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种植可行性报告范文

农业种植可行性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种植可行性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种植可行性报告

第1篇:农业种植可行性报告范文

1、前言

目前,规模化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正严重严重困扰和侵害着人类的生活环境,畜禽粪便中含有各种致病菌等直接给城市大气、水源及周围土壤带来不可抑制的污染,直接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利用畜禽粪便发酵生产沼气、沼渣是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规模化畜禽粪便综合治理道路之一。

本文以吉林春光集团牛粪发酵生产沼气综合利用工程为例,归纳总结粪便综合利用方案,以便与大家共同探讨。

吉林春光集团位于吉林市城区的西北沙河子乡春光村,在吉长高速公路引线南侧,占地35hm2,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依托,即农、工、商、贸、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链条式多元化产业集团。现有奶牛2000头、梅花鹿600头;牧场及饲料基地90 hm2;日产鲜奶26t(乳制品30t)。

2、综合利用方案

2.1 吉林春光集团主要污染源源强分析

吉林春光集团排放废水包括圈舍清洗废水、乳制品废水、生活污水,废水总排放量为31713.1m3/a,污染物cod、 nh3-n排放量分别为62.79t/a、0.437t/a,无处理措施,经集团内排水暗沟排入自然排水沟,然后排入吉长高速公路引线旁的下水管线,进入城市污水管线,最终排入松花江;春光集团采用干法清圈,奶牛粪便、梅花鹿粪便,采用自然堆放、自然烘干方式作为饲料基地、果园、蔬菜大棚的肥料,粪便排放量为13.15t/d。

2.3《吉林春光集团牛粪发酵生产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综合利用方案

粪便(湿法清圈)本文由收集整理经格栅去处杂物和砂石,再经配料、搅拌、发酵制取沼气,沼渣液脱水后的沼渣与辅料、菌液制成有机肥,沼液回发酵塔。总投资1800.39万元(设计规模5000头奶牛),年产生物有机复合肥8600t;年产沼气144m3。

该方案存在的问题:(1)根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有关规定,对于养殖场粪尿应先进行干清分离,然后对废水和尿液进行治理,干粪直接处理作肥料,可行性报告采用的设计方案时将干粪和尿液、废水混合处理后制沼气,与国家政策规定不一致;(2)可行性报告设计方案工艺不合理。对于沼渣液处理采用的回到发酵罐继续发酵,将会造成废水量持续增加恶性循环,既需要处理的水量不断增加设计处理效力最终无法适应不断增加的水量;(3)可行性报告中对原料的估算不合理。可行性报告对建设单位5000头牛产出的粪尿按300天设计,这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应按365天产出的粪尿计算。因此,设计中最终产出沼气量也不相符合。

2.4吉林春光集团粪便治理方案的确定

由于东北的气候特点,沼液如果做肥料,在冬季无法处置,并且做沼液肥需要160-213hm2农田、果园、鱼塘,而春光集团的饲料基地和果园面积为120hm2;因此对春光集团应采用能源环保型模式处理奶源基地产生的奶牛粪便,处理后沼渣液达标排放。

综上所述,春光集团可采用下列方案:圈舍冲洗污水+尿液→厌氧→好氧→混凝沉淀污水达标排放,厌氧产生的沼气作为集团生产、生活热源,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制有机肥。该方案处理规模312t/d,总投资300万元。

2.5奶牛粪便综合利用方案清洁生产分析

2.5.1 原料

本项目为次级资源化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为奶源基地产生的奶牛粪便,同时本项目建设符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即在生态农业系统中各生产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物料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互相关联,一个生产过程的废物可以作为另一过程的原料加以利用。

建设项目是物流链中关键一环,实现了各生产过程从原料、中间产物、废物到产品的物质循环,达到资源、能源、投资的最优利用。符合农业部《大中型畜禽养殖场能源环境工程建设规划》的相关内容,以禽畜粪便的污染治理为主要目的,以畜禽粪便的厌氧消化为主要技术环节,以粪便的资源化综合利用为效益保障,集环保、能源、资源再利用为一体,将农、林、牧、副各业有机地组合在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体系之中,是一项处于大农业中下游的系统工程。

2.5.2 能源

现状春光集团冬季采暖及奶制品生产线用热均使用燃煤锅炉,为污染型能源,建设项目投入运行后,采用沼气作为供热能源,为清洁型能源。

2.5.3 污染物产生情况

畜禽粪便在利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流失而产生污染:①粪便在清理过程中,随冲洗水直接流失;②畜禽粪在贮存和堆放过程中,在室外被雨水冲刷淋失;③也有极少数的将畜禽场建在河边,畜禽粪便直接排入到河流中。资料表明畜禽粪水进入水体率达50%,粪便的流失率也达5%-9%。

根据春光集团现状奶源基地存档奶牛2000头,粪便及尿液产生量为1600t/a,如果粪便的流失率按7%计,则有2212t/a粪便流失,81.84t/acod、69.05t/abod5进入环境中。

而本项目的建设则可实现奶牛粪便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循环利用,从而使粪便对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可解决春光集团奶牛基地粪便污染问题,实现了奶牛粪便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体现了循环经济“3r”原则;本项目符合《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规划目标及农业部关于《大中型畜禽养殖场能源环境工程建设规划》的相关要求,从生产过程来看,符合生态农业的模式。

2.5.4 实现清洁生产的措施与建议

根据国内畜禽养殖业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运行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①沼气工程建设成本较高,畜牧业效益不高且不稳定,因此仅靠业主自行投资很困难。

②沼气工程运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管理制度和管理技术人员。

因此要实现本项目的清洁生产需要有下列保证措施:

①政府制定优惠政策,推广沼气工程;

②加强沼气工程技术的研究,降低成本;

③加强技术培训,推行持证上岗。

第2篇:农业种植可行性报告范文

第二条渔业航标的规划、设置、维护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渔业航标,是指在渔港、进出港航道和渔业水域主要供渔业船舶定位、导航或者用于其他专用目的的助航设施,包括视觉渔业航标、无线电导航设施和音响渔业航标。

第三条农业部主管全国渔业航标管理和保护工作。

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全国渔业航标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地方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渔业航标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农业部、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和地方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统称渔业航标管理机关。

第四条渔业航标管理机关应当加强渔业航标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第五条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负责组织编制、修订和调整全国渔业航标总体规划,报农业部批准。

地方渔业航标管理机关根据需要编制本地渔业航标规划,经省级渔业航标管理机关批准后报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地方渔业航标规划应当符合全国渔业航标总体规划的要求。

第六条渔港水域的渔业航标规划与建设,应当纳入渔港总体规划并与渔港建设同步进行,保证按期投入使用。

第七条渔业航标由所在地渔业航标管理机关依照规划设置。

因航行安全确需对设置的渔业航标进行调整,已列入全国渔业航标总体规划的,应当报农业部批准;未列入全国渔业航标总体规划的,应当报省级渔业航标管理机关批准。

第八条经渔业航标管理机关同意,专业单位可以在渔港水域和其他渔业水域设置自用的专用航标。撤除、移动位置或变更专用航标其他状况的,设置单位应当报渔业航标管理机关批准。

设置专用航标,专业单位应当向所在地渔业航标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书面材料:

(一)专业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航标的设置方案及可行性报告;

(三)航标种类、灯质和设置地点;

(四)标体设计和位置图;

(五)经费预算及来源;

(六)渔业航标管理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撤除、移动位置或变更专用航标其他状况的,专业单位应当向所在地渔业航标管理机关提供变更原因的说明材料及原专用航标批准设置文件的复印件。

第九条渔业航标管理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不予批准的,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条渔业航标管理机关应当加强对专业单位设置、变更专用航标的指导和监督,并及时将专用航标的设置和变更情况报省级渔业航标管理机关备案。

