的课堂教学当中才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关键。中学政治课教师要把自己所想付诸课堂教学中,把生命教育的理念传递给学生,有意识地挖掘生活及课本中有意义的生命教育素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捕捉生命教育的每一个有利机会,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3.2 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结合生命教育的内涵,在政治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了计划性与随机性相结合的做法,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日常工作及教学中。

(1)生命教育是中学政治课的内在要求。中学政治课应该成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主渠道,中学政治课教师需要把生命教学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的资源。中学政治课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教材中有大量直接阐述生命、呼吁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素材。如前面谈过的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第一课《珍爱生命》;科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成长中的我》、下册的《共同的责任》,九年级的《同在阳光下》;鲁教版七年级的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热爱生命》。

高中政治课本虽没有明确的以生命教育命名的单元或课时,但可以利用其中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并结合时事热点资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在学习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劳动者的权利”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各地发生的煤矿坍塌等新闻材料谴责黑心矿主对劳动者的权利侵犯的同时,赞扬在事故中被埋井下但仍坚强求生的矿工的顽强求生意志;在学习必修2《政治生活》“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2013年雅安发生后政府及时救助灾区获举国好评,同时让学生地震发生后被埋地下但顽强求生的感人事迹并让学生发表评论,这样让学生在搜集材料并让学生发表评论的过程中接受了生命教育;如在《哲学与生活》“矛盾的特殊性”部分知识时,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只有一次不可重复的特点,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用心经营生命。“生命教育的许多内容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存在一致性。”④中学政治课教材是良好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只要稍稍留点心,就能在中学政治课程中发现蕴涵着无穷的生命教育资源。

(2)教学方式的生命化。如果课堂教学中生命的隐退,透出的只会是疲惫、乏味、单调、厌烦和无奈,甚至是痛苦,这就会造成对生命的压抑和扼杀生命的活力。把课堂看成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有意义的生命经历,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的知识培养,还要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把课堂由“死”变“活”、由“静”变“动”,由“教”的课堂变为“学”的课堂,实行“有生命的教学”需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反映学生道德实践的典型生活情景、符合大多数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实际,设置的情景越真实,教育效果会更好。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个性得到张扬;使生命得到解放,个性获得自由,学生因此会乐学、爱学。

3.3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进行生命教育

在教材、教学活动方式、师生关系、课堂气氛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等都存在隐性课程,并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基于此,在生命教育中,中学政治课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并展示正确的生命观,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叩响学生纯洁的心灵之门,从而碰撞出灿烂的生命火花!

(1)中学政治课教师应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在进行着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而且进行着情感价值观的交流、灵魂的感召、人格的碰撞。通过师生的良性互动,教师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的情感会感染和传递给学生。富有机智感的教师总能察言观色,审时度势,纵横联系,对内容、方式和途径做出最优化的应变选择,使应变措施与教学目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达到完美的统一,激发学生“动听、耐看、服人”的美感共鸣。教师除了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而且也应把握和利用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热情。教师应情绪饱满、亲切和蔼、真挚温和、乐观愉快,用满腔激情去诱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因此,教师应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把积极的、向上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

(2)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不仅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全面大致的了解,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和上心,对思想和情感上出现问题和偏差的学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沟通和疏导。当学生成功时,为学生喝彩、加油;当学生失败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安慰;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伸出温暖的双手给予帮助。还要留意生活中能成为生命教育素材的各种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各种案例和故事,把一切能为进行生命教育的例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或是一本书,或是一个时事案例,或是一则小故事,让生命教育融入课堂。

(3)中学政治课教师是生命教育主题的倡议者和先行者。思想品德课有许多生命教育内容(前文已有列举),应充分利用好中学政治课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帮助学生领悟现实生话,与生话密切相关的生命主题,使教育的内容充满生命气息,具有时代特征。

生命是有限的,因而应更加珍惜生命,提升个体生命价值。让生命教育真正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帮助中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是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尽的职责。生命教育在中学政治课中的运用,还需要中学政治课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注释

① 张云飞.呼唤生命教育[J].社会,2003(3).

② 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浙江大学2003年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