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王子主要内容范文

小王子主要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王子主要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王子主要内容

第1篇:小王子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新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是启蒙教学的重要阶段,有效进行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语文知识的学有裨益。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生活阅历匮乏,对于事物的感性认知、理性认知均不足,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困难重重。在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时,片面强调宣传课外阅读的好处,缺乏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启蒙,对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审美情趣养成、正确世界观建立、健全人格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文学科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根本是语言学科,发音、语法、词句组合、情感表达、语言逻辑等均属于语文教学的范畴。语文课堂教学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但也存在局限:教学素材单一性、教学内容固定、教学指标简单。

教育的成功最终落在人的成长,嘘寒问暖、待人接物、喜怒悲伤无一不是生活,无一不是语言,无一不是阅读。笔者认为,教育的意义在于让学生自己去解答这样一个问题: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如何才能成为这样的人?

要回答以上问题,如果没有必要的生活阅历想必无从开口。阅读的本质就是通过书籍去观察别人的生活、读懂他人的内心、思考他人的喜怒哀愁、探寻自己的心灵历程。

二、课外阅读现状

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对于学生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以及提高写作能力有着较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一)对课外阅读认识不足

小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价值认识与实践过程不一致。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课外阅读具有很高的价值,并且对自身的语文学习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较好作用,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小学生受当下教育观念的影响,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得高分,所以更加注重于语文教材的学习,忽视了课外阅读的作用。

(二)对课外阅读兴趣不高

由于小学生天玩,所以其对于课外阅读并没有较大的兴趣,很多情况下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都是在教师或者家长的督促下完成的,但是这并不能对学生语文的学习以及知识体系的拓展起到良好的作用。很多小学生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电视,不能有效进行课外阅读。

(三)缺乏适宜的课外读物

在实际生活中,适合小学生的高质量课外读物有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适合小学生的高质量课外读物并不多,有些课外读物只是起到一些娱乐作用,并不能对小学生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知识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作用,所以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造成了较大影响。

三、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新模式

(一)兴趣培养法

小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还不强,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没有进行全面理解,教师在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进行培养时,必须从小学生的兴趣着手,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从而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课外书籍,从而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拓展自身的知识体系。要对学生的特性进行深入了解,从他们的兴趣出发为其选择适合的书籍,这样才能让其养成自主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

例如,可以选择《小王子》ρ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先将小王子的主要内容讲给学生听,在学生能有大致的了解后,教师就可以放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主要情景内容,然后可以将《小王子》的内容设置成相应的场景,教师问,“谁想扮演文章中最开始的小玫瑰花?”学生们纷纷毛遂自荐,然后教师可以问,“又有谁想扮演文章中出现的狐狸?”学生们积极进行了参与,直到学生选好了主要的角色,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发展。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仅体会到了故事中的乐趣,而且能够提高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这对于学生养成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环境感染法

由于小学生很容易去模仿,受周围环境影响很大,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环境的改变,从而更好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引导。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图书角,将一些优秀的小学课外读物放在里面;可以在教室墙面上挂上一些名人的画像,并配上一些名言警句;可以在教室挂一幅标语,突出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的优秀读物,并将其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让其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三)情景创建法

小学生大都喜欢童话故事,爱看动画片,所以教师可以从这方面着手,通过建立一个有趣的情景,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阅读。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活了100万次的猫》这个故事时,教师说,“同学们应该对猫很熟悉吧。”同学们都点头,教师接着说,“那你们见过活了100万次的猫吗?”同学们都觉得很诧异,纷纷摇头。这时教师说,“那有谁想当这只猫呢?”同学们纷纷举手,教师选了多个同学,让其扮演不同场景下的猫。在学生扮演猫的过程中,教师在一旁念故事情节,而学生则对故事情节进行表演。在整个情境中,学生完全融入猫的世界,根据故事情节表现出不同的神态,从而更好理解故事中的含义。

第2篇:小王子主要内容范文

1.培育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爱好读书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阅读的巨大动力。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特别对那些初读的学生,更应大力激发其阅读动机,让阅读与乐趣相连。

首先,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读物的主要内容,以此激发兴趣,也可就故事中紧张、精彩、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比如,上期末,我向学生推荐《小王子》,当时我读了几个片段。读完最后一段时,教室里一片寂静----不少孩子眼里一片朦胧。我想,那个伤情的时刻深深印在孩子们的心中。

其次,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学生在课堂中对所学课文产生了浓厚兴趣,教师就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比如,在学完了《争吵》,我就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学了《草船借箭》一课,向学生推荐少年版的《三国演义》,学了《最后一头长相》,推荐了《狼王梦》......这样,不仅仅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而且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主要内容,扩大了其视野,增长了其见识,。

2.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好书

(1)选择读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而且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鉴别能力差,面对各种各样的课外读物。因为好奇,或因信手拈来,可能会读到一些不利于孩子健康的书籍。因而,教师既要广泛阅读,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朗读的权利,同时又要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相符的书籍,题材也应广泛。如,童话、科普作品、小说、诗歌都有。具体书目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唐诗三百首》、《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前六章及《精选(论语)三十课》、《格列佛游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上下五千年》、《昆虫记》、《林肯传》、《水浒传》、《西游记》、《草房子》、《窗前的小豆豆》《艾青诗选》等,大量的成语及名言警句。

