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范文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第1篇: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范文

一、发展现状

自2001年芮城县承担农业部农村沼气小型公益试点项目,到2002年国家启动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以来。我市13个县(市、区)承担了国家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户用沼气、养殖小区、大型沼气工程和乡村沼气服务网点项目,同时完成了省农业厅安排的农村省柴节煤炕连灶和三沼综合利用示范等项目。

1、户用沼气发展迅速、覆盖面大

截止目前,全市共完成农村户用沼气13.35万户,占全市总农户89.9万户的14.8%。户用沼气覆盖村共计2397个,占全市总村数3188的73.8%,其中建设规模占所在村总农户的比例在50%以上的村有406个,建设规模达100户以上的村有238个。全市户用沼气平均使用率为71.2%,弃用的占25.5%,报废的3.3%。原料供给方面,来源方便或白有养殖保证原料的72.5%,外购原料的占27.5%。原料类型方面,以粪便为主的占96.4%,秸杆为主的3.6%。

2、养殖小区及联户沼气稳步发展

截止目前全市共完成养殖小区及联户沼气工程项目77处,分布在临猗、芮城、稷山等七个县市。发酵池平均容积为了122立方米,贮气柜平均容积为20.8立方米。正常使用率为93%,平均每处供气户数达8户,供气户数在10户以上的达到25处。

3、大型沼气工程项目进展较慢

中央和省里批复的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共20处,目前完成建设任务并正常运行的9处。养殖情况方面,年平均出栏生猪5278头,年存栏蛋鸡10万羽,供气农户1600户。有4处因养殖企业经营出现问题而停工,其余几处工程项目正在建设中,但总体进度较慢。

4、省柴节煤炕连灶项目深受欢迎

吊炕自2008年在运城试点以来,由于施工方便、投资小、适合晋南农民的生活习惯,很快在全市普遍推广,目前已完成32000余铺,广大农户应用推广的热情很高。

5、三沼综合利用试点效果明显

近年我们安排了三沼综合综合利用示范点建设,取得良好效果。永济市于乡镇北梯村以大型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菜)”示范点,建成3000亩的循环农业基地,养猪、葡萄生产和粮食生产相互促进,带动农民增收,促进新农村建设;盐湖区三路里镇杨家门村“猪-沼-菌(鸡腿菇)”示范点,用沼渣、沼液对食用菌基料进行浸伴,增加产量的同时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闻;喜县东镇上镇村“猪-沼-粮(菜)”示范点促进了循环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沼”综合利用在我市的大面积推广,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起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有力的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1、户用沼气使用率不平衡

从全市情况看,目前全市户用沼气平均使用率为71.2%,但存在使用率不平衡问题。一些起步比较早,管理比较规范的县如芮城、临猗、稷山、垣曲、新绛等县的使用率在80以上,使用效果好的村使用率要达90%;一些发展较迟,管理跟不上,缺乏原料,靠近城郊的地方使用率不到50%。从年使用时间上,好的用户,一年12个月都在用,差一点的用户,仅在夏季、秋季5~6个月用,还有的一些用户,时用时不用。

从整个效果来看,农村户用沼气使用率存在较为突出的不平衡问题。主要原因有:一是在建设初期,选址不当。一些村干部和农户认为国家投资钱,先争取。在其使用中需要对池子维护和进出渣,时间一长就怕麻烦,不想再用下去。二是因为农村养殖业格局的变化。过去家家养猪,现在随着劳力转移,养猪业向大户集中,有相当部分农民都不养猪了,造成一些已建沼气池没有原料进池,只好花钱购买猪、牛粪,少数户干脆停而不用,造成很大浪费。

2、大型沼气工程项目进度缓慢

我市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设任务为20处,目前完成建设任务并正常运行的9处,总体进度缓慢。导致大型沼气工程项目进度缓慢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运城市作为农业大市,财政对各种项目支持力度都很有限,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无法足额到位,无形中将这一部分资金的落实转给了各养殖企业,另外,由于近年来养殖行业不稳定因素的不断增加和养殖成本的提高,有一部分企业在资金周转上面临种种困境,最终因国家投资少、地方难配套、企业有困难等问题,使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设受到严重影响;二是在入户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入户难、入户慢问题;三是运行成本和运行费用无法得到保障,对长期运行和科学管理造成了影响。

3、服务网点正常运行难度大

经过几年的建设,我市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已建成675处,已经实现了服务网点全覆盖,形成了县、乡、村沼气服务网点三级网络体系,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这些网点无法发挥其有效作用。主要原因是运行费用无法得到保障,全市大部分网点属无偿服务,服务人员收入无法得到保障,极大影响着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上近年来户用沼气建设数量的减少,沼气技工流失问题比较突出。在运行模式上还没有形成一套较成熟的按市场化、规范化开展有偿服务进行运作的机制。

三、建议及对策

1、项目建设上要进一步明确思路

一是户用沼气项目要以提高使用率为前提,稳步发展户用沼气,加大对现有户用沼气管理和维护力度,在病池修复工作上,希望国家给予补助;二要重点发展养殖小区,随着适宜建设户用沼气农户的逐年减少和养殖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养殖小区越来越受到欢迎,在十二五期间应大力推进;三要加大大型沼气工程项目建设和推进力度,由于大型沼气主要为农民供气,带有公益事业性质,国家应加大项目补助标准,我们建议大型沼气项目国家补助应在80%以上。保证上一个成一个,发挥良好的作用和效益,促进新农村建设。

2、健全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

在服务网点管理运行方面,针对当前网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积极探索总结一套规范的服务网点运行模式,解决好网点服务的内容、服务人员的报酬、网点零配件的购进,网点服务的收费等问题。建议成立县级农村能源开发服务中心,承担项目建设和持续服务工作,实行企业化动作机制,根据服务的范围和规模国家给予相应补助,以此来保证项目建成后的正常运行,发挥效益。

3、加强“三沼”综合利用示范推广力度

实践表明,“三沼”利用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明显。我市当前推广的各种综合利用模式和各示范点效果虽然十分明显,但规模并不大,需要国家和省里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加大对综合利用方面投资力度,以“三沼”综合利用良好的效果、强大的作用,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第2篇: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现状;解决策略

一、引言

海洋资源以其可再生性、环保性、总量大等特点相比其他不可再生资源更具有发展潜力,我国大部分海洋可再生能源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长期以来其经济增长有很大一部分是以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污染的以牺牲生态的粗放型的方式实现的,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势必存在巨大风险,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有助于改变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向环境友好型的集约经济模式转变。

