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交通发展建议范文

交通发展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交通发展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交通发展建议

第1篇:交通发展建议范文

【关键词】交通运输 物流发展 建议

一、重庆物流产业发展概况

重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物流业增加值不断增长,从101.3亿元增加到219.0亿元,年均增长16.7%,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7%左右,物流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基于EDI技术的重庆电子口岸、口岸信息网、口岸电子操作平台已经建成投入使用。

“十五”期间,重庆货运总量从27889.1万吨增加到39199.8万吨,年均增长7.0%;货物周转量从354.4亿吨公里增加到624.9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2.0%;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从2448.0万吨增加到5251.3万吨,年均增长16.9%,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从3.0万标箱增加到22.0万标箱,年均增长49.0%。国际(地区)航班出入境人数223657人次,同比增长11.65%,出入境航班2660架次,同比增长15.65%,出入境货物4989吨,同比增长40.34%。

二、重庆交通运输发展建议

近几年重庆的运输与物流现状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关注。重庆将建设成为现代物流中心。下面我就重庆的运输与物流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利用所学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根据《重庆市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解读》重庆市将优化交通干线、口岸优势,建设寸滩、空港、铁路三大枢纽性物流园区。与此同时,重庆还将扩大沿江布局,建设区域性物流基地:包括万州、涪陵、长寿、大渡口―九龙坡、江津、永川、合川以及黔江―秀山等区域性物流基地。

寸滩物流园区:包括寸滩、回兴、石坪和市出口加工区等,规划9平方公里。园区与渝涪、渝黔、机场高速公路和渝怀铁路、江北机场、人和汽车货运站、唐家沱火车货运站等构成的水陆综合运网络相连接。重点发展集装箱、汽车滚装和散杂货水陆联运,提供流通加工、仓储配送、货运等服务。

铁路物流园区:依托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规划5平方公里。园区与成渝、襄渝、渝怀、渝黔、兰渝铁路,绕城、成渝、渝长高速公路,兴隆场铁路编组站、梨树湾、西永、回龙坝、井口货运站、上桥储运中心等构成的陆路综合运输网络相连接。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提供流通加工、仓储配送等服务。

空港物流园区:依托江北国际机场,规划5平方公里。园区与319国道、机场高速、渝邻高速公路和绕城高速、寸滩港区、龙头寺火车站、唐家沱火车站、人和货运站等构成的航空、公路、铁路、水路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相连接。主要为电子产业、软件产业和汽车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产品提供服务。

区域性物流基地:包括万州、涪陵、长寿、大渡口―九龙坡、江津、永川、合川以及黔江―秀山等区域性物流基地。

从上述对重庆物流园区的规划中可以看出,这几个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所处地理位置交通便捷,园区四周布置了新型工业、水产品批发市场及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成本低廉,易于集中发展现代物流,对于重庆经济的增长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我认为重庆发展运输与物流还有以下优势条件:

(1)重庆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中心,都市人口有密集化趋势,进出口规模和销售规模日益扩大,迫切需求“巨大”物流渠道。

(2)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势下,大批中小型商业企业面临着国内外大型连锁企业或大商场的竞争和挑战,迫切需要通过发展现代物流来降低成本以提高竞争力。

(3)高附加值产品和多样化产品的日益增加,对物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迅速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这就需要建立专业的现代物流。

由此可见,重庆发展物流的前景是美好的。但是由于考虑到发展现代化物流,土地、设备和资金等资源是必须的。但是重庆是典型的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而且人口还在不断的增加,这必然会给物流园区的发展带来挑战。经营物流服务业需要大量较先进的仓储运输设备才能发展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加上维持运作都需要巨大的投资,其回收期是比较长的,因此,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融资措施,物流业的发展难以有效推进。另外,物流业的发展需要专门化人才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作支撑,因此,专业物流人才的缺乏也是重庆市物流园区的制约条件之一。

在分析了重庆市物流园区的现状以后,我对重庆市物流园区的未来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重庆地处山城,路面多不平,市内运输可能会受此影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重庆市移动通信业务较发达,所以可以效仿深圳市中南运输集团有限公司,运用移动通信技术与物流园区的作业相结合,依托重庆移动构建的GPRS车辆定位与配载项目,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提高速度、降低成本。

(2)园区之间合理分工,相互协调。三大物流园区和区域性物流基地要互为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物流系统。虽然不同层次的物流园区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物流任务,但最终目标却是一致的,即低耗、高速、高效益,而只有互相间合理分工,相互衔接,密切合作,才能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3)物流作业中各种交通工具产生的噪声、空气污染、交通拥挤以及各种物品存放带来的燃烧、爆炸、紫外线辐射等会给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物流园区规划和设计需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要在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采取措施,把对环境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限度。重庆是“雾都”,大气受到污染,同时是重酸雨区之一,在发展物流园区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此需要考虑将扩建物流园区时将主要的仓储地点等建立在城市中心区的的边缘地区,一般在城市道路网的外环线附近。

第2篇:交通发展建议范文

一、公路运输业发展物流服务的分析和认识

1.需求趋势

客户服务需求水平逐步提高。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物运输中小批量、多品种、高价值的货物越来越多,在运输的时间性和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运输企业必须提高自己物流服务的水平,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客户服务的要求。门到门运输曾经是公路运输业引为自豪的一大优势,但在越来越高的客户服务需求中,仅仅做到门到门运输还远远不够,作为运输企业把货物运到客户的门口就算完事是不行的,它还必须能够为客户提供许多相关的物流服务。

潜在的需求市场。有资料显示,根据我国居民收人和消费增长情况测算,到2000年,我国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可达5万亿元左右。巨大的商机为发展物流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国汽车零配件的生产中90%以上的时间是原材料、零配件的储存、装卸和搬运时间。这些费用和时间上的消耗正是潜在的实施物流管理的领域,为物流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2.提供能力

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有所提高。近年来一些公路运输企业,特别是较大型的运输企业的“物流”意识迅速增加,一些较先进的企业已经开始从单纯的“车轮”公司发展为能提供多种服务的物流服务公司。如济南汽车运输总公司抓住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中国本部实施物流一体化管理实验的机遇,将闲置的汽车修理厂房改建为仓库,组建济南开发区物流基地,聚合了仓储、装卸、运输、流通加工等多项物流功能,与十几家工业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物流服务关系,企业扭转了被动局面,经营收人近年来以每年40%左右的速度增长,创造了可喜的效益。