第十一条渔业航标管理机关设置的渔业航标和专业单位设置的专用航标,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

第十二条渔业航标管理机关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渔业航标的设置、撤除或位置移动及其他变更情况。

第十三条渔业航标管理机关应当建立渔业航标管理档案,内容包括渔业航标设置、改造、维护与管理情况及有关批准文件、技术资料、图纸、维修项目和航行通告等。

第十四条渔业航标管理机关应当制定渔业航标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渔业航标进行维护保养。

专业单位设置的专用航标,由设置单位负责维护保养。

第十五条渔业航标初次使用、停用、发生故障或功能改变,所在地渔业航标管理机关应当及时航行通告,同时上报省级渔业航标管理机关,以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第十六条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渔业航标损坏、失常、移位、漂失的,应当及时向所在地渔业航标管理机关报告。

第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渔业航标附近设置影响渔业航标工作效能的灯光或者其他装置。

第十八条在视觉渔业航标的通视方向或者无线电导航设施的发射方向,不得构筑影响渔业航标正常工作效能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得种植影响渔业航标正常工作效能的植物。

第十九条因航道改变、被遮挡、背景等原因影响渔业航标导航功能的,渔业航标管理机关应当及时清除影响,必要时应当撤销另设,以保证其正常导航功能。

第二十条船舶航行、作业或停泊时,应当与渔业航标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对渔业航标造成损害。

船舶触碰渔业航标,应当立即向所在地渔业航标管理机关报告。必要时,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应当及时设置临时性渔业助航标志。

第二十一条进行渔港建设或其他施工作业,需移动或者拆迁渔业航标的,应当经渔业航标管理机关同意,并采取替补措施后,方可移动或拆迁。移动、拆迁费用由工程建设单位承担。

依照前款规定移动或者拆迁渔业航标的,施工单位应当向渔业航标管理机关提交下列书面资料:

(一)施工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渔业航标移动或者拆迁方案及可行性报告;

(三)移动或者拆迁位置图;

(四)临时性渔业助航标志设置方案;

(五)渔业航标管理机关要求的其他材料。

渔业航标管理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并及时将渔业航标的移动、拆迁和重建情况报省级渔业航标管理机关备案。

第二十二条在渔港及其航道和其他渔业水域因沉船、沉物导致航行障碍,碍航物所有人或经营人应当立即将碍航物的名称、形状、尺寸、位置、深度等情况准确报告所在地渔业航标管理机关,并设置规定的临时标志或者采取其他应急措施。

碍航物所有人或经营人未采取前款规定措施的,渔业航标管理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设置临时标志或者采取其他应急措施,所需费用由碍航物所有人或经营人承担。

第二十三条禁止下列危害和损坏渔业航标的行为:

(一)盗窃、哄抢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侵占渔业航标及其器材;

(二)非法移动、攀登或者涂抹渔业航标;

(三)向渔业航标射击或者投掷物品;

(四)在渔业航标上攀架物品,拴系牲畜、船只、渔业捕捞器具、爆炸物品等;

(五)损坏渔业航标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四条禁止破坏渔业航标辅助设施的行为。

前款所称渔业航标辅助设施,是指为渔业航标及其管理人员提供能源、水和其他所需物资而设置的各类设施。

第二十五条禁止下列影响渔业航标工作效能的行为:

(一)在渔业航标周围20米内或者在埋有渔业航标地下管道、线路的地面钻孔、挖坑、采掘土石、堆放物品或者进行明火作业;

(二)在渔业航标周围150米内进行爆破作业;

(三)在渔业航标周围500米内烧荒;

(四)在无线电导航设施附近设置、使用影响导航设施工作效能的高频电磁幅射装置、设备;

(五)在渔业航标架空线路上附挂其他电力、通信线路;

(六)在渔业航标周围抛锚、拖锚、捕鱼或者养殖水生生物;

(七)影响渔业航标工作效能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六条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渔业航标管理机关给予奖励:

(一)检举、控告危害渔业航标的行为,对破案有功的;

(二)及时制止危害渔业航标的行为,防止事故发生或者减少损失的;

(三)捞获水上漂流渔业航标,主动送交渔业航标管理机关的。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不履行报告义务的,由渔业航标管理机关给予警告,可并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3篇:农业种植可行性报告范文

(一)坚持公共财政的政策取向,突出支持重点。当前,国家支持“三农”的力度不断加大,我们认为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在支持重点项目工程的同时,应该突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环节。一是突出水利基础设施。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则是一句空话。当前,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对大江大河、地方的大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已经基本进入尾声,当务之急是对水库到堰塘、堰塘至农田的支渠、毛渠道进行清淤、夯实渠基,进行渠道硬化,防止和减少水的渗漏现象。二是突出农田治理。按照现代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农田进行土地平整,实行旱改水,对耕地进行深翻,提高耕地质量;完善农田周围的路、桥、林等附属设施建设,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业打下基础。三是突出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围绕新农村建设标准,大力支持农村的通路(水泥路)、通水(自来水)、通广播电视、通邮和改厕、改圈、改厨、建沼气池的“四通三改一建”工程,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四是突出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支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工作。做到合格一个、达标一个,发证一个,奖励兑现一个,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五是要支持加快养殖业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国外实践表明,人在满足于温饱需求后,有一个谷物类食品向动物性食品乃至于向更加有利于健康、安全和享受等高层次需求的食品转化过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这一需求的变化过程。“十二五”时期,就是要大力支持畜禽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把消费市场的潜力和空间,作为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一个突破口。

(二)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力度。实践证明,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可以集中财力办大事,可以有效地规避资源的浪费。在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中,一是要制定中、长期整合支农资金规划。规划可以是10年一个周期,规划的内容有农业项目建设具体范围、项目名称、资金投入额度等。县(市)区有关农口部门在制定一个时期的发展规划和本年度的规划时,都不得脱离总规划笼子,采取项目向总规划申报、资金往总笼子投。二是项目资金实行备案制。对中央、省、市安排的农业专项资金、转移支付资金,由县(市)区结合当地的总规划,进行科学论证后,编制可行性报告,逐级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备案。上级相关部门根据下级上报的规划,通过因素法、公式法分解给县(市)区的项目资金,切块下达给县(市)区。次年,省(市)农口部门组织专班,对切块下达的资金进行检查和项目验收,看执行是否与编制的可行性报告一致,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对于项目取得合格或优良的,继续给予项目支持;否则,给予项目资金“控制”。三是建立涉农资金机构。整合涉农资金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县(市)区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支持这项惠及民生的工作,要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建机构。涉农资金机构可设在财政局、也可以设在当地政府,具体负责农口部门涉农项目上报的审核、涉农资金拨付的审核、项目实施的检查、督办、验收等。

(三)改进惠农补贴方法、方式。对种粮农户种植粮食生产实行直接补贴是一项利国利民、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一件大好事,也是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机制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为了改进过去惠农补贴发放的项目多,手续复杂、测算繁琐等诸多不便。我们建议:一是整合补贴资源。首先是把过去的粮食直补、综合直补、水稻良种补贴等资金进行整合,全部改为“种粮补贴”;其次,种粮补贴由过去多个处、科(室)负责审核、发放,交给财政部门的农业处(科)负责,这样便于政策统一、节约行政成本。二是改进当前粮食生产补贴核实及发放方式。对种粮补贴以二轮延包面积为基础,以不少于上年实际种植各类补贴为原则,或以近五年平均发放标准加以适当增长为基数计算发放。比如,上年发放各项补贴是每亩平均数是180元,那么改革后的“种粮补贴”就按每亩180元发放,实行一次性兑现到位。三是预算“种粮补贴”成本。说到底,发放“种粮补贴”需要人去登记、核实、公示、信息录入,而这些都需要耗用物化劳动和活化劳动,需要给予补偿。补偿的成本以发放种粮补贴的数额、户数为依据。

