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见化学品标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火力发电机组 危险化学品 存储 养护 安全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TM6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1-083-02
大唐辽源发电厂2台330MW机组化学车间使用大量化学品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的性质,属于危险化学品范畴,但是由于有关法规和标准尚不健、自动控制水平低、事故应急机制落后等原因使得在危险化学品的存储和使用中存在巨大隐患。通过对危险化学品进行分析和实践,总结出控制危险化学品的有效途径。
1 火力发电厂危险化学品的基本知识
火力发电厂危险化学品一般据有毒害、有腐蚀性、易燃易燃的性质,在装卸和储存以及保管和使用的过程中,易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化学药品。目前火力发电机组普遍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有:氢气、液氨、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化学试剂。
2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基本特性
2.1 液氨
液氨是火力发电厂脱硝使用的还原剂,使用成本低,易采购的特点,是火电厂脱硝工艺中的主要还原剂。
但是液氨的使用和储存过程中发生泄漏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很大危害。它的化学性质是,液氨是有毒物质具有强腐蚀性,标准大气压力下-沸点为33℃,对眼睛和皮肤有腐蚀作用,对呼吸道有窒息作用,如果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5%时,人吸入5~10分钟可能致死,属中度危害的化学物质。燃点651℃,爆炸极限15.7%~27.4%(V/V),最小引燃(爆)能量0.77mJ。液氨也是常见的制冷剂,液氨泄漏时能造成人体冻伤,因此在抢险时必须做好防冻伤、防中毒的措施。氨着火可采用泡沫、水喷淋、二氧化碳灭火等措施。氨泄漏时最好采用水喷淋吸收。在卸液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管道爆破,导致大量液氨外泄。
2.2 氢气
目前大型发电机组多数采用电解水制氢设备自行制氢并单独存储。因氢气泄漏氢气纯度降低、或人为排氢有可能发生爆炸或者燃烧。
氢气是一种可燃且易爆气体,无毒有窒息性,引燃温度为400℃,爆炸极限在4.0%~75.6%之间,与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1,爆炸范围极广,点火能量小,氢气与空气混合后的最小引爆火花能量为0.019mJ,氢气无味、无色,难以发现,这就增加了它的危险性,因此在使用中从管理制度上、设备上都要做好充足准备,做到各项防范措施到位,才能保证不发生氢爆炸的严重事故。
2.3 电厂中常见的化学试剂
火力发电机组中普遍采用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化学试剂作为树脂再生剂。为强酸强碱性化学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接触到眼睛和皮肤可致灼伤,误服可至消化道灼伤。
3贮存及存量限制规定
4 危险化学品的养护
危险化学品的养护是保证危险化学品长期安全存储和使用的重要环节。危险化学品存入库房时时,应严格按规程验收物品质量和数量,同时检查外包装情况和有无泄漏。入库后采取必要的养护措施,在储存和使用期间,必须定期检查,每天记录检查情况。发现其品质变差、渗漏等要及时处理。库房湿度、温度应严格控制,防止因温度变化造成危险化学品的物化性质发生变化。
根据危险化学品性质和仓库存储条件,必须配置相应的消防设施和专业灭火药剂。配备经过培训的兼职或专职的消防人员。储存危险化学品库房内应实际情况安装自动监视或火灾报警系统。
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企业应配备专门的安全保卫机构。库房管理工作人员培训合格,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危险化学品的装卸人员必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操作,设立专人监督。仓库的抢救人员必须具有基本消防知识,同时还应熟悉各区域贮存的危险化学品特性以及常见事故的处理程序等。
5 废弃物处置
可燃物品堆积点应远离化学危险品仓库。丢弃的危险品外包装和容器应立即转移至安全堆放点。废弃物的处理,可根据危化品的物理或化学性质,采取必要措施妥善处理废弃物品,不得丢弃造成厂区周围设施或环境污染。
6 危险化学品储存设备的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系指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管理的方法,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预测,通过对危险性或不安全因素进行辨识,确认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对该系统的安全性给予正确的评价。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这些措施,达到安全管理,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从而控制事故的发生。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7 危险化学品保安全排查工作
(1)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与职工岗位职责相匹配。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检查员工岗位职责、工艺技术指标和操作规程与实际是否相符以及巡回检查制度执行情况。
(2)检查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资格培训考核取证情况。对新员工的入厂三级教育培训情况。
(3)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可操作性以及人员与应急器材配备是否充足情况,与应急救援单位合作关系情况。
(4)安全监控仪表的投运率情况,特别是高低液位报警连锁投用情况。罐体防超温超压、防窜料跑料、防倒塌定期检查执行情况。
8 事故的应急处置
(1)立即报警、组织相关人员人员抢救。当发现危险化学品泄漏时,周围的人立即报警,报告当地消防部门,尽可能采取应急措施,并将危险程度事件进展告知周围群众,较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2)禁止火源。泄漏的危险化学品有的是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周围要禁止各种火源。发生泄漏后要立即切断电气设备,所有行驶经过的车辆都要停止通行,关闭通讯设备,防止电火花引燃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蒸气。如果存放或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储罐破损,要尽快选用软橡胶塞子,胶泥、棉被、肥皂等材料堵漏。
(3)采取消毒措施。具有毒性的危险化学品,在泄漏事故处理过程时,必须采取谨慎的措施,首先降低其腐蚀性、减低其毒害性,尽量降低对人的威胁。如果是电厂使用的氨气等碱性液体,泄漏时要先用大量的水流稀释冲淡。如果是硫酸等腐蚀性的药品发生泄漏可用干砂吸收覆盖,禁止用水稀释。
(4)抢救防护。抢救人员应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特性,穿戴必要的防毒面具、防毒靴、防毒手套等防止通过呼吸、皮肤等进入人体,造成事件扩大。防护用品可减少身体暴露部分,避免身体接触有毒物质从而降低伤害。此外,如果泄漏的危险化学品是液氨,在处理中除了要防止燃烧、毒害以外事故现场抢救人员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注意防止冻伤。
9 结论
危险化学品由于自身的特性如:易燃、易爆、易挥发、有毒等特性,如果发生泄露、爆炸等事故,将会产生严重的危害,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火力发电厂危险化学品的存储和使用进行讨论。重点介绍危险化学品的一些基本知识及使用的基本要求等,并针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进行细致分析,分析运输过程中容易引发事故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措施。
危险化学品是一种危险源,发生泄漏事故危险性大,后果严重,对电厂的安全生产和从业人员人身安全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只要我们熟悉和掌握危险化学品的基本特性,正确使用和存储危险化学品,就可以很好的控制危险化学品不安全性。
参考文献:
