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影响范文

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影响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影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影响

第1篇: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移动图书馆;大学生;阅读行为;图书馆建设;移动网络时代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10.021

〔中图分类号〕G25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10-0092-04

当今社会人们对移动设备的依赖与日俱增,手机等通信媒体甚至已经成为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近年来,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移动即时通信、手机新闻和手机搜索业务发展迅猛,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分别达到67.7%、59.9%和56.6%,成为手机上网使用率最高的3类业务,2011年移动互联网用户中,手机上网用户达到5.8亿户,占比97.6%[1]。手机作为新一代阅读媒体具有普及率高、互动性强、功能强大且便携等特点,因此备受人们,特别是年青一代的青睐。2011年,手机网民对手机上网应用的使用深度进一步提高,其中手机即时通信仍是实用率最高的应用,实用率达到71.8%;手机搜索排名第三,达到59.5%[1]。鉴于人们对手机等新兴媒体的痴迷与依赖,高校图书馆也看到了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将这种移动网络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服务,推出了移动图书馆,以提高手机拥有率极高的大学生用户群对图书馆的访问与利用。

1移动网络时代中移动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

1.1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的发展简述

移动图书馆在发明之初是用来为那些处于乡村或城市郊区没有图书馆的偏远地区人们提供阅读服务的,所提供的阅读载体除了纸质图书也包括一些有声读物和电子图书。随着无线网络的兴起,利用手机、PDA等移动终端设备,以无线方式接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开始成为移动图书馆新的业务模式,如手机接收图书馆短信提醒服务、进行书目信息查询、获取相关信息资源等[2]。

步入新千年以来,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外多所大学纷纷开展了移动图书馆服务,如日本富山大学图书馆在2000年9月开发出i-mode手机书目查询系统;芬兰赫尔辛基技术大学图书馆于2001年开始使用手机短信为其服务;韩国西江大学在2001年7月推出可以通过手机查阅馆藏资料的移动图书馆;全美高校中更是有多所图书馆相继开展了移动服务。通过数据显示,就排名靠前的美国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而言,美国图书馆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发展迅速,移动图书馆服务普及率高达90%[3]。同时,国内很多高校也感知到这些新技术的演变,正在努力开发移动图书馆业务以适应移动技术在学生中的大范围使用。到目前为止,很多高校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移动应用业务,使学生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移动设备来获取基本的校园信息。当然,这与学校各种硬件设施和服务是密不可分的,比如校内网络的覆盖率和使用条件等等。因此有学者指出,电子资源利用的情况呈逐年递增趋势与校园网、图书馆网络的逐年完善是分不开的[4]。

1.2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内容

1.2.1数字资源的建设

移动图书馆应具有充足的数字资源保障,读者通过信息平台除了能够检索所有的馆藏资源以外,还应拥有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如丰富的数据库资源、电子期刊以及一些特色资源和非书资源等,即将图书馆全部的数据库资源移动化,并提供这些资源的全文阅读。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从资源的收藏和可获得性两个角度得到数字资源的保障率[5]。因此,数字资源是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是提供一切服务的前提和保障,同时,资源数字化移动化需要技术层面的支持,这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系统和服务网络的建设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2用户服务的完善

移动图书馆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简洁的图书信息服务,因此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移动通信等新技术新媒体推广虚拟服务,向用户推送所需信息,制定个性化服务,并通过移动平台进行信息、资源下载、参考咨询及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等。

1.3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概念及功能

1.3.1概念

所谓移动图书馆服务是指用户利用各种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网络,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图书馆,接受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共享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资源的一种服务方式[6]。移动图书馆服务最大的特点是其移动性,图书馆必须通过自己的门户网站作为信息平台向读者提供实时的服务。目前我国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主要包括书目信息查询、图书到期提醒、图书预约、图书馆公告、图书馆讲座信息、书目推荐、参考咨询等,并以短信和WAP网站访问为主要服务模式。

1.3.2功能

目前移动图书馆的功能主要包括:提供馆藏书目查询及个人借阅信息查询、续借、预约;提供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整合检索,支持在线阅读全文;在线浏览图书馆最新消息和资源动态;提供学术微博交流平台,支持互动学习和互荐文献信息;提供个性化的文献浏览与收藏以及个人中心提供显示模式、订阅消息时间及订阅内容等设置功能。以笔者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2009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开通了基于WAP技术的数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与馆内业务自动化系统紧密集成,主要功能包括读者信息查询更新、书目查询及单册查询、读者预约以及续借等[7]。通过移动图书馆服务,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借助多种移动设备访问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并实现移动阅读。目前支持的设备主要包括各种上网手机,如IOS、塞班、安卓和windows mobile等,以及各种具有WI-FI上网功能的MP4、手持阅读器及平板电脑。

1.4移动互联网发展情况及阅读现状

近年来,3G(3rd-generation)技术给高校移动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生机。根据中国信息年鉴期刊社出版的2011年《中国信息年检》统计,截至2011年6月,我国3G用户规模超过8 051万户,各运营商纷纷推出丰富的3G业务,发展了天翼阅读、手机漫游、手机上网、手机搜索、可视电话、手机报等特色业务[1]。另外,在第17个世界读书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于2012年4月19日在京召开成果会,中新网4月19日对外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初步成果显示,2011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7.6%,比2010年增加0.5个百分点。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38.6%,比2010年的32.8%上升了5.8个百分点,增幅为17.7%[8]。

由此可见,随着移动互联网、3G业务、智能手机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普及,网络阅读、电子阅读和手机阅读等新一代阅读方式开始越来越多的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使其具备了移动网络时代特有的阅读行为特点。从服务内容来看,当今媒体利用这些新技术新设备向用户推送各种类型的信息,添加了图片、杂志、视频、音乐、广播等丰富的内容,将可视化和娱乐性相结合,集广播、电视、网络、书籍等传媒功能于一身,以绝对优势吸引了广大用户,尤其是年轻人的使用和关注。从使用率来看,移动网络新技术更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使人们完全打破了时间、空间、身份的约束,随时随地的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高品质生活,满足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且迎合了现代用户的阅读心理,因此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发展。