(四)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业是个弱质产业,农民是一个收入弱势群体。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构筑“三农”安全网。一是健全立法。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法律保证。主要是抓好两项工作:首先抓好单项法规的建设,如农民养老社会保险法、农民医疗社会保险法、农村工伤社会保险法、农村扶贫与灾害救济社会保险法等等。其次,抓好地方性的法规建设。政府除了建立一套立法体系外,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监督。二是加强政府投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需要政府财政大力支持,尤其是一些基本性保障项目,如社会救助、养老、医疗等项目。各级财政支持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一方面体现政府对农村居民保障的责任;另一方面要体现政策的公平、透明、公正。同时,还应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力量投入农村社会保障,构筑完整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三是继续推进农村特困人口救助制度。扩大农村“五保”老人和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集中供养比例,实施孤儿救助等。四是巩固支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成果。积极支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并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力争在2012年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全省、全国;同时要提高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发放标准,不断提高参保人员的生活待遇。五是建立完善农业保险和农民财产保险机制。逐步探索一条以政府投入为辅,个人投入为主的农业保险、农民财产保险机制,同时,还要探讨小麦、玉米、大豆、畜牧家禽等保险路子,为农业、农民装上“减震器”和“安全网”。

(五)完善支农资金监管机制。随着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稳步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总额越来越大,涉及的面越来越广,这就为我们强化财政支农资金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支农资金管理办法要统一、规范。针对目前农口部门、财政部门制定的支农资金管理办法不衔接、不统一,执行起来相互矛盾的状况,要对支农资金专项管理办法进行清理、规范。对过时的、阻碍“三农”发展的要废止,不完善的要修订;对农口部门参照财政部门制定的农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而起草的实施细则,要报财政部门备案,以确保农业专项资金上下、左右统一、协调、不抵触。二是积极探索项目资金拨款方式。按照“项目确定、拨款支付、检查审计”“三分离”和国库集中支付的原则,逐步实现财政支持“三农”资金的直接集中支付。今后中央、省、市(包括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支持“三农”项目资金,由农口部门、财政部门确定申报后,其资金由省、市、县国库集中收付中心直接拨付到项目或个人。三是要常规性地开展对支农资金、惠农补贴资金的检查。由纪检、监察、检察院等部门牵头,组织审计、财政监督部门对辖区的支农资金、惠农补贴资金逐项、逐块进行检查、监督。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依纪依规,该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该追究行政责任的要追究行政责任,该罚款的要罚款,使其起到威慑作用。

(六)建立“三农”投入政策有效引导机制。对“三农”的投入仅仅依靠财政是不够的,必须建立完善对“三农”的投入政策引导机制。一是发挥财政资金和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农业。通过对现有财政支持农业资金使用方式和政策进行适当调整,鼓励农民和企业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融资扩张和发展,改变财政包揽过宽的局面。二是完善农村金融机构职能。首先,要把农业政策性金融制度创新放在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农业政策性的机构仅有农业发展银行,其县级机构职能单一,主要为粮棉油收购服务,很难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开展制度创新,完善支农职能。其次,增加商业性的农村金融市场主体,要形成以农村工商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商业性金融机构。再次,加快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完善农村金融合作制度,打造好以农户服务为主的合作金融机构。同时,还要改进邮政储蓄资金管理体制,引导邮政金融向农村工商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协会倾斜,实现银(银行)企(农民合作组织等)互动、银企双赢。三是按照统一、公平的原则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针对目前中央、省两级财政资金集中过多,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财政资金短缺的现状,建议中央和省通过调整财政分配管理体制的方式,逐步把财力下移,使中央、省、市、县、乡五级财政的财权与事权有机地统一起来。

第4篇:农业种植可行性报告范文

关键词:农机技术推广;现代农业;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49-1

1 如何有效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

1.1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要有目的性

在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新技术、新机具,主要是根据地形地貌以及种植结构选择农机技术推广的重点。例如,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地区,并且种植面积较大的,就应该在水稻的种植管理收获上下功夫,有针对性地推广有利于水稻生产的新技术、新机具。同时也要把农户多年来在水稻种植中的一些发明创造,好的经验加以总结,介绍推广给其他的种植户,这是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比如,对农机具的改进、创新,只要它适合农业的发展且安全有效,我们就帮助他们完善,给予支持和鼓励,甚至推广,还要通过调查研究选择适合本地区推广的项目,拿出可行性报告给上级推广部门,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1.2 转变农机技术推广观念

一是由过去企业生产什么就推广什么转变为农业生产需要什么就推广什么;二是不但要推广上级科研单位的新技术新成果,还要把生产实践中好的发明创造加以推广;三是转变推广单一的增产技术为推广综合配套技术,实现农机与农艺新技术的结合;四是改变过去重点推广粮食增产技术为全面推广;五是改变只追求数量、数字上的推广,为切实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民养机户的经济效益。

1.3 积极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是服务于农业发展的公益事业,作为农机技术推广部门也要积极主动的给政府当好参谋,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有为才有位为指导思想,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立足本职工作,把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搞好,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同时也要多多联合相关部门,以利于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不断完善推广服务功能,为农业实现现代化增加正能量。

1.4 将农机大户作为推广工作的突破口

农机大户是农机发展的先锋队,因此,在进行农机推广工作时一定要重视农机大户。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要与农机大户常联系,了解农机大户的需求,把适合于他们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及时推广给他们,这样他们就能起到模范带动作用,从而为推广普及工作奠定基础。扶持农机大户引进新技术、新机具,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争取实现在农机大户的田里搞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组织农民参观。以开现场会、培训班的形式宣传推广。请当地新闻媒体参与录像制作科技宣传片,也可以制作成光盘免费发给农民。试验示范是最好的推广方式,农民能够真真切切的看到实效,这样推广工作就非常好开展了。

2 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建设资金

在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各级政府也很重视,但苦于财政十分困难,没有资金可投,致使农机推广服务机构无设备和资金进行全方位的服务,没有下乡经费及服务工具,很难适应当前农机化发展的需求。由于缺少资金影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机技术推广的职能作用难以发挥。为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条件势在必行。

2.2 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知识老化,知识更新较慢。 目前很多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人员都是较早一代的大中专毕业生。新生力量注入很少,甚至一些地区10年来没进过新人,因此,知识老化严重,对新技术、新机具知之甚少,缺少学习提高的机会。致使所需要的具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短缺,推广队伍整体知识水平低,主要是知识老化。因此,应该加大对农机推广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公共服务能力。要搞好推广工作先要建设好推广队伍,上级部门应组织对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定期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提高人员服务水平,强化服务功能。

3 结语

做好新时期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要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服务素质,从根本上改变观念,多多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稳步健康发展,为三农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萍,张贺增.浅谈农机推广工作中的几点看法[J].农机推广与安全,2003(6).

[2]王先龙.浅谈农机推广工作者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在农机推广工作中的重要性[J].贵州农机化,2006(5).

[3]金长平,于海涛.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需要加强和完善[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9(3).