3.主要问题

就我国公路运输业发展物流来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我国自货自运部分过于庞大,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据统计,目前我国自货自运车辆占社会运输车辆总数的70%以上,运输效率相对较低。以运价为例,自货自运车辆的运价在0.72元吨公里左右,而社会运输车辆的运价在 0.40元/吨公里左右,高出近一倍。我国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致使各单位形成部门自给自足的格局,同时也使货运市场呈现货源封闭状态,这是导致我国目前社会物流专业化服务程度低的重要原因。

“第三方物流’不够强大,物流服务专业化和社会公共物流服务系统尚未形成。我国专业运输部门的车辆不足社会总车辆数的5%,个体专业运输业户拥有的车辆虽可占到25%左右,但个体运力一般只拥有一、两辆车辆,企业规模普遍大小。且从总体上看,社会专业运力提供的服务项目比较单一,运输、仓储、装卸、包装等行业基本上还处在传统的分立经营、管理、运作状态,形不成系统的物流服务,能涉及全国范围的大型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尚不成熟。地方保护形成的区域性割据,仍是阻碍“物畅其流”的原因之一。物流专业化服务程度低,社会公共物流供应系统未形成,也是致使许多国内企业继续搞“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的重要原因。

以上仅是对国内物流市场发展的几个侧面的分析,实际上,我国公路运输业要加快物流服务的发展,不仅是因为面对现实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面对不可阻挡的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我国加人WTO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公路运输业发展物流刻不容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仅表现在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国际贸易的大幅度增长,而且表现在生产的国际化程度大大加深和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

二、公路运输业发展物流服务的几点建议

面对公路运输业在物流服务方面的需求和差距,为加速公路运输业向物流的发展和融合,有以下建议:

(一)运输企业要提高服务意识,同服务对象结成战略伙伴协作关系。

对运输企业来说,发展物流首先是一个服务的问题。笔者赞同这样的说法,物流的实质是服务,只要是客户嫌麻烦的都可以是物流服务企业服务的范围。运输企业在向现代化物流的融合和转化中,必须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将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宗旨。

(二)促使物流服务向专业化、集中化方向发展,促进第三方物流服务业的形成和完善。在物流服务向专业化、集中化方向发展中,由第三方物流服务专业公司把有相似需求的客户的服务聚合起来,形成规模经营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对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取得规模效益,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三)适当引进外资,建立中外合资物流服务企业,是公路运输企业尽快掌握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的有效途径。

在现阶段适当引进外资,发展物流资企业,是基于如下考虑:

第一,运输企业发展物流,目前最现实的困难是资金紧缺,通过引进外资,建立中外合资企业,是目前解决资金缺乏、进行车辆更新,引进新的技术,建立必要的物流设施,发展物流服务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3篇:交通发展建议范文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是我县公路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保障农村公路完好畅通,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颍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2005]49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皖政办[*]76号)精神,现就加强我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并重,坚持责任以各级政府为主体、资金以公共财政为主体、养护以市场机制为主体、监管以交通部门为主体的原则,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强化交通主管部门的管理养护职能,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加快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促进我县农村公路持续健康发展。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力争用2—3年的时间,基本建立符合我县实际和要求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保障农村公路完好畅通和正常使用,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规范化和长效化。

二、明确管理养护职责

(一)县级人民政府是本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筹集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县交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制订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建立农村公路养护数据库,制定本地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细则,会同县发展改革、财政部门编制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监督农村公路管理机构(颍上县县乡公路管理所)的管理养护工作,检查资金使用情况和养护质量,负责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负责县道的日常管理与养护,组织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公路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

(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实施本辖区内乡道的日常养护工作,落实并监督、检查、指导村级组织做好乡道及村道的管理养护、绿化和水土保护工作。

(三)村民委员会负责村道的日常养护工作,制定村民护路公约并落实管理人员及其责任。

三、多渠道筹集养护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管理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分为日常养护资金和养护工程资金。日常养护资金主要用于路面保洁,路肩、边坡培修,沿线设施维护,绿化修剪,涵洞疏通等工作;养护工程资金主要用于水泥(沥青)路面病害处治、路面改善及大中修工程、危桥改造和安保工程等工作。

(一)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集渠道。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预算内资金、汽车养路费专项补助和小机(含拖拉机、摩托车、机动三轮车)养路费等。

1、日常养护资金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筹集。日常养护资金来源于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征收的小机养路费、县财政预算安排、市级财政预算补助、乡村自筹和社会捐助等。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征收的小机养路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在扣除征收成本后应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养护。日常养护资金的补助标准为县道每年3000元/公里,乡道每年1200元/公里,村道每年300元/公里。

2、养护工程资金县级财政配套资金的补助标准为:县道每年4000元/公里,乡道每年2000元/公里,村道每年1000元/公里。乡镇、村要通过多种方式筹集养护工程资金,乡道每年2000元/公里,村道每年500元/公里。有计划地安排养护工程,逐步改善农村公路路况。

(二)加强养护资金使用管理。

1、日常养护资金县财政预算资金和小机养路费由财政部门按计划拨付县交通主管部门,专项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工作。

2、养护工程资金县级配套部分每年按预算、按养护工程进度拨付到交通主管部门的养护资金专户;乡镇村自筹资金由各乡镇专户管理,专项用于农村公路养护。

3、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必须专户存储,独立核算,专款专用,并接受各级财政、审计部门和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四、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

(一)在对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科学定岗和核定管理人员的基础上,逐步剥离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及其公路管理机构中的养护工程单位,将直接从事大中修等养护工程的人员和相关资产进行重组,成立养护公司,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得公路养护权。养护公司实行自负盈亏,与职工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按企业用工制度管理。

(二)所有等级公路的大中修等养护工程向社会开放,逐步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投标的方式,择优选定养护作业单位,鼓励具备资质条件的公路养护公司参与公路养护工程竞争。逐步取消养护包干费,全面实行养护工程费制度。养护工程费用由公路管理机构按照养护定额和养护工程量核定,依照养护合同拨付,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对等级较低、自然条件特殊等难以通过市场化运作进行养护作业的农村公路,可实行干线支线搭配,建设、改造和养护一体化招标,也可以采取个人(农户)分段承包等方式进行养护。

(三)加强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各乡镇要结合实际,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原则,建立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充分调动村委会和沿线村民保护公路的积极性,配合县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维护路产路权,及时制止占用和破坏公路、红线内建筑、超限运输、污染公路等违法行为,保障我县农村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

第4篇:交通发展建议范文

周边地区融入长三角,构建“大长三角”经济区,对长三角来说,是一次战略性跨越机遇,是实现地区间“互需互补,互动互促”的必然趋势。

小“长三角”是一个现实的、地理的、经济的概念,也就是目前包括16个市在内的区域范围。这个区域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区域。如果把这个区域扩大到浙南、浙西南、苏北和安徽全省,这就是“大长三角”。构建“大长三角”,能够增强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其在中国区域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从长远意义上讲,长江流域的发展,有助于构建一个对中国经济发展起重大作用并且能够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的新区域。

