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交通运输的发展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社会经济类型的变化与运输业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在经济发展初期,各地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生产方式主要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经济发展区域性明显,规模相对较小,所以在以农业为第一生产力的时候,交通业的发展相对作用较小。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生产方式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即工业产业迈进,这个时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第二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工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能源、矿产、钢铁等一些大型建设方面,这些工业矿业的发展急需交通的运输对接。工业的发展当然也包括轻工业的发展,轻工业凭借轻小的发展优势在各地迅速崛起,其对货物的运输需求也在逐渐加强,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要求也是完全不同的,交通运输的形式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速度,当然对于交通运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经历了从以往的快速,到安全,到舒适方便的更高要求的变化,所以在经济发展中要有相应的交通体系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点对外辐射。
二、公路交通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1.中心辐射理论
弗里德曼的认为,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是由中心辐射周边的发展空间模式组成。在不同资源,不同市场,以及周围硬件软件的发展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区域的发展中,如果一个地方的空间集聚效应形成,就会形成强大的中心优势,其在经济发展中就会有很强的竞争力,这个区域就是经济的中心地带。中心带动周边,对于的薄弱地带,经济的附属关系就会很明显的显现出来。随着中心辐射优势的显现,空间结构二元次模式,在经济发展中的附带作用就会越来越明显。但随着交通的不断发展,市场发展的不断加快,这些中心地带的优势也会越来越小,逐渐形成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会有中心向周边扩散发展的过程。在大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是链接城市与农村的重要工具,随着道路的不断扩修发展,地区招商工作的不断加大,这些都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在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交通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很重要的经济纽带。
2.点轴开发理论
对于点到面,点到轴的发展,有理论认为,交通的发展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河流等各个方面的建设上,都是连接一个点到一个面的流动发展的过程。在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不断降低的同时,会形成周边地域经济发展的优势。简单地说就是在交通干线发展轴线上,是经济发展的集中辐射地点,这些点轴发展的模式都得益于交通干线的发展。例如:我们熟知的公路旁边的工业园、特色产业园的发展都是集中在交通便利的主干线周围,这充分说明交通的发展对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3.区位发展理论
对于区位发展,有经济学家认为,工业区位的理论上增加了对于农业区位的理论研究,是距离消费远近决定的,这对于农作物布局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在交通运输方面产品生产产生的成本、运输的成本、以及市场交易的成本,这三个方面,运输的成本是决定农业区位的比较重要的因素,也是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所以对于交通快捷的地区,就直接减少了成本的支出费用,以及生产的时间成本,这些对于区位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我国目前高速公路发展的现状
高速公路的发展,始于五十年代,那时候主要以扩建高速网络为主,经历了两个五年发展规划。第二阶段主要是在第三第四第五个五年规划中开始实施的。在我国的六十年代,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在完善扩充高速网络的同时,也提高了公路建设的质量和等级标准。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发展公路的等级和质量。在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速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公路发展主要集中在公路的质量和等级方面上。
四、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交通的发展加快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公路的发展对于改善经济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公路的发展让优质的产品走出去,高效的科技引进来,进一步的加快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加快了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
2.加快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铺设强快之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吸引外来人员发展旅游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交通先行;交通运输经济;农村交通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我国流通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在全社会资本存量非常有限的背景下,惟有加速资本循环才能实现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多财富的目标,而交通运输业则起到了增加资本循环速度的作用。同时,伴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对于交通运输服务的消费也逐渐增加。这样一来,也从内需的另一面推动了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1]。
“十五”――“十一五”规划的这五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达到了相当惊人的态势。大量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丰富了城市生活的同时也给城市不成熟的交通系统迎来了巨大的挑战。于是,一批批的学者便致力于改善这种紧张局面,这其中实行的办法不胜枚举。最初认为城市化发展的快慢与道路的多少是成正相关的,各大省市便投入巨额资金在城市道路的建设上。经过几年,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环城高速等迅速形成规模。学者逐渐发现,增加道路数量并不能解决城市交通量的猛增,必须从管理方面着手,配合其他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不流畅的问题。
城市化推动了城市交通运输的发展,也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重大改变。交通运输不仅指城市居民的移动,农村交通运输的发展包含的内容更为广泛。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仅和城市息息相关,和农村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近年来,农村大量的闲散人员去往城市,城乡间人员运输是交通运输的重点。我国拥有农民9亿多,而农村种植的粮食供中国14亿人食用,所以将农村物品如何快速准时地运往城市是我国农村交通运输业面临的最大挑战,这将也是对农村经济的巨大带动。然而,对城市化进程的关注使得人们对农村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研究甚少。本文将主要论述农村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规划。
