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家俱乐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理财困惑
1、现在,夫妻俩希望儿子今年高中毕业后去国外留学,初定地方是澳大利亚。丰富的从商经验,让李老板深深地感觉到控制风险的重要性。而由于缺少必要的社会保险,李老板也希望通过合理规划为自己的晚年生活提供保障。
2、由于一人持有公司,徐老板知道继续将部分费用公私不分并不利于企业发展。因此徐老板也希望能通过借助合理的途径让“公私”都能受益。他希望求助理财师如何分配资产和做账,才既能合理避税又能让两者相得益彰。
企业公私分离,合理避税并不难
徐先生深知公私费用不分并不利于企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造成多征税的情况,由于在材料中没提及徐先生企业具体的收入支出情况,因此无法精准地为徐先生提供节税明细规划,但可提供一些合理避税的方法供其参考:
1 合理加大成本,降低所得税,可以预提的费用应该进行预提。对设备采取快速折旧法来降低当期所得。可以采用“分灶吃饭”的方法,把业务分散,原来一个公司名下做的业务分成2-3个公司做,这样既可以增加成本摊消,又可以降低企业所得税。
2 采用“高税区往低税区”走的方式:各个特区和开发区在税率方面国家都有优惠政策,把公司总部就转设到这些地方,比如深圳的企业所得税才15%,公司的工厂和分公司的一切业务总核算就算到公司总部去,也就享受到了国家的优惠政策了。或者采用“把工厂和公司注册到香港”的办法,香港是个低税区,一般企业所得税不超过8%,其他税也特别低和少。
3 借用“高新技术”的名义,享受国家的税务优惠政策:有2免3减,还有3免8减的。把其他业务和产品套进这个里面来做。借用“外资”进行改制,各个地区对外资企业都有税务优惠政策。
这些做法是在企业具体运转中可以采用的安全的、合理的、可靠的企业避税方法。
保险寿险、医疗险、财险一个都不能少
很多私营企业主是完全靠自己白手起家的,他们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身体往往被透支。而这些私营企业主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是整个家庭的经济支柱,一旦他们发生意外或身患重病,家庭的生活都很难维持。所以,一份高额的意外及健康险是对家人的责任体现。
其次购买理财分红险满足资产的保全及实现财富公私分离。当企业经营发生危机,企业债权债务问题出现、发生法律诉讼时,银行存款、股票、房地产等都可能被冻结,由于徐先生家庭的财产没有实现与企业财产的真正剥离,到时候连全家的基本生活都会面临考验。而保险保单是受法律保护的,不会被冻结和拍卖,而其保单贷款功能则又使其成为了最好的“变现”工具。所以,购买大额保单即可保全资产,又具备流动现金的作用,同时也为自己未来的养老提前做了准备。徐先生可购买缴费期短、保障期长的分红产品。
由于徐先生是一名企业主,经营上承担着全部责任,虽然从事的加工业风险适中。不过,综合考虑的话,建议李先生可以适当购买财产险和雇主责任险。这样可以避免自然灾害或意外事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也增加了企业经营的保障系数。
投资剔出过高和过低的投资品种
剔除了原投资组合中70万的股票投资,占总资产的6 .28%.,理由是徐先生为了公司发展,不得不经常加班,没时间精力花费在股票市场,加上股票投资风险系数较大,与其所要求的稳健投资理念相违背,故删除股票投资一项。
大幅降低了国债投资比例,由原投资组合中200万的国债投资,减为100万的国债投资,调整后约占总资产的8.97%。国债毫无疑问是一种风险可控的稳健型金融理财产品,“零”风险是其最大的优点,缺点是收益率过低。按徐 先生的财务状况,以国债投资为主显然是不适当的,不仅占用了资金的流动性,而且丧失货币的时间价值,所以建议徐先生的投资组合中不以国债投资为主。
由于整个投资市场也越来越复杂,有鉴于此,建议徐先生在未来的资产配置上多以“稳定收益类”产品为主,以对抗未来的经济波动风险,建议在投资组合中新增信托计划,可在其投资组合中占主导地位,投资资金为200万,占总资产的17.94%.
徐先生家庭风险承受能力较强,故此,留存6个月的家庭开销为家庭准备金(约18万),至于30万货币基金应保持不变,其作用便于企业资金周转,这部分资产投资的同时也是用来应对“家庭突发性事件”所需的准备金,保证了您家庭开支的流动性。
理财系列篇之二
四招让你投资房产有钱赚
房子,这个10年前开始商品化的固定资产投资,随着房价逐步提高,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因为冲动难以避免,所以要扼住冲动就需要制定一些规则,并尽量遵守,借此达到少犯冲动的错误。在这里我们例举房产投资中几个实用技巧,由此来使我们在投资房产时加以参照。
买房巧用公积金
买房不仅可自住,还可以通过买房而理财。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都为员工提供高比例的住房公积金。有的企业员工公积金月度交纳总额超过1000元。在现在银行利息少、CPI高企之下,让公积金躺在账户里“睡觉”不是明智之举。如何运用公积金就有大说道,如果运用得好,甚至还能为自己日常生活增加收入。
举例说,高先生一家的现住房没有背着贷款,家里还有储蓄20万。由于股市、黄金和外汇行情忽上忽下,高先生不想冒险投资,所以房产就成为第一选择。高先生用这20万作为首付,其余的全部用公积金贷款按揭30年,购买一套市内两居室住房。
高先生每月需要还公积金贷款支出1600元,但高先生和妻子两个人公积金账户里共有近6万元,每月还有1700多元的入账,因为买房贷款用了公积金,所以公积金里的存款和每月公积金入账,就可以用来还贷。
而高先生把房子简单装修后租出去,租金每个月1300元。全年15600元就算作20万的利息了,和银行利息比自然要高很多。高先生不仅利用公积金还房贷,用房租当高利息,而且由于房价上涨,高先生的房产也在升值。
可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买房时最好不要一次性付全款,应尽量降低公积金账户中的存款比例,同时提高贷款比例。
从小房产开始投资
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为结婚准备新房的年轻人,看到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档小区,往往会有买房一步到位的想法,既是高档小区又是上百平的房子。这时一定不要为一时冲动付出很大,要量力而为,选择适合自己资产的房产投资。
小王夫妇现有一套市区70平方米两室的老房子,如果出售,大概可以得到现金30万元,夫妇俩还有10万元的现金。如果要买心仪的新小区120多平方米的三室房,房价已达60万元,小王夫妇贷款购买这套房,剩下的现金用于支付各类税费和装修。但从此以后,夫妇俩每月要支付2000元左右的房贷,对于月薪总额仅3000多元的这个家庭来说,交完房贷,两人生活水平将迅速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不能冲动,强行购买120平方米的新房。可以选择适合自己资产条件的投资:将老房子转售为租,月租金1000元,10万元的现金再买套18万元左右的老房子,月租金500元。而那个环境很好的新小区因为离城区较远,入住率低,三室简装的月租金仅1600元左右。夫妇俩用两套房子的租金租下了这套120平方米的新房,住进了自己心仪的小区,每个月只需额外支付小房子的8万元房贷和新房租金差100元,合计也不过700多元。
这样一来,两人不仅住进新房,生活质量也没有下降,而且资金条件好时,可以提前还贷。从适合自己的小房产开始投资,一点点攒足大房子的钱。
可投资房产边缘产品
对于房地产不熟悉的投资者,也不必看到房地产升值,一时冲动就决定买房。可以投资房地产股以及房地产信托产品等方式,达到间接投资房地产,逐步了解房地产市场的目的。
钱先生并不热衷于买房,一则房屋出租投资回报率并不高。从目前的当地房屋租赁市场来看,一些新交房楼盘的投资回报率较低,仅3%左右。二则钱先生对房地产市场不是很了解,不愿把钱全投入其中。
钱先生的观点是,这两年炒股票、买基金等等,一年下来哪个还不比3%要高?比如说,现在一年期存款利率为4.14%,这就意味着50万元存银行每年有2.07万元的利息。大可拿出其中的一部分钱来租下一套不错的房子,剩下来的钱爱怎么花就怎么花。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并没有考虑存款到期再也无法获得那么高的利率,还有就是要是租金不断上涨,踏空房地产市场的牛市不后悔吗?
