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时代的红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据悉,雅虎收购MessageMe的价格高达3000万-4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85亿-2.46亿)。MessageMe用户超过500万。而WhatsApp目前用户量已经超过4.5亿人,其中日活跃用户比例为70%,每日新注册用户超过100万人。值得留意的是,Facebook Messenger已经开始尝试进行支付功能,它的支付功能也很简单,朋友间付款就像发照片一样。用户可以用已经和自己Facebook帐号关联的银行卡,或者另外添加新卡。此前,扎克伯格也表示,“支付功能可以让Facebook用户之间更好的进行分享,并且更好的和商户互动。”
其实Facebook的支付形态和微信很类似,而且二者的相似性也越来越多。这也可以看出在移动互联时代,社交的跨界性变得越来越普遍,并且由此带来的商业机会也被越来越重视,说白了,就是社交红利的爆发还在持续,只是这时候的变化更多的是对商业模式的考量。而不再单纯地仅仅是社交本身,是一种纵深的合作和衔接。社交聚集的人流导向最终决定商业模式的选择,如果选择得当,那么就可以带来一种新的变革。这一点,微信是积极的倡导者,但不是唯一的参与者。此外,包括百度在内的多个巨头都在寻找着社交红利之外的机会。也可以说是泛社交时代的一种红利爆发和摸索。
在这方面,谷歌也不甘寂寞。其实当初谷歌在竞购WhatsApp失利之后,就一直尝试着要自主进行移动消息应用的研发。据悉,跟谷歌其他产品不同,谷歌即时消息应用将不会强迫用户使用他们的谷歌账号登陆。谷歌或考虑增加印度语支持和视频、文本通讯功能。此外,这款产品将是免费的。而WhatsApp则采用的是免费+增值服务模式。当然,谷歌在这方面已经慢了一个身位。其实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谷歌处处受制,并没有真正摸准市场的脉络。尤其是对社交红利的攫取方面,谷歌迟钝了。
值得留意的是,据Gartner最新研究报告,印度移动用户数在2014年将增长8%,达到8.15亿。这也就是说,印度将有可能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移动市场。因此,印度对谷歌的诱惑力很大。WhatsApp印度市场用户群已达到了6500万,Line在印度也已拥有超过1800万注册用户,Viber到今年年底目标用户群为3000万。印度当地Hike服务声称,其用户群超过了3500万。由于微信在中国市场的一枝独秀,其他的竞争者根本没有进入的机会,或者说进入也无法超越并达到和微信竞争的态势,因此在中国之外的市场寻找社交红利爆发的机会就变得非常重要。这方面,无论是Facebook还是谷歌都非常明晰这一点。
那么,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社交红利时代到底会如何演变,这一点对于中国市场也同样重要,无论是对于腾讯本身,还是BAT三大巨头都是相同的。或许对于百度和阿里巴巴而言,社交红利本身的参与度在下降。但是我们从另一种角度来解读,就不难发现,其实在微信之外的社交红利依然存在,包括百度和阿里巴巴都参与到其中,那就是借助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兴整合。在这方面百度的直达号,以及新兴移动产品的创新计划包括人才的聚集都是如此。再加上百度百发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参与市场演变,也是对移动社交红利的一种攫取。而阿里巴巴更是如此,无论是支付宝、娱乐宝带来的互联网金融变化,以及阿里巴巴上市之初的大肆收购都是在力拼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红利机会。
产业互联网的到来意味着各行业如制造、医疗、农业、交通、运输、教育的互联网化。一些具备传统行业背景,又在积极进行互联网+改造的企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在农业现代化的主线下,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动力将是“互联网+”。“互联网+”将带动生产方式的变革,同时在产业互联网的前提下,农业互联网企业将向着如下方向拓展,力求为农业带来本质性的创新。
产业互联网的农业生态圈
作为农业互联网高科技集成服务商云农场来说,产业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概念,它的价值不仅在于消费互联网的应用市场。农业领域的产业互联网布局,应涵盖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生命周期,通过互网络全面感知农业生产、经营、物流、以及金融服务方面的状况,实现产业生态的协同发展,重构农业生产的架构。
所以,产业互联网实现的关键,是需要一个围绕互联网的产业生态圈,达到传统行业与终端用户的连接,而其中所有的新技术与模式,都是为了实现这种连接后,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为目标的。
基于农业产业互联网的考虑,云农场集农资电商、农产品定制与交易、农村物流、农技服务及农村金融等领域为一体,以村站服务中心和农场主服务中心为基础,开展农资汇、丰收汇、瑞丰美、云科农服、云农宝、乡间货的等多种增值服务,运用互联网的手段,为农业全产业链提前、产中、产后的整体解决方案,推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形成了农业产业链生态圈。
产业互联网的大数据应用
其次,产业互联网的精髓之一在于通过数据整体承载产业生态圈的生产流、物流、资金流,通过大数据分析量化生产到销售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从生产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是传统产业迈进产业互联网不可绕过的门槛。
比如在农业活动中,云农场、丰收汇电商平台上每天产生的交易数据,便是实现大数据应用的前提之一。未来,依靠强大的后台服务支持和数据处理中心,云农场还可为每个用户制定标准化的模型,指导用户用最少的肥药、最省力的管理方式种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相关农产品加工企业根据云农场的数据,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农产品,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的直接对接,既能使农民种出的东西卖个好价格,又保障了农产品安全。同时,利用云农场的大数据,银行很容易的实现对授信客户的考察,从而解决了农户农资贷款难的问题。在产业链生态圈的前提下,大数据可解决传统农业经营中各体系独立运作、信息单一闭塞的情况,畅通农业与金融等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
产业互联网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前些年,O2O的迅猛发展算是产业互联网时代到来的前兆,以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的模式,其中重要的一环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发展农业产业互联网也如此。农业的产业链条长、服务模型复杂,不容易复制,对产业组织的变革要求高。如果没有组织系统的变革,单靠信息系统和技术来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难度很大,需要各个环节环环相扣。
特别是农业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决不能试图用互联网解决农业的一切问题。还必须布局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发展,必须重服务、接地气。在扎根于传统农业的基础上,用互联网手段与思维去更好的解决问题。因此,云农场非常重视线下服务中心和服务工程师队伍的建设,目前公司建设了数万个村站服务中心,百余个农场主服务中心,数千名服务工程师队伍,并且这些数字还在不断的增长着,这一切的努力都在积极影响着农业生产中的每一个“人“,农业发展的关键也在于这些人的力量,这也是云农场的使命。
微博投射的网红现象是互联网经济价值的另一种写照,早在互联网刚兴起的年代,“网红”现象就早已有之。不过,和当前红得发紫的“网红”们相比,早期的“网红”虽然同样具备颜值与才艺,但在影响力方面却无法比肩后者,在创造互联网经济价值方面,早期的“网红”更是差了当前的“网红”十条街的距离。
造成这样的差距,其中缘由何在?