1.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交通基础设施对人口分布、产业分布的发展具有引导作用,对运输经济起着重要促进作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加快了区域和城乡间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促进了发展理念和模式转变,改善了民生,有力推动了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国、省级干线和农村公路方便了城乡居民安全便捷出行,打破了西部地区由于交通运输不通不畅而形成的相对封闭状态,推动了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进一步优化区域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城乡间与农村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进一步繁荣了城乡经济,加快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的脱贫致富步伐[2]。
陇海铁路沿线经过甘肃境内的部分乡镇农村,其经济发展明显快于远离铁路的山区,人民生活水平也高于信息闭塞的地区。中国蔬菜博览会举行地武山县是蔬菜之乡,该地种植的绿色蔬菜品种繁多,营养丰富,是市区人民的最爱,但其运输线路却仅有有限的几条。众所周知,蔬菜自摘下来开始,其营养就在流失,如何更多的保存营养价值,以便符合人们的饮食理念。不仅需要提前做好保护工作,更重要的是减少运输时间。这就需要政府投资资金做好运输规划,建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农村经济才能合理快速发展,减小东西部差距,减小城乡差距,也能更好地拉动内需,刺激农村消费,带动乡镇农村企业的发展。
对于偏远经济欠发达的农村而言,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最好的方法就是以交通运输业为主干,辅以其他投资。
近年来,农民工大量出入城市,所以,农村务工人员的交通运输费用对经济发展也有影响,对拉动农村经济增长和增加农民就业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每年的春运期间,交通拥堵,致使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回不了家或不能按时回家。于是国家开通了农民工专列,然而其价格并没有多大变化,对于绝大多数短期迁移的进城务工农民工来说,运输费用的提高增加了迁移成本,增加了农民负担。
2.交通先行与交通运输在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农村交通的发展可以以城市交通的发展为先例,首先做到交通先行,规划好交通线路,使其能更多的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避免过早过多的引起交通问题。交通先行是任何国家、城市、地区发展的前提基础条件,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以交通运输为先导。甘肃省定西市的马铃薯运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国外,带动了定西市的经济发展,这其中交通运输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交通运输就像传送带上的皮带一样,将人们想要输送的物体运往任何需要它的地方,同时也为物主赚得了应有的利润。
青藏铁路的建设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根据青藏两省区运输需求日益增长的实际,不断深化路地沟通合作,积极开行4500吨重载列车和关角沟区段组合列车,充分发挥战略装车、整列装车、整列发车和路企直通运输优势,使运能运力实现大幅度增长[3]。青藏铁路的开通为中国西部两个省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机遇,为两个省区城镇体系的发展带来空间和直接的推动力,铁路沿线将会崛起一批新的高原城镇[4]。
交通先行带给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要更好更快的发展西部地区及农村的经济发展,建好交通基础设施及实行交通先行是最好的办法。
3.西部农村有序发展运输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地方经济的行为主体――中央与各地方政府,应营造适当宽松的交通政策环境,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引导,鼓励城乡相关流动通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新经济因素在农村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在社会发展中,交通设施的社会基础性以及交通运输对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的基础服务性作用,决定了交通运输充分发展的必要性。同时交通运输又是经济社会众多行业和部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必须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整体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与自然资源、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和谐发展。
正确处理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有效满足总体需求与个性化需求,满足当前需求与长远发展引导,优化各种城乡运输方式与综合运输体系结构,对运输经济的体系结构和模式做出合理的选择。
4.结语
综上所述,交通运输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农村的发展直接增加了对有限的交通设施和运输能力的需求,农村交通运输将面临需求不断增加的压力和挑战。本文对农村发展中的运输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对策措施。 [科]
【参考文献】
[1]张玉一,邓卫,季彦婕.大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战略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05(04).
[2]韩皓,哈斯,杨东援.国内外大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及政策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
关键词:交通运输;物流产业;共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的不断优化,市场经济对货物流通提出了新的要求,道路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为快速推进城乡、局部交通的整体规划和发展,大幅提升运输的质量和能力,面向市场需求,打造交通运输的综合智能运输体系。在交通运输发展的推动下,现代物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物流业的进步也促进了交通运输体系的改革和体系优化。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探索交通运输和物流同步发展的模式有助于我国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提升国民经济实力和促进社会稳定。
二、交通运输业发展对物流产业的影响
1.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能够提高物流运输效率
交通运输体系通过公路扩张、改革管理模式和提升公路级别等措施来提升公路的运输质量;而物流产业的价值就体现在高效的货物运输中,通过合理的调配货物,规划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将企业货物更快、更好地运送至目标地点。因此,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助于提高物流产业的运输效率。
2.港口、机场等重点运输部位将促进物流业的集中化发展
在交通运输体系中,港口、机场、货运中转站等设施,属于运输节点位置,货物吞吐量占据了整个运输体系的大部分。因此,此类设施的建设和不断优化,有助于物流产业的货物调配方式不断向此类区域靠拢,逐渐形成集约型的物流产业,同时,重点运输部位服务能力的提升也能够支撑和促进物流业向规模化发展。
3.铁路的发展将促进物流产业结构优化
各类铁路专线的建设将会大幅提升铁路线路的运输能力,同时在满足客运的基础上,近些年的货运专线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使铁路在货物运输领域与公路和水运有了足够的竞争力,并且铁路专线运输具有效率高、安全系数高等优点,因此铁路货运专线的发展将会改变现代物流产业市场,一部分物流将流向铁路专线,同时运输方式的增加,也为企业运输货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良性竞争也能够促进运输行业自身不断进行技术和服务提升。因此,可以说铁路货运专线的发展促进了道路运输体系和物流运输产业的共同发展。
4.技术进步促进了物流服务的优化
物流和运输行业的发展都取决于服务能力的高低,而服务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技术水平的发展程度,因此,随着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物流和交通行业都将获得快速发展。
5.运输效率不断提升,行业内部界限逐渐模糊
传统物流产业在进行运输方式选择时,必须选择与货物相适应的特定运输方式以保障物流服务质量。而当前运输体系服务效率不断提升,运输速度不断加快,使得物流产业的发展不断打破运输体系内部的界限,可以进行多种选择,并降低货物运输成本。