可以这么说,只要经济不断成长,房产肯定是上佳的投资对象,但这并不等于说一定要把住房当作投资对象。像钱先生这样的投资者可以投资房地产股,可以投资房地产信托产品,也可以投资国际上的房地产投资基金。
不宜让投资的房产空置
有租金支撑的房子像“开工资”,月月开年年开;没有租金支撑的房子像“一次性产品”,投资收益只有在房子出手时才能“一现”。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如今有不少房产投资者怕麻烦将已购房子空置。这既造成房产资源的浪费,又减少了自己的投资收益。其实,房产的投资收益有两块,一块是增值,一块是租金。只有玩转增值和租金,才是合格的房产投资者。
投资者买房为升值,这种理财思路是对的,但是买房以后坐等升值,就不可取了。一来,就住房而言,它的基本用途是居住,无论是自住还是他住,它都在释放着它应有的价值,一旦无人使用它,它的价值无法释放,投资者就得不到投资回报。
二来,持有房子也是有成本的,而且成本不低,这是投资买房与投资其他理财产品不同的一个特性。房子的持有成本可分为资本性支出和物业性支出两大类。资本性支出主要包括在持有期间为贷款而付出的利息和首付款的时间成本(一般按同期银行存款利率计算),如果没有贷款就涉及到本金的银行利息;而物业性支出的种类比较多,主要有物业管理费、装修费折旧等。
4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重大成果《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新兴服务业发展战略》在北京。该报告指出,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张,对资源消耗日益增加,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日益脆弱,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这份报告特别指出:新兴服务业产生的经济附加值高,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低,环境污染少,它反映了战略新兴产业的趋势和方向,是社会运转的主要载体,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扩大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家庭与养老服务产业将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服务业
近年来,我国家庭与养老服务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对家庭服务产业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婚育家庭”和“空巢老龄家庭”。“月嫂”难请已众所周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生活和工作节奏也日益加快,对家庭服务业的需求快速增加。但合格家庭服务从业者却明显不足。另外,“老龄家庭”特别是“空巢老人”对家庭与养老服务业的需求也在急剧增加。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民政部的数据,中国老年人口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201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78亿人,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3.6%;65岁以上“空巢老人”有4150万人,占老年人口的近1/4。随着子女出国留学和异地就业增加,“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甚至是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这对于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形成了强烈冲击,公众对于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强。家庭与养老服务产业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服务业。
《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新兴服务业发展战略》报告指出,加快我国家庭与养老服务业发展,首先要花大力气解决目前的薄弱环节,其次需构筑起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解决其薄弱环节,关键是要建设“两大工程”:一是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即设立区域性家庭服务电话号码,整合资源、增加投入,实施公益平台建设。依托该平台,健全供需对接,信息咨询、服务监管等功能,形成便利、规范的家庭服务体系,为家庭、社区、家庭服务机构提供公益。二是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工程,即以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和病患陪护员服务从业人员为重点,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在职培训。家庭与养老服务业既有私人性质,也有部分公益性质,所以需要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策略推进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规范家庭与养老服务市场秩序。
新兴服务业的国家战略
我国面临更为复杂的经济形势下,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机构,着力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是重要途径。这就需要我国更多地以新兴生产业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通过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努力,将新兴服务业和服务业新兴业态培育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局副局长白津夫认为,新兴服务业的研究第一条要有全球的视野,要从全球经济格局的大调整大变革的视角来关注服务业的发展。“金融危机之后,在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态势逐步加大,这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技术改革,这正在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展开,而且覆盖了各个领域,推动了新技术更广泛的应用,推动了新产业的快速成长,推动了新业态大量的涌现,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这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表现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的涌现。”