第5篇:农业种植可行性报告范文

开发区关于组建交安委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总公司是一家国有经济性质的注册企业。公司于1992年成立后,根据开发区创新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总公司在牢固树立服务第

一、效率第一的同时,不断强化内部各项管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进取因素,不断吸引全社会的科技人才和投资者加盟,为共同建设和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懈的努力。随着总公司“大招商、招大商”战略目标的整体推进,在开发区组建一个机动车辆管理机构,有效的实施人员与车辆的管理,已经成为促进当前开发区迅速发展壮大的迫切需要。

一、组建交安委的必要性

1、高新技术开发区目前现有各类型机动车辆xx余辆,驾驶人员xx余人,根据二期扩建规划,预计到明年底机动车辆将增加到xx余辆,机动车驾驶人员也将增加到xx余人。

2、已经和即将进驻开发区的外地的,以及在其他交安委上户的机动车辆和人员,由于异地车辆审验、工作联系等方面的繁琐和不便,待开发区交安委组建后,必将有一批机动车辆和人员转入管理。

3、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太原市南部学府街,地理位置十分突出。在开发区四周又云集着各类大中型机动车辆交易市场,加之长风大街的开通,东西南北,四通八达,车流量较之以往成倍增加,具有良好的组建条件和管理环境。

二、交安委的管理方案和管理规模

1、管理名称及法人

1、1管理名称:太原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总公司交通管理安全委员会

1、2隶属单位:太原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总公司

1、3法人代表:xxx

1、4负责人:xxx

2、组织机构:

2、1主任:1人

2、2内勤:1人(负责车辆和驾驶人员的档案管理〕

2、3车管员:2人

2、4安全管理:1人3、管理办法3、1主任由总公司选派一名具有多年交通管理实际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3、2其他所需人员全部面向社会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3、3制定岗位实施细则,严格各项管理规定。3、4实行年度测评、奖优罚劣、竞争上岗,采取末位淘汰的新机制。4、办公地址:鉴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极佳投资环境,场址选择在高新开发区管委会大楼为最优方案。

三·经济分析:

1、市场前景

1、1太原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处于全市结构调整、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一个十分时期,开发区机动车辆与驾驶人员增长较快,要求简便快捷的管理需求量较大。

1、2高新技术开发区目前尚无具有必须规模,且又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交通管理机构。总公司交安委的组建成立,依托开发区良好的投资环境,经过先进合理的计算机管理手段,必将对开发区驾驶人员以及各类型机动车辆实施有效的管理,具有稳定的管理基础。

1、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用汽车的普及,经过不断完善管理服务意识与管理服务质量,以严格的管理,规范的运作,良好的服务,树立诚实可信的管理形象,必将吸引周边地区一大批机动车辆和驾驶人员入户挂靠。逐步拓展管理范围。

2、资金来源

2、1申请国家预算内拨款

2、2向国内各大银行及财政信托公司贷款

2、3自筹组建初期投资和铺底流动资金xx万

3、费用估算:先期投资年费用约xx万余元

其中:场地租赁费:

xxxx元

办公设备:xxxx元

人员费用:编制定员5人,年平均工资xxxx元,年工资总费用为xxxx元

其他费用:xxxx元

4、效益估算

4、1目前开发区现有车辆xxxx辆,单车年管理费xxxx元,年收益xxxx元。

4、2随着管理规模的不断扩大,预测在明年底前将吸纳各类转户迁移机动车辆xx余辆,年收益xx万元。

4、3随着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和服务意识的增强,高效便捷的管理手段,必将吸引众多零散和家用私车车主的入户挂靠,在极大便利广大群众购车上户的同时,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无法估算。

综上所述,组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总公司交安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依托开发区组建交安委具有明显的优势,投资利润率较高,有必须的抗风险本事,在管理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交安委组建后,对开发区和社会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果品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

一、项目概况和背景

*县**镇属于半山区,全镇总面积81平方公里,可耕地4.2万亩,果园面积2万亩,主要产品有黄金桃系列、红桃、葡萄、苹果、草莓等,年产各种干鲜果品8万吨,成为该县新兴的“果业特色乡镇”。尤其近几年,人工栽培经济林面积发展迅猛,现有桃园13000亩,葡萄园4800亩,苹果1200亩,草莓1000亩,果品产量稳中有升,价格也在每公斤2元以上,农民的果品种植进取性大大提高,在现有基础上,预计今明年发展桃类3000亩,葡萄2000亩,其它品种2000亩。

虽然该镇有丰富的果品资源,但却没有果品加工企业,所以今年急需要上一个果酱果汁加工项目。在农业发展上坚持稳定、工业促进发展的方针指引下,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向工业要效益,全面繁荣镇域经济。

二、项目资料及规模

果汁加工生产线及配套公用工程。

1、黄桃带肉果汁、果酱年产10000吨

2、功能果汁年产10000吨

3、浓缩果汁年产10000吨

三、项目建设单位

*镇人民政府

四、项目负责人:*

项目联系人:*

五、项目建设地址:*县**镇

*镇位于*县城北部,交通便利,省道335线贯穿全境,离京沪高速联城入口10公里,并且水资源丰富,能满足生产需求。

六、投资概算

总投资370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009万元。建设投资包括:设备投资1066万元,设备安装工程45万元,土建工程1740万元,配电改造40万元,给排水改造38万元,制冷站30万元,不可预见费50万元,流动资产700万元。

七、制作技术及工艺

1.材料与设备

1.1材料桃果、葡萄、苹果、草莓**镇产优汁水果;

水贴合GB10791—89标准中第4.1条规定;

白砂糖贴合GB317标准要求;

柠檬酸贴合GB1987—86标准;

稳定剂贴合GB2760标准。

1.2设备

打浆机,胶磨机,真空脱离机,高压均汁机,封盖机,提取设备、调配罐、粗滤机、超滤设备、灌装机、杀菌釜、贴标机等。

2.工艺流程

果品精选洗果去皮打浆灭菌调配胶体磨处理均质脱气灌装杀菌封盖冷却装箱入库

3.具体要点

果汁是水果经过破碎、压榨、过滤而得到的汁液。水果产区多生产一些果汁,既能减少贮运中的损失,节俭很多运费,又可经过加工,提高水果商品率,增加果农的收入。果汁制作工艺流程要点如下:

3.1原料选择果汁的优劣取决于果质的好坏,制作果汁的原料,必须是新鲜、成熟、无霉烂、无病害现象,并具有优良的风味和丰富的汁液。

3.2原料预处理

原料根据成熟度分级并用清水充分洗净。可用高锰酸钾消毒,去除无用部分,如果核、果皮络、果梗、果籽等。

3.3破碎、压榨、粗滤

将洗涤干净的原料用破碎机或切片机破碎。破碎时间要短,以免果实变色。为增加果汁的颜色和出汁率,可将果汁加温至40~50℃,保温4~5个小时。果肉较硬的果实,可将其加热煮沸,使其软化。经过破碎和加温处理的果汁用压榨机榨汁,在进行第一次榨汁后,将果渣拌匀疏松,进行第二次压榨。榨出的果汁要进行过滤,以除去汁液中的果皮和大块果肉。

3.4调整果汁

为使果汁贴合必须规格要求和改善风味口感,可调整其糖分和酸分,可视情形加入糖、柠檬酸和防腐汁,还可加入适量的香精和色素。

3.5装瓶、杀菌、贮藏

将调配好的果汁加热至85~90℃,然后趁热用细布过滤,并装入消过毒的容器内,立即密封,然后在沸水中杀菌,杀菌后冷却即为成品。一般果汁宜存在4~6℃左右的环境中,以减少不良变化。

4.产品质量要求

4.1感官指标

色泽果品不一样而不一样以桃为例,呈乳白色或乳白色显微黄色;

风味果品不一样而不一样以桃为例,具有黄桃特有的清香味、甜酸适口、爽口、无异味;

组织状态乳浊型,无沉淀,无分层;

杂质不允许存在。

4.2理化指标

可溶性固形物(以折光计)9%~10%;PH4.1;总糖8.5%~9.3%。

4.3微生物指标

细菌总数(个ml)≤100;大肠杆菌(个100ml)<3;致病菌不得检出。

八、市场分析

1、黄桃带肉果汁、果酱

国内外营养学家研究发现,黄桃果实中包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其果大、味甜、、鲜果气味芳香,酸甜可口,包含丰富的糖、钙、镁、磷、抗坏血酸、有机酸以及各种氨基酸。该类产品十分畅销。

