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时代的好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些年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与此同时,这也给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及不小的挑战。所以,就城市商业银行而言,首先应该对其本身在互联网时代中进行精确的定位,从而通过转型以有效地应对互联网金融时代所带来的全新挑战。根据以上的分析,首先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然后针对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中的明确定位做出了相关的解析,并提出了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转型的三大有效对策。希望本文能为我国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实施转型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帮助,从而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并为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城市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策略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恰好处于信息时代,而其特点就是使得信息数据迅速更新并丰富了人们间的交流方式。在这一大背景下,就出现了许多像移动支付、网络社交、数据更新和处理等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这些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还对全世界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和速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为,随着新型互联网银行利率的逐渐提高,在无形中就增加了传统银行存款所需的经营成本,这就表示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已经步入了高成本的经营新时代。因为互联网银行的飞速发展,所以我国传统银行的经营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目前,国内的城市商业银行正处于转型阶段,然而却因为受到社会经济下滑、国际投资减少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所以转型之路上存在重重困难。正是因为如此,城市商业银行更是应该通过经济创新、模式改革等方式来提升其竞争优势。
1.互联网金融的基础定义
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其实指的就是以互联网精神为行动指标的各大新生行业,这一定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解释。从广义上说,互联网的精神是“开放、共享、平等、合作”,全部具有互联网精神的经济形态都可以被称为互联网金融。而从狭义上说,互联网是互联网金融进行经济、贸易活动的平台,也就是这一过程中的资金融通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的。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存有许多的不同点,但其最大的不同点在于资金通融是否遵循互联网精神,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还具有操作便捷、成本较低等特点。
2.互联网金融时代城市商业银行转型的三大定位解析
2.1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城市商业银行之所以选择转型无疑是为了自身可以更好地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如果在缺乏可靠依据的情况下进行过度转型的话,就很可能会造成传统经济模式的崩溃,更严重的话还可能会诱发金融危机。所以,城市商业银行的转型应当以实体经济的转型为相关的依据,只有这样,其转型才会切实符合实体经济转型的要求。
2.2更好服务于广大顾客的金融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原有的运行模式不再适用,因为其诸多业务的服务已经很难满足广大顾客的金融需求,而逐渐被淘汰。所以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城市商业银行想要进行转型的话,就必须对广大顾客的需求开展全方位的摸底调查。只有明确了顾客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金融服务进行调整和改革,从而使其真正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2.3努力争取金融市场的新格局
近些年来,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使得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金融竞争变得紧张、激烈起来,所以渐渐形成了金融市场的全新格局。在我国处于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这一大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若想获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在这一全新格局中明确自身的定位。只有城市商业银行明确了自身定位,并积极完善自身不足,才能在金融市场新格局的竞争中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达到其自身和互联网金融共赢的最终目标。
3.互联网金融时代中城市商业银行转型的三大策略
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城市商业银行一定要紧抓这一历史机遇,加快自身的转型,进而能够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生存下去。基于此,下面本文就对加快城市商业银行转型的有效措施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3.1建立、完善其特有的移动金融平台
在上文中我们有提到过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存有许多的不同点,但其中最为明显的不同就在于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缺乏一定的灵活性,而这一缺陷必然会造成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若想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城市商业银行就需要建立、完善其特有的移动金融平台,这样才能使其应对互联网金融时代所带来的众多挑战。这就要求城市商业银行必须引进先进、科学的技术和设施或者对旧版本的移动终端软件系统进行升级、更新,这样才能顺应新时代的潮流。并且其移动金融平台的重心应该放在充分满足顾客需求的基础上,也就是要完善软件里涉及到转账、支付等程序的操作。除了这些之外,城市商业银行还应该时刻关注金融市场的热点,以切实拓宽广大顾客对金融业务选择的渠道,这样一来,其移动金融平台不但满足了顾客的多样化需求,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运营成本。
3.2加强智慧营销并不断提高智能服务水平
城市商业银行的智慧营销不但可以巩固银行和顾客间的关系,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商业银行的智能服务水平。那么,什么是城市商业银行的智慧营销呢?它其实指的是互联网金融所开放的平台、多种营销渠道和特点鲜明的金融产品三者间的结合,其最为明显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将巩固客源、私合顾客和服务顾客这三者完美的结合起来。与此同时,还要注意把各大新兴的互联网通信技术很好地运用到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中,这样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拓宽银行和客户的选择渠道,还可以完成高精度的网络营销。除了上述的这些,城市商业银行还应该有效提高其自身的智能服务水平,并将智能化服务做到标准化、集中化,这样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提高了其智能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最后,城市商业银行还应该加强与各移动服务提供商的合作,以实现互惠、互利的最终目标。