白津夫对《经济》记者说:“所谓新兴服务业除了书里面概括的这些方面之外,我认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现代服务业或者新兴服务业的核心内含,就是传统服务向智能服务的转变。特别值得关注的就是基于互联网的云计算,新兴服务业或者智能服务业进一步形成了云服务的理念。”他认为,云计算本身就是一种云服务的概念,就是一种海量的,集成的服务,基于云计算又大量产生了云服务。“比方说在生产领域云服务已经覆盖了生活的部分领域,由于有了云服务,就进一步的把生活制造和生产服务融合在了一块,我看到了很多高科技企业和一些制造企业,生产服务转型为全流程服务,特别是借助网上平台,远程的技术服务和维修,原有的生产商大大地扩大了生产服务网络体系。”
《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2012:新兴服务业发展战略》报告中提到:我国新兴服务业有四大发展的战略思路。他们分别是:第一,引领战略;第二,科技支撑战略;第三,政策扶持战略;第四,积极开放的战略。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服务经济研究室主任夏杰长对《经济》记者说:“服务交易的是无形产品,其效果也是依赖事后的评价,所以相比工业、农业、服务业的信息不对称更加严重。新兴服务业更加依赖无形资产的作用,所以如何来提供一个更高层次的制度需求,制度创新和健全的市场机制,对于新兴服务业发展是尤为重要的。”
中国正在融入经济全球化,夏杰长认为,这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服务的全球化浪潮非常强烈。“我们服务之所以全球化主要得益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服务变得可贸易,这样带动了服务的全球化发展。”同时,他指出,“我们的新兴服务业在这几年做得比较成功,但是如何走出去,这一块相对比较弱。我们在服务业的积极开放战略当中,必须秉承一个原则,就是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要同等同步地进行,不能厚外薄内。”
关于如何推动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夏农接受《经济》采访时表示,“应该有多方面的工作加强,我认为更重要的在于加强创新,因为没有创新就谈不到新兴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
夏农指出,这里说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而制度创新在现阶段,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更加依赖于知识,更加依赖于无形资产的发展。因此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更加需要制度创新和市场机制的健全,而且制度创新能够保持和激发技术创新的活力和动力。“所以‘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就有一条专门强调了要积极探索适合服务业新兴业态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将这方面的创新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当前,由欧美经济新的振荡所导致的全球经济的波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呈现放缓局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指出,目前服务业和服务经济的需求研究非常不足。“我们需要把对服务业的研究深入下去,特别是它作为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服务业的发展带动经济,拉动内需,改善我们的经济结构以应对当前金融危机蔓延。”
中国市县招商网专家指导委员会暨企业家俱乐部成立大会在京举行
本刊讯 3月24日,中国市县招商网(省略)专家指导委员会暨企业家俱乐部成立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有关部委的领导、专家、中外企业家代表300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这两个机构的成立,是中国市县招商网快速发展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中国市县招商网专家指导委员会和企业家俱乐部,是中国市县招商网根据服务于市县政务招商引资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立的权威咨询和联谊机构,专家指导委员会由有关领导、专家、著名企业家组成,企业家俱乐部由中外著名企业家组成。两个机构旨在充分发挥有关领导在指导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经济学家在经济领域的真知灼见的影响力及企业家在业内的引领作用,对中国市县招商网的发展建言献策,对市县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与咨询,对市县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等发面的支持。
中国县域经济报社总编张丹青在讲话中指出,专家指导委员会和企业家俱乐部的成立,对于指导中国市县招商网的科学决策,进一步优化和提升网站的各项服务功能,加强政府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国际资本与国内项目的对接,提高各级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的效率等方面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王石:绩效主义,企业的脓包
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通过个人微博,对绩效主义发表个人观点:绩效主义像企业脓包。绩效主义看似公平,但缺少内涵。它只能依靠利益刺激,未结成精神共同体,最终将走向平庸。无论何企业,只要实行员工收入与业绩完全挂钩,一些扎实工作就易被忽视,破坏员工对企业的信任。
王亚伟:散户最好别炒股
王亚伟这位股市“风向标”辞职以后说了这样一句话:散户最好别炒股。现在股市已经变成了“穷人的游戏”,富豪们纷纷撤出,宁可养鸭子、养猪也不碰股市。其中的风险可见一斑。
孙陶然:模仿是死胡同不是捷径
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拉卡拉董事长孙陶然说:有一些创业者比较急功近利,没有树立价值观。在我看来,模仿和抄袭是可耻的,抄袭并不会使得你成功。踏踏实实做产品,把你的用户需求研究到极致,该有的自然会有的。
马云: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
马云最近说:我先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原材料的涨价和人工费的增加只会越来越严重,依靠原材料、靠低廉劳动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接着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这个问题不是一家公司碰到,而是所有的公司都碰到的。做企业只有两条路,要么熬到大家都倒掉,你还活着,但你会越来越累;要么就是你转变得快,依靠原材料、靠低廉劳动力来做生意那是上世纪工业化的时代。不改变是不行的。
柳传志:企业家在一起别只顾吃喝
最近柳传志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一次活动中说:中国太大了,不可能一个企业去带动整个社会。企业家俱乐部实际上也是把这个作为一个使命,不是说大家凑在一起,吃喝玩乐,只研究自己企业如何经营。所以,我想大家还是要尽企业在社会上的一份责任。
雷军:90%的创业者都会输一场
