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环境现状分析范文

网络环境现状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环境现状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环境现状分析

第1篇:网络环境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 人力资源

一、第三方物流企业及人力资源的涵义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网络购物的兴起,物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今,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供应方一共被分为三种:一是中国邮政;二是自营物流企业;三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又被称为3PLS,是指为公司提供全部或者是部分物流服务的外部供应商,它们所提供的物流服务一般包括运输、仓储管理、配送等。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它既不是生产方、也不是销售方,它不拥有物品,只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

我国学者对物流人力资源的概念做出了界定,认为物流人力资源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范围内具有从事物流行业的适龄人口和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的总和,而物流人才是物流人力资源的总要组成部分,这里的物流人才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能将物品的信息、规划、生产、库存、包装、运输等综合起来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以一体化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我国提供物流服务的一种方式,与整个物流业有着同样的目标:首先它作为连接生产与再生产、生产与消费的中介,承担着送货、配送的作用,具有服务的性质;其次,快速和及时是物流业竞争的关键;最后是要做到节约和规模化。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努力达成以上目标的时候,一些不足也逐渐开始显现出来:首先是服务项目单一,不能形成完整的供应链;然后是信息技术水平的落后,缺乏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和设备,严重影响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和多样性;最后是缺乏现代物流知识和专业的物流人才,这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这对于企业的管理和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由于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物流企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会。然而由于起步时间晚,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国外一些物流企业趁虚而入,抢占国内的市场份额,所以我国的物流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增强企业竞争力,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1)从人力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说,我国的物流业目前人员总量和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总量不合理体现在当业务量大的时候,就会出现人手不够的情况,基层业务员的工作量会急剧的增加,这不仅会影响业务员的工作满意度,更会影响顾客对物流公司服务的满意程度;人员结构不合理体现在物流企业在各个作业环节的衔接上人员分配不足,容易导致作业环节衔接不上。

(2)从人岗匹配的角度来说,人岗匹配程度低,我国曾出现过用工慌的问题,企业招人的标准降低到只要能够招到人即可,所以员工的学历和素质较低,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为培养一个好的员工的成本要远远低于招聘一个新的员工。

(3)从员工素质的角度来说,物流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很多从业人员都是从传统的运输业转行到物流企业中来的。他们一般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也没有接受后续教育的途径,缺乏对物流专业知识的了解,技能单一,缺少复合型物流人才,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造成这一现状主要是因为现代物流的理念传入我国较晚,导致专业人才十分缺乏,而接受过高校物流专业课培训的员工又缺乏实践的经验,同时企业不愿意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对员工进行培训,员工的知识、技能、态度都得不到更新。

(4)从员工的需求层面的角度来说,我国物流企业的员工长期被当做没有主观能动性的资源被投入到经营过程中,使得员工不能很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对以企业和员工的发展都极为不利。同时企业不能很好的对基层员工和管理层员工进行区分,这样不利于企业根据不同的员工提供不同的需求。

三、解决对策

根据上文提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提出提出解决的对策。

(1)企业要做好员工的整体规划。对员工的需求量进行预测,确定企业需要的在各个不同的流程上的员工数,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的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2)企业在员工的应聘和选拔上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根据每个岗位的需要,制定《岗位说明书》,以此为依据来选拔员工,做到人岗匹配;制定员工的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实时掌握员工的工作制度,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

(3)完善员工的培训制度。我国物流企业员工一般文化程度降低,素质不高所以对他们进行培训,改变他们的工作技能、态度十分有必要,还要注意对不同职位的员工分别设计适合他们的培训内容和课程。

(4)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员工营造宽松的环境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和激励制度,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激发员工工作的潜力,增强工作满意度和员工忠诚度。

(5)了解员工的需求。企业中的人力资源不仅是企业的一名员工,更是一个独立的人,既然是一个独立的人,就是有需求的,而员工所渴望的,也正是企业所没有做到的。企业应当及时了解员工的现状和对企业的满意程度,了解什么才是员工真正需要的,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激励。

参考文献:

[1]陈长瑶、李君.我国现代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综述[J].资源开发于市场,2010,(7).

第2篇:网络环境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 旅游电子商务现状分析战略选择南京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成为继电视、报纸和广播之后的第四大公众传播媒介。借助于网络的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运行模式,而旅游电子商务正代表着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一、南京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性

1.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态势

电子商务运用于旅游业仅有数年的时间,但其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旅游交易的新模式。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从1996年开始出现,目前具有一定旅游资讯能力的网站已有5000多家。旅游业正在日益广泛地利用电子数字化技术手段,电子商务和现代化信息系统代表着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2.南京旅游业的现状分析

(1)南京的旅游资源概况。南京境内山水城林融为一体,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与悠久历史交相辉映。南京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共有文物保护单位280多个,著名风景名胜点60多处,其中中山陵和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景点四十佳。2000年中山陵、夫子庙和雨花台被国家旅游局、国家建设部评为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2003年明孝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同时总统府、阅江楼成为国家4A级旅游区,2004年江心洲、傅家边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