2大学生的移动网络阅读行为

2.1大学生阅读行为特点

移动网络和智能手机技术不可避免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特别是以大学生为主的年轻群体,对移动设备的依赖更是与日俱增。大学生从年龄结构和身份特征来看,都处于移动网络用户的核心地位。根据2011年《中国信息年检》统计,20~29岁的网民比重继续加大,从2010年的29.8%增加到2011年的30.8%,在所有年龄段里居首位;从职业结构来看,学生占整体网民的29.9%,大幅度领先于位居第二的自由职业者(14.6%),也居首位[1]。鉴于年龄和文化层次等方面的优势,大学生读者有以下几种阅读需求:

2.1.1内容需求

大学生由于课业负担比较重,面临各类考试、考级和求职等压力,其阅读需求比较集中,主要阅读与考试或本专业相关的业务书籍、撰写论文所需的中外期刊文献和与之关联的视频资源等,当然也辅以一些休闲娱乐的书籍、杂志、视频等读物。不同学历和专业的大学生又有不同的内容需求,如本科生偏向阅读课程辅导、英语考级和老师推荐的辅助教材等书籍;研究生阅读的文献较为专深,针对性强,对国内外数据库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等文献需求很大,纸本书籍一般作为辅助使用。

2.1.2功能需求

2009年,加拿大研究人员Wilson和McCarthy对Ryerson大学的学生使用移动图书馆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学生们对移动图书馆未来的功能需求主要包括查找文章、阅读电子书、借阅书刊、联系或询问图书馆员等等,而图书馆还不能够通过移动设备提供大规模的学术搜索[9]。其实大学生对移动图书馆的功能需求颇多,就像数字图书馆网站上丰富多彩的资源与服务一样,大学生也非常期待能够充分利用和享受移动图书馆平台带来的便捷与帮助。

2.1.3学术需求

随着网络的大力发展和高校数据库资源的不断丰富,大学生对电子资源的需求也不断上升,尤其是对本专业相关数据库中的期刊、论文的阅读需求更为明显,这与当前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发文要求有很大关联。其中对全文文献的阅读和下载正在引起更多的关注与重视,在线查阅全文逐渐成为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一环。

综上所述,能够满足对如此庞大信息资源的需求,同时又可以对大学生随时开放的机构,惟高校图书馆莫属。各大高校的数字图书馆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电子资源和服务,国内外数据库、电子期刊、网络资源导航、馆际互借、科技查新等等内容,让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坐拥书城。

2.2移动网络阅读

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来看,我国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85.3%是18~40周岁人群;对中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中显示,有11.8%的国民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有9.4%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有2.5%的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8]。世界上最大的数字课程内容提供商CourseSmart公司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现今的大学生已经不能长时间离开他们的数字电子设备,他们必须经常查看自己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或其他类似的设备[10]。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网络意识的提高,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人们越发希望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随时随地的查询资源或浏览阅读,以获取所需的信息,由此,移动网络阅读应运而生。网络阅读是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获取包括文本在内的知识和多媒体合成信息的一种超文本阅读行为,其阅读平台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转向了电子设备及其电子形式的信息,网络阅读正在成为当代大学生阅读图书资料,查找各种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11]。由于网络阅读的高速发展,其便利性和实用性吸引了不同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的大量读者,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网络阅读的行列中来。高校图书馆根据这一新的发展趋势,针对大学生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发展推出了移动图书馆服务,既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又加强了传统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

3移动网络时代大学生电子阅读对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影响3.1大学生阅读与移动图书馆的关系

高校移动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主要涉及3个必不可少的元素:移动互联网、大学生和电子阅读行为:

(1)移动互联网技术和设备是支持移动图书馆的软硬件设施,它为移动图书馆的使用提供了必要的载体,正是当今互联网、3G业务、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孕育了与其发展对应的图书馆新形式,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与时俱进的基础和条件。

(2)大学生作为时展的主力军,文化素质较高,对新事物新技术接受能力强,比其他人群更加熟悉各类电子设备、软件、操作系统和网络服务,由年龄特点和学业要求所致又普遍拥有前沿移动设备,首当其冲的成为了移动图书馆使用和服务的对象。

(3)电子阅读是当今社会不可逆转的潮流,虽然电子资源永远不能取代纸质文献,但电子资源便捷、充足、易得的特性给人们的阅读行为带来了划时代的改变,图书馆要想赢得更多的读者和用户,就必须拓宽自身的服务来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习惯,移动电子阅读势在必行。

3.2大学生阅读行为对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1)鉴于大学生对专业文献的阅读需求,移动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应有所针对。目前在学术文献检索方面,从操作界面到数据库范围,移动图书馆检索系统所提供的都只是基本查询,对于有较高要求的文献查找还存在诸多不足,虽然很多高校的移动图书馆对数据库和在线资源检索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改进,但大学生在校期间对学术文献的查询需求是大量而复杂的,对于检索系统的要求,如检索字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各种限定条件等,不只局限于提供题名、作者、刊名等单一的检索项。因此,对高级检索的完善是移动图书馆OPAC系统设置应提高的方向之一。

(2)移动图书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服务类型比较局限,主要以催还续借、预约咨询以及简单的数据库检索为主,与实体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提供的丰富资源服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对于一些针对大学生的实用,如资源推荐、新书通报、学术活动、讲座通知、交流论坛等等开展实施的还比较少,因此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用户的高水平要求,要想增强使用率,必须提高软硬件设施,增加实用,将馆藏资源、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相结合,提供在线咨询、校外图书馆资源链接等服务,开展论坛或互动交流等2.0时代的新项目,使广大师生能够利用移动图书馆全面的开展各类科研活动。

