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规划未来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数字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模型;地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要更加先进、更加高效、更加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是数字城市的显著特征和独特优势。数字城市不仅实现了信息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充分利用,更加能够在整体上实现城市土地规划的科学合理,构建起人性化的城市空间。为了促进城市规划的数字化发展,笔者在本文中分析并探讨了面向数字城市规划的城市规划模型。
二、面向数字城市规划的城市规划模型
面向数字城市规划的城市规划模型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现代测量技术、城市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城市内部工程规划、城市整体发展布局分布情况、场地设计等等诸多因素,不仅需要各种高度专业的知识,更加需要能够在明确城市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实现城市规划的成功建模。在下文中,笔者以城市综合规划模型和城市工程专项规划模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以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一)城市综合规划模型分析
城市综合规划模型目前城市规划模型当中相对比较成熟的模型之一,宏观性和整体性是城市综合规划模型的显著特征,它所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城市在规划过程中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生态因素等等,其主要面对对象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布局分布规划。所以,规划目的与城市价值取向不同,则城市综合规划模型所考虑的影响因素也有较大差异;在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之后,城市综合规划模型需要评估不同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并科学预测城市未来发展态势。正是借助于这种能力,城市综合规划模型主要应用于城市未来发展格局预测、城市土地利用评价、城市土地供求情况研究等方面。
在最初,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发展扩张时通常采用城市演化模型,随着研究的深入,城市演化模型在景观生态学的影响之下成为了预测城市景观未来发展态势的重要工具之一。虽然城市演化模型具有一定的积极价值,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该种模型过于理想化,导致其在许多情况下以景观类型转换概率为基础的城市演化模型无法客观并且真实地反应城市演化过程并预测城市景观未来发展态势。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日益深化的城市演化模型研究,使得人文因子、自然因子、生态因子的重要性越加凸显出来,研究人员也认识到了这些因子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价值和积极作用,并逐步开展了这些因子在城市发展进化过程中的综合、复杂的机理和作用。与此同时,多学科的交叉学习和运用成为了时代的风尚,传统学科也更加乐于摆脱过于专业导致的视野狭窄问题,许多研究人员积极进行了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列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决策的重要参考。举例来说,美国国家自然基金资助华盛顿大学城市模拟与政策分析中心研究开发了UrbanSim模型,该模型是一种城市演化模拟模型。UrbanSim模型的核心模块主要包括地价模型模块、房地产开发模型模块、居民区与劳动力选址模型模块、人口与经济迁移模型模块等等,该模型能够以年为单位仿真模拟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个主要部门,例如政府机构、房地产开发机构、商业机构、家庭等等。总体来看,UrbanSim模型能够在微观上仿真模拟城市在发展演化过程中政府机构、房地产开发机构、商业机构、家庭等主要部门的行为选择,从而可以比较科学地预测城市规划方案的未来发展态势和发展格局,借此来评估该城市规划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UrbanSim模型采用了开放性的系统结构,并免费该系统的源代码,颇受城市研究工作人员的青睐。
从我国的发展情况来看,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我国的相关科研人员也开始从事城市规划演化模拟的相关研究,包括对城市演化模型的研究。当时主要是利用景观概率转换方法来预测城市景观发展态势,采用元胞自动机方法来模拟城市发展扩张态势。虽然我国在以上方法上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在城市的实际规划当中进行了应用,但是因为没有进行多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导致我国在城市规划模型研究的整体落后,无法获得实际应用。
(二)城市工程专项规划模型分析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本身并未与城市规划的核心领域有机结合取得令人信服的成果,通用的辅助设计平台并不能完全满足各种专业性很强的设计的需求,造成了辅助设计的技术与设计需求之间的鸿沟,这种现象在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中表现的尤为突出。要解决这种矛盾,就需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等与规划的空间框架相吻合的技术支撑平台,根据规划设计的对象和目标,建立专业领域的应用模型。
城市工程规划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实施的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主要包括城市交通规划、城市管线规划、绿地规划、场地设计等方面。各个工程专项规划的差异很大,因此工程规划模型也是按照专业的不同,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提供的支撑平台建立起来的。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产生了一些应用模型。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城市绿地的规划布局中,规划区域到底需要多大的绿地、需要什么样的绿地并没有统一衡量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对城市绿地在城市中发挥的生态功能进行评估,因此导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缺乏科学的规划依据,在规划决策过程中盲目性较大。City Green模型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根据城市绿地的面积、种类的不同,计算出在城市绿地的综合生态效益,这样既可以对城市现存绿地进行效益评估,指导以后的绿地建设,也可以在城市绿地规划的过程中对不同的规划方案进行生态效益评估,为城市绿地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目前该模型已经在美国200多个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环境控制规划与生活环境评估方面得到应用。我国研究人员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支持下对City Green模型进行研究,探讨该模型在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评价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成果还未能推广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践中去。
三、结束语
城市的数字化、信息化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研究面向数字城市规划的城市规划模型对于促进数字城市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城市综合规划模型和城市工程专项规划模型这两个方面着手,分析并探讨了城市规划模型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覃驭楚,牛铮,林文鹏,芮小平,王长耀. 面向数字城市规划的城市规划模型研究[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04):155-156.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意义;原则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is a science, applied and integrated strong work, because every city there is a different geographical location, natural environment, economic status, customs and other differences, so in practical work, we should be based on local circumstances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always pu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Keywords: urban planning; design; meaning; principles
TU984
一、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要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必须先规划好,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建设和管理城市;其次,城市规划是综合发挥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和基础。城市作为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应当格局合理,富有特色,对本区域内的城市化发展起到示范和榜样作用,充分协调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自然就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以及综合发挥其各种效益应遵循的依据;再次,城市规划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城市的合理发展,必须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规划,以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也只有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下,才能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最后,城市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即具有法律效力,非经法定程序不可任意更改。因此,它的实施具有强制性和不可变更性。
