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范文

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

第1篇: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范文

从各种柴油车车型2010-2013年的增速来看,增长最快的轻型客车,增长了126.3%;增长较快的还有轻型货车,增长了57.1%;重型货车增长了46.5%;而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呈现下降的趋势。2013年各种车型与2010年相比的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近些年来,由于我国不断加强了对柴油车的污染控制管理力度,标准更新换代进程加快,黄标车和老旧车辆的淘汰管理力度和经济激励逐步加强,使得黄绿标柴油车的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2010-2013年我国黄标车的数量逐渐下降,绿标车增长很快。

2、2010-2013年柴油车黑碳排放变化趋势

研究表明,2013年全国柴油类机动车黑碳排放量为31.33万吨,与2012年相比,减少了约2.8%。2010-2013年全国机动车黑碳排放变化趋势如图5所示,从可以看出,2010-2013年我国机动车的黑碳出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经过2011年后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010-2013年我国柴油类汽车的黑碳排放变化趋势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柴油车仍旧呈现增长的态势,二是由于这两年我国加大了黄标车淘汰的力度,黄标车保有量逐渐减少,黄标柴油车的黑碳排放下降速度要快于绿标车黑碳排放的增长速度,黑碳排放在二者平衡之后逐渐开始下降。

3、2013年分区域黑碳排放状况分析

2013年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柴油类机动车保有量调研表明,柴油车保有量较大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其中保有量前五位的省份依次为山东、河南、河北、广东和辽宁,分别为244.1、220.2、214.8、176.1和139.4万辆,另江苏和安徽的柴油车保有量也超过了100万辆。2013年全国分省份的柴油车保有量如图8所示。2013年分省黄标柴油汽车保有量的分布状况如图9所示。黄标柴油车较多的省份有广东、山东、河南、江苏和河北,分别为87.5万辆、61.4万辆、50.9万辆、39.4万辆和35.1万辆,这五个省的黄标柴油车所占数量占到全国黄标柴油车总保有量的38%左右。2013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柴油车黑碳排放量如图10所示。前五位的为河南、河北、山东、广东和内蒙,其黑碳排放量分占总柴油车黑碳排放量的8.8%、8.5%、7.7%、7.2%和5.1%,约占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黄标柴油车的黑碳排放量,前五位仍然为河南、河北、广东、山东和内蒙,显示了黄标柴油车黑碳排放与总的柴油车黑碳排放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和黄标柴油车黑碳减排的重要性

4、小结

(1)2010-2013年,我国柴油车增长了23%,柴油类汽车保有量约增长了约43.3%;2013年我国柴油车保有量约为2593.5万辆;

(2)2010-2013年,我国柴油车黑碳排放量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2013年各类柴油机动车的黑碳排放量约为33.33万吨,比2012年减少了2.8%;

第2篇: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低碳审计;低碳经济;碳排放权;碳交易

近日,欧盟向媒体表示,尽管遭到多方反对,欧盟仍坚持对在欧盟境内飞行的航班征收“碳排放税”的政策。据估算,到2020年,各航空公司可能要因欧盟实施上述法案支付200亿欧元,而中国共有33家航空公司在欧盟碳税征收名单之内。

通过此事件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欧盟意图通过航空碳排放权交易,做到经济与环境双赢。而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势必会促使各国努力进行节能减排,而碳审计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也为节能减排提供了可行的途径。因此,关注碳排放问题、开展并大力推行碳审计既是我国审计事业发展进步的需要。又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使我国走上低碳化道路。

一、低碳审计的概念

低碳审计是适应低碳经济应运而生的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作为环境审计的一个部分,低碳审计就是对企业和个人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审计。具体来说,低碳审计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和政府在履行碳排放责任方面的监督、评价和鉴证。开展低碳审计的目的则是通过审计监督和评价,促进低碳经济政策的制定实施和修订,督促被审计单位节能减排,明确在资源利用上的浪费和不足,进一步挖掘自身的节能潜力,并提高对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保障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低碳审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对低碳审计缺乏应有认识和理论研究

由于我国对碳排放的关注起步比较晚,对低碳审计的宣传工作也很缺乏,再加上公民的环保意识和能源危机感不够强,直接影响到了低碳审计工作的发展。另外,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完善的财务会计体系,我国的低碳审计工作缺乏基础的理论研究,对于低碳审计的具体审计方法、审计标准、监督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更是亟需开展和进行的。

(二)低碳审计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现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展开了低碳审计实践,对低碳审计做出了相关的实施办法和具体的评估标准。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开始制定有关低碳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制度法规,但是对于具体的审计工作规范和工作指南的出台,还处于空白状态,同时也缺乏有关低碳审计系统的评价标准,对于低碳审计的主体、内容方法等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三)缺少低碳审计专门人才

由于低碳审计的特殊性,具体审计工作的技术操作难度也比较大,审计方法和程序相对传统审计要更加复杂,审计人员要具备传统审计知识以及环境学等专业技能和知识。而我国的审计人员大都还依靠财务审计中积累下来的经验进行低碳审计工作,其运用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不能满足低碳审计的发展需要。

三、对我国开展低碳审计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低碳审计的法律法规

完善的低碳审计是必须在国家相关的低碳经济政策、法律法规、评价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同时也是由有关审计组织,依据国家政策、法律和有关规章制度,遵循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的低碳生产经营、资源利用等活动进行的特殊管理。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对低碳审计的相关法规制度进行健全和改进,还应该结合国情,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构建我国低碳审计的理论框架和统一的报告标准。

(二)大力宣传公民低碳意识,鼓励进行低碳审计

在我国,低碳审计还处于萌芽和起步的阶段,而推行低碳审计的第一步就是提升我国公民对于低碳审计的认识。积极倡导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理念,从而促进低碳社会建设。可以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在全社会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大力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广大居民争做低碳生活的先行者。同时,政府应该正确引导、鼓励企业积极配合碳审计。要尽快建立有效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机制,鼓励有关部门尽快在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建立低碳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完整体系,同时应制定一套权威的碳审计标准供企业参考。对于企业购置的环保设备,政府要予以提倡并可以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或减免,从而督促提升企业设备的能源效率,并且认识到碳排放的危害性和低碳审计的重要性,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此外,还可以鼓励企业自愿披露自身的低碳排放情况,并主动接受低碳审计,进而从个别推广至全国全行业。

(三)尽快建立碳交易平台

二氧化碳排放交易市场是在设定二氧化碳排放许可权限的条件下,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并根据供求关系确定排放权价格。据世界银行估计,2020年全球碳市场交易将达到3,5万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建立碳市场对于我国不仅具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还可以通过控制碳价格,在碳排放市场交易中实现利益最大化。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于2008年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与碳资源相关的交易所,在开拓碳交易平台方面做了一定的积极探索,但是总体上来说仍处于起步阶段,国际市场中处于被动的资源供给地位,缺少定价话语权,效益难以得到实现,因此尽快在我国建立发展碳交易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急迫。另一方面,建立碳交易平台又需要较为成熟的碳认证业务,因而碳交易平台的建立又能推动审计机构碳认证领域的业务拓展,对低碳审计工作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四)加强低碳审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审计人员作为低碳审计活动中的执行者,对其专业素养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审计机关应通过各种培训方式,着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通过与外部专家合作、引进专门人才等方式来提高审计人员的技能,全面提升低碳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叶祖达,碳审计在总体规划中的角色[J],城市发展研究,2009(16)