构建“大长三角”经济区

势在必行

2003年以来,江苏的盐城、淮安、徐州、连云港,浙江的金华、衢州,安徽的合肥、马鞍山、滁州、芜湖、巢湖等城市,纷纷向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递交了入会“申请书”。这些城市虽然至今尚未正式入会,但已多次以观察员身份参加协调会,并与会员城市开展了广泛合作,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国家建设部组织编制的《长三角城镇群规划》,已经将安徽和苏北地区纳入规划考察范围,为长三角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也表明长三角区域的扩大已既成事实。

包括沪浙苏皖3省1市的大长三角地区,无论从地理、历史上还是现实角度来看,都应该被看作一个统一的经济区。它东起浙江嵊泗,西至安徽界首,北从江苏赣榆,南达浙江苍南,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在如此广阔而又有机联系的地域范围内,以上海为首的众多城市将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利用更多的经济资源,发挥更好的带动作用。因此,“大长三角”概念的提出及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对区内各经济体都具有重要意义,这必将是一项多赢的抉择。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长三角地区产生“极化效应”,集中了各种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获取了集聚规模经济效益。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集中的趋势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资源和环境压力日益突出,发展潜力受到了很大限制;各种生产要素和产业向沿海少数地区高度集中,将导致经济活动分布出现“过密”与“过疏”问题,区域之间发展严重不均衡,部分地区被“边缘化”,难以更多地分享国家工业化推进的利益,加剧了地区间差距扩大的趋势;加工制造能力与资源、能源产地以及就业岗位与劳动力所在地之间的严重脱节,由此也加剧了交通运输紧张状况以及资源和能源供需矛盾。

长三角16市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导致土地资源、淡水资源、人力资源、能源资源供给紧张;房价、地价、电价、煤价、运价、原材料价、消费品价,以及用工价格普遍上扬。与安徽等中部地区相比,生产成本大约高出30%-40%。

任何区域经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都存在较大的互需、互补、互促性。互需导致互补,互补导致互促。例如安徽的煤、电、盐、钢、铁、铜;水泥、塑料建材;粮、棉、油、肉等资源及产品,在华东乃至全国都占有较大优势。长三角与安徽经济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和依赖性,周边地区融入长三角,构建“大长三角”经济区,对长三角来说,是一次战略性跨越机遇,是实现地区间“互需互补,互动互促”的必然趋势。

长三角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是长三角再度腾飞的外部推动力。建立“大长三角”经济区,不是弱化原有长三角的地位。相反,长三角将成为“大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区”,其地位和作用将更加重要。新加入“大长三角”经济区的城市,等于为“核心区”的进一步腾飞构建了宽广深厚的战略“腹地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区域合作,优势互补,“腹地区”可以更加顺畅地融入“核心区”,并接受辐射和带动。近几年,安徽的合肥、马鞍山、芜湖、滁州、宣城、蚌埠等长三角周边城市,虽然在形式上未加入长三角,但是从区域经济的紧密联系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上,已经程度不同地与长三角融为一体,为建立“大长三角经济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大长三角”中

安徽的地位和作用

从区域分工体系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看,作为经济发展最活跃的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同样最为活跃,产业提升的同时,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将会转移。安徽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较强的科技优势和良好的产业优势将更加凸现。安徽将会成为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最有利支撑区,成为长三角产业转移,特别是加工制造业转移的最有利承接区。

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长三角的快速发展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长三角地区自身的能源、原材料等资源相对缺乏,95%的一次性能源需求和30%的电力需要从外部调入。在长三角地区多次出现电力不足、煤炭紧缺的现象,建立稳定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已相当紧迫。安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发电能力,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是中央对安徽的要求,也是安徽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大长三角”地区的形成,意味着安徽与长三角实现无缝对接,安徽的资源优势将会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重要的粮食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安徽是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在长三角地区极受欢迎,一直是长三角地区粮食和农副产品的主要供应基地。2005年,安徽的主要农产品产量占“大长三角”地区的41%。其中,巢湖是“大长三角”地区十大无公害淡水鱼供应基地,淡水鱼已占长三角市场份额的1/10;安徽的蔬菜、牛羊肉在长三角地区也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安徽的一些特色农副产品和品牌产品如六安瓜片、黄山茶叶、芜湖大米等,在长三角地区也有良好的口碑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重要的产业发展和转移基地。与其它地区相比,安徽具有承接长三角产业和资本转移得天独厚的条件。据测算,安徽的综合商务成本只有沿海发达地区的三分之一左右。安徽临近苏浙沪的区位优势,同时与长三角产业关联度比较高,交通也非常便利,产业转移的成本较低,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理想之地。安徽省2006年利用省外资金1256亿元,其中近70%来自长三角地区。加工贸易是拉动长三角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随着长三角产业的转移,加工贸易也有很多一部分需要转移。安徽已设了芜湖市出口加工区,合肥市出口加工区也在积极申报之中,完全有能力承接长三角出口加工区的产业转移。

重要的科技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安徽具有丰富的科技资源。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已成为除北京以外全国大科学工程最密集的地区,现有同步辐射加速器和托卡马克装置两大科学工程、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3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5个国家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肥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已经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以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物质科学研究院为代表的“国”字号大学和科研院所,对于安徽的科技创新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产业创新也取得长足进步。“十五”以来,全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达95%,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极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合肥、芜湖、蚌埠三个高新区以及铜陵电子材料、芜湖医药等一批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正在使科技资源转化为产业创新体系。而且,自主创新亮点纷呈,以奇瑞、江汽为代表的汽车工业,成为我国民族汽车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象征。安徽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方面的优势,使安徽越来越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科技成果输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同时也为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提供广阔的空间。

重要的人力资源输出基地。安徽已初步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科研和教育体系,现有高等院校73所,研究机构500多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7.7万人,在校大学生41万人,大批高素质人才源源不断地输送向长三角。安徽劳动力资源丰富,2006年全省劳务输出人数突破千万人,其中有70%左右流向长三角地区。安徽正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市场组织程度,着力为发展劳务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做好配套服务。

重要的产品销售市场。安徽6400万人口有着巨大的消费能力。2006年安徽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举跃过2000亿元,达到2029亿元,增长15%。销售额超5亿元的大型流通企业8家,其中,超20亿元4家,徽商、百大集团超过百亿元。汽车类、建筑装潢材料类、电子出版及音像制品类、体育和娱乐用品类零售值大幅增长,消费升级步伐加快,为长三角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

