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命教育总结范文

生命教育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命教育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命教育总结

第1篇:生命教育总结范文

作者简介:吴扣群(1973.3―),女,汉族,江苏兴化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等。

*通讯作者:顾霞(1975.12―),女,汉族,江苏南通人,教育硕士,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德育教育等。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职业学校取得了快速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人才。由于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因而加强职业学校生命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促进职业学校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而应当加强职业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研究。本文以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对职业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对中职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简要论述;然后对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总结,希望为职业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 生命教育 意义 特点 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a)-0000-00

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越来越重视生命教育,特别是在当前职业学校学生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加强职业学校生命教育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但目前一些职业学校在开展生命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对职业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在开展生命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并积累了一些丰富的经验,本文通过对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生命教育实践进行总结,希望对职业学校更好的开展生命教育能够有所启发,使职业学校生命教育步入更加科学化轨道。

1 职业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由于职业学校学生普遍都属于独生子女,都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因而更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特别是目前我国职业学校有2000多万在校学生,如此庞大的群体普遍都在15-17岁之间,属于未成年人群众,因而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的生命教育至关重要。一是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思考“生命”的价值,通过加强生命教育,能够让学生对生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减少甚至杜绝当前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网瘾、暴力犯罪、自杀等现象,让学生对生命存有敬畏之心,形成良好的生命体验。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不高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不仅对学习没有兴趣,而且其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也呈现下滑趋势,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进而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他人的生命,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

2 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特点

生命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生命与人生问题的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受教育者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正确看待生与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高度重视生命教育,并通过深入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建立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使生命教育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能够深刻的理解生命价值和内涵。

2.1 生命教育目标比较明确

开展生命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明确生命教育目标,只有明确教育目标,才能使生命教育更加有章可循,并按照目标开展生命教育改革与创新,推动职业学校生命教育不断取得良好的成效。从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生命教育实践来看,我校首先确立生命 教育目标:一是对职业学校生命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健全和完善生命教育内涵和外延,推动学校生命教育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效能化轨道;二是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各种形之有效的实践活动,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三是将生命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着眼于打造具有较高教育水平、较强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为开展生命教育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通过明确生命教育目标,能够有力地推动生命教育更好的开展,特别是对于促进生命教育向纵深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

2.2 生命教育理论比较成型

职业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必须从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出发,加强对生命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形成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生命教育理论体系,这将有利于职业学校更好的开展生命教育,使生命教育更具理论性和实效性,因而职业学校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生命教育理论的研究,并从当前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以及职业学校实际情况,不断充实和丰富生命教育理论。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高度重视生命教育理论研究工作,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生命教育专职教师以及其他各类教师共同开展生命教育理论研究工作,重点从生命意识、生命质量、生命价值、珍爱生命等方面出发,研究具有职业学校特点的生命教育校本教材,编制了《南京市莫愁中专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汇编》、《南京市莫愁中专生命教育文学读本》,既具有理论特色,又具有实践特色。比如,从实践特色来看,主要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生命教育讲座,让学生了解、酗酒、吸烟等方面的危害,并教给学生维护生命安全、确保生命健康的有效措施,生命教育理论已经成型。

2.3 生命教育师资比较丰富

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为了能够强化生命教育师资力量,建立了“多元化”的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即加强生命教育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同时也不断提升其他与学生密切相关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提高学校各层面教师生命教育能力和素质建设,使各层面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都能够将生命教育融入其中,既通过专业化的教育强化生命教育“专业化”建设,又通过非专业教师潜移默化的“引导式”教育,让学生每时每刻都能够接受生命教育,这一点应当成为职业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模式,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3 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措施

3.1 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职业学校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应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激励学生、凝聚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等方面狠下功夫。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将生命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落实“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加强对“学情”的调查研究,掌握学生动态,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生命教育目标,制定明确、具体的生命教育工作规划,并明确各层面教师在生命教育方面的职责和任务。比如,班主任重点要加强“学情”调查,并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生命教育建议和对策,形成生命教育年度学情报告;在此基础上,生命教育研究小组对各班主任的学情报告汇总,制定年度生命教育规划,使生命教育不仅有的放矢,而且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2 探索生命教育创新模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想做好职业学校生命教育,就必须从新形势、新任务特别是学生的新特点出发,积极推动生命教育模式创新。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进一步创新了生命教育运行体系,建立了德育校长担任组长、各系分管主任担任副组长、各教研组组长及所有班主任担任组员的生命教育领导小组,共同开展生命教育样本教材开发与创新工作,编制《南京市莫愁中专生命教育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汇编》、《南京市莫愁中专生命教育文学读本》、选修教材《女性生殖健康》及相关教案、《主题活动案例》、《课堂教学案例汇编》等,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配备相应的电子文档和多媒体教材,始终跟上时展的形势,形成了创新、修正、再创新的良性循环。

3.3 打造生命教育实践载体

开展生命教育,必须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在打造生命教育实践载体方面狠下功夫,这将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强化生命意识。比如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积极打造生命教育实践载体,通过开展“月节”活动,运用主题班会、主题演讲活动等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比如主题班会《让烟草不再毒害我们》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自己找出吸烟对身体的危害,这将有利于学生加深“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体验活动《安全逃生》让学生在警报声中亲身体验逃生过程,习得安全逃生技能,不仅懂得每个生命的可贵,而且提高了学生生命质量;再比如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将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党员一对一教育帮扶活动”等载体,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得到治疗,加深对生命价值的认识。