(2)阅读方法。学生阅读兴趣被激发后,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知道了怎样去读,才能使阅读成为人生中的一大要事。

默读、轻声读、诵读、浏览、略读、精读。略读可以粗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快速捕捉信息,此方法在课外阅读经常运用。对于有反复咀嚼价值的段落,我们就可以精读,把握结构,用词严谨。如《西游记》第一回"猴王出世"中的"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让学生明白一流作品与二流作品的区别,玩玩只差几个字。而品味语言,重视积累,培育语感才可采取诵读,此法是我国传统读书法之一。诵读就是熟读成诵,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程度,最终烂熟于胸。如,《唐诗宋词300首》、《三字经》以及大量的名言警句等即可采用此法。细细想来,20世纪前半叶那一代文化人,都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钱穆9岁能背诵《三国》,鲁迅童年将《纲鉴》烂熟于心,辜鸿铭居然能把37部《莎士比亚》戏剧全部被下来!诵读经典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这也是我选择的读物中多为经典一个因素。

"不动笔墨不读书",可见写对读的作用。只有一边读一边写才行之有效。引导学生在文中感受深的地方勾、圈、画、点、旁批,用读书笔记本摘录积累优美的词句、精彩的片段,写读后感,要求学生在读完书后写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或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心得体会。让学生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得法者如鱼得水,课外阅读也如此。只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才能推定学生的课外阅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把课外阅读落实!

3.重视阅读时间及评价,感受读书益处。

第3篇:小王子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多模态隐喻;理想化认知模式;识解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95(2013)01-0032-0005

隐喻作为人类的“一种思维和行为方式”以及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在过去的30年里倍受学术界的关注,其主流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隐喻的语言体现,并且完全基于语言现象总结归纳出了隐喻的思维本质、认知机制、映射规律”(赵秀凤,2011:2)。然而,“语言只是概念隐喻的外在表现形式”(Lakoff&Johnson 1980:153),是人类众多交际符号中的一种,图像、声音、色彩、空间布局、造型以及动漫等其他符号或艺术形式也可以用来表达和构建概念,而且“对体验意义的构建过程与语言并无二致”。为此,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以Charles Forceville为领军人物的一批学者致力于把一直囿于纯语言文字层面的概念隐喻研究拓展到跨学科的多模态研究平台(赵秀风2011:1)。在《广告中的图片隐喻》(1996)一书中,Forceville以平面广告为语料,从视觉层面探讨了广告中的图片隐喻,首次将概念隐喻理论应用到理解和体验视觉形象上,开拓了隐喻研究的新视野,也为此后严格意义上的多模态隐喻研究奠定了基础。

1 多模态隐喻及其研究现状

1.1多模态隐喻

多模态隐喻是相对于单模态隐喻而言的。“源域与目标域只用或主要用一种模态来呈现的隐喻为单模态隐喻”(Forceville,2009:23),如在语言隐喻中,人们常常通过源范畴(source category)“JOURNEY”或“STAGE”来思考和概念化(conceptualize)目标范畴(target category)“LIFE”;在视觉隐喻中,一片轻盈而洁白的羽毛可映射纯洁、自由甚至生命的飘零(《阿甘正传》)。“多模态隐喻指源域和目标域分别或主要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模态来表征的隐喻(ibid:24),这些不同的模态包括:书面语、口语、图像或动画、音乐和动作等。隐喻涉及源域事物特征向目标域事物的映射,这种跨域映射存在于概念系统中,其表征形式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图像、声音、动作等其它载体。人类通过运用视听、嗅闻、舔尝、触摸等感觉方式来感知和认识大千世界,并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沟通和感情交流,因此,人们日常的信息交流并不是仅仅通过单一的模态进行传递的,而是语言、视觉图像等多种模态共同作用的结果。多模态通过运用几种符号模态,或综合使用若干符号模态来强化同种意义的表达,或行使补充功能,或进行有层次排序(Kress&Leeuwen,2001:20)。广告和电影就是通过图像、声音、音乐等多种模态或符号的协同作用构成多模态隐喻的。例如,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借助于镜头画面的剪辑次序和声音的延展等几种模态讲述一个热爱舞蹈的农村姑娘从乡间地头舞向国际大舞台的旅程,使“人生是旅程”、“人生是舞台”的概念隐喻得到了充分的诠释,映射“心怀梦想的中国发展为世界强国的征程”(参见Yu,2009)。

多模态隐喻的构建和识解涉及多种模态符号,须调动人的多重感官以实现符号信息之间的有效互动。“与单模态相比,多模态文本的意义潜势大大增强,因此,意义的创造成为互动的、动态的和共生的过程”(Cheng,2004:163)。从某种意义上讲,借助于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介的协同作用,源域的形体和空间维度更加直观,隐喻意义的生成和识解也变得鲜活、生动起来,更有利于解喻者全面、准确地理解隐喻。