本文选择层次分析法为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把研究的复杂问题看作一个大系统,通过对系统多个因素的分析,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构建一个多层分析结构模型。然后根据系统的特点和基本原则,再请专家对各层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分析判断其相对重要性,引入1~9标度法构造出判断矩阵,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并最终归结为最低层相对于最高层相对重要程度的权值或相对优劣次序,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以各层级指标为基本要素构造判断矩阵,制作成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评估指标权重调查表,共请了12位专家,其中5位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2位企业EHS专业管理人员以及5位实验室负责人填写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2份,完成了指标体系的权重计算。以一级指标危险化学品资料及储运为例,其对应的3个二级指标各权重系数的计算过程如下:(1)计算每个专家打分得出的指标权重。根据专家a针对危险化学品资料及储运中3个二级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建立的两两判断矩阵见表1。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说明了各指标在其层级中的相对重要程度。在本评价体系中,则表明了在高校实验室化学品管理过程中各指标对于高校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水平的贡献程度、可能存在潜在风险的严重程度以及在管理过程中的优先管控顺序。
表1中的数据表明(颜色越深,权重系数越大,越重要),7个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排序为:危险化学品资料及储运(0.2128)>个人防护用品(0.1716)>废弃物处置(0.1567)>安全规章制度(0.1534)>应急与急救(0.1520)>仪器与设备管理(0.1046)>实验室卫生及其他(0.0490)。一级指标中权重系数最大的为危险化学品资料及储运。在环境工程实验室中,实验室人员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种化学品,种类繁多的化学品的资料和化学品储运成为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和重中之重,专家问卷的结果也证明了这点。其次是个人防护用品,实验室人员做实验时,只有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才能保证其基本安全,正确的配备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则成为保障实验室人员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只要开展实验,就必须准备好配套的个人防护用品。废弃物处置、安全规章制度和应急与急救的权重系数紧随其后。做实验就会产生各种三废,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或损害实验室人员的健康。但现实情况就是大多数实验室在废弃物处置方面还不够完善,废液和废气是目前环境工程实验中最常见数量最多的废弃物,废液直接倾倒入下水道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正确及时的处理实验室废弃物同样是实验室化学品管理的重点。
要使各项管理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就是要制定合理全面易于执行的安全规章制度。合理完善的实验室化学品管理制度和条例,将是实验室人身健康和设备安全运行的基石。要降低实验室的误操作引起的风险,首先要通过撰写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实验室人员的操作步骤。在有了标准操作规程的前提下,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培训才能使每个人了解各项安全注意事项、操作要点。保证每天、每周实验室内部安全检查,以及每年院校级别的安全检查,才能将各类事故防患于未然。最后,各项操作规程、培训、检查及各类事故都应该有详细的文件与记录,为实验室化学品管理建立档案,积累数据,从而在日常管理、安全检查和事故调查时有据可循。实验室内难免会发生大小事故。因此,做好应对各种事故的准备也是实验室化学品管理的基础。做好应急的第一步就是保持应急通道的通畅。一旦发生事故,要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就需要配备灭火器、洗眼器和应急喷淋等基本应急设备。除了应急设备,实验室还应配备基本的急救药品,并定期检查,根据实验情况及时更新。在具备了相应的设备、药品的情况下,还应该保证在应急通道、应急设备旁张贴明显易懂的应急标识。
实验过程中可能会使用一些仪器和设备,环境工程类实验最常用且用的最多的就是玻璃仪器。另外,实验室内需要使用通风橱储存部分化学品,或进行一些化学实验操作;用于专门储存化学品的冰箱、实验过程中用于烘干的烘箱,如果使用不当同样会存在安全隐患,也是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内容。实验室卫生及其他危险的权重系数相对而言比较低,然而,在《实验室谨慎操作手册》中提到,实验室的有序性和安全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化学品健康与安全手册》指出“大多数安全专家得出,实验室意外的主要成因是不良的实验室日常管理”。因此这一项属于实验室化学品日常安全管理一部分,不容忽视。该权重系数的排序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在实验室化学品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可根据该表格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确定管理的优先顺序。
2结语
关键词:事故;危险化学品;鉴定
中图分类号:O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大部分化学品都有害、有毒,且易爆易燃,故可能会在运输、生产、保存以及使用的过程中因各种因素引发火灾爆炸、泄露,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实际上,在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领域当中,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属于多发、常见事故。然而,如今我国很缺乏火灾爆炸事故现场经验,大多数研究主要是以理论为着眼点的,这不符合现场应战的需要。因此,在事故调查分析鉴定的过程当中充分挖掘科学规律,把经验概括起来转变成理论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而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分析鉴定工作亟待科学的方式与合理的程序去开展,一旦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应当严守程序开展事故鉴定工作,而这就需要相关人员针对细节的掌握、程序的设计以及手段的选择进行深入探索,建设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鉴定实验室,为事故鉴定提供良好的条件。
1 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的取证和调查
要想做好事故管理工作,拥有良好的事故调查技术是前提。一般而言,事故是由危险因素的能量、性质以及感度组成的。而管理缺陷是推动危险因素发展成事故的催化剂。笔者将依靠对于事故的调查分析鉴定推论出事故发生的必要因素。
1.1 现场处理
事故发生之后,应及时救护受伤害者,按火焰热辐射牵扯的范畴或化学品泄漏扩散的情形设定警戒区,并针对前往事故现场的主干道的交通进行管制,以最快的速度撤离污染区与警戒区的闲杂人员。同时,还要仔细保护好事故现场,尽量别破坏和事故相关的东西,必要时应做好标志。
1.2 收集现场物证、绘图、摄影
针对现场情况进行录像与摄影是在现场收集物证的必要前提。一般而言,主要是拍摄现场的一些痕迹,在必要的时候,需绘出事故现场的流程图、收风向、示意图等。而在收集物证时则应选用良好的个人安全防护手段,按已有危化品信息挑选耐腐蚀、耐氧化的采集容器与采集袋,尽量维持物件原来的样子。同时,还需在采集容器与采集袋上贴上标签,标注好采集地点、时间、参数、采集方法等诸多信息。
1.3 搜集人证与事故事实材料
事故发生之后,必须及时搜集人证物证,充分考证人证的口述材料的真实性。同时,选用录音、笔录等手段针对有关人员与当事人进行取证,从而搜集到证人材料,并将相关材料记录在册。此外,还应如实地记录下事故发生的相关事实以备查明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
2 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中的检材和分类
所谓检材,指的是在前期物证采集过程当中所获取到的检测材料。因危险化学品是引发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主导因子,故大多数检材均和此事故的有关危险化学品存在一定的联系。按对于现场的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的初步剖析,我们可把检测材料划分成和空气会发生反应生成的物质B、危险化学品原物质A、和水发生反应产生的物质C、对附近环境中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D、和危险化学物质A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物质F等。按照这种分类方式可选择不一样的分析、采集手段,不一样的量程与精度,当然,也可按检材的物理性质划分成液态、气态以及固态检材,也可按照状态性质的差异挑选出不一样的收集器皿与采集手段。
3 鉴定方法的选择及其类别的划分
