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道德与法治的意义范文

道德与法治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道德与法治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道德与法治的意义

第1篇:道德与法治的意义范文

一、什么是多元智能理论和差异化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1]。随着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以来就一直受到各方的欢迎,现在我国教育工作者们都深深被之吸引,甚至掀起了一股“多元智能热”。那么要如何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下进行七年级的道德法治差异化教学呢?首先要解决的是差异化教学问题。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全面发展。差异化教育的优点在于能够使得社会和学校不再仅仅关注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开始转而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学生的兴趣发展程度[2]。就当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差异化教育会成为以后的教育趋势,但是目前差异化教学还没有被大规模的推行,因为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是一个带有差异甚至某些情况下还有对立的词汇,所以推行道德与法治的差异化教学其实是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的。

二、如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差异化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所提倡的“为理解而教”、“个别化教育”等理论。

首先是“为理解而教”意在启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更多地注重学生的理解,而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如果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大声地朗读一遍,那么教学就变得毫无意义。理解的教学更有意义,明确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治”、所谓道德就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是一个相对比较“软”的词汇,它没有什么条例的硬性规定,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行为准则,因为德多在人心,道德的标准也在人心,有这么一种说法“罪莫大于无道,怨莫大于无德。”;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约束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人们常说的一句话“现在是法治社会。”要依法治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实现真正的法治国家。法治是硬性的条文规定,是一个有着强制规定需要的遵守的准则,法治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实际案例、分组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道德”与“法治”这两个词汇的真正意义,教学的目的不是教而是学,真正学到了才是教学。

再次是“个别化教育”,个别化教育是一个类似于差别化教学的词汇。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一个目前还是应试教育的教育体系中提倡个性化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道德与法治来说,因为是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词汇,所以就有了实现差异化教学的可能,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对比讲述,从概念到授课方式,从授课方式到讨论分析,从讨论分析到提高总结。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结合实际进行分析,针对学生的个性,以及学生不同的学习理解情况进行教学,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以期达到一个氛围良好的教学环境,达到了一个各方都满意的教学情况。

三、结果和建议

无论是多元智能理论还是差异化教学都是帮助学生接受教育,帮助老师进行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要学会合理利用,将理论与现实实际情况相融合,真正实现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一个良好的智能教学。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在利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同时也要警惕过度使用或者滥用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真正将多元智能理论融入教学之中

教学的辅助方法有很多,真正实现价值是要将其彻底融入教学之中。多元智能理论是一个相对而言其实比较复杂的理论,在教学之中一定要正确理解并真正将其融入其中才能达到实现多元智力理论的重要作用。无论是“为理解而教”还是“个别化教育”对于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差异化教学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七年级是初中教学的开始,是中学生的一个阶段,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要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他们以后更好的发展,所以要将多元智能理论真正融入教学之中,学会融会贯通,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一样,学习不是简单的相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理解,是一种学会学习的能力,学海无涯,学习这条路没有尽头,所以只有学习的方法才是茫茫学海上的一叶扁舟。

(二)警惕过分沉迷于教学方法而忽略教学本身

第2篇:道德与法治的意义范文

7中华民族一家亲

教学设计

课题

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五年级

学习

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意识。

2、

能力目标:能够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民族团结。

3、知识目标:了解民族之间的差异,学会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我国扶助少数民族的政策,懂得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重点

了解民族之间的差异,学会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难点

解我国扶助少数民族的政策,懂得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

2、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饮食

3、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民居

猜一猜小活动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

思考:

(1)你从上述猜一猜的活动中感受到了什么?

(2)不同民族之间还有什么不同吗?

2、小提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紫苏都有差别,表现在服饰、饮食、民居、节庆和礼仪等各方面。

3、活动园:五(2)班开展了一次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展示会。会上,同学们介绍了自己所了解的节日。

4、小小分享会: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或看过的资料,向同学介绍一个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可围绕下面问题进行介绍。

(1)节日的名称是什么?

(2)这个节日给你印象最深的习俗是什么?它有什么寓意?

(3)如果有人想参加这一节日的活动,你想提醒他注意什么?

5、介绍民族节日:那达慕大会、酥油花灯节等。

6、开动脑筋:想一想,文化习俗等的不同容易导致什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7、社会观察:由于各地区文化的差异,我们经常能发现一些游客因不了解或不自觉,而做了许多不尊重当地人的行为,例如:在摩梭人家里随意谈论走婚习俗,并将走婚过度解读。或是在古城里随意爬上民居的屋顶拍照,亦或随意将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评论为落后、愚昧等。

直观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差异。

从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当中感受差异可能会带来的影响(好与坏),再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做,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意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8、民族相处小贴士: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许多少数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忌讳。俗话说:“入乡随俗”。在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时,应尊重当地的传统习俗和生活中的禁忌,任何人不能以自己的民族风俗习惯为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别的民族,也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去对待民族风俗习惯,去处理与民族风俗习惯有关的事情。

9、我是民族风俗小达人: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吗?假如去到当地,你会怎么做?

10、入乡随俗我能行:

(1)蒙古族认为火神或灶神是驱妖辟邪的圣洁物,所以我可不能当着他们的面跨越或踢火,不能往火上摔东西、扔赃物。

(2)回民禁止以食物开玩笑,特别是不能用进食的东西做比喻,如形容辣椒、西红柿像血一样红等。

(3)彝族男性最忌他人触摸自己头上的蓄发,认为这是不可宽恕的行为。

11、小数据:从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对此,你认为国家应该怎么做?