1.2多模态隐喻的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语言学界对多模态隐喻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路径”:一是基于系统功能语法的元功能框架而进行的研究。此类研究大都结合具体语类特点,如平面商业广告或海报、时政漫画等,以隐喻资源潜势为切人点,阐释图像隐喻的意义和多模态隐喻的构建过程及其分类,主要代表人物有Kress & vanLeeuwen(1996,2001),O'Halloran(2006),冯得正(2011),黄彬瑶(2011)等;二是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而进行的图像隐喻或“视觉隐喻”研究,如Forceville(1996,2009)、曾立(2004)、Forciville & Uri-os-Aparisi(2009)、张辉和展伟伟(2011)、潘艳艳(2011)等,其研究主要是对具体语类中空间关系的符号学意义以及隐、转喻两种人类认知现象的自身特点进行阐释和研究。

纵观有关多模态隐喻的研究,我们发现,系统功能语法影响下的视觉图像理论为多模态语篇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但其“分析模式是描述性的(de―seriptive),而没有阐述性(explanatory)理据”,“其分析模式的认知理据一直受到研究者的质疑”(冯德正,等,2011);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多模态隐喻大多将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阐释视觉图像中的隐、转喻现象,而对多模态隐喻的工作机制和认知理据却关注较少。正如冯德正(201l:24)所说,作为认知隐喻理论的新发展,多模态隐喻的建构类型与工作机制都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文拟在学者们有关多模态隐喻研究的基础上,运用Lakoff(1987)提出的“理想化认知模型”理论,以动画电影《狮子王》(1994年版)为例,对多模态隐喻的识解过程进行分析,以期为多模态隐喻的动态识解提供可行的解释角度。

2 理想化认知模型与多模态隐喻的识解

2.1理想化认知模型概述

20世纪80年代,George Lakoff(1987)基于体验主义(experientialism)哲学框架,提出了理想化认知模型(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s,简称ICM)理论。ICM是人们在认识事物与理解现实世界过程中对某领域中经验和知识所形成的抽象的、统一的、理想化的组织和表征结构(李福印,2008:203),是一种建立在诸多认知模型之上的具有格式塔性质的复杂的认知模型集(La-koff,1987:68)。根据Lakoff的论述,ICM有四种类型的建构原则:

(1)命题:由ICM定对象的成分、属性及其之间的关系构成;

(2)意象图式:包括人类日常体验和理解过程中反复出现的联系抽象关系和具体意象的多种组织结构,如容器、路径、移动及各种空间、方位关系等;

(3)隐喻映射:将一个命题或命题中的成分或意象图式,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相应结构中,实现对抽象事物的概念化、理解和推理;

(4)转喻映射:用同一个ICM中容易感知或凸显的某个成分映射整体或整体的其他部分。

归结起来,前两项构成ICM的主要内容和基础,提供有关的情景作为理解的背景,激活有关的其他概念和知识(赵艳芳,2006:75);后两项是前两项的具体体现或手段,是ICM的扩展机制,通过前两项来理解和表达复杂、抽象的概念,并规约人们的生活经验。

2.2动画电影《狮子王》中的多模态隐喻

分析多模态隐喻首先需要辨别语类,因为语类形成并引导隐喻的理解。要正确理解模态隐喻,首先需要根据不同模态的表征形式来判断多模态隐喻的源域和目标域以及两者之间的象似性。语类是“一个通过语域来实现的有步骤的、有一定目标的社会过程”(Martin,1992:505),是语篇、认知和语境相结合的产物,语类最重要的特征是语篇和它的主题。根据Forceville(1996)对图像隐喻类别的划分,经典动画电影《狮子王》按其源域和目标域的呈现方式,属于以声音、画面、影像等协同作用的方式表征的单域多模态隐喻。影片中只有源域――动物的世界,但目标域――人类的世界,通过声音、画面、影像等完美的交融以及人性化的叙事方式很容易推断出来。从画面、影像、对白、音乐等之间的关系看,各模态主要体现为动态的、相互印证和加强的关系,对意义的构建和识解缺一不可。该隐喻的理解公式可以概括为“正在进行的A是正在进行的B”(A-ING Is B-ING)(For―civille et al.,2009:11),从视觉和听觉上讲,被赋予了人性化特点的“狮子是人”。因此,从语类特点看,《狮子王》通过影像、音乐、声音等多种模态的协同作用,以独特的视角和情感,复制和重构了人类的社会现实和心理现实,以狮子的世界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的世界,使人们可以在一个异常、具体的多模态语境中直接感知和理解熟悉、抽象的人类社会的复杂结构及其本质。