二、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海洋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种类丰富、可再生等优势,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储量比较丰富,大大有助于我国当前改善能源结构和能源开发。下文将重点介绍我国部分海洋能源的发展现状。

(一)潮汐能

潮汐能是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最高的一项能源,中国潮汐能资源(不含台湾)总蕴藏量约190GW,可开发装机容量200KW以上,潮汐能源的总装机量为21.8GW左右。我国共建成潮汐发电站76座,但只剩浙江温岭的江厦站、浙江玉环海山站和山东乳山白沙口站3座,其中浙江温岭的江厦站成为世界第三大潮汐电站。虽然在潮汐能的开发利用上,我国相对比较先进,较为成熟,但目前我国潮汐能开发资源占比非常低,还不足1%,属于新能源尚未开发的领域,开发力度远远不够。

(二)波浪能

波浪能是海洋可再生能源中发展第二快的能源。我国对波浪能的开发利用已初步实现商业化,可以说开发潜力巨大,国家也在积极启动相关项目,准备研建装机容量在500KW以上的多功能互补独立示范电站,以实现稳定持续的电力供应。

(三)温差能

温差能,是由于海水的温差而产生的能量。我国南海和东海的部分海域,能达到20摄氏度以上的温差,所以其蕴含能量十分可观。虽然我国在掌握海洋温差发电技术的时间要落后于美国和日本,但在技术上却并不落后,甚至赶超,美国朗肯循环的发电效率为3%,日本上原循环发电效率为4.9%,而我国研究的国海循环发电效率为5.1%,但仍需进一步发展。

(四)盐差能

目前国际上对盐差能的利用技术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实用性的盐差能发电站还未真正建立和应用。由于盐差能发电相关技术效率较低,成本高昂,并且我国盐差能资源地理分布不均,受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盐差能的利用还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五)潮流能

我国在定海摘箬山岛建了一座长25米,宽20米,吃水深度1.2米的海流能发电实验平台,是目前国内累计发电量最大,也是唯一长时间高效发电的海流能机组,且不需要建坝,大大缩短了建设周期,不会产生建坝所带来的淤泥影响鱼类洄游等问题,属于生态友好型发电。

综上,我国的海洋可再生资源开发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虽然技术水平总体比较低,效率也有待提升,但相信海洋可再生能源必然能为我国的能源短缺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调开辟新道路。

三、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起步晚,法律法规不健全,技术研发人员匮乏,加之我国海洋能自身的一些特点,我国的海洋能产业至今未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具体而言,我国海洋可再生资源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障碍:

(一)体制障碍

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仍存在繁杂的审批工作,既易产生腐败,出现寻租,使资源难以实现最优化配置;又存在时滞,降低经济活动的效率。而我国的海洋能存在多头管理、跨部门监管,对海洋能的研发管理、项目审批、电价制定等分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这种分散式的管理势必会引来权责不明、政监混淆等后果。

(二)技术障碍

我国对海洋能的研发力量非常单一,主要集中在少数几所高等院校,且相对分散,创新性不足,且由于海洋能自身特点而形成并网障碍。我国海洋能资源分布相对分散,且由于技术不成熟等各方面原因,使大规模发电并网非常困难。

(三)融资障碍

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复杂且投资周期达到10年甚至15年,长期投资加上风险较大导致海洋能产业吸引风投资金融资困难。再者,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属高新的技术产业,在技术人才资源的培养上的投入资金也不足。

(四)市场障碍

海洋能的市场障碍主要在于价格偏高,使其与其他常规能源相比竞争力较差。我国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成本一般在0.3―0.5元每千瓦时,但波浪能发电平准化电力成本0.28―1.04美元每千瓦时,潮汐能发电平准化电力成本0.26―0.84美元每千瓦时,且就目前来看,除了潮汐能利用技术基本成熟能够实现商业化之外,波浪能、潮流能还处于小型示范的起步阶段,温差能还在试验探究阶段,都未真正实现商业化。

(五)地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海洋能地域差异非常大,潮汐能福建和浙江两省的分布占全国总储量的80%以上;潮流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浙江,占全国的70%以上;波浪能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海南;盐差能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福建。从空间上来看,我国的海洋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而在北部沿海不论是在海洋能的储量上还是开发利用程度上都要低于南部地区,在地区分布上存在不平衡性。

四、解决对策

在海洋可再生能源纲要(2013――2016年)中政府明确提出了海洋能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以及整体规划,可以说为海洋能产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整体战略规划,协调管理

海洋能涉及部门众多,存在交叉管理,立足于本国国情,应建立垂直管理机构,且应该对该机构的行政管理有所倾斜,以消除政策障碍,此外,要减少行政审批,提高办事效率,缩小权利寻租,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二)建立海洋创新体系,加快人才培养步伐

我国海洋能产业的创新需要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以及新能源企业共同作用相互配合。可借鉴英国的经验,建立科研机构、企业、高校三位一体联合开发体制,科研机构负责研发,企业确保投入,加速商业化,高校负责人才培养,政府则进行协调和监督。

(三)拓宽融资渠道,多元融资

由于海洋能产业自身的一些特点,融资渠道一般是通过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融资租赁以及上市融资等。此外,还有PPP筹资、政府担保等新型融资方式,也可通过资源互换、入股、优惠政策等吸引国外资金注入我国海洋能产业中。

(四)完善市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我国应积极借鉴英国经验,促进财力雄厚的大企业与创新型小企业的优势合作,同时也重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多边合作,促进海洋能产业的发展、创新和成熟的同时有利于竞争性能源市场的建设。除完善市场,建设合理的市场结构外,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比如实行配额制和强制上网电价政策,且海洋能的配额制可以和绿色证书交易系统结合。

(五)统筹发展,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对跨区域的能源实行垂直管理,并制定和我国海洋能产业的发展规划,高度重视空间布局,避免重复投资、产业结构相同造成的恶性竞争、浪费资源或破坏环境等后果,才能使海洋能的开发和利用有序和有效进行,才能既开发了资源又不破坏生态。

尽管海洋能产业优势无可比拟,但我们不能因为发展而不惜向生态借贷,不能忽视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影响。我们必须重视海洋能开发的生态影响,对项目的审批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增加透明度,让技术学者、沿海居民以及社会公众共同参与。(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富铀,王传,杨字联.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状况[C].第二届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年会暨论坛论文集[A],642-653.