第3篇: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范文

低碳旅游指的是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低碳旅游的实行核心就在于将碳排放量控制在最小,同时取得更大的旅游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效益。众所周知,旅游业离不开六大要素食、宿、行、游、购、娱,而在低碳旅游观念的影响下,主要对于旅游活动中的食、宿、行有了新的控制管理机制。首先饮食上的节能。人类依然是由大自然所孕育的生命,在食物链中也占据着最高端的位置。人类所食大多数偏向于动物食品,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不断高发。在旅游活动中,为达到低碳目标则设定了关于旅游饮食结构的调整,既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也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其次,建筑上的节能。也就是在旅游相关建筑的构建中减少石化能源消耗,在建筑物采暖、太阳能利用以及推广节能电灯等方面多加利用,以在细节上减少资源浪费及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再次,即为交通上的节能。在一定程度上多采用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的方式。

二、低碳旅游发展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自进入工业时代以来,世界各国均开始大力开采自然资源,加以挖掘利用来获得经济利益,一部分自然资源直接被污染,一部分则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被浪费,长期以来,大自然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人类如果仍然认识不到保护自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必然迎来自然系统的崩溃和地球的灾难。关于旅游业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早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并在对此问题进行探析研究的过程中逐渐明确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也即实施低碳旅游是世界总体的旅游业所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旅游作为低碳经济实施和发展理念的体现,以低消耗和低污染作为工作开展的本质核心,实现旅游活动的绿色化。贯彻落实低碳旅游理念,一方面能够通过控制碳排放量来获取旅游经济、社会环境等多重效益,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缓解由于近年来旅游资源盲目开发建设而导致的旅游经营中的资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低碳旅游对旅游业资源的浪费、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废弃物的丢弃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和要求,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旅游业对自然资源产生的消极影响。

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旅游从业人员也相对众多,根据数据收集分析,我国每年出门旅游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多,旅游业便逐渐成为了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柱性的产业。而低碳旅游作为旅游业中的一种新模式,既能尊重人们想要与大自然亲近,享受自然生活的需求,也满足了自然资源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在我国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的共同参与下,低碳旅游的发展规模也必然会越来越大,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低碳旅游还实现了旅游活动从粗放的发展方式到低碳、环保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构建生态文明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低碳旅游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也为其他行业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三、我国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一)旅游区域在开发和建设活动中通常会造成较大程度的污染,排放大量污染物。在开发建设中,传统的模式占据着统治地位,即便有低碳旅游的建设节能的观念存在,但在旅游模式和工业开发方式方法上,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因此,污水、废弃、垃圾等到处堆放,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污染。

(二)交通与饭店的运作产生的碳排放量。交通与饭店在能源的消耗问题上,仍然十分突出,其中汽车尾气则是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据调查,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飞机的碳排放量是最高的,即便是短途航空旅行,也会产生相较铁路三倍以上碳排放量。

(三)我国目前的旅游行业低碳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提高。低碳经济活动中碳减排、碳储存、碳转化亦或是新能源的利用都需要高新科技的有力支持,旅游行业上,更是需要利用低碳技术来对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来进行改造。在技术方面,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旅游部门或专家学者在关于减少碳排放量的科学技术上还没有足够宽阔的视角,对相关测定或碳汇机制等技术的研究仍然不够深入。即便能够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但实际操作欠缺,如何将其充分、合理地利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智能化和节能减排的技术应用严重不足。最后,是旅游者旅游过程中的浪费现象非常普遍。况且,我国人口众多,旅游景点众多,同时也吸引着国外游客,旅游景点承担过大压力,终究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如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随处乱扔垃圾、洗手后不关水龙头等。旅游者本身没有环保意识,这是浪费现象产生的根本。大多数游客不会将低碳环保旅游与自己进行联系,认为这一切与自己毫无关系,如果不能对众多旅游者进行思想层面上的教育,将难以改变这样一种不良现状。

四、低碳经济背景下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一)旅游接待设施建设方面

旅游接待设施的开发与维护应以低碳作为战略性方针,运用生态学的规律指导旅游开发。其中的重点应当是低碳化的酒店和社区建设。旅游景区可以建设生态停车场,使用电瓶车、新型能源车等旅游交通工具,亦或是结合低碳生态型道路的途径,发展低碳旅游交通建设。在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可以通过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更新能源技术,建立新型的低碳旅游能源供应系统,以此来达到减少自然资源浪费的目的。而在水资源的节约和处理上,应当在景区建设的过程中,设置污水的循环处理装置,使得污水及时得到净化和二次利用,建立生态卫生间以及使用生态垃圾桶等方式。还有一些旅游者的住宿环境,通过使用低碳建筑、绿色建筑,来建设低碳旅游设施,包括酒店、商贸建筑等。

(二)旅游交通和酒店方面

交通是碳排放量的重要组成因素,无论采取什么样的交通手段,都会造成相应程度上的环境污染。针对旅游交通碳排放较大这一现状,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行碳排放量的降低:一是对私人汽车的限制,旅游景点应当有意识向旅游者提出禁止私家车驶入旅游景区。现在的交通线路分布十分广泛,利用公共交通的方式,同样能够到达游客所向往的旅游地点,而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就是如地铁、轻轨、电动车、自行车等在旅游方面的运载比例结构。此外,鼓励短途旅游,减少能源的消耗量。在酒店方面,则需要在酒店内部设立起节能减排的制度和标准,酒店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防止资源浪费的重要性,及时制定合理的节能减排激励机制,同时做好节能减排技术上的推广。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并建立起资源节约和低碳排放的友好型酒店。

(三)游客低碳旅游思想认识方面

第4篇: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字:碳排放,长三角机场,航空减排

1 研究背景

2016年4月22日,《巴黎协定》――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签订。遥望近百年来的人类史,随着工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全球性的气候问题日益严峻。直到近二十年,人类才逐步意识到减排的重要性。至此,世界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减排活动,同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用于监督与约束污染物的排放。碳排放作为全球气候问题的“祸首”,在各国政策中都给予了明确的规定。

作为航空业所带来的附属品,航空碳排放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近几年,航空业高速发展,拥有5%的年增长率,制造了世界范围内碳排放量的2%-3%。对全球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航空业碳排放量数据是实施航空业碳排放管理的基础,如何高效准确地测算出具体的碳排放量数据成为了一大难题。