身为创业者和投资人,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对创业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表示,绝大部分创业者,甚至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会输一场,而只有第二次创业时才会找到感觉。雷军指出,所谓的创业,其实就是干别人没干过的事情,把别人干过但没成功的事情干成。
罗川:创业就像打麻将憋“七对”
应用汇CEO罗川说:创业就像打麻将憋“七对”,认准了方向就要沉下心做下去。中国目前有100多家第三应用商店,腾讯、360、百度也纷纷进入这个领域,整个市场竞争压力非常大,但他并不认为市场最终只会剩下一家应用商店。竞争虽大,但市场更大。中国到2014年将会有3亿Androi手机用户,几百万个应用,而如何给用户做产品适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是应用商店能做的事。
王健林:最大的问题是企业家精神的流失
大连万达创始人、董事长王健林说: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还不是经济增长快一点慢一点,最大的问题是企业家精神的流失。很多成功的企业家,或者小小成功的企业家,移民,甚至是卖掉自己公司到国外海滩去度假享受。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当大多数企业家都不再有奋斗精神,都卖掉公司去享受的话,那这个国家就完蛋了。
对于此次获奖,陈广川表示自己感觉很意外,“因为我觉得我做的还不够。”而对此次呼声甚高的陈光标的落选,陈广川表示,“光标是我的好兄弟,我们关系很好。他做慈善,全国都知道,他一直是我心中的偶像。我跟他比差远了,他做大慈善,我做小慈善。我觉得做慈善要根据自身状况,先做好企业再做慈善。”
但是,在曾经被陈广川帮助过的人眼里,他的“小慈善”无异于“急人之困,雪中送炭”:2007年作为对家乡人民的回报,同曦集团出资5000多万元在安徽固镇县投资兴建了安徽金鹏铝业;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期间,该公司先后三次捐款1500万元,为绵竹灾区援建了100套住房;2009年至2011年企业先后捐款3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用于建立“江苏同曦慈善基金”,1000万元设立了“安徽商会慈善救助基金”;2011年7月,陈广川先生又以南京安徽商会会长的名义出资100万元,救助安徽籍在宁打工的困难人群……
慈善家?企业家?商会会长?陈广川的另一个身份,是江苏同曦男子篮球队俱乐部董事长。
做慈善很低调,但是陈广川在投资和经营这家俱乐部时显示出十足的霸气。这支由陈广川创办的年轻球队,是江苏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篮球俱乐部。2007年11月,该俱乐部成立,仅用3年就登上了NBL全国男子篮球联赛的顶峰,夺得冠军。这是江苏男篮历史上第一个全国职业联赛的总冠军,赢得众多江苏球迷“拥趸”。
虽然到目前为止,篮球队一直是在亏损,每年大概亏掉1000万到1200万。但陈广川曾向媒体表示,自己还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因为这不仅延续着他的篮球梦想,更是同曦回报社会的一种重要方式。
作为徽商领军人物,陈广川只是践行慈善的人之一。查看近几年的“中华慈善奖”名单,徽商及徽商领军企业的身影频频出现:向来奉行“高调慈善”的陈光标虽然今年没有被评上,但他已经六度问鼎“中华慈善奖”,2008年曾经获得“中国首善”称号,还与李嘉诚一同荣膺“中华慈善奖”的最高奖项―“特殊贡献奖”。王传福、祝义材以及本届当选的陈广川,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苏宁电器集团等也均“榜上有名”。徽商作为一个群体,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省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开玉表示,“徽商在‘中华慈善奖’榜单上越来越多,说明了徽商已经意识到慈善的重要性,愿意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更多的人,真正地诠释了‘徽商’二字。”
与陈广川类似,安徽还有大量低调的“隐形慈善家”。 王开玉介绍说,2012年1月初,安徽桐城籍的一名网民“过路的风”匿名捐资400万元购楼捐赠给桐城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情系爱心联合会”,帮助贫困农村学子在城里求学。
在足球运动早期,俱乐部对管理并没那么重视,一家俱乐部里连球员在内最多也不超过20人。我们从那些古老报纸里的资料照片中可以得到证实,1954年朗斯队的全家福里只有两名身穿黑色西装的工作人员,而1994年该队的工作人员则达到了七名。今天的数字似乎更多,本赛季德国沙尔克04俱乐部一线队的工作人员已经达到了13名,他们密密麻麻地占据了全家福第二排的位置,这引来了比勒费尔德队前主教练米登多普的嘲笑:“人多不能带来胜利。”比勒费尔德在德国职业联盟里是拥有管理人员最少的球队,只有六名,且大多数人还是兼职。然而当比勒费尔德在联赛第6轮以0∶3输给沙尔克04后,米登多普心服口服地说,“我们和他们不止是比分和人数上的差距,还有很多很多。”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俱乐部的职业化程度是看这家俱乐部拥有多少名职业球员。欧洲俱乐部把大部分金钱都花费在对超级球星的争夺上, 无论是皇马、曼联这样的豪门, 还是比勒费尔德和南特这样的小球会,在他们看来,囤积有实力的球员都是夺取奖杯的唯一手段。米兰梅亚扎球场经常能听到国际米兰球迷的歌声:“你们有卡卡,我们有伊布,还有维埃拉。”很少能听到球迷对工作人员的赞歌。“事实上他们付出的更多,他们才是俱乐部有效运行的基石。”国际米兰官方网站在球队获得去年意甲冠军时表达了对幕后管理人员的敬意。实际上,A C米兰近年来在欧冠赛场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与包括加利亚尼在内的俱乐部管理层所制定的竞技策略有关。沙尔克04主教练斯洛姆卡的话更有说服力:“他们才是真正的第十二人,有了这些专家,我们变得更加团结,在训练上也能对不足的方面进行加强,同时加快伤员恢复的速度。”上赛季沙尔克04军心涣散,伤兵满营,今天他们已经焕然一新,这离不开俱乐部管理者的努力。营养专家弗兰克负责球员的饮食和睡眠,帕帕多普洛斯负责心理辅导,这就像现代企业里的后勤和服务部门,负责生产与流通环节的缓冲和沟通。虽然他们不用真正上场比赛(参与生产),但作用不比上场球员(一线工人)小。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评价俱乐部职业化程度的标准已经悄然改变:要看球队是否拥有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优秀的管理人士。最近几年的转会市场上,除教练和球星以外的一些熟悉的名字也开始唱主角,像原罗马队经理巴尔迪尼、原曼联队执行官凯尼恩,原托特纳姆队人事主管阿内森等,新俱乐部为了得到他们付出了高昂代价,旧俱乐部则为失去他们愤愤不已。罗塞拉・森西(罗马俱乐部现任主席,老森西的大女儿)最近多次拒绝了卡萨诺的主动示好,但她却为巴尔迪尼的离开后悔不已,巴尔迪尼为罗马进入欧洲富豪俱乐部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他的努力在离开前却并不被俱乐部重视。凯尼恩的离开或许是为了金钱,但如果从现代企业的角度分析,切尔西俱乐部无疑比曼联更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从两家俱乐部的管理模式看,曼联就像一家“Z型企业”(长期雇佣制,有着固定的文化和经营模式,类似日企),切尔西则是近年来商界流行的“快速公司”,很明显,后者的诱惑力更大……比起被媒体恶炒而层出不穷的“准球星”们,高级管理者在足球界属于稀缺资源,他们已经越来越得到尊重,能够和球员一起拍摄全家福便是明证,以前他们是没有这待遇的。用斯洛姆卡的话说就是:“他们一直是团队的一员。”
