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乡村趋势范文

数字乡村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乡村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乡村趋势

第1篇:数字乡村趋势范文

一、数字文化的发展前景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是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以卫星网、互联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镜像、移动储存、光盘等方式,构建海量分级分布式的数字资源库,以互联网的无线连接传输为平台基础,数字视频的采集传输得到了大规模的普及,这才叫数字文化。数字文化建设包括数字化平台、数字资源和数字技术服务等基本内容。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围内共建共享,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必然要求。是群众文化的新界面,创新群众文化工作的新手段。全面认识数字文化,走进数字文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1.数字文化有利于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数字文化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全面认识世界,了解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数字文化推广和运用,可使群众文化内容更加丰富,活动形式更加多样,文化信息传播更为快捷。数字文化不受地理和区域的限制,可以缩小城乡之间文化发展的差距,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数字文化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求知求乐的需求,信息共享工程是群众文化工作心得交流平台,通过这样的平台,把优秀的文化信息资源不断传输到基层人民群众中,解决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有利于推广农业生产、农业科技知识、医疗保健知识,为农民群众提供致富信息的需求;有利于满足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农民群众文化道德素质的需求。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行共享工程,推进数字文化建设,是基层文化事业增强了活力,充实了服务内容,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促进了文化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成为文化工作的新亮点。

3.数字文化有利于人民群众提高生活品味,数字文化是人民群众所期盼的生活方式,是全新的生活理念。真正做到座拥一席地,知晓全天下。荧屏装地球,俯瞰全世界,时刻关注着世界各地的变化。鼠标一点,畅游在法国的香榭丽舍的大街上,也可以陶醉在世界音乐殿堂维也纳古典名曲中,也享受工程式赛车带来的和刺激,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增加了生活情趣,提高了生活品位,增加了幸福指数。

二、乡镇信息共享工程的现状

目前,信息共享工程以及数字化建设方面相对于经济建设明显滞后,造成信息共享工程以及数字文化建设滞后原因,主要是由于各个地区认识上的差异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性造成的。如今我们的信息共享工程以及数字化建设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不一,由于受地区经济能力以及文化差异的限制,乡村未将共享工程列入议事日程,没有引起领导的足够重视,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共享工程的必要性。对于数字文化了解甚少,认为数字文化带来的直接受益少。许多乡村有效的工作机制尚未搭建,信息共享工程的发展存在缺人员、缺技术、缺资金等。以我市为例,全市乡镇基本上建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而村级只有79家,大多数是一根线、一台电脑,放在书记或村长办公室,要不放在大厅,既没有专门的电子阅览室,也没有专职管理员。这样的现实状况,距离上级的要求,相差甚远。

2.信息共享工程技术平台尚不完善,由于所处地区不同,受自然环境的制约,边远地区山高路远,传输技术和数字文化服务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制度管理、资源整合、服务机制上差距,造成的技术水平较低,也是阻碍乡村地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3.信息共享工程建设不平衡,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推广与建设,构建村级共享工程服务网点,达到进村入户,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现在乡村共享工程的推进确实存在着不平衡性。经济因素、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村共享工程的推进,出租,外包,变成变相的网吧,收取一定租金,这种个别现象也是存在的,有悖于我们办事的初衷。全面整体推进乡村服务网店是共享工作的重点,只有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均等地享受到数字文化带来的精彩和便捷,才是政府推进信息共享工程的最终目的。

三、提升乡村信息共享工程, 着力推进数字文化建设

信息共享工程是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内容,是落实文化惠民和新农村建设的公共亮点。要使工作出成效,有成绩,必定要有一套强有力的工作班子,一套切实可行考核激励机制,一套因地制宜监督措施,来推进信息共享工程。

1.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是推进信息共享工程的关键环节,切实加强对文化共享工程的推广工作的领导,组织专门班子,开展调查研究、提高认识,明确重点和意识。将信息工程建设列入议事日程,制定年度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设立奖励机制。构建市、乡、村信息工程框架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2.加强技术平台数字资源体系建设,是推进信息共享工程建设的重要保障,数字文化建设包括数字化平台,数字化资源和数字化服务。资源建设始终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和关键,也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省份中心、市中心要依托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环境,建立电子阅览室,为群众提供绿色上网空间,并积极开展网上参考咨询服务,为乡、村基层服务点提供硬盘、光盘并提供技术服务。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专题资源,为群众开设电子书刊、专题知识讲座以及影视作品等。同时,采取深度链接的方式,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高层次文化单位、适合文化共享工程的互联网数字资源纳入文化共享工程网站的整体服务框架中,丰富信息工程以及数字文化建设的内容。着力建设具有特色的数字文化资源,并尽可能提供全面共享。

第2篇:数字乡村趋势范文

重点打造特色亮点工作

一)集中力量。

努力扩大项目影响力,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媒体推介项目实施运行。形成亮点。不时挖掘新题材,精心制作电视节目,确保电视新栏目开播后的正常运行;适时推出电子杂志,成华门户网站主页面开设视频专栏和电子杂志窗口,协调搭建电视媒介合作联动平台。

