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双减政策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双向投资;投资绩效指数;投资发展周期;投资流量;投资存量
1 问题的引出
世界经济深度调整背景下,江苏以往依靠低端生产要素参与国际分工,粗放、低效和利益流动不合理的发展模式难以适应国际资源争控加剧、贸易摩擦日益频繁、区域合作竞争升级的新局面,也无法从全球价值链中的“被俘获”和“压榨”地位中突围,必须立即进行转型升级。考虑到江苏面临生产成本上升、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政策打压、汇率和出口退税政策变动等一系列严峻挑战,需求及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受限,相关工作的重心应放在创新投资功能及投资自由化上。国际发展经验表明,开放型经济条件下的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应均衡发展。江苏当下迫切需要将战略性开发利用外部资源与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国内资源相结合,从以往偏重出口和引进外资的单向开放向同时注重进出口和资本流出入的双向开放进行转变,最终实现内外融通的包容性增长,研究具有极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 发展现状
2.1 投资存量现状
从投资存量来看,截至2013年年末,江苏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量达3223.79亿美元,占全国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存量的23.03%,是全国第二大外资流入存量大省;同期江苏省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111.63亿美元,占全国非金融类外商直接投资流出量存量的2.1%,是全国第五大对外投资存量大省。2013年江苏省对外投资存量与吸引外资存量之比为1:28.88,仅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5.5%;此外,江苏省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GDP的比重仅为1.17%,也大幅落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2.2 投资流量现状
2013年,江苏省吸引外资流量及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分别占全国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及流出量的28.29%及3.26%,是全国第一大外资流入省及第四大对外投资省。但从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的流量比值关系来看,江苏省双向投资存在较严重的非协调发展问题。2013年,江苏省对外投资与吸引外资的流量比值为1:11,处于沿海经济发达省市的最低水平,同时也大幅落后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3 实证检验
3.1 理论模型
根据邓宁经典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IDP),伴随着一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其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态变化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人均GDP最低,其净对外投资为零或者负数;在第二阶段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吸引外资增加但对外投资仍然为零或很少,净对外投资为负数且其绝对值不断扩大;在第三阶段对外投资增长速度逐渐快于吸引外资增长速度,净对外投资为负数但其绝对值不断缩小;在第四阶段对外投资超越吸引外资,该国成为净对外投资国,净对外投资为正数且其绝对值不断扩大;在第五阶段该国仍是净对外投资国,净对外投资仍为正数但其绝对值不断缩小,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将不仅局限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Dunning,1981; Dunning,1988;详见图1左图)。邓宁的IDP理论以投资流量为基础,在实证检验中至少存在两个技术性问题:第一,第一阶段初期和第五阶段末期净对外投资均趋向于零,IDP理论尚没有对这两个阶段做应有的区分;第二,一国净对外投资的增加并不一定都是经济发展因素造成的。当一国投资环境恶化时,其区位优势下降,外资流入也会降低,在其对外投资不变时也能造成净对外投资的增加。
为弥补以上不足,Dúran和úbeda于2001年提出以投资存量为基础的新IDP理论框架。如图1右图所示,横轴为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存量,纵轴为外商直接投资流出存量,45度角射线为经济发展水平。当曲线沿横轴水平向右移动时,代表其区位优势增强,反之则为区位优势下降;当曲线沿纵轴垂直上升时,代表本地企业竞争力上升,反之则为本地企业竞争力下降。一般而言,发展中经济体的净对外投资为负值,对应五阶段论中的第一、二、三阶段,处于图形的左下角;发达经济体的净对外投资为正值,对应五阶段论中的第四、五阶段,处于图形的右上角,这样就能较好地把两者区分开来。考虑到新框架的这一特性,研究将综合运用这两个理论模型对江苏省双向投资的发展阶段进行研究,以期得出更科学的研究结论。
3.2 实证模型
对于具体投资发展周期的判定,邓宁曾给出了以下检验模型(Dunning and Narula,1996):
NOI=α+β*PGDP+γ*PGDP2+ε (1)
公式(1)中,NOI为人均净对外投资,即人均对外投资额减去人均吸引外资。PGDP为经济发展水平,邓宁在其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中使用的是人均GNP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而本文研究采用的是“单个国家”的人均GDP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类似做法在国内外研究中也被证明具有可行性(苑生龙,2013;朱华,2012)。除此之外,还有学者提出以下实证模型(Buckley and Castro, 1998):
NOI=α+β*PGDP3+γ*PGDP5+ε (2)
为了方便起见,以下称公式(1)为二次方程,而称公式(2)为五次方程。鉴于国内已有不少学者结合运用二次方程和五次方程对我国的投资发展周期进行实证检验(姚永华等,2006;李辉,2007),本文也将结合这两种方法对江苏省的投资发展阶段进行分析。有鉴于前文分析中流量数据与存量数据各自所包含的经济学含义不尽相同,故需对二次方程和五次方程同时进行流量与存量的双重检验。
3.3 数据来源
实证数据的起讫时间为1985-2013年。其中,江苏省吸引外资的数据来自于《江苏统计年鉴》,以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表示;江苏省对外投资2003年以后的数据来自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以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表示,2003年以前的数据来自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以境外直接投资中方协议金额表示。由于实证检验中采用的均是人均量,所以以上两组数据还需除以总人口数,本文中以年末常住人口与年初常住人口的平均数表示。最后,人均GDP的数值来自于《江苏统计年鉴》,再除以各年的年平均汇率得到。
在进行实证检验前,还需要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判别序列的平稳性,本文采用的是包含截距项和趋势项的ADF检验。根据检验结果,人均GDP、净对外投资的存量及净对外投资的流量的原始时间序列数据均不能通过单位根检验,即为非平稳的。但它们进行二阶差分后均可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表明这些变量都是二阶差分平稳的,即为二阶单整。根据协整理论,对于通过平稳性检验且为同阶单整的时间序列来说,可以进行协整检验,进而分析他们之间的协整关系。
3.4 结果分析
根据回归结果,二次方程的拟合度普遍高于五次方程。二次方程与五次方程的F统计量均在1%水平下显著,但五次方程的DW统计量均未超过0.5,表明其随机扰动项可能存在一阶自相关问题。(表2)
为了验证可能存在的自相关问题,对二次方程及五次方程的随机扰动项也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检验结果,二次方程的随机扰动项均通过了单位根检验,而五次方程的随机扰动项均未能通过了单位根检验,表明五次方程的随机扰动项非平稳,所以不能用该模型进行计量分析。
最后,根据二次方程的回归结果对比来看,流量模型与存量模型的回归系数中均小于0,而均大于0,表明两者均符合投资发展周期理论的“U型”曲线特征。但从回归系数的显著程度、方程的拟合程度、F统计量及DW统计量等综合因素考虑,本文最终选择的是人均净投资存量的二次方程,即:
NOI=226.7-0.58*PGDP+2.0E-05*PGDP2 (3)