“一言堂”和“大锅饭”
也许未来沙尔克04俱乐部的全家福,工作人员占据的比例会更大,这似乎是好事,但也存在片面性。从现代企业的一些观点来看,如果企业里管理人员偏少,或者偏多的话,很容易出现“一言堂”或“大锅饭”两种极端。上世纪40年代,欧洲大部分球队都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生杀大权都掌握在俱乐部主席(他们大部分也是球队的主教练)一人手中。这些官员大多不懂足球,也不善于管理,尽管他们能够支付一定的薪金,但依然会出现球员在签订合同后无故失踪的状况,欧塞尔俱乐部甚至一度把所有球员锁在旅馆里以防止他们逃跑;队员在受伤后也得不到及时治疗,南锡前锋埃利斯在受伤后,俱乐部给了他一笔钱,竟让他独自一人去看医生,“等我做完手术出来,看到陪同前来的教练已经走了,我觉得被遗弃了”。今天的情况要好得多,俱乐部教练会亲自观看球员动手术的过程,而不是在办公室等待消息。一些俱乐部对待球员的方式甚至让人羡慕,切尔西老板阿布拉莫维奇经常动用自己的私人飞机为球员服务,前锋皮萨罗还曾乘坐他的专机去参加赛马,这在我们看来有些荒唐,但从管理者的角度而言,却是领导力和凝聚力的典型案例。
人少容易造成混乱,但人多也有烦恼,1947年的法国斯特拉斯堡俱乐部即便在今天也算是“巨人公司”,他们拥有多达25人的官员团。每次俱乐部开会时,这些先生们都喜欢把地址选择在莫莱斯剧院,与今天的俱乐部官员在更衣室里开会的精打细算不同,当时的权贵们似乎并不在乎花多少钱。25位官员坐在一排长长的椅子上,把球员一个个叫进去说话,这看上去有点像学生参加一场严厉的面试。官员们争相发言,极力否定球员付出的努力,只是为了压低后者的工资和福利。他们还会恐吓那些发挥出色的球员,逼迫他们不和其他俱乐部签约,很多想到外面去闯荡的年轻人最终屈服于他们的。前锋埃德蒙・哈恩说:“俱乐部把球员当成矿工和奴隶,他们看到我们,不会说‘您’,而是直接称呼‘你’。”俱乐部在比赛时间以外,对球员的自由活动也干涉得很多,斯特拉斯堡俱乐部曾出台“三十条军规”,有一条非常奇怪――“十点钟后不得打针”。他们还插手球员的家庭,许多球员直到很晚才走进婚姻殿堂,这和现代足球开放的性观念和鼓励早婚的态度有着天壤之别。
教堂和咖啡馆
事实上,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中,许多欧洲俱乐部召集球员开会时都会在剧院或教堂,切尔西传奇教练德拉克在专栏中回忆自己当初上任时所进行的一些改革,“有很多年了,球员已经对在音乐大厅的宣传说教感到厌烦”,他取消了这些苛刻的“家庭聚会”,并拆除了教练员办公室,让教练穿上球衣走进球场和球员一起训练。前利兹联队主教练奥利莱对此也有深刻的记忆,“当时的俱乐部领导如果要找球员谈话,往往是一大群人来找你,这很容易造成球员的心理压迫感”,这种做法在管理学上是很大的鄙陋。一个健全的公司,管理者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如果所有人都去做同一件事,会造成很大的资源冲突。比如,教训球员的任务最好交给教练,而地点应该选择在一个轻松的地方,咖啡馆或者球员的家。“那种对球员咆哮,扔茶杯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知道对那些犯错的球员应该私下里沟通,而不是当着其他球员的面。”奥利里是个有心的教练,他经常会和球员的家属聚会,这让那些父母很放心地把球员交给他。这和世界著名
的微软公司相似,比尔・盖茨清楚地记得助理们的父母的生辰,并每年为他们送上一份生日礼物,拓展家属关系已经成为增强团队建设的重要手段。
在今天,“家长制管理方式”在足球界也很普遍,中国的一些职业俱乐部就经常会通过举办军训来培养球员的服从意识,在碰到官员时,球员需要立正,打招呼,在国家队也是如此,但并不十分奏效。日本的家族企业在世界经济圈闻名遐迩,他们的员工一进公司就被灌输“家庭观”和“尊卑观”的理念,但他们的俱乐部管理却已经完全欧化了,年轻球员得到晋升的机会很多,这在企业界是不可能的。清水俱乐部甚至鼓励球员与他们的教练和主席开玩笑,“见到主席可以像一阵烟似的消失”,这在他们一直努力学习的曼联俱乐部里也没有看到。其实这种现象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产生,日本联赛当时还没有职业化,大部分俱乐部里只有一到两名职业球员,其他都是兼职球员,但在引进欧洲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后,这些业余球员比起今天的职业球员要可靠得多。
像麦克拉伦一样学管理
有个观点已经被欧洲足坛公认,那就是管理一支足球队比起管理一个大型企业,难度要大得多,这也是为什么一些跨国企业热衷于聘请足球教练担任金融顾问的原因。著名营销大师韦尔奇在他的自传中说道:“比赛就是挑选合适的运动员、运用合适的方法去取得合适的成绩,这和企业管理是相同的。”
事实上,我们的确能从两者间找到一些类似的地方。俱乐部主席,他们的位置就像跨国企业里的C E O,足球教练则是执行经理,还有点像新闻媒体里的执行主编和人力资源部;俱乐部聘请的球探、队长,是企业里的部门经理,专门负责与球员的沟通和激励;球员则是分散在各个部门的雇员,当然企业里部门设置是很多的,有市场营销部,有售后服务部,有生产部门,这就好比球队里不同位置的球员一样。现在很多俱乐部都要求球员拥有打各个位置的能力,中锋需要具备做球和组织能力,门将也要起到进攻的作用,这和欧洲企业的管理方式也是相同的,生产部门要具备市场部门的嗅觉,市场部门要具备售后部门的态度。
执教一支球队和领导一个企业一样,需要对公司(球队)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建立在自身实力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教练员和企业家一样,对自己企业的发展应当有清晰的远景规划。这里还牵扯出一个定位的问题,1997年富勒姆老板法耶兹在购进处于低级别联赛的俱乐部时,他宣称球队要在一年后夺取英超冠军,很明显这是不符常理的。这就像一家刚刚进入汽车市场的小型公司,只喊着要“超越宝马”,而不是去注重技术开发,是很荒唐的。
麦克拉伦曾在德比俱乐部担任过助理教练,这支球队相当于英格兰的一家小型企业,从一些例子可以看出史蒂夫在远景规划上的特殊能力。在成为俱乐部教练组一员后,他把所有球员都召集到了一起,“我说朋友们,有三个选择,一是获取联赛冠军,二是获得欧洲比赛资格,三是保级,你们愿意选择哪个作为赛季目标呢?”德比队的球员有着充分的自知之明,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第三个,史蒂夫把队员们的答案汇报给俱乐部管理层,然后管理层根据球员的集体目标制定了转会预算。这么做的好处有很多,球员们能朝着共同的目标去努力,而不是各自为战。因为经常能够在新闻上看到,一些俱乐部球员在面对记者采访时会说出不同基调的话,有的球员说一定能夺冠,但另一个人却说冠军已远,如果这支球队在伦敦股市上市的话,球员间大相径庭的论调肯定对股票走势产生影响。
世界级的大都会巴黎名流汇聚,有着不少诸如“世纪”“约克”(Jockey,意为赛马骑师)“联盟”“旅行者”“马球”这样专为精英开放的俱乐部。这些俱乐部一直对外界保持着神秘,对普通大众亮着红灯。为什么要加入这样的俱乐部?如何加入?俱乐部里有哪些规定?他们的成员由哪些人组成?《费加罗报》对这类俱乐部进行了独家专访,为大众首次推开了这些俱乐部神秘的大门。
大人物的游戏
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三,协和广场上有名的克利翁酒店都会举办一场汇聚了声名显赫的政界、商界以及传媒名流的晚宴――欢迎来到世纪俱乐部。这个许多人不惜一切代价、挤破了头也想要挤进去的高端俱乐部,入选标准极为严格,聚集了法国上层最具实力与影响力大人物。
在这样的宴会上人们相互间会交谈些什么呢?世纪俱乐部里一位40多岁的会员这般介绍:“晚宴谈话必须遵循严格规则:环保、政治低调、有正确的文化取向。每桌8人,由该桌的领头人组织对话,他会提出一个话题,我们对这个话题各抒己见。话题常常在讨论中被引向时下流行的热点。每个人都试图在讨论中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大家互不相让,如斗鸡一般!”
