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命教育的必要性范文

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命教育的必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第1篇:生命教育的必要性范文

论文摘 要: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长期以来,在我们的青少年教育中,生命教育是缺位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生命教育的缺失使得走上社会的青少年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不知所措,最终导致心理防线崩溃,为轻生埋下祸患。所以,青少年生命教育亟需得到关注,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 

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青少年教育中,生命教育是缺位的,人们普遍没有真正意识到生命教育对人生存意志的影响。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以学业为主,缺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其实,教育的起点就是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由于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许多青少年走上社会后,却不知如何应对随时可能降临到自己头上的困难和挫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自社会、家庭、自身等方面压力的增大,更使得他们面对困难茫然四顾,遭遇挫折不知所措,最终导致心理防线崩溃,为轻生埋下祸患。今年以来的富士康“连跳”事件足以震惊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让我们不得不去反思我们教育中缺失了什么!其实,早在2005年,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就在《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中谈到,中学生每 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调查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1]因此,只有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告知孩子,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要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悲剧才不会重演。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接受过“生命教育”的孩子,同等条件下,其心志的抵抗力明显高于其他孩子。所以,生命教育亟需得到关注,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 

(一)生命教育的含义 

 

生命教育理念肇始于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早在1968年,他便积极倡导并实践其生命教育理念[2]。随着全球自杀率的不断上升,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预防自杀协会共同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世界预防自杀日”,生命教育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关注。 

对于生命教育的界定,有多种不同的提法。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广义的界定,即一切与青少年生命有关的教育都称之为生命教育。一是狭义的界定,即针对青少年生命历程中的重要问题而开展的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近年来港台地区开展的生命教育、发达国家开展的生命健康教育都是属于后一种。2005年3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制定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 ,[3]这是中国政府教育部门第一次明确定义,当然也是对生命教育的狭义界定,本文生命教育也取其狭义之意。 

 

(二)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紧迫性 

 

1.青少年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日益发展,文化日益多元,观念日益开放,资源日益丰富,为青少年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培养技能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随之而来的消极因素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给青少年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培养青少年形成科学的生命观,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同时,科学发展观理念下的社会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生命教育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因为社会的持续发展不仅需要物质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更大程度上需要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青少年作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人才,只有自己拥有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才会好好学习,早日成才,报效祖国。 

2.青少年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生命教育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根基。全面发展的青少年只有拥有健康的生命这个根基,才能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和塑造,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把他们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个体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与此相伴,青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重视生命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课题,也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必然趋势。 

3.青少年生命教育是由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生理发育逐步成熟,但心理发育相对滞后。在这个时期,青少年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如果青少年在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时指导,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就会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家庭贫困、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客观存在,特别是当代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社会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耐挫力,稍有不顺,容易走极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教育必须正视青少年心理发展落后于生理发展的实际,对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及时加以疏导,使其向积极的方面转化。 

我国的生命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共同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在学校,生命教育可以和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心理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生命教育的积极性,增强生命教育的效果。在家庭教育上,生命教育可以说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家长,一定要有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渗透生命教育。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生命的重要和美好,才会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才会努力去想办法提高自我和他人的生命质量。而社会,作为生命教育的大环境,必须越来越承认教育应该是个性化教育,而不是整齐划一的统一性教育,给孩子一个清洁宽松的成长的环境。 

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n]北京科技报2005.8.5 

第2篇:生命教育的必要性范文

1加强学生的英语学习交流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逐渐深入,社会中的就业情况不容客观,大部分企业对英语的要求都很高,这就需要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充分地认识到英语学达能力,学会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使用英语,将英语生活化,这是极为关键的,同习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学习中自觉地加强英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口才和英语表时这也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最直接的方法。将英语的学习生命化,是时展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无论从什么角度说,英语都是极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它的学习能够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业和工作中的回报。在提高学生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语言视野的开阔。

2为学生的将来就业扩宽思路

英语学习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能够让学生在将来的就业中占据更大的优势,因为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世界各国的人们都在努力地增进交流,英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学好英语是必然的选择。很多职业都明确地要求了英语的水平,达不到合格要求的,就无法适应这些岗位。尤其是对于外企而言,对英语的要求是很高的,因为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在日常的交际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英语是进入优秀工作岗位的门槛,决定了工作岗位的高和低,有很多时候英语水平甚至比其他任何一门专业知识都重要。如果英语水平不合格,掌握再多的专业知识也是没用的。当然,伴随着英语的高要求,随之而来的是较高的收入,英语的水平高低和在工作中的收入是成正比的。所以,学生要格外地加强对英语的学习,扩宽将来就业的思路,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促进英语教育的改革

将英语生命化,是教学中的重大突破和改革,这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了英语的重要性。生命化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发展要求了,很难满足人类所从事的一切贸易活动,这种情况下生命化教育为英语的教学开辟了新思路。高职的教育更加注重的是经验和实践能力,而不能只是单纯地学习理论上的知识。对于英语的学习更是如此,必须充分地认识到英语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加深对英语的理解,将英语与自己将来有可能从事的职业结合起来,实现职业的英语化,充分地提高自身的英语素质,促进教育改革的顺利实现。实现英语的生命化对于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是很关键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从本质上极大地推进了素质教育改革的顺利实现。

