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种植发展趋势范文

农业种植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种植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种植发展趋势

第1篇:农业种植发展趋势范文

一直以来,钦州市区联社认真按照“确保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不得低于各项贷款增速”的工作要求和推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六项机制”的主要措施,以业务创新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积极调整经营战略和市场定位,从机制、体制创新和服务等方面着手加大了对小企业信贷的支持力度,着力改善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中小企业贷款投放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重点支持制糖业、教育事业、医药、房地产、餐饮业、冶金、港口、码头船运和城市建设等各行业,培育了一大批优质小企业贷款客户。2011年度,共支持中小企业202家,累放贷款金额185017万元。2011年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66411万元,比上年末增加62080万元,增速为30.39%,比各项贷款增速多增4.99个百分点。

下一步,钦州市区联社将从以下几方面大力支持地方中小企业发展:

(一)做好计划,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结合钦州市“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强科教、惠民生”的发展方略以及“千百亿产业崛起工程”的经济发展规划,钦州市区联社2012年度计划投放36亿贷款,投差10亿。其中,中小企业贷款投放25亿,投差7亿。

(二)制定方案,择优扶持。出台《钦州市区联社2012年中小企业贷款营销方案》,在正确把握贷款投向、降低风险的前提下,加强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组织,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机构,配备具体负责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人员,采取激励措施,提高全辖信用社营销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抓住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机遇,按照择优扶持的原则,采取灵活的金融策略积极支持小企业。信用社在培育和开拓中小企业市场时,对不同类型中小企业采取不同的融资扶持力度,突出信贷支持重点,进而确定贷款支持的对象和额度。优先扶持那些信用等级较高、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企业;对一些目前经营遇到暂时困难但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在信贷政策上给予适当扶持和倾斜。

第2篇:农业种植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云南省 蔬菜产业 培植

一、云南省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云南省以自身资源条件为基础,已经把蔬菜产业列为了重点培植的支柱产业之一,全省对蔬菜产业的培植也有了较为突出的改进。首先,云南省已经开始逐渐建设蔬菜产业基地,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次,云南省逐渐加快了农业的标准化生产进程,不仅可以提升蔬菜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也为发展无公害蔬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后,云南省初步形成了蔬菜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引进了一些外地的农产品公司,将本省的蔬菜产业推广开来。

二、云南省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云南省的蔬菜产业培植中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但从严格意义上讲,云南省的蔬菜产业发展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还存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云南省蔬菜产业培植的意识不强

由于在很多人看来,蔬菜产业的培植只是一个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而对大局的财政增长没有很明显的帮助,因此人们蔬菜产业培植的持续发展没有较强的意识,同时,也缺乏责任心和知识水平,缺乏有力的发展措施和扶持政策。因此,尽管云南省的部分地区逐渐开展了蔬菜培植工作,但力度不够,人们的发展眼光不够到位,这些直接影响着农业市场的价格需求。制约着全省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云南省蔬菜产品的销售不稳定

虽然云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各个地区都有蔬菜培植基地,但是这些基地一般都建在乡镇地区,而这些蔬菜也恰恰只能满足本地居民的生活购买需要,无法适应大宗批发交易。云南省的蔬菜种植地域不稳定,人口居住地域不稳定,直接导致了建立科学型联网的大宗批发交易市场的难度,使得当地蔬菜的销售力度不均衡。

(三)、云南省对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生产的意识差距较大

当前整个蔬菜产业的发展已进入了绿色、有机、无公害的标准化生产时代。但云南省的广大农民依然主要是沿袭着传统的耕作模式,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意识不强,种植粗放,产品品种不新,质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能力,结果导致了该省蔬菜产业培植的相对落后。

三、加快云南省蔬菜产业培植发展的对策

由于蔬菜产品涉及千家万户的餐桌问题,也关系着社会民生的菜篮子安全问题,因此,蔬菜产业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朝阳产业,也是一个极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蔬菜产品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

(一)、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的培植设施

目前,云南省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基本的实效,这为发展蔬菜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从云南省的自然特征来看,气候温和,很难掌握温度的高低和气候的变化,因此只能跟随节令生产常规蔬菜产品,这就使产品失去了竞争优势和进入市场的先机。因此,要想加强该省的蔬菜产业,就必须走大棚生产的道路,用现代农业科技手段解决四季节令对生产的制约,使产品时刻满足市场需求。