辩论归辩论,精英们还是很享受在一起相处的时光,俱乐部的会员在自己的俱乐部里就像在家中一样放松。约克俱乐部、新联合俱乐部、旅行者俱乐部、联盟俱乐部、法国汽车俱乐部……这些精英俱乐部的成员主要是男性,免不了相互打量和取笑,但常常是在友好的氛围里进行的,就像牛津和剑桥的大学生们之间所做的一样。联盟俱乐部被评价“没有底蕴”、法兰西汽车俱乐部是“暴发户”、约克俱乐部“满是灰尘”、旅行者俱乐部“商业气过重”……
俱乐部远比Facebook那样的虚拟社交网络更令人愉悦。这里的每个人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而且,出于礼貌,即使人们对别人的身份地位有所怀疑,也不会表现在脸上。百人俱乐部的一位资深会员说:“这是惟一能让人们找到从儿时开始持续60年友情的地方。”这家俱乐部里聚集了诸多如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标致公司早期总裁罗伯特・标致这样的人物。
许多俱乐部设立之初是以热爱赛马、桥牌、打猎、马球等运动的有闲阶层为受众的,因此一般禁止在俱乐部谈及生意。但如今时代变了,单靠年薪为生的有闲者越来越少,于是俱乐部变成商谈生意的理想地方,成为某一俱乐部的成员已经被看做拓展职业关系网的有效方式。这些权力与影响力汇聚的地方出入着众多企业家、律师和政治明星,只有十分天真的人才会认为他们之间只会谈及自家的乡间别墅、子女的学习状况和自己喜爱的运动!
请候选人等待一生
天气好的时候,联盟俱乐部的露天咖啡座上人头攒动。这个紧邻爱丽舍宫的奢华俱乐部里男士们西装革履、女士们戴墨镜身着漂亮的洋装,在清晨第一缕阳光初现时就来此报到。鉴于俱乐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商界的成功人士都希望把它用作自己企业重要展览的场地。但并不是谁想加入俱乐部都可以的。俱乐部的总经理弗朗索瓦・扎农告诉我们:“加入俱乐部甚至要进行竞选一样的活动,有的候选会员为加入我们俱乐部得等上一生。”
加入一个高端俱乐部的过程往往像跑一场障碍赛,其难度不亚于法兰西文学院的院士选拔。要加入世纪俱乐部这样顶级精英汇集的地方,首先要做的就是别表现得像个候选人一样!这个建议是世纪俱乐部负责甄选入会候选者的评议委员会给出的。该委员会由15位颇具名望的大人物组成,最终由他们通过不记名投票的方式决定加入俱乐部的人选。
“约克俱乐部是一个大家庭。这里的规则是会员们不做相互间的介绍,所有人都应该是相互认识的。”这个古老俱乐部的主席布里萨克公爵解释道。布里萨克公爵借助他从不出错的记忆力看一眼就能认出来访的会员。这家拥有1200名会员的俱乐部位于拉伯雷大街2号,是全法国最隐秘的地址之一,只有少数的幸运者才能迈着自信的步伐、带着响亮的笑声敲开俱乐部厚重的橡木门。在巴黎的所有俱乐部中,这家始创于1834年、旨在改良赛马马种的俱乐部是选拔会员标准最为严格的俱乐部之一。想要加入俱乐部,仅仅拥有在商界的成功或是做个传媒的宠儿是不够的。在这里,家族系谱和家族声誉才是考量的标准,俱乐部2/3的会员都是法国贵族。但这样还不够,要加入俱乐部还需获得会员们的认可,这样的机会可以说是渺茫的:1张反对票会抵消5张赞成票!会员们使用黑色的小球代表反对票,白色球代表赞成票。被拒绝入会的申请者因此还有了专门的称谓“blackboul (拿到黑球的人)”。“最好在年轻时就向俱乐部提交入会申请,因为年轻时尚未有大范围树敌的机会!”一位会员这么总结道。
私立博物馆投资热,开辟了国内艺术投资空白点,而一马当先加入私立博物馆投资大军的,是那些富有的私人企业家。
随着近几年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兴起,私立博物馆投资同样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从我国最大的私立博物馆建川博物馆在成都大邑县的建成,到龙美术馆、德美术馆、民生现代美术馆3家私立美术馆在黄浦江“西岸文化走廊”的落户,无论在艺术圈还是投资圈都引起了强烈反响,也让越来越多的关注焦点投放到这个领域中。
“在未来3~5年内,私立博物馆的投资将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中国收藏家俱乐部理事长孔达达对私立博物馆投资的现状给予了乐观的估计。
事实上,私立博物馆的投资,在开辟国内艺术投资空白点之余,也让冷暖自知的投资人痛并快乐着。
私立博物馆投资成热潮
犹如一股强劲的风,私立博物馆的投资热潮在近几年尤为火爆。有媒体报道称,仅2011年国内新建的私立博物馆就达到395个。而一份不完全统计的报告显示,到目前为止,在全国登记注册的3415个博物馆中,私立博物馆有456个,“每十个博物馆中至少有一个是私立博物馆。”有专家称。
以成都为例,私立博物馆达到了33家,而国家博物馆也仅仅35家,几乎平分秋色。而这些数字,仅仅是针对公开的私立博物馆。“如果加上那些尚未注册的收藏室和博物馆,全国私立博物馆的总数有上千家。”业内人士如是说。
当然,私立博物馆的“热现象”不仅仅只是数字的增长,更有背后深层的推动力。“当下的国家政策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态度,这无疑成为私立博物馆诞生的’土壤’。”孔达达介绍说,2010年1月29日,国家文物局、文化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目的在于为私立博物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得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关心私立博物馆的建设,上海徐汇区便是一例。
据悉,扶植私立博物馆已被纳入徐汇区文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的部署,一跃成为徐汇区推动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措施之一,与那些热衷于投资私立博物馆的投资者“一拍即合”,牢牢抓住了这样的机会,私立博物馆的投资瞬间被激活。
不仅如此,经济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开始“浮出水面”。“将自己数十年积累下来的珍贵藏品拿出来,建立一个博物馆供公众参观,让观众分享自己的收藏喜悦,已经成为收藏家们可以实现的梦想。”孔达达介绍说,尤其江浙沪一带的收藏者数量庞大,几乎占据了中国收藏界的半壁江山,推助了私立博物馆热潮的涌起。
正因如此,中国收藏家俱乐部正在筹办的“2012全球博物馆高峰论坛”中,就将“中国进入博物馆新时代”后,如何确立私立博物馆的定位,如何建立私立博物馆的现代运营机制作为论坛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论坛一共设立了两大主题,分别是’迎接博物馆新时代’和’艺术品收藏的时代课题’。目前我们正与长三角一带的多家私立博物馆在洽谈,这一议题很受博物馆欢迎。”孔达达说。