4 结语

通过对南京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特点以及措施等方面实践进行研究,职业学校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首先应当明确目标、加强理论研究和打造生命教育队伍,并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推动生命教育不断向前发展,这些对于职业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预见,随着国家以及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对生命教育越来越重视,职业学校生命教育将不断创新和发展,使职业学校生命教育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不断提升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符合形势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中职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3(05)

第2篇:生命教育总结范文

毋庸置疑,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工具性,但同时它也是一门人文学科,它与学生的生命教育紧密相连。生命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健全的人格,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由是观之,两者对初中生健康成长的关注具有高度一致性。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认真钻研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找出其与初中生生命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并在教学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渗透。

一、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虽然没有专门的章节讲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也没有独立的篇幅介绍生命教育的知识,但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在关注生命,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例如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对挫折问题的阐述,及时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双面性,指导他们调节和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面对挫折与压力,积极乐观地笑对生活。再如,苏教版教材中提到要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里的“和谐”不仅指集体、国家、社会方方面面的安定有序,也指成长中的社会个体尤其是青少年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侧重于知识记忆和理论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优势,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让阳光洒进每一个学生的心房。

二、充分利用节假日、时事热点,引导学生领悟生命的真谛

思想品德学科既然离不开社会现实、时事热点,那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节假日,引导学生领悟生命的真正含义。比如在母亲节、父亲节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谈谈父母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过程中给予的生命恩情和倾情付出,一方面让他们认识到生命的伟大与神奇,另一方面,让他们受到感恩教育,从而更好地领悟生命的真谛。再如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国际禁毒日”“世界艾滋病日”时,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教导他们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此外,结合时事,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时事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将其与生命教育有效整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四川雅安地震中,发生了许多让人感动的事,出现了很多令我们难忘的人。年轻的武警战士们为了早日赶赴灾区,日夜兼程,为了避让群众车辆,坠落悬崖,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们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生命诚可贵,但怎样的生命最有意义?活着仅仅是生命存在的状态,生命的真谛在于奉献,在于我为他人、社会、国家做了什么。通过学习时事,学生在思考、辨析中会对生命产生更深的感悟,这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

三、融入社会生活实践,指导学生实现人生意义,体会生命价值

生命过程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个体生命的本性和创造力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生命教育,尤其是针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的生命教育,必须要提高他们的个体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精神。任何脱离社会生活实践的教育都是没有前途的教育,同样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的生命关怀与教育也要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在教学“自我保护”相关内容时,我们可以模拟各种不同的生活情景。比如遇到突发事件如何处理,遇到灾难如何避险,遇到紧急情况如何寻求帮助等。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总结出基本的自防自救方法,掌握一些及时应对灾难的技能,以备不时之需。学为所用,学以致用,生命教育的很多理论来自于对现实经验的总结,它能较好地提高生命质量,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最终实现个体生命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

第3篇:生命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呢?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小学语文一直以来有许多承载着生命教育的文章,如许多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五彩池》《观潮》等,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壮观;一些写人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西门豹》等,让人深切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爱护。

二、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要体现在教学的中间环节。在教学中,词语、句子的理解,重点语段的分析,往往都可以渗入生命教育的话题。如,在设计小组讨论分析《小英雄雨来》一文中,教师通过实时引导两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启发学生理解小雨来对生命和人格的追求,给学生以教育,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课后小结是对整堂课环节的再现,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凝神回味的机会,对他们进行有关课文涉及情感目标的教育。比如,在教学《花的勇气》一文时,当把文章的脉络梳理完后,板书显示:“花的勇气失望吃惊遗憾惊奇怦然一震”。由此总结文章的中心句“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勇气。学生从小花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傲然挺立的气魄,得到了人生的感悟。

四、在学生习作练笔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无论是家庭、社会和学校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无形中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记录下来。在学了《微笑着面对一切》时,有学生写道:“生命如树,有的枝繁叶茂,有的死气沉沉,就看你是否精心地培育她……”

第4篇:生命教育总结范文

高校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强调在生命感悟、生命体验的基础上追求生命的价值,建构生命的意义。但在实际的生命教育实施过程中,由于理论表达与语言述说的紧张性,致使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难以发挥对大学生教育的实际效应。因此,本文在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语境下,从教育叙事的角度出发,探究生命教育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生命教育的独特性:理论表达与语言诉说的紧张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是以“生命”感悟“生命”的教育活动。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与发展性为教育内容,通过对生命的感悟与体验,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的教育。①生命教育就是要尊重生命主体,为其创设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在价值取向上,它强调人的精神生命的主动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它关注人际交往中精神能量的转换;在保障机制上,它注重生命主体自主能动的投入和合作。②

由此可观,生命教育的“生命”既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目的,既指向一种教育的内容,又包纳了教育的对象,同时还涉及教育的方式。生命是一种动态的多维关照,无法用一种逻辑性的、纯理论的言语对其进行诉说和表达。因此,在生命的事实中无法找到理论与现实的绝对符合,难以用某种理论去解释生命的现实,从而造成理论的有限表达和意义的不完整诠释。

二、教育叙事与生命教育独特性的契合

叙事既是一种推理模式,也是一种表达模式。人们可以通过叙事“理解”世界,也可以通过叙事“讲述世界”。叙事打破了科学逻辑推演的语言局限,解释了现实社会生活领域的复杂行为关系及其随时间流动的变迁特征。因此,它也是一种思维的模式和意义生成的工具。随着时间不断的发展,叙事学逐步向教育研究领域扩展,成为广大教育者表达自我教育生活中的教育经验、体验的有效方式。它通过叙事来描述教育者的教育经验、行为以及作为群体和个人的生活方式。教育叙事研究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通过教育生活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寻找一种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话语方式或理论方式,为普通教师、学生以及其他读者提供一种能让他们参与进来的生活语言风格的研究文本。③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的一种活动,就其本意来说,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④生命教育的价值诉求在于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达到对生命真正意义的追寻,培养受教育者对自我生命、他人生命的珍重,从而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促进其素质的全面提升。在生命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从生命的基本知识出发,从珍爱生理层面的生命入手,在引导受教育者感悟与体验生命的过程中,通过拨开围绕在日常生活中的迷雾与困顿,从而升华至精神层面的、形而上的内在生命,并最终达到生命教育的价值回归。同时不断完善学生的经验世界,帮助学生体会、感悟和思考真实生活中的一切问题,不断建构生命的意义。