(二)、加大蔬菜产业培植的生产规模

云南省发展蔬菜产业虽然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现实基础的,但从全省的经济基础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蔬菜产业的发展是很有潜力的。而目前我们所需要的是适应科技化大生产的培植条件,努力形成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生产环境。因地制宜的发展蔬菜产业基地的改进。

(三)、加大对蔬菜产业的基础投入

要认真研究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机制,找准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加大对产业的投入。在建立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也要安排适当的经费,开展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及推广。努力将零散的小生产基地合并成有规模的大型示范区,将蔬菜新品种的培植作为重点,不断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不断扩大本省蔬菜的种植量,提高蔬菜种植的质量,将有信誉、有保障的蔬菜推向市场。

(四)、不断提高蔬菜的经济效益

蔬菜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水平的竞争。就目前云南省蔬菜产业的现状来看,品种绝大多数依然是传统常规的老品种,大路货;生产手段是沿袭多年的土办法,老套路,致使产品质量一般化,效益出不来。要培植蔬菜产业,就必须增加产业内部科技含量,提高群众种菜经济效益。一是要加强蔬菜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引进,培训提高,转行等方式,建设一支适应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蔬菜科技人才队伍;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网络,从新品种的引进推广抓起,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三是要加强对广大农民群众的培训,通过广播、讲座、资料等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提高种植户的科技意识和生产水平。

(五)、把蔬菜产业培植与旅游产业开发结合起来

要把蔬菜产业的培植发展与云南省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建设文化云南,把生态旅游作为全省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蔬菜文化和观赏蔬菜。让游客在体验历史文化,品味自然风光的同时,到田园采瓜摘菜,享受田园生活,增强产业活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丰收。

(六)、加快蔬菜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步伐

由于云南省工业企业较少,因此空气及水体质量相对较好,光照比较充足,因此云南省应该坚定不移地走绿色、有机、无公害的特色蔬菜产业发展道路。按照无公害化生产标准,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定期、不定期对蔬菜产品实行产地监测,提倡使用农家肥、生物农药,在已认证的基地和蔬菜无公害品种基础上,依托已认证的品牌,携手知名商家、超市、农贸市场建立姚安无公害蔬菜品种直销专柜等,打造品牌效益,提升产业档次,树立云南省蔬菜产品的对外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 王艳,周云龙.提高中国蔬菜与水果业国际竞争对策研究[J].世界农业,2009(3).

第3篇:农业种植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 设施蔬菜;机械化;现状;发展思路;河北秦皇岛

中图分类号 S22;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094-01

Abstract The article summari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reenhouse vegetable mechanization in Qinhuangdao City,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of shutter machine,soil tillage and other mechanized equipment.After analyzing the problems of carrying out greenhouse vegetable mechanization,the article pointed out development ideas of greenhouse vegetable mechanization.

Key words greenhouse vegetable;mechanization;present situation;development ideas;Qinhuangdao Hebei

随着秦皇岛市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设施蔬菜不断向规模化种植发展。因此,设施蔬菜机械化的要求愈加迫切。运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农业工程技术,实现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秦皇岛市设施蔬菜发展的未来方向。

1 设施蔬菜机械化应用现状

1.1 卷帘机

卷帘机是设施蔬菜最重要的农业机械,代替人工收放帘工作,减轻了农户的劳动强度。目前,秦皇岛市日光温室大棚卷帘机应用率超过50%,新建园区应用率100%。设施蔬菜栽培中卷帘机的应用可以延长光照1.5 h/d,棚室内光照和积温相应增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可以促进蔬菜提前上市,其产量与品质也均有一定程度提高[1]。

1.2 土壤耕整及种植机械

田园管理机、微耕机等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土壤耕翻、旋耕、起垄、开沟等各项作业,目前秦皇岛市大棚蔬菜种植中土地耕翻机械化水平已达80%以上,工作效率提高12倍。

1.3 节水灌溉

通过微滴灌设备及相应配套设施可以实现合理施肥、节约水源、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环境污染及水肥管理一体化。目前,秦皇岛市多数有条件的农户都已在蔬菜设施生产中采用了该项技术。传统的大水漫灌不仅浪费水资源,还容易造成温室内湿度高,提高病虫害发病几率,而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45%左右,还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使用量30%左右。