12、小提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们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努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国家要扶助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13、国家的措施:

(1)实施精准扶贫政策。

(2)援助少数民族大行动

(3)开展兴边富民行动

14、播放视频《天路》

15、思考与感悟:你知道这条“神奇的天路”指的是什么吗?它“神奇”在哪里?

16、阅读角:“天路”颂歌。

17、解释: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

把意识付诸行动,做到入乡随俗。

从数据中认识到不同民族发展的不均衡问题,懂得国家应该扶助少数民族,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了解国家为实现共同繁荣所实施的举措。

课堂小结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56个民族一个都不能少,我们要团结互助,努力实现共同繁荣。

总结提升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板书

7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

1、不同民族之间的不同

第3篇:道德与法治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道德认知;道德行为;矛盾;原因;解决方法

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的先导;道德认知越全面、越深刻,就越能指导人们形成明确的道德判断和进行自觉的道德行为选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德育过程中往往存在只注重道德认知教育而忽视道德行为的培养,导致人们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产生矛盾,出现言行不一现象。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并认真地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矛盾的主要表现

(一)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表现为行为取向趋于实惠。一方面,人们认同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拥护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推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景抱有希望,对英雄人物也极为崇敬。在处理公与私、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绝大多数人能够认同甚至崇尚先公后私的道德观念和“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在公益活动中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显示出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并能用集体主义观点去分析评价事物,赞同真、善、美的人与事。另一方面,在人们的道德实践中,有相当多的人希望公私兼容、奉献与索取相平衡,他们奉行“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道德信条;个别人甚至以个人为中心,一味崇尚自我;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长远利益与社会终极目标发生冲突时,会选择个人利益,关心个人价值实现与实际物质利益的得失。可见,人们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表现为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行为取向趋于实惠,导致道德行为弱化。

(二)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上表现为行为取向趋于冷漠。绝大多数人都认为,社会需要雷锋精神。需要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支持“先人后己”、“大公无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观点;希望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也希望建立一个人人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平等互助的理想人际关系,对损人利己、弄虚作假也表示反对。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往往有较大差距,甚至彼此矛盾,如在身处危难者面前表现冷漠、麻木不仁、见死不救,不肯伸出救援之手,充当看客;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处事原则。这些表明,道德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观念层次上,没有形成良好的、自觉的道德行为。

(三)在个人道德修养上表现为言行相互脱节。绝大多数人都认识到德性是安身立命之本,应该修身养性、完善人格,都接受或认同“正直”、“诚信”、“负责任”等优秀道德品质;接受遵守社会公德对个人乃至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人却很难做到“慎独”、“笃行”,甚至无视社会公德,出现随地吐痰、高声喧哗、乱写乱画、乱丢杂物、衣冠不整、小偷小摸等现象,宣称自己不想活得太累,不愿冒“傻气”,也不想当什么“圣人”,只要能做一个“利己而不损人”的、自由自在的凡人就很满足了。这些都说明这些人的个人修养和社会公德水平滞后于他们的智力水平。

二、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矛盾的主要原因

造成人们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相矛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知轻行的道德教育是产生知行矛盾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即把道德教育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的东西加以讲授,只重视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而忽视人们在课外活动、隐性课程、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道德实践;教师过分强调课程的学术性、理论性和系统性,而忽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针对性教育。对受教育者的道德评价,不是由他们自己参与实践进行道德判断而得出正确结论,而是以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知道与否作为标准;学校德育考核往往是考查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而没有考查学生的实际表现以及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结果导致学生对德育课程的态度只是追求表面的高分,而不顾自身思想与品德的实际修养。这种只重视道德教育的知识性而忽视道德教育实践性的做法,势必会出现道德认知与行为相矛盾的奇怪现象。

(二)道德本身知易行难的特性使然。道德品质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辩证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道德认知是前提和基础;道德行为则是道德认知和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实现知向行的转化需要主体将道德认知付诸实践;需要克服实现道德行为过程中的种种困难;需要排除外界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干扰;需要道德情感的支撑作用和道德意志的保证作用。因此,道德行为很难实现,即使有了正确的道德认知,如果没有基本的道德情感、没有顽强的道德意志,也不可能实现知向行的转化,使道德生活中产生“知行矛盾”的现象。

(三)社会变革的影响。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变革,使传统的道德体系受到强烈的震撼,而我们对社会转型可能给人们的道德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变化却又研究不够,致使传统的道德未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出现新的调适和生长点。在旧的道德体系被打破后,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要求又不能及时、适时地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道德“真空”,造成各种道德观念良莠并存,多元道德观、价值观的碰撞冲突不断产生,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互相交织,使当今中国社会在价值取向和信仰上,出现一种“主体迷失倾向”,造成正义感、责任感淡化,荣与辱、是与非混淆,公德心缺失,个人行为失范以及个人主义抬头,再加上一些不符合社会公德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尤其是好心人见义勇为而负伤,却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客观上对人们进行道德行为实践的信心和勇气造成打击,致使人们明明知道应该做道德的事,但又害怕其带来的不良后果而不敢去做,出现一定程度的行为无序、道德失范现象。

(四)法制建设滞后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社会秩序、社会关系只能由道德来调整、由社会舆论和个人的道德良知来监督实施,违者受到相应的道德谴责。而有些社会秩序、社会关系,只能由法律来调整,由国家机器来监督实施,违者必须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即当道德规范不被社会成员所信服和遵循时,法律便成为保障道德失范后的社会秩序的盾牌。当前,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是一场崭新的事业,与之相适应、配套的法律和有关制度不可能一步到位。这种法制建设的滞后和人们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淡薄,以及社会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不正常现象,严重影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并最终造成人们对道德作用的怀疑及对道德的忽视与践踏,从而在知行上出现矛盾。