令公式(3)的一阶导为0,可以求得第二阶段转换为第三阶段的拐点;再令公式(3)等于0,可以求得第三阶段转换为第四阶段的临界点。出于对比的考虑,下表列出了所有情况下的阶段性拐点(详见表4):
从计算结果来看,江苏省双向投资从第二阶段转换为第三阶段的拐点(拐点1)为人均GDP14180美元,而从第三阶段转换为第四阶段的拐点(拐点2)为人均GDP27961美元。依此为判断标准,江苏省2013年人均GDP为12047美元,尚处在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换的过程之中,即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的较低层次。此外,考虑到利用以上方法对投资发展周期进行判定可能会造成一定偏误,具体判定时最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高敏雪、李颖俊,2004)。因此,还需结合江苏省净对外投资的实际值与拟合值对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做进一步分析。
从图2来看,江苏省净对外投资从1985年开始出现负值,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江苏投资软环境的改善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加速流入造成的。2001年以后,即入世之后,江苏净对外投资负值的增速表现出较明显的变缓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入世后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由差别性待遇转变为中性待遇,同时还实施了更为积极主动的对外投资政策,这造成了外资流入的速度相对变缓而对外投资的速度却迅速增加,最终的净对外投资虽然仍然还是负值,但已经开始出现减少的趋势。综合以上分析来看,确定江苏省投资发展周期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转换过程中是没有问题的。
最后,结合江苏省13个地级市2013年人均GDP的实际数值,可以具体判定各地级市所处的投资发展周期(如表5所示)。从各地级市的投资发展周期来看,苏南五市均处于第三阶段,这五市的净对外投资虽然是负值但有逐渐缩小的趋势,并有可能在江苏省内率先步入第四阶段而成为“净对外投资市”,其区位优势和竞争力会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其余八市均处于第二阶段,其净对外投资是负值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若不能尽早越过拐点1进入第三阶段,这八市的区位优势会恶化,其竞争力下降的结果有可能造成区域经济的“塌陷”。
4 政策建议
在对国内外及省内外双向投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为基础,采用1985年-2013年的具体数据对江苏省的双向投资进行了阶段性检验,具体结论及主要建议如下:
第一, 江苏省双向投资存在较严重的非协调发展问题。其中,吸引外资绩效指数显著大于1而对外投资绩效指数不足0.3,表明江苏省吸收了相对其GDP规模而言较多的外商直接投资而江苏省对外直接投资相对于其GDP规模而言又相对较少。这表明,江苏省双向投资今后工作的重点要从以往“积极被动型”吸引外资转向“积极主动型”对外投资,经济发展的模式要从外向型转向内外融通一体化发展,资源配置方式要从国内配置转向全球配置,从而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基础。
第二,针对投资发展周期的实证研究表明,江苏省净对外投资的下行趋势已出现震荡筑底状态,正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转换过程中,“十三五”期间将是通过“U型谷底”进入第三阶段的关键时期。江苏省企业将更多地“走出去”,其区位优势及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这对于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及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均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在政策层面予以大力支持和鼓励,相关的配套机制建设如中介服务、人才吸引、信贷支持、营商环境等要逐步跟上,通过双向投资技术溢出的水平、前向及后向关联效应推动创新型经济的发展。
第三,研究结果还表明,存量数据比流量数据在对江苏省投资发展周期的阶段性判定上更具有优势,它不仅能更好地区分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一阶段和第五阶段,还能够体现“单个国家”的区位优势与竞争力,而不仅仅局限于对经济发展水平的考察。因此,江苏双向投资协调发展应着重于通过制度创新带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及市场机制创新,使竞争压力和创新动力通过产业链向上下游传导。对内培育自身制度质量、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进入服务业和高端产业,对外重视制度距离对对外投资产出效益的影响,避免陷入“制度陷阱”。
第四,由于在自然条件、经济结构、发展水平及整体战略等方面的不同,江苏省各地级市的投资发展周期存在较大差异。苏南五市已率先突破“U型谷底”进入第三阶段,并有可能进一步率先进入第四阶段而强化其区位优势与竞争力。其他八市均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二阶段,若该八市通过自身努力不能突破自身高度特殊化的限制,就需要中央及省级政府制定相应的差异化战略以避免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使经济发展的结果惠及全民。
参考文献:
[1]谢康.论国际双向投资[J].学术月刊,1998,08:42-48.
[2]苑生龙.中国参与FDI与ODI的发展周期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18:110-113.
[3]朱华.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与中国FDI发展阶段定位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2,05:37-42.
[4]姚永华,苏佳丽,陈飞翔.我国对外投资发展阶段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10:96-101.
[5]李辉.经济增长与对外投资大国地位的形成[J].经济研究,2007,02:38-47.
[6]高敏雪,李颖俊. 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的实证分析――国际经验与中国现状的探讨[J]. 管理世界,2004,01:55-61.
[7]Dunning, J. Explaining the 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Position of Countries towards a Dynamic or Developed Approach[J],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1981, 117(1): 30-64.
[8]Dunning, J. Explaining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M], Unwin Hyman Press, 1988.
[9]Dúran, J. and úbeda F. The Investment Development Path: A New Empirical Approach and Some Theoretical Issues[J],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2001, 10(2): 1-34.
[10]Dunning, J. and Narula R. The Investment Development Path Revisited: Some Emerging Issues, i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Governments: Catalysts for Economic Restructuring[M], Routledge Press, 1996.
基金项目: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4EYC00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6120112011B11814);河海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基金(XZX/10B007-06)。
1. 由于渔船涉及到渔村渔民以及其他渔工的就业问题,而按农业部的计划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减船指标,以及渔民转产转业,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不易实施。
2. 许多以渔为生的传统渔民的渔船和其他投资者的渔船,有很大一部分是功率较小的,这些渔船只适合在沿海作业。由于实行功率控制,他们难以增加功率指标来改造、改建渔船到远海去生产,因而加重了近海、沿海的捕捞强度,严重破坏资源。这与双控的目的背道而驰!