1.4 二氧化碳发生器、秸秆反应堆发酵

二氧化碳是温室大棚内的气体肥,可应用二氧化碳发生器;化肥一般用多功能化肥深施枪,或在微量灌溉时随水施用,也可使用秸秆反应堆发酵[2-3]。

1.5 植保机械

过去,秦皇岛设施蔬菜的主要植保机械喷雾器,一般采用的大多是大田用的常规喷雾器械。由于其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农药残留量大,目前被超低量喷雾机和烟雾机等取代。一些合作社组建了机防队,开展统防统治,提高了植保机械的装备水平和统一防治的能力,解决了广大农民一家一户防治难的问题。

2 设施蔬菜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2.1 意识不强

受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菜农对机械化作业的认识不足,许多菜农认为机械化作业达不到人工作业质量,接受程度不高[1]。

2.2 成本较高

受制于一家一户的蔬菜种植方式,机械化投资成本相对较高,自购蔬菜生产机械使用率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菜农的购机积极性。

2.3 连贯性较低

目前,设施蔬菜机械化主要集中应用在蔬菜产中环节,农业机械用于蔬菜生产环节的特点是整地、田间管理、肥水管理,运输的机械化程度较高,机具保有量较多。影响设施蔬菜全程机械化的主要因素为产前的育苗和产后的收获及加工,这些机具的应用率还比较低,特别是机械化收获机具空白,整体水平还相对落后。

2.4 机械类型、数量及质量存在不足

设施蔬菜类型、数量和质量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应根据秦皇岛市的气候特点、土壤环境,有重点、有步骤地研制开发性能先进、功能实用、价格适中、坚固耐用的系列化成套作业机械适用机型。

3 设施蔬菜机械化发展思路

3.1 加强扶持

加大政府部门扶持政策力度,加强蔬菜大棚农机手的技术培训,以加快设施蔬菜机械化的推广速度。农业机械补贴政策考虑设施蔬菜机械的特殊性,向设施蔬菜机械化倾斜。开展设施蔬菜机械化应用技术的普及,使广大农户能全面掌握各种机械的正确使用、保养和维修技能[2]。

3.2 实现全程机械化

开发应用设施蔬菜产后机械推广使用多功能清洗机清洗绿叶菜和根茎类菜,推广使用蔬菜包装机自动分袋打包,推广产后处理机械化技术有利于实现净菜上市。

3.3 开展蔬菜育苗工厂化和机械播种、移栽技术的应用

通过工厂化育苗缩短蔬菜生产周期,提高育苗质量,建立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推进蔬菜生产种苗统一供种和专业化服务。引进、试验和推广适合秦皇岛市蔬菜生产的播N机和移栽机,进一步减轻蔬菜生产中用于手工操作的劳动强度[3-4]。

3.4 实现规模作业,提高作业效能

组建园田作业机、病虫害防治作业队等设施蔬菜机械作业的专业化服务,提高机械利用率,进一步扩大农业机械的使用面。增强农业机械配套作业功能,提高配套比,使其适应设施内的工作条件[5-6]。

4 参考文献

[1] 肖体琼.我国蔬菜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蔬菜,2014(10):1-5.

[2] 张永钦,陈希锋.推广大棚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农机,2015(2):20-22.

[3] 康国光,蔡芳,高群.蔬菜机械化生产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J].长江蔬菜,2013(14):69-72.

[4] 严建民,柳军,罗克勇,等.江苏设施蔬菜机械化生产发展思路探讨[J].江苏农业学报,2014(6):1480-1483.

第4篇:农业种植发展趋势范文

    县、乡级政府应当把发展高原蔬菜作为帮助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工作来抓。牢牢把握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机遇,在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突出重点,优先考虑发展蔬菜种植产业,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也要增加资金投入进行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学种植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支撑保障工作。特别是贫困乡村资金扶持尤为重要,解决前期投入难题,促进农户种植积极性。现在政府出资兴建很多日光温室大棚,成立蔬菜管理办公室,无疑是对发展蔬菜产业巨大的支持和管理强化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广大农村,政策引导扶持必须持久连续,扎实有效,以改变农村传统耕作方式为目标,改善农村生活质量为任务,提高农民收入为动力,积极稳妥地推进蔬菜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使之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引领途径。农村自我发展基础薄弱,经济市场化程度低,需要政府在组织领导、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信息引导、技术支撑及产销宣传等方面大力支持帮助,坚持把发展高原蔬菜产业纳入党政的主要议事日程,切实把它作为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战略性工作来抓。改善生产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尽可能为农民无偿提供大棚支架、地膜、棚膜等材料,降低贷款门槛、引进优良种子,为农牧民建大棚温室提供适当资金补助。鼓励农牧民、乡村企业多投资、投工、投劳,参与高原蔬菜基地的基础建设,主要是交通、水利、通信和大棚的修建,如果有条件可建设微灌和滴灌等现代化的配套设施。在此基础上,当蔬菜种植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引进先进的蔬菜保鲜、加工、包装等技术,来加快卓尼县高原蔬菜的产业化进程。