三、解决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矛盾的主要方法

道德知行矛盾是制约和影响道德实践的重要因素,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势必会影响到道德观念与规范的进一步落实,影响到道德对整个社会秩序的调节作用,影响到道德个体的健康成长,影响到以德治国思想的贯彻落实。现结合实际,对道德知行矛盾提出如下解决方法:

(一)改善德育工作。优化社会环境,形成道德知行统一的大气候。道德教育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周围生活环境、社会道德风貌、党风、民风、国际大气候等都会对教育对象产生正面或负面的作用,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要解决“知行矛盾”,取得理想的道德教育效果,仅有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优化社会大环境结合起来,并建立、健全各项社会制度,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开放型、立体化的育人环境,让人们在“净化”的社会环境中受到熏陶,达到提高。

(二)引导教育对象自觉进行自我教育。道德教育归根到底是自我教育。只有当受教育者自觉地接受教育并努力地转化为现实的道德行为时,道德教育才起作用。因此,要引导教育对象自觉进行自我教育。通过自我教育,主动、自觉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主动地克服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在亲身参与的各项活动中,巩固道德信念,培养道德情感,增强道德意志,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从而把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意识,“外化”为个体的道德行为,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三)引导教育对象积极进行符合道德的行为训练与道德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人们获得道德认知后,要内化成为自己的道德人格,就得通过实践,即践行道德,按照道德规范做事。只有通过实践中的行为训练,自觉地去做,在练习或实践中掌握行动技能,逐步养成稳定的行为习惯,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我们要充分地引导教育对象进行符合道德的行为训练,让受教育者参加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维护社会、国家利益的活动,躬行实践,在道德实践活动中培养、固化、内化人们的道德知识以及道德情感,让人们从生活小事做起,一点一滴地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习惯,并通过自己的道德行为,为社会风气的好转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4篇:道德与法治的意义范文

摘 要:当代社会,学生可以从很多渠道获取道德与法治知识,老师填鸭式的教育往往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当学生处在初一的时候,填鸭式的教育很有可能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失去探究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课本上的内容。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能让学生学会自己探究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互动;开放教学

一、初一道德与法治开放式教学概述

初一道德与法治是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一门兼具思想和教育的课程。它是法律知识和道德水平的基础,它能引导学生学习法律与道德,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思想水平,所以是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需要让学生对它的内容感兴趣,让他们有兴趣了解它,探究它。而传统的教育就是老师“填鸭式”的教育,这往往会让学生觉得这门课程枯燥无味,从而渐渐地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导致不会主动去探究它,只会死记硬背课本里的东西,甚至对于不理解的地方,也不会主动去弄懂它。但是开放式教育就不一样了,这种教育方式弥补了传统教育方法的不足,它将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改变为学生与老师进行讨论互动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老师将书本上的内容讲述给学生听,然后进行讨论,其间学生可以就书本上的内容做出自己的理解,并将自己的理解分享给全班同学,与此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点评学生理解的内容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就对学生进行鼓励,给予肯定。如果学生的理解是错的,那么老师就要指正出来,帮助学生找出错在哪里,及时改正。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让老师与学生成为亦师亦友的伙伴,增进了师生情谊,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学会去探究、了解它。

二、在课堂实施道德与法治开放式教学的方法

1.列举案例法

列举案例法是根据教科书的内容,找到生活中对应的例子列举出来,比如说,老师这节课教的内容是“对社会负责”,就可以用詹天佑举例子,通过他为国不计名与利,在当时国内无资本、无技术、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因为拥有忘我的吃苦精神、积极的爱国精神,他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用远远比外国人计划少的钱、少的时间修完了京张铁路。这种为国家、为社会奉献的精神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探究。在这种开放式的授课方式中,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教师成为学生亦师亦友的伙伴,共同探讨。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脱离了死记硬背教学模式下的学习,而是通过探究获取知识,这样获取知识的方式让学生不仅能在快乐中学习,而且对学到的知识记忆牢固,理解透彻。

2.辩论法

老师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教科书上的内容,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提出关于道德与法治的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用自己学到的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种利用生活实际例子来授课的方法,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实质化,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同时,老师在教授不同的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引用不同的例子,让学生进行辩论,老师在评价学生辩论的内容时,要指出学生错误的观点,并找出错误的原因;肯定正确的观点,让学生感受到自信,使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学到的知识更加深刻,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3.模拟教学方法

老师在授课的时候,尤其是在复习知识的时候,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例如法律咨询的事例,让学生扮演事例中的每一个角色,例如受害者、法律咨询师、承担责任者,以及事件的见证者,让学生说出事件中涉及的有关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同时,老师针对学生事件中没有考虑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解析。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对学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开放式教W的注意点

所谓的开放式教学并不是单单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究,还需要老师在一旁指导。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所以有时候会对一些问题及知识的理解不足或出现偏差,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给学生做讲解,让学生学得正确,学得明明白白。但是老师不是开放式的主角而是引导者,例如当一些知识点在教科书上的解释很不清晰,让学生很难理解的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慢慢地将整个知识点理解透彻。如果是传统教育,当学生遇到问题,老师一般都是直接给学生诠释知识点的含义。这样做只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开放式的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这不仅能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四、总结

开放式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相比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被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开放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开放式的教育能让课堂气氛更加和谐,老师与学生能够就课堂上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探究,进而激发学习热情,更好地巩固知识,同时能让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更加和谐。所以开放式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是符合初一阶段特点的教学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第5篇:道德与法治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艺术教育;启发;引导