网红诞生的必备条件:才艺与颜值就够了吗?
网红并没有特别标准的入门条件,但却又颜值和才艺两个基本门槛,这是大多数网红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自我价值体现(曝光、媒体传播)等方式实现品牌认知,进而构建知名度和影响力之后,网红才能得到市场和粉丝群体的认可,进而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市场机会,这种成长方式对于目前不同领域的网红们来说,几乎都是不可避免的成长之路。因此,当微博上各种俊男美女的网红展现他们姣好的容颜和卓绝的才艺时,请一定不要奇怪,因为这是他们的入门条件。
但是对于网红们来说,仅仅拥有颜值和才艺就够了吗?
凭心而论,早期的网红在颜值和才艺方面并不输给当今的网红,但他们在影响力和价值方面却完全无法比肩当前的网红潮流,这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在于互联网平台的决定性作用——在过去,网红们成长的平台大多依托于聊天室、BBS、SNS等社交工具,但这些社交产品相继消失的结局,客观上也决定了这些早期的网红“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他们如果生活在目前的微博时代,其所受到的待遇和市场机会必定是另一种竞相。
对于网红来说,颜值与才艺是基础,但良好的互联网平台更是促使自己成功的关键。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缺乏良好的互联网平台也即意味着缺乏了大量的成长机会,即便拥有再好的颜值和再卓绝的才艺,但没有良好的互联网平台扶持辅助,那么一个平凡的网红想要取得互联网红利的机会几乎微乎其微。这也是为什么早期的网红犹如过眼云烟、而微博时代的网红却大红大紫的主要因素,因为不同的互联网平台,承载着不同的互联网结果。
因此,对于网红们来说,拥有颜值和才艺还远远不够,一个充满机会的良性互联网平台,才是真正驱动网红们成才的关键要点。
微博何以成为“网红”制造工厂?
时尚、科技、旅游、美食、育儿……只要你能想到的领域,几乎都能在微博上找到一大堆专业、具备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网红,一些企业家和明星级大咖,更是用身体力行的方式积极参与到网红现象的互动中。作为一个社交媒体平台,今天的微博几乎可以成为网红制造基地。
这是因为,微博较之其他社交媒体平台,拥有着多项“制造网红”的条件和能力。
首先,微博拥有丰富内容生态。
无论是手机数码还是时尚美妆、旅游娱乐、家庭育儿等等细分领域,都能在微博上找到基数巨大的用户群体和海量内容,这些潜在的海量用户创造的细分领域内容,一定程度上为网红的崛起创造了比本的土壤条件。另外,随着微博支持视频开始,大量善于使用视频方式的网红们更为视频内容增添了力量,除此之外,企业和媒体等机构相继拥抱微博的方式,更使得这个群体的内容优势变得越发庞大,比如@人民日报在两会期间就利用微博平台进行了18场直播。
内容生态爆发的焦点还体现在阅读量方面,根据官方数据,目前月阅读量超过100亿的已经有明星、动漫、时尚、电影、财经等12个行业。
其次,微博具有惊人的互动活跃度。
由领域和兴趣催生的内容生态是微博“制造”网红的关键,根据微博最近的官方数据,目前微博“日活净增1400万,月活净增2600万,创下上市以来最大单季增幅。月活跃用户占比达85%,规模超过2亿;移动端日活破亿,同比增长45%,占比达到91%。今年春节峰值DAU曾达到1.34亿。”其中视频日播放量更是达到同比增长489%、比上季度增长64%的规模。而在垂直运营的业务中,微博已经有12个行业的月均阅读量超过100亿。
还是从官方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目前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2.61亿,年对年增长32%,日活跃用户达到了1.2亿,年对年增长35%,环比增长13%。除此之外,微博视频日播放量达到了4.7亿次,同比增长了489%,比上个季度增长了64%。以@papi酱为例,她在微博的69条视频,总计播放量达到2.46亿次,与其他所有视频平台的播放量总和接近。
再次,微博商业化营收效益凸显。
对网红们来说,光有用户群体和影响力但没实际收入,这就够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经济状况决定可持续发展”,对于网红们来说,影响力与收益的结合才是价值的体现,所幸微博在这方面给予他们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空间和机会——在最新的一季度财报数据方面,微博实现总营收7.77亿元(同比增长29%)、盈利1.05亿元(同比增长529%)的规模,在长达6个季度连续盈利的过程中,有效地保证了网红们在收益方面的创造机会。如果没有中小企业、自助广告客户等“金主”的莅临,那么这些网红自然不可能活得很滋润。
综上所述,微博之前的网红虽然具备颜值与才艺,但他们生不逢时的悲剧,也决定了无法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成功地成为一个网红。
微博时代的网红:红利期刚刚开始
在与一些网友交流的过程中,很多人表示现在网红这么热潮,不同细分领域均有了很多知名网红人物,因此后来者还有机会吗?