另外,大学生作为高校图书馆读者的主体,其信息需求是教育部门及图书馆关注的重点内容,因此掌握大学生群体的阅读行为习惯和特点,对高校图书馆提高电子资源质量、做好阅读服务具有重大的意义。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发展虽已相当成熟,但大学生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人群还不清楚学校购买了哪些数据库或电子资源,对其利用率甚低,还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利用数据库查找相关资源,缺乏检索知识,这些都对高校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和资源构成了巨大的浪费。因此,要想增加移动图书馆的使用率并且实现移动图书馆与用户的有效互动,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

4结语

在网络时代和移动技术的新形势下,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电子在线资源库等新兴的媒体形式对传统图书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将馆藏资源数字化、网络化,使其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随时随地的接入资源并为更多的读者服务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读者不仅能在实体图书馆内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还能通过移动设备在无法到馆的情况下随时与图书馆亲密接触,而图书馆也能够通过移动网络扩充服务范围,增加读者数量,真正达到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信息年鉴(2011)[M].北京:中国信息年鉴期刊社,2011:391,398,400.

[2]宋恩梅,袁琳.移动的书海:国内移动图书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189):34-35.

[3]高春玲.中美移动图书馆服务PK[J].图书情报工作,2011,(9):64-65.

[4]褚艳秋,张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阅读需求分析及导读策略[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3):30-31.

[5]王启云.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5):74-76.

[6]梁欣.移动图书馆联盟: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未来的发展趋势[J].情报资料工作,2012,(2):66-67.

[7]孙一钢,钱国富.新媒体技术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90-91.

[8]中国新闻网.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图书阅读率为53.9%[DB/OL].http:∥/cul/2012/04-19/3832813.shtml,2012-04-19.

[9]Wilson,S.The mobile university:from the library to the campus[J].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2010,38(2):214-232.

第2篇: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高校 宣传思想工作 网络时代 高等教育

1、网络时代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概述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1.1 网络时代的特点

在网络技术影响日益加大的今天,网络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平台和工具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网络时代具有实效性,网络可以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实施的可行性和达到目的的程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网络时代具有广泛性,网络将高校师生最大范围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共享和互联推动思想教育工作的发展。其三,网络时代具有便捷性,通过网络可以有效地整合各种知识和教育手段,为提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服务。最后,网络时代具有亲民性,网络的表达方式和沟通方式非常切合大学生的思维、行为、情绪和习惯,是他们乐于接受的一种交流方法。

1.2 网络时代对宣传思想工作的作用

首先,网络时代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支撑作用,网络能够充分利用图像、文字、声音及影响的组合,使教学手段更加现代化、直观化和形象化。这些都为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支撑,是传统的宣传模式无法比拟和超越的。其次,网络时代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拓展作用,网络的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的特点,人们获得资讯的渠道得以全方位的开放,资讯的内容也达到前所未有的广泛,开辟了人们全面了解世界的新窗口。网上大量优质的宣传思想信息资源扩展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形式和影响面,提高了宣传思想的效果。最后,网络时代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加速作用,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大量的信息和知识,有利于其及时了解社会,促进其社会化,深化宣传思想工作的速度和程度。

2、网络时代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

2.1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实质

高校进行宣传思想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宣传思想工的实质就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针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教育和社会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宣传、引导和沟通,起到交流思想、凝聚人心,促进其健康成长的目的。

2.2 网络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转变

目前,在高校进行宣传思想工作应该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转变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更好地契合学生的实际和时代的需要。在网络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要实现如下的转变:首先,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心应由以学生为主体过渡为以学生和教师双主体的转变,实现师生在思想上的共同进步。其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体应由专职人员转化为高校全员参与,推进各界对学生政治思想的提升。其三,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应由简单说教转化为利用各种高科技元素适应来适应时代的发展。最后,宣传思想工作的评价应由简单地政绩考核转化为突出实效。

2.3 网络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

首先,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化水平,网络时代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提高科学化的水平,就要坚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着眼大局,深入的研究大学生的需求,抓住机遇来应对挑战,以提高网络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化水平。其次,构建新型的高等院校宣传思想工作阵地,始终把开展网络进行宣传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阵地,把校园网络这块阵地建设好和利用好,有的放矢的强化宣传思想的引导,进而增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最后,借鉴网络宣传模式来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吸引力,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立体化宣传格局,做到切实把宣传思想工作融入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同时也要融于师生的全面发展的需求之中,为高校的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3、大力加强网络时代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建设的措施

3.1 提高对网络时代的全面认识

认识网络时代的特点和本质以及对大学生的影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当积极利用网络的优势,了解网络时代的特征,认识网络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增强大学生的紧迫感,历史责任感,从而能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3.2 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

建立精干和有效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网络时代下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者既有深厚的理论素质,又有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能够以敏锐的思维和敏捷的行动迅速地抓住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各种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效能。

3.3 改善高校校园网络环境

网络正在逐步成为取代传统的媒体,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支持平台,在为大学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干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该大力加强对高校校园网络的改善,建立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和阵地,努力构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使得正面的声音成为网络信息的主旋律,用健康、科学的交互信息。

3.4 推进高校网络管理的立法工作

高校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应该促进高校网络管理的立法工作,通过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高校网络的信息进行监控和过滤,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网络空间和宣传工作的阵地。

参考文献

[1]郑远.发挥网络信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华章,2011,19.

