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入学教育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安全教育 实践性 物理教学 习惯养成
教育部《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在社会发展的“以人为本”大前提条件下,把安全教育贯穿于教学中,使广大的中小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已经成为老师教学的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将有关安全教育的知识融入于课堂。物理学中有大量的物理概念,这些概念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基础上获得的,反映了物理现象及过程的本质属性。这些概念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大都蕴含着丰富的安全教育因素。下面是作为物理教师的我在教学中如何将安全教育如入课堂的几个实例。
一、物理知识温度与安全教育
教师在讲物理知识温度的时候,可以做一个实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一个点燃的烟头放在一团棉花上,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现象。实验后让学生总结:
(1)不要抽烟,对身体有非常大的危害。
(2)棉花到达一定温度就会燃烧,可能引起火灾。
教师讲解温度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不能做危害生命和公共安全的事情,同时讲解如何应对火灾。
二、物理知识凸透镜与安全教育
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是光学中学习的重要知识。在很多的训练题中经常考到透过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看到自己的手指放大了。我们在教学中讲解凸透镜相应知识的时候可以做一个演示实验:用凸透镜点燃火柴的实验。讲完后告诉学生矿泉水瓶可以起到凸透镜的,所以不能在野外丢弃矿泉水瓶以免引起火灾。这样学生就可以从环保的角度和物理学的角度理解为什么不能乱丢快去矿泉水瓶。
三、物理知识安全用电与安全教育
电学是物理学生的重要知识,现代社会里不开电,不能正确用电可能危及生命。用电安全的知识是我们物理老师要重点讲解的知识,在讲授安全用电的时候,可以用一些生活和网络上的资源让学生用图像和声音等视频加深记忆,这些知识学会了可以挽救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比考试考满分都还要重要。讲解的时候要从下面几点去入手:
(l)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去直接救人;年龄小的同学遇到这种情况,应呼喊成年人相助,不要自己处理,以防触电。
(2)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
(3)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4)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插拔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拉拽电线,以防止电线的绝缘层受损造成触电;电线的绝缘皮剥落,要及时更换新线或者用绝缘胶布包好。
(5)不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哪怕安装灯泡等简单的事情,也要先关断电源,并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
(6)不接触低压电,不靠经高压电。
同时在教学中从物理知识的角度去分析为什么触电有生命危险。这样学生对安全用电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就有很大的提高。
四、物理知识浮力与安全教育
在生活中学生溺水事故经常发生,每年全国溺水事故发生多起,我们在讲授浮力的知识的时候可以穿插防溺水事故的安全教育。人在水里面要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分析为什么会溺水?同时教会学生在生活中注意下面几点:
1、小学生应在成人带领下游泳,学会游泳;
2、不要独自在河边、山塘边玩耍;
3、不去非游泳区游泳;
4、不会游泳者,不要游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安全;
5、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很好的为生活服务。关键时候可以救人的性命。
溺水时的自救方法:
1、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2、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3、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条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发现有人溺水时的救护方法:
1、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2、若没有救护器材,可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
五、物理知识噪音与安全教育
现代社会噪音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在教学中要告诉学生不要发出噪音去影响别人的工作和生活。我觉得学生在生活中要从以下这些方面注意:
(1) 不要在教室大声喧哗,移动课桌的时候要轻点儿,上课的时候不能发出与课堂教学无关的声音。
(2) 深夜不能将电视机或则音响的嗓音开得很大。
(3) 在开会和上课的时候将手机关机等。
大家只有懂得学会体谅他人,他人才会关心你,才会尊重你。社会也才能和谐。
六、物理知识惯性与安全教育
惯性和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我们也有必要再教学中教会学生一些常识。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下面几点简单的知识:
(1)汽车刹车时,由于惯性,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同时由于人的惯性,公交车里的人会向前倾倒。
(2)有安全带的车辆要系好安全带。
(3)上学和放学途中不乘坐“三无”车辆和非营运车辆。
七、物理电磁学与安全教育
电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了,而电磁辐射也越来越严重。我们在讲解电磁学的生活要告诉学生电磁辐射对人们有很大关系。电磁辐射对我们有以下危害:
(1)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
(2)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造成伤害;
(3)电磁辐射是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
(4)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的发育、骨髓发育、导致视力下降、视网膜脱落,肝脏造血功能下降;
一、生命安全教育融入高中体育教学的价值
基于分析生命安全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基本本质,体育授课和生命安全教育的统一性非常明显,全是为人的生命而着想。坚持健康首位是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对其实践性给予高度重视,在社会发展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并对相应的技能技术进行掌握,把学生的体质增强。在德、智、体综合发展的基础上,把人一体化的生命安全知识体系构建起来是生命安全教育的基本目的,让学生更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把对生命的热爱度提升,掌握防范风险以及应对危机的能力。分析生命安全教育和体育的基本内容,我们应该在体育课程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构建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勇于实践教学,主要涉及:体育场地、身体机能和器材等方面。而现阶段体育授课中所可能遇到的运动伤害事故以及运动风险,有应该利用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保护机能与风险意识进行化解。所以,两者是互相促进,彼此制约的,生命安全教育保证了体育课程的顺利进行,而强调实践性是体育课程的基本终止,它将一条新途径为实施生命安全教育提供了出来。
