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节约资源方案范文

节约资源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节约资源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节约资源方案

第1篇:节约资源方案范文

了解感恩节的由来,及其习俗,理解其意义,懂得感谢、尊重他人

二 感恩游行

走入班级,对曾今帮助过你的老师、小朋友表达谢意

三 “感恩节”特别活动----护蛋之情,感恩之心

让孩子们了解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了解父母之爱的无私

四 欣赏《感恩的心》故事

五 手语《感恩的心》感恩的话

六 幼儿制作《爱心树》

七 感恩节宴会

比赛游戏:搓玉米

以下需要家长配合:

1、 11月24日请家长早晨送孩子来幼儿园前带一个煮熟的鸡蛋,在鸡蛋上面写好宝宝的名字。

2、 11月25日聚餐时请为宝宝准备两种以上水果(苹果、香蕉、桔子、葡萄),我们将制作《水果沙拉》以及感恩节食品富有传统特色如:葡萄干、栗子、玉米饼、南瓜饼(熟的)切片面包、火腿、花生、等以及家长制作的“拿手菜”带到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分享。

注意事项:

第2篇:节约资源方案范文

+++镇党委为教育全镇干部职工养成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决定在机关、社区开展建设节约型机关、社区活动。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工作效率为中心,以节电、节材、节水、节油、节话费为重点,力争在短时间内使机关干部、社区工作人员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显著增强,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能够合理使用各类经费,合理配置各类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能,降低行政成本。

二、工作目标

全镇机关及社区工作人员能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养成自觉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升油的良好习惯。提高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在机关和社区内形成“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把建设节约型机关、社区的要求体现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争做节约的表率。

三、具体措施

(一)、爱护公物。微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要注意保洁和正确使用,办公用品和其它办公设施要精心保管和注重爱护,如有损坏,应及时修理。

(二)、节约用电。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减少照明设备能耗,尽量减少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的待机电耗,下班后后应及时切断计算机、饮水机及附属设备电源,做到“人走灯灭,人走机关”。杜绝使用与工作无关的电器设备。

(三)、节约用材。提倡双面用纸,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进一步减少纸质公文印制数量,修改文稿尽量在电脑上进行,如需打印讨论稿等文件时,尽量用小字号、小边距、小行距和省墨模式双面打印,杜绝浪费,减少消耗。对办公用品应本着节约的原则领取、合理使用办公用品。

(四)、节约用水。用水过后要随手将水龙头关紧关严,防止“长流水”和“滴漏”现象。

(五)、节约话费。在使用电话时尽量简明扼要,并提前打好腹稿,缩短通话时间,严禁用电话联系与公务以外的事情。

(六)、节约公务用车燃油。禁止公车私用。尽可能集中同线路人员一同外出,减少出车次数,杜绝单人多次出车。科学、正确驾驶,减少机动车部件非正常损耗,降低油耗。

(七)、做好会务及公务接待工作。本着热情、节俭的原则,做好会务和公务接待工作。

(八)、倡导家庭节约。在大力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的同时,积极倡导干部职工开展家庭节约活动,教育家人勤俭持家,共同参与资源节约,使广大干部职工家庭成为节俭、文明、健康的家庭。

四、工作要求

节约资源刻不容缓,杜绝浪费责任重大。各机关科室和社区负责人要切实提高对建设节约型机关、社区重要性的认识,带头厉行节约,率先垂范。要积极做好思想发动和组织动员,提高职工的节约意识,养成节约习惯;要结合实际,找准节电、节水、节材的切入点,落实节约责任制;把此项工作长期抓实抓好,防止反弹。力争把资源节约工作落实到每个岗位,做到人人有责、人人负责,把好每一个节约环节,堵塞每一个浪费漏洞,把资源节约的各种具体行为变成自觉行为。

五、组织领导

(一)、建立资源节约责任制。具体责任分工是:机关科室的负责人是本部门节约资源能源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办公室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社区主任是社区节约资源能源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进行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此项工作纳入岗位职责之中,纳入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之中,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第3篇:节约资源方案范文

(广东启源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佛山 528200)

摘要: 我国正处于绿色建筑加速发展时期,节能设计与建筑能耗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通过某办公楼绿色建筑结构设计实例,对绿色建筑结构的体系选型、优化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 绿色建筑;结构设计;结构选型;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132-03

作者简介:孔德欣(1973-),女,广东南海人,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建筑结构设计。

0 引言

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对于结构专业来说,所涉及到的内容是规范当中的“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章节。笔者几年前曾经做过一个公共建筑类绿色建筑的结构设计,该建筑获得国家公共建筑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

1 工程概况

某办公建筑平面呈长方形,长为156m,宽为29m,地上五层,局部六层,总建筑面积21511m2。建筑外观如图1所示。建筑内部空间主要为大空间的办公区域,因为需要营造绿色生态的办公环境,整栋建筑物内有大量的绿化面积,并且分布在不同楼层。首层入口处有8根“7字形”装饰柱,柱子高度为五层楼高,支承在五层的一根30m跨的横梁上;另外有一个高出屋面约25m,平面呈正方形的拔风塔,塔中央有一根?准800直径的圆柱。二层和六层建筑平面以及南北立面如图2、图3、图4所示。