在我国,长三角地区作橹匾的经济命脉,航空业十分发达,大型机场的数量属全国之最。庞大的机场数量带来的是大量的航空碳排放量。因此本文中于长三角地区每个省市各选取一个运输量最大的机场作为样本(上海浦东机场、杭州萧山机场、南京禄口机场、合肥新桥机场),借助ICAO标准排放量模型来计算各机场的碳排放量。

2 碳排放估算

飞机在机场的活动可以由LTO(标准起飞着陆)循环描述。LTO循环是飞机从高空降落至机场又重新起飞至高空的一个封闭工作过程。ICAO(国际民航组织)规定,一个理想的LTO循环包括4个工作状态:进近、滑行、起飞和爬升。这4阶段的飞机活动时间和发动机推力等级及机型无关,分别为0.7分钟/起飞、2.2分钟/爬升、4分钟/进近着陆、26分钟/滑行。ICAO构建了机型排放数据库,采用LTO循环来计算在机场终端区混合层高度(1000米)以下飞机各个阶段的污染气体排放问题,这就是ICAO标准排放量模型。

式中E表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kg);n表示飞机发动机的台数;ti表示LTO循环第i飞行阶段的飞行时间(s);Fi是每阶段的单发燃油流量,Ii是每阶段的CO2排放因子。在0m海平面高度、15℃气温和标准的LTO循环下,飞机各阶段的CO2排放因子均为常数3.115。

为了计算我国长三角地区机场航空碳排放量,根据我国各类机型的平均座位数,大致把我国的各种机型分为以下四个大类,如表1所示:

从国际民航组织官网的发动机排放数据库中能够获得并计算出,各类飞机在LTO循环中各个阶段的发动机燃油流量的平均值。结合标准排放量模型,可以计算出一个标准LTO循环下各类飞机在机场的碳排放量,见表2。

此外通过登录各机场官方网站可以查询到每天的航班信息及对应的飞机机型。因为在航班时刻表里,民航班机起降具有周期性特征,因此,可以用机场一周内起飞的各类飞机机型比例,见表4,来估算出各类机型年起降次数的比例。

4 减排应对策略

由上文中的计算结果可见,各主要机场的碳排放量逐年增长较快,需要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理。本文围绕民航业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4.1 缩短飞机滑行时间

在标准的LTO循环下,飞机地面滑行时间长达26分钟,燃油消耗量约为整个LTO循环阶段的40%。因此,机场应合理规划机坪布局,改进滑行路线,有效地缩短飞机滑行时间,从而减少碳排放量。

4.2 增强空管管制能力

空管部门应建立合理的空域使用机制,提高管制能力,科学合理地使用机场终端区域,营造有序、便捷的空中交通环境,减少不必要的空中盘旋和地面等待时间。

4.3 开发生物燃料

利用生物燃料代替航空燃油是降低飞机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但我国尚没有成熟的生物燃料供应体系,并且生物燃料的研发和生产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我国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为生物燃料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我国民航运输企业也要积极参与到生物燃料的开发和使用中,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航空飞行零排放。

5 结语

气候性问题已成为全球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在全球都在积极响应减排的同时,我国民航必须尽快采取行动积极适应这种趋势,实施节能减排创新,为我国和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中国民航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丁文杉,蔡良才,邵斌,丁飞.机场大气污染研究现状综述[J].环境工程,2014(6):69-72.

第5篇: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范文

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碳、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为出发点,对公路项目建设前期、施工期的碳排放评价的可行性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关键参数导致的碳排放,建立公路设计与施工的碳排放评价方法,对于在公路设计和施工阶段进行更有前瞻性的投资分析和设计具有理论意义。

关键词:

公路设计与施工;节能减排;可行性研究

0引言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绿色交通”作为交通运输部党组提出的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的引领环节,就是要通过技术进步推动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循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推进结构性、技术性和管理性节能减排。本文以节约资源和减少碳排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为出发点,对公路项目建设前期、施工期的碳排放评价的可行性进行探索分析,以达到基于节能减排为目的的优化道路规划与施工,从而实现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后期效果。

1开展公路设计及施工环节节能减排评价的重要性

公路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领域。根据2008年建设部的估计,我国交通行业的总能耗已接近全社会总能耗的30%,马上就要超过工业总能耗。而在道路最初建设阶段,即施工阶段,能源消耗量最大,占到了84.4%。如果不考虑建设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与能耗,将对我国环境与生态产生重大影响。但目前燃油消耗和碳排放的研究出发点都是基于车辆的,一般研究车辆在不同情况下的油耗排放情况以及影响车辆燃油消耗的关键因素。其中道路设计参数作为一项指标也被考虑到油耗计算方法中去。但是对于一条公路设计过程中产生的总体能源消耗情况并没有具体描述。公路建设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满足公路各项正常使用功能,还要考虑公路建设的成本效益以及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如能提取公路设计中的主要参数和碳排放施工关键环节,研究公路在规划与设计过程中的碳排放情况,施工过程中的节能情况,建立针对公路设计方案和施工的碳排放评价方法,确保最终优选的方案,尽可能少地消耗能源以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将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条件,不仅可以对公路设计方案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进行评价,还可以为一些看起来可能投入大但是对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很小的方案提供可行性分析。

2我国公路节能减排评价现状

2.1影响我国公路设计及施工环节的控制因素

公路工程不同于其他建筑工程最大的特点,在于公路是一种线形工程结构物,公路路线设计参数的确定关系到公路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的实现,不同的路线设计参数将决定公路的使用功能、交通安全、工程造价、经济效益、沿线环境以及碳排放程度。根据目前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在公路规划设计过程中,主要根据公路功能、路网规划、交通量,并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社会经济等因素来确定,考虑的控制要素主要包括:交通量、公路服务水平、设计速度、公路建筑界限等。

2.2我国公路节能减排评价现状

根据目前公路设计中的与环境相关的规范,主要有《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和《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其中提及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指公路对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环境空气、环境噪声的影响。而其中并未涉及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污染物二氧化碳(CO2)。根据目前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由于速度与燃油消耗有一点关系,因此上述控制要素中认为可能考虑节能减排的因素只有设计车速,但这与真正意义上将节能减排作为公路设计的约束条件还有很大距离。因此,目前现状来看,在道路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都未将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条件。

2.3理论研究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关于公路工程低碳节能减排的措施,主要体现在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力求做到最少的碳排放。在设计阶段,尽量采用合理的桥梁、隧道方案;降低路基高度,利用风积沙填筑路基,科学计算土石方开挖量和合理布局服务区的建筑物。在施工阶段,一般通过减少筑路机械设备油耗,实现施工机械设备的节能减排;采用新型低碳筑路材料、新能源、低碳管理等低碳技术和管理手段来降低CO2的排放量。国内针对公路碳计量的研究也处于刚刚起步状态,对于公路运营期碳排放影响因素,目前较为公认分别为:车辆因素、公路自身因素和自然状态因素,同时认为公路自身因素是影响公路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但对于影响碳排放的最关键因素以及这些关键因素对公路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没有进行定量分析。