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安徽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5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自然保护区、23个国家森林公园,名胜古迹不胜枚举。以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两山一湖)为中心的皖南旅游区,山水人文交相辉映,是我国品位最高、景点最集中、特色最鲜明的山岳风光旅游区。黄山与黄河、长江、长城齐名,作为中华锦绣山河的象征,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黄山市西递、宏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九华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太平湖和新安江素有“山水画廊”之誉。歙县、亳州、寿县首批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此外,天柱山、齐云山、琅琊山、采石矶、秋浦河、巢湖等也都闻名遐迩。

“大长三角”区域

统筹协调发展的主要目标

构建“大长三角”,将上海的服务业优势与江浙皖的制造业优势结合起来,“大长三角”的国际、国内竞争力将超过国内任何经济区,其在我国经济发展大格局中的作用无可比拟。经过两个五年规划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可以把“大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经济最发达、体量最大、产业最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区,进而使长三角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担当发展的强劲引擎。

在生产力地域空间布局体系上,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为主要生产力布局中心,其他大中城市为各级规模和类型的生产力布局点,以沪宁、沪杭、合宁高速公路,铁路、通信网络为生产力布局轴线,以区域为生产力布局腹地,使“大长三角”的生产力布局中心、布局点、布局腹地之间通过布局轴线形成合理的生产力分工合作关系与市场竞争机制。

在经济结构布局上,不断优化“大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结构布局,主要是产业结构布局,加快发展以上海为中心的金融保险业和其他社会服务业,强化上海的金融服务功能,提高上海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使上海成为整个“大长三角”的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加快江苏、浙江、安徽以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制造业和交通运输、商品贸易业的发展,同时利用安徽的农业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与工业化发展步伐。最终形成上海的金融服务业,江苏、浙江、安徽的制造业和现代高效农业之间的产业分工合作关系,使“大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结构得到不断优化。

在对外开放上,提高“大长三角”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更多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迎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使“大长三角”成为国际分工合作体系的重要环节,提高整个区域的国际竞争力。适应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需要,利用“大长三角”在长江流域经济带中的龙头带动地位,深化长三角与中西部地区特别是沿长江流域各省市区之间的分工合作,使“大长三角”成为东西联动发展的主导力量和积极推动者。

在模式创新上,应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大格局中,构建具有大长三角地区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为“大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制度创新支持与良好的市场条件。

促进大长三角区域

统筹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设立推进机构。提议成立区域内各省市参与的“大长三角”区域统筹协调机构,总部设在上海市,下设若干具体议事机构。主要宗旨是打破行政分割,推进跨省合作,共创区域繁荣。议事以定期协调会等形式,重点在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关键产业、人力资源、金融服务、制度建设等领域,加强区域合作,共谋发展大计,以避免恶性竞争、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达成一致意见后,各地遵照执行。

完善空间规划。作为跨省域的经济区,若没有各省级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很难有大的作为。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尊重历史渊源和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国情,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在规划中体现长三角持续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开展包括沪浙苏皖三省一市的“大长三角”区域规划研究,同时配套“大长三角”产业发展指导政策,推动“大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在“大长三角”区域规划的基础上,可适时推动长江经济带规划编制工作。探索建立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区域协调机制,明确区域分工,协调发展方向,打破行政壁垒,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

共建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是长三角的重要优势,能否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直接决定着“大长三角”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成败。长三角的沪苏浙两省一市已经于2003年11月签署了《沪苏浙共同推进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协议书》,决定在科技部指导下,本着真诚合作、优势互补、先易后难、互利共赢的原则,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共同推进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事实上,安徽在科技创新方面特别是在科技资源上有明显的特色和一定的优势,而且安徽不仅为长三角输送了大量的创新人才,安徽的许多科技创新成果也在长三角实现了转化,安徽与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已建立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安徽要争取加入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在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重点推进五个一体化进程。一是制定产业转移的促进措施,明确区域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开展经常性区域投资贸易洽谈活动,大力发展“飞地式”现代园区,创新“前店后厂”合作发展模式,共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体化。二是制定大长三角综合交通规划和长江黄金水道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三是进一步完善食品认证体系、质量监督体系、信用评价标准,统一市场准入条件,拓宽商品交换绿色通道,消除以行政区为界线的歧视行为和做法,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四是加大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力度,逐步健全区域性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进程。五是加强旅行社及各类旅游服务组织的联系,积极打造互补性旅游专线,推进旅游一体化进程。

第5篇:交通发展建议范文

为加快发展城市公交,提高营运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矛盾,方便市民出行,全面构建幸福江阴人居好环境,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城〔20**〕288号和省政府办公厅苏政办发〔20**〕11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对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实施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对优先发展城市公交重要性的认识

城市公交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也是城市管理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我市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江阴的进程中,必须切实加快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步伐,解决城区道路拥堵、市民出行不便等日益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为群众提供便捷、安全、舒适、经济的出行服务。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把优先发展城市公交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建设,抓紧落实实施,加快发展提高。

二、明确城市公交的发展目标和20**年工作任务

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广大市民的需要,从满足大多数人的出行需求出发,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远近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运营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十一五”期末,全市建立起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结构合理、设施配套、高效快捷的城市公交体系,城市公交成为普通市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便捷性、舒适性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20**年,城市公交车辆达600标台,万人拥有公交车达12标台,公交分担率达35%以上;城市公交线路总数达35条,城区建成区无公交覆盖盲区,建成区任意两点间公交出行时间不超过35分钟,实现城区快速线路3-5分钟一班,其余线路5-6分钟一班,向外辐射线路**分钟一班的班次密度;公交场站体系趋于完善,完成客运中心公交枢纽站和城东站、青山商城站、食品城、麦德龙、敔山湾和江阴外滩6处首末站建设,完成中山路公交换乘枢纽改造;完善候车站亭设施,城区所有公交站亭完成改造;城市公交信息智能化程度大幅提高,全面使用IC卡自动收费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和电子站牌信息系统;公交投融资体制创新取得较好成效,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交投资建设、营运和管理;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快速发展,全市镇村公交覆盖率达85%以上。

年度发展目标为:

20**年,新增城市公交车80标台,城市公交营运车辆总数达370标台,万人拥有公交车达8.6标台,中高档空调车比例占车辆总数的25%,公交出行分担率提高到15%;新辟线路3条,线路总数达29条;春节前开通环城公交快速专线,班次间隔3-5分钟,上半年完成1路车快速化改造,班次间隔5分钟;启动建设客运中心公交枢纽;结合大司马停车场改造,建设中山路公交换乘枢纽;建成城东站和青山商城站;加快候车站亭改造,完成全城区公交站(亭)设施改造**0座;建成使用IC卡自动收费系统;社会资本参与公交投资建设取得突破;镇村公交覆盖率达65%。

20**年,新增公交车80标台,营运车辆总数达450标台,万人拥有公交车达9.8标台,中高档空调车比例达35%,公交出行分担率达22%;新辟线路3条,线路总数达32条,完成快速线路改造2条;建成客运中心公交枢纽站和中山路公交换乘枢纽,建成食品城、敔山湾2处首末站;完成城区所有公交站(亭)改造;建成使用GPS卫星定位系统和电子路牌系统,社会资本参与公交投资建设水平在20**年基础上有新提高。镇村公交覆盖率达70%以上。

2009年,新增公交车80标台,车辆总数达530标台,万人拥有公交车达11标台,中高档空调车比例达40%,公交出行分担率达30%;新辟线路3条,线路总数达35条,建成区基本无公交覆盖盲区;完成快速线路改造2条,城市公交城区线路基本实现5-6分钟的班次密度;建成江阴外滩公交首末站;城市公交市场化运作程度不断提高;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明显加快,镇村公交覆盖率达80%以上。

20**年,全面完成“十一五”城市公交发展目标。

按照上述发展目标,20**年的工作任务是:

1、城市出租车作为城市公交不足的补充,交通部门要切实加强出租车公司化改造步伐,按5年任务4年完成的目标,制定剩余266辆出租车的总体改造实施计划,并完成24辆出租车的公车公营改造任务,适度推出一定数量体现城市形象有较高档次的出租车。

2、公安交警、城管执法、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切实解决市区道路拥堵问题。由公安局牵头研究出台城区禁摩,限制电摩、人力三轮车增长及上述车辆进入中心城区主要道路的政策措施,并全面组织实施。

3、由规划局牵头,建设、城管执法、交通等部门参与,科学编制城区停车场建设规划,在城郊结合部、城市主要出入口和主城区合理布局设置停车场。加快建设步伐,在年内推出1-2处较大规模的社会停车场。交通部门要及时调整公交线路,做好公交与停车场的衔接,方便接驳换乘。

4、由公安局牵头,城管执法、物价等部门参与,制定实施引导车辆进入停车场、加强停车场管理的政策措施,并通过停车场收费价格的合理设置,有效控制城区外车辆进入主城区、城区内车辆进入中心区域的出行频率。

5、公安交警部门要为2-3条公交线路所途经的道路提供相应的道路交通管理匹配措施,通过信号灯控制、优先单向、逆向专用线路等优先措施的科学设置,提高公交车辆营运速度和效率。

6、由规划局牵头,交通、建设等部门参与,完成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内198平方公里的公交专项规划和公交路网规划的编制,并兼顾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的需要,按照长短结合、统筹城乡的原则,认真做好路网格局、地面公交线路、场站布局,公交枢纽设施、公交组织调度和土地利用规划,并明确相关道路及公交港湾式停靠场、专用道、专用站等配套设施的具体建设规模和建设时序。重点做好公交规划与公路客运体系、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规划的衔接,方便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快速转换。

7、交通、园林部门要加快推进对现有公交站亭设施的改造步伐,按照充分体现江阴历史人文特点和文化底蕴,提高识别性、观赏性和功能兼容性的要求,突出人性化需求,设计新颖的公交站(亭)造型,以线路为单位,按先主干道后次干道、先主城区后其它区域的时序实施站亭改造安装,确保年内改造站亭设施**0座,20**年全部改造结束。

8、发改、交通部门要积极开拓城市公交多元化投资渠道,以开放的姿态和务实的举动扎实推进城市公交市场化运作进程,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公交投资建设,年内做到与有关企业集团的合作开发方面有重大突破。

三、推进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主要措施

1、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公交意识。全市各大新闻媒体要切实加强对城市公交的定位,大张旗鼓向广大市民广泛宣传发展城市公交的作用和意义,宣传乘坐公交车的优点和长处,宣传我市发展城市公交的政策措施,宣传我市公交发展的美好前景,通过正面的宣传报道,提高市民的公交意识,提高市民对城市公交的认识和了解,鼓励和吸引更多市民将公交作为出行选择。

2、合理设置公交线路。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市民的出行需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城区各区域市民出行的公交客流分布状况,调整优化线网布局,合理设置站点,对新增居民小区、学校、大型商业网点等人员集中区域及时开通公交线路,使主城区居民在300-500米半径范围内、城区边缘居民在500米~800米半径范围内都能就近乘到公交车。对途经中小学校的公交线路在上下学高峰时段增加运力投放,方便学生乘坐,对此类线路上原有的车辆运力要根据不同时段客流的分布情况灵活合理调节,提高车辆使用效率。加快对客流相对集中热线的快速化改造,提高公交营运速度,体现其便捷、畅通、易达的优势和特点。

3、加快完善公交路网。把加快完善城市公交道路系统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花2-3年时间,突击建设和改造一批城区道路。尽快打通澄江西路西延、中山南路南拓、虹桥南路南伸等城区主干道的“断头路”路网,促进环形路网格局的快速形成;消除人民中路人民桥、滨江路黄田港大桥段等道路通行的瓶颈制约;提高道路交叉部位的通行渠化程度,加快完善城区主干道机非分流系统,并实现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之间有机配套衔接,为公交线路优化设置提供良好基础条件。市规划、建设部门要不断加快因道路不通而导致公交无法覆盖的城南、城西区域的道路建设改造的步伐,要按照该区域居民在半径800米范围内都能坐上公交车的要求,加快规划、建设和完善道路设施,解决公交线路延伸覆盖的道路制约难题。

4、积极实施公交智能化管理。利用高新技术、以信息化为基础改造传统公交系统,实现乘客、车辆、场站设施和道路交通之间的信息互动。加快IC卡自动收费系统建设,提高IC卡兼容功能,在城市公交先行推广使用的基础上,逐步向出租车、轻轨交通等交通方式拓展延伸,实现一卡多用,并逐步实现与周边城市的联网对接,最大限度方便市民。加快安装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推进与公安道路监控系统的资源整合,全面提高公交营运调度管理能力。建设公交电子站牌系统,为乘客及时提供公交实时运行信息,并提供天气情况等其它查询服务,更好地为民、便民、利民,在2年内城区主干道的公交站亭要全部安装使用电子站牌系统。