3 《狮子王》多模态隐喻识解的理想化认知模型分析

根据Lakoff有关ICM对范畴结构形成和原型效应产生的作用的论述,ICM参与隐喻的生成和识解过程,并在源域与目标域之间概念特征的传递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即隐喻是基于一个ICM向另一个ICM的映射(Lakoff&Johnson,1980:54)。对多模态隐喻的识解涉及由各种模态表征的源域和目标域两个不同概念本体及其内含的特质,这些概念是关于世界的知识集(张建理,2008:2)。从理论上讲,多模态隐喻是其创造者或施喻者基于自身的某种经验和知识产生的,这种经验和知识可能是解喻者不具备的,或这种经验所形成的概念结构在其概念储备中不占据凸显地位。在对多模态隐喻识解的初始阶段,解喻者总是倾向于动用ICM最直接的概念信息――命题和意象图式中的典型成员,即认知世界的相关知识和经验,通过源域各模态所表征的信息在两域公认的整体差异中寻找和建立相似(物理的或心理的)或关联,激活两域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进一步利用ICM中隐喻和转喻等认知机制,将源域相关的概念要素映射到目标域上,映射到目标域上的概念要素因此得到凸显,实现“本体对应”(ontological correspondence)和“认识对应”(epi―stemic correspondence)(Croft&Cruse 2004:197),完成对隐喻意义的识解。因此,多模态隐喻意义的识解是一个涉及源域与目标域、施喻者与解喻者之间互动的、动态的过程。

动画电影《狮子王》讲述了一个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成长故事。表面看来,这是一个用动物来表述生命的寓言故事。事实上,这是对产生于《狮子王》的创作者内心的社会观的隐喻,是隐喻的创造者利用其对动物和人的感知的交融来解释、评价和表达其对人类复杂本质的真实感受和情感,因此,《狮子王》也是一部拍给成人看的精彩动画片。

小狮子Simba的成长ICM由一系列复杂的认知模型组成,其成长ICM所呈现的一系列命题和意象图式主要有:出生、成长环境、关爱、教育、挫折、爱情、选择以及责任等。故事以万兽齐聚荣耀岩(Pride Rock)下,欢庆狮子王子Simba的诞生开片。在众生一片欢腾之时,只有Mufasa的兄弟Scar,对此心生嫉恨,躲在悬崖下的阴影里,瘦骨嶙峋,形象扭曲,令人畏惧。在随后的成长过程中,Simba度过了生命中最快乐的时期:严肃而慈爱的父亲陪他玩耍,给他关爱,教他为王之道,给他讲解自然法则;同时,也遭遇了来自阴险、恶毒的叔叔Scar的挑战:由于不听父亲训诫,一二再地被Scar叔叔诱人大象墓园和山谷,父亲不惜一切去救助,直至付出了生命,使Simba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最惨痛的代价;在逃离追杀的过程中,善良乐观的Timon和Punbaa及其Hukuna Matata的生存理念伴他度过了成长中最艰难的时期;与青梅竹马Nala邂逅后,爱情抚平了他的心灵创伤;最后在父亲“灵魂”的指引和朋友的激励下,Simba决心勇担重任,重振乾坤,打败了企图篡夺王位的叔叔Scar,终于登上了父亲和无数狮王曾经傲然而立的荣耀岩,在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自然界中体验生命的真谛。

整个故事通过栩栩如生的卡通形象、幽默机智的话语对白、震撼人心的壮丽场景、感人至深的优美音乐、镜头推、拉、摇、移的运动技巧以及绚丽的色彩等多种模态的协同作用,生动地形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我们以电影开片“庆贺Simba诞生”为例,讨论镜头、画面和音乐等如何来构建隐喻的:金色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随着三声呼唤,以大全景展现的史诗般的非洲大草原上万物苏醒,随后,不同的镜头伴随着每一声的呼唤,呈现着变化不同的内容:各种飞禽走兽在带有浓郁的非洲民族色彩的《生生不息》音乐声中纷纷向一个方向运动,不断变化的镜头和气势磅礴的音乐将人们的视线由远而近带到一头威风凛凛的金黄鬃毛的雄狮身上:狮王Mufasa正屹立的荣耀岩上,俯视着从四面八方赶来庆贺小王子诞生的众生;接着是Mufasa的老朋友Zazu和大法师Rafiki,以及王后和Simba的暖色画面。在为Simba举行完洗礼后,画面全景摇摄,蓝天背景下,Rafiki双手高高举起金黄色的小王子Simba,镜头切向百兽欢呼雀跃并施跪拜大礼的画面,接着人们看到的是面带满意笑容的狮王夫妇。

不难看出,上述简短的画面中包含了诸多的命题和意象图式,如Simba的出身背景、与其他动物群体的关系等,这些主要通过镜头的拍摄角度和位置等空间关系来表征的:低角度拍摄荣耀岩以及狮王一家,愈发凸显图像中人物地位之显赫,权力之强大,映射了Sim,ba的身份和使命,同时,也是概念隐喻POWER Is UP的蕴含;取景距离构筑了画面人物之间以及观者与图像的亲密程度和社会距离等。