生命教育的价值诉求规约了教育者的理论表达。在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时,任何理论性话语都难以表达出人类最真实的情感。而叙事从现实生活中摄取题材,讲述经验的方法为生命教育的有效进行开辟了新的途径与方法。教育者在生命教育中,用叙述的方式对生命经验进行表达,对生活故事进行述说,引导学生在学习叙事和进行叙事的过程中,或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或分析和诠释文本或故事,在交流互动中建构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并获取知识与文化的意义,在意义的生成中,实现对生命的诗意追求。⑤

三、叙事视角下生命教育教学的策略构建

生命教育的真正意义蕴藏于日常生活中,在不断重构的生命灵动中。生命教育教学中叙事的运用是直接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命的存在本质,通过收集并叙述现实生活中的生命故事,在注重叙事伦理的基础上,对生命事件、个人的生命故事进行诠释,以求透过生命现象寻求生命的真实,探求生命的意义。

1.收集生命故事,挖掘最真实的生命事实

生命教育需要面对来自不同地域文化环境、不同个性特征、不同生命往事的生命个体。因此,只有切合不同生命个体的需求,才能契合教育实践的诉求。这就要求人们必须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生命事件,着力关注生命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感受和体验,通过这些来表达不同的生命诉求,彰显出丰富多样的教育意义。

因此,生命教育叙事的有效表达首先要进行生命经验的收集。也就是说,日常生活中有关生命的事件都可以是叙事之物。在教育叙事中自我与社会均是叙事之物,社会条件、话语和叙事实践交织在一起,塑造了自我及其身份的属性。⑥对于社会的叙事之物,可以通过对典型的关乎生命事迹的故事叙述,引导学生体验生命的可贵,进而尊重一切生命。个体自我的叙事故事包括讲述者与一系列意义重要的个人经历联系起来的故事,这里既包括了发生在自我身上的生命故事,也包含了自我所经历的生命事件。通过对个体成长轨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的叙述与分析,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运用积极的方法去面对痛苦和失落,从而追寻更高的生命意义。

2.诠释生命意义,构建温情的生命世界

叙事不仅仅是记录和叙述故事,而是要对故事本身进行持续的反思与追问,进行经验的重组和意义的诠释。当一个鲜活的生命故事呈现在面前时,不仅仅是对它做一个简单的描述,而是要去挖掘隐藏在这些故事背后的意义。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诠释,使这些故事和经验的内在意义让受教育者领会和把握。无论是对社会生命现象的诠释,还是对个人生命经历故事的诠释,首先都可以从需要探究的主题出发,将事件的关键点或个人生命经历故事的关键阶段提炼出来,然后对这些关键的事件和阶段进行分析,分析关于这些现象事件的基本特征和状况说了什么,最后进行关乎生命意义的重构。并通过生命意义的追寻,构建起一个充满温情的生命世界,而在这一充满温情的生命世界中师生双方的感情就能得到升华,人性得到丰富,心灵得到沟通,生命得到关爱和呵护。当然,合理的叙事语言是必要的。教育者通过叙事性的语言,将抽象的社会生命现象以叙述的形式具体地呈现出来,同时需要确定好叙述的顺序,是运用顺叙、倒叙还是插叙的方式把这些事实或事件组织起来,从而使叙述过程条理清晰、主题鲜明、详略得当,有助于他人进行理解和把握。而对于个体生命经历的叙述则要求个体语言叙事关切生命“实存”状态,抒发个体语言认知体验,描述个体生命的发展轨迹。通过语言叙述,表达出受教育者的生命感悟,构成生命意义的统一体,并在意义统一体中产生更多的体验,实现更多的生命价值的提升和生命意义的发现。

3.体验与对话,促进学生主体对理论知识的内化

叙事不是单个生命体的内心独白,叙述也不是单纯的个体行为,而是存在于说着与听着间的交互关系。哈贝马斯认为,“交流的经验,如这个名称所表露的,起源于至少把两个主体结合在一起的交互行为的关系,它发生于通过语言而建立起来的对稳定的意义的理解的主体际框架中。”⑦因此,生命教育的过程其实是知行双向结合的过程,唯有如此,才能把生命的意义内化为学生主体自身的思想,而内化过程只能在学生主体自身的体验与教育教学主体的对话中才能完成。在生命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可通过叙事将抽象的概念融入具体的叙事经历中,以生动有趣的叙事方式提出一个合乎生命教育价值主旨,合乎个体特征的命题进行探讨。同时,教育者要引导全体学生参与,让学生成为个体生命经历的叙事主体,并通过各自生命事件的叙述与交流,形成生命意义生成的共同体。在叙事活动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点评和总结。总结叙事活动中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已为学生内化和吸收的知识,并针对在学生叙事活动中出现的认知偏向、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以促进叙事活动的良性循环。