二、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容
通常,人们把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称之为城市规划。它是由城市人民政府制定,并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在一定年限内关于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的部署,以及城市用地、建筑和设施等布局的地方性法规或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全面协调、环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们的居住、工作、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三、城市规划设计的重点任务
城市规划设计的根本目标是保证城市有协调秩序地发展,最大程度地使城市的发展建设不仅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活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其中环境效益包括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这需要基于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国家方针、以及当地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历史情况和现状特点,进行研究预测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迎合这些趋势来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合理布置城市体系;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
四、城市规划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1.结合城市新的形势,应从发展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发展条件,制定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研究并确定市域范围内各乡镇的城镇发展体系,建立适合于全市整体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结构。
2.进一步科学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发展方向,建立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形态,合理确定未来城市的布局结构。如调整城市的工业结构,合理布置工业用地,通过规划有效地确保城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3.在当前形势下,城市规划应当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创建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名城风貌。充分考虑山、水等自然环境要素,完善城市绿化系统,建设城市与自然生态风景有机结合的现代化山水城市。
4.城市规划离不开城市的交通、信息等方面发展,为此规划应当调整城市用地的功能布局、交通网络系统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城市的交通、水利、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五、城市规划设计应考虑的原则
1.人性化原则
尺度与空间是城市人性化的重要体现。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与人的关系己从面对面直接交流转变成通过高科技信息手段的间接交流。人情冷淡邻里交往贫乏,互不关心。原本亲密的团体环境关系被弱化建立高品质的城市交往空间可以通过环境与行为间的相互贯通与影响,使人们获得亲切、舒适、愉悦、有活力的心理感受,增加人们的交往空间,缩短心灵差距,增加生活体验。增强相互理解,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情趣,提高人们的文明行为,减少由人情冷漠产生的道德与犯罪问题。
2.文化性原则
当前国内建筑与城市设计中盲目照搬国外建筑创造的现象较普遍,这显然与和谐社会的思路相悖。针对这种现象,在建筑创作中不仅要积极主动吸收国外建筑的优良部分,更重要的是吸收国外城市发展中优秀思想。如注重建筑单体与城市整体协调发展的思想。将建筑创作问题放在宏观城市社会背景下考虑。所以,在建筑创作中强调人、建筑与环境协调的观念是很必要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保护设计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它们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而且能反映当地的地方特色与风格,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充分反映时代的连续性。城市设计应寻找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差异与特征,研究其特点。以形象特征、空间层次、结构关系结合具体城市土地使用功能,探求区位与地段的差异:对文化层次的探求。也是对社会人际生态的一种文化表现的探求。文脉的延续性与历史街区的保护相辅相成,城市空间设计是要恰当把握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社会景观。如社会风俗、风土人情、街市面貌、民族气氛等,这些都是形成城市特色的因素,同时也是反映城市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一面。
3.生态化原则
现代城市的发展、人工环境的无序膨涨使自然环境和历史遗存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所以综观这几年的建筑规划界、议论最多的就是“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城市设计就是要以人为中心,以尊重自然和历史文脉为准则,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表现在城市设计的具体方法上。就是控制建筑的容量,合理地解决动、静态交通,增加绿化开放空间面积保护和继承历史文脉,组织完善的步行系统与城市公共空间,使人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态型的城市之中。
六、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在城市规划中起着关键作用,是城市空间的骨架,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决定着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空间格局。道路交通规划一方面为了满足居民的出行方便,另一方面服务城市经济的发展。确定科学的道路系统,明确道路的功能和等级,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强化城市中各组团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城市道路交通作用,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点。
城市交通的发展模式应根据不同城市、不同城市地域采用不同的城市交通模式。在我国,一般特大城市应采用以轨道公交为主、小汽车和地面公交为辅的交通模式,大城市宜采用以公交为主、小汽车为主导的交通模式,中小城市则应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交通模式。
七、居住用地与其他用地的协调
每个城市规划都离不开协调城市居住用地与其他用地的矛盾,城市规划应当合理处理好居住与工业、商业、行政办公等用地的关系,使居民工作生活方便、居住舒适。集中紧凑布置居住用地,并分级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及绿地系统,加强对旧城居住区的改造,改善居住环境,充分体现城市规划中的人文关怀。
对于城市工业布局应当充分考虑的生态环境,做到既发展工业,又满足环境保护要求,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综合统一。处理好工业区与居住区及办公区之间的关系,缩短居民上下班之间出行距离,避免给城市道路交通造成压力。同时应当考虑分期建设的经济合理性,留有远期发展备用地。新建工业园区应远离主城区,要同时注重居住、商业、邮电等基础设施的同步建设。
八、城市绿地规划设计
每个城市的规划都需要有绿地规划,通过实践表明,城市的绿地规划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越来越显得重要,很多城市规划都为了创造出一个空间特色鲜明、环境绿化优雅的山水园林城市形象。城市绿地规划原则应当结合绿地系统及景观风貌规划,结合城市的性质,将城市公共绿地与生态绿地连成一体,创造出充满山水特色的绿化景观。同时根据城市当地的景观特点和植被风貌,进行水土保持,充分发挥绿地的环境效益,使大气、水体及噪声等主要环境指标符合要求。在建设园林绿地的同时,强调保护措施,以便更快、更全面地创造出优美的城市空间和良好的环境。
绿地系统规划可通过由成片的郊区生态景观绿地,城市公园;带状绿地,滨河绿地和街道绿化,点状的小区级公共绿地、小游园和单位附属绿地构成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绿地系统。城市风貌景观是城市外在的形体、色彩、建筑风格与环境艺术景观的整体感受以及城市的整体空间结构,主要由景观轴线,景观区域以及环境艺术小品构成。
九、结束语
城市规划设计的关键在于将一个城市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并把城市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融入到城市规划当中,结合城市规划重点解决问题,对城市规划设计原则、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及指标体系在城市规划中实现的深入探讨与研究,拓宽城市规划设计思路,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合理发展进程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涂军飞.浅谈城市规划建设新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08(08).