2 结构选型

国家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均给出在保证安全、耐久的前提下,采用资源消耗低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的要求,规范指出符合要求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轻钢结构体系、砌体结构体系和木结构体系。因此该工程在方案阶段确定结构体系时,根据建筑使用功能要求,进行了多方案的比较:

方案1:木结构体系。工程所在地区不是木材出产地,需要从外地运进木材,这样规模的商务办公楼,如果采用了木结构,一方面会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另一方面,单纯的木结构也不能完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这个方案不可取。

方案2:砌体结构体系。工程所在地区属于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该结构体系对于纵横墙间的距离是有要求的不能太大,同时墙体的开窗面积是有限定的。这样就很难满足现在建筑的功能要求,而且这种体系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不采用该方案。

方案3:钢框架与钢筋混凝土组合楼盖结构体系。根据过往的设计经验,在多层建筑中采用框架结构既能很好满足建筑功能要求,又对抗震设防方面有利,同时又是合理、适用的体系。采用钢结构可以减少对周边的环境影响,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但是这个方案又存在一个问题:因为存在大量的绿化面积,给钢结构防水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方面的材料消耗相应增多;也会增加使用阶段的维护成本,不符合规范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的要点,该方案不是绿色建筑最佳的结构方案,因此也未被采用。

方案4:钢筋混凝土框架与部分钢结构组合体系。该方案是在方案3的基础上把钢框架改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保留部分结构采用钢结构。

对照规范的内容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进行多方案比较,确定符合规范要求的结构体系,达到经济、合理、适用、节约资源的目标,并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尽可能采用可再利用的建筑材料。通过方案比选,本工程选用方案4:钢筋混凝土框架与部分钢结构组合体系。

3 结构设计要点

①入口处的8根“7字形”装饰柱以及其连接的横梁,8根柱子建筑要求外观尺寸为700×1300,有16m高,横梁跨度为30m,建筑外观尺寸要求为800×1500,结构设计上构件采用钢结构,一方面构件自重轻,可以减小地震作用,另一方面在处理横梁与框架柱的连接节点上也变得容易。在工程成本上,采用钢结构较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够节省人工、外脚手架、模板及支撑系统费用,另外工期效益显著。入口钢构架平面图和钢构架柱立面图如图5、图6所示。

②中庭屋盖部分,建筑设计为不上人的采光屋面,该屋面跨度为30m,三边支承。一方面因为跨度比较大,如果采用钢筋混凝土,其自重必然较大,其次从建筑空间效果来看,在二层平台花园以及其他各层均可以看到该屋盖,如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不够轻盈。所以设计结构设计上决定采用钢网架结构。网架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7所示。

③对于两处从二层平台花园上三、四楼的楼梯,因为建筑要求做成悬臂形式,中间不加柱子,从节省材料以及造型美观考虑,把它做成钢木组合楼梯(钢骨架木踏步楼梯),从而达到既美观轻巧又相对省材的目的。

4 优化设计

结构专业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最突出的内容是节材,因此该工程在设计图纸出来以后,根据绿色建筑的要求,为了达到进一步节材的目标,对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的设计图纸作了进一步的优化,其中优化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调整次梁的布置,相对原设计一个房间三道次梁改为两道次梁,从而增大板的跨度,使其在尽量不增加截面厚度以及钢筋量的基础上,达到最大优化值。优化前与优化后的18~28轴三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如图8、图9所示。

根据结构计算得出,前后两个设计成果在混凝土用量上基本持平,而在钢筋用量上,前一个含钢量为35.63kg/m2,而后一个为33.40kg/m2,这一优化节省了6%钢筋用量;同时因为减少了一道次梁,在建筑模板方面也会相应减少材料损耗。另外,拔风塔中央的?准800直径的圆柱也作了优化,由原来C25,配18根25钢筋的混凝土柱改为?准800×10的钢管柱,这样既节省混凝土8.8m3,钢材量用量也从原来的1.35吨,减少为0.434吨,并且节省人工、模板及支撑系统费用,工期效益显著。

综上,优化后的本工程符合国家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建筑工程提出的资源消耗低和环境影响小的要求,节省了钢筋用量,减少材料损耗。

5 结语

结构专业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除了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外,在确定结构体系进行多方案比较时,应对照绿色建筑的标准和要求,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采用经济、合理、适用与节约资源的最佳方案。并应重视对设计进行优化,使结构设计达到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目标。本工程对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与结构专业有关的内容,做到符合规范的要求,为项目获得国家公共建筑三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结构专业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第4篇:节约资源方案范文

1.节约型施工管理体系的认识

21 世纪,是科学和技术进步的时代。目前,我国处于全面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强度高。中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施工现场进行节约管理,是国家节约资源的重点之一。