[2]方增泉,褚素丽.信息网络时代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

第3篇: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影响范文

>> 网络时代大学生阅读方式的嬗变 网络时代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变迁 试论网络时代大学生阅读现状与图书馆导读 网络时代大学生阅读特点及其对策 网络时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培养 网络时代大学生的道德问题 网络时代大学生忠诚教育的探讨 浅议网络时代的大学生信仰教育 网络时代的大学生生活形态 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 探析网络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 移动网络时代大学生阅读行为对移动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浅析网络时代下的“8090后”高校大学生思想现状与教育新对策 试析网络时代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分析 试论网络时代90后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网络时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网络时代大学生信息能力提升方略 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浅议 网络时代大学生政治行为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网络时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 网络时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学生的阅读状况发生了转变,网络阅读在给大学生到来方便的同时也影响了大学生的传统读书习惯和身心发展。大学校园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读书活动,图书馆积极实施图书导航和教育功能,大学生应提高阅读修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关键词】网络大学生阅读图书馆对策1 引言

在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大众传媒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网络世界的繁华热闹相比, 书山角落冷落清凉, 传统的阅读方式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持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3 次追踪调查的数据反映, 目前只有5%左右的国民拥有“读书习惯”[1]。

阅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人格和人生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此现象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大学生阅读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2 阅读中存在的问题2.1阅读目的不明确,缺乏阅读技巧

网络阅读色彩斑斓、形象逼真,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感官,浩瀚的资源让学生目不暇接。然而大量却无序的信息不是资源,而是灾难。成千上万的信息全部呈现在面前,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的选择,在无序无尽的切换网页窗口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由于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与指向,对读物的价值判断不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会产生盲目从众的现象。此外,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知道怎么阅读,读完后没什么收获,这与缺乏相关的阅读指导有关。 2.2阅读结构失调,体现实用性和功利性

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个人和社会需要的综合体现[2]。由于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许多学生一进大学就忙着学专业知识,忙着考证,忙着准备考研。许多同学表示“满腹经纶在胸,不如满纸证书在手”。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显示了大学生的危机意识,为自我人生的准备,另一方面也显示了社会环境对大学生阅读结构的影响。大学生在阅读取向上急功近利,片面狭窄,这与教育所提倡的全面发展、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是不符的,不利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知识面的拓展。2.3阅读品位不高,消遣娱乐化

大学生拥有较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上网成了最好的打发时间的方式。形形的网络资源满足了大学生求新觅奇的心理。整天上网,关注流行时尚、服饰饮食、娱乐八卦等,直白、搞笑、多彩的画面吸引了大学生的眼球。阅读的书籍也多愿选择报纸、杂志翻看。诚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娱乐放松一下是不错的选择,倘若过度阅读消遣娱乐的书而把其他有益于大学生深化思想、丰富内涵的书籍丢之脑后,就会造成大学生阅读注意力、思维力、鉴赏力等的弱化。2.4 阅读方式倾向于浅阅读

由于网上阅读的宽广、范围大和互动的特点,使大学生关注的事物繁缛庞杂。丰富的网络信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著名的“眼球理论”很好地说明了网络阅读作用于感官而不是作用于心灵的特点[3]。带有娱乐性和冲击力的网络媒体,使得大学生远离经典,远离名著。浅阅读的内容大多是碎片式、跳跃性、不完整的,在阅读时大多是浅尝辄止,使得学生阅读的兴趣泛化或情感缺乏,阅读注意力、思维力、鉴赏力、写作能力的弱化、退化。“俯而读,仰而思”,然而浅阅读的读而不思或者少思,长此以往,会使大学生的见解与思考力,像手中的读物一样走向轻浅,阅读的娱乐化和实用主义,最终会泯灭全民族的文化感受力[4]。3 对网络时代大学生阅读现状的建议

3.1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展开各种读书活动

充分利用校报、广播、橱窗、校园网等信息传播媒介,全方位对大学生阅读提供帮助。利用学生社团,组建读书协会,开展多种读书活动,比如各种读书知识竞赛、阅读征文比赛;举办读书活动月、读书交流会,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积极参与到阅读的队伍中去。

学校方面也可开设导读课,名著评析课,通过专业的指导,促进大学生阅读品位、阅读技能的提高。另外,还可以顺应大学生的追星心理,邀请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学者来学校举行读书讲座,讲解经典,推荐好书,传授读书心得。其次,学校可充分利用师资队伍,请各专业的老师针对相关的领域编写书评、推荐书目,使学生能从茫茫书海中找到方向。

3.2加强图书馆对大学生阅读的作用

首先,图书馆在环境布置和资源配置上,要呈现出温馨的阅读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其二,图书馆可以配合读书节或者学生的需求,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举办读书推荐会,设立畅销书架,开展读者交流会。其三,创建的新浪微博、人人微博等交流途径,鼓励更多的读者参与进来,以学生喜爱的网络媒体方式为学生提供服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3.3提高大学生的阅读素养

第4篇: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初中院校 网络时代 思想政治教学 改革创新

一、前言

网络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还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然而,对于广大初中生而言,他们的“三观”尚处于形成阶段,自制力以及判别是非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很容易被网络中的负面因素左右,同时也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方便研究,笔者选取了国内12个省份的31所中学,对师生进行调查问卷。其中,学生问卷1200份,共收回1050份有效问卷;教师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学生问卷倾向于他们对网络新媒体概念的了解,调查问卷选取样本分析,得出下表结果。

从上表可知,80%的教师认为学校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程度一般,只有15%的受访教师认为学校是重视思想政治教学的,还有5%的教师认为学校不重视。60%的教师表示学生喜欢网络技术教学手段,而且有超过70%的教师认为将网络手段应用于思想政治教学是必要的。

二、网络时代下的初中学校思想政治教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网络信息化带来的机遇

第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了思想政治教学的时空界限。对于网络而言,其便捷之处在于可足不出户就能了解跨越空间、时间的信息,共享远程资源。实践中,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与爱好,自由地搜索和点击链接,有利于思想的交流。同时,教师可用网友身份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并予以正确的引导。