4.注意叙事伦理,尊重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生命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真实存在的生命个体,涉及到以师生为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然会涉及到伦理问题。因此,教育者必须充分考虑教育过程中要持守的伦理底线,担负的伦理使命,并在这种底线与使命之下对涉及到的教育事件、教育人物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判断。对于社会生命事件的叙述,教育者一定不能超出事件本身的伦理底线,哪些是该讲的,哪些是不该讲的。尤其是从人性或者尊重生命的角度看,生命叙事不仅要帮助受教育者认清生命的产生与逝去,同时也要预防道德安全问题的出现。而在个体生命经验的叙述中,教育者要确保叙述参与者自愿对他们的生命经历进行叙事,教育者不能强迫性的要求学生叙述不愿讲述的事情,同时不能妄加评论。

四、结语

教育叙事为生命教育提供了新的、行之有效的表达方式。生命教育中叙事的运用,将从生活中撷取的教育真实转化成教育意义,将文本、理论和抽象的概念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中,消解理论表达与言语诉说的内在紧张性,促使学生实现对生命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实现生命基本知识的传授,生命教育价值的彰显,完成生命意义的构建,真正实现其育人功能。

注释:

①郑晓江.生命教育教学方法初探[J].昆明学院学报,2010,

32(2):1-7.

②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8-9.

③邓达 熊沐清.外语教学的叙事表达:一种教学论视角[J].外国语文,2010,(3):106.

④叶澜.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⑤邓达,熊沐清.外语教学的叙事表达:一种教学论视角[J].外国语文,2010,(3):105.

⑥丁纲.声音与经验:教育叙事探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3):73.

第5篇:生命教育总结范文

一、中职生物课堂生命教育的教学原则

在中职学校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够使得生命教育开展的更加的顺利。生命教育对中职学生的发展非常的重要,只有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进行生命教育教学时,遵循的第一个就是浅显性和广泛性原则。浅显性就是所进行的教学内容不能够过深、过难,学生能够了解知识的意思即可,不需要进行知识学理渊源的探究。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如果太难的教学内容则容易让他们感到烦躁,不利于教学的进行。虽然教学内容不宜过难,但是却也不能够只局限在教材范围内,应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第二个就是生活性和开放性原则。将生命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使用比较通俗鲜活的语言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这就是生活性原则。以往的生命教学内容没有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课堂教学中专业术语过多,使得学生厌烦学习。只有将生命教学生活化,才能够让学生感到乐趣。在进行生命教育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全面的对学生进行培养。第三个就是适度性和需求性原则。在进行生命教育的教学时,教师应该合理的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能够张弛有度进行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内容的增减。

二、中职生物课堂生命教育的教学设计

在中职学校生物课堂生命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将生命教育的理念贯彻到教学中来,就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设计,以生命教育为基础进行设计。生命教育的教学设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方面就是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在生物课堂生命教育过程中,必须体现以人为本,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对生命有一个明确的追求。生命教育应该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怀和重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变得更加充实有意义,懂得珍惜生命。第二方面就是实施动态生成的教学内容,在中职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对探究活动进行研究,通过合作不断的进行总结和发展,生命教育应该具有灵活性,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第三方面就是巧用鲜活生动的教学资源,生命教育的教学资源比较的丰富,教师可以巧用生物之材、展示生物之美、揭示生命之道、引导自我之爱和实施生命之教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能够领悟到生命的价值,懂得珍惜生命。生命教育的设计是开展生命教育的保障,只有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才能够使得教学效果更加的明显。

三、在中职生物课中开展生命教育的策略

1.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伟大,尊重、热爱生命。人类的生命诞生历经了非常漫长的一个阶段,从一个没有生机的尘埃发展到原核生物,在进行长期的发展进化到真核单细胞生物,经过非常漫长的进化才形成了结构复杂的人类。人类的生命是非常的伟大的,这不仅能够从新生命的诞生过程能够看出,也能给从人体的一些列动作和调控中看出来。因此,在中职生物课堂的生命教育过程中,生物教师应该给学生灌输生命伟大的意识,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生命,懂得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2.激发学生欣赏、善待生命。人的生命是非常的短暂的,在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生物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个体生命短暂,珍惜生命,激发学生欣赏生命、善待生命。生物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个体的生长发育受外界因素影响的例子,如雾霾,让学生感受到环境破坏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从而懂得珍惜生命。环境是生命的保障,每一个生命在生长过程中都需要养料的供给,这就需要在自然环境中获取。生物课程不同于其他的科目,该课程能够让学生近距离的接触到自然,接触到更多的生物。为了开展好生命教育,生物教师应该定期的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中领悟到生命的可贵,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所在。

第6篇:生命教育总结范文

1 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最早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最早提出,他还出版了《生命教育》一书,探讨必须关注人的生长发育与生命健康的教育真谛。

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教授认为:“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作为真正人道的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生命尊严的意识,高扬生命的价值,使他们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1]

2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大学生漠视和践踏自己或他人生命的事情时有发生,自杀和伤人现象是各高校的危机干预的重点,也是各高校生命教育的重中之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

3 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模式

生命教育课程在高校该怎样实施?笔者结合亲身修读生命教育课程的感受和体会,来进行探讨。

3.1 有趣的活动导入

生命教育的导入阶段,不适用常见的讲授方式,应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让参与课程的同学,在游戏中放松自己,在轻松的氛围中认识彼此,在愉快的氛围中,建立美好的第一印象。

钱老师的生命教育课堂总是有一些有趣的小活动。比如说:向同学推荐自己、小组作画和你来比划我来猜。通过这一个个小活动,大家得到放松,不再拘谨,为接下来的课程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使大家更好地融入课堂,更加了解自己和他人。