然而,什么是节约型施工呢?上海市在掀起节约浪潮时定义节约型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开展的符合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建筑施工方案优化,建筑施工过程管理,建筑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的开发以及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等内容要求的资源能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可见,节约型施工管理体系就是将节约型施工管理形成一个综合体系,从宏观和整体上对施工现场实施节约型施工管理。

从以上定义可知,施工管理体系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手段是:通过各种施工方案、过程管理、科技进步及技术创新等节约措施和管理;目的是从宏观和整体上节约资源能源和成本。

2.节约型施工管理的特点

节约型施工管理与传统施工管理一样,纵向上是建筑项目全寿命的全过程管理,横向上是多部门的全方位管理。不同的是,节约型施工管理是以节约资源和成本为根本目的的管理体系。它要求各管理部门明确职责,完成拟定的节约标准。

它具有如下特点:

2.1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节约型施工管理的重点。除了在组织、制度基础上进行系统管理外,还可采用节材、节电、节水措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成本。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施工现场应设收集箱,便于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处理。

2.2人员管理:各部门管理人员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关注节约型施工管理方向,以便及时调整和组织协调各类工程问题;节约型施工管理还要求施工现场全体人员参与到节约管理,实现全员节约。

2.3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成败是工程能否节约又一关键因素。工程部可采用一定的新技术、新材料,以控制和保证施工质量;同时严格监督、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施工问题,防止因施工质量影响工期和成本。

3.节约型施工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

3.1可持续发展原理

1987 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国外,一些国家将可持续发展纳入了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里面,它体现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和谐性原则、需求性原则、高效性原则和阶跃性原则。在资源极度紧缺的今天,要实现节约管理体系的实施功效,就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可持续发展原理,即保持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状态。

3.2循环经济原理

循环经济追求的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形”产业链,实际上是把资源尽可能地充分有效利用,使经济发展的成本最低、质量最好、效益最高、污染物排放最少,甚至为零。“循环经济”追求的理念是: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控制资源和成本发生的过程,是最终使资源和成本的利用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控制资源和成本,其实就是控制相关因素。

控制资源和成本的核心内容是将资源和成本的使用量降到合适的水平并保持已降水平。“降到合适水平”是从整体、宏观上考虑和把握的,其中包括采用节约技术措施和创新技术措施,将资源的使用达到预期的效果,还从一定程度上为项目赚取更多的利润。

降低和保持资源和成本使用量的关键是控制相关因素。相关因素就包括了责任、制度的落实,组织、培训等人力资源的管理,还包括相关节约技术和管理措施等。

要控制好相关因素,就是要全面、系统、充分和准确地识别和确定相关因素,并逐步完善提高相关因素性质的过程:认识-理解-掌握-运用。

3.3全面性原理

俗话说:“观念决定心态,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未来。”节约意识是节约型施工管理的灵魂,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施工现场资源和成本的利用。为了更好地实施节约管理工作,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节约意识是十分必要的。施工节约管理的控制是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少数的或个别的管理人员是节约不了多少资源的。只有全体工作人员参与了节约行动,节约型施工管理才能得以实施。

3.4责权利相结合原理

要真正实现节约管理,除了建立一个可操作的节约型管理体系,还需要从机制上构建责权利对等的管理框架。现代管理学认为:要进行有效地管理 ,就必须责权利对等。职责、权力、利益是三个对等的部分,任何有一部分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体系不稳。如果权责或职责不清,将使工作发生重复或遗漏、推诿现象。特定的职责,必定赋予对等的权力和利益。否则,管理者责大权小或有责无权,凡事都要请示上级,由上级决策、批准;责大利小或有责无利,就不可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管理也就不可能卓有成效。

1) 构建职责分明的组织框架。把组织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各单元,通过目标的跟踪管理,层层落实责任。

2)从流程的角度构建节约管理体系框架。应该从经济性的原则出发,先明确出几个最重要的核心流程,再分别理顺每个流程,明确流程中各部门和各岗位的责任、权利、工作输出和考核目标。

3)考核和激励。作为管理部门,要有能力和责任把责权利划分清晰,同时要能够识别部门、个人的工作表现,把利益的分配、承担的责任、完成的工作这三者一一对应起来。实际中,由于某些原因,往往出现权利的不平衡,导致无法激励员工发挥作用。我们应从市场经济的原则出发,根据各部门的责任、权利、工作输出和考核目标等绩效评价框架,收集各部门实际的工作表现数据,进行利益的分配。

4)其它。除了在机制上保证责权利的和谐统一之外,还应该在文化上倡导承担责任的文化。尤其在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中,要把建立个人责任感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大家都参与节约,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节约。

参考文献:

[1] 蔡玉学.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06:13-20.

[2]商晓斌,单衍军.论信息技术在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04 ).

[3]冯砚,朱学磊.谈降低建筑工程成本的途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6:34.

[4]常丽.浅谈节约建筑材料的技术措施[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4.5.