二、生命安全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融入方法
(一)在运动中感受生命教育的价值
在高中阶段,学校会定期组织和召开运动会,而运动会使展示体育运动以及体育授课效果的主要平台,也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建设校园文化、学校教育体系的中坚力量。学校举行运动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对训练和教学质量进行检验的重要途径,不断提升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此外,对学生学校生活进行活跃,对学生荣誉感、集体感、分发向上、遵守纪律的素质进行培养。公开性、竞争性、公平性、公正性等是学校体育运动会的主要特征。竞争的激烈性异常突出,通过运动会的体育竞赛,学生会为个人荣誉或者集体荣誉而努力,基于大会所制定的原则,竞争变得异常公平,学生在运动会中将自我尽情的展现出来,把本身潜能激发,挑战更强、更快、更高,感受运动会所呈现的向上积极、快乐、健康的情感。在运动会中,学生会感受到很多东西,因此,我们可以借此将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融入进去,把有关生命安全教育和技能的体育游戏创设出来,向竞赛项目中编入,从而在学校体育运动会中使生命安全教育也可以参与进来。
(二)设置多样化运动项目,彰显生命安全教育价值
我们以案例的方式展开:楼梯跑是一个运动性与坚韧性相结合的运动,主要目的是对学生上下楼的能力进行测试。比赛期间,要求学生从一楼跑到规定的楼层,随后向楼下返回,把所花费的时间记录下来,其中,成绩主要利用用时其概况来判断。在比赛期间,学生要佩戴好手套、护膝、护肘等防具,避免受伤,而且,把安全人员安排到比赛的每个楼层中,防止有不测发生。爬行项目设置。此测试活动的目的为锻炼学生狭窄区域内的运动和风险规避能力,是学生的一项重要逃生技能。在比赛中,预先设定好场地,让学生在此进行15米的匍匐爬行,然后同另一个人对接,看那个班级所用时间最短。在活动中,可以聘请专业人员提供保障意见,比如,匍匐运动中,就可以请消防人员进行专业的讲解和演示,从而让学生更加明了、清晰,从而将各种运动损伤的现象在运动场上降低,在此期间,利用安全教育进行防止运动损伤教育就变得非常重要。
(三)优化体育教学模式,优化教育引导策略
注重传授技能是传统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而向体育课堂内融入了生命安全教育后,需要将安全教育内容穿插到运动技能教学中,这就规定高中体育教师按照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优化授课模式。若是以遭遇突发事件的逃生练习为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可以按照险情的不同,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设计出来,也就是利用分层教学、运动处理授课、团队协作教学等方式展开。若是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安全教育的主题,这时应该将主题教育融入到教学之中,通过老师细心引导、体验生活活动、分享回顾等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
一、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学校安全事关千家万户,在校学生是弱势群体,是最应该受到保护的人群。在“5・12”汶川地震中,伤亡最重的地方几乎都是学校,以生命为代价的教训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近年来,地壳运动进入活跃期,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以及2012年9月7日云南省彝良山区发生5.7级地震。面对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我们该如何进行防范呢?当灾难降临时,又该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呢?灾难固然可怕,但是更可怕的是孩子们在面对灾难时缺乏应对的常识和能力。学校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作为中学生必修的地理学科,更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渗透安全教育,在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
针对安全问题具有自然、人为二重性,可以从下途径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1.树立正确的安全教育观,在思想上重视安全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影响范围广,尤以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最为突出。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国务院决定以后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由于安全问题的客观存在性,应教育学生提高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2.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能够开展日常安全教育的内容
为贯彻课改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教师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安全教育内容。针对学生知识水平,选择好教学内容与安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及时捕捉契机,培养安全意识。例如,在学习“天气符号”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遇到雷雨天气、沙尘暴天气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在学习“野外辨别方向”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增强保护自己的能力;在学习“季风”时,可以用拓展讨论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我国北方冬季取暖用的拔气筒应该如何装置才会更加安全、科学”的教育;等等。
3.重视开放性教育,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充分利用地理活动课、第二课堂,安排实践性强的教学活动,开展“学地理,话安全”活动、疏散演习训练等开放性教育,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灾难避险及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从教材《海陆变迁》一节中可知,世界上的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而我国处于这两大火山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有关地震的知识虽然是中学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课本上只要求学生掌握地震基本知识,故有必要在教学中拓宽课本内容,增加防震减灾知识,并把自救办法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堂教学扩展到课外活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地震应急训练。例如,我们在地理课本的地震知识后面可增加四个内容:一是利用预警时间应急避震;二是震时伏而待定,相机行事;三是震后迅速撤离、疏散;四是被埋压后采取措施自救待援。结合不同地震特点,教会学生地震自救四大法宝:大地震时不要急,人多先找藏身处,远离危险区,被埋要保存体力。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地震应急对策训练。要求每个学生经过训练后,能表现出良好的防震意识和应急素质:在听到地震警报后10秒钟内,都要紧张、有序、准确、迅速地做出应急躲避动作;在听到疏散信号后,学生从教室的前后两个门有序撤离,迅速在安全区内排列好一个个方队。此外还可带领学生参观地震台,使学生对地震的发生和预防有较具体、生动、全面的认识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安全防范、自我防护和应急自救教育,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急技能,从而具备有效、能用、够用的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救能力和生存能力。
(一)知识训练点