三、交通运输业与物流共同发展的建议
为了提升物流产业的发展速度,促进交通运输业的结构优化和升级,改善当前服务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转变发展思路
运输业的根本目标在于提升道路服务质量,打造流畅的道路交通;但是当运输业开始进行物流产业探索时,就必须考虑到物流产业的目标,是为客户解决货物运输问题,因此,运输业必须树立起面向客户的服务理念,将客户需求作为行业发展目标。通过发展思路的改变,将交通运输业与物流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既减少了货物运输的物流成本,也有助于运输业获得更稳定的货源,二者互相促进。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到行业发展的前提,是企业自身具有一定的规模,各类设备和服务配套设施齐全,才能进行产业融合的尝试。
2.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引进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促进物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外资引进,可以解决以下难点:
(1)运输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因自身发展的瓶颈和资金的富余,就会倾向于扩展服务领域,而扩展的主要方向自然就会是与其息息相关的物流业,但是最困难的也是资金筹集,虽然运输业发展前景良好,但是当前行业内部各企业并不具备大量的流动资金,主要以固定资产为主,只有通过引进外资,以合资的方式进军物流产业,才能获得在物流产业发展壮大的机会,当前大多数的交通运输企业也都采取此类方式。
(2)合资运行物流和运输产业,通过共同进行运输业和物流业的企业管理,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设备应用技术,为以后创造符合中国实情的管理方式打造坚实的基础,同时也通过与国际合资,获取更多的客户资源,使物流产业突破国内限制,向国际物流产业进军。
综上,物流产业的发展,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通过改革,尽快完成转型,运输业才能更好地搭乘物流产业发展的快车,提升自身。一方面,运输业要主动向物流产业融合;另一方面,运输业也要注重自身优势的开发,通过对现有设备和客户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自身实力,进而整合物流产业,如此,就可以实现道路运输业和物流业的同步发展。
四、结语
运输业是物流业发展的载体,物流业是运输业发展的保障。运输业通过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来刺激行业的发展动力;物流业的发展前景取决于运输业的发展程度。因此,需要探索一种既能够降低物流成本,又能够促进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的模式,来实现交通运输与物流共同发展的预期目标,进而通过货物的高效、低成本流通,加快我国区域经济交流,促进整体经济实力提升,最终实现整体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交通系统
中图分类号U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3-0071-02
1交通信息化与智能交通运输系统
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信息化指的就是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以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产业化的过程,信息化水平的高低能够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对信息技术以及信息资源进行利用的整体水平的高低。信息化的过程,就是我们运用信息方面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系统的规划组织,将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且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在目前形势下,信息化对推动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而交通信息化的含义就是运用各种现代化的高新技术手段,将各类交通信息从采集、处理到提供服务嫁衣系统化,共享其资源,为最佳营运与管理交通、发展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简称ITS)以及新产业。交通信息化对于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智能交通系统是交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就是将交通运输中的用户、车辆以及道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起来的一个整体,是在信息化技术支持的前提下一种比较先进和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模式,之所以是智能的,是因为它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方式来说,能够更有效、更经济地促进人与货物的流动。
2发展信息化智能交通系统的意义和必要性
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交通问题或困扰,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在促进世界经济和贸易的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交通更加拥挤的局面,而交通拥挤一方面会加重环境的污染,一方面则造成了时间和资源上的浪费。在我国,由于交通拥挤,城市中车辆的行驶速度过慢,这就导致车辆排放的尾气增加,使大气环境遭受更严重的污染,而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在建设和管理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不及机动车增长的速度。而交通问题在发达国家中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率先开始了对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在新形势的推动下,我国政府对交通信息化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重点支持,并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交通信息化近年来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实施信息化智能交通系统对交通运输进行管理,有利于我国交通运输业从传统的只依靠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张为唯一手段的粗放型产业,逐渐完成向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前提的、核心目标为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集约型产业的进步和转变。并且对于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以及贯彻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起着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我国信息化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前景
3.1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我国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在北京市首次利用计算机对交通信号的控制开始了对信息化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工作,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和技术条件的提高,我国对于交通信息化技术的研究步伐逐渐开始加快,国家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大城市,如上海、北京、沈阳等,引进了国外比较先进的交通信息化技术成果,与此同时,我国也逐渐开始大力开张自主研究开发工作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比如由国家计委和科技委员会组织研发的实时自适应城市交通控制系统等。到了90年代以后,一直到现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交通信息化和智能交通系统才开始逐渐变得比较成熟,目前正在实施的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光缆电视监控技术、GPS车辆定位系统、交通广播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等都逐渐趋于完善,但从大的方面来看,我国的交通信息化仍处于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地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用用前景。