全面提升电视宣传水平

二)找准切入点。

统筹布置,一是围绕建党90周年等重大事件。做好电视宣传工作,全区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二是围绕中心工作,针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等做好宣传报道,为建设“中西部综合实力一流城区”摇旗呐喊。三是创新形式和手段,深入宣传报道文明乡村复查迎检、市民素质提升工程等专项工作,促进各项工作取得效果。四是继续促进硬件设施提档升级、电视工作人员素质提升,确保电视宣传质量不时提升。

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三)贴近民生。

做好筹划,一是创新思路。力争启动我区数字电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二是联合多方力量,加快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和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三是结合群众需求,推进“公益电影放映社区行”活动,争取超额完成全年公益电影放映目标任务。四是精心组织,实施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加快落实新建3-5个未成年人出版物专营区(专柜)进一步完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强化行业监管

四)以全国文明乡村复查迎检为契机。

健全巡查制度,一是强化日常检查。确保平安播出、规范经营成为常态。二是突出重点,对督查问题采取坚决果断的整治行动,完全清查,保证问题不反复。三是严肃对待举报,保证第一时间查处违规违法行为,维护群众利益。四是加强联动,积极联合街办、城管、公安等力量,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整治效果。

五)全面完成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

对全区各机关软件正版化情况进行更加全面、严格地督查,依照全市统一布置。确保在规定时限全面完成软件正版化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省、市检查验收。

六)加快推进产业发展

摸清我区广电和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现状,积极展开产业发展调研。明晰当前我国和世界广电和新闻出版产业发展趋势,重点研究影视传媒产业和数字出版产业发展问题,结合我区区情,制定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依托成都339成都东区音乐公园等重大项目和众多高端物业,协调推进产业发展。

第3篇:数字乡村趋势范文

农业频道覆盖平台良好,份额竞争稳中有升

据CSM媒介研究2007年全国电视市场基础研究报告显示(表1),在可实现全国覆盖的60多个频道中,中央台七套平均覆盖率位居第二,达到65.4%。其中在城域范围内覆盖率达到83.2%,在乡域为57.5%。有了这样的覆盖力度,就为更多的农业节目走近观众、服务观众创造了可能。

2007年,中央台农业频道在城域和乡域所有频道份额竞争的排名中均位列第18名,在这个以电视剧的播出为主要收视率竞争手段的市场环境中,农业频道并不依靠电视剧或综艺娱乐这样大众的节目还能够取得这样的收视成绩实属不易。而纵观2005~2007年这三年,CCTV-7市场竞争力亦呈稳步增长趋势,在全国电视市场中的收视份额由0.8%提升到了1.1%(图1)。其中,在城市范围内的收视增长表现得更为明显。

农业频道城市收视表现好于乡村

中央台农业频道在全国范围内拥有庞大的观众规模,频道日均观众规模由2005年的1.4亿增长到了2007年的1.5亿。这里我们用到的“平均到达率(000)”指标是指每天收看过该频道的观众规模有多少,表现了节目传播的广度。其中超过1亿观众来自乡村,5000万来自城市。

由于城乡观众有着不同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因此城乡观众在收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全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城市观众的收视水平均略高于乡村观众,而年底的10月-12月,乡村观众收视逐渐上升,与城市观众收视持平。

在全天的收视当中,农业频道的收视高峰主要表现在晚间的19:00~22:30时段(图2),《乡约》、《致富经》、《聚焦三农》、《每日农经》等频道的主打农业性专题栏目都聚焦于此,赢得收视。在城市,晚间的最高收视率达到0.56%,乡村最高收视率为0.44%。

男性、中老年、高学历观众构成农业频道的重度观众

中央台农业频道在上文中所呈现出的种种收视特征,是由什么样的观众群体带动的呢?图3就显示出,当我们把目标观众按照不同属性分类后看到,男性观众、25~34岁中青年以及45~64岁的中老年观众、高中大学以上教育程度者、以及干部管理人员、个体/私营企业者和初级公务员/雇员这样的观众群体对于中央台农业频道有着更大的收视偏好,构成了该频道的主要观众群体。

频道专业化特征清晰,节目内容定位准确

第4篇:数字乡村趋势范文

此外,面临免费网络内容商如Hulu、Youtube、Yahoo TV等的进逼,加上传统内容供应商也纷纷于网络上开启免费网上收视服务,而有线电视运营商每年支付庞大的节目版权费用,却可能面临用户可在网上免费收看相同内容之窘境。着眼于此,北美有线电视运营商为增加用户黏着度,近来陆续推出网络视频服务,如Comacst的OnDemand Online及Time Warner所提出的TV Everywhere计划等,除为用户增加收视渠道外,尚指望拓展网上广告业务,以增进营运效益。

就欧洲市场而言,可概略分为两个地区;经济繁荣的西欧与发展中的东欧,共同之处是有线电视用户多分布在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中,至2008年底全欧洲有线电视用户已增长到7200万,有线电视数字化率约近三成,拥有2100万,而统计到2009年上半年为止,欧洲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达2800万,进展相当快速。