    2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组织蔬菜种植技术培训

    要实现高原蔬菜的规模化、品牌化,必须要有科学的种植和管理水平。在目前情况下,开展技术培训是最有效的办法。组织现有乡、村级农技干部进行蔬菜种植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后,尽可能使乡村里有3~5名专职技术人员,指导全乡范围内的蔬菜种植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经过言传身教,让菜农感受到科技是他们致富的必经之路,逐步树立科技意识,把科学技术与自己的发展联系起来,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健全高原蔬菜技术推广信息网络。县级农业、财政部门应针对高原蔬菜发展趋势,成立专家组,对高原蔬菜的生产、销售全过程进行研究规划、管理指导,大力推广科技成果,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能够在各村“安家落户”。从目前情况来看,乡里的培训力度还远远不够。调查发现,近几年来,只有15%的菜农参加过蔬菜种植方面的培训,85%的人从来没参加过培训,有80%的人非常想参加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的培训,尤其需要一些现场“手把手”式的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只有通过培训,才能增强农牧民的科技意识、风险意识、创新意识和商品意识,提高蔬菜的种植技术,提高水肥管理的水平,掌握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技术,使高原蔬菜在质和量上都产生大的飞跃,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3抓好五项工作,科学防治病虫害

    高原蔬菜同平原蔬菜一样,发展到一定面积后,病虫害的发生也同样增多。从这几年卓尼县高原蔬菜种植来看,黄瓜病虫害主要有霜霉病、白粉病及蚜虫等。茄子有灰霉病、枯萎病、病毒病、烟粉虱、红蜘蛛及茶黄螨等。辣椒有灰霉病、炭疽病、疫病及斜纹夜蛾等病虫害。由于气候、地理等条件限制,高原蔬菜品种较少,且技术要求高,当一个品种连续种植几年后,原来的优良性能逐步退化,从而降低其产量和对病虫害、水、热及自然灾害的抵抗力,只有通过引进新种和培育、改良等技术措施,增强自身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又因蔬菜生长季节短,一年茬数多,加之病虫发生种类多,交叉危害重,若没有一套科学的防治策略和专职的技术人员来指导,对病虫害的防治很难到位,要么是治不好、治不彻底;要么是农药使用量超标,导致蔬菜上农药残留量高。因此,在对高原蔬菜病虫害防治上,一是做到引进抗病虫害、产量高、品质佳的蔬菜品种,或者利用技术措施因地制宜地不断培育出适合当地发展的新品种。二是做好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药剂)防治为辅的高原蔬菜病虫害防治工作。三是做好高原蔬菜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在防治上做到“有的放矢”,不乱打药。四是科学用药,在对高原蔬菜的病虫害防治上,尽量选用生物农药或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以确保蔬菜质量及人们的食用安全。五是大面积推广烟雾剂熏蒸技术的应用,减少喷雾作业防治措施,有效降低蔬菜污染与农药残留,完全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标准[3]。如:防治蚜虫,可用2.5%鱼藤酮乳油400~600倍液喷施;阿西米达的杀菌机理为抑制病菌细胞先粒体呼吸作用,破坏病菌能量合成而导致死亡,可用于防治霜霉病、白粉病等。一般用25%阿西米达500~800倍液喷雾。只有做好科学防治工作,才能生产出优质、放心、无公害的高原蔬菜。