3. 由于“双控”制度实施比较严格,功率往往精确到以1千瓦计,亦即超过1千瓦的功率增加都不能办理相关的证件,这给船检部门和船东造成很大的困扰。从柴油机设汁制造技术的角度看,柴油机都应有一定的功率富余储备,因而柴油机标定的额定功率并非是一个绝对值!但对于“双控”的要求就必须把这个不是绝对值的东西绝对化!从技术的角度看,严格考究功率多1千瓦或是少1千瓦是没有什么实质意义的,只会增加工作上的复杂性,造成具体操作上的困难。
4. 一刀切控制主机功率不合理。对于拖网渔船来说,主机功率与捕捞强度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而对于灯光诱鱼围网渔船,主机功率与捕捞强度没多大的关联性,其捕捞强度与诱鱼灯具多少即发电机功率大小具有关联性。因此说灯光诱鱼围网渔船控制主机功率成为不合理和无意义。对于其他非拖网渔船来说,控制主机功率也是没多大实质意义的。
5. 由于沿海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迫使部分较小功率的渔船,到超出其安全证书核定的作业区域去进行生产,存在人命财产安全事故隐患,随时都可能发生安全事故。
从上面所反映的问题来看,控制主机功率实际上不能有效地控制捕捞渔获量,不能有效地达到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目的。与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控制主机功率,倒不如把精力放在直接控制渔获量上。控制渔获量,实行捕捞限额制度,是保护海洋渔业资源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并且也是法律上的要求。
<<中华八民共和国渔业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国家根据捕捞量低于渔业资源增长量的原则,确定渔业资源的总可捕捞量,实行捕捞限额制度。
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渔业资源的调查和评估,为实行捕捞限额制度提供科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海、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其他管辖海域的捕捞限额总量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报国务院批准后逐级分解下达;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捕捞限额总量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或者协商确定,逐级分解下达。捕捞限额总量的分配应当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分配办法和分配结果必须向社会公开,并接受监督。
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捕捞限额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超过上级下达的捕捞限额指标的,应当在其次年捕捞限额指标中予以核减。
具体可以这样操作:
1. 由农业部根据这几年的海洋捕捞总量,结合有关政策确定一个数值,作为捕捞限额总量指标下达给沿海各省、市、自治区,再逐级分解到各个捕捞渔船。
2. 各捕捞渔船在指标限额内安排生产,用完限额指标后停止作业。若在最后一个航次超过了捕捞限额指标,超过部分在其次年的限额指标中核减。
3. 采取集中交易的方式,确定捕捞量,核销指标。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走私行为发生。
4. 有关职能部门严格查处无证生产和无指标生产,确保捕捞限额制度的有效实施。
2011年4月6日,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在第七届CFO高峰论坛上表示,在低碳时代,企业必须实现低碳化,以较小的成本获得更大收益。如何通过各种的工具、产品以及手段最小化管理风险,发现机会,提升碳资产价值,应该是碳资产管理的最终目的。
作为中国最大的环境权益交易平台,北京环境交易所在2009年6月18日与全球最大碳交易所――欧洲的BlueNext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北京环境交易所挂牌cDM项目在BlueNext平台上的同步。这为中国的碳交易卖家直接面向全球买家提供了一个高效的信息平台。
强制减排是趋势
近几年来国际碳市场发展迅猛。交易量从1998年的1900万吨增长到2009年的将近87亿吨。2009年,全球碳市场交易额已经达到1440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后,全球碳交易市场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称,中国碳市场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
梅德文介绍说,从2005年到2012年,中国碳市场可能都会以清洁发展机制项目(CDM)减排量交易为主,但CDM只是单向双边场外交易活动,尚不能形成完整意义上的国内碳市场。而且整个2009年,中国CDM市场交易量只有13亿美元,还不到全球碳市场的1%。接下来有可能发展的是国家自主减排行动,以及双边合作――NAMA,比如中日、中美、中欧等,这是一个新的产品项目。
CDM是《京都议定书》所引入的3个灵活履约机制之一,其核心是允许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减排量低销额度交易。国内CDM项目需要向发改委申请,并在联合国注册。尽管中国CDM项目总减排量占全球的37.25%,但注册成功的CDM项目数量却很少,落后于印度与巴西;同时,我国在CDM交易中的议价能力也比较低。
中国目前还存在自愿减排(VER)市场。很多企业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公共关系、投资获利、管制预期等动机,自愿购买碳减排量,以抵消其自身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碳中和。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因此产生。
与CDM不同,VER不需要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批准,也不需要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只要能够找到买家即可进行交易。因此VER交易省去了许多中间申请的环节,节约了大量时间一最快大约一到两个月就可能完成交易。2010年6月5日,中国第一个自愿减排交易平台在北京环境交易所成立。梅德文在平台成立时表示:“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推动“熊猫标准”(中国首个自愿减排标准)的发展、应用与完善,努力使其成为国家认可的自愿碳减排交易标准。2011年3月29日,方兴地产(中国)有限公司(HK,0817)通过北京环境交易所成功购买16800吨“熊猫标准”自愿碳减排量,这是基于“熊猫标准”所开发的减排项目减排量的首笔交易。
梅德文认为,VER由于市场规模具有某种程度的局限性,只能够起到促进中国碳市场能力建没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只是中国碳市场发展的一次“演习”。但就现状来看,VER市场仍是中同碳市场发展的最佳切入点,可以为将来过渡到强制减排市场做准备。
除此之外,最新的政策动向是特定行业、特定区域(双特)碳交易试点的提出,其本质就是局部总量控制下的碳市场。2012年1月1号起,欧盟将向中国航空公司强制收取航空排放费,这有可能倒逼促进中国行业减排机制的发展。
梅德文说:“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碳市场、碳金融,一定是在强制减排背景与金融背景下的碳市场;中国碳市场将会从CDM市场到VER市场,到双特,再到NAMA,并最终走向碳金融市场。”
碳排查是关键
在低碳商业环境下,企业的碳交易需求已经开始浮现。同时,还催生了一大批碳资产管理服务部门、机构的建立。梅德文介绍说,所谓碳资产管理,比较容易理解的定义是指对《京都议定书》中所涵盖的包涵二氧化碳在内的6种温室气体进行主动管理,如:碳监测、碳披露、碳减排、碳交易,以及在低碳时代规避风险、抓住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等其他措施。这些行动的自愿或是强制属性,将取决于企业所在的政策监管环境,其目的是获取更大的经营及品牌价值。
碳资产管理一般包括碳检测、治理与战略、碳绩效评估与披露等。梅德文将碳资产管理分为7个步骤:第一是准备工作,第二是摸底监测,第三是设定目标,第四是信息披露,第五是评估改进,第六是实施计划,第七是碳交易。
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人均占有率。印江自治县耕地面积27.9万亩,人均耕地仅0.64亩;控制人口数量可有效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全面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扎实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作,降低出生缺陷风险,有利于加速城镇化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利于提高家庭幸福指数。控制人口数量降低社会和家庭抚养成本,实施奖励扶助和“三结合”帮扶,帮助计生家庭走上“少生快富”之路,将为印江自治县实现“减贫摘帽”目标和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创新制度
消除人口压力