高职生命化英语教育对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影响

1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在高职的英语教学中加强英语的生命化教育首先可以充分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水平,提高英语的综合技能。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加强英语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的英语能力的提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从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已经成就了学生本身,因为作为英语而言,它的覆盖面很广,学会起码的交流,就能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占据更大的优势。当自己在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人进行交流时,能够轻松自如的应对,能够与他们进行广泛的交流,这是将高职英语的教育和学习生命化的直接意义所在。

2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职业能力的发展,对于高职学校的学生而言,加强英语的学习是一个很正确的选择。随着地球村的到来,英语已经不再简简单单地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而存在,而更要成为一种人们赖以生存的方式。掌握好英语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加工作,被应聘者欣赏和赏识。在现在这个社会,英语的水平和一个人的职业能力是紧密相连的,学好了英语在很大的程度上就能找到一份比较不错的工作,让学生更好地踏入自己的职业大门,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总之,将高职英语教育生命化是很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己最现实和迫切的问题,敲响自己的职业之门。

3让学生在职场中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英语作为人们的一种交流方式,正在逐渐地被实际化和日常化。所以说,英语的学习已经不再是学校的学习那么简单,在将来的职业生活中,英语的交流也是至为重要的。无论是银行、外企、国家的事业单位,都在积极地倡导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学好了英语可以让自己在职业的发展中获得更大的上升空间。现在的职场竞争日益激烈,学习英语是一个人终身的事情,而不是为了一时的找工作。应将英语的学习深植到自己的生命之中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并能够时时地鞭策自己,让自己加深对英语的学习。在企业当中,总要进行多种多样的交流活动,尤其是对国外的企业,交流的通用语言就是英语,学好英语才能够更好地实现业务上的沟通和交流,这是培养人才的捷径。如果能够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和表达能力成功地运用在实际的工作中,那么前途和光明必然是不可计量的,一定能够在将来的职场发展中获得更大的升职空间,极大地促进自己人生的发展,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

生命化英语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的新思路

1加强口语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要充分地重视起口语的交际能力,基本的交流和口语表达是英语学习的核心内容,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要注意正确的发音,还要适时地加强与老师的英语对话,在这个过程中考验自己的应用表达能力。不能只是一味地背诵单词和句子,而应着重加大自己的语言交流能力。另外,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尽量多地使用英语,用英语来教学,一方面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交际能力和口语能力的提高。这是至为关键的,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直接来源,只有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才能够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英语素质的提高,为自己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生命化”学习的思想意识

将英语的学习生命化是英语观念的极大推进和改观,让学生培养英语生命化学习的意识,实现他们的终身学习英语的意识,这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老师在对学生的授课中要充分地强调这一点,并能够不断地充实学生的课堂英语学习,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起英语的学习。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英语的学习之间建立紧密的关系,为高职教育中英语的生命化创造条件。积极地让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招聘会,让他们将未来的职业方向和自己的英语学习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紧密结合,为他们的成功就业创造条件,从而大大提高英语学习的素质培训,提高自己的实力,为以后的人生奠基。

3让学生积极地参加各种英语交流活动

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各种各样的交流活动是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和英语素质的关键所在,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积极地参与各种各样的英语活动,在这种互动中实现英语交流的升华,进而促进自己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多多地参与这些英语交流活动,一方面可以广阔地丰富学生的视野和认识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充分地提高,让自己的英语水平实现质的飞跃。英语的学习要以实践为根本,只有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才能够让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得到充分地提高,增强今后发展的空间,实现人生的飞跃。

第3篇:生命教育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 医学院校 生命价值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引导大学生关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是高校教育本身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高校,尤其是医学院校开展生命价值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1 开展生命价值教育的意义

(1)引导医学生珍惜生命。近年来,大学校园里自杀和杀人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马加爵案、药家鑫案、复旦大学学子黄洋遭舍友投毒致死案……这些非正常死亡案件给死者家庭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痛,也对社会造成了极大影响。每每见到这样的新闻报道,不禁让人惊骇,更使人反思:我们的社会怎么啦?我们的年轻人怎么啦?在社会大变革的转型期,快餐文化使对青年人精神营养不良,他们无法理解现实中的许多矛盾,无法理解生命本身的存在意义。与人相处太过自我,不能容人;遇事又太过脆弱,经不起挫折,从而导致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具体表现为:一是漠视生命,暴力伤害他人,二是否定生命,轻易放弃自我生命。当今高校,自杀已成为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在高校开展生命价值教育是现实的需要。医学院校开展生命教育更有重大的意义。有针对性地加强医学生的生命教育、培养他们的生命意识,不仅能维护校园的安定更是为了培养尊重生命,呵护生命,具有较高人文素质的救死扶伤医护人才。