欧洲较大的有线电视市场大多集中于西欧的几个国家,如英国、德国与荷兰、丹麦、瑞典等。其中英国有线电视数字化程度居全欧洲之冠,主因是英国有线电视营运商目前仅存Virgin Media独占市场,到2009年上半年为止,总计有370万的有线电视用户,其中数字化用户为350万,有线电视数字化程度达96%,可望成为欧洲第一个达到有线电视全数字化的国家。

截至2009年年中,德国约有3740万的电视用户,其中有线电视用户约近2000万,占总电视用户比例的53%,而数字用户约600万,有线电视数字化率超过30%,德国拥有欧洲最大的有线电视市场,但是数字化进展不尽理想,主要原因是电视收费方式与价格过高,影响有线电视用户转换意愿。

荷兰到2009年第二季约有800万的电视用户,有线电视用户数近580万,占有率超过72%,是全球有线电视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荷兰无线及卫星电视均已完成数字转换,而有线电视数字化程度也接近36%,拥有210万用户。

东欧在2008年有线电视用户约有近20%的增长,可说是欧洲发展最快速的地区。主要是在跨国有线电视营运商积极抢占市场刺激下,无论本土或外国营运商均有长足投入,如UPC进驻东欧,即加速该地区的有线电视及数字化发展,光捷克在2009年第一季就增加了30万的数字有线电视用户,而罗马尼亚及波兰也都超过10万户,若以这种速度持续增长,UPC在2009年底达到在东欧地区拥有百万用户之目标不再遥遥无期。

亚洲地区拥有将近三亿有线电视用户,数字化比例约为25%,随着电视数字化时程的逼近,加上数字化程度仍落后于欧美一些工业化国家,在市场及政策双重利好刺激下,有线电视数字化呈现急起直追之态势。其中尤以中国及印度最为特出,成为全球前二大有线电视市场。

中国有线电视在政府政策的扶植下,至2009年中,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数已达1.65亿,其中拥有超过5500万数字有线电视用户;2008年是中国数字有线电视用户增长最多的一年,年新增用户超过2000万,目前因数字化慢慢推向市郊和乡村,用户增长开始趋缓,如欲于2015年完成全数字化之目标,在经费筹措及政策执行上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印度作为世界第二大的有线电视市场,至2009年中全国有线电视用户约近8000万,然因受缺乏投资、法规障碍及网络分布不均等影响,其数字化程度仍低,仅约2%左右;印度电信管理局早在2008年7月就提出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的五年计划,希望整顿有线电视市场之混乱,届时若能获得通过,印度可望成为全球最有发展潜力的数字有线电视市场。

日本目前有线电视用户约为2300万,J:COM为国内有线电视最大的营运商,到2009年年中已有用户260万,数字化比例接近85%;由于政府准备在2011年7月关闭无线模拟电视,希望有线电视运营商能同步完成数字化建设,因此陆续推出多项优惠政策,以加速国内有线电视数字化步伐。

韩国拥有1780万的电视用户,其电视普及率高达99.6%,至2009年年中,有线电视用户约为1530万,然数字化比例仅15.1%,用户约230万;由于政府希望所有电视能够在2012年达到全面数字化,目前各营运商已完成数字化准备,以后数年韩国数字有线电视用户可望有长足的增长。

第5篇:数字乡村趋势范文

心一、牢牢掌握“正在转变”好态势。

市林业发展最快的五年,过去五年。林业发展成绩的取得靠的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靠的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靠的局党组思想的解放、认识的提高,靠的领导方式的转变。

二、牢牢掌握“难在转变”新形势。

市林业发展步子还不够大、发展质量还不够高、发展精品还比较少、资金投入也明显缺乏等,目前。这些都是建设林业生态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乡村的最大障碍。只有从思想认识上真正掌握好新形势,找准存在问题的根源,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发展方式,这些问题才干得到解决,经济社会才干继续发展。

三、牢牢掌握“为在转变”大趋势。

要紧紧围绕两大目标,今年及“十二五”时期。抓好六项重点工作。两大目标是建设林业生态市和创建全国绿化模范乡村。六项重点:一是两岭”增绿持续化,构筑南北生态屏障;二是三片开发聚集化,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三是五园建设花园化,建设城镇居民后花园;四是六线打造精品化,打造乡村“绿色窗口”名片;五是网络构建完整化;六是现代林业数字化,加快林业支撑体系建设。

加快领导方式、发展方式的转变,面对确定的发展目标。围绕机遇、全局、规律、忧患、创新、实干、责任、为民八项内容,增强洞察、掌控、运作、应对、创新、执行、向心、凝聚八种能力。

四、牢牢掌握“重在转变”关键点。

关键点一:发扬民主。必需坚持召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讨论研究,从中层干部中征询意见,从基层林业职工中求得论证,如此,就能使领导班子团结,群众拥护;如此,就能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