第5篇:节约资源方案范文

政府采购的政策导向作用。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刻变革,应建立综合性长效机制,形成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体系。而政府采购即是这种保障和支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采购不仅是节约资金、购买方式的转变,其重要的功效是政策导向性。通过执行采购政策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来实现调节经济运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其他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发挥好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就要通过制定相关的法规、采购目录、采购指南等方式来体现这一政策导向,建立统一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网络平台,在政府采购中扩大节能、节水、环保产品的范围,拓展政府采购的政策扶持功能,引导企业走节能降耗的绿色发展之路。

政府采购的示范效应。政府采购不但要节约资金,还要积极落实体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政府机关应不断提高节能降耗意识和资源环保忧患意识,制订节能降耗实施方案和能耗水耗支出标准,在政府采购中不断扩大节能、节水、环保产品的范围,在技术指标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节能节水型的环保产品,促进企业开发生产节能降耗的产品。要建立健全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统计体系,提高节能产品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和效能,减少库存积压,提倡修旧利废。在进行基础设施改造、购买和更新设备时,政府机关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在全社会树立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榜样。

政府采购的规模效应。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政府采购制度尚未全面、规范实施的情况下,需要依法强制推行,应当大力抓好集中采购工作,走集中采购的路子。这不仅有利于强化政府采购意识,更能实现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从中央国家机关的情况看,将一些通用商品实施集中采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明显地体现出规模效益和节约效能。采购目录的制定要把握适度原则,集中采购目录则要细一点,尽可能多地将采购项目纳入集中采购范围。制定集中采购的限额标准。要实行公开招标为主,慎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政府采购计划安排要趋于集中,通过集中采购实现其零散采购所无法实现的规模效应。并可通过集中采购的规模效应大大节约财政支出,实现机关自身的节约目标。

实行节能降耗的硬约束。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不是自发发挥作用的,要有具体的采购政策来引导,有切实可行的采购政策的约束来保证。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曾联合了《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并以“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形式公布。旨在政府采购中贯彻国家的节能降耗政策。这标志着我国政府开始有意识的引导节能消费。节能清单又仅仅是一个推荐标准而非强制标准,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强制性规范,如应进一步细化采购节能产品的资金比例,在综合评分法中为节能环保产品加分,使政府采购在具体操作中有据可依。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环保、节能标志共有4种,分别是十环标志、环境标志II型、节能标志和能效标识。每一类型的标志侧重面不同,且由不同的主管部门分别制定,缺乏一个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标准。在环保认证的问题上,应统一协调当前各认证主管部门,建立一套权威的国家节能环保认证体系或者整合目前并存的多种认证,并与国际环保标准(ISO14000等)接轨。通过制定国家节能标 准,建立权威的技术评定体系,实施节能产品政府采购,三管齐下,才能真正将节能政府采购落到实处。

降低采购自身的成本。在政府采购操作上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产品,积极探索和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政府采购新方式,实现政府采购管理和操作的信息化是降低采购运行成本的重要手段。对供应商、采购合同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透明度和管理效率。将政府采购信息媒体由报刊逐步转变为网络,降低成本,增强时效性。增加反拍卖等信息化采购方式,增强政府采购的灵活性,提高采购效率。从协议供货、定点采购做起,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扩展到整个政府采购领域,采购人需要采购货物、工程或服务时,可通过网络直接向集中采购机构提交采购计划,供应商可以从政府采购网站免费下载招标文件。在政府采购资金支付上要积极推行网上支付。要采取各种技术的、制度的有效措施,在规范地做好节能产品采购工作,切实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的基础上,努力降低政府采购的成本。

畅通绿色优先制度。政府采购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关键要积极推行绿色采购,把节能、节水产品,再生产品,简易包装产品等都纳入政府采购目录。严禁重形式、讲排场、摆阔气等铺张浪费行为。要大力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鼓励使用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绿色标志食品和有机标志食品,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在供应商资格条件设定上要体现绿色节能环保理念,让获得绿色认证的供应商优先准入。在机电产品、汽车、锅炉等涉及环保和能源的采购项目中,要把环保作为一个硬条件,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在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中对如办公用纸张、各类货物的包装、部分装修建材等必须明确采用循环再生材料。在评标标准上,对节能型、环保型产品实行额外加分,拉大与普通产品的得分差距。在中标供应商的确定上,在价格、技术、质量和服务等指标相当的情况下,对有节能产品、绿色产品认证的,应优先选择,具体做法和标准事先在招标文件中详细列明。要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和优质服务,让“绿色产品”优先准入政府采购快车道。

第6篇:节约资源方案范文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上一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料变为下一生产过程的原料(生产要素),使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实现环状式的有机组合,变成几乎无废料的生产。这是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源利用率的经济增长模式。

在人类历史上,早期的采集业和农业的生产是一种基本上不交易、生产规模十分有限、以生物原料的投入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工业经济的显著特征是大规模投入不可再生资源、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整个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难以循环的线性状态。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特别是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的报告以后,经济发展的轨迹又开始转向循环经济,而且是一种层次更高的循环经济。