(2)南京旅游业的现状分析。大力提升南京旅游的整体形象,整合旅游资源,加速旅游倍增计划的实施,努力实现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的跨越,是南京市提出的旅游业发展目标。诚然,南京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与北京、上海、广州等旅游发达城市相比,其在发展过程中却未能发挥应有的吸引力与主导力。

二、南京旅游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

1.南京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现状

南京温馨之旅网、金陵旅游预定网、南京今世缘旅游网……,各类旅游预定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预示着南京旅游业正逐步走入网络化时代。Internet的迅猛发展,预示着网络化的发展道路是旅游企业面对激烈市场竞争而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由之路。目前,南京的旅游电子商务建设依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存在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

2.南京旅游电子商务的问题分析

(1)旅游电子商务的整体环境有待完善。南京旅游业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尚未建成统一、权威的旅游信息资源库,旅游信息资源共享性差。旅游业牵扯面广,对于信息共享的要求尤其强烈。但各部门、各旅游企业对于信息化发展的重视程度不一,其发展缺乏必要的组织和协调机制,旅游信息难以实现有效共享,网络的优势无法发挥,严重阻碍了南京旅游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2)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专业性差。大多数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信息匮乏,没有充分认识电子商务的作用和功能,网站内容简单、手段单一,无法提供更为详尽的旅游线路,对酒店和景点的介绍也极为简单。网站绝大部分只是文字和图片的简单展示,很少利用视频功能,信息更新速度慢。目前,南京大多数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较少涉及旅游路线设计、自助旅游安排等项目,Internet信息采集与传递功能难以体现,因而远远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旅游电子商务正常运作所需的资金、技术投入不足。南京的旅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大部分处于初级阶段,资金的投入有限,而网站一旦开通必须时刻准备接受旅游者24小时全天候的访问,对网络资源进行实时维护,尤其是企业后台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和维护。这一系列工作在启动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技术的支持。现阶段,有限的电子商务交易还不足以带来真实可见的效益,使南京的旅游企业对于进一步投入资金普遍缺乏动力。

(4)网络交易的安全性难以保证。网上安全技术及其认证机制均不完善,这是旅游者对旅游电子商务持观望态度,在线旅游产品购买率低的重要原因。安全问题仍然是旅游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交易各方的利益。

三、南京旅游电子商务的战略选择

1.实施政府主导型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政府主管部门应成为南京旅游电子商务运作的组织者,从多方面对其发展予以政策、资金等支持,完善旅游电子商务的软硬件环境和法律环境,加快旅游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建设工作进程,制定编码标准等相关技术指标,逐步形成南京旅游信息产业的整体优势,电子商务方能在南京的旅游业中发挥加速器和催化剂的有效功能。

2.建立特色化的品牌旅游网站

南京的旅游企业应和电子商务软件企业实现紧密合作,准确了解旅游者需求,针对细分市场树立特色化的品牌。在提供一般性景点介绍与消费预订基础上,应积极推广网上社区,促进网络访客之间的互动性以及访客与旅游企业间的联系。旅游企业应注册独立域名,将网站加入中英文搜索引擎,提高品牌知名度,实现企业无形资产的升值。

3.加大旅游电子商务的投资力度,拓展融资渠道

南京旅游企业应充分认识加快电子商务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从思想观念、管理方式等方面自觉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大企业的投资力度,争取竞争的主动权与先进度。当然,政府更应完善旅游电子商务的投资融资体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南京旅游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提供便利。

4.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增强电子商务的安全意识

南京旅游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信息网络安全保密的各项规定,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安全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网络的可靠运行。切实保障员工的信息网络安全保密教育,增强其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防护的技术水平,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3篇:网络环境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医药企业;组织结构变革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崭新的企业经营运作模式正经历着迅速的成长,在全世界各个领域快速的发展,给各个传统行业都带来了冲击。电商模式已经逐渐代替了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以其独特的通用性、统一性、安全性、和谐性,成为当今企业经营模式的主要形式。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环境下,我国医药企业要得到长足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在企业各方面较好的融入电子商务模式。我国医药企业是在2000年开始尝试接触电子商务模式,发展的这些年来也经过了很大的创新和变化,可一直都没有从根本上融入电商环境,没有真正的实施彻底的电子商务模式。探其根本,除了医药本身的特殊性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出在医药企业的组织结构上。企业的战略目标、组织架构、人员构成、企业文化上还一直延续使用着传统模式,而传统的企业组织已经无法适应电子商务新时代下的各种要求,极大的滞后了我国医药企业发展。