第3篇: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农村 可再生能源 分类 意义 问题

能源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事物中一个很敏感的问题 ,世界各国都把能源问题摆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并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

一、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分类

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以利用的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小水电等,我国目前在这些可再生能源品种的储量上都比较丰富。近十几年,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我国农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阐述几类典型的可再生能源技术。

1 小水电

水力发电是目前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到2005年底,全世界水电总装机容量约为8.5亿千瓦。目前,经济发达国家水能资源已基本开发完毕,水电建设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2 生物质能

现代生物质能的发展方向是高效清洁利用,将生物质转换为优质能源,包括电力、燃气、液体燃料和固体成型燃料等。生物质发电包括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和沼气发电等。到2005年底,全世界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约为5000万千瓦,主要集中在北欧和美国;生物燃料乙醇年产量约3000万吨,主要集中在巴西、美国;生物柴油年产量约200万吨,主要集中在德国。沼气已是成熟的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在欧洲、中国和印度等地已建设了大量沼气工程和分散的户用沼气池。

3 太阳能

我国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全国65%以上面积年日照时数>2 200 h,年辐射总量约为5 000 MJ/m2,相当于24 000亿t标准煤,尤其我国西部地区太阳能资源更为丰富,、云南、青海、新疆等地区,年日照时数均>3 000 h,年总辐射超过6 700 MJ/m2。在我国西部地区着力发展太阳能利用产业,可解决区域常规能源运输困难、生活用能不足的间题,遏制因生活用能乱砍乱伐的现象,有效保护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二、我国农村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意义

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将发生明显变化。这对中国能源需求总量及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预计到2020 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30 亿吨标准煤到36亿吨标准煤,未来15 年面临着严峻的能源与环境问题。在发展、能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中国必须优化农村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效率。

当前在农村能源短缺、环境日益恶化和农民增收难的情况下,发展能源农业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首先,发展能源农业拓宽了农业服务领域,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了满足,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却得不到增长,这就要求农业必须扩大服务领域。而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既可以拓宽服务领域,同时也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其次,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缓解我国能源短缺问题,保证了能源安全。过去对原油、煤炭及森林资源的无节度开采,使能源需求问题成为目前最严峻的问题,所以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不仅可行,而且非常紧迫。农业要抓住这个契机,提出能源农业的发展战略,并发展成为一大产业。再次,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可以治理有机废弃物污染,保护环境。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形势非常严峻,对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农产品加工业和养殖企业而言,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养殖场粪便和农产品加工排出的废弃物,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建设,则可变废为宝,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减少污染。

三、可再生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全国政策资金扶持下,“十一五”以来农村能源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对制约农村能源建设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

由于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留守人员以老年人为主,其受教育文化程度水平低,降低了能源建设的知识和技能效果。以沼气工程为例,农村留守农民对沼气技术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较低,缺乏必要的沼池维护意识,降低了沼池的使用寿命。加之服务体系薄弱,导致大量病池的出现,降低了能源建设的经济效益,也严重影响农户使用沼气的积极性。因此,从农村能源建设的长期发展考虑,如何提高农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健全和完善建设技术服务体系,是实现农村能源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2 资金不足

目前,农村能源建设投资方式是省财政投人为主、地方财政配套、部分农户自筹,而由于项目运行、项目的维护及运转需要大量资金,加剧了农户负担,致使贫困山区的农民负担过重,部分项目因经费短缺停滞,严重影响农民发展能源建设的热情。

针对资金不足的问题,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扶持,并制订一定的优惠政策,以政策导向来动员、鼓励个人投资,扩大资金筹集渠道,建立健全建设资金的监管机制,确保各类资金真正用到项目建设发展上。

3 可再生能源技术滞后

目前,农村能源开发主要集中在沼气工程、节柴灶、太阳能灶、太阳能热水器等方面,由于缺乏先进技术指导,在水能开发、光伏发电等方面开发利用率不高。因生物质能开发对技术要求高,采取现行技术开发生物质能缺乏市场竞争性,阻碍了生物燃料推广和运用,也影响了个人和企业投资生物质能研发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许涛,刘丽莎,刘俊红,等.秸秆成型燃料在农村推广的影响因素及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2008 ,36 (21):9240-9241,9256.

[2]韩丽君.我国农村能源的发展战略分析[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73-75.

第4篇: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新能源资源潜力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新能源的特征与分类

新能源是相对常规能源而言的,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尚未大规模作为能源开发利用,有的甚至还处于初期研发阶段;资源赋存条件和物化特征与常规能源有明显区别;开发利用技术复杂,成本较高;清洁环保,可实现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零排放或低排放;资源量大、分布广泛,但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的缺点。根据技术发展水平和开发利用程度,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新能源的界定也会有所区别。发达国家一般把煤、石油、天然气、核能以及大中型水电都作为常规能源,而把小水电归为新能源范围。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科技水平跟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消费结构跟发达国家有着明显不同,对新能源的界定跟发达国家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小水电在我国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装机容量占全球小水电装机总容量的一半以上,归为新能源显然是不合适的。核能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很低,仅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比发达国家的水平更是低得多,核能在我国应该属于新能源的范围。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把新能源范围确定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核能、核聚变能等共9个品种。生物质能在广义上分为传统生物质能和现代生物质能,传统生物质能属于非商品能源,是经济不发达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的主要能源,利用方式为柴草、秸秆等免费生物质的直接燃烧,用于烹饪和供热;现代生物质能包括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燃料等,是生物质原料加工转换产品,新能源中的生物质能仅指现代生物质能。传统生物质能和大中小水电可称之为传统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则统称为新型可再生能源,是新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资源评价

跟常规能源相比,新能源最显著的优势就是资源量巨大(见表1)。太阳能是资源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即使按最保守的可开发资源量占理论资源量1%计算,每年可供人类开发的太阳能也有1.3万亿toe,约相当于目前全球能源年需求量的100倍。风能的可开发资源量较低,但开发技术难度和成本也较低,全球陆上风电年可发电量约53亿kWh,相当于46亿toe。生物质能可开发资源量为48~119亿toe,不过由于存在粮食安全和环境问题,可开发资源量难以全部转化为能源。地热能的热源主要来自于长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每年的再生量可达200亿toe以上。按照目前的技术进展情况,全球40~50a内可开发地热资源为1200亿toe,10~20a内可开发地热资源为120亿toe。海洋能资源量并不算丰富,按照全球技术可装机容量64亿kW、年利用2000小时计算,只有11亿toe。天然气水合物属于新型的化石能源,资源量相当于传统化石能源资源量的2倍,达20万亿toe。全球铀矿资源量为992.7万t,如果用于热中子反应堆,所释放的能量约相当于1400亿toe,而如果用于快中子反应堆,所释放的能量可提高60~70倍。核聚变所消耗的燃料是氘,海水中的氘有40万亿t,理论上可释放出的能量为3万亿亿toe,按目前能源消费量计算,可供人类使用200亿年以上。氢能的制备以水为原料,燃烧后又产生水,可无限循环利用,既是二次能源也可在广义上称之为可再生能源。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能源资源完全不存在短缺或枯竭问题,人类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是开发利用的技术和成本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能源价格的上涨,目前不可开发的新能源资源有可能变为可开发资源,因此,对新能源来说,理论资源量是相对不变的,而可开发资源量却可能会大幅度增加。