[2]曾浦成.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6).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现代化的城市应具有以下三大功能:展示城市形象、满足人们活动需求、改造城市的空间环境和生态环境。城市规划设计人员应根据“舒适、实用”这一理念开展设计工作,使城市成为一个生态型、文化型和生活型的让居民都比较满意的城市。
一、城市规划设计要素概述
1、城市规划设计的概念及任务
城市规划设计是研究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布局以及综合安排城市中的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根据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的政策、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各个城市所在地的自然条件等来布置城市的体系;确定城市性质、城市的规模;统一进行规划、合理的利用城市中的土地。此外还要综合部署城市的经济、文化以及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以保证城市有秩序和协调地发展,使城市建设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
2、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方针,采用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尽量少占农田。同时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中各项建设用地,形成合理的功能与布局结构。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以及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做到主次分明,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要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协调,这是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基本原则此外,安全原则也是城市规划设计中重要的指标体系。要在编制城市规划设计时考虑到防火、防爆、抗震、防洪等要求,特别注意高层建筑的防火防风等问题。
3、城市规划设计要素的分类
城市中一切看到的东西,都是要素,例如建筑物、道路、植物、照明设备、广告等等。国内学者把城市设计的要素分为城市空间体系、城市天际线及制高点、城市边缘与入口、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利用、视线走廊以及水系和绿化措施。笔者认为,把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要素可以划分为土地使用体系、城市交通体系、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和城市景观体系几个方面。
二、城市规划设计方向
1、城市规划设计的人性化方向
城市是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产生的人群聚居空间。人是城市的使用者,也是城市的主体。城市人口的生活、工作、学习和所有社会活动都提托城市而展开。因此,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一定要坚持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一个舒适、安全、文明的城市环境。城市规划设计恰恰就担负着创造这样一个舒适生活环境的责任,让城市环境更加适应人的综合需要,不仅是人性化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依据,也是人性化城市规划设计的目的。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总体布局时,城市人性化设计的理念要求无论位于何地、无论规模大小,都应该在基本设施与布局上公平均等。从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出发,对环境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其在完成对人的服务的时候,更有利于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在规划设计总体布局时,应当更好地体现出对人的关注和关怀,在各项公共设施和配套设施上要体现出对弱势群体帮助。
2、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城市方向
生态城市是一个较新的概念,最早是钱学森教授1992年提出的山水城市构想。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的生态城市规划已经发展成为包括提高经济总量、城市人口的分布、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提高环境质量的综合命题。生态城市规划的关键是把生态观念作为设计思维,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编制生态城市的规划,需要建立健全由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要素构成的规划指标体系。在编制城市生态规划时,需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合理的确定城市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生态资源配置布局等等,使各项城市活动按照生态城市的要求进行。同时要充分考虑对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绿地的保护。在完成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前提上,要认真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真正实现城市生态化的宗旨,体现出城市特有的生态环境、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城市风格和城市特点。运用生态建筑原理规划设计居住区的布局,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共同形成的物质生活环境、社会生态系统。
3、城市规划设计的地域特点方向
地域特色是指各地区与其它地区不同的自然环境以及差异化的社会文化特征,既包括自然环境中的日照、湿度、风向、温度、风力、地形、地貌、雨量、土质等自然现象;也包括社会文化特征中的社会体系、生活方式、人口结构、风俗习惯等人文现象。对于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古城,在规划设计中应当遵循以下策略:一是在保护中寻求发展的策略,规划和设计要放眼全局,协调好改造与保护间的关系。二是在旧城改造中要以城市未来定位与发展最为最终目标,结合历史、现状与未来发展需要,确定地域特色文化、地域特色景观的保护内容。三是要遵循留有调整空间的策略,很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古城都经历了多年的积累,是当地人民智慧和汗水的沉淀。然而城市建设是连续的过程,很多规划和设计无法一步到位,在规划和设计中要为未来发展留有空间和具体。总之,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寻找城市自身的优势,发现这些优势,利用这些优势,发展城市的特色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三、城市规规划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评价体制的原因,当前很多规划环评属于反映型评价,即规划成果已经完成了再进行评价,评价技术人员并没有参与到规划过程中,与项目接触时间很短,使得环评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由于规划工作已经全部完成,评价人员可能调整的余地十分有限,很难从环境的角度全面地否定一些规划,而只能针对规划给出些补救的措施和建议。规划环评自身理论和方法体系的不完善,导致评价时间和结果都不能保证。理论上说,环境评价的作用有三个方面:第一,可以明确项目开发者的环境责任并规定应采取的环境保护行动。第二,可以为项目设计者提出环境保护要求和建议。第三,可以为环境管理者提供项目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而对于环境评价的功能,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持两种观点:一是将它看成是项目环评向规划层次的扩展,认为应主要基于项目环评发展规划环评的技术、方法与模式;二是将规划环评作为规划编制过程的一个环节,规划环评有效性最终体现并非报告书质量如何,而是评价结论对于能否促进规划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我国目前规划环评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基于前一观点,因此使得规划环评过分依赖项目环评中的定量方法去研究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规划,评价的结论很难令人信服;同时,规划环评的容和技术方法过于复杂,造成编制时间较长。第三,规划环评自身制度的不完善使评价失去其基本意义。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参差不齐,使得环评成为某些业主花钱消灾和某些评价人员拿钱替人说话的潜在寻租机会。因此,规划环评从一开始就失去了其基本的意义。
四、城市规划设计发展趋势
1、城市规划设计人性化的发展方向。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是一个舒适、安全而又文明的城市环境。城市规划设计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创造一个舒适生活环境的责任,如何让城市环境更加适应人的需要成为城市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2、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城市方向。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思路是把生态观念作为设计原则,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使人与自然相和谐。制定生态城市的规划,需要建立由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要素构成的规划指标体系。同时要充分考虑对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绿地的保护。
3、城市规划设计朝着文化城市方向发展我国有诸多的历史文化古城。具有文化背景的城市在规划和建设时,要注重协调古城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关系。
五、结束语
城市规划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是市场经济下推进城市化建设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保证我国城市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矛盾的关键环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城市的客观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促进城市建设有效实施。让城市建设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琦,张春艳浅谈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向[J].科技创新导报.2010
关键词: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联系;发展展望
Abstract: Engineering Survey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re attributable to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Science.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data is the main access, the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is the main processor management to dat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s a new technolog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Science, which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computer, only the clever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sed in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it can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engineering surveying, engineering survey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for city construction of the future have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erformance of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function, only effective engineering survey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mapping technology can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Therefore, the related problem in engineering survey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Keywords: engineering surve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prospect;