(2)引导医学生努力学习。 医学是一门严肃的自然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医学院校的课程多,考试严格,医学生的学业繁重,学习压力大已是教育界共识。医生的职业是需要终身学习和实践的职业,医生水平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关乎人命。是做治病救人的良医,或是做杀人庸医,主要看医生的能力水平是否高超,医学理论功底是否扎实,临床操作技能是否娴熟。这些都需要医学生在学习阶段踏实学习,牢固掌握。对医学生开展生命价值教育,可以使医学充分理解生命的价值,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生强化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不仅珍爱自己的生命,而且要珍爱患者不可重来的生命,以救死扶伤为使命,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与惰性,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而努力学习。

(3)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医院的硬件医疗设备和软件技术水平都有了大幅提升,但医疗服务质量却始终难以满足患者需要,医患关系愈加紧张,医疗纠纷案时有发生,冲击了医院的正常运作,也影响着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着医患之间本应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融洽关系。医生漠视病人,误诊耽治,造成不可逆的医疗事故,患者不信任医生,殴医杀医时有发生,使得医护群体害怕心寒。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医院以规模求发展,以技术求生存,大力抓医疗技术的提高,高度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而忽略了对医务人员生命价值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忽略了对医患关系的维护。

2 开展生命价值教育的途径

2.1 开展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就是教导学生学会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帮助有由衷的认可情感,并予以真诚回报。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感恩教育对一个人的感恩意识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古人云: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医者仁心。一个没有同情怜悯之心,没有宽厚仁爱之意,没有感恩回报之情,没有对生命的尊重,没有将心比心的人文精神的人一定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医学院校要把对学生感恩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具体可以通过党团活动,主题班会等活动开展感恩教育。引导他们学会感谢国家,感谢社会,感谢学校,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朋友,感谢同学,感谢每一个给予帮助的人;帮助他们成为心中有爱,懂得感恩,珍爱生命的医学生。

2.2 社会实践教育

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生命价值教育,使学生懂得珍惜生命。(1)利用暑期等节假日,组织学生走访革命老区,参观烈士陵园,聆听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缅怀革命先烈的同时,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组织学生参观医院,观看孕产科教片,与孕妇交谈,了解母亲孕育生命的艰辛,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3)组织学生参观肿瘤科,殡仪馆等,感悟死神的残酷、生命的脆弱和生命的可贵。

2.3 道德法规教育

开设卫生法,职业医师法等课程,用相关的法规知识武装医学生的头脑,组织医学生学习《医学生誓词》和《希波克拉底》誓言,引导他们遵循法规和医学伦理原则,学会站在法规道德伦理的视野,领会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敬畏生命,珍视生命,切实培养他们的生命价值感和责任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认真对待学习。

2.4 校园文化熏陶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的精神、传统、作风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对每个在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等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并将影响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医学院校专业性强,实践性强,医学生担负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使命,医学生人文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因此,医学院校要建立与医学教育相匹配的医学人文校园文化,通过古今中外医学名人(李时珍、孙思邈,希波克拉底等)雕塑、《医学生誓言》,《大医精诚》名言警句等文化形式,给医学生以崇高的医学人文滋养,牢固培育医学生人文精神和生命价值感。

教育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生命价值教育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是一种全人教育,通过特定的教育活动,使医学生不仅关注自己生命,更关注他人生命,不仅关注自然生命,更关注生命体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从而使医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和升华,成长为有仁心仁术的医务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薛红,刘利平,于海霞.生命教育的价值与实施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6).

[2] 杨慧艳.现代医学模式下的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中国医院管理,2009(5).

[3] 周晨.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探析[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

第4篇:生命教育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中职 生命教育 必要性 实施

一、生命教育的三个层面

目前,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在我国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已经成为一些有识之士研究的课题。教育专家林格认为,生命教育包含三个呈螺旋式上升形态的层面内涵。安全教育是第一个层面,是底线。学校通过设立安全教育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重新认识生命的定义、意义、价值。生命教育的第二个层面,要求施教者顺应和尊重生命发展的一般规律,以“率性修道”来推动整个教育的高效能发展。生命教育的第三个层面,是从文化的哲学视角来探讨生命教育,把生命教育确立为以人文、和谐为导向目标的大教育,教育实践和改革顺势而为。把人文、和谐作为最高层面的生命教育,既能抽象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又能面向、融入世界,二者统一构建出整个教育文化的特色主旋律。

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从生命的角度透视,教育应该首先关怀人的生命,关注生命的价值和人性的完善。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干专统的应试教育仍然是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主要取向,过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而学生的人格、人性、道德、意志、审美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都没能被放置于一个合理的地位。因此,中职学生自杀轻生、伤害他人的事件时有发生。