关键点二:坚持学习。鼓励职工自学提高学历。请市纪委的领导来警示提醒,请宣传部的领导来宣传解读,请省林业厅的领导来讲课提高。

关键点三:创新机制。对局属各单位进行考核排名;改善考勤办法,把改善工作作风变成职工的自觉行为;创新造林技术,使造林成活率和保管率大幅度提高;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激发企业、大户造林的积极性。

突显特色。重点建设内黄大棚小杂果基地、核桃基地;建设市、县西部黄连木生态能源林基地;加快五大森林公园建设;逐步建设乡村生态防护圈。关键点四:狠抓重点。

第6篇:数字乡村趋势范文

但是,探究新农合的财政投入的公平性,我们不能仅从投入财力的单纯数字增长以及城乡财政补助标准均等化的角度,而应该从建国以来长期实行城乡二元体制,长期强调以牺牲农村为代价发展城市而造成的对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和农民医疗保障的历史欠账的角度深入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府财政投入的实质公平性。

建国以来,特殊的国情,导致我国无法像西方国家那样通过海外殖民实现资本原始积累,而不得不通过城乡剪刀差的方式,通过统购统销低价购买农民粮食,然后在向农民高价销售工业品的方式,为我国工业发展积累资金。与此相对应,在政府的财政医疗投入上,也实行重城市轻乡村的政策取向。城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城市居民的医疗保障有国家承担,而在农村地区,则主要由农民自己出资。显然,这种长期重城市轻农村的做法是不符合公平理念的。

为了更直观的分析,我们参考了济南市2010年统计年鉴,并将济南市及分区县的卫生机构数,床位数,人均床位数等作为考量指标。根据年鉴,市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088家,占全市的60.7,%,为平阴县的12.7倍,济阳县的4.4倍,商河县的11.3倍。而且在这些卫生机构中,济南市区医院数量占市区卫生机构的比例为5.7%,而平阴县的这个数字为1.7%,济阳县为0.2%,商河县为1.1%。市区拥有医院178家,占全市医院数量的90.8%,为平阴县的44倍,济阳县的89倍,商河县的59倍。市区拥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量224家,占全市(252家)的89%,是平阴县的37.3倍,济阳县的112倍,商河县的56倍。市区拥有床位数(包括各类卫生机构)24098张,占全市的75.4%,为平阴县的21.5倍,济阳县的21.7倍,商河县的23.1倍。市区千人拥有床位数为6.92张,为平阴县的2.3倍,济阳县的3.4倍,商河县的4.1倍。市区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为3.91人,为平阴县的2.5倍。济阳县的2.9倍,商河县的3.9倍。以上这些还只是从数量进行比较,而实际中,由于医疗设施的差距卫生人员的学历水平和医疗水平而产生的居民享受的医疗服务质量的差异上没有计算在内,如果把这些质的因素也换算成数字进行考量的话,实际差距将远远大于以上我们做得比较。

概括起来,济南市区同下属县在医疗资源投入和分布的不公平行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医疗机构数量城乡间严重不均衡,过多的医疗机构分布在了济南市区,导致基层各县的医疗机构数量不足,城乡分配失衡。这直接导致了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医疗支撑。这体现济南市城乡医疗设施在量上的不均衡.

二是优质医疗资源过度向市区倾斜,导致基层医疗机构的力量不足,医疗质量低下。市区不仅医疗机构总体数量远超各县,而且集诸如三甲医院在内的优质医疗资源于一身,而各县则主要为普通医疗机构。优质医疗资源的过度集中于济南市区,使得济南各县(市)的医疗资源在质的方面存在严重差距,从而难以在实质上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其对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

三是在医疗机构千人床位数、千人拥有医生和护士数方面,市区占用了过多资源。这直接导致参加新农合的农村居民,更多的只能得到初级的医疗报销补偿,一旦出现大病,需要住院时,往往难以得到即使充足的住院保障。这也体现了新农合在实施中仍然强调保基础,难以保证城乡医疗保障差距的缩小。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出台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国家整体实力有了质的飞跃的前提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构建新型农合作医疗制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国家财政的加大投入,逐步扭转这种差异性,从而最终实现城乡居民享受同等水平的医疗保障待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制。因此,为了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质公平性,我们不能满足于仅仅实现城乡间医疗财政投入的均等化,因为这种均等化虽然表面上看似实现了城乡间的一种公平,但实质上是一种可以回避历史欠账的态度。由于这种巨大差异性的存在,仅仅平均用力,城乡间的医疗卫生水平差距不仅不会缩小,反而会继续扩大。显然这是不符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构建的初衷的。因此要想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真正公平性,在享受相同待遇水平的前提下,让农民相较于市民交更少的费用,相较于对城市的财政投入,政府财政应更多的投向乡村和基层。具体而言,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在新建医疗卫生机构时,改变过去那种重点医疗机构过度集中的建在市区的方式,更多的考虑城乡地理位置,尽可能的将其建在基层或者基层附近的区域,并以此为基础,将周边乡镇纳入其保障范围。这是从基础上改变城乡间医疗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公,实现医疗资源城乡分配一体化的重要一步。