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促使人们对艺术文化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职业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艺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对我国社会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学校素质教育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的情况下,职业艺术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所以,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学校层面,都有必要对职业艺术教育进行正确的启发和引导。尤其是2015年12月11日文化部在北京召开全国艺术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高我国艺术职业教育支持文化建设能力为目的,以经验交流、讲座为形式来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引导和启发。

1为何要加强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和引导

1.1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和引导对学生艺术兴趣的提高有重要影响

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与引导对提升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不管是学习什么,只有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才能有学习的动力,而且在职业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启发和引导,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以及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当然,我们必须承认,随着家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社会思想的丰富多元化,学生的思想管理确实越来越难了,但是,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如果我们能够改变上课时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势必会有提升,学生如果有了兴趣,其学习的积极性也必然能带动起来,所以说,实现对职业院校艺术教育的正确引导,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都有着重要意义。

1.2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和引导对职业艺术教育课堂效率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职业艺术教育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无非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教师层面。提到教学效果不好,很多老师认为现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上课出勤率也不是很好,更多的把责任归结到学生层面,很少有老师能够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固然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但是老师如果能从自身方面发现自己的不足,去积极的探索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这比一味的去追问学生的责任而显得有意义得多。所以,在这个方面,加强对职业艺术教师的启发引导就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其次,学生层面,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更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把专业知识学好,如果仅仅是老师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只有两者都引导好了,我们才有希望提升职业艺术教育的教学实效性。

1.3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和引导对职业艺术教育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艺术文化的追求,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加强对职业艺术教育事业的启发和引导,直接关系到职业艺术教育的发展问题,引导好了,其必然会发展得更好,如果我们不加以引导,只是一味的任其发展,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完成了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学的效果并没有得到保证。如果能从宏观的层面实现对职业艺术教育的启发与引导,就可以为职业艺术院校的发展方向上提供一定的引导作用,为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长远的发展方向。

2加强职业艺术教育中启发和引导的路径

2.1学生层面

(1)启发和引导学生树立艺德观念。可以说,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德观念是加强职业艺术教育的重中之重。如果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和学业都没有信心的话,其很难在艺术的发展道路上有所作为,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会被社会所认可,可以说,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道德观念是做好职业艺术教育的基本前提条件。要想做好这个工作,首先,教师就应该树立好榜样。学生对艺术的了解和追求,一定程度上与老师的开发和引导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说作为职业艺术教育的一名教师,其审美素养、教育思想观念一定要有超前的意识和足够高的定位,因为这直接关系着学生认识美的内化过程以及对于创造性外化能力的发展。所以说,作为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授课习惯,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意识,与此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对教育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进行熟悉,最好是同行业之间教师实现互动交流,取长补短,形成与时俱进的艺术教育观。这样,教师的技能水平和人格魅力都能实现相应的提高,进而在职业艺术专业的道路上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很好的榜样。其次,还可以通过著名艺术家的先进事迹的宣扬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和教师对艺术的追求,让其认识到艺术事业的重要性和荣誉性,通过对他们灌输老艺术家的艺德让他们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艺德。(2)对艺术热爱的启发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职业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的专业学习,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激发其对艺术的热爱是极其重要的。这里所提到的热爱,很大程度上是教师对学生的细心指导和关怀,在这方面,老师首先要实现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不能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违反纪律或者是出现其他的一些情况,我们就对其进行人身批评。很多学生选择艺术,是因为他们从心理上认可艺术,喜爱艺术,教师应该在这个基础之上对学生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让他们能够更加热爱艺术、喜欢艺术,让学生认真对待职业艺术教育,学好本领,提高其自身的素质和修养。(3)在教与学两方面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加强对职业院校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固然重要,但是实现对学生学的引导更是工作中的重点。在课堂上,老师应该鼓励与学生进行合作教学。让学生对教材的学习重点和要求也进行了解和熟悉,鼓励学生以一种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这方面,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式的教学和引导,然后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这样大家为了整个小组的荣誉都会去努力完成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学习任务,而老师则在一旁进行指引和整体把控,从宏观上把控课堂的教学,让学生是自主地、主动地去研究,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更高。(4)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与学习相比,创作又使学生的学习提高了一个档次,如果说学生的学习阶段是为了摄取知识的话,那么创作阶段,就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发挥,这对于学生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知识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相关的实践作业来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发挥,对各艺术流派都进行熟悉和了解,以此来提升学生锻炼扎实的艺术功底和设计创意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2.2教师层面

(1)要做到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现在我国的职业艺术教育依然逃脱不了传统教育的模式,固定的上课时间,单一的上课模式。实际上,以现在的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完全有能力对教学的方法和模式进行创新,关键是学校有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在这个方面,院校要积极的让老师参与到教学方式的创新工作上来。首先,应该让老师充分认识到创新艺术教学的重要性,只有老师有了这个认识,其才会去积极的探索课堂教学的创新,这样才能为职业院校创新教学内容奠定基础,打好地基。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老师就应该采取真正的行动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可以在课堂上实行分组教学,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甚至以院系为单位,形成一种竞争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处于一种竞争的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方面,有的艺术院校做得就比较好,例如根据院校自身的特点以及社会的需求,在校内制定出一个相对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在对学校实现正确定位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学校的各项优势和办学条件,将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到最大化,以此来满足学生及社会对于艺术人才的培养需求。(2)教师的素质提升应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可以说,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职业院校整个教学效果的关键指标,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素质教育,更对整个学校的发展和定位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这方面,重庆有的职业院校引进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艺术威望的艺术家作为特聘教授来对学校进行指导和建议,有的学校甚至引入了学科带头人的制度。直接将某个学科交给一个人负责,这样,将学科的教育和发展落实到个人,并对负责人进行绩效方面的考核,如果学科发展得好,学科带头人也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这样,就避免了整个学科没有领头羊的现象,也可以避免学科教育中教师队伍出现一盘散沙的情况。让某一个人来对学科实现负责,实现一个学科有一个主心骨,大家围绕这个主心骨来进行教学工作的展开,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很多学校也都逐渐开始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并且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第6篇:道德与法治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中等生语文学习体会