3.2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我国未来的信息化智能交通系统在应用上的前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路运输综合管理。在原有的技术前提下,把运输工具、人或货物、道路以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部门紧密联系起来的同时,使道路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的运行智能化。智能交通系统在将采集到的各种交通信息进行系统化的综合集中处理之后,将处理的结果传送给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各个部门以及用户,有利于驾驶者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以及路线出行,大大节省了时间;有利于交管部门对交通中出现的问题实现自动化控制和处理;有利于运输部门对运输车辆进行实时的调度等;
2)实现汽车智能化。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汽车智能化技术逐渐由发达国家传入我国,智能化的汽车主要包括了自动导航、驾驶、控制以及监测系统,汽车能够根据安装在车内的计算机采集到的各种交通信息完成行车、加速、减速等功能。
3.3发展智能交通系统需注意的问题
1)合理规划,协调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信息化系统,由于我国发展水平的限制,该系统在我国仍处于不平衡、不完善的状态。我们在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的同时,必须考虑我国的基础国情,考虑到我国非机动车辆以及行人在交通中所占的重大比例,进行合理、统一的规划,协调行人、道路和车辆的发展关系;
2)充分投资,创造条件。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我国在交通信息化技术的开发上投入了十分巨大的物力和财力。我们要对这些资金进行合理、充分的利用,应该从简易入手,逐步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取得经验和效果之后,进而再大范围推广使用。另外,还应该进一步完善智能交通系统的运行标准和使用规范,发展交通信息服务,改进城市交通管理,为进一步发展信息化智能交通系统提供技术条件和环境。
4结论
当今高新科学技术的代表就是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它对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产业发展起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大力实施和发展信息化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产业,是新形势下交通运输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应继续紧跟交通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在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措施和策略,大力发展适合国情的信息化智能交通运输系统产业。
参考文献
[1]张孜,林晓丽.基于ITIL理念的交通信息设施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与实践[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1,11(4).
[2]郭亮.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技术及其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D],2010.
[3]宋淳.智能交通对于构建智能城市的影响[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3(5).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系统;应用
交通运输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高效、节能、环保的运输环境,能够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符合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减轻道路交通压力。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开拓了交通运输管理的新空间,解决交通运输管理中诸多难题,提高管理效率,推动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介绍
计算机信息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采用各种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主要用于管理方面。其主要是以计算机科学与通信技术作为开发基础,安装、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技术[1]。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去进行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递、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处理、信息的显示、以及信息的分配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与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信息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各个领域,解决了人类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应用,优化系统环境,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促进交通领域的经济发展。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应用
(一)收费方面的应用
交通运输系统中的车辆收费环节,属于交通管理中的主要方面。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采用不停车收费系统,是当下交通运输管理中较为先进的自动电子收费系统。其主要包括车辆自动识别系统、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以及车道系统。不停车收费系y与传统的收费系统相比较,具有节约能源、节省时间、保护环境、避免车辆延误等优点,能够有效的提高交通运输收费系统的水平[2]。不停车收费系统,采用的是射频卡,其具有非接触式的特点,利用高速率的半双工协议去识别车辆,进行数据交换,从而去实现不停车收费。但是此系统同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系统采用的是微波数据传输技术,容易受到电磁的干扰,导致各个车道之间产生干扰。
(二)导航方面的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道路提取与车辆检测。导航技术系统,能够识别道路俩边边界,能够精准的测量前后车辆的距离,提升车辆行驶的安全系数。因此,导航技术系统逐渐被使用于交通领域当中。2008年,首都北京首次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态车载导航仪,其能够帮助用户精准的定位,选择最优的路程到达指定位置,节省大量出行时间。若是有400多万辆汽车安装动态车载导航仪,每辆汽车每天节省15分钟,那么一天内400多万辆汽车能够节省时间为80年以上,相当于人类的寿命。若是全市有百分之八十的机动车安装动态车载导航仪,能够节省百分之三十二的出行时间,并且降低车辆尾气的排放,降低空气污染保护自然环境。由此可以看出,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导航方面的应用,给车辆出行带来极大便利,促进交通行业的发展。
(三)交通方面的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交通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信号灯系统。交通信号灯系统,主要是对路口的车辆进行指引,维持车辆运行的秩序,从而确保行车安全。目前我国的技术手段还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信号灯无法达到智能化,只能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自动监测系统可以同信号灯系统联合使用,自动监测系统能够第一时间记录交通事故,对事故过程进行录制,并且会自动报警,具体的情况还能在指挥控制中心显示,有利于交通运输的管理。其能够帮助相关人员解决突发事件,为事故的发生、判定提供真实依据,节省事故处理时间,及时进行救援,增加交通运输方面的安全性。