第7篇:数字乡村趋势范文

AutoCAD作为一款功能齐全、应用广泛的通用图形软件,不但具有强大的绘图功能,在二维绘图处理方面具有成熟的绘图和绘图辅助功能,其工具栏、菜单设计、对话框、图形打开预览、信息交换、文本编辑、图像处理和图形的输出预览为用户的绘图带来很大方便。因此长久以来CAD软件是工程设计、制造、地图绘制等方面的主要应用软件。在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制作中,很多都采用以CAD为基础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生产和存储。CAD数据主要以颜色、线型、线宽、符号等静态图形特征和数据分层编码来表示不同的地物类别,以各种表面注记来表示地物的属性。

AutoCAD软件具有如下特点:(1)完善的图形绘制功能;(2)强大的图形编辑功能;(3)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二次开发或用户定制;(4)可以进行多种图形格式的转换,具有较强的数据交换能力;(5)支持多种硬件设备;(6)支持多种操作平台;(7)具有通用性、易用性,适用于各类用户。

城市大比例尺CAD数据以表现城市城区和城市周边的地形地物为主,其数据按内容可以分为地理实体要素、符号和注记三大类。地理实体要素表示地理要素所在的位置或形状,依据符号信息表示不同的地物类别。注记信息通过注记的方式来表示地物的名称和属性等。其数据信息的主要内容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定位基础:包括测量控制点、图廓线、坐标网等。

2)水系及附属设施:包括河流、湖泊、水渠、水闸、堤坝等。

3)居民地及附属设施:包括房屋、工矿、企事业单位、名胜古迹及各类附属设施。

4)交通及附属设施:包括城市交通快速路、主要街道、次要街道等及其附属设施,城际交通高速公路、公路、乡村路等及其桥、涵等附属设施等。

5)管线及附属设施:包括上下水、电力、通讯等及其附属设施。

6)境界与行政区划:包括各级行政区划界线等。

7)地貌和土质:包括等高线、高程点、沟壑等地貌特征及沙地、冰雪地及地质灾害地貌等。

8)植被:包括城市绿地及森林、果园、行树等各类植被用地。

下面一幅图幅的编辑为例,应用曹卫国单机版CAD介绍整个工作流程及编辑时需要注意的方面。

从立体影像上对目标进行数据采集及编辑,生成三维数字测图文件(*.xyz),并按标准的制图符号输出得到矢量图(*.DXF)。在AutoCAD2004里打开所要编辑的图幅,其格式为DXF,首先全图进行pline线转换,第二步删除重叠图层,而且只要重叠就删除。产生的原因是在测图过程中每两幅图图边都会有重叠的部分,为了以后图幅接边准备,同时也互相检查各自采集的要素性质是否正确,也非常考验一个人的测图精度。这两步操作完之后,将文件另存为.dwg格式。打开.dwg格式的文件,所有的操作就在这个文件上完成。首先,将有曲线要素的图层打开,其他图层关闭,全选进行曲线圆滑和曲线抽点;冻结或锁住带有高程属性的图层,其他图层全选改标高为0,具体操作:在命令行输入change回车,选择所有对象,然后p回车、e回车,输入数字0,然后回车。其他要素的标高都被改为0。插入图例,所有的要必须和图例相匹配。

曲线抽点

在一些数据自动处理过程中,由于参数设置或系统本身的原因,有时在线性数据上会出现许多冗余点,如图1 所示

图9.1 抽稀前的CAD POlyline图9.2 抽稀后的CAD POlyline

这样不但占用大量的数据空间,也影响了数据在使用时的处理速度。数据抽稀的基本思想是在不影响数据质量(即数据不变形)的前提下减少数据量,即去除线上的冗余点。

2、曲线圆滑

数据圆滑与数据抽稀,从数据量效果上来看,是对线数据进行处理的两个反过程。前者使数据量增加,后者使数据量减少。

图9.3 圆滑前的CAD POlyline图9.4 圆滑后的CAD POlyline

3、居民地要素

居民地的表示,应总体上反映居民地轮廓,分布特征、连通性以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2)乡以下居民地按城镇居民地的方式采集点、线、面;镇以上房屋密集居民地,应用街区来表达。(3)居民地编辑应以测图数据为主,参照凋绘片进行直角化处理,不必强求形状与调绘片一致。(4)医院,学校、发电厂、寺庙、教堂、钟鼓楼等仍以普通房屋表示,并选取符号(点状)表示,并采集其名称,在其属性中表示。党政机关,党派团体、公共服务、农工矿企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在地名注记中表示。(5)列为文物的古民居用突出房屋符号表示,并加注名称。

4、道路

本测区道路等级网由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县乡道构成,其中,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在阔绘片上有注明外,其余的等级道路都归乡公路。高速公路属性表中名称栏中注×X高速公路,部分省道外业未标明路线编号,内业在公路属性表中名称栏中注省干线公路。