第二,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发生了改变。较之于传统的、面对面的教育教学模式,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涉世未深而导致行为处世上情绪化、主观倾向严重,对于超过个人接受能力的相关事物会感到非常困惑与迷茫,但又羞于启齿,不愿意就此与教师、家长进行沟通。网络交流的平等性、匿名性,给师生的交流带了方便,教学方式和方法因此也有所改变。

第三,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得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会因网络新媒介的介入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传统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单向灌输现象非常严重,而网络平台的应用,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近乎平等,思想政治教学成为双向互动,学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成现在的主动接受,其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师生之间互尊互促。

(二)网络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第一,网络时代下信息垄断现象逐渐丧失。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教师对知识和信息的垄断权逐渐丧失,甚至学生所掌握的信息比教师还要多。在这种状况下,教师的优势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或强或弱的判别能力使他们的困惑感更加强烈。然而他们借助网络信息化成果,有胆量挑战教师的权威,对某些知识得到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的解释,即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弱化,不利于引导教学。

第二,网络信息化使得思想政治教学成效弱化。网络时代下的信息传播容量非常大,然而信息质量良莠不齐。比如暴力、黄色信息时刻充斥在初中生的周围,与有价值的信息相互混杂,垃圾信息泛滥,严重影响了初中生的正确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学成效。在该种情况下,部分学生受影响很深,甚至模糊了评判是非的标准,最终导致行动偏执,甚至做出一些越格、犯罪之事。

第三,网络信息化影响了学生交际与心理健康。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成为中学生获取信息、相互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中学生对于网络世界非常着迷,导致他们脱离现实,与各种人群进行交流,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宣泄情感。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初中生,身心都在发生急剧的变化,抑郁和烦恼的情绪感受非常强烈。而网络为他们提供了民主、宽松的氛围,使他们逃避现实而沉湎于网络,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道德冷漠,人情疏远,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

三、网络时代下的初中学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创新策略

(一)加快教改步伐,建立人才队伍

第一,转变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杜绝传统的“堵、禁”教学模式。初中生通过网络获得丰富的信息,学校无法对其限制,一味地“堵”是不可取的;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使学生可成为信息者,因此“禁”也是不可行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当用“引导”来替代“堵禁”,这是唯一出路。第二,建立符合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学人才队伍。要提高思想政治教学人才的整体素质,熟练掌握网络建设、传播技能,确保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在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在网络时代下,网络作为传播信息的主要载体,信息容量不断增大,影响非常广泛。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学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覆盖面广,教育教学的社会化倾向严重。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思想观念,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持续开展。初中学校应当结合德育建设,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空间,教师用全新的交流方式开展教学工作。

(二)充分发挥、应用网络资源及其积极影响

网络是把双刃剑,在网络时代下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落后、时代性不强等现象。实践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素材,利用新思想、新方法满足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同时,网络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因此要转变教师主导的传统思想观念,将声像结合,使图文并茂,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互动,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效理解与吸收。利用网络可对声音与文字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利用软硬件设备和系统实现交互性、开放性,从而为师生之间建立互动平台,加强师生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思想政治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健全网络规制,加大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学监管力度

实践中,为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安全的信息知识,学校应当建立网络信息监管机构,成立教育教学领导小组,通过制定和实施管理制度,确保网络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通过网络监控,严格审查、删除网络有害信息,加强局域网管理;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好网络下的学生思想层面的认知问题。学校应当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详细的、行之有效的准则和规章制度,加大网络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学监管力度。具体而言,就是要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学新途径,充分发挥教学的针对性,积极开展调研,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教师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可就学生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服务,将学生的心理状况作为德育教学的重点。利用网络这个虚拟的“心理观察室”,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通过趣味心理测试,调试心理状态,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且及时跟踪和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当凭借网络优势,向在校学生提供有益信息,培养和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时代的初中学校思想政治教学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初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立足实际,探寻解决思路,紧跟时代步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付勤畴.网络环境下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5(10).

[2]刘建民.情景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5).

第5篇: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网络时代;机遇与挑战

引言

信息技术发展至今的一个最重要表现就是网络的快速发展,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的影响已经越来越普遍。在带来更多的信息接收渠道与更大的信息是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思想与价值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干预。作为与网络接触比较频率的大学生,其受到网络的思想上的影响则更为明显。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这一群体对新事物,特别是来自于网络的信息接受能力极强,接收速度也非常快。而这些来自于网络的信息类型多种多样、水平良莠不齐,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远远不足,因此极容易被网络信息所迷惑,造成思想上的偏差或观念的误区。

一、大学生思政教育在网络时代下的机遇和挑战

1.大学生思政教育在网络时代下的机遇。网络的信息化技术是本世纪最重要的信息工具之一,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能够寻找到几乎任务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时网络教育平台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络上的信息交流更为简便,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也更广,这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来说无疑是非常好的机遇。同时随着网络营销体系的不断推广,许多企业、部门等都以网络为平台建立起自身的文化和形象宣传网站,推进了文化信息的传播。学生在面临多样性与复杂性、多面性与自主性并存的网络信息时,能够运用自身良好的信息选择原则进行信息的检索、择优等,对于自身信息量的补充与扩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在教师方面来说,网络时代的信息技术是良好的教学工具。传统的教学往往会让学生通过书面的内容或多媒体形式的内容进行被动的接受,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缺乏真实的切身感受,因此学习效果必然会受到相应的影响。而网络时代信息多元化的条件,正是教师实施思政教学的最佳工具。教师如果能够有效的对这些信息工具进行合理的筛选,有效的利用,必然能够将网络化的信息带到学生心中,以更为直接和方便的形式传达给学生,促进思想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

2.大学生思政教育在网络时代下的挑战。网络信息的普及在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网络世界中的各种信息与价值观念会深切的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习惯。在网络信息环境中所关注与提倡的是最大化的信息自主性与自由平等的交流环境,这种完全平等与相对自由的特点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习惯。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的主动灌输式教学方法,正在不断的被学生所反对。由于在网络上他们能够享受到自由言论的,因此在现实学习中也同时深化了对自由、自主学习的需求。面对这种网络信息环境所带来的对教育的影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必然要对这一现象正视,并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才能更好的开展一切教育工作。