中图分类号:TB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一定要对有关数据的测量进行地形图的绘制,绘制地图后在开展相关的策划和设计及项目的实施。为此,对于工程建设和施工来讲测绘工程是非常关键性的根据,是项目工程能够顺利完工的关键性保障,同样也是房产及土地经管的有效方式。
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是测绘科学的两方面关键性科技,对于国家未来的建设有着十分关键性的影响,为此文章针对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关系及未来发展进行相关论述,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城市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一)工程测量定义
工程测量包括对工程及城市建设、资源勘测所进行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经管等一系列测量工作的统称,是工程项目施工的关键性根据,同时对于工程的施工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二)地理信息系统定义
地理信息系统指的是对有关数据进行的采集、输入、储存、经管、浅析及查询显示的计算机系统,大范围的使用在资源管理、土地规划、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地理信息系统为数据的浅析和决策提供了关键性的支持。
(三) 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文章当中很多次提出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都归属于测绘工程的一部分内容,对于两者之间的探究重点方向是完全不一样的。获取数据是工程测量的关键性工作,它为工程施工组织规划提供了真实的数据根据;而地理信息系统着重点在于对数据的处理和经管,经过对有关数据进行浅析提出有关真实性的依据。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等先进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有效的结合使用,逐渐展现在建筑工程、土地资源规划经管及军事等领域上。
针对建筑工程项目来讲,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皆能够采集和展示地物、地貌的外形、面积的大小、建筑物方位等位置信息,按照有关规划把建筑物的外形、面积的大小、具体方位等真实的展现在地图上,同时,在工程作业的时候能够进行切时的监工,使得工程项目达到高精准化程度,同时将正确的信息记录下来,从而使得建筑工程施工更加规范化。
除了这一因素以外,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数据库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数据来源,尤其基础地理信息、土地使用状况、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中,基础地理信息包括矢量化地形图、空间信息统计资料等,为城市规划提供全方面的信息和数据,有利于保证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然而工程测量主要运用在工程项目当中,在进行勘测设计的时候能够从地理信息系统中获得我们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这样有利于把握好与工程项目所关联的自然、地理及人文环境的信息,使用与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上。
二、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
(一)工程测量未来发展
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运用,地面测量仪器、数字化成图、GPS定位技术、摄影遥感测量、精密工程测量等先进科技逐渐运用在我国的各个方面上,使得我国的工程测量逐渐发展为一体化,向获取数据的时候非常便捷,测量工作掌控及系统操作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数字化,操作工艺简单化的方向发展。全新的工程测量具有及时性、动态化、连续性、可靠便捷等特征。面对各种问题为了能够很好的解决,应当强化信息技术在工程测量上的运用,逐渐提高工程测量先进技术,增强处理数据信息及相关影响的能力。目前,工程测量开始慢慢的从之前的测量与三维工业测量形式逐渐转向技术化、现代化、精准化。
(二)地理信息系统未来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既是测绘工程的分支科学,又是一种技术相互交叉的空间信息学科,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地理信息系统逐渐运用在各个领域当中,地理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逐渐变成国家安全战略性技术,为此就一定要对其进行开发机探究,提升科学技术水准,走在世界的最前端。所以,从空间按信息维护及经管方面对地理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准求,使其在未来的时间里获得更好的进步和完善。
1.空间信息维护
对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讲地理空间信息是其血液,如果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当中没有地理空间信息的话就会对其正常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信息的获取、处理机交换是空间信息维护的基本性工作,它要求获取大量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通过对数据信心进行处理机转化之后,对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进行更新,确保地理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发挥出来。及时的获取地理空间信息要依靠于数字化测图、摄影遥感测量、GPS定位测量、精密工程测量、数据转换等工程测量。所以就需要不断的探究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及遥感技术集成技术,使得先进的科学技术使用在地理信息获取当中,逐渐满足当下社会对地理信息快速精准性的要求。
2.空间信息管理
地理空间信息管理通常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空间数据模型管理,二是空间数据库管理。
因空间数据库具备时效性的特点,所以就一定要周期性的对数据进行更新,然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多种形式、多种格式的数据转换机更新通常需跨行业来开展,这是比较困难的一个方面。
空间数据模型为空间数据的组织及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供应了根本性的办法,为此,它对探究新一代的地理信息系统科学技术有着十分关键性的意义。面对各方面技术的发展准求,需要凭借各种类型的先进软件组件及中间件科技研发高性能、便捷运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服务系统,来提高我国当下地理信息技术水准。
(三)工程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发展
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及工程测量在土木工程机地质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运用,它们为消除矿山、气象、地质及物理等问题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慢慢的地理信息系统与工程测量逐渐结合,同时向网络化、智能化、多维护啊的方向发展。
三、结束语
在工程测绘当中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是两个关键性的方面,相互联系但有存在一定的区别性。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都为工程建筑、资源经管及城市规划创建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但是,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两个的重点方向不同,除此之外,工程测量大部分为工程所服务,而地理信息系统出了工程服务外,还作为工程安全性战略技术,具有保护国家安全的重大责任。
因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就一定要运用当下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熊的技术水准,走在世界的最前沿。与此同时,需要对工程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技术有效结合,以有利于消除工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环境保护及灾害预防等方面的矛盾,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 秦峰.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及其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0).
[2] 赵媛,赵军.基于GIS的城市地名信息管理系统及其应用刍议[J].资源环境与发展,2010,(03).
[3] 江彬,周荣福,许保瑞,徐海林,郑睿博,吴向楠.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5).
【关键词】:传统城市规划;现代生态规划;规划理论;再认识;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传统城市规划以物质空间规划为主体,是对人类主要聚居方式的研究。建国后,我国按照集中计划体制的原则建立了一整套传统的城市规划模式。这一模式对于我国解放后40年间的城市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其中最主要的不足是传统城市规划偏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效益的整体发挥。生态规划从单方面的自然生态到全方位的泛生态皆有涉足,它是以研究人和环境的互动关系为基础的人类聚居环境研究学科和方法。现代生态规划要以一种整体的、系统的观点来研究城市,这对传统城市规划是一种全新的认识。
一、传统城市规划的主要特点
1、以指令性计划作为规划的依据
传统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和依据,实质上是国家计划在城市建设层面上的延续。传统城市规划的作用是将国民经济计划的有关项目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并以最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它起到的是一种“二传手”的作用。
2、作为发展蓝图而不是管理手段的物质规划
传统城市规划的主要环节是“设计—实践”,其规划管理亦类似于工程行政管理而不是社会公共管理,因此传统城市规划的目标也就是为城市发展描绘一个宏伟的前景蓝图。但这种蓝图常常被当作体现政绩的一种“产品”或“陈列物”,而其管理工具的职能却往往被过多的行政干预和长官意志所抵消。与这种蓝图式规划目标相联系的传统城市规划模式,就是以图表、模型等方式描述若干年后理想城市状态的方式,而对于实现这种目标状态的过程和手段,传统城市规划是少有涉及的。
3、忽视规划方案的成本内涵
在我国的传统城市规划中,对规划的决策成本和环境代价基本上未予考虑,地方决策者更重视的是近期政绩的最大化,而忽略了城市规划长期的经济性。
4、“为经济建设服务”成为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
鉴于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巨大差距,故经济建设成为我国压倒一切的紧迫任务,这种情况在传统城市规划上也有充分体现。传统城市规划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发展,但却忽视了社会环境生态建设,从而带来环境污染、人口膨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一系列城市问题。
二、传统城市规划的新含义——现代生态规划
现代生态规划基本上可理解为: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根据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的信息,从宏观、综合的角度,参与国家和区域发展的战略或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决策,并提出合理的开发战略和开发层次,以及相应的土地及资源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措施,从整体效益上使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关系相协调,并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三、传统城市规划的再认识
1、从“线性思维”到“网络性整体思维”