对于影片目标群体之一的儿童来说,所有这些直观的视觉和听觉感知比抽象的语言符号更能感染他们,更能引发他们的情感效应。因此,用这种“超语言”讲述的Simba的曲折成长故事,在与他们自身的视觉经验和生活记忆中储存的一系列概念意象和命题关系发生巧妙的相似时,借助于思维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他们在大脑中激活的往往是符合这些理想化社会环境条件的概念和知识,并将其映射到人类活动这一ICM上,在他们的认知语境中会形成源域主人公的故事与目标域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的“本体对应”和“认识对应”关系。Simba的出生对应人类婴儿的诞生;Sim-ba的生长环境――非洲大草原和狮子王国分别对应整个人类社会和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动物群体对应人类不同的民族和家庭,Timon,Punbaa和Nala对应人类的友情和爱情;狮子王陪伴幼狮Simba玩耍,以及对其有关“责任”与“平衡”的教育等对应人类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Scar对Simba父子的嫉恨、对年幼Simba的诱骗、弑兄篡位、土狼的攻击,以及最后Simba在父亲“灵魂”的感召和朋友的激励下,决定为父亲报仇、为自己洗刷冤屈,最终成功地登上了父亲和无数狮王曾经傲然而立的荣耀岩,这一系列的经验和知识可能是解喻者所不具备的,但将其映射到人类的生活领域,上述概念要素会因此而得到凸显,从而使解喻者在认识上实现对应: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磨难和考验,也会遇到人生的重大决择,只有通过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才能担负起现实生活中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乃至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源域动物世界的一系列命题和意象图式,连同该领域的推理模式一起被映射到了目标域人类世界上,小狮子的成长故事被映射到人们自身的成长经历上,并得以延展,成为关于自身的一种虚拟的经历。前者是显见的,后者是隐见的,隐见的自身成长故事就是从影片多模态叙事的脉络中映射出来的,这一动态识解过程将留下永久被感知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人的知识结构和世界经验与隐喻的理解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人在对同一概念隐喻的识解过程中,大脑所激活的理想化社会环境的概念和知识也会有差异。在成年人看来,《狮子王》通过视觉的延展和光线、色彩搭配合理的画面构筑了包含行为事件链的隐喻场景,通过镜头的拍摄角度、剪辑次序等技术手段凸显了的权力、力量、社会地位的差别,通过时空序列和声音的起伏等仿拟了现实世界里事件的发生过程。例如,影片开片以大全景展现的史诗般的、充满生命力的非洲大草原,以雄壮辽阔、气势磅礴又带有浓郁的非洲民族色彩的《生生不息》作为片头音乐,智慧大法师Rafiki在影片开始站在荣耀石上将刚刚诞生的Simba高高地举起,在众生面前宣告一个新生命的开始,又在影片结尾抱起Simba刚刚诞生的女儿,宣告另一个新生命的开始,这种始于生命又终于生命的表现形式和画面,以及影片中具有画龙点睛效果的父子对话:

Mufasa:Look,Simba,Everything the light touchesis our kingdom.

Simba:Wow.

Mufasa:A king’s time as ruler rises and falls likethe sun.One day,Simba,the sun will set On my timehere,and will rise with you as the new king.

所有这些不同的模态无不将源域“生生不息”的概念特征和结构形象、生动地凸显出来。儿童眼中的Simba的成长故事,在成人眼中可能是一个类似王子复仇记的历史文化故事ICM,与和平、阴谋、陷阱、弑君、篡权、流放、复仇、决斗的王子复仇记理想化模型相对应,亦或是一个有关生死轮回、智慧传递的哲理故事ICM。因此,用多模态表征的《狮子王》这种意味深长的人性演绎,更容易使人们实现“本体对应”和“认识对应”。源域中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主题更容易唤起人们对“生命轮回,智慧也在传播的过程中与生命一起轮回”等终极问题的哲理进行思考,映射现实社会中人生旅程的曲折和坎坷:有顺境坦途,亦有荆棘坎坷;有失败的迷茫,亦有成功的喜悦。将概念隐喻“人生是旅途”以及生命的循环、万物的盛衰和人类对爱、生命和责任等的思考,无不诠释得淋漓尽致。这或许正是这部影片能够成为超越文化、国界和年龄,成为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多国语言动画片的深层原因所在。

第4篇:小王子主要内容范文

[关键词]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研究;调查

一、问题学生的概念及种类

问题学生就是指在同年龄段内,一些学生们因为受到了家庭或者其他方面原因的刺激或者影响导致学生们在心理、思想、认知、行为以及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存在偏激的状态,这些学生的问题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改变和解决。目前,问题学生们的种类很多,严重的影响了学生们的身心发展,下面具体分析问题学生的种类:

(一)讨厌学习类

讨厌学习的这类学生的学习心理存在问题,因为讨厌学习所以该种类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好,不写作业,喜欢抄袭别人,上课睡觉或者玩游戏,更有甚者会出现逃学或者辍学的问题。

(二)不遵守纪律类

这类问题学生的问题就是不遵守学校的纪律,不听老师的劝导,总和老师对着干,对于学校和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视而不见。但是这种问题学生的德行和学习成绩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在遵守纪律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三)德行问题类

这类问题学生的主要问题在于品德,这类学生们经常打架斗殴、说脏话、骂人、欺负同学、偷东西、吸烟、酗酒,还和校外的社会人员交往甚密,对父母也是侮辱打骂,学习成绩差。

(四)心理问题类

这种问题学生的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抑郁、郁闷、自闭、孤僻,不愿意和别人沟通和交流,比较容易躁动和暴力。