对于未知和不可预期的判断,任何直截了当的回答都是耍流氓,网红在微博还有没有机会的这个疑问更是如此,但在预见和展望方面,却也不难发现当前的各种行业数据,或许可以给这个问题一窥端倪的机会。
一是微博的内容消费更活跃,意味着网红还有机会。在微博当前颁布的财报数据中,“多媒体趋势明显,视频体验优化”的方向,已经清晰地指明了内容仍然是网红们获得红利的关键,这从“视频日播放量同比增长489%,比上季度增长64%”已经明显可以看出增长趋势。
二是微博的垂直化战略成效正在凸显,对网红而言,还有很多细分领域红利可挖掘。目前微博正从时效信息向兴趣信息过度,特别是将重心从内容生态的建设转向行业生态的建设,也意味着更多细分领域的微博还有待大量网红入场,这对于网红而言,也意味着巨大机会。
百度移动趋势报告的数据与案例,表现在智能手机市场,就几点:智能机出货量下降明显,人口红利期基本结束;换机用户成14年智能机出货量消费主力,纯新增只占少数;苹果借力大屏手机抢夺安卓高端用户,iPhone份额进一步增长。
根据报告,2014年的智能手机季均增长率仅为6%,此前2013、2012年分别是14%、36%。另一数据是,2014年底,智能手机占手机联网数的91%。
移动互联网红利期的完结,将是整个创业潮,乃至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一个重要节点——从硬件层面,意味着,增量转向存量竞争。对于手机厂商来说,继续依靠一款机型打天下已经不太现实。标准屏幕+大屏两条线互相配合,并且两条线均有明星产品或品牌,将有助于进一步“收割”存量市场、满足细分需求。苹果推出iPhone6 Plus,小米推出小米Note,就是这个逻辑。而三星的兴起与衰败也与这一趋势相吻合。而应用层面,也是——马太效应,并伴随而来的BAT格局巩固。
二、移动互联网马太效应明显,BAT格局更巩固
相比较起时下风生水起的创业热潮,这一条或许有些泼冷水,却也是实情——最为直接的数据就是,Top20的应用中(安卓+iOS),BAT三家有了17个,掌控能力,明显高于PC时代。倘若更仔细看,Top10中的应用,全部是BAT的。
互联网经济就是眼球经济,就是用户时常的割据之战——2013年Q4,BAT占据了媒体时常的46%~48%,为半壁江山,不过,移动市场上马太效应在加剧,这一数字也攀升至58%。也就是说,4/6开的一个市场。
马太效应加剧,必然演进就是,催生出覆盖更多服务与功能的超级APP——百度的手机百度、百度地图,腾讯的微信、手机QQ,阿里巴巴则是手机淘宝、支付宝手机钱包。
除了超级APP的功能覆盖,BAT也在各大垂直领域,收割市场——譬如浏览器领域、视频领域、在线旅行市场等等,在各个垂直领域,同样是赢者通吃,Top3的应用,占据了70%的市场。
这种固化格局,其实是BAT以及其他行业参与者共同选择、推动的结果。从BAT的角度来看,在完成大部分资产上市之后,三家必然通过不断投资和并购来将更多多元化的资产包容进自身体系中,从而消化富足的流量和需求。从其他参与者的角度来看,成为BAT旗下一分子,不但能避免与巨头们正面火并,对于提升自身估值水平也大有裨益,难度远远小于独立上市。
三、移动搜索,必不可少
百度移动趋势报告,再次印证了在移动端,搜索同样必不可少,现在它的价值被更多的用户认同了。
前文所述的“移动互联网马太效应明显,BAT格局更巩固”,是移动搜索占据稳固入口地位的一个必然逻辑——APP,是2/8市场,搜索除了覆盖2/8市场,更要唤醒长尾市场。
当然,必须承认,与PC时代,“浏览器+搜索+超链接跳转”的机制中,搜索是当之无愧的互联网应用之王,在移动互联网,曾经牢不可破的价值位置,被一定程度上稀释。但伴随着APP市场格局的固化,马太效应的加剧,搜索的价值又在重新唤醒——反映在数据上,则是移动搜索目前依旧是仅次于移动社交通信(微信)的第二大应用需求。事实上,百度搜索在移动市场上的占比,甚至远高于PC时代——答案很简单,PC时代搜索要建立在浏览器基础上,浏览器市场格局,已经不再是当年PC市场那样。
四、高频应用,无边界
马太效应,意味着超级APP的演进,超级APP将会覆盖越来越多的服务与内容——资讯、电商、O2O、消费等一体。超级APP,两大元素:应用场景,高频调出。
无论是手机百度的框计算、直达号等等,覆盖吃喝玩乐,抑或是手机淘宝的边界拓展,还有微信入口的不断增加,其实都是如此。BAT按照原有业务,自然迁移,也就有了今天它们在各个领域的不断拓展,边界模糊。
接下来,便是争夺存在着潜力,有望成为超级APP的应用与场景。譬如,外卖、电影、打车等。
今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总理的话掷地有声:“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互联网+”隐含了如下逻辑:任何经济活动+互联网,都能获得生机。
总理的话如强心针,不仅让本已喧嚣的互联网将更加热烈,也使兴奋的创业者们愈发疯狂。创业者都是冒险家,互联网是淘金圣地,可以想见,充满机会的互联网领域,将迎来全民创业的狂潮。
然而,互联网并不是商业史上的第一个浪潮。每一次浪潮过去,结果都一样:成功者寥寥,失败者累累。发展了20年的互联网界更是如此:一将功成万骨枯。创业者固然精神可嘉,可如果过不了互联网的三道坎――市场、用户、竞争者,会死得很难看。
第一道坎:“钱景”市场。
趋势即风口,大趋势即飓风口。选择一个有前景的行业,创业成功的机遇倍增。“互联网+”是飓风口,存在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之中,存在于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之中。
在人口红利和政策红利的风口退去之后,大量制造企业成了掉下来的猪。寄望于互联网的渗透结合――即“互联网+”――成为制造向创造的重要转变方式。BAT等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发家史证明了新经济的力量,如今,这些新兴巨头正加速蚕食传统产业。它们投入垂直网站,与线下大公司广泛联合,产业互联网的大风悄然刮起。
对任何企业来讲,无论线上线下,O2O将成为产业的新常态。线上构建了成熟的商业闭环――海量用户、支付系统、信用体系、推广模式、大数据、物流体系等,让互联网巨头成为线下企业强有力的竞争者,并且倒逼线下企业向线上发展,当竞争转向合作时,新的蓝海就开始显现。
对互联网创业者来说,与线下结合,与传统产业结合,与BAT结合,与各类结合本身结合等,都是新的“钱进”方向。
第二道坎:用户刚需。
公司的唯一目的是创造顾客。任何产品和服务源于顾客需求。顾客至上、顾客是上帝的说法在传统商界说唱多年,仍是个传说。互联网有所不同。有人形象地比喻:传统企业采取的强力推销,追得用户无处可逃,被迫就范。互联网时代是将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让用户来追求。这种转变根源于用户的崛起:在无数的竞争者之中,在人人一个喇叭的时代,用户说了算。
互联网创业者必须意识到,互联网降低了渠道价值,凸显出产品价值――“极致”、“迭代”的产品。而产品是否有价值、能够被接受,根植于用户需求。例如,挽救了腾讯的移动产品微信,创造了三年六亿用户的奇迹,因为微信激发并顺应了中国的熟人社会特征――中国人的交往方式是具有差序格局的圈子。需求分不同层级,越是深植于人性的需求,黏性越强,商业价值越高,即所谓痛点。