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领悟本文言辞的巧妙美。(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
学法指导
1.在诵读中,把握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弄清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形象。
2.排演课本剧,培养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难点:课文如何扣住“不辱”二字在选材上有所取舍的。
解决办法:
1.做好课前预习,在知识结构中梳理以前学过的知识,精心设计复习题,做到温故知新。
2.指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最好利用多媒体手段,放映本文课本剧,创设情境,把枯燥的文言文变得生动有趣。
3.对于疑点的处理可以和扩展本课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古代服饰,《我的一九一九》电影光盘。
师生互动设计
1.排练课本剧。
2.讲故事比赛。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一)明确目标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重点应该放在学生对课文的朗读、疏通和整体把握上,初步领悟《战国策》说理周密、笔锋犀利的语言风格。
(二)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全文短小精悍,全部用人物对话来叙写和展开情节。
(三)教学过程
1.作者、背景简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前2K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然后正音正字。
弗fú雎jū怫fú跣xiăn抢qiāng傀guī祲jìn缟găo挠náo谕yù
3.同学反复读,可按照每行为一组的顺序举行朗读比赛,以此激发学习读书的乐趣。
(方法:从第一个同学起,读错时,该生坐下,下一个同学接着读,最后读完全文统计读书人数,以人数少者为优胜。)
4.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同桌之间可以讨论。
5.疏通文意后,可以排演小话剧《唐雎舌战秦王》。第一课时做准备工作,主要任务是熟读课文,理解内容,为此我们有如下问题等待解决。
(1)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全文共四段,可以分三个部分。第1段为第一部分,叙述唐雎出使秦国的缘由。第2-3段为第二部分,写唐雎和秦王面对面的斗争。第4段为第三部分,写秦王被唐雎的浩然正气所折服。
(2)对疑难词句的辨析。
①五百里之地:方圆五百里的地方。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副词,表示希望,命令等语气,此句意思是:希望安陵君能答应我。
③虽然:这里是“虽说如此,但是……”与现代汉语里的“虽然”不一样。
④错意:错,通“措”。翻译为:打他的主意。
⑤色挠:是说秦王被唐雎所逼,气焰受挫,面色沮丧。
⑥长跪而谢之:秦王挺身跪起向唐雎道歉。
(四)总结、扩展
本课注重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疏通了文意,使大家对《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有了整体的感知。在战国时期有很多“士”,这个特殊的阶层流传下来许多故事,如毛遂、蔺相如、晏子等,课下可搜集一些。
(五)布置作业
认真阅读,逐句翻译,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剧本,突出唐雎和秦王的舌战。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战国策》论证说理周密严谨,笔锋犀利。综论形势,无不纵横捭阖;指陈利害,无不锋芒毕露。《唐雎不辱使命》以短小的篇幅,写了一个结构完整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有鲜明的个性,使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今天我们就在翻译课文的基础上,编写课本剧《唐雎舌战秦王》,然后选择演员表演一下,大家看怎么样?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编号。(教师随时指导)
(一)明确目标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活动安排旨在完成素质教育目标1和2。
(二)整体感知(略)
(三)教学过程
课本剧
教师指点:第一场秦王要与安陵君“易安陵”,只派个人传句话来。故事开头就暗示着秦王恃强凌弱的蛮横态度。读时注意把握语气;第二场秦王口称“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后来传话的口气却很强硬,分明想并吞。安陵君虽然对秦王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秦王碰了钉子,不高兴,就进一步说明秦王换地是假,吞并是真。所以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对于秦王的虎狼之威,唐雎镇定自若,成竹在胸,当秦王妄图以“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所谓“天子之怒”来慑服唐雎时,唐雎安安详详地回答了一句“臣未尝闻也”。接着又提出“布衣之怒”的威力来对抗秦王。读时,注意表现出唐雎的沉着、机智、敏捷。
第一场
[安陵国]
秦国使者(傲慢地):我们国君打算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
安陵君(为难地):我应该谢谢大王赐给我恩惠,用大的换小的很好,虽然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
[使者回到秦国,向秦王禀报,秦王大怒,消息传到安陵国,安陵君怕得罪秦国,派唐雎出使秦国。]
第二场
[秦国朝廷]
秦王(怒气冲冲地):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为什么不听从我?况且秦国灭亡韩国灭亡魏国,可安陵君却凭借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一个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想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他的领土,但是他违抗我的愿望,岂不是小看我吗?
唐雎(凛然地):不,不是像您说的这样,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封地,并且守住它,即使拿到一千里土地来,也不敢交换,何况五百里呢?
秦王(勃然大怒):您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
唐雎(直视秦王):小臣不曾听说过。
秦王(威胁地):天子一发怒,将有百万人死亡,血流千里。
唐雎:大王曾听说平民发怒吗?
秦王(不屑地):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唐雎(正色地):这是庸人发怒的样子,不是说志士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有一道白光直冲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老鹰在殿堂上搏击。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有志之士,他们胸怀愤怒还没发作的时候,天上就降下了征兆,加上我就有四个人了。如果志士真的发了怒,将会有两具尸体倒下,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将穿上白色的孝服。今天的情况就是这样。(说罢)拔出宝剑站了起来。
秦王(顿时脸色沮丧)挺身跪起向唐雎道歉道:先生请坐,哪至于这样!我懂了,韩魏灭亡而安陵却凭着五十里的地保存下来,仅仅是因为有您唐雎先生在啊。
(四)总结、扩展
这节课,我们上得很活跃,同学们在编写剧本过程中,不仅把握住了人物形象,而且还在某些地方加进了自己的创新。在《战国策》中有许多故事都值得一读,在“士”阶层,除了唐雎不辱使命外,还有蔺相如、毛遂、晏子等人。他们都智勇双全,为国家利益,不畏,以弱抗强,最后获胜。我希望同学们课下搜集一下这方面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另外,《战国策》里还有许多成语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都寓意深刻,也希望同学们读一读。
(五)布置作业
1.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2.说说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2)而君遂寡人,轻寡人与?
(3)岂直五百里哉?