传统城市规划的思维是一种线性思维,其操作过程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城市基础设施。从生态的角度来看,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城市发展是全方位的、连续的发展过程,其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社会的、经济的、生态的交织在一起,城市的发展目标就是追求整体效益的最大化,而线性思维模式无法解决城市综合发展的需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城市体系也逐渐成为一个与此相关的重要尺度。各个城市均扮演着全球经济网络中的“节点”角色。因此,一个城市的未来发展及其规划,不仅要研究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还必须增强开放意识,研究城市外部环境的变化。树立城市网络的观念,认清本城市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运用网络性整体思维,发现自身的特色与优势,促进城市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
2、从“人类中心论”到“生态文明观”
在“人类中心论”思想的指导下,城市经济的发展以消耗大量的资源为代价,城市化的过程也是对环境与资源疯狂掠夺的过程。与此相适应,传统城市规划目标的实现往往只考虑经济成本,对社会、环境代价常常忽略不计,其结果是不得不面对贫富悬殊、城乡差别扩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污染、土地浪费等严重的生态问题,而传统城市规划却对此已无能为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现代生态规划应运而生。现代生态规划反对传统的人类中心论,反对通过掠夺自然的方式来促进人类自身的繁荣,同时也反对自然中心主义。在价值观上,现代生态规划对人类、自然的价值重新进行认定,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平衡发展的生态文明观。现代生态文明观把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作为人类行为的终极目标和人对自然的道德行为的终极尺度,是对自然界生命价值及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价值与位置的科学评价。在当前的城市规划中,必需赋予传统城市规划的新的内涵—生态文明,使人类真正意识到并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在保持内在平衡的同时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指导思想从“为经济建设服务”转化为“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是城市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由此可以看出,城市规划的目标在于为经济建设服务,是促进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它是一种表层的物质规划,在形式上表现为终极蓝图。这种静态的物质规划观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现代生态规划的根本任务是正确处理人与土地(包括地表的水、土、气、生物和人工构筑物)的生态关系,通过生态辨析和系统规划,运用生态学原理、方法和系统科学的手段去辨识、模拟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关系,探讨并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促进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可行的调控对策。生态规划重点在于运用生态规律修复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失衡,使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生态规划的许多成果可以直接应用到城市规划中,而许多城市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同时也编制城市生态专项规划,以弥补传统城市规划在生态建设方面的不足。
4、规划手段由“硬”变“软”
传统城市规划以城市土地和空间为研究对象,其本质是一种物质空间的规划,是一种有形的“硬”规划。而现代生态规划着重于生态系统内部各系统之间的能量、信息交换及其系统演进规律,它综合运用社会、经济、行为诱导等多种手段和方法,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软”规划。传统城市规划应借鉴现代生态规划动态的、综合平衡的系统方法,由可见的物质空间规划转化为强调区域性研究的社会、经济、生态的综合弹性规划。
5、规划依据由“自上而下”变为“自下而上”
传统城市规划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落实和具体化。因此,传统城市规划依据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计划,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规划模式。现代生态规划是在对当地的社会、经济、自然等各种生态因子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城市的生态位及生态发展战略,寻求以最小投入产生最大效益的高效发展模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规划模式。现代生态规划强调生态适宜的原则,即不同地域、不同生态条件的地区要采用不同的发展战略,这种因时因地的生态规划方法很值得传统城市规划借鉴。
6、规划任务由“安排”到“引导”
传统城市规划往往对从城市土地、空间、市政设施、近期建设项目等各种城市物质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综合部署,是一系列的决策过程,其任务体现在“决策—实施”过程之中。而现代生态规划的根本任务在于协调“人—地”关系,侧重于利用政策、市场、文化教育等手段引导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启迪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社会文明进步,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建设安排者”与“建设者”的分离,传统城市规划的安排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因此,应改变直接的“项目安排”模式为综合运用政策、市场、宣传教育等多种调控、引导手段,使城市建设向既定的目标发展。
7、用地布局由“均质”到“异质”
传统城市规划脱胎于建筑学,它以实用性为原则将城市机械地划分为工业、居住、交通、游憩等功能。这种绝对的功能分区有其明显的弊端:一方面,只重视城市功能区划分,而忽视了社会区域分析;另一方面,由于将城市功能简单化,而违反了生态规划中的多样性原理,使城市缺乏活力,导致城市各种社会、环境矛盾加剧。现代生态规划强调多样性以保持稳定性,强调区域之间的能量、信息交换及区域异质性。传统城市规划应从生态规划多样性原则中吸收营养,在用地功能布局中,强调以多元化的结构和多样化的功能为基础,从而形成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综合平衡社区。城市外部空间发展应从区域的角度寻求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四、城市规划的未来发展趋势:城乡一体化规划
城乡一体化规划是在生态理念的指导下将生态规划的相关理论、方法运用到城市规划之中,在生态目标的导向下对现有空间规划的理论、技术方法等进行改进与更新。这不是对现有规划体系的否定,而是以物质空间建设改造为主体,以生态理念与手法贯穿其中的规划方法。我国城市规划体制虽然主要针对城市,但城乡协调的建设思路也已纳入城市规划理论之中。从城市规划理论演进的趋势来看,我国必须形成面向城市与乡村的一体化的空间规划体系。
参考文献
【1】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关系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代表着一个城市繁荣发展的重要表现,所以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好的建筑设计能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同时也让人们从一个侧面看出这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可见最好建筑设计对于整个城市规划设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建筑师们在对建筑设计的时候,要从整个城市规划的方向入手,而不应仅仅从建筑本身来对建筑进行设计,要结合城市规划的总的特点和城市的环境,让建筑更好的与城市的特点相融合,让建筑和城市规划的总的布局相适应相和谐,这样也才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更好的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1、概述
1.1、城市规划设计的含义
城市规划设计是指对一定时期内的城市的经济及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等一系列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和设计。简单点说,城市规划设计就是对人们活动的区域空间以及各区域空间之间关系的协调,用发展的眼光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规划城市布局,让城市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原则,适应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让城市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发展都能有更好的发展,适应人们的生活状态,方便人们的生活。
1.2、建筑设计的含义
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设计在空间上的具体表现,建筑作为城市的象征和核心的产物,必定要有它独特的特点和意义,建筑设计决定了建筑不管是在室内还是室外的和谐统一,同时也要做到建筑群在整个城市中的协调,不但要追求室内的经济价值和美观,同时也要在建筑的外观上和建筑群在城市中所起到的象征作用,要和谐美观,是城市规划设计在空间上具体落实。
1.3、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建筑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要做好城市规划设计,就得先做好建筑设计,可见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要想把一个城市的城市规划设计做好,就必须先要把建筑设计做好,建筑师不单单是要从建筑本身来对建筑追求一种现代的独特,更应该结合城市本身的人文环境和背景,来对建筑做好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建筑才能更好的适应城市,反应出城市的特色,也能不受城市发展的制约,甚至被淘汰,要把热爱自然,和城市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理念贯穿在整个的建筑设计中,才能真正把城市规划设计做好。
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的具体表现和象征,代表着一个城市的面貌和特点,所以建筑设计在对建筑进行创作的时候,应该好好的把握好建筑的形象特征,应有自己的风格,同时还应该做到简单中体现出复杂,复杂中诠释出特点的变化,整体性强之外,还应重视整个城市的环境,把建筑融入到城市规划设计的大潮中去,让建筑和城市周围的环境相和谐,理性的规划并传承历史文化的发展方向。
建筑设计不但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发挥着代表的作用,同时建筑设计还制约着城市规划设计,因为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建筑单独的设计,它还涉及到场地的选择和设计问题,场地设计是为了满足建筑设计的一个项目所要选择的地方,它所伴随着一系列的建筑群的产生,场地设计是要让场地中的各要素能够和谐,更好的相互作用,而其中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重要产物,而除了建筑物之外的要素则是要满足场地设计的其他的组成部分,所以说建筑设计还制约着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到城市规划设计的大的方向,才能更好的适应整个城市规划设计,否则如果建筑设计不考虑城市规划的发展,而独自设计各自的,那将严重制约着整个城市的规划设计。
3、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
3.1、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相辅相成,互为条件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一直存在着难舍难分的渊源关系。建筑设计主要是由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发展而来,学科上依然属于城市规划范围,其主要就是利用建筑学理论,对城市空间展开建筑设计,并且其涉及内容也比较广泛,主要有城市规划学、环境行为学、景观设计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从历史发展角度而言,工业革命以前及其早期的很多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就是城市设计活动。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所研究的对象均是人们所处的城市,只是侧重方面不同,两者都是以创造有序、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为目标,实现城市功能的协调性,合理安排城市各项用地,组织好交通以及各类工程设施建设,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并且满足城市历史文化发展趋势。规划的平面图是城市设计三维空间的主要前提与基础,对城市空间的合理安排有着重要作用。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如果交叉部分无法实现统一,就会出现规划与设计改动幅度大,增加财力、物力、人力投入的问题;而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不进行大的改动,就会导致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无法落到实处,进而只能以一种书面形式存在,影响了城市发展与进步。所以,一定要确定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与地位,理顺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才可以实现科学指导城市建设的目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2、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主要就是一种动态解决与协调各种建筑关系、建筑群整体形象的基础,以生态、可持续理念延续城市历史文化,促进城市的未来发展,所以,在城市发展中,城市规划对城市的有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筑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构成元素,一定要服从城市规划内容,在空间中形成点、面关系,然而建筑也无法脱离城市环境,一定要和城市环境相融合。