3.2 精彩的课堂中

生命教育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大学生缓解压力和疏导情绪,更积极的面对生活。笔者于2016年秋季学期选修生命教育课程,这是笔者最期待也是最放松的一门课,通过学习,笔者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处理与父母的矛盾,学会了如何经营友情,感觉到每天都充满希望,充满正能量,并且迫切地想要将这种能量传播。通过钱老师的引导,笔者的烦恼越来越少,变得越来越开朗,也渐渐地学会了转换角度看问题。

以前的笔者也会有点害羞,和陌生人说话会紧张,会脸红,能够不和陌生人接触就不接触,避免不了就尽量减少接触时间。通过生命教育课程的锻炼,笔者能够勇敢地和他人交流啦。钱老师第一节课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我们拿着一张写满问题的纸找不同的人给我们作答,这个游戏叫做“找的就是你”,刚开始会忐忑,会有些拒绝,但看着大家虽然小心翼翼却努力的样子,笔者也鼓起勇气开始了,当接触了第一个陌生人之后发现,原来勇敢并没有想的那么可怕。这恰恰符合生命教育课程,提高生命质量的主题。

3.3 专题的研讨交流

生命教育常常以专题的形式,如《调整心态追求幸福》《素质和选择》《生命的价值追求》等,通过自主探究、情境生成、案例研讨、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态度和习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就个人而言,收获最多的是《情绪管理》的专题。人的情绪有很多种,喜怒哀乐只是基本。如果你带着积极的情绪出门,你会觉得一路的风景都很赏心悦目,即使前方是泥泞的小路。如果你带着消极情绪上路,即使是满路鲜花,你也会觉得满眼灰暗。在与人交往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情绪的传播者,也是情绪的接收者。当你带着积极的情绪去与人相处,即便对方原本很难过,也会被你的乐观传染从而变得不再忧伤沮丧。但如果你带着消极情绪,你身边的人很有可能会因为你的某个行为或某句话而变得伤心痛苦。在生命教育中,我们学会了情绪管理,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3.4 生命教育活动展示

教师通过生命教育专题的设定,让班长将学生分成实践小组,让学生自主交流、团队合作,在课堂上成果展现。我们事先分好了小组,每一组差不多十位同学,每个组展示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整节课在煽情的氛围中进行,同时又引人深思,其中有一组同学在他们的展示中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通过情景剧的方式展示了教学相长的故事。

总体而言,通过一学期的生命教育课程的学习,笔者学会了如何主导自己的情绪,懂得了该怎样和别人更好的沟通,最重要的是,明白了生命的真谛,也会更加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并且会更好地丰富生命的价值。

3.5 及时的总结和分享

记得“感恩教育”主题那天正好是感恩节,在钱老师的倡议下,我们每个人都给重要的人发了短信,也收到了祝福。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些问题,让我们思考在亲人中,在老师朋友中,在陌生人中,我们最想感恩的人。生命中,我们要感恩许多人,我们要感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一路呵护我们成长;要感恩老师,悉心教导,使我们拥有知识的力量;要感恩警务人员,为我们冒险前行;要感恩医护人员,为我们的健康护航;要感恩环卫工人,让我们每天走在干净的道路上;要感恩陌生人,相遇时那一抹真心的微笑;也要感恩自然,创造了山峰、河流、动物、植物,?我们不再孤单。

我们每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获得世界的回馈,也许你不经意的一句感谢,就能唤醒他人内心的温暖。

4 生命教育课程在大学的实施方式

4.1 专门或相关的生命教育课程

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或者是依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心理教育课程、选修课程、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授课[2]。通过学习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使其懂得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4.2 将生命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生活

大学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包含方方面面,将生命教育渗透到生活中,通过日常的接触,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日常生活、行为,进而转化成大学生自身素质的一部分,增强其对于生命的认识,从而敬畏生命。

4.3 新媒体为手段的生命教育

当代社会,科技发展迅速,互联网变得火热,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信息交流主要媒介。智能手机在大学已经普及,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公众号、线上有奖答题等方式来传播生命教育相关知识。

第7篇:生命教育总结范文

(一)从生命教育的内容分析。

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内容应有所不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生命教育要形成各学段有机衔接、循序递进和全面系统的教育内容体系。初中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生命教育的内容是多重的,归纳起来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及他人的自然生命,使学生重视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正确处理与他人、自然的关系;二是教育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死亡,树立健康理性的生死观;三是让学生明确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质量,培养健全完满的人格,实现自己生命的真义。

(二)从生命教育的层次分析。

生命教育的内容可以划分为不同层次,包括以下三个层面:一是认知层面,认识和了解身体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熟悉与他人相处的法则,以及知道爱惜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方法。二是实践层面,个体除了要具备维护自身和他人生命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能够真正履行,不轻视、不践踏自己和别人,不做出伤天害理的事,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三是情感层面,应具有人文关怀、社会关怀和正义关怀,而且能够不断自我省思,欣赏和热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1]由此可见,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

(三)从生命教育的目标分析。

总结生命教育的具体目标如下:“(1)探索生命的本质,培养尊重、爱惜及超越生命的情怀;(2)探讨生死的议题,涵养生死智慧,以面对人生的挑战和挫折;(3)探寻人生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充分活出生命的光芒;(4)追寻生涯的发展,开发个人生命潜能,成就兼顾工作、生活、休闲与学习的全方位人生;(5)培养生活的智慧,关怀自我、人际及社会,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以健全的人格和丰富的生命内涵,活出舒坦、丰盈的人生。”[2]

从以上三个方面不难看出,生命教育涵义不仅是帮助人们正确地诠释自我和他人及任何物种的生命意义,而且要基于这种解读帮助自我和他人真正体现生命价值,从而实现生命的和谐。其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和敬畏生命。