创新“1+X”制度。近年来,印江自治县创新实施成才、致富、保障、健康、法律援助等利益导向的“五大工程”,调动了全县广大群众执行计划生育的热情。2012年以来,全县新增农村独生子女户296户、双女绝育户266户;建立以民政、公安、卫生、教育、统计、人口计生等6个部门为主的人口信息共享通报制度。目前已交换信息9次,汇总3次,督促无措育龄群众落实结扎84例、上环21例;开展行政执法“村村动”活动,对多年积累的2031户违法生育对象进行全面摸底,对1024户进行调查取证并下达征收决定。加强计生维稳排查工作,积极化解积案和各类矛盾纠纷,全年无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上访事件。
建立乡村干部“一岗双责”制度。印江自治县对乡镇联系领导、包村干部、村干部、计生专干、人口组长的人口计生工作职责进行细化明确,严格落实责任追究。2012年全县已开展月检查9次,季考核3次,重点督查5次,对工作懈怠的干部落实责任追究368人次,扣罚效能工资4.79万元;建立住院分娩、同步落实绝育手术制度;明确县级卫生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同步落实绝育手术。2012年县级医疗机构共落实剖宫产263例,除21例因特殊原因外,同步落实绝育手术220例,占住院分娩数的90.91%;出台计生技术服务人员奖励办法;明确县、乡技术骨干帮带出能独立完成结扎手术技术人员的,每带1人奖励5000元,学员奖励3000元。
加强计生队伍建设。近年来,印江自治县增设县人口计生执法大队、县人口计生信息中心、人口计生宣传教育中心,增加人员编制36人并对工作业绩突出的计生干部进行优先提拔。同时,提高计生干部报酬。新增224万元提高村干部报酬,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其中,村支书、村主任从每月700元提至900元,计生专干从每月500元至800元,委员从每月500元提至720元,人口组长从每年360元提至480元。
三建议
推动全省人口计生工作
抓住符合政策生育率这个关键。强化孕情跟踪管理,尤其是流出育妇的孕情跟踪管理;强化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遏制政策外生育;强化节育措施的落实,避免政策外怀孕。
开栏语:
老蔡,蔡国声也。在中国古玩界迷障和专家齐飞的今天,老蔡寄居一隅、潜心钻研。以其专家的眼光、行家的经验、坦诚的胸怀备受业界和古玩艺术品收藏爱好者推崇、尊敬。
专栏“老蔡过眼录”便是由挑剔、锐敏的老蔡亲自过手、过眼、过心的奇珍异宝,再由老蔡亲自鉴识、品评、执笔的妙言美文。
开设“老蔡过眼录”的目的在于挖掘藏品未来价值,盘点藏品文化内涵,增进藏家专家互动,注重提高读者见识。
让老蔡过眼是一幸事,品老蔡文章是一享受,那就让老蔡一人劳神吧,把辛苦留给老蔡,把幸福留给读者。
图中这件双狗玉雕,用手抚摸,玉质极为细腻、油润,近端详,色白中闪青,若鸭蛋中之蛋青,润泽可爱,再敲之能发出金属般清脆的声音,在玉的背部用强烈的聚束光照之,能隐约看到玉质中有状若棉絮的玉花。此新疆和闻之山流水白玉也,质佳难求。“山流水”白玉是在时间和材质上间于籽料玉和山料玉中的品种。山料玉矿或经雪崩、地震等因素,玉料落在天山雪水之中,经数十万年水的冲刷、润养,去粗取精,石棱荡尽.留下的则是类似石卵状的玉卵,大多有皮,质细而润糯,谓之“籽料”,而山流水则是在时间上还未达到籽料标准的玉料,它已经是水坑玉材。只是形状还未成玉卵,质地未及水坑细润,糯,表皮还未见玉皮等,但比之山坑却要优良多了。
该白玉双狗件的造型温驯可爱,堪称人之宠物也。大狗昂首双目凝视,似乎正等待着主人的吩咐和指令,小狗警觉地依偎在大狗(母狗)的身边,具有极强的生活气息。同时作者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将狗的骨架,肌肉等神态,刻划得相当的细致,惟妙惟肖,出神入化,今年是丙戌狗年,可以“玉犬迎春”来作该玉雕的标题,体现了人与狗的亲情,一派祥和的气氛。
我们知道对于玉的鉴赏,分辨新玉、老玉应从玉质,玉工,玉沁(即玉的包浆)几个方面来进行,故而该白玉双狗摆件,应为新工。
玉器收藏并非一定要收古玉,新的名品,只要优质工好,同时题材有趣、寓义深刻,也可增值:玉摆件放在书房、客厅里,既体现了文化艺术,又可帮助镇宅辟邪,招财进宝,空闲时把玩一番是最好的休息。玉器摆件、挂件或陈列于室,或随身佩挂,无论男女老幼,挂于胸,佩于腰,系于手臂,装饰爱美已成风尚,蔚成潮流,随着时代的推移,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发展,民间玩玉,藏玉的人会越来越多。
【关键词】循环农业;叠加效应;环保功能
循环农业是我国刚提出不久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该模式着力于利用其互补性解决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少生产成本,同时减轻种植业和养殖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达到两种不同模式的农业形成互为促进、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1循环农业的发展基础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模式可分为多种类别,主要分为种植与养殖两大类别。在循环农业模式没提出来之前,两种生产模式互为交叉发展的结合性并不高,特别是在两大模式的基础阶段,融合度偏低,造成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居高不下。循环农业,正是基于以上基础提出与发展起来的。
2种植业与养殖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1种植业基础环节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种植业基础环节,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剩余物品对环境的影响,如桔杆,每年通过回缩、修剪等遗留的枯枝枯叶;2)施用农药化肥造成的大气污染与土壤残留;3)使用地膜等生产材料在土壤中长期残留造成的污染;4)其他负面影响。
2.2养殖业基础环节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养殖业基础环节,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养殖排泄物在清理与堆放环节产生有害气体对环境的影响;2)养殖过程中污水排放对自然水体的污染;3)养殖成品在流通环节对环境的影响;4)其他生产、生活残留物品对环境的影响;5)其他负面影响。
3循环农业的叠加效应
3.1成本互减效应
3.1.1流通成本互减效应
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生产过程中的产物可互为利用。如养殖小区的产物---动物排泄物,经过大型沼气池的发酵,可成为良好的肥料,可以就地使用,减少了物流费用。种养一体化的循环农业,如种植牧草,就地用于养殖业,一样可减少物流成本。
3.1.2人力成本互减效应
大型沼气池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是集中所有动物排泄物进行封闭式发酵,省去了动物排泄物搬动、堆沤环节的人力成本,还有沼液以液体形式运送,以管道为运送方式还可以省去不少人力成本。
3.1.3肥料与农药成本互减效应
种养循环,通过大型沼气池等方式做为载体进行转换,最终产物--沼液是优良的有机肥料,通过自产自用的方式供应可以大幅度减少购买有机肥成本。有机肥料充足施放会全面提高作物的抵抗力,从而达到减少农药使用量的目的。根据海口办内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统计,种养循环,在种植环节可减少30%的肥料使用量。
3.2环境负面影响互消效应
1)通过循环生产方式,可以减轻养殖业基础环节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通过大型沼气池堆沤等方式对养殖业的排泄物进行发酵后用于种植业,可以减轻如下影响:①养殖排泄物在清理与堆放环节产生有害气体对环境的影响;②养殖过程中污水排放对自然水体的污染;③其他生产、生活残留物品对环境的影响。2)通过种养循环方式发展农业生产,在种植环节,通过减少30%的肥料使用量和减少农药用量,与传统的种植业相比,对环境的影响更小,更加有利于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循环农业的环保功能
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农业保供给、保收入、保安全、保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农业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合理利用资源、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发展循环农业意义重大、势在必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布局不合理,生产主体小生产技能单一,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不健全,上下游产业联系不紧密,资源利用率产出率低,特别是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期利益,掠夺性开发农业资源,使农业增长的潜力逼近极限,资源环境压力已成为我市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如果资源环境瓶颈约束长期得不到有效缓解,农业生态状况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一方面农业产业难于转型升级,甚至会遭受毁灭性打击;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难于实施,美丽乡村难于建设,农民增收难于实现。现代循环农业是以生态、循环、优质、高效、持续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更是保证我国农业环境的重要举措。