3公路设计与施工环节碳排放分析

本文研究的公路设计与施工评价主要是对道路设计方案,对道路规划方案不直接进行评价,而道路施工情况作为道路设计方案评价的子方面来体现。

3.1公路设计环节

拟根据不同路线设计参数对碳排放的贡献能力大小不同,对公路碳排放影响程度最大的路线设计关键参数,便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研究。⑴我国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在《关于纵坡与汽车运行速度和油耗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已得出道路纵坡和碳排放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⑵当汽车行驶在曲线路段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就是横向稳定性,而影响汽车横向稳定性最关键的参数之一就是圆曲线半径。在相同曲率半径下,随着车辆行驶速度的增大,圆曲线半径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会愈加明显。⑶车辆经过各种交叉口时,行驶工况都会发生连续加速或减速状态变化,即行驶速度VsV0或0,然后再经过V0或0sVs的过程,其中Vs为平原平均行驶速度;V0为在瓶颈路段减速通过速度。整个过程碳排量增量的产生是由于全部交通车辆通过瓶颈路段时连续制动改变了车辆的行驶工况。通过对碳排放量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其中速度、坡度是最直接和最核心的因素,所以在建立碳计量模型时,速度单独影响下的碳排放量和坡度单独影响下的碳排放量是模型的主要部分,其他影响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作用采用影响因数来体现。速度与坡度对排放量的调整系数。

3.2公路施工环节

拟研究公路施工关键技术与碳排放之间的函数关系,定量或定性分析和评估各个关键参数与碳排放之间的变化关系。

⑴低碳施工技术是公路建设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能源消耗、减缓环境破坏压力的关键技术,具体要求施工期间应具备节能减排的思想,用绿色低碳技术指导施工,尤其在施工中对旧沥青再生利用技术、机械设备节能节油技术以及对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效果评价技术的运用方面应进行优化管理,以最大限度减少碳释放量和能源消耗Bs。

⑵机械是现代公路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施工设备,其耗油量和废气排放量是影响公路低碳效益的重要元素Bj。实现设备节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机械设备从生产至报废的整个过程中,良好节油节能效果的实现是需要制造者、管理者与使用者的共同努力。建设期碳计量的计算与规划设计期碳计量的运输相似,只是在建设期产生了材料的碳排放量Br,因此建设期的碳计量可用B计算。因此,从公路路线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角度出发,研究关键参数导致的碳排放,建立公路设计与施工的碳排放评价方法,可对不同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导致的碳排放进行定量对比分析。

4结语

公路建设及运营是一个长期工程,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从侧重生态环保层面延伸到规划、设计、建设、养护、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对节能减排意义非常重大。本文提出的对公路设计与施工环节进行碳排放分析评价,目的是探索使道路建设与管理部门真正了解道路建设过程中对节能减排的影响与作用,在公路设计和施工阶段进行更有前瞻性的投资分析和设计,能够给公路低碳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帮助公路建设部门和环境监督部门选择最优低碳建设策略和环境监督策略。由于公路设计和施工环节影响碳排放的因素众多,因此,进行科学的定量计算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天山,樊一江.交通运输与能源和环境战略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8(8):116-119.

[2]陈晓利.低碳高速公路建设关键技术框架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2(6):139-142.

[3]董舒.也谈节约型公路工程建设关键技术[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3(4):70-71.

[4]邴雪,徐萍,陆键,等.基于LCA的低碳公路的实现途径[J].公路,2013(3):32.

[5]刘颖,刘明.公路行业中的低碳技术[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论文集,2010:226-229.

第6篇: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范文

Abstract: By taking the coal industry in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the panel data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GDP of coal mining and washing industry from 2000 to 2014 and Tapio elastic method, the de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emiss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s coal industry is studied to provide basi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al industry in China.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asticity between the carbon emissions and GDP of the overall energy consumption of coal mining and washing industry in China in 2000-2014 is in a weak decoupling state. It shows that the carbon emission of coal mining industry in China is very large, and it is not in the bes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键词: Tapio脱钩模型;煤炭行业碳排放;经济;可持续发展

Key words: Tapio decoupling model;carbon emission of coal industry;economy;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2-0185-02

0 引言

煤炭是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要能源,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煤炭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同时,煤炭也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我国煤炭企业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枯竭,人民的健康等问题日渐突出。随着煤炭行业“黄金十年”的过去,现在的煤炭形势十分严峻。尤其对于煤炭企业中的采选业,在煤炭洗选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其他能源的消耗来支撑洗选工作,对电力、水资源等的使用产生大量的消耗;同时在原煤开采过程中,由机械设备、照明设施等的使用以及多种副产物的排放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也不容小觑。

因此,对煤炭采选业的能源利用情况和节能潜力进行研究,实现由粗放式的生产向科技化的绿色生产转变,不仅对于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长远的积极效应。

1 研究方法

1.1 脱钩概念及Tapio脱钩模型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将“脱钩”引入农业政策领域,并逐步扩展到环境经济学领域,用来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或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根据OECD的相关定义,“阻断经济增长与环境冲击之间的联系或者说使两者之间的变化速度不同步”的脱钩概念最具说服性,被广泛采纳。简单来说,当经济增长率高于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的增长率时,则称为脱钩关系[1]。

Tapio脱钩模型[2]以“弹性”的概念来动态反映变量间的脱钩关系。Tapio脱钩模型对总量变化和相对量变化两类指标进行了综合,采用以时期为时间尺度的弹性分析方法反映变量间的脱钩关系。在脱钩状态划分形式上,本文根据以往文献[3-5]以及Tapio脱钩理论的划分标准,将脱钩状态分为八种状态,分别为:强脱钩、弱脱钩、衰退性脱钩、强负脱钩、弱负脱钩、扩张性负脱钩、衰退性(连接)耦合、扩张性(连接)耦合。

本文旨在研究煤炭行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选取指标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煤炭消费总量及GDP。

1.2 煤炭行业碳排放测度方法 对于煤炭行业碳排放和能源消费的测算,首先对各种能源的消耗量、转标准煤和碳排放系数要进行计算分析。本文以万吨标准煤和万吨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的单位[6]。C=E×σ(4)

E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煤炭开采过程中的消耗由不同的能源构成,如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由于E已经转化为标准煤,不需要再将其进行转换。其中,C为煤炭碳排放总量,σ为标准煤的碳排放系数。由于各国政策、法律法规不同,各研究所和机构的煤炭排放系数各不相同,因此数据选择国际常用碳排放系数的平均值0.7266。

2 实证研究

2.1 数据说明 在研究中国煤炭行业的碳排放变动时,为了使碳排放的计量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经济指标选择GDP,为使GDP更具有可比性,对其做平滑指数处理,以当年GDP和可比价格GDP指数,得到1980年不变价GDP。能源指标选择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本文数据来源于2000-2014年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2 结果及分析 根据公式(4),从《中国统计年鉴》中获得2000-2014年间煤炭行业碳排放数据,将全国GDP与煤炭碳排放进行比较,为研究中国煤炭行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供依据。