二、初中生命教育实施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初中生生命意识的淡漠和生存技能及生命价值的缺失。

初中虽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但与小学不同,初中课时紧,学生升学压力大,而层出不穷的校园问题、不良的家庭环境及日益膨胀的未成年人攀比心理。构建一个良好的文化机制有助于预防各种犯罪、暴力现象的发生。健康的文化机制肯定和尊重个人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能够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人有充分的自主性,感到生命的活力和意义。而在初中校园展开系统的生命教育课题,势在必行,帮助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理解生命涵义,健全完善人格。

(二)仅把生命教育作为初中生应对学校和社会竞争的工具,而不是指向全人教育。

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学校和家庭加给刚走出童年的初中生以各种学习重担,从小就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为了升学,为了应试,或为了成年后的一份铁饭碗。而网络媒体的迅速崛起,带给初中生的不仅是良性文化,可能更多的是负面认知侵蚀着这些学生敏感的心灵。攀比、嫉妒、怨恨、孤立等不健康心理的注入,让初中生过早地形成扭曲的竞争心理,进而迷失真我、本我,让本该多彩的初中校园变成了成人世界的竞技场。于是,教育最终沦为一种物的塑造或迎合社会的工具,教育的最终目的(促进个体的自由发展)遭到严重忽视。笔者在《生命教育与生命统整》中已经提出,我们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必须跳出工具层面,而深入生命的本体层面,致力于生命全面统整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生命教育必须作为一种全人教育。初中生命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解决学生的各种突发性生理和心理问题,而是要培养独立、人格健全的中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

(三)初中生命教育内容的组织仅采用学科渗透,而没有采取独立设置课程的形式。

首先,生命教育试图通过个体身心灵或知情意的平衡发展,达到与他人、自然、宇宙建立一种相尊重和负责任的和谐关系。所以,生命教育的内容涉及“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宇宙”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不只为生命教育所独有,其他学科也会涉及一个或多个方面,但在这种情况下,生命教育如果仅仅采取渗透各个学科式的教育,显然会不足,因为这种做法是没有正确地理解生命教育内容和其他学科内容的差别。同样的内容,生命教育与其他学科关注的侧重点不同,理解角度不同。如生物学谈“性”,着重于生理层面的“健康的性”、“安全的性”,而生命教育在于谈“伦理之性”。如此,生命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内容不但不会有“叠床架屋”的问题,还能收相辅相成之效。笔者认为,在初中学科透式的生命教育固然重要,因为可以衬托各门课程的鲜活感,让知识在生命教育的融入中更加生动有感染力,从而达到各门课内容的融会贯通,但独立设置生命教育这门课程更加重要,可以让中学生真切、准确、全面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命,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生活得更有目标和价值。

三、针对初中生命教育实施的困境应采取的对策

(一)明确“生命教育”的真正含义。

应该明确的是,生命教育无论怎么分类或者从哪个角度出发,都应该是一种全人教育,其出发点是人,并且归宿点也应该是人,所以在初中生命教育中,要让学生正确理解人为何而活,该怎么活,怎么活才有价值。

(二)在初级中学制定系统的生命教育实践取向和实施途径。

1.关于生命教育的实践取向,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1)死亡教育取向――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取向。这种取向认为,如何面对死亡应该是生命教育的主要论题,而生命教育的意义也只有在关注死亡的话题上才能体现出来;(2)伦理道德教育取向。生命教育应贯穿生命的全过程,而学会如何与人为善则是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3)生涯规划取向。生命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青少年提供生涯辅导服务,协助他们选择准确的人生道路,学会自觉反省自己的人生目标。

2.对于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主张。(1)生命教育的实施,应该是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力量的共同参与;(2)开展生命教育,首先需要确立生命教育的理念,包括树立生命教育的“成才”观,树立生命教育的教师观,建立新型的生命互动与交流的师生关系,树立生命教育的教学观,树立生命教育的学习观,等等;(3)为保证中小学教育能推行生命教育,在师范教育中率先开展生命教育应是必然选择;(4)制订系统的教学方案是把生命教育从理论推向实际操作的重中之重,让生命教育更实际化,系统化,操作起来更有依据。结合初中生的个体心理和整体发展趋势,把生命的美推向校园每一个角落。

(三)在初中独立设置生命教育课程中突出“八性”。

第一,突出生命的整体性和个体性。一个生命是否活得精彩,就在于是否能够自由地张扬个性。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成为他自己。所以在初中教育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第二,体现生命的现实性和经验性。生命是现实的,学生只有现实的生活是快乐的、丰富多彩的,他们才会体验到生活的美丽和生命的美好,才会期盼未来、充满希望。在这种充满希望的日子里,他们用心感受每一天,感悟生活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经验。18世纪教育家卢梭就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是有他们独特的看法、想法、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去代替他们的,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实际上,只有让学生过好现在的每一天,才能让学生过好未来的每一天。

第8篇:生命教育总结范文

“岁月号”沉没了,带走了二百余名学生鲜活的生命……“社会在追究船长不顾乘客安危最先逃离,严重超载、客轮维修、海警救援不力等责任时,也该深刻反思:孩子们对于广播里的指示为什么那么服从?他们的判断力哪去了?韩国媒体在反思他们的“服从”文化,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对孩子们生命教育是不是做得很到位呢?是不是把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真正作为生命教育的重中之重呢?尤其是在小学教育阶段,我们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呢?

反思一:珍爱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是否真正植根在广大师生的头脑中?