开发利用现状

不同种类的新能源在资源分布、技术难度、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各不相同。在新型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发展势头良好,已经进入或接近产业化阶段,尤其是太阳能热水器、风电以及生物燃料,已经形成较大的商业规模,成本也降至可接受水平。核能技术已经成熟,核电在国外已过发展高峰期,在我国则刚刚兴起。核聚变、氢能、天然气水合物、海洋能仍处于研究和发展之中,距离商业化还有较大距离。

截止到2009年2月,全球核电装机已达3.72亿kW,年发电量2.6万亿kWh,在全球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约为6%左右。相比而言,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以2006年为例,其在全球一次能源供应量中的比重仅为1%左右,占全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也仅为8%左右。2007年,全球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为1.65亿kW,相当于全球电力装机总容量的3.7%(见表2)。德国、美国、西班牙、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化水平已达到较高程度,其市场规模和装备制造水平跟其他国家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我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大国,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和保有量、光伏电池产量、地热直接利用量以及沼气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不过,我国对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多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供暖和制热领域,在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水平和利用规模方面跟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仅为905万kW,占全球5.5%,远低于我国电力装机总容量占全球16%的比重。

我国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建议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发展新能源具有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增加能源供应、减轻环境污染等多重意义,同时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政府把发展新能源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而加以重视,陆续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

从近几年的总体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新能源发展势头良好,增速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障碍和瓶颈仍未消除,主要表现在:资源评价工作不充分,技术总体水平较低,成本跟常规能源相比不具备竞争力,产业投资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市场规模偏小,公众消费意愿不强,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结合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借鉴全球各国新能源发展经验,针对目前我国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正确选择新能源发展方向

根据资源状况和技术发展水平,确立以太阳能为核心、核能和风能为重点的发展方向。太阳能是资源潜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风能、生物质能及某些海洋能都间接或直接来自于太阳能,地球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相当于当前世界一次能源供应量的1万倍。我国的太阳能热利用已经走在世界最前列,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产量也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不过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却与光伏电池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我国应进一步扩大在太阳能热利用方面的优势,同时把发展并网光伏和屋顶光伏作为长期发展重点。风能是利用成本最低的新型可再生能源,风电成本可以在几年内降低到常规发电的水平,目前已经初步具备市场化运作的条件。我国风力资源较丰富的区域为西部地区及东部沿海,属于电网难以到达或电力供应紧张的地区,发展风电应是近期和中期的努力方向。核燃料的能量密度远高于常规能源,核电站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量建造,迅速弥补电力装机缺口,最近国家发改委已经把核电规划容量提高了一倍多。

(二)加大新能源技术研发力度

我国从事新能源技术研究的机构分布在上百个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虽多,但由于力量分散,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建议整合具有一定实力的新能源研究机构,成立中央级新能源科学研究院。抓住当前因金融危机而引发全球裁员潮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外高端研究人才。以新能源重大基础科学和技术的研究为重点,加强科研攻关,尽快改变我国新能源科学技术落后的面貌。密切与国外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CDM机制,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并进行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努力实现技术水平的跨跃式发展。

可再生能源大多具有能量密度低、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缺点,对其进行低成本、高效率利用是新能源开发的首要问题。显然,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的复杂程度要比常规能源高得多,涉及资源评价、材料和设备制造、工程设计、配发和管理等多个领域,必须进行跨学科联合攻关,这对我国目前相对封闭的科研体制提出了挑战。国家需要在搞活科研创新机制、打造科研合作平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方面做更多的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三)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只有实现新能源的大规模产业化和市场化,才有可能使新能源的利用成本降至具有竞争力的水平,为新能源普及打下基础。在新能源开发成本较高、使用不便的情况下,推进新能源产业化和市场化必须由政府作为推手。促进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措施涉及电价、配额、示范工程、技术转化、税费减免、财政补贴、投资融资等,要对各种新能源的不同特点进行充分分析,分门别类地制定合适的激励政策。为保证政策的长期有效要建立完善的督促检查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以维护国家政策措施的严肃性。

国家应及时更新新能源产业的投资指导目录,引导、鼓励企业和个人对新能源的投资。同时,也要对新能源投资行为进行规范,避免一哄而上,造成局部重复投资或投资过热。防止企业借投资新能源套取财政补贴、减免税费或增加火电投资配额等不良行为。约束高污染新能源行业的投资行为,尤其是多晶硅副产品四氯化硅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值得关注。

(四)及早实施“走出去”战略

我国是铀矿资源贫乏的国家,资源量远不能满足未来核电发展的需要,铀矿供应必须依赖国际市场。有关资料统计世界上铀矿资源丰富的国家有澳大利亚、美国、哈萨克斯坦、加拿大、俄罗斯等,这5个国家的资源量合计占全球的比重为三分之二。其中,澳大利亚和哈萨克斯坦都是无核电国家,所生产的铀矿主要用于出口。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关系良好,可作为实施铀矿“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目的国。合作重点应该放在最上游的勘探、开采领域,争取获得尽可能多的探矿权和采矿权,为我国核电站提供稳定、长期的核燃料来源。

目前全球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地质工作程度还非常低,这为我国获取海外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在油气资源领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把全球的优质资源瓜分完毕,而在天然气水合物领域,我国还存在较多获取海外资源的机会。太平洋边缘海域陆坡、陆隆区及陆地冻土带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丰富,这一地带所涉及的国家主要是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应努力争取获得跟上述三国合作开发的机会。拉丁美洲国家沿海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也比较丰富,要充分利用这些国家技术力量薄弱、研究程度低的现状,加强与这些国家合作,以期能够在未来取得这些国家的天然气水合物份额。