设计要求:

小于等于1米按小路表示;

小于等于2米按乡村路表示;

小于等于4米大于2米按大车路表示。

5、水系要素

单线河、双线河、湖泊等遇桥梁、涵洞、瀑布、水俐等,直接采集通过,必须保证河流贯通形成河流网。水系要素E连接有输水渡槽和输水隧道等水利设施等,按照设施中心线采集。(2)单线河流的数字化要从河源到河口表示、双线地面河流,千渠、运河按面状要素采集。(3)水库拦水坝、干堤采集中心线并赋予属性,堤宽大干5米以面状干堤表示。(4)水库与库坝关系的处理:水库以水涯线为边线,数字化为闭合多边形,水库下游的河流直接与水库边线相接,不加辅助线。

6、植被符号

在数字化成图中,植被符号是地形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大面积的植被符号绘制,各种基于CAD的数字化成图软件中都提供了面状植被符号的绘制功能。在绘制过程中是根据行列间距进行均匀绘制,这样绘制的植被符号排列均匀,图面比较美观。然而在一个面状区域内,除了植被符号以外,可能还包含高程点、等高线、田埂等地形要素,采用均匀绘制植被符号的方式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植被符号遮挡其他地物的情况,这样就要对区域内进行全面巡查,如果有植被符号遮挡地物,就进行手工移动。

以等高线为例说明接边问题处理:对等高线进行接边的处理的关键是寻找、判断需要连接的等高线,通过对地形图中的等高线进行分析,不难发现需要进行连接的等高线端点附近处一段曲线大多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趋势走向,且需要连接的两端点之间的间隔不会相差太远。对确定接边的两条等高线,主要处理方法有如下三种:

平均法

平均法是取等高线待接点的坐标值作为接边后的新点的坐标。该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接边误差在精度允许范围内的各种直线、多义线类的接边处理,容易实现接边的全批量处理。

强制法

是把一条待接等高线的接点强制附合到另一条待接等高线上。该方法主要用于操作者能明显判断出那一条待接等高线比另一条待接等高线更准确、可靠,适合交互式的接边处理。

优化法

第8篇:数字乡村趋势范文

关键词: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应用进展

传统立体电影的制作过程十分不易,画面转换与技术操作很是繁琐,不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要投入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资源。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立体化电影放映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完善。当代数字立体化电影放映技术日趋成熟,为人类精神文化生活带来了无限生机。在本文中,笔者对数字立体电影进行简单综述,通过分析对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的应用新进展进行总结。

一、数字立体电影发展历程

数字立体电影(3D)于2008年正式入驻中国电影市场,获得广泛关注。近年来,数字立体电影凭借颇具特色的放映技术,一度成为电影市场的宠儿。3D影片日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广受消费者青睐的数字立体电影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了解,“3D”的英文全称为“3-Dimension”,蕴藏“立体”的含义。立体电影的真身就是3D电影,与传统的平面电影不一样,3D电影能够为观众展现出具有长宽高的三维空间。

据笔者调查获悉,数字立体电影其实是借助数字影院放映设备的支持,结合数字立体电影辅助设备,透过金属银幕为患者营造出立体效果。数字立体电影的辅助设备主要有:

(一)Real-D

该系统的技术应用的是圆偏振原理,是立体放映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系统中,Z屏装置是最为关键的一环。Z屏一般被支架固定在镜头前方,影片放映过程中,荧幕投射的光线通过Z平映射在金属银幕上,观众佩戴好3D眼睛便可感受到立体效果。

(二)XPAND系统

XPAND系统为我国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最为常见的一种,主要由同步转换器、信号发射器以及液晶开关眼镜组合而成。该系统的优势在于,配套的立体眼镜能够更换电池,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而且观众整体感观会更加舒适。

(三)杜比立体系统

该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滤光轮装置、同步控制器以及滤光眼镜。在使用过程中,需将滤光部件放置于放映机中,系统通过杜比服务器,能够调节数字荧幕的亮度,避免将更多资源浪费在眼镜制造的工作上。

(四)Masterimage

和Real-D系统一样,均采用的是圆偏振技术,由圆偏振转盘控制装置以及圆偏振眼镜组合而成。不过因为系统体积比较大,操作起来存在诸多不便,而且会产生噪音,干扰影片放映质量。

二、胶片立体电影与IMAX立体电影的简单介绍

(一)胶片立体电影

据了解,胶片立体电影多以红绿色技术与线偏振光分光技术为主。由于红绿分色技术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应用范围广,而且只需佩戴普通的红绿眼镜便能观看立体电影。不过。胶片立体电影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画质不清晰,立体成像效果并不理想,容易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相对来说,线偏振光技术的成像效果会好一点,不过画质同样差强人意,并不适合长时间观看。

(二)IMAX立体电影

IMAX立体电影技术利用的是线偏振分光原理。就目前情况来看,IMAX放映系统正朝着数字化方向发展,IMAX数字立体放映机便是这一演变过程中的产物。IMAX巨幕立体电影画质清晰,视野充分,能够给观众良好的感官效果。不过十分可喜的是,IMAX巨幕立体电影成本高,而且系统庞大,在运用过程中要确保场地足够宽阔,所以并不适用于一般的商业影院。