2、功能果汁

功能果汁顺应人们的需求,它集天然、营养、保健、适口于一体,是一种十分有前途的保健型饮品。功能果汁均以水果或浓缩果汁为主要原料。按照加工方法分为两类,一类属于调配型,一类属于发酵型。调配型采用传统的中药配方,经过向浓缩果汁添加以现代高科技提取中药有效成分而到达强化果汁营养的目的。发酵型采用多菌株对加入了一些辅料的并稀释了的浓缩果汁进行微生物发酵。产品对身体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主要功能特性包括解毒去毒、活化血管、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助消化、延年益寿、美容等。市场前景看好。

3、浓缩果汁

由于浓缩果汁坚持了果品的原有风味,深受国际国内市场欢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果汁饮料的年需求量在100万吨以上,且每年以35%的速度增长,而目前国内产量仅有60万吨,人均不足1公斤,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国际市场上,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果汁的人均年消费量在40公斤以上,仅美国年需求量就达200万吨,而其本国加工本事仅为100万吨,每年需很多进口。巨大的市场为本项目供给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九、效益分析

本项目为生态建设和林产品深加工型项目。既加大退耕还林力度,扩大了经济林面积,又对林果深加工进行了转化增值,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18125万元,年税金2535万元,年获利润1155万元。年可带动全镇果农8000余户发展林果业,每户年均可获利近万元。

十、资金的解决

该项目总投资3709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009万元。建设投资包括:设备投资1066万元,设备安装工程45万元,土建工程1740万元,配电改造40万元,给排水改造38万元,制冷站30万元,不可预见费50万元,流动资产700万元。

第6篇:农业种植可行性报告范文

关键词 提灌站;泵站;压力管道;灌区

中图分类号TV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1-0068-02

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和机电设备生产能力的提高,我国的泵站工程得到了迅速发展。仅在机电排灌工程中,截止至2010年底,泵站总装机容量已达7019.6kW。 循化县积石镇羊圈沟提灌站位于循化县城东,为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农田灌溉的水源问题[2],在该沟附近的黄河右岸修建一座提灌站。

1 工程建设任务与供水规模

1.1 工程建设任务

循化县积石镇羊圈沟提灌站的建设是解决草滩坝村在羊圈沟[1]开发的500亩农田灌溉的水源问题。工程受益区隶属积石镇草滩坝村,居民以撒拉族为主[1],开发耕地面积500亩,以种植小麦为主,间作以辣椒等经济作物[2],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4],确定为Ⅴ等小(Ⅱ)型工程,建筑物均按5级设计。新建提灌站1座,包括泵站厂房及机电设备,上水压力管道800m,出水池1座。

1.2 供水标准及供水量

依据国家《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502—1997)[5]中的规定,干旱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为50%~75%。林地灌溉参照农业用水进行,由于年降水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年蒸发量大,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故灌区设计保证率采用75%。

1)灌溉制度[3]

(1)经调查统计,计划种植农作物为小麦,工程区实际控制面积为500亩。

(2)根据《青海省用水定额》并接和当地多年的灌溉经验,作物储灌为冬灌,一般在11月1日至11月10日,作物灌溉从4月1日开始,至7月8日结束,每天灌溉时间为18h。灌区小麦综合净灌溉定额为340m3/亩,毛灌溉定额为567m3/亩。

根据以往经验和当地实际情况,并参考同类工程情况,确定渠系水利用系数η管=0.95、η支=0.85、η斗=0.8、η田=0.9,则灌区控制面积的渠系水利用系数:η总=η管×η支×η斗×η田=0.95×0.85×0.8×0.9=0.58。灌区综合渠系水利用系数η总=0.6。确定灌区净灌水率为1.157m3/s/万亩,毛灌水率为1.157÷0.6=1.93m3/s/万亩。

表2 灌溉需水量表

2)水资源供需分析

水源由黄河中提水,设计提水流量为1.93×0.05=0.097m3/s(即345.6m3/h)可满足整个灌区的灌溉水量要求。

2 机组选型

根据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小麦每年需灌水6次,日灌水小时数18h,设计净灌水率1.157,渠系利用系数为0.60。根据以上资料,该灌区的灌水流量为0.096m3/s。

1)吸水管管径流速宜选用1.0 m/s~1.5m/s。根据钢管标准管径,采用管径为Dg300mm无缝钢管。当Dg300mm时,管中流速为1.36m/s。

2)出水管管径流速宜选用1.5m/s~2.5m/s。根据钢管标准管径,采用直径为Dg300mm无缝钢管。出水管管径300mm。当Dg300mm时,管中流速为1.36m/s。

3)吸水管道沿程水头损失计算[7]得0.095m,局部水头损失计算[7]得0.51m。

4)出水管道沿程水头损失计算[7]得9.48m,局部水头损失计算[7]得0.74m。

上水压力管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损失的10%[7]计,hj出=9.48×10%=0.95m。管道的水头损失h= hf进+ hj进+hf出+ hj出=0.095+0.51+9.48+0.74+0.95=11.77m。

5)水泵扬程的确定

经实测压力管道地面高差为88m,故扬程确定为99.77m。根据流量和水头选用水泵型号为200DL280-30(I) ×4。

6)水泵安装高程的确定

根据水泵性能知,汽蚀余量NPSHR =4.0m

HS=进损=3.78m

其中:

为水泵安装地点的大气压力水头;

为水相应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力水头;

V为水泵吸入口流速;

NPSHR为必须汽蚀余量;

H进损为吸水管管路损失;

安全起见,需对 HS进行修正,即:

=1.92m

考虑到地形条件,水泵安装高程定为2262.70+1.92m=1853.92 m。

3工程布置

3.1 泵房

根据《积石峡水电站》和《循化县县城黄河两岸综合治理工程》确定本工程中的设计参数如下:

表3 泵站特征水位

根据工程区的地形和选定的水源位置,泵房厂房位置布置在黄河右岸,由上水压力钢管输水.泵房位置坐落在黄河右岸旁,直接从黄河提水,防洪墙采用M7.5浆砌石八字墙形式衬砌防护。

泵房长11.8m,宽6.8m,建筑面积80.5m2,泵房内安装2台200DL280-30(I) ×4水泵及配套电机,机组为一字布置,水泵工作形式为一备一用,并设置有配电盘柜、起动柜和真空泵。泵房为半地下式厂房,基础采用现浇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面以上采用砖砌结构,泵房总高5.15m,基础挖深2.15m,机组安装在底部,电气控制柜安装在距基础以上2.15m处9.8m×2.4m操作台上,控制柜距墙0.8m。

3.2 压力管道

压力管线布置通过比较,管线由泵房接出后,在桩号0+080处穿过临平公路桥,在垃圾场右边的羊圈沟的右岸沿山坡而行至项目区。

上水压力钢管长800m,采用直径为Dg300mm无缝钢管,壁厚为6.0mm,压力钢管内的流速为1.36m/s,钢管铺设均为明敷方式,为了削除管道在正常运行和事故停机时的振动和位移,在管道转弯处均设置镇墩,来保证管道的稳定,镇墩与镇墩之间每8米架一支墩 ,镇、支墩均为C15混凝土,镇墩与镇墩之间设伸缩节,各设置在镇墩之后,管道表面刷防锈漆,管道连接形式为法兰连接。

3.3 出水池

压力主管道出口设一矩形出水池,为M7.5浆砌石,长为6m,宽2.2m,池深为2.2m,池壁厚度为0.5m,底板厚度为0.5m。

4 结论

本工程具有良好的项目建设条件,而且工程建成后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是安民稳民的大事。

提灌站工程的实施,可以解决积石镇草滩坝村开发的500亩封地的灌溉问题。通过该工程的实施,使干旱山区营造了一片绿地,黄河上游植被又增加了一点,气候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

该工程的实施不仅是西部大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增强民族团结,大力发展区域民族经济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社会效益显著[2]。

参考文献

[1]循化县水利化区划报告.