东南亚处于热带地区,自然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特别适合油料作物的生长,是发展生物柴油产业的理想区域。东南亚国家是我国的近邻,可为我国的生物柴油产业提供丰富而廉价的原料。我国可采取以技术、市场换资源的合作方式,在当地设立林油一体化生产基地,产品以供应我国国内为主。

(五)调整、完善新能源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我国已经出台的新能源发展规划有《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等,部分行业部门和地方地府也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各自的发展规划。国家级的规划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发展目标定得偏低,如风能到2010年的发展目标为1000万kW,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为3000万kW,而事实上,1000万kW的目标已经于2008年实现,3000万kW的目标也可能提前于2012年左右实现;二是缺乏设备制造产业和资源评价方面的目标。

国家有关部门应密切跟踪国外新能源现状,充分考虑新能源资源量、技术发展水平、环境减排目标、常规能源现状等因素,对我国新能源发展规划作出适当调整和完善,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指导。我国有关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规定和政策措施并不比国外少,但这其中有许多已经不再符合我国的实际,应立即对不合时宜或相互矛盾的规定和措施进行清理,制定出切实可行、可操作性高的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

(六)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新能源统计体系

做好新能源的统计可为新能源科学研究、政府部门决策、企业发展目标的制定等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我国在新能源统计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目前对新能源的统计主要依靠行业协会或学会,但这些机构所提供的统计数据在系统性、时效性、科学性等方面很难令人满意。迄今为止,我国没有任何机构和个人能够对新能源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全面、及时地统计,许多涉及我国的新能源统计数据只有国外网站才能提供。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调集各方力量成立专门的新能源统计机构,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国内外新能源统计数据,并把数据及时公布。

国际能源机构对一次能源进行统计时,将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直接换算成油当量,并不按火电容量因子进行折算。但我国有关部门在统计时,往往是按火电容量因子(约为33%左右)把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进行折算,这意味着有关部门的统计结果要比国际能源机构所提供的统计结果大2倍左右,这样极易引起误解和混乱。国际能源机构是全球最大、最权威的能源统计和研究部门,所采取的统计方法和公布的统计数据被世界各国广泛认可。为了便于对国内外新能源发展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统计方法方面采用国际能源机构的标准。

参考文献:

1.IEA.RenewablesInformation2008[R].Paris: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2008

2.赵玉文,王斯成,王文静等.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6-2007)[R].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办公室,2008

3.中国地质调查局.我国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EB/OL].[2008-04-02]

4.WWEA.Windturbinesgeneratemorethan1%oftheglobalelectricity[R].Bonn,Germany:WorldWindEnergyAssociation,2008

5.REN21.Renewables2007GlobalStatusReport[R].Paris:RenewableEnergyPolicyNetworkforthe21stCentury,2008

第5篇: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范文

欧洲各经济体与能源的关系错综复杂,包括能源价格、增长、竞争力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以及能源产业结构与能源价格之间的关系。但是,尚无一种经济模式能够协调所有这些复杂关系。各国能源体系之间的差异也造成了挑战。然而,欧盟27个成员国对其能源未来有着共同的愿景,并通过分析能源发展现状来确定未来挑战。

资源禀赋、历史文化与以往能源政策的差异导致欧洲各国在能源产业结构方面存在差别。尽管遭遇反对,很多原来由国家、垂直垄断机构直接控制的领域还是引入了市场自由化机制。就能源平衡而言,欧洲各国之间的初级能源消费比例构成就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石油占31%到48%,天然气占15%到36%,煤炭占3%到24%,核能则不超过38%。各国发电行业同样存在差异,核能发电在法国的发电总量中占比80%,在德国、英国和西班牙,这一比例为10%至30%之间,而在意大利,这一比例则为零。

欧洲的首要能源目标是通过市场自由化和竞争建立一个统一的能源市场。需平衡三大核心因素:维持经济竞争力、转向低碳经济以及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即“能源三元悖论”。欧盟进一步明确了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目标,提出到2020年实现下列目标: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0%(在1990年基础上);能效提高20%;以及可再生能源在总体能源中的占比提高至20%。尽管欧洲各国对能源未来有着共同愿景,但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却阻碍了欧洲统一能源政策的制定。

在天然气领域,尽管乌克兰危机之后,欧洲宣布将开发新的天然气互联网络作为首要任务,但除此之外,欧洲尚无统一的政策。事实上,各国公司和政府都是与俄罗斯、阿尔及利亚或利比亚直接进行双边谈判。

在页岩气领域,法国已经禁止开发页岩气,而波兰却正在加快页岩气的开发。

在核能领域,德国和比利时已决定放弃核能,而法国、芬兰、英国、荷兰和波兰仍将继续开发核能。

2011年12月,欧洲委员会了《2050低碳经济路线图》,设定了七个情景,其中两个是延续目前的做法,另外五个则是“无碳化情景”,旨在到2050年将能源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85%。五个情景所涉领域各不相同,包括提高能效、多元化供应、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延缓碳捕捉与封存以及减少核能发电。

这些情景都是基于一个被称为PRIMES的宏观能源系统模式。该模式对经济增长率进行了模拟,有助于识别下列潜在的经济挑战:

经济、技术和地缘不确定性是投资的主要障碍,但是模拟结果显示存在一些“无悔”选择。

由于经济和金融前景不容乐观,公共财政赤字巨大,商业银行深陷困境,未来投资的资金来源面临挑战,特别是核能、可再生能源及节能项目。将价格和关税因素计算在成本之内,对未来能源融资至关重要。

建立渐进式低碳经济的主要工具包括能效、可再生能源和新技术投资以及能源市场之间更加密切的互联性。这些战略将为绿色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巨大空间。新型节能建筑和旧楼改造每年可以帮助建筑行业创造或维持15万到50万个直接工作机会。过去五年,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就业人数已经从23万增加至55万。

第6篇: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现状;发展趋势

1、导言

近年来,全球都面临着能源危机和气候变暖等多重压力,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能源的结构调整、发展新能源已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供应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能源互联网已成为热词,各路专家学者讨论得非常激烈,但是对于能源互联网的定义及内涵一直呈现众说纷纭的态势,笔者将着力探索能源互联网这一概念的内涵以及能源互联网的战略意义。