三、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的应用进展

(一)立体效果佳

数字立体放映技术能够呈现出优质的立体效果,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严肃的影响,画质清晰,稳定性强。从技术原理的角度上来看,该系统运用了液晶开关技术、光谱分光技术等,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数字立体放映系统的亮度不高,光效率未达到理想状态。不过随着近年来高新技术的发展,数字立体放映技术通过较大功率放映机以及双机放映,均妥善弥补了这一缺陷。放映银幕面积较从前获得了拓展,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视觉享受。

(二)安装、操作十分便捷

相较于传统立体电影反映技术,当代立体电影放映系统安装便捷,操作方便。传统立体电影画面转换与技术操作很是繁琐,传统的放映系统会需要人工完成装卸拷贝工作,由于此项工作十分繁琐,因此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精度不高。当代数字放映机透过数字操控系统,不但操作简单而且精度高。在放映前,仅需在放映机内放置滤光器件即可放映电影,拆装容易,有效提高了的工作效率。

(三)制作工艺更加简化

前文中提到,传统的立体电影制作流程十分复杂,而数字技术的应用简化了立体影片的制作工艺,降低了出错的几率。传统立体电影的制作过程十分不易,不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要投入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倘若需要制作动画立体影片,只需借助数字技术模拟摄影机,最终就能形成两只眼对应的影片。在数字立体放映技术的支持下,观众能够获得极佳的视觉享受,不会因画质影响,出现疲劳、晕眩的感觉。

(四)放映内容更加充实

由于胶片立体电影的制作技术十分有限,无法在影片中增加特效,同时胶片立体电影的制作本身就比较难。数字技术的应用则有效降低了制作立体影片的难度,使制作人员尽情地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添加特效以及其他素材,丰富电影内容,使影片题材更加充实,让观众充分享受由立体电影带来视听盛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的立体电影放映技术,当爱数字立体电影放映技术的应用获得了新的进展。当代立体化电影放映技术不但简化的操作流程,还丰富了影片内容,充分满足了受众的文化娱乐需求。随着数字立体电影的持续发展,其放映技术获得了广泛关注。数字立体电影的市场前景不可估量,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在未来,立体电影还会通过不断的更新与完善,为广大受众带来更多的惊喜。

参考文献

[1]刘芳.数字3D立体电影的奇观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第9篇:数字乡村趋势范文

关键词:古村落 数字化保护 信息集成 梅州

中图分类号:G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a)-0081-03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是客家人的聚集地,被誉为“世界客都”。梅州市古村落基本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客家原始村落面貌和建筑群落,它集中反映了梅州客家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俗风情,是完整的物质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统一,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客家人的精神家园,也是维系海内外客家人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的重要根基。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社会对古村落价值认知的不断延伸,古村落保护成为普遍共识。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和GIS空间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古村落数字化保护提供了环境背景和技术支撑,也将进一步推动梅州市古村落数字化保护发展。文章拟通过田野调查、历史资料和GIS技术方法,分析提出基于GIS的梅州市古村落数字化保护思路,为梅州市古村落保护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1 梅州市古村落数字化保护现状

1.1 梅州市古村落概况

梅州市古村落形成于农耕文明时期,源自苗瑶畲各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的融合,受亚热带山地丘陵环境影响,形成具有特色的客家文化。梅州客家先民多为中原仕宦之家、书香门第,为逃避战乱被迫迁往南方,读书人的文化情怀和礼节随着迁徙带往南方,历经多次迁徙定居梅州。客家先民将中原文化与当地环境相结合,不断摸索总结,终于发展为今天布局合理、文化氛围浓厚的客家古村落。围龙屋是古村落的一颗夺目的明珠,它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中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是客家古村落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

梅州市古村落目前正处在资料收集、制定保护规划、局部开发阶段。截至2016年10月19日共有国家级古村落5个,省级古村落49个,传统村落(原称古村落)40个[1]。其中梅县区16个、五华县4个、丰顺县6个、兴宁市8个、平远县2个、蕉岭县9个、大埔县19个、梅江区6个。古村落数量大,分布散,且多分布于丘陵山区谷地,交通通达度差,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资金缺口大,自然灾害多发,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者多,村内留守老人和儿童多,古民居年久失修,非物质遗产传承后继无人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1.2 梅州市古村落数字化保护现状