依据图1可以看出,整体上,GDP和煤炭行业碳排放量均呈增长状态,碳排放量在2000-2001年间增长比较缓慢,2001-2002年间碳排放量有所下降,2002-2012年间碳排放量近似线性关系,2013-2014年间增长率急剧下降。GDP在2000-2014年间一直保持增长状态,2000-2006年间增速较为缓慢,2006年之后增速明显变快。

对我国煤炭采选业碳排放及经济增长进行脱钩分析,其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2000-2014年间煤炭行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整体呈现弱脱钩状态,但是,2002-2003、2004-2005、2012-2013年间呈现出扩张性负脱钩状态,2003-2004、2008-2009年间呈现出扩张性耦合状态,2001-2002、2013-2014年间则呈现出强脱钩状态,即经济在迅速增长的同时,煤炭行业的碳排放量反而减少,此时可视为最优发展状态。

以2002-2003年间为例分析,呈现扩张性负脱钩的原因在于:2003年中国经济依然表现为投资拉动型,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26.7%,由此带动了社会对基本能源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在此阶段,我国煤炭生产能力进入稳步增长阶段。由此导致全国煤炭市场变化加快,煤炭需求急剧攀升,主要煤炭消费行业能源消耗大量增加。

以2008-2009年间为例分析,呈现扩张性耦合状态的原因在于:2008-2009年间,中国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同步,都表现为发展缓慢,此时的煤炭行业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变化,由于世界经济的不景气,煤炭出口量明显降低,国内需求量急剧下滑,但是库存量却在持续增长;2009年,加上节能减排和出口需求下降等因素的影响,煤炭供需增幅将明显回落。这段期间虽然我国经济和碳排放量都呈现增长状态,但是增长速率比值趋于1,此时表现出扩张性耦合状态。

以2001-2002年间为例分析,呈现出强脱钩的原因在于:从国内来讲,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煤矿安全专项整治调控政策,对煤炭行业关井压产,在宏观调控之下,煤炭行业的运行状态出现好转,整体经济态势也平稳发展;从国际来看,我国煤炭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出口大幅增加。

3 结论

2000-2014年,我国煤炭行业尤其是煤炭开采及洗选业能源消耗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01-2002,2013-2014年间,煤炭行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强脱钩,表明经济增长的同时,煤炭行业碳排放量反而减少,可视为可持续发展状态。但是其他年间,并非处于最优发展状态。

通过分析近十年的碳排放量,可以看出,即便是煤炭行业告别了“黄金十年”,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下降,当前面临的形势严峻,但其主体能源的地位在短期内很难改变,未来碳减排并非十分乐观。综合考虑我国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在节能减排的时代背景下,坚持科学调控煤炭总量,更加注重煤炭科技创新,着重发展洁净煤技术,通过改造形成一批先进的选煤厂,改进采煤工艺,做好煤炭产品的深加工已是大势所趋,同时要立足我国能源供应的战略需要,加快煤炭行业的技术改造步伐,促进煤炭企业结构优化和调整,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OECD. Indicators to measure decoupling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from economic growth[R].Paris: OECD, 2002.

[2]Petri Tapio. Towards a theory of decoupling: degrees of decoupling in the EU and the case of road traffic in Finlandbetween 1970 and 2001[J].Transport Policy 2005, 12(2):137-151.

[3]Diakoulaki D, Mandaraka M.Decomposition analysis for assessing the progress in decoupling industrial growth from CO2 emissions in the EU manufacturing sector[J]. Energy Economics, 2007, 29(4) :636-664.

[4]赵兴国等.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时空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6):706-714.

第7篇: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低碳研究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施工碳排放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运输过程中的碳排因素和施工现场的碳排因素。

(一)运输过程中碳排的因素

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和设备的运输会引起二氧化碳的排放,一般与运输方式、运输距离、运输效率、驾驶人员操作水平等等有关。

(1)运输方式选择

建材运输方式一般有公路、铁路、海运和航空运输四种方式,海运和铁路运输所引起的碳排放量较少。海运和铁路运输是较为有效的减排运输方式,据统计公路运输占有80%-90%的比例,铁路运输、海运和航空运输三者累加占了10-20%的比例,因此在远距离运输时尽量选用铁路或者海运的方式较为减排。

(2)平均运输距离

项目建设应该就近选择材料供应商,缩短运输距离能够大幅度地降低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3)运输效率

车辆的运输效率不仅跟施工企业成本和进度挂钩,也关系着汽油的耗用和运输碳排放量,运输效率高不仅能够使建材和设备按时进场,还能省去不必要的浪费,和不必要的碳排放。

(4)操作水平

据调查,不同操作水平的驾驶员驾驶车辆油耗相差达7%-25%,由此而引起的运输碳排放差异也较大。

(二)影响施工现场碳排的因素

施工碳排的主要来源是施工现场二氧化碳排放,施工现场碳排放来源主要由施工过程碳排,管理人员办公和工人生活所引起的碳排放。

(1)施工机械的选择

在施工现场,施工设备的碳排放占据施工现场总排放的90%以上,施工生活及照明仅占10%左右,高效节能的施工设备要比普通设备的工作效率高5%左右,碳排放也比普通设备减少25%左右。节能机械设备的使用较为重要,如变频节能升降机要比普通升降机减排20% 。

(2)施工生活及办公照明

据统计在相同条件下,LED灯的使用所引起的碳排放仅为白炽灯的20%,仅占日光灯使用所引起的碳排的30%,这就说明了施工生活和办公照明的减排潜力巨大。另外,对照明强度和时间应当进行有效地管理,可按照需要划分不同的照明级别。

(3)施工管理

施工方案的不同,意味着施工机械设备的选配不同,同一个施工过程的施工技术、方法不同,则其建筑施工碳排放必然产生很大的差异。施工管理水平不同,现场时效化水平不同,施工管理水平较高的项目工序安排合理紧凑,窝工现象、占用机动时间机会较少,少有重复和多余工艺过程,因此施工碳排放也控制地合理。

(4)临时用房的隔热保温性能

在施工现场,应该注重维护建筑和生活办公所使用的临时用房的隔热和保温性能,使用较好的隔热保温材料,隔热保温性能好则会减少对空调和取暖设备的使用,以减少施工用能之外的10%的能耗,进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5)废弃物碳排

建筑废弃物处置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运输废弃物时会产生运输碳排放,焚烧或者填埋也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所以要减少废弃物、提高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再循环。

(6)能源使用效率

能源使用效率跟能源质量有关,也和工人操作技能有关,一般情况下,能源均不能达到理想状况下的使用效果,总会有一些损失,比如由于机械的磨损,启动机械设备所要耗费的能源就会比理想状况下多。