其次,受我国传统文化“未知生,焉知死”的影响和束缚,人们往往只注重对“生”的研究,而很少愿意甚至是忽视对“死”的谈论。对于死亡,学生普遍缺乏客观理性的认识,对死亡话题的回避态度使大学生对死充满了神秘感和恐惧感。恐惧死亡是因为不了解死亡。

一桩桩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刻不容缓。

三、生命教育实施设想

生命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方面,我校走在了其他学校的前列,我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开展了关于生命教育的课题研究,校领导又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生命教育培训,让我们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得以升华。

(一)加强教师培训,做生命教育的有力引擎

实施生命教育,首先必须调动全校教师参与和关注生命教育,加强生命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尽快培训一批生命教育指导教师,这些教师具有强烈的生命教育意识和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能力,他们能对学生的生命状况有比较详细地了解,能对危机状况实施有效的指导和救助。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培训,旨在使我们每一位教师树立起“生命第一”的观念,深刻地领悟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在于诠释尊重、珍爱、欣赏、成全生命的意义。

(二)倾心实践,让生命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

生命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现实生活中主要不是通过语言或理论,而大都是通过行为举动表现出来,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因而生命教育要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存感受,培养生命情感。

在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把学生作为生命教育的绝对主体,注重学生的感知、体验和情感,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贴近学生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引领学生确立生存与发展的正确方向,获得生命的健康成长。

我们还可以经常举办一些渗透着生命教育思想元素的主题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让学生们体验生命的热情奔放;就专门的生命教育话题组织开展辩论赛、征文比赛,让青春的笑靥绽放生命的光彩;指导成立文学社团,创办手抄报,积极宣讲生命教育理念;撰写、交流对生命的体验、感悟,感知、理解生命教育;通过法律法规的讲解、到监狱、劳教所现场参观、聘请公检法等人员讲解案例、参加社会调研等活动。

(三)课程渗透,提升生命教育质量

在实施生命教育时,我们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防艾教育、预防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等专项教育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在课程教学中找到有关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并根据这些内容设计教学。

语文课文中,很多作者尽管饱受各种挫折打击,有的还身患残疾,但都能勇敢的面对现实,面对人生,豁达、乐观、勇敢的生活,让自己的生命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如;苏轼、史铁生、霍金等等。

在应用计算机讲解IE浏览器的使用时,教师可以通过搜索网上的典型事例,教育学生生命是宝贵的,一个人只有微笑着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

通过在课堂上的一系列生命教育渗透,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并积极提升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使学生在人格上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建立生命教育指导机构,让生命焕发光彩

为了切实开展生命教育,建立生命教育指导机构是一个有效的保障。指导机构除了负责对学生的心理问题、青春期困惑、自杀等危机状况进行咨询、指导和帮助,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以外,还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为学生扫除心理障碍。指导机构的工作方式:可以是面询、电话咨询、网上交流、协调、救助等。指导机构的工作人员:参加培训的专职教师。

总之,让学生们远离“死亡笔记”,让学生们认知生命的可贵,让学生们热爱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是生命教育意义所在,在我们涉足生命教育这个领域的时候,我们的视野一定要开阔,不能仅仅把生命教育视为一门课程,而要把生命教育作为引领整个课程改革的有力引擎,在实践中把生命教育作为一种理念,作为教育的一种途径来把握和深入。

参考文献:

[1]肖焕玲,道德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中国教育,2008年第4期

[2]姚云岭,美丽教育尽在以人为本的坚守中,中国教育,2007年第6期

第5篇:生命教育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青少年;生命教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251-02

关于生命教育思想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来的[1]。他的生命教育思想很快受到西方学术界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而且在1979年,澳大利亚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专门研究“生命教育”的研究机构。总体而言,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的生命教育与实践主要关注的是人的“生存”与“死亡”方面,这是受当时西方文化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所致。时至今日,生命教育已在全球迅速蔓延开来,而我国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则比较滞后,我国正式提出生命教育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时是将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看作一种生命教育,主要由少数几个省或市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差异的生命教育计划。而目前的生命教育主要是针对青少年自杀及伤害他人、对生命错误认识而展开的。随着生命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加入到研究行列之中,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生命教育在近几年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通过探讨青少年生命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青少年发展实际,从珍爱生命出发,探讨生命教育的一般规律,刻不容缓。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在我国是最近几年才提出来的,尤其是关于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因为在我国的现实教育领域里,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方法,都是有意或者无意间对生命抱有一种漠视或者是压抑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还普遍地存在着。其次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的转型期,对于个人价值的企盼看得过高,加之浮躁的社会风气和根深蒂固的急功近利思想的侵蚀,导致教育的功能以及个人的功能被无限地扩大,教育无形地承担着巨大负荷。因此,作为教育对象的个体生命的被漠视、被忽视的社会现象就不足为奇了。当然,也并不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对此视若旁观,在大众传媒上,在现实生活中,“救救孩子”“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呼声也是经常可见、可听、可感的。就学界而言,近年来兴起了关于生命教育尤其是关于青少年生命教育研究的热潮。