事故物证的分析鉴定的方法有许多,其涵盖了计算机模拟、实验模拟以及残留物分析等手段。在实践操作时,我们可按事故性质以及反映繁杂程度的差异挑选出一种或者多种鉴定方法加以综合剖析。其中,实验模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故无法以一套实验材料、器具很好地处理多种别、多状况的火灾爆炸事故;计算机模拟就可做到这一点,其依靠改变参数,能以较快的速度剖析出结果;而残留物分析这种手段的采用,可将分析结果传至计算机模拟系统,进而提升其精确度,又叫物证分析,如今最为常用的残留物分析涵盖了物理分析、化学分析以及近代仪器分析等。因危险化学品发生火灾爆炸之后会出现很多反应,且形成很多物种,因此,在残留物分析时会牵扯到诸多化学分析方面,故化学分析在事故鉴定的过程当中至关重要。大家度知道,化学分析方法不同,其分析条件与基本原理也会不一样。依据其分析所得到的结果的计量学特点,大概可把化学分析方法划分成三种,即:(1)已获取到广泛认同并凭借着标准专业技术分析方法的形式出现的化学分析方法,毋庸置疑,此分析方法具备合理的测量不确定度与证明过的计量学上的溯源性;(2)得到一个特定技术领域中普遍认同且在国内外权威科技刊物上发表了的化学分析方法,此种分析方法已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并且时常被当成实验室间比对实验与实验室间合作研究的标准分析方法;(3)部分实验室中取得的重复性能较佳的且在一个范围不大的技术圈子当中复现性蛮好的化学分析方法,此种分析方法的溯源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未得到普遍认同,通常适用于实验室内部控制使用。在鉴定现实事故时,因鉴定分析的结果富有严肃的法律意义,故应尽量选择化学分析的第一种方法;而在行业间技术研究塔伦、实验室研究时,选用第二类比较前言的方法较为适宜。
4 建设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鉴定实验室
按事故鉴定类别的划分,可从三大角度来配置有关仪表、仪器。在实验模拟方面,可按高频事故案例制作器具模型将实验平台组装起来;计算机模拟平台的搭设的中心在于开发软件;在建设残留物分析平台上,因化学分析环节与危化品种类繁杂、多十分则需很多样仪器设备,这就让化学分析仪器仪表的配置工作转变成实验室建设的重要部分。按照危险化学品的火灾爆炸事故的相关特征,化学实验室在建设时需谨记下面几点。
4.1 危险化学品的基础数据
针对危险化学品基础数据的获取,一般来说,将介质的相态作为着手点是比较适宜的。气态危险化学品大致涵盖了液化气体与压缩气体,而在常温常压的实验室条件下获取到的危险特性数据与基本物性主要有溶解度、临界温度等。液态危险化学品涵盖了腐蚀品、自燃液体等。其危险特性与物性数据主要涵盖了沸点、相变温度、电导率等。而固态危险化学品主要有过氧化物、易燃固体等,其危险特性与基本物性数据主要有溶解度、沸点、粉尘特性等。为此,在挑选实验仪器时,一定得严格按照实际状况进行选择。
4.2 便携式检测、检验仪器
站在现场采集数据的角度搭配一定种别与数理的便携式检测检验仪器以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确保数据采集的真实性。
4.3 大型实验仪器
为了促使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鉴定实验室能稳居危化品物性分析、检测与分类方面的主导地位,提升公众可信度,应自科研的角度出发选择高精密实验仪器获取精确的危险特性数据与物性数据。
4.4 辅助或配套设施
自火灾爆炸的危险性与危险化学品的有毒害性着手,重视实验与物证采集时的安全防护工作,尽量配备有关的实验室辅助或配套设施。
5 结语
从事故分析、调查、鉴定过程中挖掘出科学规律,将其上升至理论高度,并指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以避免重蹈覆辙。为此,研究并鉴定危险化学品火灾事故、建设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鉴定实验室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与探索价值。
参考文献
[1] 史聪灵,钟茂华,罗燕萍等.地铁车厢汽油火灾的模拟计算与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10):32—36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17703
1引言
环境监测实验包括各种化学原料和物理现象等各个领域。同时,环境监测实验室经常会在高压、高温、带有辐射、易燃易爆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科研工作。在这种环境中,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最大限度上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最为重要。实验室的环境安全直接影响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为了实验人员的安全健康,实验人员进行实验之前要求熟练掌握实验相关事项,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发生。确保实验室中的剧毒药品、化学危险品、电源、化学气体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相关事项处于安全状态,并逐步建立与完善一套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2环境监测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
2.1化学品的安全防护
在对化学品进行安全防护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首先要对化学品进行分类,明确易腐蚀药品、易燃烧、易爆炸药品。其次,要针对不同性质药品实施对应处理,强化安全防护质量。
2.1.1易腐蚀化学品
环境监测实验室在监测时常需要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等物品,例如硫、磷、丙酮、苯酚、双氧水、氢氧化钠、硝酸等。上述易腐蚀化学品接触到衣服、皮肤时非常容易产生强烈腐蚀,使人员安全受到威胁。除此之外,在运输、贮存过程中操作不恰当也非常容易产生人员安全问题。在对上述物品进行安全防护的过程中要严格注意防止药品接触皮肤、衣物等。尽量使用橡胶、棉质手套或穿防化服取用药品,保持轻拿轻放。保存不同类型易腐蚀化学品时要分开单独放置。
2.1.2易燃烧化学品
当前常用的环境监测实验室易燃化学品主要包括有机类物质,特别活泼易燃的无机物质,仪器附属用燃气三大类。有机类物质主要指甲醚、甲醛、乙醚、乙醇、乙醛、苯酚及苯系物等。在对该类物品进行安全防护的过程中要尽量将化学品与火种隔离,严禁随意倒入下水道,防止出现火灾。特别活泼易燃的无机物质主要指磷、硫、钾、钠等。在对该类物品进行安全防护的过程中要禁止化学品与明火相遇。仪器附属用燃气主要指原子吸收、原子荧光等仪器使用过程中的氢气、乙炔等燃气,要注意对管路进行防护、检查,观察阀门是否关好。注意保持实验室内通风,避免实验室内燃气累积。除此之外,在点火的过程中还要对仪器及室内安全性进行检查。
2.1.3易爆炸化学品
环境监测实验室在监测过程中要加强支链爆炸危化品控制,对氢、乙烯、乙醇、乙醚、苯酚等可燃性物质进行监控。易爆炸化学品在控制时要严格遵循5条原则:勤购买少存放原则;通风禁火原则;易爆化学药品专人保管、分开存放原则;存放溶液原则;轻拿轻放、远离热源原则。严格遵守上述五项原则,降低可能出现的挤压、明火爆炸等问题。
2.2有毒化学物质的安全防护
有毒化学物质是在环境监测实验室中不可避免的化学品,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部位进入到人体,导致相关人员产生急性中毒或毒素积累。在对有毒化学物质进行安全防护的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控制措施,由专业人员进行有毒化学物质的购买、运输;对药品进行限量取用,依照限量报领制度对剧毒化学品使用进行控制;操作过程中要保证严格依照使用规范实施各项操作,保证环境监测实验室通风良好,确保空气顺利流通;严禁人体直接触碰化学物质,特别是皮肤破损处;环境监测实验完成后要及时放置好各项化学品,及时清洗手脸。
2.3辐射的安全防护
当前环境监测实验室中的辐射问题主要包括大型仪器的电离辐射及辐射源监测辐射两方面。大型仪器在原子吸收电源或气象色谱实验的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强烈电离辐射,导致工作人员人体受到伤害;在监测辐射源的过程中,辐射源辐射过于强烈也会对人体造成潜在威胁,导致人体肾脏、肝脏、血液等系统出现损伤。防辐射安全防护的过程中要注意最大限度地减少接触辐射源时间,降低可能产生的辐射影响。除此之外,还要突出屏蔽保护,通过防辐射面罩、防辐射服等控制好辐射问题,最大限度降低辐射风险。
3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措施
3.1用电管理
⑴环境监测实验室的用电安全十分重要。在实验室日常用电中,电流的安全电压不能超过一般220V。用电的插排等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加,避免过多的用电设备超负荷的工作。在实验室用电时要保证电线的安全性,定期进行检修。实验室等重要场所,禁止一切的不安全用电和易发生火灾的电器存在。从根本上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⑵在实验过程中,实验人员根据用电线路布置进行大致的电路了解,在实验室操作之前熟知操作规范和实验操作用电准则。实验时要多人参与,不能独自一人进行危险电器的使用。实验室的开关应确保其安全不漏电。实验完毕时要切断总电源。周期性地对电源进行检测,确保实验室的用电安全。
3.2日常管理
3.2.1防火
防火工作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在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重点防止各种可燃气、载气漏气现象的发生,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应该对各类管阀的完好性进行检查,使用之后要将阀门关好;其次,对于诸如醚、丙酮、CS以及苯等易燃溶剂,实验室存放的实验物品不能过多,因为存放过多会引起其不必要的突况;再次,对于金属钠、铝粉、钾和金属氢化物等药品,对于这些化学药品要进行单独保存,不得放在水源附近。当突况火灾发生,应该冷静的判断火情,应首先切断电源、气源和液源,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灭火方法,及时将火情控制住。
3.2.2防爆炸
化学药品的爆炸主要分为热爆炸和支链爆炸两种形式。热爆炸主要避免氧化物、叠氮钠、乙炔、高氯酸盐和三硝基甲苯等,防止这些物质的受热引发爆炸。支链爆炸,主要是由于氢、乙炔、苯、乙烯、乙醇、丙酮以及其他的易燃气体在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后而引发的爆炸。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将强氧化剂分开存放,并且远离货源。对于支链爆炸,应该防止可燃性气体散发到蒸汽当中,注意通风,并防止电火花等诱发因素。