需求的实现方式同样重要,一款产品被选用的程度取决于如下公式:用户选择=回报程度/费力程度。回报高而容易用的产品,将是最容易接受的产品。因此,应用场景的考察就极为重要。让用户不花力气,不知不觉中爱上并依赖你的产品,通过迭代不断制造惊喜,让用户上瘾,都是黏住用户的方式。
以自我为中心的企业逻辑只存在于信息不对称、媒介稀缺和竞争不激烈的市场中,互联网铲除了上述条件。互联时代,得用户者得天下,互联网企业必须将一条原则贯穿始终:倾听用户的声音,谓之VOA(voice of audience)。
第三道坎:竞争优势。
互联网公司的竞争是世界性的,任何一种互联网业务都有可能一夜之间就被淘汰。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创业公司。互联网公司建立竞争优势,必须采取如下三条战术。
战术一:率先
互联网是一个速度致胜的领域。互联网公司要么奔命,要么短命。速度原则要求互联网公司必须具备先发优势,即:率先进入一个互联网品类。占据起点上的优势,可以转化为步步领先的优势,在互联网领域,这是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新浪率先推出微博,跟进者如腾讯微博、网易微博便难以望其项背了。赢在起跑线上,是创业公司必须牢记的铁律。
战术二:第一
竞争催生同质化,竞争越激烈,同质化程度越高。率先进入某一品类的互联网公司面临的第二个难题是:既然无法阻挡汹涌的模仿者和竞争者,那么该如何保持产品的优势?成为第一。成为第一,靠的是持续创新和营销。通过对产品的持续迭代,不断给目标客户提供功能上的惊喜和物超所值的体验,借助媒体和用户的传播力量,形成品牌认知:某一品类=某一品牌。当用户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买(用)**产品,**最好时,独特性就被牢固地楔入了心智。
战术三:唯一
二十年的互联网实践显示了一条商业规律:一个品类只有一个成功者。
一将功成万骨枯。即便成为第一,依然不能保证互联网公司的成功,依然有无数竞争者四面出击。互联网公司必须深挖护城河,或者高砌城墙,成为领地中的唯一。
第一幕应该从1994年开始的PC互联网开始,一直持续到了大约2012年,它改变了整个世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第二幕应该从2012年开始,每个人都切实地感受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对于我们生活的改变。所以我就在想,移动互联网之后会是什么?
现在,人口红利快没有了。
从2012年到现在,短短4年时间,移动互联网的成长非常迅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其中的压力。这个压力是什么?中国互联网的渗透率现在已经到了50%左右,如果把老人、小孩这些都去掉,其实能上网的人大多数都已经上网了,该用智能手机的人也都已经用上了智能手机,市场的规模逐步趋于饱和,整个互联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过去的PC互联网时代,比如说百度成立的时候,中国的网民不到1 000万人,现在有7亿人,同时人口红利还在迅速增长。移动互联网仅仅发展了4年时间,就基本上已经处于一个普及的状态了。
国家靠互联网推动经济,互联网靠什么来推动?
其实现在从国家政策的角度来讲,非常提倡所谓的“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是因为国家的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希望靠“互联网+”,让互联网和每一个行业结合来提升运营的效率,从而推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移动互联网增长的瓶颈。所以我们必须要思考互联网靠什么来保持它持续的、高速的增长。最近几年有两个词是非常热的,一个是大数据,一个是云计算。那互联网的下一幕是不是大数据,是不是云计算?我的答案:不是。那是什么?是人工智能。
在过去一年当中,人工智能从一个高精尖的科技变成了人人都可以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事实上,人工智能背后的技术其实非常复杂,需要投入、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
在很多领域,这些技术,无论是语音识别也好,自然语言的理解也好,还是图像识别也好,人工智能一旦应用到各种各样的产业中,都会对每一个产业产生巨大的改变。我们讲了很多年互联网对于制造业的影响,讲了很多年的物联网,我可以下这样的结论,如果没有人工智能的能力,物联网也好,互联网也好,对于制造业是不会有本质性影响的;但是有了人工智能,它对于制造业几乎每一个领域都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原来大家觉得一个死的东西,将来就变活了,它就会具有人类的智能。
那么问题来了,这可能是很多人比较喜欢谈论的一个话题:人工智能到底会解放人类,还是会毁灭人类?业界其实有很多大咖都倾向于后者,但我是属于比较乐观的那一类。我认为人工智能会做的是解放人类,至少在我有生之年,它毁灭不了人类。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大家想想,能够毁灭人类的东西早就出现了,比如说原子弹。现在人类拥有的原子弹可以毁灭人类很多次,但是为什么至今还没毁灭人类呢?这是因为我们还拥有最终的控制权。人工智能也一样,他会越来越智能、越来越接近人类的能力,能够解放人类很多繁琐的工作,也能够激发无限的可能性。过去我们觉得不能做的事情,未来可能通过人和机器的结合,就越来越能做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进行微营销,也要讲究品牌大局观
日前,“微蜜蜂一百家小而美品牌移动社交电商大会”在深圳开幕,微商营销及创业平台吸引了大学生、对移动电商想转型的门店老板甚至草根群体的关注。在“移动社交电商大会”上,微蜜蜂俱乐部创始人林德龙告诉记者,靠互联网连接起来的买家和卖家形态,消费者实现了很好的用户体验。尤其在手机的移动互联下,打破了信息不对称,因为社会化媒体电商的产品来源于信任。这种商业模式会更加有利于产品的优化与创新,假货在信任面前就显得不堪一击,商业回归到人性化,回归品牌,而不再是手机上卖面膜那种病毒式营销。在他看来,“做品牌,应该弱功能化弱产品化,因为产品好是底线。”
林德龙进一步表示,“一方面,产品同质化及产品过剩的时代,需要辨识度、好玩,刺激着整个商业格局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是80、90后成为了消费的主体。于是带来了传统产业的转型以及80、90后的创业两个热潮。”据悉,针对这些热潮,微蜜蜂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和商家,给他们提供品牌定位转型的服务,孵化微电商品牌,并希望能够跟随这些品牌一起成长,让深圳孵化出更多的有竞争力有前景的品牌。