一、发现

送走了旧生,我又迎来了新生,面对50多双好奇的眼睛,我知道又将开始新的启程。这是一个普通班级,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在这之中有一位很普通的孩子,他貌不出众,语不惊人,常常孤单只影,沉默寡言,像是躲在角落里的一只可怜猫,引不起众人的注意。最初我没注意到他,直到第一次语文测验……那次测验前,我就给学生敲警钟,小心第一次语文考试会“考砸”。因为小学和初中语文的要求差别较大——基础知识量大,阅读内容灵活,作文要求较高。果不出所料,测试结果90分以上一个没有(满分100分),十几人不及格。当时我并没有批评他们,我知道这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况且我也不想让他们失去信心。于是帮他们“找原因”,其他同学很快就接受了事实,可他还是哭的很伤心。下课后我安慰了他,谈话中我了解到这次测验他没及格,且他小学语文成绩是中等。

二、指点

我又具体了解他的情况,原来小学他主要是靠记忆、练习来学习语文的。于是我指点了他的学习方法。首先,注重积累。从课文中的字、词、句入手。其次,扩大阅读。由课内慢慢迁移到课外。再次,坚持练笔。坚持写周记,从写话开始,只要求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即可。把自己身边发生的事,说过的话,用笔“说”出来。并叮咛他要坚持下去。第一学期结束时,他的语文成绩竟然七十多分,我暗自高兴,我的“有效教育”生效了。这件事对我触动较大。

三、反思

像案例中这样的学生,班上占多数,他们才是我们教学的“主体”。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值得挖掘的宝库,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中等生不是天生就居于这个位置,他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定位。这就有待于我们老师去“开采”“挖掘”。那么我们教师该怎样去做呢?

四、分析

中等生不论思想、学习及其它方面都处于一般水平,他们被称为“灰色”学生。老师几乎忽视和冷落了他们,因为大多数老师主张“先抓两头,后带中间”。事实上常常是“忙两头,丢中间”。老师只想让优生更冒尖,差生不给班级拖后腿,中等生就晾在了一边。中等生要么孤独地等“带”,要么被“丢”在遗忘的角落,不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教育。学生的心灵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产生被遗忘,被抛弃的心理情感。很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对成绩失望甚至麻木,失去学习上适当的压力感和进步的动力,成绩停滞,甚至放弃学习。这种情形就要求我们教师倾尽所爱去关注这个弱势群体。

五、对策

第一,情感激发。中等生的特点常常是沉默寡言、胆小冷淡。教师应经常与他们交流、谈心,让他们不再有被忽视的感觉。古人云:“感人心者,莫过于情。”班级中的中等生,犹如社会中的普通老百姓,坚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学习态度。作为教师,首先打开他们的心门,通过聊天谈话、周记评语回复等形式,与他们沟通,时时关注学生的想法,状态。让他们明白老师很在乎他。这样触及学生心灵,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

第二,制定目标。中等生的认知水平偏低。语文成绩的进步只能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教师就帮助他们每学期制定每期或每单元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不是遥不可及,而是结合他们实际,制定适宜的目标,稍加努力就能达到。当成绩达到目标,教师就大大的表扬、鼓励,让他们获得成就感,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三,夯实基础。中等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偏低。进入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多而杂,他们感觉无从下手,把握不到点子。如他们在学习字词句时,无法记忆和掌握那么多,考试时基本上是猜,出错率很高。教师可指导学生不能死记,把字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记忆,并且分期记忆,定时巩固,这样才能掌握。其次,对文学常识、古诗文等必须记忆的基础知识,采用“分散记忆”“定期回忆”的方法,监督他们分量、按时完成。提高基础知识的掌握度。

第四,养成习惯。中等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从“积累、阅读、练笔”三方面入手。积累——从课文中的字、词、句入手,理解、记忆并最终运用。阅读——抓住课内重点文章、精彩段落,运用老师讲的阅读方法去体会、分析、理解,并慢慢迁移到课外阅读。练笔——利用好“作文书”,进行“仿写”。坚持写周记,降低“写作难度”,不规定题目、不限制内容、字数,从写话开始,只要求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即可。这三方面都要求他们坚持,教师定期督处检查帮助他们完成,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讲究策略。很多中等生不具备管理策略。进入初中学习任务较重,作业量较大,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合理分配时间,完成学习任务。首先,教师就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布置适量作业,让他们不被作业所左右,空余点时间自行安排复习。让他们慢慢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其次,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成绩。不是每个学生制定了目标次次都能实现,这就要求学生从知识点、思维角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反思自己的学习,找出不懂、失误或忽略的地方,以便在下面学习中改进。当然,这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必要的时候老师带着他们来寻找,及时地查漏补缺。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中等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教师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弥补学习上的不足,提高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肖琪坤.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

第7篇:道德与法治的意义范文

那么,在超市的货柜里,一瓶洗发水在手,我们如何从差异不大的成分表上获得信息,来指导选购?多少宣传,纯属噱头?天天使用的洗发水,你要知道些什么?