3.2.3防中毒
试验过程中使用氰类、苯类等剧毒化学物质时,应该做好自身保护,在实验时带好防护口罩等,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易挥发的气体防止吸入或者沾染自身皮肤。这种情况在夏天尤其应该注意的方式而引发中毒事故。因此,实验室内要采用防毒措施,例如在室温过高时,采用机械通风或者是空调降温的方式。
3.3实验操作流程标准要求
在进行实验时安全事故的发生都和实验时的操作息息相关。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操作规范应依据指导书上操作规范,对于实验药品的领取要进行报备记录,严禁一切不合格的操作使用。在实验操作时确认操作药品的规范性,取出的药品要按剂量进行使用,使用后的药品要放回原来位置。根据药品上的图示确认药品的危害程度。在进行危险系数较高的实验时,应多人在场。按照实验要求操作,不能独自一人做危险系数极高的实验。实验过后的废料要倒入指定的回收桶里进行集中处理,绝不能乱丢乱放。使用的仪器要进行清洗存放,药剂放回原处。
4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
4.1触电应急处理预案
(1)实验室有人发生触电时,应先进行断电处理再救人,保护伤员的生命安全。
(2)触电急救。为了加强人们的防触电意识,当发生触电时,救援人员不能直接去接触触电者的身体,因为在触电者身上还会存留电流,使救援人员再次发生触电,急救的方法是拉下总开关电闸,一切断电后再关闭空气接触设备,切断电源后,触电人员才能被救离现场。其次,或者用绝缘体拨开断电的电线等设备,救援人员要用绝缘体进行救援使触电者离开地面并且脱离触电根源。
(3)现场救援。发生触电后,及时救援救出伤者要根据伤者的病况进行合适的方法进行急救人工呼吸,按压胸部。严重者应送往医院,轻者的应让伤者进行安静修养,病情好转则无大碍,病情加重还是得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在此触电发生后就应拨打急救电话,待人员救出来以后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在送往医院期间医生要不间断的进行紧急救治。
4.2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1)实验室内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时,当事人或在场人员即拨打有关电话报警和联系安全管理处等主管部门与负责人员,简要报告事故地点、类别和状况。
(2)及时组织现场人员迅速撤离,同时设置警戒区,对泄漏区域进行隔离,严格控制人员进入。
(3)控制危险化学品泄漏的扩散,在事故发生区域内严禁火种,严禁开关电闸和使用手机等。
(4)进入事故现场抢险救灾人员需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视化学品的性质、泄漏量大小及现场情况,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手段。如发生小量液体化学品泄漏时,可迅速用不同的物质和方法进行处理,防止泄漏物发生更大的反应,造成更大的危害。
4.3实验室火灾应急处置预案
在实验室里严禁一切明火。需要进行加热的实验,操作流程符合实验安全操作规范。实验过程中安全有序进行,实验结束后切断电源开关,自来水水龙头关好。
转移、分装或使用易燃性液体,溶解其他物质时,附近不能有明火。若需点火,应先进行排风,使可燃性气体排出。
用剩的钠、钾、白磷等易燃物和氧化剂KMnO4、KClO3、Na2O2等极易燃易挥发的有机物不可随便丢弃,防止发生火灾。
实验室如果发生突发状况、火灾时一定不能慌乱,首先切断电源防止火灾产生触电发生。尽快使用灭火装置进行快速灭火,最快速度扑灭火源。灭火器是常见的灭火装置。一般的灭火使用器具有灭火器、水桶、脸盆、水浸的棉被等。
在发生火灾时,如果火势较小,应迅速组织扑灭;如果火势较大,或现场有易爆物品存在,有可能发生爆炸危险的,应迅速组织人员撤离现场,同时向119和安全保卫部门报告。有条件切断电源的,应迅速切断电源,防止事态扩大。
当实验室里不溶解物质发生火灾时不能用水扑灭火源。实验室发生火灾不能随便地使用水进行灭火,因为当有机物发生火灾时用水扑灭会引起更大范围的火灾。还有用电设备火灾用电线路发生故障着火时,应切断电源,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其次实验人员快速撤离现场。利用现有的灭火器进行灭火。不得使用自身衣物灭火。
火灾发生时,生命安全应放在首要位置。紧急疏散实验人员逃离现场。同时拨打消防单位电话进行求助。不能动员学生扑灭火灾,因为学生没有灭火常识,以免引起更大事故的发生。
4.4强酸、强碱腐蚀事故应急处置预案
当实验时突遇硫酸等强腐蚀性沾染皮肤时,要把衣物迅速脱掉,就近寻找水源冲洗伤口,冲洗干净后等待医疗人员前来治疗。自己不得触碰伤口,以免感染。或冲洗后用苏打(针对酸性物质)或硼酸(针对碱性物质)进行中和。
5结语
环境监测实验室决定着环境监测结果,要合理地管理实验室,提升实验标准,检验实验创新。最大力度检验实验结果准确性。因此,为了不断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就要结合实验室的实际运作情况,制定出安全的防护管理体系,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误差,保证环境监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志斌.试论环境监测实验室的质量监督[J].科技信息,2012(12).
[2]冯丽丽.对环境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及问题的分析[J].科技与生活,2013(6).
[3]张华,刘志国.浅谈我国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安全和管理[J].科技传播,2012(8).
关健词 突发性环境;污染应急监测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3-0115-02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继续和工业的发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逐年增加,基层监测站承担、参与的环境应急监测任务占工作总量的比重也不断加大。突发性环境污染没有固定的排放方式和排放途径,不可预知,往往在预防体系最薄弱的环节爆发,会在短时间内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质。由于“属地管理”的原则和基层环保力量薄弱的矛盾,基层监测站如何在事故发生后,及时、高效地进行监测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难题。
1常见的突发性污染事故的特征
1.1 形式的多样,大部分由其它事故衍生
常见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包括:交通事故中化学品泄漏、企业安全事故引发的有毒化学品泄漏事故、船舶溢油事故、生活中不规范操作引发的环境污染恐慌、饮用水源被污染等,涉及运输、安全生产、投排漏排等多种环节。就同环境污染事故来说,其污染也可能是是多方面的,有的可能造成水体、空气、土壤多项甚至同时污染。另外,环境污染也可能发生在事故处理阶段,例如扑救火灾的消防水来不及收集,携带污染物进入自然水体。
1.2事故发生的偶然性、意外性
一般在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运输的环节,涉及到的单位和个人均作有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预防。一个事故需要几个、十几个条件同时满足才会发生,而且,假如每,则一个事故发生的几率就是几千分之一,值得担忧的是:有可能这几个、十几个条件平时就只有一个条件不满足,就等着这一个条件的1%概率,千万分之一的事故发生概率就这样轻易地发生了,而对于地概率事件的准备又不足,很容易危害扩大化。
1.3危害的严重性
一般的环境污染物排放都在环境主管部门的有效监管下,经过企业自带的污染处理设施无害化处理,对环境的、对下游处理设施的冲击较小,一般不会对人员造成严重影响;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则会无法预见地向环境、对下游处理设施、周围人群排放有毒有害物质,考验的是环境容纳能力、下游处理设施的抗冲击负荷和人体对污染物的抗受能力,这种考验往往代价巨大。即便是轻微的、危害较小的污染,如果影响范围大,未及时澄清而引起社会恐慌的话,也会造成严重的责任事故。
1.4污染物处理处置困难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释放的污染物可能是化工中间体或化学性质活泼的物质,污染物可能会长期滞留,在处理过程中污染物还可能发生迁移、衍生其他污染、形成跨界污染、造成人员伤亡或者污染饮用时水源等更为严重的事件。
2基层监测站的应急监测
2.1 做好应急监测预案
应急监测预案应结合基层监测站的实际能力,避免内容健全却不合实际,一旦追溯责任事故,应急监测人员的实际行动与应急监测预案不一致将会追究责任。这就要对自身能力有客观的了解和对事故影响范围有较快速的判断,以确定是否请求提高环境应急相应等级。
2.2 做好应急监测值班
基层监测站人员一般较少,往往应急监测需要全员出动,主要领导甚至全员手机24小时待机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做好应急值班制度,最好配套相应的补贴、保障、换休制度。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很多发生在夜间,环保应急值班人员要熟悉应急预案、熟悉监测仪器,在接警后,人员汇集前,尽量完成所用监测仪器的准备和预热工作,为后续工作节省时间。
2.3做好应急监测的设备保证
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应急监测任务是一项长期的、严谨的工作。平时积极做好应急监测的思想准备、物质准备。对应急监测所用的仪器、设备单独存放,专人保管,定期保养。每年由技术监督部门做一次仪器鉴定,以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有效。