3.3加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
实际上,城市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企业间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因为这两者不但可以互补,而且又具有一定的良性竞争关系。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企业依靠其自身的优势取得了不小的发展成就,而城市商业银行不能因此就一味地对其进行打压和抑制,因为这样一来,并不能为城市商业银行带来任何的好处,只能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所以,城市商业银行应该树立两者各有优势和不足的正确观念,并积极寻求一种共赢的运作模式。例如,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够满足众多中小型企业的借贷需求,并且还能获取大量的信息数据;而城市商业银行拥有巨大的资金支持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因此,如果把这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就可以发现,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为城市商业银行提供大量的资源数据,而城市商业银行可以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这种各取所长的合作模式不但可以满足广大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还可以让这两者在合作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身不足,从而实现提高自身竞争力水平的目标。
4.总结
综上所述,由于近些年来互联网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已经步入了互联网金融时代,这不仅给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运营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同时也对其现有的管理方式、产品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就城市商业银行而言,若想要很好地顺应现代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潮流,就一定要加快其运营模式转型的脚步。只有城市商业银行不断对其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和运营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才能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而促使其顺利地进行转型。总而言之,只有成功应对了互联网时代对城市商业银行所提出的全新挑战,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和转型,从而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早日实现。这不仅是推动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同时也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侯文瑾.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中国农村金融,2014(02)
[2]喻石.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网点转型探析――以长沙市商业银行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5(04)
[3]陆岷峰.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大数据”战略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转型升级中的运用[J].经济与管理,2015(03)
数字阅读经历了互联网阶段,目前已经全面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时代是资讯内容的时代,是以“免费”为基本特征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是优质版权内容的时代,为知识创造价值的时代。互联网时代上网的代价很大,不但上网费很贵,电脑也很贵,网上支付条件不成熟,上网的局限性很大,因此真正的优质内容也比较缺乏。而移动互联网一出现就建立了付费的概念,手机短信每条两毛。但更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是随着智能终端的成熟和3G的普及而真正成熟的。
移动阅读有两个主要形态,一个是基于手机终端类似于苹果APP的阅读应用,一个是基于HTM5技术的移动上网阅读。
手机终端利用内置硬件和软件的优势可以提升阅读内容的用户体验和功能,包括下载速度和付费的便利,甚至可以提供某些离线服务。目前这种形态大行其道,各个手机厂商和平台商纷纷推出自己的终端和应用格式,其目的就是为了争夺手机用户的“入口”,控制内容应用在屏幕上的位置,以此掌握和主导用户和内容。
移动上网的前身是WAP。但受制于手机的智能化水平和网速,WAP提供的内容体验很差。但随着类似于HTM5技术的成熟,移动上网的用户体验正在逐步接近客户端。移动上网的最大好处是它的跨平台通用性。无论什么手机,都可以随时上网获得内容服务,不需要下载客户端。想想看,如果将来我们需要一款苹果商店的应用,一款谷歌手机的应用,还需要一款联想或小米手机的应用,每个人就必须都具备这些手机才能获得相应的服务,太困难。所以,我认为,移动阅读的未来是移动上网,而不是平台客户端。当然,在目前智能手机正在发展、网速和WIFI覆盖面尚不理想的情况下,各终端服务应用是必要的,今后也可以作为重要的补充。
数字期刊的“单元”与“流”
同时,客户的议价能力也将得到加强。随着买家初始阶段表现出来的对网络的兴趣逐渐消失以及优惠政策的结束,在线销售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将不得不证明它们能够提供真正的好处。然而,客户似乎已经丧失了对这些服务的兴趣,原因是这些企业所提供的好处已经难以补偿客户自己所面临的麻烦。随着客户对互联网技术越发熟悉,他们对初始供应商的兴趣也会下降,他们将会认识到,转换成本已经越来越低。
一旦在受互联网影响的诸多产业中出现平均盈利能力受到挑战的情况,那么每家企业都推出自己的特色便是大势所趋了,因为只有这样它们才能比业内平均盈利水平更高。要实现这一点,只能通过获取可持续的竞争优势——降低运营成本,实施优惠价格,或者两者兼备。
成本和价格优势可通过两种方式获得:
1 运营效率。运营效率优势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包括提高技术水平、提高投入质量、加强员工培训和提高管理效率等。有证据表明,互联网是当今提高运作效率的最强有力的工具。同时,由于面对互联网,大家共同使用一个平台,遵循同样的标准,企业通常通过较少投资便能获利。
然而,仅通过运营效率的提高并不能催生出竞争优势。企业只有获得并保持比竞争者更高水平的运营效率才真正称得上获得了竞争优势。可一旦一家企业创立出一套新的高效机制,其竞争者们便会争相效仿。再好的竞争模式最终也会导致竞争趋同,那时会有多家企业以同样的方式做着同样的事情。最终,客户会基于价格作出决策,从而降低产业的盈利能力。
互联网的本质使得企业保持运营优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过去的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应用的发展通常极为复杂、困难、费时和耗资巨大。这些特点使获得IT优势非常困难,但同时,竞争者因此也难以进行互相之间的效仿。但如今互联网的开放性,加上软件设计、工具开发和模块运作的发展,使得企业能够更容易地开展设计和应用。
云存储的价值在于生活模式创新
问题一:什么是云存储,存储虚拟化与云存储有何不同?