对此,也有业内人士提醒到:“现在私立博物馆投资看似出现了一个热潮,其实质却是资本对廉价土地的争夺。有不少人打的主意是仿效前几年科技园区的模式,以建造私立博物馆的名义低价拿下土地,然后进行商业开发,就是变质的艺术地产。”
企业“大鳄”当先
正如业内反应的那样,私立博物馆的投资是“有钱人的游戏”。“拿地、建馆、展出和保养藏品,都是大手笔的动作,非一般人所能企及。”一位收藏家感慨说。这也就注定了,首当其冲加入私立博物馆投资大军的是那些企业家。
仅以上海为例,龙美术馆就是著名企业家和收藏界大鳄刘益谦、王薇夫妇斥资2亿元打造的私立美术馆。“龙美术馆建筑面积为12000平方米,这是一家纯粹的美术馆,所有建筑空间全部用来展示刘益谦、王薇的私人藏品。”龙美术馆执行馆长黄剑介绍说。而德美术馆、昊美术馆、喜马拉雅美术馆也不例外,均为企业家在上海投资的私立博物馆。
“这些由企业家投资的私立博物馆在国内不在少数。”业内专家介绍,由于企业财力雄厚,能够以商养馆,可以保证博物馆的生存。如企业家杨休、谢嘉林和徐朝军等藏家投资兴建的江苏省最大的私立博物馆长风堂博物馆、金轮集团董事长陆汉振斥资5亿元筹建的浙江最大的私立博物馆--金轮艺术馆,均属此列。
此外,作为专业的收藏家,自然也是私立博物馆投资的积极实践者。比如许四海投资的私立博物馆,便曾经在收藏界“一石激起千层浪”。但这些毕竟在少数,而那些没有足够的财力去开设私立博物馆的专业收藏家,则选择了与一些机构和企业家联手投资兴建博物馆。
甚至,有的收藏家直接选择了把多年的藏品捐赠一部分给那些正规的、规模大的博物馆。“如果捐赠的藏品数量足够多,这些博物馆会给捐赠的收藏家一个厅,并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博物馆还会给他们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以保护这些藏品。”孔达达介绍,比如不久前,乌利-希克捐赠藏品给香港M+博物馆,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
后续经营问题凸显
虽然投资私立博物馆是寄托着收藏家梦想的益事,但每年藏品的维护、人才的招聘以及日常管理的支出,对很多颇具规模的私立博物馆来说是一个不菲的数字。“全世界没有一家博物馆是赚钱的,即使是世界性的大博物馆,也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政策的保障支持,更何况势单力薄的私立博物馆。”业内专家介绍,大部分人看到私立博物馆投资最为光鲜的一面--由政府扶持、拿地比较便宜,但随之接踵而至的,是私立博物馆如何运营的问题。
“要运营一个美术馆,压力非常大。”黄剑认为,资金的匮乏以及筹措渠道的来源单一,已经成为私立博物馆发展的瓶颈。也正因此,曾一度红火的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馆由于经营不善,也很快夭折于资金链的断裂上,私立博物馆面临的运营寒冬由此可见一斑。
“怎样让博物馆自给自足地活下去,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孔达达也介绍说,目前不少博物馆还缺少自己供血、建立一套系统的体制。
事实上,从世界范围来看,以馆养馆也是很困难的事。目前不少博物馆是以门票的方式收取费用,“门票收入一般最多只能相当于投入的5~10%,财力雄厚的私人企业家凭着对于收藏的热情,用企业养馆才能维持生存,但庞大的费用开支却成为不可言喻之’痛’。”
“以电费为例,私立博物馆用的是商业用电,平均每一度就要2.98元左右,这样下来,私立博物馆单就电费,每个月就要花费数十万元。”孔达达举例说。
依托特色产业 助农走上致富路
——“保石捷”贷款,助推石材产业发展成东北亚最大的石材生产加工基地。蛟河市天岗镇是我国有名的石材产业园区,已探明的花岗岩储量达100亿立方米,已开发出“吉林白”、“吉林红”、“芝麻白”、“海浪花”、“玉兰花”、“庆岭红”六个品种,生产出石板材、异型材、规格石、石雕四个系列、上百个品种,随着近年来,国家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给天岗石材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产业前景十分可观。但由于从事花岗岩加工生产资金占压较大,流动资金不足,企业生产规模和效益受到了严重影响,一些企业受规模和资金不足的限制,只能看着源源不断的订单“花落他家”,资金“瓶颈”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面对这种情况,蛟河农信针对石材企业在生产、流通环节存在严重资金短缺,提出了“防范风险、结合实际、科学创新、打造品牌”的十六字方针,助推蛟河石材这一支柱产业做大、做强。经过多方研究,于2006年1月15日在开发区召开了石材企业户参加的关于发放“保石捷”石材企业联保贷款的现场办公会,正式推出“保石捷”贷款品牌。截止到2012年6月末,“保石捷”贷款余额2亿元,累计发放贷款达10亿多元,在信用社的信贷资金支持下,石材企业规模和效益取得长足发展,扶持农民企业家200余户,安置就业人员15,000多人,石材加工设备1,300台套,上年实现利润7,875万元,较2006年翻了三翻,纳税1,181万元。借助信贷资金的力量,如今的天岗石材已成为中国四大花岗岩产地之一,东北亚最大的石材生产加工基地。
——“菌农乐”贷款,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金钥匙。蛟河市黄松甸镇地处山区,当地气候属山地气侯,无霜期较短。辖内农户3,958户,1.3万人口,人均土地0.3垧,传统粮食种植仅能解决温饱,是县域人均收入最低的镇。穷则思变,2003年,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几个大胆的农民有了想法,在信贷人员的联系下,他们远赴黑龙江进行实地学习,学习回来,真正到做的时候,又有人退缩了,在信贷资金的扶持下,当年只有2户农民进行了小规模种植尝试,年终一算账,净收入远远高出传统农业种植几倍。就这样,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食用菌产业先后经历了萌芽、发展、萧条、恢复发展等几个阶段,到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稳定、健康良性的产业,由最初的单一种植发展成为目前的种植、加工、销售等集约化的产业。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绝大多数参与者都需要资金,资金需求难以解决,问题随着发展日益突出。面对这种情况,2006年6月,蛟河农信经过反复调研,在蛟河地方政府和人民银行的大力支持下,借鉴“保石捷”石材企业联保贷款经验,创办了“菌农乐”贷款品牌。截止到2012年6月末,“菌农乐”贷款余额7,807万元,贷款累计投放达5亿多元,有效地支持了万余户农民黑木耳、木灵芝、蘑菇等食用菌产业的扩大再生产,加速和推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步伐,使农户贷款的有效需求得到了满足,为菌农发家致富开辟了绿色通道,黄松甸镇被誉为“全国黑木耳之乡”。