(4)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5)与臣而将四矣。
(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3.找出本文和《公输》里表示人称的词,说说它们各自的使用场合。
答案:
1.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2.(1)呢(质问的语气)。
(2)吗(质问的语气)这两个语气助词,不仅表现秦王一股骄横的语意,而且有问罪责难的意思。
(3)岂……哉,哉是“呢”的意思,有反诘语气,写出了唐雎的凛然正气。
(4)吗,说明不是普通的疑问,而是恫吓。
(5)了,含有既激愤又警告的语气。
(6)罢了,活画出秦王轻蔑的语气。
3.《唐雎不辱使命》里表示人称的词有:寡人、吾、君、公、臣、先生。
《公输》里表示人称的词有:夫子,子,臣,我。
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经过两课时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更加熟悉。今天我们再上一节综合复习课,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
(一)明确目标
本节课为跟踪检查课,主要任务是检缺补漏,巩固素质教育目标的完成情况,进一步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同学们的能力。
(二)整体感知
本节课从字、词、句子以及听说方面都进行训练,整课时以学生活动为主。
(三)教学过程
1.检查上节课的作业。
2.把学生们搜集来的故事当堂交流。
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等,教师可进行补充,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利用幻灯片在银幕上打出短文内容),内容如下。
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予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译文参考:吴王打算攻打楚国,警告他左右的臣子说:“有胆敢劝阻我伐楚的,就处死!”有一个年轻的侍从官想劝阻却又不敢,就藏着弹丸,带着弹子,来到后花园里转游,露水浸湿了他的衣服。有三个早晨都像这样。吴王说:“你过来,为什么自讨苦吃把衣服弄湿成这个样子?”他回答说:“后花园里有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爬在高枝上悲伤的叫唤,喝着露水,并不知道螳螂在它后面;螳螂曲起身子,弯起了前肢,正要捉蝉,却不知黄雀在它后面;黄雀伸长脖子正面啄螳螂,却不知道弹子、弹弓在它的下面。这三个小动物都一心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它的身后边潜有祸患。”吴王听了说:“太好啦!”
于是放弃了他出兵的计划。
简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作为成语已经被人们传布很久,其中道理也早已被人所接受。但是,“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的人现在不是还很多吗?不是还有一些人步螳螂之后尘吗?
3.讲完故事后,做一组综合能力训练题,试题可以制成幻灯片,课上放映试题如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的意思。
弗()敢__长()者__错()意__怫()然__免冠徒跣()()____以头抢()地__休祲()__缟()素__色挠()__
(2)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②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
③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④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盲外之意是什么?
⑤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
(1)fú不敢。zhăng忠诚厚重的人,也指年高有德行的人。cuò放在心上。fú发怒的样子。guānxiăn摘下帽子,光着两脚。qiāng撞地。jìn吉祥和凶险。găo穿丧服。náo屈服的神色。
(2)①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②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
③“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④言外之意是我秦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来,就会把你和韩魏一样灭亡。
⑤“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
一、课前运用导学案,促进学生掌握预习方法
导学案适合在中、高年段学生的语文学习,能给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就像无声的老师在指引学生。在学案目标的引导下,学生会自主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获取新知。在不断的良性自主学习状态下,学生就会轻松地逐渐掌握一定的学习技能。如:在搜集资料中,学生就提高了识别判断信息、组织资料、整合信息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堂使用导学案,促进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方法
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差,尤其是农村学生,他们的父母多数是农民,既没时间,也没有能力教育、辅导子女学习。加上学习环境差,家长缺乏对孩子智力投资意识,大部分家庭没有电脑,也不像城市孩子拥有那么多课外读物,学生缺少文化信息来源,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薄弱、知识面窄,课余生活极其单调。学生想自主学习却缺乏必要的方法、习惯和能力,学生的课堂学是落后于老师的教学,跟不上老师的思维,所以,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只能强制灌输,当我们使用了导学案,就可以从预习抓起,课前学生有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就可以根据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所教教材特点,设计一种适合引导学生课堂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导学案了。
三、课后活用导学案,促进教学拓展延伸
导学案要始终体现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这种思想需要通过学案体现,教师的讲授又不能书面化,这需要有个转化。如何转化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学习,课后要反思学生的认知活动,课堂中能否突出教材的内容、教学重点、落实三维目标,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是否很好体现,课堂是否关注课程的生成,学生参与学习的面、深度、广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当然,小学语文的导学案要体现多练、多读、多悟,教师在学生充分自学、合作学习后,及时总结识点、学习方法、写作规律、教学关键,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学生是否达到的学习目标,便于当时辅导、指导,再组织自学等。
关键词:西南科技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培养方案
中国有句古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大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能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对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今后的成长和成才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①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其工作质量关系到能否使新生以最短的时间,最佳的方式,最好的效果来适应高等教育的要求,完成由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转变。②
一、新生入学教育现状
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学生专业技能形成的奠基时期,是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等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其以后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将产生重大的导向作用。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迈进大学的第一堂课,是高等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作为一项学校教育活动,有着转为普遍的特征和传统。西南科技大学是一所全日制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也遵循了这一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和传统,同时,根据本校的特点,也有自已的特色。
目前,国内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己经形成了固有的模式,在时间安排,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大同小异。入学教育主要由学校学生工作系统的组织人员和辅导员为主实施,在时间安排方面,普遍采用新生入学教育周或入学教育月的模式,即新生入学后,学校用大约一周或一个月的时间对新生开展入学教育,西南科技大学的入学教育时间为三个星期,军训是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辅导员是入学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但是,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管理人员,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新生入学教育中对培养方案方面教育重视不够,给学生后面四年的学习和生活,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都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二、突出培养方案教育的必要性
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 是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 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 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一) 培养方案的重要作用
培养什么样的人与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两个带根本性的重大问题,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形式,是实现专业培养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是人才培养的实施蓝图。③