龚伟兵:云存储是通过网络提供的可配置虚拟化存储和相关数据服务,这个服务级别是可以按需要来保证的。云存储的第一个涵义是网络,最早我们通过云的图示表示网络,这是云存储的由来。“云存储”实际上借助了网络的概念,所以它有网络的意思在里面。
再有一个含义就是它的服务,如果没有存储作为服务提供给大家就没有“云存储”这个词。包括虚拟化存储,提供一个存储池,屏蔽后台的所有细节,提供传统的存储很难做到按需服务。包括很多厂商,包括惠普作为领导厂商也提供了很多解决方案。
杜国强:云存储等于存储虚拟化加上存储自动化,以存储虚拟化为最基本的核心,上面提供很多自动化的功能就可以达到云存储的效果,这是最简单的公式。
问题二:目前“云存储”有没有标准?
龚伟兵:特别清晰的标准目前还没有,SNIA目前正在着手规范相关标准。
问题三:“云存储”到底有什么好处?
朱晓兵:创新就是对用户最大的好处。今天正快速进入到信息化的时代,几乎每一天都要跟因特网、跟手机终端等信息工具打交道,在这样的信息潮流下我们必须适应“云计算”时代的到来。
我理解“云存储”是“云计算”落地的很基础、很底层的保障,带给普通用户和商用用户很直观深刻的改变,涵盖商业模式,客户服务的方式、业务流程,甚至管理模式和理念。
普通用户经常和互联网打交道,目前可能主要还是习惯在PC上写文章,传照片,将来可能都会发生改变。“将来子孙寻找遗产的时候要到网上找一下微博”,云存储最主要的好处就是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
杜国强:二十年前互联网兴起,全世界第一个网上电子商务平台发生在加州披萨店,可以通过互联网下披萨订单,也就是二十年前的互联网改变了我们今天的习惯。今天的“云”,不管是“云存储”还是“云计算”也会改变未来所有人应用IT的习惯。
云需要法律法规等配套设施的成熟
问题四:惠普的融合基础设施跟“云存储”有什么关系?
范圣俭:这里有一个从英文翻译到中文的障碍,最重要的词就是“融合”和“基础架构”,所有事情最终都要落地,“云计算”和“云存储”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基础架构问题。
余额宝与微信红包
例如,手机余额宝、微信红包等,马年春节前后着实让国人领教了移动互联网的厉害。为了抢占手机移动客户市场,运营商让用户感受到了移动互联实实在在的优惠和好处。在享有PC版余额宝同等的活期存款高收益的前提下,手机余额宝较PC端余额宝更有优势,转账免收手续费,转账5万元以下,2小时内就到账,还可以实时查看收益。与民俗结合的微信红包,春节象“瘟疫”一样传播,商家、明星、企业老总,乃至公司员工间、朋友间,纷纷尝试用微信发红包。
上述案例,恰恰让人读到的是运营商对“用户思维”的贯彻,即在市场定位、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环节,都“以用户为中心”。运营商发现:目前尚没有哪种商品可以像手机一样,24小时“黏”着国人,PC电脑或书籍都与之相差甚远。这就是所谓的“钱包可以丢,但手机不能丢”。
当春节到来时,运营商又抓住了“中国成年人,人人过节发红包”这一个点,玩起了“发红包”的民俗牌。微信红包一下就火遍了大街小巷,几乎成为马年春节的市场奇观。
消费者时代到来
信息时代不同于工业时代。由于信息透明,厂商无法通过信息不对称挣钱。市场已经由厂商主导演变成了消费者主导,即“消费者时代”真正到来。当我们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会很惊奇地发现,商家占领市场是如此容易,一夜之间便可以达到目的。
例如,iPad之所以风靡全球,在于其触屏、画面清晰。手机的各类应用,首先在于运营商将“触屏技术”这一让消费者感受舒适的技术“拿来”,消费者爱用手机、离不开手机,各类应用便纷至踏来,打车、购物、买机票,乃至交友、征婚、专业交流、教育等,不难想象,一切与生活、工作相关的领域,都会在移动互联网上逐步出现或已经出现,并一次次地掀起消费热潮。
印刷业正在加速探索互联网的应用
用户舒服、用户方便,用户需要,用户省钱,用户挣钱,解决用户问题……这些都是印刷人设计产品时要考虑的因素。
当下印刷业利润薄,而且在“去产能化”的形势下内需不足,不少中小印企面临生存危机。
这时,通过网络接单的合版印刷的出现恰逢其时,可以帮助客户大大节省成本费用。这是一种“合版后摊薄成本费用”的方式,可实现“价格≤成本+费用”的颠覆性定价模式,而传统定价模式是“价格≥成本+费用”。目前,不仅有台湾白纱、健豪、香港E-PRINT等成功案例,就连海德堡、小森、利优比、大族冠华等国内外厂商也在积极研发推广这种盈利模式。
此外,为了提高印刷厂的时间效率和规模效益,方正推出了以方正生产管理平台为核心,将网络印刷平台和自动化生产管理平台融合的生产系统的“全能印厂”。
在移动互联网方面,海德堡推出了“印通掌上通”软件模块,可以让印刷包装厂老板和专业人员通过iPhone或iPad,在指掌间完成对印刷厂的管理和监控。涂书网也曾推出过手机APP,面向手机照片印刷的“印吧”,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已经关闭,但其探索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也精准地切中了客户的需求,符合未来发展趋势。