要研究生命教育和开展生命教育就必须首先认识生命、了解生命。王晓虹教授说生命教育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的教育[1]。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2]而冯建军等人则认为生命教育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倡导关注生命、珍爱生命、提升生命和发展生命的教育形式[3]。总之,生命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理论,而且还是一种价值追求;生命教育不仅是阶段性教育,而且还是全程式教育。人的一生都需要生命教育,而且每个人都需要重视生命教育,尤其是教育者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对此,我们还要深刻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对于生命教育内涵的理解,目前学界主要的观点有:钱巨波在《生命教育论纲》一文中说生命教育有三重内涵:即教育要关注生命的整体性和主体性、要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性、要培养热爱生命、珍视生命的健全人格。程红艳的观点是:“教育应根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引导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引导人的生命进入‘类生命’。”刘济良的观点是:“强调生命的个体性、完整性、过程性和人文性”[3]。

以上观点都具有合理性,但他们对于生命教育的内涵主要侧重于理论层面的阐释,太过抽象,在理解和实践上难于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生命教育内涵的理解,不仅要重视理论层面的研究,而且还要重视实践层面的关注,只有二者兼具,才能不断地完善生命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因而对于生命教育内涵的理解应该是从青少年的实际出发,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加强生命价值观教育和生命理想信念教育。从而提高青少年的生存能力,通过加强青少年的生命教育,使青少年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热爱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和生命价值的真谛。

二、当前青少年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功利主义不断地充斥着青少年的生活,学校教育的重点不再是单纯的以人为中心,教育与生命个体相互依存的关系没有得到更好地重视,经常偏离正轨。如当下的中国教育侧重以成绩高低来衡量学生优劣,忽视了教育的真正本意是促进人的生命尤其是精神生命的发展。从而引发了不少青少年伤害自己和伤害他人的事件,导致青少年在情绪上过度焦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极端思想盛行[4]。这些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青少年生命教育在现实教育中的缺失,这其中固然有社会、学校、家庭、青少年自身的问题,但与生命教育的缺失也不无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生命教育认识有误区

当前,人们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误区[5]。首先是持肯定态度,这类人承认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将生命教育等同于心理健康教育,认为生命教育的主体是心里有障碍或者存在生命隐患的人,而不是面向所有人,他们也觉得通过单方面的力量就可以实现生命教育。其次是持中立态度,这类人认为生命教育可有可无,于他们而言无所谓。再者是持否定态度,大部分的中国人还是比较保守的,他们对于新事物采取排斥的态度,认为生命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根本无法实施,尤其是在贫困地区。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点,长期以来,我们对生命教育的认识是有问题的,并且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也是缺位的。因此,青少年生命教育亟待加强重视,有必要对青少年开展生命教育活动[6]。

(二)生命教育实践中缺乏理论指导

青少年在生命教育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理论指导。近年来,有很多学者意识到了生命教育必要性与紧迫性,他们提出了一些关于生命教育的见解,如王北生、赵云红侧重于生命教育的紧迫性[7];雷静、谢光勇侧重于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兰震、冯建军侧重于生命教育的意义等等[8]。但研究的角度不同,各有侧重,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理论体系,因而在生命教育的指导层面上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二是没有形成生命教育共识。实践只是出现在少数地区,尚未普及,重点是各地区的实践都是以解决本地区出现的问题为前提,不具有普遍性。如20世纪末香港对生命教育也予以极大关注,其生命教育从宗教的角度开展,内容涉及宗教教育、德育、伦理、公民教育等二十几个科目,开办了“宗教与人生--优质生命教育的追寻”等网站。

(三)对生命的重视不够

生命教育的内容,取决于当前我们为什么要提出生命教育,为什么迫切需要将生命教育提上日程,即问题决定内容。现今我国的生命教育主要是针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展开的,其问题主要有:一是对生命的错误理解。有的青少年认为人活着开心就好,不需要所谓的抱负、理想,给自己增加负担,而且他人怎样与我无关。如现在萦绕在青少年左右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的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的影响。二是不珍惜生命,缺乏生命意识感。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一点委屈,或是不顺心的事,就容易意志消沉、情绪失控,就寻死觅活的,动不动就想着轻生。有的因为学业带来压力、困惑、焦虑,想不通就想轻生;有的因为同学之间有点小摩擦,想不开就大打出手,这类校园伤害事件也层出不穷[9]。可以说,他们对生命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几乎处于完全淡化状态,这无疑给学校、家长、社会敲响了生命安全教育的警钟。