西南科技大学自2004年开始实施完全学分制以来,通过多方努力,完善了学分制管理办法和弹性学习机制,初步探索了“因材施教”、“弹性培养”的育人模式。
我校2005年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在遵循学校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基础上, 形成了以通识教育(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专业教育(工程技术基础、专业基础)、综合素质教育(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等)“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构建理工融合、文理交叉的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形成以科学思想、人文精神、素质教育为核心,相互交融的“知识-能力-素质”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专业才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之路为核心。
(二)培养方案教育重视不够引起的问题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活动,制定教学文件,考核学生学习成果的基本依据。我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安排了培养方案教育版块,但是远远没有达到重视的程度,只是用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进行简单的介绍,这些给学生后面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1. 学生选课偏离培养方案的要求
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西南科技大学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又根据本校的特色和实际情况,制订了一系列符合时代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然而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我们制订培养方案的意图,在选课过程中,偏离培养方案的要求,对我校多方努力共同修订的课程,并没有给予足够的肯定和重视。
2. 影响学生完成学业
我们在毕业生资格审核过程中发现,很多大四学生,临近毕业,仍有许多课程还没有完成,没有达到学校培养方案各版块的要求,不能顺利毕业。在与这些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些学生根本不知道培养方案的重要性,几乎没有认真仔细地研读过培养方案,因此,对培养方案的结构并不清楚,更不理解培养方案各版块开设课程的真正目的。学生不能完成学业,就会延误毕业时间,也会影响学生其他各项毕业事项的安排。同时,学生不能正常毕业,给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3. 影响学校培养方案的执行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上这个表是一般本科学校培养方案的具体体现,培养方案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指导性文件,集中体现了学校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和从事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也是全校广大师生共同努力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学校开展教学活动和从事教学管理都是围绕学校培养方案来进行的。学校培养方案一经制订,就会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果学生不能完成培养方案的要求,就会影响学校培养方案的正常执行。另外,学校培养方案的每一次修订都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不能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学生太多,就会引起培养方案执行者,学校教学及管理人员对本校培养方案的误解,造成培养方案频繁的修订。这样会浪费学校大量的资源,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育人格局,也给学校教学管理者的工作带来诸多困扰。
三、突出培养方案教育的实施方法
以上分析了培养方案教育的重要性,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对培养方案版块教育重视不够给学生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给学校教师的教学和教学管理者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浪费了学校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强培养方案版块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一)重视培养方案内容讲解的系统性
西南科技大学把培养方案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部分,这是十分必要和值得借鉴的教学内容。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军事训练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培养方案版块的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通常的做法就是让每个学院教学科研办的一位老师利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给全年级新生讲解培养方案相关的内容。实际上,对培养方案的讲解,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并没有涉及到培养方案的精髓内容。首先,不符合人的发展规律,新生进入一个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新的环境,新的问题,新的困难还没来得及面对,对新的学习和生活历程还没有来得及体验,因此,对培养方案的重要性根本没有概念,当新生真正遇到实际困难和问题时,学生就很被动。课程是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学生的专业知识规格与文化人格由课程预设方案来引导,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版块的优化,课程内容的整合,是地方院校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和难点。学校根据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特点设置了一些对应的课程,在培养方案中都会有所体现,但是如果学生不了解学校设置这些课程的目的,就会浪费学校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财力。如果学校能够在讲解培养方案的过程中,重点详细讲解一些学校的特色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课程的特点、特色,学习方法和用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出现设置的课程却有人选的现象,节省了学校的各种资源。
(二)延长培养方案讲解的时间
重视培养方案的另一个办法就是延长新生入学教育中培养方案讲解的时间。把一个多小时的粗略讲解变成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常规教育。过长时间、过于单调形式的讲解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如果学校能够使培养方案的讲解多样化,如,做成PPT动态化的形式,让高年级学生给新生讲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即他们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使抽象的讲解变成具体化的内容,;使培养方案讲解的时间阶段化,一天中的一两个小时变成多天的多个四十分钟;使培养方案讲解系统化,也像其他一般课程的讲解方式那样,分为第一讲,第二讲,第三讲等等,每一讲都应该有一个主题,解决学生的若干个实际问题。另外,每个学院的情况不一样,要根据实际情况,准备不同培养方案的讲解形式。
(三)加强全校教师团体对培养方案的全面理解
入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学生个体的全面参与,需要大学内部相关组织系统的协调配合,需要校院领导,辅导员、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高年级优秀学生的全员参与。西南科技大学培养方案讲解的群体通常是每个学院教学科研办的老师,只有这些老师对培养方案的结构和要求了解得比较清楚,因为他们是审核毕业生的主要成员。但是,这些是不够的,教学科研办的老师只会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来审核学生能否毕业,并不能确切了解学校开设一些特色课程的意图,也不能清楚讲解所设课程的主要特色、特点。因此,学校应该对教师开设一些培训课程,加强教师团体对培养方案的全面理解,即使全校教师包括辅导员教师、教学科研办管理教师、教务处行政管理教师及所有任课教师都要对学校培养方案有一个深入全面的理解。
(四)任课教师加入培养方案教育队伍
高校教师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掌握教学活动的主导权,具有权威的地位,有教育学的丰富经验,具有其他教育工作者所不具备的潜在优势,应该是入学教育的核心力量。据调查,大学新生并没能有效地获得大学教师的支持。⑤在对培养方案进行讲解时,学院教学科研办的教师只能讲解培养方案的基本结构以及培养方案对学生完成学业提出的基本要求,并不能讲解培养方案中学校设置的一些特色课程的精髓。而任课教师能够全面讲解这些课程的特点和特色,能够有效地指导新生的选课,避免学校内部资源的浪费,能够和学校其他部门形成一个系统的育人格局。
四、结语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实践化形式,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中心环节,所以我们要以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为抓手,充分挖掘有教学积淀的基础,设计独特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整合优质资源,彰显专业特色,笔者提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重视培养方案版块的教育,这会给新生入学教育结束后的学习提供更为明确的指导,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校管理者的工作带来更明确的决策方向,给学校各类资源带来更少的浪费。笔者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希望本文能给其他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一点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吕达,曹琨.大学生入学教育浅析[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3,(1):61-64.
[2]侯仲,“立体导向式”新生入学教育的三年探索[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7,(6):107-109.
[3]曾冬梅. 席鸿建.黄国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99.