(四)交通事故处理方面的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交通事故处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计算机技术,能够对事故现场的图像进行模拟,并且相关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远程操控。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的现场图像,符合现实现场的环境,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标准。我国的道路发达,路线交错复杂,交通事故频发,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全面的对路面情况进行监控,快速的绘制事故现场的图像,节省时间,帮助工作人员及时解决问题。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汽车力学碰撞模型与运动学模型的建设,将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根据事故现场的资料,通过动画模拟的输出方式,将整个事故发生过程进行模拟,从而去帮助解决交通事故,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逐渐在各个领域应用,并且取得显著效果,帮助人类解决诸多难题,推动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其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解决了交通运输监管问题,实现了智能化远程控制,节省大量人力、物力,促进交通行业的经济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具有较大的市场发展前景,需要不断的进行研发,为交通运输系统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结论
综上所述,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降低交通运输道路压力,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效率。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交通事故处理方面、交通运输方面、车辆导航方面、以及车辆收费方面。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交通运输结构;城市交通;交通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引言
2012年3月21日,国务院通过了《“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的我国交通运输体系的规划目标和规划重点,除了规划“五纵”“五横”大的交通布局外,还要求统筹发展各种运输方式,优化运输结构。
一、交通运输的概述
1.交通运输结构的概念
交通运输结构是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按照综合交通理论和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合理规划交通系统中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不断的论证和实践,促进我国交通运输的优化和发展。
2.交通运输结构的影响因素
(1)自然环境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变化较大,加上气候水文的影响,造成我国交通结构的差异。例如,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多是平原和丘陵,道路易于修建,因此公路、铁路、水运的交通运输网密集、路面状况好;而中西部地区,多是高原、山地,道路修建困难,因此道路的网密度小、里程短、路面状况差。
(2)经济状况的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运输结构有密切的关系,我国东部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业化程度高,工农业产品的运输需求大,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西部欠发达地区,人口稀少,工业化程度低,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低,从而制约交通运输的发展。
(3)科技进步的影响。首先,科技进步带动交通工具的发展,没有蒸汽机、内燃机、航空发动机的发明,就没有现代的交通方式,交通运输结构需要根据交通运输工具的需求进行调整;其次,科技进步带来了产品创新,不同价值、档次的产品对运输工具要求不同,选择的运输方式不同。另外,随着电子商务科技的发展,大量的快件需要依靠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一定程度上影响交运运输结构的变化。
二、我国的接通运输结构现状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结构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但在综合布局上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各种交通运输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只考虑自身效益的最大化,没有从整个交通结构的全局把握,不同运输方式间衔接不到位,造成我国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表现为局部交通运力过剩和局部交通运力紧张。另外,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还表现为交通运输项目与交通运输需求脱节,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市民的生活,制约城市经济的发展。
三、交通结构存在的问题
1.交通运输改革之后,影响结构优化。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对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改革程度仍然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政府对运输也控制过严,资源配置不合理,限制了市场经济下的交通运输也的发展。
2.市场调节机制不完善,限制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市场经济调节和行政管理体制的双重调节方式下,行政和市场调节相互干扰,制约着交通运行。
3.条块分割制约交通结构的优化。五大交通板块自成体系,各建各的道路,如本应铁路和公路公用的桥梁,没有充分利用桥位资源,造成资源的浪费。各种交通布局不够完善,尤其是缺乏综合性的交通枢纽,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4.交通布局与经济产业不协调。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发达的交通系统,良好的道路交通布局,有利于地区的经济发展。而我国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单一,交通的运输与经济空间结构不协调,制约经济的发展。
5.交通路线拥堵,交通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是我国交通运输常见的现象,拥堵原因复杂,主要因素有城市规划影响交通的布局,居民出行结构复杂,除了不行自行车、公交车外还有摩托车。出租车、私家车,尤其近一年来,私家车和出租车数量的增加,道路交通流机非混行,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汽车尾气排放和道路绿化率低,导致交通环境的污染,需要调整交通结构。
四、应对策略
1.加大交通运输的建设总量。运输是交通与经济的重要纽带,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些地位为加快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增长,片面的增加交通建设总量,而忽视了交通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建设交通设施使,需要经过专业的勘探设计,对交通基础设施与周边自然环境、经济环境、自然资源进行综合性分析,得出运输需求的情况,并结合城市的发展前景,预测未来运输的需求空间,建设合理的交通运输结构。
2.以交通需求为主导,优化基础设施结构。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与政府监督的双重功效,分析规划区域的交通布局,并充分结合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状况,分析市场需求,同时注重运输结构的优化,进行交通基础的建设,避免与该区域发展阶段和经济状况不相符的交通建设项目,造成重复建设和无效投资。
3.各种运输方式的配置。运输方式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运输系统的协调性,优化交通运输配置时,应充分考虑运输对运输方式的需求,不同的运输方式的服务性质不同,采用合理的配置方式,例如,采用极大化配置法,获取最大限度满足其运输方式。
4.搞好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不同交通运输方式衔接部位的好坏影响运输方式的连续性,若运输方式间的衔接不连续,对运输时间、运输质量、运输费用、交通质量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进行交通结构配置时,应明确不同交通方式转换及周边集散交通节点的位置,确定交通运输相匹配的衔接方式、地点、运营方式和交通路线,如铁路与汽运乘换的衔接,货运分拣与集散的衔接,同时还用考虑不同衔接方式的成本、乘换的舒适性和时效性。
5.优化交通结构,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人均道路利用率最高、消耗资源最少、环境污染程度也是最轻的大众交通方式;适当控制自行车发展,大多数城市自行车出行占总出行的50%以上,若适当控制自行车发展规模,引导自行车出行量向公共交通转移,可大大减轻城市道路交通压力;协调发展私人小汽车,为减少小汽车快速增长带来的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应协调小汽车的发展速度和出行策略;有计划发展轨道交通,降低交通拥堵。