4、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应协调发展
进行建筑设计工作时,主观印象往往都是设计人员难以避免的问题,设计人员也愿意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审美视觉的冲击上,因此就忽视了细部的构造问题,并且在设计的过程中通常也都没有综合的考虑城市环境,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无论是进行城市规划设计还是建筑设计工作,相关人员都应全面的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且应注重两者的协调发展。首先,建筑设计应能与城市的整体环境紧密的联系起来,设计建筑物时应将其放在一个大的环境中思考,建筑的轮廓以及结构都应与已经存在的建筑相适应,防止出现建筑设计混乱的现象,从而保证城市建筑设计的整体美感;其次,建筑设计必须体现出这座城市的文明发展状态,建筑物的整体结构还应满足人们对于城市欣赏的实际要求;最后,应科学合理的对待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城市规划设计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涉及的层面都是很多的,并且其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以及不断展开的基础,因此,应确保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是协调发展的。
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的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对一个城市简单的规划设计,如何进行城市规划,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经济,政治,环境和社会生活,制约着城市未来的发展。这其中建筑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象征,因而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代琳.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山西建筑,2005,19:43-44.
[2]吕彦宏.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究[J].江西建材,2012,03:50-51.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
1 引言
城市是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相结合产生的人口相对比较集中的生活空间。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社会活动都是在城市当中进行的,所以科学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城市规划是为了解决城市问题而诞生的学科和专业,但在实际实践中,城市规划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总不能得到很理想的结果,旧社会问题的解决总是伴着新社会问题的产生。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城市规划亦将经历巨大的变革[1]。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第三产业比重增长和知识经济、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对城市空间经济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城市规划工作也受其影响,变得越发综合,既有较为长期的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探索,又有追求更加安全、卫生的居住环境的深层次研究,还包括管理协调城市内部利益关系的管理工作。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化的主要推动力,地区差异与差距逐步减少,对发达国家城市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的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等因素也逐步对我国的城市发展产生影响,我们的城市规划工作也必须面对和适应由此带来的变化。
2 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能够生活在一个舒适、文明、安全的环境里。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城市环境优化的重要责任,如何设计城市环境,让之适应人们的需求,是城市规划、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适应对城市功能的需求,城市规划朝着几个方向发展[2]:
2.1 生态城市方向: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思路是把生态观念作为设计原则,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使人与自然相和谐。制定生态城市的规划,需要建立由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要素构成的规划指标体系。要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合理的确定城市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生态资源配置布局等等,使各项城市活动按照生态城市发展的要求进行。同时要充分考虑对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绿地的保护。环境意识不仅是指环境保护,还包括文化的氛围、历史的底蕴、古城保护、城市形象、城市特色、城市绿化和美化等内容。从国际上的趋势来看,各国越来越重视人居环境,而搞好人居环境,就是要建设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中重视对人文思想和文化底蕴的发掘、对城市历史的保护和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将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园林环境设计有机结合,将规划、建设、管理有机结合,创造富有人文气息、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特色人居环境。
2.2 文化城市的方向:我国有诸多的历史文化古城。对于历史文化古城,规划和设计的重点应在于古城内部旅游产业的选择与协同发展的模式,处理好古城文化遗址保护与环境整治绿化、以及旧城改造和古城文脉复兴的关系。具有文化背景的城市在规划和建设时,要注重协调古城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关系。
2.3 地域特色方向:区域的观点不仅仅是空间布局的问题,而且是涉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区域性规划的内容也不应仅仅是空间协调,而应该包括城市功能定位、社会经济各层面协调配和、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只有在区域城镇体系和发展格局确定之后,才能找准本城市在区域中的定位与发展方向。不同的自然环境是塑造了不同的社会文化特征,而社会文化特征正是改造与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依托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特性,寻求地域的特色,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思路之一。城市规划设计应承继城市当地的历史文脉,突出地方建筑的艺术特色。一个城市的特色是这个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形态特征,现代城市要更加注重其自身独有的特色。
3 现代城市规划的方法研究
为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城市规划的编制方法也应增加公众参与的内容,同时注重增强规划的弹性与连续性。城市规划涉及城市未来的发展,与市民息息相关,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可以让规划工作者充分了解社会诉求,确保未来的规划能符合公众利益。在规划编制与审批过程中应采用公开和高透明度的研究方式,让公众充分掌握相关资料,理解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选择及其背后的不同代价,并让公众明白选取最后方案的种种原因,这种互动的过程有助于市民对规划实施的支持和监督。
现代的城市规划,要从指导功能布局、用地安排转向以资源环境为出发点,指导城市可持续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3]:
3.1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最终要追求的目的,社会发展过程除了明显的经济增长外,可持续发展城市谋求的是在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以此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
3.2 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就是运用专业的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及其它相关的科学方法与知识,注重城市生态功能的完整化,调节和控制城市的社会、经济与自然系统的生态关系。
3.3 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可持续的城市规划要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使经济结构得到优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作为城市经济结构的主体,必须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得到改造。具体做法是在发挥示范产业的同时,强调和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多媒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现代城市规划的方法日趋多样化,在传统的规划方式、观念上有了重大的改变与提高。从确定性质、规模和指标,转向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标准;从确定发展什么转向确定保护什么;从以开发建设为重点转向以资源利用和空间管制为重点。淡化规划年限、强化规划阶段,增强规划的弹性、突出规划的连续性与可持续性[4]。
4 现代城市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应结合实际的环境条件,下总结了现代城市规划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5]:
4.1 应有完善的基础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实施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城市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的试金石和重要标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按照城市规划配套建设,道路先行,水电气跟上。不能顾此失彼,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配套、完善。
4.2 要保障社会公益公共设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开发商投资行为会受利益驱动,造成规划中难以提供完善的社会公益设施,包括城市公园、停车场地、文化体育场所等。这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造成的不利的影响,需采取有效手段,有力地保障城市社会公益设施依照规划来建设。
4.3 确保城市规划的稳定性:经过批准的城市规划应具有法律效力,不能够对其进行随便地更改,切实保障城市规划的权威性。
5 总结
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良好的城市规划能够满足人们对城市功能需求。在现代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性化特点,生态城市理念和可持续发展、人与城市环境和谐相处等因素,并应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根据城市的具体特性,确定适合城市长远发展的规划,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城市规划的实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涂军飞.浅谈城市规划建设新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08(8).