    4扩大生产规模,拓展销售渠道

    卓尼县同其他地区一样,资源丰富,开发高原蔬菜具有很大的潜力。按照“规模化、园艺化、专业化、科技化”的要求,根据不同下的生长状况,通过对比寻找最佳生长和结实状态,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在具体工作上,一是要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对集中、合理规划”的原则进一步来规划好高原蔬菜的种植面积,努力建设成高产高效蔬菜生产基地;二是积极抓好集中布局、连片种植、规模经营等工作,大力提高基地生产的水平和档次;三是建成生产能力强、档次高、抗灾能力强的高原蔬菜基地,使基地的高原蔬菜一年四季都能向人们提供;四是要加强蔬菜市场研究,系统调查现有的市场,分析未来走势,进行科学的市场细分、营销策略和销售渠道研究,及时调整产销布局。高原蔬菜的销售是影响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高原蔬菜发展上规模后,必须做好吸引外地客户来经销的工作,使地里收获的蔬菜能及时运出去、销售掉。同时积极组织和培育以当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的高原蔬菜运销队伍,提高蔬菜的运销能力。尽量创造条件在当地建立小型蔬菜批发交易市场,拓展高原蔬菜的市场销售。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要建立高原蔬菜产销信息网络,通过互联网、当地农牧民信箱等多种渠道,提高产销信息的现代化水平。

第5篇:农业种植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 林业资源;现状;发展对策;上海市;崇明区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168-03

崇明区是上海市最珍贵的、面向未来的生态战略空间,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崇明区也是长三角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大保护的标杆和典范,建成生态和谐、资源节约、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级生态岛是崇明区的未来发展目标[1-2]。根据上海市政府的《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形成现代化生态岛基本框架,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水体、植被、土壤、大气等生态环境要素品质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的22.53%上升到30%,崇明区的林业发展需要在各方面开展研究,尤其需要加强林业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及未来发展的思考和规划。

1 崇明区林业资源现状

1.1 崇明区林业资源的特点

随着我国林业的迅速发展,崇明区林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崇明生态岛功能定位,林业建设已经成为发展崇明生态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崇明区林业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不断提速推进,生态效益显著,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1-2]。

1.1.1 森林资源总量、森林覆盖率增幅明显。2003年至2015年底崇明区造林0.93万hm2,森林覆盖率从1999年的 9.79%增加到2015年底的22.53%。通过多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以环岛一线大堤防护林、陈海公路两侧通道林、港东公路两侧通道林、长江隧桥入岛通道林、明珠湖水源涵养林等多个生态公益林区域。这些公益林区域的建成明显改善了崇明区的生态环境,涵养了水源,不仅使崇明区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世界和森林海洋,也为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做出了重要贡献[1-2]。

1.1.2 大力营造生态公益林,森林生态系统结构进一步完善。经济林是崇明区森林资源增长的传统方式,政府投入相对较少。近几年,政府不仅重视生态环境,而且不断加大投入,明确了建设崇明生态岛的目标,确立了“以大型森林组团片林为重点,道路、水系和沿岸林带为构架,以小面积、多品种、多规格混交的近自然方式”的建设框架,使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日趋合理,森林防护功能持续提升[1-2]。

1.1.3 森林资源流失严重,以柑橘为主体的经济林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减少严重。崇明区有 30多年的柑橘栽培历史,2015年,以柑橘主体的经济林特殊灌木林地5 648.135 hm2,占21.42%,其中柑橘类面积4 731.633 hm2,占全县森林面积的18.04%。近年来,柑橘由于品种老化、品质下降、经济效益不高等因素,崇明区的柑橘种植面积比2014年度减少750.457 hm2,其中绿华镇动态减少211.094 hm2,三星镇动态减少67.861 hm2。

1.2 崇明区林业资源的现状

1.2.1 林地面积。崇明区2015年林地总面积27 583.54 hm2,其中:乔木林地面积19 519.839 hm2,占70.77%;竹林地面积1 195.755 hm2,占4.34%;疏林地面积52.134 hm2,占0.19%;灌木林地面积6 219.996 hm2,占22.55%;未成林造林地面积566.805 hm2,占2.05%;苗圃地面积4.902 hm2,占0.02%;迹地面积8.352 hm2,占0.03%;宜林地面积15.757 hm2,占0.06%。

1.2.2 森林面e、森林覆盖率。崇明区2015年森林面积26 363.729 hm2,其中:乔木林地面积19 519.839 hm2,占森林总面积的74.04%;特殊灌木林地面积5 648.135 hm2,占21.42%;竹林地面积1 195.755 hm2,占4.54%。全县森林覆盖率为22.53%。在34个镇(场)中,森林覆盖率超过20%有13个。各单位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见表1。