五、小结
为满足各类交通的需求,需要选择一种消耗资源最小、节能的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运输结构,实现接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交通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实践探索
引言
“十二五”期间,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万家企业节能行动方案,下达广西万家企业节能目标任务量446万吨标煤,其中分配广西交通运输领域59家万家企业46.8万吨标煤,且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广西交通运输万家企业节能目标任务非常繁重,压力巨大。
1实施背景
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全国要完成2.5亿吨标准煤的节能目标,为落实国务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以万家企业为抓手,在全国范围内工贸、交通运输、商业等领域选择1万多家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启动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分解落实国务院“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交通运输业作为能源消费大户,亦须承担相应的节能减排义务。《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方案》以2010年为统计基数,要求将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或拥有600辆车及以上的客货运企业和年货物吞吐量5千万吨级以上的沿海港口企业列入万家企业名录,“十二五”期间承担相应的节能目标任务量,以目标为导向,倒逼企业加强节能管理,加快节能技术改造投入和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存在的问题
(1)广西交通运输领域节能目标量太大。广西作为后发展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发展水平都无法与发达省份相比,而分配给广西交通运输领域万家企业的节能目标占广西总目标的比例却是全国交通运输企业所占比例的近10倍,严重脱离广西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实际。(2)节能目标分配不科学、脱离企业运营实际。企业节能目标的分配仅考虑了企业的车队规模,未考虑企业运营实际,车辆车型、车龄构成,燃油消耗量,技术性能等因素,导致分配结果缺乏合理性。有些货运企业虽车辆数较多,但车型以轻型货车或微型车为主,净载重吨位较小,导致节能目标过高,脱离企业运营实际,尤其是货运行业发展相对滞后,存在“多、小、散、弱”等特点,企业集约化与规模化程度较低,目前对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可能的节能减排技术、管理等措施缺乏深入分析,未能建立企业节能目标的定量评价计算方法,导致企业节能总量目标制定脱离实际。(3)万家企业名录缺乏动态调整机制。万家企业名录的制定主要依据发改委等12部委联合颁布的《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随着市场波动及企业发展实际,广西交通运输企业规模发生了较大变化,部分名录中的企业其实际经营规模已达不到万家企业要求。同时,一些企业规模显著增长,且节能潜力巨大但未被列入万家企业节能行动名录。(4)对交通运输企业节能实际效果缺乏定量评价、监督工具。大多数交通运输万家企业节能量的核算主要通过企业报表的汇总分析,由企业或驾驶员自行填报,行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统计基础工作薄弱,基础数据缺乏,准确度不高。对交通运输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的节能工作成果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企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系统尚未建立,对企业上报的节能量缺少有效的第三方审核机制,行业监管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
3完成“十二五”交通运输万家企业节能目标的措施途径
国内典型省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开展情况,如重庆、吉林、江西、云南等,经济发展水平跟广西相当,均处于中西部地区,见表1。由表中可以看出,同类省份中,交通运输作为第三产业,节能量分配较为合理,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配交通运输领域万家企业节能量远远高于全国同类省份,完成难度非常之大。在节能目标总量无法调整改变的情况下,拟通过以下措施途径力争完成节能目标任务:(1)根据各企业实际运营状况,重新调整分配节能目标量,使节能目标与企业实际节能效果尽量匹配,提高节能目标完成率。以企业近三年车辆拥有量变化及能耗基数为参考,结合企业发展实际设定合理的节能目标,减轻企业节能考核压力。对发展前景好,节能潜力仍有空间的企业适当增加节能目标任务,使之保持合理的节能规划。(2)动态调整万家企业参与名录。对于连续两年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参与企业,经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核实确认不符合万家企业基本条件的企业,剔除出名录范围,增补达到万家企业标准且节能潜力较大的公交、出租车和港口生产企业并报国家发改委核准。经报国家发改委批准,剔除了4家企业,增补了11家企业(其中公交企业2家、出租车企业4家、道路客运企业4家、港口生产企业1家),最终参与交通运输万家企业调整为59家。(3)通过项目带动,资金支持,政策激励,鼓励交通运输万家企业更新发展节能环保装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同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完善加气站、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节能环保装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十二”期间,国家和自治区累计安排节能减排专项补助资金3031万元,支持交通运输企业特别是列入万家企业名录的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引导更多企业自觉自愿参与节能减排工作起到促进作用,使行业企业更加明确了节能减排工作的空间和重点。(4)加强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用能单位的能耗统计分析。制定了广西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评价暂行办法,组织开发广西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统计分析系统,开展交通运输企业能耗统计监测试点工作,广西300多家企业(含万家企业)已纳入能源统计监测范围,为广西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数据统计工作打下基础。同时,每年组织举办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业务培训班,指导企业熟悉系统填报。督促交通运输企业建立健全能耗统计台账和能耗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燃油消耗量限值标准,加强节能目标管理。(5)加强交通运输万家企业节能目标考核。按照国家发改委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广西交通运输万家企业节能目标考核实施方案,每年组织对万家企业上一年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现场评价考核,以年度节能目标为导向,严格按照考核指标体系评价标准打分评议,并在全区范围内公示公告,考核结果报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备案。制定约束奖惩制度,完成节能目标任务企业优先推荐国家和自治区各项荣誉称号评选,未完成节能目标任务企业强制开展能源审计,取消评优评先资格等。
4结语
“十二五”期间,通过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共同努力,广西交通运输“万家企业”累计完成节能47.88万吨标准煤,完成国家发改委下达节能目标任务的102%。同时,通过开展交通运输万家企业的能耗分析研究以及对“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水平及交通运输需求的发展水平的预测,预判交通运输行业“十三五”节能减排的可实施性,实现与“十三五”经济增长目标之间的匹配性,明确“十三五”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目标具有重大的标杆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Z].2011.[
[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方案的通知[Z].2011.