那么,是什么原因、什么力量使得经济发展又重新而且是在更高层次上回归循环经济呢?首先是资源约束条件的改变,是被持续大量耗费的不可再生资源已经不能支撑粗放的、不循环的经济增长模式。当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稀缺的时候,灵敏而准确的市场价格会及时地显示这种生产模式对企业来说已经不划算,如果不转换成可以替代的原料、可以循环的增长模式,企业就难以生存。其次是社会约束条件的改变,即社会要求企业与社会和谐相处,要求企业善待员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以使人类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和生活质量。最后是企业制度的约束。市场经济下的竞争性企业,莫不以赢利为目的。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会通过市场价格对资源约束状况的变化作出灵敏而及时的反应。根据现代经济学的研究,企业会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方案。当资源成本大大增加的时候,不发展循环经济就会丧失竞争力。相反,如果污染环境、浪费资源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投入最小、收效最大的生产方式,循环经济就很难成为企业的自觉选择。

这些约束条件,也决定着技术创新的方向。通常而言,技术创新的目的在于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性问题。例如,当土地资源丰富甚至土地所有权也没有明确的时候,人们会选择广种薄收的粗放经营。而一旦土地资源稀缺,人们则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又如,18世纪以后的西欧,技术发展的方向是用机器代替劳动力,因为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今天,当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稀缺的时候,技术创新的方向是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变废为宝,以及创造出替代不可再生资源的资源。于是,一方面旨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节约资源的技术得到重视,另一方面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又催生了一系列可替代、可循环的资源能源。在这种情况下,循环经济就水到渠成了。

目前,我国相当多的行业、企业并不缺少循环经济的技术,如把煤矸石做成砖的技术、用瓦斯发电的技术等,而是缺少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环境和内在动力。就机制而言,主要是价格不能准确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换言之,粗放经营、不循环是有利可图的。就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而言,现有的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很难使环境污染的成本内部化,即企业会很方便地把本来应该由自己承担的污染治理成本转化为社会的负担。显然,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仅仅停留在号召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让市场价格准确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让企业对资源价格和污染环境的成本有灵敏反应,以制度的力量迫使经济增长模式从不能循环转变为能循环以至更高层次的循环。

第7篇:节约资源方案范文

关键词:园林设计;节约型园林;社会效益

1 节约型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

1.1 节约型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的经济价值

园林绿化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城市绿化面积已经达到城市总面积的30%以上,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是促进社会协调、文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策略。而节约型园林绿化规划的出现,能够在当前城市水源、土地比较紧缺的情况下,实现节水、节能的目的,在促进城市园林绿化走上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同时,让园林绿化规划设计能够在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利用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为人们创造更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1.2 节约型园林绿化规划设计能够减少各种资源和能源的消耗

在园林绿化建设当中不可避免的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而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资源少、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和资源是限制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也是越发突出。而园林绿化规划建设与水、土、地、电等自然资源和能源有着密切的关系,节约型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理念的出现,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园林绿化建设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园林绿化建设对经济和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是相适应的,能够促进我国全面向节约型社会迈进。

1.3 节约型园林绿化规划设计有利资源的循环利用

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措施,在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当中,设计师可以讲当前的一些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融入到规划建设方案当中,以提高各类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能源浪费。如可以利用雨水进行灌溉、养护,利用一些废弃的木材资源作为绿化养料等等,这些能够将一些废弃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这对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2 节约型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的对策建议

2.1 科学合理的选择园林的位置

在园林绿化规划当中选择合适的位置无疑最为重要,在位置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原有地形、地貌与原始生态林与规划设计园林的融合,在规划当中需要清除杂乱无章的灌木丛,保留乔木、大树及其它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同时利用景观内的道路,将园林划分为不同的景区。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最好选择城市原有的生态植被比较好,或者生态环境比较好的城市河流区域,这些区域原有的植被几乎能够被充分利用起来,稍加改造便能成为一个良好的园林设计方案,不仅能够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等方面的要求,更能够最大程度的节约建设资源和能源,达到节约型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的目的。

2.2 选择节约型园林绿化养护技术

园林绿化养护技术是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节约型园林绿化设计的关键环节,这是因为养护技术会耗用大量的水、电等资源和能源,要想达到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目的,设计师必须选择节约型园林绿化养护技术。比如说可以用喷雾或滴灌技术代替传统的人工灌溉或者水车浇灌的粗放型养护技术,既能满足园林绿化的养护要求,又能达到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目的。此外,在规划的时候可以配置集雨水井,将雨水收集起来实现再利用,并且相比自来水,雨水中所含的养分更利于植物的生长。对于一些大型的公园在规划设计当中,可以利用自然地形地处建设地下蓄水池,或者建设人工湖,将雨水收集起来既能丰富生态环境,又能调节气温,还能有效的节约水资源,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2.3 要尽量节约土地资源