不错,就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
按照现有仍不完善的概念概括来给分享经济下的定义是,分享经济(Sharing Economy),也被称为点对点经济(Peer to peer economy)、协作经济、协同消费,是一个建立在人与物质资料分享基础上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
分享经济包括不同人或组织之间对生产资料、产品、分销渠道、处于交易或消费过程中的商品和服务的分享。这个系统有多种形态,一般需要使用信息技术赋予个人、法人、非营利性组织以冗余物品或服务分享、分配和再使用的信息。一个通常的前提是,当物品的信息被分享了,这个物品对个人或组织的商业价值将会提升。
当然,大部分概念都是相对的,分享经济也不例外。分享经济是相对独享经济而言的。传统经济时代是独享的世界,独享才能创造垄断,才能保持稳定的现状,也才能铸就坚固的行业壁垒。以前倡导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独享经济时代一个弊端是往往容易造成垄断,进而束缚行业创新与进步;能够导致资源大量闲置浪费,生产力得不到最大发展,资源配置达不到最佳状态,最高效境地。
当然,独享经济之所以“独享”一个历史阶段,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资源能充分利用,配置能够最为高效,一个最大的前提是供给侧与需求侧信息能够畅通,能够无缝对接,能够分分秒秒计算的高效传递。在独享经济阶段很难实现,主要是没有手段。
互联网的诞生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喷涌而出,移动社交的广泛出现,以及美国房屋分享Airbnb、Uber与中国的互联网巨头BAT的诞生,让独享经济逐渐走向后台,分享经济成功上位。例如:滴滴出行公司等互联网叫车服务的出现,改变了出租车行业以及需求与供给的现状。过去刮风下雨下雪、上下班打不到车的状况已经改善。并且满足了多层次的需求。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可以依次打出租车、快车、专车,车主中又可以叫豪华型与享受型。而互联网叫车使得私家闲置车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和配置,百姓分享到了这些整洁、干净、车况好、服务好的闲置车资源。这些闲置车司机分享了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互联网叫车模式无论在哪个时间段都不可能打不到车。
分享经济之下,人们的生活更趋向于简洁化,越来越多的人走到众享行列当中,不仅仅是主动的应用别人的众享成果,更是将自己手中的闲置资源众享给别人。
从中可以看出,分享经济是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期阶段为代表的新经济的表现形式之一。互联网信息传播的高效、透明、对称给资源配置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最佳方式。没有新经济就没有分享经济,没有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分享经济就不可能诞生。互联网平台是信息出入口,在云端处理和匹配这些信息。移动互联网是客户和分享经济参与体的信息获取和发出的载体。
在新经济时代,分享经济绝对是新潮流,是下一个风口。独享经济的传统思维,在新经济下已经岌岌可危、难以存活下去了。苹果跨界进入智能手机行业,取代传统手机诺基亚老大的地位;微信跨界进入移动通讯领域,抢了三大移动运营商的饭碗;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让传统银行战战兢兢做噩梦;AlphaGo使得人工智能对人类智能提出了大挑战。
笔者始终坚持认为,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物联网、传感技术等新经济、新金融正在颠覆性的革传统行业的命。结果遭遇到不少质疑甚至抨击。但跨界与颠覆无处不在,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之势跨界、颠覆着所有行业。
分享经济的潜力非常之大,在中国仅仅是在出租车等几个少数行业、实体经济、商业服务业等有所涉猎。比如,房屋分享Airbnb已经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覆盖34000多个城市,市场估值255亿美元。而在中国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餐饮APP让顾客轻松就餐
餐饮APP客户端遍地开花,逐渐改变食客们传统的就餐方式。再也忍受不了干什么都要排队了?上海财经大学的9名学生设计开发了一款“排队无忧”手机APP,通过实时更新各餐饮商家“已排队人数”,让顾客直接通过手机APP预订餐位,实现“远程取号”。这下不用急匆匆地赶到餐厅门口去排长龙凑热闹,让消费者轻松就餐。