二、家庭教育容易出现学生问题的种类

(一)非打即骂类的家庭教育

目前,很多的家庭教育子女都是运用棍棒的方式,沿用老一辈的教育方式,总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实则是“棍棒底下出冤家”,很多的家庭对孩子不是打就是骂,孩子犯了很小的错误,就要对孩子棍棒相加。久而久之,孩子们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内心容易产生偏激和消极避世的心态,并对父母有怨言、有恨意。

(二)责备型家庭教育

这类家庭教育的孩子们多数都在家长的责备中度过,与非打即骂型的家庭教育相比,责备型的家庭教育就如同棍棒一样,只要孩子有一点做的不好就加以责备,久而久之,孩子们就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容易造成孩子们的心灵创伤。

(三)嘴碎型家庭教育

这类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对子女的说服,每天都会在子女的耳边唠叨个没完,嘱咐的头头是道,时间久了,儿女会非常反感家长这种教育方式,就会产生逆反情绪,你越让我这么做,我就偏不要这么做,跟家长对着干。

(四)过分溺爱的家庭教育

现在很多的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宝贝,对孩子要求的一切都设法满足。就是因为这种家庭教育的方式造成了很多孩子们都有骄纵的心理,总觉得自己是小公主或者小王子,做什么事情都特别任性和跋扈,自私自利。

三、改善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环境的措施

问题学生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家庭教育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能够正确的引导问题学生,就要不断的改善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环境,下面详细说明改善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环节的措施。

(一)正确处理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学生与家长之间是需要沟通和交流的。学生们希望与家长建立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家长应该腾出一定的时间去与孩子们交流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事情,从交流中能够得到一些孩子们出现问题的原因,帮助和开导孩子们如何去解决问题,建立正确解决问题的心态。

(二)注重孩子性格的塑造和道德的培养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对孩子德育教育方面,家长应当首当其冲,在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上去指导和纠正孩子们的问题。与此同时,父母也要给孩子们树立好榜样,塑造孩子们开放活泼、谨慎内敛的性格,培养孩子们高尚的道德。

(三)注重物质需求的调节

父母在孩子们的物质需求方面要有所调节:不要娇惯孩子们挑食、吃零食和浪费粮食,要教会孩子们节约粮食,浪费可耻。在衣着方面要教会孩子整洁大方,不要和他人攀比穿戴,只要吃饱穿暖既可。

(四)培养孩子坚强、独立的性格

孩子们从小就受到父母的保护,没有经受过大风大浪和风吹雨打,很多的孩子们非常的软弱,面对困难不敢勇敢面对,做什么事情都要父母陪同才去做,缺乏独立性的人格,过分依赖父母,耐挫力弱,容易产生恐惧和懦弱的心理。家长们要不断的创造机会去培养孩子们坚强独立的性格,面对困难和事情勇往直前,用自己的小智慧去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家长们要帮助孩子们建立足够的自信心,只有孩子们对自己有信心,孩子们才能够更好的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类事情,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问题学生的产生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存在家庭教育问题的家长一定要改变自身的教育方法,多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多给孩子们一份关爱,多了解孩子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并树立积极地自信心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钟垂兰.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J].科教导刊,2015(05).

第5篇:小王子主要内容范文

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话,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七年级诚信读后感600字,欢迎阅读!

七年级诚信读后感600字1暑假的一天,我津津有味的读了一本书——《诚信的力量》,让我受益匪浅。我真正明白了做一个诚信的人有多么重要,真是开卷有益。

书的主要内容是:一个日本摄影队来到尼泊尔,有一次,几位摄影师想喝啤酒,就让一个小男孩替他们去买啤酒,整整一天过去了,男孩一直没有回来,摄影师们认为他把钱骗走不回来了。晚上,摄影师们刚睡下,只见一个浑身是泥的男孩抱着酒站在门口,男孩把经过告诉了摄影师们,是因为他原先只在村子里买了几瓶酒觉得不够,觉得摄影师们是从日本来的,必须照顾客人,于是他翻山越岭买回了更多其他种类的酒,摄影师被深深地感动了。

这本书令我印象深刻的句子是:许多日本人不仅被摄影师们拍摄的原始风光所吸引,更是被男孩淳朴的诚实深深打动了。从那以后,到尼泊尔观光旅游的日本游客越来越多,极大的推动了尼泊尔旅游的飞速发展。

诚信太重要了,男孩用诚信打动了日本人,还用诚信推动整个国家的发展速度。

我是个小书迷,家里的书都堆成了一座小山,所以同学们经常问我借书,这本书只要我有,而且我答应了借给他们,我就一定会借给他们,因为诚信很重要。

一天,我吃过早饭,匆匆忙忙的去学校,眼看快到校门口了,我突然想起:借给同学的《小王子》忘记带了。我对妈妈说:“我的东西忘带了。”妈妈问:“什么东西?”“借给同学的书。”“我还以为什么呢!下午再借吧!不然就迟到了。”妈妈说。我坚定地摇了摇头,说:“我要做一个诚信的孩子。”妈妈无奈地带我回家拿书……