5发展循环农业的措施
5.1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创建工作
围绕“一控两减四基本”目标任务,按照“一项目标任务、一个推进方案、一套支撑政策”的工作思路,全面开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工作,建设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提升建设生态循环示范主体,牢固树立谁污染、谁治理和生产者是污染治理第一责任人的观念,不断增强生产者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扩大宣传覆盖面,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现代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工作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意义,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转变生产方式、生产观念,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领导重视、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浓厚氛围。
5.2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管理
严格畜禽养殖区域和污染物排放总量“双控制”制度,严格控制养殖总量。严格遵守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规定,严格畜禽养殖场新建联合审批制度。切实加强畜禽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推进“上山入园”就地消纳模式,“三沼”利用率100%。同时,将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与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经费等列入政府财政扶持政策。
5.3控制种植业面源污染
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应用测土配方试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同时,积极推进秸杆综合利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积极推广秸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综合利用技术,实现秸杆资源化、商品化。总结和推广秸杆还田利用等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各个地区要与森林防火机制相结合从源头上堵绝秸杆焚烧。
5.4积极推进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工作
【关键词】新供给经济学 供给 需求 主流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2013年以来,面对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的挑战,以及结构调整面临的瓶颈制约,中国的“新供给经济学”研究群体提出了从供给侧发力应对现实挑战、破解瓶颈制约的一套认识和建议。“新供给”新在哪里?虽然已有的研究成果还属初步,但其新意已可做出概要总结:一是新在其“破”,即对经济学理论迄今已取得的基本成果基于反思的扬弃与突破;二是新在其的“立”,即结合中国的现实需要与国际经验启示提出的理论创新进展;三是新在成体系的思路设计与政策主张。
“新供给”研究中的“破”
第一,指明主流经济学理论认知框架的不对称性。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虽然各自强调不同的角度,都有很大的贡献,但是共同的失误又的确不容回避,即他们都在理论框架里假设了供给环境,然后主要强调的只是需求侧的深入分析和在这方面形成的政策主张,都存在着忽视供给侧的共同问题。最近几十年有莫大影响的“华盛顿共识”,理论框架上是以“完全竞争”作为对经济规律认知的假设条件,但是联系实际的时候,并没有有效地矫正还原,实际上拒绝了在供给侧作深入分析,存在明显不足。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前几十年经济实践里,在应对滞胀的需要和压力之下应运而生的供给学派是颇有建树的,其政策创新贡献在实际生活里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正面效应,但其理论系统性应该说还有明显不足,他们的主张还是长于在“华盛顿共识”框架之下、在分散市场主体层面怎样能够激发供给的潜力和活力,但却弱于结构分析、制度供给分析和政府作为分析方面的深化认识――因为美国不像中国这样的经济体有不能回避的如何解决“转轨问题”与“结构问题”的客观需要,也就自然而然地难以提升对供给侧的重视程度。相比于指标量值可通约、较易于建模的需求侧,供给侧的指标不可通约、千变万化,问题更复杂、更具长期特征和“慢变量”特点,更要求结构分析与结构性对策的水准,更不易建模,但这并不应成为经济学理论可长期容忍其认知框架不对称的理由。
第二,直率批评经济学主流教科书和代表性实践之间存在的“言行不一”问题。美国等发达市场经济在应对危机的实践中,关键性的、足以影响全局的操作,首推他们跳出主流经济学教科书来实行的一系列区别对待的结构对策和供给手段的操作,这些在他们自己的教科书里面也找不出清楚依据,但在运行中却往往得到了特别的倚重与强调。比如,美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真正解决问题的一些关键点上,是“区别对待”的政府注资。美国调控当局一开始对雷曼兄弟公司在斟酌“救还是不救”之后,对这家150多年的老店任其;而有了这样的一个处理后又总结经验,再后来对从“两房”、花旗一直到实体经济层面的通用公司,就分别施以援手。大量公共资金对特定主体的选择式注入,是一种典型的政府区别对待的供给操作,并且给予经济社会全局以决定性的影响。然而,如此重要的实践,迄今还基本处于与其经典学术文献、主流教科书相脱离的状态。
第三,直陈政府产业政策等供给侧问题在已有经济学研究中的薄弱和滞后。比如,在经济发展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些“产业政策”方面,尽管美国被人们推崇的经济学文献和理论界的代表人物均对此很少提及,但其实美国的实践却可圈可点,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亚科卡自传所强调的重振美国之道的关键是“产业政策”,到克林顿主政时期的信息高速公路,到近年奥巴马国情咨文所提到的从油页岩革命到3D打印机,到制造业重回美国,到区别化新移民和新兴经济等一系列的亮点和重点,都不是对应于教科书的认知范式,而是很明显地对应于现实重大问题的导向,以从供给侧发力为特色。不客气地说,本应经世致用的经济学理论研究,在这一领域,其实是被实践远远抛在后面的“不够格”状态。
“新供给”研究中的“立”
第一,经济学基本框架需要强化供给侧的分析和认知。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主要支撑因素,从长期考察可认为是有效供给对于需求的回应和引导,供给能力响应体系及其机制在不同阶段上的决定性特征形成了人类社会不同发展时代的划分。需求在这方面的原生意义,当然是不可忽视的――人有需求才有动力、才要去追求各种各样的可用资源――但是在经济学角度上,对于有效供给对需求引导方面的作用过去却认识不足。我们从供给能力在不同阶段特征上的决定性视角,强调不同发展时代的划分和供给能力,以及与“供给能力形成”相关的制度供给问题,具有基础理论层面的普适性,也特别契合于在中国和类似的发展中国家怎样完成转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突出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关键是在处理“生产产品满足消费”的需求侧问题的同时,解决“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的供给侧问题――尤其是“制度供给怎样优化”的问题。
第二,正视现实而加强经济基本理论支点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比如“非完全竞争”,应作为深入研究的前提确立起来,因为这是资源配置的真实环境,牵涉大量的供给侧问题。过去经济学所假设的“完全竞争”环境,虽带有大量理论方面的启示,但它毕竟可称为一种1.0版的模型。现在讨论问题,应放在“非完全竞争”这样一个可以更好反映资源配置真实环境、涵盖种种垄断竞争等问题的基点上,来升级、扩展模型和洞悉现实。需求分析主要处理总量问题,指标是均质、单一、可通约的,但供给分析要复杂得多,处理结构问题、制度构造问题等,指标是非单一、不可通约的、更多牵涉到政府-市场核心问题这种基本关系,必然在模型扩展上带来明显的挑战和非比寻常的难度,但这却是经济学创新与发展中绕不过去的重大问题。更多的中长期问题和“慢变量”问题,也必然成为供给侧研究要处理好的难题。过去经济学研究中可以用一句话打发掉的“‘一般均衡’或‘反周期’调控中可自然解决结构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升级为在非完全竞争支点上的一系列非完全自然演变过程而需加入供给侧能动因素作深入开掘的大文章。