[2]循化县县志.

[3]SL5021-93,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报告编制规程[S]:10-31.

[4]SL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4-13.

[5]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M]:10-29.

第7篇:农业种植可行性报告范文

[论文摘 要]阐述了图书馆信息服务中心客户培养的概念及内容,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以下简称广西图书馆)为例,分析客户群的特征,进而提出客户培养的具体措施。

信息咨询服务是以参考咨询、文献检索、定题服务、情报调研等形式向客户(读者)提供信息、数据和文献等的具有较高层次的业务活动。客户是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主体,如何成功进行客户培养,提高客户忠诚度,将最终影响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效果。

1 客户培养的定义及内容

1.1 客户培养的定义

在开展咨询服务过程中,通过相应的教育和培训,使客户提高使用信息咨询服务机构的意愿和技巧,增加其对信息咨询服务机构的信任度、满意度及忠诚度。

1.2 客户培养的主要内容

一是信息教育。读者的信息教育工作是客户培养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读者进行文献检索知识、网络信息、信息意识的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使其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和驾驭知识的本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二是客户管理。客户管理是进行客户培养的关键。只有建立一套合理的客户管理制度,通过识别、搜集、存储,管理并分享客户数据,对各类客户进行开发与管理,才能实现用最小的成本宣传自己、培养客户的目标。

2 广西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客户分析

图书馆的读者来自各个不同的行业,必须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认真、深入、细致的分类,了解其不同的知识结构、技术水平、个人或集体消费偏好等,对不同行业的读者采取相应的服务、培训方式,保证咨询服务的顺利进行。

2.1 政府部门客户

政府部门客户的工作具有全局性、决策性和指导性,所需要的咨询服务具有析理性、逻辑性、系统性,需要经过加工、浓缩,形成有事实、数据、分析、综合、建议等的专题信息以及咨询报告,为政府部门统筹全局,计划、指导、协调、处理、决策提供服务。

广西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在1995—2005年间为政府部门客户提供了报刊剪辑服务。如每月出版一期的《经济内参》,通过搜集国外报刊对广西的报道、评述,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综述、预测,全力引述国外经济建设的优良成果;为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提供了36期“党建信息”专题剪报;为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提供了36期《文艺信息参考》;为自治区政法委提供了1 000多篇“禁毒”专题资料;为自治区劳动厅提供了36期“劳动保障”专题剪报资料;为自治区人事厅提供了36期《人才信息参考》;为自治区建设厅提供了150期《墙体材料与建筑节能》等。

然而,由于广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职业素养,为政府部门客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深度不够,大多只是在搜集、整理、剪辑上面做文章,缺乏经过自身分析、加工后有一定建设性的咨询报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西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总体水平向纵深方向发展。

2.2 企业客户

自2000年以来,广西图书馆相继为有关企业提供了《建筑行业》《法制专业》《经营之道》等报纸杂志的剪辑及专题。例如为柳州金嗓子公司、广西天颐通信公司、广西今中信息公司等单位提供了信息咨询服务,为中国广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代为翻译了《花岗岩全套生产线》以及《水泥厂可行性报告》等资料,为其引进意大利项目解决了难题。2007年,广西图书馆开始进一步寻求与企业客户合作,其中3万字的《汽车后时代ICT信息服务的可能性研究报告》获得了客户的好评。

根据多年来的经验,广西图书馆为企业客户提供的信息咨询服务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为客户搜集整理文献资料及数据,二是为客户完成外文文献的翻译,三是独立完成或协作客户完成相关定题项目。然而,目前对企业客户的信息咨询服务内容局限在搜集与剪辑材料上。在对企业客户的培育方面,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使信息咨询服务变被动为主动,以增加影响力。做好诸如经营发展总体战略、人才战略、科技开发战略、市场扩张战略、营销战略,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劳动人事制度、人力资源的测评体系等,为企业排忧解难。

2.3 “三农”客户

在我国,“三农”仍然是值得关注的对象。“三农”客户群体庞大,诸如:乡、镇、村各级领导,农业技术人员,农民企业家,普通农民,其所需信息咨询涵盖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水产、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农产品储藏、农产品加工、环境保护以及农业经济管理等各个方面。

国家实施“星火计划”期间,广西图书馆编印了一系列种植、养殖资料并向各县发放。如向靖西县农民提供有关茶叶种植技术的资料,向钦州市沙埠粮所提供有关腐竹、豆奶的生产技术资料等。此外,还定期组织信息咨询人员进行“三下乡”活动,现场向广大农民发放资料,面对面解答疑难问题。

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潜在的客户需求无法估计。如何把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战略规划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在组织农业生产、经营性项目论证、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推广等方面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十分重要。这是广西图书馆咨询服务中的空白点,也是今后努力提高、完善的方向。

2.4 市民客户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市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市民对信息咨询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随着信息获得、掌握、传递方式的不断变化,市民客户可以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迅速获取自己所需求的信息,以改善日常的衣、食、住、行。他们还特别关注法律、医疗及生活物品的购置,关注汽车与住房、子女教育、个人职业发展、个人和家庭娱乐、外出旅游等方面的信息。

2.5 科研机构客户

科研机构客户对国内外科技发展战略与科技政策、重要科学规划与计划、科研体制与创新研究机制等方面的信息需求较多。科研机构在科技动态跟踪服务、科研项目调研服务、科研进展咨询服务、科技管理决策咨询服务、定题信息提供服务,以及科技成果的鉴定、评估、验收、转化、奖励等方面需要客观的文献依据,以保证其权威性和科学性。

目前,广西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更多还是停留在传递文献、提供资源数据、协助项目查新等方面。

3 客户培养的具体措施

3.1 提升广西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团队的业务水平

要使信息咨询服务的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首先要提升其咨询团队的业务水平。一是要调整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人员的结构,对现有在岗人员进行相关的职业培训,以提升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能力;二是借用“外脑”。所谓外脑,即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根据咨询服务的需求,邀请“外脑”加盟,为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工作带来新的工作思维与组织管理模式,使得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能力在短时期内得到极大提升。

3.2 细分客户群,树立服务品牌

广西图书馆应对不同客户的特点进行认真研究,有选择地提供服务和培训。同时,也要针对自身人员的条件以及资源的配置情况开展定位服务,逐步由“物的传递”转向“知识传递”,由馆内阵地服务转向广阔的社会市场。把政府的决策、科学研究融入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产品开发等活动中,为其提供市场信息、技术贸易信息、商业企业信息、人才信息,从而逐步树立服务品牌。

3.3 注重媒体宣传与客户辅导

通过新闻媒介进行广泛宣传和介绍是扩大与加强信息咨询服务的有力推手。为了扩大社会各界对图书馆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的了解,对不同类别的客户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咨询服务的培训与教育,并开办咨询知识讲座,对广大普通客户进行信息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增强客户的信息意识,提高其捕捉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技巧。同时,图书馆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材料,展开阵地宣传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各类客户进行教育培训。向客户介绍信息组织的各种方法,进行光盘检索技术的培训、局域网检索普及培训和各种类型的计算机检索系统和数据库利用的培训。

4 规范客户培训服务流程

(1)建立客户资料库。广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人员应及早做好客户原始信息、客户反馈信息的记录,着手对信息进行统计、分类、分析、总结,为今后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咨询服务、客户的培训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2)对客户进行研究和访问,收集反馈信息。要想建立并拥有客户真正的忠诚,图书馆必须统一思想、统一认识,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有效的咨询服务。同时做好客户的访问工作,以获得客户的信息反馈。广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还必须对所获得的客户反馈信息实行共享,定期交流并进行全面的集中、汇总、分析、分类。

(3)建立一套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管理体系。在开展对不同客户群体提供各类服务并做好跟踪服务的同时,要随时注意了解、掌握客户的需求发展动向,将所获得的各种信息融入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过程中,并逐渐建立起客户管理体系,与客户保持经常性的互动。

[参考文献]

[1] 休鲁格,艾尔弗雷得格洛斯布伦纳.信息经纪人手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0:3—518.