1.3 林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崇明区地处繁华的长三角地区,其林业建设和发展必然受到土地资源有限、失地农民利益保障、林业产业开发和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2-3]。因此,必须在土地资源利用和拓展、农民保障和劳动力转移、林业产业化以及林业体质改革等方面不断创新方式和开拓途径,才能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1-2]。

1.3.1 公益林的长久性与租用农民土地造林的暂时性问题。目前,崇明区有将近1.1万hm2生态公益林,但是这些林地主要是农民的租用地。如果这些林地一旦被确认为生态公益林,就会被列入森林资源。因此,崇明区存在暂时性租用农地和长久性公益林的问题,难以保证生态公益林的长期性。

1.3.2 林业管护及相关经费问题。目前,崇明区有1.1万hm2生态公益林是通过财政投入建设的,今后林地的养护费、土地流转费、病虫害防治及森林防火经费等都是庞大开支,上述经费目前尚未列入专项预算,且呈累计上升趋势,2015年支付土地流转费1.64亿元,养护费1.3亿元,2016 年又新造林1 333 hm2。因此,林业管护及相关经费将是关系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1.3.3 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崇明区有近1.1万hm2生态公益林,但这些林地主要是农民的租用地,农民土地流转后,生活来源难以保障,要求政府在就业和扶持方面给予更大支持。由于崇明区工业发展受制约,第三产业不发达,农民就业机会甚少,这必然需要财政给予更大的生活保障,这必然是林业建设的下一步推进和管理工作的困难和矛盾。

1.3.4 林业产业后续开发问题。打造世界级生态岛是崇明区生态林建设的重大目标,不仅要增加森林资源数量,而且要做好养护管理的工作。因此,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林业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养林、项目养林[1-2]。

2 林业发展对策

2.1 妥善处理国有林地租用农民土地问题,切实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崇明区绝大多数林业用地农民的租用地,租用农民土地存在土地租金不稳定问题(价格不断上涨)和土地权证的问题。因此,建议如解决种植片林问题一样,有重点、分步骤地将已造林的失地农民纳入镇保,对不满镇保年龄的失地农民,由政府制订就业补偿机制,给予一定的就业补贴,政府不再支付土地流转费,妥善地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确保生态公益林的长期性[1-2]。

2.2 协调好先种林后开发占用林地的问题,处理好林业建设与开发建设的关系

目前,崇明生态岛还处于开发建设的前期准备阶段,有关开发的后续性、政策等方面尚不明确,并且很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尚在研究论证阶段。因此,一方面应制订切实可行的林业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在从严控制的情况下进行开发和建设[1-2]。

2.3 进行森林经营,提升森林生态功能

近年来,公益林作为生态性、服务性林地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为更好发挥其作用,根据崇明区生态林的实际,开展森林抚育,按照“需求为本,重点突出,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林地存在的问题开展林地抚育[1-2]。一是严格遵循“适时适度、去劣留优、去小留大,兼顾均匀的”的抚育原则开展公益林抚育,第一步优先伐除林地内生长势差、矮小、歪斜的树木;第二步对郁闭度在0.8以上、树木生长畸形的林地,主要采取抚育性透光伐和卫生伐,间伐后补植其他景观性乔木,使林地密度保持在675株/hm2。间伐后确保林地品种多样性(原区域内品种不减少),间伐后林地郁闭度控制在0.6。二是对部分林地树木品种如金合欢、乐昌含笑等不适应本地生长、生长较弱或成活率较差的树种,视实际情况保留原有树种75~300株/hm2,再补植其他生长势较强的树木,与原有树种搭配形成观赏性和适地性佳的混交林。三是对死亡造成的林窗重点进行补植,补植树木按就近原则,使用附近林地内长势好的其他品种,使补植后的林地达到混交效果;通过生态疏伐、卫生伐、景观疏伐等方式,使森林经营配置出科学合理的林相结构,优化林相结构,提升森林生态功能,确保林地健康持续生长,提高公益林景观效果,满足林地周边农民对林地休闲的要求,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景观。