[3]黄莹,唐翠萍,赵黛青.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广东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潜力研究[J].开放导报,2011(8):40-43.
“交通运输”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标要求为“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在结构上主要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交通运输方式及其选择”,主要介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类型、不同交通运输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以及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第二部分“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介绍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以及铁路命名的方式。
二、学情分析
本校八年级学生主要来自城区,大部分有远途出行的经历,对现代交通工具并不陌生,但鲜有远程独立出行,因而对根据具体情境选择交通运输工具并没有深刻认识,更谈不上熟悉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学生在八年级《地理》上册前三章内容中,已经学习了中国的人口分布、地形地势、气候类型及特点以及河湖分布等内容,已有分析铁路干线东西部布局差异原因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
鉴于上述分析,本课设计主要从生活中的案例出发,把学生积极引入熟悉的情境中来:在导入时展示现代交通运输工具,引用扬泰机场、扬州港、HBS城市公交等生活中常见的图片;通过学生讲述自己出行经历、分析广东客人来我校选择交通工具和热点新闻“庆丰包子”,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在介绍高铁发展概况时,播放近期规划、建设并在扬州新闻中播放的“扬州高铁建设”等。教学活动中,既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又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由感性到理性认识交通运输及其选择。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数据等资料,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并能根据地图说出我国重要的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铁路干线东西部布局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和加工信息、分析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全国各种交通运输线的分布,特别是高铁的布局发展,增强学生对祖国、社会高度关注和深厚感情。通过运用系列乡土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分析
教学重难点:根据具体情境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和铁路干线的分布。
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师准备:设计本课教案,制作教学课件,在黑板上画出主要交通枢纽。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回忆出行经历,搜集青藏铁路以及高铁发展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展示扬泰机场、扬州港、扬州火车站、HBS公交车以及管道运输等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交通运输的概念。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总结归纳。
设计意图:列举学生耳熟能详的例子,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增进对家乡的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教师活动:同学们去过哪些城市或地区?乘坐哪些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最近,广东中山某初级中学连续选派五批教师到我校参观和跟岗学习,广东远在南部沿海,你知道他们是乘坐什么交通运输工具来扬州的吗?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连接互联网,打开百度“地图”,在起讫点输入“中山”和“扬州”,并进行搜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分析,比较乘坐汽车、火车、轮船与飞机的差异,并从运量、运速、运价等方面说出各自的优缺点。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亲身经历说起,创设有话可说、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积极把网络引进课堂,丰富教学方法,体验互联网对课堂的影响,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如有一位武汉市民听说在北京“庆丰包子铺”吃早餐的事情后,也想去北京庆丰包子铺品尝“套餐”,但是第二天要上班,所以得早上出发,晚上回到武汉,你能不能给他提点建议,帮他圆了这个“包子梦”?