1我国医药企业的组织现状及问题分析

(1)我国医药企业组织的战略目标的现状分析。我国医药企业在制定组织的战略目标问题上,依然还是以确定的企业目标为方向,且延续了传统模式下的以人力财力为重点、以打压竞争对手为主的战略目标。在过去的较为平衡稳定的经济环境中,这种战略目标对企业发展方向是有指导性作用的,但是现在的电子商务时代下的环境是变化莫测的,这种战略目标的制定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当今企业,甚至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错误性的指导。单个企业把所处环境下的竞争对手的成就当作自己经营模式的方向,思考的是如何比竞争对手获得更多利润或如何击垮对手。以人力财力为竞争基础的战略目标没有完全从企业面对的客户需求出发,企业把重点全部放在企业的内部资源能带来的直接效益,从而忽视了最重要的顾客需求。(2)我国医药企业组织架构的现状分析。我国医药企业的组织架构还保留着传统的层级结构,这种层级结构的特点是使得医药企业的组织职能以及生产产品都追求最大化和全面化,力争无论“大小都求全”的模式。传统的层级结构优点是企业组织分工明确也就便于管理,但也有其带来的弊端,即组织人员繁多,企业人力成本增多,组织效率降低。同时企业内的每一项具体职能体现,诸如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服务等都是依附企业的实体部门而存活。这些实体部门在层级结构下相互独立,联系并不紧密,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下,难以合作做出快速正确的反应。(3)我国医药企业组织人员构成的现状分析。在企业组织人员问题上,我国医药企业的管理者一般来说诞生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对新的大数据时代下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的知识并不足够了解,而企业普通员工的能力上,由于旧经济模式下的人员分工显著,所以企业人员的专业性较强,在企业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定位思维上,每位员工的成绩和绩效考核还是由上级管理者来评价和决定的,这种做法迫使员工以“管理者满意”作为工作努力的目标,而忽略最重要的服务对象即顾客的需求。(4)我国医药企业组织文化的现状分析。在传统的企业组织文化方面,我国的医药企业还沿用着“间断式”的组织文化模式,主要提现为:一,企业上下级员工之间的间断,信息交流结果偏差,员工沟通方式受阻。二,医药企业和医药市场的间断,针对变化的市场不能快速正确的做出反应。三,医药企业和服务对象———消费者之间的间断,不能顺畅的收集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使得企业无法对自身行为和价值目标做出相应的改进。

2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医药企业组织变革策略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医药企业的组织结构要尽量趋于虚化和扁平化,进行彻底的网络化变革,成为一个新的网络架构。医药企业的网络组织分为内部以及外部网络组织,企业的内部网络组织主要变革手段是精简企业的管理层级,使企业重要的即时信息在企业的高层人员到普通员工之间进行更加有效快速地来回传播和流动。除此之外,这种组织架构还可以通过打破企业不同部门和团队之间的沟壑,使得企业的重要信息和即时目标在水平和交叉方向上更快的来回流动;而企业的外部网络组织具体分为固定和流动两种网络架构。固定的组织网络架构是指以企业之间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共识的网络架构,在这种架构中,每个单独的企业都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通过互相达成的契约进行合作共赢,其典型表现形式为企业联盟。而流动网络组织表现为各个企业之间进行“短期联盟”,这些企业拥有自身的特殊价值和技术,它们一般围绕其中某个核心企业或企业的核心技能而构建短期的网络组织,以实现共享资源、分摊压力以及满足客户需求的目标。这种流动性联盟具备短期和快速变化的特点,短期目标一旦完成即可宣告流行性组织的解体,过段时间又会因为新的目标重新组建新的短期联盟,例如虚拟企业模式。企业组织人员上的变革主要表现为:一,员工企业地位的提升;二,员工思想层次的提升,展开员工的思修教育,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思想觉悟;三,提高企业员工的能力和素质,管理者要学习和增强电商知识和能力,企业要引入年轻有为的人才,使企业员工转变为新时代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员工的工作内容和思维方式要求从“以领导满意”转变为“以顾客满意”。要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电子商务时代下的企业在实现组织目标时更多的是组建以“流动化”和“网络化”为目标的跨职能团队。这些基于不同部门和各种技能的企业员工或企业外部人员组成的任务团队,往往更具备合作感、奉献感和责任感,更具备自主独立思维和开拓精神。新的团队组织结构可纠正企业各个部门之间沟通困难、责权不分、机动性差等缺点,能重新形成一种自由开拓、精诚合作的企业氛围。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跨职能任务团队已成为我国医药企业首选的组织架构模式。企业任务团队的组成,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在信息时代下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还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知识和资源的流动共享,有利于创建新时代下学习型的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组织文化的变革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企业层面的文化变革。二,员工之间的文化变革。三,员工和顾客之间的文化变革。企业的组织文化主要讲求企业文化和企业目标的一致,要力扬企业的人本思想,促进企业不同组织文化之间的交流,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和谐、员工之间的和谐、员工和服务对象的和谐、医药企业和市场的和谐。企业文化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组织架构的重建具有非凡的意义,一般来说,企业组织结构重建发生于外部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时,企业必须通过形成新的组织架构才能顺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尤为重要的是企业自身文化的建设,否则会妨碍新的组织结构的建设,甚至使之解体。

3结束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应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未来的医药企业组织结构将更加扁平化网络化,将更加注重培养企业的核心价值,充分共享和整合企业之间的资源。在互联网上,我国的医药企业将与利益相关方更加有效快捷的联系,与顾客之间的交流更加的便捷准确。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电子商务成为企业必备的生存手段,因此我国医药企业的组织结构创新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我国医药企业才能顺应多变的社会环境,在激烈竞争中求得长期的生存和良好的发展。因此,我国医药企业在电商环境中,要找到企业组织变革的路径和对策,在企业组织的战略目标上、架构上、组织人员上以及组织文化上都进行彻底的变革,促使我国医药企业在新的电子商务环境中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理查德·L·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杨路明,薛君,胡艳英.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黄宇.试论电信企业组织结构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变革[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9.