如何突围互联网+时代的品牌格局,互联网第一互动型饮料“莓找到”的创始人“蛋爷”向记者分享心得:很多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创业处于迷惘阶段,其实很需要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平台,让“店主”专注于产品和品牌。他呼吁,在微商领域,不能一盘散沙,更要有抱团协作精神。
首个“互联网+实体批发市场”平台落地深圳
无独有偶,“电商+实体店”的理念,也来触动互联网的品牌神经。在近日深圳举办的“互联网+实体批发市场”移动电商高峰论坛上,微店网平台在深圳推出“微店批发号”,进军全国实体批发市场,这意味着国内首个“互联网+实体批发市场”模式在深圳落地。据悉,该平台了首款针对实体批发商户的电商产品—微店批发号,门槛不高,在实体批发市场有店铺的商户只需缴纳1000元保证金,就可以进驻相应的网上批发市场,开展微店营销。
微店网C E O莫钧松澄清说,“很多人误以为微店是微营销,是在朋友圈里卖东西,其实不然。当微店网首次在业界提出微店概念的时候,还没有微营销的说法。微店是一种新型的电商模式,其核心在云销售和分销,即让有货源的人专注于研发和生产,让擅长推广的网民专注于传播。”一个值得留意的数据是,微店批发号上线一个月时间内,有近1000个实体批发市场搬到了手机上,小商家纷纷把实体店铺数字化,入驻到相应的批发市场频道。这个现象意味着,线下实体联姻移动电商的整合正在迅速裂变。
业内人士分析,B2B巨头阿里巴巴曾尝试切入实体批发市场,但因为老业务的成功来得太快,并未在该领域深耕细作,这对新进入者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专家看点
龚铂洋:电商的核心是商不是电
知名微商专家、尚道微营销创始人龚铂洋日前在深圳移动社交电商大会抛出“三不”理论。他告诫蜂拥而至、看好手机端营销的企业家,“电商的核心是商不是电”,他以小米为例提醒,电商做得好是因为你的产品“屌爆”了。与此同时,“营销的核心是营不是销”。他以海底捞、探鱼等成功案例做分析,营的关键是产生共鸣,塑造氛围,只要营达到了,销不是问题。龚铂洋还认为,“传播的核心是传不是播”,因为你播出去了可能没有人传,传是口口相传,而播只是单向的,所以找到爆点更重要,这样才能把声量转化为销量。
链接
帮商户拉人,京东拍拍进军微商社交
管理者选择――“狂”
刘强东面对质疑在互联网业态下建立庞大的配送体系;聚美优品的陈欧做游戏失败后转向化妆品市场,又“敢为天下先”地为自己代言;马云更是无数次被认为是疯子,却能够迎难而上、打破瓶颈。这些疯狂的行为,正体现出他们作为卓越管理者的特质,这些特质对于一个企业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
较强的商业敏感性
唯品会的领导层就是个典型,他们敏锐地察觉到服装具有季节性和流行性,过季产品在二线市场很难销售。于是他们通过网络渠道,利用短暂的窗口期开发特卖模式,打造了唯品会这一平台。同样,美国Airbnb的创业者通过平台闲置房屋或者房间信息,使房主获得更多收益,同时为旅游者提供感受本土生活与本土文化的机会。这些创新模式,都是管理者凭借商业敏感性抓住了商机,才拓展出的全新业务。
充满激情并充分投入
腾讯团队的拼劲就值得学习,每当新品游戏上市,且不论的市场营销,内部的推广就已经做到淋漓尽致。他们绞尽脑汁利用一切资源:楼道电梯里精心布置的血腥场面、用餐时间的快闪表演,只要不影响正常办公,一切手段皆有可能。这种创业的激情,从高管到基层员工都应该具备。
突出的人格魅力
新东方CEO徐小平说:一位成功的CEO,写得了代码,卖得了鸡汤,这样才能够通过人格魅力吸引粉丝,从而增加他们对于企业和产品的关注度,促进企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互联网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有的特点就是“狂”。这里的“狂”是褒义词,也就是充满激情,敢于追求梦想。
团队建设――“霸”
团队的建设需要有霸气,那些知名的互联网企业都拥有一个粘合力极高、个性极强的创业团队,可谓霸气侧漏。互联网企业团队中的成员不仅要在某一领域拥有特长,而且这个团队组合在一起要有超强气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星月童话”
互联网企业需要的不再是传统管理体系下的人才队伍,而是员工之间的合伙人状态,公司的发展跟员工的职业生涯与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企业的各个部门中,每个人是闪耀的星辰,用他们的专业技能为公司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出现一种“群星闪耀”的景象。而互联网企业里一定要有各领域大咖和大牛,能够独当一面,犹如“吉星高照”。最后还需要一位团队领导者,他就是繁星中的一轮明月,引领队伍前行,形成“众星捧月”的格局。
强调互联网文化
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文化?阳光、简单、透明这些都很常见,这里要指出的是“超勤”这种努力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使命感。这样的文化在互联网公司很普遍,不要求打卡,不要求加班,员工却自发做到最好。
重视激励
激励分两种:一种是短期内可以看到的即时激励;另外一种是长远的,互联网公司大部分都是基于长远的激励。当然,精神上的激励也很重要,比如参与感。
组织扁平化、项目化、柔性化
霸气团队的建设还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第一,扁平化,以京东为例,它的决策链只有三个,一件事情的决策权报告上级,可以实施的不需要继续往上汇报,这就叫做组织扁平化,能够满足互联网公司快速高效的要求。第二,项目化,腾讯开发微信的时候,三个团队同时进行,然后决定采取哪一方案。第三,柔性化,根据业态随时做出组织结构调整。
战略制定――“炫”
在组织战略方面,互联网企业需要做到的三个方面就是:“高、大、上”。
“高”就是高信誉,以前客户相信的是公司的品牌效应,比如公司的规模、实力、广告宣传等,这需要多年的沉淀和积累。随着互联网的产生和电商的发展,现在客户消费主要是参考消费者的评价,这就对企业的信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粮我买网最初定名时产生了争议,有人建议直接命名为我买网,后来正是考虑到中粮的品牌价值,才最终有了现在这个名字,由此足见品牌和信誉的重要价值。
“大”指的是规模和平台,通过人口红利盈利是我们这代人享受到的特殊待遇。中国的人口红利经过30年的消耗后已所剩无几,但是我们赶上了人口红利最后的价值,这就需要扩大平台规模。不久的将来企业将失去这一机遇,因为靠大流量、大数据支撑的大平台只有少数几家。
“上”意味着上品,做好技术革新,保证品质领先,力争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或同类产品的前三甲。