第三,市场、政府、非营利组织应各有作为并力求合作,这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在明确认同市场总体而言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我们还需要有的放矢地来讨论不同的主体――即市场和政府,还有“第三部门”(非政府组织、志愿者、公益团体等),它们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可以和应该如何分工、合作、互动。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领域,分工、合作、互动的选择与特点又必有不同。由分工、失灵到替代,再由替代走向强调“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式的合作,反映了人类社会多样化主体关系随经济发展、文明提升而具有的新特征、新趋势。
第四,制度供给应该充分地引入供给分析,从而形成有机联系的一个认知体系。即物和人这两个视角,在供给侧应该打通,各种要素的供给问题和制度供给问题应该内洽于一个体系,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转轨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概念下的研究成果,需要加以整合融于一炉。在中国要解决充满挑战的现代化达标历史任务,必须藉此强调以推动制度和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以结构优化为侧重点的供给侧的发力与超常规的“追赶-赶超”长期过程。
当然,以上这些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忽视需求方面的认识――“需求管理”的认识在已有的经济学理论成果中已经相对充分,我们希望在供给这方面更丰富地、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认识框架的对称性。这样的认识落到中国经济学人所处的现实中间,必然合乎逻辑地特别强调要“以改革为核心”,从供给侧入手推动新一轮“全面改革”时代的制度变革创新。这是有效化解矛盾累积和“滞胀”、“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和“福利陷阱”式的风险、实现中国迫切需要的方式转变与可持续健康发展而直通“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和“最大红利所在”。我们的研究意图和可能贡献,是希望促使所有可调动的正能量,把重心凝聚到中国迫在眉睫的“新一轮改革如何实质性推进”这一问题上,以求通过全面改革和理性的供给管理,跑赢危机因素的积累,破解中长期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瓶颈,从而使“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可以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新供给经济学的政策主张
新供给经济学研究群体的基本政策主张,是以改革统领全局之下的“八双”和面对“两个一百年”历史任务的“五并重”。
“八双”的基本要点是:
第一,“双创”――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和大力鼓励创业。
第二,“双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促进产业优化。
第三,“双减”――加快实施以结构性减税为重点的税费改革和大幅度地减少行政审批。
第四,“双扩”――对外开放格局和新的国际竞争局面之下,扩大中国对亚非拉的开放融合,以及适度扩大在增长方面基于质量和结构效益的投资规模(对于消费的提振当然是比较重要的,已经有了不少研究成果和重视程度的明显提高,但是对于投资这方面的进一步认识,我们认为也需要强调,所以放在“双扩”概念之下来体现)。
第五,“双转”――尽快实施我国人口政策中城镇体制内“一胎化”管制的转变,和积极促进国有资产收益和存量向社保与公共服务领域的转置。
第六,“双进”――在国有、非国有经济发挥各自优势协调发展方面,应该是共同进步,需要摒弃那种非此即彼、截然互斥的思维,在“混合所有制”的重要概念之下,完善以“共赢”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的现代化实现形式。
第七,“双到位”――促使政府、市场发挥各自应有作用,双到位地良性互动、互补和合作。这方面的分析认识,需扩展到中国势必要发展起来的第三部门,即志愿者组织、公益慈善界的非政府组织、非盈利组织,这些概念之下的一些越来越活跃的群体,应该在社会主体的互动中间发挥他们的潜力。
第八,“双配套”――尽快实施新一轮“价、税、财”配套改革,和积极地、实质性地推进金融配套改革。
其中,“双创”是发展的灵魂和先行者;“双化”是发展的动力与升级过程的催化剂;“双减”则代表着侧重于提升供给效率、优化供给结构以更好适应和引导需求结构变化的制度基础;“双扩”是力求扩大供给方面在国际、国内的市场空间;“双转”是不失时机、与时俱进地在人口政策和国有资产配置体系两大现实问题上顺应供给结构与机制的优化需要,以支持打开新局;“双进”是明确市场供给主体在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安排演进中的合理资本金构成与功能互补和共赢效应;“双到位”是要在政府与市场这一核心问题上明确相关各方的合理定位;“双配套”是对基础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财税、金融两大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再加上行政体制,以大决心、大智慧推进新一轮势在必行的制度变革与机制升级。
“五并重”的基本内容是:第一,“五年规划”与“四十年规划”并重,研究制订基于全球视野的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第二,“法治经济”与“文化经济”并重,注重逐步打造国家“软实力”;第三,“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并重,有效应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演变;第四,柔性参与TPP与独立开展经济合作区谈判并重,主动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的制订;第五,高调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低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重。该思路设计的视野,是把中国顺应世界潮流而寻求民族复兴的时间轴设为百年、空间轴设为全球,来认识和把握综合性的大格局、大战略问题。
由破而立,由理论而实际,在分析中就特别需要注重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合,政府、市场与第三部门互动等全方位的深入考察,力求客观、中肯、视野开阔、思想开放。“新供给经济学”决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面对挑战有感而发,为不负时代而做出理应追求的创新。中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宏观调控中“反周期”的政策实践,有巨大的进步和颇多成绩,但延续主流经济学教科书和仿效发达国家的需求管理为主的思路,随近年的矛盾积累与凸显,已日益表现了其局限性。今后随着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台阶、经济下行中资源环境制约和收入分配等人际因素制约,已把可接受的运行状态的“区间”收窄。再复制式地推出“四万亿2.0版”已不切实际,较高水平“供给管理”的有效运用,势在必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的要求,其后领导层更宣示了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升“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直指形成有效制度供给这一中国现代化的“关键一招”和以创新驱动、结构优化解除供给抑制释放增长潜能的系统工程。我们应站在前人肩膀上,以严谨的学术精神,秉持理论密切联系并服务实际的创新原则,更好地追求经济学经世济民的作用,更多地注重从供给侧发力,在实践中破解瓶颈,服务全局,把握未来。
(作者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噪音能耗控制建筑绿化
Abstract: the building construction noise control is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 universal attention all over the world at present, and the world developed countries, we still have quite a big gap. This paper tries to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alk about 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zone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building energy saving and building th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noise techniques, take this of building energy and construction of noise control to practice the operation produce positive realistic meaning and practical value.