易观国际研究报告显示,美食应用类移动客户端市场累计账户数达5080万。如今有很多用户已经习惯在就餐前利用手机搜集餐厅信息。苹果也在APP Store里专门开辟“美食佳饮”专区,消费者也越来越青睐像美食美刻APP这样专门用于美食分享、美食推荐的客户端。APP营销越来越受到餐饮企业的关注,正在逐渐成为餐饮企业吸引消费者的入口。
美食美刻是一个基于地理位置的图片分享社交平台,通过美食图片展示,给消费者更直观的感受。美食美刻餐饮APP客户端是继团购网之后的另一种餐饮信息化应用。 APP客户端更加方便快捷,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了解相关信息,以便做出选择。而对于商家来讲,APP客户端是一种自主营销的有力手段,可以使商家更直接地了解用户的需求以及用户的活跃度,从而能够更好地调整产品。“美食美刻注重用户的感受,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美食美刻刚刚开始运营,目前还未与餐厅有相关合作,但以后肯定会有的。”美食美刻联合创始人田原说。
移动互联网使消费者更易于分享美食,微博、微信等工具的出现使消费者更乐于分享就餐经历。美食分享者通过展示精美的食物图片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互动,正是这些喜爱分享美食的食客一族,构成了庞大的社交网络,为APP的开发者提供支撑。当美食美刻这样的APP在食客一族中流行起来,就会使餐饮业的营销模式发生转变。在谈到美食美刻的盈利模式时,田原说:“目前来讲,我们的主要目的就是吸引用户,做好内容,当有了充足的用户数量,以及优质的内容之后,最适合的商业模式自然就呈现出来,我们并不担心盈利模式。”
除了美食美刻这类社交平台,还有一种APP和某些淘宝网店一样,有自己的实体店。例如湘食记、粤色天香等餐厅开发出自己专有的APP,消费者就餐前后都可以通过APP来查找和评价自己喜欢的美食。
北京移动公司移动互联网分析师谢振兴认为:“用户潜在需求和移动互联网的便利性促使餐饮业和移动互联网结合。餐厅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开发自己的APP客户端是必然趋势。”餐饮业和互联网结合方式有很多,APP、团购只是其中的两种形式,以后还会有很多。田原说:“目前餐饮业与互联网已经有了非常多的合作方式,如团购、折扣活动、试吃等等,我想以后会有更多的合作模式,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我们也更愿意与更多的餐饮企业共同探讨,进行给用户带来更多实惠的合作。”
云计算为餐饮ERP添彩
APP助力餐饮变革的同时,云计算也推动传统餐饮ERP深度应用。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说ERP系统和云计算都体现了资源整合理念。金蝶集团高级副总裁陈登坤认为:“云计算,云服务在信息时代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餐饮信息化要与世界同步,基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社交化ERP,提供餐饮企业互联网云管理服务。”
有人将云计算与传统信息化的关系等比作餐饮连锁管理模式与餐饮单店管理模式。传统餐饮信息化实施与餐饮单店管理模式有着类似的特点。首先是对软件实施的要求很高,操作相对比较复杂;其次是数据不能共享,普遍存在对营运数据运用不充分,不能发挥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决策的优势。但是,餐饮连锁管理模式则有着与传统餐饮单店管理模式不一样的运营思路,餐饮连锁管理模式体系下的餐饮企业会花大力气打造一个核心管理团队,这个核心团队承担着经营决策作用,为餐饮连锁店制定战略发展方向,并负责拟定详细的可执行方案。
餐饮业信息化专家把云计算中的“云”比作餐饮连锁管理模式中的总部核心团队,云计算的客户端就像餐饮连锁管理模式下的分店。如同餐饮连锁管理模式一样,数据统一管控,云计算在“云”的另一端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其次,客户端需求低,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就像餐饮连锁管理模式中对连锁分店管理团队的要求一样最低,操作起来也最方便;再次,云计算的数据与应用共享,就像餐饮连锁各分店之间可以通过集团总部共享管理经验,营运方案,客户档案等资源。随着核心团队的不断壮大,其功能和服务支持的内容范围将会更广更精准,云计算也是一样,会为各客户端提供更多更精准的信息来支持其发展壮大。
云计算成为影响餐饮ERP产业发展的下一个重要技术已日渐成为业界的共识。互联网的精神实质是自由、平等和分享。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一种最能体现互联网精神的计算模型,云计算是推动餐饮ERP深度应用的助推器。
餐饮搜索是新趋势