二、大学生思政教育在网络时代下的途径

1.教育工作者积极转型。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教师及其它教育工作者,应当正视网络化时代教育所面临的新挑战,正视时代背景下的学生教育和信息需求,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选择易于被大学生所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改变自身传统的教育观念。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将网络环境中的自主性与平等性带到教学行为中来,提高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接受水平。

例如针对学生对网络易于接受的特点,建立专门的高校网络平台,将学生的日常行为、思想政治面貌、校风等信息在平台上展示,给予学生是校园和时代主人的感受,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思政教育。

2.拓宽教育阵地。网络时代下教学活动的开展有了更多的工具,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能够有效的利用这些网络工具,将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落实到课内课外,增加学生的互动交流活动平台。同时,丰富思想交流形式,帮助学生自身思想水平的全面提升。

例如教师以教学目标为课题,建立起微博、QQ群、微信平台等形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实行相应的课题讨论,让学生能够在不断的交流中,活动思维,加深沟通和交流,促进思政教育效果提高。

3.创新教育内容。思政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缺乏趣味性的教学课程,学生对于趣味性缺乏的内容普遍是持逆反态度的。即使强迫被动的接受这些信息,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接收。面对网络环境带来的丰富多彩的信息传播形式,教师应当能够针对学生的兴趣点,实施教育内容的创新,以丰富的内容、多彩的形式为学生展现出思政教育不一样的一面。

例如面对社会上不断增多的犯罪行为年轻化现象,进行反而教材的论述,通过网络资源将这些信息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深刻的体会这些负面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提高对自身的自律性,加深对思政教育的认识。

4.遵循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原则。网络环境除了具有一定的教育优势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弊端,思政教育的开展应当避免学生接触这些不良信息,或者能够加强教育的手段使学生自身提高对不良信息的防备。根本原则就是无论哪种教育工具,都不能违背国家的发展观、价值观、安全观。这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育行为时,不能完全依赖于网络或者以网络为参考,而要坚持自身对思政教育的正确理解,实施科学教学,应当将网络系统放置在工具的位置上,坚持自身在教育工作中的主导地位。

5.积极引导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主要是以科学的价值观为原则,实施学生的思政教育。面对当前网络环境下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过度相信、依赖,只有建立起积极的引导方案,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自主判别意识与判别水平,才能使学生在独立进行网络信息接收与交流时拥有足够的自由能力与合理的思想政治认知。教师的积极引导可通过加强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评价交流来实现,建立专门的课题,让学生自主寻找和选择相应的网络信息,并以交流会的形式开展信息评价交流。教师则作为辅导帮助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提高学生的信息选择和筛选能力。

6.加强网络培训。利用网络工具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培训,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正是由于网络培训的形式易于被接受的特点,在大学生这样一个自主性意思极强的年龄阶段,需要选择最容易实现与学生交流互动的形式来完成教育目标。网络培训强化的主要途径有建立专门的教育网站、建立思政教育信息平台、完善网络系统的信息过滤功能、深化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等。将这些形式运用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逐步推进并落实网络化教育,必然能够取得优秀的教育效果。

结束语

无论是对于高校来说,还是学生本身,网络工具都已经成为教育和学习行为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信息化系统为教学带来良好的机遇同时,由于网络信息可操作性困难的特点,使得学生的自主选择空间也更大,这就造成了思政教育对学生思政控制或引导能力的减弱。要使大学生合理的运用网络信息工具,实现自身思想政治行为与知识接受的合理化、科学化、积极化,只有加强校园自身网络体系的完善,增强教师网络教育体系的推进,同时强化师生之间的网络互动,才能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最终,适时进行思想上的合理干预与科学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思政观念,才能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学开展。(作者单位: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牵引学院学办)

参考文献:

[1]陈贞.积极应对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J].文教资料,2009,06:207-209.

第6篇: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影响范文

当前受网络信息和网络环境的干扰,多数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然成为一个共性问题。然而由于我国学校素质教育起步比较晚,加之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以及网络环境影响的复杂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由此,网络时代下,探寻科学、有效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成为当代学校素质教育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学校更应该充分发挥其基础教育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便抵御纷杂网络信息的冲击和干扰。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理应发挥领头军的作用,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专门的、必修的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一点一滴地渗透,形成一种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客观看待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体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导,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与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引导学生待人真挚诚恳,做事光明磊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身心健康发展,积极进取,努力提升人生境界。网络时代,以学校为主导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育的主导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学任务的一部分,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的、详尽的研究。一方面从整体上防患于未然,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制订具体的、符合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原理的教学规划,根据网络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需要,对其进行必修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理念,培养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确保学生朝着健康的、合理的心理状态发展,从而引导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根据部分学生的不同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治疗,给予学生实施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矫正不正确思想和行为表现,帮助存在心理障碍或者心理疾病的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尽快走出心理困境,使其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和治愈。

2网络时代应重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21世纪是一个网络信息飞速发展和传播的时代,网络信息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网络信息化在给人能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凸显出许多问题,尤其是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意义深远,它改变着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乃至思维方式。网络教育具有极大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由此,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是通过网络媒体、电视等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心理教育知识,对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辅导,并设立心理健康问答专区,方便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的咨询。