2、互联网及其特性

互联网是什么呢?互联网就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在一起的网络结构。互联网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完美结合,这种结合所创造的效用远远大于这两个领域的简单叠加,成为人类信息流通的一种新工具,把人类社会带入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容量无限性、简易快捷等特性,由此,互联网具备了联接一切的力量,成为跨界融合的推进器。而“互联网+”模式的兴起,则给整个人类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涉及科技、医学、政府管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能源行业作为基础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势在必行。因此,能源互联网也必须具有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容量无限性和简易便捷等特性,否则便不是能源互联网,也就无法发挥它的威力。

3、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在传统的能源建构中,风能、太阳能、电动汽车等柔性负荷在广义的范围内分享各种能源,将再生能源作为主要供应源。对于能源互联网的研究不断深入,目前的主流观点主要有三种认知方式。一是将能源互联网看成是开放、对等的架构和理念,充分融合信息通信系统的能源网络体系,形成以大电网、局域网等相互关联的网络为特征的新型能源网。二是将信息网络定位为能源互联网的支持决策网,指导能源网络调度方式的不断变革,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和决策。三是实现信息和能源的双向连接,将能源和互联网深度融合,引导用户实现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总之就是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能源系统,实现多元能源的有效利用。

能源互联网在范围和时空上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方向,“互联网+能源”本身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发展前景,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理念上,能源互联网有着高效率、一定的资源配置水平等特征。能源和信息网的深度融合将更有利于技术发展。能源互联网是以电力系统为中心,融合智能电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手段,综合先进的技术管理方式,实现能源互通互补,融合成下一代能源体系。能源互联网具有偏平化、面向社会化和用户服务性犹豫的发展特性,将电力、石油等不同的交通运输节点相互关联,形成个性化和定制化的能源应用,实现对能量流的全面控制。

4、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重点

全球能源互联技术的发展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光伏产业、风能制造产业、生物质能产业皆已崭露头角,产业竞争力显著提高。因此,可建立示范基地,推广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同时增加示范城市,开展民用风电和光伏计划,加快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改变以传统能源为主的状况。

4.2交通行业是化石能源消耗的大户。随着电池技术的成熟及其成本的降低,以电动汽车为主要代表的电气化交通正在蓬勃发展。在此基础上,电力系统与交通系统的耦合程度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步增强。电气化交通系统尤其是电动汽车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还应加强电动车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与应用,推进机电能源技术协同发展,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4.3在能源互联网时代,随着分布式能源生产企业数量的迅速增长及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成千上万个分布式能源生产与储能企业接入主干电网,从而完成从传统的单项电能供应商向电能双向供应商的转型。

4.4特高压实践的成功是能源互联网提出的基础。全球能源互联网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因此,在我国大范围推广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将为能源互联网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4.5相比于其他的一次能源,天然气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且联合循环燃气机组在效率、反应速度和建设周期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一方面,随着页岩气应用不断加强,天然气的成本呈下降趋势,燃气机组在发电侧的比例因此有望提高;另一方面,利用最近出现的“电转气”技术,可以将可再生能源机组的多余出力转化为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再注入天然气网络中运输和利用。因此,未来的电力系统与天然气网络之间的能量流动可由单向变为双向。

结论

综上所述,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现已经开发出微电网远程运维系统,并应用于上海和内蒙古等地,将各现场工程的监控信息,同未来总部的专家知识库有效地连接起来,实现了对微电网运营情况的随时掌握,并建立网络范围内的监控数据和网上知识资源库。

【参考文献】:

[1]查亚兵,张涛,谭树人,等.关于能源互联网的认识与思考[J].国防科技,2012(5):1-6.

[2]余贻鑫,秦超.智能电网基本理念阐释[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6):694-701.

第7篇: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范文

摘要:绿色能源,这个新近成为焦点的名词,最近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人们对他的本质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因此本文就从绿色能源的概念入手,通过对绿色能源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发展现状、政府管制的措施等角度来分析,阐明绿色能源产业的政府管制的理论基础。

关键字:绿色能源;政府管制;理论基础

一、能源和绿色能源的内涵

所谓能源,从字面上说,是能量的来源。按照《大英百科全书》的解释,“能源是一个包括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我国《能源百科全书》给出的定义是,“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而对于绿色能源的界定,是从能源的生产和消耗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的方面来定义的。那些在其生产和消耗的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或者是低污染的能源,我们便称之为绿色能源。具体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

二、世界及我国的绿色能源的发展现

据国际能源网4月16日研究报告:2007年全世界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达到240吉瓦,在2004年的基础上增加了50%,可再生能源占到了世界总能量需求的5%,世界总发电能力的3.4%。可再生能源2006年的总发电能量和世界总核能发电的四分之一大体相当。其中规模最大的发电来源是风电,2007年其发电规模在2006年基础上增加了28%,估计达到了95吉瓦。全年新增风力发电能量相对于2006年增加了40%。发展最快的能源技术是光伏发电及其联网,2006年及2007年,其年度累计装机发电能力增长了50%,据估计达到7.7吉瓦,这相对于在世界范围内的150万家庭屋顶上安装了光伏发电装置。在世界范围内,2007年屋顶太阳能热收集为大约5000万家庭提供热水供应,其数量还在继续增加。现有的太阳能热水利用能力在2006年的基础上增加了19%,全球累计太阳能热能达到105吉瓦。生物能和地热能一般被用来发电或加热,2007年在许多国家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包括区域供热的应用在内,200万地热泵在30个国家得到有效利用来建立供热制冷系统。生物燃料制品(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在2007年的发展同样令人瞩目,据估计其年度总产量达530亿公升,在2005年的基础上上涨了43%,2007年燃料乙醇的使用占到了全球汽油消耗量13000亿公升的4%,年度生物柴油生产相对于2006年增长50%之多发展中国家的再生能源发展尤为令人瞩目,其总再生能源产量占世界总再生能源产量的40%,世界太阳能热水总能量的70%,世界生物燃料总产量的45%。

近几年来我国的绿色能源经历了相当快速的发展,已经初具产业规模。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不包括传统方式利用的生物只能),约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还是相对落后的。

三、世界各国的绿色能源政府干预政策

为了促进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管制,如美国1978年颁布了《能源税收法》,1992年又颁布了《能源政策法》,并采取了财政激励政策,即通过减税、生产补贴、信托基金、低息贷款和政府的研究、开发项目,降低可再生能源产品和相关服务的成本和价格,培育、扩大市场。德国颁布了《可再生能源优先法》;丹麦启动了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工程,由能源署管理,并对特定项目进行补贴,并集中专业人才建立了强大的研发队伍等等。