5、加大对城市公交的资金投入。在城市公交市场化运作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到位的前提下,城市公交投入要坚持以政府投入和社会多元化投入相结合的原则,在纳入财政预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公用事业附加费、基础设施配套费和土地出让金中用于城市交通建设的部分,要向城市公交倾斜,对年度目标任务中城市公交车辆新增、场站建设和运行管理设施装备的配置、更新,财政部门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保障,确保资金安排能满足城市公交发展需要。

6、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对年度目标任务中确定的首末站、换车枢纽、停车场等设施,要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并以划拨方式供应,对依法取得的公交设施用地,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移作他用和擅自改变土地用途。

7、健全补贴和补偿制度。健全公交成本费用评价制度,健全低票价的补贴机制,完善燃油补助制度,对公交企业承担的社会福利(含老年人、伤残人、现役军人和学生乘车实行免费或优惠等)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增加的支出,进行专项补偿。享受政策规定免费乘车的老年人、残疾人在办理乘车手续前必须先由民政部门为其办理好意外伤害保险。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定期对城市公交企业的成本进行审计和评价,在审定公交定价成本的前提下,合理计算各项亏损,并将各项补贴、补助资金按季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城市公交企业运营成本必须向全社会公开,接受市民监督。

8、充分提高城区道路资源使用效益。公安、城管执法部门要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在不增加或少增加道路面积的情况下,深入研究提高现有资源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提升道路通行能力。通过加强信号灯的合理设置和控制,加强上下班高峰期间进出城区道路车道使用的灵活调节、加强交通节点管理、严格控制和减少左转弯、整合道路道板停车资源等有效措施,缓解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防止拥堵现象出现。同时合理调整有关企事业单位的作息时间,分年级错开城区学校的上下学时间,分解高峰时段的交通流量。

9、提升出租车服务水平。交通部门按确定的出租车公司化改造计划,加快推进城市出租车公车公营改造,在20**年全面完成改造任务。对经营期限到期的出租车更新,提升车辆档次,一律更新为20万左右的中高档车型,加强对出租车经营行为的监管,规范服务行为,整治车容车貌,规范行车秩序,提升司机素质,全面提高出租车服务水平。

**、加快城市公交市场化运作进程。大力鼓励和引进国内外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交投资建设和合作开发,加快改变政府单一投资模式,加快转变公交运行机制,积极拓展多元投资办公交的渠道,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规范经营、有序竞争的良性发展格局。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提高公交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减少公交亏损。激活机制,完善提升公交自身造血功能,完善公交广告市场化运作水平,有序合理竞争,增加广告收益。

11、提高公交服务质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交通部门要加强对司乘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完善各项服务监管制度,实施统一服务标准,全面提升服务质量。高度重视和关心城市公交企业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状况,建立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关心和爱护职工身心健康,保障其应有的各项劳动保护权利和福利待遇,稳定职工队伍。

12、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完善提高镇村公交,提升通达深度,加快实施城乡客运与镇村公交的资源整合,优化镇村通达载体,条件成熟后实施城市公交与城乡客运的整合兼并,全面实现全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积极发展规划轨道交通,规划控制预留建设用地,根据确定的建设计划,认真组织实施。

四、加强对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领导

第6篇:交通发展建议范文

根据"全国生产月"活动工作布置,6月8日起局组织对各道路运输企业、在建工程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现将检查情况予以通报,并就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做如下部署,请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一、安全督查情况通报

此次安全检查工作对各道路运输企业、在建工程的"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情况、客运车辆特别是空调车安全锤、灭火器等安全设施配备情况进行了检查。在各客运站场现场抽查班车、旅游车、公交车40辆,其中应配备安全锤车辆15辆。通过检查存在问题主要有:安全锤缺失、行车记录仪无法正常使用现象比较严重;林文公司、山赤线二标、王岭线改造工程项目部"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未开展;在建工程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十白线改建工程项目部安全生产存在严重隐患,特别是至今未建立安全台帐,未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安全管理亟待加强。

二、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各单位要以打造"平安交通"为目标,以隐患排查为主线,以宣传教育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扎实做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

1、运管所、汽运总公司要重点开展对客运班车、旅游车、公交车,特别是密闭型空调车的全面检查,包括安全锤、灭火器等安全设施配备、使用完好性的检查;车辆电路、油路、发电机、启动机等安全性的检查;车辆技术状况良好性的检查;GPS、行车记录仪使用正常性的检查等。及时按规定配备安全设施,排查整治安全隐患。

2、各单位要针对梅雨季节、汛期来临,切实做好各项安全防范工作,严格落实"三防"预案,加强对临水临崖等山区道路的监控,遇有险情及时通报、清理。

3、加强对在建工程安全生产监管,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督促建设单位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基础台帐。

4、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宣传教育,重点要加强对从业人员应对突发事件处置方法、步骤程序的培训。客运企业可参照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做法,为从业人员配备安全卡,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5、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宣传,如安全咨询、车载视频宣传、图片宣传、发车前安全提醒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交通安全知识,突发事件安全逃生等知识。

6、进一步加强客运站场及行车途中的危险品查堵工作,严格禁止易燃、易爆、易腐蚀等危险品进站、上车。

第7篇:交通发展建议范文

一、目标任务

通过1年努力,全县乡道公路共计28公里的砂石路面铺装为高级路面,使全县乡道以上公路路面全面实现高级、次高级化。

二、实施标准

(一)改造工程的技术标准,原则上按照《县道砂石路面硬化工程实施技术指南》有关规定执行。

(二)改造工程原则利用原有线形,以原路基为基础,以硬化路面为重点,实现路面铺装高级化。

(三)改造工程路面宽度应根据路基宽度确定,其最小宽度应达到四级公路技术标准;对宽度未达到四级技术标准的路段,应进行适当改造后再实施路面硬化工程。路基宽度为4.5米的应在适当位置设置错车道。

(四)改造工程的路面类型一般采用水泥砼路面;个别线路可采用沥青砼路面。

(五)路面结构型式

1.水泥砼路面:一般路段结构为15cm基层+20cm水泥砼面层;对日平均交通量500辆以下、且路基强度满足规范要求和无重轴载车通行的路段,可经调平、调拱后直接铺筑18cm水泥砼面层。