3加强学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衔接模式的构建

网络时代,学生的信息来源变得更加广泛,无时无刻不在受网络信息的干扰,这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影响很大。由此,学校和家庭之间应该构建无缝对接的衔接教育模式,将两种教育紧密配合,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提升。学生心理健康与否,家庭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模式的成功与否可以改写孩子的一生。尤其是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要想让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就要把握好家庭教育模式,把握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阶段。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应当以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为教育指引,要正确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信息,不能全盘否定网络信息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家庭教育作为心理教育的一部分,是现代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衔接起来,相辅相成、相互渗透,才能够更好引导学生应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影响。网络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加强学校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途径与目标的一致性,让学生更好地辨别网络信息的好坏,塑造健康的心理。衔接模式下应增强学生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和交流,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有关网络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探讨,努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正确引导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在网络时代家庭教育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至关重要性,充分发挥出家长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指引作用,使进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模式能够真正发挥其关键性作用。

4网络时代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教育模式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学校和学生共同来解决。学生作为网络信息的受众主体,如果只是被动接受心理教育和改造,显然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绝不能忽视心理自主模式,构建学生的心理自主模式应重视和突出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树立起正确的主观观念,促进其主动与教师、家长沟通交流,依靠自身力量,激发其主动运用正确的心理健康发展规律,进行自我调节,学会自我优化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心理状态自主、良性发展,最终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深入发展。

5结语

第7篇: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网络形势;小学教育;德育;新形势

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而且现在也成了主要的时代命脉。网络时代能够承载很多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够知晓的新闻和很多新鲜事,同时也包括很多小学生都喜欢的网络游戏,小学生处在性格和习惯养成阶段,很多小学生学习网上的语言还有行为,网络弊端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还有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小学生德育的开展。通过目前对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网络环境下小学生的德育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够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修正小学的思想道德品质,远离不良网络。

一、网络形势带给小学德育工作的影响

1.网络时代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

网络时代所包含的所有事物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新奇的,很多小学生被网络内容所吸引,导致其沉迷进而荒废学业,有的小学生在网络上学习一些不良行为和语言,间接变成一种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和语言习惯,这就加大了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难度,很多小学生会因此过早进入青春期,形成叛逆心理。很多小学生接触了很多网络中的事物,就会对现实生活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2.网络时代的兴起冲击了德育工作的教育方法

很多学校对于学生的德育都惯用传统的教育方法,比如开展雷锋宣传活动,比如开展英雄事迹读书会等,很多学生因此会有一种排斥的心理。传统的教育方法过于枯燥,很多教育效果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现如今,网络形式多样化,这就直接对德育工作的教育方法起到了冲击作用。对于德育工作开展无疑是一种挑战,这就需要学校领导和学校教师更新教育方面的手段,要与时俱进,积极面对网络时代的冲击以及给德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3.网络信息危害到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很多网络上的新闻还有信息都没有经过认证和审核,很多信息以后学生观看以后就会信以为真,网络缺乏法律监管制度,导致网络信息会直接影响和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会通过运用网络与其他陌生人聊天,直接影响孩子正常的社交能力,他们甚至会将心思用在网络社交上,严重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网络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具体措施

1.教师应当利用网络增加教学资源

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很多与德育有关的资料都能作为教育的资源,增加教学资源的运用,利用多媒体,多找寻我国现代学家对于德育的讲解视频,让学生直接进行学习,同时在课堂上督促学生多进行对德育知识的渗透,争取做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塑造正确的思想观念。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让老师的行为和品行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作用。

2.增强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

直接与学生进行交流是小学的德育教师,在进行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思想道德素质,另外还要有专业的管理水平,以及创新思想。在对学生的德育管理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要做到根据情况进行管理制度的指定,管理手段不能太过于死板和传统,提高水平能够保证管理发挥到最佳作用,也能够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

3.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思维

现如今,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应当与时俱进,很多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应当向学生列举鲜明的例子,如哪些学生是因为网络走向不归路的,应当教会他们如何提防网络漏洞,分辨网络信息,提高警惕,对于一些虚假信息应当增加辨别度,提高自制力和自身管理能力,利用网络接受一些有用的知识,规避黄色和暴力网站的浏览,克制网络游戏。在管理方式上教师要与时俱进,不要将传统的管理方法强加到学生身上,那样效果会适得其反,很难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学生不能够更好地提升精神素质,思想也不能够与时俱进,另外,如果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执行得太过于死板,那么学生的思想就不能得到思维的开发和创新。现如今,网络时代带给了很多行业各样的发展便利,有很多优点,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却是有利有弊的,这就需要我国教育部门要积极应对学生德育工作的问题,提高德育工作开展的效率,完善学生的思想行为,避免网络带给学生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苗松,韩叙.浅析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3).

第8篇: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影响范文

网络对高校思政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方面。从积极影响角度而言,网络激活学生热情,能够帮助其树立主体价值。网络时代开放平等成为主流思潮,主体的话语权不受其社会地位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借助网络丰富知识并改变思维方式。很多大学生借助于网络参与到公共事务,同时实现个人的发展。此外,在网络时代,信息呈爆炸式发展的速度,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便捷的交流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培养他们应用信息以及技术的意识,提高他们获取科学信息并加以传播的能力,最终拓宽了大学生信息来源以及渠道,丰富他们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从而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在网络时代通过不断地创新网络语言,可以在虚拟空间真实表达自身思想情感,并且通过富有创意并且新奇的网络语言,来体现大学生的鲜明创造性。大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自我意识通过网络得到表达,从而灵活使用课内外的知识,来体现他们创造性的思维。另一方面,网络也给大学生带来不利的影响。网络文化弱化大学生对于主流价值观的高度认同。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学生的思维以及交往方式,并且超越时空界限。网络上话语主体日益多元化,并且激活其欲望以及想象力。网络的工具化以及利益性导致其内在价值缺失,从而引发大学生的异化。在网络上,话语暴力层出不穷,话语权也被滥用,各种不良信息以及话语冲击主流价值观,从而导致大学生形成浮躁心态,严重影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从而导致一些大学生精神浮躁,尤其是那些价值判断力以及抗诱惑能力比较弱的大学生,容易出现人生方向迷失以及价值选择判断错误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大学生理想以及信念,导致主流价值的边缘化。