在园林绿化规规划设计当中,节约土地资源就是在保证城市绿化用地的前提下,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充分挖掘各类土地利用的潜力,提高城市植被覆盖面积。在这里设计师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采取, 架空 和台地利用以及立体绿化及布局措施。此外,可以将屋顶花园、 墙面绿化、 立体绿化、 垂直绿化等节地型园林绿化形式融合到规划方案当中,达到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进行绿化,在减少土地使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扩大绿化面积。

2.4 园林附属设施的节约措施

在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当中,也涉及到一些附属设施的设计问题,比如公共厕所、路灯等,这些附属设施的建设和使用本身就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和能源,尤其是电能和水源。在规划设计的时候,也要做好这些附属设施的节约设计,比如说在公共厕所的设计当中,使用感应式冲水设备,声控照明系统等等,还可以利用雨水集水作为厕所的冲洗水源,冲洗后作为植物的养料排到地下。在路灯照明设备上,要使用太阳能照明技术,并可以对照明系统根据需要进行自动调节,达到节电、节水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8篇:节约资源方案范文

1.1生物课程

课本多结合实际案例,并以课后题的形式,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理解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的措施与途径。如在生物必修3[2]中立体农业有关内容,讲述了立体农业,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提高了经济效益;对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的详细讲解,明确其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的意义,并结合合理放牧养蓄、合理利用秸秆制作沼气池等生活实例加以说明;生态农业部分,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多级利用能源及资源,以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为例,说明生态农业对减少化肥用量、净化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积极作用;生态缸的制作与观察,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了解对资源高效利用、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恢复生态学,应用于盐碱化草地、洪水破坏的地区的治理与恢复等;对河流生态系统受生活污水轻度污染的相关分析。同时,也有从宏观角度,对生物圈内全人类所面临的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的难题的介绍和我国应对策略的普及。

1.2化学课程

在化学必修书中,一是在化学必修1[3]中对自然界中碳、氮循环及硫转化的具体知识的讲解,并重点选取资源利用中有人类参与却对环境污染较严重的一部分进行学习,如在氮循环中,人工固氮虽提高了农产品产量,但造成了温室效应、水体污染、酸雨、光化学烟雾、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在硫的转化中造成的酸雨的形成及防治等问题,说明了在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方面我们仍存的欠缺与不足;二是在化学必修1中通过对海水的综合利用、工业流程图、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中处理汽车尾气、选取途径增大化学反应程度,提高化学反应转化率方面的重点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意识。

1.3物理课程

在物理选修3-2中交流电压一部分提及的远距离电能输送中,采取减小输电电流、提高输电电压的措施,以降低输电线路中的消耗;同时利用输电新技术:现代的直流输电技术,无感抗和容抗,解决电网的同步问题,使我国“西电东输”的全国联网战略目标前进了一大步。

1.4地理课程

在地理必修2的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节中,讲解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容、实施的必然性,且选取河南某酒精厂的清洁生产实例,结合传统与新模式的比较,让学生在讨论与思考中理解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必要与优越性。而在地理必修3中,着重分析了地理环境、区域发展、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协调关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荒漠化的防治问题;以亚马逊热带雨林为例介绍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分别以我国山西省、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详细分析能源资源、流域的综合利用,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让学生思考如何联系国情,借鉴国外经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做好对可能带来的后果的预防与解决措施,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在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节中,以西气东输、东亚产业转移为案例,从多角度讨论资源调整的可实施性,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意识到资源节约及合理利用带来的巨大效益。

1.5政治课程

在政治必修1[4]的“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中,具体讲解了经济建设需增强发展协调性,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强调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

2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高中课程中的设置意义与不足

2.1意义

通过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的学习,广大高中学生确实学习和体会到了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于树立国策意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再加上由于课本采取生活实例结合知识点的形式,学生容易理解这一内容的基础知识,也具备了对生活中农业、工业生产运用的环节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与否的知识储备和思考能力,这些对学生以后应用于工作中,并为我国的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2不足

虽然当前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相关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资源节约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全面分析,我们学习的内容仍有少许欠缺与不足。由于使用对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局限,课本中关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只能停留在基本原理与大致解决方案的层面上,无法再进行进一步的解释。整体来看,课本囊括了对于生态系统的理论知识及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环境的保护问题、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资源利用问题等,对于学生初步把握有关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且与生活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但在学习过程中,结合目前严峻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形势要求,我认为列入上述内容还有些欠缺,应加大列入的篇幅,加大对此内容的重视程度。

3改革建议

3.1加大现有课程中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知识的体现

3.1.1生物课本中应增大对应用于实际生活的生产模式的介绍,原先大部分只出现于课后知识链接或课后习题的部分,容易被学生忽略,虽然其中有很好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思想内涵,但不易引起学生重视,建议将这部分内容放到主要知识之中。