[2]冯志刚.浅谈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J]. 科技创新导报,2008,5:47.
[3]刘玮.论城市规划中建筑设计[J]. 科技创新导报,2009,2:28.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规划设计;要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进程不断加深,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加强建筑规划设计是建筑行业的重要课题。现代建筑设计应该要满足现代化的特征,结合科学技术进行建筑设计。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变革带来很大的影响,也促使建筑设计开始变革。当前很多建筑设计更倾向于生态设计、柔性设计,加强现代建筑设计应该要对传统的设计理念进行改革,促进建筑设计符合现代社会的特征。
一、建筑规划设计的要点分析
由于城市建设的进程不断加深,每一座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等各不相同,因此每座城市建设都应该要有区别于其他城市建设的特征所在,总的说来,建筑风格是反映城市风格的重要因素,在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要注重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建筑规划设计要注重生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城市空间本是有限的,但商业性开发总是超越这个限度,为了追求利益,很多时候破坏了城市和谐的生态环境,废气、污水、噪声污染等都会造成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城市生态系统集合了自然、经济与社会多个要素,包括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具有复杂的多层次结构,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应该要具备一定的生态意识。现代建筑进行生态规划设计,要注重三个方面:第一是整体性,提高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效益是城市建设的一个目标,但更重要的是要强调整体效益,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环境的保护。第二是循环再生,在建筑设计以及建设过程中要学会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争取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第三是区域差异,即在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特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社会经济能力等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案,保护生态环境。
(二)建筑规划设计应该要保持民族性和独特性
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无论是历史、风景还是人文,城市之间的区别与差异往往体现在建筑风格上,民族和时代的语言常常可以通过建筑表现出来,城市的建筑物凝固了浓厚的时代精神,整体上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因此,一座城市的建筑有个性和时代特征,能更好的被世人接受,同时能使这座城市更有活力。因此,无论处于何种时期,一座城市的建筑都应该与时代相符,体现国家的、民族的人文精神,才能提升城市的内涵。
二、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生态设计
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对能源的消耗逐渐增大,能源危机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建筑行业中加强生态理念的运用是该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首先应该要加强低能耗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低能耗成为未来建筑规划设计的一个方向,在建筑规划设计中不消耗煤、油、电等能源,而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建筑设计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比如将人们日常生活中排放出来的热空气、废热水等进行回收,将其中的热量集中起来用于建筑施工,就是一种很好的能源循环模式。为了加强低能耗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需要引进许多新技术和新材料,比如新型保温材料、太阳能利用技术、新型采暖空调设备、微型燃气轮机、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进行节能设计,可以实现建筑的节能以及舒适的双重目的。加强生态建筑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加强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节能理念的运用。随着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少,人们将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注意力逐渐转到地下,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要本着节约土地的原则,充分利用地下土地资源,比如当前建筑设计过程中建成的地下商场、地下交通、地下步行街、地下车库等,都是建筑设计过程中节能理念运用的实例。
(二)加强柔性设计
柔性设计是当前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未来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柔性设计指的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对建筑物的各种属性进行改变,以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市场的变化性对建筑设计的产品的灵活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产品设计的观念和方法都有一定的影响,是的建筑设计从传统的刚性设计转变成为柔性设计模式。柔性建筑产品的灵活性更强,对于各种不确定的使用功能的变化,其适应能力更强。建筑物是一种使用年限较长的产品,但是时代是瞬息万变的,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要加强柔性系统的建立,帮助建筑物提升对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环境的变化的适应力,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柔性设计理念的运用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对建筑空间进行有效的划分,使得建筑物的不同空间具有不同的功能;对建筑物容量的负荷、交通运输能力等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改变,可以提高建筑产品的灵活性。由于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求建筑产品具备改造和升级的能力。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将建筑空间划分成为不同的区域,如服务区域以及被服务区域,在服务区域中可以对各种设备、交通系统的布置进行控制和管理,而在被服务区域则可以加强对各种空间的柔性使用功能的发挥,并且使得建筑产品本身的可塑性更高,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外界的需要进行设计的变更。
(三)加强建筑设计与各种先进科学技术的结合
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也逐渐实现了与科学技术的有效结合。比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加强虚拟建造技术的应用,加强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的理论、CAD技术等方面的应用,使得人们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建筑设计,将各种规划反映在图纸上,然后对图纸反映出来的建筑效果进行讨论,同时针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改革,以提高建筑设计的实效性,以防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重新设计的问题出现。当前市场上的各种产品的技术综合性越来越高,进行建筑产品设计时,不仅要进行绘图,还要进行概念设计。建筑设计的产品是一种大规模的产品,不同专业对建筑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部设计,然后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建筑产品,在组合的过程中需要对各个部分进行虚拟设计,以增加各部分设计在契合时的协调性。加强建筑设计过程中与各种先进技术的结合,可以增强设计师对建筑物的设计操控能力。
(四)实现建筑设计的数字智能化发展
在数字化的今天,现代化城市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智能建筑群。在未来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建筑设计的智能化发展,将住宅、医院、学校、银行、购物中心等所有建筑通过信息网络串接起来,成为智能化建筑群,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当前建筑设计过程中,指纹门禁控制、可视对讲、远程抄表计费等系统的运用,都是建筑设计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重要体现。
结语