[4]林志扬.传统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的缺陷及其所面临的挑战[J].经济管理,2004.

[5]杨路明,战甬,陈雨青.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

[6]李景怡.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业务流程重组[J].当代经济,2008,8:50-51.

[7]林鲁生.谈电子商务企业组织结构设计[J].商业时代,2009,12:102.

第4篇:网络环境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 传输网 设备规划 发展目标 建设效果

一、概述

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当地通信传送网设备规划的建设,是推进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平台。只有科学合理地落实好传送网设备层面的规划和明确其未来的发展目标,才能为下一步加快推进当地通信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传送网设备规划发展及融合挖潜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设备网络的现状分析和发展规划

2.1业务网络对传输网需求及模型建立分析

本项分析主要从移动网、IP城域网、局房等现状发展规划进行阐述。移动网网络现状主要从局房间的BSC数量、RNC数量、核心网元的数量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IP城域网网络现状主要从核心层路由器、SR路由器、BAS、IDC核心设备、汇聚交换机等设备数量的分布进行分析;本地传输MSTP网接入的数量等方面进行分析。传输需求模型建立则从3G站点传输带宽需求、边缘单节点带宽需求、汇聚环路汇聚能力需求、边缘层接入能力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

2.2在网设备现状、设备环境规划及网络发展目标

要制定好设备环境发展目标,首先要了解清楚当地业务区存在的主要传输设备,并且了解将要退网的设备,对他们统一部署,对后期各厂家定位、承载业务、地理分布作合理的划分。

2.3核心层现状能力分析及发展目标

针对MSTP,核心层能力主要分析核心层总体利用率、环路等级 、环路个数、核心层设备端数、系统总容量、已使用总容量、系统VC4通道,2M电路利用率等;同时要考虑核心层网络设备端口能力,包括2M、155M、622M、FE、GE、2.5G等端口的配置数量、使用数量、使用率。其建设目标是在移动核心局和数据、固网核心局间实现扩容,新建和扩容部分核心设备及扩展以满足核心局间的业务交叉和接入。

2.4汇聚层现状能力分析及发展目标

汇聚层能力的分析包含了汇聚系统能力、系统已用总能力、系统总体利用率、汇聚机房数、环路等级、环路个数、汇聚层设备端数、VC4通道利用率、系统2M电路利用率、VC4和2M使用总容量等。汇聚网络局端落地端口和汇聚设备汇聚接入端口的能力则主要考虑2M、155M、622M、FE、GE、2.5G端口的配置数量、使用数量、利用率等方面。

汇聚层发展目标为采用环路保护,每环路跨双核心点,提高网络安全可靠性,综合利用原两网汇聚机房完善郊县区和个别密集市区的覆盖,使每汇聚点承载业务量更合理,使其为大客户、数据、移动等业务提供丰富的接口。

2.5边缘层现状能力分析及发展目标

边缘层优化改造总体目标是主要利用现有MSTP系统满足3G站点初期到中期的带宽接入需求和大客户接入需求,前期已做了接入主干建设规划,需加快光纤接入网的建设,为边缘层传输网络向IP化演进提供有利条件;减少现网支链数量,解决长链隐患,不存在3个物理站以上的支链,提高现网安全可靠性;边缘层节点通过接入主干成环方式组网,边缘层环路向跨双汇聚点方向发展;控制边缘层环路所带节点数量为6到10个。进行部分边缘层环路的拆环、升级改造,使其可以满足移动、大客户等业务的带宽需求。

2.6设备资源融合挖潜规划目标

对于传输网,核心汇聚机房进行统一规划,对同址汇聚机房进行合并,对条件较差的汇聚点进行降级或不重点发展,对同一区域内功能重叠的汇聚机房进行选择及降级,选取原合适的机房作为全业务汇聚机房使用。统一规划的核心汇聚层系统(含波分、MSTP),可承载全业务;在部分区域汇聚点环路设备对接互通,实现原汇聚层环路深度互通。

三、设备网传输系统规划

传送网规划的重点内容是光层传输系统和电层传输系统的规划。

(1)对于光层传输系统,应当不断完善城域波分系统建设,逐年提高乡镇区的覆盖率。结合光缆网和传输汇聚机房建设,根据IP城域网规划的业务控制节点、汇聚节点的部署进行建设,扩大波分系统覆盖。

(2)对于电层传输系统,根据业务特征和流量需求,可以采用 IP化分组传送网的目标架构,细化核心汇聚层、接入层的分组层次。通过对当地业务区3G站点的IUB口流量进行了专题分析,制定了该业务区有效保护投资的分阶段演进策略。控制新增设备规模,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扩容、挖潜;充分利用OTN网络对分组业务进行分流,减轻MSTP网络压力。核心层进行超期服役(无维保无备件)设备替换,增加扩展落地设备;OTN系统直接承载大颗粒业务,现有MSTP网络做为精品网络承载小颗粒电路及重要业务。