(四)对生命价值的否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是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的过程中,西方一些新思想、新观念必然冲击着青少年的头脑,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取向。还有就是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就业压力的增长,青少年价值观必然迷失方向。当他们用所学知识去反观现实以及用美好生活的憧憬去审视现实时,突然觉得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是如此之大,面对人生的困惑,必然造成心理失落、精神崩溃,他们会对现实产生失望,对未来失去信心,更难于重新审视和定位自己。就如哲学家兰德曼所说:“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有疑问的,因此,他以无比的忧虑研究他自己的意义和实在,研究自己来自何方,走向何方。”[10]在这样的情况下,青少年既难于找到释放压力的途径,也找不到进行自我调适的方式,空虚、无聊、郁闷自然而然成为他们平日里的口头语,随着这种心灵的空虚寂寞感被无助和绝望代替后,有的青少年就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事件,我们经常在电视新闻上看到。这样的青少年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所知。因此,青少年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实现其人生价值,才能获得生命的幸福。

总之,研究和实践生命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生命教育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的生命教育任重道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如从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等方面着手,通过呼吁社会的广泛支持,进一步发挥学校在生命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和家庭在生命教育中的启蒙作用,为生命教育营造良好的大环境。通过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探索生命教育规律,使其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自觉认识生命、关注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激扬生命。进而促进青少年进行自我生命教育,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和主体的全面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虹.生命教育论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1.

[2]张奎良.实践人学与以人为本[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201.

[3]冯建军,周兴国,梁燕冰,等.教育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249-250.

[4]兰小云.生命教育从青少年自杀现象谈起[J].江西教育科研,2003(8).

[5]李高峰.国内生命教育研究述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6).

[6]孙杰.当前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探析[J].科教导刊,2011(2).

[7]王北生,郭颖.我国中小学应加强“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8(6).

[8]兰震.关于高校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9).

第6篇:生命教育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 生命教育 新课改 教育目的 回归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确实在一些主要的课程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同时,我们也遇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在新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中小学生在面对挫折与危险的时候显得越来越脆弱,这就给新课改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在这种新形势下,生命教育到底有多重要?我们的新课改将何去何从?

一、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顾名思义,生命教育就是指能够保存、延续人的生命并使之更有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教育。很显然,新课改在使生命具有存在的意义与价值这一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在保存并延续人的生命这一方面的教育却与我们的预期目标有着明显的差异。

近几年来,尤其是在中国家庭普遍进入三口之家以来,极少部分中小学生一遇到挫折,便自杀、杀他甚至毒害父母,他们的行为偏激、异常,虽然与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但同时也表明了我们的教育在某些方面出现了问题。

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空前的满足,人们也不用再为满足生理的需要而担心,尤其是大多数未成年人,最基本的吃、穿、住、用往往由父母为他们准备齐全,更不用为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担心。但是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却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那就是他们的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来自各方面的,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为因素,如学习、工作的压力、交通安全事故等,现在部分中小学生对外界干扰的承受能力相当脆弱,只要生活中有些不如意甚至是受到老师批评之类的小波动都会引起他们异常的行为。另一方面是非人为因素,那就是天灾人祸,这种因素往往是不可抗拒的,如火山、地震、洪涝等。2008年“5.12”大地震给我们的记忆是惨痛的,其中有将近70000人丧生,大量的校舍倒塌,在这些伤亡人数中中小学生所占比重最大。其实,以上这些安全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但由于我国中小学生缺乏足够的有效的安全教育,没能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和应急措施,面对突如其来的安全事故不知所措,结果酿成惨剧,甚至失去鲜活的生命。

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一切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人,要想让人类为社会作出贡献,就必须首先确保人是有生命的,是健康的、安全的,否则,一切都将无从谈起。新课改更是不应该忽略对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要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与活着的价值和意义,不能轻言放弃生命,更不能去威胁别人的生命。

二、教育的最初目的

教育是一种能够改变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积极引导人类的思想、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效途径,是关注人类生存状态的一种特殊的活动,因而教育的目的中要有人。人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受教育的主体,那么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和归宿也应该是人,生命作为人的本质性要素理所当然地成为教育目的的首要关注点,保存与延续生命作为人的一种本质上的需要由教育承载下来。

美籍犹太心理学家马斯洛1954年在他的著作《动机与人格》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由低到高分成五个阶层,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层次理论的意义就在于重视人的需要,强调尊重人、关心人。马斯洛把生理的需要与安全的需要放在了人类需要的最底层,也就是说这两种需要是人之为人所需的最基本的东西。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这种需要若是得不到满足,就会有生命危险。也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是一种仅仅能够满足人活下来的需要,这种需要具有自我保护的意义。当一个人被生理需要所控制即遇到生存危机的时候,其它的一切需要就都不重要了。这也是人类最本真的一面的反映。

安全的需要是指人避免伤害保护自己的需要,与人的自然属性中的防卫机能大致相当,一般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的教育也就相伴而来,从猿到人的转变是由于生产劳动,猿在劳动中逐渐形成以大脑和手为核心的主体机制。这就使人成为“高级动物”而区别于其它的一般动物,具有实践认知的能力,成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我们最初的教育同样也是局限于生存技能的传授,而后是安全知识的传承,生存技能与安全知识的传授正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用马斯洛的理论分析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生理的需要与安全的需要。可以说,教育的逻辑起点就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而为了满足人类的这两种需要正是人类教育最初的目的。