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对于建筑产品的实用性提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要注重建筑的生态性以及独特性的发挥,实现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柔性理念、智能化理念等多种现代化理念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徐义.浅谈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及未来发展趋势[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9)
[2] 陈志庆.浅谈现代建筑设计方向[J].门窗,2013(08)
[3] 郭翔宇.论我国现代建筑设计发展的趋势[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0)
[4] 李泽健.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分析[J].城市建筑,2013(10)
【关键词】城市配网;规划;未来发展
1.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化建设项目不断的增多,对电网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定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而且城市配网属于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所以相关领导应对城市电网的规划及未来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
然而,在我国城市电网建设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的问题不断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用电。对于城市电网中存在的问题,相关部门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虽然其效果显著,但严重忽视了配电电网的长远建设,很难跟得上现代城市电网的发展步伐。
也就是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城市配电存在许多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优化城市配网方案,以便早日实现城市配网的现代化。
2.城市配网现状
2.1 配网结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的城市配网规划起步较晚,起初设计粗心大意,急于求成,还处于配网规划的初级阶段,电力运行方式不够灵活,缺少整体性观念和发展的眼光,而且没有考虑到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的影响,从而不断地出现漏洞,造成配网的接线结构不合理,导致城市电源网点的分布不均。遇到意外事故时,利用有限的电力条件处理故障,会影响到计划检修、故障复电等常见问题的解决。比如:有的地区电网点多,用之不尽;而有的地区用电半径过大,线路严重破损,浪费了过多电能。这些配网现状,表明当前城市配网结构的不合理,而且浪费资源。
2.2 负荷急增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增长水平也不断提高,大量建筑拔地而起,人口密度随之增加,各种大型用电设备投入使用,用电量更是有增无减。在这种社会环境发展的状况下,电力负荷呈阶梯型上升,由于配网升级改造相对滞后,原有的城市配网规划已不能够满足当前人们对电量的需求,造成了供电紧张的局面。
2.3 出现故障的频率较高
就目前城市电力应用现状来看,由于未充分重视配网的建设,建设资金短缺,配网技术落后以及设备陈旧,造成供电线路极易出现故障,事故频繁发生,故障频率较高。虽然在引进了一些新技术、采用了新设备之后,情况有所改善,但与国外城市相比,设差距还很大,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经济的建设。
2.4 电网建设用地紧张
当前我国城市配网问题几乎遍布整个电力工程,电网负荷持续增长,电力工程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不但影响了现代化城市对用电量的要求,也增大了对电网建设用地的需求。随着城市建设密度的增加,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而且站点和线路走廊用地困难,因此电网建设用地紧张已成为解决城市供电能力不足问题的主要制约因素。
3.城市配网规划的考虑因素
3.1 对电网负荷进行预测
在现阶段,负荷水平误差会诱发盲目投资,如果由于负荷预测过大、过快,会导致电力建设投资过早问题的发生,不但不会实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会使电力建设企业在经济上蒙受损失;反之,负荷预测过低时,电网建设将难以满足负荷发展的基本需求,即在城市配网规划中,必须考虑负荷预测问题,否则会给未来城市供电网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困扰。另一方面,基于配网规划理论,现有配电系统的接线方式是重点,积极考虑向网络方向发展,如果不对电力网络进行研究,那么电力将保持原来的运行状态,很难有效地评估网络的整体技术能力,便失去了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的机会。要想使城市配网规划与时俱进,就要保证做好电网负荷预测工作。
3.2 配网规划和自动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原本的配电网规划已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我们必须向电网自动化方向发展,而电网自动化是在现代用电量要求较高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为城市提供用电量的目的。配网的自动化既可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又可以确保供电质量,还可以降低线损率,它是衡量城市配电网是否高效优质的基本标准。因此,在城市配网规划中,我们应积极推进配电网的规划和自动化发展。
3.3 国民经济和城市发展
供电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在城市供电配电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将问题局限在电力企业发展规划范围之内,一定要符合国民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配电网与主网不同,其规划也不相同,使得城市配网规划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针对这种状况,配电网络的规划设计者应该积极与城市规划部门和建设主管部门进行联系,使国民经济和城市发展相适应,确保城市配电规划建设符合国民经济和城市发展的趋势。
4.配网规划与未来发展
城市配电规划必须与城市居民生活需求、区域电网建设的现有水平、电网建设项目投资力度等相适应,这样才能够保证城市配网规划建设的高效性、合理性、科学性。下面来简单分析一下城市配电规划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4.1 配网结构优化
4.1.1 实现配网的最优配置
加大城市配网规划的力度,要想实现配网的最优配置,即要保证对供电区域的电量预测处于合理范围之内,然后预测整个供电规划区对电力的需求,最后再根据本区电力条件进行城市配网规划,实现供电规划与电力需求间的均衡发展。具体地讲,在开展电网配网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意识到电力电量预测的重要性,认真做好电量预测工作,而且预测结果将会对城市配网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有影响。一般情况下,都会按照年段对电力需求进行预测,在不同的地域,也要考虑年度用电负荷和季节性用电负荷。此外,还需要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对电力电量进行预测,从而使地方用电与配网供电达到供需平衡的理想状态。
4.1.2 协调配网与主网规划
加强配网的结构规划,就必须协调好配网与主网的规划,正确处理好配网和主网规划之间的关系,注重配网的结构优化,并保证与主网间的协调性。具体地说,依据实际情况,首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真研究主网规划方案,保证主网和配网间的协调性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性,从根本上解决主网和配网的配合问题,更深入地研究主网和配网的内在联系。其次还要及时处理好供电半径问题,保证电网朝着更加经济的方向发展,减少电网耗损不良现象的发生,避免出现资源浪费,使电网发展变得更加经济。再次要以城市发展规划的分布点为基础,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固性,不断地提高城市配网的供电能力,从而达到优化配网布局的目的。最后要对补偿配合的功能加以重视,低压补偿需发挥其调节功能,高压补偿需发挥其导向功能。
4.2 自动化系统规划
加强城市配网规划,不能缺少城市配网的自动化系统规划,而且一定要按照电网设计原则,并在配网结构规划的前提下,保证城市供电正常运行,从而创建出配电的自动化管理模式。除此之外,实现配电自动化规划过程中,必须要重视配网的通讯规划,使配电网络能够自由拓展,操作更灵活,在整个城市逐步普及电网的遥控操作,从而确保城市配网的维护更加便捷,自动化系统规划日趋完善。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现代,我们要重视城市配网规划,努力做到优化电网系统结构,对于实现电网发展的自动化水平的愿望很迫切,配电自动化是当前城市电网建设的根本需要。当然城市配电网规划面临着严峻挑战,作为配电改造与建设的关键环节,我们必须将其放在电力企业各个项目建设的前列,规划必须符合实际,综合考虑环境、社会、经济等效益因素。此外,我们应以与时俱进、事实求是的态度处理电网建设中的问题,从而逐渐改善城市供电系统的不良现状。 为了强化电力企业的管理制度,使城市配网规划更加地灵活实用,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新时期城市配网规划与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凯.新形势下的配网规划与设计[J].科技资讯.2013 (36):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