不管多贵,最主要都是清洁

不管宣传语有多诱人,清洁成分绝对是洗发水里面除了水之外,最重要的成分。

包装上写着LAS、AES等看起来不知所云的成分,其实就是一些表面活性剂。和洗衣粉、洗洁精等清洁日用品相似,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就是结合并去除被清洗对象的油污。而这也是包括洗发水在内的清洁洗剂的最主要成分。

当然,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其刺激程度、去污能力也有所不同。就目前而言,天然油脂棕榈油加工的产物MES,是去污效果较好也比较温和的绿色成分。

柔顺亮丽真不难,护发就很难

洗发水的电视广告多年来变化不大,最经典的总是那些乌黑的、柔顺的、熠熠闪光的秀发。

其实,要让我们的长发柔顺、有光泽,并不是多难的事情,通常加入油脂就能达到柔软效果,再加入甘油或丙二醇、山梨醇、聚乙二醇和吡咯烷酮羧酸钠等普通保湿剂,头发也就显得顺滑不毛糙。

羊毛醇、羊毛脂及其衍生物等,能有效吸附在头发上,给头发补充油分,形成油性薄膜,抑制头发水分的蒸发,这样头发就有湿润感和光泽度。

再加上些去静电的氯化双十八烷基甲基羟乙基铵、十八碳脂肪酸钠或十八碳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在秋冬这样身体到处容易起电的季节,选购这一类产品,就没那么容易“怒发冲冠”。

由此可见,这些成分更多的是直接改变头发本身的“物理性质”。至于深层滋养、从内到外的说辞,你大可听听就行。

清凉、止痒、去屑,看看特殊成分

清凉、止痒、去屑,具有这些功能也没多复杂,在成分上添加些薄荷,洗后头皮自然清凉干爽。

而添加水杨酸或水杨酸盐、十一碳烯酸衍生物、硫化硒、六氯化苯羟基喹啉、聚乙烯吡咯烷酮一碘络合物以及某些季铵混合物,能抑制细胞角化速度,降低头部表皮新陈代谢的速度,头屑自然就少了。

一些严重脱屑的可能合并有真菌感染,建议这些人还是去看看皮肤科。我们都知道,抗感染,就要先确认被什么所感染。

修复受损、减少开叉是维生素的功劳

维生素类如维生素E、维生素B5等,能通过洗发水基质渗入毛发,赋予头发光泽,保持长久湿润感,弥补头发的损伤和减少头发末端的分裂开叉,角质层而不使头发结缠。

另外,氨基酸类如丝肽、水解蛋白等,也有一定的营养和修复损伤头发的作用。是否需要这一功能,在选购的时候可以适当留意一下。

中草药多有用?

第8篇:道德与法治的意义范文

“”时期,我国零售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集中度稳步提高,多元化、多业态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市场销售规模稳定快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1%。但是,也存在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网点布局不够合理,经营模式转变缓慢,零供关系不够和谐;企业注重规模扩张,创新能力和品牌竞争力较弱,社会责任意识不强,行业诚信问题突出,以及流通效率和经营效益不高,中小企业发展困难较大等问题。为贯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国内贸易发展规划(-2015年)》,进一步促进零售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升零售业整体发展水平为目标,以加快零售业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扩大消费、增加就业、引导生产、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商品零售规模保持稳定较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零售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零售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与创新,各种业态协调发展;大型零售企业整体优势进一步增强,跨区域发展成效显著,中小零售企业健康发展,零供双方互利共赢、和谐发展;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节能型购物中心、商场(店)、超市层出叠现;零售业结构布局更趋完善,城乡、区域间协调发展,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竞争有序的现代零售业。

二、主要任务

(一)调整结构优化布局。

优化零售网点布局。积极推进商业网点规划制订和实施工作,引导商业网点向总量适度、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便民利民方向发展。适度发展大型商业网点,加强社区配套商业设施建设,引导专业市场及物流配送中心集聚发展,形成以城市中心商业区为核心、城市区域商业中心为骨干、社区商业为基础的商业格局。大力发展社区、农村连锁零售网点,鼓励开展快餐、家政、维修、快递、水电气通信费代收代缴等综合。支持农村商贸服务中心建设,提供家电等产品售后服务以及农产品市场信息、金融和通讯服务。

促进业态协调发展。增强中低端百货店竞争力,拓宽品牌商品销售渠道,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支持社区商业中心加快发展,完善服务功能,保障社区居民消费安全。大力发展便利店、食杂店,方便居民生活。鼓励专业店、专卖店、会员店连锁化经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引导折扣店、奥特莱斯等新兴业态有序发展,稳妥发展购物中心和城市商业综合体。引导零售企业合理集聚,形成层次清晰、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区,增强企业集聚、业态融合发展的带动辐射效应。

稳步推进无店铺销售。促进网络购物、电话购物、手机购物、电视购物、自动售货机等无店铺销售业态规范发展。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办网上商城,重点支持以中小零售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第三方平台建设,推动建设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促进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融合互动、虚拟市场与实体市场协调发展。

(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转变经营模式。鼓励百货、超市等零售企业提高自主经营比重,建立健全买手培训制度,扩大买断经营商品范围,依据顾客消费需求开发自有品牌,提升赢利能力。发挥网点优势,拓展国内外名牌产品的经销、业务,努力扩大规模。

优化竞争方式。鼓励零售企业提高专业化程度,开展差异化经营,形成专项优势。鼓励零售企业深入分析当地消费特点,开展区域营销,形成区域性竞争优势。促进零售企业由注重门店数量和营业面积扩张转向注重质量提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品牌建设。鼓励零售企业完善对消费者、供应商的服务功能,大力加强零售企业自身服务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三)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发展物流配送,完善供应链。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配送,完善城市共同配送网络。支持大型连锁企业建设自有物流配送中心,并面向社会提供配送服务。推动零售企业与生产企业建立新型供销关系,培育一批供应链龙头企业。规范商品销售制,引导生产企业建立规范的直供直销体系,减少层次和流通环节。