2.4做好监测过程的质量管理
在应急监测工作中严格执行规范的质量保证实施办法。不能因为速度而忽视质量,也不因为要求质量而不求速度。各个环节都严格把关,详细记录。实战是最好的导师,在应急监测任务完结后,参加人员汇集工作日志,比对国标的应监测技术规范查漏补缺,不断完善工作程序。
2.5做好应急监测中的自我保护
应急监测是环境监测的一部分,是我们的工作与责任,拼尽全力是责无旁贷的,但是也要做好对自己的保护。自我保护分为人身和技术两方面,人身方面,要听从应急总指挥的指令和确定保护器具的携戴;技术方面,要熟悉应急预案、监测规范,明确权责范围,做详细的工作日志,使得应急中的每一步都是有据可查的,合乎规范的。
3加强应急监测的能力建设的方向。
3.1加强快速反应能力
快速地得到监测数据有助于了解污染事态,确定应对方式,这就要求监测人员对污染要有极强的快速反应能力,事故发生后必须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快速准确检测判断。
3.2加强应急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
通过学习培训,使每位应急监测人员业务素质、应急监测报告的编写水平都稳步提高。虽然经验的积累有赖于实践,但认真地总结会每次都所得良多。
3.3升级应急监测工作中的硬件设备
硬件设备的升级带来技术上革新。目前就我们的检测手段:一是便携式检测仪器法,二是快速化学定性分析法,三是国标分析方法。便携式检测仪器法:简捷、快速、较准确,但成本费用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并非经常发生,因此,仪器的使用率很低,经济条件一般的基层单位难以承受;快速化学定性分析法:简捷、快速、成本低,但准确性差、受干扰物质影响大,定量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达不到技术要求;国标分析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都能达到要求,但需要实验室支持,采样完毕将样品送往实验室再进行化学分析,势必要延长监测时间。综上所述,便携式检测仪器的配备和移动实验室支持下的国标分析方法是基层监测站未来可能取得突破的方向。
至于,更高层环境监测机构的分析方法的开发方向上的进展,相对于种类繁多的危险化学品,即便是对环境监测总站来说也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参考文献
[1]刘秀苹,王国娟,韩艳华.浅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及管理[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
[2]陈英.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7.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isk identification of used materials and the categories of the possible accidents in production process,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dangerous and harmful factors in flat panel display companies.
关键词:平板显示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Key words: flat panel displays;dangerous and harmful factors;ident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102-02
0引言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平板显示产业又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中之重。2006年2月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将平板显示技术列入发展重点。因此,辨识平板显示企业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是十分必要的。
1平板显示生产企业基本情况
平板显示器生产企业属于知识、技术、资金、和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平板显示器的生产工艺一般分为:基板制作、有机膜蒸镀封装和显示模组安装三个步骤。主要材料包括玻璃基板、有机发光材料、电极辅助材料、封装材料和一些辅料组成。
平板显示器生产的公用工程包括:电气系统、空调净化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化学品供应站、气体站、仓库及运输等。而气体站包括冷冻站、天然气及轻柴油系统、空压站、真空站、大宗气体站及特殊气体站等。使用的大宗气体一般包括:普通氮气、高纯氮气、普通氧气、高纯氧气、高纯氢气、高纯氦气、高纯氩气,大宗气体由气站经管道传输至使用点。使用的特种气体有:氯气、三氟化氮、硅烷、1%磷酸氢气混合气、氨气、六氟化硫、四氟化碳,特殊气体的供应方式是将气瓶柜的特殊气体经管道传输至歧管阀门箱/歧管阀门盘,然后由分配管送至使用点。
2主要物料的危险特性
依据《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平板显示器生产过程中用到的有机发光材料、电极辅助材料、封装材料和一些辅料进行辨识,属于危险化学品的,主要包括:甲硅烷SiH4(21050)、磷化氢PH3(23005)、氨NH3(23003)、八氟丙烷C3H8(22035)、溴化氢HBr(23004)、三氯化硼BCl3(22023)、笑气N2O(22017)、四氟甲烷CF4(22033)、六氟化硫SF6(22021)、氯气Cl2(23002)、氢气H2(21001)、丙酮C3H6O(31025)、异丙醇C3H8O(32064)、盐酸HCl(81013)、氢氟酸HF(81016)、氢氧化钠NaOH(82001)、乙酸丁酯C6H12O2(32130)、磷酸H3PO4(81501)、醋酸CH3COOH(81601)、硝酸HNO3(81002)、三氟化氮NF3(23016)、氧气O2(22001)以及铝粉、镁粉等二十余种,其中氯气,被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版),属剧。
这些物料的危险有害特性可从安全技术说明书中获取。
3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可将平板显示器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化学性)灼烫、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车辆伤害及其他危害等。
3.1 火灾爆炸气体动力中的燃油燃气热水锅炉房、天然气及轻柴油系统、大宗气体站中的氧气站、氢气站及特殊气体站中的硅甲烷、氨气,以及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液体丙酮、异丙醇等都有可能导致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发生火灾、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空气中含大量的助燃气体氧,因此,生产过程中只要存在可燃物,在有火源或高温的情况下就会引起燃烧或爆炸。根据该项目的工艺过程,火灾可能产生原因现分析如下:
3.1.1 可燃物及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到硅甲烷、氨气、氢气等可燃气体,这些气体都是以瓶装或气站供应的形式由供应商提供。在运输、装卸或临时存放气瓶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没有固定措施造成气瓶倾倒,可能摔断气瓶阀门造成气体外泄;另外,如果气瓶超量充装,在烈日下曝晒或靠近热源,都可能因气体膨胀引发气体泄漏;这些气体均采用专用供气管道将生产设备与气源相连,其泄漏点在于管道与设备或阀门的连接处,如果连接不当或不紧,硅甲烷、氨气、氢气就可从连接处泄漏。气体发生泄漏时,周围极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另外生产过程中使用到丙酮、2-丙醇等易燃液体,如果运输、储存、使用过程出现泄漏,就可能与周围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3.1.2 火源的产生易燃、易爆物质只有遇上火源才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该项目在生产中的以下因素可产生火源。①明火。设备维护、检修时用电焊、割枪设施时,可产生明火;电气线路着火也是明火的来源。②电气火花和电弧。配电箱、电机、照明等,若选型不当,防爆等级不符合要求,接地措施缺陷,可产生电气火花、电弧。③静电火花。在电子工业洁净厂房内,有多种可燃的气体、液体的输送设备、管道,物料在流动过程中,与设备、管道的摩擦可产生静电,如果静电接地、静电跨接等防静电措施不符合要求,会在设备、管道上积聚静电荷,与周围物体形成电位差而放电,产生静电火花。④雷电。雷电是雷雨季节天空中的云受到地面上升的强烈系统的作用,形成一部分带正电荷,一部分带负电荷的雷云产生放电现象。
雷击电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雷电产生的数十万、数百万伏冲击电压流过导体,产生大量热能,可损坏电气设备的绝缘,烧断导线,造成火灾和对人体放电的危害。
若防雷设施不健全,接地电阻过大,在雷雨天因落雷击中厂房或设备,可引发严重后果。
平板显示器生产过程中虽然使用的易燃危险化学品有多种,由于项目建设起点高,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并安装了检测及自动报警、联锁装置,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可能性较小,但万一发生火灾,由于洁净厂房的特殊性,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事故后果。