案例一:“桑枣奇迹”

汶川大地震中,震区不少学校教学楼瞬间坍塌,夺走了无数鲜活如花的生命,而与紧邻受灾最为惨烈的北川的安县桑枣中学,2200多名师生在地震中却无一伤亡,被世人誉为“桑枣奇迹”。桑枣中学的成功避险,得益于珍爱生命意识早已植根于全校每名师生的头脑中。该校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紧急疏散演练,演练预案的制定具体细致、周到全面,每个细节都进行了仔细研究和精心安排;演练过程中各班撤离的顺序,逃生的速度、路线,教师的站位甚至指挥口令内容均由明确规定;同事规定演练过程要计时,事后还要总结考评找出各班存在的问题,以备下次改进。另外,该校还规定每周二是安全教育时间,让老师专门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等。正因为平时有这样严格的要求,才能使全校师生的避险意识大大增强,并逐步养成了科学规范避险的习惯,地震发生时,他们从教学楼全部疏散到操场仅花了一分多钟。

当我看到“岁月号”沉船,二百多名学生未能成功获救的消息时,总会想到桑枣中学的奇迹,在灾害面前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在叹息“岁月号”沉船,感慨于“桑枣奇迹”的同时,不由地想到了我们的生命教育,是不是真的落到实处了呢?

生命教育是在生命活动中进行教育,是通过生命活动进行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教育。从事生命教育的肖敬在《浅谈生命教育读本》中认为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没有生命,何谈教育?所以我认为生命教学的目标,基础是教人珍爱生命,更高层次则在于教人体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作为一名老师,必须认识到敬畏生命和珍爱生命是生命教育这一活动的重中之重。

反思二:如何构建珍爱生命教育科学体系

案例二:“海滩天使”

2004年12月26日,年仅十岁的英国女孩蒂莉?史密斯正和家人在泰国普吉岛附近的沙滩上度假。当时她观察到海浪突然急速后退,而且海水冒起了泡沫,这与她在地理课上学到的海啸发生前的迹象完全一样。蒂莉马上告诉妈妈说,海啸来了。史密斯夫妇随机向沙滩上的其他度假者和附近一家酒店的工作人员发出了警告,几百名游客迅速撤离了这片海滩。几分钟后,海面上果然掀起了巨浪。

印度洋海啸中,一名年仅10岁的小姑娘凭借从地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挽救了数百人的生命,这让我想到生命教育中的科学自救的重要意义,也让我明白了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哪些学科、哪些部门、哪些老师该做的事情,应该是学校上下共同努力、共同筑建珍爱生命教育的科学体系。

一、学科教学中渗透珍爱生命教育内容

和寓德育教育于各科教育之中一样,珍爱生命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科教育应该成为珍爱生命教育在“学科渗透”方面的主渠道。

主渠道有了,也就是说作为珍爱生命教育的载体有了,而生命教育却没有现成的课程、教材、教学模式。因此,这就需要学校鼓励老师将珍爱生命教育与各科教学内容相整合,挖掘各科教学内容与珍爱生命教育的融合点,让珍爱生命教育融入各科教学。

二、体验活动是实施珍爱生命教育的保证

生命需要体验,只有个体的用心体验,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真实与活力。学校每学期都应该周密安排好紧急避难演练体验活动,防震、防水、防电这些内容只有在模拟演练中,学生才会有真实的感受。另外,充分利用班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学生兴趣小组、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珍爱生命教育体验活动,让学生真正切切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感悟生命的价值。

三、让孩子们在挫折中学会珍爱自己

第9篇:生命教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生命教育;教学方法;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08-0007-02

生命教育事业从20世纪末开始引入中国,到21世纪初的2004年至2006年间达到一个,生命教育由理论探讨为主转向实践层面铺开,专门的生命教育课堂教学活动迅速在许多省份开展起来,辽宁、上海、湖南等省市相继颁布了有关生命教育的大纲或方案。2010年7月29日正式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生命教育上升到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

生命在场与生命成长是生命教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所谓生命在场与生命成长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动自觉地敞开自己,并把学生当做与自己一样的生命成长体,平等地爱和对待每一个学生,努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成长,最终实现师生生命的共同成长。

一、原则性方法

就独一无二的生命而言,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教师其自我精神生命有不断成长的需要,也经历过学生时代,有过懵懂和迷茫,也曾经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帮助。而学生为求得精神生活的饱满丰盈才成为学生。因此师生都处于成长中,需要不断成长,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敞开自己,用爱心和包容接受不同的学生,发现他们的优长,不把考试成绩作为惟一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更不应该根据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划分好生和差生,而应该用不同尺度来衡量不同的学生。

教师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一厢情愿地授课,而应该确立“学生本位”视角,学会从学生角度看问题。这样才能对学生成长中的生命困顿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接受和包容每一个学生,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正向能量,并加以引导和提升,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生命教育认为,针对学生的错误和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是正向激励,这样学生才没有畏惧和压抑感,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惩罚只是手段,应该以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原则,还应该争取赢得学生的理解和认可,以学生能引以为戒作为标准,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进行惩罚,造成师生对立。

二、具体操作方式

(一)教师要自我敞开,做到生命在场

教师首先需要考量自身的情感品质和对知识的信仰,这样师生间才能展开真诚的交流,走进彼此的生命,形成生命共同体。例如,在“感恩”这堂生命教育课中,笔者在讲到要学会逆境感恩时,会说到自己的心路历程:从青春期与母亲的“斗争”到冷战到包容……教师的生命历程会引起很多学生的共鸣。