2.沥青砼路面:一般结构为15cm基层+3cm沥青砼面层,具体根据原路状况按设计确定。

(六)山区公路要适当加大边沟和涵洞的几何尺寸,完善纵横向排水系统。

(七)对危险桥梁,根据《公路法》有关职责规定,结合本改造工程进行重点修复或改造。

(八)因地制宜增设必要的安全设施(墙式护栏、示警桩和警示标志等),对挡墙等损坏严重的设施要进行整修。

三、实施内容

1、上岗-灵江(路线编号Y501)0K+000~1K+500计1.5公里,路基宽度6.5米,拟建路面宽度5米,路面结构为15cm水泥稳定层+20cm水泥砼路面。

2、坑门岭-倪家山(路线编号Y502)0K+000~4K+700计4.7公里,路基宽度4.5米,拟建路面宽度4米,路面结构为8cm宕渣调整层+18cm水泥砼路面。

3、珠梅岭-石砰(路线编号Y510)0K+000~3K+550计3.55公里,路基宽度6.5米,拟建路面宽度5米,路面结构为15cm水泥稳定层+3cm沥青砼路面。

4、凤阳-半洋(路线编号Y517)0K+000~7K+100计7.1公里,路基宽度6.5米,拟建路面宽度4.5米,路面结构为5cm宕渣调整层+18cm水泥砼路面。

5、中墩-码头(路线编号Y518)0K+000~1K+500计1.5公里,路基宽度6.5米,拟建路面宽度5米,路面结构为8cm宕渣调整层+18cm水泥砼路面。

6、霞关-镇府(路线编号Y519)0K+000~1K+100计1.1公里,路基宽度7米,拟建路面宽度5.5米,路面结构为15cm水泥稳定层+3cm沥青砼路面。

7、石井-腾洋(路线编号Y520)1K+200~2K+300计1.1公里,路基宽度6.5米,拟建路面宽度4.5米,路面结构为8cm宕渣调整层+18cm水泥砼路面。

8、盛陶-挺南(路线编号Y522)0K+000~3K+900计3.9公里,路基宽度5.5米,拟建路面宽度4.5米,路面结构为8cm宕渣调整层+18cm水泥砼路面。

9、鬼洞-云亭(路线编号Y523)0K+000~3K+600计3.6公里,路基宽度6.5米,拟建路面宽度4.5米,路面结构为8cm宕渣调整层+18cm水泥砼路面。

四、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05年11月)

1.2005年12月底前,完成摸清底数和核查工作。

2.20*年2月底前提出实施意见。

3.20*年2月底前,按照国家标准和《县道砂石路面硬化工程实施技术指南》,完成改造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方案,并完成方案的报批工作。

4.20*年3月底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县道砂石路面改造工程招标文件范本》,组织好招投标工作,择优选择施工单位,并完成施工队伍、设备进场和备料等施工准备工作。

(二)全面实施阶段(20*年4月至20*年10月)

抓住施工有利季节,尽早组织开工,合理安排工序,掀起改造工程建设。于20*年4月20日前开工建设,确保20*年10月底前全面完工。

(三)工程验收阶段(20*年11月至20*年12月)

按照《县道砂石路面硬化工程管理办法》完成改造工程项目的验收工作。

(四)总结表彰阶段(20*年底)

全面总结改造工程实施工作,对改造工程完成情况良好的单位和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具体要求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县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切实加强领导,做到原有县道砂石路面改造工程的组织机构不撤、技术指导力度不减、工作要求不变,建立强有力的工作班子,明确职责分工,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我县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二)摸清情况,制定方案

县交通主管部门要组织公路管理机构对列入改造工程计划的乡道公路进行详细调查,摸清实施里程、实施路段的路况现状及路段交通量,按照国家标准和《县道砂石路面硬化工程实施技术指南》,组织有资格的技术人员进行设计,科学编制技术方案。

(三)强化管理,确保质量

1.严把技术方案关。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交通量大小确定合理的路面类型。

2.严把程序关。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规定做好方案设计及审查与审批、招投标和工程验收等工作。改造工程设计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邀请具有二类养护资质以上的养护公司进行招投标,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择优选择施工单位。

3.严把合同关。任何一项硬化工程都要签订建设合同和廉政合同,明确项目进度、质量、安全、资金、支付和廉政等要求。

4.严把工程质量关。要建立“政府监督、业主负责、工程监理、企业自检”的质量管理体系,坚决制止“豆腐渣”工程,确保工程质量合格率100%。

5.严把验收关。10公里以上的项目由市公路处及以上管理机构负责验收;10公里以下的项目由县交通局负责验收,市公路处参加。

(四)落实资金,加强监管

改造工程量大面广,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乡道砂石路面改造工程9条线路,计28公里,预算投资1045.4万元,其中省厅计划补助673.2万元,县财政配套372.2万元;县交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改造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的安全使用和专款专用。

(五)加强考核,严格奖惩

县交通局和公路段要建立改造工程考核机制,严格考核改造工程的各个责任部门和人员。对在改造工程中成绩显著的予以表彰奖励;对组织实施不力、工程质量差的予以通报批评,并采取项目制裁等相应的制约措施。

(六)加强廉政建设

第8篇:交通发展建议范文

一、指导思想

按照打造“最清洁城区”目标要求,通过道路修缮,提升道路使用功能,进一步提高行人的舒适性、行车的通畅性、沿线景观的协调性,实现“行人舒心、行车安心、游客赏心”工作目标。

二、修缮内容

道路修缮工程原则包括以下五个部分共十四项内容,具体根据我区各条道路的实际情况确定:

(一)道路维修

1、路面破损、道板松动修复和加固;

2、下沉窨井的提升、支管埋设;

3、无障碍设施修缮;

4、道路接坡及障碍物清除;

5、过渡空地的无缝链接;

(二)绿化补缺

6、缺株死株补种、栅栏修复、节点绿化景观调整;

7、消除黄土、践踏绿地改造;

(三)城市家具

8、围绕公交候车亭、公共自行车服务亭和报刊亭“两亭”的整合、改造,对其它城市家具进行整合、更换;

9、围绕路灯杆、交通标识杆“两杆”进行多杆合一,对道路沿线的其它杆件进行整合;

(四)广告整治

10、违章广告清除;

11、破损店招店牌修复,景观不协调店招店牌统一规划、设置;

(五)立面修整

12、建筑物景观灯缺亮修复;

13、建筑立面修复(含外装饰面脱落、雨篷松动);

14、建筑物外挂杆线梳理。

三、修缮原则

(一)坚持“最小干预”的原则

道路修缮工程要着眼于“补”、着眼于“修”,对路面、侧石、人行道板、城市家具、路灯、绿化等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破什么修什么”的修缮原则,尽可能做到材质、色彩等与原来相一致。

(二)坚持“最短工期”的原则

道路修缮工程要针对不同问题“对症下药”,特别是对一些重复性的、疑难性的问题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解决,做到“短、平、快”。