ERP管理系统、APP客户端等信息化手段给餐饮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目前只有一些较大的餐饮企业开始采用,离普及还有一定距离。餐饮ERP管理模式创始人、餐饮信息化建设专家朱明坤认为:“目前,餐饮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不深入,大部分只停留在基础层次,像点单、打单系统这样的底层应用较多,而管理层次、运作层次的应用却不够规模。”
此间举行的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互联网”成为最热词。互联网巨头与电影从业者都渴望形成共识:“电影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在哪里?“互联网+”如何把中国电影带进更光明的未来?
类型片百花齐放
“无论是定位在‘宅男宅女’,还是三线城市‘小镇青年’,只要投资不大,聚焦细分群体,在互联网环境发达的今天,都会有机会。”爱奇艺副总裁杨向华在本届电影节论坛上说。
一些电影从业人员表示,中国商业电影的类型构成已经从过去的单一化走向百花齐放,这也成为电影产业趋于完善、工业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表征,而互联网在当中起到了“降低影片制作宣传发行成本”“大数据精准营销”等关键作用。
“在讨论不同影片类型的时候,大数据也许能够给大家带来更明确的指向。”演员徐峥表示,数据能用来分析什么题材、什么主创和演员阵容等会被观众喜欢,进而预估票房,并反作用于投资规模。“这样做的好处是一些投资小,又有一定观众人群的类型片不再会轻易‘死掉’,使得任何类型片都有出精品的可能性。”
后产业链能否借力崛起
“2014年电影节之后的一年中,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首的互联网企业开始电影产业整合性布局,如今生态系统已经建立,这是革命性的。”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不无忧虑地表示:“几乎一夜之间,拍电影不再是电影公司的专利,未来传统电影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2015年3月,阿里巴巴出资入股光线传媒,双方宣布将在电影投资、互联网新媒体渠道发行等多领域展开合作。显然,互联网巨头已不再满足于通过网上售票与在线选座来接触电影业。
对此,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强调,阿里巴巴的兴趣不在拍电影,而是将更多解决“让天下没有难拍的电影”这一商业模式的革新问题,并不会与华谊兄弟、博纳影业、光线传媒等在电影内容创意及生产制作上做“正面交锋”。
“我想说,‘互联网+电影’的主体是电影,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着利用互联网重塑自己、改造自己的机会。互联网不只是渠道,相反,它将对娱乐文化产业产供销体系带来新的价值。”张勇说。
纵观大陆电影市场,影院票房收入占整个电影业收入的80%以上,而在美国投资回报则大部分来自于电影版权发行、主题公园、衍生产业开发等。
互联网能否解决电影后产业链发展中的“痛点”?2015年5月中旬,腾讯、京东等互联网企业宣布进军电影衍生品市场。《复仇者联盟2》热映期间,天猫联合40多个获迪士尼正版授权的品牌独家首发电影衍生品,产品从扫地机器人、移动数码产品,到家居生活用品、服装鞋帽等,销售业绩斐然。
“相比迪士尼的全产业链,国内销售的电影衍生品还比较匮乏,且山寨货泛滥。”优酷土豆集团高级副总裁朱辉龙认为,互联网应该提供更多平台,增加与观众的互动,将影视形象更加生活化,帮助建立其与观众的情感连接,同时利用电子商务开发多元购买渠道。
谁将占领产业制高点
在互联网、大数据推动下,未来是内容公司还是渠道公司能占领电影产业制高点,一直以来备受业界关注。
在徐峥看来,大数据并没有“绑架”电影人的决策。“最终还是要回到内容端上面,电影人仍要以一个艺术家的身份进行创作。”
互联网界人士也认同内容为王的判断。阿里巴巴集团数字娱乐事业群总裁刘春宁说,“互联网+”,“加”的是好作品、好内容,这是产业变革中不变的那部分。“互联网只是一种通路,一种技术手段,内容才是电影行业的竞争壁垒。”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高达5亿,这些用户都可能成为互联网电影的受众。“但问题是,有没有好的影视作品能拿到网上售卖。”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长田透露,2015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电影版权的价格飙升了3倍之多,“这说明市场还是缺好东西。”
机遇和挑战并存,抓住了是机遇,抓不住便是挑战。张勇认为,“互联网+电影”不应该是简单的数学加法和非此即彼的对立,而应是化学反应,是以“透明,分享,用户参与”的互联网的技术和思想,帮助电影产业的整个链条革新和升级。
相关链接:2015年上半年的热门影片
2015年初,由互联网热门漫画《十万个冷笑话》改编的同名电影在全国上映,以不到千万元的制作宣发成本轻松赚得近1.2亿元票房。
无独有偶,《分手大师》及《小时代3》主打轻松浪漫主题,以女性角色为核心,成功将大批粉丝带进影院。