3.1.2化学课本中对化学反应的讲解比较透彻到位,重视化学最根本的反应原理,而对于联实际生产中的相关问题不如生物部分全面,建议增加对废水、废气排放,工业流程中废物利用、废品回收等处理问题的有关知识。希望能具体探讨对重金属及复合材料的回收重利用及如何有效处理等问题,联系诸如北京五环外的“垃圾村”的废品大面积堆放且处理难的现状,思考如何解决电子垃圾等处理问题,避免其产生的大量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环境、对人体造成伤害,此问题高中学生欠缺处理能力及经验,但可作为相关链接或课后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3.1.3我国目前面临的最严重的雾霾现象不仅需要社会分析解决,也需要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思考,因为学生正处于需要培养思考能力及关注社会、帮助社会的责任心的阶段,为何会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如何有效解决雾霾问题,怎样能够调整、避免以后出现雾霾甚至其他环境问题,思考现有阶段有哪些缺陷,都是我们学生需要思索的问题,因此应将雾霾问题放入化学课本,使学习课本知识更为充实、有意义。

3.1.4生物圈中的资源大部分不可再生,且煤、石油等储存量在逐渐减少,如何寻求新能源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难题,而目前应用广泛且重要的核能源及核发电在物理课本中相关甚少,建议在物理课本中适当增加有关知识和内容,将更有利于学生将来投身于解决核能源的利用及核反应堆的处理等问题;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风能的开发利用还相当落后,发展速度缓慢且技术比较落后,建议加入到物理课本中,作为阅读拓展,提高学生对新能源的关注。

3.2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知识进一步体现在重点课程中

在语文课本的说明文阅读中希望增加关于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与基础知识的介绍,在提高语文阅读水平的同时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而目前文言文多是人物传记,历史史实等,可以适当增加先人天人合一的原始环境保护思想的有关文章,让同学们增强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的自信心。而在历史课本中,可以适当增加世界有关著名的环境公害事件原因及危害介绍的篇幅。在地理课本中,可以另外结合过去和现在的环境问题,介绍土壤环境污染及治理措施和典型案例。在英语课本中,希望适当有几篇介绍西方发达国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好经验、好做法的文章,以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增强改善环境和节约资源的信心。在政治课本中,可以加入最新十会议中提出的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主要内涵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关内容。同时,在大多学校所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可鼓励学生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为课题,在学校的帮助下,亲自调查当地工厂等对资源的利用途径,分析当地措施的完备与否,加强学生与社会的实际联系,从而实实在在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对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案例有更深入的了解;在一些学校开展的职业体验活动中,可跟随环境管理人员、环境监测人员、污水处理人员及节能资源管理人员,学习其工作的大致流程,拿出在课本学习中的疑惑向其请教,巩固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4结语

第9篇:节约资源方案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原则、要点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酸雨、温室效应等,使得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因此一些发达国家陆续提出了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生态建筑等概念。在倡导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今天,人们已经认识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节能、生态的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趋势,绿色建筑因此应运而生。

1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①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自绿色建筑推行以来,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一直是紧跟世界潮流的,然而我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与国外的绿色建筑发展的基础是差别很大的。中国是个人口大国,经济总量虽然是世界前列,但是人均GDP 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还相差很大的距离。所以,引进先进且昂贵的绿色建筑产品和技术进入我国时,我们实在承受不起这昂贵的费用。如果仅仅是个别的项目实现了绿色目标,而其他项目没有,那么其对社会的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所做的贡献也是很小的,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从整体出发,切勿做表面工作。此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地理气候条件差别很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绿色建筑必须结合当地地理气候条件,因地制宜的设计建造。我国的实际情况也就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要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在实践中去探索适合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的新路。

②应以节能为核心。只要是进行建筑设计活动,那么其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最大的浪费是规模和实际需求不匹配造成的空间、土地、设施等的闲置问题。绿色建筑的本质是,在满足人们健康、环保的建筑使用功能要求下,在建筑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降低资源消耗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在这个目标基础上,中国的绿色建筑设计应以节能为核心,树立正确的建设观念,避免浪费。因此,要在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运营及拆除等整个过程中都能够实现低耗的目标。③以科技创新实现精细化设计。精细化设计首先体现在个性化的定性分析中,其次为科学化的定量验证,第三为合理化的设计措施。从我国实际来看,我国绿色建筑设计处于建筑设计的关键和首要环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改变设计的理念,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精细化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必由之路。我国绿色建筑并非是只满足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这两个要求,还要因地适宜结合建设地点的实际情况,因此,每个绿色建筑都有其个性化设计的要求。在设计绿色建筑的过程中必须从地域性、经济性和阶段性出发选择适宜的技术路线。

2绿色建筑设计的内容

①注重综合性和整体性。绿色建筑设计要注重综合性和整体性,从刚开始的建筑规划设计,到后续的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甚至到最终的拆除阶段,整个过程都要充分能够实现绿色建筑的本质要求和功能体系,即在建筑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而且日后运营时能为居民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使用空间和居住环境,即便在以后拆除后,其对环境的影响也是最低。在绿色建筑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到以后各个阶段要面临和应解决的问题。