学生活动:热烈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活动:介绍京广高铁情况以及在北京“庆丰包子铺”吃早餐的新闻资料。
设计意图:引用热点时政新闻,吸引学生注意力,自然过渡到“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内容上来。
教师活动:人们根据不同的出行目的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根据下列情况,为这几位旅客出主意。①乌鲁木齐某学校的王校长接到去北京开会的通知,要求第二天必须赶到。②刘晓和妈妈准备暑假从石家庄到香港旅游,她们想选择比较经济的旅行方案。③和同学约好,国庆长假期间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补充。
教师活动:根据表1中的情境,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补充。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学生归纳:远距离、贵重、急需、量小的货物,适宜选择航空运输;鲜活的或易变质的货物,运距较近,多采用公路,距离较远,多选择铁路运输;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铁路或水路运输。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情境分析,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承转过渡: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已构成我国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教师活动:展示我国主要交通运输线的分布图及其运输量比重饼状图,引导学生说出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展示我国铁路干线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地形图、气候图、各省人均工业产值图等,引导学生思考东西部铁路线分布差异,并小组讨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组内讨论交流,归纳最优答案并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这道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及时复习巩固前几章学习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分析、归纳、整理的能力,通过了解青藏铁路的建设,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感知建设青藏铁路的艰辛与不易。
教师活动:在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图上,突出“京沪线”、“湘黔线”、“兰新线”,引导学生说出这三条铁路线命名的原则。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回答。
教师活动:在黑板上标注主要铁路枢纽(课前板图),在积极举手的学生中,先后选择两名学生到黑板前,按照教材提示,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粉笔连接有关铁路枢纽,描绘出东西向主要的铁路干线和南北向主要的铁路干线,并向学生介绍所连线描绘的铁路线的名称及来历。
学生活动:两位学生先后在黑板上板图,其余学生在教材上描绘,并对两位同学的板图踊跃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板图,使学生明确各枢纽的相对位置,各铁路线的长短与方向,对主要铁路干线有更深的理解。同时通过板图使学生明白板图是一个地理人的应有的重要素养之一。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高铁的资料。
学生活动:走上讲台,向大家介绍自己所搜集到的有关各条高铁线的知识。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新闻“扬州高铁规划”。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讨论高铁对扬州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设计意图:课前通过网络搜集有关高铁的资料,一方面锻炼学生查找、搜集、整理、归纳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课堂交流,展示自我学习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通过观看视频,思考扬州的高铁发展与规划,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本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建构知识体系。
(如东县运输管理处,江苏 如东 226400)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拓展,我国公路运输业面临着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带来的严峻考验。公路交通运输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设施,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因此必须努力实现其自身的良性发展。当前,市场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序列中占主导地位,公路运输业只有认清自身所处地位、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才能有针对性地实现经济化管理、市场化经营。本文将结合我国公路运输的重要地位,阐释市场经济环境下公路运输进行经济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完善经济管理的发展举措。
关键词 :市场经济;公路运输;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F5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分类号:1000-8772(2015)08-0032-01
收稿日期:2015-02-20
作者简介:花国林(1978-),男,江苏如东人,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公路运输行业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公路交通运输网已经遍布城乡,可谓四通八达。公路交通运输的快速便捷,能够带动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路运输的发达与否,代表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拓展,我国公路运输业需要切实加强经济管理体制建设,逐步走入科学高效的发展轨道。
一、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公路运输
健全公路运输经济化管理,就必须先认清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公路运输的现状,为更好地探寻发展道路打下坚实基础。
1. 公路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要想富,先修路”这句中国俗语并不是空穴来风,公路运输已经成为带动地区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如今,公路运输在我国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稳定的主导地位,是维护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并不能改变其基础地位。
2. 公路运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带动作用明显: 在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管道这五大现代运输方式中,公路运输道路最为发达,几乎可以通达全国各个角落。所以,公路是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公路运输速度较快、运量大且运输价格适中,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带动作用明显。
3. 公路运输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要以市场需求为主导,而现今我国公路运输业的相关资源配置还未达到市场经济的要求,尚未形成完善的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因此公路运输的发展必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着眼于打造完善的公路运输市场。
二、市场经济环境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在市场深化经济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公路运输业在管理模式方面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公路运输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经济管理改革,已经不只是公路运输业内部的需求,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健全的运输市场是公路运输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如今,以市场为导向的公路运输体系尚未完善,公路运输市场的建设必须严格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以改革为基础,以改革促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飞速提升,公路运输管理水平也亟待提高,否则将难以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匹配。总而言之,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路运输的基础性作用,公路运输业的发展更离不开市场经济的指导与完善。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公路运输具有进行经济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三、市场经济环境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发展措施
结合当今公路运输发展现状以及市场经济的要求,探究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发展的具体举措应该从体制改革、成本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以求改革能够取得显著成效。
1. 加强和改善公路运输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公路运输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链条,管理体制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必须做好全面深化改革。首先,交通运输部门要在充分结合时展前景的基础上,做好产业长期发展规划,预先设计可行的公路运输发展轨道,最后,公路运输业的管理体制改革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撑,因此公路运输部门要积极拓展筹资渠道,为管理体制的全面深化改革打造坚实基础。
2. 加强公路运输成本管理: 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发展首先要从内部管理入手,只有解决好内部管理问题,有效控制成本,才能为构建最优化管理模式奠定根基。[4] 加强公路运输成本管理,一方面要做好成本预算工作,及时制定最合理、最高效的预算计划,将预算成本书面化、透明化,为管控成本设立第一道防护网。另一方面,公路运输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着力整合人力资源,优化产业资源配置,实现资源最大化、最优化利用,从而节约成本。
3. 市场行为与行政管理有效结合: 公路交通运输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设施,而且是关乎人民生活的公共设施。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公路运输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还要兼顾其公益作用、服务作用等。因此,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还要有政府行政手段进行适当干预,以减少市场所带来的不可预知的风险,实现经济效益与公共效益的双赢。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公路运输,必须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环境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绝对不能盲目跟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要注重由内而外地深入改革、锐意创新,努力打造一流的公路运输市场,为服务国民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