(三)坚持“最少扰民”的原则

道路修缮工程要合理安排施工时序,与“十纵十横”、庭院改善、背街小巷改善、“支小路整治工程”等相对接,尽量避开行人和交通高峰,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把对市民生活和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四)坚持“最大节约”的原则

道路修缮工程要与低洼积水治理、窨井提升、无障碍设施改造、公交港湾及公交专用道结构加强、“两亭两杆”推广等结合,科学安排施工组织,绿化补种尽量安排在春季进行、道路修复尽量安排在夏季进行,提高修缮效果,力争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五)坚持“最大整合”的原则

道路修缮工程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做“减法”不做“加法”,围绕“两亭(公交候车亭、公共自行车服务亭和报刊亭)”做好城市家具的整合,围绕“两杆(路灯杆、交通标识杆)”做好多杆合一,控制“两亭两杆”总量、提升“两亭两杆”品质。同时围绕户外广告整治,取缔非法广告,规范店招店牌。

(六)坚持“五统六分”原则

坚持“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统一考核,分块实施、分条实施”的工作原则,抓好项目的实施。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一)组织机构

成立*区道路修缮工程领导小组(文件另发),领导小组下设*区道路修缮办公室(以下简称区修缮办,设在区城管办),区城管办主任兼任修缮办主任,区城管办分管副主任任办公室副主任,并与*区庭院改善办公室实行合署办公。

(二)职责分工

*区道路修缮工程在区道路修缮工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区修缮办牵头组织实施,区有关部门和各相关镇、街道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区道路修缮工程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研究、审核、解决道路修缮工作的重要事项,协调解决有关全局性问题,制订出台有关政策和管理办法。

区修缮办:主要负责道路修缮的日常事务,做好计划制订、信息收集、阶段性工作小结、现场查勘、工程监督、进度控制等工作,同时报送道路修缮工程设计方案由市城管办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审查。

区监察局:负责对道路修缮工程实施全程跟踪监察。

区财政局:负责资金的安排和平衡,确保修缮资金按照工程进度和合同要求及时拨付到位,参与工程决算的审核。

区建设局:负责协助做好道路修缮工程的招投标工作和加强工程的监管。

区城管办:负责相关涉及项目的审批和道路补种绿化的实施。

区城管执法局:负责违章广告牌的前期拆违等相关执法工作。

区审计局:负责对道路修缮工程实施全程跟踪审计。

交警*大队:负责做好交通方案的制定和交通标识杆整合的把关。

各镇、街道:负责做好辖区内修缮道路两侧立面整治等需要修缮工作的组织协调。

五、资金政策

(一)对纳入道路修缮计划的道路修缮工程,道路红线范围内所需资金由市财政承担,道路红线范围外部分所需资金由市、区两级按照1:1的比例分担。财政支出部分列入当年城市管理维护资金计划,由财政部门予以保障落实。有产权单位的建筑物立面整治所需资金按照“谁家孩子谁家抱”的原则,由产权单位承担。

(二)道路修缮工程资金拨付方式和程序参照背街小巷改善工程相关政策执行。

(三)道路修缮工程原则免交工程涉及的绿地占用(借用)、苗木补偿、占道挖掘以及因市政工程需要迁移综合管线等费用。工程实施单位必须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按照有关标准做好绿化恢复和路面修复工作。

(四)公交候车亭、公共自行车服务亭和报刊亭等城市家具改造及窨井提升经费按照“谁家孩子谁家抱”的原则由各相关单位承担。

(五)区级财政应确保年度资金的配套落实,并实行全程跟踪审计,审计结果作为最终决算依据,以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

六、2009年修缮计划

(一)修缮范围

*区范围内已整治且近期不列入整治范围的主、次干道(具体以杭州市立项为准)。

(二)修缮时间

15条修缮道路分两期实施,第一期在6月底前完成,第二期在9月底之前完成,其中丽水路为试点样板道路。

1、2009年2月初前完成道路现状及工程量调查;

2、2009年3月底前完成第一批修缮道路的方案设计和招标;

3、2009年4月底前完成第二批修缮道路的设计方案和招标及所有工程的绿化补种工作;

4、2009年6月底前完成所有工程的立面修补及第一批修缮道路的修复工作和试点样板道路的修复工作;

5、2009年9月底前完成所有工程的道路修缮工作。

七、工作要求

(一)落实“三问四权”。在立面修复、道路修复过程中,修缮办应与各相关镇、街道、社区进行对接,做好民意调查工作,切实解决市民群众的实际困难。

(二)确保工程质量。区修缮办应加强对工程全过程的监督管理,重点把好设计审查、工程进度、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决算审计关,并按工程进度拨付项目资金。工程实施过程中,不随意更改设计、调整标准,确因特殊情况须经设计、监理单位签证,并得到原项目批复单位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具体标准另行制定)。道路修缮工程完成后,由区修缮办组织市、区相关部门和社区代表、居民代表,按照设计文件、相关标准和规范对道路修缮工程进行验收,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落实限期整改。

(三)实行退出机制。对质量较差、工作不到位的设计、监理、施工、审计单位,由区修缮办报市修缮办给予通报批评,同时由市建委负责与该单位的资质升级审查和信用档案挂钩。对通报批评的设计、监理、施工、审计单位,我区将和建设单位依法提前中止其合同,并要求其退场。

(四)注重方案设计。区修缮办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照景观设计和道路设计两类进行修缮设计。其中道路设计应重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破什么修什么”的要求开展;景观设计应重点按照推广“两亭两杆”的要求开展。对道路绿化补种工程,可根据工程量适宜的原则进行打包设计。

第9篇:交通发展建议范文

近期,学校组织学习了李局长的讲话,通过学习,让我们教育工作者备感振奋,也深感责任更加重大。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创建“书香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文化校园”的和谐学校,构建和谐教育,主动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出更多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做为一名党员教师,通过学习,我还认识到昨天的合格教师,今天不一定合格。只有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的学习、探索,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做到:一,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完善人格。二,做到博学多才。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博学多才,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教师必须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爱生是教师的天性。教师爱自己的学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学生身上的可爱之处,这样的爱才会是发自内心,持久的。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爱和关心,需要教师像父母一样在生活上关怀备至。当然,爱生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活动。党员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的难处与痛苦。党员教师首先应与学生交朋友,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其次党员教师要以心换心,与他们沟通情感,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四,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专业知识、业务能力都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要勇敢地摈弃旧事物,勇敢地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迫切地学习新技术,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我们只有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民族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这样个人才不会迷失方向。

我们要时刻按照党员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开拓进取,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自己的工作有新进展,使学校的教育有新起色,使我区的教育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