2高校思政课提高语言艺术性的措施

第一,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语言艺术需要多一点文学色彩。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不应当是一板一眼的,同样能够富有激情。例如在讲解哲学原理的主客体统一这一问题中,就能够引用坡琴诗来说明在演奏优美音乐的过程当中,不仅仅需要琴这一客体,同时需要人这一主体的动作,只有两者实现相辅相成,才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通过加入文学元素,同泛泛而谈比较而言,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思政课理论的意境以及学生想象力。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强调教学语言的文学色彩需要适可而止,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语言美学意味并营造教学氛围。

第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语言艺术需要多一点人情味色彩。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往往给学生以枯燥空泛以及说教的感觉,因此对于思政课的教师而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走进学生心里而让学生高度认同并加以接受。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师形象环节,思政课的教师要避免沦为僵化道德标本,其身上需要体现出人性的丰富内涵,兼具厚重的德性以及丰富的人性,这样的思政课教师才更加具有魅力以及说服力。此外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需要尽量将宏观东西微观化,并将空洞东西生活化,从而让思政课教学回归生活。最后是在教学语言方面,高校思政课的对象是人格意识较为独立的大学生,因此教师在表述的过程当中需要提高教学语言的人情味色彩,要展现出平等包容的心态以及人性关怀态度。

第三,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语言艺术需要多一点时尚味色彩。网络时代社会思潮飞速发展,并且大学生思维高度活跃,这就决定高校思政课的理论素材以及教学语言都应当紧贴时代的脉搏。很多高校思政课的教师不关注目前社会当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语言、新词汇以及新语体,同时也很少主动去留意学生感兴趣的那些话题,上课的时候总是陈词滥调,从而同学生之间出现了严重的沟通障碍,这样一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自然不够理想。所以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保持开放学习的姿态,在网络时代以及学生面前不能落伍,需要主动掌握了解目前网络以及社会当中流行的那些热门词汇以及新鲜语言表达的方式,同时有意识地并且灵巧地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当中使用。不过在提高思政课教学语言时尚色彩的过程当中需要避免哗众取宠,要不然可能让思政课变得低俗。

第9篇: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时代;学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9-0048-02

1 引言

网络时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心理发展、学业成就与人格形成。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化和网络环境的影响,我国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而且学生面临着多重压力,升学难、就业难,由此发生在学校的自杀或他杀事件层出不穷。据调查,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高达20%左右。由此看来,当前网络环境冲击下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已经不容忽视,关注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大研究课题。

学校作为教育学生的主力军,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有效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全方面、健康发展。同时也应该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网络教育和自主教育在学校心理健康中的作用,互相配合,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快速、健康发展。

2 构建以学校为主导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当前受网络信息和网络环境的干扰,多数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然成为一个共性问题。然而由于我国学校素质教育起步比较晚,加之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以及网络环境影响的复杂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由此,网络时代下,探寻科学、有效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成为当代学校素质教育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

学校更应该充分发挥其基础教育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便抵御纷杂网络信息的冲击和干扰。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理应发挥领头军的作用,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专门的、必修的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一点一滴地渗透,形成一种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客观看待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体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指导,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与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引导学生待人真挚诚恳,做事光明磊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身心健康发展,积极进取,努力提升人生境界。

网络时代,以学校为主导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指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育的主导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学任务的一部分,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建专业的教师队伍,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的、详尽的研究。一方面从整体上防患于未然,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制订具体的、符合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原理的教学规划,根据网络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以及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需要,对其进行必修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理念,培养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确保学生朝着健康的、合理的心理状态发展,从而引导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根据部分学生的不同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治疗,给予学生实施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矫正不正确思想和行为表现,帮助存在心理障碍或者心理疾病的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尽快走出心理困境,使其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和治愈。

3 网络时代应重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21世纪是一个网络信息飞速发展和传播的时代,网络信息正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网络信息化在给人能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凸显出许多问题,尤其是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意义深远,它改变着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乃至思维方式。网络教育具有极大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由此,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是通过网络媒体、电视等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心理教育知识,对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辅导,并设立心理健康问答专区,方便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的咨询。

4 加强学校、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衔接模式的构建

网络时代,学生的信息来源变得更加广泛,无时无刻不在受网络信息的干扰,这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影响很大。由此,学校和家庭之间应该构建无缝对接的衔接教育模式,将两种教育紧密配合,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提升。

学生心理健康与否,家庭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教育模式的成功与否可以改写孩子的一生。尤其是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要想让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就要把握好家庭教育模式,把握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阶段。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应当以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为教育指引,要正确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信息,不能全盘否定网络信息对于学生的正确引导。

家庭教育作为心理教育的一部分,是现代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衔接起来,相辅相成、相互渗透,才能够更好引导学生应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影响。网络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加强学校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途径与目标的一致性,让学生更好地辨别网络信息的好坏,塑造健康的心理。衔接模式下应增强学生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和交流,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有关网络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探讨,努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正确引导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在网络时代家庭教育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至关重要性,充分发挥出家长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指引作用,使进网络时代的家庭教育模式能够真正发挥其关键性作用。

5 网络时代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教育模式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学校和学生共同来解决。学生作为网络信息的受众主体,如果只是被动接受心理教育和改造,显然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绝不能忽视心理自主模式,构建学生的心理自主模式应重视和突出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树立起正确的主观观念,促进其主动与教师、家长沟通交流,依靠自身力量,激发其主动运用正确的心理健康发展规律,进行自我调节,学会自我优化心理素质,从而促进心理状态自主、良性发展,最终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深入发展。

6 结语

网络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生活,也造成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错乱甚至是扭曲。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的信息优势,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面临的首要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网络时代,必须将学校教育、网络教育、家庭教育和自主教育等多种途径有效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令人期待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