3.1规划思路

传输系统规划目标是最终建设一个综合承载传送网络平台,这包括了OTN规划、MSTP规划、分组传送规划等几方面。通过业务发展趋势的分析与预测,使当地固网接入业务的租线业务带宽大带宽化,从2M向10M、20M及更高带宽发展,租线业务数量保持快速增长趋势,集团组网业务增多;使当地无线接入业务的室内分布覆盖业务呈快速增长趋势,2G移动数据业务和3G移动数据业务呈高速增长趋势,单站业务需求呈IP化、大带宽化;同时其他接入业务的核心网以及各业务网组网互联传输需求呈IP化、大带宽化趋势,核心网及业务网互联需求从原来以E1、155M、GE为主,逐渐向155M、GE、10GE、40GE、100GE方向发展。

3.2核心汇聚层总体思路

核心汇聚层总体建设思路是核心汇聚层可以适应业务需求大颗粒化、IP化的趋势。同时对现有核心汇聚层MSTP系统进行挖潜,承载高质量精品业务;OTN系统直接承载大颗粒业务,采用MSTP系统承载和交叉调度小颗粒业务;结合汇聚机房规划,在密集区域分担负荷,在一般区域完善覆盖,提升业务汇聚能力。

3.3传输网整体资源现状分析

传输网整体资源现状分析主要考虑核心层、汇聚层、边缘层的系统能力、VC4、2M的已用量、总体利用率等方面。了解总体汇聚能力的状况以及平均每边缘节点可分配汇聚能力,分析出汇聚利用率偏高的部分区域和覆盖不足的汇聚节点,知晓当地接入能力较的情况和平均每边缘节点分配接入带宽能力、站点成环率等。

四、设备网专题规划效果评估案例

以南方某运营商XX市的2012~2014年设备网专题规划效果作为案例进行指标评估小结:

4.1 OTN网络

现网搭建了80波和96波城域波分系统框架,并在每汇聚节点到核心局房间配置2-3个波道,可满足近期3GFE回传需求以及部分数据网组网链路需求;新增了部分波分节点,完善了个别重点待规划区域的覆盖。

4.2 SDH核心层建设方案

规划期内,MR3北电设备进行退网处理。原北电环路MR3下挂电路打散设备统一改造,规划期内需新增电路打散2.5G设备20端,期中2012年9端,2013年6端,2014年5端。

随着各业务网正在进行IP化的建设,规划期内不在大规模建设MSTP网络,2012年新增1套10GE环路,以满足北电MR3退网及各业务网的传输需求,2013年以后,随着BSC/RNC设备IP化的进一步完善,可以考虑通过核心层OTN网络进行核心节点间的电路传送。新增1套10GE核心环路后,规划期内核心层电路及通道利用率分别达到80.63%和83.85%。

4.3接入层建设方案

为满足G/W基站、室内分布系统、营业厅接入需求,新增了622M设备和SDH微波设备若干套;升级155M设备;用于双载波改造、PA+站点、营业厅MSTP而改造扩容MSTP板卡;用于接入层裂环改造而扩容622M板卡等。

4.4分组传送网络

2012~2013年,在城区、南区等业务密集区域试点3G分组回传业务,满足区域内PA+规划站点和带宽利用率较高站点的接入带宽需求,2013~2014年,结合HUB点规划逐步完成新建站点的分组化接入,提升网络传送能力和带宽提供能力。

综上小结进行评估,可见:该地市 2012年设备网规划是卓有成效的,符合设备网统筹建设的总体战略。设备网规划改造后,接入层网络无论在能力、效率和安全性上都有显著提升。但是该地市作为南方大省的省会城市,对比其它同规模城市,MSTP网络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为TDM业务提供传输通道,而边缘层存在的支链和微波对接入带宽能力限制大,是MSTP网络的瓶颈;其次总体汇聚能力虽然较为充足,但部分区域汇聚利用率仍偏高;接入能力较为紧张,平均每边缘节点分配接入带宽能力还不够强,站点成环率有待提高,仍存在一些链路设备直接接入汇聚设备;还存在较多的微波站点无法实现3G站点FE开通,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后期,建议进一步加大建设综合承载传送网络平台的步伐,结合光缆网和传输汇聚机房建设,根据IP城域网规划的业务控制节点、汇聚节点的部署进行建设,扩大波分系统覆盖;继续完善城域波分系统建设,最终镇区覆盖率达到100%。

五、结束语

本分析报告采用的评估指标,也许还不全面,有待后续的传送网设备规划建设及评估中去发掘和完善。但是,通过效果评估也给传送网设备规划建设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为后期规划建设、评估分析建立模板,建议跟随后期工程建设、传送设备网规划建设效果评估应及时开展和反馈。

参 考 文 献

[1]陈岳武,郑锐生,面向多业务的移动接入光缆网建设模式探讨[J],广东通信技术,2007年第1期

[2] 郭丽娜,光传输网络优化与评估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3]张建忠,邢玉领,传输网网络评估技术在本地网网络优化中的应用[J],邮电设计技术,2009年06期

第5篇:网络环境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网络版权 暂时复制权 数字化版权 

 