(7)施工机械的磨损程度

施工机械在生产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磨损、效率降低的现象,如果不及时对设备进行修复、更新、升级,将有可能严重影响生产使用效率。设备磨损分为有型磨损和无形磨损。有型磨损是指设备实体产生的磨损、变形和损坏。这使得设备的生产率下降,故障频发,重复启动,油耗量或电耗量增大,因此也使得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大。

二、建筑施工低碳化技术措施

为减少环境污染和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在施工过程中就要对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不断的进行改进,这样才能达到降低碳排放实现低

碳建筑的目的。低碳施工不应该只停留在概念上,而应该成为社会的共识。我国建筑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这就需要能源供应的支持,而建筑能耗过高就会直接影响建筑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当前能源短缺及环境污染严重的的情况下就需要给予建筑施工技术以足够的重视,不断推荐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才能收到很好的节能效果、环境效果以及社会效果

(一)施工方案优化

施工方案的制定极为关键,在招投标中,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是施工企业向招标单位展现其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企业综合实力的关键阶段,好的施工方案更容易中标,在施工阶段,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又是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确保质量、节能减排的重要基础。

(二)提高机械效率

(1)强化机械设备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设备进场关,防止技术性能落后、效率低、耗能高属于淘汰性的机械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尊重工地环境,结合气候施工,节约资源和能源;实施科学管理,合理调配与使用生产第一线的各种机械设备,改造和淘汰高耗能设备,推行机械设备的计划保养维修制度,保证机械设备良好的技术状况,防止机械设备因带病作业而导致的高耗能,减少排放二氧化碳。 合理匹配设备,实现经济运行。要选择额定功率恰当的电动设备,避免功率不合适而造成的浪费和电动机损坏;选择合适的变压器容量,选择过大或过小会导致费用增加和变压器负荷大而烧坏;对现场的机械设备和照明设备严格管理,做到即用即开以防止空载运转。

(2)尽量使用当地的材料

在材料的运输阶段,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运输碳排放与运输距离、运输方式等因素关系巨大,过多地使用外地主材,不仅仅增加了成本还提高了运输碳排放,因此,除非业主另外要求,那么,使用本地建材会比较节能减排。

(3)施行装配化施工

装配化施工就是通过将建筑商品和配件进行标准化生产后再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运作,装配化施工可以减少繁杂的现场加工,既降低了成本又可以降低施工碳排放。因此,装配化施工方式,可以使各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减少中间环节,优化资源配置。

(三)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施工节能的两大目标就是能源消耗的最小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不断地研发和推广新的能源利用技术。目前可再生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为了减少建筑能耗及降低污染就要不断的推进节能建筑的整体系统观念,从管网以及热源和建筑系统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选择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来提高建筑的维护,减少输配管网的热损失,通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在施工机械的选择上要着重选择功率和负载相配的施工机械,从而有效的避免小功率机械设备的超负载运行或大功率机械设备低负荷运行。除此之外,还可以优化施工方案,通过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来避免机械设备无人运行的情形。

(四)低碳环保材料利用

低碳建筑材料的特点是低能耗、低排放及低污染,最好能够做到回收利用。在建筑施工中可以通过采用低碳建筑材料来增加墙面的强度来延长外墙的使用寿命,另外还能达到很好的防水就保温的功效。但是由于我国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材料的选择上就严重缺乏相关的规范标准,使得建筑施工材料浪费现象严重。为了有效减少由于过量建筑材料的使用给建筑施工现场带来的建筑垃圾,就要加大建筑施工过程中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利用。可以

在建筑施工中大量应用自然通风和采光系统、保温节能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等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实现建筑施工的低碳甚至零碳化目标,以建成高标准的低碳建筑。

结语:综上所述,将低碳节能理念应用于建筑施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建筑施工中要充分认识到低碳环保的重要性,在工程实践中采用低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工法、新材料,实现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建筑的节能化、智能化、低碳化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婉莹 建筑施工低碳化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04)

第8篇: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范文

一、碳排放会计定义及相关内容

(一)碳排放会计定义 碳排放主要是温室气体中碳化气体(61%)的排放,这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在碳排放会计没有正式提出之前,其相关的概念,如排污权、碳汇、CDM等已有学者进行研究。

虽然目前没有统一的说法,但学者们也从不同角度对碳排放会计进行定义。Tristram O.West,Gregg Marland(2002)对与碳排放会计密切联系的净碳通量(net carbon flux)会计进行说明,指出认清“净碳通量是指源头排放和汇清除(emissions by sources and removals by sinks)”是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下净碳通量会计的重要一步。Climate Change Information Center(2003)通过说明CDM,对碳排放会计进行了定义,认为碳排放会计是通过源头和汇清除的方式,由碳会计记录、总结和报告碳排放量的过程。这些定义只就碳排放本身独立而言,还未形成系统的概念。Janek Ratnaunga,Stewart Jones(2008)提出了碳排放会计的体系概念:“一般将碳排放会计和碳固会计合称为碳会计,把碳会计作为一个企业实施碳排放管理的体系,即碳会计体系”,认为碳排放会计是构成碳会计体系的一部分。该研究不仅指明了碳会计体系研究对碳排放会计研究的有利之处,而且对构建碳会计规范给出两种主要思路:一是基于京都议定书框架下,与IPCC原则相协调的碳信用的会计规范;二是在温室气体协定书内(GHG Protoc01)对CO2排放分别进行计量和报告的相关会计问题,成为目前研究碳排放会计问题最具系统、全面的文献,也可作为我国学者初始研究碳排放会计问题的参考,如周志方、肖序(2009)对Stewart Jones(2008)的总结,以及Liu Qiang(2009)对中国碳会计发展的基本情况介绍与基于“只有在分清排放源的基础上,实施碳排放会计才是有用”的论断。可以看出,学者们一致强调碳排放其排放源头的重要性,这是碳排放会计客体研究的重点。综合而论,笔者将碳排放会计定义为:碳排放会计是以碳排放量作为客体对其进行确认、计量、报告,用以传递企业碳排放过程和减排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

另外,由于缺少对碳排放会计的权威界定,导致目前一些研究将碳排放会计与碳会计概念混淆。碳排放会计与碳会计的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碳排放会计侧重于对碳排放所引起的会计内容,包括碳排放的分类、碳排放存货、碳排放计量、碳排放报告等。而碳会计其范围更广,除了碳排放会计的内容外,还包括碳固,以及一些涉及到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碳问题,如碳信用等。

(二)碳排教会计目的及实施步骤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实施碳排放会计,都需要有一个目标作为指引,激励全员为减排管理而努力。CCIC(2003)对企业实行碳排放会计提出三个方面的目的:一是建立有效战略管理GHG排放提供信息的需要;二是为企业参与到GHG交易市场做好相应准备的需要;三是企业服从政府在碳减排方面的相应管理。此外职业界的呼声也很高,ACCA(2009)政策执行总监罗杰・亚当斯基于对未来碳排放会计和报告准则的期望,指出建立碳排放会计准则可以让投资者、股东、员工和其他相关各方更容易地进行碳排放和温室气体测量,以了解企业经营表现。可见,企业碳排放会计的目的不仅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要履行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实行碳排放会计,承担对气候变化、温室气体减排进行有效管理的责任,有利于利益相关者对减排信息的需求。