[2] 张怀涛.信息咨询机构的客户类型研究[J].情报科学.2007(2):188—192.

第8篇:农业种植可行性报告范文

一、主要工作

(一)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稳步推进

20__年全省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工作实现了新突破。水稻机插技术推广作为我省重点推广的农机技术,我省精心组织、全面实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20__年水稻全省机插面积达120万余亩,比上年增长85%,超额完成全省水稻机插任务,并初步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的双季杂交稻水稻育插秧体系。

全省每个县(市、区)均开展了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在机械化重点示范县的带动下,插秧机数量和面积快速增长,今年全省新增插秧机710台,插秧机保有量达2110台。按照农机化司的要求,我省认真组织南昌县、泰和县等7个部级机插示范项目县共建立了52个机插示范点,示范县共投入资金380万元、插秧机282台。示范点均超额完成了机插示范推广面积,合计实现新增水稻机插面积74560亩,超项目计划要求的432%。示范区20__年共举办了插秧机操作机手和育秧技术培训班39期,培训人员3232人次,组织机插、育秧现场会55次,印发宣传资料及技术资料近2万份,各级媒体宣传68次。示范点全省累计举办机插培训班75期,培训技术骨干4500人次,召开示范现场会105场,印发宣传资料3万多份。所做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机插工作快速发展。

(二)油菜、花生等生产机械化新技术得到发展

我省紧紧围绕“兴机富民”工程,坚持把农业机械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途径,在大力推广水稻育插秧技术基础上,在20__年制定了江西农机主推的十大农机技术,积极推动油菜、花生、茶叶等作物的生产机械化技术,全省开展各级别农机新技术推广示范演示会200多次。

一是为促进油菜生产的发展,完善了省级油菜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油菜的免耕开沟直播技术的推广,九江市推广油菜收割机割台、油菜开沟机等油菜生产机具800多台套。油菜免耕直播机械化生产面积已经超过40万亩,新余推广油菜开沟机械化面积预计15万亩,农民接受油菜机械生产技术,使油菜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是全省花生主产县区加大了花生生产机械化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每个主产县至少抓了一个示范点,坚持以点带面,重点抓好花生收获、采摘、脱壳等机械化生产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使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对比机播覆膜、不覆膜与手工播种的花生,亩产分别为685.7斤、623.4斤、472.7斤,使农户进一步看到了机械化生产的优势,提高了他们发展机械化生产的积极性。仅樟树市花生种植面积就达到14万亩,纯收入预计达到1.25亿元。

(三)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成果明显

我省果业在规模、产量、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发展过程中,农机部门实施了“农机上山”果业机械化工程。通过几年来的科学引导,目前,我省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成果明显,在今年秋收冬种全省果业机械演示会上亮点纷呈。

一是中型拖拉机逐步进入果业生产领域,使得果业中耕、开沟施肥、扩穴改土等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的生产环节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目前已形成中拖、手拖、果业耕整机在不同坡地、不同果业面积的大、中、小机械化果园管理的作业格局。

二是节水灌溉越来越受到农民欢迎。从推广节水微喷开始,到目前滴灌、渗灌、药肥水共施系统等一大批节水灌溉新技术、新机具、新设施落户我省果业,在节能环保、节本增效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药肥集成喷施系统。通过二年的实践,大力推广药肥集成喷施系统。以大功率机泵为功力,取代小动力药泵,通过管路按果树定株实施药肥喷施。解决了打药劳动强度大,农村劳力紧张的矛盾。

四是分级包装设施越来越受欢迎。目前,我省赣南脐橙出口生产基地全部都配上了果品分级清洗设施,销售外省的脐橙全部都通过了分级分类包装销售。电子机械化分选设备取代了传统的滚筒式、模板式分级机械。

(四)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取得新突破

我省建设了一批地方特色如茶叶、马铃薯、榨菜、蜜桔、牧草等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浮梁县财政拿出25万元专门用于名优茶加工机械的补贴,补贴率达30%,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五)农机购置补贴成效显著、新机具新技术推广进一步加快

20__年度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已基本结束,共投入补贴金2.15亿元,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有效的引导农民购买选的农机装备,新农机新技术、高效农机具得到较好的发展,农机装备结构得到调整。全年补贴类机具达5.95万台,其中,半喂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大中型拖拉机6800多台,改变了以小型农机具为主的局面。轻型喷灌机具、高效机动喷雾器等一大批新技术新机具通过补贴得到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进一步推广农机新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六)加强农机新技术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从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出发,全省各农机化技术学校按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要求,充分运用师资、设备设施优势,积极开展新农机新技术培训。全省举办农机科技培训班116期,培训农民7625人次,结合科技抗冰救灾,开展农机科技下乡活动16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多份。

(七)借助各种媒体宣传农机技术,促进农机推广工作

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对农机春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大户进行了重点报道,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还组织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对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作业队、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效果进行了调研,摸清情况,了解实情,分析问题,把握趋势。今年在《中国农机化导报》、《中国农机化信息网》《江西农机化信息网》、《江西农业》等各种媒体上发表我省农机推广技术信息200次,撰写调研报告和新技术可推广可行性报告13篇,有力地推进农机推广工作。

(八)部省级农机重大推广项目进展顺利,为新技术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昌县优质水稻区域生产机械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南昌、新干、高安等三县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在湖口县实施的全国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成效显著;省级农业新技术示范与推广重大项目即《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赣州市果园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推广》等已完成;《水稻区域生产机械化技术基地建设》已完成有关试验、示范工作,各个项目的研究示范都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我省农机化发展的新技术,为今后更好推广农机新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农机与农艺结合,实现水稻机插秧技术的集成与创新

水稻机插秧成败的关键是农民能培育出适合插秧机机插的秧苗,各级农机推广部门紧密与农业技术部门相结合,成立联合攻关小组,对水稻机插育秧、栽插及大田管理等配套农艺技术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深化试验研究,推进了农机农艺技术配套组装集成,实现了水稻的群体质量栽培与机械化高产栽培的有效结合,有力保证水稻机插的快速发展。

(二)坚持行政推动与引导市场相结合,狠抓示范项目落实

各级农机部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加大行政推动力度。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是近年来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专门成立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并且把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列入农机化工作年度工作主要目标进行考核。全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任务,落实政策,强化措施,推动水稻机插育秧推广工作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同时,还抓住有利契机,坚持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中,对重点推广的农机技术需要的机具进行倾斜,如利用中央、省、市财政对农民购买插秧机及培训工作实行了稳定的补贴政策,其中手扶式插秧机补贴总比例达到70%以上。通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加大了农机推广力度。

(三)坚持典型示范与整体推进结合,积极营造农机技术推广良好氛围

在机插秧技术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过程中,我省坚持示范先行、典型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在试验示范阶段,重点抓种田大户、农机大户,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让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了解机插秧技术的优势,同时,通过层层召开育秧现场会、机插现场会、大田管理现场会和机插水稻长势现场会,并借助广播电台、电视、网络、报刊杂志、集市、印发小册子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增强基层广大干群的感性认识和认知度,努力扩大社会影响,并为大范围的区域发展提供成熟的模式、技术和经验。