一、网络版权作品的保护现状分析 

网络版权作品保护的立法状况目前,我国的版权立法方面尚有缺失,主要表现为:1.关于合理使用原则。在网络环境下,数字技术的发展使数字化作品的复制变得异常的简单、低廉且效果逼真,不少人打着“合理使用”的旗号,公然地免费下载网上数字化版权作品,“合理使用”变成了“合理侵权”,严重地损害了版权人的利益。2.关于暂时复制权,在网络环境下,复制权仍然是版权人行使权利的基础,“临时复制如今已成为数字版权领域的一个难以捕捉的精灵”。临时复制件很容易被捕捉从而转化成永久复制件,其结果是极大地冲击了版权人的经济利益。3.关于信息网络传播权,2001年新修改的着作权所增加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目前还没有以国家的法规形式出台,而只是由国家版权局和信息产业部共同签发了一部全文只有19条的行政规章——《互联网着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这在保护力度和体系上显然是限的。 

网络版权作品权利保护的执法状况基于互联网及网络侵权行为自身的特点,使执法机关在审理因特网版权纠纷案时存在着技术操作上的困难,主要表现为: 

1.侵权行为地的确定问题 

由于互联网传输不受地域的限制,侵权行为地很难确定,管辖上也存在冲突。用户的住处和实施的侵权活动完全可以不在同一个地方,也就是说一个用户住在乙地却在甲地的服务器上进行侵权行为,为执法部门进行追查带来一定的障碍。 

2.权利主体的认定问题 

因特网的魅力之一就在于一定的“无形性”,在网络上不必公布任何现实身份因素,比如姓名、性别、职业等等,仅仅用一个虚拟的ID,一串符号也能畅所欲言向公众传播信息。这种无形特性一方面促进了信息交换,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对权利主体认定的难度。特别是复制技术的便捷性,在认定最初权利主体、也就是最初创作人时,困难重重。 

3.侵权赔偿的界定问题 

网络版权作品的侵权赔偿问题一直是我国立法和司法的难题,《著作权法》第48条明确规定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著作权的侵权损害赔偿首先建立在对侵权的界定上,而现行中国立法未对著作权侵权损害的具体界定作出详细的规定,再加上网络著作权本身的特点和复杂性,使网络侵权损害赔偿的界定更为困难。定低了不利于遏制侵权的现象,定高了又违反了公平原则,所以建立科学、公平、合理的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对加强网络版权作品的司法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二、如何加强网络版权的保护 

(一)进一步完善立法 

法律规范及立法过程本身带有滞后性,这是各国立法技术普遍面临的现实问题。另外,中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信息化过程又比美国等国家缓慢。因此,在完善著作权法律方面首先要注意与国际接轨,遵守WTO规则,多了解信息化程度较高国家的立法及实践经验;其次,要注意了解认识新型的信息技术,使立法规则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可规制性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性。

(二)引入补偿金制度 

引入补偿金制度,在消费者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对特定数码设备和媒体收取合理的补偿金,可以说是对传统合理使用原则在网络环境下适用机制的完善补充,它既维护了权利人利益,又方便了使用人与权利人的沟通、协商。如果说要对著作权人利益的保护落实到实处,推行补偿金制度是一条必由之路。 

(三)增强技术性保护 

基于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的特性,可以在发表与传播环节提高网络版权的技术性保护力度。比如在著作权人在网络上发表作品前,完善网站或者个人主页上的相关个人资料,令作品有身份属性可查;发表后,著作权人或者网站对数字化作品进行相应的技术预防措施,使著作权人能够对作品的使用进行有效的控制,如一些反盗版技术措施:暗码、电子水印、软件的信号认证方式等。 

第6篇:网络环境现状分析范文

>> 长春市小微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保山市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常州市动漫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常州市生态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对农村信用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现状调查 河北省小微外贸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小微外贸企业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小微外贸企业发展现状及其应对措施 中国科技城绵阳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苏南地区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廊坊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常态”下开州区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常州市企业翻译情况调研 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初探 张掖市小微企业发展浅议 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河北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现状研究及对策建议 常州市典当行现状与发展的分析研究 常州市湿地保护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何韧,刘兵勇,王婧婧.银企关系、制度环境与中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J].金融研究,2012.11.

[3]安体富,杨金亮.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5.

[4]周评.小微企业发展的困惑与自我发展的路径[J].现代管理科学,2013.1.

第7篇:网络环境现状分析范文

关键词:信息安全;技术;电力;信息系统;应用分析

一、电力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内涵以及现状分析

1、电力信息系统信息安全内涵

电力信息安全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系统稳定运行和系统的安全保障。系统稳定运行主要指系统能够按照既定设计实现其有效运行的过程;安全保障则意味着系统能够具有一定的安全防御能力,在受到恶意破坏、攻击的时候能够有效的进行应对。可见,信息安全技术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营的重要保障,加强信息安全保障是电力工作的重要方面。