平板显示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场所主要是大宗气体站中的氧气站、氢气站,特殊气体站中的硅甲烷、氨气气瓶柜,化学品储存、分配间,热水锅炉的柴油储罐,以及与这些可燃气体、液体相连的管网所至的场所。
3.2 中毒和窒息平板显示器生产过程中接触到的磷化氢、氨气和氯气属于有毒气体(其中,氯气被列入了剧的范围),丙酮、2-丙醇的蒸气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属低毒类。在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若发生泄漏,作业人员未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吸入或接触到这些危险化学品,会引起中毒事故。
由于毒性物质用量很少且现场设置了抽排风系统以及气体泄漏报警系统,因此洁净区内发生中毒和窒息的可能性极小。只有在储存环节,因毒性气体及对人体有毒性的有机溶剂比较集中且量稍大,发生人员中毒和窒息的可能性相对增加。
在污水池进行防腐防渗处理时,可能通风不良引起中毒和窒息事故。
发生中毒和窒息事故的场所主要是化学品分配间、有限空间以及伴有化学品作业的车间。
需要关注的是,显示器行业化学品对人的危害除了即时可见的中毒和窒息外,还可能产生隐性的、较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2010年2月21日晚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节目“无尘车间的怪病”,揭示出无尘车间的健康隐患。
3.3 灼烫灼伤包括化学性灼伤(酸碱类引起的体内外灼伤)和物理性灼伤。本项目使用的原料中硝酸、盐酸、磷酸和氢氟酸属于酸性腐蚀品,氢氧化钠属于碱性腐蚀品。若各种腐蚀性原料在卸车、搬运、储存中或生产过程中,由于连接设备(如管道、法兰、接口等)安装、施工精度不高使硝酸、盐酸等泄漏,人员误操作或作业人员没有佩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等因素,都有可能发生灼烫伤害。
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均穿有防护衣服,带有防护手套,眼镜等,避免与物料直接接触,因此该过程中发生(化学性)灼烫的可能性极低。只有在腐蚀性物品的入厂装卸过程及配液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性)灼烫的事故。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液氧、液氮和液氩都是深冷加工得到的液体,温度都很低(-183℃以下)。它们以及其蒸气或低温气体,对皮肤都会产生类似烧灼的作用。其严重程度随着温度及暴露时间的不同而不同。人体的部分或没有足够保护的部分在操作及检修工作中接触没有绝热的管道或容器时,由于水份很快冻结而被粘住,分开时可能撕伤皮肤。为防止冻伤,应避免与低温液体、气体及其有关设备接触,必须穿干燥工作服进行操作。当需要进入冷箱等低温容器内扫雪或维修时,应采取可靠的防冻措施。
发生灼烫事故的场所主要是化学品装卸场所,储存、分配间,大宗气体站,以及接触到化学品的作业岗位。
3.4 电气伤害根据工艺和设备情况,按照电气事故的类别将平板显示器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电气危险因素划分为:触电、雷电危害、静电危害三个部分。
3.4.1 触电危险触电事故的伤害是由电流的能量造成的。触电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情况。
3.4.1.1 电击分布:配电线路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电气拖动设备、移动电气设备、照明线路及照明、生活电器等,上述环节均存在直接接触电击及间接接触电击的可能。
电击危险因素的产生原因: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在设计、安装上存在缺陷,或在运行中,缺乏必要的检修维护,使设备或线路存在漏电、过热、短路、接头松脱、断线碰壳、绝缘老化、绝缘击穿、绝缘损坏、PE线断线等隐患;没有设置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如保护接零、漏电保护、安全电压、等电位联结等),或安全措施失效;电气设备运行管理不当,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必要的安全组织措施;专业电工或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或违章作业等。
3.4.1.2 电伤分布:变配电所、配电线路、配电柜、开关等。
伤害的方式: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局部伤害。多见于机体外部,往往在机体表面留下伤痕,如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电气机械性伤害等。
伤害的途径:直接烧伤,当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发生电弧时,有电流流过人体形成烧伤。直接电弧烧伤是与电击同时发生的。间接烧伤,当电弧发生在人体附近时,对人体产生烧伤,包括融化了的炽热金属溅出造成的烫伤。电流灼伤,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电流通过人体由电能转换为热能造成的伤害。
电伤危险因素的产生原因:带负荷(特别是感性负荷)拉开的闸刀开关;误操作引起短路;线路短路、开启式熔断器熔断时,炽热的金属微粒飞溅;人体过于接近带电体等。
3.4.2 雷电危险分布:变配电所、较高的建构筑物等均有雷电危险。
伤害的方式:直接雷击放电、二次放电、雷电流的热量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雷电的直接击中、跨步电压的作用及火灾爆炸的间接作用会造成人员伤亡;雷击可直接毁坏建构筑物,导致电气设备击穿或烧毁;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等遭受雷击,可导致大规模停电事故。
伤害的途径:由直击雷、雷电感应、雷电波的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的破坏作用引起。
雷电危险因素的产生原因:防雷装置设计不合理;防雷装置安装存在缺陷;防雷装置失效,防雷接地体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缺乏必要的人身防雷安全知识等。
3.4.3 静电危害分布:易燃易爆场所及输送管线等。
伤害的方式:在有爆炸和火灾的场所,静电放电火花可能成为电击点火源,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故;人体因受到静电电击的刺激,可能导致二次事故,如坠落、摔倒等;对静电电击的恐惧会影响工作效率。
伤害的途径:由于来自气体以及其中的固体微粒的动能或人体的动能而产生的静电火花、静电力以及静电场场强的作用引起。
从静电防护的角度分析,静电危险因素的产生原因主要有:静电接地、跨接装置不完善;测量操作不规范;设备缺乏检修和维护;人体静电防护不符合要求等产生静电火花。
可能发生触电事故的场所主要是变配电间、电气控制柜、带电设备等。
3.5 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是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电动机械设备等生产设备,由旋转部件与固定部件组成,在操作过程中,如有设备发生故障、防护装置损坏、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误操作或其他意外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人体伤害事故。
在TFT基板制作、蒸镀封装、模组制造过程中,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人员基本与设备不直接接触,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机械伤害的可能性极低,而在设备安装调试及检修过程中则可能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发生机械伤害的场所是检修时的生产车间。
3.6 车辆伤害原材料进厂、成品出厂全部由机动车辆运输。如果车状不良、驾驶员操作失误、行人粗心大意会造成车辆伤害危险。因此要对厂内道路、通道的功能划分,设立道路行驶标志,对有关人员进行交通安全意识教育。
发生车辆伤害的场所主要位于原料及成品运输过程必经的车道上。
3.7 物体打击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塌陷等引起的物体打击。
本项目在建设过程及生产时,因产品、工具其它物品堆放过高、摆放不稳,或安全防护措施不符合规范,或未按操作规程操作,人员有被物体打击的危险。
发生物体打击的场所主要是在仓库。
3.8 噪声与振动噪声与振动都是较常见的生产性有害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噪声与振动多是同时并存的,有时以噪声为主,有时以振动为主。强烈的噪声与振动能分散人的注意力,降低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进行影响人体生理过程,损害健康,甚至导致职业病的发生。
空压站、生产车间的空调及通风系统,废气处理系统的风机等会产生的噪声。
3.9 其他危害在生产过程中,还可能产生其它危害,压力容器发生物理性爆炸,厂内生产、生活、消防水池以及生产回用水池可能发生淹溺,检测检验工作人员用眼过度也会对眼睛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等。
4结束语
对平板显示器生产企业的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分析辨识和评价,提出有效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风险。相关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以及对策措施的提出需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郑圣德.平板显示技术论坛,第五代TFT-LCD生产线的工艺设备和材料[J].电子工艺技术,2005,(02).