加强企业管理,提升经营水平。推广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优化业务流程和交易方式,提升零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为零售企业发展特许经营提供咨询、融资、培训、财务审计等支持和服务,引导特许经营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加强科技和信息技术应用。加强现代流通理论、流通技术和管理的研究与运用,加大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在零售业的应用,加强冷链配送、共用托盘、信息管理等技术或设备的研发与采用,开展“智能商店”试点。

(四)积极培育市场主体。

支持大企业发展。推动优势企业与金融业、制造业企业的融合,突破跨区域发展的瓶颈,采取多种方式整合商业资源,实现资本化扩张。给予大型零售企业融资便利,支持具备条件的大型零售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直营连锁经营、特许连锁经营和自愿连锁经营,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统一形象。加快完善促进中小零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破除投资障碍,降低经营负担,缓解融资困难。开展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扶持发展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市场开拓、科技应用和管理提升等服务。支持建设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物流配送中心和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五)推动零售业“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

支持有条件的零售企业“走出去”。通过扶持零售企业“走出去”,带动商品出口,树立中国品牌形象;带动服务贸易出口,减少服务贸易逆差。支持大型零售企业到海外建立零售终端和配送中心,支持中小企业采取“抱团”方式“走出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构建海外营销网络,为生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支持开发境外商业设施,带动零售企业“走出去”。

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市场调查、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服务;对零售企业“走出去”的前期开发和运营费用提供补贴;鼓励各类资本参与境外并购,为我国优势产业建立销售渠道。

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强国际经贸合作,为中国特色产品的通关、销售创造便利条件,为零售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出入境提供便利。

不断提高零售行业利用外资的质量与水平。鼓励和规范外资开拓中小城市零售市场,带动欠发达地区流通业升级改造和健康发展;鼓励外资依托零售业拓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等新型流通业;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引导建立外资零售企业社会责任机制,倡导企业自发规范经营行为。

(六)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流通。

支持企业节能降耗。制订、推广零售业节能环保标准,支持零售企业开展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在全国零售业开展“节能示范商店”活动,重点支持企业实施照明、空调、电梯、冷藏及其他耗能设备的节能工作,严格控制商业建筑物装饰性景观照明能耗。

倡导绿色消费理念。积极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科学消费理念,积极开展节能、低碳认证,大力开展碳评估、碳积分工作,引导零售企业开展绿色采购,设立环保产品专柜,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绿色低碳产品,继续做好抑制商品过度包装和限制一次性塑料购物袋使用工作。

建立废弃物逆向回收渠道。开展绿色产品销售和废弃物逆向回收渠道建设试点工作,引导连锁零售企业与生产制造企业、回收拆解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设“循环消费示范门店”,收旧售新、以旧换新,逐步形成低碳环保产品销售、二手商品寄售和废弃物逆向回收的良性循环体系。

(七)维护市场秩序,加强诚信建设。

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加快建立信用信息征集、应用、共享制度,形成褒扬守信、惩戒失信的约束机制,为各类企业创造更为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建立和谐零供关系。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向供应商违规收费行为,以及违规拖延支付供应商货款行为,推动建立长效机制,促进零供关系协调发展。

规范促销行为。规范发展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对零售企业促销行为进行监管,督促其遵循合法、公平、诚信原则,遵守商业道德,严格执行明码标价制度,禁止违规促销行为。

保障食品安全。加快建立零售企业对消费者“先行赔付”制度,继续深入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努力保障商品质量,特别是食品质量安全。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零售业法规体系。在零售业中深入贯彻落实《价格法》、《反不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积极推动《商业网点条例》、《网络零售管理条例》、《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条例》出台,加快制订相关部门规章,形成涵盖零售业市场主体、市场行为、市场秩序、市场监测调控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落实零售业政策措施。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1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2008〕134号)精神,切实破除国内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继续实施促消费的系列政策。

(三)加大零售业财税金融支持。在零售业落实内贸领域相关财税优惠政策,清理和整顿不合理收费,加快落实零售业用水用电与工业同价政策,推动解决零售企业空调、电梯等设备纳入增值税抵扣项目的政策,研究解决连锁企业跨地区经营税收收入分配问题,落实连锁企业跨地区统一纳税政策。积极推动相关扶持政策的制度化和常态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支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的零售业项目。进一步加强银商合作,调整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政策,扩大银行卡使用范围,方便刷卡消费。

(四)完善统计体系和标准化建设。加快建立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联动的统计体系,加强统计成果的应用,构建准确反映零售业发展的综合性景气指数。加快形成以国家标准为引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为延伸的标准体系,大力推进标准宣传贯彻和示范工作,提升零售业发展水平。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促进零售业与国际接轨。对覆盖面广、零售业急需的标准优先立项。

第9篇:道德与法治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城市;河道;整治;看法

前言

与以往工作不同的是,我国已经进入到了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应该以国家利益为重,如果没有积极的工作态度,以及合理的工作方法,那么就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在城市河道整治的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城市工作,需要在客观上较为努力,从主观的需求出发,在长期的工作中取得良好成果。