2、电力信息系统安全现状分析

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信息安全意识和信息安全技术两方面的内容。信息安全意识主要侧重于管理方面,是具体系统操作人员安全技能以及安全意识的综合性管理;信息安全技术则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例如运用防火墙技术、路由器的安全设置、Vlan的划分、运用加密数据传输等具体的技术手段来保障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营。我国相关的技术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是电力信息安全的重要现状,另外,我国信息技术的核心硬件平台和系统平台发展相对不足,这与我国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以及运用信息平台进行行业管理意识有关。

二、电力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策略探索

1、系统运行环境的稳定性保障

运行环境的稳定性包括设备所处的自然环境和软件的运行环境可靠性保障。电力信息系统所涉及的设备包括核心机房的建设、分布式设备的保障、各个控制终端的稳定安全访问以及各种通信线路的等设备的保障。因此,要保障系统运行环境的稳定性,应从控制设备所处的自然环境作为切入点,切实保障设备运行的湿度、温度、防水、防震等基础性的运行条件;另外,应加强软件安全运行环境的构建,在操作系统维护和基础系统运行软件如数据库、网络访问等方面,进行定期的维修,及时修补漏洞,做好与外界公共网络的隔绝工作。系统运行环境的稳定性保障是信息安全保障重要方面。

2、信息系统网络安全保障

网络安全主要是信息系统的数据传输过程中安全保障。由于电力信息系统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既包括电力生产、电力运输,也包括电力管控、电力运营,因此在各个子集系统进行数据访问时应做好访问接口控制,保证数据访问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同时,要将办公网络与业务网络隔离开来,保障业务网络的独立性。当然具体实现的时候,应有效运用防火墙技术进行数据过滤、路由器安全访问设置以及局域网访问控制技术如VLAN的划分等相关技术进行保障。另一方面应加强访问可靠性的控制,在一些关键的数据传输时一定要进行相应的数据加密,杜绝弱口令的使用,积极运用数字签名技术等来保障访问可靠性的控制。

3、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往往比技术层次的实施保障更为重要,增强其安全意识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培训,使其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可以意识到自身进行具体操作的时候可能出现的安全漏洞,能够对出现的信息安全漏洞采取一定的措施;其次,应加强其操作技能的培训,培养操作人员安全的操作习惯,杜绝一些对信息系统具有破坏性的操作。

4、加强信息安全体系的构建

信息安全是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除了上述方面的工作,还应积极加强安全标准的制定,信息安全评估和审查工作的加强,努力形成信息安全应对规范。在日常的电力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工作中,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并能够根据评估报告进行积极整改和相关方面的加强;同时,一旦出现了信息安全问题,能够按预定方案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使得损失能够得以有效控制。除此之外,电力企业应加强与知名的信息安全企业的合作,以专业的信息安全手段促进电力信息安全技术的不断更新,实现电力系统稳定高效运营。

三、结语

信息系统在实现电力行业的高效运营保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简要分析信息安全的内涵以及我国电力信息系统面临的挑战,给出了应对电力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的一些措施,即通过加强系统的运行环境建设、提升网络安全保障、增强人员安全意识和信息安全系统的构建来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使得电力行业能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新和.探讨入侵检测技术在电力信息网络安全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4,01:67-68.

[2]李贵明.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力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8:241.

[3]陈瑜.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力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硅谷,2014,23:77+80.

第8篇:网络环境现状分析范文

[论文摘要]:网络是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介,它是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而言的一种新型信息传播载体,网络传播信息更加自由,便捷,快速,成本也更为低廉,从当前网络信息传播的现状展开分析,对网络传播的优势与不足进行探讨。

网络是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介,网络信息传播手段的诞生,打破了以往信息传播媒介易受时间和空间制约的局限性,网络信息传播以一种超常的魅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此背景下对网络信息传播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一、网络传播

了解网络传播之前,我们需要对传播进行科学的定义。郭庆光教授在《传播学教程》一书中对传播的定义为:“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网络传播就是指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络为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它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第49页)。中国现代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诗兰给网络传播下的定义是: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做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第49页)。根据笔者的研究和和总结,我们倾向于这样定义网络传播:所谓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网络传播具有三个基本的特点:①全球性,网络传播的全球性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而不断发展的。成熟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低廉的网络运行成本为网络传播的全球性提供了软硬件保障;网络操作的简便化和大量网民的存在又为网络信息浏览提供了人才支持;②交互性,交互性是网络传播相对于其它媒介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网络传播的互动性更强,信息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可以进行良好的、实时的、畅通的交流。③超文本链接方式。这是网络传播的独有特征,网络上的信息传播是以网络地址的形式存在,进行信息传播和接受就是反复切换不同的超文本链接。网络信息传播实现了信息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实现了传播手段的创新。

二、网络信息传播现状分析

网络自诞生以来便被迅速地运用于信息传播,网络传播媒介的诞生丰富了信息传播的媒介,当前网络传播媒介体现出以下的一些特征:

(一)网络传播的优势分析

网络媒介相对于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而言,其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即时性(网上进行信息不需要烦琐的制作程序,简单、运行快速,从而保证了信息的即时性)、便捷性(在网络上进行信息,不需要掌握高深的技术,不需要特定的空间和时间,只需要一台运行正常的电脑和联通的网线)、低成本性(网络传播的低成本性是由于其对设备、技术的要求简单)、高参与性(网络传播的高参与性是与便捷性、低成本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高互动性(高互动性是网络传播的一大特征,网络传播转变了信息接受主体的被动地位,使其由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信息获取者,可以在网络的信息库里任意索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网络传播媒介的这些优势使得网络媒介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社会主流媒介并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二)网络传播的不足分析