由此可见,互联网盈利有三种模式:一是靠品牌、信誉,二是靠积攒大规模用户,三是通过创新打造的上品。
竞争力打造――“酷”
用“酷”来概括一下竞争力的打造,进一步来说就是三个字: “矮、穷、筹”。
“矮”就是把身价降低,更贴近客户,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为他们创造极致体验。以前的手机那么厚,现在的手机这么薄;以前用手机的时候,需要一本厚厚的说明书,现在拿过来都会使用,这就是极致的体验。
“穷”是指穷尽数据,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我们要利用大数据分析帮助最后的决策。
“筹”意味着要众筹产品,所有的产品研发一定了解客户的需求,客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极致体验、众筹产品、穷尽数据,这是在传统企业之上互联网强调的三个概念。
价值评估――“拽”
互联网企业的价值评估和传统企业不同,因为现在我们的视角发生了变化,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拽”,拽在哪里呢?用三个字概括就是:“高、富、帅”。
“高”强调的是市场份额高。利润多少不重要,关键是市场份额,因为互联网企业里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只有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富”是指丰富的致富渠道。互联网企业做的业务可以不盈利,但是所赚的钱都是其他领域的。实际上真正利润来自两个领域:类资产和类金融。什么是类资产?就类似于淘宝的业务模式,在网上画格子,出租给其他单位。
“帅”就是向投资者展现企业巨大的市场价值,吸引其投资。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再有实力的企业靠自己的实力也是难以发展起来的。
“狂、霸、炫、酷、拽”是新时代下互联网企业管理创新的方向,管理者能够做到这五点,便能够时刻把握行业动向,促进企业的升级与发展。
本文根据王顺捷于“2015(第十一届)中国
企业培训与发展年会”的主题演讲整理而成
【花絮】
赵大伟
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负责人、和君集团合伙人
“互联网+”包含三个领域: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商业模式、互联网思维方式。互联网技术简要分为三个层面:智能化与智慧化的技术,连接的技术,云的技术。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核心聚焦于三点,即用户中心、数据驱动、生态协同。互联网企业跟传统企业的区别在于是否以用户为中心;数据驱动的企业体现在产品数据化、渠道数据化、营销数据化、研发数据化以及管理数据化;“生态协同”的商业模式,学术上称为“交叉补贴”,又名“羊毛出在猪身上”,本质上不是卖产品,而是在经营用户。
当下,我们的商业模式正在逐渐由B2C向C2B过渡。B2C时代最典型的模式是从上游采购原材料,厂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制造,再销售给下游经销商、分销商,最后到消费者;C2B时代将利用用户需求反向倒推我们的供应链,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用户需求。
马艳芳
正略博学CEO
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培训跟过去20年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获取渠道多样化。如何在快速变化中实现转型?
其次,培训效果无法评估,无法跟业务结合。如何面对用户、老板乃至自身的质疑?
最后,传统培训采购模式往往无法大范围适用于基层员工。如何让培训下沉,高速快捷低成本地满足组织转型需要?
所以,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培训要进入多平快、小而美、精灵轻的“内生”状态。
多平快:培训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培训组织扁平化,快速传播知识和技能,形成人人为师的内在生态环境;
小而美:内容小、周期短,满足个性化需求。不追求高大上的理论体系,更看重能不能解决员工的痛点问题;
精灵轻:精是内容和学习体系要精准支撑业务发展和战略实践,灵是要灵快好用,轻是指轻课程、重实践。精灵轻直指绩效提升、能力发展和战略落地。
许桂丽
携程大学副校长
移动终端给企业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契机。携程自2012年提出“二次创业”,并从OTA公司向MTA平台进行转型,未来甚至可能向OTT平台转型。得益于移动平台,携程如今的酒店预定情况是,无线预定量已超过了online预定量。
互联网的发展瞬息万变,人口红利消失、移动互联异军突起、视频化进展迅速、实体虚拟加速融合、数据竞争力作用日趋显现。美国当地时间12月12日,腾讯公司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先生在斯坦福大学可持续发展与全球竞争力研究中心的一场以《变局时代,数字营销之路》为主题的演讲,不仅详解了这五大趋势,同时还提出了腾讯在变局时代的全面升级以及营销的应对之策,犹如暗夜长空的一盏明灯,我们有理由相信,前方不是末日,而是曙光。
变局时代,看互联网何去何从
人口红利消失,互联网不再水涨船高
伴随着网络的大规模普及,中国互联网用户增长从2008年6月就已逐年放缓,通过“人口红利”来获得飞速发展的年代一去不返,依靠新增用户带来收入增长的天花板已经出现,数字媒体经济的竞争由用户规模效应转向单个用户的精耕细作,提高ARPU值(每个用户平均收入)遂成了保持业绩增速的不二法门。精准化的广告投放、个性化的内容服务成为突破瓶颈的关键点。
移动浪潮来袭
2011年,中国智能移动终端出货量达到11774万部,而今年9月份,3G用户数突破了2亿户。根据艾瑞预测,智能手机用户规模将于今年底达到2.4亿,于2015年突破7亿。
多屏时代下,原有信息获取方式完全改变,手机和平板电脑在快速的蚕食PC领域,新生态开始形成。据CNNIC数据显示,2012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已达到72.2%,首次超过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刘胜义指出,移动互联网应用及应用所占据的互联网入口逐渐成为广告主营销的重要渠道,数据挖掘能力的提升使得移动互联网有能力为广告主提供更加优质的效果营销服务,移动媒体不仅仅帮助广告主进行精准产品推广、品牌宣传和客户关系管理,更可以帮助广告主对其业务模式进行整合优化,成为广告主长期的营销平台。