为了加快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我国进行了政府干预和管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促进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并采取了相应的财政、税收和经济手段进行干预和管制。如2006年1月1日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7年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等。

四、绿色能源产业的政府干预的理论基础

由上可知,各国政府在对绿色能源的管制方面都极尽其所能事。但是,各国政府究竟是基于什么样了理论基础之上而对绿色能源产业进行管制的哪?下面将对绿色能源产业的政府干预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

(一)从传统能源面临的问题来分析

绿色能源产业是伴随着传统能源危机而兴起和发展的,因此,分析绿色能源产业,不得不先分析传统能源产业所出现的问题。

1.从传统能源可利用量上看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面对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今后,随着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增加。能源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缓解能源瓶颈制约,成为中国政府和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对新的能源的研究和开发,这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因此就需要由国家出面干预和管制,以促使对新能源的研发可以顺利的进行并得以快速的取得突破性的成绩。

2.从传统能源消费的负外部性上看

不同能源消费部门对能源价格的敏感度由于需求弹性不同会有很大差别。总的来看,能源消费具有一定的惰性与路径依赖,价格的变化往往不能在消费量上及时地得到反映。当今社会的能源消费仍以非再生能源为主,以碳氢化合物为基础的矿物燃料的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给全社会造成损害,而能源消费者经常不用支付或只支付少量的修复这些损害所需要的成本。因此,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存在外部性问题。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在计算能源价格时没有考虑其不可再生性,以及对环境的破坏成本,因此生产企业和普通消费者只支付了能源的私人成本,其结果必然是定价偏低,生产和消费过度。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出现了失灵。只有政府出面干预,使能源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而有的问题,如碳氢化合物使用导致的气候变化,甚至难以在一国之内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只能依赖于国际合作机制。

(二)从绿色能源本身存在的问题来分析

1.从绿色能源产业的正的外部性来分析

第8篇: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范文

风能与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性能源,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作为后化石燃料时代重要的能源来源,风能与太阳能将对能源结构的调整与环保事业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当前国内外风力与太阳能资源的应用现状,以及相应的发展趋势展开了具体的分析与阐述。并就风能与太阳能所具备的特性,明确的指出了采用此两者互补发电的方式,相较于单一性的发电方式其优越性更为显著。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给予相关的风力及太阳能发电工作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内容。

关键词:

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发展趋势

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持续发展,对于各类能源的消耗需求也越来越大,能源危机的警钟声不绝于耳,鉴于此种情况,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都重新审视了对于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工作。特别是现代社会对于电力的需求越发严重,电力供应情况愈发紧迫,采用传统的火力发电方式不但会对大气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问题,并且这些火力发电所应用到的化石燃料是相对有限的,因而,就探寻新的可再生清洁能源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思考,据此下文将主要就目前风力发电与太阳能发电,在国际与国内的现状及趋势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探讨。

1风力发电现状及趋势

风能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地表层的空气压力差所导致的,在高压区向低压区移动的过程之中会产生一部分的动能,同时在太阳辐射的影响之下转变为风能。目前利用风能来进行发电的技术手段已经较为成熟,此种发电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对于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能够从侧面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1.1国外发展现状与趋势世界上的首台风力发电设备出现在十九世纪末,是由丹麦人所发明,同时也建设了世界上首座风力发电站,在此以后针对风力发电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各个国家对风力发电的研究工作也越来越深入,促使风力发电的机组设备、技术以及价格乃至于政策方面均取得了极大的进步。目前丹麦、芬兰、德国等国家的风电装机量位于世界前列,并且在这些风力发电十分发达的国家,其风力发电机的功率已经越来越大型化,其中主力机型的级别已经达到了兆瓦级别。因为风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具有零污染的特性。要想在满足人们能源需求的同时还要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并改善温室效应问题,风力发电方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均对风力发电企业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其中以美国为代表,由于政府大力推出扶持政策,在上个世纪末美国的风力发电机组装机量已经位居世界首位。其中欧洲各国针对风力发电的价格制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均给予不小的优惠幅度,大力推动风力发电产业的蓬勃发展。

1.2国内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的风力发电起始于上世纪的50年代后期,在发展的初期阶段仅仅是为了解决一部分海岛及偏远地区的居民生活用电问题,所集中发展的发电项目主要是离网小型风电机组。在进入到上世纪70年代末以后,我国逐步实施了并网风电的相关研究工作,同时期引进了一些国外的风机电设备并进行示范性电厂的建设,在1986年,我国首座风电场—山东荣成马兰风力发电厂正式并发发电,这也成为了我国风电发展历史上的一标志性事件。至此以后,我国的风电建设事业才算步入了发展的正轨。依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在2016年1月所的《2016-2022年中国风电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的现已成为了全球风力发电市场规模增长幅度最快的国家。在全球风能理事会所的统计报告中指出,截止2014年,我国的新增风电装机量达到了23,195MW,占据了当年全球整体装机量的45.2%,其中累积风电装机量达到了114.608MW,占据全球累积风电装机量的32%,现居世界首位。当前我国的风电市场中国有企业依然占据着较大的比例,但是于此同时民营企业的比例也表现出了逐年增长的趋势,截至2014年底,我国的国有企业占据了全国风电市场81.67%的份额,民营企业占据了5.67%的份额,外商独资企业占据了2.06%的份额,中外合资企业占据了10.60%的份额。通过对我国当前风力发电市场现状的横向对比后,再纵观其发展趋势,能够明显的发现当前风力发电市场具有较高的区域集中度,截至2014年末,内蒙古的累计并网发电容量占据了全国市场的21.08%,远超第二名甘肃的10.35%。此外,我国风电行业的市场化程度目前还相对较低,由电力供应方面来看,电力销售对象十分有限,同时由于相关国家政策法规的扶持,受到政策性干预的影响较为严重,使得市场化的程度也就相对较低;并且从资金角度而言,风力发电行业的前期资金投入较大,资金的回笼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存在有天然的行业门槛,并由此使得市场化程度较低,这同时也是造成民营企业比例较低的主要原因。但是伴随着国内电力供应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人们对于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关切,对于风力发电这一清洁、环保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也必将得到持续性的增长,因此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我国的风力发电市场仍然具有十分广阔的增长空间。

2太阳能发电现状及趋势

2.1国外发展现状与趋势自20世纪中期美国研制出了具备实用价值的单晶硅半导体后,太阳能发电产业也便逐步发展起来。在此以后太阳能光伏发电取得了极快的发展速度,在美国、德国、日本等过均建成了MW级别的光伏发电群组,而且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相关的太阳能光伏电池,以及相关的组件设备价格逐步降低,太阳能发电得到了大规模的普及应用。