[4]龚怡祖.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M].徐州: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方案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技巧,使学生能够自我升华和提高。这些新的要求必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我们对传统教育教学进行科学地总结和改良,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
一、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素质
教学素质是教师施教的保障和基础,是教师专业素质的第一要素。首先,教师要有课前准备的良好能力,能够科学地对语文课程进行选材和规划,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基点,合理安排课程的讲解节奏、拓展内容、课内活动和要提出的问题等,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环境中进行语文学习;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学习的主体地位交给学生,并从旁做好指导和监督课堂的作用,不攫取学生的主导地位,不放弃教师应有的职责;再次,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复习、预习等进行系统的辅导,使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很好地解决学习难题。
(二)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表”都是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典范,要对教师道德素质进行严格要求:一方面,要激发老师对学生的爱心,使“爱幼”风尚得到弘扬,如果教师只把学生当成陌路人、授业工具,那么这样的老师所作的教学行为必定收效甚微,甚至于不能把这种老师称之为“教师”;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老师这个榜样,汲取了道德养分,从而使自己的道德水平得以提高,这是老师教学成效的一个表现,也更能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距离的拉近,配合师生之间的默契。
(三)提高教师的语文素质
语文课堂,大部分时间都是比较枯燥的读、写、背内容,老师的讲解也多数是根据课本来的,显得没有新意。如果教师能够使自己拥有雄厚的语文知识积累,那么教师课间的谈吐、用词就会越发显得超凡脱俗,从而散发出一种文人骚客的独特气质,这种语言的高雅表达和气质的高人一等,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向往和崇拜,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学习,投身于变成“教师”的学习气氛中去。
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习惯
课前预读使学生对课文大意有基本了解;课时细读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对课文具体要点进行把握;课后精读使学生查漏补缺,加强知识总结和知识拓展。因此,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习惯,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尤为重要。一是要教会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注意对字词基本意思的把握、对优美语句和段落进行深刻的记忆、对文章中体现的积极意义进行反思;二是教会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做好笔记,这不仅仅是对阅读时产生的问题予以记录,还要将问题答案、阅读的体会一一记录在文本旁,便于再次阅读时的总结和反思;三是教会学生快速阅读、精细阅读等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广泛阅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养成爱好阅读、自觉阅读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和作业习惯
首先,培养学生上课时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对教材和老师的讲解内容进行联想和发散性思考,并将问题记录下来,于课后向老师请教的习惯;其次是培养学生的正确写作姿势、作业态度等,让学生正确认识语文学习,科学对待语文教学和语文自学;其三是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和作业时的创造性思维,发挥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并结合他们的创造性能力,从而得出一些独特的、新颖的、更为实用的结果和方法。
三、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
课堂教学是学生理论基础和知识的基本来源,是师生关系建立的主要环境和过程。教师合理运用教材教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语文知识介绍和剖析,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对语文知识体系进行把握,便于学生知识网络结构的建立,使得学生得到语文修养的提升。而课外实践活动的规范是由课堂规范衍生而来,所以,课外实践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创新。通过课外实践,学生的知识能够更好地转化为应用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语文知识比拼活动中能够发现自我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赶超优异学生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恰恰是语文学习中最为可贵的。总体说来,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不能没有课外实践的补充和适用,少了课外实践,课堂教学的检验方式便越显不够科学和全面;而课外实践不能脱离课堂教学的规定范围,受课堂教学的规范和指导,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中学语文教育工作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四、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革新考评制度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是要重视学生个体间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自学能力、学习技巧、语文修养等方面的不同,并且根据这些不同的信息对学生群体进行科学的分类,进而对分类的学生群体进行差别式教育,使他们各自都能够得到提升,避免出现“差生”听不懂、“优生”不想听的情况。这样科学分析、精细照顾的教学下,学生必定能够得到广泛性的提升。
传统的考评制度,只是重视学生的卷面成绩,使学生甚至于老师都只会通过成绩判定学生的优异,从而忽略了“差生”的感受,更淡化了学习态度这一关键点。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学,是号召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不但要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素养、学习态度等的全面考核。只有改变了考评方式,才能科学地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才能尊重学生的个人努力成果,激励学生刻苦、坚持不懈地在知识海洋中探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安全教育;重要性及对策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安全教育,是一个常论常新的课题。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一个没有安全保障的学校,无论校园有多漂亮,教学质量有多高,都称不上是一所不合格的学校。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他关乎学生健康与生命,关乎万千家庭的幸福祥和,绝对不能心存麻痹侥幸、教育流于形式,必须提高其实效性,做到教育活动”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长期抓、经常抓、反复抓。