关键词:虚拟网络;网络经济学;网络外部性
一、引言
网络是网络经济学的核心概念,网络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形态,经济运行网络化是其与以往传统经济形态最大区别,对网络经济中的“网络”的界定及特征的研究自然成为网络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网络是指纵横交错的结构和组织,为了更准确地表达网络的内涵,经济学更倾向于采用网络的数学定义,网络是一种由结和链组成的拓扑关系结构。由于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容易形错觉,将网络经济的“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特别是互联网等同起来。但实际网络经济学的研究早于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经济学的出现源于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网络经济学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期,一些具有网络基础设施的产业,如电力,煤气,热力供应,自来水,电信,铁路,邮政的发展日渐成熟,这些产业以物质型网络为基础如电信网络、铁路运输网络、电力网络等,必须通过完整统一的网络才能提供社会化的服务,水平网状的结构,使其行业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自然垄断倾向,早期的网络经济学规制与竞争的平衡对这些具有网络型产业展开研究,此时的网络经济学实质是网络产业经济学。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信服务、计算机软件,银行卡服务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研究人员从这些行业观察到了网络外部性的存在,所谓网络外部性,即随着使用同一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数量的变化,每个用户从消费此产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效用变化。简而言之,网络的价值与网络的规模成正比,和早期的网络产业经济学相比,此时的网络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存在物理连接的实际网络,如电信的通讯网络、城市自来水供水网络,虚拟的网络,即由使用某产品或服务的人群构成的网络成为了网络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使用某产品或服务的用户可以看成构成网络的节点,节点之间信息交换或者相互依赖形成了节点之间的”连接”,从而构成了所谓的虚拟网络。
二、节点之间的连接
无论是物理网络还是虚拟网络,都是由节点和节点之间的连接而构成的网状结构,对于物理网络而言,节点之间的物质连接显得直观且容易理解,但对于虚拟网络,由于不存在物质介质,节点之间的连接显得抽象晦涩。节点连接的性质决定的网络外部性强弱与性质,卡茨和夏皮罗在1985年对网络外部性进行了分类,将网络外部性分为直接网络外部性和间接网络外部性,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是通过消费相同产品的用户人数对产品价值的直接影响而产生的,也就是说随着某一产品的用户人数增加,产品的价值会增加,用户人数的增加直接给老的用户带来了好处。而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某一基础产品用户人数增加,使得相应的互补品更丰富、更容易获得从而使得基础产品的价值增大,也就是基础产品的用户人数的增加间接给用户带来了好处。如果从节点间连接角度,在存在直接网络外部性的网络中,节点之间连接体现为节点之间的某种形式的信息交互,对于不同的产品或服务而言,信息交互所体现的具体形式会有差别,信息交互是双向的。下表给出一些比较典型的网络产品的节点连接的具体体现。卡茨与夏皮罗从计算机硬件与计算机软件这一对互补产品上观察到间接网络外部性的存在,计算机硬件的用户人数增加,使得基于硬件的计算机软件的供给会增加,从而最终使得计算机硬件的老用户得到了好处。因此又将间接网络外部性称为“软硬件范式”。绝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只要是基础产品和互补产品组成的系统产品领域都会有间接网络外部性的存在,比如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操作系统是硬件,互补产品是软件;耐用品与售后服务,耐用品是硬件,售后服务的软件。由于中介平台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往往是互补的,因此间接网络外部性又被称为“市场中介效应”。