现有文献主要从企业排放目标设定、边界划分、排放量计算、排放记录和报告的真实与公允性这四个方面予以阐述。其中最权威、最系统的实施步骤指南是2004年WBCSD&WRI联合的《温室气体协定书――企业会计和报告准则(修订版)》。这份指南就GHG存货的核算和报告进行详细阐述,概括为五步:识别边界;识别所覆盖的排放源;选择一个碳排放计算的方法;收集活动数据并选择排放系数;应用计算工具估计排放量。对此指南规范划分了GHG排放的范围:直接GHG排放;电力间接GHG排放;其他间接GHG排放的划分。在计算企业GHG排放方面,指南将GHG排放予以量化,即GHG=A×EF,其中A指活动数据(activity data),EF指排放系数(emission factor)。该公式简化了碳排放定量的研究困难,但也带来了另外的问题,即公式的构成因子如何确定、确定的标准、数据的来源等。这些都可能存在主观估计的偏差,而指南中并没有给出说明。但不可否认的是,指南的颁布为目前企业GHG排放会计(主要是碳排放会计)提供了实务依据,如澳大利亚Carbon reduction institute、Gary Otte(2008)、Jolin Warren(2008)等的论述,其中Jolin Warren通过对苏格兰碳会计指南的收集、总结,不仅提出借鉴GHG协议的企业碳排放会计实施步骤而且强调全员为企业碳排放会计实施服务的必要性,指出只有整个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经营目标向低碳经营转变,碳排放会计才能真正落实到企业中。

二、碳排放会计的不确定性问题

(一)不确定性的界定 国内外学者很早就对会计的不确定性,进行研究。奈特(1927)、科斯(1937)和哈耶克(1945)一致认为不确定性对企业存在和发展的重大影响性。美国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1965)提出会计不确定性的两个主要来源:一是与会计信息在未来持续存在的实体有关的不确定性;二是由会计在计量未来不确定事项时产生的估计不确定性。我国学者林长泉(1997)、李学峰(1998)、林斌(2000)、陈红,周映群(2004)、田建芳,丁君风(2005)等,对不确定性定义、分类,不同学科下不确定性表现,以及会计信息稳健性、会计假设与不确定性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承认会计的不确定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同时将不确定性归纳为概率事件和非概率事件。他们的研究立足于传统财务会计,对会计信息系统内外部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但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新兴会计分支――环境会计逐渐发展,其会计客体上的不确定性日益突

出,碳排放会计作为环境会计中的一个新领域,将这一不确定性表现为当前碳排放对未来影响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因此,碳排放会计的不确定性,可以说具有双重性:一是会计学科自身的不确定性,即会计程序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由会计估计、判断带来的不确定性;二是来自于会计对象(客体),即不确定性经济事项(碳排放本身)导致的不确定性。

(二)碳排放会计不确定性的研究现状 以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为核心特征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碳排放会计核算和报告的基础。但由于碳排放检测技术、标准的研究滞后,目前,碳排放会计还无法全面实施,WRl2009年的报告指出:如今世界500强企业中有60%采纳了温室气体协议下企业会计和报告准则所要求进行的GHG存货(主要是碳排放)核算、管理和报告。然而碳排放会计的不确定性主要还是因碳排放自身的不确定性所致。且目前的研究也以机构、组织为主。

加拿大环境咨询公司(2001)以林木业碳排放的管理为例,将碳排放会计中的不确定性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并量化不确定性所导致的企业碳排量差量,包括对基年的碳排放量和项目碳排放量比较分析,研究不确定性影响下,这两个因素是如何影响企业利润。同时对木制品企业可能存在的9种参数依据不确定性类型划分,依次进行不确定性敏感测试,判别不同参数的不确定性敏感程度,为管理不确定性提供参考。Richard Clarkson and Kathryn Deyes(DEFRA,2002)从估计碳排放社会成本的角度来分析不确定性,认为不确定性是由于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和边际成本法所致;并将不确定性分为两大类:科学上的不确定性和与经济价值相关的不确定性。另外,WBCSD&WRI(2004)在其联合的《温室气体协定书――企业会计和报告准则》中提供了企业GHG排放(主要是碳排放)数据的计量、估计中不确定性解决的工具,将GHG排放存货的不确定性分为两类:科学上的不确定性和估计的不确定性,其中估计的不确定性包括模型的不确定性和参数的不确定性,通过原则导向提供了各类不确定性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与此同时,政府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如俄罗斯政府联合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2004)通过使用完全碳会计(FCA)计算1988~1992年俄罗斯陆地的碳通量,指出基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会计方法比纯粹的自上而下会计方法更能缩小碳排放存货估计的不确定性。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的报告一技术摘要(2007)在阐述决策、风险和不确定性三者关系时,以一致性程度和证据量(独立来源的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对不确定性进行定性定义。虽然目前碳排放会计的不确定性研究还处在定性分析的阶段,但是仍有进步,如发现明确排放源头以及不确定性根源是不确定性解决的依据,故Jan Bebbington and Carlos Larrinaga-Gonza'Lez(2008)对气候变化的内在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时,指出温室气体排放的不确定性是温室气体本身的独一无二性所导致的,组织很难将其处理但可以通过“风险窗口”致力于不同利益相关者。同时指出研究者要解决温室气体排放的不确定性可以通过碳会计与会计责任共同研究的方法以及与碳账户设立相协调的规范研究来进行。Gregg Marland等(2009)在结合碳排放自身的不确定性与人为估计的主观偏差引起的不确定性基础上,认为不确定性在于对碳排放的估计,其中不确定性来源有两方面:排放形式的动态性以及全球排放影响的巨大、扩张性导致的不确定性;理解、估计全球碳排放、碳循环所需排放数据的数量不确定。此外,Gray(2002)、IPCC Good Practice Guidelines、Stem(2006)、周志方,肖序(2009)等也就碳排放不确定性产生的源头进行说明与分类,以便于披露碳排放不确定的信息,包括有益于不确定性的表内、表外披露,有助于不确定性在报告中的要素披露以及披露方式。综合而言,这些研究都还处在定性分析阶段,且更多地侧重于不确定性基础概念的辨析,而没有涉及如何解决碳排放的量化。这是目前碳排放会计研究的难点。

三、碳排放会计报告与鉴证问题及评析

(一)碳排放会计报告与鉴证问题 目前关于碳排放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排放披露的信息质量要求、报告准则和审计、鉴证准则的标准化问题等方面的建议。