Abstract: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flammable and combustible liquid's fire accident putting out,inflammable solid fire accident putting out,articles that ignite when in contact with water fire putting out and spontaneous combustible articles fire putting out methods.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火灾;补救方法
Key words: hazardous chemicals;fire accident;remedy method
中图分类号:X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3-0154-01
1易燃和可燃液体火灾扑救
液体火灾特别是易燃液体火灾发展迅速而猛烈,有时会发生爆炸。这类物品发生的火灾主要根据它们的比重大小,能否溶于水等性质来确定灭火方法。
一般来说,对比水轻(比重小于1)又不溶于水的易燃和可燃液体,如苯、甲苯、汽油、煤油、轻柴油等的火灾,可用泡沫或干粉灭火剂扑救。初始起火时,燃烧面积不大或燃烧物不多时,也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剂扑救。但不能用水扑救,因为当用水扑救时,易燃可燃液体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随水流淌而扩大火灾。比水重(比重大于水)而不溶于水的液体,如二硫化碳,萘,蒽等着火时,可用水扑救,但覆盖在液体表面的水层必须有一定厚度,方能压住火焰。但是,被压在水下面的液体温度都比较高,现场消防人员应注意不要烫伤。
能溶于水的液体,如甲醇、乙醇等醇类,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等酯类,丙酮、丁酮等酮类发生火灾时,应用雾状水或抗溶性泡沫、干粉等灭火剂扑救。在火灾初期或燃烧物不多时,也可用二氧化碳扑救。如使用化学泡沫灭火时,泡沫强度必须比扑救不溶于水的易燃液体大3-5倍,但不能与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钾干粉灭火剂联用。
当敞口容器内易燃可燃液体着火时,不能用砂土扑救,因为砂土非但不能覆盖液体表面,反而会沉积于容器底部,造成液位上升以至溢出,致使火灾蔓延。
2易燃固体火灾扑救
易燃固体燃点较低,受热、冲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能引起急剧及连续的反应,导致燃烧或爆炸。
易燃固体发生火灾时,一般都能用水、砂土、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石棉毯等灭火剂和器材扑救,但铝粉、镁粉等着火则不能用水和泡沫灭火剂扑救。另外,粉状固体着火时,不能用灭火剂强烈冲击以避免粉尘被冲散,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引发爆炸。
磷的化合物,硝基化合物和硫磺等易燃固体着火燃烧时会产生有毒和刺激性气体,扑救人员要站在上风向,以免中毒。
3遇水燃烧物品火灾扑救
此类物品共同特点是遇水后,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同时放出热量,以至引起燃烧爆炸。遇水燃烧物品火灾应用干砂土,干粉等扑救,灭火时严禁用水、酸、碱灭火剂和泡沫灭火剂扑救。
遇水燃烧物中,如锂、钠、钾、铷、铯、锶等,由于化学性质十分活泼,能夺取二氧化碳中的氧而引起化学反应,使燃烧更猛烈,所以也不能用二氧化碳扑救。
4自燃物品火灾的扑救
此类物品虽未与明火接触,但在一定温度的空气中能发生氧化作用放出热量,由于积热不散,达到其燃点时会引起燃烧。自燃物品可分为三种:一种在常温空气中剧烈氧化,以致引起自燃,如黄磷;另一种受热达到燃点时,放出热量,不需外部补给氧气,本身分解出氧气继续燃烧,如硝化纤维胶片、铝铁溶剂等;还有一种可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如果通风不良,积热不散达到物品自燃点即能自燃,如油纸等含油脂的物品。
自燃物品起火时,除三乙基铝和铝铁溶剂等不能用水扑救外,一般可用大量的水进行灭火,也可用砂土、二氧化碳和干粉灭火剂灭火。由于三乙基铝遇水产生乙烷,铝铁溶剂燃烧时温度极高,能使水分解产生氢气,所以不能用水灭火。
5氧化剂火灾扑救
这类物品具有强烈的氧化能力,本身虽不会燃烧,但与可燃物接触即能使其氧化,而自身被还原后引起燃烧爆炸。
由氧化剂引起的火灾,一般可用砂土进行扑救,大部分氧化剂引起的火灾都能用水扑救,最好用雾状水。如果用加压水灭火时可先用砂土覆盖在燃烧物上,再行扑灭。要防止水流到其它易燃易爆物品处。过氧化物和不溶于水的液体有机氧化剂,应用砂土或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剂扑救。这是因为过氧化物遇水反应能放出氧,加速燃烧;不溶于水的液体有机氧化剂一般比重小于1(比水轻),如用水扑救时,会浮在水上面流淌扩大火灾。
6毒害物品和腐蚀物品火灾扑救
一般毒害物品着火时,可用水及其它灭火剂扑救,但毒害物品中的氰化物、硒化物、磷化物着火时,就不能用酸碱灭火剂扑救,只能用雾状水或二氧化碳等灭火。
腐蚀物品着火时,可用雾状水、干砂、泡沫、干粉等扑救。硫酸、硝酸等酸类腐蚀品着火时,不能用加压密集水流扑救,因为密集水流会使酸液发热甚至沸腾,四处飞溅而伤害扑救人员。扑救毒害物品和腐蚀物品火灾时,还应注意节约水量和水的流向,同时注意尽可能使灭火后的污水流入污水管道。因为有毒或有腐蚀性的灭火污水四处溢流会污染环境,甚至污染水源。有害物品和腐蚀物品火灾的扑救还应搞好个人防护措施,使用防毒面具、面罩。
7易燃气体火灾扑救
易燃气体有氢、煤气、乙炔、乙烯、甲烷、氨、石油气等。这些气体具有经撞击、受热或遇火花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
为了便于储存和使用,通常情况下将很多易燃气体用加压法压缩储于容器内。
在扑救可燃气体火灾时,可燃气体如果从容器管道中源源不断地喷散出来,应首先切断可燃物的来源,然后争取一次灭火成功。如果在未切断可燃气体来源的情况下,急于求成,盲目灭火,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做法。因为火焰一旦被扑灭,而可燃气体继续向外喷散,特别是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如液化石油气等外溢,易沉积在低洼处,不易很快消散,遇明火或炽热物体等火源还会引起复燃。如果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还会引起爆炸,极易导致事故扩大。
8爆炸物品火灾扑救
这些常识,你要知道
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
怎样的玩具才是安全的?《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号为GB6675-2003)是玩具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在为孩子挑选玩具时,一定要看清楚该玩具是否明确注明是按国家标准生产的。
6大类玩具,要有3C认证标识
对于童车、电玩具、弹射玩具、娃娃玩具、塑料玩具、金属玩具这六大类玩具,国家实施了强制性产品认证,没有获得3C认证标识的玩具不得出售。
常见的玩具质量问题
1.使用不合格的原料、着色胶、涂料。如毛绒玩具使用未经消毒的废旧料、黑心棉等禁用填充物,油漆所含的有害物质(锑、砷、铅、汞等八种有害金属)含量超标,玩具所用材料的增塑剂含量超标。
2.玩具的边缘不合格。如金属、玻璃边缘锐利,塑料、木头玩具有毛刺、毛边,这些容易划伤孩子的手。
3.小零件不符合标准。如布娃娃的眼睛、鼻子、塑料纽扣缝得不牢靠,一拉扯就脱落下来,而按规定这些不可拆卸的小零件能承受的拉力应该相当于拎起9斤鸡蛋的力。
4.突出物不合格。突出物是指玩具上有突起的、硬的小部件,如果没有防护装置,容易对孩子造成创伤。
去信誉度高的正规商店购买
你家孩子的玩具都是在哪买来的?商场、超市、玩具专卖店、小商贩、网络、小商品批发市场、旅游景点甚至还有购买其他物品时免费获得的,可见购买玩具的地点是很随意的。而据国家质检局报告,我国玩具及儿童用品企业规模大小不一,产品质量、生产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工艺简陋、水平落后,甚至是手工作坊、地下工厂。所以选择正规商店才更有保证。
挑选玩具,究竟挑哪里
塑料玩具 用手摸边缘有无毛刺、缺口,是否锐利,尖角是否突出;软性塑料玩具的材料是否环保;闻一下有无异味;确认不易被孩子咬碎、撕碎
木质玩具 表面是否打磨光滑、无毛刺,确认木头表层涂的油漆是环保油漆
上发条的玩具 如果玩具里有齿轮、发条,确认传动部件有遮挡的装置,以免孩子的手指伸进去,玩具转动时手指被夹住
需用电池的玩具 检查有无电池安全使用说明,电池盒是否安全固定
毛绒填充玩具 闻闻是否有不良气味,用手捏一捏玩偶是否有弹性、柔软,填充物是否充足,布娃娃的眼睛、纽扣等小部件是否牢固,确认能否清洗
发声玩具 听一听玩具的声音是否过响,如果玩具声音过响可能会对孩子的听力造成损伤
仿武器类玩具 购买飞镖、玩具弓箭、玩具枪时,试一试飞镖的头是否过尖、子弹的射程是否过远、力度过大
贴心提示:
别忘了查看玩具的说明书。合格的玩具,说明书上应该有生产厂家的名字、厂址、生产日期、制作材料的成分、适合年龄段、执行标准号、产品合格证,如属于上述6大类玩具,还需有3C认证标识。请重视安全警示语,它会提醒家长注意玩具的潜在危害,为孩子如何玩玩具提出合理的安全建议。
新闻链接:
欧盟玩具安全新指令将于2011年7月20日正式实施,这个玩具法规被市场认为是目前最严格的。该标准从机械性能、化学、卫生等各方面对玩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玩具产品在投放市场前需要进行包括化学、物理机械、电安全、燃烧、卫生及辐射等安全评估。
[关键词]应急监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特征
中图分类号:F53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214-01
突发性污染事故具有不同于一般环境污染事故的特点:发生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情况下都是突然发生,处理起来比较复杂,会对环境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和长期的影响;一旦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消除起来极其困难,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居住生活环境和动植物都会构成较长期的影响。而突发性环境污染问题的及时、高效的进行检测优势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一、常见的突发性污染事故的特征
1.1 形式的多样,大部分由其它事故衍生
常见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包括:交通事故中化学品泄漏、企业安全事故引发的有毒化学品泄漏事故、船舶溢油事故、生活中不规范操作引发的环境污染恐慌、饮用水源被污染等,涉及运输、安全生产、投排漏排等多种环节。就同环境污染事故来说,其污染也可能是是多方面的,有的可能造成水体、空气、土壤多项甚至同时污染。另外,环境污染也可能发生在事故处理阶段,例如扑救火灾的消防水来不及收集,携带污染物进入自然水体。
1.2 事故发生的偶然性、意外性
一般在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运输的环节,涉及到的单位和个人均作有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预防。一个事故需要几个、十几个条件同时满足才会发生,而且,假如每,则一个事故发生的几率就是几千分之一,值得担忧的是:有可能这几个、十几个条件平时就只有一个条件不满足,就等着这一个条件的1%概率,千万分之一的事故发生概率就这样轻易地发生了,而对于地概率事件的准备又不足,很容易危害扩大化。
1.3 危害的严重性
一般的环境污染物排放都在环境主管部门的有效监管下,经过企业自带的污染处理设施无害化处理,对环境的、对下游处理设施的冲击较小,一般不会对人员造成严重影响;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则会无法预见地向环境、对下游处理设施、周围人群排放有毒有害物质,考验的是环境容纳能力、下游处理设施的抗冲击负荷和人体对污染物的抗受能力,这种考验往往代价巨大。即便是轻微的、危害较小的污染,如果影响范围大,未及时澄清而引起社会恐慌的话,也会造成严重的责任事故。
1.4 污染物处理处置困难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释放的污染物可能是化工中间体或化学性质活泼的物质,污染物可能会长期滞留,在处理过程中污染物还可能发生迁移、衍生其他污染、形成跨界污染、造成人员伤亡或者污染饮用时水源等更为严重的事件。
二、基层监测站的应急监测
2.1 做好应急监测预案
应急监测预案应结合基层监测站的实际能力,避免内容健全却不合实际,一旦追溯责任事故,应急监测人员的实际行动与应急监测预案不一致将会追究责任。这就要对自身能力有客观的了解和对事故影响范围有较快速的判断,以确定是否请求提高环境应急相应等级。
2.2 做好应急监测值班
基层监测站人员一般较少,往往应急监测需要全员出动,主要领导甚至全员手机24小时待机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做好应急值班制度,最好配套相应的补贴、保障、换休制度。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很多发生在夜间,环保应急值班人员要熟悉应急预案、熟悉监测仪器,在接警后,人员汇集前,尽量完成所用监测仪器的准备和预热工作,为后续工作节省时间。
2.3 做好应急监测的设备保证
几年的工作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应急监测任务是一项长期的、严谨的工作。平时积极做好应急监测的思想准备、物质准备。对应急监测所用的仪器、设备单独存放,专人保管,定期保养。每年由技术监督部门做一次仪器鉴定,以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有效。
2.4 做好监测过程的质量管理
在应急监测工作中严格执行规范的质量保证实施办法。不能因为速度而忽视质量,也不因为要求质量而不求速度。各个环节都严格把关,详细记录。实战是最好的导师,在应急监测任务完结后,参加人员汇集工作日志,比对国标的应监测技术规范查漏补缺,不断完善工作程序。
2.5 做好应急监测中的自我保护
自我保护分为人身和技术两方面,人身方面,要听从应急总指挥的指令和确定保护器具的携戴;技术方面,要熟悉应急预案、监测规范,明确权责范围,做详细的工作日志,使得应急中的每一步都是有据可查的,合乎规范的。
三、应急监测技术
3.1 感官检测法
所谓感官检测法是根据各污染物具有不同的气味、颜色、存在状态等物理化学特性,通过用口、眼、鼻、皮肤等感知被检物质的存在。如硫化氢具有臭鸡蛋味,氰化物具有杏仁味,二氧化硫具有特殊刺激味,二氧化氮是棕红色气体,光气有干草味,等等,通过观察颜色,闻气味可以感知到污染物的存在。但这个方法易对人体造成伤害,仅可作为权宜之计。
3.2 植物和动物检测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污染物会对植物表皮或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或利用动物对污染物质的嗅觉和敏感性来检测污染物质的存在。例如光化学烟雾可使叶子背面变成银白色、古铜色,正面出现一道横贯全叶的坏死带;若叶片被HF污染,在叶子尖端和边缘会出现坏死带并出现逐渐向内发展的趋势。警察依靠警犬寻找是否存在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等。
3.3 试应急监测车
它是一种新型流动实验室,车内配置有实验操作台、全球定位装置(GPS)及车载电话,仪器柜,视频图像和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单元,电子地图等设备。在发生污染事故后,应急监测车可以迅速到达事故现场,提供高效、快速、机动的综合流动检测。
四、加强应急监测的能力建设的方向
4.1 加强快速反应能力
快速地得到监测数据有助于了解污染事态,确定应对方式,这就要求监测人员对污染要有极强的快速反应能力,事故发生后必须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快速准确检测判断。
4.2 加强应急监测人员的业务素质
通过学习培训,使每位应急监测人员业务素质、应急监测报告的编写水平都稳步提高。虽然经验的积累有赖于实践,但认真地总结会每次都所得良多。
4.3 做好后续处置问题
事故发生的后期,事故发展态势基本控制后,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慢慢缩小监测范围,变更监测点位,以确保不会发生二次事故。其次,还应在数据系统中输入最新的事故信息,并完成事故监测报告。
4.4 升级应急监测工作中的硬件设备
硬件设备的升级带来技术上革新。目前就我们的检测手段:一是便携式检测仪器法,二是快速化学定性分析法,三是国标分析方法。便携式检测仪器法:简捷、快速、较准确,但成本费用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并非经常发生,因此,仪器的使用率很低,经济条件一般的基层单位难以承受;快速化学定性分析法:简捷、快速、成本低,但准确性差、受干扰物质影响大,定量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达不到技术要求;国标分析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都能达到要求,但需要实验室支持,采样完毕将样品送往实验室再进行化学分析,势必要延长监测时间。综上所述,便携式检测仪器的配备和移动实验室支持下的国标分析方法是基层监测站未来可能取得突破的方向。
至于,更高层环境监测机构的分析方法的开发方向上的进展,相对于种类繁多的危险化学品,即便是对环境监测总站来说也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参考文献:
[1] 刘耀龙,陈振楼等.中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12:116-1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