2.4 注重科学造林,丰富生态林树种

2.4.1 积极开展引种,改善林相结构。崇明区在生态林设计上改变了传统的设计模式,2004年起崇明区林业站积极开展新品种的引种工作,针对崇明区土壤中性偏碱、盐碱严重的情况,开展了“崇明地区耐盐碱造林树种筛选研究”“沿海防护林造林树种筛选试验”等课题,筛选出了中山杉、东方杉等几种适合崇明地区栽种的耐盐碱树种及沿海防护林造林适生树种;同时引进了北美红枫、北美枫香、金叶水杉、金叶丝棉木、红叶复叶槭、金叶复叶槭、红叶椿、金枝国槐、银槭、光皮树、车梁木、枳旱刃率髦郑丰富了生态林树种。造林采用多品种、多林种混交的设计模式,丰富了生态林的层次感,提高了景观效果和观赏性[1-2]。

2.4.2 造林规划设计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针对崇明区土壤pH值7.8~8.3、含盐量1.77‰~4.1‰的特殊立地条件,实行了土壤监测制度,设计适宜的树种,对盐碱度超过0.3%或水位低于3 m的区域明确不予造林。

2.4.3 提升品质,突显亮点,积极探索植树造林新模式。围绕创建崇明全区5A级景区目标,崇明区公益林建设在确保新建林地郁闭度达0.2标准的前提下,尝试在地型构建、树种搭配、景观营造等方面作一些探索。将大片纯林种植改为点、块状混交造林,将兵营式种植改为园林式、模拟自然式种植,并在提高苗木规格的基础上,将种植密度从1 650株/hm2降低到675株/hm2,以减轻林地抚育养护压力,提升林地景观效果。按照这一造林模式,崇明区已经建成6块观光休憩公益林、19块景观型公益林和特色农田林网,着力将林业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

围绕塑景成带、廊道串景,建设全域风景,更好地发挥崇明区生态空间的功能和价值。优化公共绿地布局体系,合理规划建设公园、公共绿地和绿色休闲空间。推进环岛生态景观大堤、长兴岛及本岛郊野公园建设,有序增加绿地林地总量,结合河道、公路、村庄、特色小镇及农场的要素分布,持续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发挥放大东平森林公园等核心景区对风貌带的带动作用。结合生态要求和产业发展,打造“海上花岛”,建设花田、花溪、景观廊道,塑造点、线、面相结合的花岛大地景观[1-2]。

2.5 建立以碳汇为核心的生态补偿机制

崇明区的林业生态建设也应该以碳汇为抓手,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以林业碳汇为核心,通过生态环境产权机制、交易机制、价格机制的不断完善,发挥市场引导作用,建立责任分担机制,让生态受益地区在享受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出资出力为共同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做出贡献。

2.6 发展林间经济的机制探索

崇明区公益林其林间经济可分近期和远期2个方面开展。近期是指现阶段公益林种植发展阶段;远期是指生态崇明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公益林的充分拓展阶段。

2.6.1 发展林间经济的原则。林间经济的发展要遵循的原则包括:①不影响林木生长、不破坏环境;②政府给予政策扶持;③规范运作、有序操作。

2.6.2 发展林间经济的模式。林间经济的模式包括:①有各养护社或林业站统一组织实施相关产业,吸收农村劳动力从事某项养殖式加工业;②尝试建立林业经济合作社,从事林间经济的发展;③允许少数农民在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前提下反租林业发展相关项目;④有某个团体企业承包林地养护或发展相关项目。

2.6.3 宜发展项目。林间经济的模式包括种植业、养殖业以及林间休闲旅游等[3]。

2.7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森林资源保护必须坚定执行《森林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林地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2.7.1 加强林地的分类管理。林地的管理必须分类进行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林地实行分类管理,逐步才能做到“管死一块,管酪豢椋管活一块”:①“管死一块”是指一定要管死国家级生态公益林;②“管严一块”是指一定要管严市县级公益林地;③“放活一块”是放宽搞活经济林、林苗一体化林木[4]。

2.7.2 强化林地保护管理工作。《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和《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是林地保护管理必须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必须依法强化征占用林地、林木管理的工作。

2.7.3 加强资源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生态意识。森林资源是宝贵的公共资源,是人类珍贵的资源财富,其建设和保护必须全民参与,才能取得良好成效。因此,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方式进行全民宣传和教育,使全民大众养成爱绿、护绿的好习惯,全面提高生态意识[1-2]。

3 参考文献

[1] 石振昌.崇明区城市林业的现状调查和发展趋势分析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2] 石振昌.崇明区碳汇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 (15):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