因此,教育需要回归到人的生命本体中去,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应该是人的生命,教育的过程中也应该体现出教育对人的生命的重视与关怀。

三、新课改的回归性趋势

如果把生命教育作为衡量课程结构是否合理的一项标准的话,我国大部分中小学的课程结构显然是不达标的。生命教育流于表面化、形式化、过程化,并未深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即使开设这样的课程也只是如蜻蜓点水般一晃而过,把过多的精力用在需要考试的课程上。这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学生遇到挫折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解决,而是过于依赖父母、老师等,一旦在生活中遇到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便采取极端手段;在遇到不可抗拒的灾难的时候不知如何自救,甚至盲目自救,造成更大损害。没有生命,一切都是枉然。这就呼吁我们的教育回归人类生命的本质,更要求我们的新课改重视生命,回归最初级的教育目的的本质。

面对新形势的新要求,新课改将怎样改变现状呢?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开设生命课程。

课堂作为传授知识的载体有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学的知识大部分都是通过课堂传授给学生的,通过课堂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结合生活中的事例,为学生讲解各种安全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一方面上好生理卫生课,让学生了解生命来之不易,懂得生命的宝贵性、单向性,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另一方面教授他们一些紧急情况下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知识、方法,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不至于惊慌失措、无所适从,造成不必要的危险。

(二)创设真实情境。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校的安全教育不能纸上谈兵,要避免形式化就要创设真实的危急情境,带领学生进行实地演练,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掌握必要的逃生技能和技巧,训练他们的过硬心理素质,遇事沉着、冷静,锻炼他们强健的体魄。有了良好的身体状况才能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

(三)加强心理辅导。

生命教育要建立在尊重生命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中小学生除了在生理上的变化之外,因为正处于心理慢慢成熟的阶段,还要对他们进行适时的心理辅导,舒解他们的压力,正确引导他们的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让他们明白生活的多元性,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挫折与磨难;了解人生追求的层次越高,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也会越多,但同时体味的喜悦也就会越多,他们都是相互联系、密切相关的。

(四)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

安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大力配合,父母长辈不能一味地迁就娇惯孩子,对他们的不合理要求要委婉拒绝,并且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活动,不能怕孩子在活动中吃苦而拒绝他们参加安全教育;学校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外,还应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情况及时解决;社会也应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让人们认清现实的严峻性。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才能减少我们不必要的伤害与损失。

生命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并且具有反复性,我们必须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将其进行下去,才能确保社会的安全和祖国青年一代健康的成长。新课改也只有回归生命教育的教育目的本质,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其它的教育活动,才能在不断的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

[2]马斯洛著.许金声,程朝翔等译.动机与人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3]屈增瑞.各具特色的国外交通安全教育[J].湖南安全与防灾,2007,(2).

[4]李改兰,杨军,张庆亮.教育目的:从人的生命角度出发[J].绥化学院学报,2009,(6).

第7篇:生命教育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生物;生命教育;渗透教学

当代学生学业压力比较大,初中生面临升学压力,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面临与以往不同的新环境,渗透生命教育,更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在学习过程中正确认识压力的存在,树立自信心,学会保护自己……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时期,结合生物教学的内容特点,在其中渗透生命教育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必要条件。因此广大初中生物教学工作者应该积极认识生命教育渗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合理运用生物教学知识,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提升初中生物教学实效性。

1以“生命教育“为主题,巧妙设计教学内容

初中生物教材结构清晰、内容丰富,在渗透生命教育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做的就是整合教学资源,以生命教育为主题形成系统性的教育资源,以针对性较强的教学资源为基础,才能够精准组织教学活动。比如“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一课的教学指导中,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类型、生长及作用等,以教材内容作为基础,整合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比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让学生在诗词中找出描绘的植物,分析這些植物的种类、形态等。主题教学内容在推动教学目标落实上作用更加显著,且新鲜的教学素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

2借助多媒体技术,助力生命教育渗透

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课堂,“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以声音、图像、动态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教学素材,带给学生感官冲击,全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渗透生命教育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一课的知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教学视频,展示从婴儿单身——母体中婴儿逐渐形成——初步发育成人形——胎儿发育的全过程,讲解胎儿发育对母体造成的影响,比如内脏压迫、代谢提升,以及分娩带来的痛苦等,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形成过程,认识到生命诞生以及发展过程中父母所付出的艰辛,更深入的认识生命的可贵,能够主动珍惜生命,感恩父母。

再如“植物的主要群类”一课的知识教学中,我们可以课前制作微视频,总结归纳濒临灭绝的植物种类,引导学生树立生态危机意识,客观认识生物种类繁衍与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调动学生情感,并鼓励学生客观分析这些植物灭绝的原因,使学生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并能够身体力行的践行环保理念。