互联网视频化进展迅速,浏览时长已近30%
2011年美国收看在线视频的用户已经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众市场,不断增加的美国收视人群在更多的设备上观看更多的视频内容。到2016年,美国在线视频用户将占据美国人口的60%以上,互联网用户的76.9%。
在中国,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增至3.50亿,半年内用户增量接近2500万人,在网民中的使用率由上年底的63.4%提升至65.1%。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管理司司长罗建辉透露,2012年我国网络视频用户已达4.5亿户,在全国网民总数占比超过70%。
刘胜义强调,网络视频不仅占领网民一天的生活,同时也填补电视收视的低谷时段,成为“电视缺口时段”的有力补充。网络视频的观看时间相比电视的黄金时段更为平均,视频用户平均每天收看网络视频3小时,是其观看电视时长的近2倍。尤其,视频用户中的70后、80后主流消费人群,高收入、高学历人群比例明显突出,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在在线视频上,观看视频超过4小时以上的重度用户比例更高。视频应用单人日均使用时长达35分28秒,取代门户成为了人均单日访问时间最长的应用。中国视频浏览时长已近30%。
未来移动视频的渗透率也会高速增长,作为主要的网络应用,视频业也在向移动化、大屏化进军。
大数据挖掘成为核心竞争力
Google的CEOEricSchmidt说:“现在,全球每两天被创建和被复制的数据总量达到5EB,相当于人类文明诞生到2003年5000多年所产生数据量的总和。”
根据IDC的一份名为“数字宇宙”的报告,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据使用量将会达到35.2ZB。刘胜义表示,在如此海量的数据面前,处理数据的效率就是企业的生命。伴随着社交网络、移动计算和传感器等新的渠道和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数据正在改变所有的行业,对于营销尤其如此。
亚马逊基于数据的商品推荐,转化率可以高达60%。去年亚马逊在美国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梅西百货(Macy’s)。eBay定义了超过500种类型的数据,对顾客的行为进行跟踪分析,每天处理的数据量高达100PB,通过准确分析用户的购物行为,达到了减少广告投入、稳定高端卖家、实现持续增长的目的。
通过上述两个案例不难看到,数据逐渐成为核心竞争力。企业用来分析的数据越全面,分析的结果就越接近于真实,其巨大的商业价值正在异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说大数据时代,一些传统的商业思想正在被颠覆,那么,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必须将数据作为企业的核心资产。
互联网服务生活化,实体经济互联网化
有人说,“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如同一对个性迥异的父子,他们就是传统与现代的冲击和磨合。”当前,互联网这一核心推动力所激发的商业革命已处于爆发的前夕。传统企业开始逐步电子商务化,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传统实体经济完美融合的新经济模式,正在不断加剧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融合与竞争。当下千万级的网商以及互联网环境下的每个消费者成为新经济时代的第一批移民。
从京东、国美、苏宁三大零售商销售财报对比可见一斑,2012H1与2010H1销售额同比增速,京东的263.16%远远超过苏宁的30.89%以及国美的-7.12%。
互联网服务生活化,实体经济互联网化不仅仅是消费者的现实生活诉求,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需求。互联网的普及、移动互联的日渐成熟、O2O模式的出现都成为强有力的催化剂。
全面升级,打造数字营销新生态
刘胜义提到:“互联网的五大发展态势无论对于互联网企业还是我们的广告主来说,都不是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就像已经发生过的两次工业革命一样,所有的企业都面临着不适应就灭亡的挑战。”
面对行业变局,腾讯在公司层面的战略布局、产品策略、组织构架的升级和MIND体系的升级,打造全新在线营销生态体系。
战略升级:从做生意到做生态
“12年前,我们这一代人创业的时候,就像种下一棵果树,关注的就是有没有收成、能不能挣到钱、付不付得起服务器的费用、能否发得出员工的工资,可是当果树越来越多,确保单棵果树的收成已经不是你的目标。这个时候,你要关注的是果园的气候是不是适宜,会不会发生大面积虫害等等。”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曾做过这样的比喻。
目前腾讯开放平台已经发展到了16个,注册开发者超过40万,应用量达到了20万,在腾讯的开放平台上,单个应用最高的分成可以达到1000万每个月。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在线生活服务一直是腾讯的战略目标。在众多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助力下,战略目标进一步升级,进化为打造一个没有疆界、共同分享的互联网新生态。这是腾讯使命的变化,标志着它从只确保自己一家的经营成果,升级到着眼于整个产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其心态也从“经营果树生意”转变为“保护果园生态”。
产品策略升级:从做规模到做精品
“在人口红利消失之后,腾讯的产品策略实现了做规模到做精品的转变。”刘胜义指出,腾讯网、腾讯微博、腾讯视频三大媒体产品融会贯通,“内容精品化,形态简洁化”的全局战略下,更加社交化、无线化,发挥出更大的整合效应,为互联网用户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媒体体验。
腾讯网的全面升级一度被外界解读为“门户网站自上线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改版”。腾讯网在传统门户模式中做出大胆的变革,在“内容精品化,形态简洁化”的全局战略下对首页、科技频道、财经频道等做出了全新的改版,完全打破传统门户海量信息堆砌的模式,首次在国内门户网站中引入信息流网站布局,从内容深度打造精品必读资讯,跨出了门户网站的差异化竞争的第一步。
新版腾讯网尝试帮助用户提供量身打造的新资讯解决方案,以大数据为基础,打造社交化、移动化、个人化的极致体验,让用户在使用新闻资讯时,能同时体验社交媒体,让门户、微博、视频、移动产品的用户群形成互补,构建用户自己的媒体。