事物总是辨证的,网络传播也不例外。网络传播在体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加以克服。1.加强信息管理,营造和谐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

网络传播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而言具有便捷性、即时性、低成本性、高参与性和高互动性的特征,这同时会导致网络传播监管的复杂性。事实上,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能实现的网络传播目前日益表现出其监管的难度。当前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如诈骗信息等等)、违法信息(如黄、赌、毒信息和其他法律、法规进行的信息等)这些信息的存在一方面破坏了和谐良好的网络信息环境,给网络用户造成了不便,另一方面,对信息接受着传递不良信息,危害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严厉打击网上黄赌毒信息就是网络监管难的反映。因而必须加强对网络传播的监管力度,加快制订网络信息传播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相关监管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严厉打击不良网上信息传播行为。

2.加强网络技术安全保护研究,提高网络信息传播的安全性

安全性是进行信息传播的重要要求。当前由于大量黑客、计算机病毒等的存在网络信息传递的安全性不强。信息者的信息可能会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丢失,甚至被篡改,从而难以实现信息的初始目的;源信息和保存下来的信息储存在电脑中也可能会由于木马、病毒、黑客的攻击而造成损坏无法使用。因而必须加强电脑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提高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在网络安全保障中的性能。

网络媒体目前由于其良好的应用优势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其存在的不足,我们相信将会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完善而被克服。

参考文献:

[1]毕耕著,《网络传播学新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2]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网络传播》,网络传播杂志社2004年.

[3]程洁,张健著,《网络传播学》,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

[4]王军编著,《网络传播法律问题研究》,群众出版社2006年.

第9篇:网络环境现状分析范文

传统的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但是缺乏创新性,学生一般是按照固定的学习模式进行按部就班的学习。在研究和选题方案的制定上,学生通常缺乏自己的想法,往往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师的思路来进行。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的专业课程的设置,几乎一致,具有覆盖的范围很广和涉及的深度较浅等特点。学校应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意水平及实践能力的发展,同时还应将艺术的特殊性与社会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创新性的课题。现阶段的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的教学计划,其专业教学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和进行模拟的课题联系,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单一。此外,在艺术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缺乏新颖性。现阶段的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的教学依然是沿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素质难以得到提高,教学方式固定呆板,缺乏生机。[2]

2改革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学管理模式的对策分析

改革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学管理模式的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依据艺术自身的规律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制定的培养方案与艺术规律相符合,从而使教学管理发挥作用。第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基础,构建多样化的培养模式。这样可以在教学管理模式中贯彻落实艺术设计教学的特色。第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使其明确自己的理想目标。第四,以技术教育规律为依据,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方法,制定合理的课程考核方法。这主要包括:1)实现评价过程的动态化。2)评价的主体实现互动交流。3)改进评价内容,实现多元化。4)增加评价的方式,使其多元化。5)将评价结果进行对比。6)评价的标准实现社会化。第五,加强教学模式的管理力度,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六,对艺术设计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期找到一种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第七,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意愿,积极培养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上课的热情。[3]

3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学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学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师生智能关系的转变、教学手段的网络化、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和艺术设计教学环境扩展等。下面,我们对此展开分析。(1)师生智能关系的转变。教学中师生关系将会发生变化,教师与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的状态是分离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一般是通过网络通信设备来完成的。所以,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职能将会发生很大的转变。教师需要具备很强的服务意识,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协助和指导学生完成设计任务。(2)教学手段的网络化。未来艺术设计的教学手段会发生变化,有异步的交流工具和同步的交流工具,既能实现非实时交流,又能实现实时交流。教学方式不再以面授为主,而是趋向于视频教学和网络教学。师生交流的方式也由原来的课堂交流变成网络邮件交流和网上学堂交流等。随着教学手段的网络化,教学环境将很开放。开放的教学环境,不仅能实现学校课堂的教学,还能实现在社会和家中的远程网络教学。教学手段的网络化,对教学资源的要求提高了,它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都应满足网络教学的要求,要对教学资源进行及时更新,让学生通过网络获得最新的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的网络化将会使艺术设计教学实现全球化的公开开放。(3)教学方法的多元化。由于教学环境、目的、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改变。因此,艺术设计教学的方法也将发生改变,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未来的教学方法,将会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理想的教学方法应当是多元化的,而不是单一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要求各种教学形式相组合。在未来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中,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标和进度,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辅导学生学习。(4)艺术设计教学环境扩展。学生将来的学习环境,将打破严格的界限,实行开放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环境将会得到延伸和扩展。艺术设计的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而会向实践和社会教学转变,并以社会和实践教学为主。学习环境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在未来的高职高专的艺术设计的教学中,会出现虚拟学校。虚拟学校以远程教学技术为支持手段,对不同地区、不同种族和不同国家等的学生实行教学,学生可以跨学校跨地区进行选课学习。[4]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