1 全面规划、综合治理

城市河道整治在开展的过程中,其本身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有些因素的控制偏向于传统,有些因素的控制则需要综合性的方式来完成。我国的城市河道整治任务比较繁重,因此需要在所有的城市当中并行开展,要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工作成绩。经过大量的讨论与分析,认为城市河道整治的开展,需要按照“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来落实。第一,必须对城市河道的内部情况有一个深度的了解,应该派遣专业的工作队伍,前往工作地点进行勘察分析,观察城市的发展方向,了解河道的重点问题和次重点问题,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规划干预,并且从长远的角度执行治理方案。第二,针对城市河道整治的实施,一定要进行综合性的治理[1]。以往的城市河道整治,虽然没有进行综合治理,但是当时的问题并不严重,仅需要通过专业化的手段就能够进行良好的应对。但现如今的情况并不乐观,很多城市的河道问题,都表现为长期积累的情况,在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河道治理工作受到了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在治理的时候,需要在各项因素的控制和解决上,达到彻底的效果,这样才能避免在将来工作中出现恶性循环。

2 防洪为主,统筹兼顾

我国的国土面积比较辽阔,因此在城市河道整治的过程中,还应该对防洪工作深入的考虑。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洪涝灾害在整体上是得到了良好的抵抗,造成的损失也在减少。可是每一次的雨季来临时,总有一些城市的河道整治工作没有经受住考验,之前的一些风光指标和优秀成果,在洪涝灾害面前,并未展现出应有的作用,反而是对相关的抢险工作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另外,有些城市在城市河道整治的过程中,过分偏重于防洪工作,针对其他的工作部分没有提高重视,直接导致了城市河道整治的偏差严重,未得到综合性的成绩[2]。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必须将防洪工作作为主要对象,并且执行统筹兼顾的方法。第一,针对重点防洪城市,其河道整治需要通过高水平的方案来完成,无论是河堤的修建,还是进行的防洪处理,亦或者固有的工程改造,都必须提出可行性、可靠性较高的方案,需要将技术指标合理的设置,在相关部门备案处理,不能出现夸大其词的情况。第二,城市河道整治的过程中,防洪工作良好完成以后,其他的配套设施和工作任务,也应该有效的完成,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要求技术人员针对城市河道整治,提出两种以上的工作方案,以变化的因素为主导,在多方面实施干预,提高城市的河道运行效果,促使民生得到更好的改善。

3 河槽滩地、合理开发

对于城市而言,河道整治工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部分,很多地方都不能通过常规的手段来开展。但是,如果一味地进行被动防御、更改,并不见得就可以获得预期工作效果。就城市河道本身来分析,其在实施整治的过程中,还应该进行良好的开发处理,一方面利用自然上的优势来减少人工干预,另一方面则可以为工程的深化提供更多的帮助。文章认为,可以按照“河槽滩地、合理开发”的思路来开展。首先,有很多城市的河道整治工作,其之所以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在于河槽滩地的开发并不理想,有些城市甚至完全没有实施开发。建议这样的城市,应该对本身所具有的河槽滩地进行分析处理,观察河槽滩地的特色和优势,结合当今的技术手段来进行巩固处理[3]。其次,在开发工作执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持续的开展,绝对不能表现为中断工作的情况。当前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十分严重,很多地方的极端天气都在不断增加,在雨季来临时,河道整治工作将会面临极为严重的挑战。所以,设定可行性方案以后,需要立刻开展。第三,城市的政府力量、社会力量、民生力量等,都应该积极的参与到河道整治工作中。以往的河槽滩地开发,主要是通过一些社会力量来完成的,但是社会企业注重的是经济利益,因此时常出现豆腐渣工程的现象,在政府力量、民生力量的监督干预后,相信会有较好的转变。

4 分清主次、先急后缓

城市河道整治工作的落实过程中,经过上述几项工作的落实,基本上可以对固有的问题实施良好的改善,出现问题的概率是比较低的。但是在整体协调上,还是要结合“分清主次、先急后缓”的方式来完成。一般而言,每个城市的河道整治工作,都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所涉及到的范围又比较广泛,在很多方面都造成了严重的隐患。倘若将全部的工作力量派发下去,势必会造成工作的较强分散性,对于各项问题的处理,均没有办法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必须分清楚主次工作,要先急后缓的处理。第一,城市河道整治的过程中,主要工作在于将固有的内容改善、巩固,次要内容在于加强相关防护处理及辅助工程建设。每个城市都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最大不足,然后是采取强力手段来解决,不给问题恶化的时间。第二,先急后缓的处理原则,意味着在整治过程中,针对急性、激烈的问题,要作为首要处理对象,稳定好社会的心态和居民的心理,要及时的提出正确的答复,减少动乱的现象发生。

5 政府牵手、群众参与

对于城市河道整治而言,其隶属于政府分内的工作,可是单纯凭借政府的力量,是难以得到较高成绩的,还必须得到群众的足够参与,调动较多的力量来进行帮助。众所周知,城市河道整治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整体安定,甚至是对周边的乡镇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政府在带头作用发挥以后,群众的参与力度也要加强,否则势必会对自己的家园造成严重的威胁。例如,传统的国内城市河道整治片面追求河岸的硬化覆盖,强调河流的防洪功能,而淡化了河流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态链。河流的人工化、渠道化,人工与自然的比例失调,又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加剧生态恶化。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值得我们注意。今后要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在考虑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把河堤改造成水体和土体、水体和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

6 结束语

文章对城市河道整治展开讨论,现下的很多城市都对河道整治工作提高了重视,因此在具体的处理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日后,应该加强城市河道整治的每一项工作,特别要健全技术体系,要积极的开展考察分析,采取适合的手段去整治处理,追求长期工作效果。除此之外,必须对城市河道整治进行专项分析,重点问题需要团结相关力量去解决,不要总是依靠单一的方法来完成。

参考文献

[1]王晓贞,王炎如.城市河道生态整治工程经济评价特点[J].水利天地,2015(0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