3借助实践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任何学科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都要给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生物教学也一样,学生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认识与关注生物知识的应用过程,理论结合实践才是落实学科教学目标的关键。以渗透生命教育为基本目标,我们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结合教材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探究活动,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知识学习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和生活,领略生命的神奇、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比如以我国频发的自然灾害为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有关于地震、泥石流的新闻,收集素材,提出生态保护倡议;也可以利用特别的节日,比如植树节,让学生参与植树过程;或者在家养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写花草成长日记,感受生命活力。再如,指导教学“生物与环境”和“生物圈中的人”等课时知识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布置环境调查任务,让学生小组合作调查周围的生态环境情况,比如水体污染,让学生在调查活动中客观认识人类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8篇:生命教育的必要性范文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理教学中职

在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是人的生命。近年来,中职生自杀、他杀事件频频发生,诸多中职生不珍爱生命的事例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引起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价值观有失偏颇,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敬畏,生命教育的缺失已成为社会问题。初中起点的中职生无论在身体还是心理上都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对之进行必要的生命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在生理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價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要教会学生接受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与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社会之中,使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

19世纪,法国著名生理学家克劳德·伯尔纳曾说:“医学是关于疾病的科学,而生理学是关于生命的科学。”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教育的核心基础课程。生理学课堂教学是生命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可为生命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平台,在生理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培养学生医学职业素质和人文修养的有效途径。

二、生命教育在中职生理学教学中渗透的做法

1.提升教师的生命素养,尊重学生生命的真实存在和差异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在生命教育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言教不如身教,生理学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真正做到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用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去感化熏陶学生,用教师对生命的爱去激发学生热爱生命。正如有人所说“美好的生命应该充满期待、惊喜和感恩”,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生命状态,把自己蓬勃的生命热情展示给学生,让期待、惊喜和感恩充满课堂等学校教育活动,这样才能把“生命正能量”传承给孩子们,给他们积极正面的影响,从而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生命的真实存在,在理解和尊重基础上进行所有的教学活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教师彻底放下所谓“师道尊严”的架子,才能真正做到尊重,才能消除学生的畏惧感,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才能真正实现和学生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其次,要做到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成就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谨慎地用好教学语言,用尊重、发展的眼光区别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运用赏识和激励教育原则去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善待动物,尊重生命,在生理学实验中渗透生命教育

在生理学实验中要求学生科学、合理、人道地使用实验动物,要关爱实验动物,维护动物福利,不得戏弄、虐待实验动物,要求学生们在动物身上做手术要像给人做手术一样严肃认真。

为实验动物建立纪念碑,碑文写明“通过实验动物的痛苦和牺牲,他们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组织医学生举行悼念仪式、献花等。通过正确对待实验动物生命,切实维护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待遇,让医学生们认识到:医乃仁术,医者仁心,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医生必须从敬畏生命、关爱生命开始。

3.通过医学人文故事渗透生命教育

在生理学课堂教学中,通过相关医学名人名言或者感人的医学历史故事、临床医学案例的讲述,譬如开课初进行希波克拉底誓言宣誓,诵读大医精诚论等等,让医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救死扶伤,呵护生命是医生的天职,医学是医疗技术和人文关怀的完美结合。

第9篇:生命教育的必要性范文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区别。教育目标的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侧重于使学生正确区分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正确对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并掌握自我调节的常用方法和技巧,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生命教育的目标侧重于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是从多角度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教育内容的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是在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的关于心理卫生、学习生活、人际关系、职业选择、心理障碍、行为异常等多方面的指导和教育。生命教育的内涵是认识生命的本质,全面理解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活动。生命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生命意识的教育、生命态度的教育、生命情感的教育、生命价值的教育。教育途径的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开设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在其他课程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心理咨询中心个别辅导服务等方式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生命教育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在校园文化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中以宣传和体验等方式进行生命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联系。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两者是互相包涵,相辅相成的,都是高校学生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与措施,都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学的心理治疗、心理辅导,生命教育使学生的人生观、生命价值观进一步得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并不是相互排斥的,都要培养学生保持身心平衡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是生命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是其智力发展与顺利成才的必要条件。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现实呼唤大学生生命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物质文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对物质享受的过分追求,对感官刺激的盲目崇拜,使大学生对生活享受的关注大于了对生命本身的关注。他们对“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才更有意义”更是缺乏深刻的理解。他们不懂得珍惜生命,一旦遭遇挫折或失败,就失去了生命的承受力。

(二)大学生现状亟需加强生命教育。首先,我国青少年自杀事件一直呈上升趋势,自杀已经成为青少年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次,漠视生命,他杀和暴力现象普遍。近期发生的一系列大学生暴力杀人事件表明大学生缺乏对生命应有的尊重。第三,虚度生命,游戏人生。生命教育的忽视,使得一些大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缺乏正确的理解,在人生的追求中,片面追求感官的快乐,消极颓废,游戏人生。这些现象都亟需我们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缺陷与不足有待生命教育弥补。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中央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下,已经迅速发展起来。不容置疑,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心理健康教育在关注生命、回归生命本体方面存在的不足很明显,急需通过生命教育来弥补。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