和直接网络外部性不同,存在间接网络外部性的网络各个节点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信息交互,节点之间的连接体现为利益的相互依赖。具体而言使用基础产品的用户所构成的节点和使用互补产品的用户所构成的节点相互依赖。以婚姻中介为例,可以认为婚姻中介为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分别提供“寻求女/男性配偶”的婚介服务,这一对服务是高度互补的,因为假设在一种极端的情况,如果只有女性用户或者只有男性用户使用该婚介服务,该婚姻中介提供的婚介服务价值为零。一对互补的产品或服务往往会具有间接网络外部性,假定有一女性用户A已经在使用该婚姻中介,突然有大量的女性用户成为该婚姻中介的新用户,女性用户的人数的增加并不会直接给A带来好处,因为A只能与男性用户匹配,但女性用户人数的增加会给A间接带来好处。由于这些大量女性用户的涌入,会带动更多的男性用户加入到婚介,使得A匹配成功的几率增加,A间接的得到了好处,即间接网络外部性。有时间接网络外部性的市场中介不如上例中那么明显,以影碟机作为例子,影碟机以及碟片构成了互补的产品,假定市面有多种不同制式的影碟机,不同制式的影碟机所支持的碟片格式是不同的,因此使用某种制式的影碟机的用户越多,基于该制式的碟片就应该越丰富,假定有一用户A选择了某种制式的影碟机,突然有大量新的用户也选择了同种制式的影碟机,新用户人数的增加并不会直接给A带来好处,但新用户人数的增加会使得会有更多碟片供应,给A间接带来好处因此,对于虚拟网络而言,节点之间不存在物理连接,节点之间的连接体现为节点之间的直接信息交互,或者间接相互依赖。例如对于购买某种水果(比如富士苹果)的用户会是否构成网络经济学上所谓的“虚拟网络”,判断的依据就是吃苹果的用户直接按会不会有信息的交互,显然没有,因此节点和节点之间不存在直接的依赖。第二苹果有没有和其他产品构成互补产品,或者说单独购买苹果的价值不大,如果也没有的话,也就找不到间接依赖的存在,因此对于购买苹果的消费者不会构成网络经济学意义上的“虚拟网络”。
三、虚拟网络与互联网
网络经济学所指的网络不完全等同于互联网,网络经济学所指的网络更多时候是虚拟的网络,但很多虚拟网络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比如使用QQ的人群构成一个虚拟网络,使用支付宝的人群构成一个虚拟网络,无论QQ所提供的即时通讯服务或是支付宝所提供的第三方支付服务,都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此时虚拟网络以互联网为基础。另一种情况,互联网的出现强化了组成虚拟网络的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使得该虚拟网络的网络外部性更加显著。在互联网没有普及之前,软件产品的强网络外部性特征已经显露,比如在早期文字处理软件WORD和WPS的市场竞争中,假定WORD和WPS两者之间彼此互不兼容,则使用其中任何一种软件的人数越多,意味着用户在打开其他用户创建的文档时会更方便,即用户的人数越多产品的价值越大,这就是所谓的网络外部性。虽然当时人们并没有使用互联网来进行文档的交流或分享,此时的虚拟网络并没有以互联网作为基础。只不过当互联网出现以后,文档的交换或者分享通过互联网来进行时,文字处理软件的网络外部性会愈发显著。究其原因,由于互联网的使用,人们进行文档交流速度大大提升了,文档交流的范围也大大扩大了。网络外部性的大小取决于网络的规模和网络内物质的流动速度,互联网的使用使得使用WORD或者WPS人群进行文档交流更快速、范围更广,强化虚拟网络的网络外部性特征,因此网络经济学所指的网络虽不能等同于互联网,但互联网的兴起丰富了网络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四、结语
无论是直接网络外部性还是间接网络外部性究其原因都产生于网络节点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存在有直接网络外部性的网络节点之间是一种直接依赖关系,而存在间接网络外部性的网络节点之间具有一种间接依赖关系。如何界定虚拟网络,最重要的依据是通过判断网络节点之间有无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但是世间万物多多少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这样容易使得网络的概念过于泛化,最后在界定是否具有网络外部性时,不仅仅要看有没有,还要看网络外部性的显著程度,只有当网络外部性特征显著到能够因此改变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以及商家营销决策,才会成为网络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韩耀.《经济网络、网络经济与网络经济学》[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2]聂庆《网络经济学有关虚拟网络的研究综述》[J].科协论坛2007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