(四)坚持机具推广与技术服务相结合,健全农机技术推广保障体系

技术能否到位是农机技术推广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抓好插秧机推广的同时,特别是在试验示范初期,以市县水稻生产机械化项目负责人、农机、农艺技术骨干为对象,派员到生产厂家或邀请厂家技术人员来当地开展师资培训,逐渐建立了一支既懂农机又熟悉农艺的技术推广骨干队伍。免费组织举办培训班100多期,培训600余人次;结合送科技下乡活动,免费派送“江西省水稻机械化育秧及大田管理技术模式挂图”等有关水稻机插育秧及高产栽培技术、农机维修使用方面的教材和VCD教学光盘、《水稻机插秧实用技术》等科普教材5000余份。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机化技术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农机新技术推广速度相对较慢

在农机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农民购机热情高涨,农机技术推广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是相对于农民日益增长的对新技术需求,农机推广经费相对较少,导致我省农民接受新技术和使用新技术较慢,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还存在农机装备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和老化严重问题一时还难以解决,优化调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要求。

(二)农机化整体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比较薄弱

我省农机化水平还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对农机科技投入不足,农机新产品短缺,基础设施薄弱;机械插秧等关键环节推广工作尚在起步阶段,思想障碍、资金障碍和技术障碍尚未根本解决。

(三)农机推广工作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

第9篇:农业种植可行性报告范文

由于文献记载的缺憾,中国早期的历史是个谜团。一百多年来,一直有人质疑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真实性。一些外国学者甚至对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疑惑重重,认为这是“中国政治上的‘民族主义’冲动”。

多年来,中国学者探索自己文明起源的努力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在“十五”期间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究。“十一五”期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仍将作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启动,届时将有上千名专家学者多学科攻关,找到“五帝时期”以来中华文明发源发展的真实脉络。

近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巍接受了记者专访。

谜团:中华文明如何起源

司马迁《史记》首篇《五帝本纪》,记载了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时期的历史。对这样一个时期,学术界或称为五帝时代,或称为传说时代、英雄时代、酋邦时代等。《五帝本纪》所记载的是信史还是传说?如何看待五帝时期的历史记载?成为长期以来中外学者争论的焦点。

王巍说,文献上对中国历史的记载浩若烟海,但互相抵触的情况不少,让人莫衷一是,特别是五帝传说时代的文献记载,存在着很大的分歧。20世纪初出现的疑古派,从疑古书开始继而疑古史,对春秋战国之前尤其是商之前的历史全盘否定。

上个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考古学应运而生,人们开始动手寻找历史。80多年来,中国考古学取得丰硕成果,新的考古材料对西周之前乃至夏王朝的历史,有了一个轮廓性的记录。同时人们也认识到,《史记》有关五帝时代的记载,绝不完全是杜撰,其中有历史的影子,传递着历史的信息。

从二十多年前夏鼐先生最早提出文明起源课题以来,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持续性热点。“九五”期间展开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完成了夏商和西周时期的年表,开创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者联合攻关共同解决一个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问题的先例,为研究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奠定了年代的框架。

此后,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中心、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等为主体,国内许多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并启动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虑到探源工程的复杂性,牵扯面之广、头绪之多,远比断代工程复杂,“十五”期间在中原地区进行了“预研究”和第一阶段研究,为“十一五”全面开展探源工程提出可行性报告和实施方案。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主要解决古老的、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是怎样起源形成和发展的问题。”王巍说,这里有几个层面,首先是文明起源和形成发展的概念,所谓文明起源就是社会从一个平等简单的结构走向复杂的、有等级的结构(阶级、国家的产生)的变化。其次,文明的形成以国家的出现为标准。国家是文明社会形成的标志。但国家的形成是一个过程,不是某一天突然形成的,国家出现后还在不停地发展变化。所以我们叫“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研究”,夏商西周都在这个范围之内。

六大遗址:勾勒尧舜时代的社会图景

王巍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一阶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年~前1500年即尧舜时代到夏商之际的社会图景。

中原地区六座规模大、等级高的中心性城邑,被列入研究重点,它们是:可能与黄帝有关的河南灵宝西坡遗址、与传说中尧时代时空吻合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可能是禹都阳城的河南登封王城岗城址和可能是夏启之居的河南新密新砦遗址,还有考古学界公认的夏代中晚期都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以及郑州大师姑遗址。

六大遗址年代先后衔接,时间上大体从公元前2500年到前1500年,为了解这一千年间的社会组织结构的变迁、王权发展的程度以及当时的自然社会环境等,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王巍说,这一千年的历史正处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期。其“社会图景”可作如下归纳:

――农业生产取得长足进步。一是农作物多样化,原来认为只有小米粟等是主要食物,现在发现稻米占相当比重,小麦也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二是耕作技术的改进,为适应水稻、小麦等多种作物的种植,有了水田、旱田,耕作技术随之发生变化。二里头遗址等都找到了小麦,甚至还找到了除养猪、狗之外饲养羊的证据。

――铜器冶铸技术的发展。到了以二里头为代表的夏代中晚期,已经能够制造鼎等青铜容器了,青铜容器的制造比制造刀子等小件物品要复杂得多;而复杂的青铜容器,如鼎在这一时代的晚期成为中国王权的象征。

――社会发展变化方面。一是等级制强化和制度化。比如在陶寺遗址中的1000多座墓葬中,大墓约占1/10,每座墓葬能出土百余件随葬品,而小墓则占大多数,其出土的随葬品寥寥无几;二是大型城邑的出现。陶寺遗址发现了建于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大型城址,它非常宏大,有280万平方米,南北1800米,东西1500米。修建这样规模的城址需要大量人力,可见当时组织人力从事工程的能力有很大提高;三是出现反映王权的宫殿、宗庙。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宫城,发现了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布局,多重院落,这个传统一直影响到北京紫禁城的建造,开了几千年中国宫城布局的先河。

在对这些遗址的考古调查中,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一时期各个集团之间的战争规模空前扩大。在陶寺遗址,考古人员发现,这个280万平方米的城邑在公元前2100年前后突然废弃了,变成一个小村镇,与之相应的是,发现了非常残酷的“万人坑”:上百人被杀死,扔在沟里的尸骨有的头被砍下,有的妇女受到残酷的性摧残。

另外,第一阶段的研究还提示出当时自然科学的进步。陶寺遗址发现的距今4100多年的天文观测台,被确认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观测台。从这个观测台可以观察到太阳与周边山脉所构成的切线,根据切点的不同确定节气。

王巍说,以上这些成果都是经过历史、考古、物理、化学分析、物探、天文、冶金、体质人类学、地质学等近百名学者的配合和论证共同得出的。

会聚和辐射:中华文明起源模式

在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追索中,科学家发现,中华民族步入“文明社会”有着漫长的前奏。“在中华文明的起源过程中,各个区域的进程是不一样的,长江上中下游、黄河上中下游各个地区都以自己的方式为文明的诞生做着贡献。”王巍说。

多年以前,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曾经提出中华文明起源的“满天星斗”说。已历时5年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一步证实,在文明起源阶段,几大江河流域都有程度较高的考古文化,但是它们并没有形成文明之火,有的可能在发展中渐渐熄灭,更多的可能改变了发展方向,向中原文化靠拢过来。

“在文明的起源阶段,中原文化并非在方方面面都是最先进的,但中原文化有着更强的包容能力。”比如,目前的研究确认,公元前2500年之前,青铜器制造技术是西部地区比较发达,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器在甘肃,玉器的加工技术是长江流域比较发达。就连中原农业生产中普及程度比较高的小麦种植和养羊传统也是从遥远的西域引进的。

在文明形成之初,黄河下游、长江流域地区的考古文化都有向中原挺进的意图和行动,最后都没有成功。中原文化在漫长的过程中通过吸纳其他文化的先进因素而最终在文明起源的角逐中脱颖而出,形成了光辉灿烂的夏商周三代文明。

王巍提出,“会聚”和“辐射”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模式。中国各地先进的文化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会聚到中原,进入夏商之际,中原文化则更多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但会聚和辐射从来都是双向并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