我要做一个诚信的孩子,因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七年级诚信读后感600字2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千百年来,诚信的力量一直引领我们前行,诚信的魅力永远启迪我们奋发有为,诚信无言,但它的力量却是无穷的。今天,我读了《诚信的力量》,我终于彻底地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性。

在诚信面前,你是否问心无愧?有时候,你向同学借来一支笔忘了归还;与同学有约定,迟到几分钟,不是道歉,而是编造一个“路上堵车”的借口;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翻看他人物品……

很多同学认为,这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诚信无关,不必去较真,更谈不上失信。

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诚信的力量》这本书中就有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成绩优异的中国留学生,毕业之后想在国外找份好工作。他带着毕业证书四处应聘,可是都莫名其妙地被拒绝了。当他再一次被一家小公司拒绝之后,他忍无可忍,让对方给个理由。对方不动声色地从档案中拿出一张纸——这是一份诚信记录,上面写着他三次坐车因逃票被抓。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多年的努力,竟然败在了三次逃票记录上。

其实诚信原本就是由现实生活中一桩桩、一件件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具体小事构成并体现出来的。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可能微不足道,如果我们用诚信的态度认真对待并做好每件小事,这样,我们将会拥有一大笔精神财富,也会收获他人的尊重与信赖。相反,我们如果像那个留学生一样,总是在一些小事上失信,久而久之,累积成了一个大事,我们就会失信于人,其后果与危害是无限量的。

人无信而不立,业无信则不兴。读了《诚信的力量》这本书,我深知诚信的珍贵。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与诚信携手同行,与诚信共同成长。

七年级诚信读后感600字3今天我读了《诚信的力量》这本书,让我感触很深,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了诚信的重要性。

我读了诚信的力量的前三章,每一章都使我深受启发,每一章都讲了很多道理和有关诚信的小故事。尤其是“季布一诺千金”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秦朝末年,有个叫季布的人,他很诚实,很守信用,很重友谊。

古人语:“得黄金一百,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重要。后来,季布和项羽战败,被刘邦通缉,他的朋友们都来保护他,使他安全的度过了难关,诚信让他死里逃生。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我们要学习季布,做人要讲诚信,讲诚信、守承诺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相反的,不讲诚信的人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灾害。那个在山上放羊喊“狼来了”的孩子,就是因为不讲诚信,几次撒谎失去村民对他的信任,最后羊全部被狼吃掉了。从这个故事也可以看出做人讲诚信很重要。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这两种人,一种是:向季布那种说话算数的人。一种是:答应别人的事却办不到的人。比如我的同学,有一次因为要复印试卷自己却忘记带钱,问我借一元钱说下午还我,看着她很真诚,于是我借给她了。结果下午她并没有还我,又答应明天还我,一直到现在还没给我。从这件事情让我知道了:做人要守承诺,答应别人的事情就要做到,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要答应别人。

同学们!也许我们不会变得伟大,但我们必须变得言而有信;也许我们并不美丽,但平凡的外表下必须有一颗信守承诺的心;我们可以没有金钱,可以没有虚名,可以没有荣华富贵,但我们决不能没有信守承诺的人品。让我们把“言必信,信必果”作为我们的座右铭,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吧!

七年级诚信读后感600字4这些天,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诚信是什么?

脑海里闪过一首童谣: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多么平淡而又悦耳的旋律;多么简单而又朴实的话语……这不就是诚信吗?记忆的闸门缓缓打开,诚信,早已在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想起了小时候爸爸给我讲的故事。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曾子的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于是曾子的妻子答应回来杀猪给他吃。曾子的妻子回来了,看见曾子正在杀猪……诚信是一句不变的诺言,它拉进的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感谢爸爸的良苦用心,正是他在我的幼小心灵深处播下了诚信的音符。

记得妈妈给我讲起她班里发生的一件事:小鑫刚转学来,由于基础较差,期初有点儿跟不上。但小鑫是个聪明踏实的孩子,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他进步很快,期末考试数学考了100分。妈妈准备把他做为典型报送给学校在闭学式上给予表彰。闭学式的前天晚上,小鑫给妈妈打来了电话:老师,我做错了一道题,您没发现,要扣掉2分,只有98分,不用表彰了,我爸爸说‘诚信比成绩更重要。’……看着妈妈那含着泪光的双眼,我想,妈妈是被感动了。诚信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它播撒和谐,收获快乐。

渐渐地我也长大,也有了自己的同学和朋友。我想起了自己发生的一件事。那天,我到一个同学家里玩,看上了他的《小故事大道理》这本书。他答应一天后借给我。第二天约定的时间到了,我却因为有事耽搁了。当我匆忙赶到他家时,已经超过半个多小时。他把包好的书递给我,说:没什么,朋友之间要言必信,行必果……我的心底涌上一股暖流。我知道,那一刻诚信之花开了……诚信是一朵赠人的玫瑰,它给人的是温暖和爱。

诚信无处不在。它有时候极致舒缓,像亲人朋友间的呢喃细语;它有时候铿锵有力,像古今中外伟人们的豪情壮语;它有时候又博大精深,像我们时代的主旋律。让我们在这和谐的旋律里,种下诚信之花,放飞梦想,谱写生命的新乐章…