(二)深入理解学生的生命困顿和生命状态,并表现出来

教学中既要考虑学生普遍的生命状态,又要注意个别的特殊情况,不能遗漏或忽视任何一个学生。生命教育的底线是不能伤害每一个学生,只要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一种对生命的伤害,那么其他优点就都被抵消了。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不仅需要生命教育的理论支撑,更需要爱心引导,并作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例如,2012年1月笔者作为郑晓江教授团队的一员赴香港教育学院参加以“生命教育的知、情、意、行”为主题的“生命教育学术及专业实践会议”,1月13日被安排与香港教师、台湾教师一样,在香港马鞍山循道卫理小学分别进行生命教育示范课。鉴于香港的小学生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时代,并伴随着各种广告和电子游戏长大,容易形成一种无穷的攫取欲:无论拥有的是多还是少,都觉得不够多不够好,易形成占有型人格,从而缺乏爱心,不懂珍惜,喜欢攀比。他们容易误认为他们得到的照顾和关爱都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应该替他们做所有的事情,并因此而产生依附性。

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准备了关于“感恩”的生命教育课,通过视频、诗歌、讨论等综合性手段,将情与理融合,使学生从心底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自然、社会和他人付出和奉献的结果,并非理所当然,要知恩于心,报恩于行。为贴近学生生活,我从日常生活中的“吃”来导入,请学生们吃多味花生。当天课程开始时间是1点30分,然而由于交通问题,我在1点28分才赶到上课地点。当时主持人已经宣布开始上课,我内心很愧疚,所以一接过话筒就说:“同学们,对不起,我来迟了,你们等了老师多久?”有个学生小声说:“半小时。”我赶紧说:“对不起,你们能原谅我吗?”一开始有个学生小声笑着说“不”,后来又大声说“原谅”。课堂气氛马上就轻松了。接下来,我让学生们自己选择他们想吃哪种花生,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表示想吃我从家乡带来的花生。我当然特别高兴,并当即表示,下课后另外那袋花生也让学生们自己带回去吃。我观察到有个坐第一排的学生没有说话,就问:“是否有人不能吃花生呢?”果然,这个没说话的学生不能吃。于是我就请他和我一起站到讲台上来引导学生们吃花生,结果这个学生整堂课都特别开心。后来想想,如果教师不经意间忽略了这个学生,他这堂课会开心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课后学生们并没有把那袋落花生全分完,而是留了一些,特地送给校长和其他教师吃,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感恩行动呀。

(三)生命成长中的预防教育法

针对学生可能或将要发生的生命困顿或行为偏差,提前进行教育,防止这些生命困顿或行为偏差的发生,或将它们消灭在萌芽状态。由于很多生命困顿的发生具有不可避免性,当发生后再进行教育就为时已晚;然而仅仅凭朴素的常识去应对这些问题,则会痛苦万分。相反,如果主动地提前进行生命教育,则能事半功倍。例如,关于自杀的预防问题,应该预先进行“生命的二维四重性”“生命与生活紧张原理”(郑晓江)的教育。还有生命教育中无法回避的死亡问题,生命教育中谈论死亡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活得更幸福,更有价值和意义,逐步淬炼出一种“向死而生”的智慧。

(四)生命教育课堂中的反馈法

每一次课程结束时,都应该给学生预留5分钟,让他们写下自己的听课体会或者做一个与课程主题有关的总结性活动,这是学生及时总结提升的好机会。例如,郑晓江老师的《幸福从“心”开始――关于工作、事业与人生的思考》课程结束时,听课者依次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贴到事先准备好的幸福树上;《人因梦想而伟大》这堂生命教育课的最后,教师让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梦想,并说出自己的梦想;感恩课则让学生们表达自己最感激的人及其原因。总之,教师能从学生的反馈中获得很多有益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每次课后,要对教学进行深入反思,如果有团队进行集体研讨就再好不过了。

三、方法的运用艺术和技巧

生命困顿在每个人身上的具体表现也是千差万别的,很多问题在备课中无法预料到。这就要求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并不断改进创新。

我们以郑晓江老师设计的“生命时光计算法”的体验活动为例。为了让听课者对生命的有限性、稀缺性、不可逆性有切身体悟,从而发现什么才是真正能给自己带来幸福的事。要求事先准备好画了100个刻度的长纸条,代表每个人的人生时光,然后依次撕去:已经度过了的生命时光;睡觉、吃喝拉撒必需而无法创造人生价值的时光;80岁以后无法创造的、颐养天年的时光。虽然大多数人都照做,但每次总有人不舍得撕去80岁以后的时光,特别是年龄比较大的人。郑老师观察到这个现象,后来就改进为80岁以后的时光不撕去,而是折起来,这一折,既表示这些时光还可以牢牢把握在每个人手里,同时又不同于青壮年时期年富力强的阶段,这样的改进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在体会到生命时光有限后,开始体验活动的第二步,最早的设计简称“做减法”:先写出自己认为重要并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和快乐的东西,然后依次划去,从丧失感中体验它们对于自己的重要价值。从听课者的反映来看,有太多不舍和伤感。郑老师后来改做“加法”,让听课者写出最能给他们带来幸福感的东西,这样听课者的心情轻松多了,幸福感也得到提升。很多听课者都表示,要把当时自己写下的东西一直保存,提醒自己好好珍惜这些能给自己带来幸福的东西。

总的来说,从事生命教育既易又难。容易在于只要热爱教育事业,爱学生,爱知识,爱生活,本身有高远的精神追求,就容易在实践中不知不觉地创造出生命教育的方法。而难就难在“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成功的方法都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产生、提炼出来,经过反复使用后成为的一种规律性的东西,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果不了解支撑这些方法背后的理念和方法探索过程而一味地生搬硬套,效果则必然不佳,此非方法之过,而是使用者惰性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