新学年伊始,在学校行政会议上讨论工作计划时,有领导提出,安全教育的活动安排太多,消防逃生演练、突发地质灾害演练、食物中毒演练等就安排了三场,其他如交通安全、用电安全、活动安全等都安排了好几次班队会和观看视频活动,每天早上还有三分钟的安全教育,提出是不是减少点安全教育活动,增加教学教研。他说:“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学校工作的重心。过分强调安全教育会冲淡了教学主题,容易造成师生误解――教学不重要,领导不重视教学成绩。这不利于学校的发展。”“是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力,教学质量的优劣更是学校的声誉所在。”副校长说,“学生和老师经过一个暑假的休息,在思想和行为上都有松懈,在学校养成的许多安全习惯都有遗忘,许多情况下表现出无所适从,因此,需要适时教育适当演练,熟悉才行,安全有保障了,教学才会有条不紊、事半功倍。”“前年秋季五年级的段武怀同学就是个例子:在课间时段,几位同学一起在操场玩‘圆圈接力’游戏,他在没有站稳的情况下,被另一名学生顺势一推,跌倒摔掉了两颗门牙。再一次是在兴趣小组活动时间,辅导教师晚到了一会儿,四年级的几名学生玩‘斗鸡’游戏。游戏中一位学生被另一名同学猛然一撞后失去重心摔倒,造成脚踝骨折……涉事学生家长互相指责扯皮推诿,都把责任推到老师学校身上。其学生无法正常上课,老师无法正常教学。学校是有口难辩……”
“提起千钧,放下四两,不出安全事故不做也是最好,出了安全事做得再好也是不好”。这就是眼下学校安全教育的尴尬境地。许多人更愿意相信运气,宁可选择被动地等待,也不愿主动预防。
诚然,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不言自明:首先它是建设平安校园的需要。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最根本保障。其次,是新时期下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需要。三是当前复杂治安环境下的需要。四是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健康成长的需要。
“没有安全,何谈教育?”。可时下许多学校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异化”安全教育的现象:或“圈”而求全,不准追逐、跑跳,不准玩耍、戏闹,连体育课上诸如“跳山羊”、“翻单双杠”、“踢足球”等学生喜好的项目也因某些不安全因素的存在而舍弃;或“秀”个热闹,只将安全教育进行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下;或“绕”之大吉,视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皆是安全隐患;或者视其为“筐”,“背”之不放;或者当作根“桩”,“栽”之不疲;或者看作一幅图,一“画”了之……
安全教育重要性道理大家都懂却并不容易做到。还记得汶川地震中的桑枣中学吗?由于他们重视平常的安全教育和逃生演练,所以当地震来临的那一刻,全校两千多名师生按着烂熟于心的逃生方式、线路,仅用短短的96秒时间,有序疏散到了操场,无一伤亡。这不能不说是伤亡惨重的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个奇迹。
在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今天,仍然有许多学校虽知道安全教育的重要,但往往落实不好,是计划中有,执行时无,大而画之;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也只是照本宣科,流于表面化、形式化。学生缺乏实际性的操作,教育活动枯燥乏味,假戏假作,体验肤浅,真正遇到意外发生时,表现的依然是手足无措。究其原因,还是师生思想上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总有不少人怀有侥幸心理,觉得危险离自己很远,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一个虚拟的事情中去,缺乏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这些都是阻碍学校进行扎实的安全教育的思想障碍和流毒,且往往根深蒂固。
但是,凡有对教育持有真诚之心的教育者都知道,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必须做在事故发生的前面,做在平时,真要等到灾难发生了,已经为时已晚。那么,安全教育如何做才能更加有效呢?
一、直观展示,生动演绎
学生安全教育要立足学校教育常规的内容和途径,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育方式既要严肃,也应更温馨。通过集体集会、班级晨会、早安三分钟、学科渗透等的讲解、演示和训练等方式,把诸如交通、溺水、食物中毒、运动伤害、疫病防治、防火防毒、防盗防骗、防地质灾害等抽象、条文化的安全知识技能变为贴近现实、浅显明了的生活语言,变为图文并茂生动具体的安全专栏、横幅标语、变为通俗易懂的校园广播宣传材料,让师生从中获得真实的安全感受。同时更需寓教于活动之中,通过主题班会、法制安全卫生讲座、征文、知识竞赛、应急逃生演习、一周安全提醒等。不断丰富安全教育形式,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精心准备,务求实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演练是提升安全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和保障。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精心准备每次活动,计划好每一个环节。通过抓好每一次的活动细节,使师生时刻保持清醒的安全意识,把安全制度、安全常识、事故教训入脑入心,使安全规范成为师生日常自觉的行为。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进而做到“我会安全”。
三、细化制度,健全网络
完善的安全教育制度,是落实安全教育主体责任的重要保障。但好的制度如果没有严格的执行,与没有制度没有什么两样,我们要用制度明确学校安全工作的规范和标准,让每位教职工的行为都有章可循。用严格的考核,规范师生行为,形成自觉的安全习惯。形成纵到底、横到边、齐参与、全覆盖的安全教育网络,同辟安全教育的前沿阵地,共除安全事故隐患。
总之,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的基础,他关乎学生健康与生命,关乎万千家庭的幸福祥和,绝对不能心存麻痹侥幸、教育流于形式,必须提高其实效性,做到教育活动“既有意义,又有意思”。长期抓、经常抓、反复抓。齐心协力,共克时坚。“唯有安全警钟长鸣,敢让和谐平安常在”。
【参考文献】
[1]郑颖梅.《实施安全教育灌溉生命之花》,《小学德育》
前言:
焊接是被焊工件的材质(同种或异种),采用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的方法,用或不用填料,使工件达到原子间结合,形成永久性连接的工艺过程。焊接是现代制造业的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是支撑我国成为制造大国的关键技术。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尤其是制造业发展中,焊接技术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加工手段,广泛应用于宇航、航空、核工业、造船、建筑及机械制造等工业部门。以西气东输工程项目为例,全长约4300千米的输气管道,焊接接头的数量达35万个以上,整组管道上焊缝的长度至少1. 5万千米。国家大剧院一共用了6700吨钢材,焊缝长达100千米,如果不算已经焊好的预制件,就现场焊缝加起来也有35千米长,需要100多名优秀的焊工,耗用了87吨焊条。北京奥运会鸟巢用的钢材11万吨,焊缝长达320千米,所用的焊条20100吨,其长度足足可以绕地球赤道三周。离开焊接,简直无法想象如何完成这样庞大的工程。
焊接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机械、电子、工程力学、材料科学、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方面的内容,属于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我国焊接专业人才的培养从1952年至今,经历了50多年的改革发展,己初步形成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并具有一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焊接专业比较复杂,相关教学机制不健全,导致我国焊接人才不足。
一、中职焊接专业的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开办焊接专业的职业院校不少,但是经笔者调研发现目前中职焊接专业教学状况并不能令人满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方法落后