②满足建筑的本质功能需求。建筑其功能就是满足使用者的居住或者使用需求,绿色建筑也是如此。绿色建筑强调要在建设、运营及拆除绿色建筑的整个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消耗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但是也不能够舍本逐末,为了节约资源而损害使用者的利益。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比如可以通过增加绿色建筑的科技含量,运用多种科技手段使建筑在功能、系统以及使用上提高效率。

3 绿色建筑设计的要点

①强调主动性。与传统的建筑设计相比,绿色建筑设计要满足投资方、用户方、节约和环保等多个方面的要求,因此也更强调设计的主动性,我们在设计时,要积极与甲方业主以及委托方进行及时的沟通,强化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系统、整体的绿色设计;此外,绿色建筑设计人员严格遵守绿色建筑设计原则,舍弃那些不切合实际的项目构想,采用必要的技术措施对场地进行友好性的改造,方便适宜的场地策划将为绿色措施提供便利的条件。

②强调预设性。绿色建筑是由各种结构体系、设计元素、维护技术等组合而成的系统。单纯的靠结构元件和工种的叠加是不可能产生最佳的绿色建筑运作状态。所以需要我们在建筑设计的初期阶段,明确该项目的建设目标,详细分析达成这些目标所需的操作办法。建筑策划是整个建设项目设计的重要依据,预定并论证了项目的规模、设计性质、尺度以及内容等等诸多方面的目标,以便为设计制定出合理的空间组合概念和模式。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建筑策划是建筑创作的“骨骼系统”工作,其是整个施工设计的核心。

③注重团队合作。因为绿色建筑设计涉及的方面比较多,系统复杂,所以绿色设计人员的行业分布非常广,主要包括建筑师、业主、使用者、结构师、施工方、咨询顾问等等。建筑设计小组拥有较强的遇见能力和设计能力,他们共同协商,相互协作。绿色建筑设计项目小组的成立时间比较早,一般在项目初步构想阶段。

4绿色建筑设计的措施与建议

4.1 专业工种的合理配合

由于绿色建筑设计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对整体环境追求较高,其参与人员也应多行业、知识面广,而且在设计初期就参与到设计过程中,并提出各自的意见。

①提升建筑师在团队中的地位和决策权。成功的绿色建筑设计要求我们设计团队对项目的生成全过程进行宏观把握和控制,以确保绿色措施从研讨策划、集成应用、设计整合、施工建设等等环节都能顺利进行,最后使该项目综合绿色性能得以保证。从专业水平、对项目的理解以及在项目设计小组中扮演的角色等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建筑设计人员在绿色建筑的整体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提升建筑设计人员在设计工程中的决策权和地位,使其更好的发挥设计师的作用,更好的讲绿色设计理念应用于建筑设计中来。

②把握好各自的角色。绿色建筑是以节约资源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为准则的,其对于环境和生态方面的应对措施的要求很高,从一开始提出设计从建筑方案,到由结构和各设备工种进行各自的设计,设备和结构在设计过程中,其一直处于非常被动的角色,很难体现自己的设计理念,对整个方案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很小。完整的设计方案应该被认为是结构方案、建筑方案、设备方案等等一系列生态要素控制方案的集合体,各设备工种和结构对于设计最终发展的影响力十分大,我们也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4.2 选用先进的绿色建筑技术

①改进传统的建筑技术。按照绿色建筑设计的要求,传统的建筑技术已不能达到绿色建筑的要求,在生产效率上也已不能适应经济的飞速发展。然而传统技术中仍然有一些东西可以吸收和传承,对传统技术的改进和利用,要合理的吸收和利用传统建筑设计的精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利用适宜的技术方法、形态方式以及高质量的材料等,对建筑进行合理的绿色环境设计。

②提高绿色建筑的技术和工艺水平。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施工等步骤中利用的现代科技技术的含量,提倡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采用新的技术和生产方法,提高建筑的智能化发展水平,对传统的建筑技术工艺进行改良更新。③采用生态的设计方法。空气、阳光、湿度、温度等等一盒子以来都是用来评价环境状况的重要尺度之一。我们在进行生态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生态环境承受能力,重视资源的可重复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在融合以及利用周边环境的时候,运用各种节约保护环境、防止污染、资源等生态手法,保证生态环境的良性性发展。

4.3 优化绿色建筑的设计模式

①采用各种资源优化设计的方法。我们要建立储存大量信息的绿色设计信息资源工具,比如美国 HOK 建筑事务所编制并发行的《HOK 可持续设计指南》,这就是此类设计工具的典型代表;此外我们还要综合运用建筑环境性能分析工具等。

②集成化设计绿色建筑涉及的面非常广泛,是多工种、多门类、多学科的交叉、综合的系统工程,其设计过程实质是涉及到知识领域的技术集成的过程,同时它还设计到管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专业知识。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时,需要多学科领域的专业人才,提供专业技能。从长远发展来看,我国绿色建筑设计必须打破现有设计体制的僵局,增加多学科领域知识的应用和交流,使得绿色建筑设计更趋合理。

参考文献:

[1] 叶青,卜增文.本土、低耗、精细—中国绿色建筑的设计策略[J]。建筑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