“保石捷”贷款和“菌农乐”贷款两个品牌推出后,受到了广大木耳种植户和天岗石材开发区内石材业户的广泛欢迎。帮助多家木耳种植户和石材业户走出资金短缺困境,有效解决了资金“瓶颈”问题,有力的支持了乡镇经济的发展和当地农户的增收致富,取得了双赢的可喜局面。
搭建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成立“企业家俱乐部”,为小微企业的健康成长提供动力。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推动产业机构升级的重要力量,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渠道。然而,如何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近年来,蛟河农信针对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小、信息不透明、产品市场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差、担保能力不足的特点,对症下药,优化业务流程,丰富业务创新,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一是加强宣传,提供服务。蛟河农信于2012年4月9日至5月9日在贷款中心及辖内各基层信用社(部)积极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活动,在宣传月期间发放贷款2,000余万元;二是引入担保公司合作,为有抵押物但其手续不建全的个体和企业进行担保,为蛟河县域经济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三是组织开展企业家联谊会,召集蛟河辖内企业法人,通过联谊会,达成合作共赢、互利互惠关系,全方位拉动蛟河农信和小微企业发展;四是于2012年3月14日组织成立企业家俱乐部,诚邀企业加入,并制定会员手册,为其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制定会员活动计划,为其在生产、营销、经营管理、经营理念等方面提供培训服务,组织他们到经济发达省学习,帮助协调南方企业与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蛟河农信在其他行业都在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今天,能够一如既往地爱农、护农、惠农,能够继续站在相对来讲贷款风险高于其他贷款的农村市场,走出一条依托产业创新贷款产品的特色之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因农而生,随农而变,为农转型,助农富强”的企业使命。
依托特色信贷产品 支农、惠农成效显著
2012年中国绿公司年会的主题叫“新现实下的本分与创新”,可能有的朋友会疑惑,说现实怎么还有新现实、老现实?这不是突发奇想,也不是一个文学的形容词,今天的现实与过去比至少有三个“新”:
第一,金融危机效应的长期化。2008年以后,大家觉得金融危机很快就过去了,但是2011年大家发现并没过去,而且未来会变成什么样都看不清楚。后金融危机的长期化效应,给整个企业界带来了不确定性,市场的不确定性、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有的企业家就跟我说,现在做企业,企业家本来在战略上是最自信的,但是现在战略有效期越来越短,战略恐惧感越来越强。金融危机效应的长期化,这是一个基本的新现实。
第二,刚刚全国两会上提出,中国的GDP增长调整为7.5%。我们改革开放30年基本上都是高歌猛进的高速增长,大家都习惯了,现在突然之间好像要把脚步放慢一点。脚步放慢其实是好事,为什么呢?我们是从原来粗放式的增长转变为理性的、更有质量的增长。这个问题前一段时间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内部有一个小范围的分享,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有一个“水落石出”的观点,是说降低到7.5%意味着整个社会资产价格总水平落下来,这是“水落”;“石出”就是债务水平,债务、地方政府债务、企业债务,债务出来之后如何驾驭。石头一出来很多企业驾驭不了可能就死在债务上,而且现在很多企业可能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这个新现实对企业的生存也是影响非常大的。
第三,我这两年说的可能更残酷的一个新现实,就是跟微博相关。今年绿公司年会有一场分论坛叫“微博化生存――中国企业的生死游戏”,这话也不是故作惊人之语和戏剧性的表达,实际上不管是企业还是企业家,在微博时代,有的时候一条微博可能就要你半条命、一条命。
我最近经常说,在微博时代全世界的消费者已经联合起来了,什么意思呢?原来你利用信息不对称伤害了消费者,等他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多少年可能过去了,你已经赎回了你的形象。但是现在,只要有一个消费者发现了,一条微博就会把全世界的消费者联合起来变成你的敌人,跟你算后账、算总帐,现在很多企业可能还没有意识到。
去年的中国绿公司年会上张瑞敏提出一个概念,说互联网时代企业和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正在由主动的一方变成被动的一方,原来的信息不对称,企业是主动的,消费者是被动的,现在尤其是微博时代企业是被动的,因为企业对消费者的了解永远只是一部分,而所有的消费者从各个角度盯着你,只要有一个人发现了,你做了不该做的事情马上就暴露出来了。
所以如何在这样的一个信息越来越对称的前提下,整个社会从消费者,到社区,到政府,各个方面对企业要求越来越高的前提下,保持企业健康的生存和可持续的增长,我觉得这是非常大的新挑战。这就是新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