6月,腾讯网与韩寒首次深度合作的电子杂志《ONE·一个》APP,距离正式推出还不到24小时,已经荣登AppStore中国区免费榜第一名。
组织架构升级:从BU到BG
5月18日,腾讯为顺应用户需求以及推动业务发展,将公司组织架构从原有的业务系统制(BusinessUnits,BUs)升级为事业群制(Busi-nessGroups,BGs),在把现有业务重新划分成企业发展事业群(CDG)、互动娱乐事业群(IEG)、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网络媒体事业群(OMG)、社交网络事业群(SNG),整合原有的研发和运营平台,成立新的技术工程事业群(TEG),并成立腾讯电商控股公司(ECC)专注运营电子商务业务。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经营理念,在腾讯的架构调整中,再次得到凸显。六大事业群的构建形成一个完整的平台矩阵,各事业群将拥有更清晰明确的方向和分工,更闭环高效的决策机制,以发挥互联网“聚焦、快速、灵活”的优势,在事业群内充分发挥灵活、敏锐、创新的“小公司”精神,做到变革环境下的快速应变。同时,各事业群之间服务核心用户以及共享基础服务平台,力求充分利用“大公司”的资源平台整合优势。
作为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总裁,刘胜义称,网络媒体事业群(OMG)主要发力新媒体领域,进行腾讯微博、腾讯视频、还是腾讯效果广告、或者长尾广告等方向的探索,逐步将传统门户微博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态进行深度整合,形成一个整合性的新媒体平台,在新媒体领域形成了更为全面的布局,真正实现“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初衷。而对于腾讯这个坐拥7亿网民的媒体平台来说,正面引导网民价值观,持续建设网民的精神家园也成为OMG的责任所在。
TencentMIND3.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基因不断地加入,腾讯在结合社会化媒体发展特征以及大数据时代营销需求的基础上,对营销方法论进行了升级创新——腾讯智慧升级到3.0,从指导原则发展到媒体解决方案,形成了一个丰富的生态体系。
可衡量的效果、互动式的体验、精准化的导航、差异化的定位,是腾讯智慧MIND3.0的精髓,也是腾讯创新营销的检验方法。在最新升级的MIND3.0中,用户“人脉”价值得到凸显,腾讯非常看重大数据收集、挖掘和反向作用对广告主在品牌曝光、互动参与及营销实效等多维需求满足上的价值匹配。
从聚众时代的1.0到分众时代的2.0,再到开放时代的3.0,整个腾讯智慧方法论一直在不断丰富自己,通过持续的进化来与变动的营销环境相适应。腾讯智慧自始至终保有的创新基因也决定了该方法论能够在各个不同时代、不同行业领域都有相同的普世价值。
三方布局,共建数字营销之路
针对当前互联网变局,刘胜义分别从媒介采购、广告表现、营销模式三个方面为合作伙伴提出了营销趋势建议。
“GoPersonal建立具备对接ADX实力的DSP系统”
互联网连接已经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而变得随时随地,无论是在线方式、信息载体还是数据的积累都逐渐走向个人化。用户从最初的主动访问门户频道获取信息,到通过关注和订阅的人或源来筛选信息,再到定制推送给自己的新闻主页或个人专区信息。
而个人化趋势必然导致媒体环境的变革,从变现能力来看,以媒体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Google搜索广告每UV的收入遥遥领先,是Yahoo的9倍多,Facebook、hulu等新兴社交、视频媒体变现水平均优于传统门户。
应对媒体环境的变革,刘胜义指出:“营销思路需要从以媒体为中心向以ADX为代表的‘个人化营销’转变。”基于更丰富的用户数据的精准定向,ADX模式以即时数据提升投放效果,实现更广泛的广告资源及客户需求而产生的资源交换和实时竞价,将为互联网广告产业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从美国对ADX的研究来看,经过ADX及DSP对广告流量的精细运营,广告的CPM利润空间将达到以前的2倍。
“GoRicher发展技术驱动型的创意团队”
4月,Facebook以10亿美元的天价买下了instagram,此时instagram已经成立两年,尚没有任何利润产生;
8月,传出苹果有意购买和pin-terest非常相似的网站——TheFan-cy;
9月,ebay宣布收购和pinterest的呈现方式相似的购物网站Svpply;
10月,媒体巨头Time使用insta-gram来报道飓风Sandy;
11月,WallStreetJournal了一个视频网站,叫做WorldStream,意图为全世界有摄像头的智能手机用户和道琼斯通讯社的记者们提供的全球平台。
资本对于图片和视频的偏爱已经不言而喻,Google认为,到2015年,50%的互联网广告都将带有视频。不论是美国或是中国的在线视频广告费用都在不断上涨,其于总体广告费用当中的占比也在不断上升。
从媒体的角度出发,刘胜义认为,广告创意与技术的结合将日渐紧密,未来更丰富的视觉体验将近一步增强营销的冲击力。2012年的新款甲壳虫广告,使用了增强现实技术,让受众可以在户外看到3D的newbee-tle形象,并且在数层楼高的户外广告牌上展示虚拟的newbeetle特效车技。对于广告公司而言,在创意团队中引入和培养技术型人才已经迫在眉睫。
“GoOffline探索融合了O2O的整合营销模式”
O2O模式开启了传统行业数字营销的新时代。
据iReserch预测,2012年中国O2O市场规模将达近千亿元,2015年将突破4000亿元,并且正在以超过网络购物一倍的速度快速增长;这也意味着数字营销正在快速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2015年,OTA行业O2O市场规模将占整体行业市场规模的11.7%,餐饮行业占比将达3.4%。
电子商务的渗透与网民的成熟,智能手机用户爆发增长,LBS、二维码等新技术应用成为标配都为020模式的极速发展埋下了伏笔。从发展成熟度较高的OTA行业,到相对成熟的团购模式,O2O为线上和线下的整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它不仅只带来传统零售实体店的线上革命,同时也开始重塑品牌的数据营销思维。
刘胜义以传统咖啡烘焙商和零售商星巴克与微信合作的案例做了进一步阐释。星巴克在2011年1月推出自己的移动应用,提品详细介绍和其他服务,并联合移动支付创业公司Square推出移动支付,促进移动交易。与微信合作后,通过微信推送“星巴克闹钟”消息,然后引导用户安装App抢“限时折扣”。上午11点前,在设定的星巴克APP闹钟响起后60分钟内到星巴克店内购买任意手工调制饮料,并将手机倒计时未结束的页面展示给店员,即可享本周精选早餐食品半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