2.2国内发展现状与趋势当前,我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日渐增多,光伏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增长,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却也存在有诸多的问题,太阳能发电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要远超风能发电成本,且为风能发电的7倍之多。并且又以光伏电池组件成本最大。然而伴随着近些年来国内相关科研单位及企业,在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技攻关后在相关技术手段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致使其成本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在将来要使太阳能光伏发电逐步实现市场化与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便需针对其发电的价格采取合理性的调整,以使之得到更为广泛的市场接受。对此,需要政府能够提供以相应的政策扶持,以促使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相关核心技术能够完全实现国产化,打破国外的专利垄断降低发电成本,从而使其能够得到更为广泛的普及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我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首先,由于其所具备的清洁、环保、可再生等显著优势必将会实现对传统化石燃料的替代。其次,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幅员辽阔,拥有着充足的光照条件。另外,不论是普通民众还是我国政府对于可再生能源也越来越重视,目前我国已经结合实际国情状况出台了大量的法规政策,来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因此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3结束语

与传统能源相比,风能与太阳能不仅清洁、无污染,而且分布十分广泛。将风能与太阳能进行综合利用,能够发挥出极大的互补性价值,其发电效用要显著优于单一性的风力发电亦或是太阳能发电方式。当前,风力与太阳能发电的互补性研究依然还不甚成熟,因而应当由法律、政策以及相关的研究工作中进行共同努力,推动其发展的步伐,从而为新型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第9篇: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 建筑技术;发展现状;绿色建筑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5-0053-02

人类社会的每次发展,都需要对能源进一步的使用与消耗。经济要发展、科技要进步,需建立在人类对能源不断消耗利用的基础上。现在,我们以及面临着全球性的能源危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科学研究表明,总体环境污染(空气、水、光、电磁和固体垃圾)中有34%与建筑业有关,并且建筑业也是一个耗能大户,全球有50%的能量消耗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建筑作为能源消耗最大的行业,最近几年,正逐步走上大力发展高效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之路。所谓绿色建筑,就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 我国建筑技术发展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和发展,近几年来中国建筑业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突破性进展,建成了一大批规模宏大、结构新颖、技术难度大的建筑物,充分显示了我国建筑技术的实力。特别是超高层建(构)筑物和新型钢结构建筑的兴起对我国建设工程技术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促使我国建筑施工水平再上新台阶,有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超低能耗、绿色建材、自然通风、天然采光、、再生能源、资源会用、智能控制、健康空调、生态绿化、舒适环境等十大技术特点,是当前我国的绿色建筑中所具有的。还包括了真空玻璃、光导采光系统、双层玻璃幕墙、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等在内的一系列绿色建筑技术。这表明了我国在发展绿色建筑方面已接近高端技术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

目前我国在建筑技术上,除了不断的开展新技术,进行自主创新之外,同时也在全面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已成型的产品。例如,我国每年都在举办“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会议上除过展示国内外建筑节能、绿色建材以及绿色建筑等的最新研发的技术成果之外,还有产品应用实例的展示,同时还提供了一个引进技术、交流技术的合作交流平台。因此,绿色建筑现在不仅是我国建筑技术的一个现状展现,也给传统的建筑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促进了相关落后技术进行进步、改革的同时,也让我国的建筑业逐渐的摆脱了浪费、污染的大盖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绿色产业时代。

从资源上来看,我国有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各种可以利用的可再生资源,目前国内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规模,在国内的占有量来看,可再生咨询逐渐的占领到了总消耗能源的接近10%。相信在未来的十年中,这个比例还会大幅度的上升。

2 对太阳能建筑技术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素质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各个领域中均大力提倡节能意识,建筑行业也是如此。目前,在建筑设计中处处体现出节能的理念,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是建筑行业未来走节能化路线的主要研究方向。太阳能建筑是目前建筑行业的新兴产业,它将太阳能源与建筑设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太阳能取代现有建筑中使用的其他能源,如:电能、液化气、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为建筑楼宇提供制冷、供热、照明、排气、排水等一系列能源动力,以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需求。通过广泛的使用太阳能建筑,可以大规模的降低人们对电能、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此外还能减少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在进行民用住宅和商务楼宇的建筑中,太阳能一方面可以作为一种建筑节能主体,例如,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施工时,将一些新型建筑材料植入墙体内,利用光能产生的热量实现保温、供暖的作用。另一方面,太阳能也可以作为一种建筑节能设备,贯彻于人们的日常使用过程中,例如,通过太阳能实现照明、卫浴、通气等等动力功能。可见太阳能建筑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3太阳能在建筑技术施工中的分类

据有关资料统计,由于建筑损坏的能源占世界总体能源消耗的比例为:20%~30%之间。可见,建筑能源所占比例之大引人深思。目前,我国大力发展节能建筑,将太阳能建筑技术引入到了建筑行业之中,并出台了多项有助于推广太阳能技术的相关政策,对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指导性的作用,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人对太阳能在现代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太阳能建筑技术在建筑中成为一种新型能源利用技术,逐渐进入到建筑生产领域中,太阳能技术使用的广泛程度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先进程度的高低。太阳能建筑技术可以通过两种形式实现节能的目的,一种是主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利用特殊设备(太阳能的吸收板)对太阳能进行存储,在需要使用时,将其设备打开,向室内提高热量的建筑。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在房屋外部的顶部或者向阳的侧面等凡是能够接受阳光的地方装置太阳能吸收板,将阳光热量进行吸收,在房屋内将采暖系统和供热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的热能控制设备,使太阳能的使用更加高效化。另一种是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由于气候原因,根据房屋布局的不同,在房屋建筑中选择吸附阳光能力较强的材料,使建筑物由于吸收了太阳的热量,具有较高的温度,从而实现冬天人们对采暖供热的需求。

4结论

总之,依照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建筑施工技术会朝着节能化智能化的方向迅猛发展,目前太阳能在建筑行业中已经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它为现代化建筑楼宇提供了新型的取暖、照明和通气等方面的服务,形成了完美的结合。希望在今后建筑行业能与太阳能设备厂家进行广泛的技术交流,为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开辟途径。

参考文献

[1]季杰,许文发.严寒地区建筑墙体湿迁移对其隔热性能影响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94,24(1):114-118.

[2]赵立华,董重成,贾春霞.外保温墙体传湿研究.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34(6),2001: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