Keywords: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construction noise control building green energy consumption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江苏属于夏热冬冷地区,不论从冬季保温还是夏季隔热方面,建筑能耗构成主要是通过围护结构(墙、屋顶、楼板、门和窗)的传热及空气渗透。关于围护结构的传热,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K[W/m2•K])紧密相关,而解决空气渗透在于增强建筑的密闭性,密闭主要是在门窗这一块,门窗要有很好的气密性。噪声控制方面,主要考虑建筑围护结构的隔声,为使所设计建筑达到允许的噪声标准,必须使围护结构具有足够的隔声性能,以防止来自外界的噪声干扰。同时,建筑的密闭性对建筑隔声也有明显的影响,墙体等围护结构上的孔洞(例如门窗缝隙等)会使其隔声性能明显下降。同时,建筑绿化可起改善局部热气候;调节空气湿度;降低城市噪声污染;防止灰尘侵袭等作用。因此,在建筑设计中采取某些综合考虑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控制的技术手段具有可行性及现实意义。
一、综合考虑节能和隔声的围护结构
可综合考虑节能和隔声的围护结构主要有外墙,外门、窗等,下面谈谈在这些围护结构的构造和材料的选取上具体如何兼顾节能和隔声。
1、外墙。现阶段江苏地区建筑外墙以240厚粘土空心砖为主,分层增加约20~60厚膨胀聚苯板或聚苯颗粒保温砂浆等材料形成外墙保温构造以满足整个建筑节能设计要求。而砖墙本身面密度大,隔声较好,240厚砖墙双面抹灰的计权隔声量达到54.5dB,完全能满足建筑隔声要求。但建筑外墙有提倡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趋势,这种材料虽导热系数较低,约0.2~0.3,可很大程度上降低墙体传热系数。但其隔声性能不如砖墙,200厚加气混凝土墙双面抹灰的计权隔声量为44.5dB,这与其面密度有关(质量定律)。此时,若只采用200或24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自保温则可能在某些情况下难以达到隔声要求,须采取增加其他材料或设空气层等构造措施来提高隔声量。在设计中应注意此类情况。
2、门窗
(1)外窗
一是窗墙比:不同朝向的窗墙比的大小对能耗有很大影响(由于外窗的传热系数一般来说比外墙小很多,影响护结构的综合传热)。随着窗墙面积比的增大,外窗的传热系数要求更小,以达到相近的节能效果。不同朝向、不同平均窗墙面积比的外窗传热系数KW/(m2.K)不同。同样,窗墙比对护结构的综合隔声能力也是有很大影响的。窗户的隔声性能不好,如果窗户的面积不大,隔声性能与窗面积大、隔声性能非常好的窗几乎差不多。
二是窗体材料:节能方面,湖南地区窗框材料木、塑料、断热铝合金优于钢、铝合金。但木、塑料非现代建筑所青睐,断热铝合金由于造价较高,使得铝合金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窗框材料,同时采用复合层玻璃(如中空玻璃窗)等方法提高窗的节能效果。
隔声方面,铝合金窗框与塑钢窗框在1KHz以下,两者隔声量基本接近,但铝合金窗框在中高频隔声性能优于塑钢窗。而关于玻璃,实际应用中,往往使用复合层玻璃来替代,在玻璃+空气层+玻璃的复合层中,单层玻璃的厚度宜控制在4~6mm,空气层厚度约在10mm左右。经过对比,若节能设计时的采取相近的中空玻璃参数,可以取得节能和隔声两方面的效果。
三是双层窗:双层窗对节能和隔声都有利,双窗的间距受到建筑物外墙厚度的限制,可供采用的间距一般为10cm左右。实验测量表明,双窗间隔10cm的计权隔声量为33dB。在双窗间隔作吸声处理后,其隔声量达36dB。隔声效果较好,而双层普通玻璃窗的节能效果可见表3,而从造价来说,双层窗的工程造价约为复合玻璃窗的50%。
(2)住宅外门及阳台门
江苏地区住宅外门及阳台门在节能设计中可采用多功能户门(具有保温、隔声、防盗等功能)及夹板门等。夹板门一般中间填充玻璃棉或矿棉等作为保温材料,而玻璃棉或矿棉等同时也是吸声材料,节能设计中应用较多的如:双层金属门板,中间填充15mm厚玻璃棉板,可考虑适当增加填充厚度来提高隔声量。而门的密缝处理对于门的隔声也有很大影响,在防止空气渗透上也能起一定作用。
二、加强建筑绿化
1、节能方面,绿化可以调节温度,尤其是降低夏季温度,树木枝叶形成浓荫可以遮挡太阳辐射和地面、墙面和相邻物的反射热。经过测试,夏季林地及草坪的气温与普通场地气温比较,平均降温值约为2.5~3℃。而西墙外有绿化的房间的室温低于无绿化的房间约3℃,同时在11~16时段内的升温速率有绿化房间也明显优于无绿化房间。不同的建筑绿化布置方法对节能均能起到一定效果。如:临街绿化,楼间绿化,楼旁绿化,建筑本体绿化等。
2、减噪方面,在噪声源与建筑之间的大片草坪或是种植由高大树木组成的足够宽度且浓密的绿化带,是减弱噪声干扰的措施之一。一般来说,绿化对于低频噪声的隔声能力优于高频;混植林带的隔声能力优于纯植林带;而植物本身的吸声能力,一般以叶面粗糙、面积大、树冠浓密的为强。在建筑绿化布置方法上,临街绿化对减噪的作用较大。在道路边设置1.8~2.4m宽的灌木绿带+6m宽的大乔木绿带,其隔声量可达8~10 dB。在节能与减噪方面均能产生效果和作用。
三、抓好推动建筑节能的几个环节
(一)抓住建造环节
1、最大限度降低建筑基础能耗水平。根据《GB 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及《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的规定,对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进行详细的计算、比较和分析,合理确定建筑体形系数,选择优化的建筑围护结构,外墙、屋顶、门窗等的热工性能(包括平均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及气密性要求)必须满足国家最新颁布的节能标准。
2、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的建筑设计。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环境参数条件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应减少50%。
(二)抓住运行环节
要通过科学管理和应用适用的先进技术,使运行处于最佳状态,切实降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要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减排的法律制度和技术规范,建立建筑节能监管服务体系,实施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和公示等制度,落实建筑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三)抓住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环节
通过科学开发和有效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工艺技术和先进设备,尽量减少建筑对一次性能源的依赖。在水资源的使用中,在建筑设计中,应结合当地水资源状况和气候特点,制定相应的节水、污水处理回收利用、雨水收集和回用方案,努力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和用水效率,减少污水排放量。
1、水量平衡。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水资源,减少建筑污水的排放量,实现建筑用水的良性循环。
2、制定节水率、回用率目标。根据《水工业工程设计手册一建筑和小区给水排水》规定的用水定额及参照相关设计规范中的规定,计算小区生活用水量、 污水排放量及雨水收集量,制定节水率和回用率目标.