梅州市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对古村落的保护仍处在探索阶段。2012年侨乡村网站建成并运行,网站利用文字、视频、图片展示了侨乡村各个方面的面貌,是古村落数字化保护的有益探索;2015年,梅州市公示现阶段古村落分布图,将古村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情况以地图的形式展示出来,是古村落信息集成显示的初步探索。根据调查梅州市尚未提出古村落信息数字化保护的系统理论和方法,缺乏有效的系统的平台对古村落信息进行集成显示、交互共享和互联网操作,各部门、协会古村落信息分散,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属于不同部门管理,信息无法集成,空间分析研究难以深入进行。同时梅州市古村落“老龄化、空巢化”[2]的趋势仍在加强,很多古建筑因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出现坍塌破损等问题;村民为了改善生活,拆除古建筑或在古建筑群内建设新房造成整体古村落景观风貌破坏,利用技术手段将古村落信息数字化、集成化,为古村落规划、研究、宣传提供信息支撑已经迫在眉睫。

2 基于GIS的梅州市古村落数字化保护思路

2.1 加快梅州市古村落空间信息数据获取和空间分析研究

空间位置、空间形状、地物相关性和空间结构是古村落地理空间信息的重要内容,这些信息的集成和分析能够为政府部门制定古村落规划、加快古村落研究、进行古村落监测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GIS测量技术可以为古村落提供一定精度的空间信息数据,为政府部门后期的村落规划、建筑修复、保护区划分提供信息支撑。目前,RTK(Real - time kinematic)技术是实现古村落空间信息测量的重要技术,它是一种基于GPS的测量方法,采用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提供测站点实时厘米级定位精度的三维坐标数据;而低空无人机技术[3]是未来大规模获取古村落高分辨率空间信息数据的重要渠道,低空无人机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飞行高度一般在500 m以内,搭载一台高分辨率相机或者传感器,利用地面控制系统和无人C自带的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低空飞行,可以快速获取高精度的古村落空间信息数据;用抽象的符号系统和简化形式重构复杂的地理世界,利用GIS技术制作古村落地图(见图1),为古村落空间数据提供展示平台,与文字表达方式相比,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通过信息采集和制图获得的栅格、矢量数据和图件将作为数字化成果存储在计算机内,成为古村落保护规划重要的数据源。

借助于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依托一定的数学模型,研究古村落各种地理要素和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相互关系、时空动态变化以及对森林、土地、水体、动植物资源、环境、物质和非物质遗产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预报,在分析的基础上做出专业判断,为古村落空间结构和空间关系的本质功能进行研究提供专业支持。梅州古村落在村落选址、村落结构、房屋布局等方面有着严谨的科学依据,是历经成百上千年时间考验的,研究古村落空间布局、选址对于保护古村落整体结构、规划不同层次的保护区具有重要意义。

2.2 建设古村落信息化集成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交互

古村落信息集成平台将古村落文案、统计表格、图片、视频、录音等形式的非空间数据、卫星图、遥感影像、行政区划界限、道路、水系、村落位置、分析成果等空间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录入数据库中,建立基于多种标准规范如WMS、WCS、WFS、WPS、GEORSS的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共享WEBGIS平台,平台留出互连互通接口,实现多部门的信息聚合和共享,平台能实现数据更新、数据入库、查询显示、专业分析、古村落监测、信息统计、空间格局分析以及信息交互等基本功能。该平台能够实现可视化、集成化、智能化管理、能够满足信息化集成管理的需要,提高信息的公开和服务共享水平,为梅州市古村落规划管理、保护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3 基于三维GIS的梅州市古村落数字化保护探讨

三维建模技术主要是最近几年才应用于古村落保护中,具有视觉临境效果,对于复杂结构物体,能够真实还原。目前,GIS领域Skyline系列软件、3D MAX软件、超图软件、ARCGIS软件、MAPGIS软件都提供了三维地形和三维地物的三维建模模块,结合GIS RTK测量技术、倾斜三角测量技术等最新GIS测绘技术,获取古村落空间信息数据,生成梅州市古村落三维立体模型[4],对古村落进行逐一再现。利用古村落模型制作三维动画视频,结合图片、文字介绍在现代媒体和互联网的支持下,建立古村落数字博物馆。通过立体多角度飞行动画对古建筑(见图2、图3)风貌进行立体宣传,大家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领略梅州市多元的古建筑甚至是古村落,@种方法对于加快古村落保护以及古村落旅游宣传有重要意义。

利用GIS软件生产古村落三维模型主要分为两部分:三维地形模型建模和三维地面实体建模。地面模型建模又包括:划分场景单元、主要建筑物建模、次要建筑物建模、贴图、制作虚拟动画等部分。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建立虚拟古村落模型可以为古建筑的研究提供数字模型,为古建筑修复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撑。网上数字古村落博物馆将集成信息通过古村落信息平台支持展示出来,为观众提供虚拟的古村落网上体验。

4 结语

梅州市古村落现存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且集中,反映了农耕文明时期的客家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且至今仍为人们服务,保护价值突出。梅州市古村落保护规划和开发研究将进一步加快步伐。基于GIS技术的梅州市古村落数字化保护思路从技术方向和整体方法上为梅州市古村落保护提供了新的方法,将在客家围龙屋和古村落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EB/OL].https://.

[2] 范小菊.古村落数字化保护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

(11):430-431.

[3] 李师龙,朱海燕.传统古村落数字化资源数字化保存的实践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6(3):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