归纳目前各职校机械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它们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然而,这些课程都存在要求高、课时紧,大部分知识点具有专业性强、理论性强并且实践性强等特点。
目前大部分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通过讲述、板书、模型、挂画、画图、练习等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单调枯燥的“纸上谈兵”式教学模式,严重挫伤了职中学生原本就脆弱无比的“专业兴趣”,长此以往,很多学生会开始厌学、逃学甚至弃学。
2、课程设置不合理且脱离实际
目前我国多数中职焊接专业院校的课程设置仍然缺乏整体性,各门课程之间缺乏沟通,有时还存在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另外,课程的设置于与企业实际相脱节,导致学生难以跟上时代潮流。
3、教师知识结构有待改进
我国中职焊接专业的授课教师在知识结构、观念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年龄较大的教师不同程度的存在教育理念落后,与社会发展潮流脱节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对新理论、新设备、新技术不了解。年轻的教师虽然观念比较先进,但是缺少实践经验少,实践能力往往落后于理论知识。
4、教材更新缓慢,内容难教、难学
中职焊接专业的教材使用周期一般来说都比较长,由于一般教师备课时按照教材内容展开教学,导致教学内容更新比较慢,学生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不吻合,使得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工作需要。另外,课本内容繁琐,理论性强,再加上缺乏实际教学项目作为支撑,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怪现象。
二、职业学校焊接专业教学改革的构建
1、以培养学生自身能力为中心
职业学校旨在培养专业人才,因此必须根据社会要求量身培养相应的实用人才。对于焊接专业而言,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项最关键的能力,因此,职业学校必须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同时应该确保实践的有效性和充分性。
2、密切联系市场
中职焊接专业在培养焊接人才时应该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与相关企业联系在一起。学校在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要听取相关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要求的人才。
3、理论与实践并重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因此,必须重视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每一阶段教学任务结束都要进行阶段性的测试,以确保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扎实掌握。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4、将产、学、研三者有效结合在一起
职业学校要想实现自身的教学目标,就必须使产、学、研三者有效结合。职业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建立自己独特的开放式培养专业人才的模式。
三、焊接专业改革发展构想
1、教一练一做。焊接专业学习始终以体现工作环节过程为主题思想,以实际工作中的任务和产品制造为主体,以钢结构、船舶、压力容器等为载体,以生产实例为实据,对教案进行改革。例如管管接头焊接实训任务,可以以北京鸟巢建造实例为依托,进行教学展开。通过PPT、视频等媒体介绍,以鸟巢的管管连接缝口工艺要求,进行教学任务安排,让每个学生自己动笔提出想法,规划施焊各个环节,以一到两周时间进行前期准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教师示范表演管管焊接技巧,最后学生自己动手做。从下料、装配、清理吃溅、焊接、检验等环节逐条推进,穿插其他辅助课题,做到教学新颖、灵活,提高学生自主创造力。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中职学校是为社会生产输送和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岗前培训基地,要大力发展强化与各个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在欧盟15国中,有11国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高达50%,例如德国、瑞士、比利时等制造强国,其中职教育的比例为70%,大量的高级技师、技师是通过职校教育进行培养的。伯纳德?L?温士坦博士(美国)在观察、研究西方的工业发展普遍规律后指出,“西方的经验有力地证明,一个健全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比高等教育还要关键的因素”。
国外的中职教育基本做到了与当地经济和谐发展,强调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自身办学条件,在课程设置上,将企业的需求、产业调整、经济政策充分考虑进去,并报请政府培训部门进行协调、资助开发,每三年做出调整,发挥最大社会效益。如德国“双元制”、美国合作教育、日本产学结合等,都是工学结合的典范。在我国,中职校企合作的典范如天津办学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3、建立高水准、功能现代化的实训场地。学校现有的焊接设备以SMAW, GTAW, GMAW为主,SAW, MAG应、无损检测、自动切割等都没有开展,设备单一。增加一些更先进的焊接设备、仪器等,初步达到焊工培训站的资质,为今后承接省、市、国家级焊接比赛、培训做铺垫。综合来讲,规范、整洁、通风、采光良好、规范的焊接实训场地能增加学生和用工单位的信任感。
4、提升质量办学与品牌服务。焊接专业的学生进入用工单位后,学校要不间断地与学生和单位进行沟通和信息采集,针对毕业生在用工单位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误区,对用工方提出的意见积极回应、妥善处理。要善于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如场地培训、技能指导、焊接工艺评定等,展现学校的品牌服务意识,扩大学校在职能机构的影响力。
5、建设“专一精一尖”的“双师型”焊接教师团队。制定“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形成“双师型”素质教师培养、认定、管理的长效机制。根据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适应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励教师到高等学府深造、学习,打造全面、技术过硬、理论扎实的焊接教师队伍。引导教师到企业参观新型产品的焊接生产及检验过程,增加教师的阅历和经验,丰富教师的焊接知识,充实专业底了的内涵。
6、转变思想,做好现在,着眼远期规划。目前国际经济危机使国内制造业深受影响,从以前用工单位找上门来要人到现今焊接专业大幅萎缩,焊接班不能组班,都显示外部经济环境、产业结构调整对招生分配的影响。学校要走出去,找市场,找门路。焊接是一门复杂的独立综合型学科,有自身特点和环境要求,学习训练成本较高,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在工业化最发达的美国,焊接被视为“美国制造业的命脉,而且是美国未来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其主要根源就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许多工业产品的制造无法离开焊接技术的使用。
7、很好地处理了理论与实践的时间、空间分配关系
有教师认为,教书工作就是理论、实践各一半,不会理论就无法实践,先理论后实践,先教室后车间。通过课题研究后,教师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如果非用数字来规划的话,理论2、实践8,因为职业学校的焊接教学核心任务就是培养技能人才,焊接技能主要是靠学生在实践中的体会、总结、摸索中练就的,光理论不实践没效果。就是理论课也大都在干中讲,只是确实需要时才在车间配备的白板上或者在多媒体教室里集中总结、展示。中职学生的理论不行,但实践能力很强,如果做到干中学,教学质量特别高、效率特别快,会干了,道理自然就通了,因为理论来源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