WBCSD&WRI(2004)指南提出了碳排放报告的五个信息质量要求:相关性、完整性、一致性、透明性、准确性。并指出由计量、估计或计算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需要减少到切实可行的范畴内,但对于什么程度是“切实可行”的,指南中并没有说明。英国Aldersgate Group(2007)在对英国企业进行碳排放披露动因(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缺乏对碳排放披露的清晰定义和相关协议,特别是一致和可比的披露框架的缺失,影响了企业碳排放披露的发展。在这方面,报告列举了英国具体5项缺失的披露框架内容。为此,Aldersgate Group认为政府在促进企业碳披露方面需要进行以下方面的努力:标准化的披露准则、所有部门均使用的披露准则、政府的披露榜样、各机构在计划制定安排时对碳排放交易财务重要性的考虑等,体现了最早低碳发展的英国对规范化碳排放会计信息的努力。AnsKolk,DavidLevy and JonatanPinkse(2008)以碳披露计划(CDP)为例,从制度方面,阐述温室气体会计报告体系的发展,对CDP制度建立、披露所采用的方法和数据、投资者压力、碳披露报告通约以及碳会计通约进行详细说明,指出由于缺少披露的类型、排放数据以及可靠性检查(第三方鉴证),碳披露仍然存在争议、受到质疑,从而很难对已报告的排放进行检验,更不要说企业自身的实际排放效果。因此,碳披露体系存在的不足间接影响到信息的使用效果,即有用性。此外ProfRoger Simnett,The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ountants in Australia(2008)、CBI on climate changes(2008)、RachelJackson(ACCA,2009)、《ACCA&GRI联合报告――重要行业:面对气候变化报告的挑战》(2009)等都提出颁布全世界适用的碳排放报告标准化指南及第三方认证准则的迫切需求,以助于所披露信息的可比、一致,并将其通过立法化的方式得以实施。

第9篇: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范文

各利益相关方、非政府组织、管理机构和消费者均要求获得信息,了解气候变化对于企业的实际和潜在影响。政策制定者和管理机构制定了温室气体(GHG)的强制性报告,开展排放权交易计划,并公布披露规则和相关解释。气候变化相关报告的政府指导工作也正在展开。在对109个国家进行调查后,德意志银行最近指出,有270项政府决策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设立了目标。

全球各国环境部长在监控与测量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制定了相关规则,同时,各国财政,安全和商务部长也积极参与,制定措施和予指导意见,以获取信息,了解气候变化的风险和对企业的影响。

法令披露

丹麦、法国和瑞典金融监管机构现在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相关环境问题。在英国和日本,公布环境问题在年度申报中已成为必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US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lon)明确表示,现行证券法应该适用于披露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安大略省证券委员会(ontario Secu-rities Commission)也被要求表明立场,是否支持加拿大证券法适用于披露气候变化带来的相关问题。

气候报告对于企业也愈发重要。这不仅为了应对当前和未来监管工作,也可以管理风险,增强品牌力和获得竞争优势。全球60个国家数以千计的大型企业都向碳信息披露项目(CDP)报告了气候变化风险、机遇、战略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2009年,82%的全球500强企业按照CDP的要求公布了相关信息。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公布也成为普遍。超过1.000家公司按照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G3指南,正式和登记了可持续发展报告。在主财务报告中,公司报告了更多的非财务问题,包括气候变化问题。

在英国,德勤2010年11月了对于英国上市公司碳报告情况的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在受调查的100家英国上市公司中,超过半数(57%)的公司公布了一些碳信息,超过三分之一(37%)为公司碳足迹提供了相关数据。五分之一(20%)的公司正式报告了减排的确切目标。

但是德勤调查同时发现,报告缺乏一致性;没有第三方对数据进行核实(只有8%的受访者支持第三方核实);同期相比的具体信息不够充分,这些都使大多数报告的读者难以评估企业碳足迹减少的成绩。调查结果并非表明企业不愿意监督和报告气候对于它们的影响,而反映了可用工具的不成熟,气候报告现状的复杂性以及(多数可能情况下)报告以及计量标准的缺乏。

气候披露标准委员会(theClimate Disclosure Standa rdsBoard)最初致力于世界商业和会计领域的工作,该委员会对于保证一致性极为重视。但是,科学和技术(尤其是度量学和计量科)也可以发挥关键作用。所以,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DL)也参与进来。

NPL是英国国家测量基准研究中心,也是世界实验室网络的一员,为测量提供技术系统支持。英国所有经济与社会活动都依赖NPL的测量工作,而NPL使得这些测量保持统一,并满足活动目标。NPL开展研发工作,开发测量技术,提供咨询,维护标准,并确保国家间标准的一致性。

一百多年来,NPL致力于保证计量系统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最近,NPL与企业、政府和国际同行们展开了协商,以了解应当如何支持国际社会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努力。这次协商指明了一系列方法,帮助测量系统更好地参与进来,尤其是支持低碳技术的发展、更加精确的气候数据的收集,努力实现“碳”报告、税收、贸易和监管目标的统一评估。

过去十年里,各国政府和其它组织创造了一种叫做“碳”的商品,代表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影响。众多市场、税务,报告和管理工具都得到发展,旨在为该商品制定一个实际或虚拟价格,以减缓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增长速度,继而最终降低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温室气体的存量。为了使这些工具有效,实施对象――“碳”商品必须与实际数量相联系,而我们也正努力创造一种受理解、可控制的方式对数量加以测量。

现实可行的全球碳价格

当前,在制定可行、一致的全球碳价格问题上,我们只是刚刚起步。这是因为,受到影响的企业与活动数量非常有限;并不是所有的温室气体都被涵盖在内;有效价格低廉。现在,我们需要建立碳与实际排放量或减排量之间的合理联系。我们现行的税收、交易政策和管理工具为建立这种联系提供了可能。现行工具大体上可以满足目标的实现。

然而随着我们不断前进,如果可以带着紧迫性前进的话,情况将变得有些不同:更多的企业和活动将参与进来;更大范围的温室气体种类将被列入其中;新的低碳技术受到引进;碳价格上涨。我们需要确保碳与实际温室气体排放量或减排量的关系也随之变化。一旦它对企业有经济上的利好,使得企业改变生产活动,从而产生了1%的碳成本变化,我们需要保证,该变化也将减少1%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如果碳与排放间的联系未得到建立,操作层面的变化便毫无影响力,甚至使情况变得更糟。而我们的税收、交易政策和监管工具便不能达成目标。

这至少将产生四种后果:

1.在其它商品的交易、监管中(例如天然气与污染物),我们常常忽视透明度的重要性。但是现在,我们需要确保这个碳计量系统继续满足透明度的需求。

2.假如我们需要选择与融合监测和报告,就必须确保碳与实际排放量紧密联系。

3.随着监管工具的发展,我们需要以一种可控、统一的方式重新回顾科学、技术和协议,确保该联系能准确地维持在既定水平。甚至,当技术不再适应需要时,我们可以改变测量与报告方式。尽管很难,但改变也许是必须的。

4.我们需要发展新的科学技术来支持测量工作,满足新情况。例如,怎样测量碳捕获与封存中的长期泄露量,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国际测量体系有利于解决这个难题。NPL寻求继续在测量科学、技术和标准领域发挥国际领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