3、节水措施。在物业管理中制定节水管理制度,在日常使用和管理中实行经济目标责任做到防止跑、冒、滴、漏,以降低资源的损耗。
4、污水回收利用系统。经济理地利用污水资源。对再生水行合理的规划,使再生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回用水作为绿化车、地下水补给等。
5、合理设计给排水系统。通过给排水管道的合理设计,用洗衣服、洗菜的水冲洗厕所。同时采用新型卫生设施,比如节水龙头、节水马桶、节水浴缸等。
雨水:收集雨水用以一定范围内补充用水,改善建筑屋顶和室外场地水收集系统,建立完善整套的集水、处理、储存等设施。雨水处理后回用。限制或禁止使用市政供水进行浇灌 。
(四)抓住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环节
1、采暖、空调系统。在设计采暖、空调系统时,应进行详细准确的热负荷计算,确定系统各设备装机容量的大小:积极稳妥的采用各种先进的设备、技术措施,确保空调系统在最优化的状态下运行,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结合当地实际条件,选择优化的采暖、空调系统方案利能源供应形式,比如,采用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比传统的冬季壁挂锅炉铸铁暖气片采暖,夏季分体壁挂式或窗式空调制冷节能40%一60%,比空气源中央空调系统节能30%一50%,运行费用节省30%一50%。
2、热水供应系统。应选用适宜的能源制备热水;整个系统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减少输送系统的能耗损失;应采用先进的控制调节措施。优化整个系统的运行。
3、家庭炊事系统。家庭炊事系统的设计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应的标准进行,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进行最优化的设计。节约能源,减少对空气环境造成的污染。
4、照明系统。在建筑规划和单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利用自然采光;合理设计照明点;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要设计相应的照明节能控制措施。比如:采用太阳能光伏电源、节能灯及T15型直灯管,根据具体情况考虑设置具有光控、时控或人体感应等功能的智能照明控制装置,采用SCB10型节能变压器等,可直接体现节约电能的效果。 转 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省略
(五)完善建筑节能减排的法律和政策的环节
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 《可再生能源法》和《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并抓紧制定《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配套法规,把建筑节能减排的制度保障工作作为首要任务认真抓好。同时,要与各有关部门配合,加强建筑节能减排重大政策的研究制定,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健全激励建筑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 抑制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六)完善建筑节能减排的技术标准环节
加快工程建设节能减排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不断扩大标准的覆盖范围。直接涉及能源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建筑技术进步的内容将作为强制性条文。充分发挥节能减排标准的技术保障和引导约束作用。
(七)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环节
组织推动重大技术研究攻关,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实施水体污染与治理、北方地区供热改造等节能减排重点示范项目和重大专项。在加强成熟、适用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同时,充分挖掘本土化的建筑节能环保传统技术和工艺。 比如钢结构和绿色屋顶等就是很好的例子。
[关键词]过渡期 碳交易 发展路径
一、过度期的界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突出。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过度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生大量温室气体(GHG)。GHG大量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单靠一个国家和地区是不可能解决的。国际间已经开始在这个方向上寻求解决途径,从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到每年举行的公约缔约方大会,国际气候谈判已经推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在政治、经济、环境等多个层面向纵深发展。
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一所列缔约方规定了有法律约束力的量化温室气体减排指标,即在2008到2012年的第一个减排期内,发达国家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国家减少8%,日本减少6%,俄罗斯维持在1990年排放水平。
2008-2012年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第一个减排期,无论2012年中国是否强制减排,这个时期对于中国都是碳交易市场制度构建与完善的难得的缓冲期。南京林业大学的付玉在《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2007年6月)中将2008-2012年这个阶段作为中国碳交易市场成熟之前的过渡期来研究,初步讨论了过渡期的一些政策安排与企业策略。本文采用这一说法,将2008-2012年作为一个过渡期,初步地研究过渡期内中国碳交易市场建立路径。
二、中国碳交易市场现状
为了帮助发达国家完成减排任务,降低减排成本,《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三种机制: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联合履行机制(Joint Implementation, JI)和排放权贸易机制(Emission Trade, ET),其中CDM与发展中国家联系最为紧密。 中国目前的碳交易主要局限于CDM碳交易领域。
从2005年中国开始CDM项目以来,数据显示,截止到2008年2月,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获得联合国“核证减排量(CERs)”达3600多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居世界第一位,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基于清洁发展机制的碳市场发展过程中,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发现目前市场存在的很多问题。
第一,CDM项目结构严重不合理,没有达到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CDM Bazaar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CERs绝大部分来自非二氧化碳、非甲烷气体减排项目占项目总数的57%,大大高于印度的34%;而来自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及回收利用甲烷和煤层气项目的CERs相当少。实施非二氧化碳、非甲烷气体减排项目只能带来减排量上的收益,很难引入先进的技术,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不明显。CDM碳市场的急功近利行为阻碍了一些资金密集型、减排量较少的能效项目、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发展。
第二,从涉及的部门来看,目前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针对家庭终端用能、交通用能和建筑用能等对象的CDM项目,尽管其总体减排潜力巨大,但因为其活动高度分散,单项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有限,在正规的CDM制度框架下项目交易费用较高,导致此类项目难以开发。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成本问题,目前平均一个CDM项目的前期费用都在10万美元以上,CDM项目主要集中在城市或者较发达地区,而真正惠及贫穷地区的项目较少,对就业的促进也不是很大。
第三,从交易方式来看,按现行规定,发展中国家不能直接将配额出售到西方市场,这些企业卖出的减排额主要由一些国际碳基金和公司,或通过世界银行等机构参与后才能进入国际市场,这些投资于“减排权”转让的公司或基金可以从中赚取利润差价。我们没有定价权。碳交易价格一直是由发达国家的中间商和购买减排份额的企业所主导。国际市场上碳排放交易价格一般在每吨17欧元左右,而国内的交易价格在8至10欧元左右。市场混乱,主体分散,议价能力弱,中国碳交易市场与国际市场相比差距不小。而建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平台,整合各种资源与信息,形成合理价格,则被认为是一个更有利参与国际市场的途径。因为,建立碳交易市场,不仅有利于减少买卖双方寻找项目的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还将增强中国在国际碳交易定价方面的话语权。
以上这些问题,实际上最根本之处就在于目前没有一套合适的碳交易制度安排,碳排放权交易渠道比较单一,没有通过市场去配置碳排放权。通过建立碳排放权的交易市场, 将有利于碳排放权交易的规模化发展, 同时也将促进碳排放配额的出让方以更加低的处理成本和更成熟的污染处理技术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有利于环境容量资源使用的最大化。根据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的经验, 在发展以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为代表的基于项目的碳排放权交易的同时,应积极准备成立基于配额交易的主体市场的建设, 利用市场化的手段配置环境容量资源的使用。
三、过渡期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路径选择--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到2020年左右,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到达顶峰。在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之前,做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承诺是非常困难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和77国集团认为减排应该是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与现实义务,坚决反对发展中国家过早地强制减排。这就决定了要解决中国碳交易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中国必须走自愿减排之路,力争在2012年之前建立起自己的自愿减排碳交易市场体系,促使政府和企业积极参与碳排放市场中,逐步增强国际市场中中国的声音,为以后中国减排期到来做好细致周到的准备。我国企业没有强制减排的义务,所以类似欧盟的ETS体系很难建立,但是这却有利于我国自愿减排市场的形成。
笔者认为要采取如下措施促进碳交易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建立全国统一的环境能源交易所。
全国范围内交易市场的形成对于目前还处在启蒙阶段的碳交易最直接的意义是,提高中国作为卖方信息披露的能力,使得中国的卖方企业更多的了解国际市场的规则和国际买方。同时,也告诉国际买方中国的项目的位置和价值。从而降低交易双发信息不对称以及所带来的成本。尽早建立国内统一的碳交易市场,为全面参与到全球市场做好准备,避免重蹈我国由于没有石油期货市场从而丧失国际石油定价权的覆辙。
第二,建立与完善与碳交易相适应的制度安排,保障交易的顺利实施。
在《京都议定书》框架内,我国并没有明确的减排义务。这意味着,国内企业在理论上并不需要通过购买排放权指标来补偿自身的碳排放。在我国减排目标确定后,如何将数量极其庞大的所有企业囊括在一个统一的减排指标内,其操作难度不言而喻。此外,即便有部分企业愿意以自愿的方式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减排联盟”,确定自愿的减排指标,并在此约束上进行排放额度的交易,但这其中谁来监督企业的实际减排效果,以及企业减排量的起始标准,还需要明确的制度安排。政府应尽快推动碳交易机制的设计,完善交易场所、交易平台和交易产品等,理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的关系,并且针对未来碳交易形势的发展,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机制的安排。
参考文献:
[1]《京都议定书》全文. 省略
[2]十七大报告.省略
[3]碳交易催建市场平台.上海国资,2008年07月16日省略
[4]魏一鸣. 中国能源报告(2008):碳排放研究 :P165-167
[5]苏伟.规划方案下的清洁发展机制. 2008年5月: P2-3
[6] 碳交易催建市场平台.上海国资. 2008年07月16日省略