七年级诚信读后感600字5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内诚于己,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外信于人,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

有句古话说的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句话告诉我们一旦许下承诺,就要忠实地履行承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不讲诚信的人可以欺人一时,但不能欺人一世,一旦被识破,他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已。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实人,办老实事”是人们崇尚的行为准则,实实在在做事是一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障。

履行承诺是一种美德。不轻易承诺也是一种美德。承诺一旦作出,就必须实现。生活是点点滴滴的小事构成的,诚信做人就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

“以诚待人,以信交友”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在眼前的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实守信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诚实与说谎是水火不容的,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撒谎,但“善意的谎言”并不违反诚实的道德。

诚信就像是沙漠中的一杯水,可以给口渴的人们带来一丝清凉;诚信就像是远处的一盏灯塔,可以给在茫茫大海上迷路的人们指引方向;诚信就像是一本有益的书,可以让没有学识的人们开阔视野。

诚信可以让人与人之间有很多信任,诚信可以让我们这个充满欢乐的世界更加美好。

诚信的核心是善。但只要我们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我们就拥有智慧,做一个诚信的人。

七年级诚信读后感600字6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以诚待人,以信取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接受诚信的洗礼,生活变得更美好。此时,我又不禁想起那次难忘的经历。

那是一个仲夏的傍晚,夕阳西下,知了却依然在歌唱。我和爸爸妈妈决定去税东街的一家粥铺,尝尝海鲜粥、解解热。哇,果真是家网红店,店门口排起了长队,经过靠近一个小时的焦急等待,我们终于坐上桌、喝上粥。继续排队的人依然很多,我们吃好后立即把座位让给旁边焦急等候的顾客,匆匆离开,赶着去万达看七点半的电影。

观看完电影,我们有说有笑地回到了家。突然,爸爸摸着口袋一愣:“糟了!”。我跟妈妈一脸惊讶,齐声问到:“怎么啦?”“今天吃饭太匆忙,吃完饭忘记付钱了,但现在饭店肯定已经关门了。”爸爸耷拉着脑袋,“明天一早就送去,这钱不能不给,我们要做个诚信的人,不能贪图便宜。否则社会就不成样了”。我和妈妈十分赞同爸爸的意见,决定明早一起去把钱送过去,并表达我们的歉意。这一夜,我总感觉睡得不踏实。

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金灿灿的阳光洒满一地。我们直奔饭店,可惜饭店张贴的8点开门,我们饿着肚子在门口等了半个多小时,老板才姗姗来迟。爸爸赶紧给老板递上钱,“不好意思,昨晚走得匆忙,忘记付钱了”,老板一脸茫然,慢慢缓过神,“你们真是守诚信的一家子呢。你们不说,我还真不知道到。我也要谢谢你们,为我做了诚信的榜样。我今天也迟到了,让你们久等了,我该向你们道歉。只有我们大家都诚信了,生活才会更美好!”

老板没有责怪,反表扬了我们。那一刻,我们心中的那个石头落地了,我和爸爸妈妈不约而同的露出了笑容。

七年级诚信读后感600字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读到这句话,我脑子里不由地产生了好多回忆,想起了一件难忘的事。时间倒流,思绪回到三年级的一件事。

有一天,我在回班的路上捡的了一支自动铅笔,一定是一位同学不小心丢在这儿了,她肯定很着急。此时,我想把它据为己有,因为它很漂亮,但我又害怕老师知道这件事时会批评我一顿。于是,我犹豫不决了。

到底是把它占为己有,还是交到大队部呢?我这时想起了自己铅笔盒里的那几只笔,它们的色彩是那么黯淡,图案是那么土气,而这支笔,图案十分好看,颜色也非常让我喜欢。于是,我想把它据为己有了。但是,当我走到班门口时,我又踟蹰不前了。老师讲过,诚信最重要,做人要做到拾金不昧。想到这,我又想把它送到大队部了。

当我到了大队部门口,我又有些犹豫了,但这时,我想起了以前发生的一件事。那是我还小,才二年级,对一切东西都很喜爱。有一次在学校门口,我看到了一种小玩具并且喜欢上了它,但我又不敢跟家长要钱,因为没用的东西家长是不可能给我买的。于是我就以买口算的借口向家长要钱,买了玩具。然而,买了之后我从来没有玩过,每次看到它我总是觉得有人在指责我,指责的内容我也搞不清楚。那是我第一次撒谎,我觉得不诚信好像是对不起很多事物。它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撒谎了。

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把它交到了大队部,丢了笔的同学正焦急地等着呢。看到她脸上阳光般的笑容,我心里也十分开心,我尝到了诚信的滋味是那样好。从那时起,我再也没丢失诚信。

一位年轻人在自己拥有“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中要挑一个出来以减轻负担,他竟将“诚信”丢掉了,于是巨浪把他推到了海里。

一家生意很好的酒店,老板的妻子为了多挣5元前,把酒里加了水,只卖过一次,但是丢掉了信誉,生意越来越差,直到把他们逼到了没钱生活的时候。

诚信太重要了,自古至今,有多少真时故事和传说在讲诚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